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时间:2019-05-14 18:4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原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原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第一篇:中原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运动系2014-2016年教学卓越计划

子计划一: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计划 分项目计划

1、制定大学生微型创业奖励办法,鼓励我系毕业生合伙微型创业,鼓励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就业;

2、举办三期创业培训班,每期20人(可抵扣学分),扶持大学生申请贷款、开办企业、管理企业及理财规划;

3、收集我系历届毕业生创业典型案例,建立创业资源库;

4、利用学生宿舍楼两间设立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5、建立学生创业社团;

6、推荐我系3名教师参与全省KAB创业师资培训,培养创业导师;

7、至少举办三期创业沙龙或讲座;

子计划二:学生就业力提升计划 分项目计划

1、收集我系实习单位名单,签约50家专业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建立专业实习方案;

3、实施专业实习导师制;

4、我院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5、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6、优秀实习推荐教师奖励计划;

7、举办我系专业技能比赛,以赛助学;

8、制定鼓励我系学生参与社会赛事制度;

子计划三:教师卓越计划 分项目计划

1、制定我系教师培训进修制度;

2、教师教学改革创业鼓励方案;

3、制定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方案;

子计划四:运动员大学生全面职业辅导计划 分项目计划

1、人才培养方案慕课云课程计划;

2、运动员奖励计划;

3、建立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

子计划五:学生关怀计划 分项目计划

1、设定“系主任、系书记时间”,搭建学生与系部沟通的管道;

2、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咨询室;

3、本期计划以落实办学理念「发挥潜力就是成功」为依归,呼应教育部近年提出之「永续发展」高教政策,故以「充分发挥潜力,创造永续价值」为核心理念与主题;又本期计划强调学习者本位之教育典范,以整合概念深化学用合一与跨领域学习、以国际化视野建立东亚高教重镇、以全人教育培育品格与创新兼具的新世代青年,即(Learning based on Integrated, Global-oriented and Holistic Teaching),缩写为LIGHT,其意涵本期教学卓越计划如同灯塔之炯炯明火,引导本校师生发挥潜力、追求卓越,创造永续价值。

本期计划在前两期计划成果的基础下,开展为「人才特色优势共构」、「国际化布局之发展」、「课程再造云端跨域」、「产学链结学用合一」、「学习本位成效促进」与「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等六项子计划,希冀培育兼具「品格、专业、创意、世界观」之新世代人才,使本校朝「卓越永续机制、人才优势特色、学生高就业力(率)、东亚高教重镇」之校务永续方向发展,创造永续价值。此外,基于「全人扩散」理念,本校强调教学卓越计划非只关注学校自身,故本期各子计划均有与区域、产业与社会分享教育资源之规划;另外基于教学卓越「深耕永续」理念,本期各子计划均建构提升教学质量的永续体制,俾利于本校「卓越教学」永续发展。

子计划一:人才特色优势共构计划 计划理念

本校教育理念系以培育品格涵养与专业知识兼备之知识分子为目标,本计划系以「人才特色优势共构」为主轴,赓续多年的品格教育、三创教育和服务学习为发展基础,精进深化「品格」与「三创」特色,并以「服务学习拓展」和「领导人才养成」做为实践与应用场域,以达「学用合一」之目的。此外,配合我国六大新兴产业、四项新兴智能型产业及十大重点服务业发展,培育本校相对他校具有优势如薄膜、奈米、模具、健康照护、文化创意等「优势领域人才」,培植人才跃升之潜力。

划目标、策略与架构

本计划以「培育具有品格、三创特色与共构实践的人才,以培养学生特色发展之潜力」为目标,计划策略有以下两项:

(一)赓续培育品格与三创特色,使得中原人才价值倍增:本计划主要着重在品格与三创特色之培育,采内化与深化策略,以组织、制度与平台等方式,将品格与三创建置为中原「永续常态性机制」与「中原人特征」。此外强调服务学习与领导人培养方式之扩散效果,增加社会对此二议题关注;再辅以国际角度思维,以求此二特色与国际接轨,培植本校学生未来与国际发展潜力。

(二)深化优势领域之人才培育,链结产业需求与学用合一:配合我国新兴、智能型产业及重点服务业发展,选择本校具有优势之研究领域,以品格与三创为用,培育产业专业人才,消弭人才的专业能力与基本素养之产学认知落差,提升本校毕业生就业率,体现学用合一。

分项计划名称: 品格特色培養

计划理念

中原模式专业伦理课程发展优势在于(1)已建立课程发展及师资培育模式;(2)已发展企业、工程、科学、设计、法律、特教伦理等六套基本教材、一份教学助理手册;(3)已建立总结性与形成性教学评量模式;(4)已培育超过三十位种子教师;而本校教师认同全人教育理念所激发的热情与使命感,是顺利执行专业伦理课程的最重要条件。本期目标除持续精进深化专业伦理课程,实践中原大学全人教育特色课程使命外,也将成为台湾高等教育专业伦理课程的教学资源中心。

具体做法

(1)成立「专业伦理教学发展中心」(2)以对话思考专业伦理课程发展(3)建立专业伦理师资培育模式(4)发展专业伦理教育效果评量模式(5)借镜国外促进国内专业伦理发展(6)推广社会与企业专业伦理服务

分項計畫名稱: 三創特色培植

计划理念

本校多年来在三创教育发展已具成效,有完善三创课程学程、创新创意实作竞赛和创业竞赛,师生在专利申请与创业竞赛均有优异表现。本计划将扩大「深化三创市场化链结」、「学生创业家精神养成」与「区域高中与企业产学合作」发展,及导入国外大学三创典范、成立创新创业展示室、创新课程与竞赛活动设计、推动国际姐妹校三创跨领域学习,以培养出具有「灵活创意思维、扎实创新能力和冒险创业精神」的学生为目标,推动本校成为知识型创新创业大学典范。

具体做法

(1)成立专责办公室扩大服务与成果展现(2)导入MIT/Stanford典范模式(3)精进三创课程与提升种子师资培育(4)举办实作竞赛激发学生三创精神(5)导入多元创业竞赛活化创业体制(6)亲市场化观摩孕育创业家精神与兴业领导人才(7)国际搭桥跨国跨领域创业学习

(8)链结业师与校友创投资源强化三创能量(9)建立三创媒合平台与扩大产学链结(10)举办高中创业扎根营队推广三创精神

分項計畫名稱:

服務學習拓展

计划理念

本执行策略系经由服务学习过程与服务人才养成训练,培育出有信、有望、有爱,兼备专业知识、生命智慧和品格涵养,具备服务社会与国际勇气的新世代青年。

具体做法

(1)深化与永续发展「服务学习中心」功能(2)深耕服务学习课程与种子师资培育(3)推广服务学习活动

(4)企业参与服务学习之「桥接计划」(5)社会公益或弱势团体之「扶植计划」(6)跨领域Project-based服务学习方案(7)带动区域高中参与服务学习之「携手计划」

(8)推动学生参与「海外服务学习计划」,培育学生具备「国际公益议题」关怀能力 分項計畫名稱: 領導人才養成

计划理念

本校在领导特色培育上,将建立专责领导力发展中心(Leadership Development Center),发展多元且宏观之领导菁英养成教育,以成为社会重要中坚份子与领导人才。

具体做法

(1)成立领导力发展中心,发展领导孕育学程(2)完善领导人才孵育办法与奖励机制

(3)关心国际议题与参加国际活动,培养国际观领导人才(4)链结校外杰出业师,培养社会中坚与领导人才(5)一日高阶主管体验学习

(6)政府政策合作交流,提供学生参与公共事务机会(7)举办情境领导(Situational Leadership)训练营(8)链结区域高中,办理领导力萌芽体验营 分項計畫名稱: 優勢領域人才培育 计划理念

前瞻产业人才为国家产业竞争力之决胜关键,为促进学术与产业需求接轨,本执行策略配合我国六大新兴产业、四项新兴智慧产业及十大重点服务业产业发展需要,界定出薄膜科技、模具科技、奈米科技、医材科技和文创设计等五个优势领域,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专才。

具体做法

(1)正规专业养成教育(2)链结产业优势人才培育

子计划三:课程再造云端跨域计划 计划理念

本计划为确保课程质量,提出「课程再造与选课指导」并重之理念,强调重视课程设计端的课程再造,亦注重课程使用端的学生选课信息透明化。在课程设计端,制定「课程开设基准法」,包含课程组成要件(如课程目标、能力指标、师资、教学方法等),且透过院系持续精进课程与核心能力,连结职涯进路图,有效确保课程存在价值。定期检视课程的必要性、重叠性、顺序性、链结性、实用性等,做为课程再造之启动。在课程使用端,开发My Mentor选课指导系统,以资讯揭露方式,使学生选课更有整体性与参考信息。此外,因应社会对多元专长优质人才需求,以学院格局建立跨领域学程体制,发展具学院特色、链结就业的跨领域学程,并超越实体资源限制,建立虚实整合双轨课程发展与教育模式,实施全面云端化之随需随域选读模式。

计划目标、策略与架构

本计划以「落实课程再造与建立跨领域实虚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多专长发展之潜力」为目标,计划策略有以下两项:

(一)推动课程再造与建立选课指导系统,创造课程永续价值:为落实课程永续发展之精神,本计划提出「课程再造与选课指导」并重之理念,强调既要重视课程设计端的课程再造,也要注重课程使用端的学生选课信息透明化,使得课程供需两端紧密结合。本计划将制定课程开设基准法,明订课程组成要件、课程设计程序与标准等,做为课程再造规范。此外建立选课指导系统,提供全校课程透明完整信息,将课程、职涯与核心能力接轨,导入人工智能判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透过课程链结与数字化发展,达到跨领域学程云端创新: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相关领域知识,并强化未来就业力,避免过去本校推动跨领域学程之问题,本计划将以学院发展格局建立跨领域学程体制,推动学生毕业前修读一个跨领域学程、辅系或双学位政策。此外,为不受时空与实体资源限制,增进学生修读弹性,跨领域课程将予以数字化(云端化)发展,建立虚实整合之教育经营模式,并助于推动回流教育与国际远距授课之扩散分享。分項計畫名稱: 課程永續再造 计划理念

本执行策略落实核心能力指标检讨、强化课程与核心能力链结、精进课程地图、课程整并再造及接轨实务需求等具体做法,提升课程质量,以确保学生学习成效机制。并持续搜集利害关系人意见,改善课程规划、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

具体做法

(1)课程基准政策之法治化(2)课程整并与再造依据

(3)持续搜集课程规划与结构之利害关系人意见(4)扩散课程再造与检核机制与区域学校分享 子計畫名稱:

子計畫三:課程再造雲端跨域計畫

计划理念

本执行策略是整合全校课程信息,提供透明完整课程与评价信息,透过适性化辅导,帮助学生检视课程学习状态并做为选课指引,协助学生拟定出最适当且最佳的课程修习路径。另推广与加值运用课程指导系统,提升校内学习风气,达到强化学生学习意愿与行动之目的。

具体做法

(1)建立完善的选课指导系统

(2)提供透明完整的课程信息与评价信息(3)建立适性化选课辅导机制(4)推广与加值运用课程指导系统

(5)推动课程指导系统与区域学校分享之典范移转 子計畫名稱:

子計畫三:課程再造雲端跨域計畫

计划理念

本执行策略系透过校第二专长学习政策,培养跨领域及具有多元专长优质人才为目的,建置具学院特色、符合政府新与产业、链结就业或创新创业之跨领域学程与特色学程,推动学生毕业前修读一个跨领域学程、辅系或双学位政策,并逐年增加自由选修学分,提高学生修读意愿。

具体做法

(1)建立学院发展格局之跨领域学程体制

(2)推动学生毕业前修读一个跨领域学程、辅系或双学位(3)推动跨领域学程与区域学校分享之典范移转 分項計畫名稱: 課程雲端發展

计划理念 本校为因应社会多元专长优质人才需要,发展具有学院特色、链结就业或创业之跨领域学程,为鼓励学生修习跨领域课程,又为突破实体资源限制,使学生无时地限制弹性修习,增加学生选读意愿,也让学生熟悉终身学习模式,强调以「学院格局」建立本校「云端学院」数位教育模式,提供云端跨领域学程。其不同于一般网络化多只着重在协助教材提供者将数位教材放在网络以供存取,本校「云端学院」发展以强化云端基础建设、建立云端经营模式、订定数位课程与学程政策等,提供「八大模版」多元方式,协助教师与学系开设跨领域学程,希冀建立跨领域学程之虚实整合双轨课程模式外,亦协助通识教育与补救教育数字化,及推动回流教育远距授课扩散分享之运用。

具体做法

(1)充实云端基地设施与设备(2)建立云端课程之经营模式(3)发展云端化之课程与学程(4)推动云端学院八大教学模版(5)推动回流教育远距授课扩散分享

子计划四:产学链结学用合一计划 计划理念

依据行政院主计处人力资源统计资料显示,青年失业率较全体平均失业率偏高,且其以大专以上程度者最多,主要原因系由于大专青年缺乏自我职涯规划、专业及软实力养成与企业期待不符、欠缺职场实务经验等问题,造成「学用落差」现象。本计划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确立职涯方向,培养职场所需之专业能力及软实力,并结合专业实习体制与职场体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此外,为了落实课程改善与教育的永续经营,建立毕业校友长期动向追踪平台,结合雇主满意度调查,做为课程再造与精进之反馈机制。

计划目标、策略与架构

本计划以「深化产学链结之实习实作与发展总结性课程,以培养学生就业发展之潜力」为目标,计划策略有以下两项:

(一)透过总结性课程与实习制度,促进职涯衔接学用合一:本计划将结合「UCAN大专院校就业职能平台」与本校推行多年之「学生能力指标系统」,参照各学系「职涯进路图」与结合职涯导师制度,适时提供学生职涯规划及选课指引,以达「学用合一」目标。此外,透过各学系发展全面性之总结性课程,建立评量机制,使学生在即将衔接职场阶段,能统整大学四年所学,做好充分之职前准备。

(二)透过职涯辅导及就业导航,促使产学连线共荣发展:本计划将建置具有推广、咨询、展示等全功能之「职涯与实习发展中心」,提供学生职涯规划、就业辅导等个人化服务,并推动「专业实习」与「就业学习」制度,提供职前训练及专业实习机会,使学生可以结合理论与实务经验,强化就业竞争力。此外,关怀在学生及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服务;建置校友长期追踪机制,持续关怀校友动向,并以校友及雇主满意度调查做为反馈意见,落实课程精进与再造之反馈机制。

分項計畫名稱: 學用合一指引

计划理念

应用UCAN职能平台,配合「My Mentor选课指导系统」,搭配学系职涯导师制度,强化专业职涯辅导资源,提供提供四年一贯之职能养成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职涯探索、核心能力培养及专业实务等学习的动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具体做法

(1)职涯辅导机制与导师制度的落实与拓展(2)UCAN的持续推展与全面普测(3)核心能力与就业职能的整合与评量 分項計畫名稱: 學用合一課程

计划理念

为落实学用合一政策,本期计划特推出「总结性课程」、「专业实习」与「就业学习」三种实务导向课程。「总结性课程」协助学生整合过去所学,并进行实际运用与演练;「专业实习」协助学生理论与实务整合,手脑并用,落实实务职能训练;「就业学习」协助学生参与职业内容学习,未来直接衔接就业。

具体做法

(1)总结性课程的推动(2)专业实习的落实与精进(3)「就业学习」的建立与推广 分項計畫名稱: 學用合一體制

计划理念

设置「职涯与实习发展中心」,提供职涯规划、就业辅导等个人化服务,并建立专业实习体制与实习媒合平台,强化长期程的业界实习机制,促进学用合一与无缝接轨。

具体做法

(1)「职涯与实习发展中心」的运作与精进(2)专业实习办法的制定与推动(3)专业实习企业联盟的建立与运作(4)专业实习媒合平台与机制的建构(5)举办企业实习说明会与职前训练营活动 分項計畫名稱: 學用合一關輔

计划理念 目前失业率居高不下,其中又以大专以上程度者最为严重,为协助应届毕业生迅速找到理想工作,或关怀校友就业情形,本校建置生涯关怀平台,掌握学生各项在学纪录,便于毕业后关怀与辅导;此外本校关怀毕业生,给予一周密集训练与辅导,使其从容与自信因应;针对已毕业校友,建立长期追踪机制,透过毕业校友动向与雇主满意度调查,做为学系课程改善与职涯进路图发展方向修正之参考。

具体做法

(1)中原人生涯关怀平台的建构与推广(2)就业教战周规划与推动(3)校友就业的追踪与反馈

(4)建立校友待业与终身学习关怀机制

子计划五:学习本位成效促进计划 计划理念

本计划为达成培养兼具「品格、专业、创意、世界观」的学校人才培育特色,建立以学习者本位为核心,以适性学习、激发潜能为导向,提升学生学习成效为依归,鼓励学生超越自我,提升学生未来发展竞争力及展现学校特色为主之永续发展计划。让基础制度面能够深耕永续,将对学生学习面、发展面及课程面等各项提升教学质量与促进学习成效措施,实质转变为学校常态性机制,确保学生专业能力与基本素养之整体学习质量。

计划目标、策略与架构

本计划以「建立学生为本位的学习体制与学习成效促进,以建立学生未来发展之潜力」为目标,计划策略有以下两项:

(一)提供各项学习措施,促使学生勤于与乐于学习:本计划将透过「学生学习成效促进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提供「适性」与「多元」的成长方案,培育学生未来发展潜能;同时也建置多功能「学生学习发展专属基地」,透过自学中心、学生学习咨询与辅导室、职涯规划咨询室、就业辅导室,提供整合的学习资源与场域,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与咨询协助。

(二)透过学习引导与适性制度,关怀学生全程发展:本计划将透过My Mentor选课指导系统以及选课辅导团队,提供以学习成果导向的选课咨询,辅导学生依照个人性向、能力、专长完成「个人学习与发展计划」,并给予适切的学涯与生涯辅导。同时,针对学生个人禀赋与能力不同,给予不同的辅导与协助。对于学习成效不佳的学生,实施全程关怀三级辅导,并设法降低学生非自愿性延毕率;对于学习成效优秀的学生,透过各项奖优措施以及「筑梦标竿计划」,来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学习。

分項計畫名稱: 學生啟航與導航學習

计划理念

推动以学习者为本的「学涯成功计划」,藉由基础建设的深化,奠定以学习者为本的学习环境;推动「新生学涯成功体验营」,引领大一新鲜人进行大学探索与潜能开发,深植培养兼具品格、专业、创意、世界观的人才培育目标;对大二学生进行导航引导,藉由「个人学习与发展计划」,增进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了解,发展适合自己的学涯或职涯。

具体做法

(1)「学涯成功计划」基础建设(2)推动「新生学涯成功体验营」

(3)推动学习者赢在未来的「个人学习与发展计划」 子計畫名稱:

子計畫五:學習本位成效促進計畫

计划理念

为「学涯成功计划」之延续,着重于学生能够「勤于、乐于」学习,促进学生适性化发展之学习体制再造,鼓励学生朝向标竿学习目标迈进,鼓励学生以超越自我与追求卓越为目标,激励学生以个人或团体等形式树立标竿学习目标。

具体做法

(1)建立适性发展的弹性转系制度(2)推动第三学期制度以增进学习效率(3)推动学硕双联制以强化学生深造动机(4)实施全程关怀之三级预防辅导体制(5)落实各项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之机制(6)推动学生超越自我之「筑梦标竿计划」 分項計畫名稱: 學生學習評量

计划理念

以学习者为中心整合现有制度、平台,以多元学习评量方式,评核学生学习成效、验证学用合一能力,以确保人才培育之质量及成效符合社会的需求。

具体做法

(1)建构学生「My File云端个人档案系统」(2)落实多元学习成效评量机制 子計畫名稱:

子計畫五:學習本位成效促進計畫

计划理念

致力持续精进通识课程整体架构与内容,深化沟通合作、责任伦理、生命关怀、热诚抗压四项学生基本素养,透过再造、深化、行动等具体做法,最后进一步达到扩散的效果。所谓的再造,主要在于确保全人通识精神的延续并坚实其基础;所谓的深化,在于搭配非正式课程以深化基本素养;所谓的行动,在于透过实践性行动展现素养,发挥更大的学习效果;所谓的扩散,系指本校的全人通识内涵及能量,得以扩散至校外社区,发挥资源共享的精神。

具体做法(1)强化沟通合作素养─深化学生中文读写与沟通表达能力(2)强化责任伦理素养─提升学生之公民意识与行动能力(3)强化生命关怀素养─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热情与灵性向度(4)强化热诚抗压素养─培养学生挫折与热情实践能力(5)深化全人发展网之知识内涵与流通加值(6)体现大学社区责任之全人通识扩散分享

(7)设立具书院精神的通识跨领域学程,深化基本素养 分項計畫名稱: 區域學子精湛

计划理念

透过「课程支持」、「学生素养」及「校园服务」等面向的知识扩散,协助区域内学子独立探索知识、发展自我,以达成「优质化高中,高质量大学」终极目标。

具体做法

(1)强化本校教学资源与区域大学之扩散分享(2)推动与区域高中资源分享之「课程支持方案」(3)推动与区域高中资源分享之「学生素养方案」(4)推动与区域高中资源分享之「校园服务方案」(5)运用交互式营销方式强化区域高中的关系经营

子计划六:教师教学专业成长计划 计划理念

本计划以「回归教学本位的专业成长」为核心,依大学教师生涯发展历程分为扎根期、发展期、丰收期三阶段,提供差异化服务,包含新进教师教学协助、教学成长活动、教学发展补助、教学合作、教学绩优奖励、教学咨询服务等内容,协助教师实践教学专业与学术领导角色时,有热情、信心、与效能。帮助教师于生涯发展各阶段进行教学检视与反思,以提升教学质量。并促进区域内教师间经验交流分享,扩散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理念。

计划目标、策略与架构

本计划以「建立教师教学专业成长体制与区域扩散分享,培植教师教学发展之潜力」为目标,计划策略有以下两项:

(一)提供随需与多元的成长方案,促使教师成长乐在教学:为协助教师成长,对新进或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提供全生涯「随需」与「多元」的教学协助方案,包含新进教师教学协助、教学发展补助、教学合作、教学绩优奖励、英语授课教学、教学弹性薪资等差异化与多元内容,帮助教师于生涯历程发展时对教育持续保有热忱与信心,培育教师教学潜能。

(二)透过资源分享区域交流,扩散本校教学专业成长能量:将本校「教师教学专业成长基地」扩散为「区域教师教学专业成长基地」,开放区域内各级教师参与本校教师专业成长活动,促进教师间交流分享,并运用数位平台扩散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理念,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以教师生涯发展为核心概念,分为扎根期、发展期、丰收期三个阶段,扎根期为初任教职教师、发展期为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策略及方法之教师、丰收期为已具有专业知识、能力与技巧教师,本计划透过「教学成长建构」、「教学成长深化」、「教学成长促进」、「教学成长扩散」四个行动方案,提供差异化教学协助,以因应教师多元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分項計畫名稱: 教學成長建構

计划理念

以建构完整行政组织、教学成长制度、成长基地与教学数位资源为核心项目,为教师教学生涯发展各阶段提供养分,协助教师获得教学知识与技能。

具体做法

(1)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专责单位(2)落实「教师教学专业成长」政策与制度(3)强化「教师教学专业成长基地」功能与设施(4)精进「教学信息平台」功能与设备 分項計畫名稱: 教學成長深化

计划理念

协助教师发展教学知能,对教学生涯发展不同发展阶段之教师,提供差异化服务,从新进教师着手,循序渐进强化大学教师之「教育专业成长」及「教学专业成长」。

具体做法

(1)新进教师教学协助

(2)开创「大学教师生涯认证学程」

(3)提供「完整」及「随需」教学成长活动机制(4)精进教材与教具之教学发展补助机制(5)建立支持性友善教学环境之教学合作机制(6)建立教师教学专业成长进修奖励制度(7)建立「资深届退教师优良教学典范」制度 分項計畫名稱: 教學成長促進

计划理念

以「绩优奖励」及「评量制度」二个构面促进教师教学成长,运用「教学绩优奖励制度」,鼓励老师重视教学,透过「评量制度」协助教师进行教学检视与自我反思。

具体做法

(1)实施标竿学习典范之教学绩优奖励制度(2)精进教师评鉴制度(3)精进教学评量制度(4)强化教学评量信息揭露(5)强化教学评量成果运用

(6)建立辅导与关怀并重之教学关辅制度(7)建置导师辅导成效之在线评量制度 分項計畫名稱: 教學成長擴散

计划理念

运用区域资源整合概念,透过「成长基地」与「数位平台」二大面向,将本校「教师教学专业成长基地」扩散为「区域教师教学专业成长基地」,提供便捷的在线学习服务,促进区域间教师教学经验分享,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具体做法

(1)建立「区域结盟」制度

(2)推动成为「区域教师教学专业成长基地」(3)推动数位平台扩散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理念(4)开放生涯认证学程与数字化

第二篇:台湾中原大学简介

附件2:

台湾中原大学简介

中原大学(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CYCU)创立于1955年,由美籍牧师贾嘉美(Rev.James Graham)及基督教长会张静愚、钮永建等人,首倡设立基督教大学,得到中坜地方士绅吴鸿森、许崇德等人之赞助支持并进行规划,于1955年立案成立,定名为中原理工学院,位于桃园县中坜市普仁里。

中原大学以“笃信力行”为校训,初设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等4个学系。1972年设立全台湾唯一的医学工程学系。1980年8月正式改制为中原大学,设有理、工、商等3个学院、发展至2000年,校地面积有27公顷,学生有14000人,教职员6000人,设有理、工、电机资讯、法、商、设计、人文与教育等7个学院,30个系所。中学大学是一所强调“教学、研究、辅导”三者平衡之综合性大学。

台湾中原大学为私立高校,目前(2010年)有在校生1.5万人,专任教师800人,设有理、工、电机资讯、法、商、设计、人文与教育等7个学院。该校在台湾私立高校中排名较前,其毕业生颇受企业欢迎,特别是工科毕业生在台湾的就业排名位于私立大学之首。

第三篇:“卓越培养计划”范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摘录:

第六章 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制定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要概况、计划宗旨、培养特点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

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

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工业界,就

是要主动适应工业界的需求,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面向世界,就是要服务“走出去”战略,为工业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面向未来,就是要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培养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国家教育部、农业部准备实施的“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其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规划纲

要也把“卓越计划”列为重大项目,一年来卓越计划正在顺利实施,2010年6月份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今年启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应该说“卓越计划”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专门人才。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高校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实际用人部门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新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于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

部分高校卓越培养计划:

1、确定专业

2、领导重视;专门成立学校、院(直属系)两级领导机构,统筹负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与“卓越计划”相关的各项改革措施。同

时,认真研究教育部“卓越计划”对试点专业的有关要求,修订完善有利于培养“卓越工程

师”的制度体系。

3、“卓越计划”强调企业深度参与人才的培养,要求按“3+1”模式组织教学,即在校内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实践累计不少于1年,企业学习阶段成为工科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

4、紧密结合“卓越计划”相关要求,整合优化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

5、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企业”参与工程实践,促进其素质和

能力结构的优化。

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

科教兴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大有可为。从科研立项、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农民培

训等方面,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的优势与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广泛合作,深入推进农科教结合,大力实施产学研协作,努力创造农业科技教育大联合、大协作的新机制、新局面,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了“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实训就业相关联、岗位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发挥优势,面向“三农”,服务地方,设置农科类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一)依托农业科技优势,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训练学生技能,示范给农民看

(二)送科技下乡,传授实用技术,带领农民干,吸引农村生源

1.科技承包

2.技术指导

3.科技三下乡

4.参与地方共建活动

(三)为农民搞经营咨询,帮助农民赚钱

(四)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

1.针对“村村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具有“村大”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行两年六学期弹性教学制度

3.优选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授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4.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调整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5.建立专业师生合作课题组,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村村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6.跟踪服务

二、产学研互动,灵活设置专业,培养“零适应期”高职人才

(一)对准市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产教结合,创办制药类专业,培养特色药业人才

1、围绕专业办产业

2、办好产业促专业(1)依托校办制药产业兴办制药类专业;(2)依托产业优势,安排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3)依托产业拓宽办学思

路。

(三)紧密结合行业需要,开展“订单式”教育,灵活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

(四)以“双证书”为有效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完善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转变观念,走全方位的产学合作教育道路

(二)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抓就业

(三)加大投入,建设特色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设施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四)紧密结合“零适应期”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

1.跟踪企业,编写适合专业需要的特色教材。

2.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4.进行考试方法改革。

课题研究:《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服务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是十九世纪威斯康星大学提出的办学思想。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并认为大学的主要使命之一是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二是专家服务,通过一定制度发动大学教授、专家作巡回教师,到农村、工厂指导工作,利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策略,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地方高校地处区域前沿,在知识传播和科技推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也是地方高校服从这一战略,履行社会职责,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研究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地方高校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服务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其中,最难的是地方高校正面临着由政府办学向社会办学的转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性质也将由过去政府领导、高校参与向高校为寻求发展主动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转变,服务的市场化水平将得到极大提高,在这样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寻求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服务,目的就是为了寻求两者的双赢。只有把服务放在市场经济范畴中,放在寻求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双赢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

该课题研究对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为解决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机制提供个案。为地方高校办学思想的转

变,办学定位的调整以及师资能力转型等都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服务的研究,探索建立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服务的政策环境,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和市场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途径;探索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办学定位的调整以及师资培养方式的变化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提出了以下地方高校送文化下乡要解决的新问题:

1、新农村建设中,地方高校送文化下乡要建立长效机制。

2、新农村建设中,地方高校送文化下乡要考虑农村不同的文化资源情况,因地制宜、送出效益来。

3、新农村建设中,地方高校送文化下乡要建立长期支教制度,积极推进农村执政文化建设进程。

4、新农村建设中,地方高校送文化下乡要引导和培养农民新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

(二)分析了在我国高校体系中虽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为共识,但社会服务由于受到办学惯性的影响则还处于边缘的现实原因,得出了当今高校自身的变革要以社会发展对高校服务社会的呼唤为主流的认识

(三)具体探讨了建立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机制需要的条件,如:

1、地方高校要找准发展定位,转变发展观念

2、地方高校要在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上提升自己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3、地方高校要建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包括高教发展政策导向;大学生就业导向;在科研导向、职称评聘、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出台激励措施;社会资源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制度化的导向;城市工业反哺农村农业的机制建立导向

(四)构建了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内部体系

1、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

2、改革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

3、建立联系新农村建设的绿色通道。

4、地方高校要构建城市反哺动员系统。

第四篇: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定稿)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学制:七年(限招英语)

二、中医临床班

培养目标: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方法、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学知识,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而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必要的西医学知识;

(2)熟练掌握全面的中医临床诊治和必要的西医诊疗技能,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有处理急、危、重病症的能力;

(3)毕业时达到中医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4)具备基本的中医临床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培养特点:该班采用4+3培养模式,即通过四年基础课程学习和三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绩合格,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学制:七年(限招英语)

一、理科基地班

培养目标: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方法、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研究技能,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而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必要的西医学知识;

(2)掌握中医临床各科主要病症辨证论治和技能,处理急、危、重症的基本知识;(3)掌握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理论和诊疗技能;

(4)能熟练阅读古典医籍和查阅专业外文资料;

(5)具有较高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含传染病)、西医外科学、医学统计学、实验中医学基础、科研思路与方法等。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学制:七年(限招英语)

四、中西医结合B班

培养目标: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与技能和一定西医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研究技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而深厚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2)掌握中西医结合临床各科主要病证的辨证论治和技能,处理急、难、重症的基本知识;

(3)具有必需的现代医学基本理论及诊疗技能;(4)能熟练阅读古典医籍和查阅专业外文资料;

(5)具有较高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伤寒论、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急诊学、针灸学、诊断学基础、医学免疫学、西医外科学、中医眼科学、皮科学、组织胚胎学等。该专业实行与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培养。即学生入学后前三年在学校进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然后在中日友好医院进行临床课程的学习,强化中西医临床知识和技能,最后进入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学制:七年(限招英语)

三、中西医结合A班

培养目标:培养熟练运用系统的中西医临床知识和技能,从事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于临床,有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

(2)具备综合运用中西医理论和方法,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处理急、危、重病症;

(3)毕业时达到中西医结合高年住院医师水平;(4)具备基本的中西医临床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伤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西医结合急诊学等。

该班采用4+3培养模式,即通过四年基础与中西医课程学习和三年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中西医结合高年住院医师水平,成绩合格,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制药工程(生物制药)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具有熟练运用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及中医药知识,从事中药与生物制药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培养要求:

(1)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熟悉中医药基本思想;

(2)熟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基本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

(3)掌握制药技术与制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常用生物制剂生产工艺和设备;

(4)初步具备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5)具备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科技研究发展动态的能力以及能进行创造思维、有自我发展潜力和从事中药、生物制药研究的初步能力。主要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学分析、物理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制药、发酵工程、中医药学概论、中药药剂学、生物药物分析、制药工程原理、制药工程制图学、制药设备、工业微生物学、生物药物化学、生物制药工艺学(方向课)、生物统计学(方向课)、中药化学、免疫学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制药工程(生物制药)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其应届毕业生将有50%左右比例直接进入相应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针灸推拿对外交流班 学制:七年(限招英语)培养目标:

培养能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针灸推拿临床技能,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必要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社会学相关知识,扎实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能在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中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医疗、教学、科研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的高级中医针灸推拿专门人才。培养要求:(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针灸推拿专业传统理论有较深理解;

(2)掌握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高水平的针灸推拿技能,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必要的生命学科相关知识和医学社会学常识;达到教育部《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标准》的要求,能独立处理临床医学领域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3)掌握公共英语和中医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和直接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熟悉中医针灸推拿学科的临床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科研的基本能力;

(5)熟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6)能顺利阅读中医学经典著作。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医诊断学(双语)、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双语)、刺法灸法学(双语)、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按摩推拿学、中医气功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等。

正常人体解剖学(含穴位局解)、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外科学概论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针灸推拿学

学制:五年(本专业以理科生为主,兼招少部分文科考生。部分学生可在后期分划为针刀方向)培养目标:

培养能运用中医药基础理论、针灸推拿气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西医学知识和专业外语能力,能在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中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医疗、教学、科研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的中医针灸推拿专门人才。培养要求:(1)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中医药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

(2)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了解针灸推拿学术发展动态,具有从事针灸推拿科研的初步能力;

(3)掌握一定的西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掌握一定的专业外语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交流能力;(5)能够顺利阅读古典医籍。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按摩推拿学、中医气功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等。分划出的针刀方向加设针刀医学基础、针刀医学临床。

正常人体解剖学(含穴位局解)、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外科学概论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中医学七年制(针灸推拿康复方向)学制:七年制(限招英语)培养目标:

培养能运用中医针灸推拿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现代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必要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社会学相关知识,在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中从事现代康复、中医、针灸推拿医疗、教学、科研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扎实的中医针灸推拿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2)掌握必要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诊疗方法,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3)掌握中医临床思维方法,较熟练地掌握中医针灸推拿和现代康复技能,达到教育部《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标准》的要求,能独立处理临床医学领域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4)掌握中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临床研究方法,具备独立从事临床科研的基本能力。

(5)熟悉中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的学术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含穴位局解)、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按摩推拿学、中医气功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外科学概论、中医儿科学、实验针灸学、神经内科学、医学免疫学、康复医学概论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针灸推拿学

学制:五年(本专业以理科生为主,兼招少部分文科考生)培养目标:

培养能运用中医药基础理论、针灸推拿气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西医学知识和专业外语能力,能在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中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医疗、教学、科研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的中医针灸推拿专门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中医药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

2.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了解针灸推拿学术发展动态,具有从事针灸推拿科研的初步能力。3.掌握一定的西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掌握一定的专业外语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交流能力。5.能够顺利阅读古典医籍。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含穴位局解)、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按摩推拿学、中医气功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外科学概论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学制:四年(限招英语)(本专业以理科生为主,兼招少部分文科考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运用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卫生事业单位及相关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

(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卫生行业的基本经济规律;

(3)掌握一定的医学与法律知识,熟悉国家卫生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4)掌握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技术与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基本的管理、人际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经济学、概率论基础、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医院会计与财务管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管理文秘、中医学基础概论、现代医学基础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卫生统计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流行病学、行政法学、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计算机网络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工商管理(医药企业)

学制:四年制(限招英语)(本专业以理科生为主,兼招少部分文科考生)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运用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医药方面的知识,在医药企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现代管理的基本技能;

(2)掌握医药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药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掌握一定的中医药相关知识;

(4)熟悉药事管理基本理论和我国医药企业管理的基本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惯例;

(5)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了解工商管理学科理论的前沿知识和药事实践的发展动态;

(6)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与人际沟通及分析和解决药学事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统计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市场营销与实务、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基础、运筹学、管理文秘、经济学、财务管理、药事管理学、药品质量管理、战略管理、生产作业管理、经济法通论、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学、电子商务、中医药学概论、药理与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基础化学与分析检测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护理学

学制:四年(限招女生)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并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具有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发展潜力的高级护理人才。培养要求:

(1)具备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掌握必要的中西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中西医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基本原则、操作技术,初步掌握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4)能够参与社区健康服务,具有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尊重和理解护理对象,具有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

(7)熟悉护理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8)了解护理学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

主要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中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伦理学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护理学(涉外方向)

学制:四年(限招英语,文理考生兼收,限招女生)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并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并具有国际化护理能力的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科护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2)能够参与社区健康服务,具有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3)具有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4)了解护理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5)了解护理学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

(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

(7)熟练掌握专业英语,在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8)了解国际护理理念,具备成为国际化护理人才的潜力。

主要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中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专业英语基础、国际护理概论(英语授课)、护理实践(英语授课)、伦理与健康(英语授课)、《心理学概述》(英语授课)、《西方文化》(英语授课)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护理学专业(涉外方向)只在北京地区招生,上课地点在本校东校区。◆英语(医学)

学制:五年(限招英语,本专业文理考生兼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背景,富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医药科技教育、信息咨询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2)掌握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历史与现状等相关知识,具有较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3)具有一定水平的第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4)掌握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5)具有较强的医学英语翻译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主要课程:

英语语音、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英语写作、翻译、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英语高级视听说、语言学概论、第二外语、医学英语词汇、医学英语应用文写作、医学英语文献阅读、中医术语翻译、西方社会医疗保健体系、中医学基础概论、现代医学基础概论、临床医学概论等。

该专业聘请外籍专家讲授英语语音、口语、写作和英美文化等课程,指导学生的课外英语活动,并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和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学生在修完本科阶段的课程后,若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可赴英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第五篇:清华大学卓越计划工作汇报

清华大学卓越计划工作汇报

(2010年6月-2011年6月)

清华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基本工作思路是,实施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重点提高工科学生的国际视野、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具有“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等多类型的卓越工程师潜质的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领域后备帅才。

一、目标定位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社会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初步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工科一直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和特色,工科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近2/3,工科各院系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学校总体上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010年6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后,在去年7月8日历时一年的第23次清华教育工作讨论会闭幕,顾秉林校长在闭幕会报告上明确部署:在工程学科方面,要以“卓越计划”的实施为契机,研究和推动新时期我校工程教育改革,持续保持我校的工科领先优势。为此确立了新时期清华工程教育培养目标,即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多类型卓越工程师。

二、主要举措与进展

(一)举措:建设“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点面结合,重点推进了如下工作:

在“点”上,面向“四个型”,重点支持一批工程人才改革项目。例如:“清华—伯克利全球创业项目”、“工程物理(新能源)实验班”;工学和管理硕士双学位,培养复合式“管理型”工程人才;国际硕士学位,培养“国际型”工程人才。

在“面”上,实施以“强化通识,提升能力素养”为指向的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改革。(1)公共基础课体系改革,加强英语、数学、中文、人文素质等培养环节,加强工科学生的通识教育,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2)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改革,建设挑战性示范课程,提高课程挑战度和师生互动,规范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提高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加强本硕统筹地安排专业学习。

(二)工作进展:

1、成立了校级组织机构

成立了校级领导小组,顾秉林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学校各部处联动的校级工作小组;成立了校级专家组:领衔校级实施方案的顶层设计。校内15名专家,校外20名(其中校友10名,非校友10名)。

2、发展了21个试点院系 2010年6月,向教育部申报了首批试点专业及其方案(6个院系:建筑、土木、电机、精仪、化工、软件。2011年4月,提交了专业审查报告。2011年4月,向教育部申报了第二批试点专业及其方案,覆盖学校所有工科院系,达到21个院系,即:工物、工业工程、环境、微纳电子、材料、机械、汽车、自动化、热能、计算机、电子、生医、水利、航院、建管。

3、申报了1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0年12月,向教育部申报了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院系:建筑、土木、电机、精仪、工业工程、软件)。2011年5月,向教育部申报了第二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9个院系:材料、机械、汽车、热能、自动化、计算机、水利、环境、航院)

4、调研

邀请试点院系,组织专题研讨会3次:(1)2010年6月,召开“教育部卓越计划”座谈会,交流实施方案。(2)2010年12月,召开“卓越计划”工作进展交流会。(3)2011年1月,研讨推进我校“卓越计划”学生国际化培养工作。

2011年3月,教务处带队,组织第一批卓越计划试点院系,出访台湾,访问了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和成功大学,针对工程教育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5、本科培养方案修订

2011年1月至今,修订人才培养标准、方案、实现矩阵、教学大纲。落实并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加强标准与方案之间的逻辑性。强化国际化培养(增加英语必修学分到8个学分,全文授课、派出计划等)。明晰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内涵。

2011年1月14日,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研讨会。2011年2月25~26日,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会。下发《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工作意见》(意见征求稿)。发布公共基础课类型学时方案;交流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计划;明确修订工作程序、阶段任务、时间节点。

在“意见征求稿”中,学校要求院系逐步建立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定期评价和修订程序。即各院系要在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指导下,研究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制定课程设置总体方案,审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应邀请同行专家进行评审,就调研情况、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支持条件等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学校将组织对全校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专家评审。例如,在此次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精仪系调研MIT、UC Berkeley、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浙大等的培养方案;土木系、建管系设计了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调研学生、系友、所有老师的意见。

2011年6月22日校级对各院系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评审。评审的主要内容:培养方案修订是否达到要求;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学校培养目标和该专业的特点;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否明确;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基本要求是否密切相关;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总学分适当性,必修选修课程比例合适性等等。

三、几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 跨院系案例:清华-UC Berkeley全球技术创业项目 以培养“四个型”的工程人才培养为指向,学校鼓励和支持了一批符合工程教育方向趋势的改革项目,培养学生研究、管理、创新和国际化的能力。

以UC Berkeley工学院邀请清华面向理工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共同举办“清华-Berkeley全球技术创业教育项目”为例。该项目由经管学院教师牵头,通过培养方案(知识+技能+实践+资源;知识:5个学分的课程,其中二门必修课+二门选修课;技能:创业计划开发;实践:30多位创业导师,其中以清华和Berkeley的校友为主;资源:2个创业基地和12个创业投资公司)与国外著名高校合作开发与教学、团队工作、各小组创业导师、合作伙伴等环节,培养工科学生研究、管理、创新和国际化能力。下图给出了培养四个型的示意。

Innovation 1

Internationalization

Management MARKET/INDUSTRY Research 图1研究、管理、创新和国际化能力的培养

该项目第一期录取本硕博46名学生,分布工科院系8个工科院系;第二期录取了50名学生,49人来自工科院系。参加了“5th Annual Intel+UC Berkeley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Challenge”,获得创业计划大赛两个冠军。

案例二 院系级案例:土木工程系培养方案修订-着重培养“四个型”

培养方案修订举例:(1)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将第7学期课程调整为前8周完成,保证后续企业实习和科研实践。本科实习实践环节共计42周,其中24周为毕业设计前的企业实习或科研实践。(2)研究型:开设“卓越工程师培养:因材施教研讨课”,采用灵活的导师制。(3)管理型:在课程设置上实现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的无缝衔接,新增了一门管理类课程和一门法律类课程。(4)创新型:增加Project类选修课程。(5)国际型:增加英语课程必修8学分,新增全英文授课课程:建筑材料(英)。(6)明晰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将学分要求由180降至170。

制定了校企合作培养规范:经过与多家企业讨论和修订,形成了: 《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合作邀请函》、《清华大学——***企业校企合作指南》、《清华大学——***企业 校企合作协议(模板)》、《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标准与管理规范》、《实践教学成功案例集》等整套文档,为提高合作效率,规范合作模式,保障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已申请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初步建成了国家级、学校级和学院级等多级的实践教育基地体系。

案例三:派出计划

再以学校派出计划为例,学校不断加大了本科生国际化培养力度,提出并着手实施了推进面向世界的学生培养平台建设目标,明确提出在今年清华百年校庆时,30%的本科生(每年1000名左右)具有海外经历。通过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学位、交换生、海外实习、海外暑期课程、暑期实验室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比赛等多种形式,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境外学习机会,搭建长短期项目相结合,学期派出与暑期项目相衔接,专业课程及文化交流并举的多层次、多模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项目策划过程以国际合作项目为支撑,以校际合作资源为支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支撑。本科学生海外教育项目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成建制的效应。2009年本科学生参与海外教育项目人数近850人,2010年首次突破一千人,达到1030人左右。

四、体制机制保障

学校在体制机制方面也提供了如下保障:(1)十二五经费已做出规划,向卓越计划试点院系倾斜。(2)明确了工程硕士名额,向卓越计划试点院系倾斜。

2011年7月 清华大学

下载中原大学教学卓越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原大学教学卓越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进展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二О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1 工程教育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必有之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 简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交流会江南大学(2010.1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汇报 ——北京邮电大学 自2010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被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近日,从教育部高教司获悉,我校已经被教育部列入第二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台湾中原大学专业】台湾中原大学招生网站-台湾中原大学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台湾中原大学专业】台湾中原大学招生网站-台湾中原大学分数线台湾中原大学重点专业:台湾中原大学全景地图:台湾中原大学历年分数线:台湾中原大......

    中南大学卓越计划工作进展情况

    中南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情况汇报 一、创办“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 1.建立了“3+1;1+1;1+2”的培养模式,实施三段式的多级进入、有条件转换、分流出口的培养流程。 2.遴选10......

    学校推进卓越课堂计划

    小学2012-2013学年度下期“卓越课堂”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严格执行沙坪坝区有关‚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文件要求,以推进‚卓越课堂‛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卓越课堂‛建设的教育......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定稿)

    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 教高函[2013]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经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