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纪要

时间:2019-05-14 22:1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纪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纪要》。

第一篇: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纪要

第八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

第九次全体会议纪要

(2011年5月28日 杭州)

第八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5月27-28日在杭州召开。会议应到委员36人,实到委员25人,符合《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章程》规定。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农药登记管理工作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了共识。现纪要如下:

一、关于高毒农药禁限用问题

在坚持科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讨论,委员们建议对苯线磷等22种高毒农药采取进一步禁限用管理措施,并提出了如下具体建议:

(一)停止受理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杀扑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灭多威、灭线磷、涕灭威、磷化铝、氧乐果、水胺硫磷、溴甲烷、硫丹等22种农药新增田间试验申请、登记申请及生产许可申请;停止批准含有上述农药的新增登记和生产许可(生产批准文件)。

(二)撤销氧乐果、水胺硫磷在柑橘树,灭多威在柑橘树、苹果树、茶树、十字花科蔬菜,硫线磷在柑橘树、黄瓜,硫丹在苹果树、茶树,溴甲烷在草莓、黄瓜上的登记。

(三)撤销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等10种农药的登记、生产许可(生产批准文件)。自撤销之日起,停止其生产行为。撤销之前生产的产品允许在一定过渡期内销售和使用。

(四)对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灭多威、灭线磷、涕灭威、磷化铝、杀扑磷、氧乐果、水胺硫磷、硫丹、溴甲烷等12个高毒农药品种,继续进行科学论证和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本着成熟一个、禁用一个的原则,择机启动禁用程序。硫丹和溴甲烷已列入农药相关国际公约受控物质名单,按公约规定进程予以淘汰。

二、关于农药残留豁免名单

根据《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等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委员们认为,应减免矿物油等41种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豁免其最大残留限量,并建议将农药残留豁免名单提交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发布实施。

三、关于加强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和水稻上的登记管理问题

从近年农业部蔬菜例行监测数据和农药登记残留试验数据来看,毒死蜱和三唑磷残留超标情况较多,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经过认真讨论,评委会 建议:

(一)停止受理和批准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的新增田间试验、农药登记,已批准含有毒死蜱和三唑磷的产品,其登记证到期不再办理在蔬菜上的续展登记;

(二)进一步跟踪三唑磷和毒死蜱在水稻上使用后的残留情况、生态环境影响情况和风险评价研究动态,研究加强三唑磷和毒死蜱在水稻上应用的管理措施。

四、关于加强卫生杀虫剂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卫生杀虫剂配比越来越多、含量越来越高的状况,委员们建议进一步加强直接使用的卫生杀虫剂的登记管理。

(一)对卫生杀虫剂单剂产品,有效成分含量原则上不得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收录的卫生杀虫剂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的上限;

(二)对首次申请登记的有效成分,应提供产品配方的科学依据及相关安全性试验数据和风险评估报告;

(三)不再批准三元及以上有效成分的混配产品;

(四)混剂中各有效成分含量与WHO推荐对应有效成分含量上限的百分比之和不能超过100%;超过100%的产品,需进一步提交28天亚急性毒性试验资料,以证明其安全性;混剂中各有效成分含量不能超过其单剂的最高限量。

五、关于硫酸链霉素安全管理问题 硫酸链霉素是一种医用抗生素,为降低医用抗生素在农业上使用可能引起的安全风险,委员们建议:停止受理和批准硫酸链霉素的新增田间试验、农药登记,已批准含有硫酸链霉素的产品,其登记证到期不再办理续展登记。

第二篇: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评审规则

附件5 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评审规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制定依据】 为规范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评审工作,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评审内容】 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认定过程中的技术评审按照本规则进行。技术评审包括资料审查和现场检查。

第三条【试验范围与试验领域】 农药登记试验范围包括为申请农药登记而进行的产品化学、药效、残留、毒理和环境影响等试验领域。

其中,产品化学试验包括(全)组分分析试验、理化性质测定试验、产品质量检测试验、储存稳定性试验等;

药效试验包括田间试验、卫生用药试验、室内活性验证试验等;

残留试验包括代谢试验、规范残留试验(室内检测、田间试验)、加工试验等;

毒理试验包括急性毒性试验、重复染毒毒性试验、特殊毒性试验、微生物致病性试验、暴露量测试试验等;

环境影响试验包括初级和高级阶段生态毒性试验、环境行为试验等。

第四条【资料审查】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对申请承担

农药登记试验的机构(以下简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资料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并填写《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资料审查意见表》,上报农业部。

对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较大缺陷、人员及环境设施、仪器设备与申请试验领域不匹配、提供的试验报告和原始数据不符合《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可以判定为资料审查不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农业部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五条【现场检查组织管理】资料审查符合要求的,农业部组织安排现场检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试验领域,从农业部检查员库中选取3名以上检查员组成检查组,指定1名组长。必要时可以聘请相关试验领域专家参加检查。

与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技术专家应当回避相关检查。农业部负责组建农药登记试验单位检查员库,定期对检查员进行培训。

第六条【现场检查通知】 现场检查前,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申请人和所在地省级农药检定机构。省级农药检定机构选派1名观察员参加现场检查,监督现场检查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

第七条【现场检查方案】 检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检查组人员的任务分工,制定农药登记试验单位现场检查工作方案。

现场检查时间一般为2-5天,根据检查工作的需要可适当调整。

第八条【现场检查程序】 开展现场检查的,检查组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首次会议。检查组召开由申请人主要人员参加的首次会议,介绍检查组成员,宣布检查组成员分工;明确现场检查的目的、依据、范围、试验项目和涉及人员,确定检查日程安排,明确检查纪律和注意事项,听取申请人介绍试验单位概况、主要人员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二)检查评定。根据申请的试验范围,按照《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通过核对环境条件及仪器设备、查阅档案、操作考核、现场演示及询问等方式,对照《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现场检查评定表》逐项进行单项评定,如实记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相关现场、文件资料可以进行取证复制或拍照。有多场所的试验机构,检查组应当对所有试验场所情况进行了解和核查,必要时应当到各试验场所进行现场检查。

(三)内部交流。现场检查结束前,检查组应召开内部会议,交流检查情况,填写《农药登记试验单位现场检查偏离项目表》,编写《农药登记试验单位现场检查报告》,按申请试验领域分别作出现场检查综合评定结论。

(四)末次会议。检查组召开由申请人主要人员参加的末次会议,通报检查情况及发现的主要问题,宣布现场检查综合评定结论。申请人应在《农药登记试验单位现场检查偏离项目表》和《农药登记试验单位现场检查报告》中予以确认。

第九条【单项评定】 现场检查单项评定结论分为“符合、轻微缺陷、不符合”三类。其中,“符合”是指遵从《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轻微缺陷”是指微小偏离《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且该情况是偶然的、孤立的,不会严重影响到该试验项目的有效性;“不符合”是指严重偏离《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可能影响试验项目的有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对单项评定结论为“轻微缺陷”、“不符合”的,如果仅针对部分试验领域,应在“检查记录”一栏中予以说明。

第十条【综合评定】 现场检查综合评定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

按试验领域分别统计,所有单项评定结论均为“符合”,综合评定结论为“合格”。

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综合评定结论为“基本合格”:

(一)单项评定结论未出现“不符合”;

(二)关键项目(《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现场检查评定表》中标注“*”的项目,下同)的评定结论未出现“轻微缺陷”;

(三)按试验领域分别统计,单项评定结论为“轻微缺陷”的数量不超过评定试验领域项目总数的10%。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综合评定结论为“不合格”:

(一)单项评定结论出现“不符合”;

(二)关键项目的评定结论出现“轻微缺陷”;

(三)按试验领域分别统计,单项评定结论为“轻微缺

陷”的数量超过评定试验领域项目总数的10%。

第十一条【整改要求】 现场检查综合评定结论为“基本合格”的,申请人可以根据检查组要求进行限期整改,提交整改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整改期限一般不超过30日。

第十二条【整改验证】 检查组长负责对申请人提交的整改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验证其整改是否有效:

(一)申请人对偏离项目的原因分析;

(二)制定的纠正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并能保证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三)偏离项目得到纠正。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报请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进行现场验证:

(一)环境设施不符合要求,但在短期内能够得到纠正的;

(二)仪器设备故障或者非主要仪器设备技术指标不满足要求,但在短期内能够得到纠正的;

(三)对整改材料仅进行书面审查不能确认其整改是否有效的。

一般情况下,现场验证由原检查组组长或指定一名检查组成员承担,省级农药检定机构观察员参加。现场验证人员应对现场验证的情况予以记录,并随现场检查材料一并上报。

第十三条【整改验证报告】 检查组长根据申请人整改完成情况,编制《农药登记试验单位整改情况验证报告》。

对申请人未按期完成整改的,检查组长提出现场检查结果“不合格”的建议。

第十四条【提交现场检查报告】 检查组长应当在申请人提交整改报告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情况书面审查和现场验证,及时向农业部提交《农药登记试验单位现场检查偏离项目表》、《农药登记试验单位现场检查报告》、《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现场检查评定表》、《农药登记试验单位整改情况报告》及检查记录本。

由于检查组的原因不能按期完成现场验证的,检查组长应及时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沟通解决。不允许因为检查组的原因延误检查材料的上报。

第十五条【综合评审】 农业部组织农药检定所等有关机构和专家,对申请人的资料审查、现场检查及整改情况进行综合评审,提出审批建议,报有关负责人审批。

第十六条【档案与信息化管理】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应建立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评审档案。各省级农药检定机构应加强本辖区登记试验单位的信息化管理。

第十七条 本规则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规则自2017年 月 日起发布实施。

第三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三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纪要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三届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11年1月8日

会议地点:研究生院北京玉泉路园区办公楼第一会议室

主 持 人:路甬祥

出席人员:马石庄、王 颖、王飞跃、叶中华、刘 毅、刘会洲、朱道本、朱健强、李国杰、李德铢、汪寿阳、张小雷、陈晓亚、段振豪、洪友士、相里斌、赵 刚、郭雷、郭 际、高鸿钧、康 乐、黄荣辉

缺席人员:王恩哥、卢 柯、叶朝辉、吴一戎

列席人员:邓 勇

记录:李春楠

主要议题:

一、审定学位授予申请人员名单;

二、审定学科专业培养点评估结果;

三、审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事宜;

四、审议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

五、研讨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其他事宜。

2011年1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三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玉泉路园区召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路甬祥院士主持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研究生院学位办相关工作汇报,包括研究生院2011年1月的学位申请、2010学科专业培养点评估,以及近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题调研等内容。会议审定了拟授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名单,共审议批准了96个培养单位的1055名博士学位申请人和632名硕士学位申请人的学位申请。会议审议通过了软件所提交的授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Barry W.Boehm 名誉博士学位的申请,同意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会议审议了60个学科专业培养点评估情况,对59个学科专业培养点作出“继续授权”(其中5个培养点须在两年之后再次参加评估)的决定,对1个培养点做出“限期整改”的决定。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意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补充规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管理规定》和《关于设立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报告》等,将由研究生院根据会议要求对相关文件修订后予以发布。

本次会议还对下列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事项,形成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希望研究生院、各培养单位在今后工作中予以重视。

一、关于学科建设与评估工作

会议肯定了学科专业培养点评估工作对于保证我院学科建设质量的重要作用。会议要求在学科专业培养点评估中,对于“限期整改”的培养点应按照培养点评估方案的要求暂停招生、暂停培养点的增列;对于“继续授权”但存在问题的培养点,特别是专家通讯评议为“基本合格”的培养点,应有针对性地向相关培养单位反馈评审意见,各培养点要认真进行自我分析,改进提高;对“限期整改”和存在问题的培养点,研究生院应适时跟踪监督,检查其整改落实情况。

会议决定建立学科专业培养点评估的简报制度。要求研究生院将学科专业培养点评估情况以简报形式向全院所有培养单位通报,并建议将简报交换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加强两校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学科建设质量。

关于自主设置学科问题,会议要求研究生院应组织专家开展专门研究,推动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我院学科专业培养点布局,避免培养单位片面追求培养点数量,过多增设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点的倾向。

二、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

会议明确专业学位教育是我院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转变观念,提高对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国家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要求,结合中国科学院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要求、培养方法等方面,应该与学术学位有所区别,不仅要与科研结合,更应密切联系行业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研究生院应在现有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欧洲和印度等国家地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调研力度,吸收有益经验与做法,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完善,办出高水平的专业学位教育,使得我院的专业学位毕业生走向社会真正能够发挥作用,最终要经得起实践检验、社会检验与历史检验。

我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具体学习时间由各培养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收费,可根据各学科的不同情况有所区别。研究生院应制定指导性收费意见,各培养单位在收费上限内自行决定本单位的收费事宜。

原则上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一学年收取学费,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放相应的奖学金,家庭条件十分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减免学费;第二学年起不收学费,并可根据参与科研实践的工作情况发放奖助学金。原则上,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费收取,须用于该类学生培养经费的补充,不应作为研究生院及培养单位的教育收益。

会议要求研究生院要着手研究并启动专业学位获得者的评优激励工作,制定优秀专业学位获得者的评选标准;由培养单位推荐候选人,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限额遴选,每年奖励10—20位优秀的专业学位获得者;并进行5-10年的跟踪调查,对在社会上成绩突出的专业学位获得者给予荣誉性奖励。今后可根据专业学位授予的情况,逐步扩大遴选范围与数量。

三、关于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问题

路甬祥院长强调指出,今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应进一步转移到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上,在结构调整、提高质量的过程中,可以适度地发展规模,但注意不要盲目地追求规模发展。路院长指出,要建立和完善一套保证和提高质量的有效制度和有效机制,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学科结构、学位类型结构和区域分布结构,应对中西部地区培养单位给予一定支持,保证研究生教育在区域分布上的适当均衡,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路甬祥院长还指出,研究生培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理念,培养创新实践的自信心。知识传授主要依靠课程,要有好的系列课程,要适当促进学科交流、学科的交叉,原则上课程建设要依靠学科群,同时要继续加强群与群之间的交叉;能力培养一方面要面向前沿,另一方面要引导导师和研究生分析国家的各方面需

求,积极开拓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要将科学院相关的战略研究和前沿研讨会作为激发和提高研究生创造能力的平台。同时对于攻读专业学位或者高技术学科学位的研究生,还需要掌握知识转移转化途径和规则的知识,增加一些相关课程,利用假期或者专门到企业去学习实践;有条件的单位,可鼓励学生攻读双学位。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坚持导师与研究生密切交流与沟通的传统,提倡并加强面对面的师生交流,引导研究生面向前沿,激发他们的创造创新能力;还应关注研究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可依托大学和其他可利用的人文社会学科的资源条件,加强研究生培养中的人文教育,组织研究生参与讲座或其他方面的社会活动,使研究生能够得到比较全面的科学与人文教育,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会议肯定了近几年来我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建设成绩,但制度的落实还需良性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保证质量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提高生源质量,改善研究生的待遇和学习条件;完善导师的遴选与培养制度,坚持新任导师应有协助指导研究生的经历、并参加上岗培训的制度,以及对导师和研究生奖励与激励机制;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创先争优活动,评选研究生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并予以表彰,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优秀事迹;加强研究生教育信息公开和监督工作,通报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出现问题,对不合格单位要严肃处理;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管理方法,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平台建设。

四、其他相关事宜

会议要求进一步重视研究生涉密学位论文的制度建设和相应管理工作。涉密论文的确定,一般应在论文开题之前,由研究生导师提出涉密申请,各培养单位保密委员会按照一定的程序加以认定。学位论文涉

及到国家秘密的,按照国家保密法等规定执行;涉及到培养单位内部的专利申请、技术转让、成果推广等技术或商业秘密等,由培养单位明确界定,并加以规范管理。研究生院设立涉密学位论文质量监督委员会,不定期对涉密论文质量及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会议通过“设立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的建议,确定了全国优博和院优博交叉推荐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与完善了优博名额分配的优化方案和优博评价的指标体系。

会议肯定了我院三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制度对保障我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研究生院充分听取学科群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和委员们的意见,加强对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秘书处及秘书长的工作考核,确保我院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工作总结会议纪要

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工作总结会议纪

2018年2月9日,强化学校体育咨询会暨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总结会议在北京首都体育学院召开。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巡视员廖文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教授,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吉林体育学院院长张瑞林教授、教指委顾问、原天津体育学院院长姚家新教授,教指委顾问、上海交通大学体科所所长孙麒麟教授,教指委理论学科组、技术学科组、公共体育组的组长、副组长、秘书长以及联络员等3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教育部体卫艺司体卫处许弘主持。

会上,三个学科组分别就2017的工作和2018年的工作计划作了汇报。教指委技术学科组组长王家宏教授首先代表技术学科组作了工作汇报。2017年,技术学科组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成功组织和举办了2017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2017年6月28日—7月4日,安徽师范大学)。本届大赛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教育部和教指委领导高度重视,教指委积极筹备、精心组织,准备工作充分,使得大赛顺利、有序进行。二是竞赛方法、制度设计合理。三是成功举办了校长论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创新了墙报交流的方式,将传统墙报交流与互联网宣传相结合,扩大赛事的宣传力度。五是通过大赛展示了新一代体育教师的技能和风采,以及良好的体育教师风貌、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二是在云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了“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学研究生导师研修班”(2017年7月18—21日)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全国150多家学位授权点单位的250多名导师参加了本次研修班。研修班围绕传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精神解读、研究生的科学创新与科研能力、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规范、课程建设与教学成果的培育、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学位论文的设计五大主题开展,体现了层次高、水平高、参与度广的特点。三是组织召开了技术学科组全体工作会议,组织落实本的工作计划,就《标准》研制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教材建设及数字资源建设、如何推动高校体育工作、校园足球与其他项目协调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针对2018技术学科组的具体工作,王家宏教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思路:一是进一步研究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规程和举办方案,积极筹备2019年第九届基本功大赛(建议改为每两年一届)。二是继续举办研究生导师研修班和学术沙龙。三是围绕《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紧密配合,启动新一轮体育术科教材的编写工作以及相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四是召开校园足球推进工作研讨会,重点研讨校园足球发展的瓶颈问题。五是举办各运动项目的师资培训班和教学改革研讨会。六是召开两次工作研讨会,讨论安排本学科组的工作计划和议事规章制度,检查督促总结工作。理论学科组季浏教授代表理论学科组作了工作总结和汇报。2017年,理论学科组围绕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举办了有氧运动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国际学术论坛(4月22日,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应用研讨会(6月和12月,扬州和重庆)、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6月24—25日,华东师范大学)、2017《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学术研讨会(6月29日,曲阜师范大学)、第十六届华人运动生理及体适能学者学会周年大会(8月21—23日,湖南师范大学)、2017国际体育历史与文化学术大会(10月20—23日,安徽师范大学)、国际体育产业与健康论坛暨法国尼斯国际体育嘉年华济南行活动(10月29日,山东大学)、第五届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学学术会议(10月29日,浙江大学)、第七届全国体育学博士生导师论坛(11月5日,首都体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科创建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西部地区高等院校体育学院院长论坛(11月25日,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成立100周年庆典暨第十五届全国高等院校体育院系院长系主任高峰论坛(12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学校体育与心理发展国际论坛(12月17—19日,扬州大学)等各类学术会议。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工作方面,理论学科组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推动联盟工作,推进各省分联盟的建设。陕西师范大学牵头成立了“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华东师范大学承办了“上海市校园田径联盟成立大会”并担任主席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承办了“河北省学校体育联盟成立暨京津冀体育教学国际论坛”,西南大学承办了“核心素养下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教学研讨——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2017年,理论学科组还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与比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山东大学承办了“山东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鹏派杯健身教练职业技能竞赛”;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承办了“2017年骨干体育教师国家级培训活动”;西北师范大学承担了2017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西北区)活动;陕西师范大学承办了中德大学生足球四强赛;广州体育学院承办了全国校园篮球训练营活动;首都体育学院全面推进“京津冀体育一体化”的相关工作,先后举行了京津冀体育院校教学联盟院校间学生游学访学活动,完成了“京津冀体育健身休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报告”,举办了“京津冀首届休闲、社体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完成了NBA中国篮球特色校15个省市的遴选和2000名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完成了全国和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校的遴选工作和近千名骨干教师及裁判员培训工作,承办了冰雪进校园活动;海南师范大学起草了《海南省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海南省中小学游泳与救生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并完成了首批海南省中小学100名游泳与救生教育师资的培训任务;安徽师范大学承办了2017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等。有关理论组成员所在单位承担了所在省的校园足球、体质健康抽检、体育产业等的规划和评估工作,部分理论学科组成员所在单位完成了体育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的合格评估工作,部分成员作为专家参加了外校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部分成员奔赴全国各地完成了2017年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抽检任务。在教材建设方面,理论学科组按照《高等学校体育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专业课程设置,积极谋划好“十三五”期间理论学科教材的整体建设,对《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论》《体育史》《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处方》等教材进行了及时的修订;重点实施了运动康复专业主干课教材的建设;聚焦体育产业发展,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完成了体育经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的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满足休闲体育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启动了休闲体育系列教材的建设。在在线课程建设方面,由华东师范大学打造的中国体育领域第一门MOOC“体育与健康”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其他方面,由季浏教授担任组长修订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理论组骨干参与研制的《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已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展望2018年,理论学科组的重点工作有以下几项:1.组织参加在美国田纳西州州纳什维尔市举办的2018年SHAPE America年会、ICSPAH年会和中美体育院系院长系主任论坛。2.继续开展国培计划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各地校园足球教师培训、体育教研员培训等各类教师培训工作。3.继续做好教育部以及各省市的学生体质健康抽检工作。4.继续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5.举办第十六届全国高等院校体育院系院长系主任研讨会。6.积极推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京津冀体育院校教学联盟、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等各类联盟的相关工作。7.推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颁布后的应用推广工作。8.推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全国的应用,进一步推广“体育与健康”MOOC的使用,继续推进各专业各类教材的编写工作。9.继续组织各单位就体育领域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咨政献言,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公共体育组组长毛丽娟教授代表公共体育组作了2017年工作总结。2017年,公共体育组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于2017年5月在中山大学举办了全国高校(含高职高专)体育部主任研修班,全国高校的270余名体育部主任(或副主任、书记)参加。研修班围绕国务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出台的体育政策进行解读,着重研讨健康中国视阈下高校公共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高校校园足球的改革与发展等热点问题。二是承担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实施情况的专项调研任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实施情况第三轮专项调研的通知,公体组选调部分专家组成6个调研组,于2017年6月20日—7月15日分赴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江西、广东、海南、云南、新疆等省(市、区)有关高校进行现场访谈调研,全面了解《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关注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学生体质、校园足球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发展现状。三是积极参加全国学生运动会科报会论文评审、学术会议等。在教育部体卫艺司和教指委直接领导下,公体组委员积极参与组织筹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3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工作,拟定征文通知,开展选题指南、论文征集、组织评审等工作。四是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组织开展了推进教育部教育专项课题《学生运动伤害防控和保险机制研究》《全国学生体育竞赛制度研究》《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全国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定调查》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百年大学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和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国学校体育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研究》等研究工作。五是推动研讨制定《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标准》。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推动研讨制定《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工作,组建各课程标准的撰写团队,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六是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17年,公体组组织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5校13名教师,赴韩国参加中日韩东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通过开拓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中、日、韩三国高校体育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促进了学术水平的提高。七是组织开展高职高专体育相关工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项工作: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研讨工作;开展行业体育教育联盟组建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举办第二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以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部(系)体育部主任与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高职高专“一校一品”体育评审工作。展望2018年的工作,公共体育组提出了八点具体思路:一是召开教指委公体组全体委员会议,深入学习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定位、新方向、新要求,部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举措。二是加快推进高校校园足球工作。充分发挥校园足球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示范引领效应和教指委在校园足球建设方面的“智囊”作用,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北京体育大学的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同济大学的国际足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的商学院足球学院等高校校园足球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支撑。三是推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修订工作,为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科学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继续举办全国高校公共体育部主任培训(研修)班。根据培训(研修)班实际,探索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题培训,有效突出培训(研修)的针对性。五是推进完成教育部体卫艺司专项任务的研究工作。推进体卫艺司专项课题《学生运动伤害防控和保险机制研究》《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等的研究进度,推进《我国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研究》的应用推广以及做好《百年名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课题结项工作。六是进一步做好《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加强撰写工作的协同和推进力度,为相关体育课程提供标准范式,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七是继续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好2018年在日本举办的东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参会工作。同时,多渠道开拓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中国同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大学体育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八是做好高职高专体育工作。继续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及《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标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评价体系》的研制工作;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为项目的活动;建设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联盟;完成“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启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名师工作室”建设工程。听取完三个小组的工作总结与展望,教指委的三位副主任委员分别结合自身工作畅谈体会与感受。廖文科副主任委员建议,教指委的部分重点工作应与教育部体卫艺司的工作要点相结合,在时间安排、统筹规划上更科学、合理,更好地发挥教指委在决策、咨询、服务等方面对行政部门的支持、指导作用。在工作计划的内容安排上,作为高校教育教学领域中最高级别的专家组织之一,教指委的工作开展应更突出重点,注重内涵,站位更高,强化高校体育工作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此外,下一步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要与当前“健康中国”战略进行对接,按照“健康中国”的理念,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其精神。为此,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理念,通过体育和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一代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行为,具体可通过教师培训、课程设置、试点推广等手段;二是要加强培训,注重健康课程培训的标准化,有效设计健康教育的培训标准和培训内容,同时,在培训过程当中要注重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相对接。三是要积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比工作,把体质健康标准作为杠杆,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陈佩杰副主任委员围绕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以及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工作谈了体会。他指出,从2016年开始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调研已连续开展2年,项目组形成的研究报告经上海市委办公厅呈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刘延东同志非常重视,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和国家体育总局苟仲文局长分别对研究报告作了批示。2018年年初,在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七部委出台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中,这份报告的很多观点都被采用,切实对政府决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此外,报告还在《运动健康科学应用》杂志上出了一期英文特刊,广泛向国际传播我国的学校体制改革、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卫生部门的关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项目组合作,在上海两会结束后发布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指南》。该项目在推动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过程中,陈佩杰教授认为要围绕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和要求,稳步扎实地构建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并积极把学校体育工作融入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中。张瑞林副主任委员在发言中着重分析了如何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之间的关系、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背景下体育专业院校改革与人才培养这两大问题。他认为,教指委应站在更高的定位,积极主动地审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进而主动研究、引领高等教育体育改革的发展。对待第一个问题,要重点研究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大体量的体育专业院校改革过程中的理念调整、模式变革及其保障条件实施过程中的政策点,进而引领这些高校往前主动地发展。教指委应积极发挥专家智库的优势,主动出击,主动思考,针对高校分类评价、分类管理、分类政策扶持等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背景下,他认为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更注重在理论、技能甚至经营管理方面下功夫,通过教指委的平台做一些前期引领,形成两条线,一是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二是为开展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提供服务培训。通过引领体育专业人才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形成教指委新的专家优势、专家平台,真正地打造自身的权威品牌。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池建教授从中国留洋球员的生存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校园足球开展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校园足球的开展要在广泛铺开的基础上,在精细化、量身裁衣等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强球员的精细化管理,量身打造一支精细化队伍;另一方面,要明确校园足球推广的目的是通过一项活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在谈到体育专业院校的办学方向问题时,池建校长认为,北京体育大学要通过积极地改革与创新为中国体育的教育事业探索一条新的道路。教指委顾问、原天津体育学院院长姚家新教授就2017年高校体育学科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双双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规划部署;2017年五所院校获得体育学博士学科授权点,四所院校由二级学科升为一级学科,全国高校具有体育学博士授权资格的院校由原来的22所增加到现在的27所;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参评院校达到77所……这些事实都说明体育学学科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大,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学校体育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发展。

教指委顾问、上海交通大学体科所所长孙麒麟教授主要谈了东西部高校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学校体育工作标准专项调研中,他通过东西部高校体育工作经费、场地等数据的对比,建议教指委应对西部内陆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对经济贫困地区的硬件、软件、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扶持,按照教育部体卫艺司的工作计划安排,将更多精力向西部地区的高校体育工作倾斜。此外,他还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挖掘各地高等院校中自党的十九大以来贯彻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的典型。教指委应把高校中先进的、典型充满正能量的事迹更多地宣传表彰、总结发扬,扩大先进事迹或模范典型的社会影响力。最后,他还指出,普通高等院校的公共体育要更多地聚焦大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公共院校的主任、院长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体育学科建设上。

教指委联络员、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分社范峰社长就课程与教材建设提出了有关建议。他指出,当前教材建设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党和国家对教材建设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属于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2017年7月4日,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更是从机构上确立了国家对当前教材建设的关注。这是当前我们必须紧紧把握的重要方向。2017年,高教社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国务院66号文件)为指导,以《高等学校体育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本遵循,谋划好“十三五”期间体育专业教材建设的整体布局,制定了体育专业未来三年的整体建设规划,同时精心做好各专业教材的出版。对2018年的工作,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当前高教社文科事业部正承担着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任务,涉及政治、历史、社会学、中文、法律、经济、管理、艺术等各个学科教材建设。但体育不在其学科建设范畴内。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来说,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希望能够从教指委的角度,呼吁将体育学科列入国家“马工程”建设范畴中,也希望从行政的角度去助推。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体育的学科地位。二是建议加快推进体育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今年1月15号,教育部公布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468门课程属于本科层次)。但是在这468门课程中,关于体育的只有三门,而且都是公共体育类课程。和其他学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相比,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希望从教指委的角度,加快推进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希望能在2020年国家认定3000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能有更多的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入围。在听取完各组组长、副主任委员、顾问、联络员等对相关工作的总结与建议后,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就如何做好高校体育工作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教指委一年多来在高校体育领域开展的研究、指导、咨询、决策、服务、评估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教指委在高校体育工作方面做出的卓有成效的贡献。谈到教指委下一步的工作,王司长认为2018年的首要任务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并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具体来说,应对高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举措作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这是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前提。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从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三个层面入手,整体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水平与层次。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三者紧密相连,互为补充,没有专业化的支撑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化和标准化;没有科学化和标准化,学校体育工作也难以有实质性进步和发展。对于如何科学化地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王司长指出,“不能拿着旧地图去寻找新大陆”。“新大陆”指的是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为整个国家、社会发展描绘的蓝图;“新地图”和“新目标”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出的基本规律、基本思维、基本战略。要实现这些“新目标”、找寻“新地图”,需要将过去很多成熟、稳定、固化的做法进行调整,即把“旧地图”换成“新地图”,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就是一个地图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科学严谨的调查。王司长强调,2018年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系统梳理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路径,总结学校体育工作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规律性认识既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和需要进一步坚持与发展的经验,也包括工作中的失误。探讨现有的政策体系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健全与完善,推进实践的方法、路径、抓手有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有哪些被证明是无效甚至有害的。要认真研究和梳理诸如我国校园足球如何可持续成长以及影响、阻碍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因素等问题,与党的十九大对标对表,搞清底数,找出规律,发现问题,该坚持的坚持、该改革的改革、该转变的转变。此外,还要从工作标准、课程设计模式、工作推进模式、体育科研等方面认真梳理、总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化的课题,组织专家进行认真研究。高校体育工作的标准化指的是将总目标进行细化,具体细化到每一步的任务开展。王司长指出,应通过教学内容的标准化、教学手段的标准化、教学评估的标准化等严格的步骤与规划实施,使得标准化成为推进科学化研究成果的一个最重要的抓手。专业化,即要科学地推进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王司长指出,“重塑地图”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专业化,专业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教学的专业化,即积极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按照校园足球的推进模式和“一校一品”的体育教学实践,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专业的研究和推进。二是要注重教师培训的专业化。要按照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义中小学体育老师、大学体育老师的教授内容以及体育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宗旨和内涵,重塑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重视体育教师的立德树人的示范作用。三是要提供专项化教学的师资和政策保障。四是要明确健康教育的内涵,推进健康教育的实施。2018年,体卫艺司将系统化地制定健康教育的标准,通过制定教学指南、教学大纲等,分不同学段列出健康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调研提出落实健康教育内容的执行方案,并运用信息化等手段拍摄专题视频及慕课,为学生提供大量健康教育的素材。五是要通过专业化体现综合育人的目的,集中各方优势,探讨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德育工作结合的可能性。最后,王司长向各位教指委委员发出倡议,要求对学校体育工作在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等方面的课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研制课题启动时间和进度安排。许弘处长对王登峰司长的讲话作了简要总结。他指出,王司长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从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角度,提出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对规律性的认识,从思路上、方法上、路径上对下一阶段体育学科的研究发展指明了道路。尤其是王司长提出的“三化”建设,对于教指委委员们严谨、扎实、战略性、系统性地推进体育学科的改革发展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今后,教指委还将在教育部以及体卫艺司的领导下,更好地发挥在行政参谋、政策理论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智库作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教育现代化、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纪要(豫政办〔2005〕18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5〕18号 【发布日期】2005-03-09 【生效日期】2005-03-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纪要

(豫政办 〔2005〕18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纪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各地,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三月九日

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纪要

2005年3月1日上午,省长、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成玉主持召开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传达学习温家宝总理在我省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期间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去年特别是开展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普查后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研究建立艾滋病防治和帮扶救助工作的长效机制。副省长、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菊梅和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在听取省卫生厅及有关省辖市、省直有关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后,李成玉省长和王菊梅副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现纪要如下。

一、进一步强化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

艾滋病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预防控制艾滋病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党中央、国务院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深入基层看望慰问艾滋病病人。今年春节,温家宝总理专程到我省视察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在驻马店上蔡县与艾滋病患者和致孤人员共度春节,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体现了执政党和人民政府的责任,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出了表率。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着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将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尽职尽责,扎扎实实地把这一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事抓得更加细致,成效更加突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认真总结近年防治工作经验

近年来,我省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发现文楼村艾滋病疫情后,省委、省政府顶住外界舆论压力,下定决心,当年就投入1400万元防治专项经费,千方百计挽救病人生命,控制疫情。二是2003年抗击“非典”后,加大了防治力度,开始系统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卫生部门较好地组织开展了疫情监测和对疫情相对集中的38个村的全面检测,按照省政府要求向社会公布了疫情。逐步加大防治专项投入,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开展免费救治,向38个村派出工作队和医疗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去年开展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普查以来,摸清了疫情底数,科学指导防治工作,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建立了有效的防治工作机制、帮扶救助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治工作规范和较好的社会环境,各项救治救助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和卫生部对我省的防治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目前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还仅仅是初步的,必须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效果,不断提高救治救助水平。

三、完善救治救助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管理,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一)搞好规范救治。抓好三个重点:一是确保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免费抗机会感染治疗政策落实到每一个救治对象;二是全面开展母婴阻断,对婚检妇女实行单项HIV免费检测,对阳性孕产妇要加强随访,全部适时实行阻断措施,防止二代传播;三是积极发挥我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的优势,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办法,对抗病毒药物副反应明显的病人要积极实施中医药治疗。

(二)认真落实救助政策。我省结合实际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对艾滋病病人的救助政策,对艾滋病致孤人员采取收养、家庭寄养、集中供养“三种途径”进行安置;对艾滋病感染者家庭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就学,大中专阶段比照特困学生给予救助;向致孤人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130元、抚养服务费30元;对艾滋病单亲家庭儿童每人每月给予50元生活救助;对农村艾滋病特困家庭给予最低生活补助等。这些具体政策都要落实到每一个人,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外,教育部门要对致孤儿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省民政厅要把艾滋病特困家庭纳入低保人群给予定月补助。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除38个防治帮扶村卫生室外,其他159个HIV感染者相对集中村卫生室建设也要抓紧建好。对于HIV感染者相对集中的乡卫生院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要结合实施国债项目,将其纳入近期改造计划,尽快改善基础医疗设施条件。

(四)加强村卫生人员培训。省卫生厅要制定统一标准,加强村卫生室的管理,加强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免费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采取分期分批的形式,今年再对村医务人员全部培训一遍,提高防治能力和水平。各地要切实解决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解除后顾之忧,稳定基层医疗队伍。

(五)严格药品采购管理。省卫生厅、财政厅要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凡能通过政府采购的,一律实行政府采购,从而降低医药成本。各地可学习借鉴上蔡县对艾滋病患者医疗费实行个人账户和节约奖励的办法,在保证基本用药的前提下,探索鼓励艾滋病患者节约开支的激励机制,以减少浪费,节约资金。同时,省科技厅、卫生厅等部门要加强配合,认真开展防治项目研究,争取尽快有所进展。

(六)建立由当地政府负责的长效工作机制。尤其是县、乡政府要履行职责,落实政策,搞好防治工作的服务和协调。38个村的驻村帮扶工作再延续一年,坚持各厅局联系点不变、搞好各项防治帮扶任务的巩固和完善。省直机关厅级干部不再驻村,各厅局派驻人员减半,分管厅级干部要定期过问,负起责任。各厅局要选派适合做农村工作、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的驻村队员,认真督促落实救治救助政策,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当地的和谐稳定。其他感染者相对集中的村帮扶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由当地县、乡政府予以统筹考虑。

在防治投入方面,要坚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资的机制,省财政要逐步增加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各市、县必须按照分级负责的救治救助机制,落实配套经费。享受中央和省艾滋病专项经费补助的县(市、区),匹配资金不得少于省补助经费的20%。要坚决落实这个机制,以体现当地政府的责任。

(七)建立工作责任制。做好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是各级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各市、县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工作督导,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尽职尽责地把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落实到位。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抓好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凡因领导不力、措施不当、政策不落实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纪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纪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