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监督所突发应急处理预案
卫生监督所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确保我所能及时、高效、有序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制定本预案。
一、制定目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不同于一般的日常卫生监督工作,是属于应急性的,而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是要有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预案,有了应急预案,就可以按预定方案办事,化被动为主动,减少盲目性,防止蛮干,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分类
本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为便于预防控制和调查处理,本预案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以下几类:
1、传染病疫情爆发: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其他传染病局部爆发流行或发病率比往年同期显著升高,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2、重大水污染事件:一次食物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严重水污染事件。
3、急性化学性中毒或放射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放射源丢失事故或急性化学性中毒等职业中毒事件。
4.其他对公众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地震、水灾等其它突发事件。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潜在的公共危机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局部地区发生,尚未引起大范围扩散或传播,还没有达到规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动物间发生鼠疫流行,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2、1周内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疫情;
3、一周内发生聚集性病毒性肝炎(甲、戊肝)、伤寒、副伤寒5例,痢疾10例,流脑、乙型脑炎各3例的疫情、麻疹5例。
4、发生5例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性癔病或不良反应;
6、个人全身受照剂量≥1Gy且受危害人数10人以下,或个人全身受照剂≥0.5Gy,受照人员剂量之和≥20Gy的放射性突发事件;
7、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急性职业病10例以下,无死亡;
8、其他对公众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较大范围发生,有扩散趋势,尚未达到规定的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生1例以上霍乱、鼠疫、肺炭疽病例;
2、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续发病例; 3、1周内发生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副伤寒、麻疹5例以上,痢疾10例以上,狂犬病3例以上,流脑、乙型脑炎各3例以上疫情。
5、发生20例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发生从未出现过的传染病疫情;
7、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8、一起食物中毒事件造成30人及以上发病,或死亡1人;
9、个人全身受照剂量≥1Gy且受危害人数10人以上,或个人全身受照剂≥0.5Gy,受照人员剂量之和≥40Gy的放射性突发事件;
10、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急性职业病10-50人或者死亡5人以下;
11、丢失放射性物质(略)
12、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影响大,波及范围广,涉及人数多,出现大量病人或多例死亡,危害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生霍乱、鼠疫、肺炭疽疫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5例及以上;
2、发生脊髓灰质炎疫情;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有继续扩散趋势;
4、一起食物中毒事件造成100人及以上发病,或死亡1人以上;
5、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6、重大生化和化学污染、放射事故,出现大量人员伤亡;
7、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应急处理原则
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尊重科学、依法办事、通力协作。
五、组织机构
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各专业组,实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协同。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公共卫生组: 职业、放射与医疗卫生组: 后勤、信息报道保障组:
六、物质、技术与人才资源的储备
1、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能力。
2、根据不同专业需要,结合我旗实际情况,不断增补适应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用现场应急检测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设立应急箱和应急物品储备室。
3、根据疾病控制机构监测和预警的信息,结合国内外疫情,及时组织相关培训和应急演练;日常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人员的培养。
七、突发事件报告
1、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电话为
2、值班人员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应初步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单位、地点、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波及范围、联络方式等基本资料,并在30分钟内向带班领导报告。并根据带班领导指示,及时向旗政府、旗卫生局报告,同时做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记录。
3、分管领导根据报告的初步资料,指派相应的管辖业务科室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确证,专业处理小组应在接到指令后,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资料的初步分析判断,带齐相关设备,于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开展工作,并按照规定时限、程 序逐级报告调查处理情况。
八、应急处理方案
(一)传染病疫情爆发
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各职能组及时按既定的技术方案开展卫生监督工作。
A、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组:
a、对收治传染病人定点医院、留观室和发热门诊的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功能区划分、医护人员防护和就诊人员、医疗废弃物管理及污水、污物排放等进行监督检查。
b、对疾控机构的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区)处理和处理疫情使用的消杀用品进行监督检查。
c、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依法配合相关部门,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实施强制隔离和医学观察。
B、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查组:
根据传染病传播的特点,依法加强饮用水管理,公共场所消毒的监督检查等。
C、流通环节消杀、防护用品监督检查组:
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药械、防护用品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批件和产品检验报告等。
D、交通检疫监督检查组:
负责对公路、铁路、等交通入口的检疫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
E、疫情收集、监督信息报道组:
负责对国内外疫情动态信息的收集,全面报道卫生监督工作,编发卫生监督信息。
(二)水污染事件
A、调查程序:
a、按时赶赴现场。初步判断污染的性质、污染物种类、及影响范围,有针对性做准备,同时与供水部门取得联系。
b、控制和保护现场。
c、访问用户和受害者。按统一设计的表格开展询问调查,初步提出致病因素,现场检查水质感官性状及余氯。
d、取样检验。
e、开展饮水卫生防护及污染源调查。
f、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应急控制措施。
B、控制措施:
a、及时与自来水管理部门联系,共同处理污染事故。
b、根据污染程度,全部停止供水或停止饮用,并组织临时供水。
c、查明污染原因,切断污染来源及污染途径。
d、清洗供水设施和管网。
e、诊治病人,进行预防性投药,防止发生继发病例。
(三)急性化学性中毒或放射事故
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指挥下,及时组织各专业小组开展以下工作:
A、现场应急控制组:
a、组织医疗卫生机构救治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
b、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
c、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d、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B、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组:
a、开展急性职业中毒病人接触史、病史调查,现场卫生状况检查。
b、原材料种类、毒性、用量及近期变化情况;生产工艺、流程及近期变化情况。
c、个人防护、卫生防护(如通风、排毒)设施及近期变化情况。
d、历史上该企业或同类企业有否发生类似事故。
e、调查同工种或同一职业因素工人而未发病者以及同一暴露人群而未发病者。
C、现场检测组:
a、现场检测可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的可疑毒物;
b、对不可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的可疑毒物,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集样品送检。D、综合调查资料,查明事故发生原因。
九、责任追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对相关责任者追究法律责任。
(一)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
(二)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三)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四)拒绝接诊病人的;
(五)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此外,旗卫生监督所按情节严重,对负有管理责任的科室和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责任追究的形式有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监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篇:攸县卫生监督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二○一二年攸县卫生监督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高效、有序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国家、省、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结合我所的职能特制定本预案。
一、制定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不同于一般的日常卫生监督工作,是属于应急性的,而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是要有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预案,有了应急预案,就可以按预定方案办事,化被动为主动,减少盲目性,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有效地防止事态蔓延扩大。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预防控制和调查处理工作。
三、应急处理原则
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尊重科学、依法办事、通力协作。
四、应急小组人员
为了更充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工作应急处理指挥部,指挥部由卫生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卫生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是:
组长:黄晶华
副组长:李桂元、周晓辉、李森健、王正中、李星波
应急办公室主任:何朝红
成员:肖景亮、皮振宇、罗祝华、彭新文、湛智群、彭星球、李静波、何朝红、刘波、单丹、陈利艳、吴炜、刘正书
五、领导小组职责
(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程度宣布实施本预案;领导小组下设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督组、饮用水和职业卫生监督组、医疗消毒卫生监督组、后勤保障组;
(二)负责全县和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三)突发事件小组的领导和成员必须随时保持通信畅通。
(四)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领导小组的成员必须在15分钟内赶到集合地点,迅速组织赶赴现场进行卫生监督工作,设立卫生监督工作指挥部。
(五)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组织调配卫生监督资源;
(六)向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
(七)及时深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依据卫生监督指挥部的指令具体组织开展现场的卫生监督工作;
(八)做好现场卫生监督的报告工作;
(九)提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的建议;
(十)组织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社会动员工作;
(十一)定期检查指导各卫生监督组(队)的准备工作,完善各项卫生监督制度和实施方案;
(十二)负责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使各新闻媒体能够主动配合卫生监督工作。
(十三)接受上级卫生监督组织的指导和支援;
六、报告程序和时限
(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电话为0733-4214978。
(二)值班人员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应初步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单位、地点、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波及范围、联络方式等基本资料,并在30分钟内向值班领导报告,同时做好值班记录。
(三)值班领导根据报告的初步资料,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并指派相应的应急专业处理小组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确证,专业处理小组应在接到指令后,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资料的初步分析判断,带齐相关设备,于2小时
内赶到现场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性质,发生的单位、地点、时间和波及范围,人员的发病、伤亡情况,初步的处理情况等。
七.应急处理工作程序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判明事件的性质,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卫生监督措施。
(二)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工作应急处理指挥部,先行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同时迅速协调、组织相关卫生监督人员、物资、车辆等相关设施、设备力量,全面开展现场卫生监督工作。
(三)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督促有关单位对受伤害人员及时开展救治工作,并视事件具体情况通知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等相关部门。
(四)在优先抢救病人的前提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所等相关单位对初步危害原因分析,提出或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应急控制措施。
(五)尽可能地收集一切相关资料和证据,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所等相关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调查。
(六)事件调查结束后相关部门根据调查结论和收集的证据依法对责任单位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七)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处理的事件,或根据事件性质需要移交的应及时将相关材料按程序移送有关部门。
八.保障措施
(一)信息保障各乡镇、社区设立信息报告和举报电话,畅通信息报告渠道,各乡镇、社区卫生监督协管员负责及时收集和报告相关信息。
(二)物资保障要建立健全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设备、设施等物资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要建立健全快速检测检验技术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和应急设备、设施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制度,平战结合,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工作所需物资的应急供应。
二○一二年元月二十
第三篇: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惠阳冠荣家具有限公司
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目的确定工地潜在的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等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预防射线泄露、高参数蒸汽泄露、剧毒化学品泄露等造成的危害,保护公司财产和职工人身财产安全,减少可能伴随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2 适应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内易燃易爆液(气)体、化学品、作业点或场所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重大泄露事故以及特殊的气候(如台风、爆雨洪水等)紧急情况。办法
公安科归口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并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在人员集中的场所,火灾、泄露事故的突然降临,会使众多的现场被困人员感到大难临头,惊慌失措,争相逃命,互相拥挤,结果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在火灾、爆炸、泄露等事故发生初期,组织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疏散被困群众,实行自防自救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泄露等事故,应立即实施《应急准备与响应》,组织人员疏散,公安科负责人员疏散工作,公安科负责人负责组织指挥现场人员的疏散工作。责任部门负责如泄露等的控制,缩小范围,把损失减少到最底限度,要做到分组行动,互相配合。在消防人员未到达之前,现场受危胁的人员必须服从现场领导和工作人员组织指挥。当公安消防队到达现场后,由公安消防队组织指挥。工作人员应主动向公安消防队汇报情况,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队做好疏散工作。事故照明小组人员迅速按各自分工需要照明的通道、楼梯及出口地段,启用各种照明设施,照明引导疏散。内部疏散引导组人员不断用手势或喊话的方式引导,稳定人员情绪,维护秩序。首先利用距着火部位最近的防烟(封闭)楼梯,其次利用未被烟火侵袭的普通楼梯、楼外安全梯或利用疏散阳台、通廊以及其他能够迂回到安全地点的途径,将人流按简捷、合理的疏散路线引导到场外。
外部疏散人员应将已疏散到场外的人员引导至安全不影响处置事故现场的地带。外部警戒线组防止已疏散出来的人员重新返回危险区域,维护外部秩序,为消防队到场有效处理控制事故创造条件。救援人员对疏散出来的危重人员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并及时将重伤人员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第四篇:突发公共安全应急处理预案
突发公共安全应急预案
为保证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公共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使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实施紧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应急救援综合管理和抗击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编制突发公共安全应急预案。
一、本项目部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情况:(1)自然灾害。洪涝、风雹、火灾等。
(2)事故灾难。施工安全事故、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3)公共卫生事件。疫病、地方病、传染性疾病、流行性疫情等。
(4)社会安全事件。反动宗教势力和“法轮功”、群体打架等社会治安和重大刑事案件等。
以上突发事件多且相互交叉和关联,对引发的次生、衍生突发事件,应统筹应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具体划分按国家和省市县有关标准确定。
项目部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坚持以下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专群结合。把保障员工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威胁和危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之中,普及突发公共事件基本常识,实现自救与专业救援相结合,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妥善处置和应急救援水平。
(2)依法规范,以防为主。把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使测、-1-报、防、抗、救、援各环节紧密衔接,形成整体合力,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综合预测分析和应急处置能力。
(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项目部统一领导,项目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工负责,协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未达到本预案启动条件的突发公共事件,视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专项预案。
二、突发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保证体系
1、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突发公共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突发公共安全现场救援小组、突发公共安全现场保护小组、物资供应小组、社会调解小组、善后处理小组、事故调查小组。
突发公共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书记、总工
组 员:副经理 副总工 物设部长 安全监察 综合部长 医务
突发公共安全现场救援小组负责人由副经理担任,成员由领工员、物设部长、物设部副部长、医务及各作业班组班长组成。
突发公共现场保护小组由副经理和安全监察、领工员、代班员组成。物资供应小组由项目部物设部长负责。
社会调解小组由项目书记任组长具体成员:副总工、安全监察、医务、物设部长、综合部长。
善后处理小组由书记负责,成员综合部长、医务组成。
事故调查小组由项目部经理负责,成员由书记、副经理、总工、安全监察、领工员、组成。
2、职责
突发公共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事故的抢险、救援和物资调配的组织指挥和方案的
-2-决策,并协调各小组的关系及相互配合等工作。一旦突发公共安全事故,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组织进行事故抢险、救援和调查。
突发公共安全现场救援小组主要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抢救方案,组织抢险队参与救护伤亡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同时负责组织恢复施工生产的善后工作。
现场保护小组主要是组织人员做好事故现场和抢救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严禁任何非工作人员进入抢险现场,确保抢救工作和事故调查取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物资供应小组主要负责抢险物资供应及抢救机具、设备、材料的调运,确保救援所需机具、设备、材料的及时供应。
调解小组为发现有重大社会公共安全冲突,应及时对冲突双方作思想调解,避免发生群体打架等恶性伤人事件。作好冲突预防工作,发现冲突苗头应及时调解和制止,并从源头上查找原因,尽量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事故调查小组负责按规定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为确保抢救顺利进行,应随时提出安全保证措施并监督执行。
善后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医务人员救治受伤害者,取得伤害诊断报告,组织完成受伤害者亲属的接待、安抚和丧葬等工作。
3、事故报告
凡发生突发公共安全的班组或部门,必须立即以最快的方式上报项目部负责人,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实施救援。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实施逐级上报程序。
4、项目部的每位参建员工都应知道基本求救电话(治安
110、火警119、急救120、交通122等),并由项目部的值班调度员负责与有关部门联系。
三、应急物资的储备
项目部根据自身工程施工特点,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器材(如水泥、木材、钢材、编织袋、脚手架管、消防器材、担架、发电机、行车防滑器材、防冻物资等),并且指定负责与管理人。
四、应急响应机制
1、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所在地的班组和部门要立即根据其性质和威胁程度,将有关信息报告项目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员工有义务通过电话和其他途径,向应急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迅速报告和反映有关信息。
2、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班组和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内依据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抢险救援。同时,对突发事件进一步核查了解,将详细情况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紧急和重要信息由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向项目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3、项目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警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按照事件种类和性质,调动相关责任部门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根据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的工作程序,组织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和蔓延,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项目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
4、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项目部根据有关部门的报告和建议批准解除应急状态,由项目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宣布,转入正常工作。
五、应急保障措施
1、通信保障
项目部突发公共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必须保证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相关人员要保持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畅通。如果通讯因外界因素中断,则采用对讲机联系。
2、应急队伍保障
项目部要建立应急队伍,如义务消防队、义务联防队、民兵队、应急抢险救护队等,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则可迅速进行救助。
3、交通运输保障
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项目部所有车辆由应急领导小组安排进行救护,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4、现场急救保障
-4-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项目部应急小组确认已经造成或即将造成人员伤亡时,要立即通知项目部医务人员到现场,组织对伤员进行应急救治或做好应急救治的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一旦事件现场伤亡人数和严重程度超过项目部医疗救护能力,要立即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视情况转入县医院或更上级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项目部医务人员要做好应急医疗器械、药品的储备,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
5、治安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项目部保卫要立即到达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立临时警戒区,控制事件现场事态,维持社会秩序,同时报告当地派出所。根据需要对现场进行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确保救灾物资、装备和设施免受人为破坏,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6、物资保障
项目部要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管理,并将物资种类、数量等情况上报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以备统筹调拨使用。加强储备物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时予以查处并进行补充和更新。要与其它单位建立物资调剂供应的渠道,以便需要时,迅速从其它地区调入应急物资。
7、社会保障
①、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派出所建立治安保卫体系,②、与当地消防中队和医院签订联合应急救援协议。
六、宣传、培训和演习
1、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知识、技能的培训。积极推荐有关人员参、专业救援技能培训。
2、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应对、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宣传。项目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员工提供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3、项目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知识、现代化办公、法律法规和应急处置工作程序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4、增加投入,加强对救援队伍的专业技能、自我保护等方面的业务培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5、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本预案和其它专项预案演练,普及应急救援的知识和技能,对广大员工进行自救、互救、逃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七、后期处置
1、救援工作结束后,在完成勘察工作后,应由应急救援小组领导宣布应急处理工作结束。
2、对现场进行清理,消除潜在的危险和受影响的区域,尽快恢复生产。
3、事故(事件)调查组必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监督制定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
第五篇:2010卫生监督所应急工作计划
2010**区卫生监督所应急工作计划 2010**区卫生监督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卫生应急工作在建设和谐**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应急准备、事件处置和事后评估工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一、强化卫生应急组织领导,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网络。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所本部及分所二级卫生监督联动作用,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根据卫生工作特点分类、分专业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处理工作小组,补充和完善卫生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的专业和技术结构。
二、依法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进一步提高对公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前瞻性,确保临危不乱、正确应对、及时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降低损害,严防重大食物中毒的发生,确保饮食卫生的安全。做好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做好食物中毒事故月(季)报和食物中毒事故年报工作。
三、健全卫生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应急处突机制,确立首席卫生监督员制度,做到个人一专多能,使机动力量配置更趋合理。
四、加强卫生应急宣传培训,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重视卫生应急工作的宣传、培训。在充分使用传统平面媒体宣传卫生应急知识时,利用网络平台、社区卫生监督宣传栏向社会广泛宣传有关卫生应急知识,切实提高全民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卫生应急部门与新闻媒体的良好关系,正面引导媒体报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灾难实情,防止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稳定。
五、健全部门沟通协作渠道,完善部门间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加强与食安办、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质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互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信息资源,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
制,共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区卫生监督所2010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