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注会《审计》预习考点(九)
2018注会《审计》预习考点(九)【知识点】审计业务约定条款变更(重点)
(一)变更审计业务约定条款的要求
在完成审计业务前,如果被审计单位或委托人要求将审计业务变更为保证程度较低的业务,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是否存在合理理由予以变更。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变更业务的原因包括:
1.环境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
2.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
3.无论是管理层施加的还是其他情况引起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提示】上述第1、第2的两种情形通常被认为是变更业务的合理理由,第3种情形则不属于通常认为的变更业务的合理理由。
(二)变更为审阅业务或相关服务业务的要求
1.在同意将审计业务变更为审阅业务或相关服务业务前,接受委托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除考虑上述变更理由外,还需要评估变更业务对法律责任或业务约定的影响;
2.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将审计业务变更为审阅业务或相关服务业务具有合理理由,截至变更日已执行的审计工作可能与变更后的业务相关,相应地,注册会计师需要执行的工作和出具的报告会适用于变更后的业务;
3.为避免引起报告使用者的误解,对相关服务业务出具的报告不应提及原审计业务和在原审计业务中已执行的程序;4.只有将审计业务变更为执行商定程序业务,注册会计师才可在报告中提及已执行的程序。
【知识点】审计的前提条件(重点)
(一)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
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责任相关的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以下简称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指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认可并理解其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二)审计的前提条件
审计的前提条件是指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以及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的认同。
【提示】
1.在确定财务报表所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可接受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2.确认的形式(提供书面声明)
3.如果管理层不认可其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如何处理?
1.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财务报表所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可接受性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
(1)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商业企业、公共部门实体还是非营利组织);
(2)财务报表的目的(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
(3)财务报表的性质(整套财务报表还是单一财务报表);
(4)法律法规是否规定了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2.确认的形式(提供书面声明)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针对管理层责任的书面声明、其他审计准则要求的书面声明,以及在必要时需要获取用于支持其他审计证据(用以支持财务报表或者一项或多项具体认定)的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需要使管理层意识到这一点。
3.如果管理层不认可其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如何处理?
(1)如果管理层不认可其责任,或不同意提供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将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承接此类审计业务是不恰当的,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
(2)如果法律法规要求承接此类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向管理层解释这种情况的重要性及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三)管理层责任
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认可并理解其对财务报表的责任包括: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
第二篇:2018注会《审计》预习考点(六)
2018注会《审计》预习考点(六)【知识点】保持职业怀疑(重点)
(一)职业怀疑的定义
职业怀疑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包括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错报的情况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慎评价。
(二)职业怀疑提出的要求
1.要求秉持一种质疑的理念
2.要求保持警觉的情形
3.要求审慎评价审计证据
4.要求客观评价管理层和治理层
1.要求秉持一种质疑的理念
(1)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摒弃“存在即合理”的逻辑思维,寻求事物的真实情况;
(2)注册会计师不应不假思索全盘接受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和解释,也不应轻易相信过分理想的结果或太多巧合的情况。
2.要求保持警觉的情形
(1)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
(2)引起对文件记录、对询问的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
(3)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
(4)表明需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外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情形。
3.要求审慎评价审计证据
(1)质疑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
(2)审慎评价文件记录和对询问的答复,以及从管理层和治理层获得的其他信息的可靠性,而非机械完成审计准则要求实施的审计程序;
(3)在怀疑信息的可靠性或发现舞弊迹象时,注册会计师需要作出进一步调查,并确定需要修改哪些审计程序或实施哪些追加的审计程序。
(4)审计中的困难、时间或成本等事项本身,不能作为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4.要求客观评价管理层和治理层
(1)即使以前正直、诚信的管理层和治理层也可能发生变化,注册会计师不应依赖以往对管理层和治理层诚信形成的判断;
(2)即使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和治理层是正直、诚实的,也不能降低保持职业怀疑的要求,不允许在获取合理保证的过程中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
(三)职业怀疑的作用
1.针对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针对进一步审计程序
3.针对评价审计证据
4.针对舞弊
1.针对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设计恰当的风险评估程序,有针对性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有助于使注册会计师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充分考虑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和重大程度,有效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针对进一步审计程序
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时,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恰当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降低选取不适当的审计程序的风险;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已获取的审计证据表明可能存在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形保持警觉,并作出进一步调查。
【提示】这里需要跨章节理解,教材P19/1.5、P170/8.2
3.针对评价审计证据
在评价审计证据时,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审慎评价审计证据,纠正仅获取最容易获取的审计证据,忽视存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的偏向。
4.针对舞弊
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使注册会计师认识到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不会受到以前对管理层、治理层正直和诚信形成的判断的影响;使注册会计师对获取的信息和审计证据是否表明可能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始终保持警惕;使注册会计师在怀疑文件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中的某些条款可能已被篡改时,作出进一步调查。
(四)可能阻碍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的情形(问题解答)
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然而某些情形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在获取、评价和解释信息时过分盲目相信客户或倾向于迎合客户的偏好,而不是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1.审计环境中的某些情况可能会引发动机和压力,使注册会计师产生偏见,从而阻碍注册会计师恰当保持职业怀疑。
例如,建立或保持长期审计业务关系,避免与管理层产生重大冲突,在被审计单位发布财务报表期限之前出具审计报告,应被审计单位的要求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达到被审计单位的高满意度,降低审计成本,或搭售其他服务等。
2.随着审计业务关系的延续,注册会计师可能对管理层产生不恰当的信任,导致其轻易认可被审计单位作出的不恰当会计处理。在某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能会迫于压力,避免与管理层产生分歧或对管理层造成不良后果,而未能保持恰当的职业怀疑。
3.其他情况也可能阻碍注册会计师恰当保持职业怀疑。
例如,审计的时间安排和工作量要求可能对项目合伙人和其他项目组成员造成压力,促使他们过快完成审计业务,导致他们仅获取容易取得的审计证据而非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获取并不充分的审计证据,或过分倚重能够证实财务报表认定的证据而没有充分考虑反面证据
(五)在会计师事务所层面和项目组层面强化保持职业怀疑(问题解答)
1.在会计师事务所层面营造保持职业怀疑的环境
2.在项目组层面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1.在会计师事务所层面营造保持职业怀疑的环境
(1)培育以质量为导向的文化
(2)建立重视质量的机制
(3)加强培训
(1)培育以质量为导向的文化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导层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高层基调”,再加上支持性的内部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反之,如果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过于强调收入和利润增长,而非审计质量,就会削弱职业怀疑的保持。
(2)建立重视质量的机制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绩评价、薪酬和晋升机制会促进或削弱审计实务中对职业怀疑的保持程度,这取决于这些机制如何设计和执行。
例如,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晋升机制过于强调拓展市场、承揽业务、降低审计成本或建立和保持审计客户关系,而对开展高质量的审计重视不够,则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可能认为这些目标对于其实现晋升、拿到高薪或保住职位比保持职业怀疑更重要。
(3)加强培训
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是否能够保持职业怀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胜任能力。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向所有级别人员提供适当的培训,使其具备执行具体审计业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培训方式可以包括“干中学”、在职培训、由经验丰富的员工提供指导等。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
第三篇:2018注会《审计》预习考点(七)
2018注会《审计》预习考点(七)【知识点】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一)职业判断定义
职业判断是指在审计准则、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和职业道德要求的框架下,注册会计师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作出适合审计业务具体情况、有根据的行动决策。
(二)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的重要领域
1.确定重要性,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为满足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收集审计证据的需要,确定所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3.为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和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
4.评价管理层在运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时作出的判断;
5.根据已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结论,如评价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作出的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6.运用职业道德概念框架识别、评估和应对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不利的影响。
(三)衡量职业判断质量
1.准确性或意见一致性,即职业判断结论与特定标准或客观事实的相符程度,或者不同职业判断主体针对同一职业判断问题所作判断彼此认同的程度。
2.决策一贯性和稳定性,即同一注册会计师针对同一项目的不同判断问题,所作出的判断之间是否符合应有的内在逻辑,以及同一注册会计师针对相同的职业判断问题,在不同时点所作出的判断是否结论相同或相似。
3.可辩护性,即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够证明自己的工作,通常,理由的充分性、思维的逻辑性和程序的合规性是可辩护性的基础。
【知识点】与审计风险模型相关的风险
(一)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其中:
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相关,且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二)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三)重大错报风险(两个层次,CPA只能评估,不能控制)
1.重大错报风险的定义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2.评估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3.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
(2)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经济萧条。
(3)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尤其相关。
4.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1)注册会计师应当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四)固有风险(认定层次,CPA只能评估,不能控制)
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例如:
1.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
2.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
3.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高估错报(计价和分摊认定);
4.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可能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
(五)控制风险(认定层次,CPA只能评估,不能控制)
1.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2.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链接教材P146/7.4),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
(六)检查风险(认定层次,CPA能够控制)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1.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2.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
3.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因此,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
4.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适当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保持职业怀疑,对审计项目组成员执行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尽可能降低检查风险。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
第四篇:2018注会《税法》预习考点(八)
2018注会《税法》预习考点(八)【知识点】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
一、征税范围(★★★)
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之后,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1.销售货物;2.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3.销售服务;4.销售无形资产;5.销售不动产;6.进口货物。
【提示】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已经包含了生产、流通、服务领域。
1.销售货物
货物:有形动产。含电力、热力、气体在内。
销售货物: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
2.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加工,是指受托加工货物,即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制造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业务。
修理修配,是指受托对损伤和丧失功能的货物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状和功能的业务。
【提示】不含单位或个体工商户聘用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3.销售服务(7项)
(1)交通运输服务:是指利用运输工具将货物或者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得到转移的业务活动。包括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和管道运输服务。
【提示1】出租车公司向使用本公司自有出租车的出租车司机收取的管理费用,按照陆路运输服务缴纳增值税。
【提示2】水路运输的程租、期租业务,属于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的湿租业务,属于航空运输服务。
【提示3】无运输工具承运业务,按照交通运输服务缴纳增值税。
(2)邮政服务:是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其所属邮政企业提供邮件寄递、邮政汇兑和机要通信等邮政基本服务的业务活动。包括邮政普遍服务、邮政特殊服务和其他邮政服务。
(3)电信服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等各种通信网络资源,提供语音通话服务,传送、发射、接收或者应用图像、短信等电子数据和信息的业务活动。包括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电信服务。
【提示】卫星电视信号落地转接服务,按照增值电信服务计算缴纳增值税。
(4)建筑服务:是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修缮、装饰,线路、管道、设备、设施等的安装以及其他工程作业的业务活动。包括工程服务、安装服务、修缮服务、装饰服务和其他建筑服务。
【提示1】有形动产修理属于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建筑物、构筑物的修补、加固、养护、改善属于建筑服务中的修缮服务。
【提示2】物业服务企业为业主提供的装修服务,按照“建筑服务”缴纳增值税。
【提示3】钻井(打井)、拆除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平整土地、园林绿化、疏浚(不包括航道疏浚)、建筑物平移、搭脚手架、爆破、矿山穿孔、表面附着物(包括岩层、土层、沙层等)剥离和清理等工程作业属于其他建筑服务。
【提示4】纳税人将建筑施工设备出租给他人使用并配备操作人员的,按照“建筑服务”缴纳增值税。
(5)金融服务:是指经营金融保险的业务活动。包括贷款服务、直接收费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和金融商品转让。
金融商品转让是指转让外汇、有价证券、非货物期货和其他金融商品(基金、信托、理财等资产管理产品和各种金融衍生品)所有权的活动。
【提示1】各种占用、拆借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金融商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利息(保本收益、报酬、资金占用费、补偿金等)收入、信用卡透支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商品利息收入、融资融券收取的利息收入,以及融资性售后回租、押汇、罚息、票据贴现、转贷等业务取得的利息及利息性质的收入,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提示2】以货币资金投资收取的固定利润或者保底利润,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提示3】金融商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取得的非保本的上述收益,不属于利息或利息性质的收入,不征收增值税。
【提示4】基金、信托、理财等资产管理产品持有到期的收益也不属于金融商品转让,其中保本收益属于贷款服务。
【提示5】存款利息、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险赔付,不征收增值税。
(6)现代服务:是指围绕制造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提供技术性、知识性服务的业务活动。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商务辅助服务和其他现代服务。
【提示1】文化创意服务中的广告服务包括广告代理和广告的发布、播映、宣传、展示等。
【提示2】宾馆、旅馆、旅社、度假村和其他经营性住宿场所提供会议场地及配套服务的活动,按照文化创意服务中的“会议展览服务”缴纳增值税。
【提示3】将建筑物、构筑物等不动产或者飞机、车辆等有形动产的广告位出租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用于发布广告,按照经营租赁服务缴纳增值税。例如:外墙广告位、电梯广告位、出租车广告位。
【提示4】车辆停放服务、道路通行服务(包括过路费、过桥费、过闸费等)等按照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缴纳增值税。
【提示5】水路运输的光租业务、航空运输的干租业务,属于经营租赁。
【提示6】翻译服务和市场调查服务不属于商务辅助服务,而应按照咨询服务缴纳增值税。
【提示7】企业管理服务、经纪代理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安全保护服务,都属于商务辅助服务。
(7)生活服务:是指为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供的各类服务活动。包括文化体育服务、教育医疗服务、旅游娱乐服务、餐饮住宿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其他生活服务。
【提示1】提供餐饮服务的纳税人销售的外卖食品,按照“餐饮服务”缴纳增值税。
【提示2】纳税人在游览场所经营索道、摆渡车、电瓶车、游船等取得的收入,按照“文化体育服务”缴纳增值税。
4.销售无形资产
是指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业务活动。无形资产,是指不具实物形态,但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包括技术、商标、著作权、商誉、自然资源使用权和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
【提示】土地使用权转让属于本项目。
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包括基础设施资产经营权、公共事业特许权、配额、经营权(包括特许经营权、连锁经营权、其他经营权)、经销权、分销权、代理权、会员权、席位权、网络游戏虚拟道具、域名、名称权、肖像权、冠名权、转会费等。
5.销售不动产
是指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业务活动。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包括建筑物、构筑物等。
【提示】转让建筑物有限产权或者永久使用权的,转让在建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所有权的,以及在转让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时一并转让其所占土地的使用权的,按照销售不动产缴纳增值税。
6.进口货物
是指申报进入我国海关境内的货物。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
第五篇:2018注会《税法》预习考点(二)
2018注会《税法》预习考点(二)【知识点】税法基本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
1.税收法定原则
也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1)税收要件法定主义——立法角度
①国家对其开征的任何税种都必须由法律对其进行专门确定才能实施;
②国家对任何税种征税要素的变动都应当按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
③征税的各个要素不仅应当由法律作出专门的规定,这种规定还应当尽量明确。
(2)税务合法性原则——执法角度
①要求立法者在立法的过程中要对各个税种征收的法定程序加以明确规定,既可以使纳税得以程序化,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成本,又尊重并保护了税收债务人的程序性权利,促使其提高纳税的意识;
②要求征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征税过程中,必须按照税收程序法和税收实体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自己的职权,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尊重纳税人的各项权利。
2.税收公平原则
一般认为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即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
税收公平原则源于法律上的平等原则。强调“禁止不平等对待”的法理。
【举例】《个人所得税法》中对劳务报酬所得畸高的,实行加征的规定,对所得高的提高税负,量能课征,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税收公平原则。
3.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经济效率,二是指行政效率。前者要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后者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
4.实质课税原则
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举例】如果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或其他方法减少计税依据,税务机关有权重新核定计税依据,以防止纳税人避税与逃税,这样处理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实质课税原则。
【知识点】税法适用原则
1.法律优位原则
其基本含义为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还可进一步推论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时,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新法实施后,之前人们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
【举例】某纳税人2016年5月之前是营业税纳税人,全面“营改增”之后为增值税纳税人,企业自查发现2016年3月有一笔收入需补税,按税法规定应向主管税务机关补缴营业税。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也称后法优于先法原则,即新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本原则打破了税法效力等级的限制,居于特别法地位级别比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比较高的税法。
【举例】企业所得税公益性捐赠的限额。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即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溯及力。
【实体法从旧举例】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新法只从新规定开始的时段实施,不溯及以往,以往还按照旧的规定执行。
【程序法从新举例】2001年5月起实施的税收征管法规定,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全部账户账号都要向税务机关报告。按照程序法从新原则,不论是2001年5月以后设立的新企业还是以前设立的老企业继续经营的,不论是企业2001年5月以后开设的银行账号还是以前开设沿用下来的银行账号,现存的经营用的银行账号都要向税务机关报告。这体现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即在税收争讼发生时,程序法优于实体法,以保证国家课税权的实现。
【举例】纳税人必须在缴纳有争议的税款后,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才能受理纳税人的复议申请,这体现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