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相结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相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之我见 陕西科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孙 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陕西科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先进民营企业,肩负着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精神文明各项工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是我们公司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一个重要理论指导方向的问题,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提高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义的认识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文化战略是我们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建设西北一流矿用门业生产公司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深层次因素,可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促进管理的现代化,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
竞争力。
从科学发展观在企业发展中特别重视提高员工素质的要求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合理调整。大力推行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促进广大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利于正确调整国家、企业、员工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科学发展观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强调两个文明的协调一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与思想政治工作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业文化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不断丰富内容,增强效果。企业文化可以在更大的领域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形式与载体,并易于与国际接轨,是在新体制、新机制下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关系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它是一种氛围,理念、形象、精神、习惯;是一种规范、引导、凝聚和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企业文化与经济建设相互作用,一方面经济建设决定企
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文化发展起着支撑作用,没有经济建设就没有企业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建设,对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进行指导,营造健康的精神氛围,使大家明确企业共同利益和目标,统一行动方向。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是在一定的观念指导和文化下进行的,它不仅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及领导层的观念和作风,还取决于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及文化氛围,当企业处于复杂、困难的条件下,企业管理者只有确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即企业理念),才能正确决策,摆脱困境。二是激励作用。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能帮助职工认识工作目的意义,不断找出工作差距,产生改进工作的驱动力;企业文化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准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它能激发员工产生认同感、安全感,达到相互鼓励,相互激励的作用。三是凝聚力作用。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一旦成为人们思想意识的一部分(即企业文化),就可以形成自觉行动,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企业文化还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四是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五是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 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不和谐的表现
我们公司从2006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主动进入市场、认识市场、熟悉市场、占领市场,在规范管理、人力资源、经营管理、品牌营运、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企业也面临着许多困难,特别是煤矿市场和矿电市场,经营主体增多,市场竞争激烈,员工收入低,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差。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企业出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不和谐的现象,在企业管理人员中,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把经济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认为企业刚刚建设比较困难,在困难时应该哪里黑,哪里歇,保职工工资就行了。二是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全面纳入企业管理范畴。有的同志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党支部书记和少数人的事,与己无关,造成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难发挥,出现使企业的管理难规范的现象:部分管理人员对已出台的管理制度不认真学习,落实不力,随意性大。有的对市场经济认识模糊,两眼向内,不主动面向市场;有的管理滞后,经营业绩下滑,经营费用上升,职工收人下降;有的全局意识淡薄,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甚至我行我素;有的发展观念模糊,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强。三是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是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需要来思考。随着企业的转轨变型,销售市场化等形势的变化,固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还无个性和特征,员工无共同的价值观,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员工中,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信心不足。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的人对企业发展没有信心,只看到企业的困难,看不到企业的优势,对企业的前途感到渺茫,对市场的变化感
到恐惧,消极懒散,无所事从,遇到问题心态不平衡,总是怀疑抱怨,互相指责。二是市场开拓不力。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怕困难,怕矛盾,缺乏艰苦奋斗精神,遇到困难不是想法克服,而是绕道走。三是对企业不忠诚。部分员工受利益驱动,吃里扒外,有的员工热衷于第二职业,端着企业的饭碗,赚着别人的“外款”,对本职工作不认真,不努力。有的人工作不努力,又要工资高;既要待遇好,又不承担责任;只求享受,不讲奉献;“桌上吃肉,桌下骂娘”等等。
四、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相结合的思考
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经济建设不和谐的表现可以看出,目前,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遇到新的困难,如何将企业文化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大力发展企业文化,鼓舞员工士气,振奋员工精神,举企业之力,聚员工之心,激励员工为推进企业经济和文化建设和谐发展而努力工作,体现价值,齐心协力发展壮大企业,是摆在我们公司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推动这项工作,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发展精神文化,铸就企业灵魂,培育员工共同价值观 精神文化是蕴涵在员工心灵深处的意识形态,也称之为企业之魂,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管理哲学、道德准则、企业口号等,是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文化性凝炼,是特色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大凡成功的企业,几乎都有个性突出、富有人性味和感染力的企业精神,它能够诱发职工的献身精神和创造力,保持经久不衰,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条件。企业精神是随着发展而变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有个性化,是谁也带不走的。针对我公司的实际,目前企业十分缺乏全体职工所认同的本企业的群
体意识、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缺乏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特别是在市场化面前,在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中还十分缺乏艰苦奋斗、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抓好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1、提炼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纵观近年来我们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要在原来沉淀和提炼出来的“团结、积极、求精、奉献”企业精神的基础上,迅速提炼出能体现企业时代个性特征的科学、朴实和优秀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我认为,我们企业的精神,要体现:务实、敬业、诚信、创新;体现产品质量优、成本费用低,体现信誉好、销售网络广;体现技术先进、装备一流;体现人力资源优势,要关心、爱护、鼓舞、激励和教育、管理、培养、塑造员工队伍,鼓励员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要激励员工(制度、标准)怎么干,倡导员工“不比疲劳比功劳,不比流汗比贡献”,鼓励员工诚实劳动、建功立业,让客户满意,要有自觉的付出,才有回报;要鼓励员工励精图治、自强不息,要厚积文化底蕴、铸造企业灵魂。
2、加强企业精神的教育。要按照建立学习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加强学习教育,教育引导企业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和普遍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坚持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的原则,建立健康和谐、团结向上的企业人际关系。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做到:团结、奉献、廉洁、进取,广大职工要做到:勤奋、实干、和谐、敬业,干群同心,牢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集中精力抓改革、抓发展,切
实做到用事业统一思想,用工作统一行动,共图企业振兴、发展的大业。
3、培育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在企业精神的指引下,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生产经营中来,统一到企业发展上来,坚定员工信心,鼓舞员工士气,振奋员工精神,让员工面对困难不低头,不退缩,而要迎着困难前进,相信企业能渡过难关,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集中精力抓发展,培育员工共同的战略观、价值观、市场观,以共同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准则指导员工的思维和行动,达到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 “同唱一首歌,同进一个考场,同上一个战场”。
(二)发展制度文化,规范企业行为,培育员工的自律意识 制度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各种组织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化的文化表述内容。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任何一个社会及组织团体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公司组建以来,企业与过去比,有所变化;与同行比,有所发展,从创新企业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竞争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入手,在用人上,采取了竞职上岗,员工竞争上岗,组织制订和完善了劳动用工、职工违纪、员工教育、工资分配、党风廉政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工业生产管理等多个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汇编成册。这些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和员工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但是,目前在我们企业的管理中,员工的工作行为不规范、岗位职责不明确;企业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不清楚,管理的随意性,制度不落实、制度不遵守等等现象时有发生,最后管得来企业
凝聚力差,人心思散;管得来有的“桌上吃肉,桌下骂娘”,有的甚至“吃了你的饭,还要砸你的锅”!这时我们回过头来思考,近几年我们在管理上重点不遗余力的纠漏补缺上花的精力过多,顾此失彼(但那也是特殊环境、特定时期采取的一些必要的措施),而是缺乏系统的管理、科学的管理、有效的管理、规范的管理,但是,针对我们企业目前的现状,起码企业仍然应该用制度来管人、管物、管事的时候,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强化企业管理,培育员工自律意识。
1、抓好制度建设。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现有管理体制的实际,两眼向内,苦练内功,从严治企,及时收集、整理、反馈意见,全面、科学地制订、修改、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公司部门、岗位工作职责规范和工作、管理、技术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和实施员工《道德行为规范》、《员工手册》,规范员工行为,强化员工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建设,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培养优良的队伍作风。
2、抓好制度落实。许多企业制度往往制定了许多,但真正执行的却很难,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毫无意义。要落实好制度,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做到奖惩严明。特别是在当前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度的我们企业,员工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尚未形成,员工的行为还不十分规范情况下,尤其要抓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分级落实各业务环节、各工序的工作质量标准及责任要求,规范工作程序和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同时要充分发挥督办督察机构作用,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布置的工作任
务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检查有考核、考核有奖惩,确保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全面落实。作为管理者要以对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杜绝庸俗作风、好人主义,引导更多的员工自觉管理、自我管理、共同管理。
3、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主渠道。企业要不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企业重大决策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和决定。不断完善和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加大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避免嫌疑腐败,提高干部员工对企业的关切度、理解度,进一步提高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质量,发扬职工的聪明才智,认真搞好民主评议干部和管理人员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观念,不断推进企业民主管理。
4、加强企业道德教育。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制定适合我们企业实际的道德规范,将企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整体推进,经常不断地组织员工进行系统性、经常性的企业道德教育,作为职工上岗的必修课,确保企业、家庭、个人行之有规,执之有法,遵之有纪,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全面提升企业和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三)发展物质文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反之,企业经济实力决定着企业文化水平的高低。我们企业是一个从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经历过来的国有企业,计划经济色彩十分浓厚,在当今市场经济和市场化面前,由于竞争对手增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效益低下,员工收入低,增幅小,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推进物质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增长发生的转变,发展壮大企业,提高企业效益,增加员工收入,企业将不被员工所认同,员工人心涣散,各行其是,犹如一盘散沙,企业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厄运。为此,在新形势、新机遇面前,企业只有将经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企业,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在这种企业里,员工才会有成就感、认同感、自豪感,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他。
(四)以人为本,关心员工,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尊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员工的独立人格和能力差异,把“尊重信任人、关心爱护人、教育培养人、提拔使用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重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关心员工生活。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把广大职工群众最关注、最热切期盼解决的问题摆上案头,为员工解难题,办实事,做员工知心人、贴心人。目前,我们有的员工生活确实困难,员工怨气大、牢骚多,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各级管理人员,要多深入基层,倾听员工呼声,了解员工疾苦,与员工打成一片,带领员工一起克服目前存在的困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维护员工利益。要建立激励的分配机制,实行分环节绩效考核,员工干不干事,干什么事,拿多少钱,主要由自己来决定,用自己的业绩来决定,从而把各业务环节和各工作岗位的责任、权利、义
务、待遇有机地统一起来,鼓励员工诚实劳动,热爱企业,争创一流业绩。
3、关注员工需求。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员工广泛参与的文体活动、劳动竞赛,培育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员工解决平时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和坚持婚、丧、生、节慰问制度,体现大家庭的温暖;按时足额交清员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同时缴费系数向优秀者倾斜,并增加补充保险,激励员工创优争先;加大对涉及职工利益切身利益等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解决力度,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利益,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4、关爱员工成长。要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企业文化武装人才,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逐步积累企业人力资本,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五)加强宣传,塑造企业形象,凝聚员工的心
加大企业对外宣传力度,充分运用企业内刊、网站、广告、报刊、电视台等媒体,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开展“外塑形象,爱我企业,内聚人心”宣传教育为重点,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着重抓舆论宣传作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贴近实际、贴近员工、贴近基层,改进工作,将宣传信息传到企业的每一个“神经末梢”,让每一位员工了解企业的改革发展基本情况及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就,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
奋精神,为推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氛围。用高尚的价值观念感召人,用文明诚信教育人,用先进典型示范人,用理想目标鼓舞人,用文化活动凝聚人,培育和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引导员工树立规则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全局意识,培育诚信员工、打造诚信企业。使员工在活动中感受激情,升华自豪,增强责任,发挥优势,体现自身价值。同时,在VI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大力实施CIS战略,搞好观念、行为、视觉三大系统策划,展示企业良好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和影响力。
陕西科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务实 敬业 诚信 创新
企业宗旨:打造企业文化建设 制造高品质产品
奉献全方位的服务 为中国煤炭贡献 管理理念:企业的生命在产品 产品的生命在质量
质量的保证在于人 人的素质在于管理 市场理念:市场竞争中只有胜利与失败,只有第一名,决没有第二名。质量理念:质量在我们手中 矿工生命在我心中 服务理念:时刻对产品负责 永远让用户满意
企业作风: 说干就干 马上就办
安全观念: 生命只有一次 安全重于泰山
人才观念:废除学历,废除资格,在本职岗位有所作为的人,就是人才
学习观念: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学无止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橡胶市场,形势逼人,我们前进的路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增添措施,开拓创新,为全面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企业文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企业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坚持解放思想,与时进俱进,深刻分析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以宽广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把握好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主要任务。
一、解放思想,提高对创新企业文化的认识
1、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夯实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来把握;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来谋划,推动企业文化创新,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企业文化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企业是国民经济 的骨干,是现代社会存在的基础和进步的动力,企业能否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还存在自主创新不足,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分配制度、安全生产等还存在问题。因此,如何引导企业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端正经营思想,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
3、企业文化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轨变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企业要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迫切需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通过建立企业愿景,形成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转变企业领导层和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4、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命运。面对不断深化的企业改革,还有相当多的员工不理解;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岗位竞争,还有相当多的员工不习惯;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还有相当多的员工不适应。为此,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引导广大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形成企业快速发展与员工全面进步的良性互动。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创新企业文化的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企业文化建设引入科学发展轨道。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内涵广泛,但它的核心是突出“以人为本”。根据以往的经验,有的单位把企业文化建设理解为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只抓看得见、摸得着、有形的东西,认为治理厂容厂貌,增加文化娱乐设施,改善职工生活环境,让职工住得舒服,吃得开心,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或者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企业文化娱乐运动,唱唱歌、跳跳舞,开展一些娱乐性的活动,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甚至把更新企业生产设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劳动纪律检查,说成是企业文化建设。以上各种理解都是片面的。这些内容当然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但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文化建设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侧重于企业形象、信誉、目标的培养,职工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等无形表态的塑造,整个过程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只有这样,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发挥应有的效应。
2、强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形成全方位的企业文化建 设格局。党政工团职能部门应主动把企业文化建设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贯彻于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宣传部门应有效地利用企业舆论阵地,宣传企业文化,教育职工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生产行政管理部门应把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奋斗目标、工作计划、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倡导企业文化,身体力行,用无形的感召力激励职工建设企业文化。
3、依靠群众力量,形成建设企业文化的良好环境。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力量。许多成功的经验表明,建设企业文化不仅需要企业家的大力倡导,企业部门的积极引导,更主要的是企业职工群众的共同参与。没有企业职工的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失去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企业职工群众的共同参与,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为此,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树立群体观念,了解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尽可能多地把各阶层职工都吸引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职工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受教育过程,职工热情越高、参与面越广、程度越深,所受教育面越大,影响就越好。总而言之,只有把职工群众调动起来,才能形成文化建设良好氛围,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也在职工群众参与活动过程中培育起来。
4、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创新企业文化必须从全社会的大背景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围绕生产经营中心,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多办实事的原则,建设企业文化。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共存,它们之间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历史背景各有不同,以及职工群众素质差异,年龄和文化结构的层次性,企业文化建设应从这些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一锅煮,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同一个标准去塑造和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在具体实践中,既讲理论,又讲实际,虚实结合,情理相融,说做并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让职工在优美的环境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从而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5、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与方法,大力推进价值观认同。企业文化的主体是广大员工,只有被广大员工接受、认同并成为他们自身思想、工作、生活的理念,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要克服企业文化建设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标语化、口号化的倾向;消除对“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的误解,确立广大员工在企业文化及其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引导员工广泛参与、理解认同,形成与企业的心理契约上狠下功夫,使企业家的先进管理思想走出办公室,成为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要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载体,不断增强企业 文化的传播力、亲和力、渗透力。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深入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其进车间、进班组,到员工。要以文化人,采用编寓言、讲故事等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方式传播先进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计划,通过引导式、教练式、实践式的培训,引导员工深化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要与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把企业文化宣传渗透到文明评比、各类竞赛、庆典礼仪、美化环境和其他文体活动中,增强活动的思想文化内涵,使员工在各种生产、学习、文化活动中实践文化、体验文化、感悟文化。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善于寻找和培育员工身边的楷模,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事,以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通过公关、品牌推广等形式,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自豪感、荣誉感,促进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
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直接关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局,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方向、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创新企业文化载体,使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获取剩余价值。通过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目 标、信念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形成共识,变成员工的共同信仰,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长此以往,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将脱颖而出。
第三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做好贵州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贵州省民委副主任
刘晖
有机会参加教育部召开到2009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感到十分高兴。这里,我就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情况作简单汇报和交流,以求教于各位领导和同志。
一、贵州民族语文工作的基本省情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省份,堪称少数民族语言“富矿”省。语言的多样性决定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贵州宝贵的人文资源。全省总人口近4000万,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7个,人口15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9%。在全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土家族和回族转用汉语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在全省15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有900多万人以母语为主要交际工具,其中有500多万以妇女和儿童为主的人不懂汉语,有200多万人只是半懂汉语。在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通晓当地主体少数民族语言的现象较为普遍。
从上世纪50年代新创民族文字诞生后的1957-1958年,贵州陆续开展了苗文(4种)、布依文、侗文和彝文(本民族传统文字)的实验推行工作(期间还在壮族地区推行过壮文)。1959年以后,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曾一度中断。自1981年秋开始,我省民族语文工作得到恢复实验推行。推行工作由最初的几个县逐步发展到高峰时的57个县(市、区、特区)。到目前,共开办农村扫盲点6000余个,学员45万余人,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点)1350多个,学生37万余人。加上其他渠道的学习,全省掌握民族文字的人数达100余万人;民族语文课本、读物及报刊杂志近100种,出版发行300余万册(份)。
5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我省推行民族语文是成功的,是符合贵州实际的,深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对促进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发展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届省委省政府对民族语文工作十分重视。在2008年10月的全省第六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在不通晓汉语的民族地区开展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林树森省长在2008年5月12日 省政府第一次民族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支持力度,使少数民族不但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而且使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省民委认真组织学习省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既要站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高度认真思考,也要切实遵循教育规律特别是母语教育与民族教育的规律,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协同配合我省教育主管部门,探讨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及时把省领导关于大力支持“双语”教学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2008年12月初,根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石宗源同志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主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精神,按照我委的具体分工,语文办提出并上报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石宗源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双语教育工作的初步意见》。
二、2008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我省民族语文工作
一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先后到我省黔东南、铜仁、六盘水、黔南州等州、市、地调研,共走访基层单位和教学点28个。
二是开展了新创民族文字学习使用认同情况内部调研。先后在雷山的陶尧小学、凯里学院、省委党校第38期民干班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多数看法对新创民族文字的作用持肯定态度,主张从民族工作大局上慎重对待新创民族文字。此项调研为民族语文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三是认真传达学习和贯彻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4月6日 至9日,国家民委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省民委党组对学习贯彻国家民委“海南会议”精神十分重视。委主要领导及时听取了会议精神汇报,委主任办公会议认真组织了传达学习,研究了结合省情贯彻落实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二)认真抓好双语文教材、读物、工具书的编译出版工作
一是组织有关专家完成了苗语文(川黔滇方言、湘西方言)、布依文、彝文的第三册,苗语文(黔东方言)、侗文的第二册等6本小学双语教材编译工作:。
二是积极与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对2007年所编译5本双语教材进行了审查。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审读和相关部门审定,4本双语教材获得通过,已交付出版。三是完成了《侗汉常用词典》的编著及出版工作。《侗语成语集》已交付出版。《贾理》等读物的组稿编译正在按计划推进。
(三)加强双语师资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
根据基层对双语师资的实际需要,拟定2008年“双语”师资培训计划,全年共培训双语师资351名。其中与省教育厅合作,在贵州民院民族文化学院先后举办了苗(西部方言)汉和彝汉双语师资培训班各一期,共培训学员198人;积极支持与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双语师资培训,分别在松桃自治县举办了苗文师资培训班;在六盘水,市民宗局与市教育局举办了“布依文师资培训班”;从江县民宗局与县教育局举办了“侗文侗歌”双语文师资培训班。
(四)推进“民族语言环境建设示范区”试点工作
一是配合与指导开展“松桃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各项工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民委的示范点,自2006年8月启动以来,工作成效受到了国家民委的肯定。我们继续指导做好2008年的项目论证与监督落实工作。在认真总结其成功经验基础上,经委领导签发,于8月向国家民委上报了《贵州省民委关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苗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工作情况及2008年工作计划的报告》,积极争取了国家民委对此项工作的大力支持。2008年12月上旬,我们对松桃苗族自治县“苗语环境建设示范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与松桃方面共同探讨,在认真总结前两年成绩与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方向,明确了今后从“苗语环境建设示范区”上升为“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区的工作思路,以期通过“双语和谐”的环境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二是借鉴“松桃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工作经验,针对我省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迫切需要加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实,结合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需要,初拟了《贵州省“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积极与省语委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有我省特色的双语环境示范点建设。
三是逐步选点探索推进“双语和谐”环境示范点建设。在继续指导抓好“松桃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工作的同时,初步选择毕节市的大南山(苗语西部方言-汉语)、榕江县的宰荡村(侗语-汉语)、六枝特区的居都村(仡佬语-汉语)、威宁自治县的板底村(彝语-汉语)4个点,作为2008年启动的“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点。
(五)做好全省双语教学点的管理、指导、督促和扶持工作
2008年6月24日,与省教育厅民教处协同组织召开了双语教学工作座谈会,就我省使用母语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展双语教学进行了认真研讨。来自教育厅、省民委,有关州、地、县、双语教学点及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省教科所等有关单位的学者和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座谈会的多数代表认为,立足实际需要开展的双语教学,既是落实民族政策的体现,又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语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把民族文化进校园与双语教学有机结合,不仅是深化民族地区学校素质教育改革,而且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
同时,加强对基层双语教学单位工作的支持与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和“自愿自择”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凡基层教学单位自愿开展双语教学,认真给予业务指导和双语教学专项经费的支持。
(六)启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根据中央和我省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工作规划,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关于“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数据库”的目标任务,为保护和抢救已经处于濒危状态的仡佬族语言和文化,省民委主要领导明确指示民族语言文字办公室将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列入2008工作目标。为了顺利完成此项工作,省民委成立了以包括委领导、省仡佬学会负责人、专家学者在内的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评审委员会,2008年6月5日召开了仡佬语言数据库建设工程及仡佬族文化综合研究课题论证会。
仡佬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之一。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仡佬族58万人口的96.5%居住在贵州境内.仡佬族中会说仡佬语的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万人下降到本世纪初的约6000人,目前估计只有3000人左右。国家语委将其列为国家濒危语言种类,要求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同时仡佬语也是我省唯一一个被国家确认为濒危语言的语种。因此,建立仡佬语数据库,并及时开展仡佬族文化综合研究,对于仡佬族语言的存史抢救和文化的保护、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
省民委及时开展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工程,受到国家民委、省仡佬学会、语言学界、文化界等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省社科联负责以及贵州日报等新闻单位代表充分肯定《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及仡佬族文化综合研究》对于仡佬族语言的存史抢救和文化的保护、传承的作用。
最近,贵州省仡佬学会在贵州民间发现了一本被称为《九天大濮史录》、初步考证被认为成书于南宋郑清之之手、属于1906年抄本的此书,所记录的仡佬族古代史及其他内容,对仡佬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夜郎史、贵州古代史、南方民族历史的研究,是珍贵的资料。全书共511页61个细目(含“大元夜郎国邑图”一幅),由线装四卷合订构成,每面竖写双文5列,全书共约6000余字。并列的双文,一列即汉字为黑墨,而另一列即朱砂书写的被认为是仡佬族古文字。专家初步的看法是:被认为是仡佬族古文字的文字符号,是一套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对寻求中国古文字研究的突破,应当具有重要的价值。《九天大濮史录》一书在我省遵义发现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光明日报、中华民族报对此均作了专题报道,引起了省民委高度重视。2009年2月11日下午,我们听取了省仡佬学会及有关学者关于“发现仡佬族古文字”的情况介绍。贵州省民委已向国家有关部委报告,希望引起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权威考证。
(七)认真做好民族语文信息化、规范化等相关工作,继续支持彝文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国际编码申报工作
形成民族语文标准化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关于支持做好彝文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申报国际编码的工作总结;彝文计算机软件项目研究情况汇报材料。
(八)进一步做好跨省区民族语文协作工作
国家民委4月6-9日在海南召开的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座谈会,强调跨省区的民族要建立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协作机构,要求以人口较多、相对集中的省份牵头,有关省份的民族工作部门和民族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参加,不定期地开展组织协调工作。当前,我省民族语文工作涉及协作的基本情况是:
一是苗文湘西方言:我省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与湖南的湘西自治州,一直保持着较密切的民族语文工作联系。近年,我省组织编译出版的双语教材、读物、工具书等,在印量上,基本上也考虑了湘西的需要。此方言的协作组织是否建立,当前可暂不考虑;即使以后要考虑,也在地州一级建立协作组织即可。
二是苗文川黔滇方言。一方面,川黔滇方言的苗文需要与四川、云南商议协作问题。另一方面,川黔滇方言苗族与国外苗族语言一致,但使用着不同的苗文。1997年后,某国基督教人士曾经到过贵州苗族教区考察,他们多次要求派人到这些地方传授国外苗文,但都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强烈反对。目前,贵州境内的苗族群众,还没有人公开学习国外苗文。如何解决川黔滇方言苗文和国外苗文的使用问题,这个工作需境内外苗文机构共同协作研究。
三是关于滇东北次方言新老苗文的使用问题。贵州境内的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主要集中在威宁、赫章一带。滇东北次方言老苗文创制时间较长,推行范围较广,1956年创制和改革后的苗文方案,推行时间较短,大部份苗族群众是支持和拥护推行改革后的苗文方案的,但仍然存在所谓的新“规范苗文”问题。如何解决滇东北次方言新老苗文以及“新规范苗文”的使用问题,我们认为同一次方言必须使用国家帮助改革的拉丁文字,个别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新老苗文并用,逐渐过渡到拉丁苗文;今后向国务院申报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文字为正式使用文字必须是拉丁苗文。我们必须以大局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从一切有利于民族发展进步的角度来规划民族文字的改革方向。
四是关于侗文协作问题。侗族300百万人口中,近200万在贵州,因此贵州省责无旁贷,应当按照国家民委要求,承担牵头的责任,积极促进黔、湘、桂、鄂等跨省区的侗族语言文字协作机构的早日建立,以便及时开展协作。2008年10月中旬,在省民委召开的纪念侗文创制5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期间,围绕建立跨省区侗文协作组织问题,与广西三江自治县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充分交换了意见。11月中旬,在广西三江自治县举办的纪念侗文创制5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我省与会代表和三省(区)代表就建立跨省区协作组织问题进行了协商,初步形成了一个协作组织方案。有关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
五是关于彝文协作问题。彝文协作是目前各文种运作较为正常的工作,牵头方面是四川。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支持、积极参与,按照分工,做好工作。
(九)认真做好民族语文宣传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组织编辑《贵州民族语文工作50年》(暂名)的前期工作。随着苗文和布依文的先后批准试行,1958年12月,侗族文字方案经中央民委[(58)民杨字第795号]批准实验推行。至此,新中国为我省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创制的母语文字进入了三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同时,彝文的规范与使用在新中华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焕发出蓬勃生机。50年来,我省民族文字的试行留下了许多不平凡的印记,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面总结50年来我省开展民族语文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广泛收集对我省民族语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评估民族语文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语文工作的思路创新;也为了记载和反映一代又一代民族工作者特别是老一辈语言学家为民族进步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为此,我们决定编辑出版《贵州民族语文工作50年》一书。围绕入编内容,已发出邀约文稿的函100多件,广泛征集50年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珍贵资料(含图片)。
二是分文种组织和筹备召开了民族文字创制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纪念布依文50周年座谈会于2月26日 举行;纪念侗文5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于10月16日 在贵阳召开;纪念苗文创制50周年座谈会于12月18日 在贵阳召开。
三是组织召开了“纪念国际语言年座谈会”。12月1日,在贵州民院民族文化学院组织召开了“纪念国际语言年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贵大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的领导和外籍专家学者,贵州民族学院的专家代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研究的代表和新闻界代表。本次座谈会达到了交流对党和国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理解,沟通我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省情,广泛听取有关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等目的。
四是以纪念民族语文工作50年为主题,与贵州民族报联合推出宣传专栏和系列文章,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由于组稿与策划到位,2008年,贵州民族报共编发民族语文专版5个,各类文稿70多篇。此外,省民语办还编辑印发《贵州民族语文工作简报》23期,更新《贵州民族语文宣传窗》两期。
(十)积极参加有关学术活动
切实加强民族语文工作的省际交流与协作。先后派员参加了8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翻译大会,参加了9月初国家民委文宣司、中华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国译协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在西藏林芝地区组织召开的第九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暨全国民族译协会长、秘书长工作会议。认真做好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学会管理和参与做好贵州省少数民族翻译协会相关工作。完成了 “贵州省民族语文休息化调查报告”(三万字)。
三、关于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是喜迎建国60周年大庆之年。贵州民族语文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和贵州民族工作的大局,切实把握贵州民族语文工作的省情, 认真贯彻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平等原则,保障我省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实事求是,分类指导,慎重稳妥地推进民族语文工作,以多语和谐促进民族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具体工作是:
(一)配合开展民族语言文字立法调研和语言普查工作
一是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和国家民委抓好在我省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立法调研;二是积极配合省人大已经立项的《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立法调研。同时,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我省语言普查的有关工作。
(二)认真抓好“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工程
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家民委选点在我省松桃自治县开展了“苗族语言环境建设示范区”试点工程。实践证明,语言环境建设是一项涵盖面广、极富弹性、有远大纵深的综合工程,是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语言文字“自愿自择”的学习使用需求与“政府供给”保障的结合点,很适合我省省情。一方面,要遵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努力为各族群众提供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及我省的相关法规,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在“自愿自择”原则下的学习使用母语的需要。
因此,我们拟与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商议,联合推动“双语和谐”(少数民族母语和汉语普通话)环境示范点建设工程。2009年,首先对我省仍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口较多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按每个民族至少一个点,其中苗族按文种至少4个点,逐步开展“双语”环境示范点建设工程,使本民族母语(文字)与汉语普通话双语和谐,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教水平的提高。
(三)积极稳妥地协同推进“双语”教学
我省双语教育必须立足省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平等原则,既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切实保障少数民族“自愿自择”地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科学把握母语思维特点,严格遵循民族教育规律,必须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从而把省领导关于加强双语教学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在对待“双语”教学问题上,应当尊重教学单位从本校、本班情况出发而作出的或开展或不开展双语文教学的意见;与教育主管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在双语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为基层教学单位开展双语教育提供相应的条件。
(四)继续推进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工程
语言已经被公认为一种国家资源,是文化资源宝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文化多样性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多样性包括语言的多样性的基础上的。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数据库”的目标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语言分为充满活力、有活力、有濒危迹象、已经走向濒危、已经濒危、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失去交际功能六个等次。我省尚存的少数民族语言,绝大多数处于“有濒危迹象”和“已经走向濒危”两种情况,而仡佬语,属于“已经濒危”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我们从仡佬语数据库建设着手,及时开展濒危语言的存史抢救。2009年,要在2008年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工程初步完成田野调查基础上,继续推进并基本完成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同时,2009年还将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安排全面开展全国范围的语言普查及有关调研工作。
另外我们在准备完成以上四项主要工作的同时还要认真抓好以常规性工作。一是民族语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针对我省民族语文工作和教师专业队伍人才匮乏等实际,继续支持贵州民族学院抓好基地建设工作,逐步在毕节学院等有关州、市、地建立双语师资和民族语文人才培训基地。二是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双语教师奇缺,是严重制约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据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山区开展双语教学的“自愿自择”需要,一方面,积极配合基层民委和教育部门分期分批共同举办双语教师骨干培训班;另一方面,在贵州民院直接安排200人的骨干培训。三是全省双语教学点联系指导。继续支持省级双语教学联系点开展工作,量力而行地对其他双语教学点予以资助。四是双语文教材、读物、工具书的编译出版。我省民族语文教材特别是农村实用科普读物和工具书奇缺。按照十一五”双语教材编写计划,2009年要与省教育厅民教处合作,报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立项,组织专家编撰新一批双语教材,交由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出版社公开出版6个文种各一册;编译出版各个文种《风情旅游100句》作为课外读物。五是探索母语文学前教学实验。按照省教育厅和省民委黔教民发[2001]361号《关于建立学前“双语”教学点的通知》,2009年按计划以10个作为省属实验点予以资助,切实推进学前母语教学实验工作。六是加强跨省区民族语文协作。跨省区协作是国家民委组织和倡导的民族语文协作组织。在我省7个语种中,除布依语文外,其他都是跨省(区)或跨国境的文种,都要进行跨省(区)协作。因此,要加强省际协作,开展交流研讨。七是民族语文工作队伍学习培训和专题调研。参加国家民委、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等举办的相关培训和学习考察,组织全省民族语文工作者参加有关培训和学术交流会议;完成国家民委等中央部委安排的专题调研任务,其中主要参与做好本届省人大常委立法项目的《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立法调研。八是民族语文信息化和规范化工作。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和信息化工作是民族语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关我省乃至全国民族语文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推进。其中,按照基层需要,宜尽快制作几个文种的标准音网上学习声像文档。九是民族语文宣传及科普推广等工作。继续以多种方式加强对民族语文方针政策的宣传;二是制作民族语言(文字)的科普声像包括组织有关人员将相关广播影视及科普资料用民族语文翻译和进行涂磁录音等,使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群众拥有获取当代信息的渠道。十是为进一步宣传党和国家民族语文政策,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石宗源和林树森省长关于“双语”教学的重要讲话,为广大民族语文工作者、双语人才提供交流平台和满足读者之需要,我们拟创办《贵州民族语文》(内刊)杂志。
同志们、朋友们:欢迎各位到贵州指导工作,参观旅游。我省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在您的关心和支持下一定能够迎来新的、更加灿烂的明天。
谢谢大家!
第四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医院宣传工作
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2012年,宣传部门在学校、医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对外积极协调媒体,通过积极的正面宣传报道,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形象。对内进一步夯实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内涵和品质。
2012年,我们在各级媒体发稿数量稳中有升,同时更注重宣传质量,在多个领域和层面展开突破。中央电视台1、2、4、9、10套以及新闻频道,凤凰卫视、上海东方卫视、香港大公报、健康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及省内媒体发表(播放)稿件10000余篇(次)。
一、内宣工作
首先,我们进一步强化了为临床服务意识。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激烈,临床专家也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我们主动和科主任、医生建立联系,寻找宣传线索,挖掘典型病例,专科特色,并且和媒体进行及时沟通交流。通过宣传提高了科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我院针灸科周凌云教授发明的“眼部内刺与透刺法”、“电针眼外肌穴”方法,对治疗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斜眼等眼肌麻痹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把这一技术在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节目播出后,全国各地患者慕名而来,甚至吸引到一些国外患者前来就医。
俄罗斯的奥丽娅、以色列人的丹本卡南治疗前与周凌云教授合影
第二、进一步加强全院职工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国内各大媒体播出宣传我院的专题节目时我们短信通知全院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收看,引导科室积极主动宣传,同时,增强了职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也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
第三、建立新闻报道奖励政策,奖优罚劣。为了鼓励全院科室积极参与宣传工作,医院将宣传工作作为临床科室加强学科建设的一项必要任务,并纳入临床目标综合目标考核评比。根据每年科室及个人宣传的质量评选宣传工作先进科室及先进个人,先进科室获得的10分奖励纳入每医院综合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系统,先进个人给予证书及
奖励。若科室出现负面报道则扣分。
第四、加强医院网络宣传力度,拓展医院的宣传渠道。
进一步加强了与好大夫网、搜狐健康网、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合作,利用对方网络平台,积极宣传我院形象。在好大夫网上,为我院二十余个科室建立在线平台,为700余位专家开通个人网站,全年通过网络转诊患者200余人次,回复患者提问近3000余次,收到良好效果。今年在院内网开辟了“全力救治最美女教师”、“学习贯彻宣传十八大精神”等专题栏目,营造了一个学习、贯彻和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舆论氛围。
第五、配合医疗、教学、科研、护理等部门积极做好宣传和资料整理工作
主动与各科室联系,及时了解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并进行宣传报道:工作中发扬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精神,为与临床科室撰写宣传材料、拍摄宣传片等,帮助职能科室(护理部、药剂部等)编辑出版工作简报,受到医院好评:协助各科室举办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班,参加国际国内、省、市学术活动30余场,为活动拍照、录像及宣传报道,配合医务部门深入边远乡村义诊10余次,并进行了广
泛的宣传报道。
第六、通过院内文化载体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院报、简报、网站、电子屏幕、文化长廊及各科室宣传栏的作用,及时向群众宣传医院提供的新的服务信息、专家信息等,感受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同时运用这些载体将医院发展状况、文化建设等信息传递给全院职工,营造医院良好文化氛围。
1、我们将2011医院工作总结制作成视频,突破了传统的旧模式,在总结大会上,院长做工作报告的同时,LED屏幕上同步放映视频,让全院职工耳目一新。视频
2、按着院领导的指示,我们把获得2011各项奖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拍成照片,制作展板,在医院地下文化长廊展出。以此激励和号召全院广大职工向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习,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医院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照片
3、在救治张丽莉过程中,出版“救治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专刊”二期,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全院职工展现了我院医护人员救治张丽莉的的精湛医术和无微不至的护理。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编辑出版了“科学发展铸就五年辉煌、齐心协力谱写一院新篇章”专版,展示了十七大以来医院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图片
第七、积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哈医大一院院报》已出版179期,是全国优秀院报。2011年末我院承办了第五届全国文化建设学习班,来自全国50余家医院领导及同行参观了我院,对我院开展的文化建设给与充分肯定和赞誉。201
2我院荣获第四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出院后,在院领导的指导下,我们编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爱的延续》一书,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哈医大一院医护人员救治张丽莉的艰难历程,内容丰富、详实,情节生动、感人,图文并茂。书中既有对救治过程的叙述,也有一线医护人员内心真实感受的表达;既介绍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大仁大爱,也表现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高尚的情操和顽强的意志,是表现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一本好教材。院报、简报、网站、地下长廊照片
书的照片
二、外宣工作
第一,进一步强化了新闻采访制度,规范记者在医院采访活动。医院是社会的缩影。一些伤亡事故、爱心救助、突发事件经常使医院成为媒体记者关注采访的对象,仅今年我们日常接待记者采访就达2000人次。为使这项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既协助媒体工作,又维护医院利益,我们进一步规范了媒体采访制度和流程。(流程图)
第二、建立统一发布制度,保证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象香港游客吉林车祸、辽阳街路面坍塌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大批记者涌到医院了解伤员情况,我们请示院领导指派特定专家接受媒体集中采访、并以第一时间形成文字通稿介绍病情,介绍医院积极救治情况,提供给媒体。这样既配合媒体工作又宣传医院,同时维持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照片)
第三、聘请媒体记者作为医院行风建设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为医院发展建设提供建议和想法,同时增进了友谊。
(照
片)
第四、及时宣传高新技术,传播医疗信息,树立医院形象和品牌。医院中的每一个医疗信息都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及时地借助媒介宣传医疗新技术和治疗手段,为社会和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连体婴、魏德安视频
第五 关注弱势群体和人物,塑造医院慈善、公益的社会形象。保罗 第六、利用媒体关注的事件,充分展示医院形象,提升医院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如媒体大力宣传张丽莉感人事迹时,我们同时提供素材,积极宣传医院和医护人员,在整个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医护人员高尚形象。(刘延东照片等)
第七、利用健康日和学术会议开展宣传活动。今年我院举办20余次学术报告会、12个健康日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义诊咨询活动。为扩大影响力和患者群,我院提前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通知社会和广大患者,并将活动内容积极报道。健康日义诊照片 如:为迎接第六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我们根据此次活动的主题“糖尿病的教育与预防”,与内分泌科共同策划了“蓝光行动”等系列活动,由内分泌科6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义诊医疗队,在我院门诊、索菲亚广场开展糖尿病防治宣传、免费义诊、发放宣传材料、点亮蓝光等一系列糖尿病宣传活动。
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同糖尿病患者高举蓝色丝带,组成代表糖尿病患者希望的蓝环标志,组成心形图案,象征着医护人员和患者心连心,共同关系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此次蓝光行动,共免费诊治患者1500余人,发放宣传手册近5000册,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糖尿病防治和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第八、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等媒介做好院外宣传。如,我院与省电视台《新闻夜航》联合开展了“夜航社区行”活动,新闻夜航邀请我院的专家团队每周举办一次进社区送健康,受到老百姓的强烈欢迎,活动从5月一直持续到9月。专家进社区活动,不但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4个视频
第九、借助媒体大力宣传医院扶贫义诊活动,扩大医院的影响力。照片和
(眼
科)
视
频
第十、围绕医院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组织、策划大型宣传活动。
如近期我们策划的以三氧化二砷发明人张亭栋老师80岁生日为契机,举办三氧化二砷造福人类40年研讨会,从而进一步宣传医院、宣传三氧化二砷对人类的贡献。张亭栋视频(2个)在活动中我们与龙广合作,从邀请专家、设计邀请函、舞台搭建、生日蜡烛、生日蛋糕、鲜花、节目等等都进行了精心策划和设计,同时邀请15家媒体莅临了晚会现场进行宣传报道。邀请函等照片
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中,我们策划了学雷锋系列活动践行雷锋精神
1、精心策划组织“爱心送给奉献爱心的人”活动,为龙广交通台127名爱心车队队员及路况信息员进行了义诊和免费体检。前期,我们针对司机的职业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了相关的检查项目。为每位路况信息员拍照,采集信息,设计制作爱心卡。设计制作了印有“爱心送给奉献爱心的人”背景板,启动仪式上院领导将“爱心卡”发到爱心车队队员手中,持有“爱心卡”队员及其家属在我院享受就诊优先等待遇。爱心车队队员激动地说,感谢哈医大一院,我们会将这份感动和爱传递 2、2、和学生党总支联合开展青年志愿服务队到哈尔滨市福利院献爱心
3、和研究生党总支联合开展到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义诊
4、和院团委联合组织青年志愿者在门诊开展服务活动。
三、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化的时代。我们每天知道的社会突发事件几乎都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了解到的。我们看到听到的事情都是通过媒体加工、处理过的事实,即媒介化的事实。所以正确对待媒体、协调好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消除媒体负面报道、充分发挥媒体正面宣传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举例一;我院323实习医生被害事件发生后,公安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定性为是一起“偶发治安案件”,凶手是“激情杀人”。但有些不负责任媒体以医患纠纷为导向错误地引导舆论。为防止恶意炒作,在学校、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下,我院立即将事件经过形成《情况通报》,通报给各大媒体,并第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发布。特别是在新华社、人民网、健康报等国家级重大媒体进行客观公正报道,及时澄清舆论,控制住局面。其间,包括湖南卫视、南方周末、上海东方早报等省外四十多家媒体,以医患矛盾的角度纷纷来到医院要求采访。我们一一耐心接待并婉言谢绝,并尽量取得理解和支持。
为及时扭转被动局面,把危机事件变成医院正面宣传机会。我院积极与中央电视台联系、沟通,最终,连续两天在白岩松主持的《新闻1+1》做了两期专题节目,树立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正面形象。视频
2012年6月我院应卫生部邀请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媒体沟通培训”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3.23事件中如何应对媒体》经验交流,来自全国60余家部属部管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照片 突发事件小结
1、要敢于正视媒体,不逃避,一个口径,一个声音面对媒体。
2、要保持头脑清醒,掌握与媒体沟通的尺度,避免成为媒体炒做的焦点。
3、因势利导,借助媒体的优势,抓住机会,更加鲜明地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
举例二;救治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是全国瞩目的人物,5月13日转入我院后,众多记者踏至而来。
张丽莉在我院住院的113天,积极救治的同时,我院积极开展媒体接待和协调工作,及时发布信息,有效引导舆论,共举行三十次新闻发布会。照片每天接待省内外媒体,采取集中采访、公平对待、化解媒体间矛盾、及时沟通、赢得理解的原则,既让媒体有了发稿的“粮食”,又积极宣传了医护人员的辛苦和无私奉献。我院先后接待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大公报、光明日报等省内外50余家媒体1000余人次采访,协助媒体报道10000余次,充分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经过医护人员努力,张丽莉在我院得到了最积极有效的救治。在转入北京康复之前,我院以欢送丽莉老师,祝福丽莉老师为主题,组织省内二十多家媒体参加欢送会。为我院成功救治张丽莉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让我们再重温那激动温馨的时刻。
2013年,我
四、在积极进行正面宣传的同时,全力以赴平息负面报道
在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中,以及医院各个环节工作运营中,患者经常以向媒体投诉的方式向医院施压。为此,我们宣传部门积极协调
媒体,提供真实材料,以真诚的态度赢得媒体的尊正理解和信任,从而避免负面报道的产生。全年无负面报道,避免了由此引发的医院在全国医疗界造成的负面影响。
展望2013年,我们将在学校、医院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探索宣传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为学校、医院的中心工作增光添彩、保驾护航!
第五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公安工作再上新台阶
——区公安分局局长萧伟光同志先进事迹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萧伟光同志自从担任区公安分局局长以来,团结和带领分局党委班子,紧密结合石岐区现状,服务大局谋发展,维护稳定保发展,创新警务促发展,以人为本彰发展,以实际行动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较好成绩。现将其先进事迹整理如下。
一、服务大局谋发展,处理好发展与服务的关系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要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展现出蓬勃生机,是与我们党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分不开的。同样,发展仍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区公安分局始终将自身的发展臵于全区发展的大局当中来谋划,积极主动,以公安工作的发展推动我区的大发展。
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经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决定了发展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萧伟光同志始终将服务经济发展作为公安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参与我区政务,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作为提升投资软实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因此,萧伟光同志坚决响应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平安中山建设,从组织领导、建章立制、责任落实等方面齐抓共管,坚决完成了涉及公安业务的社会治安治理、健全生产生活安全体系和建立完善应急处臵机制等3项31个考核指标。
发展的关键是抓住机遇。发展具有周期性,失去机遇就很难实现发展的突破。因此,萧伟光同志紧紧抓住近几年区经济大发展、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安工作的大投入、大改革、大调整的黄金期,在“三基”工程建设这个特殊的历史机遇面前奋发有为,扎扎实实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使困扰公安工作多年的瓶颈性难题得到根本解决,如人年均公用经费由3.36万元跃升至5.08万元、案件倒挂现象得到彻底扭转、派出所外观改造和警用装备配备全部达标,推动公安分局实现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勤务实战化、保障标准化的“五化”标准,使我区公安队伍的执行力、战斗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强。
发展的保证是与时俱进。发展,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下进行的。只有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时俱进,才有可能实现持续的新发展。当前,开展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这“三项建设”,是公安部在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公安工作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为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公安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萧伟光同志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的精神,带领区公安分局党委班子将“三项建设”作为当前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坚决推进,提出构建以“大刑侦、大巡防、大社区”为主要内容的“三驾马车”战略,开创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二、维护稳定保发展,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不发展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但科学发展的“大前提”和基本保障是稳定。没有稳定,发展难于为继。胡锦涛总书记将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高度概括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其中最为基本的一条就是“不折腾”,即在持续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下才可能一心一意搞好发展。因此社会稳定是最大的发展环境。萧伟光同志带领区公安分局积极回应科学发展的号召,在战略上要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但在战术上要始终把社会稳定放在突出位臵,舍得下功夫,舍得花本钱,舍得动真格,围绕发展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为新一轮的大发展创造平安稳定的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和服务环境,因此要做到“三个确保”:
确保政治大局稳定。萧伟光同志始终把确保我区政治大局稳定作为最大的政治,摆在各项公安工作的最前面狠抓不懈。通过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情报网络布建、情报信息预警及快速处臵等工作机制,及时化解了一批不稳定苗头和事端。特别是在奥运举办期间,提出全体民警连续奋战50天的要求,确保了我区9个特别加强单位、15个市级重点保护单位、28个区级重点单位万无一失,实现上访户、610等重点人员进京、集体上访和非正常上访为“零”的工作目标。据统计,08年至今,区公安分局共收集情报信息202条,积极配合处臵日华坊建筑工地工人集体上访等不安定因素苗头和隐患一大批,侦破法轮功案件6宗,抓获违法人员12名。同时,萧伟光同志还带领区公安分局全力做好“08年初冰雪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国际金融风暴后辖区的维稳工作,确保了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
确保治安大局稳定。萧伟光同志紧紧围绕实现辖区“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不断深化打防结合的双向严打整治斗争模式,适时开展扫黑除恶、雷霆行动、打击“两抢一盗”、“粤安09”等专项行动,带领区公安分局破获了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及时有效地打击处理了一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维护了全区社会治安局势的持续稳定,全区刑事案件呈现发案数下降、破案率上升的良好态势。2008年,石岐区刑事案件立案数比07年下降10.1%,破案数上升14.5%,破案率上升13.1个百分点,实现“两升一降”的工作目标。
确保队伍建设稳定。“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承担起维护辖区稳定安宁的各项任务,前提就是公安队伍自身的稳定。因此,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关键。萧伟光同志以建设一流警队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08年9-10月份,区公安分局进行了内设机构改革及领导干部选任工作,提任科股级领导104名,配齐配强了基层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了队伍结构,为各项公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各内设机构及派出所以此为契机,在各自工作上有创新、有突破,使队伍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同时,萧伟光同志不断加强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严格执行“五条禁令”等纪律规定,始终保持队伍严明的纪律部队本色。自萧伟光同志担任区公安分局长以来,队伍未发生任何违法违纪事件。
三、创新警务促发展,处理好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离开了创新,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萧伟光同志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继承历届分局党委的工作思路,准确把握当前发展脉络,创造性地提出了“三驾马车”警务战略,取得了较好的实战效果,集中体现在“三个下降、三个上升”。“三个下降”是指08年刑事案件立案数比07年下降10.1%,万人发案率下降8.7,亿元生产总值发案率下降17.4;“三个上升”是指刑事案件破案率上升13.1百分点,破案绝对数上升14.5%,大案破案率上升15.3百分点。主要做法包括:
创新刑事打击机制,构建大刑侦格局。社会和不和谐,群众满不满意,关键在于社会政治大局、治安大局是否稳定。“大刑侦”马车的思路是继续深化刑侦工作改革,通过打击有效减少单位时空范围内的犯罪主体,从而达到以打领防、预防犯罪的目的,确保辖区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在打击主体上,构建以刑侦大队为主力、以派出所刑侦组为延伸的严打格局,既发挥刑警大队技术性强、人员配备专业的优势,又整合派出所刑侦组的基础刑侦业务,形成打击合力。在打击对象上,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将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对社会治安影响最深刻的三类犯罪作为打击的主要对象,包括以侵财为主的多发性犯罪、以命案为主的暴力性犯罪和以涉黑为主的有组织犯罪。在打击强度上,将日常打击与专项打击相结合,不间断地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绝不允许任何犯罪现象、犯罪团伙坐大形成气候。在打击方式上,充分利用区公安分局全国一级刑事技术室的相对优势,发挥情报信息研判的作用,切实提升破案的技术含量,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打击方法向刑事技术破案和信息手段破案转变,由单一破案向深挖扩线、破系列案件的转变。
创新治安防范机制,构建大巡防格局。社会治安好转,除了要有强大的打击能力外,还要有严密的防控体系,挤压违法犯罪的空间,努力压发案。“大巡防”马车的思路是以巡警大队的收编为契机,整合我区现有的巡防资源,做大做强巡防队伍,实现以防促打的局面。
在巡防主体上,以巡警大队为主、派出所巡防队员等专业巡防力量为辅,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种防控资源,组建强大的治安巡防队伍。在防范网络上,以视频监控系统为点、街面机动巡防力量为网,构建点面结合的动态防控网络。在防范层次上,构建区巡警大队和突击队为第一梯次、区公安分局备勤力量为第二梯次的处突机制,强化区域范围内的集团作战能力,切实提高科学用警和处臵突发性事件的水平。
创新社区警务机制,构建大社区格局。社区警务是公安机关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桥头堡,是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载体。“大社区”马车的思路是通过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切实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积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工作主体上,配齐配强社区民警队伍。目前,区公安分局按照1000户或3000人配一名社区民警的标准,结合警区人口数量、治安复杂程度等将社区进一步细化为多个责任片区,每个责任片区配备一名专职社区民警,将片区的人口管理、行业管理、刑事治安案件的防控及重点人员管理工作包干到60名片区民警,切实增强了民警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在工作方向上,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最终目标,将社区警务室作为警民沟通桥梁。要求片警工作要深入社区、贴近民生,将警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了解最全面、最及时、最权威的社情民意,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方法上主张因地制宜,百花齐放,鼓励民警创造性地采取适合本片区的群众工作方法,力争做到“一片区一特色”。在工作激励机制上实行保障与考核的双保险。区公安分局一方面在工作时间、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福利待遇等保障上向社区民警倾斜,确保社区民警有足够的精力开展业务;另一方面,科学制定社区民警工作规范和考核办法,为深化社区警务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四、以人为本彰发展,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理论内核。它主张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主张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主张人民是发展的受益者,回答了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发展成果“归谁所有”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萧伟光同志始终将人本观念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在新形势下深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要做法包括“三化”:
走访便民化。“公安民警大走访”是公安部应对当前新形势、密切警民关系的一项爱民实践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萧伟光同志带领区公安分局党委班子本着“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情暖民心”的宗旨,带头落实“四必访”措施,要求区公安分局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使大走访走出新意,访出成效。活动至今,区公安分局共出动警力1800余人次,走访企业160多家、学校35所、居民家庭960多户,慰问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178户,关爱失足青少年27人。此外,萧伟光同志多次带领组织举办“一帮一”、警民促和谐活动日、警民相约警务室、送法律进校园等各类警民互动活动33次,发放征求意见表1560份,收集群众意见近200条,已落实整改150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00多个,促进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执法规范化。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机关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最基本的履职要求。萧伟光同志以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主义、严守法纪等理念根植到每一名民警的头脑中,落实到每一名民警的实际行动中,贯穿到每一项执法工作和每一项执法环节中,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和行为,主动适应全民开放、高度透明的社会环境,按照“理性、平和、规范、文明”的要求,规范民警在执法活动中的语言和动作,切实做到言行文明、举止得当,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同时,他要求政工、法制部门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坚持以公开促公正,扩大警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努力使公平主义以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实现。
考核人性化。用人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广大民警就是公安队伍中的人民群众。因此,萧伟光同志要求区公安分局民警在对外执法中落实为民服务观念的同时,积极在公安队伍内部践行人本要求,高度重视广大民警的经济、政治待遇。在坚决落实各项从优待警措施的同时,萧伟光同志坚持“公平用人、合理用警”的理念,制定了刑侦、巡防、社区等业务考核细则,结合工作实绩对领导干部及普通民警进行公平、细致、全面的考核,坚决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激发队伍生机勃发、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区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