第一篇:王恩红论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论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随着全球经济化趋势的发展,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管理有许多新课题需要解决,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成为企业强盛和发展当务之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经济因素,亦即文化因素。为此,应注重用种种文化的手段,来建立一种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是我国企业界人士的首要选择。本文拟从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历史和现状入手,论述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探求企业文化建设方法和途径。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主要内容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一种崭新的理论和方法,它是建立在以前各种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标志着企业管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企业文化的涵义是什么?笔者认为,新时期中国企业文化的定义应作如下表述:企业文化是以追求企业的文明进步、科学发展为目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动力,以不断创新为先导,将科学技术溶汇其中,并追求其中规律的一门科 学。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企业全体职工所认同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和物质特性。它包括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以及蕴含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产品之中的文化特色。其核心是价值观念。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受到社会生产力和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深深地打上了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烙印,它的基本特征是:一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是在肯定群体意识和精神的巨大作用下,强调在管理中进行思想教育、技术培训和作风培养。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树立企业的最佳形象。二是强调经济与文化的结合。当今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仅单纯受资本、技术等因素的制约,而是依靠企业的智力素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综合性因素的支撑,离开了文化的投入和精神的注入,经济很难有旺盛的活力和生机。在经济工作中有很多内容具有文化的内涵,在文化工作中,也有很多成果具有经济的属性。文化与经济是并重的,互相渗透、相互促进。纵览国内外知名企业,无不注意在企业中树立一种非功利的 精神。三是倡导非强制手段。管理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控制。引导和控制人的思想行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思想控制、纪律控制、道德控制、经济控制、心理控制、舆论控制等等。这些方式和规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强制性的,如法律、纪律等;另一类是非强制性的,如思想、道德、信念等。企业文化运用信念、道德等无形力量,在人们心目中建立起非强制性的自我约束的思想、心理界限,在个人情感的基础上,引导人们为实现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念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也就是自我管理,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无形控制和内化控制。
(三)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从企业文化的结构来看,企业文化的内容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所谓显性内容是指那些以精神的物化产品和精神性行为为表现形式的,人们通过直观的视听器官能感受到的,又符合企业文化实质的内容。它包括视觉文化、行为文化等。所谓隐性内容,是指隐藏在显性内容的背后,直接表现为精神活动,直接具有文化的特质,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理念文化。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来看,企业文化的内容一般可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
1、表层文化。这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它将企业所创造的文化品位、文化理念,通过企业的特质设施和产品的造型、商标、包装等表达出来,以其直观形象被 更多的人所感知。这种视觉文化往往会让人产生“首次效应”,成为社会公众对一个企业作总体评价的起点和首要因素。视觉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主渠道,据统计,人类接受外界刺激所获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器官,而且视觉器官所归集的信息在人的记忆库中具有较高的回忆值。这种视觉文化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有机显示系统来表现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名称。是企业间相互区别的特定标志,也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和竞争工具。企业名称涉及到法律、风俗习惯、公众心理、美学、语言学等方面的问题,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体现着一种文化道德走向。所以,名称不仅仅是二三个字的组合,而且是企业的旗帜、宗旨、信念等外观标识和内在精神的统一。一个驰名的企业,就凝聚着人类智慧和资本投入所沉淀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品位,反映着公众的期望、信任和良好的评价,是吸引消费者的磁场,是代表企业的文化符号。二是企业标志。是企业用以象征自己文化特征的视觉符号,也是拥有者传达、宣传信息和理念的文化载体。它由图形、文字和色彩构成,能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特点和体现企业的个性。成功的标志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和结合,也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竞争利器”。企业标志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厂牌、厂服、厂旗、厂歌以及商标等,这一整套企业标志,明显而形象地概括出企业文化的独特色彩。三是企业代表色。人们生活在五颜六色的世界之中,人的生活通常受自然色的影响,对某一事物产生偏爱或舍弃,并为生活和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氛围。企业根据经营特色和产品特点,选择一个色调作为其代表色,形成企业的色调风格,在企业的整体形象传播中,发挥其明显的识别效能,能使公众产生固定印象,起到视觉聚集作用。四是建筑装饰。犹如人的面孔和外表,是给外界留下第一印象的重要标志,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企业建筑式样和内容环境,既要体现出企业的个性、风格和审美观,又要使其与企业整体形象完美结合,把企业内在精神凝结到企业外显物之中,创造出企业外显事物和内在精神合一的最佳境界,显示出现代企业的风采。
2、深层文化。这是企业文化最主要的一个层次,它在企业文化整个系统中起着一种核心作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影响和决定企业文化的导向和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职工对本企业存在、发展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反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精神境界、理想追求和是非标准,是一种企业群体人格的人生价值追求。一种价值观念,往往经过许多次的价值判断和认同才形成。价值观同时还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受到他本身的文化背景、民族传统、个人素质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这些因素在个人的长期发展中潜移默化所给予的,而不是 一朝一夕所形成的。价值观作为一种最深层的文化内涵,存在于每个人的观念深处,影响着个人行为处世的一举一动。二是企业宗旨。企业宗旨是指企业要达到的目的和追求的境界,是企业职工努力争取的期望值。它体现了企业的执着追求,同时又是企业职工理想和信念的具体化,企业宗旨是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宗旨,可以激励人们不懈地努力创造卓越的成绩,有利于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宗旨既有国家规定的共同目标,也有不同企业的独特目标,又具有民族特色。企业必须盈利,然而,单纯的盈利决不能成为企业的最高目标,要把单纯谋利的动机转变为企业一种社会责任感。三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群体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信念和不懈追求,是企业优良传统与符合时代要求的信念、精神、作风的集中反映,是职工群众的先进思想、优秀品格和优良作风的结晶。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思想基础,企业精神则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企业也要有一点精神。一个企业的力量来自全体职工的力量,要把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心态,甚至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人维系在一起,只有靠倡导一种共同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在企业文化形态中,起到一种核心作用。四是企业道德。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体系,它所协调的是 企业在经营中发生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企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同法规是一种互补关系。企业道德的内容,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评价,以及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任何一种道德观念,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原则。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特点,企业道德的主要原则是:集体主义原则。即在企业里,要使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实现辩证有机的统一,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平竞争原则。在企业行为中,不仅是企业内部职工之间要提倡公平竞争,而且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也要提倡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原则。中国古代的管理伦理中,一贯重视以诚待人和讲求信誉,企业必须坚守“以诚为本”的原则。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企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深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日益被人们所认识。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加强职工队伍团结,提高企业竞争力。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种类越来越多,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将越来越丰富。
3、中层文化。行为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它是指一个企业中从最高层领导到第一线工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所包含、所反映的企业文化内涵;从企业的生产、经营等集体行为到职工个人行为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以及企业为了保证实现目标和良好行为而形成的制度与规范等。企业的制度是个 明显文化元素,它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研究性规定,同时还包括职工们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行为习惯、方式、准则等等固定化的行为模式。文化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规范,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活动,都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获得他所在文化的认同。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及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独有的精神财富,它是无形的,又是能动的,时时刻刻都在企业活动中发生影响和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企业文化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以下五种:
1、导向功能。是指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观念起导向作用,使之符合企业的目标。企业文化的导向与传统管理中单纯强调硬性的纪律或制度有所不同,它强调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使人们在一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地把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企业整体对周围的环境和文化信息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一旦周围环境和文化信息发生变化,将要影响和危害企业的自下而上发展时,它就通过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引导全体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新的正确方向发展。如果企业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企业不能更新思想,确立新的 价值观,那就很难保证企业有正确的经营方向。方向错误,企业也必然陷入困境。例如,在改革开放的情况下,企业能否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即是对企业自身价值观的考验。有些企业利用改革时期法律和政策的“空挡”,把眼前多赚钱,多为员工谋福利作为价值取向,采取虚报成本、变相涨价等手法,多发乱发奖金实物,这不仅直接损害了消费者和国家利益,也损害了企业以及职工的长远利益。总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文化氛围,可以把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全体员工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2、约束功能。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确立之后,对企业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与传统管理对员工的约束不同。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经过长期的培育,形成一些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交往准则,并为广大职工所认同的“硬性”约束,又更强调的是不成文的“软约束”,是靠一种精神,一种传统,一种风气,一种环境来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来自心理的、自我约束的控制作用。每一个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必须制订出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虽然是企业最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一种反映,但由于它所涉及的方面毕竟有限,而且一旦 形成制度以后就很难再随时修改,因而便很少能顾及人的复杂的实际情况与多种需要,很难焕发出企业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因此,企业文化更注重企业管理中的精神、价值、传统等“软性因素”,注重用这些“软因素”来对职工行为进行“软约束”。这种“软因素”包括企业中的群体意识、大众舆论、企业的传统习俗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从而造成一种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心理约束,进而起到对行为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这种无形的“软约束”比有形的“硬约束”具有更强大的、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凝聚功能。当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被本企业成员认同之后,认识一致,目标一致,达成一种共识,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企业成员团结起来,在共同认识的基础上,使企业具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文化,它包含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内容,应该说与企业成员的前途和命运,与他们的一言一行息息相关,因而对企业成员形成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使成员在认同本企业文化之后,乐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文化所体现的强烈的集体意识,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内在动因。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也就是强调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这样就自然会使企业 职工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职工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翁,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企业命运连在一起,为企业尽责效力。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还反映在企业文化的排他性上。事实上,排他性和内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化本身有一种本质与异质、本土与外来的区别。对外的排他性在某种意义上是增强对人的凝聚力。外部的排斥和压力的存在,使个体产生对群体内部的依赖,增强了内聚力,促使个体凝聚于群体之中,形成一种互相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从而大大增强了群体内部的团结和统一,使企业在竞争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4、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在激励和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它是通过一种文化效应,通过职工对文化的认同,激励职工进而产生一种甘愿为本企业奉献的精神。企业文化的中心内容是尊重人,以人为本,在这种尊重人、重视人的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人们所受到的激励是传统激励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从管理心理学来看,影响人的行为和效率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动机、需要、态度、情绪和情感等,其中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是最重要的因素。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理想信念等才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企业文化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来满足职工的高层次的需要,并能对各种不合理的需要用它的“软约束”进行调节。倡导和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正是帮 助职工寻求工作意义、建立行为的社会动机和文化动机,从而全方位调动积极性的过程。因而,企业文化能够在组织成员的行为心理中持久地发挥作用,避免了传统激励方法所引起的各种企业行为的短期化和非集体主义性的不良后果,使企业的行为趋向合理,使职工的行为和企业要求相一致。
企业文化的多项功能,彼此并非是互不影响而独立发挥作用,而是同时地综合地在发挥其功效,并形成一种上下和谐、内外一致的合力,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新时期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深入,在理论上不断升华。因此,在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1、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早在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的列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一内容,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部分就明确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胡总书记把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等建设放在同等地位来抓,应该说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如果离开了文化建设,我们的发展就不完善,也不叫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化建设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要求。因此,可以说,中国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措施。
2、有利于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企业职工创造的有自己特点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自身就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虽然不是思想政治工作,但不可否认企业经营哲学、经营目标、经营思想、企业道德、企业形象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到职工的思想。较长时间以来,在企业中存在经济控制与思想政治控制两张皮的现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3、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企业文化由于在企 业管理方面所表现出的重要作用,现在越来越为国人所重视。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其灵魂是企业精神。企业改革是一个过程,目前改革在深化。改革的深入,从观念形态上分析,遇到的最大和难度最高的一个问题是企业经营哲学,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建设企业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要深化改革,除从其他方面做出努力之外,建设企业文化有着特殊的作用,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一旦形成,不仅会对现在的企业职工,而且也会对新进的职工具有很大的精神激励作用,企业文化不仅注意到了技术组织系统,而且更注意到了企业内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注意到了职工个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更加注意到了群体作用的发挥,从而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4、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生存、求发展,不仅要有物质力量,而且要有精神力量。若没有了企业文化,企业就如同一盘散沙。企业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企业员工价值观、思维方式,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使整个企业充满活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并且良性发展,则在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能起到物质激励所起不到的作用,使企业的全体员工产生责任感、荣誉感和进取心,激励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 命运。比如,海尔员工中流传一句话“没加过班的人就不是海尔人”,因此,加班不会使海尔人产生不满情绪;相反,海尔人把加班看成一种责任、一种荣耀。所以,企业领导者要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健康的企业文化,这样会使企业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力。
5、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正确的处理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去正确处理人与物、人与事的关系。而企业文化建设,恰恰抓住了这一现代经营中的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确立诸如竞争观念、服务观念、质量观念、人才观念、全局观念等一系列的现代理念,才能逐步建立如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不仅能够协调企业内部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企业和社会协调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呈网状结构。企业如何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发展,有两种选择:一是挑战竞争对手,最终结果可能是要么两败俱伤,要么损人利己;二是与竞争对手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从而共同发展。就这两种竞争策略而言,如果企业处在垄断竞争的行业中,企业的最好方法应该是选择后者。那么作为竞争对手的双方又怎么样去寻求合作呢?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使得企业的竞争更加“文明”,企业不会发生 “过火的”、“越轨的”行为,即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使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一)企业文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自1985年企业文化理论介绍到我国,至今已有十余年了。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认识阶段。1985年,我国翻译出版了有关企业文化理论的一些国外源头著作,一些企业管理的专家、学者,便开始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研讨会的召开,以及有关报刊上一些文章的介绍,使人们对企业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了一种启蒙作用。
2、徘徊阶段。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发生以后,由于企业文化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有人全面否定这一已被许多国家企业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有人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管理文化,认为引进企业文化理论就会削弱以致否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有人公开提出在中国,企业只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够了,根本不用再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以致在当时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度陷入徘徊状态。
3、发展阶段。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改革开放迈出了大步。在企业文化方面,也走出了以前的徘徊阶段,而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尤其在党的十四大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政方针已 定,企业自主权进一步落实,企业也被推向市场。在这一经济改革的大环境下,众多企业为了进一步搞活,提高企业效益,重视和加强管理,企业文化的独特作用和它的不可替代性充分显示出来。于是,一些在管理意识上比较领先的企业,开始进行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由于塑造企业文化是个新课题,人们对它的认识尚不统一,在企业的具体操作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是形式主义倾向。在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精神内容归纳、升华和提炼中的雷同化、概念化,给人们以似曾相识、统一脸谱的感觉,都是“团结进取、奋进求实、开拓创新、拼搏奉献”等内容。千百个企业文化的面目一样,使五色缤纷的企业文化世界显得苍白而缺乏活力。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与企业管理、企业改革及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绩。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由虚变实,建设范围由窄变宽,研究队伍由小变大,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更为丰富,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取得了开创性进展。表现在:
1、成功典型不断涌现。第一,以企业形象战略、名牌战略和顾客满意战略为主题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涌现出青岛海尔、江苏小天鹅、广东科龙、格兰仕、沈阳宝船、西安杨森、北京同仁堂等一批典型企业,有力地影响和带动了我国市场经济文化的发展。第二,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涌现出河南洛玻、大庆油田、黑龙江龙电、辽宁华曦外贸、北京化工等一批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始终,推进转变观念、文化整合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并举;还涌现出以人为本,加强成本管理,走内涵扩大再生产和质量效益型道路的河北邯钢、四川攀钢、山东水泥厂、济南锅炉厂、北京雪莲羊绒衫厂等企业,创造了优势企业再发展和困难企业解困的经验。第三,为规范市场行为和适应消费审美趋势的发展,企业道德文化和企业审美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已引起广泛重视。北京西单商场、北京电信、南京商厦、大港油田、贵阳航空发动机公司等企业不断提高企业道德规范和企业承诺制中的文化含量,上海宝钢、江苏好孩子集团、光明丝绸公司、山东齐鲁石化等企业开始把美学引入企业、引入产品、引入服务,不断提高满足广大顾客审美需求的水平。第四,在一些省市和一些合资企业中,积极开展“中外企业文化比较”、“跨国文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召开研讨会,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国际交流和合资企业的发展。
2、经营观念不断更新。在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一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改制、改造、改组和加强管理的始终,推进转变观念、文化整合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 创新并举,涌现出河南洛玻、大庆油田北京化工等一批先进企业;还有一些企业通过以人为本,加强成本管理,走出了一条内涵扩大再生产和质量效益型的道路,如河北邯钢、四川攀钢、山东水泥厂等等,通过上述观念的更新,创造了优势企业再发展和困难企业解困经验。
3、道德诚信得到广泛重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诚信文化和企业审美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得到广泛的重视。如北京西单商场、江苏春兰、大港油田等企业不断提高企业道德规范和文化承诺制中的文化含量;上海宝钢、光明丝绸等企业把诚信、美学理念等引入企业、引入产品、引入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的信誉等级,不断提高满足顾客审美需求的水平。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
1、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正在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的中国企业界,从企业文化这一崭新的管理思想中得到启发和鼓舞,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也正在中国大地上兴起。在许多城市和企业中,积极开展“中外企业文化比较”、“跨国文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各种文化论坛、研讨会不断举行;许多大企业集团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全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而且设立了企业文化部,有的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书籍层出不穷,百花争艳,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国际交流和合资企业的发展。
2、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中,塑造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已成为许多企业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潮,推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进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无论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上,还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都存在着许多误区和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和改正。一是生搬硬套,片面模仿。西方人以他们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企业文化,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所提出的关于企业文化的理论有一定的价值,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的启示,但是每个企业的文化都必然深深地烙上了自己民族文化的烙印。我们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比如,“重义轻利”、“任人唯贤”、“廉洁意识”、“家庭观念”、“辩证思想”等。这些文化的特色既深深地植根于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深深地扎根于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脑海中。因此我们当然不能忘记我们的民族文化而全盘照搬西方的所谓“蓝色文明”。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了几千年的文化环境、思维模式,甚至行为标准,构成了我们民族成长的丰厚广博的文化土壤,我们企业文化只能扎根于这片土壤中。再说,企业文化本来就是一种亚文化,是支流而非本源,只有民族文化才是企业文化活水的源头和扎根的土壤。前一阶段,“企业形象 设计”曾经在中国的企业中火过一阵。一些企业曾花去几万、十几万,乃至数百万的资金,请广告公司设计企业的标识、产品的包装、广告词,乃至职工的制服,然后就自以为建立了企业的文化,实际效果是除了“千金散尽”之外,过一阵子也就依然故我了。这就是简单照搬西方企业文化的理论,只注意外在或者只做表面文章的结果。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只能去建设具有我们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例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企业资金普遍贫乏,但那时能用较为平均加精神鼓励为主的方法调动最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既照顾了有突出贡献者,也带动了能力稍差者,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方式。二是传统束缚,观念落后。与盲目照搬相反,不注意创新,特别是不注意按照现代生产的科学规律和先进思想创建企业的文化,也是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另一误区。我国企业文化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受传统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响尤甚。应该承认,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同时存在积极的和消极的因素,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不例外。三是形式主义、内容雷同。一些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往往只注重广告、厂区文明等企业形象,而不注重内在本质的建设。也有的企业看到领导提倡建设企业文化,人们看重企业文化,一些检查评比少不了企业文化,也就一哄而起大搞企业文化建设,他们的这些做法,早就有职工说,它是秀才写在纸上,领导说在嘴上,干部贴在墙上,风一吹掉在地上,纯粹是形式主义。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性质的企业文化,既有其共性,也应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如果千百万个企业的文化都是一个面目或一个模式,那么五彩缤纷的企业文化就会苍白无力。如一些企业文化盲目效法照搬其它企业文化的内容。一些企业的文化多为团结求实、开拓奋进,勇于创新、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务实进取、振兴中华等不同内容的组合,出现了严重的雷同,毫无个性和特色,也就陷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构建中国的优秀企业文化也决非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执着的追求,不断的实践,在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同时,从文化的角度正视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探究我国企业管理的落后原因,遵循正确的原则,掌握先进的方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植新型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坚持正确的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要在中国扎下根,产生长久的生命力,必须立足国情,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应坚持正确的原则,做好结合的文章。
1、坚持与主旋律结合的原则。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调和重点。时代主旋律,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体现了全国各族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抓住了这一主旋律,就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就能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激发企业活力。
2、坚持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原则。中国几千年文明社会所凝聚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和众多优秀的成份。文化传统是不可割裂的,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受到它所在民族文化模式的多方面影响。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的作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贯重视人际关系,儒家对“仁”的强调,对“礼”的推崇,对“利”的贬斥以及“和为贵”、“不患寡而患不均”等主张,都是为了协调、规范和平衡人际关系,儒家文化还非常重视对人的正面教育和启发引导,强调用道德的力量来对人的行为起到一种感化作用。这些都和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内容有一种共通之处,都为我们提炼、概括形成现代企业精神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营养。
3、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则。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尊 重企业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创造了切实可行的企业管理经验,为世人所瞩目,这是建设企业文化的良好基础和优势,必须在这个起点上前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以往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彻底抛弃传统价值观中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与世无争等陈旧观念,从现代文明中汲取竞争意识,从而在激烈竞争中胜人一筹。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是创新精神,这远比物质财富重要得多。如果因循守旧,再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会枯竭;提倡创新,即使财富暂时相对较少,也会较快增长,整个社会也会越来越繁荣富强。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建设企业文化,既要把握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使传统文化反映新的时代特征,要引入反映时代特征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4、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多少年来,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它与企业文化建设尽管有不少相同之处,但又毕竟不是一回事,其主要区别有:一是目标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启发和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培育为政治服务的革命精神,具有较强的政治色 彩和政治导向;企业文化则是一种管理理论,采用文化的观念和手段来实行企业管理的具体运用。它的目标是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培育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企业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文化。二是着眼点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是立足于整个国家的宏观大局,实现全国的政治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属宏观层次;企业文化则是以企业为本位,着眼点在于各企业独具的个性,只适合于本企业的发展,属微观层次。三是范围不同。企业文化的内容一般超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企业多年来的实际状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涉及职工的观念层次,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方面,并与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实践相脱离,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应使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两者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二)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方法
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领悟到: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要突出自己的个性特征,要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塑造富有自己个性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任重而道远,应掌握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1、继承国内外的优秀文化传统。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注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立足于国情和本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有着 广泛的影响,儒学的很多价值观具有普适性,符合当今的管理思潮。儒学认为人学伦理的核心价值就是做人的道理,对社会的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其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哈于利”的重义轻利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等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方面,应予摒弃。而对于其精华,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之用,和为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则可借用于企业管理中,有助于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事实上,儒家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是能最有效率地动员社会资源的一种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以此为基础,使其更具现代特点。其次要做到的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纳。西方企业文化中的强调个人第一、物质第一的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腐蚀不可低估,当我们在改革中运用物质利益杠杆时东西就不能把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当作刺激人们奋起的惟一动力,当我们适当鼓励个人之间平等竞争时,不能忘记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和团体精神。
2、创造具有独特个性的企业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存在,就在于有别于他人的特性。企业文化建设,最为可贵的就是有不同于他人的特色,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职工感觉到自我的兴奋和追求,也才能使别人感觉到企业所独有的价值和特色。要做到这些,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 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出具有特殊个性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提倡“标新立异”精神,形成“求实际效果,而不求形式正规”的风气。任何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较,都肯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企业精神就应是这种个性的准确形象的反映。国内外一些优秀企业的文化精髓,如青岛海尔集团的“日清日高管理法”及其“联合舰队”管理,均体现了企业的独特追求与创见,值得借鉴学习的。
3、强化学习型组织的特征。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和动力。“比你的竞争者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惟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在成为共识。所以要克服“学习智障”,企业每个人要学习,而且要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因为智力、智慧以知识为基础。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团队的学习特色,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技术和观念,始终占据竞争的知识和技术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4、塑造制度化的企业文化。制度是人创造的,但制度也能塑造人,使人不自觉地适应于制度。企业文化建设,从制度入手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大凡成功的企业,总是有一整套完备的、为广大职工所首肯的制度,使广大员工在无形中和企业联成一个荣辱与共、盛衰同担的共同体。如合理的企 业民主管理制度有利于员工形成较高的民主素质与民主意识,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员工提高士气,合理的惩罚机制有利于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等等。当然,这些制度必须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是为广大职工所认同的,否则,便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5、塑造情感化的企业文化。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途径选择。因为自上而下的灌输是单向的,而制度化的建设则有一定的强制性与约束力,采用这两种途径塑造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可以说基本上是被动的。而这种途径,却力图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一些富于情感的投入来感化职工。企业文化是企业先进意识和良好行为长期沉积而成的一种稳定文化。企业文化要取得职工的共识和认同,需要使职工对文化从服从、认同达到内化。服从只能使职工的观念和行为被动地趋向于企业群体意识和行为,这实质上是一种强制。认同是职工对群体文化有了某种自愿部分,但共识的程度还不深,行动上往往会有反复。只有达到内化,才能使职工具有与企业情感一体的意识和行为,并自觉主动的坚持和弘扬企业文化,做到自己控制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从而达到企业管理的最高峰。
6、加强企业文化的灌输性传播。文化的载体是人,文化是人去创造的,而且总是先由少数优秀分子创造,再在大众中传播的。企业文化也是这样。对于企业中的优秀分子,如企业经营者、领导者、党员、劳模等,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往往是自觉养成的。但对于普通职工,却未必如此。这就需要自上而下的灌输,在实践中通过报告会、树典型等形式宣传企业精神、企业目标,培养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建立起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将弱化企业的组织功能。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又是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强化、吸收、积累,才能把它变为企业自己的文化,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长期努力,坚持不懈。但是,我们还要清楚地看到,我国企业发展水平、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企业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还相当落后,企业文化不可能代替一切,我国企业的发展,寄希望于企业文化的更新与进步,也寄希望于经济的改革、管理基础工作的加强以及现代管理方法的普遍运用。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企业模式在创新,企业发展战略在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也在创新。因此,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工作,要在总结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做出新概括、新判断,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1、企业文化和管理创新的结合更紧密。企业文化将更为突出表现为它是一种市场经济中的微观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文化管理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管理创新中,体现在经营实践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气氛,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企业精神更加富有文化底蕴。以往,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一听就知道是同仁堂所独有的。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既有行业特点,又有独具的文化底蕴。大连燃料总公司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也提炼得好,好就好在有行业特点,又体现了员工的奉献精神。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在表达上,将会越来越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3、企业文化建设步入“人企合一”的境界。价值观是 企业文化的核心,而“英雄人物”则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人格化。在“英雄人物”中有“共生英雄”的提法,何为“共生英雄”?“他的心在企业,企业在他心中”。这就是企业“共生英雄”的概括。这样的人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命运。从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来看,还不就是培养越来越多的“共生英雄”,实现“人企合一”的境界吗?创造、构建这样的文化氛围,对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极为重要,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引起重视。
4、企业文化将构成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企业员工价值观、思维方式,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一个人离开一个企业,可以带走他所掌握的技术、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但企业文化不可能轻易照搬过去。有一个比喻是说,用照相机可以给机器设备拍照,但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永远拍照不下来。在未来,企业文化的这个特质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5、企业家的素质将越来越重要。企业家应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企业家是个素质概念,厂长经理是职务、岗位,而企业家必须有一定素质才成。据《企业家的雄才大略》一书介绍,美国企业管理协会曾花了五年时间,对4000名经理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找出了1812名最成功的经理做研究,归纳出了企业家的19种
素质或能力,其中就包括关于捕捉发展机遇,准确进行决策的能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同时机遇具有可捕捉性,因为它是事物发展规律的反映。抓住机遇还要准确进行决策。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和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
6、企业文化建设应达到的目标。一是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二是改善企业的管理,为增强企业活力开辟有效途径。三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开发人才资源创造良好条件。四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以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赢得社会信誉。五是优化企业内部环境,构筑友爱和谐的生活空间,使企业文化建设达到激发热情,焕发生机,凝聚人心,营造和谐,创建文明,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二篇:论企业文化建设
论企业文化建设
田洪波
在企业工作的十多年里,笔者深深地感悟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如果套用一句话,那就是:一个没有优秀民族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道理好懂,实践难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业文化蓬勃发展起来,这表明企业文化的作用力与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真正搞起企业文化建设来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由哪个部门管理,困惑、误区、模仿、失败,都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常常碰到的问题。东风房地产也不例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思考:东风房地产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东风房地产的企业文化将如何建设?东风房地产的企业文化将会是什么样的?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企业文化建设既具有丰富的内涵,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个性。在这里,笔者仅就东风房地产的企业文化建设谈一些个人的体会与思考。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在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我们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东风房地产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此,不敢有丝毫麻痹。笔者感觉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个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过程。近几年,东风房地产公司为东风公司后勤服务作出巨大贡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高喊科技兴国、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口号,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好高骛远是会耽搁企业发展前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俗话说,有用就是真理。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徒剩一堆美丽的辞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这也是东风房地产人的经营理念。
三、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素质管理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
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东风房地产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房地产人很清楚,企业综合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创造出新品牌来,即使创造出来了也不可能培育起来。企业界有人形象地把靠吹捧走红的企业品牌比作“螃蟹”,意思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红就死。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近几年东风房地产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得益于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东风房地产公司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东风房地产公司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东风房地产公司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东风房地产公司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东风房地产公司的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从2003年开始,东风房地产公司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
四、企业文化的内核——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
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厂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四)管理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东风房地产公司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一切为了尊重人的责任感服务,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江、黄河没有人管却能东流到海,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机制保障,是中国地形加河流的机制。东风房地产公司怎样才能像长江、黄河那样,不需要管理就能自然成功?同样需要一种机制。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没有单纯的政治工作。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宣传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任何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把正确舆论导向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为”而且要“有位”。东风房地产公司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是服务“一个中心”,一切为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二是坚持“两个面向”,面向员工、面向市场;三是实现“三个结合”,结合生产、经营、管理、改革的全过程,结合员工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思想动态,结合产品的促销宣传;四是塑造“四个形象”,即企业形象、品牌形象、法人代表形象、员工形象;五是要讲奉献,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奉献,市场竞争的最大价值和最终目的也在于奉献,只有为国家、社会、企业多奉献,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篇:论企业文化建设
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和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明确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围绕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探讨了对策。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基本原则 问题 对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一定时期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形成的 一种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且对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力和激励力的价值系统,它包括共同意 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其中,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的价值观。在我国,企业界已就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所起的重要作用基本达成共识。所以只有着重培养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其物质资源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本文明确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围绕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探讨了对策。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认识原则
企业成员的思想认识问题是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是以塑造个人以及群体的价值观为核心,以个人以及群体行为自觉长期地保持预定方向的管理活动。而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意志的支配下进行的。因此要形成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就必须统一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的认识。
(二)、目标明确原则
由于文化的功能具有战略性,而且价值不具备即显性,所以企业文化从形态上来讲是比较务虚的。但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又必须是具体的、实在的。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必须是宏观与微观、总体与具体的结合。大目标由小目标组成,小目标的实现,完成了大目标的具体化过程,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得以体现。
(三)、全员努力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各方面的共同任务。企业内的各个部门都将承担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具体工作,各部门、各方面在工作中必须保持默契的配合,既要充当主角又要乐做配角。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精神与物质方面的激励、榜样示范、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等来实现全体动员、全体努力的效果。
(四)、领导者身体力行原则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体现,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首先带头,身体力行提出的企业文化要求。没有领导者的带头实践,企业文化难于建设,建设起来也难于稳定。领导者身体力行,不仅指领导者要按照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要求自己,而且要求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工作中,像对待企业的业务工作那样,投人时间和精力。
(五)、持之以恒原则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挥作用,尤其是一种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百年的企业靠文化的支撑,而百年的文化又靠坚持不懈的百年的努力。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应当如同其他的建设一样,一旦找准方向,明确了方针,就应当坚持下去。每一种企业文化建设都有可能需要几任领导、几代员工的承前启后、持之以恒地努力。这也正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的体现。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认识上存在着偏差
企业文化是企业借文化力推动自身发展的强有力的武器。但由于我国的企业文化发展还很不成熟,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时间也较短,导致了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无用论。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没有用处,这是目前最普遍的一个观点。万能论。无论企业出了什么问题,都归咎于企业文化问题,从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真正的意义和作用。政工论。认为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码事,只是换个新名词而已。领导论。认为企业文化有与没有、好与坏都是领导的事情,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速成论。有一些人认为经过企业的管理咨询,企业文化就可以建立起来了。标签论。很多企业搞企业文化就是为了给企业贴上几个标签,搞几个朗朗上口响亮口号。也有一些企业认为,搞了内部报刊、内部BBS、文化活动、在电视台频频亮相、多多进行企业宣传就是企业文化了。难办论。是和速成论正好相反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听起来好听,做起来太难,也没有人力物力财力去搞,何必自讨苦吃。模仿论。认为企业文化通过学习、照搬照抄就可以建立起来。娱乐论。一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跳跳舞、唱唱歌、搞搞比赛什么的。
(二)、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与企业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没有有机结合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学者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五)、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未能有效结合企业文化要注重不同层次的协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且还要走出企业,在树立形象上下功夫,为企业发展服务。例如,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重视名牌产品的开创与宣传,要重视建立企业标识,要重视企业家形象的宣传,要重视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等。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知名企业大部分都能做好这些工作,例如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但大多数企业还存在行为短视化的问题,其企业文化的建设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未能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未能在企业社会化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许多具体的联系。
三、新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一)、树立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实践过程中,首先的问题是树立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应认识到企业文化,从内容上讲是反映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讲,它是企业必须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区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继承传统文化、合理引进西方文化的前提下,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当代人的心理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并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
(二)、建立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体系
成功的企业文化不是从其他企业移植而来的,更不是个人创造或照搬照抄过来的,它是伴随企业的发展历程,不断总结培育建设积淀而成。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而一个企业要保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使企业文化内容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以此确保企业文化的适应性。若企业文化建设违反了其运作规律,主观随意进行,不考虑人们的思想状况及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拔苗助长式地进行,就会给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带来很大障碍,造成企业文化力巨大破坏。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规律的原则,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切莫急于求成。
(三)、建立适应企业竞争的要求、与环境变化相适应并互动的企业文化
市场竞争与日益变化的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外部条件,企业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反映的企业精神内涵也有所不同。因此,企业文化要保持其先进性,不仅要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同时也要与企业竞争要求、环境变化相适应,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把时代精神浓缩在内,从而保证企业文化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并以此构筑企业文化竞争力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文化是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源于鲜明的个性和特征,企业文化应时代的需要产生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文化是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应重视企业文化创新并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建立适应企业竞争要求、与环境变化相适应并互动的企业文化。
(四)、将企业文化融于企业管理并建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
在企业文化的实践过程中要树立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的正确认识,将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善、高效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打破多等级企业文化界限,减少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的程序,建立与现代企业文化相适合的新型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由专门部门负责,统一协调,强化管理,把企业家的最高理念和最高境界及崇高品德传播和扩散给广大员工,减少传统的以纵向型组织结构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流程。尽量缩短企业文化传播的时间,降低流程成本。文化管理是通过构建企业文化从而强化内部管理,它使员工以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为准则来自觉监督和调节生产经营等日常活动,从而加强企业的内聚力、向心力和能动力,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目标。
(五)、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升华出来,更重视于“人”?商业化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强调铁的纪律、绝对服从和至高无上的权威。这里,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地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况且,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从长远来看,经济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凝结在产品上的人类智慧和精华,是渗透到企业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强烈而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企业应有鲜明的价值观,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强烈的经营信念。和谐,一指达到内部的和谐。二制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其次,成功的公司也注重激励员工,将人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力图将人才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经营在于人,还要求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王振宇,宁新美:《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10)
[3]郭纯金:《企业文化》[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3)
[4]范周:《企业文化导论》[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2)
[5]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11)
[6]刘光明:《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
[7]叶少帅:《论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J].建筑经济,2003(,5)
[8]华荣所:《施工企业文化建设—“三点”成一线》[J].中国建设信息,2002,(19)
[9]邓泽洪:《实践三个代表 创建工地文化》[J].建筑,2002,(8)
第四篇:论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概述了企业文化的涵义,并重点论述了我国企业文化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以期望企业管理者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创新以人为本
[引言]
“企业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企业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形式而建构起来的社会集合体,为了满足自身运作的要求,必须要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而企业文化的任务就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所以它是指企业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性格特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资源。实践中一个企业要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战略的管理,而战略的管理需要一个文化氛围的支撑。实践证明,虽然一般的企业都有与其匹配的企业文化,但是杰出的企业都有着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将企业家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
由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往往都是由企业家和少数精英主导推进的,因而很难避免在企业文化中留下企业家越是英明和伟大,该企业的制度文化就会受企业家个人影响程度越大,于是企业家个人的生命周期被复制成了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但企业家个人寿命是有限的,而企业经营是要持续的,企业只有通过培育超越企业家个人自然寿命的限制的制度文化,才有可能成为持久经营的企业。我们必须承认,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超越企业家个人文化的企业文化。就连长虹集团这样一个曾风光一时的大企业都曾随着的企业领袖的波动而难以维持。相反,也有很多大企业,如沃尔玛,1992年山姆·沃尔顿的去逝并没有影响它依旧执世界零售业之牛耳,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百年企业所应该具有的超越企业家个人文化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而忽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存在对企业文化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无非就是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诸如“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之类的标语,再加上精致的厂徽、统一的厂服等,这些企业的外在形象。但这仅仅是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这就导致了一些企业天天开会倡导产品“质量”,然而天天在处理产品质量问题;天天讲顾客是上帝,但下面的员工在真正面对这些“上帝”时却总是漠然的态度。导致文化不但没有起到推进作用,反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没有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化思考和决策
由于一些企业规模不大,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员工素质相对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而且,他们一般认为文化战略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战略方面的考虑。这也使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识不到文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
用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四)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共性有余,个性不足。企业文化应该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比如说,目前我国企业在理念设计上千篇一律的都用上了“求实、奋斗、团结、创新”等,这其实不是自己的真正的企业文化。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二、如何搞好企业文化建设
(一)转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现代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因此,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而不是它的影子,企业管理讲求成本最小、收益最大,企业文化亦然,所以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说应是一种经济文化。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企业文化的这种重要性,但它在一个企业中的地位是别的东西所无法替代的。而获得企业文化的办法就是学习,所以本世纪组织学习将变得非常重要,企业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另外管理者对于未来的掌控感也取决于以下两种能力:在别人都没有看到方向的时候,你看到了方向;在别人都为看不到方向而迷茫的时候,你对你的方向有信心,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学习。当企业开始重视学习,当企业开始重视文化的时候,是企业强大的标志和起点。
(二)重点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人,人是企业之本,而人又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个客观的环境之中,虽然他们也在一个组织和部门中工作,但他们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可能与组织不一致。所以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人本管理,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发展。
“顾客至上”这一法宝,在各大企业的竞争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企业管理要达到其效益就必须使顾客感到满意,而顾客的满意度是建立在员工满意度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目标应始终围绕“以人为本”这一中心做文章,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要高度重视深刻体现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建设,秉承“顾客至上”的人本管理理念,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把企业管理者的理念培育成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形成推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最大限度地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尽最大可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以保证组织中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完成组织目标而自觉作出贡献。我们提倡不但制度化管理员工,更要“人性”化管理员工。真切的体现“人本管理”的内涵。比如海尔提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等理念;蒙牛的用人理念即:“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人才,把人才的竞争力当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建设企业文化势在必行。
(三)加强企业文化的创新观念
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这是企业文化获
得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管理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其它企业的经验再好,都要适合本企业的文化。成熟的企业文化是一个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文化,其标志是上下同欲,自觉求新求变。所以在创新或学习移植先进的企业文化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学习,要开展研究,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但是绝不能盲目照搬,要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学习——消化——吸收——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海尔文化堪称创新文化的典型。张瑞敏对海尔文化是这样表述的,概括成两个字:创新;概括成四个字:不断创新;概括成六个字:永远不断创新。创新是海尔之魂。开拓创新是日本索尼公司的企业精神。索尼公司的前身是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创立之时,创始人井深大就说:“我们要凭着别的公司都无法超越的决心,创造我们独一无二的产品……我们将始终是一个未知世界的开拓者。”正是在这种精神和信念的支撑下,索尼公司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独占鳌头,即使是在世界的同类市场上也备受称道。
所以创新是企业活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不能有丝毫的窒息和停滞。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一个核心项目。我们必须正确的对“企业文化”加以认识。同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企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总之,有了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将不战而胜。
[参考文献:]
[1]吴金法.经营管理[J].中国新闻传媒集团出版,2005,(3).
[2]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武克华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点战略措施[J] .经济导刊,2004,(4).
第五篇:论企业文化建设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
盐城路桥公司成立近20年来,我深深地感悟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如果套用一句话,那就是:一个没有优秀民族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道理好懂,实践难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业文化蓬勃发展起来,这表明企业文化的作用力与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真正搞起企业文化建设来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由哪个部门管理,困惑、误区、模仿、失败,盐城路桥也不例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思考:盐城路桥的企业文化是什么?盐城路桥的企业文化将如何建设?盐城路桥的企业文化将会是什么样的?都是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常常碰到的问题。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企业文化建设既具有丰富的内涵,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个性。在这里,我仅结合盐城路桥的企业文化建设谈一些个人的体会与思考。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健康发展
我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二、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素质管理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盐城路桥要求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施工企业不是高科技行业,但是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容不得半点虚假,需要每个职工脚踏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件事情;同时我们向员工灌输“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的思想。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因此说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盐城路桥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盐城路桥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盐城路桥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
制”。基于这种考虑,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1999年底我公司聘请了国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在全省交通施工企业中率先通过了ISO1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2000年改制开始,我们盐城路桥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适应性更强。从而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盐城路桥的整体综合素质。
三、企业文化的内核——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盐城路桥在企业中经常传播6种文化,责权文化、亲和文化、制度文化、乐观进取文化、廉洁自律文化和艰苦奋斗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厂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没有单纯的政治工作。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宣传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任何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