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构建和谐社会(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22:4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构建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篇:如何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构建和谐社会

企业和谐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更要体现人本意识,把人本管理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和谐企业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着眼于构建和谐企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观念上的一系列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本质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就业形式、利益格局及分配方式的不同,人们的思想认识也更加复杂。从河南油田来看,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集团公司的改革设想全部实施到位后,现行的独立工矿区经济模型将转变为以油气勘探开发为核心,多元经济成分、多种利益主体共存的油区经济模型。油区经济主体将包括上市企业、改制企业、移交单位、专业化重组企业等。而机构调整、人员分流是实现改革的主要方式。随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下,企业开展各项工作都需要先做通人的工作,职工认同了,其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工作的效率才能体现出来,管理工作也才能有效执行。

因此,我们就要处处讲要尊重人、团结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乃至依靠人、塑造人,处处从方便、体贴、适合人的需要的角度思考问题、落实各项工作,既要为员工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又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是尊重人,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尊重人的个性,尊重员工的权利,同时,还要理解人,相互理解是化解矛盾、保持稳定的重要环节。更要关心人,关心员工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关心困难员工的疾苦。各级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走走听听,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和群众打成一片。只有做到关心员工,才能理解和帮助员工,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使广大员工真正体会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在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员工自身的发展,这也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注人的需要,满足人的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根本要求,也应成为把“以人为本”当做核心和宗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当前,企业改革正在继续深入进行,职工队伍稳定与否,思想政治工作是关键。人们是否接受和奉行思想政治工作灌输的道理,不仅取决于道理是否正确,而且还取决于其道理是否有利于自己,是否有用,也就是说接受和奉行这些道理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

适应人的心理。就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了解和掌握职工的心理感受,心理反应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采取的方法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在工作开展之前,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摸透职工的心理需求,找到最佳切入点,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尊重人的差异。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尊重个人选择自由。即便是对觉悟的高低、认识层次的不同、精神境界的差别,也应该是在承认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基础上的引导,而不是一概否定式的批判。要转变对不同的思想追求都要分出是非高下的习惯性思维方式,转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一定要与教育者保持完全一致的陈旧观念,转变学习先进典型从思想到行为都要一个标准模式的形式主义思维。要防止思想政治工作中搞“一刀切"的做法,把求同和存异有机地统一,营造出一个以人为本的思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维护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在改革中健康快速发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一条主线

1.坚持科学发展,以发展促进和谐

从本质上讲,和谐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应成为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依托。

2.坚持以人为本,以稳定保证和谐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维护社会和企业的稳定,防范与及时化解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发生,既是当前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对此,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其特殊的功能,一方面,注意引导员工在确立个人愿景时,要充分看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是一体的,个人与企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各种因素都处于互动之中,只有把个人的愿景融进企业的共同愿景,才能通过组织的力量来增强自身的力量,最终实现自己个人的愿景。另一方面,企业在确定共同愿景时,必须充分关注员工的个人愿景,鼓励员工发展个人的愿景,将组织的愿景化为个人愿景的延伸,通过坚持服务于员工,坚持全过程融入,使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愿景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我愿景,从而为营造更加和谐的企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建和谐企业的目标任务,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实事求是。面对改革发展的实际,坚持讲真话不回避、办实事不畏惧、求实效不搞空中楼阁,从重实际、求实效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地把企业建成政通人和的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管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要把营造和谐企业作为价值取向,必须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多点人性色彩,并掌握必要的思想教育方法和艺术,为创建和谐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促进企业持续和谐发展。□

(编辑/梁永安)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社会公平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社会公平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收入分配和公平问题。胡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对这一重要论断,我们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实现社会公平,历来是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应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要让物质财富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包含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应是每个人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得到充分体现的社会。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自然是公平理念、公平制度、公平政策和公平原则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得到落实的动态过程和必然结果。如果离开了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广大人民群众就无法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社会主义的本质就不可能得到较好的展开、体现和实现。可以说,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立场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原则立场。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而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和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外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社会公平缺失明显的社会,必然是少数人得利和幸福、多数人失利和痛苦的两极分化的社会。在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党要较好地应对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始终坚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牢固树立公平理念,高度重视公平制度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大多数人。否则,党的先进性就失去了根本依托,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再次,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公平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价值,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和谐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中,社会公平无疑是“晴雨表”和“测温计”,客观地测量着社会的和谐度。社会上的不和谐问题,起因往往指向“不公平”。“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关系逐步融洽协调,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在分配制度和分配秩序、社会调剂等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并造成了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不健全等诸种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不公平现象。在此情势下,只有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法律、制度、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才能化解社会群体之间的各种矛盾,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

当然,强调社会公平,并非回到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老路,而是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克服以牺牲效率来换取公平的弊端,也反对以牺牲公平来换取效率的做法。

《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社会公平》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社会公平。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重实现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重实现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社会。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意味着,所谓“和谐社会”首先是一种价值体系,而“公平正义”则是这一价值体系极为重要的内容、目标和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十分重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人类几千年的美好梦想。所谓公平正义,涉及权利分配,制度安排,同时也涉及价值观念及其价值理想。这一点根源于人之区别于动物的特有生存方式:动物只是简单地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现成自然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因而动物根本不存在什么价值问题;而人则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自然界,创造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来创造自己的生活,由此也决定了人总是要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价值创造本性。而这一点正是公平正义本身价值属性的人性根源。公平正义观念本身是历史的、相对的。最初的公平正义概念,是阶级社会的产物。由于阶级及私有制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的分裂、对立、矛盾和冲突,导致剥削、压迫、不公正和不平等,同时也导致人们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由此,也决定了古代社会的公平正义观念,主要是指平等、均富、公道、正当。孔子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墨子提出“兼相爱”、“爱无差等”,柏拉图主张“公道(正义)就是享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做自己份内的事情”,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是某种事物的„平等‟(均等)观念”,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古代人公平正义观念。阶级、私有制、不平等的长期存在,决定了人类对公平正义价值始终不渝的追求。这一点形成当今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人类历史前提。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的依赖关系”向“人的独立性”的转变,使个人摆脱了封建专制等级制度的束缚而获得了“政治解放”,获得了某种形式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权利。但资本主义并未实现“社会解放”、“人的解放”、“人类解放”,它并没有消灭阶级、私有制、剥削、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因而,它不但没有消灭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和事实上的不平等,反而使这种两极分化和不平等更为加剧,这便使社会主义产生及其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成为历史的必然。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而且是对公平正义价值在社会主义本质中所处特殊地位的特别强调。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核心内容,是共产党人孜孜以求、艰苦奋斗、努力争取的社会价值理想。这一点构成今天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基础。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前提。和谐社会,从结构上说,总是意味着社会各要素之间的某种和睦融洽关系。社会主义社会,从领域说,包括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从主体说,包括工人、农民、干部、军人、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私有企业主等各个阶层;从实践说,则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不同形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方方面面、各个阶层、不同实践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正是在此意义上,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就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就是要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问题是,如何才能使这些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实践形式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结构?答案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只有如此,才能使社会主义的不同领域各负其命、各展风采,使社会主义的不同阶层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使社会主义的各种实践相互配合、全面发展,而使整个社会相互融洽、和谐相处。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点,正是我们追求公平正义价值的社会结构前提。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不仅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根源,而且实际上也表明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社会根源。可以说,我们的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这主要是就社会主义本质而言。然而,也不可否认,在我们现实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形成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矛盾和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扩大,地区收入悬殊,“三农”问题突出,垄断行业特殊,腐败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本质的信念。正因为如此,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由此而言,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不仅是解决现实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需要,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且是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本质的要求。而这一点,正是现在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现实社会根源。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当代美国伦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罗尔斯主张“正义即公平”,亦即“所有社会价值――自由与机会、收入与财富以及自尊的基础――都应平等的分配,除非任何价值的不平等分配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据此他还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胡锦涛主席则强调,社会的公平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无论是罗尔斯所提出的“两个原则”,还是胡主席所强调的“四个公平”,实现的基本前提都离不开制度建设。从本质上说,公平正义是一种宪政理念,是一种制度安排。脱离开制度建设,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只能是一句空话。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并且从“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制度建设措施。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的根本制度保证。然而,从任务的提出,到制度的完善,还有一个过程。即使有了相对完善的制度,能不能很好的执行,也还是一个问题。所以,当前加强制度建设的任务:一要解决所缺制度的制定问题,二要解决已有制度的完善问题,三要解决制度完善以后的执行问题。制度建设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现实可能性,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应当成为也一定会成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公平正义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贵州”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是建设“和谐贵州”的必由之路。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出自公平,和谐有赖正义。不公平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和谐难。遵循公平正义原则,制度就能得到公众认同和支持,社会矛盾就能得到有效调处,不同社会群体就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社会就能安定有序。改革开放20多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公平正义得到有力保障。同时,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制度建设,善于运用权利义务机制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善于在制度和法律的框架内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善于通过制度的力量来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利益矛盾,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当前,我们既要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要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切实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省委九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并对每一个方面的制度建设都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六个方面的要求,共同构成了促进“和谐贵州”建设的体制性保障,是我们推进制度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归结起来,就是要依法逐步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得到协调,使人们心情舒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客观实际出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相对的、具体的,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要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过程中,要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这个基本省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充分重视、严肃对待,又不超越阶段、吊高胃口。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更加注重和加强法制建设。公平离不开法制,无论是权利的公平还是机会的公平,无论是规则的公平还是结果的公平,都需要法制保障。“公正即和谐”。没有执法公正和司法公正,和谐只能是一句空话。建设“和谐贵州”,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省方略。只有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才能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执行中不走样、不打折扣,才能保障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是一项紧迫的重大任务,也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把精力放在制度建设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上,紧密结合实际,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保证省委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共享发展成果的公平性,切实从构建“和谐贵州”的伟大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制度重要,执行制度同样重要。再好的制度,如果在执行中走样,或者有的人执行,有的人不执行,也会使公平变为不公平,使正义变为不正义,失去用制度来保障公平正义的作用。所以,完善制度和执行制度两个方面,我们都要切实抓紧抓好,真正用制度铺就一条社会公平正义的康庄大道。

第四篇:注重人本管理提升学校品味

注重人本管理提升学校品味

石鼓河小学龚新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在今天的集训大会上,我有幸受组织和领导委托,作为农村小学校长代表发言,这是对我个人一年来工作的肯定和鞭策,同时也是对我校工作的认可和鼓励。

一年来,我们石鼓河小学在以镇中心学校陈建福组长为首的各位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作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下面就我们所做的工作向领导老师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以人为本,管理彰显人性化在学校管理,就人为因素而言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学生,另一部分是教师,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教师,他们上要对学校负责,下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作为校长,我深知: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宽容对待教职工,尊重教职工的人格,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使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尽可能发挥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用情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帮助教师解决困难,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了解掌握教师的心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如果校长与教师关系融洽,合作愉快,就能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凝聚力。如在本学年的“打造高效课堂”及“两访”活动中,就出现过老师们的思想不统一,有随便应付的,有不愿意参与的,也有发牢骚的……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去激发教师,用自身的脚踏实地,以身作则去感召教师,最终达到教师积极参与的目标,并没有采取“一棍子打死”的高压政策。此

外,在每次生活会上,要求每位教师踊跃发言,一方面袒露心迹,另一方面为学校的拟定的制度、计划建言献策。学校重大的决定,计划制度的定稿教师全员参与。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又严肃了学校的制度。我们在管理上始终做到用真情、凭实据、出实招,从而大张旗鼓的弘扬正气,树立正气,传承正气。我们始终秉承这样的的工作理念:用责任去制约教师的思想,用规章和制度去引领教师的意识,用真情和爱心感染教师的行为。我们根据本校实际,在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折不扣执行教育法令、法规和上级规定,实实在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真抓实干,严抓细管,敢抓善管。在问题面前敢于出重拳,不讲面子,不留私情,不走过场,大刀阔斧地抓好学校管理。

二、以德立校,引领师生共成长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突出了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狠抓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和学生的品德教育、情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如:建立了教师人手一册的师德师风档案;期初定目标,期中勤检查,期末实行“三评”考核,即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教师、家长评教师。对连续两年评估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予以调出本校。组织学生参加每周的升旗活动。聆听国旗下的讲话,举行一年一的的“六一”庆祝活动;让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还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开展向灾区、向贫困教师、贫困学生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情感的熏陶;还组织学生开展“背规范、守则条文”,在课堂中每一位科任教师把德育带入课堂,渗透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由于我们注重了德育工作,全体教师爱

岗敬业,爱生如子,在学生中确实起到表率作用,老师与老师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整个学校呈现在和谐氛围之中。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故而为培养后一代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各项工作迈向了新的台阶。

三、严抓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工作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抓目标管理。学期初,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钻教材,制定出各科计划。同时,教务处组织专题会议,对备、教、批、辅、考、析各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出台教学量化评比标准、教学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使教师有章可循,使学校结账有据可依。

二是抓教学环节的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的做法是强调教案的实用性,规定三必备,即:三维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重难点。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性。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精讲精练,激发学生求知欲。学校每学期组织教案、作业四次以上的检查和举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评出优秀教案作业,予以奖励。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三是抓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学工作多出成效、快出成绩的重要工作。我们发挥以教导主任牵头,各教研组分头实施的作用,期初定计划,定时间,定效果,定奖惩。期中实行环节检查,举行研讨会,期末总结评比,视成果予以奖惩。由于我们深化了多层次的教学教研,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我校教师敬业精神闻名全镇,节假

日他们不要任何报酬到学困生家中进行补课、检查作业,从未在学生家中吃一餐饭,早饭后、中饭后、晚饭后主动到班辅导学生。正因为有了这一大批好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在2013至2014学全镇统考中,我校又取得了可喜成绩,一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数学、科学;四年级语文、品社、科学;五年级语文及六年级品社、科学等学科统考成绩都进入了前三名。校评成绩位居全镇前列。可想而知,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我校教师多少心血和汗水!

四、彰显特色,提升学校品味

学校一直注重把学会“感恩”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本学年,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深入,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除了利用国旗下讲话和星期五下午班会课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之外,还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如收集温馨照、算算亲情账、讲讲亲情故事、写写感恩信。孩子们把童年生活中父母、老师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定格的温馨照片,使孩子们瞬间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们逐渐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孩子们在反思生活的同时,把父母为培育子女成长所支付的一切费用罗列出来。在算算、想想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平时视而不见的却是一笔笔多么昂贵的财富!而这一笔笔财富又蕴含了父母多少深切的爱!感触之余,感动之心溢于言表。孩子们用讲故事、写信的形式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学校还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演讲比赛等。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让孩子

们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的感恩情结。释放出孩子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五、凝心聚力,美化校园环境

优雅的校园环境,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也是一所学校的名片。自2010年秋季我调入石鼓河小学,当时学校环境不很理想,校园内仅只有一条硬化路面和冬青绿化带,大部分冬青老化,校园杂草丛生,面对这一状况,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想改变校园面貌,自己初步估算了一下需投入资金十万余元,来时账务交接学校资金已亏损三万余元。为此我多次召开校委会,教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向中心学校领导反馈了校园建设资金缺口问题,面对重重困难,面对这巨大的挑战,我忧心忡忡,思绪万千。我一直在思索:作为一校之长,难道就让当前的困难缚住手脚吗?经过一再思忖,再次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统一学校班子成员思想,形成共识。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改造校园、美化校园”的具体方案、措施。围绕资金缺口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经过反复商议,资金缺口分三个途径解决:一是争取上级危改资金;二是学校勤俭节约,从公用经费中挤出一部分;三是动员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做小工节省一部分。近四年来学校累计投入资金近20万元。如今,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花坛景点错落有致,鲜花四季常开,学生家长赞不绝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校承蒙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才取得了这一点点成绩,但是与其它兄弟学校相比还相差甚远,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查找差距,努力拼搏。在新的学年,我们一定会以崭新的姿态,满怀信心,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谢谢大家!

第五篇:论人本思想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

论人本思想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

“人本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和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对做好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不断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履行好公安机关职能职责的重要前提。

一、人本思想肯定了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主体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即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施行者政工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广大公安民警。传统的教育理论曾认为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为客体,或受教育为主体,教育者为主导。而从人本思想理论来讲,笔者比较赞同主导性主体理论。这一理论承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为教育的主体,但认为二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些不同,教育者这一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起主导作用,它是主导受教育者的主体,这一理论在教育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从这一理论出发,二者缺一不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尽管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上来看,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最终是要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靠施教者。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一点往往被忽略。因此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思想行为和能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工程师”就要在思想上、行动上、能力上为受教育者做出表率。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必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只有这样,才会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做好影响人的思想、观点、立场和行动的艰巨工作。

二、人本思想原理肯定了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来自人的素质,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必须提高人的素质。人的能动性,首先来自原动力。原动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首先要给广大民警提供合理必要的物质条件。因为物质是人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最基本条件;其次要给广大民警以科学、充分的精神条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公安队伍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因为没有正确的精神支柱和智能,民警的主观能动性是难以发挥的;再次要给广大民警清晰足够的信息条件。因为没有这个条件,民警不能领会领导意图,对客观环境不了解,就既不能适应,又说不上改造,更无所谓创造了。要发挥广大民警的能动性,还要深入研究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来自人的素质。因此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包括人的品格、素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等。

三、人本思想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社会复杂性和个体能力的差异性。一方面,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公安民警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直接影响、制约和决定着民警的思想变化。我们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影响民警思想的社会环境,这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特别是精神环境的影响更不好把握,因为它可变性强、开放性大。我们在抓好整个公安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做好民警单个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转变单个人的思想工作中,要注意从他所处的社会

关系、社会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等方面去寻找其思想发生变化的根源,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民警思想的发展具有层次性。对民警的思想管理,做到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因人施教。此外,民警的思想和性格具有多样性。只有根据每个人个性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有机统一起来,将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人本思想原理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性,即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这里的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性服务,包括政策理论和思想方面的指导,如理论学习、时事政治教育、思想调查、信息交流、经验总结、党团建设等;二是开放性服务,主要包括组织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各项公安业务技能培训等;三是实务性服务,主要是联系关心民警,解决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搞好从优待警。当前,只有特别注重政治工作的服务性,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才能增强公安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圆满完成好各项公安工作。(作者为河北省承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四大队教导员)

下载如何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构建和谐社会(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构建和谐社会(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本站推荐)

    1.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极力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并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口号。可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没......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重大意义 摘要: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题目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调查时间2013-10/01——11/05调查地点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领队姓名高远刚指导教......

    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如何深入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进一步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说目前我国社会还不和谐?为什么说构......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展望美好未来 摘要: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始终以一个“和”贯穿其中。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

    构建和谐社会

    电子工程系08应用电子3087307349周阳洋 构建和谐社会 ——诚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为政的道理,做领导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言而有信。信,就是诚实不欺,取信于人,为......

    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定稿]

    建设和谐苘山从我做起演讲比赛稿:构建和谐社会企业也需尽一分力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