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顶山学院2012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2012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一)广电编导方向
1.结合具体栏目浅析电视媒体的营销策略 2.媒体泛娱乐化之观众审美需求 3.电视剧创作与市场策划 4.电视节目策划的创作灵魂 5.韩流风靡论
6.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与栏目的个性化 7.广告传媒与市场营销 8.假日电视的竞争策略
9.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和理念 10.论广播电视新闻的新闻敏感
11.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三贴近”的结合 12.生活类节目的娱乐化与娱乐类节目的生活化 13.论现代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4.论抓住蒙太奇心理基础发挥蒙太奇效果 15.差异性竞争——电视娱乐节目的突破口 16.市场经济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 17.以《》为例,论电视散文中的赋比兴 18.如何把握电视真人秀的道德底线 19.记录创作的虚与实 20.谈话节目中如何体现“热点”和“卖点” 21.看“超女”到“快男”的得与失 22.试论纪录片创作结构形式 23.试论纪录片中音乐的运用 24.试论纪录片中同期声的运用 25.试论纪录片中情境的运用
26.试论纪录片中视听手段的综合运用 27.试论纪录片中长镜头的运用 28.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与非真实 29.纪录片栏目化的思考与未来发展 30.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细节的运用 31.电视节目编排中的文化因素 32.电视节目编排中的受众研究 33.浅谈国内的真人秀节目
34.论电视(广播)频道的设置与构建 35.浅谈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
36.浅析《 》(作品名)中的声音艺术
37.以《 》为例,浅析国内医疗保健栏目现状和出路 38.从《 》看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 39.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突出自办节目特色 40.地方卫视(或地方电视台)的品牌战略 41.地方台如何搞好深度报道 42.略论电视的社会责任
43.硝烟中的现代媒体
44.记录片故事化的不同手段
45.旅游节目的定位问题 46.电视节目的品牌战略
47从《同一首歌》看电视营销时代的晚会
48.解析信息资讯节目的受众倾向
49.论体育类谈话节目之体育明星专访
50.电视媒体品牌的塑造 51.谈中学生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52.益智类节目的元素分析
53.益智类节目的社会文化意义
54.电视栏目包装策略初探
55.为天气预报节目把脉
56.传统媒体的整合传播策略
57.浅析探索类纪录片对娱乐元素的应用及影响
58.从电视电影的传播特性看中国电影频道的竞争策略
59.论如何提高谈话类节目的质量
60.电视谈话节目嘉宾选择
61.频道节目编排浅论
62.人物纪录片进入电视栏目后的新特点
63.浅论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叙事元素 64.浅议谈话节目的话题选择
65.论受众在电视媒介中的主体心理和行为
66.试论MTV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艺术审美与文化消费
67.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综合性节目样式
68.浅谈纪录片的主观精神
69.关于谈话节目的品牌塑造
70.浅论名人访谈节目中的主持人角色
71.论谈话节目品牌的成功建立
72.浅谈纪录片中的搬演手法
73.浅析“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
74.从谈话节目看编导意识
75.论中国音乐电视的民族性
76.音乐电视的画面叙事策略
77.电视节目的经营意识
78.论益智竞技类节目的定位与发展
79.试论音乐电视画面细节的力量
80.试论电视媒体中受众角色的变迁
81.小议综艺晚会的走向
82.对当前大陆娱乐类节目“克隆”现象的考察与推断 83.对女性谈话节目类节目的思考
84.试论电视益智娱乐节目与“本土化”
85.以节目为例分析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特点(比如访谈类节目《新闻会客厅》和《实话实说》等)
86.以节目为例看娱乐新闻节目的发展走向(如湖南卫视的《娱乐无极限》,福建东南的《娱乐乐翻天》,北京的《娱乐现场》等)
87.以节目为例看名牌栏目品牌的经营(如《开心词典》、《实话实说》等)
88.电视频道专业化问题(央视经济频道.新闻频道各自的专业性体现在何处,该如何运作)
89.春节联欢晚会的得失分析及走向预测
90.法制类新闻节目的模式创新(如《今日说法》、《法制进行时》等千篇一律)
91.突发性新闻事件现场直播的快速反应
92.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真实性
93.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的策划
94.益智类游戏节目,还能走多远?(《开心词典》、《非常6+1》等)
95.网络广播节目形态之我见
96.电台交通调频的运营模式
97.中国电视(广播)频道专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98.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困境与突围
99.电视(广播)新闻受众需求分析与满足
100.解读纪实类电视节目中的“真实再现”
101.电视新闻(纪录片、专题片等)解说词的写作特点(及如何与画面组合)
102.对外电视报道编辑方针研究
103.论地方电视(广播)台早间(晚间、午间)新闻节目的定位
104.全球化趋势下的电视制度改革研究
105.DV现象研究:(平民化、传播的自由、批判、手段的革新等角度)
106.电视谈话节目研究(策划、编辑手段、文化、受众等角度)
107.电视新闻的传播观念
108.分析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特点(受众心理)
109.对民间电视制作公司的分析(走向的预测、节目制作的特点等)110.电视(广播)节目对现场(音响、背景声)的运用
111.电视与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特点(可选取不同时段、类型,或两者的比较)
112.试论广播文艺编导的修养
113.试论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人际交流艺术 114.试论视听思维与听觉形象营造 115.试论当代广播技术手段的发展 116.浅谈广角镜头的功用 117.浅谈电视画面的造型艺术 118.浅谈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 119.浅谈摄像造型艺术的表现方法 120.电视娱乐节目现状的深层原因分析 121.“手机电影”与当前媒介文化
122.电视气象节目“美女播报”的现象成因分析 123.电视文艺节目中“游戏”与“搏彩” 124.电视纪录片编导的情节和细节意识 125.“超级女生”现象与中国电视传播理念 126.民生电视节目中记者的法律权限
127.电视“节庆活动”模式探索
128.电视技术的发展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及对策 129.栏目剧创作的元素思考 130.浅论电视专题片中的音乐音响 131.《变形记》节目的人文社会性分析 132.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思考与对策研究
133.浅谈广播电视广告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34.解说词与文艺编导的成败 135.论电视栏目的创意与策划 136.论电视短片(专题记录)的制作
(二)电影方向 导演与影片研究 137.中国早期电影研究
138.第六代电影研究(作品或导演研究)139.论第五代导演对第六代导演的影响 140.论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141.谢晋电影中的传统意识的变化
142.从电影市场看中国当代电影文化发展趋向 143.当代电影与市场关系的研究 144.电影当中的女性自我表达 145.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146.电影《老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147.“后现代主义”在影视创作的利弊 148.(结合作品)谈(导演)的影视表现手法 149.论长镜头 150.论蒙太奇 151.论影视镜头语言 152.论影视导演的基本素质
153.论影视导演的基本职能与主要创作任务 154.论影视的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 155.论影视作品风格样式的追求 156.论现代主义(流派)影片
157.论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现象 158.论某大师的创作风格特点
159.意识流电影的影像风格(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中国电影史论
160.影响研究:中国三十年代电影与苏联电影 161.影响研究:中国三十年代电影与好莱坞电影 162.夏衍的电影创作 163.蔡楚生电影研究
164.浅析费穆电影中的东方电影美学 165.简析费穆电影的电影语言风格 166.简述左翼电影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性
167.电影的两个春天:费穆《小城之春》与田壮壮《小城之春》比较研究
168.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中史诗电影的民族风格 169.赵丹电影表演风格研究
170.从戏剧到电影:田汉电影编剧研究
171.“十七年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含义 172.“十七年电影”中的儿童剧研究 173.桑弧电影研究
174.女性主义视野中的黄蜀芹及其电影 175.以《柳堡的故事》为例:王苹电影研究 176.水华电影研究 177.石挥电影研究
178.谢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179.《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 180.田壮壮电影研究 181.霍建起电影风格研究 182.张艺谋电影风格论 183.冯小刚贺岁片的商业化策略探析 184.简论葛优的表演风格 185.张元电影研究 186.王小帅电影研究 187.贾樟柯电影研究 188.姜文表演风格研究
189.“英模电影”类型模式初探 190.2010年度中国电影发展综论 191.李少红影视作品的“唯美”色彩 外国电影史论
192.世界著名导演新论:伯格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贝托鲁奇、大卫.里恩、法斯宾德、赫尔措格、施隆多夫、文德斯、基耶斯洛夫斯基、北野武、黑泽明、波兰斯基、卡梅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恩兄弟等
193.好莱坞某一类型片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194.以《魔戒》系列(或者《哈利波特》系列)为例,论述魔幻电影的类型片特征
195.达斯汀.霍夫曼(汤姆.汉克斯等美国著名演员)的表演风格综论 196.宫崎骏动画研究
197.印度歌舞剧与好莱坞歌舞剧比较研究 198.皮克斯动画的文化精神
199.当代好莱坞电影剪辑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黑色电影典型形象论 201.美国当代恐怖电影叙事研究 202.当代印度电影研究 203.当代西方宗教电影浅论
204.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超现实电影的比较 205.法国电影的民族特色 206.美国电影体现的美国精神 207.伊朗新电影研究
208.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研究 209.当代好莱坞电影的现实主义倾向 210.恐怖电影与审美 211.当代印度电影研究 212.当代西方宗教电影浅论
(三)影视剧创作部分
213.影视编剧的时空结构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
214.影视剧作人物塑造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15.影视剧作语言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16.影视剧作情节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17.中外剧作观念的比较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
218.论影视剧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19.论影视文学剧本主题的确立与挖掘 220.论影视文学剧本的矛盾冲突
221.论影视文学剧本的情节铺排与悬念设置 222.论影视剧本人物语言的性格化
223.对某部电视剧(文化方面、人物形象、叙事话语等)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24.论当前电视剧创作的平民叙事
225.论方言电视剧的特色
226.从《》看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 227.文学元素与电视广告 228.旁白的影视功能 229.名著的情节与复制 230.电视剧的文学空间 231.名著的影视效应 232.媚俗文化对名著的损毁
233.影视作品中心理描写的处理手法 234.论网络时代的电视剧创作 235.电视散文的策划与制作 236.世界名著与导演视角 237.关于“热播剧”现象的分析 238.论喜剧的发生和创造 239.影视作品创作之构思突破 240.浅谈后现代电视广告的涵义 241.论电视广告创意的一般方法 242.论创造性思维在编剧中的体现
243.论编剧创作中天性与后天因素的辩证关系 244.论主旋律影片的编导特点 245.DV剧情片的选材与主题深化 246.DV剧情片创作的艺术构想 247.浅议影视剧的情节结构 248.影视剧叙事的时空表现 249.论细节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250.小品创作中的“三贴近”原则
251.谈文学散文到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拓展 252.以(作品)为例看悲剧的审美价值 253.以(作品)为例看影视剧的戏剧冲突 254.从“红色经典改编热”看改编的原则与方法 255.谈导演的改编成功之路 256.论动画片脚本创作的思路
257.论影视作品中画外空间的建立和运用 258.论影视作品分段法的运用
259.论影视作品叙事节奏的安排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 260.从《武林外传》看中国当代大众文化
261.从《》(作品)看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问题 262.试论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心理脉络 263.从中韩家庭伦理剧看两国国民性的异同 264.韩国电视剧在中国流行的跨文化解读
265.以《》剧为例看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状况与发展 266.方言影视作品的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研究 267.以《家有儿女》为例看国产情景喜剧的当代意义 268.韩国影视剧的叙事模式与文化内涵分析 269.颠覆和重构——“红色经典”的两度改编 270.《半生缘》小说文本与影视文本的比较 271.从新版《红楼梦》看影视作品的社会意义 272.影视作品恶搞现象分析 273.“清宫戏”文化分析
274.琼瑶影视剧再次登陆的文化反思
275.解读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血色浪漫》与《幸福像花儿一样》
276.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77.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池莉作品 278.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老舍作品 279.历史题材剧研究
280.当下罪案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 281.当下悬疑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 282.王海鸰电视剧作研究 283.张纪中武侠电视剧研究 284.李少红电视剧研究
285.《大宅门》与京味儿电视剧 286.中国当下情景喜剧研究 287.简论“戏说剧”
288.从《长征》(《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看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
289.2010年度中国电视剧发展综论
290.以某部知名电视剧为例,论韩国(或日本)电视剧的民族特色 291.以某部知名电视剧为例,论美国电视剧的开放性叙事策略 292.以某部知名动漫作品为例,分析中国当代动漫作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93.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红色经典”改编热 294.从《长征》看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
(四)港台影视部分 295.琼瑶电视剧研究
296.知名导演研究新论: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徐克、王家卫、王晶、吴宇森、李安等 297.当下台湾娱乐节目研究 298.成龙的功夫喜剧电影新论 299.香港武侠电影影响研究
300.台湾电视剧与大陆观众的收视心理研究 301.白先勇小说的戏剧化研究
(五)纪录片部分
302.山地纪录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02.新世纪纪录片的个人化倾向 304.新世纪纪录片的主观化倾向 305.新世纪纪录片的戏剧化倾向 306.独立制片的困境与出路 307.新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市场化 308.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传播模式的转换 309.纪录片栏目化背后的隐忧 310.法国纪录电影研究
311.中国90年代以来纪录观念的创新 312.中外纪录片导演比较研究
313.中国新世纪新锐纪录片编导纪录观念及风格研究
(六)新闻及传播类部分
314.“非黄金时段”电视节目策划与开发
315.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从时段的角度解读
316.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研究
317.论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报道
318.电视谈话节目与时间控制
319.试论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20.频道专业化发展与趋势研究 321.新世纪城市电视台发展思考
322.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之深度报道研究
323.中国电视媒体品牌节目及其构建与运营战略研究
324.我国省级卫星电视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策略研究
325.论广播的“无竞争空间”
326.试论我国电视媒介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27.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研究
328.电视新闻报道形式与叙事探讨
329.省级卫视品牌发展战略思考
330.《幸存者》节目的剖析
331.受众认同与主持人形象塑造 332.广告中的语言修辞运用特点分析 333.广告用语中的语言技巧考察 334.电影中使用方言现象的分析 335.试论影视语言的语言风格 336.某电视剧的语言特色
(七)新闻类毕业论文题目 1.新闻类博客研究
2.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策略研究
3.新传播时代媒体对个人空间的侵蚀 4.网络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5.中国元素回归与广告表现
6.媒体报道与地区形象的塑造
7.新闻摄影“视觉语言化”的难点与攻克途径 8.试论体验式报道
9.访谈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及走向 10.新闻集团媒体经营之探析 11.信息时代的公众媒体素养
12.“虚拟世界”与媒介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13.长尾理论视域下的广电媒体发展 14.中国广告代理制问题研究 15.有奖收视与电视的酬赏性观看 16.论媒体的功能定位 17.危机事件中的媒体角色
18.灾难中的大众传媒功能
19.《梦想中国》与《超级女声》传播效果比较 20.公益广告的议程设置与议程建构
21.公关传播中的沟通原则
22.人际传播的有效沟通策略
23.传播媒介多元化分析
24.《南方周末》某版的内容分析
25.网络传播的受众特征
26.论媒体品牌竞争力 27.大众传播对人的态度行为的影响 28.社会责任论与媒体形象
29.从传播学角度论《超级女声》
30.论网络与人际传播
31.浅论网络时代的语言文化现象及发展
32.新闻评论的语言特色 33.新闻评论的标题特色 34.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5.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仁感 36.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37.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38.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39.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40.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41.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42.媒体宣传和地区文化 43.短新闻是信息时待的主角 4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45.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46.解读“超级女生”——作为电视文化现象 47.公共危机报道中的媒体演变 48.对“民生新闻”的研究 49.舆论监督报道尺度研究
50.记者在突发性事件中的道德取舍 51.正面报道如何创新研究
52.主流媒体如何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 53.传媒的小众化和大众化问题
54.论传者与受者的关系
55.农村新闻的边缘化
56.正面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
57.论网络新闻的把关和管理 58.网络新闻的策划
59.灾难性新闻中的媒体视角 60.主流媒体和草根文化的对接 61.舆论监督和网络暴力
62.成舍我和普利策的新闻思想上的“对话” 63.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和对策 64.中国传媒公司的现状和发展 65.媒体应对公共危机的对策研究 66.数字化时代下电视广告的生存空间 67.新闻报道与我国政府发言人制度 68.从“百家讲坛”看知识分子角色的演变 69.从“超级女声”看“秀时代”的大众传媒 70.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应急机制问题研究 71.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媒体应对策略研究
72.从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与畅销书的互动看媒介的互动经营 73.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关系研究 74.博客现象的传播学透视 75.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的异同
76.专业新闻报道的通俗化写作问题研究 77.公共危机报道中的媒体运作方式的演变 78.重大新闻事件在网络传播中的特点研究 79.新闻真实性初探
80.从××看新时期广播媒体的地位和作用 81.从××报道看我国的突发新闻报道机制 82.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 83.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84.手机报能走多远
85.××××视觉语言解读(可以以典型的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为例)86.邹韬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探讨
87.从“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现象看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
88.新闻之强调新鲜与同类型报道之重复的矛盾 89.新闻的客观与新闻的立场 90.灾难性新闻中的媒体视角<, /P> 91.网络新闻的策划 92.传播场域中主流媒体和草根文化的对接 93.舆论监督和网络暴力
94.成舍我和普利策的新闻思想上的“对话” 95.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和对策 96.中国传媒公司的现状和发展
97.数字化时代下的电视广告的生存空间 98.互联网搜索引擎个案分析
99.网络传播中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的碰撞 100.手机媒体的现状及发展 101.网络传播下的微博及效果 102.论有偿新闻与媒体规范 103.论有偿新闻与媒体人职业道德 104.史量才与普利策的对比 105.网络炒作下的受众反馈 106.试论博客.论坛及手机实名制 107.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现状与发展态势 108.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109.从新闻伦理看网络“人肉搜索” 现象 110.从××事件的媒体报道看媒介的议程设置 111.扬长避短 加强深度报道
——党报内容改革刍议
112.炒作与良知——媒体的艰难抉择 113.真人秀节目的社会责任 114.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5.奇闻?丑闻?
——××网社会新闻分析
116.博客与传播及其影响
117.试论新闻媒体的监督责任与职权越位 118.都市报与党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上的异同
119.社会新闻的策划
110.从普利策的新闻观看“普利策新闻奖” 111.新闻中的隐蔽拍摄与侵权的探讨 112.灾难报道中的事实真实与新闻原则
113.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
114.当前新闻教育的审视与评判
115.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与采访权探讨
116.如何看待正面报道中的新闻价值
117.灾难摄影报道中的审美倾向
118.公共舆论与媒体监督 119.舆论监督的有效性探讨
120.试论媒体在广告中的责任
121.“深喉”论
122.媒体自律与监督媒体之我见
123.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现实与突围 124.语言的规范当从新闻记者开始
125.传播异化现象研究(如标题党等)126.新媒体研究(手机等)127.电视购物节目的传播困境 128.我看说新闻
129.传媒同质化竞争、风险与对策 130.网络传播对现代图像叙述的挑战 131.DV叙事 公与私之间 132.媒介经营的创新意识
133.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特色 134.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135.论“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诉讼证据价值 136.媒介时间与当代文化的传播
137.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问题的思考 138.论时间类节目访谈中嘉宾角色的多元化选择 139.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
第二篇:三江学院2014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简章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学院简介
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于1997年创办,名师、博导荟萃,学院共设四个本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新闻学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201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计划招生60人,仅对省内招生,需参加我校校考。
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编导依托新闻学专业,于2009年1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2010年秋季招生的艺术类专业。在此之前,学院已设置本科广电方向5年,拥有较强的师资。学院影视传播实验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设施先进,建有400平米电视演播厅,虚拟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线性编辑实验室,有摄像机30余套及其它设备。学院与省内多家大型媒体形成高校与媒体合作培养新闻人才联盟,学生不仅可到电视台实习,还可在校内与联合办学单位合作承办一些电视栏目。
主修课程:视听语言、导演基础、文艺导演、电视剧导演、摄影基础、电视摄影、视频编辑、美学、电视节目策划、电视现场制作与导播、电视制作技术、影视作品解读、广播电视概论、影视文学剧本写作、纪录片创作、中外影视史、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传播学概论等。
院长介绍:
笪佐领 教授三江学院图书馆馆长。原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普通高校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省教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省教师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考生报名及考试安排
1、报名安排
日程:1月10日—20日(全天)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13:00-16:30 地点:文新院楼306流程:报名交费—信息登记—领准考证—领报考须知。需带证件:考生本人的艺考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可以由他人代报名。
报名费:200元/人
报名电话:025-52897017,***
2、面试安排
日程:1月18日—21日全天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13:00开始。场地:
候 考 区——文新院楼一楼大厅面试考场——文新院楼
流程:集中候考,按照考试顺序号进行面试,考试完毕离开考场。
要求:考生在候考区交验准考证,领取随机顺序号,核对个人信息并签名,进入考场时,考生须在胸前出示顺序号牌以便录像。考试完毕即离开考场。
3、笔试安排
日程:1月22日下午14:00—16:00考场:第一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考试形式:专业考试内容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其中笔试部分以影评写作为主,含文化知识考查;面试部分包含自我介绍及特长展示、综合素质考查(回答考官问题)两大部分。专业成绩总分为300分,笔试、面试各占150分。
影评写作部分:考生在观看一部影视作品后,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答题。此项主要考察考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4、面试内容:
(1)才艺展示:主要测试考生的自然条件和考察学生对艺术掌握和理解的基本情况。此环节中,要求考生自由展示自己的特长,可在演唱、演奏、舞蹈、朗诵、小品等五类中任选一项,时间不超过5分钟。请考生自带乐器(钢琴提供等级证明即可)、伴奏带及其他表演用品,考场提供放音设备。
(2)综合素质考查(回答考官问题):艺术评述:考生从提供的文学、音乐和美术等三类艺术素材中随机抽取一段进行即兴艺术分析与评价,时间不超过3分钟。即兴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此环节主要考察考生的艺术感悟和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了解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考生的应变能力进行考察。
第三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简介
广播电视编导
接近专业: 摄影 戏剧影视文学
主干学科:艺术学、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传媒艺术概论、电视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色彩学、摄影技术、照明技术、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等
其他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电视画面编辑基础、影视摄影技术、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导播、电视主持艺术、电视节目策划、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就业前景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编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就业前景日趋广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现代第四大媒体的网络的升温,网络艺术方向的毕业生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无论在电台、电视台,还是在网络公司,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都将会大有用武之地。
具体工作可以为记者、策划、节目编导、摄像、编辑、撰稿、后期制作、剪辑,乃至灯光、场记。也可以在电视台的频道成立的栏目
组中担当制片人 ,这样你就能管理一个栏目组了。也有的从事播音主持工作。总之,编导专业以幕后工作为主。
编导专业(艺术文化管理专业)
艺术文化类专业就是近年来兴起的在美术、音乐类专业之外的又一大类高等艺术教育专业。它广泛的包括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播音主持、影视表演、摄像摄影等多种专业。主要面向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电视制作机构、报刊杂志社等各种影视传媒部门单位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的许多专业的艺术学院和各级综合院校都纷纷开设此类专业,并且专门组织相关的艺术专业高考测试,择优录取优秀的高中毕业生。
相对于音乐、美术类专业,艺术文化类专业则因为近年来的刚刚兴起和国内外影视传媒的持续发展而凸显出较好的工作前景。同时,大多数艺术文化类专业高考不要求学生有相当好的音乐美术的艺术基础,专业训练周期短,而经济投入也相对少的多,从而使艺术文化类专业成为许多学生圆梦大学和走向人生辉煌的不错的途径。受众人群
对于155到255分的同学来说,单凭文化课成绩也许只能考上专科,如果学习文化管理专业,则大部分学生能被本科录取,有些专业要求稍高些的院校虽然是211重点院校,但文化课要求也只在200分多一点。180分的大部分同学能够被普通本科录取,虽然该类院校比起
一批次本科院校学费相对高一些,但对于这个分数段的同学来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并能接受本科教育!毕竟,如果没有学习这个专业,单凭文化课参加考试连专科都录取不了。
录取方式及文化课成绩要求
各大院校录取方式不同。省外各院校则规定只要通过本科提档线,就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往低择优录取。文化录取线都是由各院校单独划定的。由于专业不同、报考人数不同,各院校录取分数线从160—300多分各不相同。总的来说,省内院校及211工程大学文化课需270分以上,省外二本、三本院校则需180以上即可。
考试内容
(一):笔试,文学艺术基本常识。题型有:填空、简答、问答题;填空考察考生对地名、人名作的了解情况。问答题考察考生对文艺专业术语流派名称的了解深度。比如:“声画分立”、“行当”。“论艺术虚构和生活现实之间的关系”、“商业片的特性是什么”“如何评价王朔电影”、“城乡文化建设”等情况。(为此我们组织专家,专门编写了近百道论述题,等待你来学习讨论)
(二):笔试、编写故事,通常会出一个题目,或者几个关键词进行故事编写,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
(三):面试,面试也称口试,一般在复试中进行,但只是部分院校有。考官在考场里面向你提出一些文艺、生活、甚至哲学和美学以及个人爱好、兴趣、专业知识水平的问题,目的是了解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记忆逻辑思维能力,考察考生素质是否具备专业方面的发展潜力。无论如何,考试时要落落大方、不紧张,但也要实事求是,争取不用假象掩饰自己,而是巧妙地将自己的优势展现给考官看。(我们会在上课过程中,每天训练应对当前考试最有效的面试内容)招收院校
艺术类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河北传媒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南广分院、北师大珠海分校、东北农大成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重庆大学美视学院、吉林动画学院、大连艺术学院
综合类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河北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沈阳大学、大连大学、郑州理工、聊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平顶山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南昌航空、南京航空、重庆邮电、黄河科技、贵州民族、中原工学院、济南大学、南京晓庄学院、三江学院
师范类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海南师大、四川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黄淮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商丘师范、江西师范大学、九江学院、池州学院、黄山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宜春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漳州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
第四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如何写影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如何写影评
一、不要写成观后感
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觉良好”,得分也不会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观后感于看片分析有何不同。
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情色彩浓;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既然来报考,就应该有一定的准备,有潜在的素质,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他们在看电视时,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观众,而必须多一个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专家、评委,我该如何评价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该向他学习什么?假如让我来拍摄,我该怎么做?总之,你必须寻找电视内行人的感觉,逐步培养专业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变:观众——准电视人——电视人——专家。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如《难圆绿色梦》,这部片子讲述一位植树造林模范的事,他辛勤种树几十年,数却被人砍光了。如果写观后感,应针对这件事,当然表示痛心、谴责。而写看片分析时,则针对这部作品,分析它获奖的原因,成功的经验,应表示出赞叹、欣赏。这二者的基调是明显不同的。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简而言之,所谓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内行”的眼光,讲出作品的“门道”来。
二、要有以论文的框架
明确看片分析是议论文这一定位后,接下来就是谋篇布局的问题了。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没有段落概念,不会分段,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思维跳跃,胡子眉毛一把抓,这当然不行。
2、“串讲式”,或曰“赏析式”。它往往从电视片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一边叙述内容,一边作些评点,还美其名曰“夹叙夹议”。这好比语文老师串讲课文,念一段,讲一段。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锻炼,没有形成小论点,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也不符合要求。它还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叙述太多,议论太少,往往头重脚轻,开头十分啰嗦,结尾又草草收场。
3、“杂文式”。这经常发生在擅长写作的同学身上。他们不满足议论文的一般套路,斥之为“条条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论文,即杂文。当然不排斥少数尖子可以写出优秀的杂文来,但在考试时一般不要用。
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分。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品)做个简单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作者是谁(那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栏目),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等。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题,既论证部分。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创作经验。建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邮电(或特点),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面应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最好归纳的句式比较整齐。为了突出小论点,应该把它们放在各小段的开头,或改成粗题字排版,或省为小标题。还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这之后,在围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应该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子,夹叙夹议,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边分析他们的表达效果,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光叙述内容,变成讲故事了;二是光发议论,或空洞抒情,没结合具体内容,与作品完全脱节,空对空,那也不行。请注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决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绝大部分,短了不行。
最后是结尾,是解决问题,即结论部分。这部分很短,主要对全文作总结,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补充说明,或照应开头。有了这部分,文章就有头有尾,完整无缺,并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论文的常规写法,当然可以灵活掌握,不要把“框架”当成“框框”,束缚了思路。但就中学生而言,一般按这个格式去写较为妥当。建议先写好段落提纲,至少要想好要讲哪几层意思,然后按照提纲,一段一段写来。这样,论文的框架就很稳,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小论点突出。
三、要提炼出小论点
解决了题材和结构问题后,下一个难点就是,从那几个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炼出小论点?这个问题普遍感到头痛,我们不妨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学会提炼。
我们可以从观后评片中得到启发。可闻前后有什么阅读提示和思考题?老师对你们的作文有何批语?从这里往深处想,就能学会抓主题(中心思想)、结构(段落)、手法(写作特点)等。
建议大家学一点文艺理论常识。这样才能找到理论武器,提高鉴赏品位。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艺的典型性,文艺批评,创作方法,流派,体裁,风格等。特别是“典型”这个概念应用很多。
还建议学一点电视常识。电视有自己的特点,如:形声兼备,视听合一,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用镜头语言说话,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电视创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从电视的角度来分析。(更多资料敬请关注:
四、要全面考虑,掌握分寸
写文章最要讲辩证法,要全面处理各种关系,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极端。
1、要充分肯定优点,而不要专门挑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分析作品当然可以讲它的缺点,但必须掌握好一个度。有些年轻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讲缺点,这就很不应该了。要知道,拿出来的电视片,除特殊情况外,都是好的伙比较好的,甚至是获奖作品。正确态度应该是肯定优点,附带言其不足,在措词上、提法上也要谨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类。
2、要有专业眼光,但不要乱用专业术语。有人太急功近利,刚接触几个专业术语,就忙不迭地对号入座,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剩下“看镜头说术语”,变成“看图说话”。初学阶段似懂非懂,没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乱贴标签。
3、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于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分析时必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同一题材、同一体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进行比较,才能比出特色来。此外,许多作品都与时代背景有关,特别是新闻片,要特别留意它的拍摄(播出)日期。
4、要学会看电视,才会评电视。一般人看电视是为了获取信息、欣赏娱乐、消遣放松,这都是无可厚非。但立志当电视人的考生,就不能停留在这种水平了。他们看电视时,应该加上学习的目的,提高鉴赏水平,应该“带着学习的目的看电视,带着职业的眼光学新闻”。建议先学会看电视,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要多看中央台,多看新闻片、专题片、艺术短片,以及好的电视单本剧,而要少看电视连续。看电视的时候,不要以“小市民”的眼光看,而要带着问题看,边看边想。先要理解作品,深切感受每个镜头的表达效果,分析这样的良苦用心,当创作者的知音。还要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议一议,与周围人交换一下看法。最好能强迫自己把看法写成文字,或一段文字,或小评论,然后请有关专家老师指导一下,练几次笔。以上是电编考生应该学会的“如何写看片分析?”对考试的针对性比较强。
第五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姓名
杨国伟
性别
男
生日
1987.3年龄
4身高
181cm
学历
本科
民族
汉
籍贯
山东
潍坊
毕业院校
长春师范学院
身份证号
***477
学习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方向)
联系电话
1584306439
1普通话
一级乙等
联系邮箱
369178181@qq.com
学习经历
2005-2009年就读于长春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爱好特长
主持/配音/朗诵/唱歌/篮球/集邮
自我评价
口齿伶俐,音色浑厚,普通话标准,反映敏捷,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协助完成节目的策划编播、采访制作;能够能担当外景现场主持,节目配音工作,主持经验丰富;
能吃苦耐劳,沟通协调能力强,有高度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具有独立组织语言能力。
软件特长
有丰富的后期制作经验,并熟练运用多种音视频软件,包括after effect premiere edius 以及音频工作站nuendo audition 等等,在长期的后期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音视频剪辑创作经验。
工作经历
在学校期间参与拍摄多部纪录片,在长师网络电视台长师新闻担任男主播,熟知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并参与主持多场大型活动。
毕业后先后在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蓝白k歌会》交通广播《快乐导航》《科技导航》担任主持工作。并负责电台的广告制作,有数十部广告作品在电台电视台播出,与吉林电视台、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节目制作人等结下良好的合作关系。
之后工作于吉林声广传媒,担任主持人。
同时,工作之余在多个辅导学校教授播音主持课程,有丰富的外场及婚礼司仪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