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学师范生期末考试)(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22:0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学师范生期末考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学师范生期末考试)》。

第一篇: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学师范生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

1教师: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教师的内涵 1)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学生:广义:在家庭、社会和教育机构中受教育的人。

狭义:正规学校教育机构专门从事学习的人。

3教师专业发展:是指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4教育影响: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中介与桥梁,是教育领域内除教师和学生之外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教育情境)5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6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管理体制、教育结构、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7教育监督:是县以上各级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8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党支部(或总支)在学校的核心地位和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与管理的学校内部的根本组织制度 9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是指单一学科构成的课程。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10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合成课程,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生成的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管理、统一性及内在联系。11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12核心课程:是在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那部分课程,它与课程体系的其他部分形成有机体的、内在的联系。

13显性课程:又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14潜课程:亦称隐性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15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16思维五部教学法:情境-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可解决问题,经过检验修正假设、获得结论。

17八字教育法:由上海育才中学总结的一种“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教育方法。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手段,讲是贯彻始终的。

18道尔顿制复式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自主动地在实验室内,根据拟定的学习计划,以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用以适应其能力、兴趣和需要,从而发展其个性。

19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准备情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测定的

简答题

1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师德)

(二)广博的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三)深邃的教育智慧(丰富的教育学知识、促进教育学理解、培养教育机智)

(四)良好的身心素质(良好身体素质、良好心理素质)2我国当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① 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类教育之间发展的差距很大; ③ 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很大困难; ④ 教师队伍的质量需要提高,教育的各项改革有待继续深化; ⑤ 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3教学工作的程序有哪些?请简要说明。(阐述见书190)① 备课 ② 上课 ③ 作业检查 ④ 课外辅导

⑤ 学业成绩考察与评定

4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① 学校教育制度

② 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③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 ④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⑤ 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⑥ 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5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展班主任工作(262)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可以从以下进行 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第二,了解学生的群体联关系

第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组建班集体阶段 首先,抓紧时间全面了解学生,尽快掌握熟悉班级和学生的整体情况,注意发现、选择和培养积极分子。

其次,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

再次,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促进金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提高班级的吸引力。(2),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3),班集体的形成发展阶段

第一,根据班级情况提出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争创优秀班集体。第二,针对班内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从整体生提高全班学生的素质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第一,充分发挥本班任课老师的作用 第二,协调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第三,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7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① 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②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③ 学生特点

④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⑤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8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有哪些(p171)

第一,直观性原则 第二,启发性原则 第三,巩固性原则 第四,循序渐进原则 第五,因材施教

第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9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目标是什么(笔记本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一样的)主要内容: ①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② 制定新的国家课程标准 ③ 改善课程实施的过程 ④ 规范教材的开发与管理 ⑤ 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⑥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目标:

①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⑥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①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视教师为凌驾于学生智商的主宰人物,学生成了被动的容器。

②学生中心论,以美国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竭力弘扬学生主体论,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向导”。

③“主导-主体”说,以苏联和我国一些教育家为代表,认为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统一的。④“主体间性”说,以学生的精神世界为指向的德育活动,比其他各育对师生关系的依赖性更强,建立“对话”、“理解”、“互动”为主要范式的德育师生关系,11一份教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重点部分包括哪些(百度)

(一)背景内容包括: 1.说明使用的教材名称。2.前一节课,为这节课做了哪些铺垫。3.本节课为下次课做哪些准备。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a.学习的知识。b.应掌握知识的方法及程度 2.过程与方法:

过程我认为应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去设计:即从学生的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过程,这是认识过程,也是智力活动;是知识技能的具体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是学生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学习环境设计

是指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所提供的教学环境。如:教师为学生准备的软件、或课件、或评价表……

(五)教学理念的思考

简单地叙述你在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什么理论支撑下设计完成的。阐述你的一些认识(或看法)或是具体实现的过程。

(六)具体的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12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①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②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③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有哪些(p86)

(一)、教育目的要符合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在漫长的教育实践历史中,人们从各自的理想出发,赋予了教育要培养的人以不同的内涵。主要有两大流派。

(三)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基础

我国教育目的理论的指导思想,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以,要探讨我国的教育目的,就绕不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4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① 教育形态发生重大变化

② 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 加强普通加强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业教育多层次地发展 ④ 精英化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同时推出 ⑤ 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 ⑥ 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

1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简要说明(p175)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 16当代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①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② 办学体制的改革 ③ 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 ④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17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什么(百度)

1、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要求的反映。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一方面,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以一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制度能与之相适应。

3、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要适合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吸取原有的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借鉴外国学制的经验

4、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制定学校教育制度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教育的内容体系,学科的知识容量,受教育的年限等,都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8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

①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

② 在当代社会中,教育既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途径与手段,同时又是个体生存的基本方式。③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得功能 ④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得功能 19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①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② 它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21课程评价的依据主要有哪些,简要说明 ①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② 教学内容

③ 教学方法和手段 ④ 教学组织形式和结构 ⑤ 教师的教学素质 ⑥ 课堂教学效果

22国内外新兴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简要解释并说明。

① 发现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一种方法。

② 范例教学法:在教学中,要解决知识多而复杂、教材内容过分臃肿的问题,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③ 暗示教学法: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的原则、教师与学生相互暗示的原则。

④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自学课、启示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 ⑤ 八字教学法:它是由上海育才中学总结的一种“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教育方法。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手段,讲是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为重点,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⑥ 自学辅导法:通过动员,使学生肯自学;教学阅读,使学生能自学;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学会自学;着重启发,促进学生爱自学。23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途径有哪些?(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途径:专业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

2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因素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内容:

① 专业知识的发展:a条件性知识b本体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

② 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教学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学交往能力、教学机智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③ 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影响因素:社会因素、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中的决定因素)

第二篇:教育学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教育学 期末考试重点

绪论

1.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 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

<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2>20世纪初

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 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

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

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4.简单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P20-26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但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的分析。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生理发展(机体的正常发展,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动、生殖等系统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

<2>心理发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发展,需要、兴趣、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完善)<3>社会发展(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2.人的发展的特点(考理解)

(1)未完成性(兔子生下来就是兔子,人生下来还不是文化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还只是能变为人的小动物,能否变成人<狼孩>,将变成什么样的人,都是不确定的事情)

(2)能动性(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5个)<理解,表现在哪>

(1)顺序性(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例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性。所以要求教育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发展。)

(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接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所以要求教育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关键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3)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是,就会导致质的飞跃。所以要求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4)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扬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5)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所以要求教育把学生看成是个复杂的整体,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能动性)P34-40(1)遗传:<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5.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为什么)P44-51(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经济、政治、生态、文化)<1>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

a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个体生命的成长只构成了可能的劳动力,一个人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参与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创造一定财富,他才能成为现实的劳动力)b 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要实现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除了要通过艰巨而复杂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革新实践外,其技术成果的推广,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都需要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紧密配合)c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依靠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不断革新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和革新中的创造性)<2>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通过传播与宣传一定社会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调控、主导一定社会的舆论和规范,积极地影响人、引导人,尤其注意通过培养年轻一代的政治理念与品德,以促进和保障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与路线的巩固和发展。<3>教育的生态功能

a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b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c 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痛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私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给予保障的公关性事业)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是指存在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a 教育总目的

B 各级各类的学校培养目标 C 课程目标 D 教学目标

2.教育目的选择上的两种典型的价值取向:(观点)

(1)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2)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

<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

<3>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85-98)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类社会历史也只能被理解为人的活动的历史。<1>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2>历史是人的正真自然史; <3>个体发展的历史;

<4>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的教育制度。

人的发展实际上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要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2>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3>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2)坚持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或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所谓独“立个性”是指德智体美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的关系式辩证统一的关系

综上,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要把握以下基本点: <1>为年轻一代做人打好基础

<2>为年轻一代在未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 <3>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第五章 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试试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什么学校施行什么制度P117-127)4.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四个趋势(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全面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机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第六章 课程 1.课程的概念

狭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明确的说,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途径。

2.课程标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刚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文性件。(2001年以前我国称之为教学大纲,2001年课程改革后改成为课程标准)说明:

课程一般由说明(或前言)、课程标准(明确总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将总目标具体化)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组成。

课标在贯彻于落实课程方案中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不仅是教材编制的基本依据,而且是编号教材的前提和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也是教师领悟与掌握一门课程的精神实质与学科体系,深入理解教材,正确进行教学设计(即备课)的有效工具。3.学科课程

(1)概念: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只是所组成的教学科目(2)优缺点: <1>重视承认生活分析及其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所作准备的要求,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

<2>能够按照人类整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逻辑系统,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预先选定课程及内容、编制好教材,便于师生分科而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3>强调课程与教材的内在的伦理精神价值和智能训练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潜在的定向的质量要求

<4>是一种静态的、预先计划和确定好了的课程与教材,完全依据成人生活的需要,为遥远的未来做准备,往往忽视儿童现实的兴趣与欲求,极易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脱节,导致强迫命令,使学生处于被动、消极,造成死记硬背而遭受种种诟病 4.活动课程

(1)概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也成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2)优缺点:

<1>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以及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作用与内在动力

<2>注重引导儿童从,通过探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改组和改造,智能与品德得到养成与提高

<3>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性,因人而异的弹性,以及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反对预先确定目标的观念

<4>不重视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和严格而确定的目的与任务的达成

<5>过于重视灵活性,缺乏规范性,其教学过程不易理性地引导,存在较大难度

<6>对教师要求过高,不易实施与落实,并易产生偏差,学生也往往学不到预期的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 5.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1)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

(2)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讲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6.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手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7.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

(1)小学教育,以综合课程为主

(2)初中教育,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

(3)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第七章 教学(上)

1.教学的概念: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2.教学的任务:(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能动的学习、运用和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3.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了解,主要了解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杜威四人的观点P168-173)4.教学过程的性质:(P179-183)(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雨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5.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主要有两种教学模式:一是以师生授受知识为特征的传授/接受教学,二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主动探取知识为特征的传授/接受教学)

(1)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驻澳通过语言传授、演示与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知识传授想他们进行思想情趣熏陶的教学)A 基本阶段

<1>引起求知欲(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重要因素和任务)

<2>感知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理解教材(感知材料与书本知识相联系,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理解和巩固知识是运用知识的基础)<5>运用知识

<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通过检查确定)B 注意事项

<1>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

<3>每个阶段上的主要功能因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2)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构建问题心知,掌握其方法与程序,养成他们的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A 基本阶段 <1>明确问题 <2>深入探究 <3>作出结论 B 注意事项

<1>要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

<2>要善于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增长还是的探究目的上来

第八章 教学(中)

1.八条教学原则:

A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定义: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贯彻方法:a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b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c 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 d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定义: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贯彻方法:a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b 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c 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d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C 直观性原则

定义: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贯彻方法:a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 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d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 启发性原则

定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贯彻方法:a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 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c 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d 发扬教学民主

E 循序渐进原则

定义: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是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F 巩固性原则

定义: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在线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G 发展性原则

定义: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H 因材施教原则

定义: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2.教学方法的概念: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3.中小学常用的九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教师提问)、读书指导法(学生自学,教师指导)、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读、讲述、讲解、讲演四种

讲读:读(教科书)与讲的结合,边读边讲,亦称串讲。讲述: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资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

讲解:教师向学生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论证。

讲演:教师在中学高年级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而且要通过深入分析、推理、论证来归纳、概括科学的概念或结论。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第九章 教学(下)

1.教学组织形式

(1)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五种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 个别教学制:就是个别指导,因材施教。较有针对性,但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

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一般认为,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制上课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道尔顿制:教师帮忙指定参考书和布置作业等,之后靠学生自学。分组教学制:根据学生水平分组教学。(能力分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不同。作业分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不同。)特普朗制:分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模式。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四大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关键)、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备课:(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也就是教案)<教师要求:(1)专研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 上课:六点要求——(1)明确教学目的(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5)组织好教学活动(6)布置好课外作业

课后指导工作:两个方面——(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2)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第十章 德育 1.德育过程的概念: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a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 b 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基础 c 进行德育教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2)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a 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b 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3)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

(1)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生活,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审视生活、评价生活)

(2)疏导原则<要求>(案例,老师针对某学生的同一问题,教导方式不一样,那么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就不一样。)

概念:是指进行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也被称为循循善诱原则)基本要求:a 讲明道理、疏通道理 b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 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长善救失原则(重在引导学生,调动其自我教育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克服困难)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要求> 概念: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也就是把人当人看)

基本要求:a 尊重和信赖学生 b 严格要求学生(5)因材施教原则<要求> 概念: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基本要求:a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这点是进行德育的前提,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b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也就是有针对性的教育)c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即依赖学生集体来培养学生的某些品质,例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品质)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协调好学生各方面的教育,是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发展,保证学生品德发展)

4.教育途径与方法(了解)

(1)德育途径:(学校的全部生活,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和交往)a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重要途径)b 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重要途径)c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重要途径)d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重要途径)e 心理咨询(有效途径)

f 班主任工作(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g 校园生活

(2)德育方法:(即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完整品德的方法)

a 说服(摆事实、讲道理)b 榜样(模范)

c 锻炼(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d 修养(教师指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从而完善自我品德)e 陶冶(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f 奖惩(包括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即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评价)

g 制度(构建良好的学校制度,引导和规范学生)

第十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第十四章 班主任

1.班集体的形成阶段(1)组建阶段(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第十五章 教师

1.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专业性 2.教师的素养(1)高尚的师德

<1>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宽厚的文化素养(3)专门的教育素养 <1>教育理论素养 <2>教育能力素养 <3>教育研究素养(4)健康的心理素质

第三篇: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

1、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2、在素质教育中如何贯彻“五育”

答: 五育虽然相对独立,但在教育实践中,应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教育。

德育是教人如何做人处事;智育注重提高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体育关注改善人的身体素质;美育则提升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则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作精神和技术的准备。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教育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答:(1)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自律性

(2)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性、综合性

(3)课程实施方式的自主性、探索性

(4)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化

1、学习集团的个性化、弹性化

2、指导形式的个别性、合作性。

(5)课程实施环境的开放性、灵活性

1、学习空间的开放性

2、学习时间的灵活性

6、教师专门的教育素养包括几个方面

答:(1)对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精通;

(2)对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掌握牢固;

(3)熟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熟悉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分析题

1、教学原则(8个原则9个方法)

教学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概念: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循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基本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点。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二、巩固性原则

概念:固化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

基本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概念: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基本要求:

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队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③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

基本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③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五、直观性原则

概念: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述,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基本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求与讲解相结合。

③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④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六、启发性原则

概念: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研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④发扬教学民主。

七、发展性原则

概念: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基本要求:

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八、因材施教原则

概念: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人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基本要求: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亦叫问答法。

三、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四、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五、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六、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七、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一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八、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九、研究法

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2、德育原则(由一段话总结某个原则)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是他们言行一致。

二、疏导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三、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四、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五、因材施教原则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终身教育”是历史的发展趋势?

终身教育是一些古老国家古已有之的一种教育思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大大向前发展,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与外延。自本世纪60年代起终身教育在全球影响广泛,不仅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日益成为人们谋生与立足社会的必需。

一、发展终身教育的背景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已被世界各国广为接受,并且转化为一些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政府行为。1990年6月日本制定了《终身学习振兴法》,美国、韩国、英国等许多国家也都制定了有关终身教育的法律。

面向二十一世纪,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结构迅速调整变动的时期。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技术更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经济,“国界”的淡化,劳动大军和资本的流动,带来了对教育的新认识与要求。

正如马克思说的“传统是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传统教育最大的缺点是保守性,同时还缺乏民主性与灵活性,学校与家庭、社会严重脱节,教学同社会生产力联系不紧密等特点,使之很难适应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适者生存是现代竞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必须传授人学会生存的本领。终身教育应运而生,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出于确保每个人的职业转换的需要,使失业者的再就业成为可能。第二,有助于获得在各个领域保持高度生产率所必需的新的知识和技术,使曾受过良好训练的人不会落后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有助于通过在文化方面丰富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充实与改善个人生活,提高个人素质。尤其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不断地掌握新的信息和知识成为必要。人的要求也在于人是要以人生的完善、发展、愉悦和幸福为目的。当今社会已经从只追求人的生理性欲求,向追求高层次的人生目的及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转换,要求教育的目的不应单纯让受教育者掌握已有知识,而应以培养人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为目标,这样使得仅依靠现有学校教育是远不够的,要求对人的教育要超越学校教育的范畴,去挖掘人的潜能。显然,终身教育的出现有广泛而深刻的背景,是教育在和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应时代要求而作出的对策应答。教育必须培养人们去适应变化了的社会,这是时代的要求。

二、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

1、含义

终身教育一词由来已久,但其概念的含义是在60年代后才获人们的共识。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即是终身教育,它包括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指的是人从生到死所受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其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社会要确保人们适时地进行与其需要相适应的学习机会和条件。其二,社会成员的学习是贯穿其一生的自觉行动。其三,学习不仅仅是通过学校等机构,而且包括图书馆、博物馆、体育文化机构、企事业单位培训及大众传媒。

2、基本特征

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进行对比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整体性。终身教育包括正规的、非正规的各种学习形式,包括学前教育、初级教育、中级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各阶段。第二,协调性。终身教育以学校为依托,把家庭、社会和工作场所都作为学习的场所,特别要强调学校与家庭、社会及政府考核部门间的相互联系与协调作用,既要把人的一生中各种教育机构协调起来,又要把学习与社会生活协调起来。第三,灵活性。终身教育把学习同个人成长进步、工作岗位变迁、职位进退都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性是变化形势对终身教育的要求,这既是终身教育的方式,也是其优势。第四,民主性。教育民主首先意味着教育机会均等,让更多的人受教育,让更多的人参与教育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及教育管理。这是终身教育的最大长处,终身教育是对一切人进行教育,它是民主的,而不是英才教育。第五,自我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做到四个“学会”,学知,学会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做,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与合作精神;学会生存,以适应和改革自己的环境。

三、建立适应终身教育的新机制,以法推动终身教育

1、将终身教育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培养终身学习的风气。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

2、采用灵活的办学机制和管理制度,实行开放性的教育体系,使受教育者有宽松的时间与空间。一个人随时都需要、都可能受教育,使终身教育的场所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体育中心、企事业等中。整建终身学习社会,开发与调动社会学习资源,社会成员参与教育,学校则参与社会社区交流整合。使教育成为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纵横交错的网络。

3、以法推动终身教育。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执业资格认定、注册,职称晋升评定等来引导终身教育的发展,对于学习者取得的资格、学历、专业技能等成果给以相应评价的系统,在法律上加以保障与鼓励终身教育的普及。

我国古代庄周说过:“吾生也涯,而知也无涯”,这一论断指明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俄国化学家以捷列夫从他个人经历中体会到:“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终身教育改变以往那种单纯以形式上的学历高低来判断一个人能力的不良风气。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开放的人。终身教育对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尤为有利,容易形成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激发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包含了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所以德育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① 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和道德行动力量,任何德育模式,都不能忽视这三个基本方面。我们对学生应该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儿童品德中的智、情、意、行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② 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强调知情意行的整体和谐,不等于说任何一次德育活动,或是对任何一个学生的道德教育,都必须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机械程序来进行。恰恰相反,德育具有多开端性,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究竟应从哪里开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 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道德的知、情、意、行各有不同的特点,对它们的培养还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用同样方式、方法来对待,为了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就应该针对知、情、意、行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而采取不同的德育手段与方法。

第四篇:大学公共课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问题:人们在对客观教育现象的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具有积极意义而需要引起重视,更好利用的现象,或者是人们发现需要改善的不良现象等。

3、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4、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人才的总的要求。

5、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6、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学校各级各类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休

学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7、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8、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在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进程安排及

其达成标准的体系的总称,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教学课程,生物课程等。

9、课程目标:是学校所有课程为完成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必须实现的具体要求。

10、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在一定数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11、教学:指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统一的实践过程。

二、填空题

1、是孔子的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一本著作2、3、西方近代史上撰写第一部系统教育论著的捷克教育局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育论》

41806

6。7、8、9

1213、教育目的作用(功能)包括:导向作用(功能)、激励作用(功能)、调控作用(功能)、选择作用(功能)、评价作用(功能)。

1415、旧中国首次制定现代学制是19021617、1922年通过了“壬戌学制”,它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制定,通常又称“六三三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2021、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分组教学。

三、简答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及要素间的主要矛盾: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

主要矛盾:a、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及相互转化的矛盾关系。

b、教育学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c、教的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矛盾。

2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对生产力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文化功能:文化保存和文化传递功能、活动文化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批判功能、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3教育对个体的主要功能:

a、教育的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功能b、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c、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b、使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c、注重提高全民素质 d、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5学生的本质特点:a、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b、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c、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d、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6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关系:a、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b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c、在整体的基础上促进个体发展 d、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7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a、以学生活动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生的经验及成长需要 b、课程内容广泛 c、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实践 d、个体的创造性 e、形式的多样性 f、结果的非唯一性

隐形课程的含义:课堂之外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文化或校园文化,它覆盖的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及各种行为。包括物质性隐形课程、制度性隐形课程、心理性隐形课程

隐形课程的特征:a、隐形课程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 b、隐形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c、隐形课程的影响是双重的,积极地和消极的 d、隐形课程的内容是学术性和非学术性的综合体

8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意义:a、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b、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与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指标 c、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帮助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d、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e、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9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有班、课、时三个特点a、以班为单位由教师同时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班级是按照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的,且人数和成员固定b、教学内容按学校和学年分成许多有系统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均衡的部分,每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教学活动,其中每一部分的内容就叫做一课 c、每一课都限定在统一且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休息时间。

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优点)a、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b、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c、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全班同学在同一时间里按照同一进度学习内容,这样就难以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能灵活安排教学活动

四、-论述题

(一)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体现在: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体差异性、整体互补性

2、教育要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a、教育要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的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b、教育要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有所不同 c教育要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可变性和不均衡性,关键期教育和区别对待结合 d、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互补性,真正实现所有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建立途径

1、基本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蔼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2、影响因素:a、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b、学生方面:学生对教育和教师的认识。c、环境方面: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3、建立途径:要建立民主,和蔼亲密、充满活力的理想师生关系,有以下几种途径:a、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益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c、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特别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心,维护学生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d、建立教师威信:教师威信的建立不能单靠行政手段来取得,真正的教师威信受四个因素影响:第一,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第二,教师的人格魅力;第三,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能力;第四,教师对评价手段的使用。e、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f、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渴望。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要想使师生关系和

谐就必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多方面的爱好与兴趣等来吸引学生。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与要求

1、教学设计(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进度

2、课堂教学(上课):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的好,积极性高,语言规范、板书工整

3、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要求要明确、具体;及时检查认真批改

4、课外辅导: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的学生补习;指导学习方法;对尖子学生作提高性指导;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的帮助;开展课外辅助教学活动。

5、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学业成绩检查一般分为考查与考试两类:学业成绩的评定有评分和评语两种形式;学业成绩检查评定的基本要求:a、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范围,不出偏题怪题,不搞突然袭击。b、注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考查、考试的次数和时间要统一安排,适当控制,次数不宜过多,并且同一学科两次考试的间隔不宜过短d、评定成绩要客观公正e、及时分析总结

第五篇: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复习

翻译

1. Some immigrate to a new land just for economic reasons Others for adventurous motivation, and still others for the values that might suit their own ideals.一些人出于冒险的动机,还有一些是出于更合适于个人发展的价值观的目的

2. In order to escape starvation and war in their respective homelands,waves of immigrants bring into developed countries not just menial jobs but also in new ideas and high-tech skills, thus making them more productive

而且带来了新思想,高科技,结果使这些国家生产力更强

3. A major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see employment after graduation as an option to embrace the opportunities to earn enough to live a decent life

遇到挣钱过好日子。。

4. and it was subsequently translated into five languages 后来相继被译成。。

5. in the hope that I might recognize her

希望我能。。

6. Initially, I felt shy and insecure about my job

起初我害羞。。

7. I felt completely out of place and ended up in early departure from the party

我觉得自己完全。。

8. I want you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arve out a bright future for yourself

我想让你做主。。

1.With the constant emergence of promising newcomers

随着优秀选手的不断涌现

2.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of China’s emerging urban middle-class

中国新兴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尤为如此 3.what is certain about tea drinking is that

关于饮茶所能确知的事

4.whether there was a chance that the Minister could be forced to resign over wrongdoing

部长是否有可能因不法行为被迫辞职

5.in transition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向可持续发展过度

6.helps children feel secure that their families will stay intact

使孩子看到家庭的完整而有安全感

7.why the dinosaurs seemingly died out all at once

为什么恐龙似乎突然绝迹

8.widen the gap between those with access to new knowledge and those excluded from it

加拿大能够有新知识及不能享有的人群的差距

1.When you compare good language learners with poor ones, what sets them apart is self-discipline.比较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和不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二者的区别在于他们的自我约束

2.By contrast, confidence, more than any other factor, is turning out to be a better sign that a person may attain his goals in life.相反,自信比其他因素更能预示一个人能够达到的人生目的

3.People with a sense of humor share several attributes, one of which is that they think about everything in a hopeful way.有幽默感的人有一些共同特点,其中之一使他们考虑任何事情都满怀希望

4.Unlike the people from older generations, youngsters today are flexible enough to pursue different goals in life.与上几代人不同,现在的年轻人更加灵活,会去追求生活中不同目标

5.Successful people have gone through as many hard times as other people, but they handle the stress better.成功人士与他人一样会经历许多低潮,但是他们能更好地应对压力

6.In the employment of new staff, the company goes beyond the widespread notion that male candidates as superior to female ones.在雇新雇员时,这家公司超越了认为男性优越于女性的传统观念 7.It is proven that hope helps people bear up in a tight spot.经证明,希望可以帮助人们在困境中不气~ 8.The music school rejected his application, saying that he has neither the intellectual aptitude nor the willpower to learn how to play the piano.那家音乐学校拒绝了他的申请,说他没有弹钢琴的天赋,也没有意志力 1.What mark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winners and the losers,胜者和败者的区别

2.carve out a nich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在国际市场上开拓商机

3.found its way into the hearts and homes of music lovers

走进了音乐爱好者的心灵和家

4.in the hard struggled hard to win liberation

为争取独立解放而艰苦风斗

5.as well as so many regrets and concerns

以及那么多的遗憾和牵挂

6.can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past cultures and eras

可以洞察过去的文化和时代

7.in the hope of establishing mutually beneficial business relationship

希望建立互利的业务关系

8.result in unsteady, unbalanced, uncoordinated and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导致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以及不可持续的发展

词汇部分 decent

正派

C B D B A D A C A B 第一单元

carved out

雕出

wind up

鼓起勇气 第二单元 out of place, ended up In

脱离,结束在了 evolves

进化 in the hope of, embarked on 希望之后 virtually

事实上 demand

需求 diversity

多样性 embrace

拥抱 transform

变换 ended up in

最终在 emerged

出现 overtake

超越 collaboration

合作 maintained

保持 adapt

适应 variation

变异 B G A N D C J K M O

第三单元

Nurture

培育 attributes

属性 equivalent

等效 adversity

逆境时 measurable

衡量 motivate

激励 aptitude

资质 formidable

强大的 tragic

悲剧 chunks

大块 E B A F C J L K G M

第四单元

reshape

重塑 abused

虐待 substantially

大体上

inhale

吸入 turn out

转出

initiatives

主动 equivalent

等效 in line with

符合 crack down on

严厉打击 synonymous with 同义词 F H C I J A G B D E

第五单元

undertakings

事业 extermination

扑灭 perished

灭亡 insight

洞察 maintenance

维护 accumulate

积累 foreseeable

预见 implementing

实施 transferable

转让 supreme

最高 J O E M A L G K C

下载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学师范生期末考试)(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学师范生期末考试)(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河南大学

    教育学:是一个理性世界,里面弥散着教育思想的空气,充满着被抽象出的教育概念,被多维线条勾连出的教育关系被模式化的教育场景,被符号化的教育人物,被分解分型的教育活动和......

    大学《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三远: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总结山水画布局中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方法。成为处理全景山水构图的基本程式。郭解释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

    教育学复习资料

    .. 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1题 分 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是 A、奥苏贝尔B、斯金纳C、皮亚杰D、维果茨基 答案:A 第2题 分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大学教育......

    教育学复习资料

    田园诗歌的杰作,人性至善之赞歌 ——《边城》教学设计 课型:品读课 高二必修五教材:沈从文的《边城》节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积累一些优......

    教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现代学校教育: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 2、 学制:制度化了的公共教育系统的体制,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总体制度、性质、任务 和正常运行机制......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 1、什么事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的产生,就是为了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 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其他动物没有 3)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4)教育的本质就是有......

    2012教育学复习资料

    1.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主要劳动成果的......

    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 孔子:办学校、设六艺,因材施教 2. 苏格拉底:产婆术 3. 《学记》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