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版(5篇)

时间:2019-05-14 23:3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版》。

第一篇:9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版

“拔尖计划”升级2.0版

“我们不仅要培养科学家,还要培养思想家,要通过‘拔尖计划’培养中国的大师。”在近日举办的2018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这样说。

据了解,“拔尖计划”也就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的学术大师。该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至今已进入第十个年头。

今年,“拔尖计划”将推行2.0版,这一将要实现文理科全覆盖的计划将如何选拔出引领未来发展的“大师”,成为众多高校的关注点。

“拔尖计划”2.0版不再是“试验版”

3月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的2018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就明确指出,今年将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版。

要点指出,到2022年,教育部计划建设1万个(约20%的专业点)“六卓越一拔尖”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版中新增基础文科、基础医学;卓越计划2.0版新增卓越经济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力争在文、理、法、工、农、医、教等重点领域形成全局性的改革成果。

吴岩说,“拔尖计划”2.0版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去掉了“试验”二字。“这10年的试验计划可以叫做‘探路者’,现在我们不用再‘试验’了,我们开始有经验、有底气继续做2.0版”。

目前,“拔尖计划”共培养出4500名毕业生,支持本科生总数累计达8700名。前五届毕业生中,97%的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有67%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0名的国际知名大学深造,10%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名的世界顶尖大学深造,初步实现了成才率、成大才率高的阶段性目标。

“拔尖人才培养必须站高、看远、想深、做实。”吴岩表示,10年来,“拔尖计划”培养的人才总数对于10年的时间来讲是一个很少的数字,之所以这10年不增加名额,是希望“拔尖计划”在探索中发现培养“未来对中国有大用的人”的路子。

“拔尖计划”2.0版首次增加人文社科学科

据了解,“拔尖计划”2.0版将实现文理学科全覆盖,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5个学科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基础医学、基础药学、心理学、力学等学科;增加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拔尖计划”2.0版的详细计划正处在征求意见中,预计今年6月正式发布。征求意见稿中的“目标要求”中写道,“要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培养造就一批志存高远、扎根中国、学贯中西、引领理论创新、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学术大师。”

吴岩表示,“拔尖计划”2.0版的内容变化主要有“拓围”“增量”“提质”“创新”4个方面。

“拓围,就是要从自然科学拓展到人文社会科学,不仅要培养科学家,在技术上和世界一较高低,还要培养思想家,让中国的思想在未来立于世界高地。文史哲和自然科学一样伟大和重要。”吴岩说。

另外,吴岩表示,“增量”是指“拔尖计划”这一“千人计划”,今后要发展到“万人计划”;提质,是指“拔尖计划”不仅瞄准中国最好,而且要瞄准世界最好,经过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我们要逐步领跑世界,出标准、出思想、出经验、出模式;创新,是要走出一条中国的道路,探索中国模式、提供中国方案、树立中国标准。

吴岩认为,“拔尖计划”承载着使命,是一个优中选优、好中选好的计划。“高等教育在今后中国的发展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角色?就是要在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引领作用,为中国发展提供动力”。

培养“大师”还需学术土壤

中国的大学近年来鲜有“大师”,一直是很多高校教师的热议话题。不少高校认为,“拔尖计划”2.0版应当肩负起培养大师的重任。

“大师并非出自于培养,我们应该提供能够产生大师的沃土。”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认为,培养拔尖人才要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不能用短跑冲刺的心态来对待这个马拉松赛跑的过程,青年不能做“空心人”,要树立远大理想,以杰出科学家的奋斗和贡献来激励自己,对自己的专业持有浓厚的兴趣,始终保持好奇心。

而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顾问施春风看来,人才总是各具特色的,不能用单一的数字来衡量人才,识别拔尖人才应该因人而异。

“拔尖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来构建良好的后天环境,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需要做的是减少学生的社会压力,支持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发展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质疑和跳出思维定势,给予年轻人更多探索和实验的空间,鼓励他们表达自我。”施春风说。

未来大师的培养离不开当代大师的引领,“拔尖计划”2.0版也强调了“大师引领”的重要作用。

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将深入实施导师制,吸引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国内外学术大师、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及其团队、行业精英参与拔尖人才培养,设立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全方位指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才叫大师。拔尖人才的导师应该是大师级的人物,他们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大师,还要真正配得上‘师范’二字。”吴岩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叶雨婷)

第二篇:清华大学拔尖计划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简称叫学堂计划。它是六个实验班一个总称,包括数理化生和计算机科学和钱学森力学实验班等等。每年这六个实验班招生总数要到大概140、150名。

“学堂计划”依据个人定制培养框架

清华大学经过了十余年的探索,在09年开始,把清华的办学优势集中来转化到这样一个清华学堂计划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配以最好的大师,例如说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就是图灵奖的获得者姚期智先生做首席教授,带领他的一个团队针对一个班大概有30人,配以最好的教育资源。这些学生本人的培养计划都是专门来制订的,每个学生的培养计划都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他可以有所突破。在这些学生的培养上要体现因材施教,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上也要有所突破,至于他们出国交流的学习的机会是百分之百的有保证的。将来他们输出的方向,我们拭目以待,一定会涌现出一批一批的拔尖创新人才。

“学堂计划”生源来自三方面

对于这些学生的招生,分三段:

一段在前头面向各个学科竞赛当中明确认定一批。

再有一段就是高考中在这些学科方向上有专业潜质的。

还有一批在进入到大学二年级以后,在这些学科专业方向上大量学生当中,再会选拔一批。

入选教育部“拔尖计划”

“学堂计划”是清华今年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苗子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当然这个学堂计划也纳入了教育部中组部新近做的一个“拔尖计划”,首批六个班全部纳入进来,清华也是这个拔尖计划的会长单位,怎么培养出来,怎么选拔出来,怎么培养出来这种拔尖人才的使命。学堂计划今年是重推,希望大家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三篇:“拔尖计划”实施办法

二、“拔尖计划”实施办法

1、招生对象

面向具有学术理想和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经2名副高职称(含)以上相关领域专家联名推荐。

2、选拔方式

本计划采取个人报名、专家推荐、学校确认的办法。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成功后,将报名表打印并加盖中学公章。同时下载专家推荐表,由推荐专家填写。此外,报名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特长,选择一至两个清华大学的本科招生专业作为意向专业,并针对每个专业撰写一篇介绍个人专业认识、成果和志向的申请材料。

报名学生应将报名表、获奖证明及专家推荐材料、专业意向申请材料和其他说明个人情况的材料一同寄至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

清华大学组织专家组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需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笔试,并单独划定笔试通过分数线。笔试通过者参加清华大学安排的相应学科专业面试。

在公示和材料审核过程中,如发现学生、中学或专家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相关学生报名资格,也将取消所涉及专家以后的推荐资格。

3、优惠政策

材料审核、笔试和面试通过者,根据成绩在限定专业内给予高考降30分至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

4、后续培养

清华大学将发挥综合性学科布局的优势,为本计划学生在所擅长的领域继续探索提供丰富的成长土壤,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考生兴趣和特长,推荐名师作为导师,并可加入清华大学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拥有指导教师、创新经费、活动场地、实习机会等全方位支持。

(2)优先推荐参加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内容包括学术交流、高新技术产业调研、海外一流大学或科研单位研修、自主立项创新等。

5、实施程序

(1)2011年11月7日起,报名学生可进行网上报名,并在11月22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建议使用快递)将要求反馈的各类材料一同寄至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

(2)2011年11月29日至30日,报名学生在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查询报名材料是否寄到,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联系解决。11月30日之后不再接收报名材料。

(3)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审核报名材料,并在2011年12月15日公布通过审核的学生名单。

(4)通过审核的同学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笔试和专业面试。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确定最终名单,并在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

第四篇:卓越六常管理法

卓越的六常管理法内容(6-S 管理法)

一、常组织(分类管理)--研究分层分类管理

1、抛掉不需要的物品或放回仓库,可环保回收循环再用的应单独存放

2、将必需品的数量降到最低,并按高中低用量分别存放

3、私人物品减至最低并集中存放

4、同一类物品一起存放

5、遵守“单一就是最好”的原则

二、常整顿(标识管理)--是研究贮存的方法及容器

1、所有物品都有标鉴(名)和位置(家)

2、每个区域都应有标识及负责人的标鉴

3、所有文件、物料、工具等都要用合适的容器

4、标鉴上要写明存档标准(高低储存量或日期)和控制总量

5、物品流向或人员走向应标出先进先出或左进右出。

6、应有部门、地线、通道、管道及工作胸牌的标识

7、有整洁易懂的企业文化宣传栏或通告栏

8、遵守“30秒就可找到”的原则

三、常清洁(环境的清洁和检查)

1、个人责任区域的划分及认同(包括高层)

2、责任人休息时应有人替补上

3、使清洁与检查更容易(如离地15公分)

4、清扫隐蔽的地方(如细菌滋生处)

5、纠正责任区内的小问题

6、制定出清洁和维修检查表(包括虫、蚁等)

7、使地面和整体环境保持光洁、明亮、照人。

8、遵守“边工作边清洁”的原则

四、常规范(视觉、安全和标准化的管理)

1、清除不必要的门、盖、锁增加透明度

2、现场直线直角式的摆放布置(不阻塞通道或减少碰撞)

3、现场工作指引和“已检查合格”的标识

4、颜色和视觉的管理(如纸、文件、名牌、柜等)

5、园林式的环境(如花园式的餐厅、酒店、办公室等)

6、灭火器、警告灯、紧急出口灯箱和走火逃生指引标识清楚

7、危险物(如工具、机械、设备等)的处理

8、电闸开关应注明功能标识,以及电线的整理(离地直线)

9、处理或预防噪音、震动和危险的情况

10、有安全政策的承诺及风险评估检查

11、柜门及出入口的保安(包括钥匙及总表)

12、安全制度有贴示或安全提示

13、处理紧急情况的训练演习

14、节省能源的方法应定标准(如空调的时段和室内温度)

15、在现场的平面图中应有责任标识

16、设置五常法博物馆(照片对比)和职业安全健康咨讯栏

17、遵循“小孩子也能做到”的原则

五、常自律:(习惯及修养)-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和礼貌修养

1、履行个人的岗位职责(良好的工作环境、问责制、守时等)

2、穿戴合适的衣、帽、手套等

3、制定出良好服务态度的标准并加强沟通训练(如话术)

4、每天收工前五分钟行六常(各岗位定出的内容表格)

5、今天的事今天做完,克服拖延的习惯

6、组织架构图和服务宗旨应使每位员工都清楚

7、编写并遵守酒店《六常法手册》

8、定期进行五常法审核(至少每季一次)

六、常教育:(正面的引导及教育)――使全员养成“六常”的习惯

1、重视员工身心成长,定期组织各种培训

及文体活动

2、每天下班前五分钟检查六常的实施情况

(1)检查当日工作(或日志)情况

(2)检查物品是否整齐归家

(3)检查现场环境及物品的清洁情况

(4)检查安全和节能情况(水、电、空调))

3、用报表和数字说话:员工的工作及管理人员的检查,必须在相应的报表上 做出详细的记录

4、用正面的批评及教育,使全员养成“六常”的习惯

第五篇:“卓越培养计划”范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摘录:

第六章 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制定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要概况、计划宗旨、培养特点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

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

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工业界,就

是要主动适应工业界的需求,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面向世界,就是要服务“走出去”战略,为工业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面向未来,就是要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培养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国家教育部、农业部准备实施的“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其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规划纲

要也把“卓越计划”列为重大项目,一年来卓越计划正在顺利实施,2010年6月份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今年启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应该说“卓越计划”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专门人才。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高校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实际用人部门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新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于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

部分高校卓越培养计划:

1、确定专业

2、领导重视;专门成立学校、院(直属系)两级领导机构,统筹负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与“卓越计划”相关的各项改革措施。同

时,认真研究教育部“卓越计划”对试点专业的有关要求,修订完善有利于培养“卓越工程

师”的制度体系。

3、“卓越计划”强调企业深度参与人才的培养,要求按“3+1”模式组织教学,即在校内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实践累计不少于1年,企业学习阶段成为工科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

4、紧密结合“卓越计划”相关要求,整合优化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

5、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企业”参与工程实践,促进其素质和

能力结构的优化。

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

科教兴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大有可为。从科研立项、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农民培

训等方面,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的优势与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广泛合作,深入推进农科教结合,大力实施产学研协作,努力创造农业科技教育大联合、大协作的新机制、新局面,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了“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实训就业相关联、岗位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发挥优势,面向“三农”,服务地方,设置农科类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一)依托农业科技优势,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训练学生技能,示范给农民看

(二)送科技下乡,传授实用技术,带领农民干,吸引农村生源

1.科技承包

2.技术指导

3.科技三下乡

4.参与地方共建活动

(三)为农民搞经营咨询,帮助农民赚钱

(四)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

1.针对“村村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具有“村大”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行两年六学期弹性教学制度

3.优选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授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4.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调整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5.建立专业师生合作课题组,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村村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6.跟踪服务

二、产学研互动,灵活设置专业,培养“零适应期”高职人才

(一)对准市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产教结合,创办制药类专业,培养特色药业人才

1、围绕专业办产业

2、办好产业促专业(1)依托校办制药产业兴办制药类专业;(2)依托产业优势,安排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3)依托产业拓宽办学思

路。

(三)紧密结合行业需要,开展“订单式”教育,灵活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

(四)以“双证书”为有效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完善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转变观念,走全方位的产学合作教育道路

(二)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抓就业

(三)加大投入,建设特色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设施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四)紧密结合“零适应期”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

1.跟踪企业,编写适合专业需要的特色教材。

2.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4.进行考试方法改革。

课题研究:《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服务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是十九世纪威斯康星大学提出的办学思想。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并认为大学的主要使命之一是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二是专家服务,通过一定制度发动大学教授、专家作巡回教师,到农村、工厂指导工作,利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策略,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地方高校地处区域前沿,在知识传播和科技推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也是地方高校服从这一战略,履行社会职责,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研究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地方高校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服务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其中,最难的是地方高校正面临着由政府办学向社会办学的转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性质也将由过去政府领导、高校参与向高校为寻求发展主动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转变,服务的市场化水平将得到极大提高,在这样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寻求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服务,目的就是为了寻求两者的双赢。只有把服务放在市场经济范畴中,放在寻求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双赢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

该课题研究对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为解决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机制提供个案。为地方高校办学思想的转

变,办学定位的调整以及师资能力转型等都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服务的研究,探索建立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服务的政策环境,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和市场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途径;探索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办学定位的调整以及师资培养方式的变化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提出了以下地方高校送文化下乡要解决的新问题:

1、新农村建设中,地方高校送文化下乡要建立长效机制。

2、新农村建设中,地方高校送文化下乡要考虑农村不同的文化资源情况,因地制宜、送出效益来。

3、新农村建设中,地方高校送文化下乡要建立长期支教制度,积极推进农村执政文化建设进程。

4、新农村建设中,地方高校送文化下乡要引导和培养农民新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

(二)分析了在我国高校体系中虽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为共识,但社会服务由于受到办学惯性的影响则还处于边缘的现实原因,得出了当今高校自身的变革要以社会发展对高校服务社会的呼唤为主流的认识

(三)具体探讨了建立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机制需要的条件,如:

1、地方高校要找准发展定位,转变发展观念

2、地方高校要在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上提升自己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3、地方高校要建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包括高教发展政策导向;大学生就业导向;在科研导向、职称评聘、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出台激励措施;社会资源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制度化的导向;城市工业反哺农村农业的机制建立导向

(四)构建了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内部体系

1、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

2、改革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

3、建立联系新农村建设的绿色通道。

4、地方高校要构建城市反哺动员系统。

下载9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9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3月2日表示,教育部门2009年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工作,已经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11所大学的数、理、化、计算机、生......

    高二英语拔尖辅后计划

    高二英语拔尖辅后计划 制定人:杨振助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后进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后进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

    尧头小学庆六.一计划

    尧头小学庆“六一”实施方案2014年5月28日【一】实施背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是全国少先队员最隆重的节日,通过开展庆祝“六一”活动,使队员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集体合作的快......

    关于做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鲁组办发〔2011〕59号关于做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首批申报工作的通知各市党委组织部,省直有关单位干部(人事)处,省委管理的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党委组织(干部、人事)部,各高等院......

    “六.一”贺词

    “六.一”贺词尊敬的英华幼儿园全体园丁、亲爱的小朋友及家长同志们:六月是骄阳普惠的季节,六月是孕育希望的季节。在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又将来临之际,沁源县职业中......

    六.一欢迎词

    “六、一”欢迎词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们、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国际“六一”儿童节。我非常高兴与小朋友们一起共度这美好的节日......

    六.一主持词

    民族双语幼儿园庆“六.一”主持词 开场白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亲爱的老师、小朋友们, 合:大家好! 甲:云儿拉着小鸟,飞出五月的小巢; 乙:风儿牵着小草,跳起六月的舞蹈。 甲......

    庆六、一材料

    六、一节活动材料①活动通知 ②活动方案 ③校长、辅导员、少先队员讲话稿 ④儿童节献词 ⑤文艺演出节目单⑥文艺演出主持词⑦演出节目原始评分表 ⑧演出节目总成绩表 ⑨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