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2 23:0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原理 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原理 复习资料》。

第一篇:教育学原理 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填、选)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孔子、苏格拉底、学记,夸美纽斯 康德 赫尔巴特 杜威 凯洛夫 布鲁纳)

《论语》:对孔子教育思想有很具体的记载。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以及因材施教等。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苏格拉底及其后继者们的教育活动,都孕育了较为丰富而系统的教育理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长期以教育为业。他的教育方式十分独特,经常用启发、辩论的方法进行教学。他是古希腊道德哲学的创始人,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指出“美德就是知识”。

《学记》: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育论》,这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可以堪称为“学”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1776年。1806赫尔巴特,西方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论著《普通教育学》,较全面地论述了教育中德、智、体各育的一些根本问题,体系比较完整。

杜威对教育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哲学思考,构建起了具有哲学特色的教育理论。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一系列教育主张,被誉为现代教育思想或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1939凯洛夫,《教育学》,该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总结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经验,并吸收了历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教育基本原理、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四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民教师的基本教材。

布鲁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教育过程》(1960年出版)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这些主张在各国的教学改革中普遍受到重视。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起源学说的三种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1.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动物界的教育》)

2.心理起源论(孟禄《教育史教科书》)

3.劳动起源论

*原始社会 古代农业社会,近代工业社会教育的发展和特点

1.原始教育:教育者不固定、没有专门的受教育的学生、教育内容十分简单、以口语为教育工具。

2.古代教育: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学校教育形式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3.近现代工业社会的教育:相

工业社会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延长、教育形式多样化、终身教育理念形成

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社会教育的等级制、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教学内容日益丰富

社会主义教育阶段:以马克思作为指导思想、以人类的先进思想、健康向上的科学文化内容教育年轻一代、比资本主义更好的实现了教育平等、教育与宗教分离

第三章 教育的本质

*教育活动质的特性及表现(简)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填)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简)

1.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之间互动关系及相互转化的矛盾关系。2.教与学的主体同客体之间的关系。3.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矛盾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

*社会对教育的影响(简)

1.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发展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再次,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2.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首先,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其次,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再次,政策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一是科学技术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促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与方法的更新,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二是科学技术影响教育对象

三是科学技术发展促进新的学科和跨学科出现。四是科学技术发展影响人才培养目标。

五是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4.人口和生态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生活在生态环境之中,人口和生态环境对教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5.其他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宗教、文学、艺术等也都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社会意识形态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教育功能的定义(名)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首先,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成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5)教育能把单维度的领导者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再次,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的政治功能

第一,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第三,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3.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保存和传递功能(2)活化文化的功能(3)文化选择的功能(4)文化批判的功能

(5)文化交流、融合的功能(6)文化更新与创造的功能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论述)

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顺序性和阶段性。

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即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可变性是指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中,同一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

(3)不均衡性。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4)个别差异性。

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也有差异。

(5)整体互补性

整体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命整体。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简、填)

1.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使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具有可塑性

2.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对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 3.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实践活动对人发展的影响:是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的个体功能

1.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功能

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含义

是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教育目的意义及作用(简)

(1)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的一经确立就成为教育的方向,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教育目的对于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在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它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3)调控作用

教育目的对于整个教育活动具有调控功能。一切教育活动过程都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教育过程在教育目的的调节控制下进行,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实现。

(4)选择作用

教育目的为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了基本范围,保证了教育能够科学的对人类丰富的文化作出有价值的取舍。同时,教育目的也为选择相应的教育途径、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据。

(5)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及其代表人物

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的发展。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的孟轲“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和“无为其所不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人》

反映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捷克的夸美纽斯

法国思想家卢俊

瑞士的裴斯泰洛奇

德国的康德和福禄培尔

美国的马斯洛

法国的萨特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的孔子

英国的斯宾塞

德国的纳托普 和 凯兴斯泰纳

法国的孔德 和 涂尔干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1)人的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

(2)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4)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是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二是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 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名)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2)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3)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含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

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学制的定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及其代表国家

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据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西欧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美国学制)介于两者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于中间型,叫分支型学制。(苏联学制,中国现阶段学制)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能实行。

1904年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

第七章

教师与学生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判断)

非专门化阶段 兼职教师

原始社会:

能者为师

长者为师

西周:政教合一

以吏为师

先秦:以吏为师

封建社会:以吏为师 西方:智者、僧侣、神职人员 专门化阶段 职业教师

1681年:法国拉萨尔

创立第一所师资培训

学校,为师范教育之始。1898:京师大学堂 师范教育 专业化阶段 专业教师

标志:专业资格证

专业地位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最早提出教师专业化

*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

劳动的目的和任务是复杂的。(2)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复杂的。(3.)劳动方式是复杂的 2.创造性

从劳动对象上看需要创造性(2)从劳动内容上看需要创造性(3)从劳动方法上看需要创造性 3.示范性

4.劳动的长期性和劳动成果的迟效性

通过教师的劳动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今天的劳动付出,若干年后才能见到效果。

5.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劳动对象的复杂多变性以及知识的变化革新,使教师的工作无时间和空间界限而言。

6.集体性和个体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

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教师的职业角色 1.学习者和学者 2.知识的传授者 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4.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朋友 教师的职业形象 1.教师的道德形象 2.教师的文化形象 3.教育的人格影响 学生的本质特点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二)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

(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4.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四)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

*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意义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重要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精神活动方式,教育教学中结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生存方式的具体体现。

3、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4、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教风、学风的整体反映和最直观反映。

5、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对学生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

*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论述)

(一)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受教师的评价影响很大。

(2)教师领到方式。教师领到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

(3)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学识上,而且表现在教师的创造上。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老师的重要因素之一。

(4)教师的人格因素。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2.学生方面

影响师生关系的学生因素主要是学生对教育和教师的认识。3.环境方面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三)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建立教师威信

教师威信树立的制约因素:(1)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2)教师的人格魅力(3)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能力(4)教师对评价手段的使用 5.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6.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

第八章 课程

*课程的内涵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的而归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在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进程安排及其达成标准的体系的总称。

*学科中心课程和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论强调根据学校教育目标,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倡导“泛智论”,开办“泛智学校”,主张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以便“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开设玄学、物理学、光学、天文学、地理、音乐、经济学、政治学等20多门课。

美国教育学家巴格莱反对杜威的活动课程论,倡导要素主义课程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课程论,强调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及学科的概念、一般原理,学习这门学科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以应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

(二)学习者中心课程论

学习者中心课程论主要代表有杜威、罗杰斯等。该理论主张以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编制课程。

基本特征: 第一,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 第二,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填)

布鲁姆等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并进一步将每一个领域细化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及其优缺点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是以人类对知识经验的科学分类为基础,从不同的分支学科中选取一定内容来构成对应的学科,从而使教学内容规范化、系统化。

优点:

一是有助于系统传播人类的文化遗产

二是比较符合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习得必须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认识能力和思想观点

三是有助于组织教学和评价,提高教学效率。局限性:

一是由于学科课程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相对独立的、稳定的逻辑体系,容易把学生禁锢在书本的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中,导致远离或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忽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三是学科课程传递的是事先偏好的具有现成结论和答案的各科教材,尽管这是十分有必要的,但不利于为学生提供学科以外的综合信息

四是学科课程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容易导致单一的教学组织和化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充分实施个别化教学和探究性教学。

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是指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优点:

第一,活动课程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第二,活动课程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第三,活动课程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缺点:

第一,活动课程容易导致忽视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

第二,活动课程容易导致“活动主义”,忽视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第三,活动课程实施难度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第九章 教学

*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在系统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3.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的本质(名)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的特殊认知过程。

*教学过程的规律(简)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原则的定义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正确的依据,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有指导作用和调节作用。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1.科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的内涵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筛选要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3)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二)直观性教学原则 1.直观性性教学原则的内涵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性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分析、综合等,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3.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观和讲解结合起来。(3)关注直观形象展示的目的。

(三)启发诱导原则 1.启发诱导原则的内涵

启发诱导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启发有待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启发诱导原则的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引导学生学会思维(3)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的余地(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循序渐进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内涵

循序渐进原则主要指教学按照一定的逻辑系统,根据学生认识发展顺序,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讲授的内容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4)培养学生系统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要处理好“渐进”和“骤进”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问答法等方法及实施要求

(一)讲授法

讲授法师教师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技能,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二)问答法

问答法也叫谈话法。它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水平,按教学任务设计问题系列,通过与学生对话的方式,使学生提高认识促进发展的方法。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要善问(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与小结

(三)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演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目的、要求与过程(4)讲究演示方法

*教学模式的定义

(1)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2)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教学理论是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可称其为“理论说”

(3)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可称其为“结构说”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可称其为“程序说”。

(5)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内容、目标和任务、过程直至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可称其为“方法说”

*教学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有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教,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填)

教学设计(备课)、课堂教学(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它与一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风尚及风俗习惯相联系,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1、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操作。

2、必须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之间、运行阶段的本质的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1、教育要求与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2、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具体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许多具体矛盾,因此也就存在着许多具体规律。

(1)双向互动规律。即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规律。(2)内化外化规律。即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规律。

(3)协调控制规律。即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一定社会思想品德要求的表达者和体现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施加者和调控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教育影响的接受者和教育效果最主要的体现者。

2、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即使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存在且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3、根据这个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调动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确实发挥其主导作用,更要注意是两者统一起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七、思想政治教育矛盾:

1、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的矛盾;

2、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的矛盾;

3、主体的正确思想政治意识与客体的错误思想政治意识的矛盾;

4、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意识和非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意识的矛盾;

5、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的矛盾;

6、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八、为什么说“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

1、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

2、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

3、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

九、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功能有如下特点。

1、客观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便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2、多方面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得,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决定的。

3、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层次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所作用的对象的层次性所决定的。

4、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发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特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旺盛生命力之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

1、个体生存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原则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个体发展功能(1)引导政治方向(2)约束规范行为(3)激发精神动力(4)塑造个体人格

3、个体享用功能: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

1、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

(1)传到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2)传到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

(3)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有机联系,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与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

(1)是经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

(2)是推动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

(3)是营造经济建设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播功能

(2)文化选择功能

(3)文化创新功能

九、“四有”新人的培养

1、“四有”新人指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2、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途径:

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2)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理和强烈的责任感)(3)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4)增强人们的法制纪律观念(5)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素养。

第一章 绪论

一、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辨析

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建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2)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3)思想政治工作: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

4)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是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2)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3)特点:a阶级性、b实践性、c综合性

三、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一)个人与社会

(1)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

(2)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二)思想与行为

(1)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又包括有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2)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三)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1)教育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客体则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四)内化与外化(1)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一是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2)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

(五)教育与管理: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知道与博采众长相结合。2)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 4)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

五、在新时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2)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更

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怎样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1)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3)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5)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6)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7)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8)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9)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0)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

3.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中怎样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与技术

对待小至一个家庭,大至全球问题,最重要的事情是克服学习的智障。一个组织,应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其中的人们得以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持续学习,共同学习,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和目标。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1)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充分运用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有力武器,社会主义才由理论变成现实,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取得由一国到多国的胜利。

2)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它在党的事业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引领人们参加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始终不渝地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一大特色,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在现阶段更不应该松懈。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传家宝,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联系实际说明其中一种功能。

1)个体生存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的物质生活的顺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

2)个体发展功能(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

3)个体享用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联系实际说明其中一种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传到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传到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有机联系,促进1.1.社会政治的稳定与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是经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保证;是推动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是营造经济建设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播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造功能)4.怎样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2)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到适当的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一般而言,“有为”是为了“有位”,“有位”才能“有为”,“有位”要求“有为”,同时“有为”才能“有位”,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才能体现和落实“有位”,才不会有名无实。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简述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其目的就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共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奋斗目的要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确定;为了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教育对象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神需求,还应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实际,教育对象思想层次的不同决定的。

2.为什么将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1)这一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中心,全部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围绕这一根本任务的展开活动

2)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3)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4)培育四有新人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3.简述“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

1)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2)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a.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理;b.强烈的责任感

3)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4)增强人们的法制道德观念

5)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素养 4.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坚持抓好地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 2)突出主旋律的教育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1.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2)主要特点:1广泛性2动态性3特定性4可创性 2.联系实际谈谈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a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情况可能使我国的经济制度发生变化,从而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由经济制度决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尤其是个人的经济生活条件,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对人们的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政治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根本的影响和制约,决定着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现实政治状况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品德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c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的特征:属人性,社会性,创造性,时代性,复杂性)

d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大众传媒形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会形成一种舆论环境)2)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a家庭环境的影响(具体影响是通过其特点表现出来的:普遍性和长久性;渗透性;针对性;家庭环境的主体具有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

b学校环境的影响(是通过其特点表现出来的:全面性;阶级性;渗透性;导向性)c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的影响(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社会组织效益;社会组织风气;组织领导的形象)

d社区环境的影响(影响因素:社区生活秩序和经济发展程度;社区风气;道德规范;人际交往)

e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特点:自由性,渗透性,独特性)3.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优化经济环境: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理顺分配关系,在全社会建立和谐的利益关系

2)优化政治环境:坚持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进机构改革;加强反腐倡廉和干部道德建设

3)优化文化环境: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要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持续发挥全面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作用;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努力建设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镇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优化亚文化环境;最后要抓好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

4)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当合政府要有效地控制电视广播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弘扬主旋律,加强正面宣传、正面报道、正面教育;敢于通过媒体剖析现实,澄清是非,开展道德评价,实行舆论监督;采取有效地措施进化网络环境;加强媒体自律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1.解释下列名词: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1)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2)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3)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简述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

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a.主体的知情信意行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b.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对平衡的矛盾运动。

3.试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3)积极地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4.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1)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表现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3)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5)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 5.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职能和基本素质。1)特征:阶级性、主导性、客体性 2)职能:

a教育职能和管理职能(教育职能: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传授思政知识和品德规范;促使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b引导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管理职能:确定目标和计划; c进行制度管理;协调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

3)基本素质:

a政治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水平;较高的政策水平);

b道德素质(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思想素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想作风素质);

c知识素质(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根据工作对象和所处环境的需要应该掌握的有关知识); d能力素质;e生理心理素质

2.如何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1)思政教育的对象是人,进行思政教育就是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这是思政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2)思政教育对象就是思政教育活动所作用的对象,思政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也就是受教育者;

3)特征:a、广泛性(社会群体成员,随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转移)b、层次性(分层施教,因人而异)c、可塑性(受环境影响和教育作用两者共同塑造)d、主体性(对象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为什么说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1)这主要是由青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以及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2)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青年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3)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青年时期人的身体发育迅速,体力精力都处于最旺盛的时期)青年的心理特点(青年时期是人生由少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发展中逐渐成熟的阶段)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1)思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联系:a、思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规定相互依存;b、思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相互转化

2)思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区别:a、角色不同;b、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不同;c、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5.如何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思政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微妙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

1)平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平等、自由、民主的教育。没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平等,就没有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平等,并不意味着否定两者之间的教育关系,也不是要解构两者之间的教育关系。

2)理解。理解就是了解、沟通,他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更不是某种同情,他是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一种理性过程。要饱含感情,重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3)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精神共享,共享是两者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处理两者关系的原则。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1)整体性原则:在实施教育内容时,必须使思政教育内容系统各要素协同作用,使教育内容成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

2)相关性原则:必须充分注意教育内容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教育内容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层次性原则: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时,要注意到它的层次性;在不同教育时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的。

4)目的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内容和每一项内容的实施,都必须1.有明确的目的性。

5)重点要素原则:是指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把作用相对较小的要素放到次要位置,把作用相对较大的要素放到主要位置,从而突出重点要素。2.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教育各包含哪些内容?

1)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教育是思政教育带有根本性的教育内容,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主要就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2)政治观:就我国现阶段而言,政治观是特指人们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所持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方法。包括基本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

3)人生观: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看成人生的最高目的,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的人生观,内容主要有:理想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成才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4)法制观:社会主义法制观教育就是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以使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纪律,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秩序,内容主要有: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以及遵守纪律的教育

5)道德观教育:道德教育就是为使人们践行某种道德义务,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3.简述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基本内容。

1)深入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育 2)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 3)深入进行改革开放的教育

4)帮助人们正确把握“两个基本点”辩证关系 4.如何进行理想、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答案仅供参考)

1)进行理想教育,就是要使人们把共产主义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目标并为之奋斗努力。要做到以下几点;A、要把远大理想即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现阶段理想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教育结合起来,激励人们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B、要结合各行各业、各个集体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进行理想教育,引导人们立足本岗职位,做好工作,为实现共同理想做贡献。C、要把社会理想的教育与个人理想的引导结合起来,帮助人们把个人理想会与崇高的社会理想之中并在为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D、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确定不同的教育起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

2)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长期生活在一定疆域里的人民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3)社会主义民主教育要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要突出重点。

4)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把集体主义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作为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关系的根本标准。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科学依据主要是什么?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反映,因而确立思政教育原则的主要依据只能是思政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也是确立思政教育原则的内在依据。2.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主要原则?如何在思想政治家教育中坚持这些原则? 1)方向原则:方向原则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始终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意义:第一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保持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色;第二坚持方向原则才能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第三坚持方向原则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根本要求。

如何坚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高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性原则的自觉性;必须讲究科学性。

2)求实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

意义: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落到实处,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何坚持:要有强烈的求实精神;要将理论和时间结合起来;要注意方法;坚持与时俱进。

3)民主原则: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体现和落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民主精神,坚持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

坚持民主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是有思想政治教育索要解决的矛盾的性质所决定的。

如何坚持:首先要正确理解民主原则;要畅通渠道,营造氛围,发扬民主,广开言路。4)渗透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到经济工作、文化工作、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去,结合各项具体工作的实际进行。

意义: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如何坚持:必须强化结合经济业务工作开展思政教育的渗透意识,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种具体工作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对人们实施全方位的教育影响;其次要加强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

5)层次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思想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将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区分层次是由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决定;是克服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刀切”“一锅煮”等弊端的迫切要求;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要求。

如何坚持:要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准确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思政教育目标要求和内容;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适宜的氛围,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需要。

6)激励原则:思政教育者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对教育者施加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信息反馈,以引起心里和情感变化,使其产生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坚持激励原则是人们行为活动规律的要求;是完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如何坚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各种激励手段的运用应于思政教育的目标一致。7)主体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主义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坚持主体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特质所要求的。

如何坚持: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着力培养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要注意将每个人自己教育自己与集体成员间的互帮互教结合起来。

8)示范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以促进其思想到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如何坚持:思政教育者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人格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身体力行,带头实践自己提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何意义?

1)定义:思政教育方法,承担着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使命,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意义:a思政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政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b思政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的扭结;

c科学的思政教育方法是增强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条件。

2.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有哪些?联系实际谈谈其中一种方法。思政教育的基本方法:理论灌输法(又称说理引导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咨询辅导法

(联系实际的部分大家就自己看一下)

3.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1)针对性:根据思政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具体内容选择和运用方法;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和运用方法;针对具体思想热点问题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

2)综合性: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多种方法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构成的协调、有序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产生综合效果。

3)创造性: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方法的创新,整体上思考问题;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4.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有什么意义?

1)思政教育艺术:指思政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

2)意义:a加强教育艺术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水平;

b加强教育艺术的运用有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5.联系实际说明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有:运用语言的艺术,选择时机的艺术,选择突破口的艺术,把握适度的艺术,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的艺术。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其特征有哪些?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载体:指承载、传导思政教育因素,能为思政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特征:

1)客观性和主观性。客观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与物质紧密相联的一种现实的活动形式,是一种客观存在;主观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体现了人的主观认识,是一种主体活动。

2)实践性和发展性。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的要素和方式,其产生1.和运用都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3)承载性和传导性。

2.简述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载体是思政教育过程的综合组织形式或具体的活动形式; 2)载体是思政教育过程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枢纽,是各要素相互作用实现的形式。

3.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各有什么特征、功能?如何运用好这些载体?

1)管理载体: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以达到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生产、工作、学习的积极性的目的。

特征:a普遍性;b制度化;

功能:a有利于更好地把思政教育与经济、业务结合起来;

b有利于对人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益; c有利于人们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运用要求:a提高思政教育者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 b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c建立健全“一岗两责”制度;

d将思政教育的某些要求和内容制度化;

e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运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2)文化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借此对人们进行教育,以达到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特征:形式的多样性;对人影响的全面性;影响方式的渗透性;

功能:a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面; b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民一致的价值观;

运用:a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充分发挥文化载体培养四有新人的作用;

b大力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提高文化建设的水平,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c大力强群体文化建设,把思政教育落实到城乡基层;

d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文化载体的运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3)活动载体:教育这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意识的开展各种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动之中,使教育者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二是必须是联系教育者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主体可以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特征:明确的教育目的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突出的社会实践性。功能:a能较好的使思政教育内容“活化”,从而为人们潜移默化接受; b能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并较好的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c在一定意义上使思政教育的客体主体化,有助于扩大思政教育面。运用:a加强对活动的指导,组织好各种活动;

b各种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并根据活动目的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c活动应因地制宜,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 d活动应讲求实效,不可过多过滥; e充分发挥活动参与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大众传播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工具想广大群众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人民群众在广泛的接受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特征:覆盖面广;传递迅速,时效性强;大众传播的影响具有增殖力

功能:a能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国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 b能满足人们社会化需要,促进人们不断地与时俱进; c能通过调剂人们的生活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 d能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运用:a坚持大众传播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及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标;

b注意不同传媒的优势互补,发挥多种传媒的综合效应,形成大众传媒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势;

c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大众传播的过程,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有效地互动; d注意大众传媒的局限性,努力消除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它具有哪些有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指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部门、主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对思想政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创造性活动过程。

特征:a、方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性原则的体现,它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和计划中,体现在管理者的观念和管理行为中,体现在具体的管理运行机制中。

b、民主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须充分发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种民主性的管理。

c、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具有开放性的特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一个封闭和开放相结合的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1)目标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首要的基本内容,是对目标的管理,包括对目标确定的权限、程序和考核等,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计划管理:是通过编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并促使它顺利实施,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的内容,计划的层次性,计划的落实。

3)规范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管理的俄主要内容是制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以及纪律、管理制度与行政法规等,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工作任务的完成。主要包括:岗位职责,教育制度,管理制度,工作制度,行政法规,行政法规,4)信息管理:通过对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进行系而科学地收集、加工、传递、控制、反馈,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过程。

5)队伍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问题。3.形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应该做好哪些重要工作?

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为提高管理水平,避免错误决策,必须按照决策流程和科学化、合理化的要求进行有效决策。

2)决策流程分为八个步骤:确定问题和目标,搜集信息,确定决策标准,拟定方案,分析方案,确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决策效果。

3)此外,为了保证决策方案形成的科学化,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 概念

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或者说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主要特点:(1)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在社会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反映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站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的基础上的,具有相应的科学性。(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学说又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并受到实践的检验校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完善。(3)独立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独立性表现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对象具有整体统一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本学科的系统理论(目的、原则、教育方法等)。综合性表现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和问题必须和多个变量进行综合考察;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借鉴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结果范畴)。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也总是人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对象范畴)。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行为是指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对思想和行为范畴的科学把握,有助于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两者的界限又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教育主体与客体这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原则。

(4)内化与外化(过程范畴)。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是指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也有内化,内化过程中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而行为表现又会强化内化。内化与外化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的重要范畴。

(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管理,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可以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活动有序进行的作用,这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

持政治与经济的统一,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又要反对“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牢记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它是我妈妈确定思政教育方针、原则、方法的直接理论依据。思政教育的任何方针原则和方法,只有符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要求才是正确和有效的,反之。

要正确认识、努力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减少不利和谐的因素,增加和谐因素。同时,人民内部矛盾有时又和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这就更要深刻体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努力提高政策和策略水平,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形成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长效机制。

5、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中最主要的原理,只有正确的把握它才能懂得从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出发去正确分析、认识各种社会历史现象,而不是陷入抽象的人性论的迷雾中。人,是思政教育的对象,那么,对人本质的不同认识,必然导致对思政教育相关问题的不同结论。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学说为指导,才能科学的分析对象的思想特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它是我们确定教育方针、目的和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把人的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看做是不断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只要我们全面贯彻这一教育方针,就一定能培养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7、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它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确立思政教育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因此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坚持从经济斗争范围之外给工人群众灌输政治意识,从工人同厂主斗争之外灌输阶级意识,使本阶级成员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为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我们要坚决反对自发论,坚持灌输的原则,改进灌输的方法,大力弘扬主旋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自觉成分的作用,开创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8、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对党员和干部必须加强这方面教育。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也必须坚决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深入群众实践,和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

9、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一方面有利于文明深刻认识思政教育地位作用、方法原则、目的任务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内容和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10、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搞好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都在党,搞好执政党的建设便成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思政教育工作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同时,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最重要的内容认真抓好。

三、在思想政治及其学科建设中怎样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与技术?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工业社会中习惯于先分割后组合的思维方式虽然是很必要的,但是久而久之,分割和孤立的思维习惯往往影响到深入观察各组成要素间的整体互动关系,使人们忽略了缓慢的渐变问题,而在现代社会“动态性复杂”问题面前舍本逐末,避重就轻,是问题越积越多,知道爆发“重大事件”是采取对付它。一个组织,应成为学习型组织,是其中的人们得以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持续学习,共同学习,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和目标。

思政教育应责无旁贷的推进学习型组织理论,推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此,就要首先把思政教育部门、机构、队伍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第三章

一、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不断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除了党的坚强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受教育者以推动政治发展的作用。计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导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第二:传播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再生产社会的政治关系。第三: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的有机联系,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宣传社会意识形态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促使人们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化,认同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倾听群众的呼声,积极反馈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之成为领导政策决策的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经济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营造经济建设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的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它对社会文化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影响。(1)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一方面:社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等形式传播思想政治信息和主导意识形态,促使人们接受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得体通过学习、模仿、社会实践等形式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辩证的统一在一起。(2)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文化选择的自主性;其次: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吸收何批判改造,加强对西方文化的合理借鉴和批判改造;再次:要加强对人们进行文化选择的引导,让人们学会在文化交流和冲突中进行真确进行文化选择和合理吸收。

四 怎样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他们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到适当的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一般而言,“有位”是为了“有为”,“有位”才能有“有为”,“有位”要求“有为”。同时,“有为”才能:有位“之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才能体现和落实 ”有位“,才不会有名无实。

第四章

简述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其目的必须是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确定。)

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直接作用于人,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时,要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的实际,这一点尤其重要。教育对象的思想层次不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应是多层次的。这两个依据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为什么将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1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人类社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确立依据:○会从低级走向高级不断发展进步,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新的文明阶段,它要求其社会成员的素质达到较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养“四有”新人,既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又为社会发展到更

2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高文明创造了条件,能够满足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明的内在要求。培养“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条3培育“四有”新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件和落脚点。○要求和根本条件。因为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因素。只有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充分利用政治、资源、科技、法律等条件,才能实现又快又好且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简述“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

特点:(1)广泛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动态性体系,它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环境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立体、多维的系统。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性质具有多重性,影响方式具有多样性。(2)动态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部各个要素始终处于运动中。其次,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变化。(3)特定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进行的,人也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的,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更多的受到这一具体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具体的教育对象来讲,环境总是特定的,即总是面对一定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特定性反映了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的直接制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特征。(4)可创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或者减弱环境的某些影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小环境。

二 联系实际谈谈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生活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以共产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经济基础,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呈现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一格局特别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一情况也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由经济制度决定的经济生活条件尤其是个人的经济生活条件,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人们的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方面,从总体上促使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不断提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手段和载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现代化。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改变着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错综复杂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努力提高在复杂而变动不居的经济环境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2)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政治环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与现实的政治状况。社会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体现人们之间思想关系的物质手段,是阶级利益的集中表现。政治制度的核心是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也就是由谁当家作主。政治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着根本的影响和制约,决定着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只有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实现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才能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

(3)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以物质为基础,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又反作用于社会物质生产。人的思想毫无例外都受到一定文化的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定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通过以下特征表现出来的:第一,属人性。属人性是文化环境的根本特征。其一,人是文化的主体。其二,文化环境在本质上是指向人、塑造人的。第二,社会性。第三,创造性。第四,时代性。第五,复杂性。

(4)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大众传播媒介是指多种形式的大众传播手段,分为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环境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导向性等特征。第一,大众传播媒介形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第二,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会形成一种舆论环境。

(二)、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是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氛围。这种影响的特点:第一,家庭影响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第二,家庭影响具有渗透性;第三,家庭影响和教育具有针对性;第四,家庭影响的主体具有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

2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劳动技能、价值观念、政治观点、社会规范,以培养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公民的机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这种影响的特点:第一,全面性;第二,阶级性;第三,渗透性;第四,导向性。

第六章

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思想品德结构: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它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 简述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外部环境因素对主体能否产生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关键不在环境因素本身,而在于接受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对客体因素的选择、消化、吸收状况,在于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只有在主客体因素都与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相一致、相协调的条件下,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才能顺利地内化为人的意识,人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换言之,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辩证统一过程的产物。客观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与主体相联系,才有可能达到主客体的相互协调与平衡,使主体产生一定的思想品德认识。而主体的思想品德认识,只有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转化为思想品德行为及行为习惯,才是有意义的,才可以看做事某一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完结。然后,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反馈,又开始新一轮的主客体因素之间的矛盾运动,从而获得更高水平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更高水平的思想品德行为,如此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可见,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一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信、行诸要素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的矛盾运动。教育者的重要责任,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这种矛盾,并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积极展开思想斗争,促使其内在心理要素逐步在发展方向上达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达到平衡,从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不断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二是指主体当前对一定社会要求的反映同原有的思想品德状况之间的矛盾运动。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受教育者开展积极的思想矛盾斗争,使社会要求在其矛盾运动中占主导地位,以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由此可见,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产物。

二 试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一般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往往是自然、无序、多向度的,很难加以有效控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影响过程,具有可控性和针对性。所谓正面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总是选择积极地价值内容和有利于受教育者发展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正面性是区别一般环境影响和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一个重要标志。

(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因素、影响过程、影响结果都具有复杂性。复杂性的另一个表现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多端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社会性特征在我国也表现得极为突出。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充分注意实现教育对象主体的思想、道德建构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道德价值引导的统一。引导性特征要求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整体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既不提出超越教育对象发展实际的教育要求,也不做其发展的尾巴;而是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求的方

对象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管理职能。它是指教育者按照特定的教育目的,依据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状况和身心发展规律,运用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各种管理手段对教育对象所进行的教育和人格塑造的职能。管理职能主要表现为:第一,确定目标和计划。第二,进行制度管理。第三,协调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调控职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协调单位内部各种教育力量和要素的关系,以便达到各种教育力量和因素的一致或统一;二是协调单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减少家庭教育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使其与单位教育在方向上保持一致;三是协调单位教育与社会各种教育力量以及各种社会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对受教育者产生同向影响;四是协调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基本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就是教育者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政治素质:是教育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必需的政治条件和政治品质,是教育者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的综合表现。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核心,对教育者的其他素质起着支配、决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坚定地共产主义信念。第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第三,较高的政治水平。包括政治上明辨是非的能力、政治敏感程度以及善于从实际出发,运用客观规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第四,较高的政策水平。它是指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水平。道德素质:(1)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3)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5)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思想素质:第一,思想观念。它是客观现实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思维方式;第三,思想作风素质。知识素质:一是比较系统的马克思理论知识。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三是根据工作对象和所处环境的需要应掌握的有关知识。四是其他相关知识。能力素质。包括:观察能力,分析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组织指导能力,创新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生理心理素质。具有高度建树意识、面向新世纪矢志长远发展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砥砺出能够与承受的重任相称的强健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二 如何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作用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者施教育影响的对象,也就是受教育者。

教育对象的特征: 广泛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范围很宽,很广,具有全民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必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层次性。现实生活中的人,成长的环境和经历千差万别,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和时间、空间属性以及思想特点,因而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可塑性。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是可以经由环境的影响和教育者的作用加以塑造的,即经过教育,可使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符合社会要求的变化 主体性。主要表现:(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能动性。(2)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自主性。

(3)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创造性。

三 为什么说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青年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这主要是由青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以及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1 青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首先,青年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其次,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主的希望。2 青年的生理、心理特征。(1)青年的生理特点。青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发育的旺盛时期,新陈代谢能力强,同化过

1第二: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参与现代化事业。第三: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人们认清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认清我们的生存环境,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第四: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合理安排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党的基本路线教育:1深入进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育2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深入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4帮助人们正确把握“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人生观教育包括:理想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成才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4 法制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遵守纪律教育 道德观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恋爱婚姻家庭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三 简述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基本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深入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育。2 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3 深入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帮助人们正确把握“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四 如何进行理想、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共产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使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有时限可能的人生奋斗目标。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层次性。第二:社会性和阶级性。第三:互感性。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人们把共产主义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目标并为之奋斗。1 要把远大理想即共产主义教育与现阶段即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教育结合起来,激励人们胸怀远大,脚踏实地的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2 要结合各行各业、各个集体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工作,为实现共同理想做贡献。3 要把理想教育与引导人们理性追求合理的个人利益结合,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团结起来为增进共同利益努力奋斗。4 要把社会理想教育与个人理想的引导结合起来,帮助人们把个人理想汇入崇高的社会理想并在为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理想。5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的理想实际,确定不同的教育起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

爱国主义教育

要引导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是一致的。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广大人民进行国际主义教育。在处理和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世界国家的关系上,要做到平等相待,尊重别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要教育群众认识到,为了更好的支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我们必须首先把自己国家建设好,使中国繁荣富强。

社会主义民主教育 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教育,要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有本质的区别。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教育,还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民主和专政、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的关系。3 社会主义民主教育也是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要帮助人们形成明确的法制意识。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知己”、“守法”、“依法办事”。3 在法制教育中,要突出重点对象。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就是引导人们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把集体主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间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引导恩们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增进对集体的归属感、责任感、从而积极投身集体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选择和运用思教的科学方法,是能否实现思教目的、完成思教任务的关键。在思教过程中,不会选择和运用方法,不讲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无从谈起,完成思教任务也就成了一句空话。(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的纽结。在思教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人的因素,方法是中介因素。思教过程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协调的互动为基础。思教活动的科学组织、有效运作以及预期效果的获得,都不能缺少思教方法的这种纽带联结作用。(3).科学的思教方法是增强思教成效的重要条件。科学的思教方法,是思教规律的体现,它揭示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现状和活动特点,能针对教育对象生活世界中的具体因素对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以及思教活动产生影响。选择和运用好思教方法,是不断增强思教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联系实际谈谈其中一种方法。

基本教育法:(1)理论灌输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培训、理论研讨等具体形式。(2)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过去。

一般教育法:(1)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按照思教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科学理论、先进思想观念、社会生活规范,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方法。(2)榜样示范法:也称典型示范法,是指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事(正面的、先进的抑或反面的、落后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导、警示警戒作用,教育人们通过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3)比较鉴别法: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进行对比,引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方法。

特殊教育法:咨询辅导法:是指教育者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体,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和咨询、指导的专门技术,对教育对象在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以帮助、启发和引导的方法。

第二问解答步骤:(1)含义(2)联系自己举例,结合要求谈谈(3)作用。(如实践锻炼法:公益活动、当义工,是否持之以恒,“蜻蜓点水”)

三、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有以下几点要求:1.针对性。针对性就是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其实质是要求思教方法的运用合乎思教过程的客观规律,合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现代思教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具体要求有:(1)根据思教的目的任务以及具体内容选择和运用方法。(2)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和运用方法。(3)针对具体思想热点问题选择和运用不同方法。2.综合性。综合性的要求是指思教者在实施思教的过程中,要综合分析思教体系内部各要素的特点以及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性特点,同时或先后选择一种以上的教育方法运用于教育过程,并在把握不同教育方法各自特点及共同趋势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协调综合,有机地构成为教育目标、工作任务服务的统一性方法体系,形成整体性优势和综合性效果。具体的综合性方式有主从式综合方式与并列式综合方式、协调式综合方式与交替性综合方式、渗透性综合方式与融合式综合方式。3.创造性。创造性地运用思教方法,是人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发展的具体体现。要求有:(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增强思教的实效性为基本要求,自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2)吸取和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创新思教方法。

四、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思想政治艺术有什么意义?

答: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教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教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

意义有:1.加强教育艺术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思教的水平。因为思教的对象是人,对于包括人在内的思教的各种因素,必须在科学的基础上加以艺术化的处理,它们才能更好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形成我们所期望的合力。总之,加强思教艺术的运用,有助于教育者更圆熟地处理思教方方面面的关系,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思想和认识问题。2.加强教育艺术的运用有助于增强思教的实效性。思教活

第四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辨析题(判断辨析)简答题

材料分析

红色字体表明要自己去找书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是教育者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P155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进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的学问,因而它要研究人,但不能因此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的学问,但并不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所有方面,只研究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规定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P5-8

灌输理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P38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其中一种方法)动态分析法:把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当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教育对象思想矛盾运动变化过程的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的方法。P162

社会公德: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准则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盛会最一般的关系,因而除了具有道德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共同性、群众性、继承性的明显特点。P196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或影响。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由个体性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和社会性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两部分构成。

个体性功能: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个体享用功能

社会性功能:表现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 P57-58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思教艺术贯穿于思教过程的始终。思教者履行职责的过程,就是科学因素和艺术因素相互结合、彼此交织的过程。)

主要艺术:

1、运用语言的艺术。

2、选择时机的艺术。

3、选择突破口的艺术。

4、把握适度的艺术。

5、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的艺术。P231-238

政治观:是人们对国家的政治关系、政治活动的根本观点。就我国现阶段而言,政治观特指人们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所持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方法。

P182

文化:文化是一个有着多重含义的复杂概念。(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涵盖除自然生成物以外的一切社会事物。(狭义)语言、科学知识、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文化既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产物,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P250

大众传播媒介:指多种形式的大众传播手段,可分为印刷媒介如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媒介如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

P103

(思教基本方法之一)实践锻炼法:指教育者组织、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观为直接理论依据。

实践锻炼的过程,就是受教育者把包括思想品德规范在内的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

运用实践锻炼法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合适的实践锻炼方式。

2、实践锻炼要持之以恒。

3、要建立时间活动基地,为受教育者的实践锻炼创造条件。P224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原则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应尊重和理解人的这种追求,通过促进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不断改善人的生活条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思教有助于人的物质生活的顺利进行;思教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P59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P60

利用大众传播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和积极意义:P263(1)(2)(3)(4)能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国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能满足人们社会化的需要,促进人民不断地与时俱进。能通过调剂人们的生活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 能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综合。

特点:广泛性、动态性、特定性、可创性。P96-99 分类:从系统论角度,分为外部环境(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播媒介、社区、工作、学校、同辈群体环境等)和内部环境(时间、空间、语言、人际、观念、人格环境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指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中心事物的外部环境,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以社会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形态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按性质可分为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 按状态可分为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 按作用可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 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基本特点:P203:

(1)(2)(3)(4)辩证性 整体性 层次性 动态性

在目标上,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在内容上,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

在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德育方法上,倡导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P294

(1)(2)(3)(4)

历史唯物主义教育:P181 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一切社会历史现象,去改造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P124 1)思教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是思教活动的展开、运行、发展的流程。2)思教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3)思教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及其具体表现:P145 思教过程的规律就是指思教过程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要适当超越受教育者目前的思想品德基础,有提升其思想品德水平的可能,同时这一超越又不能高到受教育者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没有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作用,就谈不上思教过程,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就缺乏外在的积极的强化,就难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教育作用的实现,又离不开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在思教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积极主动地施加教育影响,而且要注意对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教过程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并尽最大努力对各种因素加以调控,使之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挥作用。

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P99 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生活条件。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促使了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更多更好的手段和载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现代化。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要求人们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这在客观上改变着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必然会出现突出的利益矛盾,从而对人们的情绪心理以至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等产生重要影响。

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P164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党政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2、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营造良好的党风和政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P165 主要是由青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以及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

1、青年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2、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3、青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后时期。

教育介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来涌向受教育者的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以及教育活动的各种方式与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P65: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具备特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受教育者以推动政治发展的作用。

(1)传导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

(2)传播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再生产社会的政治关系。(3)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的有机联系,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P31-45 思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坚实的理论基础。

怎样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第五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政治工作的全部,而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或者说是思想性的政治工作部分。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是思想工作的全部,而是它的一部分,即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或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2、思想政治教育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研究领域: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

(1)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的矛盾;

(2)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的矛盾;

(3)主体的正确思想政治意识与客体的错误思想政治意识的矛盾;

(4)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意识与非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意识的矛盾;

(5)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的矛盾;

(6)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5、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6、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性科学。

7、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比较: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一门科学,它以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其目的在与科学地然是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8、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个人与社会;思想与行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内化与外化;教育与管理

9、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1)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3)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5)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6)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7)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8)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9)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0)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

3、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旋律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与否,要以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为根本标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与大小,也要看它对人们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人们的历史使命感、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所起的作用如何而定。

4、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社会学的关系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其他部分的反映,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为其服务。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概括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方面。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教育科学文化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内在地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既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要靠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其发展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人们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建设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未核心的时代精神,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

3、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力的作用或影响。

4、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构成:

A、个体性功能表现

个体的生存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需要的尊重,不能仅仅停留在人的物质需求的层面上,而是应引导人们实现从功利物欲到精神境界的升华,使人们执着于崇高的精神追求,并用这样的意义世界去引导和规约他的物质世界。(2)真正的教育应是一种既教人以生存手段和技能,使人能很好地把握物质世界,又教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使人能自主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精神世界的活动。

个体发展功能: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一根本任务,将自身固有的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个体享用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B、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文化传播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造功能)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操作目标),其作用在于把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机构或教育者个人身上。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4、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5、“四有”新人的内在精神素质: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人们的法制纪律观念。

6、突出主旋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核心和重点就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7、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只有当它及其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发生作用时,才会被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如:自然环境)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广泛性、动态性、特定性、可创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或者减弱环境的某些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小环境)。

3、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大众传媒

4、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5、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1、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因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首先就必须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2、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位立体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都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

3、人的思想品德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又不完善到完善逐步发展的。

4、证统一过程。

外在因素影响制约过程:在环境因素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环境通过社会实践影响制约每个个体,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人的思想品德面貌;另一方面,个体在一定思想品德知道些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反作用于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环境,并在改变环境的同时改造自身。

内在思想矛盾转化过程:(1)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人们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2)在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知、情、信、意、行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3)思想政治教育所期望的、所要着力推动的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在教育作用的影响下,上述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辩证发展,逐步达到发展方向上的一致和发展水平上的平衡的过程。

5、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

外部环境因素对主体能否产生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关键不在环境因素本身,而在于接收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对客体因素的选择、消化、吸收状况,在于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7、对思想品德的诸多影响因素,可分为教育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两大类。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区别自觉的教育影响和自发的环境一项的根本标志。

8、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9、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同时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炯暗语过程的其它具体矛盾。

10、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

1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共同特征:阶级性;主导性;客体性

主导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起着诸要的引导作用。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教育者设计并控制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组织和引领教育对象参加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逐步形成特定社会和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

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教育职能;管理职能

教育职能: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组织者,传授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传授思想政治知识和品德规范;促使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引导教育对象思想品德想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5、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作用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也就是受教育者。

6、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征:广泛性;层次性;可塑性;主体性(重点)

7、科学地认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历史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立体分析法(重点);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8、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

9、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平等;理解;共享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要素: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

3、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4、道德观教育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人们依据思想政治炯暗语对象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则。

2、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主要依据就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

3、思想政治教育全部活动所涉及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经济工作、行政管理工作、文化教育工作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社会平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对应原则?)

4、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基本特点:辩证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

5、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方向原则;求是原则;民主原则;渗透原则;层次原则;激励原则(重点);主体原则(重点);示范原则

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时事教育影响的基本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承担着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使命,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要善于激励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善于营造自我教育的气氛;善于把个体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咨询辅导法——全部要掌握!

3、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

4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

(1)运用语言的艺术(准确通俗;形象生动;语言风格力求多样化;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

(2)选择时机的艺术;

(3)选择突破口的艺术;

(4)把握尺度的艺术

(5)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的艺术。

下载教育学原理 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原理 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优秀范文五篇]

    一、 有关常识: 1、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已设置好版面)

    教育学原理:原称"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求教育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它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中的基础学......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1、教育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2、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案、教育环境等 3、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人类教育......

    教育学原理(模版)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陈光铭)(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150022)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面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1、《论语》中的语句: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其身正,不令其行,其......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导言:课程的历史、价值与目标 一、课程名称 1、课程的名称 教育学原理在中国的高等师范学院又称“教育概论”、“教育一般原理”、“教育学”;在国外的教育学院,又......

    教育学复习资料

    .. 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1题 分 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是 A、奥苏贝尔B、斯金纳C、皮亚杰D、维果茨基 答案:A 第2题 分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