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响乐听后感
交响乐听后感—
《春节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红旗颂》
一、《春节序曲》听后感
(一)背景介绍
这首曲子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李焕之先生,他根据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丰富素材,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出表现新时代精神而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作品,深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主要表现的是人们欢度春节的热闹景象,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
(二)乐曲欣赏(听后感)
这首曲子节奏欢快,让人心情随之开朗。其实很早之前就听过这首曲子,节日特别是春节的时候电视上经常播放,所以现在听起来有一种怀旧的感觉。晚会等活动也少不了这首曲子渲染气氛。细细聆听,仿佛看到家人团聚,大家忙着做年夜饭,小孩子们玩耍着新年特有的烟火的情景。这首曲子还透露出人们在忙碌了一年之后获得收成,充满喜悦和感激的心情。
二、《北京喜讯到边寨》听后感
(一)背景介绍
这首曲子是由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10月创作的,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人们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作者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因此他们能把少数民族的特色融入乐曲之中,让乐曲充满少数民族的生活气息。
(二)乐曲欣赏(听后感)
这首曲子的主旋律也是很欢快的,所要表现的主题很鲜明,就是粉碎四人帮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欢庆的场景。第一次听的时候就被里面的欢快气息感染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性格淳朴,善良而热情。这首曲子把我带入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场景里,我仿佛看到他们身穿民族服装在田间劳作,对着青山绿水,唱着原生态的歌曲,和林间婉转的鸟鸣相映成趣的情景。
三、《红旗颂》听后感
(一)背景介绍
这首曲子是由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该乐曲融入了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这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
(二)乐曲欣赏(听后感)
我从这首曲子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也由衷地感慨祖国由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新中国的成立是由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艰辛的革命岁月得来的,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挥洒鲜血得来的。这期间的民族屈辱,生命的代价都是沉痛的。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生活,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社会的和谐美好而努力下去,传承优秀我国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
第二篇:交响乐听后感,
苹果MacBook Pro(MD314CH/A
江南大学徐湘教授公选课
之
交响乐鉴赏听后有感
江南大学徐湘教授公选课之交响乐鉴赏听后有感
在四个周的交响乐鉴赏课上,徐老师先后介绍了以下作曲家:巴赫、维瓦尔第、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韦斯特、瓦格纳、柴可夫斯基、贝多伊奇、格林卡、德彪西、冼星海、何占豪、贺绿汀等。
而对于我来说,印象较深的应该是贝多芬。记得是在小学的课本里学过一篇名为《月光曲》的文章,文章短小,但是给人却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今仍能忆起其中一些内容。而对于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自身来说,他命运多舛,失恋、失聪、养子不教,从他的音乐中,我们听到他痛苦的呻吟、愤怒的咆哮、激烈的奋争。然而作为一个与命运抗争的战士,贝多芬所追求的难道不正是生活同样不太幸福的莫扎特那样和谐、宁静、充满阳光、生机无限的境界吗?也许,面临困境,贝多芬更象是一位全身披挂、圆睁双目、一怒拔剑、力战不屈的斗士;而莫扎特则仿佛是一位已修到“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境界的高士。在我的想象中,他们的精神家园就是这样一个画面:在一条荆棘丛生、危机四伏的路上,贝多芬正排除万难、高歌猛进,终是在音乐史上留芳百世。
在听徐老师授课中,我才生平第一次听说过那么多的作曲家,听过那么多的绝世佳作。而在那么多的曲作家或者说是音乐家中,老师比较欣赏像巴赫那样的音乐家,是的也许有的人并不如贝多芬或莫扎特们那般惹人眼球,但是像巴赫这样的人也是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巴赫,德国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上千部作品。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也被认为是巴洛克是气音乐创作的顶峰。生前为出色的管风琴演奏家,但他精湛的技艺并未为他带来任何财富和荣誉。他一生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教堂当音乐师度过的,他最伟大的作品也是教堂音乐。巴赫年轻的时候,用手抄写自己崇拜的作曲家的作品来自学某些创作技巧,并在他自己认为应该改进的地方做些改动以完善原著。与当时大多数一流的作曲家以及现今的爵士乐演奏家一样,巴赫是即兴创作的好手,当场就能写曲子。在当时,演奏者给作品加上一些装饰、颤音和华彩段,并不认为是对作曲家的不尊重。也正是因为音乐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即兴创作的,所以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被记录了下来。即使那些被记录下来的音乐也经常被认为是不值得保存的。为某一特定事件写的作品,经常是演奏过一次就丢掉了——实在没有必要去保留它们,因为老巴赫可以很容易地再“攒”一部。最然巴赫的上千部作品得以流传至今,但一想到那些我们再也不会有机会亲耳聆听的作品的数目之大,还是不免令人震惊。巴赫是个极端虔诚的教徒,对上帝十分敬畏。在他的很多合唱作品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万能上帝的狂热崇拜和庄严的崇敬之情。他把前人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形式和传统概括地加以研究并汇集在一起,使之更加丰富多彩。他的先辈世代均为乐师,他的4个儿子均为作曲家,使得巴赫家族在德国音乐史上颇具传奇色彩。或许正因为如此,他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为时十六个学时的课程就尾声了,也许印象中深刻的还有第一次上课到九点的点名,还有音乐演奏过程中的绝对安静......一切仿佛就在刚才的一瞬间,可是我们好似彼此生命里的过客,来了却又不得不离开,而徐老师这一“过客”却不同于一般的过客了,因为他在众多的江南学子的人生中增添了与众不同的一笔。交响乐的课不再继续了,甚者,我不再去对交响乐做更多的了解了,但是一次课,他总能从不同的方面唤醒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人生不就如一场恢弘的交响乐演奏吗?喜、恕、哀、乐,不如一年四季吗,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好,我们得演完这场不曾彩排的戏,我们就得全力以赴。尽管前进的道路,困难从从,荆棘满路,但是我们学会感恩,连给我们痛苦与忧伤的所有人生拥有。
感谢徐老师的倾情奉献,感谢交响乐带来的每一次心动。
第三篇:交响乐鉴赏
一.古希腊人的音乐思想
黑格尔说过,“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音乐是“把不和谐导向和谐,把杂多导向统一”的形式。归根结底,音乐是一种数字的艺术,而数字是对世界的表达。欧洲人普遍认为,科学是理性的眼睛,艺术是感性的发挥,它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精神。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连的,只有拥有智慧,才能理解科学,才能鉴赏艺术,才能在之后升华自己的灵魂和思想。交响乐是专业音乐的典范,它的文化基础来源于古希腊,音乐是他们开启精神世界和宇宙世界的钥匙。交响乐由两单字构成,是一种数音和鸣的艺术形式,最早来源于古希腊,当时的艺术具有公众文化精神,蕴含着和而不同的特点。总而言之,科学和艺术是分不开的,而交响乐又是艺术之中一种宏伟而优美的形式。
二.欧洲专业音乐的开端
巴洛克时期是欧洲专业音乐的开端,伴随着文艺复兴,科学也从沉睡中觉醒,例如凡尔赛宫的建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是马不停蹄的音乐节奏,而其中阶梯式的力度变化又使音乐具有永恒性和和谐的色彩。当时音乐的体裁是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相辅相成,要想听清个别旋律,就只能对其他的声部毫不关心,要想顾全大局,就很难捕捉到个别声部。巴赫是当时音乐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欧洲音乐之父,他的音乐具有逻辑性,十分严谨,而且蕴含哲理,耐人寻味。在同时期还有另一位代表人物亨德尔,他的作品《绿叶青松》则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管弦乐器音乐。
三.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音乐始于德,终于意大利,是当时音乐十分辉煌且富有特点的一个时期。其中,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最典型的音乐,而维瓦尔第的《四季》又是其中的代表作。协奏曲,并非实至名归,而是在协作的同时,进行“竞争”和“比赛”。一般协奏曲都分为三个乐章,先由快到慢,又由慢到快,也有回旋曲式,例如A+B+A+B....的形式。协奏曲是一种超越生命的艺术形式,巴赫曾经说过:“每个清晨我愿舒展在你的怀抱。”这就是对音乐美的追求的一种深层形式。
四.古典主义精神
什么是古典主义?首先,说到古典主义,就不得不谈古希腊文化。古典主义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冷静客观,坚守传统,从古典主义的方向来形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只有“秩序”这个词。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还有与他齐名的莫扎特,他们创立了新的秩序,这也正是他们的伟大之处。音乐首先在于它的形式,“法”从音乐中来,是可思熟不可思,只有理解音乐形式,热爱音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奥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叔本华曾经说:“国王和乞丐同事透过窗子看窗外的余晖,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丽。”这就是音乐的艺术,冷静而客观。古典主义立足现实,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是我们现代人追求的。
五.交响曲
交响曲主要分为四个乐章,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生活。第一乐章表达矛盾的心情,是生活的重现;第二乐章表达感性的心理,表现生活的体验和沉思;第三乐章表达的是真理和理性,第四乐章又称为终乐章,内容和矛盾的结果有关,一般表达乐观肯定地情绪。贝多芬是交响乐作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音乐被称为“流动的建筑”,他的音乐中也饱含着各种蕴含着情绪的乐章,例如《命运交响曲》中的第一乐章鸣奏曲,其中就能够感染听者,给人积极向上的情绪,如同现在的阿Q精神,乐观风趣。总而言之,交响乐就是显示,展开,再现的过程。
六.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十分虚无缥缈但是却又十分美妙的艺术形式。可以分为几种:礼乐--庄严的,雅乐--有情操,宴乐--其乐融融,而现在的俗乐--艺术不再崇高,生理转化为情绪。“光晕”一词就很好的阐述了浪漫主义音乐,德国思想家本亚明说过,光晕产生的前提条件有三个,第一:距离产生美,艺术需要想象;第二:需要有稀奇的感觉,因为物以稀为贵;第三:光晕是一种灯火阑珊处的美,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只有越虚幻越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康德对音乐的定义是:音乐是感受游戏的形式。而浪漫主义音乐家,就是一群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七.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主题,带有标题,给你启发。在源于法国大革命的欧洲浪漫主义中,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其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奥地利的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在他的书《论音乐之美》中曾经说过:“音乐之美在于乐音和谐,音乐可以表达一切”。艺术是舒适的陌生人,有典型意义,音乐的表达。敢于物而动故型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为方渭之音。匈牙利的卢卡奇说:“同治中介。”这是一种拟人化,人的所有思想是物质基础,化学构造的,科学发展诗人用数字来解构一切,心,音,物,三者密不可分。在标题音乐之中《英雄》拉开了浪漫主义的序幕,《田园交响曲》拉开了标题音乐的序幕。
八.永不褪色的肖邦,贝多芬
艺术家出名的是才华,而不是人格,是由于他们的作品才让他们流芳百世,而且经典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就例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今天仍然是脍灸人口的歌曲。音乐也有民族乐派之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音乐风格。小国的国民具有强烈极端的民族荣誉感,他们自觉地保卫本民族的文化风貌,防止被强国文化所同化和侵蚀。肖邦就特别推崇波兰的民族音乐,欧洲的民族乐派本来起源于俄罗斯格林卡的沙文主义心理,但是却意外作用于欧洲小国。中国身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化大国,音乐也有独特的特点,讲究的是五行相生相克。民族乐派实际上也包含了弱小国家对原始文化的热爱,对异国情调的向往。总而言之,用简便的话说,民族乐派就是北方民族向往南方民族温暖的色彩,西方民族向往东方民族的神秘景象。
九.歌剧
歌剧起源于十六世纪的佛罗伦萨,作为音乐与话剧的联合形式,它和交响乐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歌剧的性质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一场艺术的盛宴,综合了戏剧和音乐的特点,是真事的歌唱,是情感的艺术,与剧中的情节和人物结合。歌剧序曲,就是最古老的交响乐题材,被称为交响乐鼻祖。威尔第是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而歌剧序曲的代表作是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序曲可以分为两种:歌剧序曲和音乐会序曲。歌剧音乐的特点是综合的艺术,是演唱的艺术,是有情感的,真实的,遗憾的,讲究的,理想的艺术。歌剧的产生,也是人类艺术史的一大进步。
十.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是一种十分抽象的音乐形式,德彪西,马拉美是象征派诗人,德彪西的代表作《大海》就有浓烈印象主义色彩,从黎明到正午,到海浪的嬉戏,最后到人和海的对话,都是朦胧之中的美好景象。我们中国古代的老子和孔子的精神就是印象主义乐派的精神:出世。印象主义音乐分为诵,音响和音乐,表现的是音乐本身的色彩,它表现的是光和色彩而不是山水,是和谐唯美的,德国一位音乐家就曾经如此评价过:“从朦胧中来,又回到朦胧中去,永远不恢复世界的本来面目。”古典主义音乐是形式简明的,浪漫主义是注重现实和情感的表现,而印象主义则是对人的内心抽象微妙的表现。
十一.现代主义音乐
现代主义音乐是指20世纪具有特殊风格,创作观念上的高度理性,形式内容非理性的音乐,包含着原始主义色彩,偶然却又具体。现代主义音乐大量使用不和谐的声音,这是原始主义的特点,而原始主义的代表是俄裔犹太美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他的代表作是交响鼓曲《春之祭》,讲的是原始的青年男女在春天的躁动还有将少女献祭给神明,这首歌在当时被演奏出来之时曾被批判“过于前卫”因此而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将春天美好的景象和献祭结合在了一起,这就是现代主义音乐“现代”的地方,在音乐中所包含的思想就超越了当代人们的音乐理念。“艺术是本能的花朵”,在现代人权的不断加强和人们对人权观念的不断看重,现代音乐也可以将人的本能进行装点,美化,升华,这是世界上极少数能操纵他人之人创造的艺术。
第四篇:交响乐基础知识
交响乐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
基本简介
主要特征
发展起源
古典交响曲
全面成熟阶段
海顿交响乐
概述
交响乐作品
贝多芬交响乐
浪漫主义交响乐
基本常识
交响乐队的形成交响乐队的编制
发展历史
经典交响曲结构
如何欣赏
展开
基本简介
主要特征
发展起源
古典交响曲
全面成熟阶段
海顿交响乐
概述
交响乐作品
贝多芬交响乐
浪漫主义交响乐
基本常识
交响乐队的形成交响乐队的编制
发展历史
经典交响曲结构
如何欣赏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交响乐(SYMPHONY)和交响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交响乐是由多件乐器所演奏的具有交响性的音乐,而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套曲。
编辑本段主要特征
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
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
2、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
3、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4、表现手法,顿挫分明,能将听众带入音乐意境和想像空间!
编辑本段发展起源
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说:“艺术中没有进步的概念,因为不管我们回头看多远,都会发现前人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假如有人认为几个世纪的努力已经使我们进一步接近完美,那将是荒谬可笑
巴赫 的……。”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
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到了18 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编辑本段古典交响曲
1740年奥地利作曲家蒙恩(1717--1750),第一次在慢板乐章和快板乐章之间,加进了小步舞曲(注:法国一种三拍子的舞曲)乐章(第三乐章),这种四个乐章的套曲形式,渐渐演变成了古典交响曲的固定形式。当然,有时候也加上引子和尾声。四个乐章是这样布局的: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注:它是古典音乐作品的一种基本曲式,无论是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重奏曲中的重要乐章,都得用它。)它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呈示部)有两个主题——正主题(第一主题)、副主题(第二主题),这两个主题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比如,正主题是冲突性的、戏剧性的,副主题可以是抒情性的、歌唱性的。也有的奏鸣曲里面,这两个主题是相辅相成的,都是歌唱性的。
第二部分:(展开部)就是把呈示部的主题进行不断地分裂、模进,在配器、节奏、力度和调性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和展开。
第三部分:(再现部)再现呈示部的两个主题,调性上有严格的关系,比如在呈示部里,主部的主题是主调(C大调),副部的主题是属调(G大调),而在再现部里,副部的主题也要回到主调(C大调)上。奏鸣曲式通常开始有一个引子或者序奏,结束有尾声。这样的曲式常常表现宏大的构思,反映深刻的哲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理,当然也有非常强烈的抒情性和描写性。
第二乐章——行板或慢板。抒情的、以歌唱性音乐见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它们是轻快、幽默、典雅和风趣的。
第四乐章——终曲。它通常是快板,经常采用回旋曲式(A+B+A+C+A)或者回旋奏鸣曲式。(所谓的回旋奏鸣曲式和奏鸣曲式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呈示部中主题出现两次,也就是主题 —— 副题——主题,然后是展开部、再现部)
我们刚刚讲的这种固定的形式,只是在古典交响乐时期,它是相对固定的。但是也有特殊的例子,比如:海顿就写过六个乐章的交响曲。至于快、慢乐章之间的对比也会有变化,他写了一部“告别交响曲”,就是以慢板结束的。至于乐章的多寡,作曲家们根据不同创作的要求,也有很多的变化,有三个乐章的,也有两个乐章的,如大家熟悉的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就有五个乐章、还有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四交响曲”,多达十一个乐章。因此,交响曲的乐章构成和快慢乐章的对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编辑本段全面成熟阶段 世纪中后期,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兴起及一些天才作曲家的伟大创作,使得交响乐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在这里我们首先提到的就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他一生共创作了120多部交响乐。他在交响乐艺术上的贡献是——完整而严谨的确立了交响乐的形式和规模,因此,他曾被人们誉为“交响乐之父”。他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到了他的两位后人——莫扎特和贝多芬。而交响乐的形式、规模、内涵等等,都是在这后两位作曲家的创作中得到真正的成熟和完善的。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41部交响乐,他的交响乐较之海顿的交响乐不论是在形式的完整、内涵的丰富和思
莫扎特
想的深刻等方面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他以其天才的神来之笔,为交响乐这一独立的器乐形式,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活力。他最后的三大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及《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则是他全部交响乐创作的顶峰。这三部交响曲集天才的音乐性、丰富的思想性和新颖的创造性,成为古典交响乐创作中的光辉典范。
编辑本段海顿交响乐 概述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1732年3月31日生于奥地利与匈牙利边境下奥地利的一个村镇罗劳,1809年5月31日卒于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世代相传的车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工,家境贫困,12个孩子有6个夭折,海顿是12个孩子中的第2个。
海顿画像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十八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尤其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世人公认的“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奠基人”。他晚年创作的十二部《伦敦交响曲》和大型清唱剧《创世纪》、《四季》以及《皇帝四重奏》等作品,代表了他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中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特色、民主思想和艺术独创性,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真正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那不朽的音乐作品对同时期另一位大音乐家莫扎特和以后的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顿一生经历坎坷,生活道路曲折。但是,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他却用纯朴、善良和慈爱的心,将毕生的才华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国家和人民,并忠贞不渝地为他们寻找着欢乐和慰藉。
交响乐作品
根据第一部关键性的全集编号,霍伯肯(Hoboken)也采用这一编号:
1号 D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59年
2号 C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0年前后
3号 G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2年前
4号 D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2年前
5号 A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2年前
6号 D大调《早晨》长笛交响曲,2把双簧管、巴松管、2把圆号、小提琴独奏、大提琴独奏,1761年
7号 C大调《中午》弦乐交响曲,2把长笛、2把双簧管、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提琴独奏、大提琴独奏,1761年
8号 G大调《黄昏》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提琴独奏、大提琴独奏,1761年
9号 C大调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2年
10号 D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3年前
11号 降E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3年前
12号 E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3年
13号 D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和4把圆号(和定音鼓),1763年前
14号 A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4年前
15号 D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4年前
16号 B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6年前
17号 F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4年前后
18号 G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4年前后
19号 D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4年前
20号 C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64年前后
21号 A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4年
22号 降E大调《哲学家》弦乐交响曲,2把英国圆号和2把圆号,1764年
23号 G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4年
24号 D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独奏、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4年
25号 C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5年前后
26号 d小调《悲歌》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5年前后
27号 G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1765年
28号 A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5年
29号 E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5年
30号 C大调《阿莱路亚》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5年
31号 D大调《号角》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4把圆号、小提琴独奏、大提琴独奏,1765年
32号 C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66年前
33号 C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7年前
34号 d小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6年前
35号 B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7年
36号 降E大调小提琴和大提琴独奏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5年前后
37号 C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5年前
38号 C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65年前
39号 g小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4把圆号,1770年前
40号 F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3年
41号 C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71年前
42号 D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2把圆号,1771年
图片说明:海顿自己整理的作品目录
43号 降E大调《墨丘利》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72年前
44号 e小调《悼念》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72年前
45号 升f小调《告别》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72年
46号 H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72年
47号 G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72年
48号 C大调《玛丽亚?特蕾西亚》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73年(?)
49号 f小调弦乐《受难》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8年
50号 C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73年
51号 B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72至1774年
52号 c小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巴松管和2把圆号,1772/1774年
53号 D大调《至尊》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2把圆号,1775年后
54号 G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1774年
55号 降E大调《教师》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音提琴、低音提琴、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74年
56号 C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74年
57号 D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74年
58号 F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7年前后
59号 A大调《火之交响曲》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69年前
60号 C大调《心不在焉的人》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2把圆号和定音鼓,1775年
61号 D大调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定音鼓和弦乐器,1776年
62号 D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巴松管和2把圆号,最晚1780年
63号 C大调《罗克梭兰尼》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巴松管和2把圆号,最早1777年
64号 A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75年前后
65号 A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和2把圆号,1772/1774年
66号 B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和2把圆号,1778/1779年
67号 F大调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和2把圆号、低音提琴,1778/1779年
68号 B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1778/1779年
69号 C大调《劳登》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定音鼓,1772年
70号 D大调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长笛、2把双簧管、巴松管、2把圆号,1779年
71号 B大调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巴松管、2把圆号,1780年前后
72号 D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巴松管、4把圆号、小提琴独奏、大提琴独奏、低音提琴独奏,1761至1765年间
73号 D大调《狩猎》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定音鼓,1781年(?)
74号 降E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巴松管和2把圆号,最晚1781年
75号 D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最晚1781年
76号 降E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巴松管和2把圆号,1782年
77号 B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巴松管和2把圆号,1782年
78号 c小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巴松管和2把圆号,1782年
79号 F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和2把圆号,1784年
80号 d小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和2把圆号,1784年
81号 G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和2把圆号,最晚1784年
82号至87号 巴黎交响曲
82号 C大调《熊》弦乐交响曲,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和定音鼓,1786年
83号 g小调《母鸡》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和2把圆号,1785年
84号 降E大调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2把双簧管、长笛、2把巴松管、2把圆号和低音提琴,1786年
85号 B大调《王后》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和2把圆号,1785/1786年
86号 D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86年
87号 A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和2把圆号,1785年
88号 G大调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87年
89号 F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和2把圆号,1787年
90号 C大调弦乐交响曲,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1788年
91号 降E大调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和2把小号,1788年
92号 G大调《牛津》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和2把圆号,1788年(?)
93号至104号 伦敦交响曲
93号 D大调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2把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91年
94号 G大调《惊愕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2把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和定音鼓,1791年
95号 c小调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91年
96号 D大调《奇迹》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2把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91年
97号 C大调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2把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92年
98号 B大调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92年
99号 降E大调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2把长笛、2把双簧管、2把单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93年
100号 G大调《军队》交响曲,2把小提琴、2把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2把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94年
101号 D大调《时钟》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2把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94年
102号 B大调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2把长笛、2把双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94年
103号 降E大调《鼓声》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2把长笛、2把双簧管、2把单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95年
104号 D大调《莎乐美》交响曲,2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2把长笛、2把双簧管、2把单簧管、2把巴松管、2把圆号、2把小号和定音鼓,1795年
编辑本段贝多芬交响乐
贝多芬这位被后人尊称为“乐圣”的天才人物,在其短短几十年的创作中,将交响乐的创作成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交响音乐艺术史上,他的创作被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而他的作品则是跨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杰出典范。
罗曼-罗兰曾称赞贝多芬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最伟大的音乐诗人,是最生动地描绘了拿破仑时期的暴风骤雨的艺术家;他的描绘包括人民的苦难、悲伤;战争的紧张以及自由精神那沉醉的狂欢。”
贝多芬的交响乐较之海顿和莫扎特的交响乐,形式更加严谨、内容更加丰富、技法更加娴熟。而
贝多芬
尤为使人关注的是,他的交响乐思想性深刻、哲理性复杂,他第一次将交响乐具有了社会启示性和斗争性的深刻内涵。他的交响乐创作成就在于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重大开创。如:在形式结构上,他扩大并完善了交响乐的组织框架——奏鸣曲式。同时,以动力更强的谐谑曲(注:也称诙谐曲,她们大多是3拍子的,节奏活泼,速度较快,常有突发的强弱对比)取代了过于温和的传统小步舞曲,从而赋予交响乐以更加丰富的有机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了达到表现社会性重大题材和人类斗争性及精神境界的目的,他将交响乐队的编制扩充到了更加合理的程度。同时为了达到他的整体艺术构思,甚至将人声增加了进去,在他的《第九合唱交响曲》中,合唱队演唱的“欢乐颂”揭示了一种无比崇高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是交响乐史上第一次加入人声。而这种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实践,则充分地说明了贝多芬作为一代交响乐宗师,所表现出的非凡魄力和杰出天才。
我们通常把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分为无标题和有标题的两类,他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七和第八交响曲是无标题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和第九(合唱)是有标题的。他的这两类交响曲形成了两种创作路线,对后人的交响乐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贝多芬在音调创作方面,给后来的交响乐创作也给予极大的影响。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第五(命运),是迄今为止最为简短的主题,它只有四个音,而这个命运动机始终贯穿着四个乐章。
另外,贝多芬完善和扩大了乐队编制。在他的交响曲当中,我们发现他运用了海顿和莫扎特时期不曾运用的乐器。比如说短笛、低音大管、长号和一些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大镲、大鼓等等,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引用了人声。我们面对贝多芬交响曲,让我们感受最强烈的是贝多芬精神。
贝多芬的座右铭是“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他的音乐是面向全人类的,我们的时代现在仍然需要刚毅、英勇、勇往直前和百折不挠的贝多芬精神。
编辑本段浪漫主义交响乐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开始渗透到音乐领域当中。舒伯特带有艺术歌曲交响化性质的《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柏辽兹和李斯特的标题交响乐《幻想交响曲》和《但丁交响曲》,舒曼充满诗意的《春天交响曲》,勃拉姆斯的四部充满传统精神但却有浪漫主义内涵的交响曲,柴科夫斯基和德沃夏克带有浓郁民族性的一系列交响曲,此外,圣桑、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等作曲家们的各种交响乐作品,都是19世纪浪漫主义交响音乐创作的珍品。19世纪晚期,奥地利作曲家马勒谱写了十部交响曲,在这些交响曲中,他为了表现自己内心复杂的精神世界,而将交响乐的表现形式发展到了极限。如他的《第八交响曲》,被人们称为“千人交响曲”。除去马勒之外,在19世纪晚期,各国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中,也有许多人应该被称为交响乐大师。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捷克的雅那契克、俄罗斯的格拉祖诺夫和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创作,都在某种程度上,为世界交响音乐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世纪和20世纪相交之际,许多象征着新时代艺术风格的思潮,开始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从德彪西(法)的印象主义、理查-施特劳斯(德)的后期浪漫主义和勋伯格(奥)的早期无调性技法,都渗透到交响乐的创作中,为20世纪五花八门的交响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在20世纪众多的作曲家中,为交响乐及其它体裁的创作,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数不胜数。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俄国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英国作曲家布里顿,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美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格什温等等。他们所创作的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狂想曲、随想曲等许多作品,极大的丰富了世界交响音乐宝库。并由此构成了20世纪交响音乐创作的重要篇章。
交响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突飞猛进紧密相连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的确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新世纪乃至将来更远的时期中,它也必将作为高雅的文化艺术经典和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精神需求,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本段基本常识 交响乐队的形成
交响乐队的真正形成是在近几百年内,严格来说就是在维也纳古典乐派所兴盛的时期。在这之前,交响乐队的结构组成并不完善,还只是一些编制不全的管弦乐队。如在海顿和莫扎特的创作中,乐队的编制和规模也仅仅限于室内乐特征的小型乐队。交响乐队形式和编制是在贝多芬的创作中达到最终完善的。如在贝多芬交响乐的创作中,双管或三管编制的交响乐队得到了基本确定。后来,在整个19世纪早期到晚期的浪漫主义音乐全过程中,交响乐队编制和组合形式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大型四管交响乐队的出现和各种特性乐器的加入,更加丰富了交响乐队的音响效果和艺术表现力。这些特征在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及20世纪现代作曲家普罗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创作中体现的尤为充分。
交响乐队的编制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下面分组介绍各种乐器(它们都是从高音到低音的乐器):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乐队座位示意图
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
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
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等。
对于一些特殊曲目,还会加入其它的一些乐器,像唢呐,喇叭,二胡等民族乐器
由于交响乐队采用了这么多的乐器编制,所以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力。交响乐队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它又分为编制上的不同。如单管
著名指挥家卞祖善
编制、双管编制、三管编制、四管编制等等。实践证明,一个铜管(以小号为例)的音量相当于17把小提琴,12把中提琴,8把大提琴,或者6把低音提琴(倍大提琴)。故每增加一个铜管,乐队的弦乐人数至少已经增加了43人.发展历史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乐这个说法,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的交响乐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到了16至17世纪,交响乐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
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响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乐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
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乐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之后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后,将交响乐的内容、形、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在这个时期,交响乐的形式更为自由,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
进入20世纪后,交响乐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响乐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乐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
经典交响曲结构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慢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中、快板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快板
演奏交响乐的乐队是交响乐队,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城市都以拥有一支水平精湛的交响乐队而感到自豪。
编辑本段如何欣赏
在异彩纷呈的音乐世界中,交响音乐恐怕是最让人爱恨交织、取舍两难的了。她总是一副“古典”、“高雅”和“严肃”的面孔,令人望而却步。其实,交响乐离我们并不远[1]。
什么是交响乐?
交响乐曲的名称源出希腊语,原意为“一齐响”的意思。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的曲式)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是由若干在结构上各自独立、音乐性质上互相对比的部分组合而成的特殊曲式)形式的音乐作品。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如何欣赏交响乐?
有些人认为交响乐高不可攀,无法理解。殊不知,它像文章一样,也有深浅之分,只要懂得欣赏方法,入门是不难的。因为它所反映和描写的毕竟是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思想感情,普通的人,入了门,就可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深到渐入佳境。当然在欣赏较高深的交响乐时,需具备一定的、相应的生活经历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必须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
交响乐中有一类叫“音画”的,以描写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为主要内容,比较通俗易懂。如俄国的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中的图画》、德国大作曲家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都可以说是这一类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加上丰富的想象,无形之中,就可得到概念性的联想———大自然多美好、生活多有趣,万物生长不息。
交响乐中有一类叫“舞曲”,它的民族风格极浓,乐曲比较短小,感情比较单纯,旋律也比较清楚,大多描写风俗性的节日欢乐活动,有载歌载舞的特点。也有从舞剧中剪取片断成为单独的器乐曲。此类交响舞曲,易于理解,很快地就能普及起来,如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的四百余首圆舞曲,法国拉威尔作的《波莱罗舞曲》,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德国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我国作曲家的《瑶族舞曲》等等,都属于交响舞曲。
在交响乐曲中,有一类有故事情节的,一般均有标题或每乐章有小标题。此类乐曲大多取材于民间熟悉的、广泛流传的戏剧、诗歌、传说、神话、小说、故事等,如法国比才的《卡门组曲》并不像戏剧、文学、诗歌、曲艺、电影、电视那样,从视觉上、语言上为欣赏者提供具体的人物形象或情节,而是发挥音乐的功能,以抒发人物的细致内心感情为主要手段,让听者从心灵上去感受。
在交响乐中,有一类无故事情节的,也不描写景色,但它通过音乐手段,反映了人们非常细腻的、丰富的、变化多端的感情起伏。此类音乐无标题,反映的是某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希望。如贝多芬的《英雄》《命运》《合唱》交响乐,柴可夫斯基的《第五》《悲怆》交响乐等等。欣赏这类交响乐,听者必须对作曲者所处时代、环境、经历、遭遇、身世等等有所了解,同时还要了解他写作此曲时的动机以及乐曲的基本内容。如此,在听音乐时,听者就能随着乐曲感情的起伏变幻,而在内心得到一种讯号,随着乐曲之乐而乐,悲而悲,愤而愤,并转化成哲理概念。
在欣赏交响乐时,假如欣赏者同时具备某些音乐上的基本知识,如曲体、调式、主题的变化和发展、配器、表现手法、调性色彩对比等等,那么,就可得到更丰富的知识和美的享受。
第五篇:雷雨交响乐
活动:雷雨交响乐
活动目标:
1.感知雷雨中的不同声音,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乐器,表现雷雨的声音。
2.尝试与同伴合作,共同表现下雷雨的过程。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积累一些简单的相关雨的生活经验;已学歌曲《大雨小雨》。
2.课件《雷雨交响乐》。
3.材料准备:空铁罐、塑料瓶、纸盒、豆类、沙子、塑料薄片、打印纸等。活动重点:感知雷雨中的不同声音。
活动难点:找准音乐中出现风雷电的地方,并尝试用小乐器表现。活动过程:
一、大雨和小雨
1.过渡:天空中下起了雨,时而大时而小,一下子感觉凉快了许多,我们一起来唱唱
大雨小雨吧!注意唱歌时声音的轻重(重音表示大雨,轻音表示小雨)。
2.提问:大雨的雨声和小雨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3.小结:大雨的声音很响,小雨的声音轻轻柔柔。
二、雷声轰隆隆
1.听赏雷雨的音乐
提问:雨越下越大,你们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风声、雨声、雷击声)发生了什么事?你见 过雷雨吗?
小结:这是场雷雨,是比大雨还要大的雨。经常伴随着狂风声和雷击声,这些声音都听上去很激烈,很强烈。
2.观看视频,再次听赏
提问:音乐中的什么地方出现了风雷声?我们再来一边听一边找一找。
3.我是风雷电
提问: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种强烈的声音?(拍手、跺脚等)
三、雷雨交响乐
1.选择小乐器
提问:老师带来了一些特别的小乐器,你们来帮忙选一选,它们可以表现哪些声音,为什么?
2.看指挥表演
①教师第一遍指挥,幼儿用动作打节奏。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演奏时有什么规律?
②教师第二遍指挥,幼儿使用小乐器敲奏
③完整表演,体验合奏的快乐。
四、延伸活动
可以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分角色演奏,也可交换角色表演。活动建议:
1.了解生活中的雨及相关的人,说说在雨中有趣的事。(雨中踩水、雨中接送幼儿、雨中送奶工、雨中指挥交通)
2.在教室内设立音乐角,可以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将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分角色(风、雨、雷)演奏,也可交换角色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