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改革开放35年成果展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法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觉悟,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知、信、行的统一。
用辩证的观点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大量涌入,由于青少年知识的局限性和认识问题的片面性,造成一部分青少年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错觉。应该用纵横两方面的辩证对比,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
纵比:用建国65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周年我们的发展变化,论述新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发展成为初步比较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学生相信国家的实力和能力,树立自信,并激励学生学好本领,投身祖国建设。
横比:将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从建国史和生产力上进行史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400多年发展历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足70年。资本主义发展靠的是剥削掠夺众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其中也包括中国,完成了原始积累,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却是建立在积贫积弱、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基础上的。这样一比,使学生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防止了盲目崇外。
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树立为振兴中华、实现祖国富强而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使学生产生了压力,学习上产生了动力。通过辩证分析,纵横对比,澄清了学生的认识,达到了教育的实效。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
中学生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由于共同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共同的活动环境,使他们对某些问题表现出同的关注和热情,这些问题就是学生中的热点问题。
一是如何看待金钱问题。改革开放给人的价值观带来剧烈震荡和深刻变革,使得社会道德生活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无序、滑坡,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入侵到校园,比如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等。从理论和事实上透彻地分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清拜金主义的危害及社会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二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对中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虽然“认为”劳动是光荣的,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淡薄,追求享受、自理能力差的中学生也有不少。有的学生从未洗过衣服、随便乱花钱,饭菜稍不可口就倒掉,毫不爱惜劳动成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尤其针对独生子女,这方面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辟借光等故事,曾激励过无数莘莘学子,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今天的中学生对于苦难缺乏深刻的理解,一个有着理想、不懈追求的人,往往反把刻苦追求的过程看作一种收获和快乐。这样,联系爱国主义、理想教育等内容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对学生来说更具有针对性。
解开思想疑点,引导激发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学习——认识——实践,要使学生实现由“知”到“行”的飞跃,存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信”,有些学生对思想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持怀疑态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老师的例子都是唱高调,书中的道理很遥远。这就要认真分析产生疑点的原因,再找出实际可行的解决办法。第一、少数中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有了误解,所以实际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两手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解开疑点,达到信。第二、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社会消极因素,要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理引导、教育学生走出误区、相信教学、相信真理,激发学生走好人生的正确之路。
总之,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从学生的认识实际出发,解决好学生的疑点、难点问题,教育学生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正确方向,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做到知、行统一,实际中见成效。
第二篇:如何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
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因此,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刚刚走出校门,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学习生活各方面,全
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具有职业人最基本素质的职业人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用的社会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实习期,就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需要我们大家走什么样的途径,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第一,要认真学习。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有点,学习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刘姐每次对大家的培训,也是让大家在学习,在提高。
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同事、朋友的监督和提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
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在它的影响下,一些人讲“不要活得太累”,“过把瘾就死”等。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谁都喜欢安逸的生活,但安逸的生活是建立在你个人有一定的经济和事业基础之上的,不想努力挣钱,只图享受,天上掉馅饼个子高的人多的去了。所以说只有自己的能力达到了,你具备了这样的素质,这样的能力,有钱了,适当的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那是可以接受,无可厚非的。
人,必须时刻反躬自省,才能进德修业;耳中能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是进德之道。
综上所述,财富并不只是权力、金钱,它们只是财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种而已。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仗难定,在潮头风光时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就是财富——家很温暖——这份亲情是财富,终生值得珍惜。同事朋友们喜欢与你在一起——这种善良品德、气节操守、为人处世也是你一生很珍贵的财富。我们也许没觉察到它们的重要,但它们终究会给你一份回报。所以,朋友们,同事们——请万分地珍视它们!想想我们远方的父母,他们无悔的付出,期盼我们成长、成熟的眼神,我们还有什么资格不努力,有什么资格抱怨呢?朋友们,同事们——让我们以现在的实习和锻炼为契机,把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亲情、友情作为动力,努力向前,将自己锻炼成为更加合格的职业人,为我们将来开辟更加广阔的新天地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树立新时代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新时代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 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刻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成为一名国家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41-01
从教以来,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而这个生活质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裕还包括精神世界的健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们能够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但随之而来的一些关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也充分暴露,许多学生不知“为何而学习”。
情景一:开班会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而学习?”,一部分学生答到:“不用学习,将来出去打工也能养活自己”。作为老师我想再也没有学生会说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
情景二:我把一个平时穿着时尚的女生叫到办公室说到,“你学习基础不错,老师希望你加倍努力,将有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位美女学生说:“我不想当学霸,太累了,将来嫁个有钱老公得了”,老师汗颜了!
情景三:面对初三学生我心急如火,叫来一个女学生做思想工作“你现在稍微努力一下,将来考个好高中,大学梦就指日可待了”。学生回答:“我妈说了不管我学习如何,都会让我上个技校,学一技之长,有口饭吃就行”。我点了点头。
情景四: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我让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理想”。其中有位学生这样写到:“从小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懵懂的感觉到社会上许多人瞧不起教师这个岗位,一开始我还很犹豫不决,但最终还坚持了我的理想”。
一、新时代下中学生形成以上情形的因素
1、因步入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一部分孩子的学习目标不太明确,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威严下被逼学习,主动性不强。因此出现了“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潮。
2、整个社会大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充满了物欲和权欲的无限渴求,经济社会里人们的社会地位日益严重分层。网络及各种广告宣传纷至沓来,令孩子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因孩子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分辨能力严重不足,极容易被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所迷惑。
3、一部分家长的责任意识不够强。往往认为将孩子放在学校里,学校及学校里的教育工作者应承担全部责任,自己毫无教育责任。导致出现老师无法与家长及时沟通,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教育问题。
4、父母在外打工。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了家庭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思想无法与孩子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积极拼搏的共同理念。许多孩子虽然物质生活方面得到满足,但精神境界异常空虚。
5、一部分家长的责任意识不够强。往往认为将孩子放在学校里,学校及学校里的教育工作者应承担全部责任,自己毫无教育责任。导致出现老师无法与家长及时沟通,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教育问题。
6、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很多认识和沟通只停在表面,无法达成共识。国家和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仍然存在没有落实的现状,很多普通百姓只能望而生叹、望而生畏!
由此可见,新时代下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我国的教育也敲响了警钟,教育是兴国之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治国三部曲”,即“庶之,富之,教之”,如今,我国“庶”已不成问题,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即“富”已不成问题,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做好教化工作,而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那么作为家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样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分清时非观念,能够健康地成长呢?
二、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要让孩子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客观地看待问题,就是说要实事求是。这一点好像很容易做到,但其实人从一开始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就是带有一定的倾向性的,同样的事物,对于一个人的认识价值和意义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客观地、中性地看待事物,不先入为主,不唯我独尊,也不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对事物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必要的冷静和理智是一个人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
2、要让孩子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客观地看待问题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一事当前,既看到这一事物的长处、好处,也看到这一事物的短处、坏处。不盲从、不极端、不冲动。这当然不是说一个有着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就不能有感情,就不能有七情六欲,而是说我们需要在多数时候保持平和的心态,在顺境面前不忘乎所以,在逆境面前不自暴自弃,始终对世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保持清醒的判断和积极的态度。
3、要让孩子学会正直、善良、真诚、勤奋。学会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老祖宗早就说过:“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人们都说:“与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成天想着算计别人的人,他必定成天想着如何防止他人算计,因此,他的人生之旅一定是“苦海无边”,“暗无天日”;一个正直、善良、真诚的人,多数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尽管我们不能保证他永远不会受伤,但在多数时候,他是幸福的、快乐的、无忧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勤奋,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立足,踏实和勤奋便是最起码的美德,学会勤奋,就是拒绝好逸恶劳,就是学会自食其力。
4、要让孩子富有爱心和勇于承担责任。现在的教育,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知识的“灌输”上,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我们的教育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使得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缺少爱心。一个没有爱心的人,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责任心。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这样一个理想状态:不但增长了孩子们的智慧,也丰富了孩子们的感情;不但培养了学生追求理想和自由的愿望,也提升了学生承担责任的信心和勇气。
5、要让孩子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下转第1158页)
第四篇: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张俊陶
有这么一句话:学校5天的教育,不如社会两天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怎样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大气候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分清时非观念,能够健康地成长?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90后00后出生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家人宠着、爱着,生活条件优越,几乎都没有受过苦,也没遭遇过大的灾难,大多数都是在蜜罐中长大,意志力较薄弱,责任心不强。根据这些特点,我校按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通过召开主题班来引导他们,教育他们。针对七年级刚入校,召开了《我是初中生了》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角色已发生转变,自己已是中学生了,应该按中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中学生应尽的责任。八年级是学生生理心理发生更大变化的时期,这时的学生心理会出现焦虑、烦躁等现象,他们真正开始进入青春期。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我即时召开了《为青春添光彩》、《青春飞扬》、《感恩之心》、《用什么方法消除焦虑、烦恼》、《恋爱离我们多远》等等主题班会,通过学生的参与,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学会感恩,感恩亲情,感恩社会。九年级又是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波动的时期,这时候的他们逐渐走向成熟,对一些社会问题有了思考,升学压力也随即而来,这时期的主题班会主要以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如何减轻学业升学
压力等为内容进行的。
其次,通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的学生都是温室中的花朵,与社会接触的少,缺乏社会经验。以致他们没有主人翁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既可提高参予社会的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作为主人翁的自豪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责任感。
我校对个别班级开展了算一笔亲情帐,进行一次感恩行动,写一封感恩信的活动,我们身边的白色污染有多少,面对国家禁止使用塑料袋购物,你是怎么做的?,假如50年后地球缺水了,人类将面临什么?,向自己身边的长辈了解祖国改革开放62年来的变化等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切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喜欢参加,喜欢体验。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会学会节约,也会更加珍惜生活,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并在实践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
第三,通过召开辩论会,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今天这个变革的时代里,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影视作品、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都会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做为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他们的人生轨道还在形成阶段,社会、家庭等许多方面不良行为,不良因素仍然侵蚀着他们,影响着他们,而且不同程度的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产生的折射和反映。加之,这一时期的学生排斥
心理较强,对传统思想教育有着逆返心理,这些都会妨碍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才能使他们明辨是非而走向灿烂的阳光地带。
于是我采用召开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教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正反方的辩论,认识到看电视、上网、玩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特别是玩网络游戏真的可以开发智力吗?这场辩论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达成共识: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大了,不仅影响学习,更影响自己的心理成长。
第四,通过学科知识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的学科知识丰富多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这个道理。例如: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学生们在欣赏这些文章的过程中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也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所渗透的情感,从中还受到了人生的教育。如在学习雨果的《给巴特勒的信》这篇文章,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体会到落后就会挨打的真知,从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决心——为使祖国更加强大而努力学习。还有历史学科、地理学科,甚至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渗透着育人的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法,教书育人,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总之,初中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刻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教书育
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五篇: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全人格教育教育少儿想象力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倾听尊重 分类:《快乐成长》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人们常说,分分分,小命根。考重点上大学,将来才会有出息。面对考试,许多家长对孩子抱有厚望,一遍遍不厌其烦的督促上进,无形中给孩子很多压力,但是,孩子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才是真正的赢家。家长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健康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小故事
数学考试成绩下来了,小明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中,胆怯的靠着门,眼睛盯着妈妈:妈妈,我考了58分。
一个耳光落在孩子脸上,妈妈的眼睛瞪得像铜铃。而头上的皱纹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八字,抓起苍蝇拍,照着小明的屁股上就是一下,嘴里说着:“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辛辛苦苦送你上学,你不好好读书,才考个58分,我看你太不成器了。”
没过几天,小明从老师手里接过语文考试100分。他像燕子一样飞进了家门,妈妈你看我100分。
啪!一个响亮的吻落在小明的脸上。妈妈大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额上的皱纹变得温柔了。双手抱着儿子,嘴巴小的何不拢,“我儿子真好。真乖。”
小明忍不住问:“妈妈你到底爱什么?是我。还是我的分数?” 分数真的很重要吗? 许多急功近利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上重点,上大学就是万事大吉,孩子的其他要求根本不重要。可是,孩子的成长不只是单一的智力方面发展。还有很多方面的需求。现在很多孩子学习成绩虽然很好,可是心理发生了问题,接过成不了才。这些孩子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在成长中需要家长帮助解决的问题没能及时得到解决。同样在分数和成绩大棒的挥舞下,现实社会常常会出现一些高分低能儿。
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理比名次重要,而家长的涌现付出,比简单的给予重要。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人格健全的人,就要让孩子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既要有成功的经理,也要有失败的经理,家长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起责任,那就要想明白自己培养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个考试及其。反过来说心态好,充满自信的孩子,一定会成长为各方面优秀,社会需要的健全合格的人才。
认得发展需要评价,分数知识其中的一种手段。分数评价的好处就是简单清晰,缺点是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孩子,把大多数的孩子变成所谓的失败者,如果有更好的评价手段,分数评价方式无疑应该摒弃。
客观的说。分数评价方法与人的发展规律是相违背的,因为认得发展史模糊状态的,这一点所有人都有共识,分数评价的逻辑是强行分析的逻辑。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不能如愿以偿的事情。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的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他的盛水量,不缺绝育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些在重压下长大的孩子,虽然上了大学,但是内心世界仍然被自卑笼罩。所以家长千万不能让自己过高期望。
作为孩子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班里的成绩有意识重要的,但不能过于重视成绩。对待学习成绩上比较理想的态度是,课堂学习是用来改善自身和脑力的,而不是为了整得好的成绩想学校和家长交代,也不仅仅是为了上个好学校。优异的成绩如果不是刻苦学习和坚实的知识结果做指甲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当一个人走入社会,分数不再出现,真正有意义的是他所积累的甚至是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健康成长比成绩分数重要,一次考试只是人生长袍的一个阶段,一次没考好还有下次,父母只要告诉孩子,尽力就好。不要刻意给孩子定下目标。队马上要考试的学生。家长应该让孩子主管去参加考试不要想结果,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赢得起输得起”的人才是最大的赢家。
家长平时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点爱心,多鼓励孩子,主动走进他们的世界。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帮助孩子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分数真的只是一个很小的砝码。
在新的社会孩子真正面对的激烈竞争,不是步入社会之前,而是步入社会之后,保证孩子步入社会以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不是考试分数,而是健全的人格。殊不知,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恰恰是在孩子求学的12年关键时期。
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分数不是目标,个性才是关键。这个道理,被科学德尔研究证明。也被无数的实验检验,作为孩子的家长,怎么能简单的忽视孩子的个性塑造而让孩子牺牲一生的幸福,去搏取分数呢?
愿天下成千上万的最可亲可敬的父母都能明白,孩子的成长是本,份数是末,再也不能舍本逐末了。
知识≠力量
知识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中级形态是书本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的科学理论。
培根层级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我们一直认为有了知识就是拥有了力量。这个真理不知道误导了多少求知的中国人。不是有一些学富五车之人,没有把知识变成力量,空有所谓知识资本,不见一丁点创造力。反成为了社会的负担嘛?我们不是常常在媒体上看到,中国学生在某某考试中取得第一名,以及中国孩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全球倒数第一的惊人报道么。
实际上,培根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并非单纯指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就能征服自然的一切力量。
停留在书本上的死知识,没有力量,不仅没有力量,还会产生反力量,古人早就说过:死读书最终的结果是读书死。知识只有升华为指挥,转化为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产生力量。知识并非力量,确切的说,知识运用才是力量,满脑子都是知识,却没有运用,这样的知识就是死知识,有什么用呢?
小故事
爱迪生有个助手,叫阿普顿,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他刚开始的时候很瞧不起只读过小学撒年纪的爱迪生,有一天爱迪生把一只登报交给阿普顿,让他算算灯泡的体积,阿普顿拿着灯泡看了看,觉得灯泡应该是理性的,心想,虽然计算起来不容易,不过还是难不倒我的,阿普顿拿出尺子上下量了量灯泡。并按照灯泡画了张草图,然后列出一大堆密密麻麻的算式。
阿普顿算得非常认真,脸上渗出汗珠。几个小时过去了,桌子上堆满了算过的告知,又过了一个小时,爱迪生来看她算好了没有,她说:“快乐马上就算好了。”“还是换个方法试试吧。”
爱迪生忍着笑拿过灯泡,一下沉到洗脸池中,让灯泡灌满了水然后把灯泡的水倒入量筒,阿普顿才恍然大悟,爱迪生的办法才是见解精确的。将水倒入灯泡,灯泡谁的体积和灯泡的体积是一样的,再倒入量筒,也就两处灯泡的体积了。
小故事
阿基米的事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及,他是科学史上第一个将物理和数学融会贯通的人。也是第一个将计算技巧与严格证明融为一体的人。他一生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机械学等领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阿基米德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当罗马帝国的军队侵犯她的家乡是,七十岁的阿基米德挺身而出。接近自己的心智为保卫国家战斗。传说阿基米德制作了一面巨大的跑武警,把阳光聚焦后反射到罗马的战场上,燃气熊熊大火,罗马士兵无一生还,还发明了一种投石器。能迅速的透出成批的狮子,把逼近城墙的士兵打的头破血流,罗马军队的统帅马塞尔,沮丧的说:“我们是在和数学家打仗!他安稳的呆在城里,却能焚烧我们的战场,一下子投掷出铺天盖地的石头,真像神话中的百手巨人。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在《美国教育中心目的》一文中指出:”贯穿于所有各种教育的中心目的教育的基本思路是要培养思维能力。
上面两则故事告诉我们记住知识和运用知识是有天壤之别的不同境界。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人更是难以掌握一切,只是最新指示。很多时候知识还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就被更新淘汰了。不是有人感慨,人很难与时俱进。刚有了又不用了,才会的有全变了。网络成炸弹了。
因此知识改变人的命运只能是质疑,关键是人格和能力。三者协同发展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
学校教育淡然要传授知识,但知识只是教师和学生对话中的一个媒介或者说是载体,而不是真正目的,教育如同一个情人手捧一束玫瑰亲手交给心上人一样,如果不考虑人的因素,玫瑰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真占个的求职者总是首先和自己做最好的朋友,而不是固步自封,也不自以为是。这样不断的与自己对话,让自己成为指挥者。从而把知识变为生产力。知识也正是在人们不断的自我觉悟中便成立力量。这就要求我们的主题具备两个条件:
1、所有知识都是内在联系的,我们要将知识联系起来,组织一个成体系的知识结构树。
2、把掌握的知识进行加工,然后一个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并不断修正。
我们在应用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常问:为什么?
因此我说只是不等于力量。并不是否定人类对知识的吸收和更新没有人类对知识的积累和丰富,当今科技就不可能如此发达,社会不可能进步。我只是想说:
知识使人有力,智慧使人自由。健康的金钱观 小故事
一天,我的同事小李正在与朋友在公园荡秋千,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满头大汗的跑过来,眨巴眼睛看着玩的正高兴的小李,哀求道:“姐姐,能不能让我玩会?”小李正打算起身,哪知小男孩说了一句让人咋舌的话,可能怕小李不给他,他竟然说:“我给你五块钱和你换。行么?”
正当小李和朋友听到后面面相觑的时候,小男孩又说,“再给你加两块钱和你换。”说着准备掏钱了。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现在的孩子很多都被家长惯坏了,小小的年纪就知道用金钱解决他们想要的东西,长此下去,孩子的深信监看能够的到怎样的发展?
其实这不能怪孩子,因为孩子的一些意识形态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教育方式有问题自然就不会让孩子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个孩子的家庭里,可能父母经常用金钱作为奖励使孩子潜意识产生一种意识:潜能解决一切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有这种想法的孩子会让人害怕。没有给孩子灌输和建立健康的金钱意识,父母的责任很大。
对于如何让孩子具有正确的金钱观的话题,很多妈妈都感同身受。关于金钱,等到若干年后,相信他们能合理利用金钱,并且把它作用发挥到最佳,从这点上,我们也可以总结出。父母培养孩子是要有准确的先见的。
当今中国,家长们的钱袋渐鼓,这本不是什么坏事。问题是,金钱多了,物质丰富了,我们对孩子的金钱教育却没跟上,一位学者说,“进前十”是把“双刃剑”,关键就在于用它去有益的事还是有害的事。
对成长与物质丰富环境中的孩子来说,比给金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应包括:金钱和无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靠辛勤劳动换来的,让孩子体验劳动获得金钱不易。
金钱能让人拥有物质条件但不能代替所有的美好精神品格,幸福不是金钱能够买到的,用金钱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学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获得精神快乐学会合理支配金钱让金钱在孩子的生活中处于合适的位置。
广泛的社会调查表明,家庭经济付出与孩子的雪域成绩,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并未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并非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经济成本越高,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就越有利。
这提醒我们,指望用金钱对其一个好孩子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实际上,给孩子金钱容易,但培养一个好孩子很难,用金钱毁掉一个孩子容易,在金钱充斥的世界中塑造孩子不为金钱所动的性格很难。这就更需要家长有正确的金钱观和科学教育孩子技巧。
如何培养孩子正切的金钱观?
1、给孩子多少零花钱
给多少零花钱才恰当,往往让家长为难,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会有相当的差异。这时,家长可以从孩子的成长状态,家庭经济负担能力,零花钱的用途等方面衡量到底给多少。
2、如何给孩子零用钱
给孩子零用钱时,要让孩子知道,这是父母辛苦工作的结果,因此要珍惜,不能随便乱花。
一般情况下,家长可以每月固定一个日子给孩子零用钱,让他们自主的有计划的花。当然,家长可以教孩子几张,每一笔支出的时间,用途,里有记录下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及时了解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如果乱花钱或浪费的现象,家长要及时适当的进行教育引导。
纯洁的压岁钱,亲朋好友赠送给。孩子的红包等大笔的钱,家长不要马上收下来,家长可以教孩子储存起来,然后讨论如何使用购置孩子学习所需品。
不要把零用钱作为一种奖惩手段,家长也不能凭着自己的情绪随意给孩子钱,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
平时,爸爸妈妈也应该让孩子知道,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树上长出来的,而是工作换来的。这样孩子也逐渐白了工作的价值。
孩子3.4岁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让他们管理一些零花钱,有的人主张,钱的来源可以使孩子每周去完成一定的工作,比如擦桌子,洗碗,大人可以给孩子固定数额的钱,但是注意,孩子不应该马上掌握数额太大的钱,比如,爷爷奶奶给了压岁钱可以给孩子存到银行里,将来上学用。其次,大人应该帮助孩子学习延迟满足,鼓励孩子把每周的零用钱积攒起来,几周以后买个大点的玩具。
让孩子自己管理一点零花钱,首先可以教会孩子合理分配资源,一个家长介绍一个有效地方式。她说,我的孩子在我给她买冰淇淋的时候每次都要买最贵的,后来她有零花钱了。自己负责买冰淇淋,很快就弄明白如果买便宜点的,可以享受多次。让孩子自己管理点钱,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从小就会利用资源,追求人生目的,我们过去的文化传统更强调教育上的指导能力,却忽略了个人的能动性。给孩子一点资源让它在一定范围内支配,能够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动性。
给孩子零花钱之后,最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突然变得唯利是图,掉到钱里了。其实孩子这种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他刚接触金钱的一方面,还没有学习其他方面。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帮助孩子了解金钱的其他方面的好机会,别人的钱不能归为己有。因为丢了钱的人会着急的。家里的人互相帮助是爱的表示,不能用金钱衡量。这些道理,都需要在生活中一点点的告诉孩子。
让孩子了解钱能做什么仅仅是金钱观教育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部分,就是孩子应该了解金钱的局限性。
孩子在接触金钱之初,有时候会非常天真的给所有东西标价。这是我们正好告诉孩子,有些东西是无法用几年衡量的,比如你好似爸爸妈妈的宝贝,是多少钱都不换的。我们还可以告诉孩子,有的时候我们会为了一些更珍贵的东西放弃金钱,比如爸爸周末如果去工作,可能会挣更多的钱,可是爸爸爱我们,想和我们一起度假,我们的假期因为爸爸的参加更快乐。这时候,我们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就比金钱更重要。
有些东西与金钱没有多少直接关系,比如健康快乐。
在这些过程中,孩子逐步认识到,金钱不是判断他人的唯一标准。除了金钱还有品行,情趣,脾气,特长等很多标准。孩子常常天真的进行比较,你家的车是什么牌子,我家的车是什么牌子,这不是洪水猛兽,这是孩子正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但重要的是,周围的成年人如何去进行解释。
你简单地说,他们家有钱,所以他们家的车贵,那么给孩子的一种引导,你给孩子活命性能,外形,节能,方便,车主对车的依恋感情等很多方面考虑,这时候孩子接触到的价值观就很多元,金钱就不会成为唯一的标准。
在今天的世界里,要让孩子有健康的金钱观,周围的成年人的心态和引导方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