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鉴赏论文

时间:2019-05-14 10:2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响乐鉴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响乐鉴赏论文》。

第一篇:交响乐鉴赏论文

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

第一乐章之赏析

【摘要】维瓦尔第的生平及其所处的音乐时期,使其创作出了如此美妙的《四季》,在聆听《四季之春》的时候,我产生了一下的感受,受其音乐的感染,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春之境中,充满活力。整个乐章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人听了感觉很舒服。【关键词】维瓦尔第;四季;春;活力。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色,其中之一就是在于透过音乐刻画出诗词当中的意境、抒发人们的七情六欲;出生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作曲家维瓦尔第,在他音乐中,就具有这项典型的特色。维瓦尔第的诞生,可说是意大利巴洛克音乐新的里程碑,在他一生中创作有五百多首协奏曲作品,而其本人也是个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兼音乐教师;他的协奏曲作品不但受到巴哈的重视、并引用作为写作的模板,同时对于其后一百多年的古典音乐协奏曲格式,奠下了基础。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原系出自维瓦尔第的一部包括有12首作品的小提琴协奏曲集《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当中的前四首,这四首作品在十八世纪初于威尼斯首演以来,就已成为维瓦尔第所有作品中最受欢迎的曲目,在当时如此,在今天也是如此,由此可见本曲魅力之所在。从四季协奏曲开始,维瓦尔第把十八世纪之前抽象概念的音乐、转移到后来所谓的标题音乐创作上,为日后的作曲家开启了一个遵循的方向,包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内,都可以看出维瓦尔第音乐创作方式的影响。但是,严格说起来,维瓦尔第并没有“发明”标题音乐,他只是把音乐带进一种新的聆赏层次,目的就是在音乐中呈现出标题或是文字当中的明确画面。在四季协奏曲中,维瓦尔第表现出一种富有人文气息的创作风格,这是他对周遭自然世界的认知、以及对人类百态观察的结果。这部作品是对一年四季有智能、成熟、敏锐的描述,乐曲中也不时可闻威尼斯质朴乡土的旋律风格,这都是作曲家深深受到自环境影响的明证。维瓦尔第对于描写或是标题音乐的影响,可以由海顿、贝多芬等作曲家的作品中看出。

第一乐章(快板)以回旋曲形式写成,其主要主题华丽而洒脱,具有欢快的春天气息。开曲即展开轻松愉悦的旋律,使人顿时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和生机。描写的是春光重返大地,小鸟欢愉地歌唱,森林枝叶随风婆娑,呢喃私语。突然,电光乍闪,春雷惊蛰,万物苏醒。这一乐章是整部《四季》中最为著名的乐段。

第二乐章(广板)很短,描写的是静谧而悠闲的田园风光:“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在簌簌作响的草丛中,牧羊人在歇息,忠实的牧羊狗躺在一旁。”是春雷过后,雨过天晴,小鸟又唱起了动人的歌曲,牧羊人和他忠实的小狗在鲜花丛生的牧场上悠闲小憩的恬静景致。乐章开始是小提琴声部以很弱的音量奏出的附点节奏音型,以及中提琴那有点唐突的、仿佛是牧羊狗的吠叫声的切分音型。在这个背景上,独奏小提琴以优美而恬静的旋律牧歌般地唱了起来。

第三乐章(快板)描写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乡间的欢乐景象:“伴随着乡间风笛欢快的音响,在可爱春天的晴朗天空,仙女们与牧羊人翩翩起舞。”乐章的基本主题是一首当时颇为流行的西西里舞曲,它一开始就出现在独奏小提琴和小提琴声部,低音弦乐器奏出的和弦节奏和管风琴浑厚的音响则着意渲染了舞曲的欢快情绪。

一打开音乐播放器,流淌出《四季之春》的旋律,回旋曲轻快欢畅,让人自然生发出一种自内而外的兴奋与快乐,感觉整个生命都有了活力。春天来了,春风所到之处,一切生命又重新开始他们周而复始的循环,世间万物争先恐后地对世界探出了小小脑袋,热闹非凡,它们一齐欢快舞蹈以迎接春天的到来!蝶蛹中蛰动的幼蝶,一点点冲破禁锢常青藤沿着墙壁蜿蜒爬长,有节奏地攀援地许多不知名的野花野草;新芽从湿润的土地中迸发出来花苞花蕾在春风的拂动下,瞬间绽放,随着风动,点头摇晃,从冬眠中苏醒的动物们伸着懒腰,拥抱春日和煦的阳光。这让我想起小学时候学过的一片文章《春姑娘》,在音乐的感染下,我仿佛觉得是真的有一位春姑娘在春风里欢欣鼓舞,带着小草小花,小鱼小鸟一齐肆意歌唱舞蹈。而后,突然一阵惊雷骤然响起,发出春的呐喊,大地爆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让人为之一振。而后春雨霏霏,渐渐地天又晴朗,雨后春笋生长得更加肆意了,雨后新鲜的空气让所有生命都感到心旷神怡,更有力量的向上生长。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心得召唤,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羊人们和着牧笛翩跹起舞,分享着他们对春的来临的喜悦。这是我在听着《四季之春》时,眼前所浮现之景,我觉得整个人仿佛新生。我感觉自己仿佛就置身于一片广阔的大自然中,同这些生命一起,一齐歌唱舞蹈,一起感谢春天给我们带来的生命活力。维瓦尔第的音乐表现力,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管是《四季之春》还是《夏》、还是《秋》、还是《冬》。

整个协奏曲给我的感觉是温馨而又亲切,遥远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如此平易近人,从来都不会因为时间的关系,而让人产生距离感。而我想这正是维瓦尔第的《四季》流传至今,长盛不衰的原因。

对本课程的看法

我本身是非常喜欢听音乐的,对音乐理解只是停留在它很好听的层面上,所以当老师上课放那些比较好听的音乐的时候,我就会觉的心情很舒畅,当下受到的压力都得到一些缓解了。

连续两年选了音乐的选修课,也是觉得音乐于我来说是一种舒缓压力的工具。但我粗浅的认为,老师让我们考听辨不是很合适,因为我们非音乐艺术生,对音乐的感知没有老师这样的到位,很多时候我们听音乐知识用来放松自己,而我们上交响乐鉴赏更多的是为了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丰富自己的生活。在如此少的时间内要听完整十首的音乐然后听其中一分钟猜出这首音乐的音乐时期,作曲家,作品,真的有难度。所以希望老师可以要求不要太苛刻,让我们顺利通过考试。

第二篇:交响乐鉴赏学习心得

交响乐鉴赏学习心得

通过本课程,我对交响乐有了一定新的认识。

首先当然是对于交响乐基础知识的一些了解,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形式的音乐作品。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此外还有对于一些乐理的了解。或许这些东西平时都不会用到,但是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些还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对于交响乐的一些里程碑式人物的了解。贝多芬、莫扎特、圣桑、舒伯特等人物虽然是如雷贯耳,但是却着实缺乏了解,课上老师细心地为我们一一介绍他们,并且播放了一段段他们经典的乐作篇章。或许只是十多分钟的欣赏,然而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许多一听就十分熟悉的曲目,此时就显得更加亲切。

当然,还有对于乐器的一些了解,正是通过这组成交响乐的一个个小部分,才能更好地了解交响乐这一不同的文化。

谈到这门课,说实话,主要是对于交响乐这一对于现在边缘化的艺术的一种好奇与喜欢。我是来自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系,平日中必修课都是一些理工科类的课程。当然,我也能从交响乐中得到一点启示,例如从音乐中领会谱曲者的心境,理解乐曲中的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很多也是需要自己的理解,方才能更好地学好这门课。但是我想说,交响乐鉴赏这门课,更多是将我从繁忙的课业中拉出来,体会一种不一样的节奏。

谈及建议,对于老师的为人还有授课的内容等等都觉得值得称赞。很多方面都是同学需要提升。当然,我也建议老师适当地为同学们每周布置一些小任务,不必检查,权当大家的兴趣与提升大家的文化素养,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

这一学期我也做到了每次都出席交响乐鉴赏这门课,也十分喜欢这门课,最后对老师这一学期来的教导表示感谢。

农业与生物学院 宋奇琦 5101509072

第三篇:《交响乐鉴赏》

《交响乐鉴赏》

交响乐团与指挥

摘要

“19世纪是作曲家的世纪,20世纪是指挥家的世纪,21世纪则是乐团的世纪。”在现场听知名乐团的演奏越多,越能够深切领会这番话的含义:在乐团与指挥的关系中,乐团越发成为强势的一方。这自然是由于从20世纪下半叶至今,乐团的演奏技巧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舞台上具有绝对统治力的指挥家越来越少见,于是天平自然开始向着乐团的一侧倾斜。这一现象导致的后果是乐团的声音越发趋同(过去那些所谓有个性的音色,大抵也等同于有缺陷的音色),弱势的指挥家对此无能为力,因为他们不再有发言权。此外,指挥行业里明星越来越少,而明星稀少也就意味着观众自愿掏出的钱减少,进而使得整个行业的生存境地越发窘迫。

2.1交响乐发展起源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

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到了18 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交响音乐形成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在此之前的17一18世纪中叶是欧洲音乐史上的高峰之一-一巴洛克音乐时期。按照西方音乐史分期,欧洲交响音乐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历史阶段。

我国的交响音乐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20年代。黄自(1904-1938)以其交响序曲《怀旧》和《都市风光幻想曲》的创作成为我国交响乐创作的奠基者。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更以其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炽烈爱国之情的作品对我国交响乐创作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建国以来直到“文革”前,党培养起来的一大批中青年音乐家和前辈作曲家们一起创作了一大批交响乐作品,著名的有王云阶的《抗日战争交响曲》、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罗忠铭的《第二交响曲》、施永康的交响诗《黄鹤的故事》、马思聪的《第二交响曲》和《F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何占豪与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

文革以后,交响音乐创作全面复苏,一大批年青作曲家相继涌现,他们一方面坚持交响乐创作的民族化方向,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观念更新的浪潮,大胆吸收借鉴西方交响乐创作包括现代交响乐创作的写作技巧,写出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交响音乐作品,如黄安伦的《春祭》、谭盾的《离骚》、张千一的《北方森林》、刘敦南的《山林》等。

2.2交响乐发展历程 世纪中后期,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兴起及一些天才作曲家的伟大创作,使得交响乐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在这里我们首先提到的就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他一生共创作了120多部交响乐。他在交响乐艺术上的贡献是——完整而严谨的确立了交响乐的形式和规模,因此,他曾被人们誉为“交响乐之父”。他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到了他的两位后人——莫扎特和贝多芬。而交响乐的形式、规模、内涵等等,都是在这后两位作曲家的创作中得到真正的成熟和完善的。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41部交响乐,他的交响乐较之海顿的交响乐不论是在形式的完整、内涵的丰富和思想的深刻等方面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他以其天才的神来之笔,为交响乐这一独立的器乐形式,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活力。他最后的三大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及《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则是他全部交响乐创作的顶峰。这三部交响曲集天才的音乐性、丰富的思想性和新颖的创造性,成为古典交响乐创作中的光辉典范。

2.3交响乐主要特征

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

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

2、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

3、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4、表现手法是顿挫分明的,能将听众带入音乐意境和想像空间。

2.4交响乐团介绍

2.4.1海顿交响乐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1732年3月31日生于奥地利与匈牙利边境下奥地利的一个村镇罗劳,1809年5月31日卒于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世代相传的车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工,家境贫困,12个孩子有6个夭折,海顿是12个孩子中的第2个。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十八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尤其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世人公认的“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奠基人”。他晚年创作的十二部《伦敦交响曲》和大型清唱剧《创世纪》、《四季》以及《皇帝四重奏》等作品,代表了他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中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特色、民主思想和艺术独创性,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真正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那不朽的音乐作品对同时期另一位大音乐家莫扎特和以后的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顿一生经历坎坷,生活道路曲折。但是,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他却用纯朴、善良和慈爱的心,将毕生的才华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国家和人民,并忠贞不渝地为他们寻找着欢乐和慰藉。2.4.2贝多芬交响乐

贝多芬这位被后人尊称为“乐圣”的天才人物,在其短短几十年的创作中,将交响乐的创作成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交响音乐艺术史上,他的创作被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而他的作品则是跨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杰出典范。

罗曼-罗兰曾称赞贝多芬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最伟大的音乐诗人,是最生动地描绘了拿破仑时期的暴风骤雨的艺术家;他的描绘包括人民的苦难、悲伤;战争的紧张以及自由精神那沉醉的狂欢。”

贝多芬的交响乐较之海顿和莫扎特的交响乐,形式更加严谨、内容更加丰富、技法更加娴熟。而尤为使人关注的是,他的交响乐思想性深刻、哲理性复杂,他第一次将交响乐具有了社会启示性和斗争性的深刻内涵。他的交响乐创作成就在于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重大开创。如:在形式结构上,他扩大并完善了交响乐的组织框架——奏鸣曲式。同时,以动力更强的谐谑曲(注:也称诙谐曲,她们大多是3拍子的,节奏活泼,速度较快,常有突发的强弱对比)取代了过于温和的传统小步舞曲,从而赋予交响乐以更加丰富的有机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了达到表现社会性重大题材和人类斗争性及精神境界的目的,他将交响乐队的编制扩充到了更加合理的程度。同时为了达到他的整体艺术构思,甚至将人声增加了进去,在他的《第九合唱交响曲》中,合唱队演唱的“欢乐颂”揭示了一种无比崇高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是交响乐史上第一次加入人声。而这种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实践,则充分地说明了贝多芬作为一代交响乐宗师,所表现出的非凡魄力和杰出天才。

我们通常把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分为无标题和有标题的两类,他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七和第八交响曲是无标题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和第九(合唱)是有标题的。他的这两类交响曲形成了两种创作路线,对后人的交响乐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贝多芬在音调创作方面,给后来的交响乐创作也给予极大的影响。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第五(命运),是迄今为止最为简短的主题,它只有四个音,而这个命运动机始终贯穿着四个乐章;而第九(合唱),则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巧妙的加入了人声的合唱,开了音乐史上的先河。

另外,贝多芬完善和扩大了乐队编制。在他的交响曲当中,我们发现他运用了海顿和莫扎特时期不曾运用的乐器。比如说短笛、低音大管、长号和一些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大镲、大鼓等等,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引用了人声。我们面对贝多芬交响曲,让我们感受最强烈的是贝多芬精神。

贝多芬的座右铭是“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他的音乐是面向全人类的,而21世纪仍然需要刚毅、英勇、勇往直前和百折不挠的贝多芬精神。2.4.3浪漫主义交响乐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开始渗透到音乐领域当中。舒伯特带有艺术歌曲交响化性质的《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柏辽兹和李斯特的标题交响乐《幻想交响曲》和《但丁交响曲》,舒曼充满诗意的《春天交响曲》,勃拉姆斯的四部充满传统精神但却有浪漫主义内涵的交响曲,柴科夫斯基和德沃夏克带有浓郁民族性的一系列交响曲,此外,圣桑、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等作曲家们的各种交响乐作品,都是19世纪浪漫主义交响音乐创作的珍品。19世纪晚期,奥地利作曲家马勒谱写了十部交响曲,在这些交响曲中,他为了表现自己内心复杂的精神世界,而将交响乐的表现形式发展到了极限。如他的《第八交响曲》,被人们称为“千人交响曲”。除去马勒之外,在19世纪晚期,各国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中,也有许多人应该被称为交响乐大师。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捷克的雅那契克、俄罗斯的格拉祖诺夫和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创作,都在某种程度上,为世界交响音乐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世纪和20世纪相交之际,许多象征着新时代艺术风格的思潮,开始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从德彪西(法)的印象主义、理查-施特劳斯(德)的后期浪漫主义和勋伯格(奥)的早期无调性技法,都渗透到交响乐的创作中,为20世纪五花八门的交响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在20世纪众多的作曲家中,为交响乐及其它体裁的创作,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数不胜数。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俄国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英国作曲家布里顿,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美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格什温等等。他们所创作的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狂想曲、随想曲等许多作品,极大的丰富了世界交响音乐宝库。并由此构成了20世纪交响音乐创作的重要篇章。

交响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突飞猛进紧密相连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的确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新世纪乃至将来更远的时期中,它也必将作为高雅的文化艺术经典和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精神需求,作出更大的贡献。指挥

3.1指挥的简介

指挥家一站上指挥台, 面对着由上百位演奏者组成的交响乐团, 俨然有君临天下的威风。乐师们乃至于所有的观众目光都集中在他的手势上。此时他操纵著这个至高无上的音乐媒体: 一个现代交响乐团。因为这是一组指挥无法亲自一一演练的乐器, 他必须凭藉著高超的沟通语法, 让乐团发出他心目中理想的乐音。

在排练一部即将演出的作品之前, 指挥自己得先对乐谱了解得滚瓜烂熟。他对乐曲的分句、力度的平衡必须完全了若指掌。换句话说,他一定得先精确的判定这部作品应当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如何形成整体, 以及如何将乐谱上的音符转为动人的激情。

演奏家们倾毕生精力追求完美的演奏技巧, 有些指挥在步入指挥家行列之前, 正是以乐器演奏开展自己的音乐生涯, 有的甚至能出色的演奏多种乐器。无论其出身如何, 一旦作为指挥, 就必须熟悉总谱以及所有乐器分谱, 以便向全体团员做出明晰精确并使其信服的提示。他还必须对作品细节与整体结构交待得一清二楚, 引导团员采用最恰当的方式来演出这部作品。

指挥大师们对乐团的驾驭有绝对权威。有些人甚至采用某种近乎恐怖的手段;有些人则是靠魅力与说服力。而一些著名的大师则是自身建立起一种令人肃然尊崇的敬畏, 以其无匹的专业素养及对作品的深刻洞察力来感染团员。

指挥不可能都是一个模子压出来的。有些指挥, 如塞尔对待乐师十分粗暴, 拿架作势, 蛮不讲理。有的如伯恩斯坦感情外露, 作品一有起伏, 便歇斯底里做出夸张的手势。有的很奇怪, 像伯恩斯坦的一位老师莱纳就只用指挥棒做出极细微的动作, 以至背对的观众怀疑他已老僧入定。有的指挥离不开指挥棒, 有的却从来不用。有的嗜谱如命, 有的全凭记忆。许多人以眼神传达旨意,卡拉扬指挥时却永远双目紧闭。

指挥的任务在于透过团员把抽象的音符转化为具体乐音。这就不光是操作指挥棒或手势好坏问题。指挥常会告诉别人: 用指挥棒打拍子的基本技巧很容易学会, 但交流概念的能力却是难上加难。就像调油彩一般, 指挥必须能控制每声部的音色、音量, 使整体声音达到平衡。

有的指挥, 如朱里尼,下意识地强调低音乐器, 诸如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及巴松管, 于是它们的音色深沉厚重。有的指挥要求尽可能的透明, 还有的则创造出类似管风琴的共鸣厚度。速度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预备拍: 指挥在起拍的关键时刻所酝酿的气氛可使各声部准确且整齐的切入, 使演奏员的情绪可一鼓作气地宣泄而出。一个看似可以一笔带过、实则会导致强烈决定意义的拍子, 会给音乐带来决定性音色。有的指挥则每逢高潮都加以强调, 有的指挥听凭紧张气氛自然浮现;另一些指挥则认为必需有意识的控制才能创造出紧张。

3.2指挥的作用

乐队指挥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指挥来组织和训练乐队,控制演奏速度,保持作品结构与形式的统一,使乐队能够正确、统一地演奏作品。乐队指挥的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总谱的准备。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标注,并形成自己的处理;

第二阶段是排练准备。乐队指挥要根据乐队的情况、作品的难易程度制定排练计划; 第三阶段就是排练阶段。这是指挥工作的中心,分为抄谱、个别练习、集体试奏、分声部练习、合排、连排、细排等步骤,一个指挥的绝大部分工作都在这个阶段中完成。

一个优秀指挥家,不仅可以造就一个乐队,同时可以造就一个作曲家和他的作品;相反地,一个不怎么样的指挥,不仅可以毁掉一个乐队,同时可以毁掉一个作曲家和他的作品,甚至可能毁掉作曲家的一生。对于一个指挥家来说,最崇高的任务是正确理解作品意图,把该意图转变为乐队的音响,这门学问称为乐曲的诠释。

乐队指挥是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体,它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注释:各个乐器声部)转化为较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注释:乐器声部之间、各类乐器组合等,乐器齐响所产生的整体)。通过乐队指挥对音乐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指挥,使各种个别的乐器演奏形成了有生命力的音乐演出的整体。

3.3做一个指挥的条件

作为一名指挥,具备广博的音乐史知识,乐器法,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和思想,领悟作品的创作背景,区别各个时代、各个作曲家艺术风格的异别,并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以内心的听觉,去体会乐曲的各种感情和内容,使作曲家的乐谱创作首先在自己脑子中变成活的形象。然后,他对乐曲的分句、力度的平衡完全了若指掌。就是说,精确的判定这部作品应当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如何形成整体, 以及如何将乐谱上的音符转为动人的激情。

另外,指挥通过充分调动自己的全身,把音乐的全部激情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从而带动整个乐队。

最后,指挥还要有抓住自己的乐手和观众的气质与魅力。在平时的排练中,只有风趣幽默而又风度翩翩的指挥,才能更好的调动乐手们的积极性,共同达到更好的演奏状态;而登台时,大师级指挥或俊逸如卡拉扬、潇洒如阿巴多、认真如小泽征尔、或诙谐如扬松斯的气质挥洒,更能在音乐之外,以人格魅力感染整个剧场。如何评价一位指挥家

简单来说,一位指挥能让他手下的乐队演奏出什么样的声音,是评判指挥好坏的唯一标准。然而,如果谈论声音是如何演奏出来的,为什么某位指挥与某支乐团合作就能够产生这样的声音,换一支乐团就全然不灵,或者为什么有些指挥可以与几乎所有合作过的乐团“来电”,而有些指挥只适合与少数几支乐团合作,那学问就深了。

我的一位指挥家朋友说:“19世纪是作曲家的世纪,20世纪是指挥家的世纪,21世纪则是乐团的世纪。”在现场听知名乐团的演奏越多,越能够深切领会这番话的含义:在乐团与指挥的关系中,乐团越发成为强势的一方。这自然是由于从20世纪下半叶至今,乐团的演奏技巧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舞台上具有绝对统治力的指挥家越来越少见,于是天平自然开始向着乐团的一侧倾斜。这一现象导致的后果是乐团的声音越发趋同(过去那些所谓有个性的音色,大抵也等同于有缺陷的音色),弱势的指挥家对此无能为力,因为他们不再有发言权。此外,指挥行业里明星越来越少,而明星稀少也就意味着观众自愿掏出的钱减少,进而使得整个行业的生存境地越发窘迫。

越是强势的乐团,越是对那些言听计从的指挥家喜爱有加,柏林爱乐乐团与西蒙·拉特就是这样的关系,只要看看他们的排练就知道了—人人都可以站起来发表对音乐的见解,之后大家再用表决的方式决定是否采纳其观点。然而,好的音乐真的是靠民主表决产生的吗?为什么人们怀念的,仍然是昔日舞台上的那些“独裁者”—富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与卡拉扬?为什么人们依然对那个一人统揽全局、男性荷尔蒙迸发的年代念念不忘?

这其实只是乐团与指挥两者关系中的一种很普遍的情形。越是有传统的乐团越不可一世,对自己的总监尚且未必尊敬,更何况是对来客串一两场的“酱油”指挥。

指挥应该怎么做才能产生优美的音乐?我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欧洲的音乐学院传统上是没有所谓的“指挥系”的,学生一般都是先从作曲学起,待学到高年级甚至上研究生后才可以选修与指挥相关的课程。20世纪的指挥家通常有漫长的求学经历,除了学作曲之外,也有不少大师是从歌剧院里的声乐指导或是合唱指挥起步的,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努力之后才有机会在主流歌剧院或乐团里任职。指挥本身对音乐的产生不贡献分毫,他也不是魔法师,没有以一己之力让一百多人的乐队改变声音的魔力。指挥对音乐的贡献很大程度上是纯技术层面的,比如采用合拍会让音乐更平滑,分拍则让节奏更明确;如何让音乐的气息如歌唱一般自然;揉弦应该在何时出现,幅度与密度如何控制;在某段重奏里,哪件乐器应该突出,又应该在何时隐去……这都是指挥要操心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究竟要在多大程度上严格遵循谱面,又应该在哪些环节展现音乐家自己独一无二的音乐处理.因此,指挥家应该是整个舞台上最懂音乐的那个人。即使他是弹钢琴出身的,也应该知道小提琴的双音技术是怎么回事,演奏颤音时如何才能让声音最密集,双簧管演奏者可以吹多快而不把自己憋死……如果全然不懂技术,那么就得有强大得无与伦比的气场,让乐团自然对你服服帖帖。据说伯恩斯坦就在乐团技术方面知之甚少,不过纽约爱乐乐团的老油条们还是对他无比爱戴,尽力帮助伯恩斯坦表现出他所想象的音乐。如果换个乐团不服气的小年轻来,可能也会如之前那个段子讲的那样,连椅子都不给坐。

指挥作为乐团的脸面,往往还担负着出去给乐团拉赞助的重要职责,此外还要负责音乐季的编排、客座指挥及客座独奏家的邀请、演奏员的任命与罢免,甚至午餐吃什么之类的琐事。不过随着乐团纷纷开始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指挥在这方面的压力比以往小了一些。不过正如之前提到的,面对如今越发强势的乐团,能将他们治得服服帖帖的“好指挥”确实已经越来越少了,这也是人们无比怀念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的原因。

如今的音乐界,没有真才实学的指挥家根本无法在乐团面前抬起头来,只好夹起尾巴做人;可以用实力或者人格魅力征服乐团的那少数几位指挥家,也基本被世界各地的邀约压得喘不过气来,要同时兼顾好几支乐团的事务,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飞机上,再也不能像老一辈指挥家那样在一座城市潜心工作几十年了。

指挥界人才凋零,是这个时代所造成的结果,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遗憾。

5结论

通过此次的论文写作,了解了更多关于交响乐的知识,也弥补了很多曾经在对交响乐认识上的不足,同时也简单的发了一下对于当代的指挥不受重视的牢骚,我个人是非常佩服指挥的,无论是他们的认真负责还是才华横溢,希望他们能得到他们应得的待遇。

参考书目

http://dy.qq.com/article.htm?id=20150430A001WF00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aDX5ECS4-c2Ey6R6I1RcW1acNYLl8LkUfjzANVsbAgBldHq4tThXq1-XNyJ5QUccoJUKtH3Tz5-aFvBW5FOZq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07JUdnVlKWfRmkdEb8xHPJAjvO2pV7nLEqtGPD5dV6xA9Qth0GIJ4DnYCzZkRVnQbEBblrXL-3N1K-iZQmcha

《西方音乐史》

田可文 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西方音乐美学史》(美)福比尼 著,修子建 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交响乐欣赏十八讲》 刘雪枫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典音乐零距离》 解瑂 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附录

推荐交响乐

1.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 2.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 3.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 4.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5.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 6.莫扎特g小调第40号“维特” 7.海顿第94交响曲“惊愕” 8.贝多芬第七交响曲

9.勃拉姆斯D大调第2交响曲

10.莫扎特c大调第41号“朱庇特”

第四篇:交响乐论文

西方交响乐的鉴赏

内容提要:

在西方音乐历史上看,可分为: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是交响音乐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这期间,西方交响乐慢慢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品味风格。因此,交响乐大师的每一部作品值得每一个人去品味和探索。

关键词:

交响乐 历史 时期 发展

正文:艺术世界中,最不可思议的莫过于音乐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人类传达感情的工具,是一些用旋律和曲调驯服的噪音,宛如一些活泼的精灵,为心灵进行一次洗礼。而在众多音乐之中,交响乐凭借其气势磅礴、深不可测的特点越发受到人们的追捧。

交响音乐是指能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富于交响性的各种类型的乐队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的体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组曲、序曲和交响合唱等。它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交响音乐的内涵深刻,其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激昂处如行云流水,奔放时如疾风迅雷,痛苦时它会安抚人们的心灵,孤独时它会给我们带来欢乐,困难时它会增添我们的勇气,胜利时他会与我们同欢共庆。

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是交响音乐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下面我将结合课上所学的交响乐知识和我个人的理解与感受,谈一下这几个时期的交响乐特点与发展,带大家走近西方交响乐。

一、巴洛克时期

在欧洲艺术史上称1600年至1750年间的150年为巴洛克时期,这段时期的音乐有一种宏阔的气度,是以感情强烈而求新求变、内涵丰富而结构富于理性为主要审美特征的。因此,追求气势宏伟而富于动力性、丰富多样而热情如火的音乐美成了这一时期音乐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巴洛克音乐风格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多声部复调音乐开始转向和声性主调音乐。在这一时期,大小调体系得到了系统的发展,开始以大、小调直接充当标题以说明乐曲的性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具有宏伟壮丽、高贵庄严、富有动力感和装饰性、乐思精美的特点。

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对巴洛克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小提琴协 奏曲《四季》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四季》套曲分别由《春》E大调、《夏》 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四首小提琴协奏曲组成。其中《春》最为脍炙 人口,尤其它那春天的主题,充满欢乐和激情,经常在音乐会上独立演奏。

《春》分为三个乐章:1.快板回旋曲,华丽洒脱,具有欢快的春天气息;本乐章(快 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 2.慢板,描写静 谧而悠闲的田园风光;3.快板,描写在春光明媚的阳光下乡间欢乐景象,以一支当时 流行的西西里舞曲为主题,展现出仙女们与牧羊人翩翩起舞的情景。

《夏》则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夏天的疲乏、恼人;《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第一乐章欢快活泼;《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 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其中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 轻音乐而广为流传。总之,《四季》使我对交响乐产生了最初的兴趣,它真的很美。

二、古典主义时期

在欧洲音乐史上,称十八世纪最后的二十五至十九世纪最初的二十五年为音乐的 古典主义时期,也被称为“古典乐派”时期,这时期交响乐题材重大、推崇理性、气 势宏伟、逻辑性强、结构严谨,以主调和声风格为主。发展了器乐动力性语言,并广 泛用于各种体裁,作曲家既有传统理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作曲家们除了继承原来 的复调音乐外,还确立了主调音乐的写法地位,形成一系列的音乐体裁与曲式规范(如 歌剧、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交响曲)。他们的这一审美趣味与重大成就对于后来 的浪漫主义、民族乐派和现代的音乐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在众多的著名作品中,令我不能忘记的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曾反复地听它,并深深地被这首乐曲所感动。“命运的敲门声”是那么震慑心灵,让人听过之后再难忘却。让我想到自己在面临挫折和命运考验时的感受,而第二乐章中舒缓的节奏仿佛给人以抚慰,接着流露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使我心情平静下来,并汲取奋进的力量。最后,打破黑暗,冲出压抑,迎来胜利的欢呼。听到这里,我感受到内心深处充满了勇气,并有着坚定的信念。整篇乐曲使我振奋,激励着我鼓起勇气面对人生中的挑战。

三、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乐派开始于十九世纪20年代,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发展阶段。贝多芬晚期的作品就已拉开了浪漫主义音乐开始的序幕。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主要特点有:旋律直接诉诸情感,易于哼唱;音响更强大;表情更明确;色彩绚丽;结构自由等。

早期浪漫派作家有德国的韦伯、门德尔松、舒曼,奥地利的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法国的柏辽兹,波兰的肖邦等,其曲风大都具有甜美和忧郁的特点,给人完美、纯净、安详与沉静的印象。中期浪漫派作家如匈牙利的李斯特,德国的瓦格纳、勃拉姆斯等,其曲风多样,但常与民族主义音乐相并行。晚期浪漫派作家如意大利的威尔第、普契尼,德国的理查·施特劳斯,其曲风是音乐的表现意欲更强,音响规模不断扩大。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一部经典的圆舞曲。它格调轻松,通俗易懂,深受大家喜爱。初听这首乐曲,它给我带来了愉悦的心情,虽然没有真正见到过多瑙河的样子,但是闭上眼睛,跟随着乐曲的旋律,便能够想象到阳光洒在水波荡漾的蓝色多瑙河上,一幅无比美丽的画面呈现。

四、现代主义时期

现代主义音乐泛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从历史风格的范畴而言,现代音乐特指20世纪中所创作的有特殊风格的作品,并非指所有写于20世纪的作品。和浪漫主义及其以前的西方传统音乐相比,现代主义音乐风格十分多样化。

在这一时期,作曲家创造了更多的音乐表现手法,而且,很多音乐家打破常规,超出了人们通常对音乐的理解范畴。虽然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也有着巨大的欣赏价值,但是我个人对这时期的有些作品实在很难理解。

五、自我感想

总而言之,西方交响乐是极具魅力的音乐,是高雅而富有内涵的艺术。欣赏交响乐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感悟生活,陶冶情操,接受灵魂的洗礼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力,它的含义与内容只能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科普兰认为:“音乐除了能发出悦耳之声和特定的表现力之外,还存在于音符本身和对音符的把握之中。”音乐的曲调,也就是音乐的主旋律,仅仅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还包括节拍、节奏、音色、调性、和声、力度、织体等等。这些就是表达音乐内容的最基本的“语言”。这也就是音乐层次了吧,可是对于没有专业乐理知识的我们来说,要了解这一点也还要通过不断的努力,也感谢老师的教导。!

参考文献:

[1]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 谢尔曼·汤恩比克.音乐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卞祖善.西方交响乐巡礼.福建艺术,2010(2)

西方交响乐的鉴赏

学校:海南大学

学号:20110507310012 姓名:李尚华 专业:车辆1班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第五篇:交响乐鉴赏之感想

交响乐鉴赏之感想

姓名 邓佳敏 班级 091201 学号 ***3

作为一个学习法学专业的我来说,很高兴这个学期学习了交响乐鉴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交响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交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交响乐是一种富于戏剧性的大型管弦乐套曲。也可以说,交响乐就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最初,交响乐是各种多声部乐曲的泛称,到了18世纪,通常是指意大利式的歌剧序曲。歌剧序曲的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逐步发展成三个乐章,再加上一个“小步舞曲”乐章,便成为四个乐章的古典交响乐的典型形式。古典交响乐是在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手上奠定基础的,他创作了104部交响乐,有“交响乐之父”的称号。

音乐的四大要素是旋律、和声、节奏以及音色,欣赏音乐包括纯美感享受、想象与联想、纯音乐鉴赏。交响乐萌芽于十六世纪中叶,即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最后定型,巴赫、亨德尔确立了弦乐器在乐队中的地位,交响乐的基本形式由海顿创始并由莫扎特最终确立,贝多芬使交响乐发展到了最高峰。贝多芬是古典交响乐的革新者,创作了《英雄交响乐》和《命运交响乐》,使交响乐成为表现反对专制暴政、争取自由民主的革命热情和英雄性格的重要音乐体裁。继贝多芬以后,19世纪的浪漫派作曲家,把交响乐引向新的广阔世界,加强了标题性,使音乐创作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密切结合起来。如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以德国待人歌德著作中的作物为题材,创作了《浮士德交响乐》。现代意义的交响曲是指一种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套曲,是音乐表现的最高形式,它能表现重大的题材,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音乐,特别是交响乐。我在一次次课程中越加感觉到交响乐给人的冲击力是与众不同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更是不同于一般的,我更加发现了交响乐这门艺术比其他艺术门类给人们的冲击力更大,它直接撞击人们的心灵,使我们无法回避。在这撞击过后,乐曲在人的心脏中迷漫开来,渗入全身,使全身充满激昂向上的力量,激情四溢,热血沸腾的。

我一直对音乐的感觉偏于感性化,或许只停留在表面吧,但交响乐让我感觉到了音乐它也赋予理性的一面,我想能在这个基础上回到更高的感性上,那时的我肯定会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标和愿望了。

都说音乐给人以启迪,净化人的心灵,完善自身的品质,从而感悟这美好的人生。从交响乐中我更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种坎坷的人生轨迹,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表达中体会到,原来创作的过程并非我们一般的想象。作者把这一切都融入了他的音乐,所有的喜怒哀乐,所有的生死离别,所有的所有的无法表达的内心世界都用交响乐这种慷慨激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震慑力更直入人心啊。从老师的课程中我还体会到了,当人需要用音乐去放松心情的时候,可以纯粹地从听觉上享受音乐,即从欣赏音乐过程中,由于感受旋律、节奏等音乐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时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不一定要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或者有高层次的欣赏水平,只要“用心听,”又如“把耳朵叫醒”的方式去听音乐。在欣赏音乐同时,就会感受到到旋律是优美的或者是动听的,并且凭直觉去选择个人觉得悦耳的歌曲或乐曲去欣赏。例如在听很多的交响曲时,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欣赏它的旋律,从中获得心情上的释放。

音乐是会说话的,有内涵的。我们可以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体裁以及其音乐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层的体味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以及具备一定得欣赏能力。而在更深入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获得欣赏过程中的快感,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正如当我们在听交响曲时,如果我们知道的作者创作用意,创作背景,我们就能听音乐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

这个课程其实一个礼拜就两节课,时间有限,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发现我学到了很多,转眼间,课程也要结束了,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会去忽略交响乐,更加会主动去了解一些知识,多点知识总是好的,学习的过程短暂但是美好,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深入有关交响乐的知识。交响乐欣赏这门课程教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真的很喜欢这门课程,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交响乐。我想只要热爱交响乐,它也会慢慢向我靠近,一起享受这种无与伦比的音乐旅程。

下载交响乐鉴赏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响乐鉴赏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响乐论文。感悟

    交响乐学习的杂忆与杂谈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

    交响乐之我见——交响乐鉴赏课程感悟(★)

    交响乐之我见 ——交响乐鉴赏课程感悟 时如逝水,一学期的交响乐鉴赏课程已入尾声。选修这门课程可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交响乐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体裁之一,能够更为亲密地接触交响......

    北京交通大学 浅谈交响乐论文

    浅谈交响音乐 姓名:———— 学号:———— 专业:———— 院系:________ 年 月1 摘要 交响乐是为整个管弦乐队所作的奏鸣曲, 它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 而是一类器乐体......

    交响乐论文写作说明

    2013-2014年第二学期“交响乐赏析课”论文说明1、 题目:“交响乐赏析课”的学习总结与心得,在本公邮下载使用同一的封皮。 2、 要有结构地自然衔接和过渡好每次课的作业内容,或......

    交响乐论文——浅谈交响音乐

    摘要 本学期在何腾老师的“交响乐欣赏”课上,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我了解了交响乐的发展历史和著名作曲家,以及交响乐的体裁、特色、以及一些名作等。伴随着一曲曲优美动听的乐......

    交响乐欣赏结课论文

    交响乐欣赏结课论文 摘要:《天鹅湖》的音乐充满了迷人的旋律,感人的抒情段落,生动的场景和或优雅或奔放或热情或凄切的舞曲,充分表达了柴可夫斯基用音乐对爱情的诠释,体现了柴可......

    经典交响乐欣赏论文0

    题目: 感受民族交响乐 单位: 作者: 学号: xx大学xx学院 wangq1238 xxxxxxxxx 感受民族交响乐 一年前欣赏过《保卫黄河》这一部分,至今记忆犹新。今年有选修了交响乐欣赏的课程,从......

    中西方交响乐欣赏论文(最终版)

    中西方交响乐欣赏论文 【摘要】 音乐是心灵碰撞的火花,是生命有声的呐喊。交响乐,更是人心深处的精深表达。交响乐的发展,亦如社会的发展,不同的时期,有着各自不同的风貌,展现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