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宝安区孝德学校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终稿)
宝安区孝德学校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7-2021年)
宝安区孝德学校发展规划起草组
2017 年7月1日
目录
一、现状分析.....................................4
(一)学校概况.................................4
(二)发展优势与劣势...........................4
(三)发展机遇与挑战...........................6
二、指导思想.....................................7
三、发展理念.....................................7
(一)学校愿景.................................7
(二)教育使命.................................8
(三)办学理念.................................8
四、发展策略.....................................9
(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9
(二)价值引领,骨干先行.......................9
(三)创新发展,持之以恒.......................9
五、发展目标.....................................9
(一)总体目标................................10
(二)具体目标................................10
六、主要任务与措施..............................13
(一)以共生成长为目标,建立学校内部治理体系..13
(二)以空间建设为抓手,构建孝德特色校园文化..14
(三)以素养培养为核心,推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16
(四)以骨干先行为基点,引领师资队伍梯队成长..19
(五)以联合育人为导向,全面集聚学校发展力量..22
七、保障措施....................................24
(一)组织保障................................24
(二)机制保障................................25
(三)资源保障................................25
(四)安全保障................................25
宝安区孝德学校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7-2021年)
为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按照《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孝德学校位于宝安区创业二路与公园路交汇处(华联城市全景西侧),毗邻“上合孝德园”,孝德园是为纪念南粤孝子黄舒所立,是深圳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学校的校名即缘起于此。
孝德学校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1.9亿元,办学规模为54个班(小学36个班,初中18个班),将于2018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2017年9月,学校将招收小学一年级6个班共300名学生,借址宝民小学开始办学。
(二)发展优势与劣势 1.发展优势 ——具有新建学校的高起点优势。孝德学校具有新建校的天然优势,学校硬件设计和建设标准高,设施配备现代化程度高,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同时,孝德学校位于宝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熟片区,交通便利,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较高的起点。
——具有人才引进的高质量优势。孝德学校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有条件通过区内调动等途径快速集聚一批优秀教师,还可以借助区委区政府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相关措施吸引全国各地的教师精英到学校工作。目前,学校已面向全国“985”重点院校及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引进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同时,学校还面向全市选调了部分市区级名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
2.发展劣势
——学校建设尚需一定的时间周期。由于学校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工程尚未完成,开办初期不得不借址办学,这给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诸多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生源质量。
——学校文化积淀不够。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文化形成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积淀和总结,孝德学校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学校文化建设尚未起步,学校办学理念还有待凝练和传播,各种制度尚未健全,师生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同度还处于 初级阶段,学校的文化影响力还远远不够。
(三)发展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
——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学校开办之初正值区域教育改革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下。深圳市着力构建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城市教育体系,宝安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第一战略”,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宝安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行动及实施路径,这为学校建设具有特色的学校教育体系,尽快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学校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和政策空间。
——上合孝德园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上合孝德园被列入“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特色文化街区示范项目,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作下,宝安区新安街道正加快推进孝德园建设,力争把孝德园打造成为深圳名片和精神文明的标志性景观。与孝德园的地缘优势,将有助于学校充分利用孝德园进行文化建设、对外交流、公共教育及社会服务,更好的提升学校文化品味和构建学校特色品牌。
2.面临的挑战
——家长和社会期望对学校办学提出更高要求。孝德学校服务对象以中洲·中央公园、华联城市全景等高端住宅小区为主,社区居民整体素质较高,社区居民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强烈。面对这种状况,学校要从“零”开始在较短 时间内打造高水平品牌学校,满足区域民众对学校教育教学越来越高的期盼,对学校行政和教师团队是极大的挑战。
——从众多优质学校中脱颖而出面临巨大挑战。宝安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办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好的优质学校。在孝德学校周边就有宝安中学(集团)、新安中学(集团)、灵芝小学、宝城小学、宝民小学、新安湖小学、上合小学、建安小学、弘雅小学等一批办学历史悠久的优质学校。如何在众多优质学校中脱颖而出,是孝德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第一战略”理念和教育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战略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恒则成”办学理念,围绕“仁、智、勇”三大主题,建立“恒仁、恒智、恒勇”课程体系,构建分享、学习和运动三大空间,不断创新发展路径,打造传统文化、科技教育和体育及艺术教育三大特色,将学生培育成为具有持之以恒做事、顺境中不断提升、逆境中坚持刚毅等“孝德学校特质”的青少年。
三、发展理念
(一)学校愿景
将孝德学校办成一所以规范办学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引擎,以传统文化、科技和体育艺术教育为品牌的卓越学校。
(二)教育使命
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守儿童立场,全力推行以“恒则成”为核心理念的教育,将学生培育成为具有持之以恒做事、顺境中不断提升、逆境中坚持刚毅等“孝德学校特质”的青少年。
(三)办学理念
——以“恒则成”指引学校办学方向。“恒则成”,即以一颗执着不变的心,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在顺境中不断提升,在逆境中坚持刚毅,这是走向成功的必备和关键品质。
“恒”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精神品质,《说文解字》谓之曰“常也”,《周易·序卦传》谓之曰“久也”,“恒”则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金石可镂。作为孝德学校的办学理念,“恒”包含了以下三层意思:即恒仁、恒智和恒勇,是为“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一是恒仁。“仁”是最高的道德境界,“恒仁”要求学生能够“已立立人,已达达人”,长久地保持自己的德行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二是恒智。“智”为智慧、见识、聪颖,“恒智”意指获智贵有恒,学生学习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而且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学有所成,获得真正的智慧。三是恒勇。“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恒勇”是施“恒仁”、“恒智”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体育锻炼,以保持强健的体魄。——以“一训三风”规范与引导教师和学生行为。校训:居家行孝 处世据德 校风:文质彬彬 表里如一 教风:宽严相济 教学相长 学风:动静分明 知行合一
四、发展策略
(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把“恒则成”的办学理念运用于学校管理、教师发展、特色创建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以全局性重点活动为抓手,制定针对性的阶段目标和实施计划,以实现长远规划与短期学校工作的内在一致性,逐步实践推进规划实施和任务落实。
(二)价值引领,骨干先行
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以“恒则成”办学理念和一训三风为基本信念,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的“先行力”和“核心力”,带领全校师生在思想上普遍接受、在行动上普遍参与,逐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特色建设。
(三)创新发展,持之以恒
把创新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教育教学空间、教学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探索和坚持走孝德学校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变革实践中不断累积,力争五年内初步形成现代新型学校的特质和整体形态。
五、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1年,“恒则成”办学理念体系基本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先进行列,形成传统文化、科技教育和体育艺术三大办学特色,建设成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品牌学校。
——学生综合素养水平高,学习素养、品德素养和身心素养水平位居全区同类学校先进行列,获得高一级学校高度好评。
——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各类名师队伍引领作用凸显并在全区具有广泛知名度。
——“恒仁、恒智、恒勇”课程体系基本完善,办学成果显著,传统文化、科技教育和体育艺术特色在全市范围内具有品牌示范作用。
(二)具体目标
1.第一阶段(2017.1-2018.12):夯实办学基础,打造优良传统
(1)学校基础设备设施和各大功能室基本建成,2018年秋季办学规模达到18个班;
(2)“恒仁、恒智、恒勇”课程体系初步建立,试点小班化教学和走班制,课堂教学优良率达到85%;
(3)以“仁、智、勇”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初步成型,分享空间、学习空间和运动空间基本建成;(4)初步形成传统文化、科技教育和体育与艺术教育三个特色领域,分别至少有一个特色项目在全区具有较大影响力;
(5)一级以上教师数量达到40%以上,市、区级名师(含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增加到5人以上,承担区级以上基础教育重大项目3项以上;
(6)办学质量大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明显提高,学习素养、品德素养和身心素养凸显。
2.第二阶段(2019.1-2020.12):强化办学特色,推进内涵发展
(1)学校基础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完成相关功能室优化提升工程,校园硬件和周边环境进一步优化,2020年秋季办学规模达到42个班;
(2)“恒仁、恒智、恒勇”课程体系基本成型并初步构建起相应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和走班制比较成型,课堂教学优良率达到90%;
(3)以“仁、智、勇”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基本成型,分享空间、学习空间和运动空间全部建成并形成特色;
(4)传统文化、科技教育和体育与艺术教育基本形成特色体系,分别至少有一个特色项目在全市具有较大影响力,建成创客教育基地;
(5)一级以上教师数量达到50%以上,市、区级名师(含 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增加到10人以上,承担区级以上基础教育重大项目6项以上(市级及以上不少于3项);
(6)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水平达到全区一流水平,学习素养、品德素养和身心素养位居全区前列,办学质量达到全区同类学校先进行列。
3.第三阶段(2020.1-2021.12):生成文化体系,形成学校品牌
(1)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提档升级,周边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功能室、办公室设备等实现智能化;
(2)“恒仁、恒智、恒勇”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模式比较完善,小班化教学和走班制形成特色,课堂教学优良率达到95%;
(3)以“仁、智、勇”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比较成熟,分享空间、学习空间和运动空间成为学校文化品牌;
(4)传统文化、科技教育和体育与艺术教育形成较为完整的特色体系,分别至少有一个特色项目在全市形成特色品牌,建成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5)一级以上教师数量达到60%以上,市、区级名师(含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增加到15人以上,承担区级以上基础教育重大项目10项以上(市级及以上不少于5项);(6)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水平位居全区同类学校前列,学习素养、品德素养和身心素养位居全市前列,办学质量成为全区同类学校的“排头兵”,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六、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以共生成长为目标,建立学校内部治理体系 1.建立扁平化管理架构
创新行政机构设置。根据扁平化管理原则和理念,改革传统的学校内部机构设置,设立包括校长室和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课程教学中心、行政事务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在内的“一室五中心”组织机构,打破德育和教学“两张皮”现象,各个部门围绕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建立运作机制,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效率。
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健全党支部和团支部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和政策方针学习,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工会运行机制,加强工会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制度,建立家委会、校务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的有效机制。
2.形成流程化运行机制
完善管理机制建设。按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目标,制定《孝德学校章程》及配套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管理。完善学校决策程序,健全 领导负责和民主参与相结合的领导管理机制,落实校长负责制,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负责制。
健全工作执行机制。实施流程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责任,逐步建立起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流程图。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设立校长信箱举报电话和反馈公开栏,及时对学生、教师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有效反馈。
3.构建可视化管理体系
建立智能化系统。参照国内高水平硬件标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先进的、开放的、实用的、可靠的校园智能化系统,实现管理上的透明化、可视化和界限化,做到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推进管理透明化。构建数据互联互通、应用协同的智慧虚拟环境,完善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推进行政管理智能化,强化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分析,打造管理驾驶仓环境,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可视化呈现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状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服务的精准性,持之以恒的促进管理效能的提升。
(二)以空间建设为抓手,构建孝德特色校园文化 1.以办学理念为核心加强“三风”建设
创设和谐稳定的校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率先垂范,通过宣讲活动、榜样示范等方式,统一师生认识,使办学理念逐步成为全校师生的行为准则,形成“文质彬彬,表里如一”的校风。
营造爱岗敬业的师风。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学校办学理念,引导教师加深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凝聚教师的精神力量,形成“宽严相济,教学相长”的教风。
培育淳朴浓厚的学风。组织学生学习理解学校办学理念,让办学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动静分明,知行合一”的学风。
2.以“仁、智、勇”为主题构筑校园空间
以“仁”为主题规划建设分享空间。完善绿化带并配置休闲设施,将学校公共活动场所、架空层等建设成为学生交流互动的分享空间,形成有利于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的育人环境,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真实交往互动、平等对话,共享学习与生活的快乐与心得。
以“智”为主题规划建设学习空间。以教学楼、校园文化长廊等空间为主,通过艺术美化、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为学生提供环境优美、泛在学习的场所,形成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实现更有效的学生中心教育。
以“勇”为主题规划建设运动空间。以塑胶运动场、低层安全区域等空间为主,在校内建立开放式的公共活动空间,不断完善体育艺术器材,扩大学生在校内的体育艺术活动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好地满足学生体育与艺术锻炼需要,促进学生身心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3.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创设人文氛围
开展学校标识创意活动。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整体布局和规划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使校园环境的结构、功能、风格体现“恒则成”理念。引导师生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打造学校标识文化,设计学校校徽、校旗、校歌和公众吉祥物,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师生凝聚力。
举办主题(专题)特色活动。开展第二课堂、学生潜质发现活动和师生特长展示活动,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和班级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传统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营造和优化校园育人文化氛围。
加强学校文化宣传活动。设立校园电视台,充分利用好校园网、广播、微信平台、橱窗、黑板报等舆论阵地,全方位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发展动态和教育教学成果,不断扩大学校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以素养培养为核心,推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1.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全面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围绕“恒仁、恒智、恒勇”三大主题,推进语言与文字、数学与逻辑,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技术、品德与社会等六大课程模块的校本化建设。根据校情、学情和学科特点,逐步精选优化、开 发积累一批校本化课程资源,从情境创设、知识点呈现、组织教学、练习应用、评价改革等方面落实国家课程实施要求,提升国家课程的因材施教水平。
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坚持“两创”方针,结合时代特点、学校实际和孝德园文化品牌,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萃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开发礼仪、书法、国画、民俗等课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凸显学校以文化立校的特点,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下提升人文底蕴。
加快打造科技教育特色。立足创新人才培养,借鉴国际先进的科技教育理念和课程建设方式,引入相关科技创新企业的优质资源,通过择优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形成设计、制造、发明等具有本校特色的创客课程。打造创客教育基地和智慧校园示范学校,进一步优化创客教育环境,为具有创新兴趣和潜质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造、创客、创意空间。
开展体育艺术特色活动。坚持健康第一,探索开发武术、舞蹈、器乐、美术、棋类等体育艺术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课程超市。建立加强体育艺术工作的有关制度,逐步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的校园群体活动格局,切实促使每名学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2.探索推行教育教学新模式 构建主题学科教学中心。基于“恒仁、恒智、恒勇”课程体系,推进主题式学科教学,打造语言与文字、数学与逻辑,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技术、品德与社会等六大主题学科教学中心。根据主题式教学的要求,重新设计教室功能,为学生整合、重组、再现日常知识经验创设特定的场景,展示学科学习的知识体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逐步探索小班化和走班制教学。配合主题学科教学中心建设,逐步探索推进小班化,每30人编成一个班组,设一名导师和一名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分析与跟踪指导。探索实施走班制教学,逐步建立适合学生特点的走班制管理体系和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研究制定孝德学校学生素养评价办法,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以学生在“仁、智、勇”方面的素养表现为主线,重点跟踪和记录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和体质健康等方面的过程资料,并作为学生素养提升的主要评价内容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标尺。
3.推进互联网+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制订智慧校园发展规划,突出对分享空间、学习空间和运动空间的信息技术支持,以日程、流程为两轴,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学生、教师、干部和家长四大核心应用。以优化管理、辅助教学、促进健康为核心,构建生态型智慧校园,实现传统与现代、科技与 人文的完美结合,把学校打造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标杆学校。
探索运用新型信息化教学手段。引进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资源、课程结构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有效融合,探索网络环境下更加有效的教育新模式、新方法。尝试应用移动终端学习系统和新型测试分析工具,促进学生的个别化学习。采取汇聚、自建、共建、购买等形式,加快具有校本特色的微课程资源开发,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四)以骨干先行为基点,引领师资队伍梯队成长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做好新教师入职教育,实行教师宣誓上岗制度,使教师宣读、铭记、理解教师誓言,增强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加强法治教育,使教师懂法、守法、依法执教,确保教师无违法违纪现象。组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教师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和提升团队凝聚力;健全教职工慰问机制,做好“献爱心、送温暖”工作,增强团队归属感和认同感。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建立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师德标兵评选制度,开展“孝德年度教师”、“孝德年度班主任”等评选活动,五年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师德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群体,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大力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及时总结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并加以宣传推广。
健全师德考核监督机制。制定《孝德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暂行办法》,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工作考评体系和通报制度,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通过设立意见箱、举报电话、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和社会评议等方式,定期听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打造教师队伍分层成长机制
实施新教师专业成长工程。以专家讲坛、教师分享会、教学反思、课改沙龙和外出学习等为主要载体,引领新教师学习前沿思想和教学经验,加快熟悉教育教学工作。建立新入职教师共同体、“专业带动、共同发展”青蓝机制等工作机制,重点加强粉笔字、课堂教学组织、信息技术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班级管理技能等基本技能的锻炼,缩短新进教师磨合期,快速提升育人水平。
实施骨干教师专业提升工程。实施“名课开发”、“课题研究”和“教学评优”等活动,引领骨干教师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以专家指导为引领,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区、市级重大课题,聚焦学校 实践问题,开展行动研究,以科学研究的思维去反思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效率与效果。
实施名优教师专业引领工程。成立以现有名优教师名字命名的班主任工作研究组、学科教学研究组,发掘其成功经验,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其成长为区级、市级名师。大力推进学校“名师工程”,支持教师申报教育科研专家、名师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鼓励名师凝炼教学风格和著书立说活动,推动名师与新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切实将先进教学经验辐射推广到更大范围,让更多教师受益。3.健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指导和推动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活力,并建立相应的个性化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全面跟踪记录和考核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制定《孝德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绩效考评量化标准,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性和个别化考核评价,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制定《孝德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孝德学校奖教奖学方案》、《孝德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相关制度,充分激发和保护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每年投入足额教育经费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基金,根据教师考核评价情况,主要用于奖教奖学、资助校本教科研和出访学习考察等,切实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快自身专业成长。
(五)以联合育人为导向,全面集聚学校发展力量 1.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逐步完善德育工作内容与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倡导“人人管德育、家家懂德育、社会重德育”的观念。以学校的育人目标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内容,着力加强行为养成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和创新德育工作形式,建立以少先队和学生会为主体的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培育学生自主管理、发展和服务的能力。
强化德育工作队伍和资源建设。以班主任成长促进会、名班主任工作室为抓手,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专业化班主任队伍。探索建立家长学堂、父亲俱乐部、家长义工早餐会等特色项目,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校外德育实践基地,拓展德育空间,精心组织敬老活动、环保活动以及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生态体验”,促使学生生成德性智慧。
2.搭建家校社合作育人平台
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架构,学校家长委员会重在顶层设计,年级、班级 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家委会成员实行值班制。通过开通家长热线、家校网络互动通道以及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多种形式,切实强化家校联合育人功能。开展家长学堂、一日班主任、父亲俱乐部等联合育人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动。
加强校社合作互动。组织“百位老师访千家”走进社区活动,举行学校社区联席会,邀请社区干部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等,在交流中增进感情,营造学校与社区共同育人的氛围。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利用微信、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展示学校与社区精神文明共建、学习型社区共建活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营造学校与社区共同育人的氛围。
3.健全完善家庭教育培训指导体系
提升校内家庭指导培训水平。建立家长教育中心,配备电脑、书籍、办公桌等设施,为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提供活动阵地。定期召开家长、教师研讨会,围绕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更科学。
优化校外家庭指导培训资源。通过签约或聘任形式打造家长学堂专家讲师团、家长讲师团,将讲座内容主题化、系列化,形成家庭教育指导丛书。健全家长培训机制,采用讲座式、座谈式、论坛式、分享式等方式聘请知名人士、优秀家长、优秀义工、“五老”等走上家庭教育讲台,每年级每学期面授课1-2次。4.加快推进与外部资源的交流合作
积极引进市内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市内同类型知名学校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建立教育教学、科研和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与结对学校开展经常性互访、教育考察与交流活动。争取市区教科研部门、社会机构和社区支持,引入德育、科技、艺术和体育等社会资源,解决活动课程、师资、设施和场地等资源不足问题。
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力拓展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途径,努力争取与境外学校结为友好学校,不断扩大缔结规模、范围和层次,重点加强在学生互访、教与学模式和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师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派骨干教师到海外名校进行学习考察,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引进2-3名外籍教师,在部分年级探索开展双语教学。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成员由副校长、科室负责人、教师代表、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统筹和协调各相关部门,切实推进规划的落地实施。明确规划责任分工、细化任务,将规划分解到年度和学期工作中,确保规划每一项任务都能够按照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工 凝神聚力、持之以恒,努力实现规划预期目标。
(二)机制保障
立足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发挥学校《章程》作用,规范办学,依法治校,确保规划的实施不受无关因素干扰。建立规划实施的反馈优化机制,对规划实施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和持续优化。建立健全学校、部门、项目组和教师个人规划目标责任制,形成有效的目标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目标达成情况与奖惩相结合,激励先进、督促全体,切实提高规划落实整体效果。
(三)资源保障
根据规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在确保正常财政经费投入的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规划真正落地实施。严格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既要保证好重点建设的资金到位,又要本着节约的原则,管理好、使用好每一笔资金。完善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创新团队建设。加大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建立与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分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四)安全保障
根据“一岗双责”的要求,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将规划中涉及师生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分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与综治部门合力开展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对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法定职责,预防校园欺凌现象,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健康权,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规划顺利实施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做好预防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实现学校安全“零事故”。
第二篇:律师事务所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山东成涛律师事务所
展理念,编制本所
三、专业化建设。形成五至八个专业化服务小团队,使超过80%以上的律师加入到这些专业化法律服务的团队中来。
四、公司化建设。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所实际的公司化发展道路。
五、业务目标。律师事务所收费年均增长不低于35%,到2015年收费达到2200万以上;人均收费年均增长不低于20%,到2015年人均收费达到55万元以上;顾问单位保有量年均增长不低于25%,到2015年顾问单位总数达到260家以上。
六、文化建设。以“忠恕、协和、感恩、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宗旨,以人本思想为核心,以勤勉尽责、客户满意为标尺,构建独具特色的成涛律师文化。
大多数律师开拓顾问单位和非诉讼业务的敲门砖。因此,一五规划时期我所并不放弃诉讼业务这片传统阵地。有条件的律师,可以选择以顾问单位服务和非诉业务为主的专业化法律服务方向;相当数量的律师仍然会沿袭诉讼业务和少量顾问单位服务为主的常规法律服务方向。但是,律师事务所同时倡导那些以常规诉讼业务和少量顾问单位服务为主的律师,也要在其常规法律服务领域寻找两至三个专门方向,也就是做到常规法律服务的专门化。在此同时,律师事务所将会引导这些从事常规法律服务的律师同仁,利用常规法律服务这块敲门砖,逐步敲开顾问单位和非诉业务的“大门”,向从事高端法律服务和专业化服务的律师团队靠拢。
律师事务所将通过持续举办律师论坛、引进专家培训、增加外出培训、完善所内团队化法律服务支持平台和业务指导平台等举措,提高律师同仁的法律素养、办案技巧、协调能力和开拓能力,使年轻律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常规业务领域取得较快进步,并尽快找准自己的专门化方向,逐步熟悉非诉讼业务的领域范围和入门路径。
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本地区执业律师人数的逐年增加,法律服务市场的无序化竞争愈演愈烈。不少兄弟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同仁都把目光描准顾问单位这片肥沃的法律服务领域,致使“跑马圈地”、“广种薄收”成为不少兄弟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同仁抢占顾问单位的座右铭,从而导致压低顾问单位收费的恶性竞争现象屡屡发生。这种无序化恶性竞争,成为每一位希望通过勤勉尽责、优化服务来开拓顾问单位律师的绊脚石。针对上述局面,在一五规划期间,成涛律师事务所确立“以优质高效顾问服务带动新的顾问单位和非诉业务的开拓,对现有顾问单位加大服务深度、拓展服务领域、挖掘服务潜力”为开拓原则,实现对顾问单位的深度、优质、高效服务。
未来五年,律师事务所将通过实施强有力的营销战略、加大开拓投入、深化和调整对顾问单位的服务模式、指导顾问单位建立全方位的风控体系、引导和培育顾问单位非诉业务的消费习惯、新法律法规速递、组织企业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等手段,在确保现有顾问单位数量、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现有顾问单位的服务年费,继之开拓一批在本地区举足轻重的拳头企业成为我们的服务对象。
事非诉业务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具有差异化的优势,这些都是非诉业务吸引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原因所在。
专业化其实是与非诉业务相伴生的。离开了非诉业务的专业化,与其说是专业化,倒不如说是律师常规法律业务的专门化,如刑事辩护律师、保险服务律师、婚姻家庭律师、劳动争议律师等。
非诉业务也有高端和常规之分。常规业务的专业化如一般顾问单位服务,合同的起草、修改、审查,法律咨询,代书,律师见证,工商、税务代理,商标、知识产权代理等;高端的非诉业务包括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公司收购、公司上市、资本运作、房地产项目的法律服务、涉外法律业务等。
“一五规划”所指的非诉业务,主要是指高端的非诉业务。高端的非诉业务在我们当地发展迟缓,主要受限于客户对非诉业务的消费习惯,也就是说,本地客户不习惯于支付与非诉业务等值的高额律师费。从而导致从事非诉业务的律师虽然可能做了大量非诉业务,但是却拿不到等值的高额回报。这一状况是造成非诉业务及其专业化在本地区快速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虽然存在上述不利于我们开展非诉业务的因素,但是我所仍要实施差异化聚焦战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开日益加剧的低层次竞争,发挥我所的人才优势和非诉业务优势,占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同时,在部分非诉专业领域异军突起、赢得社会和客户的广泛认同,也是律师事务所能够成就自己品牌的必由之路。如果继续沿袭低层次竞争的老路,我们势必与其他律师事务所一样,在激烈的法律市场竞
争中沦为平庸化、低层次、维持生存或难以生存的局面,最后被淹没在大家都一样属于“万金油”的汪洋大海之中。
基于上述认识,一五规划确立我所高端业务与常规业务并重,诉讼业务和非诉业务兼顾的发展原则,通过自发组织、自由组合的方式,由具有专业化、非诉业务服务经验的资深律师,牵头组建非诉业务的专业团队,先试点,后推广。让一批具有专业化、非诉业务服务素质,具有走专业化、非诉业务强烈意愿的律师脱颖而出,实现我所专业化服务和非诉业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未来五年,我所非诉业务的专业方向确定为房地产法律服务、公司法律服务、证券法律服务、企业风控法律服务和国际民商事法律服务。律师事务所将通过加大支持平台的服务力度,倡导和鼓励自发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鼓励律师外出参观、培训、学习,引导和培育本地客户的消费习惯,提高非诉业务的服务质量,完善非诉业务的收费谈判技巧,确保非诉业务和专业化建设在规划末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显著成效。
层次”的服务模式是我所成立初期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法律服务市场情况的变化,继续沿用旧的服务模式已经不适应律师事务所长足发展的需要;继续沿用旧的服务模式也无法实现本规划所制定的发展目标。因此,律师事务所倡导和鼓励,通过自发组建、自由组合建立有三至五人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经过一至两年的摸索和试验,三年左右的运行,实现服务模式由“单兵作战”到“团队化服务”的调整。到规划末,争取组建五至八个专业服务团队。同时,律师事务所正在加紧讨论、起草关于调整顾问单位服务模式的细则,该细则出台后将马上组织实施,到规划末使顾问单位服务模式实现由“平面化、浅层次”服务模式到“立体化、深层次”服务模式的调整。
一个良好的内部执业环境。主要措施:
量。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是律师事务所和每位律师的安身立命之本,律师事务所将通过鼓励外出培训学习、完善所内律师论坛、规范服务流程、完善业务指导平台、重大疑难案件评析等途径不断加强服务质量的控制。
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凝心聚力,合作共赢、以老带新,生生不息,早日将成涛律师事务所建设成为一个百年名店,建设成为一个律师业不沉的航空母舰。
在精神文化方面,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党支部的作用,做好律师事务所的党建工作。力争使每位律师同仁在做好法律服务业务的同时,关心政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国家的复兴大业。倡导律师同仁,要常存忠恕之心,多怀感恩之情,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效益。积极响应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律师协会的号召,积极参与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尽力做好法律援助服务;积极参与、根据需要和可能也可自发组织对贫困地区、灾区群众的捐助活动。弘扬仁爱之心,鼓励慈善之举。事务所要积极开展形式样、丰富多彩的各项文体活动。
通过上述方式和途径,通过努力,争取在“一五”期间使我所“忠恕、协和、感恩、共享”的办所宗旨和办所理念得以确立和弘扬,富有特色的成涛律师文化逐渐形成。
结
语
“一五规划”是我所建所以来制定的
碍和挫折,从胜利走向胜利。通过“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山东成涛律师事务所在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必将为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XX镇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类发展的根本途径,优先发展教育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正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腾飞的最佳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五年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以争创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为契机,和谐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以“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欢、教师自豪”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努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包括县直小学在内的全部学校前列,成为一所“底蕴深厚、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发展和谐”的知名农村小学。
二、总体规划:
1、办学思想:依法施教,加强学校管理,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全面实施教师专业化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教育技术,借助老中青教师“传帮带”作用,做好“蓝青工程”,鼓励开拓创新,创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2、办学条件: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人文化工程,精细化管理工程和教师专业化培训工程,为实现“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欢、教师自豪”的办学目标创造条件。
3、管理水平: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干部队伍达到“五好”,即 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教师“业务精、素质高、能敬业”;加强精细化管理,落实分层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龙头作用,以“校内教研”、“校本教研”和“两级督察(县教体局、镇中心校)”为措施,搞好教科研活动,以管理队伍,以教科研促质量。
三、具体工作目标
(一)、办学规模
学校五年内在保持原有规模的基础上进上步一提档升级,力争在2011年末申请晋级“省级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抓住争创“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建设的有力契机,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力争在五年内使学校规模更上一层楼,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在提高办学规模的同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五年内,使青原中心小学在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上与县直小学站在同一行列,并达到县直小学中上游水准。
(二)、学生培养
学生是一所学校的根本,学校存在的目的就是培养出优秀的、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基于此,我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德育养成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就社会主义建设新型人才为终极目标,多途径、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全体教职员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教书与育人并举,全力为“打造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五年之内,力争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在探索和尝试中积累知识,获得能力。
2、具有持续的发展潜质——在夯实基础知识、素质全面提高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3、具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在为师之范的教育陶冶下,展现出新时代学生应有的风貌:纯真善雅、仁爱博大、勤学睿智、诚实守信、坚韧不拔、开拓创新。
(三)、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和传播性是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教师的“德、识、言、行”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师德水准的高低和业务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风、学风、校风、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校把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放在未来学校发展的首要位置。未来五年内,我校努力做到:
1、师德师风建设方面
①、使教师们进一步明确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观念,进一步形成全新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发扬敬业精神,切实提高育人水平,精心塑造师德风范,建设一支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②、完善师德建设的各项制度以及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社区、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的监督网络。
③、全面落实全员德育模式,人人发扬讲文明的新风尚,推进学校 文明建设。
④、关心教师的道德生活及心理健康,以关心人、温暖人为宗旨,多层次、全方位维护教职工的利益。
⑤、着力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帮助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形成以名师为引领的骨干教师团队。
2、师能建设方面
①要有较强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完成向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的形成。
②要具有课程开发能力。要求教师有能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能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中,要从原来的“消极接受者”转变为“课程决策者”,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降低对教科书的依赖。
③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艺。遵循教育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技巧地驾驭课堂教学。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④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和不断反思,掌控学生状态,调整教学策略,了解学习、教学、课程和评价的动态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成为高人一筹的教师。
⑤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⑥要具有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要求教师提高自己人际沟通的技能和技巧,改善自己人际交往行为和态度,创建使学生感到有人理解、有人 关心的环境,从而促使学生配合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活动。
(四)教学管理
1、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完成新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开好校本课程。
2、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教师授课水平,创设“会学乐学、和谐合作、师生互动、创新发展”的教学氛围。
3、改进评价体系:关注教师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科研工作:高水平地完成市级研究课题,培养一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形成“科研兴教”的学校教育科研氛围。使我校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达到区先进水平。
(五)、校园建设
(1)整体规划校园建设,完成校园环境整体布局建设。
(2)加大学校文化建设力度,从软、硬件上,完善动态和静态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3)倡导“环保、绿色”理念,创建花园式校园。
四、主要规划举措
围绕“五年规划”的总体目标,在今后五年时间内将全力实施以下措施:
1、精神引领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把“爱我家乡”、“《新三字经》”、“《弟子规》”等思想教育层面的作品纳入校本教材,把儒家文化中许多至今仍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理念与当代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努力打造青原中心小学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全体教职工当中形成共识,潜在地 规范人的行为,真正起到引领作用。
2、环境建设
(1)以中华民族的儒家文化精髓为主要内容,以《弟子规》、《论语》中的民族传统美德为主要教育形式,立足于本校实际,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努力营建一个“立意深远、内容隽永、形式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
(2)重视校园安全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
(3)完成校园广播系统的建设工程。
(4)进一步完善校园资源库,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倡导绿色生活,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3、教育创新
(1)实现儒家传统美德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真正去感染、影响、浸润师生的内心世界,并使之转化成教师、学生外显的行为。
(2)树立全面质量观,制定全面和可操作的教学质量标准与教学常规,完善教学研讨制度、教学工作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提供保证。
(3)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评价的改革,积极实施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关注不同层面的需求,寻找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契合点。
(4)以课题为载体,促进课改实验科学、有序地向纵深推进,开辟课题研究论坛,完善课题研究程序,开发课题研究资料库,推广具有校本实用价值的课题,有效地实现科研与教研的有机整合,突出教育科研对教 学实践的针对性、应用性和指导性,推动课程改革走向立体化和动态化。
(5)把“校本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点,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主体,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两翼”,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推进校本建设,使学校教育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6)进一步加强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创新和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重视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结、思考与积累,促使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发展。
4、活动推进
搭建各种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参与,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塑造自己、完善人格。
(1)德育活动促养成。围绕《论语》、《弟子规》诵读教育,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努力把德育贯穿到常规教育活动中,融化到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到家庭教育活动中,拓展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2)主题活动体验。开展“校园艺术节”、“书法绘画比赛”、“古诗文诵读默写大赛”和“运动会”等活动,以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为前提,为每个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培养自我。
(3)校本活动创特色。以中华经典诵读为抓手,贯彻读好书(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写好字(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做好人(论语励志崇文尚德)的宗旨,开设适合校情的阅览、诵读、书法等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校本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4)兴趣活动育专长。点面结合,成立各类兴趣小组,通过对特长 生的针对性培养,打造一批专长突出的学生。
5、管理优化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的制度环境,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完善校务公开制度,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维护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实现管理的人本化。
(2)按照“精干、高效”的要求,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提高学校中层部门的执行力,打造一支真诚沟通、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管理队伍。
(3)扩大少先队、教研组等基层组织的自主权,通过目标承诺、机制激励,把强调自主与创造特色相结合,为学校发展注入动力。
(4)积极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层层考核,层层负责,大力推动学校的管理体制向高层次的方向迈进。
(5)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奖励机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及时奖励,积极推行优秀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工程,实施骨干教师动态管理措施,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科学教研
①建立完善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强化教师科研素质培训,形成一支有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科研能力的研究队伍。
②深化课程改革,完成市级数学课题的结题工作,争取再申请1——2项市级课题,探讨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在教育教学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科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开发出一批有地方特色,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和校本课程。
③继续扎实深入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远程教育应用模式研究,巩固、提高、推广已经取得的成果,整合、总结、深化获得科学化、系统化,在全县、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④扎实开展校本研究,指导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选题立项,发挥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小而近,切而实”的课题进行研究,切实解决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新的五年即将开始,美丽的画卷即将展开。为了壮丽的事业,为了美好的愿景,全体青原中心小学人将继往开来,锐意进取,用勤劳的汗水铸就新的辉煌,用不竭的智慧开创新的未来。
第四篇: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某某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5.9-2020.8)
(某某学校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16.2.23
“观念决定发展,发展决定生存”,这是学校领导始终坚定的信条。为此,学校确定了“开放,多元,民主,和谐”的管理原则; “专业成长,以质立校”的学校发展观念;树立“先成人后成才,重个性,促整体”的人才培育观,确立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校训;今年学校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仅仅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努力建设“标准+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合格+特长”的全面发展学生,实现校风文明化、校园现代化、质量优良化、管理科学化。力争用三年时间创建“特色学校”,用五年左右时间跻身市级“品牌学校”。
一、学校概况
某某学校始建于1984年,从前教学设施简陋,教学环境较差,承各级领导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于2013年8月建成总投资3300万元,总占地面积49489.3平方米,其中南北长249.23米,东西宽198.57米,其中建筑面积16548平方米的某某工业区新学校;同年9月原中小学全体师生迁入新校,2015年9月又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学校有29个教学班,80名教师,1200余名在校生。学校虽几经变迁,但多年形成的那种“好学、善思、勤奋、进取”的优良传统却代代相承,永不失传。
某某学校是一所满载深情厚望的学校,她饱含着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某某工业区党工委的亲切关怀,她满载着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热心支持,她寄托着莘莘学子的殷殷期望和求学梦想。某某学校正在成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她将有着美丽的成长轨迹。
二、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办学优势
1.学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完备科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
2.有爱岗敬业、善思创新的干部和教师队伍。学校中层领导班子
年轻化,善于思考,精于管理,齐心协力,优势互补,民主决策,身先示范。学校教师继承和发展学校的光荣传统,敬业奉献、勤奋踏实、立足现状、发奋努力,已形成一支团队合作、吃苦耐劳、聚焦学生、聚焦课堂、讲质量、比成绩,充满奉献敬业精神和富有竞争机制的教师队伍。
3.办学声誉很高。几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学校办学满意度大大提高。
4.办学特色逐步凸现。学校的常规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特色项目成果明显。
(二)存在问题
1.学科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学校更好的发展。教学观念的滞后,影响了办学质量。
2.因老教师较多,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对确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烈。
3.奖励力度不够和分配制度的平均化,长此以往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4.学校的办学特色虽已形成,但还不够鲜明,特色项目不特别强。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办学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用未来思考今天”的办学理念,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学有专长、人格健全、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学生,造就基础扎实、敬业爱生、开拓进取、和谐发展的教师,建设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和谐发展的学校。
(二)主要目标
(1)学校目标:办成一所“师资齐全、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质量可靠”的学校。
(2)学生培养目标: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的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创造力得到开发。努力使每一名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懂文明、讲礼貌,遵纪守法好少年。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业务精良、开拓创新”的干部、教师队伍。党政班子争创一流。培养
一批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和骨干教师。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树师风、修师德、铸师魂”的主题教育有成效,广大教师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认真教学、团队精神、锐意改革等方面有大幅提高。
(4)“美丽校园”建设目标:加快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建设。按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努力使我校尽快成为符合上级要求的“美丽校园”。
四、学校发展规划
(一)某某学校核心文化理念
1、办学理念:用未来思考今天
2、办学愿景:
我们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充满教育的智慧与欢乐的笑声;
我们努力,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乐趣;
我们努力,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能体会职场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
3、校训:每天进步一点点
4、校风:爱
5、教风:实
6、学风:勤
7、校徽:高铁雄鹰
8、教师誓词:
我宣誓:教师是我光荣的选择,我懂得:我的肩头从此负有多少生命的重托,我每时每刻都在传承文明的薪火,我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我知道:学生对我很需要,我对学生很重要。因此,对放弃责任的诱惑,我必须拒绝; 对违背良知的利益,我必须割舍。为孩子们付出所有,是我最高的准则。用智慧开启智慧,用爱心托起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构筑成功的基座。我要始终具备与职业相称的能力,以终身学习完善和超越自我,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我庄严的承诺!
9、学生誓词 :
我是学生——
我要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会生存的本领,学懂生命的意义!
我是唯一——
我爱我自己,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完善,我要做最好的自己!
我是我家小主人——
我爱我的爸爸、妈妈和亲人,我要有孝心、爱心和一颗感恩的心!
我是某某学校人——
我爱我的学校、老师和同学;
我要成人成才,将来回报家乡和母校!
我是中国人—— 我爱我的祖国,我要刻苦学习,练好本领,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
我是世界人——
我爱蓝天、碧水、绿树和阳光,我要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保护好我们美好的地球家园!
(二)办学规模
小学每年级4个班,初中每年级3个班,共33个班的办学规模。
(三)办学特色
1.未来学校发展不仅仅是办学质量、规模的竞争,更是办学特色的竞争,学校要打出“品牌”,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发展之路。
2.成立“特色发展研究小组”,确定学校特色发展项目,探索特色学校办学模式,实施特色发展战略,造就“管有风格,教有特点,学有特长”的师生群体,实现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的转化。
3.结合学校特点,发掘学校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重视学校艺术教育,巩固各学科竞赛教学和分层分类教学的成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队伍建设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和学习。40周岁以下教师人人参加计算机培训,中青年教师本科率达100%;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全体教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老教师要发挥余热,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做实施“青蓝工程”的积极参与者;中青年教师积极争当市、镇、校骨干教师;树立先进,弘扬先进,形成优秀的教师群体。在原有的8名县级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再增加10名县级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并提高相应档次。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实施《某某学校班主任考评制度》,加强对班主任的选聘、考核与评定工作,每学期举行两到三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和优秀班主任工作的评选工作。
(五)教育质量
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攀高,以“活力课堂”为抓手,扎实深化“问题、研学、分享、提升”的教学建模,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发展,在不加重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条件下,教育教学成绩优异;严格执行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坚持科研课题开路,不断探索校外教育新路子,培养出一批学有专长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艺术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社会声誉优良,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和教育同行的一致好评。
(六)教学科研
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根据本校实际,推广已有的科研成果,继续以课题引领,掀起教学科研的热潮,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推波助澜。树立哪里有问题哪里便有课题的观念,立足校本,侧重案例研究、微型课题研究,力争各学科有研究课题,人人有研究成果。实现名师著名校,深化“美丽校园”建设。
1.开展研究性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加大校本研究力度,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机制。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采取师徒结对、课堂研究、观摩教学、校际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3.成立教科研攻关组,以“创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分层学习”等课题研究为龙头,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使课题研究进入课堂,带动学校教科研向全面、纵深发展,培养科研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七)学生个性发展。
从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入手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努力营造一种从他律到自律、自励的学生管理机制。
1.实行学生轮流值周制度及“校长助理”、“教师助理”等制度,成立学生自律委员会,设立“校长信箱”,开通信息“直通车”,为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实现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搭建平台。
2.充分发挥团总支、学生会、学生干部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作用,让学生承担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执行情况的督查评比、学生问题处理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等任务。
3.鼓励各班学生自主自治的改革尝试,明确相关包干区和服务对象,开展以“自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竞赛评比活动。
4.营造宽松的环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坚持教学相长,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创设一个适应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举办“科技节”,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潜能。通过读名言、背古诗词等活动,学生经过在校九年的培养,文化底蕴更丰富,整体素质更高。
6.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才艺展示会”,为学生展示特长、才艺搭建平台,重视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发展,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实施特长生培养制度,为高一级学校培养素质全面、学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
(八)学校信息化
完善学校校园网络建设,更好、更快地为师生服务,构建学校信息化平台,为家校建设提供保障。注重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人人会使用电脑备课,搜集整理资料,100%的教师会制作课件,正常使用课件教学,100%的教师能在真正意义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和工作,实现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九)后勤服务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条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校园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学校发展规划蕴涵的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师生树立大局观念和节约意识,保证学校各项建设资金充足到位;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施行提供和谐平台。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为了保障学校五年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实施,学校成立“某某学校五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管理创新工程
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理论,在继承我校组织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构建适应时代和学校发展需要的学习型组织管理机构与组织管理机制,形成精干、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行政作风。一方面制度管理要加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和修订“学校管理章程”,使之真正成为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实行定岗、定责、定质、定量的教职工目标考评制度,实行教学事故问责制。加大奖惩力度,让优秀教师的工作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肯定,让工作平庸和懈怠者,时时处处感到危机、危险。另一方面人文管理要跟上,着眼于和谐校园的建设,给予教师足够的关爱,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三)队伍优化工程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完善师德建设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广大教师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拓宽培训途径,改进培训形式。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加快教师职业化、专业化进程。构建教师学习型团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有计划的开展学习活动,采用全员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员提升与重点培养相结合,让学习成为教师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学习过程与自身人格发展、素养提高、理念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提高的过程紧密结合。多渠道搭建教师成长的展示平台,研究课、公开课、学科教学竞赛、论文评比、论坛讲座等,让他们更多地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
(四)质量提升工程
以德为先,实施主体性德育。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建设,点(少先队共青团)、线(班主任)、面(全体教职员工)、体(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用力,大力构建“协同教育体系”。完善德育内容体系,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知荣明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守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梦,我的梦” 主题教育。注重德育队伍的培训与培养,将德育队伍的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根本,实施新课程改革。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行动研究,改变教师的职业化生活方式。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教师认清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形象,形成职业认同。公开家长、学生、社会的吁求,刺激教师“怎样做最好的自己”;摄制教师课堂教学录像,让教师和专家一起欣赏揣摩,反省自己“是个怎样的教师”;推行反思式教研模式,把教学札记、教学随笔、课堂实录、案例反思作为教师职业化生活的标志;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确立研究的过程即是成长的过程,引领教师职业化生活。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树立“厚生为本,教学合一,主动发展”的工作理念,有效推进高质量素质教育。树立现代教学观,改善师生关系,探索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思考空间,更多的体验空间,更广泛的实践空间。树立质量立校观,在课堂教学中,向目标定位要效益,向优化手段要效益,向规律方法要效益,向有效练习要效益,向学法指导要效益,向师生关系要效益。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未来的五年是我们某某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我们学校的全体教师决心继续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巧干精神,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立足本职、勇于创新、追求实效,争取实现某某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和第一个五年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某某学校 2016年2月
第五篇: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碱泉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正面临一场新的调整和改革。为了在今后五年内更快、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我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基本概况
碱泉子小学始建于1984年9月,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其中校园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建筑面积703平方米。小学覆盖人口2500人以上。于2006年8月有北京大地环球公司投资新建教室350平方米、国家危改项目修建372平方米。绿化面积600平方米,校内外硬化面积2500平方米。
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科学实验室。学校在2004年配备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设备,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办公用计算机5台,师机比1.4:1。学校现有图书876册,生均10册。学校配有能满足日常教育教学的音、体、美器材及教学具。
学校现有教师7人,支教教师教师1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1人,学历达标率100%;小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一级教师1人,小学二级教师1人,平均年龄38岁。教学班5个,学生82人(其中小学3个 班,54人;幼儿班2个,28人)。
二、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办学优势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以实施新课程,打造新型教育,发展师德教育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坚持以新课改为切人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细化岗位责任制,量化工作成效,严格规范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积极发展教研活动。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建设了一支充满活力、敬业爱生、作风踏实、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二)存在问题
1.教学设施欠缺,教学资源匮乏,学生的活动器材等都不到位。办公室、功能室较落后,且短缺。
2.师资力量薄弱,不均衡,学校暂没有体、音、美专业教师。
3.教师的教研意识淡薄,主动发展意识不够强烈,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学生来源复杂,家庭情况迥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5.德育工作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形式单一,学生日 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待加强。
三、办学理念与目标
(一)学校“三风”: 校风:严谨求实 团结进取 教风:敬业爱生 乐教奉献 学风:勤学多思 博取虚心
(二)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求实创新
(三)办学宗旨:让每个学生活泼、快乐地成长。
(四)办学思路: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五)办学模式:课堂教学严谨扎实,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六)办学特色:强化文明礼仪教育,突出经典国学诵读特色
(七)发展策略:创农村小学教育特色,树农村小学一流名校。
(八)办学目标:打造农村一流教师,培养农村一流学生,创办农村一流小学。
四、学校五年发展具体目标
(一)总目标
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快文化建设。建优美环境,树优良校风;创优异成绩,育合格新人。努力塑造良好教育形象。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学校办成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德高尚、学风端正、特 色突显、质量上乘”的规范化学校。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
(二)具体目标
1.学校基本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加强学校基本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有计划地改造学校教室门窗,添臵体育器材;完善办公室设施,创造良好办公环境;装备多功能室,添臵多媒体教学平台;确保教育教学的高效率。
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努力构建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打造书香飘逸的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加强培训学习和师德教育、业务能力学习,塑造一支安于工作、乐于奉献、勤于学习、善于沟通、易于合作、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培养骨干教师。建立一支素质好、观念新、理论强,有积极进取精神的科研队伍;鼓励并支持教师进修学习,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师本科学历达100%。
3.学生发展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允许有差异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严谨、求实、团结、进取” 的校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勤学、多思、博取、虚心”的学风;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努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发展。
4.德育工作目标
加强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管理,完善德育评估体系,调动全体教师的育人积极性。根据学生的特点,整体优化德育过程,加强学校德育的“三化”建设。即内容层次化:低、中、高年级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德育内容,不同的评价标准,制定不同的目标,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连贯性和实效性;途径网络化: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育人网络;方法科学化: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主体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学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的新突破。
5.教学工作目标
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教学艺术水平;抓好体卫艺教育,拓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力争五年内把体卫艺教育做大做强,成为学校特色教育项目。在教学管理、质量检测、教学评价等 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1.根据教师的情况,具体分工,做到分工不分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加强对年轻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学校活力。3.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4.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度可依,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5.通过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飞跃,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
(二)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设师德评估细则,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按学校要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把师德列入教师考核。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一节汇报课。
3.推进“名师工程”。积极创造条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论文,推荐优秀的论文和教师成功 的教育教学方法上教育信息网。以“新人成长工程”与全员参与的基本点,采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体验反思”的方法,积极发展校本研修。
4.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学校每周组织集中教师学习一次,每学期教师学习2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并做好笔记,促进教师养成读书习惯,做学习型教师。
(三)改进德育方式,增强德育实效
1.以教学常规的养成教育和责任感教育为主题,做到班班定目标,周周有要求,日日有评比,培养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和责任感,发挥学校校风对教学质量的支撑作用。
2.继续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氛围。完善社会、家庭对学校的反馈信息。
3.继续探索班级自治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活动,把班级还给学生,自治管理,让每位学生学会参与班级管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班级充满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
4.建设一支良好德育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班主任工作细则,进行管理工作考核,经验交流等,建立一支德育工作的研究队伍。
5.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解决 学生学习、生活等心理问题。
(四)培养骨干教师,强化科研立校
1.建立科研小组,选拔师德好、业务能力强、勤于钻研的骨干教师,组成学校科研队伍。
2.建立健全学校科研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定期召开科研小组会议,加强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
3.组织科研组成员、骨干教师参加科研培训,聘请专家,教授引领、指导,提高科研水平。
(五)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堂常规管理》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的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教学质量监控和考试成绩的分析、推进课堂教学管理,认真组织同级听课,实行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大力加强校内督导。
2.开展课堂教学行为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念,提倡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积极组织和调动学生参与有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改革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对评价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的研究,使评价由单一到全面,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4.建立健全教学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六)重视安全教育,争创平安校园
1.成立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预 案,加强管理,加强演练,定期检查,及时整改,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健全对学校师生人身安全的防范措施,切实唤起教师责任意识,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严格落实学校封闭管理,做好来人登记制度。
3.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举行安全教育诵读比赛,开展安全教育知识竞赛,办安全教育主题墙报,挂安全教育标语,树安全教育警示牌。
4.值周领导、教师加强课间巡视检查工作,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开展对学校及周边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臵、上报。
5.加强节假日、夜间值班巡查,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6.加强对师生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避险能力。
六、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
1.思想保障。组织学校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2.组织保障。学校本着职权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各部门目标明确,职权分明,责任到人,形成合力。
3.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制度管理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
4.资源保障。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5.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6.队伍保障。学校的主动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配备至关重要,期望能得到局领导对本校教师结构的特别关注,配备体、音、美专业教师,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使学校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新形势新目标鼓舞人心,新课程新跨越催人奋进。学校五年规划是我们发展的蓝图,昭示着学校的美好明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坚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以求真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明确目标,团结一致,扎实工作,永不满足,认真完成我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必将开创碱泉小学教育事业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