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调生选拔和培养的若干思考[五篇]

时间:2019-05-14 23:3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选调生选拔和培养的若干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选调生选拔和培养的若干思考》。

第一篇:关于选调生选拔和培养的若干思考

关于选调生选拔和培养的若干思考 ——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

选调生是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的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以上的毕业生。选调生直接进入地方基层党政部门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广东省梅州市自1999年起,连续3年接收省委组织部选调生3批45人;2004年起,依托嘉应学院和市外院校共选拔培养市委组织部选调生7批277人。被誉为“梅州模式”的选调生培养模式,为探索拓宽基层干部来源的渠道提供了一种思路,为市场环境下执政党如何抢抓人才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一、梅州市实施选调生制度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梅州各县(市、区)非常重视培养和使用选调生,始终把加快选调生的成长作为做好选调生工作重中之重,有效提高了选调生工作水平,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奠定了基础。

(一)主要做法

梅州市把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纳入培养年轻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市委组织部作为主管部门,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制定《梅州市选调生培养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上挂下派两种形式,进行订单式培养。

1.突出人文关怀,注重跟踪培养。采取“四个一”办法,加强对战略后备人才的培养教育。一是每年至少培训一次。组织选调生参加各层次、各类型培训班,将选调生纳入副局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能力。二是每名选调生配备1名基层工作指导员。各镇(街道)指定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作为选调生的基层工作指导员,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基层情况、掌握群众工作方法、积累基层实践经验、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对他们进行“传、帮、带”。三是每年召开一次选调生座谈会,通过汇报基层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为他们提供互相交流学习、工作及思想的机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通过座谈会及时了解掌握选调生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使组织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和管理,做到既热情关怀,又严格要求。四是每年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形成专题考察材料,存入个人档案。

2.突出早日成才,加强实践锻炼。市委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努力创造条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重点在加强战略后备人才的实践锻炼和多岗位锻炼上下工夫,大胆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基层实际工作中,锻炼意志、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健康成长、早日成才。首先,对岗位的安排,尽量遵循有利于发挥专业特长的原则,安排专业对口的岗位,施展才干。其次,安排选调生驻村,直接参与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处民事纠纷、处理突发性事件等实际工作,让选调生提高处理群众工作和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三,对选调生进行定期轮岗或交叉兼职,通过多岗位锻炼,让他们尽快成熟成长。

3.突出有为有位,大胆提拔使用。为尽快将选调生培养成适合基层工作、有培养发展潜能的优秀年轻干部,各地采取不同形式和方法,在工作实践中敢于给“位子”,为数不少的选调生参加工作后即安排担任镇机关中层实职,如党政办副主任、团委副书记等,并尽可能安排他们在多个岗位得到全面锻炼。对在基层工作中实绩突出、经考察适合做镇(办事处)领导工作的选调生,都能及时提拔到镇(办事处)党政领导岗位;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特别优秀、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列入科级正职后备干部名单。同时坚持做到县级以上党政群机关补充工作人员,优先从选调生中挑选。总之,对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选调生,大胆给予破格提拔。

(二)主要成效

1.补充了新生力量,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个时期以来,地处梅州偏远地区的某些乡镇由于种种原因,地方党政部门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选调生富有活力、思维敏捷、干劲足、文化素质较高,他们的到来,为乡镇工作注入了朝气和活力,为基层党政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提高了综合能力,为班子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通过几年的培养、教育和实践锻炼,选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和处理复杂、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大部分选调生已成长为各镇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为梅州选配干部提供了优秀人选。不少选调生进入了领导班子或被省、市、县直机关选调为业务骨干,一些已经成长为镇党委书记或街道办事处主任,个别特别优秀的选调生已成长为市直机关单位的一把手,有的调省直机关工作。

3.树立了良好形象,擦亮了选调生队伍品牌。多数选调生从学校步入社会,成为一名乡镇干部。在工作中,选调生直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通过基层的磨炼,增强了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意识,树立了良好形象。干部群众一提到选调生,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许多镇党委书记纷纷向组织部门“讨要”选调生的分配指标。选调生们用自己的言行向社会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了选调生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选调生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适应能力有待加强,需加快自我调适,实现角色转换

从高校直接到乡镇基层工作,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突然转变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工作环境,这对于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学子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实际工作看,绝大多数选调生较快地实现了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工作能力的转化,顺利完成了从学生骨干到乡镇干部,乃至领导干部的过渡。但也有部分选调生对基层复杂的工作环境无所适从,所学知识本领与基层工作相脱节。个别选调生进入角色较慢,到乡镇工作两三年时间,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学生时代,书生气较浓,与农民群众交流的方式方法不对路,工作难于开展。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一些选调生思想准备不充分,对农村基层工作了解不够,对于自己所应该从事的本职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当碰到一些具体问题时,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因此,选调生应加快自我的心理调适,在下基层之前,要多了解农村工作的具体内容,掌握农民的思想状况,熟悉基层党政工作的基本程序,工作时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二)理论联系实际不够,需进一步提高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实践力

从实际情况看,具有农村工作相关专业的选调生专业特长能够得到较好发挥。而就目前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现实而言,有相当一部分选调生在近期内难以找到对口工作。在这一问题上,大部分选调生能够正确认识,以健康向上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刻苦学习新知识,主动适应岗位职责需要。但也有一些人不能正确对待,面对全新的乡镇工作,抱怨自己学非所用,产生了悲观和消极思想。一些选调生被直接安排到乡镇负责党政办工作或任党委委员,由于选调生年纪轻、阅历浅、实践经验少,遇事没主见,工作谨小慎微,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有的则耍官腔,摆架子,工作方法简单,不善协调,不会变通,群众不买账,领导不放心,造成工作被动;有的缺乏角色意识,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不思进取,随波逐流。选调生要在基层干出一番事业,必须积极主动投身于实践,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再学习、再提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尽快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在服务基层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力。

(三)强调个人主义,心浮气躁,需脚踏实地务实奉献

少数选调生远离家乡,独自身居外地,对当地的人文、地理、资源、气候、风俗习惯等了解甚少,心理准备不足,加上住房、出行等生活成本较高,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心存埋怨,时常会流露出不满情绪,过分强调个人主义,讲条件,未能主动融入到社会中去;心浮气躁,不能脚踏实地,没有积极投入到基层实际工作中来。部分选调生对自己要求进步的期望值过高,认为自己是组织选派的,头上戴着“光环”,养尊处优,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心只等组织提拔。有些选调生是外籍人,在基层工作中由于听不懂或不会说当地老百姓土语,在和老百姓语言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障碍,难以在乡镇开展工作。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选调生克服个人主义,从长远出发,讲大局,脚踏实地,在艰苦环境中砥砺自我,锻炼才干。

三、进一步完善选调生选拔和培养的建议

针对选调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调研组综合社会各界的反映,提出如下建议。

(一)选拔观念要更加开放,进一步拓宽选调生来源渠道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本科生的择业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许多大学生、甚至名牌院校的大学生纷纷选择到农村基层工作。因此,选拔选调生的观念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开放。在调研过程中,大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完善选调生制度,必须进一步拓宽选调生来源渠道,可以多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镇村干部,特别是具有两年以上经验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有基层经验的群体中或扩大到省内外的其他高校中招录,适当减少从应届毕业生中招录的比例,形成多渠道的人才选拔机制。

(二)加强基层锻炼,明确选调生基层工作时间

从一名选调生成长为党政领导干部需要历练,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工作实践是难以有质量保证的。对选调生的提拔使用应放慢节奏。选调生三年内进入党政领导班子的政策,违背人才成长规律,容易对选调生造成“揠苗助长”。不妨作出选调生服务基层两年或三年的硬性规定,作为选调生提拔任用的前提之一,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借调使用。同时,当地政府需努力改善选调生的物质待遇和办公条件等硬环境,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让选调生在基层健康成长,安心工作,发挥聪明才智,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三)提倡近籍安排,去除“避籍”分配

对多数乡镇来说,常常会出现“人才难求更难留”的局面,有的乡镇好不容易等来了选调生,但很快就调离岗位。一方面可能是上级的提拔任用,另一方面,可能是通过各种关系调往城区或回原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选调生分配实行避籍原则。客观地说,有些选调生孤身一人远在外地,语言不便、工资待遇一般而交通成本增加,感情寂寞也时时袭上心头。如何让选调生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可以从实际出发,提倡就近安排选调生工作,去除以往的避籍分配做法。

(四)引入竞争机制,提拔任用坚持一视同仁

选调生的快速提拔任用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不少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不长时间就被调走,既造成基层党政部门人才流失,影响了乡镇干部队伍的优化配置,也影响了乡镇的工作。其次,由于政策规定,选调生原则上三年内要进入党政领导班子,政策上的倾斜让他们要求进步的想法比较强烈,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想着提拔,工作不踏实。同时,选调生之间存在相互攀比心理,看到其他选调生的进步,心态不平衡,影响工作干劲。再次,选调生作为党政战略后备人才的快速培养和提拔任用,给当地镇政府长期工作的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冲击。建议选调生的提拔任用应引入竞争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选调生的提拔任用应与其他基层乡镇干部一是同仁,不要顾此失彼,影响其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选调生进行年度考察,每年进行一次调整,不断优化选调生队伍,形成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畅通渠道。

(调研组成员:陈远洋、张明湘、林秀妮;执笔:张明湘)

第二篇: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办法

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办法

(鄂组发[2011]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选调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选调生,系省委组织部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和在基层工作服务期满的往届大学毕业生中招录并选派到基层工作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第三条 开展选调生工作,是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源头,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 选调生选拔、培养与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一)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原则;(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三)重在培养、大胆使用原则;

(四)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原则。

第五条 选调生工作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主管,人 社、教育、编制等部门参与,按照规定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选 调

第六条 选调范围主要为高等院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和在基层工作已满服务期的大学毕业生(包括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西部志愿者等)以及其他需要纳入选调范围 的对象。

第七条 选调计划根据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确定。其中,女生一般不低于30%;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应占一定比例。

第八条 选调对象应具备下列基本资格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品德端正,群众观念强,热心基层工作。

(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习成绩优良或工作表现良好,发展潜力大。

(三)一般应为中共党员、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四)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2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 生28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32周岁以下;在基层工作满服务期的往届生,大学本科生28周岁以下,硕士、博士研究生32周岁以下。

(五)身体健康。

(六)符合选调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选拔录用选调生,一般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发布公告。按照省委确定的选调原则和要求,下发通知并发布公告。

(二)报名推荐和资格审查。采取个人自愿与组织推 荐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报名,省委组织部进行资格审查。

(三)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组织符合选调条件的对象参加考试,并按一定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根据选调工作需要,面向知名高校或特殊专业定向选调的,可单独组织考试。

(四)考察。省委组织部对确定为考察对象的选调生人选进行公示,并由省委组织部或委托市(州)委组织部(含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下同)按规定程序进行全面考察,考察结果作为录用的主要依据。

(五)体检。对拟选调的初步人选,按要求进行体检。

(六)录用。各市(州)委组织部根据考试、考察和 体检情况,研究提出选调生初步人选名单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并由省委组织部给相关高等院校及有关单位发文予以确认。各高等院校和有关单位按要求办理派遣报到手续。选调生报到后,填写《选调生录用审批表》、《公务员录用审批表》,按有关规定办理正式录用手续。

选调生一经省委组织部确定录用,不得另找其他用人单位。未经省委组织部同意,有关部门不得改派。

第十条 新招录的选调生,原则上应安排到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各市(州)委组织部根据当年政策规定和选调生个人情况确定选调生分配意向,报省委组织部同意后实施。具体岗位安排需经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同意。

第十一条 各高等院校及其他推荐单位应按照分配去向,及时将选调生档案传递到有关市(州)委组织部,由市(州)委组织部统一审核后,转递到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

第十二条 选调生正式录用后具备公务员身份,其管理按照《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执行。选调生到基层工作所需编制,由各地编制部门在编制总额内统筹解决。

第三章 培 养

第十三条 选调生的培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着力加强党性修养、品德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第十四条制定培养目标。县(市、区)委组织部要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发展潜力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逐人制定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向,落实培养措施。

第十五条 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对选调生理论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

(一)省委组织部每年对新录用的选调生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二)市(州)、县(市、区)委组织部将选调生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重点安排。

(三)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每五年中,要选送到县级以上党校培训一次。

第十六条 加强实践锻炼。要通过基层磨炼、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形式,使选调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一)传帮带。各接收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结对子”的办法,指定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对选调生进行传帮带,提要求、教方法、指路子。

(二)挂职锻炼。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和企业挂职、考察学习,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适应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轮岗交流。注意加强对选调生多岗位培养锻炼,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一般应进行轮岗交流,以丰富阅历,积累经验,使其得到全面锻炼。

(四)艰苦磨砺。有意识地安排选调生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或急难险重岗位锻炼,使其经受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和磨炼,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第十七条 做好选调生推优工作。各市(州)委组织部要根据考核情况,确定一批优秀选调生,并报省委组织部备案。对优秀选调生要做好跟踪考察,及时提出使用意见和建议。优秀选调生数量,原则上按选调生总数15%的比例掌握。优秀选调生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调整一次。

第四章 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选调生所在单位,要把选调生纳入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并明确专人负责。

第十九条 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选调、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制

定有关政策,并抓好督办落实;定期对选调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选调生工作的机制和办法。

第二十条 市(州)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跟踪管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培养使用措施;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全面掌握选调生表现情况和工作管理情况,及时提出安排使用意见。市(州)委组织部每两年组织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向省委组织部写出专题报告。

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全面掌握选调生的工作、生活和表现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年结合干部考核,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逐人提出培养、使用和调整的建议。

第二十二条 接收选调生的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落实好选调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帮助选调生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定期与选调生交心谈心,为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每半年向县级组织部门报告选调生成长锻炼情况,包括选调生现实表现、工作实绩、学习培训和考察考核的相关材料。

第二十三条 选调生在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实际工作时间必须满两年。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借调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不得参加招录、遴选考试。特殊情况确需调动或借调的,须报经省委组织部同意。两年后参加招录、遴选须取得当地组织部门同意,每人每年参加各个层级招录、遴选考试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第二十四条 选调生的调动实行备案制。在本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报市(州)委组织部备案;在市(州)内跨县(市、区)调动的,由市(州)委组织部审批,报省委组织部备案;跨省区市调动的,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第二十五条 实行选调生动态管理制度。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选调生,不再作为选

调生管理:

(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有问题的;

(二)本人思想动摇、不愿继续在基层工作和群众反映较差的;

(三)公务员考核被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次的;

(四)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自动离职、辞职的;

(五)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

(六)其它原因不宜作为选调生继续培养的。

对于工作满8年的,所任职务层次在副处级以上的,或调入省直及以上机关工作的,均不再作为选调生进行跟踪管理,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

对于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经考核不适应基层党政管理工作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调整意见,报市(州)委组织部同意,按照专业对口、用其所长的原则,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

第二十六条 加强对选调生的考核考察。选调生试用期满后,由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考察,并根据考察情况转正定级,考察不合格者,应取消选调生录用资格。每年结合公务员考核,由市(州)委组织部会同县(市、区)委组织部对选调生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对其工作表现、能力素质、发展潜力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明确培养方向,考核评价结果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 建立选调生信息管理制度。各级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选调生信息资料库,跟踪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情况。市(州)委组织部每年年底应向省委组织部上报选调生情况统计表及相关信息资料。

第五章 使 用

第二十八条 对选调生的选拔使用,要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

德为先和重在培养、大胆使用原则。

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有计划地从在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两年以上的优秀选调生中选拔担任县(市、区)、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可以优先使用或破格提拔。

第二十九条 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或选拔后备干部时,应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和动员选调生参与竞争。

第三十条 对在省、市(州)、县(市、区)直部 门工作一定年限、担任一定职务的选调生,应引导和鼓励到基层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培养锻炼。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要注重从在基层工作满二年的选调生中遴选。省、市(州)直机关补充公务员时,应单列出一定职位,定向遴选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市(州)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选调生的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公章)

2011年11月2日

附: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暂行办法(鄂组发[2001]12号)

第一章

第一条 从高等院校选调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选调生)到基层工作,是新的历

史时期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选调生工作,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和锻炼,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 选调生的选拔、培养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因人制宜、合理分配、有利于发挥专长的原则;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大胆使用的原则;跟踪考察、滚动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历年从高等院校共同选调并分配到基层工作的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

第二章 选调及分配

第五条 选调生应从有关高等院校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中择优录取。

第六条 选调数量由选调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每年一般在100人左右,其中女生一般不低于20%,少数民族学生要占一定比例。

第七条 选调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政治思想素质好,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习成绩优良,获学士以上学位;

(三)一般应是中共党员,担任过班级以上党团组织或学生会干部,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

(四)作风正派,艰苦朴素,有扎根基层的思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身体健康。

第八条 每年年底各市州委组织部向省委组织部上报下一年选调生需求数量和专业意向,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省教育厅组织选调。各市州县级组织部门不直接组织选调。选调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下发通知。按照省委确定的选调原则和要求,省委组织部下发选调通知,就选调的有关问题作出部署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组织报名和推荐。有关高等院校进行动员和部署。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与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和组织部门推荐相结合的方法,填写《优秀毕业生推荐表》,报省委组织部进行资格审查。

考试。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组织符合选调条件的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按录用人数1: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

考察。省委组织部组织对确定为考察对象的选调生人选,进行全面考察,根据考察情况,研究提出选调生初步人选名单。

体检。对确定的选调生人选,由各高校统一组织体检。

录用。体检合格后,作为正式录用人选,填写《选调生录用审批表》,办理录用手续。

第九条 选调生名单确定后,统一安排到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具体工作单位由市州委组织部与有关县(市、区)商量确定后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第十条 各高等院校按照分配去向,应将选调生直接派遣到有关市州委组织部,并将档案及时传递到市州委组织部,由市州委组织部传递到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

第十一条 选调生具备国家公务员资格。选调生到乡镇工作所需编制由编制部门在乡镇编制空额内优先调剂解决。选调生到单位报到后,财政部门按财政体制核拨经费,保证工资发放。选调生到基层工作不实行试用期。对符合国办发[1993]85号和鄂人薪[1994]8号

文件规定到农村乡镇工作的,其工资按文件规定执行,即提前定级和提高一至二档职务工资档次。

第三章 管

第十二条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接收单位,要把选调生纳入培养年轻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并明确专人负责。

第十三条 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选调、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制定有关政策,并抓好督办落实;定期对选调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选调生工作的新路子。

第十四条 市州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跟踪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培养使用措施,并检查、督促落实;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全面掌握选调生表现情况和工作管理情况,及时提出安排使用意见。市州委组织部每两年组织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并将有关情况向省委组织部写出专题报告。

第十五条 县(市、区)委组织部是选调生的日常管理部门。县(市、区)委组织部要按照省;市州委组织部的要求,抓好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经常了解掌握选调生的工作、生活和表现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年结合干部考核,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形成考察材料,存入本人工作实绩档案。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逐人提出培养、使用和调整的建议,经县(市区)委决定后实施,并报市州委组织部备案。

第十六条 接收选调生的乡镇(街道)党委和有关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落实好上级各项规章制度,具体帮助选调生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定期向上级组织部门汇报选调生成长锻炼情况,提供填写选调生工作实绩、学习培训和考察考核的档案材料。

第十七条 根据工作和培养锻炼的需要,选调生调动按如下程序办理:在本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报市州委组织部备案;在市州内跨县(市、区)调动的由市州委组织部审批,报省委组织部备案;跨省、市调动的报省委组织部批准。

第十八条 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选调生,不再由选调部门负责管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守纪等方面存问题的;本人思想动摇,不愿继续在基层工作锻炼的;健康状况不好,不能适应繁重干作任务需要的;自谋职业,脱离选调岗位的;其它原因不宜作为选调生继续培养的。对工作满10年的选调生,除已经担任县级以上领导职务或列入县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名单的人员外,不再作为选调生管理,按干部管理权限管理。

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半年以内,如因身体不适等原因需要改派的,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选调生个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党组织研究同意,市州党委组织部门研究提出意见,报省委组织部批堆。经省委组织部批准改派的选调生,由各院校按毕业生改派的有关规定办理。

对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不适应基层党政管理工作的选调生,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提出调整意见,报市、州党委组织部同意,按照专业对口、用其所长的原则安排到县及县以上直属机关或教育、科研等事业单位工作。

第四章 培

第十九条 制定培养目标。选调生报到后,县(市、区)委组织部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发展潜力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每个人制订出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向。在考核时,要核查培养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根据考察情况适时调整培养计划。

第二十条 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对选调生理论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

1、每年省委组织部在省委党校对当年的选调生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2、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将选调生培训纳入整个干部的培训规划,统筹安排。培训可以开办专门的选调生培训班,也可以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或其他班次中安排。

3、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每三年中;要选送到县级以上党校培训一次。有计划地选送担任县级领导职务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选调生到省委党校培训。

第二十一条 加强锻炼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使选调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1、传帮带。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结“对子”的办法,指定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对选调生进行传帮带。要根据选调生的不同情况,量材施教,经常给他们提要求、教方法、指路子。

2、挂职锻炼。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考察学习,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他们在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岗位轮换。每两年对分管的工作进行,一次调整或轮换工作岗位。既要安排他们从事党务工作,也要安排他们从事经济工作;既要使他们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也要让他们熟,悉了解全局工作i使他们在多种岗位上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4、压担子。有意识地安排选调生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从事复杂、突击性的工作,交办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也可安排到村委会兼职锻炼,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成长。

第二十二条 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选调生的思想教育,对选调生要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他们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要教育他们克服优越感和“镀金”思想,安心基层工作。

第二十三条 对选调生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对表现较好、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要及时列入后备干部名单。要关心选调生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

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第五章 使

第二十四条 对选调生的选拔使用,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坚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看潜质,争取早出、快出、多出人才。

第二十五条;分配到山区县(市)的选调生和分配到其他县(市、区)的女生、少数民族学生以及研究生,直接安排担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任助理一年后,经考察表现优秀的,选拔担任乡镇(街道)党政副职;选调到其他县(市、区)工作的选调生,参加工作满两年以上的,表观突出的,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拔担任乡镇党政副职;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三年以上的,经考察,表现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担任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各地在选拔优秀选调生进班子时,本地职数已满的,可交流提拔,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先提拔进班子,以后再逐步调整到规定的职数限额内。

第二十六条 担任基层领导职务时间较长的,必须有计划地在本地区、本系统内进行交流。

第二十七条 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或公开选拔县级后备干部时,对选调生可适当放宽政策,让更多的选调生参与竞争,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党政群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要优先从在基层工作满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中选调。调入县以上党政机关工作的,不再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

第六章 附

第二十九条 本办珐由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办法(2011年)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选调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选调生,系省委组织部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和在基层工作服务期满的往届大学毕业生中招录并选派到基层工作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第三条 开展选调生工作,是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源头,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 选调生选拔、培养与管理应坚持以下原(一)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原则;(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三)重在培养、大胆使用原则;(四)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原则。则: 第五条 选调生工作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主管,人社、教育、编制等部门参与,按照规定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选 调

第六条 选调范围主要为高等院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和在基层工作已满服务期的大学毕业生(包括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西部志愿者等)以及其他需要纳入选调范围的对象。第七条 选调计划根据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确定。其中,女生一般不低于30%;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应占一定比例。

第八条 选调对象应具备下列基本资格条件:(一)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品德端正,群众观念(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习成绩优良或工(三)一般应为中共党员、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组(四)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2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强,热心基层工作。作表现良好,发展潜力大。织协调能力。

生28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32周岁以下;在基层工作满服务期的往届生,大学本科生28周岁以下,硕士、博士研究生32周岁以下。

(五)身体健康。

(六)符合选调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选拔录用选调生,一般应当经过下列程(一)发布公告。按照省委确定的选调原则和要求,(二)报名推荐和资格审查。采取个人自愿与组织推序:

下发通知并发布公告。

荐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报名,省委组织部进行资格审查。(三)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组织符合选调条件的对象参加考试,并按一定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根据选调工作需要,面向知名高校或特殊专业定向选调的,可单独组织考试。(四)考察。省委组织部对确定为考察对象的选调生人选进行公示,并由省委组织部或委托市(州)委组织部(含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下同)按规定程序进行全面考察,考察结果作为录用的主要依据。

(五)体检。对拟选调的初步人选,按要求进行体检。(六)录用。各市(州)委组织部根据考试、考察和体检情况,研究提出选调生初步人选名单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并由省委组织部给相关高等院校及有关单位发文予以确认。各高等院校和有关单位按要求办理派遣报到手续。选调生报到后,填写《选调生录用审批表》、《公务员录用审批表》,按有关规定办理正式录用手续。

选调生一经省委组织部确定录用,不得另找其他第十条 新招录的选调生,原则上应安排到乡镇用人单位。未经省委组织部同意,有关部门不得改派。(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各市(州)委组织部根据当年政策规定和选调生个人情况确定选调生分配意向,报省委组织部同意后实施。具体岗位安排需经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同意。第十一条 各高等院校及其他推荐单位应按照分配去向,及时将选调生档案传递到有关市(州)委组织部,由市(州)委组织部统一审核后,转递到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第十二条 选调生正式录用后具备公务员身份,其管理按照《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执行。选调生到基层工作所需编制,由各地编制部门在编制总额内统筹解决。

第三章 培 养

第十三条 选调生的培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着力加强党性修养、品德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第十四条制定培养目标。县(市、区)委组织部要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发展潜力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逐人制定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向,落实培养措施。

第十五条 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对选调生理论(一)省委组织部每年对新录用的选调生集中进行(二)市(州)、县(市、区)委组织部将选调生培(三)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每五年中,要选送到县级第十六条 加强实践锻炼。要通过基层磨炼、挂职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一次岗前培训。

训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重点安排。以上党校培训一次。

锻炼、交流轮岗等形式,使选调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一)传帮带。各接收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结对子”的办法,指定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对选调生进行传帮带,提要求、教方法、指路子。(二)挂职锻炼。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和企业挂职、考察学习,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适应能力和工作水平。(三)轮岗交流。注意加强对选调生多岗位培养锻炼,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一般应进行轮岗交流,以丰富阅历,积累经验,使其得到全面锻炼。(四)艰苦磨砺。有意识地安排选调生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或急难险重岗位锻炼,使其经受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和磨炼,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第十七条 做好选调生推优工作。各市(州)委组织部要根据考核情况,确定一批优秀选调生,并报省委组织部备案。对优秀选调生要做好跟踪考察,及时提出使用意见和建议。优秀选调生数量,原则上按选调生总数15%的比例掌握。优秀选调生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调整一次。

第四章 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选调生所在单位,要把选调生纳入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并明确专人负责。第十九条 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选调、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制定有关政策,并抓好督办落实;定期对选调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选调生工作的机制和办法。第二十条 市(州)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跟踪管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培养使用措施;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全面掌握选调生表现情况和工作管理情况,及时提出安排使用意见。市(州)委组织部每两年组织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向省委组织部写出专题报告。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全面掌握选调生的工作、生活和表现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年结合干部考核,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逐人提出培养、使用和调整的建议。第二十二条 接收选调生的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落实好选调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帮助选调生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定期与选调生交心谈心,为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每半年向县级组织部门报告选调生成长锻炼情况,包括选调生现实表现、工作实绩、学习培训和考察考核的相关材料。第二十三条 选调生在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实际工作时间必须满两年。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借调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不得参加招录、遴选考试。特殊情况确需调动或借调的,须报经省委组织部同意。两年后参加招录、遴选须取得当地组织部门同意,每人每年参加各个层级招录、遴选考试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第二十四条 选调生的调动实行备案制。在本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报市(州)委组织部备案;在市(州)内跨县(市、区)调动的,由市(州)委组织部审批,报省委组织部备案;跨省区市调动的,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第二十五条 实行选调生动态管理制度。凡属下列(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二)本人思想动摇、不愿继续在基层工作和群众反(三)公务员考核被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四)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自动离职、辞职的;(五)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六)其它原因不宜作为选调生继续培养的。对于工作满8年的,所任职务层次在副处级以上情形之一的选调生,不再作为选调生管理: 方面有问题的; 映较差的; 次的; 的,或调入省直及以上机关工作的,均不再作为选调生进行跟踪管理,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对于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经考核不适应基层党政管理工作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调整意见,报市(州)委组织部同意,按照专业对口、用其所长的原则,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第二十六条 加强对选调生的考核考察。选调生试用期满后,由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考察,并根据考察情况转正定级,考察不合格者,应取消选调生录用资格。每年结合公务员考核,由市(州)委组织部会同县(市、区)委组织部对选调生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对其工作表现、能力素质、发展潜力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明确培养方向,考核评价结果报省委组织部备案。第二十七条 建立选调生信息管理制度。各级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选调生信息资料库,跟踪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情况。市(州)委组织部每年年底应向省委组织部上报选调生情况统计表及相关信息资料。

第五章 使 用

第二十八条 对选调生的选拔使用,要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重在培养、大胆使用原则。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有计划地从在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两年以上的优秀选调生中选拔担任县(市、区)、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可以优先使用或破格提拔。第二十九条 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或选拔后备干第三十条 对在省、市(州)、县(市、区)直部部时,应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和动员选调生参与竞争。门工作一定年限、担任一定职务的选调生,应引导和鼓励到基层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培养锻炼。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要注重从在基层工作满二年的选调生中遴选。省、市(州)直机关补充公务员时,应单列出一定职位,定向遴选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市(州)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地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负责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解释。

选调生的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篇: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暂行办法

鄂组发[2001]12号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从高等院校选调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选调生)到基层工作,是新的历史时期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选调生工作,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和锻炼,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选调生的选拔、培养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因人制宜、合理分配、有利于发挥专长的原则;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大胆使用的原则;跟踪考察、滚动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历年从高等院校共同选调并分配到基层工作的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

第二章选调及分配

第五条选调生应从有关高等院校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中择优录取。

第六条选调数量由选调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每年一般在100人左右,其中女生一般不低于20%,少数民族学生要占一定比例。

第七条选调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政治思想素质好,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习成绩优良,获学士以上学位;

(三)一般应是中共党员,担任过班级以上党团组织或学生会干部,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

(四)作风正派,艰苦朴素,有扎根基层的思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身体健康。

第八条每年年底各市州委组织部向省委组织部上报下一年选调生需求数量和专业意向,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省教育厅组织选调。各市州县级组织部门不直接组织选调。选调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下发通知。按照省委确定的选调原则和要求,省委组织部下发选调通知,就选调的有关问题作出部署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组织报名和推荐。有关高等院校进行动员和部署。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与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和组织部门推荐相结合的方法,填写《优秀毕业生推荐表》,报省委组织部进行资格审查。

考试。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组织符合选调条件的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按录用人数1: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

考察。省委组织部组织对确定为考察对象的选调生人选,进行全面考察,根据考察情况,研究提出选调生初步人选名单。

体检。对确定的选调生人选,由各高校统一组织体检。

录用。体检合格后,作为正式录用人选,填写《选调生录用审批表》,办理录用手续。

第九条选调生名单确定后,统一安排到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具体工作单位由市州委组织部与有关县(市、区)商量确定后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第十条各高等院校按照分配去向,应将选调生直接派遣到有关市州委组织部,并将档案及时传递到市州委组织部,由市州委组织部传递到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

第十一条选调生具备国家公务员资格。选调生到乡镇工作所需编制由编制部门在乡镇编制空额内优先调剂解决。选调生到单位报到后,财政部门按财政体制核拨经费,保证工资发放。选调生到基层工作不实行试用期。对符合国办发[1993]85号和鄂人薪[1994]8号文件规定到农村乡镇工作的,其工资按文件规定执行,即提前定级和提高一至二档职务工资档次。

第三章管 理

第十二条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接收单位,要把选调生纳入培养年轻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并明确专人负责。

第十三条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选调、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制定有关政策,并抓好督办落实;定期对选调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选调生工作的新路子。

第十四条市州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跟踪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培养使用措施,并检查、督促落实;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全面掌握选调生表现情况和工作管理情况,及时提出安排使用意见。市州委组织部每两年组织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并将有关情况向省委组织部写出专题报告。

第十五条县(市、区)委组织部是选调生的日常管理部门。县(市、区)委组织部要按照省;市州委组织部的要求,抓好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经常了解掌握选调生的工作、生活和表现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年结合干部考核,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形成考察材料,存入本人工作实绩档案。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逐人提出培养、使用和调整的建议,经县(市区)委决定后实施,并报市州委组织部备案。第十六条接收选调生的乡镇(街道)党委和有关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落实好上级各项规章制度,具体帮助选调生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定期向上级组织部门汇报选调生成长锻炼情况,提供填写选调生工作实绩、学习培训和考察考核的档案材料。

第十七条根据工作和培养锻炼的需要,选调生调动按如下程序办理:在本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报市州委组织部备案;在市州内跨县(市、区)调动的由市州委组织部审批,报省委组织部备案;跨省、市调动的报省委组织部批准。

第十八条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选调生,不再由选调部门负责管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守纪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本人思想动摇,不愿继续在基层工作锻炼的;健康状况不好,不能适应繁重工作任务需要的;自谋职业,脱离选调岗位的;其它原因不宜作为选调生继续培养的。对工作满10年的选调生,除已经担任县级以上领导职务或列入县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名单的人员外,不再作为选调生管理,按干部管理权限管理。

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半年以内,如因身体不适等原因需要改派的,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选调生个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党组织研究同意,市州党委组织部门研究提出意见,报省委组织部批堆。经省委组织部批准改派的选调生,由各院校按毕业生改派的有关规定办理。对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不适应基层党政管理工作的选调生,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提出调整意见,报市、州党委组织部同意,按照专业对口、用其所长的原则安排到县及县以上直属机关或教育、科研等事业单位工作。

第四章培养

第十九条制定培养目标。选调生报到后,县(市、区)委组织部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发展潜力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每个人制订出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向。在考核时,要核查培养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根据考察情况适时调整培养计划。第二十条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对选调生理论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

1、每年省委组织部在省委党校对当年的选调生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2、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将选调生培训纳入整个干部的培训规划,统筹安排。培训可以开办专门的选调生培训班,也可以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或其他班次中安排。

3、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每三年中;要选送到县级以上党校培训一次。有计划地选送担任县级领导职务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选调生到省委党校培训。

第二十一条加强锻炼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使选调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1、传帮带。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结“对子”的办法,指定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对选调生进行传帮带。要根据选调生的不同情况,量材施教,经常给他们提要求、教方法、指路子。

2、挂职锻炼。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考察学习,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他们在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岗位轮换。每两年对分管的工作进行,一次调整或轮换工作岗位。既要安排他们从事党务工作,也要安排他们从事经济工作;既要使他们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也要让他们熟,悉了解全局工作i使他们在多种岗位上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4、压担子。有意识地安排选调生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从事复杂、突击性的工作,交办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也可安排到村委会兼职锻炼,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成长。

第二十二条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选调生的思想教育,对选调生要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他们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要教育他们克服优越感和“镀金”思想,安心基层工作。

第二十三条对选调生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对表现较好、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要及时列入后备干部名单。要关心选调生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第五章使用

第二十四条对选调生的选拔使用,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坚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看潜质,争取早出、快出、多出人才。

第二十五条;分配到山区县(市)的选调生和分配到其他县(市、区)的女生、少数民族学生以及研究生,直接安排担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任助理一年后,经考察表现优秀的,选拔担任乡镇(街道)党政副职;选调到其他县(市、区)工作的选调生,参加工作满两年以上的,表观突出的,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拔担任乡镇党政副职;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三年以上的,经考察,表现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担任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各地在选拔优秀选调生进班子时,本地职数已满的,可交流提拔,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先提拔进班子,以后再逐步调整到规定的职数限额内。

第二十六条担任基层领导职务时间较长的,必须有计划地在本地区、本系统内进行交流。

第二十七条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或公开选拔县级后备干部时,对选调生可适当放宽政策,让更多的选调生参与竞争,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党政群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要优先从在基层工作满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中选调。调入县以上党政机关工作的,不再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珐由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思考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一些地区和部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力度不大,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偏少,年龄结构尚未达到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抓得不紧,不少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还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的要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后备干部工作制度还不够健全,后备干部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为此,各级党委一定要从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确保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常态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拓宽来源渠道,突出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加大选拔力度,加强监督管理等手段,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年轻干部队伍。

一、拓宽来源渠道,夯实年轻干部工作基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拓宽年轻干部来源渠道,建立储备机制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基础。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广开进贤之路,多渠道发现人才,积极建立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

—1— 部创造条件。一是抓好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坚持把做好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不断加强对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管理,为他们成长成才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要大胆使用选拔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让他们进入各级领导班子之中,并积极参与维护稳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综合治理等中心工作,促使他们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二是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建好管好用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增强年轻干部力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干部民主推荐、考察等程序,切实将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和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要定期向党委部门及群团组织征求意见,请他们推荐优秀的纪检、政法、宣传、青年、妇女、非党和少数民族干部,及时将各方面比较成熟或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不断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同时,坚持备用结合、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使优秀年轻后备干部的比例不断有所提升。

二、突出教育培训,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要着眼于长远需要,对年轻干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教育培训。一是抓好思想教育。组织年轻干部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重点抓好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 “三严三实”等重要论述的学习教

—2— 育,使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二是抓好业务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分期分批选送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专门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工作业务、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文化发展改革、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抓好党风党纪教育。组织年轻干部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文件规定,积极开展正反典型案件教育,引导年轻干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并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行事,不断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自觉。

三、强化实践锻炼,增强年轻干部工作能力。实践出真知,磨砺出干部。只有让年轻干部多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和谐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锻炼自己、磨练自己、接受考验,才能长才干、出业绩。为此,要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就必须强化实践锻炼。一是加强岗位锻炼。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年轻干部参与到党委、政府的重要部门工作,并担任主要职务,做到敢于给位子、压担子。特别是要有意识地选择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社区(村)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倾听基层群众心声,听取百姓意见建议,密切群众血肉联系,锻炼基层工作能力,养成亲民爱民为民的优良作风。要选择发展潜质大、综合素质好的年轻干部到招商、信访、动迁等一线部

—3— 门,不断强化年轻干部吃苦而劳的精神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开展轮岗交流。针对年轻干部业务单一,多行业、多领域工作经验不足的特点,要不断加大年轻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阅历。通过选派年轻干部在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之间进行纵向交流;在党群与政府、乡镇街道与乡镇街道之间进行横向交流;单位内部不同岗位之间进行轮换交流等方式,使年轻干部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学习知识、丰富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四、加大选拔力度,促使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宽松的环境、良好的氛围、竞争的机制是促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为此,在年轻干部使用上,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大胆使用,做到不唯资历看潜力,不讲台阶重实绩,积极为年轻干部成长“腾出位子”,并按照成熟一个、推荐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敢于让他们“挑大梁”,促使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要想方设法地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创造机遇,采取定位优先、腾出职位、破格提拔等形式,选拔培养年轻干部。要在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的前提下,对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优先考虑,对新进领导班子的优秀年轻干部,排位可以适当靠前,做到“定位优先”;要腾出一定的职位留给年轻干部,给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对政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的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要多压担子培养使用,对具有较

—4— 强的工作能力能够直接提拔使用的,就要大胆破格使用。此外,应该冲破职数限制,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以超职数安排,切实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力度。二是要严格实行竞争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每年按照实际需要针对空缺或是需要调整的中层岗位,采取竞争上岗,只要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都可以报名参加竞争,只要竞争上岗的坚决给予职位,让优秀的年轻干部“上得来”。

五、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年轻干部仕途一帆风顺,经历的挫折相对较少,面对岗位,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在下大力做好培养选拔的同时,更要注重后天的管理与监督,形成机制,切实做到开花一个,结果一个,丰收一片。一是实行结对模式。实行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1+1”结对帮带模式,结对领导干部要有意识的交任务、压担子,放手让年轻干部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进行决策,及时在工作开展上予以指导与支持,不断强化他们的组织领导和决策能力。二是突出人文关怀。要定期组织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全面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实际情况,确保年轻干部有想法能得到及时倾诉、有压力能得到及时疏导、有困难能得到及时帮助、有不足能得到及时指出,为年轻干部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是加强跟踪考察。要建立年轻干部跟踪考察制度,年轻干部要定期向党组织递交书面思想工作总结,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

—5— 组织部门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每年组织对年轻干部进行跟踪考察,对组织管理和业务素质较弱、工作实绩差的年轻干部,畅通“出”和“下”的渠道,真正把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重要岗位上来。

—6—

下载关于选调生选拔和培养的若干思考[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选调生选拔和培养的若干思考[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几点思考

    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几点思考年轻干部文化程度较高,工作适应能力强,有开拓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年轻干部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意义重大。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浅谈几点思考:切实做好......

    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思考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对年轻干部的关心、培养和大胆授命,将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求年轻干部能够......

    广西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推荐五篇]

    广西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工作暂行办法 (桂组通字[2000]23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组通字[2000]3号文件精神,结合广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调生指由......

    浅议加强选调生培养

    浅议加强选调生培养 中共遂溪县委组织部 李裕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

    2018年选拔大学生村官纳入选调生培养管理

    2018年选拔大学生村官纳入选调生培养管理 考察人选公示 徐晓凌,现任盐城市盐都区北蒋街道卢村党总支副书记。男,1988年10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学历,理学学士,2013年6月加入中......

    2018年选拔大学生村官纳入选调生培养管理

    2018年选拔大学生村官纳入选调生培养管理 考察人选公示 李聪,现任盐城市亭湖区大洋街道毓龙公园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女,1992年10月生,汉族,山东广饶人,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2014年5......

    2018年选拔大学生村官纳入选调生培养管理

    2018年选拔大学生村官纳入选调生培养管理 考察人选公示 殷鑫,现任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群乐村党总支书记,男,1992年2月生,汉族,江苏阜宁人,大学学历,管理学学士。2012年12月加入中国......

    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办法(2011年)(写写帮推荐)

    省委组织部 省编办 省人社厅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办法的通知 鄂组发〔2011〕7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党委组织部、编办,政府人社局、教育局,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