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广告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22:0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威海市广告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威海市广告管理办法》。

第一篇:威海市广告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1517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7-06-17 【生效日期】1997-06-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威海市广告管理办法

(威政发〔1997〕28号1997年6月17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广告经营活动的管理,促进我市广告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广告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在本市范围内利用新闻媒体和户外各类载体从事广告活动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第三条 市及县级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按照规定的权限对本辖区广告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建设、公安、卫生、医药、教育、文化、劳动、邮电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广告管理。

第四条 第四条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依照有关规定配备广告审查员,其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广告,必须经过本单位广告审查员书面同意。

第五条 第五条 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第二章 新闻媒体广告

第六条 第六条 新闻媒体广告,是指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发布的各类广告。

第七条 第七条 新闻媒体承接、发布广告,必须确定专门机构,具有与广告经营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广告审查员和资金、设备、场地等条件,并依法领取《广告经营许可证》。

第八条 第八条 新闻媒体的非广告专门机构不得从事广告经营活动,有关以特约刊播、协办、祝贺、赞助名义开展的广告业务由广告专门机构统一承办。

第九条 第九条 新闻记者不得借采访名义或利用工作之便承揽广告业务。

第十条 第十条 外地新闻单位驻威海的记者站、办事处等分支机构不得从事广告经营活动。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新闻媒体发布广告,应当查验证明、核实广告内容。对内容不实或者证明不全的广告,不得发布。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新闻媒体发布药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农药、兽药、食品、招工、招聘、招生广告,在发布前须经法律、法规规定的广告审查机关审查,并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未经审查、登记的,不得发布。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新闻媒体发布广告,应当有明确的标志,使消费者能够容易辨明。

第三章 户外广告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户外广告包括:

(一)利用公共或者自有场地、建筑物、空间设置的路牌、霓虹灯、电子显示牌(屏)、灯箱、橱窗等广告。

(二)利用交通工具(包括各种水上漂浮物和空中飞行物)设置、绘制、张贴的广告。

(三)以其它形式在户外设置、悬挂、张贴的广告。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经营户外广告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经批准取得合法经营资格后,按批准的经营范围营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发布户外广告,发布者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申请登记须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营业执照。

(二)广告经营许可证。

(三)广告合同。

(四)场地使用协议。

(五)广告设置地点。依法律、法规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提交有关部门出具的批准文件。

(六)政府有关部门对发布非广告信息的批准文件。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除张贴广告和在本单位场地内设置的广告外,其他户外广告必须由有合法经营资格的广告经营者承办。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行医、演出、招生、招聘、培训等内容的户外张贴广告,张贴前必须持市或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授权单位的证明,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加盖广告管理专用印章,并缴纳公共广告栏使用费。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经批准利用各类展销会、定货会、交易会、文艺演出等形式设置临时性广告,广告发布者应当在会前3日内设置,会后3日内拆除。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户外广告应当安全、美观,符合城市容貌标准。使用的文字、汉语拼音、计量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书写规范准确。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广告经营者对已发布的广告负责定期维修、保养,对陈旧、脱色、破损的广告应当及时更新、修复。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户外各类张贴广告,必须张贴在指定的公共广告栏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准在公共设施、树木、墙壁等处乱贴、乱画、乱写广告。

对在广告栏外张贴的广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清除或者向工商、建设部门举报。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经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在其核准的存留期内,不得擅自拆除、遮盖或者迁移。确需拆除、遮盖或迁移的,须经建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公共广告栏的设置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部门共同规划,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对利用非法张贴广告招揽生意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其提供经营、办公、住宿场所。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一)违反第七条、第八条、第十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不按规定登记或者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5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五条、第十一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的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第十二条规定发布的广告未经审查的,责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第九条、第十三条规定的,没收非法所得,处10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强制拆除。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公共广告栏外张贴广告的,由工商或者建设部门责令限期清除,并依法给予罚款。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威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组织实施。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1997年8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组建工程中心旨在加强我市工程化研究平台建设,培养并聚集一批高素质的工程化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主要依托于我市有关行业和领域中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建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开发实体。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共建工程中心。

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

(一)围绕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针对行业或区域发展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攻关,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提供可规模化生产的成套技术、标准、工艺、设备,辐射带动行业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接纳国内外相关科技人员携带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

(三)培养聚集行业或领域需要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为行业、企业提供工程技术人才培训。

(四)接受委托开展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咨询等工作,提高产学研结合、技工贸一体化、自我良性发展的能力,培植发展科技产业。

第五条 工程中心的组建工作,由市科技局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各市、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本辖区内工程中心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配合市科技局做好相关工作。

第六条 各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市科技局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全市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需求,组织编制工程中心的总体建设规划,制定有关建设方针、布局原则、优先领域和扶持措施;负责对工程中心进行审批、绩效评估和考评验收。

(二)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市科技局的有关要求,负责组织辖区内工程中心建设申报工作;调度工程中心日常运转情况,协调解决运行期间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保障条件;配合市科技局对工程中心进行定期考评。

第七条 市科技局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和发布工程中心建设计划或方案,以主管部门推荐的方式组建工程中心。

第八条 申报工程中心建设任务的依托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属于我市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和设计基础,具有较强的科研与开发实力,在国内同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和优势,具备承担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的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供转化的专利和技术成果。

(二)具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拥有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研究开发队伍和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其中,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占工程中心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30%。

(三)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实验任务和服务的能力。

(四)拥有较雄厚的科研资产和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其中,依托单位为企业的,其上研究开发费用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同技术领域至少已推广转化3项重大技术成果。

(五)拥有改革意识强、勇于创新、高效精干、科学化管理的领导班子,有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

(六)与行业内企业联系紧密,具有较丰富的成果转化经验和辐射带动能力。

第九条 工程中心的申报按以下程序:

(一)依托单位根据工程中心建设计划和自身基本条件,自愿提出工程中心建设申请。

(二)主管部门根据工程中心建设计划,结合本行业、地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择优推荐符合申报条件的依托单位作为申报单位。

(三)申报单位按要求如实填写《威海市工程中心建设申报书》,并提交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四)主管部门审核申报材料并签署推荐意见后,报市科技局。

第十条 市科技局按照有关规定于每年8月定期审批工程中心。工程中心的审批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资格审查,研究提出工程中心论证名单。

(二)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确定工程中心建设意见后,统一编号下文批复,对新认定的市级工程中心给予20万元建设补助经费(威发[2007]16号)。

第十一条 市科技局、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共同签订《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任务书》(一式四份),作为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执行和验收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十二条 每个专业方向上原则上只设立一个工程中心,不重复建设。

第十三条 工程中心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指导下,实行开放、流动的运行机制,通过面向相关行业、企业承接工程化研究开发任务,实行有偿服务,逐步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十四条 工程中心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工程中心与依托单位、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变,业务上相对独立,经济上实行单独核算,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与依托单位共有一个法人代表。

第十五条 工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应成立主要由依托单位和有关成员单位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发展方向、规划计划,监督和审查财务预决算,协调成员单位及合作单位间的关系。

第十六条 工程中心应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一般为7—15人。专家指导委员会由高层次技术、工程和管理专家组成,每届任期3年。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依托单位和本中心的专家人数原则上不超过三分之一。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审议有关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计划,评价工程设计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及市场信息等。

第十七条 工程中心应建立健全以下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一)对外实行设备资源开放、研究项目开放、学术交流开放和人才使用开放;

(二)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市内外科技人员携带科研成果进行成果转化;

(三)在机构组建、项目申报、课题研究时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四)根据国家现行关于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等规定,签订有关技术转让或合作研究合同,建立互利互惠的开放合作机制,加强技术标准的研究实施。

(五)建立健全诚信监管和责任追究机制,规范职业道德行为,预防和纠正科研和服务中的不端行为。

第十八条 工程中心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工程中心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等研究成果均应署工程中心名称,专利申请、成果转让、申报奖励等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工程中心建设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依托单位,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市场融资,主管部门应给予适当的补助。

第二十条 工程中心建设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单独列帐,专款专用。每年应按有关规定编制预决算报告,接受有关部门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一条 工程中心的建设管理采取在组建期间实行中期检查、组建完成后实行验收评估、通过验收后实行动态考评的方式。

第二十二条 工程中心建设期间,依托单位应于每年12月中旬向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建设进展情况,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市科技局。

第二十三条 市科技局将组织相关专家对在建的工程中心进行中期检查。如发现未按建设任务书执行的,督促整改。整改无效的,取消立项。根据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确需调整建设任务书内容和进度的,依托单位应提前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科技局批准。

第二十四条 依托单位按建设任务书要求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后,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撰写工程中心建设项目验收总结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科技局。对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的,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依托单位可申请提前验收。

第二十五条 市科技局将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验收。验收的程序是:

(一)依托单位根据建设任务书的条款自我验收后,填写《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验收申请表》,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二)主管部门认真审查验收材料并进行实地考察,向市科技局提出验收建议。

(三)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工程中心的验收材料进行评审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形成验收建议意见。

(四)市科技局根据验收计划和验收建议意见,提出工程中心验收意见后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 验收意见分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获得优秀、良好等级的工程中心,视为通过验收,给予正式命名,授予依托单位“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匾牌;获得较差等级的工程中心,限期1年内整改。

第二十七条 对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对工程中心运行情况及绩效进行考评,并向社会公布考评结果。对考评较差的,限期1年内整改。第二十八条 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必须于每年12月中旬将本总结和下的工作计划,连同相关统计报表一式二份报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科技局。

第二十九条 工程中心建设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依托单位应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中止,主管部门报市科技局核准。

(一)骨干技术人员离开依托单位、合作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项目无法实施的;

(二)依托单位发生重大变故,建设经费不能足额及时到位,项目难以完成的;

(三)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致使中心无法完成预期建设目标的。

第三十条 工程中心建设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市科技局将视情况轻重予以通报批评、强制中止和撤消项目。

(一)项目主管部门、依托单位有弄虚作假行为、建设经费不能落实到位等严重违规现象的;

(二)依托单位从事的主导行业或产权发生重大变化,不能在相关行业或区域发挥骨干支持作用;

(三)依托单位支持不力、管理不善,建设进度滞后于建设任务书的;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超期一年以上不能通过验收或考评的;

(四)无故不接受市科技局和主管部门的调度、检查、监督、考评和验收的;

(五)依托单位破产、倒闭的。

第三十一条 对申请中止、强制中止、撤消项目的,市科技局将面向社会公布取消其组建的工程中心,收回匾牌,停止拨付建设补助经费。

第三十二条 对验收获得优秀等级或有望成为国家、省工程中心的工程中心,市科技局将择优给予资金支持。

第三十三条 作为独立法人的工程中心,可视同市级科研机构直接向市科技局申请科技计划,市科技局在科技计划立项时,优先支持工程中心申报的科技计划项目。

第三十四条 依托单位在人才引进,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专业性学术会议,晋升职称等方面,应优先考虑工程中心科技人员。

第三十五条 对具备申报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条件的工程中心,市科技局将择优推荐其申报,对新认定为国家、省级工程中心的,分别给予100万元、40万元的建设补助经费(威发[2007]16号)。工程中心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参照《威海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威财教[2006]38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和挤占。各市区应建立工程中心建设补助资金,主管部门负责落实不低于市建设补助资金的匹配资金。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威科计字〔2003〕50号)同时废止。本办法施行前立项批准组建的工程中心,按原建设任务书或项目合同要求进行考评验收,验收通过后,按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威海市机构编制管理办法1992

威发〔1992〕49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委、市政府同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制定的《威海市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二年七

月二十一日

威海市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机构编制的统一领导和管理,逐步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以适应我市政治、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机构编制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党和国家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研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国家机关(包括党群机关,下同)和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管理体制,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保证其顺利实施。

第三条机构编制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的领导,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并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负责,严格考核。

第二章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第四条各级国家机关按照党章、宪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有关章定,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或工作机构。

1、市委、市政府设立部、委、局等工作部门和办事机构。

2、县(市区)委、县(市区)政府设立部、委、局(科)等工作部门和办事机构。

3、乡镇党委、政府一般不设工作部门,可视工作需要和业务分工情况、党委设若干专职或兼职委员或干事,政府设若干专职或兼职助理员或办事员。

第五条市、县(市区)两级党政群机关内部机构设置。

1、市级党政群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内设科(室)。每科(室)的人员编制,根据各部门的编制总额和各科(室)的职能确定。

2、县(市区)级党政群工作部门原则上不设内部机构、个别业务繁重需设内部机构的,经同级编委批准可以设股。

3、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的内部机构设置按有关章程或参照党政群机关的规定办理。

第六条严格控制设立非常设机构。必须设立的,由有关部门提出专题报告,经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并提出意见,报同级党委、政府决定。非常设机构原则上不设立实体办事机构,不定级别、不配编制,日常工作由有关部门负责。必须设立实体办事机构的,要按照常设机构的审批程序办理。其办事机构设在有关部门内,不单列户头,并占用所在部门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限额,任务完成后随其非常设机构一并撤销。

第七条事业单位根据其工作性质和业务类别,确定相应的机构名称。除中央和省另有规定的外,不得使用公司、工厂等企业单位名称。事业单位不套用行政级别。在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类型标准之前,可根据其工作性质、规模和在本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确定其相当于政府机构一定级别的规格。

第八条根据省委、省政府审定的我市各级党政群机关人员编制总额,由市编委作出统一的编制分配方案,逐级下达,落实到各个工作部门和乡镇机关。

第九条事业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安排,以及所需经费、人才资源等条件,按照不同的定编标准,实行分级管理。

第十条审定各部门、各单位的人员编制,按有关规定同时审定其部门或单位领导职数和中层领导干部职数限额,并确定干部与工人的比例、业务人员与行政服务人员的比例、行政人员中各级干部的比例。党政群机关工勤人员比例不得超过本单位编制总额的10%,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本单位编制总额的15%。

第十一条严格按照规定的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市、县(市区)党政群工作部门领导干部配备正职一名,副职一般一至二名,少数工作任务繁重的部门可配备副职三名;科、股(室)长(主任)一般配备一正一副,科、股(室)工作量较大的,可配副职二名;科、股(室)人员三名以内的只配备一名;事业单位一般配正副职各一名,编制超过20人的,可增配副职一名。

部、委、办、局领导干部和科、股(室)长(主任)的职数由编制部门确定。

第三章管理机构

第十二条为了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县以上各级均设立机构编制委员会。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是协助同级党委、政府统一管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包括领导职数和各类人员的结构比例)以及机关自身行政与组织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同级党委、政府负责,业务上接受上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的指导。

第十三条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任务是: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决定,并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定,拟订本地区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编制标准;2、按照上级党委、政府有关机构改革的要求,研究制定本地区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3、协助党委、政府管理机关职能配置、协调各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权划分,负责机关行政运行机制和工作规则的建设;

4、审议提报同级党委、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相当于同级政府副局级以上事业单位的设置和调整意见;

5、审批下一级党政群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增减调整;

6、分配和管理上级下达的本地区各级党政群机关人员编制总额;分配下达和管理各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工资计划;

7、审批和管理同级党委、政府及各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8、指导下级编委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9、完成同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机构编制委员会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十四条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由同级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党委、政府确定公布。其办事机构为委员会办公室,与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合署办公。

第十五条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实行委员会工作制度,重大问题由委员会讨论决定。委员会会议由主任或由主任委托副主任确定并主持召开。委员会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可临时决定增加会议次数。

第四章审批权限

第十六条下列事项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查提出意见,报市委、市政府审定:

1、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副县级以上工作机构和人民团体以及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的设立、合并、撤销、更改名称,报市委研究确定,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行文公布。

2、市委、市政府各工作部门重要职责任务的确定、调整;市直各部门与县(市区)重要职责权限的划分;

3、全市各级党政群机关编制总额分配方案;

4、市、县(市区)党政群机构改革总体方案。

第十七条下列事项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1、市级党政群工作部门和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确定和增减;2、审定市级党政群工作部门和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的领导职数;

3、科级事业单位的设立、撤销,人员编制的核定、科级干部职数的确定;4、市属财政全额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增减调整;

5、县(市区)党委、政府副科(局)级以上工作部门和人民团体的设立、合并、撤销、更名;

6、审议通过向市委、市政府及省编委的重要工作报告。

第十八条下列事项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授权编委办公室审定:

1、市直党政群工作部门和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立、增减合并、撤销、更改名称和科级职数的核定、增减调整以及人员结构的确定调整;2、市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的增减调整;

3、按照编制和增人计划以及人员结构情况,对市直机关及事业单位的调入人员、招工、招干、接收安置统配人员计划等进行审核;

4、编制、下达、管理市直机关、市属事业单位的劳动工资计划,并监督执行;

5、草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会议纪要及有关文件。

第五章编制纪律

第十九条各级党政群工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自行调整变动。职责交叉问题,有关部门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由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协调解决;协调解决不了的,提交党委、政府裁决。对没有协调一致或正在协调中的问题,有关部门不得各行其事,下达有争议的文件。

第二十条凡属于增设机构、调整机构职能、确定机构规格,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等机构编制事宜,均由业务主管部门向编委写出专题报告,报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根据报告要求,在搞好调查研究、协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意见,报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其中属于党委、政府审定的机构编制事项,以机构编制委员会名义报请党委、政府决定。各部门各单位向党委、政府汇报业务工作时,不得夹带提出增加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要求。各部门未经机构编制部门审议提报的机构编制事宜,党委、政府一律不予讨论研究。党委、政府或机构编制委员会决定的机构编制事项,均由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一个部门承办,由委员会主任“一支笔”签发,机构编制委员会一家行文批复或下达。其它任何部门文件均不能作为增加和调整机构编制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下级机关机构编制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可向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提出,不得以工作报告、会议纪要、业务性文件和有关领导同志讲话等形式干预下级机关的机构编制事宜,发生这种干预,一律不作为执行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机构编制是配备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核拨经费、下达劳动工资计划的依据。有关部门必须按批准的机构规格和编制员额配备领导班子和各类人员,按批准的编制核拨经费,各部门不得用预算外资金或其它经费开支未经批准的机构和人员的经费,如有违犯,财政、审计部门对此有权进行检查处理。要将劳动工资计划、工资基金管理与编制管理结合起来,严格控制超编进人。对于擅自增设的机构和增加的编制,一律不予承认,组织、劳动人事部门不予调配、任命干部,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计划主管部门不予下达计划,银行拒付工资,机构编制部门有权责成其主管部门予以纠正或直接下文纠正。

第二十三条为了提高编制管理效力,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有权对各单位履行职责和工作人员配备情况(包括人员结构和干部素质)进行了解和监督。对不按规定履行职责任务以及人员配备严重不合理的单位,应及时进行清理整顿,并予以调整。

第二十四条编制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委员会要通过各种形式对所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执行机构编制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违犯编制纪律的,予以批评纠正,情节特别严重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各级国家机关和全民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第二十六条除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种组织、以及经过中央批准列入国家行政或事业编制的人民团体和其它团体外,其他各类学会、协会、联合会、研究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的设立、按有关规定审批和登记,其人员不列入行政或事业编制,经费不纳入财政预决算。

第二十七条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原《暂行办法》及其他与本办法不一致的规定,停止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威海市关于贯彻《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

2007-9-6 8:59:05 来源:市场流通科

威海市贸易办公室 威海市公安局

威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文件

威海市国家税务局 威海市地方税务局

威贸办字(2007)52号

关于贯彻《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 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秩序的意见

各市(区)、开发区商贸流通、公安、工商、国税、地税部门,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及二手车经营主体:

为加强我市二手车流通市场管理,明确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营主体设立条件和程序,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和二手车经营主体的经营、服务行为,打击拼装、走私、盗抢、报废等车辆的非法交易,防止国家税收和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2005年第2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和商务部《二手车交易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公安部《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统一二手车销售发票式样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5]第693号)、省工商局《关于贯彻实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意见》(鲁工商市字[2006]93号),以及威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威海市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5-2020)》(威政字[2006]66号,以下简称《规划》)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就加强二手

车流通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合理布局二手车交易市场

二手车交易市场是二手车流通的主要载体,设立二手车交易市场应遵循“促进二手车流通、方便消费者交易、优化资源配臵、利于监管服务、防止垄断经营和无序竞争”的原则。根据《规划》第19条第3款第9项规定:市区(含经区、高区和环翠区)的二手车交易市场数量控制在2-3家,负责在市公安车管部门注册登记的二手车交易;为方便在荣成、文登、乳山三市公安车管部门注册登记的摩托车、农用车等二手车交易,借鉴烟台、潍坊、枣庄、泰安等地市做法,三市规划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二手车交易(分)市场2家,并接受当地流通主管部门的直接管理。

二、明确二手车交易市场和二手车经营主体的设立条件 根据《办法》、《规范》和《规划》等有关规定,二手车流通环节各经营主体宜实行专业化经营,设立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经营者和二手车经营主体应具备企业法人条件,同时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二手车交易市场

1、符合城市商业网点发展布局规划;

2、有一定规模的经营场地和必要服务设施,其中车辆展示区不低于5000平方米,交易手续办理区不低于500平方米(荣成、文登、乳山三市要分别不低于3000平方米和300平方米);

3、在手续办理区显著位臵明示交易服务程序、收费项目及标准、客户查询和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有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等。

(二)二手车经销(购销)企业

1、符合城市商业网点发展布局规划;

2、有一定规模的营业与展示场地,其中车辆展示区不低于500平方米;

3、宜为依法设立的经过授权的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等。

(三)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 符合《办法》第九条规定。

(四)二手车经纪机构

有固定的经营场所,鼓励设在二手车交易市场内。

(五)二手车拍卖企业

符合《拍卖管理办法》规定的设立条件。

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二手车交易市场或二手车经营主体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符合《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 》规定条件。

三、严格二手车交易市场和二手车经营主体设立程序

(一)申请人(指拟设立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经营者、二手车经营主体)根据拟开展的二手车经营服务项目到工商部门进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名称中以含有“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购销)、二手车拍卖、二手车经纪、二手车鉴定评估”字样之一为宜。

(二)申请人持《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和符合设立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购销)企业、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二手车拍卖企业条件的证明材料到流通管理部门进行审查(申请设立二手车经纪机构的,不需流通部门审查,直接在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三)申请人持流通管理部门出具的符合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审查文件或省级流通管理部门颁发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核准证书》、《拍卖经营批准证书》到工商部门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并在经营范围中明确表述“经营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购销)、二手

车拍卖、二手车经纪、二手车鉴定评估”。

(四)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和二手车经营主体完成工商、税务登记后到同级流通管理部门备案,并由市级流通管理部门向省级流通管理部门备案。

(五)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二手车经销(购销)企业和二手车拍卖企业凭有关手续和流通管理部门出具的《威海市二手车交易市场及经营主体备案登记表》(以下简称《备案登记表》)到国税部门领取《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国税部门按照发票管理有关规定予以核发;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二手车经纪机构、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及二手车拍卖企业凭有关手续和流通管理部门出具的《备案登记表》到地税部门领取服务业发票。

(六)按照鲁工商市字[2006]93号文件规定,二手车交易必须使用全省统一的二手车交易合同。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代二手车直接交易者、二手车经纪机构)、二手车经销企业等经营主体凭营业执照(副本)到市工商局领取《山东省二手车买卖合同》、《山东省二手车行纪销售合同》。

四、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和二手车经营主体经营行为

(一)二手车交易市场是依法设立、为买卖双方提供二手车集中交易和相关服务的场所。市场经营者应按照《办法》、《规范》等规定,为二手车经纪机构、二手车经销企业等经营主体以及二手车直接交易者提供必要的设施、场地及有关服务;在办理交易手续时,要认真审查车辆权属合法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准予交易证明、交易双方身份证明、工商部门统一监制的二手车买卖合同等必备材料是否齐全有效,不得为材料不全或以经纪人个人名义从事二手车经纪活动的车

辆、人员出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鉴于二手车交易市场管理者难以掌握二手车交易真实价格的客观情况,为了比较准确的反映二手车流通价格信息,市场在向交易者出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时,应委托合法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对交易车辆进行评估(但不得向交易双方收取鉴定评估费,交易双方自愿委托评估的除外),《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以评估价格填写;交易服务费要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和评估价格收取,并向交易一方(或双方)出具服务业发票;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纳税;要定期、准确上报市场交易信息;要建立交易车辆档案,完善档案内容,做到月度归档,封存,按规定时限保存,以备监管部门核查。

(二)二手车经销(购销)企业从事的是二手车收购、销售经营活动。在经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办法》、《规范》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实施二手车购、销经营行为;在出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时,必须如实填写成交价格,发票的卖方单位应为经销企业,并与开票单位公章相符,不得为直接交易或通过经纪机构交易的二手车出具发票;企业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并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旧货和旧机动车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2]29号)规定缴纳税款;为保护购车者利益,二手车经销企业应对出售车辆委托合法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进行鉴定评估,向买方提供有效的车辆鉴定评估(车辆检测)报告,主要机件(五大总成)的质量保证,在营业场所明示售后服务承诺;企业应建立二手车收、存、销台帐制度和车辆档案,按规定时限保存,以备监管部门核查;要定期、准确上报企业经营信息。

(三)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要本着买卖双方自愿和客观、真实、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开展业务;在鉴定评估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旧机动车鉴定估价》规定的操作规范和商务部、劳动部的有关规定实施鉴定评估行为,不得与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和其它二手车经营主体串通,损害交易双方利益;必须使用流通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的评估报告书,未经备案的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签名的鉴定评估报告无效;在收取鉴定评估费时,应出具服务业发票;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纳税;要按时、准确上报企业经营信息;要建立鉴定评估车辆档案,完善档案内容,做到月度归档,封存,按规定时限保存,以备监管部门核查。评估企业要对鉴定评估报告中车辆技术状况,包括是否属事故车辆等评估内容负法律责任。

(四)二手车经纪是指二手车经纪机构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二手车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代理等经营活动。企业应按照《经纪人管理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二手车交易规范》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二手车中介服务;鼓励二手车经纪机构在二手车交易市场内开展经纪活动,并接受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管理;二手车经纪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从事二手车收购、销售活动,二手车经纪人不得以个人名义从事二手车经纪活动;企业在经纪活动中,应当与委托人签订合同,并可根据客户要求,代办二手车鉴定评估、转籍登记、保险、纳税等手续。

(五)二手车拍卖企业在完成二手车拍卖交易后,应按拍卖成交确认书金额开具《二手车统一销售发票》,开票车辆必须与拍卖公告公示的车辆信息(如注册地、行驶证、车牌号、发动机号等)和拍卖成交确认书记录信息一致,严禁对未经拍卖的车辆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或代为其他交易双方、经纪机构开具发票;在收取拍卖

佣金时,应出具服务业发票,并依法纳税;要按时、准确上报企业拍卖二手车的相关信息。

五、建立二手车流通信息报送、公布制度

(一)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和二手车经营主体应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经营情况(交易量、交易额等)报送流通管理部门;

(二)流通管理部门汇总二手车流通信息,向同级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通报,并上报省流通管理部门;

(三)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企业应于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主要车型交易(销售)价格信息,流通管理部门汇总后定期在网站等媒体公布,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六、明确责任,加强管理,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 二手车交易涉及车辆管理、车辆安全、国有资产、税收、社会治安等多方面管理,牵扯商贸、公安、工商、税务等多个政府部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对二手车交易市场和二手车经营主体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规范我市二手车流通秩序,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

(一)各级流通管理部门是二手车流通行业的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二手车流通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建立二手车流通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好二手车交易市场、各类经营主体和二手车鉴定估价师的备案工作,建立和完善二手车流通信息报送、公布制度,全面掌握二手车流通市场的经营情况;积极引导二手车经纪机构、鉴定评估机构等二手车经营主体在二手车交易市场内开展业务,为车辆交易者创造良好条件;组织协调公安、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解决二

手车流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二手车流通行业治理整顿,杜绝二手车交易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各级公安车管部门负责为二手车交易办理车辆转移过户手续。《二手车统一销售发票》是办理车辆过户的必须凭证,公安车管部门要按照《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严格审查发票记录信息,确保发票信息与车辆行驶证信息、买卖双方名称及身份证明相一致,凡信息不一致的,不予办理过户手续;要核查发票开具人是否属于“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企业、二手车拍卖企业”范围,其它类型的企业开具的发票及手写发票,不予办理过户手续;对拍卖企业拍卖的二手车,在办理过户时,除要提供《二手车统一销售发票》外,还应提供《拍卖成交确认书》,并保证二者记录信息一致;做好二手车交易前的预审查工作,防止报废、盗窃、抢劫、诈骗、伪造证照和车牌等非法车辆上市交易,保护消费者利益。

(三)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具备条件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和经营主体依法办理企业登记,对其经营行为实施监督管理。认真执行鲁工商市字[2006]93号文件规定,严格审查二手车交易市场和二手车经营主体设立条件,凡达不到本文件规定标准的,一律不予办理注册登记;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和经营主体名称及经营范围,对符合经营条件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办者及二手车经销、拍卖、经纪、鉴定评估者,其经营范围应分别依法登记为“经营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二手车拍卖、二手车经纪、二手车鉴定评估”项目,严禁二手车交易市场和二手车经营主体超核定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整顿规范已设立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及经营主体,对不具备经营条件的限期整改,直至注销经营项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二手

车流通秩序;为二手车交易主体提供各类交易合同,规范交易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会同流通主管部门建立二手车交易市场和二手车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违规企业名单。

(四)各级国税部门负责《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的发放和使用管理,监督二手车经销企业依法缴纳税款。严格审查《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使用主体,发票领用单位必须是在工商部门依法注册登记、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并经市级流通主管部门备案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购销)企业和二手车拍卖企业,否则将不予发放《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定期对发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规范《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填写内容,要求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购销)企业和二手车拍卖企业,必须在规定的栏目内填写企业真实信息;发票必须是微机打印,手写无效;要认真核查二手车经销(购销)企业出具发票的车辆价格,对发票价格明显偏低、涉嫌偷税的,将按征管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各级地税管理部门负责服务业发票的发放和使用管理,监督二手车交易市场及二手车经营主体依法纳税。认真审查服务业发票使用主体,发票领用单位必须是在工商部门依法注册登记、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并经市级流通主管部门备案的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和二手车经营主体;要定期会同流通管理等部门对发票使用和纳税情况进行检查,依法查处不开或少开发票的违法行为。

本意见发布后,现有从事二手车交易服务的企业,若需继续开展与二手车交易相关的经营活动,应达到文件规定的设立条件,并在2007年9月20日前按要求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变更登记,重新确定经营范围,明确经营类别。市区范围内的企业(指经区、高区、环翠区)统一到市贸易办、所属工商、国税、地税机关办理。2007年9月21-30日,五部门将联合对全市二手车流通市场进行全面检查,对没有达到本文件规定条件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和二手车经营主体,限期变更工商执照经营范围;对不具备《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使用主体条件的企业停止发票发放;对符合条件,依法设立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企业及二手车拍卖企业将在报纸、网站等媒体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二〇〇七年九月五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二手车 交易 秩序 意见

威海市贸易办公室 2007年9月5日印发

第五篇:威海市市属国有企业担保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威海市市属国有企业担保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威国资发〔2006〕84号

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

《威海市市属国有企业担保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七月五日

威海市市属国有企业担保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市属国有企业担保行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担保管理。

市属国有参股企业的担保管理,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参照本办法执行。

市级事业单位的担保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威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负责企业担保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担保是指企业以担保人名义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以下称被担保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经济行为。

第五条

担保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审慎原则;

(二)依法担保原则;

(三)规范运作和防范风险原则。

第六条

除专业性担保企业外,企业的累计担保总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70%,对同一个被担保人提供的累计担保总额不得超过担保人净资产的30%,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单项担保总额不得超过担保人净资产的10%。

第二章 担保条件、形式和范围

第七条 担保人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具有良好的资信及代为偿债能力。第八条 被担保人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并办理年检手续;

(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备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财务制度;

(三)具有清偿债务的能力;

(四)无逃废银行债务或拖欠贷款本息等不良信用记录;

(五)无重大经济纠纷;

(六)最近会计审计后资产负债率小于70%。

第九条

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被担保的贷款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要求;

(二)符合被担保人主导产业和发展规划;

(三)不属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包括任何形式的委托理财,投资股票、期货、期权等)。

第十条

企业对外担保的方式以一般保证为主。第十一条

下列国有资产不得设定抵押担保:

(一)未办理企业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的;

(二)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

(三)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

(四)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国有资产。

第十二条

符合条件的企业之间可以按规定相互提供担保。

企业及其权属企业不得为其参股企业或非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提供担保,但经市国资委批准的除外。

第三章 担保审批权限和程序

第十三条

下列担保事项由企业决定:

(一)企业与权属企业之间相互提供担保;

(二)企业的权属企业之间相互提供担保。

第十四条 企业决定的担保事项应报市国资委备案,并于批准担保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交下列资料:

(一)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同意提供担保的决议;

(二)企业批准担保的文件。

第十五条 下列担保事项应报市国资委审批:

(一)企业之间的担保;

(二)企业及其权属企业为其参股企业提供担保;

(三)企业及其权属企业为非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提供担保。

第十六条 需经市国资委审批的担保事项,由担保人提交下列资料:

(一)被担保人及担保人担保申请;

(二)被担保人及担保人董事会(经理办公会)同意请求担保或提供担保的决议;

(三)被担保人及担保人近3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四)担保人企业章程;

(五)被担保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和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证明;

(六)担保人担保事项分析报告和专项法律意见书、被担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七)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项目审批文件;

(八)被担保项目主债务合同或贷款意向书;

(九)被担保人关于贷款资金使用及还款计划、方式和资金来源说明;

(十)反担保的有关资料;

(十一)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担保人及被担保人应对所提交的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七条

市国资委对资料齐全、符合规定要求的担保申请,应在受理申请后的7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

企业报送资料不全的,由市国资委一次性告知其在7个工作日内补齐资料。

市国资委应当对担保人、被担保人及担保项目认真进行审核。必要时,应组织专家审议论证。因资料不全、审议论证等原因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核期限之内。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依据被担保人提供的有关资料,对被担保人及被担保项目进行充分考察论证,认真分析被担保人资信情况及被担保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等,并作出担保事项分析报告。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或法律顾问应对担保行为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

第十九条 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应根据担保事项分析报告和专项法律意见书,对担保事项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及讨论和表决的意见应有详细记录,由出席会议的董事或经理签字,并形成决议。

第四章 反担保

第二十条 企业及其权属企业为其参股企业或非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提供担保时,应当要求被担保人或第三人向其提供合法、有效的反担保。

第三人应为非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根据风险程度和被担保人的财务状况、履约能力确定反担保方式。

提供非保证方式担保的企业不得接受保证方式反担保。

第二十二条

采取抵押反担保的,抵押物必须是所有权、使用权明确且没有争议的资产,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登记,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资产不得抵押。

采取质押反担保的,质押物必须是所有权明确、不涉及诉讼或争议且未设定质押的动产、权利等。

第二十三条 企业担保申请批准后,需要提供反担保的,担保人应当在签订担保合同的同时与反担保人签订反担保合同,办理相关反担保手续。

反担保合同和担保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工作,应有企业法律顾问参加,并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企业实行财产抵押或权利质押的,依照法律程序将抵押物或质押物折价、拍卖或变卖处理时,抵押或质押资产应依法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应按规定报市国资委核准或备案。

第五章 担保管理

第二十五条 市国资委应依法履行下列监管职责:

(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制定企业担保管理的相关规定;

(二)依照规定的权限,对企业的担保事项进行审批或备案;

(三)负责企业担保的监督检查工作;

(四)负责企业担保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掌握担保动态,提出防范担保风险的措施。

第二十六条 企业对权属企业担保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权属企业担保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实施细则;

(二)按照审批权限和程序审批权属企业的担保事项;

(三)负责权属企业担保的监督检查工作;

(四)负责权属企业担保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向市国资委报告本企业及权属企业的担保情况;

(五)市国资委赋予的关于担保管理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加强担保管理,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制度:

(一)台帐制度。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和统计分析;

(二)跟踪和监控制度。对被担保人以及担保项目资金使用、财务状况及债务主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报告和备案制度。企业及其权属企业担保事项,应及时向市国资委报告或备案;终了二个月内,企业应汇总本企业及权属企业内担保事项(包括被 担保人、担保项目、担保金额、担保期限等情况)报市国资委备案;已履行担保责任或发生法律纠纷的,应立即报告市国资委。

第二十八条

债务主合同的变更、修改应经担保人书面同意,并重新签订担保合同。

担保合同的变更、修改、展期,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并重新办理。第二十九条 被担保人应在主债务履行完毕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担保人;担保人应在担保责任履行完毕或解除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市国资委或原审批企业报告。

第三十条

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后,应依法向被担保人行使追偿权。第三十一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并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应按规定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相关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越权审批担保或擅自对外担保的;

(二)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报告、审查、审批的;

(三)隐瞒企业信息或提供虚假资料的;

(四)审查不严或对担保项目跟踪、监管不力的;

(五)出现担保风险不及时报告或承担连带责任后不积极采取措施追索的;

(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担保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权属企业是指企业的全资及控股企业。第三十三条 企业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内部担保管理制度,明确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的担保批准权限,并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本办法施行前有关企业担保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主题词:金融管理 企业 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7月5日印发

下载威海市广告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威海市广告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部门:科学技术局发布:kxjsj编号:时间:2008-5-30 16:27:51(2001年9月1日,威海市政府办公室威政办发78号文件)第一条为推动我市企业自主创新,提......

    威海市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办法5篇

    威海市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办法 (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市场管理,维护建设市场秩序,规范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和履行,保护建设工程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

    威海市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管理办法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威海市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广告服务公司管理办法

    广告服务公司管理办法为加强企业针对各广告合作单位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强营销资金运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制订“广告公司管理办法”。1、广告合作单位入......

    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

    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5号 第一条 为加强印刷品广告管理,保护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管......

    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

    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7号)《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决定修改,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局长......

    食品广告管理办法

    食品广告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加强对食品广告的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和《广告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凡利用各......

    山东省威海市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管理办法

    山东省威海市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2006年3月30日威海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 市建设局、市民政局、市房地产管理局发布) 威教发[2006]14号 第一条 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