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品鉴赏论文
数学教育一班 08魏玉琴 小品鉴赏论文
08数学教育(1)班 魏玉琴 学号08053133 摘要:这篇文章对小品鉴赏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它对学生身心素质和欣赏品位的提高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从小品的发展到流行小品的盛行,从小品的分类,小品的鉴赏,小品的喜剧性,高雅性,通俗性,登上春晚开始,小品的发展是越来越盛行。它的艺术性无可比拟,尤其是赵本山郭达的演出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对小品鉴赏的必要性和对大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做介绍。认识到小品鉴赏是一个人所必需的素质。
关键词:小品鉴赏 发展
品位提升 案例:赵本山的小品为什么这么“火”。
小品本是话剧的练功用品,而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品乃是 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从此陈朱二人以《烤羊肉串》、《警察 与小偷》、《警察与小舅子》、《主角与配角》等垄断春晚。待此二 人离去后,赵本山才开始逐渐成为第二个春晚小品霸主。为什么赵本 山会在众多小品高手中红火起来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语言易懂。众所周知,普通话的基础是北京话和哈尔滨话。实际上东北话除了个别用词为方言特有外,口音就像是普通话歪曲了说。其次,贴近百姓。任何艺术形式,都是在表达一种思想。小品本质是要讲个故事,那么评价小品好坏的根本标准首先就是看剧本的内容如何。再次,表演到位。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品要讲故事,讲故事未必只有小品。这就需要艺术加工和提炼。赵本山小品相对于其他小品,语言凝练,趣味性强,剧情矛盾又都非常突出,加上具有高超的表演技巧,没有不红的道理。最后,根基扎实。东北小品演员多出身于乡村剧团、草台班子,而不是国家专业剧团,环境残酷,锻炼多多,浑身都是戏也是很自然的。
由赵本山的小品我们剖析了当代小品的优点,大众化符合群众的口味。雅俗共赏,仔细想来耐人寻味。跟着时代的潮流发展,一方面反映生活,来源于生活的创作,一方面又高于生活,这种哲学的思想促使了思想的发展,又讽刺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具有启迪意义。小品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动作,引起了大众的喜爱,尤其是喜剧的出现,更是使得小品别具色彩。
一、小品的手法之美
小品一说,自文章体裁而来。鲁迅说:“讲小道理,或没道理,而又不是长篇的,才可谓之小品。”尔后,小品又被用在戏剧,主要是话剧的小型专题训练上。再后,乃至摄影小品、美术小品、音乐小品、舞蹈小品等等渐渐辐射开来。
二、小品的快乐之美
有人说:“小品(这里特指喜剧小品)是笑的艺术。”这几乎成了艺术圈内约定俗成、人皆认可的论断。于是,剧作者挖空心思找笑,表演者尽其所能搞笑,“笑不出众死不休”成了小品创作艺术追求的铁律。成功与失败,精品与庸品,都在这里显出分际。
三、小品的幽默之美
笑与幽默常被混用,这是因为幽默一词难于界定。我们可以因不同场合、不同问题、不同层面,随机使用这种概念,但是对于小品创作者,不可不对幽默做一些深入的体悟和涉猎,也不可不对笑与幽默的关系做一些深层的对比和思索。
如果说喜剧性是喜剧的生命,那么幽默就是喜剧的底蕴,而笑便是喜剧的表层审美评价与征兆。
幽默学是喜剧美学、艺术哲学、语言学、审美心理学等的边缘学科。足见幽默的深邃内涵。幽默又是喜剧小品的底蕴和高层境界。搞小品不能不懂喜剧,更不能与幽默无涉。轻看小品创作功夫和文化修养功夫,是精品罕出基本原因。
从小品的发展来看:
纵观小品发展的二十年,不管是有意还是巧合,许多经典小品也纷纷涌出,如《超生游击队》和《昨天〃今天〃明天》。当然我个人觉得小品的发展跟春晚也有关系,因为有春晚这个展现艺术的平台,更加促使了小品的发展。
小品成也春晚,败也春晚
小品能够走出象牙塔,从最初的戏剧、戏曲院校的练习作品到今天家喻户晓、深受欢迎的文艺样式,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功不可没。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开始,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进入百姓家,小品也逐渐成为一门艺术。如果科技进步不够快、如果电视普及得不够广、如果没有春节晚会,那观众可能会更晚些认识电视小品。从1983年央电视台的首届春节晚会上《吃鸡》,到从1984年到1990年,小品可以说是陈佩斯与朱时茂大放异彩的时期,两人1984年合作的《吃面条》使小品成为以后历届春晚的保留节目,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系教授朱宝贺和李献文认为小品在荧屏上走红,有主客观原因。除夕之夜,观众的普遍心理,是希望看到喜庆、有趣、高质量的节目,而小品正是用喜剧形式去讽刺那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和表现某种社会心态,在笑声中给人思考和启迪。
陈佩斯打基础,赵本山扛大旗,人才青黄不接
细心的人能够从陈佩斯的喜剧小品中看出悲剧的味道,这是它比其他小品更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个重要原因。陈佩斯对于小品的生存居功至伟,以至尽管十多年不演小品但大家还是没有忘记他。可以说,今天的赵本山已经身系小品在春节晚会中的地位甚至它的发展前景。
小品,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特别是有了电视,有了“春晚”后才从艺术院校的练习课中“走”了出来。如何认识和鉴赏一个小品的优劣,往往从小品的立意、选材、人物、冲突、语言等几个方面去看,这与我们评定任何一部戏剧、戏曲作品在审美取向上是大体一致的。但是,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它的本质特性和舞台呈现的艺术特征上看,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小品的“小”,即以小见大。戏剧小品之所以广受人们的喜爱正是由于它的短小精悍,简便易行的艺术特征决定的。它常常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大事中的小侧面、小片断,去反映生活的主流,人生况味;以小见大,以巧见深,小而生情,小而迪智,正所谓一滴水见阳光。
二、小品的“精”,即在于“构思的精巧”。俗话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有无精巧的构思,往往在动笔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其成色的高下,品位的高低。在构思时,结构点的选取和设臵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三、小品的“味”,即艺术既有的意味形式。小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寓意亦应更加具有以少胜多,言犹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无论什么种类的小品表现形式,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指向和艺术寓意。这是小品的“魂”。
四、小品的“简”,就是删繁就简,轻车简从,单刀直入。要在十几分钟里引发戏剧冲突,解决戏剧冲突,“快捷”就是小品的节奏主调。在剧本的创作上人物不能多,多一个人物就多一堆交待,多一段不必要的垃圾铺陈。
现代德育提倡有机的把知识性、审美性、趣味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良好的小品鉴赏能力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一点,它能让我们全面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如:更好的理解〈卖拐〉能使人在轻松中寻找快乐的感觉。当今时代的特点使通俗小品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通俗以及最具代表的赵本山风格的歌曲渗透着每一个角落,具有良好的鉴赏能力使我们能够在文化及其丰富的时代拥有评判好坏优劣的能力,能让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个人修养得以提升。
小品鉴赏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审美能力,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提升。参考文献:
[1]央视小品评论 :赵本山的小品为什么这么火 [2]报纸刊登2010年赵本山小品
第二篇:小品鉴赏
什么是音乐小品
要一唱一和,把小品台词改成歌,主要是要带些搞笑的词使歌中停顿,最好带有讽刺社会不足的台词
小品
最短小的戏剧作品。又称戏剧小品。在种类上可分为话剧小品、戏曲小品和电视小品等。最初是一种用来进行表演和导演基础训练的形式。如表演训练中的单人小品、交流小品、集体小品、生活观察小品,导演训练中的事件小品、画面小品、音响小品、成语小品、主题小品等。目的在于通过这些不同的练习,使开始学习表演或导演的学生掌握表演和导演的最基本元素。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舞台演出或利用电视进行转播的演出形式,成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小品的特点是小,但它仍应具有戏剧作品主要的因素。它应该有一个中心的事件;有矛盾冲突,而且一般来说矛盾冲突应该有开始,有发展,有高潮,有结束;同时还要有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由于小品的篇幅小,演出的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所以要求事件比较单纯,主题明确,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简练、生动、幽默。小品虽然短小,但仍然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开掘生活中国小农具的种类和用途修剪绿篱墙、草坪的内涵,真实、深刻地去反映和评价生活,并揭示出深刻的思想与哲理,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小品亦可有不同的风格体裁。如喜剧小品、正剧小品、悲剧小品、荒诞小品等。在中国舞台与电视中的小品大多是喜剧小品。
对小品的认识小品,一般指短小的表演动作作品,种类有很多,大的方面可以分为舞台小品和影视小品,这里主要谈的是舞台小品。另外舞台小品中又不同,有专为观众欣赏而编排的小品,如电视晚会上的小品,以及目的是为了训练演员、提高演技帮助把握人物的表演小品,如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教学小品等。二者由于目的不同,具体组织、表演时也不同,这里主要谈的是后一种小品。演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编导能力才能很好理解剧本与导演,现在的表演教学一般都让学生自己组织编剧本小品,就是为了培养演员的这些能力。
一、如何组织小品
小品有四个要素:主题、事件、规定情境、相对的完整性。总的说来,要组织好一个小品,就要注意四个方面:
1、主题鲜明、寓意深刻;
2、事件典型;
3、结构精巧;
4、规定情境清楚。
组织小品一般可以回想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回想直接、间接观察或体验到的材料,回忆自己以前获得的种种启发、经验、教训等等,展开丰富想象,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整理,从而编出一个故事,再不断丰富、细化,经过反复的排练最终形成成熟的小品。当然加工组织小品不见得都是按照从主题到结构再到事件、细节这样一个顺序,常常是从一个中间步骤、一个有趣的点出发发展为一个小品,如从一个有趣的动作、一个事件、一段舞蹈发展开去,增加别的事件,设计别的动作等等最终也能形成完整的小品。
(一)主题鲜明、寓意深刻
主题鲜明就是要求小品中的事件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为一个主题服务,要求小品组织者一开始就确定好自己要表现什么,并且执着的走下去,去选取事件、人物、细节进行编排,主题鲜明并不是很简单就做到的。那么如何去设立一个有深刻寓意的主题就变得很重要?艺术来源于生活,这里主要是一个小品组织者的知识、经验积累问题。通常一个岁数较大的人想到一个作品揭示的寓意会比年轻人要深刻,但年轻人也能想到包含深刻寓意的主题,比如从自己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较多的方面来设定。我们应注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培养自己细致的观察力,经常能够去各种场合体验生活,必要时可以用笔记下自己的感受,另外要注意多阅读、多看好的影视作品、多学习各种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等。日积月累当我们要编排一个小品时就不会因为没有素材而抓耳挠腮,很多学生在组织小品时感觉无从下手就是因为平时的积累不够。
(二)事件典型
有了深刻的主题之后,就要选择那些能很好揭示主题的事件。并且选取的事件最好能触动人物的情感,让人物产生较大的行动及行动的变化,这样才有利于舞台塑造人物。事件,就是能够改变在场人物动作的事实,而现实中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称之为事实。每一个小品都必须有事件,且事件要有开始、发展、结束的全过程。主题与事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主题是通过事件揭示出来的,事件是围绕着主题的。首先组织小品过程中对事件的选择是很考验组织者的功力的,一定要选择典型事件。什么是典型的事件呢?就是那些有代表性的,在同一类的事件中突出的,比较能说明问题,更能给人遐想的事件,如猫和老鼠的斗争事件就是两个矛盾双方斗争这一类事件中的典型事件。
(三)结构精巧
有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并选择了典型的事件后,就要设立一个精巧的结构-组织事件的叙述顺序,设计哪些重点突出、哪些一笔带过等等来很好的表达这个主题,也可以说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形式来很好的为内容服务。形式要从内容出发并且为内容服务。结构对于小品很重要,好的结构有利于表达主题,可以吸引观众,同时便于事件的展开。结构好像一个人的骨架,事件、细节这些筋脉血肉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选对结构也是小品成功的基础条件。
小品的结构与一个大的影视作品的结构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传统的冲突式剧作结构是三段式:开端-发展-结局,好多小品也是这样的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是传统结构的时候,人们总会渴望看到新的结构,与众不同的结构,如开放式结尾的结构,时空交错的结构等等,新鲜的东西总是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采用新颖结构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采用独特的结构的前提是不影响并且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如可用舞台手段等帮助设计倒叙式、插叙式结构等等,设计好如何抖一个好的包袱很关键,采取倒叙这样的结构要求较高,经常需要巧妙的舞台设计,如转场的设计等等。
规定情境是角色展开行动的依据和条件,它制约着角色行动的性质、样式和角色的心理活动。其实一切与人物的行动有关的规定都是规定情境的范畴。
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行动的链条是:感觉-判断-行动告诉我们是先接受信息经过思考判断才去行动的,而这个信息就是规定情境中的一部分,思考判断时是结合全部的规定情境来思考的,行动也是在规定情境中行动的。行动的三要素是: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这三个要素也都要受到规定情境的制约。人的动作都是以内心为依据的,内心有一条动作线,演员在内心中对规定情境进行分析,以角色思维逻辑去思考判断,然后意志去发生行动。好的表演细腻,有大量精彩
而又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征个性化的细节,而这些都需要从规定情境中去开掘,演员的行动必然要依据于规定情境,如在学校大会上或法庭上,人就不能大声喧哗,距离很远的朋友挥手打招呼必然会加大挥动的幅度。规定情境越清楚、细致,演员就越知道如何行动,就越能组织出真实而又精彩的动作细节。
组织小品一定要注意多排练,反复实践,表演本来就是实践的艺术,是行动的艺术。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充分注意实际排练中的感觉,有时在排练中会突然产生灵感,找到好的处理表达发式。可以找人看排练,或找一个导演来导这个小品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反复排练可以对小品进行不断的丰富和细化,许多细节都是在实践排练中自然涌现的,通过反复排练还可以修改和完善小品中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帮助演员获得正确的感觉,许多小品是从一个点、一个事件在不断排练中逐渐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小品的。
二、如何表演小品
从表演角度来看优秀的小品人物塑造一定有两个特征:
1、性格饱满,个性色彩浓;
2、有丰富的细节。当然这是经过大量实践学习才能达到的,每一个表演者都应向这方面不断努力,在这里我想主要针对初学表演者去谈谈如何去表演小品。
小品教学时表演教学中的第一个阶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较简单、相对较自由的表演练习入手,学习表演的基本技巧基础,能够当众完成人物的行为,达到解放天性、恢复本能的目的。这是学习表演的初期阶段,表演者当然要充分重视,学会表演小品是以后塑造完整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基础,但往往表演者容易给自己定下过高、不切实际的目标,以至总是体会不到表演的乐趣,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这对自信心的建立是极为不利的,对自己以后的表演学习是不利的。表演者不用给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要一开始就选择难度较大的小品去演,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往前走。演员的四大素质是:信念、理解力、想象力、激情,这之中信念又是首中之首,我认为每一个初学表演者都应通过表演小品建立起自己强大的信念,敢于当众大胆的表演,完成人物的行动,以至于敢于展现自己的激情,这是表演者应明确的小品表演练习阶段要达到的首要目标,即解放自身的素质,特别对于电影演员来说是更重要的,要知道人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表演者多积累成功的经验。
要表演好一个小品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小品剧本,这跟演大的影视是一样的道理,正如前面讲的学会如何组织小品非常重要。表演者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觉,要有对自己的正确的认识,能够编出好的小品、鉴别出好的小品以及自己的水平能力所能胜任的小品。在这一阶段同学都会组织自己的小品并邀请其他同学与自己一起演,表演者可以多选择自己平时较熟的合作者,毕竟表演是众人配合的艺术,彼此之间较熟悉的一拨人合作由于互相比较了解,不容易紧张,配合也比较有默契,容易获得成功。另外接到别人的邀请应该仔细考虑自己的情况,分析对方的小品本子,看本子好不好,自己能否胜任,是否感兴趣,自己的时间是否允许等等,表演者不可贪多,应该选择好本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本子,然后去深入钻研、排练。另外接了别人的本子后,就应该与大家真诚合作,在排练过程中要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讨论。表演者只有学会跟大家如何很好的配合才能演好小品,找到几个好搭档是很有益处的。下面我谈谈表演小品中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一)探索克服自己紧张心理,恢复本能的方法
紧张、不自信是初学者的头号大敌。表演者在表演中应该努力找到克服自己紧张心理、恢复本能并建立起信念感的方法,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用“恢复童心”做引路,在小品表演中减少自我批判、增强游戏感,再如练习注意力的集中、练习摆脱杂念,组织一系列行动,利用热身法等等,方法就是要在实践中去不断摸索,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实现,这也是“我的技巧”中的一部分。这是表演小品最重要的前提,解放了自身的素质才能去演活生生的人。当我紧张时我总是努力强制自己将注意力放在对规定情境的感受上,对对手的感受上,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学会如何组织行动
表演是行动的艺术,学习表演就是要学习如何组织行动。表演者在小品阶段要起码学会组织简单的行动,行动来自对规定情境的细致分析,来自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性格的分析。严格按照行动的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去组织行动,以角色的思维、逻辑对规定情境进行充分的感受去行动,对规定情境缺乏足够的理解,没能按行动的三要素去详细分析就会出现错误的组织行动,让人不相信,这是初学者易犯的毛病。另外表演初学者还常会犯表演结果、表演情绪的错误,如还没看到远方来的朋友就已经打起了招呼,好多演员“未卜先知”,就是因为没能按照行动的链条去行动,表演的重点是展现过程,在感觉-判断-行动这个链条中,初学者往往抛弃了感觉和判断,只奔结果,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按照行动的链条去行动,真听真看真感觉到,在头脑里进行思索判断后,由意志交给肌体去执行动作,可以适当的拉长行动的链条进行训练。
(三)注意力集中在对手身上
演戏经常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在搭戏,表演者不能一直想自己的调度和台词,好多初学者易犯不跟对手交流的毛病,只是一味自己演自己的,以至于偶尔有时对手临时台词说错了或调度错了,有的演员仍然按以前的去行动,招来观众的哄堂大笑和不理解,还有的演员就呆立在舞台上手足无措。演员应该牢记自己的戏在对手身上,任何时候都要按照对手的戏去行动,那些比如生气故意不理对方自己一味行动的戏其实也是给对手的反应。演员时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手身上,这才是真正的表演,这样也可以使演员不费力就背下台词和调度,这样演员之间才能真正搭上戏,实现交流。对手由于某些原因临时改戏初学者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要灵活的去应对,让观众看不出痕迹,甚至比以前效果更好,这才是合格的演员。
(四)多练习、多上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表演是实践的艺术,好多没有上过专门艺术院校的人,也能成为优秀的演员,这里固然有一个天赋的问题,但与大量的实践是分不开的,这在表演学院学生的身上更是体现得非常鲜明,一年级与毕业时的表演天壤之别。何况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只有具备大量的切身体验,才能说真正的学会表演。另外表演者应尽可能多的参加正式的小品演出,在正式的演出中的感觉与排练中的是绝对不同的,肌体与精神的紧张度和兴奋度要大大增强,往往一场正式演出得到的提高比起十场排练得到的还要大。
以上我对如何表演舞台小品做了自己一些很不成熟的阐述,希望老师们和同学们批评指正,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人只有通过大量的小品的表演练习和总结,才能学会表演好小品。
戏剧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于戏剧舞台,并通过电视进入千家万户,迄今已走过了二十年的风雨历程,从初始的诞生发展,曾经的徘徊曲折,到今天的繁荣壮大,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它发展到今天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不仅仅在于一种新的艺术品种的确立,更在于它对于戏剧艺术市场化的示范作用和伴随而来的观念的转化。意义之一:确立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第三篇:小品鉴赏
小品,就是小的艺术品。广义的小品包涵很为广泛,在佛经中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在散文中指篇幅较短的文学样式;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为代表的是喜剧小品。[1]我国喜剧小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继承和发展了话剧、二人转、小戏等戏剧形式的优点。尤以陈佩斯、朱时茂、严顺开、赵丽蓉、宋丹丹、黄宏、蔡明、郭达、潘长江、赵本山、小沈阳著名。
小品最早是演艺界考试学员艺术素质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一般由录取单位老师现场出题,应试者当场表演。1983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80班的一个观察生活练习《买花生仁的姑娘》,作为一个戏剧小品被搬上了春节联欢晚会,岳红、高倩、丛珊、曹力诸明星们朴实的表演,诙谐幽默的风格赢得了观众、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从此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小品”。由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小品作为不可或缺的独立的节目参与到演出中。其活泼、诙谐的表演形式倍受观众的喜爱。如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吃面》,其滑稽、幽默的形象动作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赏和认可,并直接引发了春晚舞台上的小品表演风潮,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意义,是文艺舞台上一种不可或缺的独特的表演形式。[2]
为什么小品这一新式的表演形式会在中国红透半边天呢?我认为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小品雅俗共赏、取材广泛,题材空前丰富,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善于以小见大。小品反映的小题材、小事件源于基层和老百姓中间。人世冷暖、世相百态都是小品描写的对象,都可以通过小品这种形式在艺术上得到升华,在舞台上进行演出。如《烤羊肉串》、《主角与配角》、《卖拐》、《昨天·今天·明天》等小品都堪称经典之作,通过对人们日常的一些小事、或生活中某些大事的小侧面、小片段的艺术化,将其以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去反映生活百态,人生况味。小而生情,小而迪智,正是一滴水见阳光。二.小品从小事中反映了社会现象,针砭时弊,内含哲理,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引人思考,以巧见深,透过表面现象,讽刺了生活中一些不合理或不正常的现象,寓教于乐,具有启迪意义。小品对生活的反映,决不是对其表象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对真善美、假恶丑做一些简单的道德评价,而是要着意于展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瞬间,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形象。如黄宏与宋丹丹的《超生游击队》,以夸张的形式表现出一对生儿子不得而一直生育,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的制裁,长年四处搬迁奔波的农村夫妇的形象。三.小品表演形式多样化。幽默的语言,夸张的音效、形象的肢体动作都是小品令人着迷的地方,其中又以语言的滑稽可笑为最。如《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的台词,“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采用贯口的手法,快速流畅、整齐顺口,再加上表演时的流利说辞与丰富表情,别有一番情趣,同时对塑造任人物形象做了一个巧妙铺垫。又如《钟点工》中宋丹丹与赵本山的对话,“陪你说说话,陪你聊聊天,陪你唠唠嗑。”“哎呀,妈呀,三陪啊!”通过对缩略语的误用,以显而易见的错误,达到令人发笑的目的。
1984年,陈佩斯、朱时茂所表演的小品《吃面条》为春晚历史上的第一个小品,开创了中国小品的先河,堪称一绝。自小品这一表演形式在春晚崭露头角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推广,已成为中国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快餐”,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一个艺术形式,更是每年春晚的保留节目。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小品”:百科名片 [2].百度百科“小品”:基本概述
第四篇:喜剧小品鉴赏《选修课》
喜剧小品鉴赏《选修课》
喜剧小品表演风格恢谐幽默,语言风格生动活泼,是群众文艺创作的一种戏剧样式。它倾向于使用简单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创造轻松的氛围,使观众能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受到启迪。其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十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无论是央视春晚还是地方组台演出,小品已经成为无可替代的晚会大餐中的主角,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其实,我国喜剧小品的历史由来已久,它起源于80年代初,继承和发展了话剧、相声、二人转等剧目的优点。尤以陈佩斯、朱时茂、严顺开、赵丽蓉、宋丹丹、黄宏、蔡明、郭达、潘长江、赵本山、小沈阳著名。他们大都是通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平台被大家所熟知,而小品也逐渐成为了春晚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人们喜爱小品,和快节奏的社会步调不无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需要以快捷的方式减压、释怀,需要紧张过后的开心一刻。于是,作为精神快餐的喜剧小品应运而生,并肩负起其娱乐功能的社会责任。而幽默的表达及其喜剧精神是喜剧小品实现娱乐功能的最佳途径,即现实需要决定了喜剧小品与幽默共居。
同时,时代的需求使得小品与其它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小品短小精悍,情节简单,贴近生活,角度新颖,语言精练,感染力强。只有贴近生活的作品,群众才喜闻乐见,才易于接受。喜剧小品的氛围和幽默的娱悦恰恰往往来自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小插曲或小人物,一些原本作为陪衬配搭、甚至让人不屑一顾的角色,一些习以为常或令人熟视无睹的事物,都可成为喜剧小品的表现对象。
如陈佩斯的小品《吃面条》等,陈佩斯表现的往往是市井小人物,被欺压的对象,但他却展现了弱势群体小人物在遇到欺压时幽默反抗的无奈,不仅笑点十足,而且把优势群里斗的有话说不出,让观众感到打败优势群体的快乐。大家事后回味时,才发现自己在社会中大多都是弱势群体,都是小人物,陈佩斯演的小人物在自己身上都能找到影子,认同感很强,回味也无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适度夸张,事例典型。
在我看来,好的小品,它于嬉笑诙谐中包含大文章,否定和嘲笑假、丑、恶,肯定和赞扬真、善、美,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这些均表明喜剧精神的主题深刻性。可以说,“亦庄亦谐”、“寓庄子谐”恰是喜剧小品的艺术特征。所谓“庄”就是指喜剧小品是具有着深刻主题思想的;所谓“谐”就是指喜剧小品是具有诙谐可笑的表现形式的。
如2012年春晚上的小品《荆轲刺秦》,仔细品读,可以发现这是一部意义十分深刻地小品:
一、黄宏,送盒饭的,象征劳动人民。
二、剧组,所代指的这个群体受衣食父母的供养,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演戏。他们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随便赏赐几个小钱(一盒饭12块),就这还要摆脸子,嫌“父母”送来的饭“有一股大衣味”。并且,如果没有关系,普通人还得不到为剧组供奉盒饭的机会和光荣呢。
三、邵峰,他客串的“太 监”代指社会上某些有一点文化的“帮闲”。他们奴颜婢膝惟导演的马首是瞻,为了生存和利益,这些太监经常忘了亲爹是谁。
可见,喜剧小品绝不是空洞地引人发笑,而是在制造欢愉的同时.起着表现性格、启迪思考的作用,在致笑中针砭时弊,张显真情、正义、真理,给人以情感和认知上的双重震感。
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高品味的喜剧小品不仅情节简单,幽默风趣,滑稽可笑,贴近生活,而且针砭时弊,内含哲理。建议大家在工作学习之余多看一些优秀的小品,不仅可以使我们放松心情,也
第五篇:小品论文
小品论文
201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个万众期待的小品艺术家、演员,缺席了这场“盛宴”,其缺席的原因是因为生病了。他的缺席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岁月的流逝和病魔的无情在摧垮着这位小品界的巨人,但我们更多的是对他身体的担心和对他作品的期待,我们希望他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小品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赵本山
1957年出生的赵本山是著名笑星、喜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东北二人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项目代表性继承人。他的喜剧小品妇孺皆知、蜚声海外。赵本山无疑是中国喜剧表演艺术的泰斗,他和黄晓娟的《相亲》无疑是他的成名作,自成名以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欢声笑语。幽默是交际行为中一种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是小品必不可少的。它以令人发笑的语言为载体,通过语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了幽默效果。小品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以其幽默的话语和演员的舞台艺术表现逗笑观众。作为中国喜剧小品的代表,赵本山的小品以其独特的幽默语言连续十二年获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一等奖。
小品《不差钱》中,一个姥爷竟然会有这么多人认,就连为人爷爷的赵老甚至也对老毕说,其实我姥爷也姓毕的话。还有他在小品中与小沈阳围绕吃饭所展开的对话,为了面子问题,他总是点贵的菜,而与他串通好的小沈阳就一直说没有,最后笑话出来了,可以有的也没有!这段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可见赵老的幽默功底的深厚。
在我们笑的同时,小品中故事也给了我许多启示。
赵老的小品中蕴含心里暗示作用。他的小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兵法知识以及“激励与赏识”等现代教育理念,如心理暗示,随机应变,欲擒故纵,激将法等等。在心理暗示下,一个正常的人,一步一步变成了瘸子(《卖拐》)又变成了弱智进而又成了一个只能躺在担架上生活的人(《卖轮椅》)。由此可见心理的暗示魔法般的力量,可见赵老小品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赵老的小品还有警示性。赵本山在小品中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情的或点或面的讽刺作用可谓是入木三分,警示有余。如《策划》中,假如下蛋公鸡的宣传策划做成的话,那该是何种局面、、、、赵本山的小品对于有不实广告宣传的商家来说是一副醒脑剂;对于赶时髦“追广告族”的消费者来说是一剂清凉药,如《钟点工》;对于社会中一些腐败现象来说,是一种讽刺,如《牛大叔提干》,等等的等等都在告诫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智的思维来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炒作及行骗等现象。
这就是我眼中赵本山的艺术人生。也许我的讲述并不完整,但我相信大家对他了解并不需要我过多的赘述,让我们继续喜欢他,继续喜欢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