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三、近代的中日关系新人教版
专题
三、近代的中日关系
【分值较小5分左右】
热点:钓鱼岛事件、黄岩岛事件等结合纪年热点: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75周年)注意历史上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1、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2、历史上中华民族捍卫主权的努力(戚继光抗倭、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近代以来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1】、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3】、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
一、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蒋介石态度:下令不抵抗。(给张学良密电下令不抵抗)。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为敌手。
3、人民的态度:中国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了。如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二)西安事变
1、发动目的:为了逼蒋联共抗日
2、解决: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出发点),主张和平解决(态度)。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措施)。
3、影响(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二、宁为战死鬼 不做亡国奴
(一)血染卢沟桥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向卢沟桥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保卫卢沟桥:国民党二十九奋起抵抗;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长赵登禹为国捐躯。事变影响: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日本侵略华北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二)南京大屠杀:
八一三事变:1937年,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侵占南京: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南京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日本侵略中国发动的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三、血肉筑长城
1、重大的战役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物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时间:1940年8月。领导人:彭德怀。
规模: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意义(地位):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中共七大:
召开背景:抗战胜利前夕。时间:1945.4 地点:延安
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七大的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抗日战争的胜利:
加速日本投降: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结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国是正义的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
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四、钓鱼岛问题
1、看待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方任何旨在强化对钓鱼岛控制的做法都是非法的,他们的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和公民人权的严重侵犯。2.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妥善处理历史问题;
中日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 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
第二篇:2014年历史中考热点中日关系
2014年历史中考热点中日关系
一.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2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3分)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3分)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2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3分)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3分)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3分)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23.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3分)20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
2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3分)
【21.事变:九一八事变(3分); 政策:不抵抗政策(3分)
22.事件: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3分)
主张: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3分)。战役:百团大战。(3分)
23.事件: 南京大屠杀(3分);结束了与日本的长期对立,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2分)
24.看待: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要正视历史、以史为鉴;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要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3分)】
第三篇:中考复习专题二日本及中日关系
专题二日本及中日关系
日本发展简史
一、日本历史上的三次飞跃:
1、古代: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2、近代: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二战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使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二、日本近代以来参与的重大战事和国际大事: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2、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参加一战:
①加入协约国作战,并成为战胜国
②在巴黎和会上,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此事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③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独占中国的企图遭到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压制
4、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5、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6、珍珠港事件:
7、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战败
中日关系
一、中国古代——友好往来是主流
1、唐朝时的鉴真东渡
2、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并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3、明朝末年,戚继光抗倭
二、中国近代——多次侵犯中国,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1、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2、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
三、新中国时期——一波三折,目前出现“政冷经热”的局面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敌视中国2、1972年中日建交
3、近年,中日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在“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共同追求中,相互对话,使中日关系不断改善
四、目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有:日本政治人物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
五、日本政府对与东亚各国(含中国)争端应持的态度应该是: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历史;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六、如何看待钓鱼岛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方任何旨在强化对钓鱼岛控制的做法都是非法的,他们的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和公民人权的严重侵犯。
七、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牢记历史,珍爱和平;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呼吁日本右翼势力,深刻反省历史,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第四篇:中考历史专题复习___专题三____战争与和平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班级: 姓名:
2014年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整一百周年,每年的11月11日(一战停战日)和5月8日(欧战胜利日),世界(特别是欧洲)都要举行隆重的活动,纪念阵亡的将士,警醒人们不要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珍惜今天的和平,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知识梳理】
一、两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都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直接原因:
一战: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扩军备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二战:由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日两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疯狂侵略扩张。而英法的绥靖政策,特别是慕尼黑协定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加快了二战的爆发。
2、战争性质:
一战: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二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交战双方:
一战:同盟国与协约国(战前是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 二战:轴心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4、时间 :
一战:1914—1918年; 二战:1939—1945年;
5、二战的主要战役:①斯大林格勒战役(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②诺曼底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盟军东西两面夹击中); ③柏林战役(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6、二战爆发到扩大的重大事件
(1)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英法对德宣战,全面爆发;(2)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扩大;
(3)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7、1942年1月,在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二战演变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8、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共同影响 ①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②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力量;③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④都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9、战后的世界格局
(1)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新的战后世界统治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中,雅尔塔会议,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的雅尔塔体系。
10、我们从两次世界大战中吸取的教训(启示或认识):
①对任何侵略行径,不能采取姑息迁就的绥靖政策;②战争必将带来灾难,大战悲剧不能重演,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③各国应尽量消除因政治制度不同而产生的隔阂,积极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德国与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与德国有关的内容:
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和汽车;
2、贝多芬是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代表作《英雄交响曲》;
3、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4、一战前,以德国为核心,形成德国、奥匈、意三国同盟,疯狂扩军备战; 5、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6、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
7、在经济危机打击下,1933年希特勒上台,法西斯统治在德国建立;德国、日本、意大利建立轴心国集团,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三、一战、二战与中国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
1、在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战胜国的中国却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体现了“弱国无外交”。
⑴巴黎和会,签订对德《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充分说明“弱国无外交”,暴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⑵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实质上是打破日本对中国独占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面对日本的疯狂野蛮侵略,中国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抗战,是二战中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的国家,对打败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专题集训】 ﹙一﹚选择
1、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九国公约》
2、成语“饮鸩止渴”告诫世人,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1938年9月,英法两国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到演绎到极致的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下列二战有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德国进攻波兰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 ④攻克柏林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②①④
4、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A美国操纵召开了这些会议 B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C 会议主题都涉及到解决殖民地的问题 D会后成立一个国际组织
5、斯大林曾经称赞:“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巧妙来说,在战史上还从未有过类似的先例。”在次行动应该是指()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偷袭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战 ﹙二﹚材料解析
材料一 大战历时4年多,卷入的国家有30多个,伤亡人口3000多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
材料二 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奥匈帝国的外长就叫嚣:“到了该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 ;德皇威廉二世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1、材料一是指哪次大战?今年﹙2014年﹚距这次大战爆发已有多少年?
2、这场大战的性质是什么?说出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3、材料二的“事件” 指什么?“事件”引发了怎样的后果?
﹙三﹚问答·探究·实践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探究一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因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凶残本性暴露无遗。(1)德国是两次大战的元凶,列出德国在一战和二战中分别是什么军事侵略集团的核心?
(2)写出两次大战中体现帝国主义侵略、凶残本性的事件或暴行各一例。
(3)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形成什么格局?
(4)1919年签订的对德条约是什么?它的内容有哪些?
(5)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什么条约对中国有危害?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
探究二 一战后,帝国主义并没有吸取一战的惨烈教训,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日的法西斯化,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孤立主义,最终使世界陷入二战战火之中。(1)英法把绥靖政策推到顶点的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
(2)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扩大和进一步扩大的时间和事件?
(3)二战由帝国主义战争演变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标志是什么?
(4)苏军取得 战役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由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 盟军进行的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探究三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签署公告,确立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2014年十二届人大第七次会议决议通过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警醒后人,勿忘历史。
(1)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的侵华事变(至少二次)。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二战后,随着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逐渐形成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二战后,欧洲交织着统一和冷战气氛。体现政治、经济和货币联盟性质的欧盟是哪年成立的?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5)二战后,德、日对待侵略历史的态度截然不同,世人皆知。说说你的想法。
(6)“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学习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你有何感悟?
第五篇:知识点归类复习-新人教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7、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科教兴国。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再加上开发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15.我国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16.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资源和环境 17.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1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9.霸权主义是美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8、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9、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各国的共同发展
10、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是:艰苦奋斗
12、奉献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爱岗敬业 13.实现权利的基础——义务
1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或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5、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6、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7、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1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19.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三个有利于”: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0.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指导地位。
21.根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2.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23.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2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因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25.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26.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始终没有动摇过,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的根本原因。
27、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5.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7.正当防卫的实质——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8.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经济竞争的实质又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又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10、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政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最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12、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是: 人才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
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
产党。
7、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什么)
10.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8.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核心。9.“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的核心思想。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4.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 5.能否成才的关键——自己勤奋努力
6.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关键——科技创新
7.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敢于和善于创新
8.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科学技术的竞争
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1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8“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7、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7、发展先进文化的目的是: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9、人类追求的目标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10、共产党人追求不息的人生目标是(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11、、爱岗敬业的最终目的是:奉献社会
13、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8、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9.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10.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4.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5.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6.我们在把握成才目标时,首先,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正确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和标准。其次,要从实际出发,这是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P772、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P674、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P90-92。
5、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8、三步走战略:P117
9、“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0、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1、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2、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
结和共同繁荣。
13、新型民族关系的四个特点: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4、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二十、国策(战略)类
1、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对外开放
2、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3、我国实施的重要战略有: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4、我国治国的两大方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二
十一、途径类
1、党的基本路线的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或目的)
3、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富裕,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4、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艰苦奋斗
5、克服考试焦虑的主要途径是: 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二
十二、方针类
1、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方针?(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对待文化成果的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即把批判与继承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二十三、九、要求类
1、科教兴国的要求: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正转移到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自觉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让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已,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实到实处。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个人有什么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1)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3)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营养;(4)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倶进,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当代中学生立志报国的基本要求:(1)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已任;(2)既要反对否定其他国家的特长、排斥一切外来文化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盲目崇外,妄自菲薄,甚至主张“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3)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要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同分裂和一切损害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9、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是:爱岗敬业
10、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 二
十四、归根到底类
1.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