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熟市卫生监督所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常熟市卫生监督所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卫生监督应急工作计划
为贯彻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常熟市2012年卫生应急工作要点的通知》(常卫应急〔2012〕1号),结合卫生监督应急工作职责,制订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应急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卫生监督应急体系建设
(一)在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加快卫生监督机构内的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具体指挥、协调突发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处置工作。
(二)加强预案管理,建立预案动态管理制度,及时修订、完善已有的应急预案,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断制定补充新的预案。
(三)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协管队伍的前哨作用,进一步完善市、镇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信息报告组织网络,规范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程序,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预测预警能力。
二、深化卫生监督应急管理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应急工作制度。根据上级有关应急工作规范,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报告、响应、处理、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规范卫生监督应急工作的管理。
(二)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定专门科室、专职人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收集、登记、报告、交办和结果分析等工作,及时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处置建议。
(三)进一步完善部门配合协调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与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镇各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共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四)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准确、有序地进行处置。认真负责采取现场临时控制措施,立案调查取证,根据调查结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对违法单位、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对需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公安机关,对需追究行政责任的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三、开展卫生监督应急培训演练
(一)加强培训。一是加强对执法监督人员的培训,重点培训卫生应急工作基本概念和“一案三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预案的基本内容,信息报告的要求、方法,提高卫生监督应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等高危行业和领域所属人员的应急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预防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技能。
(二)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广泛参与卫生监督应急的能力。
(三)积极参与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等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
二○一二年三月
第二篇:卫生监督所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结1
东宁县卫生监督所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情况总结
为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工作,防止食品污染等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我所在2010年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确保食物中毒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少发生和不发生,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卫生监督所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应急机构建设,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
为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卫生监督所领导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应急处理预案。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以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和监督员等组成的突发事件专家组,明确各部门责任,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动队,负责处理传染病、食物中毒、饮水污染中毒和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负责重大活动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应急机动队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值班期间通讯畅通,接到疫情或案件举报电话后迅速到达现场。组织机动队成员学习食品、生活饮用水、职业卫生管理知识,学习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重大食物中
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7月初,我们组织机动队员进行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模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处置演练,取得了很好效果。我所还加强物资储备工作,储备5套防护服等物品。
二加强宣传工作,注重同相关部门的联系。
我所通过发放宣传单,下基层讲解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卫生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我所还注重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医疗单位的联系,注重检查上述单位的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我所还同学校,公共场所,餐饮服务单位加强沟通联系,指导它们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和应急制度,争取在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重大活动卫生监督及应急事故的处理
我们加强了重大活动的卫生监督工作,为了保证节日、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卫生安全,做到万无一失,我们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加强卫生监管,落实监管职责,严防重大食物中毒的发生。加强了春节、五
一、中高考期间、机电产品洽谈会期间、重大接待任务和重要会议期间的餐饮卫生监督,确保了饮食卫生的安全。今年9月,徐背鸿远东艺术学校发生了一起未熟豆角中毒事件,多名学生中毒。接到举报后,机动队员马上赶赴现场进行处理,采样检验,处置中毒病人,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很快确定了事物中毒原因,现
场的应急处理对消除中毒造成的危害和中毒事件的查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结果,医疗单位采取了恰当的治疗方法,中毒学生很快康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四 存在的问题;
一是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不足。
二是没有卫生应急预算经费,突发事件处理经费不足。三是卫生应急培训不足,缺乏实战演练。
四是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
五卫生应急建议;
一是切实把卫生应急预算经费列为日程并严格确保到位。二是加强对卫生应急队伍的培训。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三是政府应该每年组织各部门进行实战演练,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
东宁县卫生监督所
2010年11月17日
第三篇:攸县卫生监督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二○一二年攸县卫生监督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高效、有序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国家、省、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结合我所的职能特制定本预案。
一、制定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不同于一般的日常卫生监督工作,是属于应急性的,而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是要有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预案,有了应急预案,就可以按预定方案办事,化被动为主动,减少盲目性,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有效地防止事态蔓延扩大。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预防控制和调查处理工作。
三、应急处理原则
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尊重科学、依法办事、通力协作。
四、应急小组人员
为了更充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工作应急处理指挥部,指挥部由卫生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卫生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是:
组长:黄晶华
副组长:李桂元、周晓辉、李森健、王正中、李星波
应急办公室主任:何朝红
成员:肖景亮、皮振宇、罗祝华、彭新文、湛智群、彭星球、李静波、何朝红、刘波、单丹、陈利艳、吴炜、刘正书
五、领导小组职责
(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程度宣布实施本预案;领导小组下设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督组、饮用水和职业卫生监督组、医疗消毒卫生监督组、后勤保障组;
(二)负责全县和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三)突发事件小组的领导和成员必须随时保持通信畅通。
(四)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领导小组的成员必须在15分钟内赶到集合地点,迅速组织赶赴现场进行卫生监督工作,设立卫生监督工作指挥部。
(五)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组织调配卫生监督资源;
(六)向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
(七)及时深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依据卫生监督指挥部的指令具体组织开展现场的卫生监督工作;
(八)做好现场卫生监督的报告工作;
(九)提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的建议;
(十)组织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社会动员工作;
(十一)定期检查指导各卫生监督组(队)的准备工作,完善各项卫生监督制度和实施方案;
(十二)负责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使各新闻媒体能够主动配合卫生监督工作。
(十三)接受上级卫生监督组织的指导和支援;
六、报告程序和时限
(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电话为0733-4214978。
(二)值班人员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应初步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单位、地点、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波及范围、联络方式等基本资料,并在30分钟内向值班领导报告,同时做好值班记录。
(三)值班领导根据报告的初步资料,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并指派相应的应急专业处理小组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确证,专业处理小组应在接到指令后,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资料的初步分析判断,带齐相关设备,于2小时
内赶到现场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性质,发生的单位、地点、时间和波及范围,人员的发病、伤亡情况,初步的处理情况等。
七.应急处理工作程序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判明事件的性质,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卫生监督措施。
(二)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工作应急处理指挥部,先行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同时迅速协调、组织相关卫生监督人员、物资、车辆等相关设施、设备力量,全面开展现场卫生监督工作。
(三)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督促有关单位对受伤害人员及时开展救治工作,并视事件具体情况通知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等相关部门。
(四)在优先抢救病人的前提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所等相关单位对初步危害原因分析,提出或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应急控制措施。
(五)尽可能地收集一切相关资料和证据,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所等相关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调查。
(六)事件调查结束后相关部门根据调查结论和收集的证据依法对责任单位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七)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处理的事件,或根据事件性质需要移交的应及时将相关材料按程序移送有关部门。
八.保障措施
(一)信息保障各乡镇、社区设立信息报告和举报电话,畅通信息报告渠道,各乡镇、社区卫生监督协管员负责及时收集和报告相关信息。
(二)物资保障要建立健全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设备、设施等物资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要建立健全快速检测检验技术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和应急设备、设施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制度,平战结合,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工作所需物资的应急供应。
二○一二年元月二十
第四篇:201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小寺沟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卫生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学校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伤亡事故、中毒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水平: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机制,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事件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控制事件发展。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成立管理组织,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与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各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如下:
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应急预案制定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控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班级、各环节突发事件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3、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控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防病和自救能力;
4、建立晨午检全日观察和因病缺课制度,与卫生部门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传染病疫情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转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指挥、调度应急人员和资源配置,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演习,配备救援物品、器材和装备;
6、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7、对饮用水及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8、及时向乡镇卫生院或县疾病预防中心部门以及县教体局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及处置情况,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消毒、流
行病学调查、紧急救援等工作。
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
为预防本校发生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应经常对食堂、饮用水设施、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和巡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包括传染病防控、教学及生活环境、学校公共场所、医务室等,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建立晨午检全日观察和因病缺课制度,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发病情况;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
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控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3、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等)、伤亡事故、饮用水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对可疑传染病人要及时与县疾控中心和各医院建立联系,以便做好防控和救治工作。对各房屋、锅炉、供电、饮水、食堂等各环节进行经常性巡查,及时发现、报告和排除安全隐患。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实行24小时值班制,确保24小时通讯畅
通。按规定对事件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2、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教体局报告。
3、任何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学校任何人都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
4、报告内容与范围:
(1)学校内发生1 例及以上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甲肝/戊肝、伤寒(副伤寒)疑似或确诊病例;1例不明原因发热及肺炎病例要立即报告县疾控中心和县教体局。
(2)一个班级或宿舍发生1例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麻疹、风疹、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病例或5例流感样病例、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时,除由接诊医疗机构进行上报外,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及时向校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由学校领导小组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标准要求,向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报告。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发生2人及以上受伤及1人及以上死亡事件、发生急性职业中毒或其他急性中毒病例1例及以上、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或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 例及以上;发生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1例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在对患者进行紧急现场救治的同时,学校领导小组及时向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报告。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和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本校实际,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传染病疫情
1、四级应急响应
辖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校内无疫情时,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③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三级应急响应
辖区发生属于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校内无疫情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四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责令其暂时离校到卫生部门规定机构进行隔离观察。对已经入校的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二级应急响应
辖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校内无疫情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在三、四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学校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暂停上学或上班,责令其暂时离校到卫生部门规定机构进行隔离观察。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④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⑥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其他各项防控措施。
4、一级应急响应
辖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校内无疫情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全体人员不得随意出入。食宿问题由学校统一安排。
②对学生进行严密观察,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或发现有可以症状时,及时就医,按卫生部门规定进行医学观察,暂停
上学或上班。
③取消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
④配合医务室做好对学生隔离观察工作,并做好室内外各项消毒措施。
⑤学校每日向县疾控中心和县教体局上报监测情况。⑥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其他各项防控措施。
5、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卫生部门对本单位作出1例鼠疫、霍乱疑似或诊断病例时,按照卫生部门要求立即停课,封闭校区,配合卫生部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控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疫情进展,每日上报疫情及工作动态。同时做好其他各项防控措施及应急物资储备等后勤保障工作。
②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每日上报疫情及工作动态,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1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教体局批准。同时做好其他各项防控措施及应急物资储备等后勤保障工作。
③出现乙、丙类传染病疫情的,要尽快向卫生部门报告,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将患者隔离并转至定点医院传染科治疗,对密
切接触者进行密切观察,每日上报疫情及工作动态,发现可疑症状及时报告。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对传染病患者活动场所、空气、物品等进行定时消毒;
④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⑤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食药监、教育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和食药监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食药监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饮用水安全事件
1、立即停止所有饮用水使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属自建式供水的,停止使用,在县卫生部门指导下重新选取水源地;为集中供水单位供水的,立即停止使用,上报卫生和教体局,暂时使用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的饮用水;属送水单位定点送水的,立即封存,停止使用,并报告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饮用水安全事件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突发中毒、伤亡事件
1、迅速控制现场,在保证救援者安全的情况下抢救伤员,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报警电话、消防救援电话等,讲清受伤人数、地点和人员受伤情况,同时向卫生、教育部门报告。
2、派出人员在学校门口迎接救援和处置人员到达现场。
3、及时将受伤师生送往就近医疗机构救治,配合急救人员对部分伤者进行就地抢救。
4、属于地震、火灾、自然灾害等导致的伤亡事故时要有序引领学生安全、有序逃生,避免逃生不当造成无辜伤亡。
5、属于刑事案件的要尽快有序疏散学生,并组织保安人员在警察到场前,尽量控制犯罪分子。
6、事件处理完毕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避免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7、要认真总结经验,避免今后发生类似事件,在不可避免的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五)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及时将患病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2、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并配合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3、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造成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人员和物资保障
(一)人员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组建本单位救援队伍,具体职责是:参加本单位预案制定;参加本校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加强与各救援专业
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在事件发生后能够开展适当的现场紧急救治和现场控制;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指导学生开展自救互救演练。
(二)物资保障
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配备物品:医务室配备满足需要的消毒用品、体温计、口罩、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及常规诊疗用药等物资。
八、注意事项:
1、要把抢救伤员、挽救患者生命放在第一位。
2、各卫生应急联系人要时刻保持联系,如果人员有变动要及时调整,并通报给相关单位。
3、对本应急预案根据单位变动、处置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赵启合 副组长:党支部书记:
赵耀民
政教副校长 : 刘鹏举
成员:郭宝贵
刘长青
张
满
李敬民
林瑞山
李胜利
李树林
彭文生
张维元
孟兆林 杜宇峰
魏晓静
领导小组职责:
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应急预案制定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控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班级、各环节突发事件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3、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控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防病和自救能力。
4、建立晨午检全日观察和因病缺课制度,与卫生部门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传染病疫情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转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指挥、调度应急人员和资源配置,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演习,配备救援物品、器材和装备。
6、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7、对饮用水及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8、及时向乡镇卫生院或县疾病预防中心部门以及县教体局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及处置情况,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消毒、流行病学调查、紧急救援等工作。
学校卫生应急救援队伍
组
长:校长: 赵启合 副组长:党支部书记:赵耀民
政教副校长 : 刘鹏举
成员:郭宝贵
刘长青
张
满
李敬民
林瑞山
李胜利
李树林
彭文生
张维元
孟兆林 杜宇峰
魏晓静
职
责:
1、参加本单位预案制定;
2、参加本校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
3、加强与各救援专业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在事件发生后能够开展适当的现场紧急救治和现场控制;
4、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
5、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指导学生开展自救互救演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讯联系人
救援电话:
急救中心:120
火警:119
匪警:110 县卫生部门联系人:
县疾控中心:
县卫生监督所: 镇卫生院电话联系人:
教体局联系人
教体局主管局长:
办公室:
体卫股:
学校卫生应急联系人:张维元
单位值班电话:6316418 校
长:赵启合手机:*** 主管副校长:刘鹏举
手机:*** 主
任:张
满
手机: ***
学校晨午检工作制度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及教育部、卫生部对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要求,依照上级文件
精神,为增强学校疾病 预防与控制力度,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及时发现情况并及时 处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晨午检制度。
一、晨午检人员: 班主任(任课老师)、每日值班领导
二、晨午检报告、操作细则
1、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并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处理学校卫生工作。每日于8:30和14:00做好晨午检工作,班主任教师填写好晨午检记录签字后交教导处检查汇总。
2、常规晨检“特殊症状、因病缺课学生日统计报表”报告由班主任统计并报告,按照“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处理和报告。
3、班主任、因事外出时晨检相应工作提前委托跟班老师负责。
4、师生发现学生身体不适,通知其班主任老师,有发热(体温37.5度以上)、发热、红眼睛、水痘、出疹、腹泻等马上通知其家长送医院就诊。
5、学生发热要通知家长领回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回班级上课。
6、晨检时应认真、细心,通过一看:仔细观察学生的面色(红润,尚可,一般,差)、精神状态(好,较好,一般,差),发现学生面色和精神状态不佳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班主任通知家长带学生到附近的医院就诊,随时 和学校保持联系;二听:听患病学生、其家长和同学的阐述;三问:每天了解特 殊症状、因病缺课学生的家庭情况,家中有无成员发热,是否有疫
情接触(不可隐瞒),有疫情接触学生(有医疗和家长证明)要在家观察两周才可到学校上课,并上报;四联系:对没来校的学生,班主任要打电话了解情况并登记。
7、每日晨检情况要做好记载,班主任早读时间要检查本班人数及学生身体情况,特别对异常情况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及电话、异常情况以及就诊情况等。
8、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追踪随访制,由班主任分别对 患病的学生进行每日追踪电话随访,及时了解其诊治情况。居家隔离病人做到“三不”即不上班、不上课、不外出。
9、每天统计学校患病学生人数及情况,认真贯彻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疫情报告,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程序,确保有疫情立即向学校领导和卫生部门报告。同时要及时通知后勤做好清洁消毒、切断传染途径,及时对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
10、本制度自发布起实施,做到经常、安全,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3)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4)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5)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7)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医学教育`网整理。
(9)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
原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7种,近年来增加2种。现共39种。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
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丙类传染病
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卫生部2008年5月2日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第五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知识考试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知识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
3、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等四类。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是()、()、()。
5、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选择题(每题4分):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什么时间公布实施的?
A.2003年5月9日B.2002年5月9日C.2002年9月5日D.2003年9月5日
2、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C.反应及时,措施果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3、什么机构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A.国务院有关部门B.国务院C.军队有关部门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下列哪些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A.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B.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
C.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D.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5、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
A.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B.卫生部制定发布
C.国务院制定D.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哪个部门建立?
A.国务院B.卫生部C.省级政府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7、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30分钟B.1小时C.2小时D.12小时
8、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已经发生或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向哪个部门通报?
A.同级卫生部门B.同级政府C.上级政府D.下级政府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哪个部门发布?
A.国务院B.卫生部门C.中央宣传部D.省政府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以下哪些环节采取控制措施?
A.食物B.食物和水源C.水源D.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