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生物(共5篇)

时间:2019-05-14 22:3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宣威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生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宣威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生物》。

第一篇:云南省宣威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生物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宣威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命题教师

高一生 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若F2中种子为560粒。从理论上推测表中F2的种子中遗传因子组成和个体数相符的是()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2.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 B.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 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 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3.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次数和染色体的复制次数分别是()A. 一次和一次 B. 两次和两次 C. 一次和两次 D. 两次和一次

4.关于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正常情况下,③、④、⑥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 B. ①、③过程的产物相同,催化的酶也相同

C. ①、②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⑤进行的场所为核糖体 D. ①、②、⑤所需的原料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各向两极如何移动()A. 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的结合

B. 通常母方染色体移向一极而父方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C. 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中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另一半移向另一极

D. 未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6.如图是某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态示意图(a-f、a+-f+代表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对染色体构成一个四分体,含4个DNA分子 B. 该细胞中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 C. 该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导致缺失部分基因 D. 该细胞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dc+bef的配子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B.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C. 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

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8.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下列对此实验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 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 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 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9.当一个物种的种群的生存条件发生了变化,则不可能发生的是()A. 该种群将可能灭绝

B. 该种群将向周围其他环境转移

C. 该种群有可能在改变了的环境条件下进化为其他物种 D. 该种群有可能保持不变

10.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一些不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精、卵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B.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 精细胞经变形形成精子,而卵细胞的形成没有变形过程

D. 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而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 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B. 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因此生物的进化也是定向的

D. 某种抗生素长期使用药效下降,这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12.下列有关基因的论述,正确的是()A. 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一个片段 B. 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任意片段 C. 不同的基因长度不同 D. 基因的长度都相同

13.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A. RNA B. DNA

C. DNA或RNA

D. DNA和RNA

14.自毁容貌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疾病,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自觉地进行自毁行为,如咬伤或抓伤自己。大约50 000名男性中有1名患者,患者在1岁左右发病,20岁以前死亡。如图是一个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此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Ⅰ

2、Ⅱ2和Ⅱ4都是携带着 C. Ⅲ1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 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约为1/2 500 000 000

15.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A. 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C. 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 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 16.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 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这属于基因重组 C. 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D. 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1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 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 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18.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若干代,其DNA中的N均为15N,把被菌培养在含1

5N标记的大肠杆N的培养基中,当

N标记的大肠杆菌占大肠杆菌总量的12.5%时,15N标记的大肠14杆菌DNA在含N的培养基中已复制了()

A. 2次 B. 3次 C. 4次 D. 5次

19.下列细胞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既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又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现象的是()

A. 心肌细胞 B. 成熟的红细胞 C. 根毛细胞 D. 精原细胞

20.如图为大麻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Ⅰ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中Ⅱ

1、Ⅱ2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若大麻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现有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大麻杂交,如果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哪一片段上()

A. Ⅰ B. Ⅱ1 C. Ⅱ2 D. Ⅰ或Ⅱ1

21.黑蒙性痴呆在北美犹太人中是较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应该()A.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 B.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C. 先确定其遗传方式,再计算发病率

D. 先调查患者家系中发病率,再调查人群中的发病率,取平均值

22.优生学是利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一门科学。以下属于优生措施的是()

①避免近亲结婚 ②提倡适龄生育 ③选择剖腹分娩 ④鼓励婚前检查 ⑤进行产前诊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23.用经3H标记的n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得知培养基中共有后代噬菌体m个,其中含有标记元素的噬菌体占的比例为()A. n/m B. 2n/m C. n/2m D. n/(m+n)24.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DNA…-A-T-G-C-C-C-… RNA…-U-A-C-G-G-G-…

A. 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需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B. 该过程可表示一个DNA分子转录成mRNA

C. 该图中的产物穿过0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 D. 该图中共有7种核苷酸

25.同一番茄地里有两株异常番茄,甲株所结果实均为果形异常,乙株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甲、乙两株异常的果实连续种植几代后果形仍保持异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二者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 C. 甲株变异一定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 D. 乙株变异一定发生于有丝分裂时期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0分)

26.如图甲是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由于DNA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图丙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据图回答:

(1)据图甲推测,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异方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图乙中Ⅱ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提供了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如果图乙的碱基发生碱基对替换,则X是图丙氨基酸中________的可能性最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所示变异,除由碱基对替换外,还可由碱基对________导致。(4)A与a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________不同。

27.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的两个主要步骤,请回答(括号中填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图甲 图乙

(1)图甲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所需原料是________。图乙所示过程称为________,完成此过程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2)图乙中⑥的名称是________,若其上的三个碱基为UGU,则在⑦上与之对应的三个碱基序列为________。

(3)已知某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

a.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___链转录的(以①或②表示)。

b.若该基因片段指导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变成了“—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则该基因片段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28.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图A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________部分。(2)图B是某家族系谱图。

①甲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②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③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④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29.已知狗的毛色受两对基因(B、b和I、i)控制。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I基因抑制皮毛细胞色素的合成,以下是一个有关狗毛色的遗传实验:

(1)该遗传实验中,亲代褐毛狗和白毛狗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2)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3)如果让F2中褐毛狗与F1回交,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应为________。(4)欲鉴定F2中一只雄性黑毛狗是否为纯合子,可选择________个体与之杂交。

30.有两个小麦品种:一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种是矮秆不抗锈病(ddtt),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利用植物杂交原理,设计一种快速方法培育出合乎要求的矮秆抗锈病品种,画出主要步骤流程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快速育种方法叫_________,其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高秆抗锈病的普通小麦(DdTt)的花粉做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的植株有__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__的个体表现为矮秆抗锈病。

(4)假如DDTT与ddtt小麦通过杂交方法和单倍体育种培育不出理想的新品种,试写出一种培育出新性状的育种方法_________。

31.玉米有矮株和高株两种类型,现有3个纯合品种:1个高株(高)、2个矮株(矮甲和矮乙)用这3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株高若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表示,若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1)玉米的株高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2)玉米植株中高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亲本中矮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矮甲和矮乙杂交得到的F1与矮乙杂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F2中YyRR占1/8,约70粒;yyrr占1/16,约35粒;YyRr占1/4,约140粒;yyRr占1/8,约70粒。2.【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的内在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方向性,一般发生在DNA复制时。3.【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是连续两次细胞分裂,而染色体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一次,故减数分裂的结果是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故选D。4.【答案】B

【解析】③过程除需要DNA聚合酶外,还需要特定的逆转录酶,故B选项不正确,其余各项所述均正确。5.【答案】A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一对同源染色体由1条父方染色体和1条母方染色体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父方染色体和母方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是随机的。其余各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因此父方染色体和母方染色体是随机组合的。6.【答案】C

【解析】图中体现出染色体中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且只是引起部分基因排列顺序发生变化,没有导致缺失部分基因。图中同源染色体如果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c+和c发生互换,会产生adc+bef的配子。7.【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中不仅包括了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而且也包括了多种生存环境,所以不能把它简单地概括成物种多样性的形成。8.【答案】B

【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是营活细胞寄生生活的生物,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该实验搅拌是为了使细菌外吸附着的噬菌体外壳与被感染的细菌分离,被感染的细菌(含有子代噬菌体的细菌)在下层的沉淀物中,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质量较小,在上层的上清液中。图中实验只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9.【答案】D

【解析】新物种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改变了生存条件必然会导致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故该种群不可能完全保持不变。该种群的基因多样性越丰富,在改变了的生存条件下越有可能发生进化;反之,该种群就有可能灭绝。10.【答案】A

【解析】精、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但是精、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11.【答案】D

【解析】隔离产生后,不同种群的生存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也不同,通过选择保留、淘汰的变异类型不同,即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最终生物定向进化;生物的变异不是环境诱导的结果,环境的作用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通过选择作用,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类型将被保留。12.【答案】A

【解析】根据基因概念可知,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一个片段,但不是任意片段。每个DNA分子可分为许多片段,其中有的片段能控制生物的性状,有的却不能控制性状,只有能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特定片段,即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才是一个基因。不同的基因可能含有不同数量的碱基对,其长度不同;也可能含有相同数目的碱基对,但这些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能不同,因而不同基因长度可能相同,但可能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13.【答案】B

【解析】艾弗里实验证实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14.【答案】D

【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双亲不患病,而后代有患病个体,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男性患者比较多,故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故A正确;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他们的母亲,Ⅰ

2、Ⅱ

2、Ⅲ4均正常,则她们应为携带者,故B正确;Ⅲ1从其父亲那里得到一个正常基因,从其母亲那里得到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即Ⅲ1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2,故C正确;由题干所给信息不能推导出人群中女性发病的概率为1/2 500 000 000,故D错误。15.【答案】D

【解析】由后代比例9∶3∶4是9∶3∶3∶1的变式可知,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2灰兔为双显性状,有4种基因型(1/9AABB、2/9AABb、2/9AaBB、4/9AaBb),纯合子占1/9,且可推知F2灰兔产生4种配子(AB∶Ab∶aB∶ab=4∶2∶2∶1)。F2中黑兔(2/3Aabb、1/3AAbb)产生两种配子:Ab∶ab=2∶1,后代若出现白兔必须选择ab 配子,概率为1/3。F2中白兔(1/4aaBB、2/4aaBb、1/4aabb)产生两种配子:aB∶ab=1∶1,两种配子与ab结合都会产生白兔,故后代为白兔概率为1/3×1=1/3。16.【答案】C

【解析】Aa个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之间随机结合而形成的;基因A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属于基因突变;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这属于基因重组;同卵双生的姐妹是由同一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以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其性状差异主要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17.【答案】B

【解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放射性。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以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条染色单体含一个DNA分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单体含放射性。18.【答案】C

【解析】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1个亲代DNA分子不论复制了几代,含

5N的DNA15分子只有2个,因为N标记的大肠杆菌占大肠杆菌总量的12.5%,所以可以认为:若开始只有一

12.5%=16个,即DNA复制了4次,与若干个DNA同个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繁殖后变为2÷时复制结果一样。19.【答案】D

【解析】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20.【答案】A

【解析】由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可知,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

dd图中的Ⅱ2片段上。如果位于Ⅱ1片段上,则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别为XX、XDY,后代应是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抗病。故这对基因位于Ⅰ片段上。21.【答案】A

【解析】发病率是指人群中患者所占的比例,因此应该选择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得到的是该种病的遗传规律,即遗传方式。22.【答案】B

【解析】选项B所述①②④⑤均为优生的措施。剖腹分娩与优生措施无关。23.【答案】B

【解析】每个噬菌体共有2条被标记的DNA链,n个被标记的噬菌体DNA经复制后被标记的DNA链进入2n个子代噬菌体内,所以被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m。24.【答案】D

【解析】DNA单链中相邻的碱基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该图表示DNA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转录得到的产物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没有穿过生物膜结构;该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25.【答案】C 【解析】两株番茄所结果实均异常,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故A项正确。在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越早发生变异,变异影响也就越大,显然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故B项正确。甲株变异有可能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故C项错误。乙株变异发生在花芽分化时,只影响到一个果实出现异常,故D项正确。

26.【答案】(1)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缺一不可)(2)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3)丝氨酸 需同时替换两个碱基 增添或缺失(4)碱基对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解析】(1)据图甲推测该细胞处于减Ⅱ中期,其左侧染色体的两单体上基因分别为A、a,则其来源既可能为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2)图乙中Ⅱ过程为转录,其发生场所为细胞核、线粒体或叶绿体。(3)由图丙可知与赖氨酸密码子相比,丝氨酸与之相差两个碱基,而其他氨基酸与之相差1个碱基,故X是丝氨酸的可能性最小。(4)A与a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27.【答案】(1)细胞核 核糖核苷酸 翻译 ⑧ 核糖体(2)转运RNA(或tRNA)ACA(3)a.② b.T→C 【解析】(1)图甲所示过程为转录,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所需原料为核糖核苷酸;图乙所示过程为翻译,此过程在核糖体(⑧)上进行。(2)图乙中的⑥是转运RNA(tRNA),其上的三个碱基为UGU时,在⑦上与之对应的三个碱基是ACA。(3)由翻译得到的肽链中的密码子可以看出,转录是以②链为模板,得到的序列为—CCUGAAGAGAAG—;若该基因片段指导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变成了“—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则对应的mRNA链变成了—CCUGAAGGGAAG—,其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变化是T→C。

28.【答案】(1)Y的差别(2)①常染色体隐性 ②伴X染色体显性 ③1/4 ④1/200

【解析】(1)Y的差别部分只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2)①由Ⅰ1和Ⅰ2不患甲病而Ⅱ2患病可以推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Ⅱ2是女患者但其父亲不患病则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对于乙病,Ⅰ1和Ⅰ2患病而Ⅱ1正常,应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子代男女患病率

BbB不同可知应为X连锁;③根据遗传系谱图,Ⅱ2基因型为aaXX,Ⅱ3基因型为AaXY(2/3)或AAXBY(1/3)(A,a代表甲病致病基因,B,b代表乙病致病基因),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患乙病的概率为3/4,则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3×3/4=1/4;④Ⅱ4基因型为aa,正常女子1/50×1/2=1/200。是携带者(Aa)的概率为1/50,子代为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1/2×29.【答案】(1)bbii BBII(2)6

(3)白毛狗∶褐毛狗∶黑毛狗=2∶1∶1(4)雌性褐毛狗

【解析】由题干信息推知,黑毛狗的基因型为B_ii,褐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白毛狗的基因型为 _ _I_。褐毛狗bbii和白毛狗_ _I_杂交,F1是白毛狗_bIi,F1白毛狗互交,F2出现黑毛狗B_ii,可以确定F1中白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亲代白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及概率分别为BBII、BbII、bbII、BBIi、BbIi、bbIi,其中纯合子的概率是。让F2中的BbIi,后代白毛狗(bbIi、BbIi)∶褐毛狗(bbii)∶黑毛狗(Bbii)=褐毛狗和F1白毛狗回交,即bbii×2∶1∶1。要鉴定雄性黑毛狗是否为纯合子,可选择雌性褐毛狗个体与之杂交。30.【答案】(1)

(2)杂交育种 在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4 ddTT(4)诱变育种

【解析】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优良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时,可让两个不同的品种杂交,获得新品种,其原理是产生配子时,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1.【答案】(1)两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4 AAbb或aaBB(3)高∶矮=1∶1

【解析】 由第3组实验结果可知,玉米的株高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第3组中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9高∶7矮,因此,高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矮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知矮甲(矮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矮甲和矮乙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或aaBB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高∶矮=1∶1。

第二篇:云南省宣威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宣威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命题教师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2.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是()A. 相互对立 B. 相互促进

C.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D. 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3.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 与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B.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欧洲列强放宽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4.下表是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货币单位:亿元)

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 这一时期外国资本始终占主导地位 B. 这一时期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这一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资本增长率超过外国 D. 中国资本增长的前提是社会和平稳定

5.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A. 实行农业合作化 B. 实行土地改革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6.导致“英国输华货物统计示意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工业的竞争 B. 一战的冲击 C. 自然经济的抵制 D. 通商口岸较少

7.针对蒸汽引擎机动车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对机动车发展进行规范,其中两条主要规章如下:限制行车速度,市内不超过3公里/小时,乡间不超过6公里/小时;还必须有一人打着红旗在前面带路。因此又被称为“红旗法案”,该法案在1896年被废除。“红旗法案”的实施()A. 不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B. 阻碍了英国工业化的实现 C. 表明保守势力控制了议会 D. 阻碍了英国新兴工业的发展

8.19世纪后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

以上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

①外贸的顺差逐渐扩大 ②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④成为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9.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日本等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这说明()

①关贸总协定瓦解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③美元不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④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

10.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A. 交通十分发达 B. 商业贸易繁荣

C. 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 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11.“胡佛用不赞成的眼光看待任何大规模的政府干预,深信那个带来了萧条的商业周期也将会带来繁荣,并且深信一旦恢复了经营的信心,复苏就会开始。他的政府确实采取了行动……但是胡佛不肯继续朝前走。”下列符合胡佛政府“行动”的史实有()①签署紧急救济法 ②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 ③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④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有()A. 全面恢复私有制 B. 实行商品贸易 C. 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 禁止私人贸易

13.下表引自吴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改造问题》一书,该表能够说明当时()

A.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B. 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经济恢复 C. 和平过渡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原则 D. 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合中国国情

14.下图是英国19世纪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单位:%),当时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圈地运动的推行 C. 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殖民扩张的扩大

15.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并且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是在()A. 17世纪中叶

B. 17世纪下半叶 C. 18世纪中叶 D. 19世纪下半叶

17.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A.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 徽人独具商业传统 D. 农产品商品化增强

18.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 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 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 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 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19.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 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 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C. 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D. 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20.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 根除经济危机和恢复经济采取的措施 B.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 D. 资产阶级政府权力的空前加强

2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A. 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 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 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 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22.泉州“源和堂”原是晋江庄杰茂、庄杰赶兄弟于1915年着手创办的,厂址初设于青阳镇。1954年公私合营,并于翌年迁址泉州市区,企业性质由合营变为国营。1992年泉州市国营企业与外商合资,该厂更名为“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源和堂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泉州“源和堂”()

A. 是泉州地区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 其创办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潮流 C.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D. 最终恢复了原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身份

23.《汉书·食货志》载:“(汉武帝时)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入其器物。”这一规定反映当时()

A. 限售生活用品 B. 出现垄断组织 C. 推行抑商政策 D. 盛行工官制度

24.这是前苏联的一则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时期的()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5.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26.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边 远地区的孩子选择想要学的课程,享受到全球最优秀的课程资源,我们可能选择的最佳现代 技术手段是()

A. 有线电视 B. 无线广播 C. 卫星电视 D. 互联网

27.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

A. 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 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C. 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 D. 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8.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A. 资本主义已过时 B. 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C. 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D.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9.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C.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完全对立的 D. 与知识经济相互推动

30.罗斯福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我准备在宪法所赋予我的职责范围内,提出在一个危难的世界中,一个危难的民族所需要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是我在宪法权限之内力求迅速实施的”。“这些措施”指的是()

①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②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 ③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④推行以工代赈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30年代大危机后,各国资产阶级如临深渊,寻找出路,纷纷研究应对措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表明,自由放任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范围及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摘自《历史必修II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和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 结合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简析胡佛解决经济危机的结果以失败而告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分析指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措施的相同点。这些措施对当时的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史学家罗斯托认为“商业革命的老概念仍然是有效的、正确的。它指的是随着15世纪末新航路的发现,国际贸易的显著扩张,扩展到了亚洲、西半球和非洲,以及这种扩展在欧洲和欧洲以外产生的所有影响。这场革命一直持续到1783年英国经济起飞”。对于商业革命的作用,中国学者吴承明先生指出:“16~18世纪西欧的现代化进程,是市场需求引起的,需求牵动生产,商业革命导致工业革命,这已成为共识。”

——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有关西欧商业革命作用的观点。中国和西欧商业革命的不同后果反映了各自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试从经济政策角度分析其原因。

33.阅读下列材料: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运作机制时有调整,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30年代的美国、战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70年代末的中国先后实施了社会改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所述的改革都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成功结合的例子,它们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或重大举措?其历史背景、作用上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2)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分别出现怎样的特征?导致出现中国经济特征的历史事件有哪些?由此你得出什么启示?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新政也遭到激进势力的攻击,他们认为新政走得还不够远,因此鼓动“分享财富”运动,鼓吹银行国有化,以这些不可能实现与不负责的计划来迎合下层选民。——李庆余《美国如何构建社会和谐》

据材料归纳当时美国社会对罗斯福新政的反应,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婚证书、文明洋伞、长统洋袜、改良的头,改良的花”都属于新生事物,属于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故A、B、D不符合题意。“辫子、之乎者也说”属于旧的事物,故C项符合题意。2.【答案】D

【解析】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步骤和组成部分,而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归宿和最后结果。区域集团化是由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是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是经济集团成员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而采用的保护自己经济发展的一种措施,对经济全球化有阻碍作用。随着区域集团化的不断发展,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广泛和紧密,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促进作用,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故选D。3.【答案】A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这说明兴办实业与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4.【答案】C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到,1936年外国资本低于中国资本,故A项不正确;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一战期间,故B项不正确;中国资本平均增长率为9.0,而外国资本平均增长率为3.9,故C项正确;1920—1936年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并不稳定,故D项不正确。5.【答案】C

【解析】图表反映出我国的人均钢产量、发电量与美国、印度相差甚远,反映了我国重工业薄弱的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五”计划制订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6.【答案】C

【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鸦片战争虽然打开了中国大门,但英国对华贸易额并未迅速增长,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并不迫切需要英国的工业品,故C正确。20世纪四五十年代,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排除A。一战发生于1914年,与题干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B。口岸虽少,但可以通过加大货物的通关量来扩大贸易总额,故D错误。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1865年”分析,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蒸汽引擎机动车”属于交通工具的新发明,而题干中的现象不利于这项发明的推广。8.【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顺差地位逐渐丧失,故①错误;表中可见,出口的蚕丝数量大幅度下降,茶叶无明显变化,而大豆、棉花则大幅度增加,可见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故②③正确;“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9.【答案】C

【解析】①不符合史实;③说法错误。因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3年宣告瓦解。再加上日本、西欧崛起,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的责任,②④正确,故选C。10.【答案】C

【解析】“丝绸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等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的发达、商业贸易的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佛教之路”的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通道,故A、B项不够全面,选择C项正确;丝绸一直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1.【答案】C

【解析】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胡佛被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货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货款,进行救济。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是,胡佛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胡佛政府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犹如杯水车薪,最终没有实现制止危机的效果,故①③④正确;②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②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2.【答案】B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当时的苏维埃政权全面恢复私有制,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信息可知,当时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商品贸易,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只是部分恢复了私有制,而无法反映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信息可知,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恢复了私人贸易,而不是禁止,故D项错误。13.【答案】D

【解析】从表格中私营工业的存在,表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还没有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无法推测出经济恢复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三大改造的方式,故C项错误;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远远超过私营工业,表明三大改造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生产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故D项正确。1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的时间“19世纪”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然后观察示意图,分析1801年到1860年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是逐渐上升,再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故选C。15.【答案】B

【解析】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②,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③。16.【答案】C

【解析】英国在18世纪中期最终打败法国,从而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17.【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可以看出商人发家后依然将财富用来购买田宅,而不是积累资本投资扩大生产,突出反映了小农对土地和田宅的渴望,故A项正确。18.【答案】B

【解析】“下田戽(汲)水”是水利工具,未涉及耕犁技术,故A项错误;据“田园”“下田戽(汲)水”“高垄”可知与农业灌溉有关,故B项正确;“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表明是翻车,而不是筒车,故C项错误;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田园”“下田戽(汲)水”的农业灌溉无关,故D项错误。19.【答案】C

【解析】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政治方面,不属于社会习俗变迁,故A项错误;旗袍和中山装是服装的变化,不符合材料意思“头上和脚上的变化”,故B项错误;据材料“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可知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属于政治思想观念,不属于社会习俗变迁,故D项错误。20.【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目的是克服经济危机,缓和矛盾,恢复经济发展,最终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所以其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正确。A、B反映了新政的手段,D是新政的结果和影响。21.【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大量金银涌入西欧,从而使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升,引发通货膨胀,结果使封建主、城乡雇佣工人和一般贫苦农民的收入受到严重损害,而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大发横财,这样就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故A项为最佳答案;B项只能导致制造业主的收入增加,故不正确;C项只能使大西洋沿岸的商业资产阶级财富增加,故不正确;D项只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并不能导致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故不正确。22.【答案】B 【解析】材料只是体现泉州“源和堂”创办时间与创办地点,无法说明是泉州地区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泉州“源和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于1915年,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潮流,故B项正确;确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92年,故C项错误;1954年公私合营,企业性质由合营变为国营,1992年与外商合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故D项错误。23.【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汉武帝实行的盐铁官府专营政策,但是并不是限售生活用品,排除A; 盐铁官府专营政策不等于完成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排除B项;西周时期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排除D项。24.【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农村实行农业集体化,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从而导致出现笑话中“无油无锅又没柴”的现象,因此C项正确。25.【答案】A

【解析】“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体现了农、工、商的重要性,不存在抑制商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其中的“末”指的是商业,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故B项错误;“乃令贾人不得……”,“贾人”就是商人,对于商人“重租税以困辱”,体现了抑制商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农为“本务”,工商为“末”,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故D项错误。26.【答案】D

【解析】20世纪90年代,个人电脑迅速普及,成为人们日常交往的重要手段。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及时沟通,对孩子的学习非常有好处。27.【答案】D

【解析】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实施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故D正确。A是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不符合题意;B是英国开创;C是荷兰开创。28.【答案】B

【解析】在经济危机爆发时,美国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无法挽救危机。而这时期苏联等社会主义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推动经济发展,所以出现“羡慕”。题干材料“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说明当时人们对政府抱有希望,希望加强政府职能,故B项正确。29.【答案】C 【解析】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因此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对立的。30.【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准确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整顿银行与金融,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3、调整农业政策: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社会救济实行“以工代赈”。可见,②中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实际做法相反,故选C项。

31.【答案】(1)政策和措施: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联邦政府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倡导地方团体和劳资双方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危机。

主要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程度越来越高,使得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无法克服经济危机,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克服或者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2)相同点:强化贸易保护政策;货币贬值以转嫁危机。

影响: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导致各国经济危机近一步加深;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贸易战,加剧了世界经济紧张局势。【解析】

32.【答案】观点:西欧商业革命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论证: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商业利润转化为资本,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本;商品需求的日益增加,推动了手工工场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趋势:中国在农业社会继续徘徊;西方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成因:中国推行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方推行的重商主义和对外扩张政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观点”可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发展趋势”从是否向工业革命发展角度进行回答。“成因”,注意题干中的要求“从经济政策角度”,联系中国与西方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即可回答。

33.【答案】(1)事件: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

历史背景: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作用:都取得巨大成绩

(2)不同:西方经历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经济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原因: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1966~197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

启示:制定经济政策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进、吸收先进经验技术。【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出4件大事,归纳在背景、作用方面的共同点;第(2)问依据教材归纳20世纪50~70年代东西方经济发展特征,分析中国经济曲折发展的原因,经过对比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的制定、先进科技的推动等方面总结认识。34.【答案】反应:抗议和攻击。

理由:抗议新政的人认为新政过于打压资本家和考虑底层群众的利益,是将美国导向社会主义的“凶政”;攻击新政的人认为新政在调整生产关系上力度不够,需要从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以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为何要抗议?资产阶级认为新政损害了其利益;为何要攻击,社会下层认为新政不彻底。

第三篇:云南省楚雄实验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楚雄实验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1961年1月18日,在八届九中全会闭幕式上,毛泽东说:“今年不搞两本帐了,就是一本帐,决不要层层加码,中央是一个盘子,到省、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子。”毛泽东的讲话()A. 旨在解决农轻重的比例问题 B. 意味着经济体制转变的开始 C.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D. 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2.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利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由此可见,李鸿章()A. 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 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C. 利用政权垄断经营 D. 提倡“实业救国”

4.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 外资企业出现 B. 洋务运动兴起 C. 工人运动高涨 D. 实业救国热潮

5.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 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A.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 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 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6.唐朝前期存在三种土地占有情况。一是地主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中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东最少。二是按均田法农民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三是百姓自己开垦的土地。在关中地区,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 商品经济发达

B. 存在井田制 C. 小农经济落后

D.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7.下图是英国19世纪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单位:%),当时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圈地运动的推行 C. 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殖民扩张的扩大

8.下图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9.“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历史人物是()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洪仁玕

D. 孙中山

10.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A. 小农经济是各朝代统治稳固的基础 B. 皇权与地主阶级之间矛盾难以调和 C. 土地兼并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 D. 农民阶级和统治阶级有着共同利益

11.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 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12.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和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

A. 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 商帮出现后的垄断 C. 商品经济的繁荣

D. 纸币携带方便,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

13.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类赍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这表明此时()A. 手工业技术人才过剩 B. 工匠一律以银代役 C.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D. 官营手工业市场化

14.关于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478年~1535年)在其著作《乌托邦》中说:“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而马克思则认为:“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莫尔和马克思的观点取决于()A. 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 B. 评价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 C. 各自不同的阶级立场 D. 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主观认识

15.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君(杨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 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16.2008年11月22日至23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胡锦涛主席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是“亚太发展的新承诺”。鉴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已对包括亚太地区的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此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讨论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同时,对金融危机问题发表了单独声明。我国积极参与此次APEC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中国、亚太乃至世界的金融、经济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②有利于我国与成员国建立长期结盟友好关系

③符合当今时代主题,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④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1952~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 数提高了15.69倍。这说明赫鲁晓夫()A. 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 B. 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C. 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D. 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

18.《变形金刚》影片中出现了闻名世界的美国水利工程——胡佛水坝(下图)。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胡佛水坝表明()

A. 胡佛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胡佛政府在美国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C. 胡佛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问题 D. 胡佛政府采取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A. 联合国 B. 欧共体

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930年以前,苏联的粮食年总产量超过1913年的水平(1930年除外),且1930年以后增长率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下列哪一项与上述情况不是因果关系?()A. 当时苏联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发展 B. 苏联农村集体化过程存在失误

C. 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 D. 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21.下表反映了1909~1919年间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

A. 邮政事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B. 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 C. 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 D. 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 22.1929~1933年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 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 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D. 生产绝对过剩导致危机

23.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A. 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B. 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 C. 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 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24.下列有关美国“新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③“新经济”是由美国一家杂志提出的 ④“新经济”就是第三产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5.在欧洲建设的过程中,有人曾把欧洲建设比作一个“三级火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二级是关税同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 B. 第一级是政治同盟,第二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三级是关税同盟 C. 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 D. 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政治同盟,第三级是经济货币联盟

26.按照列宁的说法,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是从“战时经济”退却,进入“国家资本主义”阶段。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 国家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B.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 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机制 D. 实行必需品配给制 27.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8.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A. 优化农村环境 B. 给农民提供补贴 C. 提供就业机会 D. 提高农产品价格

29.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你有言论自由,但这并不是说你有权在电影院大喊失火了;同理自由市场的原则也不意味着大家可以在无序的资本流动中互相践踏。下列选项中最契合克鲁格曼观点的措施是()A. 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 组建国际经济区域集团 D. 推动混合经济模式的发展

30.罗斯福新政中贯穿其全过程的内容是()A. 救济 B. 复兴 C. 改革 D. 干预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共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点。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欧洲的钢轨价格在1872~1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896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上述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进行分析)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邓小平

材料二 “我一直认为入世后既不会遭遇洪水猛兽也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经济奇迹。”“打 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但有时难免会飞进一两只苍蝇。” ——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一任团长龙永图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2)有研究者指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呈弓箭状。观察上图,指出图中“弓”上的城市哪些是改革开放时的经济特区,哪些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3)据此谈谈你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节选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2)材料二中图二与图一相比,图四与图三相比,说明图

二、图四服装发生变化的政治和思想因素。(3)在材料二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上述变化的因素。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地位的内容,故A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60年国家开始纠正农村中左倾错误,“决不要层层加码”体现出调整大跃进中制定高指标的做法,有利于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对大跃进的弊端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消除”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2.【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项属于“商业革命”的影响。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特点。“不准另树一帜”可以看出李鸿章不支持民族工业但也发展航运业,可以理解为李鸿章利用政权的手段进行垄断经营,故选C。4.【答案】D

【解析】关键是找到题中的题眼:“民国初期”“必需之国货”这是那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救国热潮的直接证据。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C为正确选项。A项观点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材料已明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故B项为误解。D项问题在于材料没有明确表示世界市场与疾病传播的关系,而且此时应该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排除A、B、D。6.【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中时间“唐朝前期”可排除A、B两项;“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说明国家掌握的土地较少,大量土地被地主占有,故选D项。7.【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的时间“19世纪”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然后观察示意图,分析1801年到1860年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是逐渐上升,再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故选C。8.【答案】C

【解析】宣传画强调“不到十五年,就要超过英国”,体现了“大跃进”运动时期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特征,选择C项符合题意。9.【答案】B

【解析】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实用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体现了“以新卫旧”的特点。以上四位人物中只有B符合这一特点。10.【答案】A

【解析】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地主与政府争税源,土地高度集中不仅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兵源,而且容易激化阶级矛盾,进而严重威胁皇权稳固,所以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维护小农利益,根本目的就是巩固统治。故A正确。11.【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发昌机器厂受英商排挤,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的说法过于片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故B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的结果,不是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无力与外商企业竞争,步履艰难,在外商排挤下迅速衰落,说明了近代民族工业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等特点,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故D项正确。12.【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现象是从秦到宋货币的发展变化。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同时纸币的出现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并未完全取代金属货币。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及奏章的内容,可见材料说明的是明朝官营手工业以银代役的情况。材料并未体现人才过剩,故A项错误;“一律以银代役”的说法过于绝对,在材料中未能证实,故B项错误;“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正体现了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官营手工业产品面向市场,故D项错误。14.【答案】B

【解析】虽然二人生活的时代确实不同,但评价结论之所以不同,主要是由于二者观察事件的角度不同:莫尔是从维护人的权益角度出发,感慨圈地运动“羊吃人”;马克思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圈地运动干净利索的将人赶入城市成为自由可供雇佣的劳动力,对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作用非常明显,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15.【答案】C

【解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中的唐代不符,故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中叶以后,故B项错误;从材料“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京口绫衫缎”等信息表明,不同区域生产不同的手工产品,故C项正确;家庭手工业基本不入市场,与材料大多货物来自民间这一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16.【答案】C

【解析】中国加入APEC,并非是结盟的关系,排除②,故C正确。17.【答案】A

【解析】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1953年到1964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在这些政策影响下农产品价格提高,故A项正确;农产品价格提高,说明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不能说明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已经改变,故B项错误;在赫鲁晓夫的改革下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体上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不能说他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故C项错误;材料只说到了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没有谈到收购数量增加,故D项错误。18.【答案】D

【解析】胡佛政府并没有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罗斯福政府在美国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故B项错误;胡佛水坝的修建并不能说明胡佛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问题,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信息可知,胡佛政府采取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故D项正确。19.【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性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联合国属于全球性的政治合作组织;欧共体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针对的是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关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专营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20.【答案】C

【解析】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农业集体化中的失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故A、B、D三项均正确,C与史实不符。21.【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显示交通影响邮政事业发展,故A项错误;“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用词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的信息,故C项错误;依据表格中“邮政开始用汽车取代马拉邮车”“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说明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故D项正确。22.【答案】A

【解析】解题时注意关键词“1929~1933年间”,这一时期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资本家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产品,而广大人民则因为贫困无力购买。B项出现于1941年。C项与题干不符。D项错在绝对过剩,应是相对过剩。23.【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说明不是批判个人崇拜,故A项错误;从材料“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可以解读出: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主义,故B项正确;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赫鲁晓夫改革,故C项错误;“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说明不是全盘否定斯大林,故D项错误。24.【答案】B

【解析】“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④说法不正确。25.【答案】C

【解析】欧洲的联合首先是在经济上的关税同盟;然后是在经济上的货币联盟;最后上升到政治。故选C。26.【答案】C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为了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而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是一种超前行为;只有“退却”——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和商品买卖,才能调动积极性促使经济恢复发展,因此C项与新经济政策以及列宁的话相符。A明显不符合题意;B不属于新经济政策;D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7.【答案】A

【解析】观察图表可知,1913—1918年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第一次大战;1918~1920年仍是下降趋势是因为三年国内战争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5年粮食产量呈现增长的趋势,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当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产物;④时间不对,所以A正确。28.【答案】D

【解析】罗斯福新政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29.【答案】A

【解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促使国际贸易在自由市场下有序进行,故A项正确;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二战之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加强“有形的手”在经济发展中的干预力度,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经济区域集团是地区国家之间为实现本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具有排他性的特点,不符合材料自由市场开放性原则,故C项错误;混合经济模式不符合材料题意,故D项错误。30.【答案】A

【解析】经济大危机造成了工人失业、农民破产,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罗斯福新政实施的目的就是要缓和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贯穿新政全过程的措施是救济。故A正确。31.【答案】(1)特征:①世界贸易扩大,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的联系更加紧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②西方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增强;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世界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出现了产品过剩,商品价格和利润下降;④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重工业发展迅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加剧。

(2)影响:①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②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③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了落后地区的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观念,推进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④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 说明世界贸易扩大,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的联系更加紧密;“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加剧,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增强;“从1870~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点。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说明出现了产品过剩,商品价格和利润下降;再结合所学知识,此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了垄断组织,重工业发展迅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但是环境污染加剧。

(2)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中越是扩大……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但是客观上冲击了落后地区的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观念,推进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32.【答案】(1)企业类型: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

原因: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资金少、技术落后,受制于外国侵略者;新中国受苏联影响较大,且出于建立国防工业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布地区:从东部沿海、沿江向以东北为主的内地转变。

原因:近代: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便于得到外国技术设备等。新中国:为得到苏联的帮助,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的需要。(3)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原因:民国初年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4)企业的所有性质发生了变化。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有二,一是仔细根据材料找变化(很多时候要根据所学去寻找图示变化的线索),二是要熟知相关知识,学会比较性质相近的历史事物。取得高分的前提在于把握变化,又要善于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变化原因结合历史背景多角度梳理回答即可。本题可以从产业结构变化、分布地区变化、企业性质变化等角度思考。注意审题,变化仅限两项。33.【答案】(1)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2)经济特区:汕头。开放城市:天津、烟台、青岛、南通、上海、宁波、福州、广州。

(3)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决定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②对外开放的实行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以鼓励和肯定。③但同时还应注意,随着对外开放的实行,中国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应该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解析】解答本题第(1)问需要联系近现代中外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解答。第(2)问需要联系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回答。第(3)问要结合材料联系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所取得成就及作用来分析解答。34.【答案】(1)主张:易服。

理由:①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②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

(2)图二:政治上:近代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影响。图四:政治上:“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再搞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答民主政治得到发展);思想上:改革开放,打破个人崇拜,思想获得了解放,审美多元化。(3)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

精神追求:从图一到图二反映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从图三到图四反映的是追求富裕、发展、个性和文明。

【解析】第一问依据材料回答。第二问,依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三问紧扣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解答。

35.【答案】(1)海外市场的拓展;科技革命的推进;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2)经济停滞,通货膨胀。

(3)大刀阔斧地改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知识经济开始形成;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通过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第(1)问考查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强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2)问解答的关键是读懂图表;第(3)问意在考查“新经济”的相关知识,答题时注意多角度思考。

第四篇:云南省元阳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地理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元阳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 地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读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几题。

1.该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 1950 B. 1963 C. 1990 D. 2010

读“2012年河南省城市等级体系图”和“2030年河南省城市等级体系预测图”,完成下列两题。

2.对河南省城市等级体系的正确预测有()

①城市等级体系由单核变成三核模式 ②豫东城市等级均有提升 ③新乡市等级提升加快豫北经济发展 ④城市等级体系趋于合理

A. ①③ B. ②③ C. ⑦④ D. ③④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老龄化 B. 婚姻家庭 C. 政治因素 D. 经济因素

下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回答下列两题。

4.若在该区域建CBD,最宜选择在()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A. 老龄人口增加 B. 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C. 少儿比重上升 D. 人口总数减少

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地区2010年粮食生产效率。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6.表中所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为()A. 东南省份 精耕细作 B. 东北和新疆 机械化水平高 C. 东南省份 科技水平高 D. 东北和新疆 劳动力廉价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的人口增长模式,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7.图中甲地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 高-高-高 B. 高-高-低 C. 高-低-高 D. 低-低-低 8.读我国简图,完成下题。

有关图示四地农业发展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 B. 乙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不足 C. 丙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土壤肥沃 D. 丁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后备土地丰富 9.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表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乳畜业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面向市场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国的乳畜业目前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完成以下两题。10.中国乳畜业的发展应()

A. 走通过扩大规模来获得产量的道路 B. 尽快在全国各地建立专门的市场

C. 依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度发展 D. 尽快在全国各地设立奶源地,为企业提供奶源 下图为“我国2001年-2012年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2001~2012年间,我国水稻()

A. 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B. 总产量持续增加

C. 单产量明显增加 D. 总产量与种植面积变化一致

12.近几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在城市建设中,重点突出了徽派民居建筑式样,与一批被整体迁移至此的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充分说明()A.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 B.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格局的影响 C. 城市建设突出了现代化色彩 D. 这种城市建设是哗众取宠 13.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A. 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 B.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C. 劳动力投入多,单位产值高 D. 精耕细作,专业化程度高

2015年10月21日~25日,第21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在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义乌是日用小商品的天下,小小的袜子就拥有数百家生产厂家。一个不大的柳市镇除了三家电器集团外,还有数十家中小电器企业,且没有因产品类同、重复建设而影响发展。据此回答以下三题。

14.义乌小商品城形成的区位优势是()

①交通便利 ②原料来源丰富 ③政府积极的商业政策 ④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可持续发展论 C.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D. 人定胜天

读“鲁尔区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三题。

16.下列经济活动能促进鲁尔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的是()A. 将废弃矿点改建成工业博物馆、休闲公园 B. 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C. 兴建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厂

D. 扩大市郊养殖场规模,满足城市的需求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据此完成以下两题。17.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A. 商贸中心 B. 机场 C. 火车站 D. 港口 18.飞机场的区位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要能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要紧靠城市中心边缘设立

②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选择地质条件好、地基稳定、平坦开阔的位置 ③要选择少雾、少雷暴、视野开阔、少鸟类飞行的位置 ④为防止噪音污染城市,机场与城市距离越远越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读“世界某一地区图”,回答以下两题。

19.下列四个城市与图中(图中阴影地区)钢铁工业生产相比,区位因素最为相似的是()A. 鞍山 B. 攀枝花 C. 伯明翰 D. 匹兹堡

20.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影响该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和气候 B. 河流和自然资源

C. 河流运输的发展 D. 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发展

湖北汽车工业始于十堰,之后拓展到襄阳、随州、武汉,形成了千里汽车工业走廊,走廊中的四大工业基地各有特色,十堰以生产卡车为主,随州以罐式车、环卫车等为主,襄阳以商务车为主,武汉以小轿车为主。读“湖北汽车工业走廊示意图”,完成下列三题。

21.20世纪60年代,我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布局在十堰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 技术 B. 市场 C. 交通 D. 政策

位于鄂西北山区十堰市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公司)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三线”建设中选址建设的国家重点企业。在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特殊的国内社会环境下,“三线”建设中国家重点工业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散(分散布局)、山(工厂进山)、洞(生产设备进洞)”。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22.20世纪90年代,二汽东风公司确立了建设汉江汽车工业走廊的发展目标,目前已初步形成十堰(商用车制造)、襄阳(轻型商用车及中高档轿车制造)、随州(专用汽车)、武汉(乘用车制造)四大整车生产基地及众多的零部件生产城市。提出这一发展目标的理论依据是()A. 生产联系和地域分工 B. 产业集聚和规模效益 C. 工业分散和区域协作 D. 产业转移和资源配置

2013年5月,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郑州段,有万只崖沙燕在此筑巢育雏,为了保护这些崖沙燕,工程暂时停工,“停工护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3.“停工护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持续性原则 B. 整体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公平性原则

某商品宅配公司是一家迅速发展起来的创新型的家具企业,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订购家具,并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获得相关物品和家具,下图为“该宅配公司组织结构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图中“丙”代表的流通环节是()

A. 商务订购平台 B. 客户 C. 家具宅配中心 D. 家具厂

25.某一地区风向玫瑰图如下所示,则该地工业区、居住区的布局合理的是()

A. B. C. D.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瓦轴集团)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轴承工业的故乡和摇篮。瓦房店市轴承及相关企业总数超过300家。除拥有各类规模不等的轴承生产、加工企业200余家外,还包括市区内轴承包装、销售、维修企业100多家。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26.图中显示该市轴承企业向郊区扩散、布局,影响因素不是()A. 地价 B. 交通 C. 环境 D. 能源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共61分)27.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某市1980~2009年城市化的过程。

材料二 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城市病)。专家建议打造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据材料一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从环境因素考虑,分析材料一中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分析原因。(3)材料二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4)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正式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材料二 人口与资源漫画和三种生产的关系图

(1)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A.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B.人口增长速度仍过快 C.国内人口迁移规模过大 D.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

(2)材料二漫画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据三种生产的关系图解释其产生的原因。(3)我国进行人口普查的意义是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京沪高速铁路(如下图)全线开工。京沪高速铁路贯穿7个省(市),环渤海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材料二 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后的又一经济活跃地区。环渤海经济区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产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简要说明影响京沪高速铁路选线的主要因素。

30.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反映工业分散和集聚的两类布局形式。美国某汽车公司为开拓市场,在欧洲建有小轿车的多个零部件厂和3个整车厂,甲图是“小轿车的生产联系网络示意图”。乙图的香水瓶生产中心,位于布笛勒河谷地。15世纪以来,在水、砂原料和植物燃料的基础上,那里发展了玻璃香水瓶制造业。至今集聚了43个公司,从事制模、制瓶、磨砂、涂色等专业化生产。他们协作生产的香水瓶75%出口到世界各地。根据下图和上述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整车厂所在3个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香水瓶生产中心所在的国家是________。

(2)汽车的零部件多实行标准化生产,因此其生产可以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以下产品中,其零部件生产布局有类似分散特征的是()A.服装 B.飞机 C.二胡 D.沙发

(3)多个企业集聚,协作生产香水瓶,有利于同行面对面地技术交流和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以满足香水瓶生产技术快速创新的需要。在以下产品中,其生产企业的布局应有类似集聚特征的是()A.瓷花瓶 B.洗发水 C.塑料袋 D.啤酒瓶

(4)关于分散:除零部件生产标准化外,接近消费人群和接近原料地也是分散布局的原因。从总体上说,跨国公司将其下属企业在全球分散布局有利于________生产成本,________产品市场。(5)关于集聚:发达区域往往控制了某一类或几类产品的国际市场。这些区域具有发达的专业化分工、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产业文化,有利于技术的快速________。3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日报》2007年11月30日报告“我国农村地区生活能源的消耗,秸杆占31%,薪紫占25%,传统的炉灶秸杆薪柴的能源利用率只有10%—15%。”

材料二 2007年12月5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节能减排”工作,争取完成“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右图是“世界部分国家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

材料三 交通工具尤其是近几年私人汽车的大量增加,使我国石油消费最大增,最近全国许多城市油价大幅提高,石油短缺,出现了排队加油的现象。据统计2006年我国汽车累计生产727.97万辆,以销售721.60万辆的总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所用能源56%来自生物能,它带来的后果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出,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3)读“材料三”,鼓励私人购买汽车,能促进相关产业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除加剧石油短缺和交通拥挤外,还能产生问题,说明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32.2015年4月14日国家三部委出台的“一带一路远景与行动”明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目前已经开始行动,正在构建“一带一路”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材料一 下图为福建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材料二 新航线从福州出发向南、向西,途经的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向南对接东南亚、向西连通印度洋,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福建正在把自己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目前在福建沿海,从北到南,正在把原来分散的小码头、小港口整合起来,建设包括两大集装箱、两大散货、两大石油石化液态在内的六大港口群。分析福建发展石化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云南省元阳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 地理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增长。图示时间内(除1960年前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高于0,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故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为2010年。D正确。2.【答案】D

【解析】城市等级体系由双核变成三核模式,故①错误;豫东城市等级多数有提升,但并不是都提升,故②错误;新乡市等级提升为核心城市,会带动、加快豫北经济发展,故③正确;城市等级体系趋于合理,故④正确,D项正确。3.【答案】D

【解析】目前,影响世界大多数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选D。4.【答案】B

【解析】CBD是中心商务区,地价最高,最适宜选择在商业地价最高的乙地,B正确。5.【答案】B

【解析】认真审题,注意题目要求是“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影响,因而与老龄人口、少儿比重、人口总数等基本无关;由图可知2015~2025年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为负值,且继续下降,说明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这将会导致企业间争夺劳动力,使得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的现象,故选项B正确。6.【答案】B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率(即人力效率)最高的是东北和新疆,因为这两个地区机械化水平高,投入的劳动力少,所以劳动生产率最高。7.【答案】B

【解析】人口增长模式有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原始型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3%以上,传统型自然增长率接近2%,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都在1%左右;根据图中数据,甲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3%左右,应为高—高—低的原始型。8.【答案】B

【解析】甲地区位于宁夏平原北部、黄河以西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乙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不足;丙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势较低,热量较充足,有灌溉水源,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丁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农业发展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9.【答案】D

【解析】原始型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选D。10.【答案】C

【解析】中国乳畜业的发展应依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度发展。11.【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波动变化的,且种植面积变化幅度小于产量变化幅度,故选C。12.【答案】A

【解析】罗店镇在建设过程中,突出了对民族文化的吸收、继承与发扬,其建筑景观与当地原有民居形式相互交融,充分说明了地域文化对其的影响,材料中体现了建筑景观,而没有体现建筑的格局。13.【答案】A

【解析】由图例可知,M地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影响该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饲料和市场,法国乳畜业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14.【答案】B

【解析】义乌小商品城生产的主要是轻工业产品,所需原料较少,因此②错误;该商品城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交通便利、政府积极的商业政策、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15.【答案】D

【解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只要人们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大自然,体现的是人定胜天的思想。而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论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16.【答案】A

【解析】促进鲁尔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可以将废弃矿点改建成工业博物馆、休闲公园,发展旅游业,A对。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是调整工业布局,不能扩大第三产业规模,B错。兴建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厂,仍属第二产业部门,C错。扩大市郊养殖场规模,满足城市的需求是第一产业类型,D错。17.【答案】D

【解析】该公司需要进口原料,应靠近港口,利于原料进口。18.【答案】D 【解析】选择飞机场时,首要的是保证飞机的起降方便和旅客的安全,所以飞机场不宜紧靠市中心,一般选择气候条件较好,少雾、能见度好,地形平坦开阔,地基稳固且少鸟类飞行的城市郊区。飞机起降噪声较大,不宜紧邻城区,但也不是越远越好,过远的交通会对旅客产生诸多不便。19.【答案】D

【解析】该地煤炭资源丰富,匹兹堡符合。20.【答案】D

【解析】该城市新城区建设了高科技开发区、高等院校、电子工业基地,沿高速公路和飞机场布局。故选D项。21.【答案】D

【解析】读图,十堰位于内陆山区,处于山谷中,交通不便。20世纪60年代,我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布局在十堰,主要是考虑到当时国际政治环境,是国防安全的需要。主导区位因素是政策,D对。交通、技术、市场不是主要因素,A、B、C错。22.【答案】A

【解析】读题可知,二汽东风公司四大整车生产基地及众多的零部件生产,属于生产联系中的横向联系;每个地区拥有专门的汽车类型,各不相同,属于地域分工。23.【答案】D

【解析】“停工护燕”保护了崖沙燕的生存权;体现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24.【答案】C

【解析】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订购家具,根据图示分析,甲为客户,乙为商务订购平台,丙为家具宅配中心,丁为家具厂,所以C正确。25.【答案】B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应抓住以下几点:①风向玫瑰图⇒当地盛行风向为南、北向⇒工业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②隔离区应布局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净化空气、隔离噪音等。26.【答案】D

【解析】由于市区交通拥堵、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环境,工业企业有迁往郊区的趋势。

27.【答案】(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3)问题: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

原因:①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②城市规划不合理;③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4)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解析】第(1)题,城市化进程的表现从城市规模、人口多少及功能分区等角度去回答。要注意从图表中获取足够的信息。第(2)题,化工厂对水有污染,也会产生大气污染。从左图中读取该地区风频状况,化工厂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从河流流向看,化工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第(3)题,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住房、交通、就医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原因从城市人口、经济和规划等方面分析。第(4)题,注意从环境、交通和能源利用等方面回答。28.【答案】(1)C

(2)人口过多导致资源压力过大 人口数量多,所需生活、生产资源多,为满足需要,就要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对资源产生巨大的压力,出现人口与资源的矛盾。(3)人口普查资料是我国制定人口政策及其他各项政策的依据和前提。

【解析】第(1)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自发性人口迁移规模不断加大,给人口普查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第(2)题,由漫画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压力越来越大;由第二幅图可看出,人口增加,导致所需资源增加,进而会加大从环境中对资源的开发,从而造成资源压力加大。第(3)题,只有经过人口普查,才能掌握当前第一手人口资料,才能为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及其他各项政策提供依据。

29.【答案】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运输需求量大。

【解析】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经济水平、科技条件和自然因素。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经济发达,人口、城市稠密,科技力量强,运输需求量大,现有运输线不能满足需求。30.【答案】(1)英国 德国 西班牙 法国(2)B(3)A(4)降低 扩大(5)创新

【解析】社会生产专业化要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单一化,如分散的小轿车零部件集中的地方应是整车装配、生产的地方。对技术要求高、零部件又多的产品,为了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的提高宜于分散生产;而对原料要求及时供应、生产过程协作化及不需零部件装配的产品宜集聚生产。分散布局的工业有利于加强地区间的合作及专业联系,利于生产过程现代化的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于开拓其他地区的销售市场,而有的工业集中布局则更利于整体合作、交流,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31.【答案】(1)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破坏。

(2)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提高利用率(通过提高节能技术、加强管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或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调整产业结构(或缩减能耗高的产业比重,鼓励发展能耗低的产业);制定相关法律、培养人们的节能意识。

(3)交通污染 使用清洁能源;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公交优先;街道边广种花草树木;减少尾气排量(通过改进燃油技术、或加装尾气净化装置、或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或使用无铅汽油)等。

【解析】第(1)题,我国居民生活能源56%来自生物能,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第(2)题,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低,这需要从科技、经济等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第(3)题,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尾气排放,是保护环境,提高大气质量的重要措施。

32.【答案】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还核心区,邻近台湾,位置优越;沿海,港口多,海运便利,利于进口石油;邻近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工业基地,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河流众多,工业用水充足等

【解析】工业发展区位条件有位置、市场、政策、交通、资源等条件。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还核心区,邻近台湾,位置优越;沿海,港口多,海运便利,利于进口石油;邻近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工业基地,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河流众多,工业用水充足等。

第五篇: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18学年一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18学年一月份考试

高二 历史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B. 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C. 西班牙、南斯拉夫、波兰 D. 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7.在世人眼里,英国人是比较严肃古板的。然而,在大火冲天的伦敦,英国人竟表现出非常幽默的一面。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馆的门上,“照常营业”的招牌依然在诱惑着顾客。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召,积A.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 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矛盾激化 C. 美国等大国被卷入战争

D. 反法西斯国家孤立作战的血的教训

2.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这一举动招致了俄国的强烈反对。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俄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B. 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 C. 奥匈帝国的行为对德意志有利 D. 俄国反对奥匈帝国插足巴尔干半岛

3.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这两场战役()A. 战役规模巨大 B. 双方投入兵力很多 C. 持续时间特别长 D. 伤亡数字特别巨大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斗争,主要围绕()

A.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B. 建立两大军事集团 C.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 争夺巴尔干地区

5.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 B.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地区 C. 中国战场发动全面反攻 D. 东南亚地区的资源贫乏

6.二战爆发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但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 幸,幻想德国人在战争打响后,会东侵苏联。三个“小孩”分别指()A. 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

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这说明了()A. 英国人唯利是图 B. 部分英国人没有爱国心 C. 英国人士气高涨 D. 英国人对战争置若罔闻

8.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A. 北非战事结束 B. 盟军西西里登陆 C. 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 D. 意大利投降

9.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A. 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B. 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C. 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D. 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

10.对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评价不当的一项是()A. 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和约》的较大调整 B. 促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 C. 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 促使德国完全摆脱战败国地位,成为政治大国

11.下图为《凡尔赛和约》的图片,其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 ②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④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12.观察下图中的传单,传单上一个日本士兵被困在一个孤岛上,无助地向四周张望。画中的文字是:“日本的飞机和军舰都到哪里去了。”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该传单的散发者最有可能是美军 B. 散发该传单是为了瓦解日军士气和精神 C. 该传单应印刷于中途岛战役之后 D. 该传单预示着日军将逐步处于不利地位

13.广田弘毅是靖国神社中的甲级战犯,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中被处以绞刑的7名日本甲级战犯中唯一的文官。1936年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规定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级以上的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工具,禁止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颁布了全面侵略中国、并进一步南北并进大肆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纲要》,使日本进行所谓的“准战时体制”。以上措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 发动九一八事变 B. 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C. 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D. 日本军部出现了“北进派”“南进派”的分歧

14.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

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这主要是基于()A. 莫斯科保卫战击败德军 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C. 中途岛海战打败了日军 D.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15.在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以中、美、英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了《波茨坦公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说服力的是()

A. 美、英、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 B. 美国、英国同中国政府关系密切,中苏政府间矛盾重重 C. 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轻视中国人民的抗战 D. 苏联政府当时还没有对日宣战,不适合参与宣言的发表 16.二战后初期,苏联采取防御型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尽快发展自身的军事力量 B. 对美国采取和平攻势政策 C. 争取和平的国内建设环境 D. 避免再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17.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民族歧视的宣言,这是由于()A.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出现了新面貌 B. 美苏争霸的时代已结束 C. 美国不再操纵联合国

D. 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已占主导地位

18.美国实施“南打北炸”给越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因为()A. 美军使用了毒气弹 B. 美军使用了核武器 C. 美军使用了化学落叶剂 D. 美军进行了“细菌”战

19.下列关于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英法联合以色列进攻埃及挑起了战争 B. 联合国通过了要求双方停火的提案 C. 英法两国为了自身利益宣告保持中立 D. 美苏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进一步扩展

20.1947年,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不公正的阿以分治协议;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利用停火之际,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军火和物资援助。这些史实最能说明()A. 以色列比阿拉伯国家富有 B. 美国利用联合国对付阿拉伯国家

C. 西方大国的干预是造成阿以冲突的原因之一 D. 阿拉伯国家软弱无力

21.《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A. 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 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 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 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22.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历来众说纷纭。有人在20世纪60年代这样写道:“苏联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让朝鲜半岛„独立的计划,该计划要使朝鲜不受除苏联之外任何国家的控制。”此人最有可能是站在下列哪个国家政府的立场上()A. 苏联B. 伊拉克 C. 美国D. 朝鲜

23.1947年“印巴分治”是()

①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派之间矛盾的反映 ②长期武装斗争的结果 ③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 ④执行联合国“分治”决议的结果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D. ③④

24.1970年2月,尼克松总统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的。”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A. 新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 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 C. 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破裂 D. 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25.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A. 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多极世界的一员 C. 欧盟外交的代表 D. 两极世界的一极

26.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A. 美苏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

B.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政治格局被打破 C.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 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势均力敌

27.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谁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一政策通常被称为()A. 马歇尔计划B. “杜鲁门主义” C. 罗斯福新政D. 尼克松主义

28.“二战”结束后,美国干预和参加的局部战争有()

①朝鲜战争 ②越南战争 ③中东战争 ④印巴战争 ⑤海湾战争 ⑥伊拉克战争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⑤D. ①②③⑤⑥

29.“今年春光胜往年,举国欢腾捷报传。南北竞赛打美帝,稳操全胜勇向前。”胡志明的这首诗说的是()A.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B. 美国把“特种战争”发展为局部战争 C. 美国把对越战争“越南化” D. 越南人民的“新春攻势”

30.西方大国纷纷涌入中东地区,加剧了这一地区的动荡不安,他们参与争斗的 出发点是()

A. 维护世界和平B. 保护犹太人的安全 C. 实施战略控制D. 同情阿拉伯人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

31.《洛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白里安说:“和平终于到来了。”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奥·张伯伦则誉之为“战争和和平年代的分水岭”和“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他们三人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请回答:

(1)你认为他们三人的言论是否正确?他们三人犯了什么共同的错误?(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怎样正确认识《洛迦诺公约》的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英、德、美、法工业产量排位与殖民地占有比较表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示意图

材料三 1915年5月后一战主要交战双方示意图

请回答:

(1)联系教材内容,简析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仔细观察材料二、三示意图,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二战全景纪实》 材料二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我三大盟国”是指哪些国家?据材料指出文献的主要内容。(2)材料二中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3)材料一文献的发表和材料二中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

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语

材料二 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够实施“缓和”战略的自身优势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苏联的“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实现了吗?说明理由。(3)分析说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外战略政策的内在一致性。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十五条第八项规定:“如争执各方任何一方,对于争议自行声明,并为行政院所承认按诸国际法纯属该方国内管辖之事件,则行政院应不必作解决该争端的建议。”——《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第二条第七项规定:“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且并不要求会员国将该项事件依本宪章提请解决。但此项原则不妨碍第7章内执行办法之适用。”(第7章为:“对于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及侵略行为之应付办法”)——《联合国宪章》 材料三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材料一、二所规定的共同原则是什么?材料二规定上述原则不适用于哪些事情的处理办法?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2)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3)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四个选项都属于其形成的原因。A项是直接刺激因素,C项是具体原因,D项是一个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矛盾激化,这样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各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

2.【答案】B

【解析】1908年,奥匈帝国和俄国召开会议,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但必须建立在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的基础上。但是奥匈帝国在吞并这两地时,并没有满足俄国的要求。因此,从根本上来看,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俄国的反对。3.【答案】D

【解析】从“绞肉机”“地狱”的字眼上来判断,战役伤亡数字特别巨大。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斗争。B项是矛盾和斗争的结果,C项是英国的对外政策,D项主要是俄国与奥匈帝国的矛盾。从总体上看,帝国主义国家主要是对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展开争夺。

5.【答案】D

【解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与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中国战场发动全面反攻、苏联宣布对日作战等历史现象直接相关,但与东南亚地区资源的贫乏与否没有直接关系。6.【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可以看出,材料是针对英法对德绥靖政策而言,这一政策导致了德国在二战全面爆发前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战争爆发后,导致波兰很快被法西斯攻陷。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表现了英国人面对德国的空袭毫不畏惧的精神,从侧面说明了英国人对战胜德国法西斯充满信心。

8.【答案】D

【解析】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指的是这个集团里面的某些国家开始投降了。北非战事结束和英美盟军西西里岛登陆都是二战后期盟军的重大军事胜利,促进了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失败,西西里岛登陆后,攻入意大利本土,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这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C、D两项比较,应该以国家的投降为标志,故选D。

9.【答案】A

【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但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未退出一战。10.【答案】D

【解析】结合《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我们可判断A项是正确的;《洛迦诺公约》改善了德法等国的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这也就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故B、C两项正确。D项的“完全摆脱”表述错误,故选D项。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巴黎和会性质的正确理解和透过条约内容分析其性质的能力。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从领土、军事、殖民地和经济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其中①④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②③是《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但不能很好地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

12.【答案】C

【解析】传单仅是宣传品,它不是实际战况的反映,因此,C项的推断过于绝对化。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它对内限制民主,对外积极扩大侵略战争。亚洲出现了世界大战策源地。A项是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之前的事情,B、D两项的影响仅仅局限于日本国内,而C项则是对整个世界而言,是最主要的影响。

14.【答案】D

【解析】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和二战的根本转折点,迫使德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15.【答案】D

【解析】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发表时,苏联还没有对日宣战,因此公告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发表。16.【答案】C

【解析】苏联在战后初期采取防御型的外交政策,旨在为自身发展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17.【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实的深入理解能力,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民族歧视的宣言,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并不意味着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在联合国占主导地位。B、C两项不能正确反映历史事实,是错误的,故正确选项为A项。

18.【答案】C

【解析】由于毒气弹、生化(细菌)武器都是国际公约禁用的武器,所以在越南战争时期,美军就把含有大量毒性的“橙剂”(化学落叶剂)用作武器,结果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19.【答案】C

【解析】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英法两国都直接参与了战争。20.【答案】C

【解析】阿以冲突连绵不断,与西方大国的干预和偏袒以色列有关。2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含义,说明朝鲜战争是美苏两国对抗的表现,虽然停战,但没有签署和平条约,使朝鲜面临“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造成南北朝鲜分裂加剧,故 D 项符合题意。A 项不符合史实;B 项材料没有体现;C 项是50 年代中期开始的,故排除。

22.【答案】C

【解析】这段材料认为朝鲜战争是由苏联造成的,因此此人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一边的。

23.【答案】B

【解析】印巴之所以分治,宗教上的分歧固然是原因之一,但英国实力的下降所导致的对 殖民地控制能力下降也是其原因,但是英国不想失去印度这块殖民地,于是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幻想继续控制,结果失败。

24.【答案】B

【解析】从1970年和尼克松以及“改善同北京的关系”,判断考查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代背景。美国调整对中国和亚洲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服从其全球战略的需要,集中力量到欧洲同苏联对抗。当时处于“文革”**时期,中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故A项错误;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破裂发生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D项是表现而不是原因。25.【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结合必修Ⅰ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为其撇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提供了条件,故A项符合题意。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问题的能力。美苏依据实力两分天下,从而出现美苏两极格局。

27.【答案】B

【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向世人表明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别国内政,充当世界警察,这与材料所述是吻合的。28.【答案】D

【解析】题中涉及到的局部战争较多,需要学生对每一场战争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印巴战争未涉及到美国干预。29.【答案】D

【解析】从“春光”、“捷报”、“打美帝”可以判断,这首诗热情赞扬了越南人民的“新春攻势”。30.【答案】C

【解析】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大国插手该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A、B.、D.是他们插手的借口。

31.【答案】(1)不正确。他们仅看到且夸大了《洛迦诺公约》的积极影响,而未看到该公约的消极影响,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积极: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改善了德法等国的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为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消极:公约的缔结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德国军国主义思想滋长,《凡尔赛和约》有关限制德国的政治、军事条款也被逐渐废止。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认识、理解能力和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观点,即肯

定了《洛迦诺公约》的积极影响。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到这些言论有失偏颇,即未看到《洛迦诺公约》的局限性。第(2)问只要围绕公约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来回答即可。

32.【答案】(1)联系: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各国力量对比情况,而力量上的变化又使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了击败主要对手,从自己切身利益出发,摒弃前嫌,寻求结盟,最后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2)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意大利原来参加同盟国,战争爆发后,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于1915年5月加入协约国作战。另外,土耳其、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作战。

【解析】第(1)题要围绕帝国主义工业生产与殖民地的倒挂现象导致帝国主义之间新矛盾,从而推动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这一主线加以分析。第(2)题可以从意大利的变化进行分析。

33.【答案】(1)美、英、中。剥夺日本一战后在太平洋上所占领的一切岛屿;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恢复朝鲜的自由独立。(2)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问题。

(3)对于维护和加强盟国团结、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都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是在把握《开罗宣言》和德黑兰会议内容及作用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作答。34.【答案】(1)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实力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

(2)目的:加强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而争夺世界霸权。没有实现,因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失败了。(3)采用“缓和”手段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解析】第(1)问要从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缩小了美国的差距入手分析。第(2)问“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要注意透过材料二的现象看本质问题;“缓和”战略的目的实现程度要从1985年左右苏联自身经济政治状况入手分析。第(3)问的回答要从目的和手段两方面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

35.【答案】(1)原则:凡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国联或联合国都不得干涉。办法:对和平形成威胁、破坏的事情以及侵略行为。要求:和平与安全。

(2)国际联盟建立在帝国主义战争结束的基础上,联合国建立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3)联合国成员国多;世界主要大国都参加了联合国;国际联盟主要被少数西方大国控制,在联合国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解析】

下载云南省宣威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生物(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宣威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生物(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