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时间:2019-05-14 22:5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第一篇: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蚌埠铁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古代雅典人……有着和现代人非常不同的关于“个人自由”“个人权利”的观念。…一旦个人自由与共同体的利益——也就是与民主政治发生冲突,个人的自由就会受到压制。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自由和权利与现代人完全不同 B.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民主政治与个人自由根本对立 D.公民平等参与城邦集体事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自由和权利与现代人并非完全不同,民主政治与个人自由也并非根本对立,公民的却能平等参与城邦集体事务,但材料强调的却是共同的利益、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古代雅典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2.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因“《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而使原告输掉了官司,表明了此时期的罗马法律注重形式,缺乏灵活变通,这也是公民法的局限性,所以正确的B项,CDA项不符合题目要求。3.1840年12月11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津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禀”文体。这表明 A.中国主权的丧失 B.天朝体制逐步崩溃 C.中西方地位平等 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 【答案】B 【解析】清政府同意此后英国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禀”文体,说明清政府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不是中国的藩属国,天朝体制逐步崩溃。故答案为B项。这种变化与中国主权无关,排除A项;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在天朝上国体制下,清政府以宗主国自居,其他国家均是中国的藩属国,给中方的信函要使用“谕”“禀”等带有下级向上级请示意味的文体。清政府同意不再使用,说明清政府的天朝体制逐步崩溃。

4.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A.英国政治体制己经有相当了解 B.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 C.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D.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 【答案】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认识

5.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1859年),洋人来换合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换约”事件 A.使列强侵略势力逐步深人中国内地 B.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D.促使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 【答案】A 【解析】这次“换约”事件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组成部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势力逐步深人中国内地。故答案为A项。《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排除C项;《马关条约》允许各国在中国投资办厂,促使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排除D项。

点睛: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增开长江流域的镇江、南京、九江、汉口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军舰和商船在长江各口岸通航,使列强侵略势力逐步深入中国内地。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信息确定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由这次战争的影响来确定答案。6.全面抗战时期,日本把夺取武汉作为其解决中国事件的战略决策,倾其全力以摧毁中国军队主力并夺取武汉。然而当时的国际舆论在会战结束后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无重大影响。这反映出

A.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 B.日本进攻武汉是侵华军事行动上的重大失误 C.中国抗战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支持 D.中国通过武汉会战实现了原定战略计划 【答案】D 【解析】 武汉会战使日本几乎是倾其全力以摧毁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彻底破产,迫使中国屈服的企图化为泡影。中国坚守歼敌为上、守土在次的作战原则,虽然失去了武汉,但却实现了原定战略计划,达到了消耗敌军、掩护战略撤退、粉碎日军攻势能力的目标。当时的国际舆论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抗战无重大影响,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已无力再发动强大攻势,中日双方力量平衡的局面开始出现,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故D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A错;B不符合材料;材料无法体现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广泛支持,排除D。

7.1943年秋季,为悼念某位抗日将领朱德、彭德怀的挽联是:“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参加本次抗日的军队隶属于 A.八路军 B.新四军 C.国民革命军 D.东北抗日联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43年秋季……“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国民革命军戴安澜将军的事迹,故C正确。戴安澜将军,不属于八路军,故A错误。戴安澜将军,不属于新四军,故B错误。戴安澜将军,也不属于东北抗日联军,故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戴安澜将军

【名师点睛】戴安澜,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941年赴缅甸作战,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他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8.下面是英国农民、工人和资产阶级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A.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B.农村经济的衰败 C.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D.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0年左右,英国农民数量减少,、工人和资产阶级增加,当时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故A正确。农民数量减少不等于农村经济的衰败,故B排除。当时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故C排除。当时仍然是资本主义发展为主流,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故D排除。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议会改革 9.隋唐时期,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682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现象

A.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B.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 C.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 D.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答案】C 【解析】“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是因为关中地区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洛阳地区农业发展较为稳定。这种现象将会导致统治者将都城迁到洛阳,即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这种现象与经济重心南移没有关系,排除D项。

10.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B.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说明宋朝时期通过立法保护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税制的变化,排除A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宋朝对土地买卖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发展趋势,使土地私有制渐趋成熟,促进了租佃制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繁荣。11.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 D.中国卷人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是因为茶叶出口受到西方欢迎,出口农产品获利较多,从而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只针对种茶面积的扩大,排除。

12.据学者统计,从南北朝到元末的近千年中,东南地区有记载的虎患仅6起;到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记载则多达514起,几乎平均每年发生一次。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东南地区 A.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 B.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C.已逐步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文化教育水平提高 【答案】A 【解析】明清时期人口增多,垦荒增多导致虎患增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而非好转,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中心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文化教育,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3.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

14.“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苏联公有制的弊端,可以看出苏联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保留了一定的私人土地,所以A选项排出;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C选项说法正确;D选项与此无关。

15.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由25%下降到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B.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C.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D.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罗斯福失去大量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联系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新政中的某些措施触犯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劳工利益保障,引起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全国劳工关系法》作出工人最低工资以及最多劳动时间的限制,一定程度触犯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劳工利益保障,在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涉及资产阶级的利益让步,而B、C、D项没有直接涉及到损害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正确,B、C、D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中保障工人利益的措施的认识,实际是对罗斯福新政实质的认识,罗斯福新政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采取的有利于劳工利益保障的措施的根本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16.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该思想属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材料“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体现了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A、C、D三项的思想主张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 17.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 18.下列史实中,所列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史实发生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

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B.儒家学者积极复兴儒家思想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 D.出现了进步的民主启蒙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所示都城“开封”,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北宋;A项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项南宋之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D项是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带有民主启蒙思想;A、C、D不符合题意,排除;北宋儒家学者积极复兴儒学,形成理学思想,故选B。

19.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A.浪漫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答案】A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可知,该幅美术作品属于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故B项正确;题目中没有涉及注重表现社会现实,不属于现实主义流派,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不属于印象主义流派,故C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反传统和反理性,不属于现代主义流派,故D项错误。

20.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 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④-社会隐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唐朝,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之一,国土面积辽阔,经济发展繁荣稳定,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局面,社会文化开放包容,A项正确。②为北宋时期,此时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北宋疆域称不上广阔;但经济文化发展繁荣,四大发明中有三种发明取得划时代的进步,B项错误。③为南宋时期,分裂割据动荡,以朱熹等人为代表的理学思想达到成熟期,指南针亦广泛运用于航海,C项错误。④为清朝,大一统王朝较为稳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思想专制,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二、材料题(40分)

21.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

——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

材料二19世纪末,中产阶级的女性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中产阶级女性的主要期待不再是做家务,而是做母亲。书刊杂志和社会舆论都在宣传这样一种观念:母亲应该关心全家人的身心健康……人们也期待着母亲们能够保留传统的美德和保持女性的特点。油画《贝尔利一家》中……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男人坐在桌子前的椅子上,这暗示着他是与事业和家外的世界相连的;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则表明她处于“主内”地位。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文化探析》

材料三“口红效应”这一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尤其是战争期间,政府和传媒都鼓励妇女们涂抹着口红进入工厂或军队,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由于大工厂多转产战备物质,各个时装公司纷纷承担起口红生产的任务,这保证了口红在战争期间的供应。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让女兵们学习如何快速完美地化妆,同时还规定,从军女性的口红颜色必须与她们制服上红色臂章和帽子上红色细绳相搭配

——《美丽与禁忌:口红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者社会地位和职责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1)地位: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职责:“主内”,照顾家庭、相夫教子。

背景:中国:以农业为主导的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儒家和理学思想宣传伦理道德,女性地位受到压制。

西方:文艺复兴等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工业革命的开展,加速了社会与家庭的分工。(2)原因:为刺激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为提振危机后人们的精神;美国军方为提振士气,要求女兵化妆;等等。关系: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决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她们的地位也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得到不断的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也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解析】试题分析:(1)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对于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通过与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男子地位的对比,可知女性地位是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对于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职责,从材料一“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和材料二“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则表明她处于“主内”地位”,可知妇女的职责是“主内”,照顾家庭、相夫教子;第二小问背景,结合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在经济、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传统因素和时代特征分别总结形成的背景。

(2)对于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从材料三“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可知,原因为刺激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为提振危机后人们的精神,美国军方为提振士气,要求女兵化妆等。关于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从影响妇女地位变化的因素、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影响

【名师点睛】概括类材料解析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那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本题故“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和“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即可通过以上方法作出回答。至于背景和和“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当时的有关社会状况回答。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官”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后汉书·礼仪制》中就有:“立春,遣使者贵束帛以赐文官。”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职业文官。如春秋时的管仲、百里奚,战国时各诸侯国国王所重用的大批能言善辫之士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政府官员的制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文官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日趋成熟。特别是隋唐以后,封建政府录用官员所采取的公开考试、择优授职科举制度,更使中国的文官制度臻于完美,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保障及激励的规范与制度。……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东方邻国也产生过深刻影响。如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扶桑日本。早在唐代,中国的典章制度即已倾倒日本朝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决不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简单再现。

——摘自戴小明《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

【答案】(1)特点:起源早,不断发展;功能完备,制度完善,自成系统;以官、绅、教三位一体为核心,具有孤立性、保守性与专制性;影响深刻,范围广。

(2)原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度日益完备;地方武力割据的历史教训。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出现的原因。中国古代文官制度起源早,制度不断完善,自成系统,影响深远。中国文官制度的出现原因,同中国的儒家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科举制等有关。

(1)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职业文官”“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文官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日趋成熟”“更使中国的文官制度臻于完美,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保障及激励的规范与制度”“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东方邻国也产生过深刻影响”等信息归纳总结得出。

(2)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儒家思想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度日益完备和地方武力割据的历史教训等方面来回答。

第二篇: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安徽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6分)1.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m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s,汽车运动的v-t图如图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20m/s B.6m/s C.5m/s D.4m/s 【答案】C 【解析】设匀减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根据v-t图象的面积代表物体通过的位移可得: 15m=10m/s×0.5s+×10m/s×t,解得t=2s,所以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故选C.

2.一物体从h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到达地面,落地速度为v,那么当物体下落时间为时,物体的速度和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是()A.,B.,C.,D.,【答案】C 【解析】根据v=gt,可知在和t末的速度比为1:3,所以在末的速度为;根据公式,2222可知在和t内的位移比为1:9,所以内的位移为,离地面的高度为,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一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保持其它力不变,而将其中一个力大小不变、方向逆时针旋转180°,则物体所受合力的变化情况是()A.合力的大小先变大后变小 B.合力的大小先变小后变大 C.合力的方向逆时针转90° D.合力的方向逆时针转180° 【答案】C 【解析】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有其中某一个力而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将其中一个力大小不变、方向逆时针旋转180°,则物体所受合力一直变大,合力的方向逆时针转90°,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一个人站在电梯中相对电梯静止不动,下列运动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的是()

A.电梯匀速上升 B.电梯加速下降 C.电梯减速下降 D.电梯减速上升 【答案】C 【解析】电梯匀速上升时,加速度为零;人不超重也不失重;故A错误;电梯加速下降时,加速度向下,故人失重,故B错误;电梯减速下降时,加速度向上,故人超重;故C正确;电梯减速上升时,加速度向下,故人失重,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超重与失重的性质,注意明确加速度向上有两种可能: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而加速度向下可能是加速向下或减速向上.

5.如图所示,小物体P放在水平圆盘上随圆盘一起转动,下列关于小物体所受摩擦力f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圆盘匀速转动时,摩擦力f等于零 B.圆盘转动时,摩擦力f方向总是指向轴O C.当物体P到轴O距离一定时,摩擦力f的大小跟圆盘转动的角速度成正比 D.当圆盘匀速转动时,摩擦力f的大小跟物体P到轴O的距离成正比 【答案】D 【解析】只有当木块P随圆盘一起绕过O点的竖直轴匀速转动时,P受到的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f的方向才指向圆心,若圆盘不是匀速转动,摩擦力f方向不是指向轴O,故A、B错误; 当物体P到轴O距离一定时,f=mrω2,f∝ω2,摩擦力f的大小跟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平方成正比,故C错误;

当圆盘匀速转动时,转速n一定,f=4离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6.美国地球物理专家通过计算可知,因为日本的地震导致地球自转快了1.6μs(1s的百万分之一),通过理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将不变 B.地球赤道上物体的重力会略变大 C.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略调小 D.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略调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日本的地震导致地球自转快了1.6μs,地球自转的周期变小.以赤道地面的物体来分析:由于地球自转的周期变小,在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会增大,而“向心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减去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万有引力的大小不变,所以必然是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减小.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是物体的“重力”减小了.故A正确,B错误.对地球同步卫星而言,卫星的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T变小了,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卫星的轨道半径R减小,卫星的高度要减小些,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是信息题,我们要从题目中找出与所求解问题相关的物理信息,再根据物理知识解答;对地球同步卫星而言,卫星的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以得出卫星的高度的变化。

7.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且M>m,人用恒力F拉绳,若不计滑轮与绳的质量,人与车保持相对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出发,向左前进距离s时的速度为v,则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mr,f∝r,即摩擦力f的大小跟物体P到轴O的距

2A.人做的功为Fs B.车给人的摩擦力对人做功

2Fs C.绳对小车的拉力做功Mv D.此过程中,绳对小车做功的功率为Fv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人与车一起向左移动s,则人拉的绳子的绳头相对于人的位移是2s,所以人做的功等于2Fs.故A错误;设向左为正方向,将人与车看做一整体分析,设他们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2F=(M+m)a,再对人分析,假设车对人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则:F-f=ma 联立以上两式可得车对人的摩擦力大小为:擦力为,所以车给人的摩擦力对人做功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车对人的摩

.故B正确;

绳子对小车做的功与人对小车的摩擦力做的功的和等于小车增加的动能,所以绳对小车的拉力做功不等于Mv.故C错误;此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小于v(最后的一点除外),所以此过程中,绳对小车做功的功率小于Fv.故D错误.故选B.点睛:遇到连接体问题要灵活运用整体法与隔离法,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思想;遇到涉及静摩擦力问题,先设出摩擦力方向,再利用公式解出摩擦力,若为正值则方向与假设的方向相同,若外负值则相反.

8.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均匀的细链条长为L,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手按住一端,使长部分垂在桌面下,(桌面高度大于链条长度),则链条上端刚离开桌面时的动能为()2

A.0 B.mgL C.mgL D.mgL 【答案】D

故选D。

9.以下几种运动形式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不相等的运动是()A.匀变速直线运动 B.平抛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 【答案】D 【解析】由相等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总是相等,由动量定理Ft=Δp知,作用力F一定为恒力,则物体必须做匀变速运动,而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故有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量的变化不相等,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10.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4kg、m2=1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N、F2=20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达到稳定状态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秤的示数是25N B.弹簧秤的示数是22N C.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5.5m/s2 D.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m2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 【答案】BC

2...............【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关于连接体问题的应用,要注意明确整体法与隔离法的正确应用,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即可正确求解.

11.已知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组数据就能计算出地球的质量,这组数据是()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B.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的半径 C.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的速度及运行周期

D.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已知地球的半径及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答案】CD 【解析】试题分析: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距离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可以计算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而不可以计算环绕天体地球的质量,故A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可得中心天体地球的质量,所以B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M,选项B正确;已知地面附近绕行的人造卫星的速度及运行周期,根据可知,根据周期与绕行速度可以求得卫星轨道半径,再根据B分析知可以求得中心天,体地球的质量M,故C正确;不考虑地球自转,在地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有,可得地球质量,若考虑地球自转,则上述表达式不成立,故可知D错误.故选BC。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2.如图所示,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质量为m的铁球以速度v向左壁碰去,来回碰几次后停下来,而箱子始终静止,则整个过程中()

A.铁球对箱子的冲量为零 B.铁球和箱子受到的冲量大小相等 C.箱子对铁球的冲量为mv,向右 D.摩擦力对箱子的冲量为mv,向右 【答案】CD 【解析】A、箱子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作用,球队对箱子的作用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二力始终等值方向,其合力始终为零,故箱子始终静止.因此,铁球对箱子的冲量与摩擦力对箱子的冲量等值反向,合冲量为零,故A错误;

B、根据动量定理,铁球受到的冲量为I=0-mv=-mv,而箱子受到的冲量始终为零.故B错误; C、根据动量定理,箱子对铁球的冲量为I=0-mv=-mv,负号表示方向向右.故C正确;D、箱子对铁球的冲量mv,向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铁球对箱子的冲量为mv,向左.又因为摩擦力与铁球对箱子的作用力等值反向,所以摩擦力对箱子的冲量为mv,向右.故D正确; 故CD正确;

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每空2分)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了A、B、C、D、E等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来,其相邻点间距离如图所示.(单位:厘米)

(1)打点计时器从打下A点到打下C点的时间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这条纸带的 ______(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2)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着用T表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计算式a= ______(逐差法,用s和T表示).其大小为 ______ 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0.40(2).左(3).(4).0.80

2【解析】(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来,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则打点计时器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所用的时间是0.1s,打点计时器从打下A点到打下C点的时间内,小车的平均速度这条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2)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3-x1=2a1T ,x4-x2=2a2T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二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

.2

;由纸带数据,可知,【点睛】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4.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下面图甲为其设计的实验装置简图.

(1)如图乙所示,为该同学做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可以判断出这条纸带的运动方向是 ______ .(选“向左”或“向右”)

(2)如图丙所示,为该同学根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所描绘出来的实验图线示意图.设图中直线 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 则:小车受到沙桶的拉力大小为 ______ N;小车的质量大小为 ______ kg. 【答案】(1).向左(2).1/k(3).b/k 【解析】(1)小车受到沙桶的拉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单位时间内位移增加,可以判断出这条纸带的运动方向是向左运动;(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质量大小为,则有,小车受到沙桶的拉力大小为,小车的15.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g=10m/s,那么: 2

(1)闪光的时间间隔是 ______ s;

(2)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大小 ______ m/s;

(3)小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______ m/s.(结果可以保留根式)【答案】(1).0.1(2).1.5(3).【解析】(1)在竖直方向上有:△h=gT2,其中△h=(5-3)×5cm=10cm,代入求得:T=0.1s;(2)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有s=v0t,其中s=3l=15cm,t=T=0.1s,代入解得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在B点有,所以小球经过C点时,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0+12+10)16.天文观测中发现宇宙中存在着“双星”,所谓双星,是两颗质量相近,分别为m1和m2的恒星,它们的距离为r,而r远远小于它们跟其它天体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双星将绕着它们的连线上的某点O作匀速圆周运动.求:(1)这两颗星到O点的距离r1、r2各是多大(2)双星的周期. 【答案】(1)【解析】(1)如图,(2),C点时的速度大小

设双星中质量为m1的天体轨道半径为r1,质量为m2的天体轨道半径为r2,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①

----②

r1+r2=r----③ 由①②③联立解得:,(2)再由得运行的周期

17.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上,右端被质量m=1kg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压缩而处于静止状态,且弹簧与物块不栓接,弹簧原长小于光滑平台的长度.在平台的右端有一传送带,AB长L=5m,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与传送带相邻的粗糙水平面BC长s=1.5m,它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在C点右侧有一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圆弧与BC平滑连接,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θ=120°,在圆弧的最高点F处有一固定挡板,物块撞上挡板后会以原速率反弹回来.若传送带以v=5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不考虑物块滑上和滑下传送带的机械能损失.当弹簧储存的Ep=18J能量全部释放时,小物块恰能滑到与圆心等高的E点,取g=10m/s.

(1)求右侧圆弧的轨道半径为R;(2)求小物块最终停下时与C点的距离;

(3)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可调,欲使小物块与挡板只碰一次,且碰后不脱离轨道,求传送带速度的可调节范围.

2【答案】(1)0.8m(2)(3),可知:

【解析】试题分析:(1)物块被弹簧弹出,由因为由:得到:因为,故物块滑上传送带后先减速物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过程中,,,的速度滑上水平面BC,物块滑,故物块与传送带同速后相对静止,最后物块以离传送带后恰到E点,由动能定理可知:代入数据整理可以得到:。

(2)设物块从E点返回至B点的速度为,由得到,因为,故物块会再次滑上传送带,物块在恒定摩擦力的作用下先减速至0再反向加速,由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其以相同的速率离开传送带,设最终停在距C点x处,由,得到:

.(3)设传送带速度为时物块能恰到F点,在F点满足 从B到F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解得:

设传送带速度为时,物块撞挡板后返回能再次上滑恰到E点,由:解得:

若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运动,由知其到B点的最大速度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只要传送带速度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

就满足条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的直接应用,此题难度较大,牵涉的运动模型较多,物体情境复杂,关键是按照运动的过程逐步分析求解。18.如图所示,质量为M=3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平板面离地面的高度h=1.8m,有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v0=5m/s从小车左端滑上小车,在小车上运动2s后,从小车右端飞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测得滑块滑上小车到落地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大小为s=8.2m,重力加速度为g=10m/s.求:(1)滑块刚离开小车时的速度;(2)小车的末速度及小车的长度.

【答案】(1)2m/s(2)1m/s 6m 【解析】(1)设滑块刚离开小车时的速度,滑块刚离开小车后做平抛运动,则有

滑块滑上小车做匀减速运动,则有解得,(2)设小车的末速度为,滑块刚离开小车的过程中,滑块与小车为系统,动量守恒,则有

解得 小车的长度

第三篇: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卷

2014-2015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高三(上)期中数学试卷

(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若全集U=R,集合A={x||2x+3|<5},B={x|y=log3(x+2)},则∁U(A∩B)=()

A. {x|x≤﹣4或x≥1} B. {x|x<﹣4或x>1} C. {x|x<﹣2或x>1} D. {x|x≤﹣2或x≥1}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命题“若x﹣3x+2=0,则x=1”的逆否命题是“若x≠1,则x﹣3x+2≠0” B. “x=1”是“x﹣3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若p∧q为假命题,则p,q均为假命题

D. 若命题p:∃x0∈R,使得x0+x0+1<0,则﹁p:∀x∈R,都有x+x+1≥0

3.已知对任意x∈R,恒有f(﹣x)=﹣f(x),g(﹣x)=g(x),且当x>0时,f′(x)>0,g′(x)>0,则当x<0时有()

A. f′(x)>0,g′(x)>0 B. f′(x)>0,g′(x)<0 C. f′(x)<0,g′(x)>0 D. f′(x)<0,g′(x)<0

4.已知平面上三点A、B、C满足,,则

22的值等于()

A. 25 B. ﹣25 C. 24 D. ﹣24

5.函数y=sin(2x﹣)在区间的简图是()

A. B.

C. D.

6.已知函数y=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f(2+x)=f(2﹣x),则f(4)=()

A. 4 B. 2 C. 0 D. 不确定

7.已知直线y=x+1与曲线y=ln(x+a)相切,则a的值为()

A. 1 B. 2 C. ﹣1 D. ﹣2

8.已知向量,满足=(2,0),D为BC边的中点,则

=()

.△ABC,=2+2,﹣6,A. 2 B. 4 C. 6 D. 8

9.△ABC中,A= A. 4+3

10.设f(x)=asin2x+bcos2x,其中a>0,b>0,若f(x)≤|f(立,则 ①f(②|f()=0;)|<|f()|;)|对一切x∈R恒成,BC=3,则△ABC的周长为())+3 B.

4sin(B+)+3 C. 6sin(B+)+3 D. 6sin(B+)sin(B+③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④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k∈Z);

⑤存在经过点(a,b)的直线与函数f(x)的图象不相交.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⑤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已知向量=(sinθ,﹣2),=(1,cosθ),且,则sin2θ+cosθ的值

2为

12.已知f(x)为奇函数,g(x)=f(x)+9,g(﹣2)=3,则f(2)=

13.已知p:,q:(x﹣a)(x﹣a﹣1)>0,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4.如图,△ABC中,AB=AC=2,BC=于

.,点D 在BC边上,∠ADC=45°,则AD的长度等

15.已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f(x+4)=f(x)+f(2),且当x∈[0,2]时,y=f(x)单调递减,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f(2)=0;

②x=﹣4为函数y=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③函数y=f(x)在[8,10]单调递增;

④若方程f(x)=m在[﹣6,﹣2]上的两根为x1,x2,则x1+x2=﹣8. 上述命题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已知集合A={x∈R|log2(6x+12)≥log2(x+3x+2)},B={x|2(∁RB).

17.已知=(1,2),=(2,1).(1)求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

(2)若(m+n)⊥(﹣)(m,n∈R),求m+n+2m的最小值.

18.已知函数f(x)=2+k•2,k∈R.

(1)若函数f(x)为奇函数,求实数k的值.

(2)若对任意的x∈[0,+∞)都有f(x)>2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19.已知函数f(x)=(1)当x∈[﹣,sin2x﹣cosx﹣,(x∈R)

]时,求函数f(x)的最小值和最大值;,f(C)=0,若向量=

2﹣xx

﹣x

222

<4}.求:A∩

x(2)设△ABC的内角A,B,C的对应边分别为a,b,c,且c=(1,sinA)与向量=(2,sinB)共线,求a,b的值.

20.已知函数f(x)=,其中,=(cosωx﹣. sinωx,2sinωx),其中ω>0,若f(x)相邻两对称轴间的距离不小于(Ⅰ)求ω的取值范围;

(Ⅱ)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a==1,求△ABC的面积.

2,b+c=3,当ω最大时,f(A)21.已知f(x)=xlnx,g(x)=﹣x+ax﹣3.

(1)求函数f(x)在[t,t+2](t>0)上的最小值;(2)对一切x∈(0,+∞),2f(x)≥g(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证明:对一切x∈(0,+∞),都有

成立.

2014-2015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高三(上)期中数

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若全集U=R,集合A={x||2x+3|<5},B={x|y=log3(x+2)},则∁U(A∩B)=()

A. {x|x≤﹣4或x≥1} B. {x|x<﹣4或x>1} C. {x|x<﹣2或x>1} D. {x|x≤﹣2或x≥1}

考点: 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求出集合A中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确定出集合A,根据集合B中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0,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不等式的解集,确定出集合B,找出两集合的公共解集,确定出两集合的交集,根据全集为R,求出交集的补集即可.

解答: 解:由集合A中的不等式|2x+3|<5变形得:﹣5<2x+3<5,可化为:,解得:﹣4<x<1,∴集合A={x|﹣4<x<1},由集合B中的函数y=log3(x+2)有意义,得到x+2>0,解得:x>﹣2,∴集合B={x|x>﹣2},∴A∩B={x|﹣2<x<1},又全集U=R,则CU(A∩B)={x|x≤﹣2或x≥1}. 故选D 点评: 此题属于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平台,考查了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是高考中常考的基本题型,学生在求补集时注意全集的范围.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命题“若x﹣3x+2=0,则x=1”的逆否命题是“若x≠1,则x﹣3x+2≠0” B. “x=1”是“x﹣3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若p∧q为假命题,则p,q均为假命题

D. 若命题p:∃x0∈R,使得x0+x0+1<0,则﹁p:∀x∈R,都有x+x+1≥0

考点: 四种命题. 专题: 简易逻辑.

分析: 写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可判断A;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B;根据复合命题真假判断的真值表,可判断C;根据特称命题的否定方法,可判断D. 2

222

解答: 解:命题“若x﹣3x+2=0,则x=1”的逆否命题是“若x≠1,则x﹣3x+2≠0”,故A正确;

“x=1”时,“x﹣3x+2=0”成立,故“x=1”是“x﹣3x+2=0”的充分条件; 22“x﹣3x+2=0”时,“x=1或x=2”,即“x=1”不一定成立,故“x=1”是“x﹣3x+2=0”的不必要条件,故B正确;

若p∧q为假命题,则p,q存在至少一个假命题,不一定全为假命题,故C错误; 命题p:∃x0∈R,使得x0+x0+1<0,则﹁p:∀x∈R,都有x+x+1≥0,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种命题,充要条件,复合命题,特称命题,是简单逻辑的综合考查,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3.已知对任意x∈R,恒有f(﹣x)=﹣f(x),g(﹣x)=g(x),且当x>0时,f′(x)>0,g′(x)>0,则当x<0时有()

A. f′(x)>0,g′(x)>0 B. f′(x)>0,g′(x)<0 C. f′(x)<0,g′(x)>0 D. f′(x)<0,g′(x)<0

考点: 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导数的几何意义.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由已知对任意x∈R,恒有f(﹣x)=﹣f(x),g(﹣x)=g(x),知f(x)为奇函数,g(x)为偶函数,又由当x>0时,f′(x)>0,g′(x)>0,可得在区间(0,+∞)上f(x),g(x)均为增函数,然后结合奇函数、偶函数的性质不难得到答案. 解答: 解:由f(﹣x)=﹣f(x),g(﹣x)=g(x),知f(x)为奇函数,g(x)为偶函数. 又x>0时,f′(x)>0,g′(x)>0,知在区间(0,+∞)上f(x),g(x)均为增函数 由奇、偶函数的性质知,在区间(﹣∞,0)上f(x)为增函数,g(x)为减函数 则当x<0时,f′(x)>0,g′(x)<0. 故选B 点评: 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这是函数奇偶性与函数单调性综合问题的一个最关键的粘合点,故要熟练掌握.

222

2224.已知平面上三点A、B、C满足,,则的值等于()

A. 25 B. ﹣25 C. 24 D. ﹣24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专题: 向量法.

分析: 通过勾股定理判断出∠B=90,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求出的运算法则及向量的运算律求出值. 解答: 解:∵,,利用向量

∴∴∠B=90° ∴===﹣

=﹣25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向量的运算法则、向量的运算律.

5.函数y=sin(2x﹣)在区间的简图是()

A. B.

C. D.

考点: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将x=π代入到函数解析式中求出函数值,可排除B,D,然后将x=析式中求出函数值,可排除C,进而可得答案. 解答: 解:,排除C.,排除B、D,代入到函数解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对于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熟练掌握,这是高考的必考点.

6.已知函数y=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f(2+x)=f(2﹣x),则f(4)=()

A. 4 B. 2 C. 0 D. 不确定

考点: 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 由于函数y=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可得f(0)=0.根据f(2+x)=f(2﹣x),可得f(4)=f(0)即可得出.

解答: 解:∵函数y=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0)=0.

又∵f(2+x)=f(2﹣x),∴f(4)=f(0)=0.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奇偶性、对称性,属于基础题.

7.已知直线y=x+1与曲线y=ln(x+a)相切,则a的值为()

A. 1 B. 2 C. ﹣1 D. ﹣2

考点: 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y=ln(x+a),得,由直线y=x﹣1与曲线y=ln(x+a)相切,得,所以切点是(1﹣a,0),由此能求出实数a. 解答: 解:∵y=ln(x+a),∴,∵直线y=x﹣1与曲线y=ln(x+a)相切,∴切线斜率是1,则y'=1,∴,x=1﹣a,y=ln1=0,所以切点是(1﹣a,0),∵切点(1﹣a,0)在切线y=x+1上,所以0=1﹣a+1,解得a=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的应用,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

8.已知向量,满足=(2,0),D为BC边的中点,则

=()

.△ABC,=2+2,﹣6,A. 2 B. 4 C. 6 D. 8

考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的模.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表示出,代入向量,然后求出,即可. 解答: 解:因为D为BC边的中点,所以=

=()=2﹣2=(1,﹣)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的模,考查计算能力,是基础题.

9.△ABC中,A= A. 4,BC=3,则△ABC的周长为())+3 B.

4sin(B+)+3 C. 6sin(B+)+3 D. 6sin(B+)sin(B++3

考点: 正弦定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正弦定理分别求得AC和AB,最后三边相加整理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根据正弦定理∴AC==2sinB,AB=sinB+3cosB+,=3cosB+

sinB+3=6sin(B+)+3

sinB ∴△ABC的周长为2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的应用.属基础题.

10.设f(x)=asin2x+bcos2x,其中a>0,b>0,若f(x)≤|f(立,则 ①f(②|f()=0;)|<|f()|;)|对一切x∈R恒成③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④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k∈Z);

⑤存在经过点(a,b)的直线与函数f(x)的图象不相交.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⑤

考点: 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复合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专题: 计算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 先将f(x)=asin2x+bcos2x,a>0,b>0,变形为f(x)=再由f(x)≤|f(sin(2x+∅),)|对一切x∈R恒成立得a,b之间的关系,然后顺次判断命题真假.

sin(2x+∅),)|=

=|asin

+bcos

|=|

+|,解答: 解:①f(x)=asin2x+bcos2x=由f(x)≤|f(即=|)|对一切x∈R恒成立得|f(+|,b. 两边平方整理得:a=∴f(x)=①f(②|f(bsin2x+bcos2x=2bsin(2x+)=2bsin()|=|f(+).)=0,故①正确;,故②错误;)|=2bsin③f(﹣x)≠±f(x),故③正确; ④∵b>0,由2kπ﹣得,kπ﹣≤x≤kπ+

≤2x+

≤2kπ+

(k∈Z),kπ+

](k

(k∈Z),即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kπ﹣∈Z),故④错误;

⑤∵a=b>0,要经过点(a,b)的直线与函数f(x)的图象不相交,则此直线与x轴平行,又f(x)的振幅为2b>b,∴直线必与函数f(x)的图象有交点,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③.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考查复合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求得f(x)=2bsin(2x+)是难点,也是关键,考查推理分析与运算能力,属于难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已知向量=(sinθ,﹣2),=(1,cosθ),且

考点: 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则sin2θ+cosθ的值为 1 .

2分析: 由题意可得tanθ=2,而sin2θ+cosθ=以cosθ,代入tanθ=2可得答案. 解答: 解:由题意可得

=sinθ﹣2cosθ=0,即tanθ=

=2,22,分子分母同除

所以sin2θ+cosθ=2

====1 故答案为:1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运算,把函数化为正切函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基础题.

12.已知f(x)为奇函数,g(x)=f(x)+9,g(﹣2)=3,则f(2)= 6 .

考点: 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将等式中的x用2代替;利用奇函数的定义及g(﹣2)=3,求出f(2)的值. 解答: 解:∵g(﹣2)=f(﹣2)+9 ∵f(x)为奇函数 ∴f(﹣2)=﹣f(2)∴g(﹣2)=﹣f(2)+9 ∵g(﹣2)=3 所以f(2)=6 故答案为6 点评: 本题考查奇函数的定义: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都有f(﹣x)=﹣f(x)

13.已知p:数a的取值范围是,q:(x﹣a)(x﹣a﹣1)>0,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

考点: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命题的否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分析: 由已知可得:p:,q:x<a,或x>a+1,再由求命题否定的方法求出q,¬结合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不难给出答案. 解答: 解:∵p:,q:(x﹣a)(x﹣a﹣1)>0,∴q:x<a,或x>a+1 ∴q:a≤x≤a+1 ¬又∵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解得: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

点评: 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是:

①若p⇒q为真命题且q⇒p为假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若p⇒q为假命题且q⇒p为真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p⇒q为真命题且q⇒p为真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充要条件;

④若p⇒q为假命题且q⇒p为假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⑤判断命题p与命题q所表示的范围,再根据“谁大谁必要,谁小谁充分”的原则,判断命题p与命题q的关系.

14.如图,△ABC中,AB=AC=2,BC=,点D 在BC边上,∠ADC=45°,则AD的长度等于 .

考点: 解三角形.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由A向BC作垂线,垂足为E,根据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求得BE,进而再Rt△ABE中,利用BE和AB的长求得B,则AE可求得,然后在Rt△ADE中利用AE和∠ADC求得AD. 解答: 解:由A向BC作垂线,垂足为E,∵AB=AC ∴BE=BC=∵AB=2 ∴cosB==

∴B=30°

∴AE=BE•tan30°=1 ∵∠ADC=45° ∴AD==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问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已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f(x+4)=f(x)+f(2),且当x∈[0,2]时,y=f(x)单调递减,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f(2)=0;

②x=﹣4为函数y=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③函数y=f(x)在[8,10]单调递增;

④若方程f(x)=m在[﹣6,﹣2]上的两根为x1,x2,则x1+x2=﹣8. 上述命题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①②④ .

考点: 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及在f(x+4)=f(x)+f(2),中令x=﹣2可得f(﹣2)=f(2)=0,从而有f(x+4)=f(x),故得函数f(x)是周期为4的周期函数,再结合y=f(x)单调递减、奇偶性画出函数f(x)的简图,最后利用从图中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f(x),可得f(﹣2)=f(2),在f(x+4)=f(x)+f(2),中令x=﹣2得 f(2)=f(﹣2)+f(2),∴f(﹣2)=f(2)=0,∴f(x+4)=f(x),∴函数f(x)是周期为4的周期函数,又当x∈[0,2]时,y=f(x)单调递减,结合函数的奇偶性画出函数f(x)的简图,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得出:

②x=﹣4为函数y=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③函数y=f(x)在[8,10]单调递减;

④若方程f(x)=m在[﹣6,﹣2]上的两根为x1,x2,则x1+x2=﹣8.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评: 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函数奇偶性的判断,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转化能力,属于难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已知集合A={x∈R|log2(6x+12)≥log2(x+3x+2)},B={x|2(∁RB).

考点: 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专题: 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2<4}.求:A∩

x分析: 由B={x|,得A={x|﹣1<x≤5},由}={x|﹣1<x<3}.知CRB={x|x≤﹣1,或x≥3}.由此能求出A∩CRB.

解答:(本小题满分12分)解:由,得,…(3分)

解得:﹣1≤x≤5.

即A={x|﹣1<x≤5}.…(6分)B={x|由}={x|,得x﹣3<2x,2},解得﹣1<x<3.

即B={x|﹣1<x<3}.…(9分)

∴CRB={x|x≤﹣1,或x≥3}.

∴A∩CRB={x|3≤x≤5}.…(12分)

点评: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17.已知=(1,2),=(2,1).(1)求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

(2)若(m+n)⊥(﹣)(m,n∈R),求m+n+2m的最小值.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专题: 计算题;平面向量及应用.

分析:(1)求出向量a,b的数量积和向量b的模,再由投影定义,即可得到所求;(2)运用向量垂直的条件及向量的数量积和模的公式,化简得到m=n,再由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得到.

22解答: 解:(1)设与向量的夹角为θ,由题意知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为 ||cosθ==

=

(2)∵(m+n)⊥(﹣),(m+n)•(﹣)=0,即5m+4n﹣4m﹣5n=0,∴m=n.

∴m+n+2m=2m+2m=2(m+)﹣≥﹣,222

当且仅当m=n=﹣时取等号,∴m+n+2m的最小值为﹣.

点评: 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和向量的模及投影的定义,考查向量垂直的条件,同时考查二次函数的最值,属于中档题.

18.已知函数f(x)=2+k•2,k∈R.

(1)若函数f(x)为奇函数,求实数k的值.

(2)若对任意的x∈[0,+∞)都有f(x)>2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考点: 函数恒成立问题. 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1)根据函数f(x)为奇函数,建立条件关系即可求实数k的值. 22x﹣x

﹣x(2)若对任意的x∈[0,+∞)都有f(x)>2成立,进行转化即可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x﹣x解答: 解:(1)∵f(x)=2+k•2是奇函数,∴f(0)=0,即1+k=0,∴k=﹣1.

(2)∵x∈[0,+∞),均有f(x)>2,x﹣x﹣x2x即2+k•2>2成立,k>1﹣2,2x∴对x≥0恒成立,∴k>[1﹣(2)]max.

2x∵y=1﹣(2)在[0,+∞)上是减函数,2x∴[1﹣(2)]max=1﹣1=0,∴k>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奇偶性的判断以及函数恒成立问题,利用指数函数的运算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9.已知函数f(x)=(1)当x∈[﹣,sin2x﹣cosx﹣,(x∈R)

]时,求函数f(x)的最小值和最大值;,f(C)=0,若向量=

2﹣x

﹣x(2)设△ABC的内角A,B,C的对应边分别为a,b,c,且c=(1,sinA)与向量=(2,sinB)共线,求a,b的值.

考点: 余弦定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二倍角的余弦. 专题: 综合题;解三角形.

分析:(1)利用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化简函数f(x)的解析式,根据变量x的取值范围可求出最小值和最大值;

(2)根据C的范围和f(C)=0可求出角C的值,再根据两个向量共线的性质可得sinB﹣2sinA=0,再由正弦定理可得b=2a,最后再由余弦定理得到a与b的等式,解方程组可求出a,b的值.

解答: 解:(1)函数f(x)=﹣1,∵x∈[﹣∴2x﹣,∈[﹣],sin2x﹣cosx﹣=

sin2x﹣cos2x﹣1=sin(2x﹣)

]则sin(2x﹣)∈[﹣,1] ∴函数f(x)的最小值为﹣(2)∵f(C)=sin(2C﹣又∵0<C<π,﹣<2C﹣

﹣1和最大值0;)﹣1=0,即 sin(2C﹣<,∴2C﹣

=)=1,∴C=

∵向量=(1,sinA)与=(2,sinB)共线,∴sinB﹣2sinA=0. 由正弦定理∵c=,得 b=2a,①

2,由余弦定理得3=a+b﹣2abcos,②

解方程组①②,得 a=1,b=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两角和与差的逆用,以及余弦定理的应用,同时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0.已知函数f(x)=,其中,=(cosωx﹣. sinωx,2sinωx),其中ω>0,若f(x)相邻两对称轴间的距离不小于(Ⅰ)求ω的取值范围;

(Ⅱ)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a=,b+c=3,当ω最大时,f(A)=1,求△ABC的面积.

考点: 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解三角形.

专题: 计算题.

分析:(I)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及二倍角公式对函数整理可得,根据周期公式可得两对称轴间的距离即为,从而有,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相邻

代入可求ω的取值范围.

(Ⅱ)由(Ⅰ)可知ω的最大值为1,由f(A)=1可得,结合已知可得22,由余弦定理知可得b+c﹣bc=3,又b+c=3联立方程可求b,c,代入面积公式可求 也可用配方法

求得bc=2,直接代入面积公式可求

解答: 解:(Ⅰ)f(x)=cosωx•sinωx=cos2ωx+∵ω>0 ∴函数f(x)的周期T=,由题意可知sin2ωx=,解得0<ω≤1,即ω的取值范围是{ω|0<ω≤1}(Ⅱ)由(Ⅰ)可知ω的最大值为1,∴∵f(A)=1 ∴而∴2A+∴A= π,由余弦定理知cosA=∴b+c﹣bc=3,又b+c=3 联立解得∴S△ABC= 22

(或用配方法∵∴bc=2 ∴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由函数的部分图象的性质求解函数的解析式,正弦函数的周期公式,由三角函数值求解角,余弦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的综合,综合的知识比较多,解法灵活,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题.

21.已知f(x)=xlnx,g(x)=﹣x+ax﹣3.

(1)求函数f(x)在[t,t+2](t>0)上的最小值;(2)对一切x∈(0,+∞),2f(x)≥g(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证明:对一切x∈(0,+∞),都有

成立.

考点: 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1)对函数求导,根据导函数与0的关系写出函数的单调性和区间,讨论所给的区间和求出的单调区间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条件下做出函数的最值.

(2)根据两个函数的不等关系恒成立,先求出两个函数的最值,利用最值思想解决,主要看两个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关系,得到结果.

(3)要证明不等式成立,问题等价于证明可知f(x)=xlnx(x∈(0,+∞))的最小值是解答: 解:(1)f'(x)=lnx+1,当当①②③,构造新函数,得到结论.,由(1),f'(x)<0,f(x)单调递减,f'(x)>0,f(x)单调递增.,t无解;,即,即

时,;

时,f(x)在[t,t+2]上单调递增,f(x)min=f(t)=tlnt;

∴.

(2)2xlnx≥﹣x+ax﹣3,则2,设,则,x∈(0,1),h'(x)<0,h(x)单调递减,x∈(1,+∞),h'(x)>0,h(x)单调递增,所以h(x)min=h(1)=4 因为对一切x∈(0,+∞),2f(x)≥g(x)恒成立,所以a≤h(x)min=4;

(3)问题等价于证明由(1)可知f(x)=xlnx(x∈(0,+∞))的最小值是,当且仅当

时取到

设,则,易得,当且仅当x=1时取到,从而对一切x∈(0,+∞),都有

成立.

点评: 不同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利用最值解决函数的恒成立思想,不同解题的关键是构造新函数,利用新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四篇:四川省内江铁路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2018学内江铁中高三历史入学测试

一、单选题(48分)

1.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在镇压了同盟城邦米提林暴动后,在愤怒驱使下,雅典人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处以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人变为奴隶。后冷静下来,对这个决定感到震惊,才决定重新召开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办法。这表明雅典 A. 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B. 民主决策带有感情色彩 C. 城邦利益居于首位

D. 公民人身自由遭到侵犯

2.公元前.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 按财产多少把公民分成四个等级

B.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3.古希腊雕塑家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在公共场所摆放,不用于装饰私人房屋。与雕塑作品一样,古希腊所有的建筑杰作也都是公共性的,希腊人的私人居所却简陋而朴素。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

A. 公民以城邦的公共生活为中心

B. 城邦艺术作品主要服务于贵族 C. 人文主义精神尚处于萌芽时期

D. 民主政治限制了公民个体意识

4.《查士丁尼法典》记载:有人雇佣金匠打造戒指,双方适用买卖契约还是雇佣契约?如果顾客提供金料,就是雇佣契约,如果金匠提供金料则是买卖契约。这说明罗马法 A. 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B. 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性 C. 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

D. 力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5.公元l世纪,罗马百科全书编纂者塞尔苏斯曾说:“罗马法学昌明时期,解释法律不拘泥于文字,而按法律的精神为之。”据此可知

A. 当时对罗马法的法律解释具有主观性

B. 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形式主义 C. 罗马法官拥有司法判决的自由裁量权

D. 当时的法律条文滞后于社会发展 6.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的是

A. 扩大统治基础 B. 限制贵族权力C. 维护平民利益D. 保护私有财产

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B.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8.(题文)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这说明此宪法 A. 体现了共和主义原则

B. 规定了中央集权制统治 C. 具有民主政治的色彩

D. 确立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9.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状况。下列关于该关系的描述符合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的是

A. “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 B. “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 C. “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 D. “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

1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单、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一无序言,二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

B. 法国人高效务实的风格 C. 民众毫无任何民主权利

D. 法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

11. 1902年,美国总统决定提名霍姆斯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 A. 任期6年,可连任

B. 任职需要参议院批准 C. 被授予最高立法权

D. 由选民按每州两名选出

12.下图为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旁边站着一名护士。根据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判断,漫画中的“护士”应是

A. 大法官 B. 州政府 C. 国会 D. 副总统

二、非选择题(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贵(上层贵族官僚)、功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必然导致刑讯逼供一…。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

——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二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公开了诉讼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更为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近代西方发展历程,分析说明罗马法的思想内容对西方资产阶级法学影响深远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4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所谓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就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央的权力结构中将群臣的权力集中于皇帝。这样就形成“惟以一人治天下”的局面。的确到了清代,无论是皇权的专制还是中央集权的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清朝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并分析其主要不同。(10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8分)2019届高三(上)历史入学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48分,每个4分)

1---5 BBAAB

6---10 DACBD

11—12 BC 二:材料题(52分)

13.(18分)【答案】(1)特点:礼法合一,礼教是指导审判的重要原则;贵族、官员享有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裁决权;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司法从属于行政机关,不具有独立性。(8分)

(2)原因:法规成文,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法律规范涉及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突出法律程序建设,为后世法制建设和法治实践提供经验借鉴。保护物权(私有制),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要求。崇尚理性、法治,倡行公正、平等的自然法思想超越时代限制,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权和宗教特权提供了思想武器。(6分)

(3)认识:法律制度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治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政治文明受到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政治文明往往各有其特色;政治文明在批判继承中发展进步等。(4分)

14.(16分)【答案】(1)特点:皇权专制;中央集权。表现:设军权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6分)

(2)政体: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4分)

不同:国家元首权力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美国总统掌握行政大权;政府与议会关系不同,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与联邦政府不对国会负责,但受国会制约。(6分)15.(18分)【答案】观点: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论证:

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都体现了妥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期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暴力革命,革命过程曲折反复。而后期则以妥协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英国国情的转型道路。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这体现了一定的妥协。由于请回来的国王缺乏妥协精神,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有了后来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举议会改革的例子或政体特点的例子亦可)例二: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和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体现了各方的妥协 例三:法国1875宪法的制定

法国共和之路过程曲折,充满暴力。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体现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承认共和,这是君主派的妥协,而赋予总统以大权,这又体现了共和派的妥协。正是双方的妥协才使得宪法得以签定,共和体制确立下来。(任举两个国家例子)

第五篇:辽宁省铁岭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考

辽宁省铁岭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秦朝皇印为玉玺

B.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C.玉玺为皇帝独用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3.“夏商周汉封建(封邦建国)而延,秦(朝)郡邑而促”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在于()

A.没有看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功绩

B.认为秦不是封建社会

C.把秦亡原因归于郡县制

D.没有指出秦的暴政

4.某同学想做一个台湾人民反割台湾斗争的课题研究,下列参考资料中,与这一课题无关的是

A.《马关条约》的条款全文

B.光绪皇帝为褒奖邓世昌而亲笔撰写的祭文

C.参加徐骧义军的骨干名单

D.1895年日本近卫师团关于台湾伤亡的报告

5.76年前,在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发生了一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词反映这一事件的是()

A.小城一会写风骚,引领前程气势豪

B.批鳞捉蒋胆包宇,联共救亡志比钢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淮海鏖兵举世闻,嫡系王牌一例吞

6.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C.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D.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7.1940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8.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各少数民族人民此时据该条规定在5个自治区普选一届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纲领

D.它说明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9.毛泽东同志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

10.在学完1956~1976年的中国历史以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做了演讲,你认为概括了这段历史全貌的是

()

A.古老中国的伟大复兴

B.东方巨龙的再次腾飞

C.社会主义的艰难探险

D.发人深省的民族浩劫 11.罗马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说明这部法典

()

A.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

B.保障奴隶和平民的利益

C.保护贵族和富裕平民的私有财产

D.维系社会公平、公正与稳定 1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13.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音译词,指的是

()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护国主

14.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位时期(1837—1901)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顶峰,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受到英国人普遍赞誉的原因主要是她

()

A.改组内阁,制定国策

B.领导对外扩张战争

C.领导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D.不做干涉政府的行政权利的事

15.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

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③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④“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6.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17.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这种政体的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

D.革命的彻底性 18.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选举和议会立法

B.制定了宪法

C.政党制度的创立

D.实行三权分立

1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漫画家为这一历史过程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20.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有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德意志政治家和议员地位低下

C.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D.实行君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政体

21.中国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姓名式(如 《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东坡全集》)外,还有一些其他命名方式,其中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是 A.《太史公书》

B.《白氏长庆集》

C.《梦溪笔谈》

D.《资治通鉴》 22.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策

B.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

D.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 2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B.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C.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2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馒头、炸油饼、胡饼则深受内地人的喜爱。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稻北粟格局的影响

B.民族融合加深的产物 C.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

D.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 25.“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诗中提到“草市”最早出现于 A.秦朝

B.六朝

C.唐朝

D.宋朝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23分)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16页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

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1946年11月26日)

材料五

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中国政治地理》47页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填写元朝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简表。(4分)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2分)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主要职能 中书省

④ 枢密院

主管军事 御史台

主管监察

(3)材料三中“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指当时美国的什么制度?存在着什么弊端?后来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5分)

(4)简要分析材料四的直接影响和深远意义。(3分)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宪法规定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背景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的基本情况。(6分)上述材料,对我国当代加强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3分)

27、选修题:(15分)《民主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根据农业的收入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地产收入达到500斗(每斗约合52.53公升)的公民,称"500斗级”;第=等级是收入达300斗、有养马能力者,叫骑士级;第三等级是收入达200斗、有牛耕者,叫“牛轭级”;第四等级是收入在200斗以下的公民,他们土地很少,不得不为他人做雇工,称“雇工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政治义务,等级越高,担任的公共职务越高;军事义务也按等级分配。一一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由于制宪的程序民主、愿望正义、有现实意义,与会代表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终于制定了一部新宪法——《1787年宪法》。„„当朋友问富兰克林新国家将拥有什么样的政府时,富兰克林回答说:“一个共和国,夫人。如果你能维持它。” —— [美]乔伊•哈克姆著《自由的历程:美坚图史》

材料三

梁启超在1899午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未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何历史意义?(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美国《l787年宪法》如何体现了“程序民主”?(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6分)

《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一一《史记•秦始皇本人纪》 材料二

表情坚定自信,从容自然的秦俑

一号兵马俑坑

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件,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材料五 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已者,朕见人之善,若已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共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詄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一一《资治通鉴》卷198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2分)并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2)材料二充分反映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磅礴气势。就其政治功绩而言,列出三项足以体现其磅礴气势的事迹。(3分)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3分)

(3)材料五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内容。(4分)

辽宁省铁岭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D C B A B A C C C C C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D B B A D A B B A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25分)(1)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县、郡等新的地方行政建制设立;早期的县高于郡;郡县长官由君主直接任免,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中央集权制度萌芽并逐步成型。(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

(2)(填出其中一格1分,4分)

①行中书省 ④主管政务

②行枢密院

③行御史台

影响: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省的建制沿用至今。(2分)

(3)邦联制。(1分)弊端:松散的邦联不能有效管理国家(邦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2分)解决:实行联邦制,组建联邦制国家;确立中央集权的原则,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分)

(4)直接影响:促成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促成内蒙古自治区建立)。(1分)深远意义:促成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形成;加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统一。(2分)

(5)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2分)

香港:根据中英签署的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997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随之建立。(2分)澳门:根据中葡签署的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1999年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随之建立。(2分)

启示:地方行政制度应根据国情,并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和改革;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应坚持创新与继承的统一,等等。(答出其中1点即可,3分)

27、选修《民主改革》

(1)梭伦改革中按财产多寡,把居民分为四个等级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程序民主”指民主的程序和形式,根据对美国《l787年宪法》相关所学,在国家权力的分配和国家机构的设置方面,实行分权和制衡;建立联邦制;实行独立的司法制度等

(3)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践可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有:积极宣传维新思想;推动维新变法;支持清末预备立宪等。

《人物评说》:(1)李斯。(2分)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3分)

(2)统一中国,创立皇帝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或者“建立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3分)政绩: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相对和谐(或民族联系和团结加强)。(任答三点得3分)(3)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善于纳谏,平等的民族政策。(4分)

下载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