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考试知识点

时间:2019-05-14 22:0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新理念》考试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新理念》考试知识点》。

第一篇:《教育新理念》考试知识点

《教育新理念》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

一、判断

1、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2、基础教育主要是打基础,换句话说,主要是传授知识。

3、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4、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

5、科学精神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6、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事件进行分析的过程。

7、解决问题需要综合所学的知识。

8、如果以为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非得在高中才能进行,那就大谬不然了。

9、人们这种天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正是研究性教学的心理基础。

10、研究性教序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日后继续独立学习、独立处理问题的生活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11、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什么样的教学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12、研究性教学是由计划的,但却不是惟计划的。

二、单选

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2、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地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

3、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接受性教学是由标准的、预期的答案,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

三、多选

1、对创新能力或创造能力的理解。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

2、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3、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4、理解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P18)5、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需要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的专业概念已经越来越淡化,基础教育上移,通识教育增强; 如何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我们的基本理念。

6、简单内容的学习同样可以具有探索性,而复杂、深奥知识的学习照样可以使接受性的。我们可以把知识变成思想,也可以把思想变成知识,这全在于教育者的观念和实践。(P24)

7、所谓研究,首先要觉察问题,然后形成假设,然后验证或推翻假设,最后得出数据,写成报告。(P26)

8、研究性教学的特点。(P28)

A研究性教学是开放的。B 研究性教序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C 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

9、关于什么知识是必要的基础,这历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没有一个国家的教材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差别就说明对基础的理解本身就是主观的选择。散点教学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交给学生,而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P35)

第二章《学科教育的新视野》

一、判断

1、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

2、课堂内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它与升学不矛盾。

3、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科教育,因此课堂中能否实施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落实到学科教育中去。

4、知识被认为都是正确的,既然是知识,特别是写在教材上的知识,都是“圣人之言”都是正确的。

5、科学是发展的,而且发展性才是科学的本质。

6、科学知识强调的是确定性,而科学精神强调的却是不确定性。

7、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数学的本质是发明。

8、文科被消融在科学之中,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被认为适合于解决文科问题。

9、美育不是德育,美育也不等于艺术教育。

10、审美的最高境界是超功利的境界。

11、美育活动可以丰富多彩,但如果不能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不能体验一种美的情怀,不能接近和进入一种美的境界,那只是活动,而不是美育。

12、美育以文学艺术教育为核心,这只是从文学艺术的典型性、深刻性来说的,而不是从美育的范围和途径来说。

13、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育辅助手段。

14、有运动不等于就有体育。

15、艺术教育是一种语言教育。

二、单选

1、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2、人们早已把科学分为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3、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4、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分四个步骤(44)

5、杜威开启了现代科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思想的大门。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

6、人文学科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神学等研究领域通常被分为三类: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7、首先提出美育的学理研究的是王国维。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

8、体育是人类原始动力的文明表现。

9、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使教育者理解感悟到某一艺术所蕴含的基本意义。

10、艺术教育的本身是传情。

11、感情对艺术来说是一回事,艺术与情感分开来就不再是艺术了。

三、多选

1知识基本特征的理解。(P40)

2、在科学教学中,是把知识本身作为目的,还是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41)

3、科学教育的过程就不再是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而是发展学生富有个性的综合科学素养的过程。

4、科学呼唤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

5、关于标准化测试。(55-56)

6、关于班级授课制的祸根。(74-75)

7、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体育精神是一种强力的冶炼,是一种冒险精神的培养,是一种运动习惯的形成。

第三章《跨世纪的教育理想》

一、判断

1、应试教育虽然不一定是英才主义的教育,但基本上也是以英才为核心的,是为了英才和有利于英才的教育。

2、误解:素质教育有一种统一的教育模式。

3、创造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4、我们所说的创新人才是具备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基本素质的创新人才。

5、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

二、单选 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法国的思想家卢梭追求通过自然教育培养“自由发展的人”。美国的杜威希望通过“无目的”的教育培养有民主意识的公民。

3、通过50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以全世界1%的教育经费支撑了15%的教育人口。4、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终身教育的概念。

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

6、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技术性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7、人才成长的相关性因素是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

8、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

三、多选

1、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本位和以大众教育为本位的教育。

2、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数字化不仅可以传送文字,而且可以传送声音、图像、色彩甚至动态画面、集音、型、色、态于一体。

3、知识经济是高科技的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是创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

4、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开辟道路。(119-120)

5、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

第四章《对理想教育的追求》

一、判断

1、所谓动物性,简单地说就是行为受欲望、本能和情绪支配的特性;所谓神性就是行为受理性、智慧和意志控制的特性。

2、教育的人文主义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

3、人文主义教育的第三个高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

4、存在主义哲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

二、单选

1、修道之为教是孔子为代表的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

2、文法、修辞、逻辑与算术u、几何、天文、音乐、一起被称为“七艺教育”其中“文法、修辞、逻辑”又被称为“三艺”即最核心的三种。

3、斯宾塞根据生活准备的程序,把科学知识分为五类.4、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人。

5、“大音稀声,大象无形”——《老子》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思想。

6、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教育观最重要的代表是夸美纽斯和卢梭。

7、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

8、杜威倡导“在做中学”。

三、多选

1、在西方理想主义代表人物是柏拉图,涂尔干、美国的帕森斯。

第五章《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

一、判断

1、现实问题的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处于次要地位的。

2、政策研究成为学科发展的主题和新的重心,并不是教育独有的现象。

3、把政策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不仅是学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更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要求。4、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先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将教师列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5、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

6、教师是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

7、所以我们长期以来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

二、单选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综合性学科——公共政策学异常迅速地发展起来。

2、《关于教师的地位建设》被认为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的明确说明。

3、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要形成课程意识。

三、多选

1、学术的发展决定着学科发展的走向和重心的转移。(181)1、2、3、2、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以后,教育研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82)3、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从静态研究转向了动态研究。从形式研究转向了功能研究。(185)

4、教育政策研究的基本内容:(186-187)

首先是一项政策的绩效性; 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政策制定的民主化。

5、人们把学术研究通常分为四个层次(188)

6、决策者的意识研究(190-191)

第二篇:2014教育新理念

2014教育新理念

直线教学,也就是说,教学内容是完全安排好的,既不能跳过也不能旁骛,我们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知识,并见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和检查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些知识是最基本的,是无法跳过的。可是这样的假设既缺乏事实根据、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散点教学则是另外一种思路,另外一种内容的编排方式,它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而是选样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二、对教师角色的重新认识。

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它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指导、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中国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从发展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提高质量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师个人,都需要以—种新的姿态迎接这—转变。

二、科学教育包含哪四个层面的教育?

四个层次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三、有没有正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什么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四、简述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对教育第三次飞跃的促进作用。61—62

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强化了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极大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进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结构,突破单科进修的固定模式,为教师的跨学科进修提供机会。

第三篇:教育新理念

教育论著读书笔记1

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以及《教育新理念》,给我带来了新的感受,感到教育教学的压力,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内练功底,平时必须多学习,在暑假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多多。

拜读最多的是《教育新理念》,说实在的在阅读之前,我的思想包袱很大,权当是任务吧!因为不大喜欢看全理论的书。《教育新理念》。一听书名就知道要给我进行一次“洗脑”,灌输一些枯燥无味难以消化的理论了,可是当我读完前言,“任务”的意识反而淡化了很多,随之产生了拜读的愿望。这本书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知识、素质教育、思想教育、教学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要更新的教育新理论。从客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与学的理念上为我们作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有了新的理念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不断自我更新,及时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袁振国先生文中的事例深入浅出的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他文笔简洁流畅,全无枯燥、沉重之感,而富有联想、启发性,可读性很强。比如他在书中写到:小孩子因为无知上学,所以小孩子们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提出的问题浅薄或荒谬,应该说是正常现象。如果孩子们的回答都是正确的,提出的问题都是高质量的,倒是不正常的了。可是把这种现象视为不正常、而要把不正常的现象变为正常现象。孩子们回答问题正确时,就会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回答错了或提出荒谬的问题时,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而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所以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了,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廖若晨星了。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他们已经没有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欲望,有谁还愿意不

断地被老师批评和嘲笑呢?不回答,不提出问题则不会有任何麻烦,二回答得不好却有不愉快的结果,这是其一;其二,教师所有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提出仅仅是一个手段,渐渐地,人们学会了消极地听课,等待老师的自问自答。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在日渐淡化。

在阅读这些事例的过程中,引起了我强大的共鸣,我在想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问题意识,问扫描长大以后越来越弱,甚至成人后消失了呢?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我想这里要承担责任的除了孩子的地衣启蒙老师父母那漫不经心的应付搪塞外,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扪心自问,对于孩子那无穷无尽的问题给予热情的应答或指导了吗?非也。我觉得我们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弊病,课堂上总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回答不上来教师帮忙给予标准答案。经常教完课文后不忘问上一句:都懂了吗?当学生回答没有了,教师也就放心了。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袁振国先生把它称之为“去问题教育”。而正确的教育方法一个是先生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走进教室,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惑、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教师走后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上来了,我回去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再来回答你们。你们回去也去思考,寻找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纽带的教育。就是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于教学在于教师。我还清晰的记得蔡祥同学在语文课上提了一个上课讲过的问题,在学生们哄堂大笑时,我也跟着笑了几声。朱淑盈同学提了很浅显的问题时,我问了她一句:“这个问题你还不懂啊?”她红着脸坐了下去。更多的是有些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或牛头不对马嘴时,教师满脸的不高兴,甚至打断了他们的说话,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孩子们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欲望,当看到教室里稀落的小手时,心里又是那么憤憤不平,认为现在的孩子太笨了。是他们笨吗?不是。是教师磨灭了他们心中的热情。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话语成了一张空头支票,走进孩子的心灵,善待他们的每一个问题成了一句戏言。我究竟在无意中扼杀了多少好奇的童心?

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生俱来的本能,并不需要培养,孩子刚刚勉强学会走路,就试图摆脱成人的束缚,离开成人认为天经地义、习惯了的大马路,去那泥塘、石子、杂草丛生的不是路的路上去。说它不是路,那是从成人的眼光来说的。孩子们本来并没有关于路的概念,那是因为家长的反复教导和强迫,孩子才放弃了每次不一样的路,走上了大家公认的马路。一旦走上了认识的马路,就再也不去探索泥塘、石子、杂草丛生之地的乐趣和新奇了。小手的提问题,回答问题的现象也莫过如此了。

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性。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思维的火花在闪烁。孩子有了问题,说明他们有思考,而一个人的创造总是从问题开始。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发现道路。所以,保护和发展先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孩子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当孩子有了问题意识,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时,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回答他们,或有意识的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孩子更多的问题。因为提问是孩子创造力的摇篮,是孩子创新的开始。我暗暗下了决心,我要以新的姿态迎接我的学生们,我会多多关注他们的提问,是异想天开也好,是不合乎逻辑也好,幼稚也好,荒诞也好,孩子们敢于提,我有什么理由不郑重地对待,去善言地去回答的呢?也许多年以后,正因为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使他们成了社会各个领域了不起的人才呢?要真正的关心爱护每个孩子,就从最简单的第一步,认真应对他们的每个提问吧!

第四篇:《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袁振国教授编撰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从我们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全书包括五部分,宏观教育理念部分从理论上较详细地论述了当今教育领域的两大宏观理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它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对其他教育理念居于支配地位;一般教育理念部分对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合作教育、全民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等教育理念进行了介绍,较好地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点;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第五篇: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近日,认真阅读了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感觉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渐渐地为书中那朴实无华的文字风采所吸引,书中的许多鲜活的、耳熟能详的教育教学例子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用符合教育发展的思想武装自己。

读了《教育新理念》,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素质教育的定位到底在哪里?怎么样的教育真的不愧于“素质”的称号呢?

一、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教育事业本来就是一项具有理想性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第一素质教育涵盖了教育的所有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第二,素质教育的发展推进过程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过程。素质教育倡导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第三,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第四,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它要求全面发展与个人特性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

二、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它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影响着管理的风格、师生关系的类型,影响着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首先,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但素质教育不满足于每个人的一般的、共同的发展,而是根据人的千差万别自然本性,鼓励并极力创造条件促进个性的发展。第三,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素质教育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更重视现实和活动能力的发展;重视接受性的学习,更重视独立的、创造性性格的养成。最后,素质教育是指向大众主义的教育。以学生人本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可发展生为本位和以大众教育为本位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从单一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的转变。

三、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素质教育要创造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的境界。

有创造才有发展,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1、树立学生创造信心和勇气

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先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以外,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思维的火花。

2、营造创新气氛和环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地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才能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创新。具体方面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极力避免给学生造成害怕因素的心理压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及自由的环境。其次,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教学相长,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若教师的创新意识淡薄,制造出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则无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跨世纪的学生,应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知困难然后能自强,如果学生从小就不具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则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

3、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创设动手的机会和空间。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汲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一些创造性的任务。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扩展思维,并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不足之处。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墨守成规、守株待兔、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根据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调整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迎接教育的变革,主动地去适应、参与教育实践,用我们的热情挖掘我们的智慧,追逐前沿的教学理念、教育技能、技巧。

王丽丹

下载《教育新理念》考试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新理念》考试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新理念》(5篇)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体会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

    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

    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后箐完小 董有良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然,没有成功的教师,成功的学生也就无从谈......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我认真阅读了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

    教育新理念读后心得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今年暑期,我认认真真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读名著、读教育论著,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本学期我拜读了袁振国先生撰写的《教育新理念》一书。其敏锐......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过去常常听说,美国孩子的家长经常问孩子的问题是:你今天准备向老师问什么问题?你今天向老师问了几个问题?如果孩子说今天向老师问了许多问题,家长会非常高兴......

    教育新理念学习体会

    《教育新理念》学习体会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作为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基础教育也出现了一......

    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教育新理念荟萃 教育新理念的内容较多,主要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模式下教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自有教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