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_期末毛邓作业3
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摘要: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三十余载,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就与问题并生,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有了改革的不断推进, 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已经走过了近30 年的历程, 在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深入总结改革的基本经验,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中的问题,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关键词::社会主义 改革 特点 发展趋势 历史过程
正 文
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宏观认识
1.1、中国改革背景与人类新型科技革命的出现
当代科技革命促成两项事实: 一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 通过使生产资料趋于智能化, 推动物质生产向精神生产形式转移。二是显著改变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资本主义在科技革命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取得了较社会主义更快的发展, 表明其生产关系仍具有生命力。上述事实超出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的预料。摆在社会主义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已经不是如何战胜资本主义,而是如何迅速化解因显著落后于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政治危机;进而全面判断物质生产方式变化对人类发展规律的影响, 在新的认识基础上重建超越资本主义的发展目标。中国改革从前者起步, 其收官之作取决于后者的完成。
1.2、中国改革路径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演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两场事变:(1)苏联修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 中国走向/ 文化大革命0。(2)苏东剧变导致世界社会主义低谷, 中国改革选择市场经济。两场事变推动中国先后进行否定市场经济和肯定市场经济的变革实践。前者的失败证明不能照搬马列主义的本本,后者的成功提出如何重新认识超越资本主义的问题。这构成了中国改革的直接动因。
当代科技革命是渐次展开的过程, 各种要素碰撞、整合, 具体景象充满悬疑、偶然, 人们很难从一开始就洞悉全貌, 也无法一步到位地得出正确结论。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大概连当事人最初也无法预料, 更别说与之有一段距离的社会主义者了。今天的认识是事后的判断, 是对一大段历史梳理后的结论。在相当长一个阶段, 社会主义者对这场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引起的变化动用了集体反应机制,社会主义阵营成员各抒己见, 直至分歧加深, 判若敌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改革路径。
1.3、中国改革前瞻与当代资本主义面临的矛盾
当代资本主义运行形成两种矛盾: 一是市场竞争加大开发力度, 占有资源总量增加引出生态危机。二是经济全球化推动财富分配不平等, 利益冲突导致民族斗争、阶级斗争。两种矛盾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否定资本主义的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目标, 通过文化创新完成对资本主义市场方式的超越。这构成中国改革的逻辑前景。
中国改革对市场体制的选择大大改变了社会生产力面貌, 使政治权力掌握了前所未有的调控生产关系的物质手段。中国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与市场体制的历史演进趋势相一致。资本主义已经拥有了成熟形态的市场经济, 它所遇到的矛盾也是市场体制本身的矛盾。中国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往往表现为对既有市场模式的模仿, 并不能真正展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貌。现在, 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问题, 不仅是改革进程发展的需要, 客观上也针对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显现的弊端, 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开辟的一条新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特点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党和政府的主
导性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党和政府的主导性, 也即改革主体鲜明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其领导力量—— 党及政府集中体现出来。有的学者也将此特征称为改革过程的可控性、可逆性, 其实质都是强调我国改革过程中领导主体的重要地位。所以, 党和政府的主导性也可以看作是我国改革过程中领导主体重要地位的集中体现。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实践探索的试验性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实践探索的试验性, 也即改革主体与改革实践的相互协调性。有的学者把此特征概括为创造性、试错性、灵活性等, 其实质都是在不同层面上揭示改革主体与改革实践的协调程度。所以, 实践探索的实验性也可以看作是改革主体与改革实践协调程度的反映。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具有体制过渡的长期性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具有体制过渡的长期性, 即我们把改革看作是长期的、渐进的、不断量变质变的变革过程, 而不赞成进行所谓的突变的、激进的、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 认为这只能给社会主义改革带来灾变。所以许多国内外学者比较认同我国改革所具有的体制过渡的长期性特征, 并将此改革的战略方式称之为“渐进式改革战略”。其实质无非是说明我们在改革战略上把改革当成是一场“持久战”(这当然并不与具体改革战役上的速决战相矛盾), 从而在改革实践中实事求是地根据改革条件的成熟程度, 来决定相应的改革进程的改革方式。这种体现着体制过渡长期性的稳中求进的改革方式恰恰是突出强调了改革主体对改革客体组成部分的改革条件的尊重与把握。
三、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过程
3.1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进程
3.1.1从农村到城市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兴起于农村,在取得了显著成就和基本经验以后,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扩展到城市,在全国范围展开。改革之所以发源于农村,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农村的生产技术方式比较简单,改革易于操作,但从实质上看,则是只有农村容易产生改革的内在动力
3.1.2从“体制外”到“体制内”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市场经济在‘体制外’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而给原有的国有经济的转轨提供了支撑力量。同时,在‘体制外’改革中成长起来的大批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对尚未进行根本改革的国有企业提出了挑战,也作出了示范”
3.1.3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
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就已被纳入到党领导社会主义改革的视野之中。因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先、政治体制改革在后,或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3.2改革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在21世纪里,我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则愈加突出,如人口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与国民素质提高缓慢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等等;改革在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又引发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我国在解决了几亿农民的脱贫问题的同时,又出现了城市贫困人口的问题,在解决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的同时,又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
这些问题就是继续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和动力源泉。因此,所谓深化改革,已不能仅仅将改革停留在解决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层面上,更要不断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因此,要在分析我国改革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把握改革的发展趋势。
四、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方向
4.1、关于改革的指导思想
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宝贵经验时提出“十个结合”,首要的经验就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它的中国化最新成果。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悲剧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不动摇的历史镜鉴。正是那些国家逐步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及其指导,才导致最终亡党亡国。中国的改革没有任何理由更没有任何借口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4.2、关于改革的政治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中国的改革就是遵循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的方向稳步进行的。改革的对象和内容对于改革至关重要,同样关系到改革的政治方向。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须坚持;对于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改革。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改革不能不问姓“社”姓“资”问题。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时,必须扬弃其中体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内容,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进行改造和创新,不能简单照搬。
参考文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13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9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443.[ 4]
钱俊瑞.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纵横谈[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3: 198-19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5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926-927.[ 7]
[ 英]杰夫里
巴勒克拉夫.世界史便览: 公元前9000年
公元1975年的世界[M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83: 546.[ 8]
邓小平文选: 第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232.[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605.[ 10]
姜琦, 等.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M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7: 249.[ 11]
余金成.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
解读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现代形态[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5:106-107.[ 12]
邓小平文选: 第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370-383.[ 13]
余金成.从宏观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50年[ J].科学社会主义, 2006,(2).[ 14]
余金成, 赵华灵.和谐社会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J].理论探讨, 2007,(1).[ 15]
高放, 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75-278.[ 16]
[德]乌尔里希
贝克.风险社会[M ].何博闻, 译.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4: 38.[ 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515.[ 18]
余金成.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J].理论探讨, 2005,(5).【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 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参考文献统一列在论文的最后。
表明文章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
引用统一放在当页的脚注1 注明文章名称、作者、出版社(杂志)、出版日期 页码
第二篇:毛邓作业
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新途径
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新途径 十六届四中全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企业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这就要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起,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根基。下面通过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我们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努力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认识。
一、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企业班子是企业的核心力量,企业改革和创新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班子素质高低至关重要。面对石油企业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目标,我们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努力建设一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经营、会管理、廉洁公正、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首先,从抓学习入手,提~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涌现的新时代,不会学习的干部不可能成为优秀干部,更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队党支部十分重视抓干部的学习,每月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今年以来,我们组织班子成员系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例》以及公司领导的重要讲话等,开展了“创百年油田”学习教育大讨论。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召开后,班子成员又集中学习了全会精神。通过学习,使我队班子成员更新了观念,创新了思维,提高了对新政策、新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对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为指导全队各项工作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其次,从抓自律入手,增强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根本保证。队党支部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并举,努力从源头上遏制~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加强干部廉洁自律教育,通过班子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开展互查、互学、互帮活动,提高自身廉政意识;另一方面,认真在全队员工中挑选出有正义感、群众基础好、个人素质高的优秀员工,充实到党风党纪监督组织中,加强监督的时效性,及时发现苗头,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真正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同时,不断完善队务公开制度,加大队务公开力度,做到透明办公,廉洁做事。通过这些有效的工作,不断提高了干部的廉政意识,规范了干部的行为,增强了干部的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加大参与生产经营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硬道理。企业党组织只有紧紧围绕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工作中,我们坚持正确处理好“核心”和“中心”的关系,明确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服务和参与全队生产经营工作,促进全队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直接担负起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任务。参与全队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通过支委扩大会、党政工联席会、队务会等共同商讨全队的重大问题,在各方面统一思想后,做出决策,保证了全队改革和生产经营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党支部始终把全队生产经营难点作为
工作重点来开展工作。在我队实行冬季冷输工作中,开始很多员工不理解,信心不足,致使工作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党支部认真分析和部署,从企业改革发展、降本增效、自然条件的变化、各项技术标准及目前的成功经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及现场指导工作,使全队员工转变了思想观念,激发了员工的创造精神,确保了我队冷输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全年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为确保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队党支部充分调动党政工团的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创青年文明号等活动为载体,突出在思想工作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并直接承担生产经营中的急、难、险、重任务。同时,结合我队的整体工作实际,积极与各级主管部门协调沟通,主动和兄弟单位交流工作经验。使我队整体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为我队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以来,我队原油生产任务一直超计划运行,生产管理指标在全厂各季度检查中都取得了好成绩,创出一个厂级安全管理示范岗,一个公司级样板站。
第三,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全方位宣传本队生产经营工作。我们利用早会、员工大会、板报以及公开栏等形式,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工作和贯彻上级方针、政策及文件精神,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做到重要会议全面宣传,重要事件突出宣传,重要活动重点宣传,好人好事广泛宣传,生产信息天天宣传,充分发挥了~的正确导向功能。
三、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企业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联系群众、号召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各项主张和企业的各项指令落实到实处的重要职责。要履行好这个职责,就必须不断地夯实党组织的基础,在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践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第一、夯实党支部工作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在支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对照公司党委下发的《党支部工作细则》和我厂党支部A、B、C管理法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认真制定及阶段性的工作规划,做到具体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时限、有考核、有总结,确保了支部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们坚持全队生产经营工作和党支部建设两个目标一起订,两项工作一起抓,两个责任一起负,两个成果一起要的工作方针,使党支部工作不断深入到生产经营的主战场,扩展到每一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全队改革和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把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先锋队意识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深化形势任务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与企业已结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企业的前途命运维系着员工的切身利益,员工十分关心、关注企业的发展。为此,我们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把企业的发展方向、生产经营的中、短期目标、当前的任务及存在的困难向员工广泛宣传,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团结奋斗,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今年以来我们结合油田的发展进行了形势任务教育、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教育等,先后开展了“结合本队实际降低成本、创造效益”大讨论和“创百年油田”大讨论,激发全队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精神,使员工转变了思想观念,促进了我队各项工作按既定目标运行。第三,关心爱护员工。工作中,充分调动党政工团的力量,经常深入员工之中,及时了解掌握员工思想情绪和生活困难,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尽最大努力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通过多方协调和加强管理,逐步提高了一线员工的就餐质量;经常走访慰问有困难的员工,员工的婚、丧、嫁、娶等事情,支部都能够当作自己的事去尽
全力帮助,使员工深受感动,极大地鼓舞了员工的干劲,使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第四,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生动的文化体育活动是凝聚员工、陶冶情操的良好载体。我们在积极组织参加厂、矿各项文体活动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员工举行卡拉OK比赛、扑克棋类比赛及野外郊游等活动,在矿工会的支持下,我们还建立了乒乓球室,使员工在工作之余享受文娱活动带来的快乐。有效地丰富了员工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总之,就我们石油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上级党组织同广大群众联系的纽带,是上级精神在党员、群众中有效落实的关键环节,是我们大庆油田实现“百年油田”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更好地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使我们企业的广大员工心系企业,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中去。
第三篇:毛邓作业
家乡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
第一部分:调查环境记录
2012年1月10日,我在西塘庄的街道上就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通过问答、实地考察的方式,调查期间收集了相片等数据和资料。调查期间,我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我得出结论,对于家乡环境的问题,大多数人不知道怎样去保护,只知道一味的去破坏,造成的垃圾随手乱扔、乱倒,只知道自家卫生保持干净,而不注重周围环境的保护,导致乡村环境恶化,农村垃圾不能够及时处理,堆积成多,造成白色垃圾较多,碰到有风的天气,造成垃圾飞天现象,严重造成环境问题,街道两侧的树枝上挂着垃圾袋,严重影响乡村形象。街道处没有垃圾箱之类的收集垃圾工具,外加乡村内牲畜饲养,牲畜粪便较多,粪便不能及时处理,气味飘散。通过调查,得出分析第一,家乡的人们环保意识较差,不注重保护;第二,当地书记对家乡的环保意识不高;第三,家乡放养的牲畜较多;第四,家乡的排水系统较差,导致道路破坏。综合上述的几项而说,家乡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第二部分:理性思考
对于家乡环境的调查,我通过与家乡人们的问答方式,得知人们一天内消耗的垃圾如何处理的,百分之九十的人一天制造的垃圾是随手倒入家乡周围的坑洼内,或者倒在家乡的小树林里。对于废水的处理,家乡的人们百分之九十的人们随手倒进洼池中或者是倒在路两侧,对于家乡的牲畜问题,牲畜不能受到限制,导致粪便随地拉撒。
第三部分:问题和建议
据调查得,我提出以下问题:
一、您家的生活垃圾如何处理?
二、您家的废水如何处理?
三、您家的牲畜粪便如何处理?
四、您对环境意识的程度如何?
五、当地的大队书记对乡村的环境意识高不高?
大多数人对于上述问题的结论
第四部分:经验和体会
通过我的调查,我深刻的了解到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篇:毛邓论文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论文
学院:
学号:
姓名:
浅析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成因和解决对策
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年至1984年呈逐步缩小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39,1984年为1.76。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的,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72,1995年扩大至2.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9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新特点
①城乡居民的显性收入差距低于实际收入差距
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时都是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作比较,这样得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并不能客观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其原因在于,两者在统计口径、城乡体制以及统计范围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实际是上低估了城乡差距。
②城乡收入差距过大,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一般来说,低于0.3属于收入过分均等。高于0.4属于差距过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城乡之间由政治分层逐步转化为经济分层,基尼系数尤其从90年代以后有逐年拉大之势,2001年达到0.459,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进入不安全状态。
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非自然的因素
如果我们把世界各国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相对应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平均水平视为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称之为自然差距程度,那么实际差距与自然差距程度之差就是非自然差距程度。这种不合理的差距,主要是由经济发展中外在的、人为的、偶然的因素造成的。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为自然差距的一倍,即实际收入差距中差不多有一半左右是不合理的。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
1、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一个由控制到鼓励,由引导到配套改革的过程。中国户籍管理制度大致可划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移期;第二阶段,1958-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严格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把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分开管理,抑制了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愿望,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使得城乡劳动力流动大多只是暂时性的转移而不是永久性的。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无法实现真正的从农民身份向城镇人口的转变。另外城市对于自发前来经商和务工的“民工潮”,从禁阻到经济性接纳用了10年的时间。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城市失业率的上升,更使得许多城市制定并实施了大量限制农民在城镇就业制度
市场风险。而反观其它产业,中国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其从业人员的薪水也大大提高,相比农业而言更有数不尽的优势。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给我国社会稳定带来了一丝不安定的因素。从根本上说这不是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过高,而实质是农民收入趋缓,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该从制度上着手,加大对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完善户籍制度,福利制度等等,同时也要加强软件的建设,尤其是教育的投入,为培养高素质的农村人才以及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添砖加瓦。
第五篇:毛邓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
学案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内容名称
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学习目标
1)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2)论述发展才是硬道理
3)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学习内容
无数中国历史学家总结出了近代中国历史得出的经验教训,落后就要挨打。的确,纵观中国历史,无数的事例都告诫着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在血的教训面前,无数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有发展才能救亡图存。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中国人民从建设新中国进程得出的宝贵经验。当今社会如果不完善自己的政治体制,搞好民主,就会被民主完善的国家攻击实行专制;经济上如果产品质量低劣,也会在出口时遭到外国封杀;科技上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也会受制于人。
一个国家只有竭力发展自己,避免处于落后的地位,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避免挨打。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无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还是从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来看,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
另外,近来利比亚的事再次让我们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场由美英法三个等西方国家同时参战利比亚战争于3月19日正式打响,利比亚目标遭到连续轰炸,一时间战火硝烟弥漫在利比亚的上空和大地上,与此同时,战争的灾难降临在利比亚,给利比亚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列强们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制造**,说是为了人权,却是造成了更多的人生伤害。一个国家的主权都不能自我保护,又何来人权?
利比亚战势演变到今天,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告诫着世界各国:尽管在今天,西方国家大谈人权、民主、自由,大讲文明、公平、正义,但事实告诉我们,时代变了,西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实质却没有变。告诉国际社会一个基本道理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不改革、不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最终要出大事。告诉在这个时代,强权依然是真理,任何战争和动荡**遭殃的都是平民百姓,国家的独立和强大才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才能不怕任何外来势力的施压甚至侵犯,才有资本对抗西方的霸权主义。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无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实的生
产力发展状况,还是从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来看,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
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带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命题。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而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有利的。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最近的科索沃事件表明,国际上自恃实力优势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旧猖獗。因此,对“发展才是硬道理”应当提到新的高度去认识。不能因为霸权主义的挑衅而对当今时代主题产生不正确的判断,干扰我们的中心工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更加奋发图强,发展自己,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有力地回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
现在,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经过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军事力量,经济等也飞速发展,现在的中国又重新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利比亚局势再一次使我们坚信、坚定,只有发展和稳定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是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一个和谐、稳定、日趋强大的国家!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人们,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做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归根到底,彻底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取得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才是硬道理。
四.学习重点、难点
1.为什么中国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在中东地区没有发生? 最重要的是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提交本次人代会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看,我们国家在继续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会更加重视民生,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民。中东剧变是在世界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剧变说明“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正确的选择。中国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带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命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
问题。在这两大问题中,和平是发展的条件,而发展是实现和平的根本出路。邓小平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联系起来,指出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中国加快发展起来,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
(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只有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人民才能从内心里拥护社会主义、相信社会主义。
(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但都离不开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做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发展;实现祖国统一,离不开发展。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
(4)要善于把握时机解决发展问题,经济发展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要抓住机会,加快发展。
3.论述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贯穿在邓小平整个理论之中的重要命题。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全面、正确理解这一命题有重要的意义。
(2)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带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命题。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而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有利的。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3)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最近的科索沃事件表明,国际上自恃实力优势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旧猖獗。因此,对“发展才是硬道理”应当提到新的高度去认识。不能因为霸权主义的挑衅而对当今时代主题产生不正确的判断,干扰我们的中心工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更加奋发图强,发展自己,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有力地回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
(4)国内外敌对势力是不愿意看到一个团结一致,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因此中国只有加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4.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
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五.学习中疑难问题及处理办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在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由来,为什么我国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当我看到中欧巨变以及利比亚战势,我在想为什么我国的经济社会大发展,而中欧地区为什么没有发生?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和上网使我了解了。
六.学习方法
学习,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更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的“说功”比“做功”好,讲道理头头是道,谈思路一条一条,说经验一套一套,一接触部队实际就束手无策;有的不顾实际照本宣科,把理论与实践简单对号,照抄照搬,看似践行不走样,实际却是走了“神”;有的遇到问题也知道找“政策依据”、“理论支持”,但往往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表面上似乎也在联系实际,实际上是一种庸俗的实用主义;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下功夫学习精神实质,也没有下功夫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还有的重干轻学,以干代学,工作就事论事,一直在低层次徘徊。诸如此类的现象,虽然只是表现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和危害不容。
七.学习资料及参考书目
1.吴建民:中东剧变说明发展才是硬道理
2.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
3.《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八.学习评估
问: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答:我了解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性。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听到珠江冰箱厂这个乡镇企业小厂产量排名全国第一时,异常高兴地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从此,“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说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我们在全国各地稍不留神就会看到这句话的宣传版,这句话不断带领着前赴后继的改革弄潮儿披波斩浪,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过程和结果向我们昭示真理的力量。我们知道并更容易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一个国家的生产力解放而言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对一个企业、单位、团体等组织来说是其生存的必由之道,但我估计很少有人把这句话用在人类个体身上来进行哲学分析。小平同志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更是深邃的思想家,还是雄辩的哲学家,短短七个字,蕴含了多少我们难以尽释的人生哲学。
问: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答: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我认为始终都不过时,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要靠发展;我们要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要靠发展。现在世界各国竞争激烈,都在发展,形势逼人,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就会跟不上世界脚步。因此,我们必须始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