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分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分析
摘要:人力资源规划是事业单位的一种战略性规划,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效率,也直接能关系到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成长。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为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提前做准备,应对事业单位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制定出与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过程。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的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各项人力资源业务的规划,去制定改善的措施,有利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措施
事业单位要想提升运转的效率就要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在具有如此强烈竞争的社会中,事业单位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变化,从而也就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事业单位就要不断的去完善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不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政府机构,它是介于政府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一般是由国家政府机构设置的,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社会服务组织,其特点就是非政府、非企业、非盈利。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要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方面,事业单位无法设立重要岗位的接班人制度,一些国家政策的变化、上层领导的喜好、人事部门的倾向等等都会对重要岗位的接班人产生一定影响的,不可能做到坚决按照制度去执行的;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大多是以社会公益的目的,而不是经济效益,所以导致事业单位不能正视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最后一个方面就是事业单位的人员很少出现人员流行,但是只有人才不断的流动起来,才能有助于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是关系着未来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逐步认识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保证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途径,合理的利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它有助于调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转型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机制正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深化,所以也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新的要求,必须要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
2.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有助于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升。要想开展好管理工作,就要对员工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不断使员工努力提升自我价值,从而促进整体员工素质的提高。
3.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能力。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高效有序的服务体系,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能力。
三、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规划脱离自身发展实际,缺乏现代人力资源规划的理念。一方面,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必须要立足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实际,不能脱离实际,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都是借鉴照搬,对于事业单位的现实需求和实际问题没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很难摆脱传统的想法跟理念,缺乏创新性和创造性,由于事业单位的人员流动差,所以导致大部分人员的思想理念比较落后,而新时代的事业单位要求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所以很难适应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需要。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实施障碍多,执行力不够,并且得不到重视。有的事业单位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执行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从而导致了规划在执行过程中无法实施,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还在延续着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缺乏合理的人员流动及今生,人才得不到更好的利用。
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约束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各项绩效、激励和约束管理机制不够合理,这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措施
1.转变人力资源规划传统化的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事业单位在整个的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要脱离传统的想法,大胆创新,用现代化的理念和思路去考虑问题,既要立足于眼下,还要展望未来,人力资源规划要引进竞争机制,用合理的选聘制度,吸引人才,让人才得到充分的利用,让人员流动起来。管理者更要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开发人力资源,制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事业单位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2.注意人力资源规划的整体性和整合性。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再大胆创新的同时也要有大局意识。整合性地原则既要体现在数量和能力规划相结合,也要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单位文化相结合。
3.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l体系。在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培训体系的设计,首先,通过在对内部员工的调查,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培训计划;其次,制定好各项培训内容等等,确保培训的切实有效。
五、结语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结合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在当前这个不断改革的大环境下,转变老思想、旧观念,大胆进行创新改革,在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发挥事业单位的积极作用,更好的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篇: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与柔性管理
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与柔性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去进行我国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与柔性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但是,在逐步完善基层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的体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只有充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根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且对实施这些措施的优势和重要性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柔性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基层事业单位在中国行政系统中承担着基础性的工作,基层事业单位的责任不仅只是在执行法律法规上,同时还应该承担落实上级的政策。然而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基层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许多应该完善的地方。比如以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刚性管理,呈现层级制的组织形式。这种管理模式极容易出现上下级的依附性和家长制的现象,同时也会出现信息闭塞,进而增加管理成本,因而也更加难以提高下属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运用柔性的管理制度进行基层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下面阐述旧有的人力资源规划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的问题
如今,基层事业单位出现了诸多阻碍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的现象,比如不能很好地去提高积极性,进而造成整个事业单位的氛围较为沉闷,不利于基层事业单位的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另一些方面,传统的管理方式极易造成不公平现象的发生,甚至使员工感受不到应该受到的尊重,如果员工长期保持这种情绪,也会很容易造成基层事业单位管理的僵化。这种沉闷的氛围严重制约了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下面就来具体看一下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所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缺乏。基层事业单位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由于自身的体系性和专业性的限制,合理有效的专业机构的管理至关重要。现如今,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视程度在我国基层事业单位中亟待加强。我们需要专业的人力资源的规划机构,需要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人员。只有将人力资源工作作为一项建设性的工作贯彻实行在基层实际工作的进行中才能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否则,落后的观念,造成人力资源进一步枯竭,这样同样不利于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的去创新观念,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自己,增加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
2.相关人员不能很好地承担起责任。基层工作人员身兼多职现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虽然节省了人员开支但造成了工作范围的模糊不清甚至奖惩制度等相关制度形同虚设。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间出现相互扯皮,推卸责任,导致问题的不了了之,逐渐被搁置的后果。同时,在很多时候,由于部分员工责任意识不强,很容易造成对工作不细心、不认真,进而造成一些更加严重的后果,不能很好地去为人民服务,使人民的利益得不到很好地保障。相关人员责任感的缺乏同样对基层事业单位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必须要去使员工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去促进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
3.高效率、合理的激励制度的缺失。考核业绩、福利性的工资以及职务的升迁构成了我国基层事业单位的激励的机制。一般来说国家制定我国基层事业单位的工资,虽然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但是仅仅简单的考核以及浮于形式的检查并没有真正的表现出员工的实际能力以及自身对工作投入程度的大小。因此在现有制度下员工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这样不利于员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之中,甚至会使员工不认真对待工作的现象愈演愈烈,并且造成了基层事业单位员工难以升迁的怪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这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激励制度,不能很好地去激发员工积极性,进而难以使员工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基层事业的工作中去。
二、运用柔性管理模式解决出现的相应问题
以上阐述了原有管理模式的弊端以及出现的问题,包括观念的落后、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以及相关制度的缺乏,这样不利于基层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要对这些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更好的去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下面详细的阐述如何更好地采取措施解决来以上问题。
1.做好基层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实施柔性管理模式。确保基层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行与提供人性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以及科学管理基层工作人员是基层事业单位的首要目标。建立科学高效的专业管理制度,向基层工作人员普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氛围。建立相应的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实施长效的管理机制,进而更好的建立起基层事业单位间的和谐融洽协调的机制体制。通过运用这些模式,逐步去使员工更好的去激发自己的创造性,进而不断的去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不能使基层事业单位过于沉闷,体制过于僵化,才能更好的促进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
2.柔性的管理模式的考核与薪酬制度的制定。原有的基层事业单位运用的是刚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很容易浪费大量的资源。运用柔性的管理机制建立明确的分工、目标,这样不仅给予了下级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也能使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更加明确、具体。在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改善了工作人员对工作不认真的现象。同时也要根据员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详细的奖励或惩罚。此外,管理者应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工作作风来对员工实施不同的激励办法。不仅要让员工做财富的创造者也要让员工与管理者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3.实施柔性的人才开发、培养的方案。营造出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工作氛围。通过单位为基层事业单位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单位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也能使基层事业单位获益。基层事业单位根据各尽所能的原则,合理科学的安排员工的工作岗位,不仅能给员工一次发掘自己潜力的机会,也将单位的人力变为人才,进行合理的人才的安排。基层事业单位在为员工创造更多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从而使基层单位人员培养了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让他们自己自觉并且自愿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为基层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应该不断的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之中,应该不断的去增强基层事业单位的活力,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去促进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总结
基层事业单位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制约自身发展的问题,不仅打消单位人员的积极性也阻碍了自身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亟待引进柔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增强自身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协调性,以便更好地进行基层事业单位的规划。同时,也要更加合理的制定相关的赏罚制度,以便更好的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使员工更加有创造力,进而使事业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子芳.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与柔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
[2]郭东勋.试论需求层次理论在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7)
[3]赖金霞.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育工作调查与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3(9)
[4]闫晓娟.巩固基层统计制度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统计与管理,2012(5)
[5]陈雪红.基层人力资源的管理作用[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12)
[6]伊桑?孜力力.关于基层开展医院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
第三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激励方式分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激励方式分析
一、引言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成立的,其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成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事业单位在改革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研究比较少。
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诸如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目标激励和晋升激励机制的建立以及人才参与机制的制定等,这些机制都有效的提高了企业人才的创造性及工作积极性。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些许问题,比如激励方式单
一、薪酬激励方式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缺乏一个全面、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人性化管理缺失等。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理念缺乏
现代管理方式的先进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采用了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措施,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却缺乏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大多数的管理者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理念当中,激励体制依然停留在形式层面上。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的分配及使用过程中依然将人当作一种工具,凡事都以事为中心,而对人注重的仅仅是投入、使用及控制。
同时,在进行利益分配时,薪酬没有完全与贡献挂钩,基本上是
一种持续稳定的制度,更加没有将市场的竞争机制导入到管理体系当中来。同时,在激励方式的取舍方面依然采用的是物质激励与行政激励等手段为主,经常忽略了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忽视了员工的心理需求及精神需求。在管理过程中尤其没有注意到人才的自身的利益,没有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认为整个事业的构成不是靠一个人能做好的,因此企业对个人的发展缺乏一个清晰的规划,极大的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难以在企业当中良好的凝聚力。
(二)薪酬激励机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薪酬激励机制在调节方面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在微观上对人才的配置方面进行合理的配置,不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就导致事业单位人才流失不可避免。当前,事业单位的工资实行的依然是全国统一的基本工资制度,工资的增长是根据国家的财政状况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来决定的,之后由政府人事部门进行统一的审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当的采用了市场导向的形式,但是在工资方面依然采用刚性工资的基本方式。这种高度统一、过分平衡的薪酬模式使得事业单位自身的工资水平、工资总量和社会服务质量、社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相脱节,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利益驱动,难以有效的调动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这种过于统一的薪酬分配方式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人的实际工作业绩和才能,极大的损害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缺少一个全面、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绩效考核是一个主要的手段及方
式,其考核结果的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事业单位人事政策效力的发挥。总的来讲,绩效考核的终极目的是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改善,实现单位的工作目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和成就感。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当中,事业单位直接接受行政机关的领导和管理,所有的经费都由国家财政来承担,实施平均分配,导致工作氛围懒散,考核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就算建立起来也没有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实施。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
(一)有效的激励机制构建的几个原则
1、以人才的合理需要为依据的基本原则激励机制应该在广泛的征求单位的全体人员的意见之后在进行制定,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群众基础,然后再将之公布出来。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制度长期而稳定的坚持,确保其稳定性。虽然人的需求时不断的变化和升级的,但是单位在应该在结合这些变化进行适当调整的同时,坚持大方向的稳定性,决不能朝令夕改,确保激励机制发挥出作用。
2、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进行物质方面的激励的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精神激励。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的事业单位在使用薪酬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这时因为人还有精神需求,单位必须根据个人具体的精神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精神激励。
3、公正性原则人们的公正动机不但受到其所得的报酬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报酬的相对值影响。即不仅关心自己获得了什么,更加关
心别人获得了什么。即工作人员需要保持应有的公正性,这样才能激发其工作动力。
(二)建立起有效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在建立考核机制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考核的终极目的,绩效考核的出发点在于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这对于衡量绩效考核制度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科学的设置评价指标,应该结合本单位具体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设置,这样才能有效的消除考核结果中的主观误差;其三,确保考核关系与管理关系趋于一致,使得对某个绩效考核指标最具发言权的主体对这个考核指标进行最为中肯的评价。
(三)制定适合职工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
这方面主要是从对工作人员的精神激励来考虑的,单位能够考虑到职工个人的职业规划将在心理上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使得其原意将自身的利益与单位的利益结合起来,原意将自己奋斗的舞台置于这个单位。
第四篇:人力资源规划
海大源职业培训中心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海南人力资源师考试辅导
海大源提供海南人力资源师考试辅导资料,希望能给考生带来更多帮助。
1、P127组织信息的调研阶段与步骤(其中,第一句话的解释,以及各个小的步骤)
2、P129撰写调研报告的三点要求
3、进行组织信息调研的具体要求
4、组织信息调研的几种类型
5、P130信息采集的方法(标题要记住 优缺点 大小目录分清楚)
6、P132企业组织信息的处理要求(标题头及解释一定要掌握)
7、P133信息处理的程序与内容的管理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处理,也叫数据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原始数据的采集,加工,传输,存贮,检索,输出(这几句话要记住)
8、P135组织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9、组织设计的要求及原则(七原则)
10、P140一岗位设置的原则(全部记住)
11、P141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P142图1-1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12、P150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标准成本
制定标准成本的依据为对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历史成本,即以注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费用及时间支出情况的分析研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相关的外部因素的估计与预测。
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项目分类一致,标准成本一般也分为人力资源获得标准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标准成本和人力资源重置标准成本三大类。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成本不仅应力求客观,合理,而且在具体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计划和方案之前,应让负责这些活动,计划和方案的管理人员了解具体的标准成本,以便在一定范围内确定行动方案。
审核和评估的目的在于确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支出的合理性,审核的资料包括成本帐目,核算帐目,原始记录和凭证。帐目和核算结果表明实际成本支出情况。
第五篇:人力资源规划
1. 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意义
目的:
① 减少由于人员方面的原因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提高企业人力
资源的利用率
② 为员工经行自我设计、决定自我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良
好的工作成效,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③ 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做详细的分析,找出影响人力资源有效运用的瓶颈,使人力资源效能充
分发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④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组织与管理工作
⑤ 协调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意义:
① 有利于企业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② 确保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③ 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④ 使企业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
⑤ 有助于满足员工需求和调动其积极性
⑥ 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2. 简述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
企业战略分为企业目的、企业长期目标、企业短期目标。在企业目的中,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战略,分析企业人员需求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在企业长期目标中,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预测人员的具体需求,保证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在企业短期目标中,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每一项工作的人员供应。
3. 简述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典型步骤
① 制定职务编制计划②制定人员配置计划
③ 预测人员需求④确定人员供给计划
⑤ 制定培训计划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
⑦ 编制人力资源费用预算⑧关键任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4.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
a)按规划时间: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
b)按规划用途:战略层规划、战术层规划、操作层规划
c)按规划范围:总体规划、部门规划、项目规划
5.简述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计划的关系
①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计划的组成部分②人力资源规划要适应组织计划
2.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① 劳动分工:指将某项复杂的工作分解成许多简单的重复性劳动。
② 部门化:指将专业人员归类形成组织内相对独立的部门
③ 授权:指确定组织中各类人员需承担的完成任务的责任范围,并赋予其使用组织资源所必需的权利
④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管理幅度指一位管理人员所能有效地直接领导和控制的下级人员数;管
理层次指组织内纵向管理系统所划分的等级数
3.组织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4.简述岗位分析的操作程序
① 准备阶段:了解情况,建立关系,组成工作小组
(1)确定岗位分析信息的用途
(2)组成由实际承担工作的员工、直接上级主管以及岗位分析专家参加的工作小组来搜集工作
分析信息
(3)确定调查和分析对象的样本,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
② 调查阶段:通过搜集有关工作活动、工作对员工行为的要求、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信
息,来进行实际的岗位分析
(1)编制各种调查问卷和调查提纲
(2)到工作现场观察工作流程及工作必需的机器、工具、设备,考察工作的环境
(3)对主管人员、承担工作的员工经行广泛问卷调查,并与主管人员、“典型”员工经行面谈,搜集有关工作的特征及需要的各种信息
③ 分析阶段:对有关工作特征和员工特征的调查经行全面的总结分析
(1)仔细审核、整理获得的各种信息
(2)创造性地分析、发现有关工作和员工的关键成分
(3)归纳、总结岗位分析的必需材料和要素
④ 完成阶段:依据前三个阶段所得材料编制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1)根据所得信息草拟工作说明书与工作规范
(2)将草拟的工作说明书与工作规范与实际工作对比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调查研究
(3)修订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4)若有必要,可重复(2)(3)的工作,重复修订工作说明书及工作规范
(5)形成最终的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6)将工作说明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对其不断完善
(7)对岗位分析工作本身经行总结评估,将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存档,为今后的岗位分析工
作提供经验与信息基础
5.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
① 系统整体原则② 统一指挥原则③权责对应原则
④ 有效管理幅度原则⑤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6.什么是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指明了任职者实际在做什么、如何做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做这种工作。
1.人力资源规划内部环境有哪些因素
企业战略、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和其他因素
2.人力资源规划外部环境有哪些因素
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人口、文化)、科技因素
3.一套标准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①职位评价系统②绩效评估系统③薪酬管理系统
④员工管理系统⑤内部监督机制
4.什么是企业文化,由哪几部分构成企业文化指这个企业的社会和心理倾向。
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构成5.人力资源结构分析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①人力资源数量分析②人力资源类别分析(工作功能分析、工作性质分析)
③人力资源素质分析④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分析
⑤人力资源职位结构分析
1.影响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因素有哪些
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员工的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等)、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外部调动(包括自动辞职和合同到期解聘等)
企业外部因素:人口政策及现状、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社会就业意识及择业心里偏好、现行的户籍制度也制约企业外部人员的供给
地区性因素:附近地区的人口密度、企业对地区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企业当地的就业水平就业观念、企业当地的科技文化教育水平、企业所在地对人们的吸引力、企业本身对附近地区人们的吸引力、企业当地临时工的供给状况、企业当地的住房交通生活条件
全国性因素:全国劳动人口的增长趋势、全国对各类人员的需求程度、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规模与结构、教育制度变革而产生的影响、国家就业法规政策的影响
2.人力资源需求定性预测有哪些方法
内部预测方法:技能清单法:运用反应员工工作技能特征的一张清单
人员核查法:通过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以及在各上岗位上的分布
状态进行核查,从而掌握企业可供调配的人力资源拥有量及其利用潜
力,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当前不同种类员工的供应状况,确定晋升和
岗位轮换的人选,确定员工特定的培训或发展项目的需求,帮助员工
确定职业发展计划与职业通路。
管理人员替代法:通过对企业中各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及晋升可能性的分析,确定
企业中各关键职位的阶梯人选,然后评价接替人选目前的工作情况及
潜质,确定其职业发展需要,考察其个人职业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契合度。
马尔科夫预测法:运用统计学原理预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
外部预测方法:查阅资料、直接调查相关信息、对雇佣人员和应聘人员的分析
3.人力资源短缺及过剩的平衡方法有哪些
短缺:外部招聘、内部招聘、聘用临时工、延长工作时间、技能培训、调宽工作范围
过剩:提前退休、减少人员补充、增加无薪假期、裁员
4.人力资源外部招聘的方法有哪些
网络招聘、媒体广告、校园招聘、中介机构招聘、海外招聘、引荐、求职者自荐
5.当预测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人力资源供求平衡
提前退休、减少人员补充、增加无薪假期、裁员
1.试述人力资源规划评价与控制的作用、要求及有哪些方法
作用:①有效保障人力资源规划的滚动实施
② 有效发现人力资源规划中的缺陷
③ 有效将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进行无缝隙衔接
④ 有助于显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成绩
⑤ 有助于生成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信息
⑥ 有助于掌握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现状与发展趋势
评价要求:①熟悉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及其被重视程度
⑦ 处理好于提供数据及使用人力资源规划的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⑧ 把握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流的难易程度
⑨ 考虑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规划提出的预测结果、行动方案和建议的重视与利用程度
⑩ 关注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高层管理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
控制要求:①控制应确立客观标准②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
③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④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方法:①审计法 ②分析法 ③标杆管理
2.如何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服务分析搜集信息
第二步: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
第三步:按规划需要招聘人力资源
第四步:与其他规划协调
第五步:评估人力资源规划
3.如何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a组建小组b制定目标c设计系统全景d预测未来需求e确定技术环境f做系统开发预算g编制说明书h企业自己开发或购买i发布需求信息j资料初审k发布项目招标书l评估m测试版本的控制n第二次评估o决策因素p考察案例q第二次演示测试版r再次评估和修改
4.系统开发所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领导参与原则②优化与创新原则③充分利用信息的原则④使用和时效的原则
5.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价的方法
① 审计法:确定热力资源服务的关键使用者或消费者的满意度
② 分析法:包括a实验性设计b成本——收益分析
③ 标杆管理:使企业可以同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实践和能力方面经行对比
1.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有什么关系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企业具备的相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关系: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的能力与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必然成为支撑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
2.简述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①促进人力资源开发②促使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
④ 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④降低用人成本
内容:①人力资源数量规划②人力资源结构规划③人力资源素质规划
3.简述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程序
①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②确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目标
③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盘点④制定企业具体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⑤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计划和评估方案
4.简述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作用
①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的核心
②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可提高企业的绩效
③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利于企业扩展人力资本,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④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企业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5.简要介绍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制定的基本方法
① 目标分解法: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要求,提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总目
标,然后将此目标层层分解到部门与个人,形成各部门与个人的目标与任务
② 目标汇总法:首先是部门与每个员工讨论、制定个人工作目标,在目标制定时充分考虑员工的期望与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技能、绩效要求,提出工作改进方案与方法。规定目标实施的方案与步骤,然后再由此形成部门的目标,由部门目标形成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指企业科学地预测、分析自己在环境中变化的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才(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并使企业和个体得到长期的利益。
企业战略:是根据环境的变化、企业本身的资源和实力确定企业的目标和方向,并采取一定的行动实现这些目标的活动。
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为谁创造价值以及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企业愿景:具有领域性和层次性两方面的含义。领域性含义表现在企业自身、企业环境、管理及行动这三个方面;层次性含义表现在,上层是企业针对社会或世界,中层是企业经营领域和目的,下层是员工的行动准则或实务指南。
组织结构设计:是通过对组织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确立企业某一阶段的最合理的管控模式,实现组织资源价值最大化和组织绩效最大化。
管理幅度:指一位管理人员所能有效地直接领导和控制的下级人员数。
“7S”理论:指企业组织的有效变化,实际是结构、战略、技能、人员、作风、体系和共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指这个企业的社会和心理倾向。
人力资源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战略、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和其他因素。人力资源外部环境:包括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科技因素。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是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调查和审核,只有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有充分的了解,人力资源的各项规划才有意义。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指以企业的战略目标、法阵规划和工作任务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质量和实践等进行估计的活动。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指企业为了实现其既定目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类人力资源充不来源情况的预测。
外部招聘:指当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不能够满足其发展和变化的要求时,就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从外部吸收人力资源,为企业输入新生力量,弥补企业内的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内部招聘:指当企业出现职位空缺时,从企业内部调整员工到该职位,以弥补空缺的职位。
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
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搜集和加工,利用信息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辅助企业领导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事决策的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广义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的企业任务和环境对企业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狭义指对人员需求、供给情况做出预测,并据此储备和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企业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