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套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模拟试题
第二套
【案例描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教学内容】“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可以使用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并只为教师提供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的多媒体演示教室,如有必要也可以使用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且均可以上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要求】遵循新课程标准,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
第1题(多选题)问卷调查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方法,影响调查问卷质量的因素是下列中的()。(3分)A.指导语是否清晰明确C.问题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第2题 “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学生情况.doc”中列出了本班学生的特征分析,请按照如下要求,使用该文档中的信息补充完善思维导图“学习者特征分析.mm”,完成后保存思维导图到“C:GATAnswer”文件夹中,并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导出”命令将思维导图导出为“学习者特征分析.jpeg”,保存在“C:GATAnswer”文件夹中。(8分)
1.增加思维导图的二级节点,分节点列出“学生情况.doc”中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维度名称; 2.增加思维导图的三级节点,内容为“学生情况.doc”中的分析结果,需要和分析维度相对应。
第3题(单选题)下列本课的教学目标中,符合ABCD目标编写规范的是()。(3分)C.给出室内装饰的一个作品,学生能准确分析其艺术特点
第4题 “室内装饰品的种类”是本课的知识点之一,请将“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教学内容分析.doc”,按照下列要求分析这一知识点,完成后请保存文档。(11分)
1.为这个知识点设计一个“理解”层次的教学目标,填写在“教学目标”右侧的单元格中; 2.在“问题”右侧的单元格中设计1个问题,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根据指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资源”右侧的单元格中列出至少1项数字教学资源,说明名称、内容和媒体类型,并说明下列至少1点:
a)这一资源如何支持该教学方法b)这一资源如何开拓学生视野c)这一资源如何帮助学生深入学习
第5题(单选题)展示了突出体现不同设计特点的室内工艺品,来引导理解艺术作品几大设计要素,这主要是采用了下列教学策略中的()。(3分)B.情境教学策略
第6题 本课教学中,计划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来设计并制作室内装饰品。请使用“C:GATDoc”文件夹中“教学设计方案.dot”模板创建名为“小组学习活动.doc”的文档,并在“小组学习活动.doc”文档中按照下列要求设计一个小组学习活动,完成后该保存文档到“C:GATAnswer”文件夹中。(15分)
1.从活动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个角度分别说明活动开展的步骤和设计思想,依次填写在“
五、教学过程”下方的单元格中; 2.在“活动目标”中说明开展该活动计划达成的目标;
3.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中分步骤描述活动内容,不得少于4步,要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4.在“设计意图”中说明所采用的分组策略和教学策略的原因。
第7题(单选题)在网络上搜索本课的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除了限定关键词之外,还可以限定()来提高搜索效率。(3分)B.文档格式
第8-1题 当前“C:考生”中的文件“网页课件.rar”是尚未完成的网页课件,请按下列要求操作。(3分)
将文档“网页课件.rar”解压缩释放在“C:考生”文件夹中;
第8-2题 请按下列要求在软件FrontPage“打开文件”对话框的默认文件夹下编辑本课网页课件中的部分网页,完成后保存文档.(8分)
1.首页“index.html”网页主体部分的图片不能正常显示,请用指定路径下的“images”文件夹中的“pic.jpg”替换该图片;
2.为首页“index.html”导航中的文字“学习内容”设置超链接,使其链接到页面“learn.html”; 3.将页面“learn.html”中的标题文字“
一、装饰品的产生和发展”和“
二、室内装饰品的设计步调”的字体改为“红色”“粗体”,使其更醒目。
第9题 某同事将收集的文献材料“中国传统饰品艺术.rar”通过邮件已发给教师,请按如下要求对该邮件进行操作。(6分)1.在当前的邮箱环境下,找到主题为“中国传统饰品艺术”且来自colleague01@126.com的邮件,将邮件中的“中国传统饰品艺术.rar”附件保存在“C:考生”文件夹中的“下载资源”子文件夹中;
2.回复该邮件,回复内容为“谢谢你的分享,非常有用!”;
3.将该邮件的附件内容发送给colleague02@126.com,并抄送给colleague03@126.com。出题说明:使用outlook Express环境。
制作说明:需要在当前文件夹中预先创建“下载资源”子文件夹。
第10题 使用博客(Blog)不仅可以很方便地记录教学故事、教学反思、闪现的灵感等,也可以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和其他教师进行深度的交流沟通。请按下列要求在自己的博客空间中开辟一个讨论区并组织有关讨论。(6分)
1.在当前浏览器环境中访问博客网站(网址为:http://blog.teacher.com.cn/); 2.登录该博客(用户名/密码:teacher/teacher);
3.在该博客空间中新开辟一个名为“教学热点讨论”的栏目;
4.在新开辟的栏目中发布主题为“大家谈:如何激发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博文,博文内容如“C:考生”文件夹中的“博文内容.txt”文档,并请补充第二段,针对原文中的一个策略发表你的看法,字数不少于20字。发布新帖的内容:
如果你是一位中学美术教师,你一定会发现,从初一年级到初三年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考的临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迅速的减退甚至消失。这已成为初中阶段学生的普遍现象。那么,如何激发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呢?有人总结了以下策略: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均给予积极评价,树立自信;引导观察和发现,以美育美,唤起热情;联系实际开发资源,贴近生活。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考生补充该处)
老师们都有什么好的做法呢?请结合你的体会,选择一个策略,与大家分享你的经验吧!
第11题 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报告模板,可以帮助研究小组完成规范的总结报告。“C:GATDoc”文件夹中的“结题报告.doc”是尚未完成的研究性学习总结模板,请按下列要求,补充完善该报告模板,完成后请保存文档。(12分)
1.文档第3页中列出了五部分需要完成的内容,在“第三部分:研究过程”和“第四部分:研究成果”下方说明撰写这两部分内容的注意事项,每部分分别从需要写出的内容和书写格式两方面提出要求; 2.将文档中五项以“第×部分”开头的文字样式设置为“标题2”,并在第2页“目录”文字下方使用Word目录功能自动生成包含有页码的目录。
第12题(多选题)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六大构成要素之一,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资源有助于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现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我国传统编织饰品”的研究性学习,下列教学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收集研究数据的是()。(3分)
B.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网络链接或美术作品欣赏、学习网站; C.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画册、书籍或有关文章;
D.专家访谈提纲模板与范例
第13题(单选题)下列教学评价活动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3分)D.阶段性考察中要求评析美术作品,以分析并纠正学生评价美术作品的误区
第14题 “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评价量规.doc”是尚未设计完成的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规,请按照下列要求为一级指标“教学评价”设计两个二级指标,并为“优”等级设计相应的分级描述,将该量规补充完整,完成后请保存文档。(9分)
1.要求设计的二级指标及其分级描述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2.参考其他的二级指标格式,将设计的二级指标与分级描述依次填写在对应的单元格中; 3.将二级指标单元格拆分成两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中填写一个二级指标。
第15题 在软件Excel“打开文件”对话框的默认文件夹下的文档“学生成绩.xls”中记录了本班学生本学期美术作品的平均成绩,请按照如下要求统计并分析学生的成绩,完成后请保存文档。(4分)
1.将学生按照学号的“升序”顺序进行排列;
2.利用Excel软件的数据统计功能,分别统计成绩在90-10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以及6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填写在第4行相应的单元格中。
第二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我市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已经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初步感受到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学习方法、以及教育技术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那么,即将在我市开始的中级培训,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将中级培训的特点简要介绍给大家。
一、单元化设计:培训者与学员能够在充分领略我国新课程所追求理念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课时教学设计的局限,学会基于单元的教学规划方法,以便在较大的视野内协调目标、活动、内容、评价的相互关系,统筹信息资源与媒体工具的有效利用。掌握了这种“中观教学设计”方法的教师们将成为游刃有余的教学设计师,上可关顾课程的总体目标,下可驾驭单元内的教学过程要素。
二、问题化设计:注重于培养教师学员的问题设计能力,学会用问题主线来贯穿单元学习过程和组织相关知识,不但要善于针对单元目标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还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于是,教师预设的问题与学生生成的问题有机结合,形成了学习过程的思维框架。还为教师学员准备了一系列工具模板辅助教师进行问题化教学设计,并提供了若干指导原则和易于操作的行动程序。
三、多样化活动:以问题为导入情境,为学生设计多样性的学习活动,使他们能够通过系列活动形成良好的行为程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中级培训追求的目标。为帮助教师学员能够根据单元目标和问题情境设计有效教学活动,还提供了便捷的活动设计模板和诸多参考案例。
四、主题化资源:中级重视培养教师学员利用信息化资源支持单元教学的能力。事实证明,围绕一个单元主题来组织和利用资源具有较高教学效能。因此,中级培训首先选定了一些各学科教师都易于理解的案例来展示主题资源创建和利用方法,并鼓励学员能够结合自己的学科寻找一个恰当的主题单元,利用工具模板来创或重组主题资源,并在单元规划中增添与资源利用相关的学习活动。
五、全空间环境:单元化教学使教师们赢得了较大的自由度,老师们能够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包括教室物理空间、信息虚拟空间和社会自然空间)调研资源和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中级通过理论引导和案例研习,使教师学员形成全空间优化教学的意识与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设有效教学环境的能力。
六、多元化评价: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一致,中级培训首先向教师学员展示多样性的评估方法与工具,并通过理论学习、案例研习、同伴交流、自我反思等活动,初步形成根据教学目标选用评估方法的能力,并在表现性评估工具的使用、改进、创建方面进行重点训练。
七、多维度整合:中级培训特别重视教师学员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通过系列训练,首先学会规划单元框架,接着从问题设计、活动设计、资源利用、环境创设、评估选择等方面做深入思考与开展创建活动,为单元框架逐步丰富内容和完善设计,从而产生具有实践价值的单元教案。
总之,中级培训是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的学习思路,在培训过程中浸润协作互动、实践反思、持续改进的专业发展文化,使教师学员能够获得既接近于工作流程、又富有新意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东乡县果园中学——孔金忠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本校举办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在培训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通过培训,提升了现代教育技能。
原来,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例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通过经常光顾我们的国培学习网页,如今,我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较理想的电子稿件。在培训中学习网页,填补了我计算机操作知识的空白。
三、通过培训,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以往,我只是研读一些与思想政治有关的资料,习惯于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素材。现在,有培训学习网页了。在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这个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现了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在这个学习页面上,通过老师引领,帮助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我对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孔金忠
2013.1.13
第四篇: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第二套含答案)
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课程结业测试(第二套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对于小学 5、6 年级的学生,以下最不可能属于他们特征的是(D)。(1分)A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度非常高
B学生能够借助具体事物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开始用抽象的规则来思考问题 C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需要老师、家长对其进行引导
D学生能够对社会存在、公正、真理及道德等抽象的社会问题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
2、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下列四种教学方法,其中不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是(C)。(1分)A小组成员讨论交流以达成共识,确定小组内的任务
B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提供指导,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探讨,随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C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等良好行为,对于学生的错误认识要给予及时的纠正
D小组成员讨论,达成共识,选择表达的方法和工具(国画/水彩/儿童画/剪纸;画笔/剪刀/电脑)
3、现代教师常需要选择合适的温表来支持自己的教学,以下有关如何选择教学媒体的建议,您认为不合理的是(D)。(1分)A选择媒体内容时可通过选编或修改已有的内容、重新制作新的媒体来实现
B应该在确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基础上,确定使用媒体的目标,再据此选择媒体的类型以及媒体的内容
C选择媒体时可以按照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进行选择 D选择了教学媒体之后,直接推广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4、对学习者的分析可以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素相关的特征主要有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等变量;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包括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风格以及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下面有关学习者特征分析属于智力因素特征分析的是(B)。(1分)A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B对于本课生词,部分学生在课前就遇见过,但是对于这些词语的含义,大部分学生都理解得不够深入
C学生有较好的合作学习意识
D学生在接受活泼有趣、直观形象的知识时态度很积极
5、以下有关教学交流的认识,错误的是(A)。(1分)A在课堂教学交流中教师一定要保持课堂气氛的严肃,以免失去对课堂的控制权 B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必须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C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能只谈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
D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业与生活,多了解学生
6、在教育观察研究中,帮助研究者获取观察资料的重要工具是(C)。(1分)A摘要笔记 B观察计划 C观察记录表 D观察提纲
7、(B)直接测量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而不是仅仅说明已经发生的认知的、情感的和心理的过程的指标。(1分)A档案袋评价 B表现性评价 C主观测验 D客观测验
8、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分)A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才能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B在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中的技术含量 C教学中采用的信息技术越先进,则教学效果越好 D信息技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9、地理课上,包老师想让同学们了解飓风来临的场景,教师播放了美国飓风登陆的视频片断,这体现了教学媒体在(D)方面的功能。(1分)A提示示范,便于模仿 B设置疑点,引发思考 C创设情境,建立共同经验 D展示事实,获得直观经验
10、对于研究性学习定义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分)A研究性学习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所以它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
B研究性学习是学校正常教育的一部分,不同于学生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 C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并把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D教师是学生研究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11、下列有关教学交流的说法错误的是(C)。(1分)A王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小组讨论鲁迅写拿来主义的目的和寓意,这个过程是教学交流中的生生互动
B教研活动中有其他教师来听课、评课,这个过程属于师师交流
C课堂上,张同学不认真听讲,而且还在不断影响周围同学,王老师走到他附近,轻轻的敲了敲他的桌子,这不属于教学交流,因为没有发生语言上的交互
D课堂上,王老师将阿Q正传的视频展示给学生,并提问让学生回答:拿来主义和阿Q正传有何异同,这个过程属于典型教学交流的师生互动的场景
12、以下哪种说法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有偏差?(B)(1分)A改变课程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B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知识从实践中来 C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D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的地区特色,增加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13、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可以分为六个等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A)。(1分)A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B领会、知道、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C知道、领会、运用、分析、评价、综合 D知道、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14、让学生判断“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球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如何运动”应属于的层次是(A)。(1分)A理解 B综合 C运用 D分析
15、下面是调查问卷中的一道题目,其违背了调查问卷题目编写的()规范。老师评价你学习的主要方式是(A)。(1分)A提供的选项没有涵盖问题答案的所有内容 B问题描述中使用了模糊的词语 C问题中带有双重否定的句式 D问题的措词带有暗示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资源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教学资源评价时,根据你的教学经验,你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ABCDE)(2分)A教学资源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否能达到一定的技术质量
B教学资源是否能用来向学生传递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 C教学资源能否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效益
D教学资源是否能正确地反应学科的基础知识或先进水平E教学资源是否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教学过程由哪几个环节组成(BDE)。(2分)A教学支持 B教学准备 C播放课件 D开展教学活动 E评价反思
3、你认为将教育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应该从哪几个维度入手?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维度(ABCE)。(2分)A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管理,使得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
B如何有效地发挥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优势,使媒体技术切实有效地促进教学 C如何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如何将教学评价围绕着教师展开,避免学生评价教师教学,体现公正性 E如何将图像、视频以及可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课件等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
4、教学媒体是传递知识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媒体的选择并非遵循最优的原则,而是适宜的原则。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CE)。(2分)A不存在万能的、适合任何教学的“超级媒体”,媒体的组合才是使用媒体的最佳出发点 B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多动手做题,使用多媒体只能降低教学效率
C教学媒体的选择受教学对象的影响、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水平D教学媒体的选择受教学目标的影响
E教学媒体的选择受当地经济条件、师生技能的制约
5、王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该课件中包括动画、图片、文字资料、链接网址等,帮助学生来理解教学内容,王老师认为该课件能带来如下教学功能,其中正确是(BCDE)。(2分)A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只需要播放该课件就能够通过多种媒体的刺激,顺利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B该课件中的视频和图片文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C课件中的链接可以把学生带入相关的资源网站,从而拓宽了学习路径 D多媒体课件中的作业练习部分,有很好的交互,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E该课件包括大量与该课有关的信息资料,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6、你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关于本课的Flash动画,但复制到另一台电脑后不能播放,可供解决的方案是(CE)。(2分)A安装Office软件 B重新启动该电脑 C安装Flash插件 D关掉防火墙
E下载Flash播放器并安装
7、评价离不开一定的价值观或指导思想,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也有所转变,下面有关对教师教学评价指导思想转变的说法中,正确的为(ACD)。(2分)A在教学目标上从强化应试转变为提高学生素质
B从只对陈述性知识的重视转变为对程序性知识的重视 C从重视教学信息的单项传递转变为重视信息的多项交流 D在教学依据上从以书本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E从只对学习结果的强调转变为只对学习过程的强调
8、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王老师建议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就是否让学生评价教师,其他教师也纷纷发表意见,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CE)。(2分)A应该让学生参与评价,因为学生最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B有的教师认为初一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初中一年级),并不具备客观评价教师的心理机制,因此不应该让学生评价教师
C学生评教的过程也就是对于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诊断过程,有助于教师本人了解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应该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
D有的教师认为要让学生评价教师,会让某些学生认为自己是教师的主宰者,造成不尊重教师的现象,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因此不便让学生评价教师
E开展学生评教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会更关心学生,学生也会更尊重教师
9、以下叙述中,体现“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叙述为(AC)。(2分)A学习新课题之前,李老师对他列举的多个情境之间的共同点做了分析,从而使同学们在情境与新课题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B在进行教学前,李老师创设了很多情境
C在引入负数的意义时,教师先让同学们做几道正、负数如何表示的练习D对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李老师要求同学们做好笔记
E为了巩固同学们对负数的理解,课后李老师布置了大量的练习题
10、每个人对于教学设计的理解不同,因而对教学设计作用的认识也不同,以下关于教学设计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DE)。(2分)A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的知识管理,可以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B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也正是其科学性会抑制教学的创造性,不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C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教学设计便于教师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有效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D教学设计过程中事先考虑了教学过程中的若干因素,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依据学习者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因而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E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法,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判断题
1、对教学内容中的关键信息,教师可以通过适当重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1分)
2、王老师将课堂上录制的DV带回家导入到电脑中,这段视频的文件格式是.avi,王老师可以使用电脑中Windows Media Player软件播放这个文件。(是)(1分)
3、在发现教学、问题求解、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尽量不干预学生的学习。(否)(1分)
4、用户利用收藏夹可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页面地址,并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整理、编辑。(是)(1分)
5、学习者是一个有复杂思想、有情感变化的人,他们接受信息的感官若长时间处于同一种刺激之下,就会麻木,降低接受效率。因此,教育传播媒体的使用应注意不要让学习者长期处于媒体的刺激之下,应适当改变所使用媒体的种类,以期获得更有效的教学目的。(否)(1分)
第五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初级试卷 模拟试题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初级试卷
本次考试考查从教学规划、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的完整教学过程。作为信息时代中的一名语文老师,相信你能很好地完成以下任务。
【教学内容】
杜甫律诗 “登高”(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课文内容详见文档“课文之登高.doc”)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
教室内有多媒体演示台,并只为教师提供了已连入Internet的计算机
【教学要求】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标准,在教育技术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
理论热身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方案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你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理解,然后由你来补充完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方案。
第1题 根据你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3分)
A.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B.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
C.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涵义是一样的,只是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述而已
D.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第2题 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不恰当的说法是()。(3分)A.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
C.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D.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前端分析】
第3题 相对而言,教学设计之前,以下可以暂时忽略考虑的一项内容是()。(3分)A.学生是否学过杜甫的诗
B.学生是否具备律诗的知识
C.学生对杜甫生平的了解程度
D.古代诗歌考察的目标、内容
第4题 在当前教学环境下,你无法实施的教学活动是()。(3分)A.浏览相关网页
B.演示多媒体课件
C.播放视频文件
D.与学生网上互动
【教学设计】
第5?9题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重点、难点,为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回答下表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名称
登高
科
目
语文
年级
高中二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第5题 以下不适于作为本课目标的一项是()。(3分)
A.了解近体诗知识及诗歌写作背景
B.详细了解杜甫一生的经历
C.学会从近体诗特点入手,鉴赏诗歌
D.适当进行相关拓展
二、过程与方法
ü 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ü 营造意境,带领学生走进诗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ü 理解诗人的爱国忧国之情
ü 培养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⒈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章法特点及平仄、押韵、对仗的要求
⒉赏析景,领会诗歌情景相生的写作手法
⒊赏析情,理解诗人老病孤愁的思想感情
难点
⒈体会颔联两诗句的深刻内涵
⒉深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根源
教学资源
辅助教师讲课的PowerPoint演示型课件、介绍杜甫生平的视频短片、课文朗读音频文件等
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初读课文
⒈导入新课
教师用电脑展示诗人杜甫像,引起学生的关注,并简介杜甫生平
⒉了解课文大意
第6题 在呈现课文内容时,不适于选择的教学方法是()。(3分)
A.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
B.利用软件播放课文配乐朗读
C.让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D.随机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⒊按照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特点,梳理诗歌的思路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教学活动2
赏读课文
⒈赏析“景”
第7题 赏析“景”时,你排除的教学方法是()。(3分)
A.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如何
B.教师逐句讲解都写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
C.教师适当补充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D.请学生想象描述景象
⒉赏析“情”
⒊揭示诗歌“情”与“景”的关系
景为情设,情随景生。
⒋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3
加深并拓展对课文的理解
为了进一步了解诗人杜甫以及他的诗歌,你准备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杜诗、赏杜诗”的活动,活动采用“协作学习”方式,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是协作学习的交流活动过程,请你为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序号
活动步骤
教学策略 学生分组
第8题 全班40个学生(男生24人,女生16人)。你认为比较适合的分组策略是()。(3分)
A.分成2个大组,24个男生为一组,16个女生为一组
B.分成2个大组,20个男生为一组,4个男生和16个女生为一组
C.分成8组,每组5位成员(其中男生3个,女生2个)
D.分成4组,每组10位成员。第1组(男生8+女生2),第2组(男生3+女生7),第3组(男生5+女生5),第4组(男生8+女生2)明确学习任务
给定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读杜诗、赏杜诗”的准备。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成果的展示
第9题 在各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时,你倾向采取的策略是()。(3分)
A.教师指定各小组的汇报人
B.各小组推荐汇报人
C.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汇报 D.小组成员各自汇报个人完成的工作 评价
教师点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相结合第10题 补充并编排教学文档(9分)
在素材文件夹中有一名为“登高.doc”的教学文档。
⑴参照所给样张,在“教学活动1”的空白处输入相应内容;
⑵将首行“登高教学方案设计”设置为加粗“宋体”“三号”字,居中;
⑶在页面底部(页脚)插入格式为“1,2„„”的页码,居中;
⑷将文档以“登高教学方案设计.doc”为文件名另存到“D:/语文/教学资料”文件夹中。
第二部分 资源准备
在讲授《登高》课前,需要收集教学需要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和阅读资料。请完成下列任务:
第11题 搜集教学资源应遵循一些原则,你认为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3分)
A.教学资源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B.教学资源不能有科学性错误
C.教学资源应生动多样
D.教学资源一定是数字格式
第12题 在搜集教学资源时会遇到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3分)
A.有些教学课件适用于教师教学,有些适用于学生学习
B.数字形式的教学素材非常丰富,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格式
C.因特网上的教学资源是通过因特网的各类应用信息服务(如万维网等)提供的 D.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不属于文献资料
第13题 在你收集到的资源中有下列四个文件,不属于图像的是()。(3分)A.杜甫.bmp B.杜甫.jpg C.杜甫.mp3 D.杜甫.gif
第14题 你准备在网上查询《登高》的相关教学课件,你认为恰当的关键词是_______。(3分)
第15题 你在网上查询《登高》的相关教学课件后,发现并在“浏览器”中浏览“高华秀朗,沉郁顿挫??杜甫《登高》诗赏析”网页,为了方便再次浏览,请将该网页添加到“收藏夹”中,并更名为“语文资源(登高)”。(3分)
第16-17题 你在“浏览器”中浏览“杜甫”网页,请分类保存其中的资料。
第16题将介绍杜甫的相关文字以纯文本形式插入Word文档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2分)
A.在浏览器中选中整个网页,执行“复制”命令,然后在Word中执行“粘贴”命令
B.在浏览器中选中相关文字,执行“复制”命令,然后在Word中执行“粘贴”命令
C.在浏览器中选中相关文字,执行“复制”命令,然后在Word中执行“选择性粘贴”命令,选用“无格式文本”
D.在浏览器中执行“另存为”命令,保存为Word文档
第17题将当前网页上的杜甫图像以文件名“杜甫像”保存到“教学资料”文件夹中。(2分)
第18题 改编教学课件。
在你搜集的素材中有一个PowerPoint课件(见“素材库原始课件”文件夹),请完成改编该课件的下列操作。
(说明:各小题中,左边是1.ppt中不完整的幻灯片,右边是希望得到的结果。)
(1)打开“素材库原始课件”文件夹中的课件“1.ppt”,将其以“登高.ppt”为文件名另存到个人文件夹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文件夹中。(3分)
(2)在第1张幻灯片(标题幻灯片)的副标题处输入“选自中基网”。(3分)
(3)在第2张幻灯片中插入“登高朗诵”音频文件(存于“个人文件夹教学资料),设置为单击图标播放。(3分)
(4)在第3张幻灯片(标题幻灯片)插入图像“杜甫像”(存于“个人文件夹教学资料”),放置于幻灯片右侧。(2分)
第19题 为了配合“登高”的凄凉意境,你认为应采用的杜甫像的动画方式是()(3分)
A.不使用动画
B.使用“弹跳”动画
C.使用“快速飞入”动画
D.使用溶解动画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
在完成教学规划和教学资源准备后,你将进入教学方案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你需要解决一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硬件设备的简单操作、教学课件的使用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第20题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通常不对下列哪两个设备进行连接?(3分)A.投影机和计算机相连 B.投影机与笔记本电脑相连
C.摄像机与投影机相连 D.多媒体控制台与笔记本电脑相连
第21题 在资源准备时,你已经完成课件“登高.ppt”。到教室中要使用这个课件时,遇到了问题。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1)双击“登高.ppt”课件的图标后,系统提示“不能打开此文件„„”(如下图所示)。可能原因是_______。(3分)
A.没有将有关的音频文件复制到讲课用的电脑中 B.电脑死机
C.没有安装Office等办公软件 D.电脑显示器出现故障
(2)可供解决的方案是_______。(3 分)A.安装Office软件 B.重新启动计算机
C.更换电源插座
D.将音频文件复制到教室机器中,并正确设置链接
第22?23题 教学信息交流与反馈
学生按小组完成了“读杜诗,赏杜诗”的作业(见“素材库 1005作业一.doc”文件夹),现在需要你对这份作业进行批改。
第23题 按照题干中给出的修改意见,使用Word的修订和批注功能批改这份作业,并保存。
说明:下面是该学生的作业内容。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①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②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③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修改要求:
(1)为第②句添加“引用诗评好!”的批注;(2分)
(2)在第③句下,添加格式为“红色,划波浪线”的下划线;(2分)
(3)使用修订方式,将第③句末尾句号改成问号;(2分)
第23题 在当前页面上,向学生的电子邮箱t01005@edu.com发送电子邮件,请完成下列操作:输入“作业批改”的邮件主题;将批改后的作业(路径及文件名)作为附件,并发送。(3分)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
在完成教学规划、教学资源准备和教学方案实施后,你将进入教学评价阶段。在这部分中,你需要评价已完成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行此操作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你对教学评价基本知识的理解,然后,你将会在给定的具体情境下对学生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需要你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问题。
第24题 根据你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下列不属于教学评价功能的一项是()(3分)A.诊断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选拔功能
第25题 根据你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3分)A.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
B.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C.教学评价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也可以是学生的表现。
D.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只看他的考试成绩。
第26题 小组汇报展示结束后,需要对各小组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打开素材文件夹下的t43.xls文件,该文件记录了各小组各项得分。根据下列要求对该成绩表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⑴在表格右侧增加一列,该列为每小组的总成绩,计算每组总成绩;(2分)
⑵在表格底部增加一行,该行为各项的平均分,计算各项平均分。(2分)
第27题 完成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教学反思时,不属于对教学资源反思的是()(2分)A.学生活动是否充分深入
B.教学图片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C.所选音频朗诵是否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D.演示课件是否精当
E.学生的协作程度
试题评分参考标准
第一部分 教学规划(共36分)
1.C(3分)2.D(3分)3.A(3分)4.D(3分)5.B(3分)
6.D(3分)7.B(3分)8.C(3分)9.C(3分)
10.操作题(共9分)
(1)按照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特点,梳理诗歌的思路。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正确完整输入3分:错、漏、多一处扣1分,两处扣2分,三处扣3分,扣完为止,不倒扣)
(2)加粗“宋体”“三号”字格式正确1分,居中1分;(3)插入格式正确1分,居中(1分);(4)另存1分,文件名正确1分。
第二部分 资源准备(共34分)
11.D(3分)12.C(3分)13.C(3分)
14.杜甫,“登高”,课件(或:“登高”,课件)(3分);杜甫,“登高”(或“登高”)(2分);其他0分。
15.操作题:添加2分,更名1分。
16.C(2分))
17.操作题(2分
18.(1)操作(3分)(2)操作(3分)(3)操作(3分)(4)操作(3分)
19.D(3分)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共18分)
20.C(3分)21.C(3分)A(3分)
22.操作题(1)(2分)(2)(2分)(3)(2分)
23.操作题 正确输入主题(1分);添加附件并发送(2分)。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共12分)
24.D(3分)25.D(3分)26.操作题(1)(2分)(2)(2分)
27.AE(2分)
附录:
1、(http://www.xiexiebang.com/datalib/2004/Celeb/DL/DL-46295。
上传:陈黎阳
<<<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