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其仁新制度经济学
周其仁《新制度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从一支铅笔开始 ? 铅笔的来历
– 铅? ? 1779年,瑞典化学家谢勒指出,“铅”原来是“石墨”(graphien, 希腊字,意思是“书写”),是碳的一种形态
? 石墨矿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墨西哥、加拿大安大略、西西伯利亚、美国纽约州和朝鲜
? 1896年首次偶然合成了石墨,取得专利权 ? 1897年开始石墨的商业性生产
? 1918年后,主要用石油焦生产高纯度石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铅笔”“石墨” – “前身”数之不尽
《我,铅笔》伦纳德·里德(1958),秋风译
“我的家谱得从一棵树算起,一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州的挺拔的雪松。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下,锯子、卡车、绳子,以及无数用于砍伐和把雪松圆木搬运到铁道旁的各种设备。再想想制造砍伐和运输工具的形形色色的人和数不胜数的技能:开采矿石,冶炼钢铁,再将其加工成锯子,轴,发动机;要种植大麻,经过复杂的工序将其加工成粗壮的绳子;伐木场要有床铺,有帐篷,要做饭,要消耗各种食物。哎呀,忘了说了,在伐木工喝的每杯咖啡背后,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劳作!”
? 圆木运输:平板大卡车、铁轨、火车头、整个交通体系;
? 木材加工厂:切割、板条上蜡,烘干需要的热量,照明,电力,传动带,电动机,一家工厂所需要的一切设备,甚至工厂里的清洁工,还有天然气与电力公司; ? 铅笔制造厂:
? 石墨:开采、提炼、加工、包装、运输 ? 添加黏土:精炼工艺过程,用到氢氧化铵,添加增湿剂,比如经过磺酸盐处理的油脂,经过一道又一道机器,这些混合物最后源源不断地挤出来,按尺寸切断,晾干,再在
华氏1850度的温度下烘烤数个小时,还要用一种滚热的混合物处理铅笔芯,其中包括
固体石蜡、经过氢化处理的天然脂肪和产自墨西哥的石蜡;
? 雪松木杆上涂了六层漆:蓖麻子的种植者和蓖麻油的加工者,油漆调制; ? 标签:炭黑跟树脂加热混合而形成的一张薄膜(制造树脂和炭黑);
? 金属箍:开采锌矿石和铜矿石,制作成闪闪发光的薄铜片,加上黑圈(黑镍); ? 橡皮头:硫化油胶(由荷兰东印度群岛出产的菜籽油跟氯化硫进行化学反应制造出),橡胶仅仅起粘合的作用,各种各样的硫化剂和催化剂,上色的颜料则是硫化铬。
“我,铅笔,是种种奇迹的复杂的结合:树,锌,铜,石墨,等等。然而,在这些大自然所显现的种种奇迹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非凡的奇迹:人的种种创造精神的聚合——成百上千万微不足道的实际知识,自然地、自发地整合到一起,从而对人的需求和欲望作出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竟然没有任何人来主宰!”——《我,铅笔》
米尔顿·弗里德曼为《我,铅笔》写的导语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生产铅笔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是因为自己想要一支铅笔而去干自
己的活儿的,他们中有些人从来没有见过铅笔,也从来不管铅笔是干什么用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看作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办法。。每次我们到商店购买一支铅笔,我们都是用我们的一丁点劳务,来换取投入到铅笔生产过程中的成千上万人中的每个人提供的极小量的一些劳务。“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铅笔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没有一个人坐在一个中央办公机构对这成千上万的人发布命令。也没有军警来执行这些无人发布的命令。这些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讲着不同的语言,信奉着不同的宗教,甚至可能彼此憎恶,——然而,所有这些差异,并没有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这是如何发生的?”
思考铅笔
– 铅笔的所有相关生产者,大部分互相不认识,也不知道各自产品的最终目的,又没有统一的指挥,怎样就源源不断地制造出铅笔来?
– 使用铅笔者对铅笔的知识为什么可以如此之少?凭借如此之少的知识,花费如此之低的代价,就可以得到铅笔,道理何在?
(“理性的无知”)
– 如何协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
– 以上生产秩序的基础是什么?
理论:猜测可能的答案 ? 分工、专业化的理论
– 分工与生产效率
– 分工水平与市场规模
– 分工与资本
– 分工与国民财富 ? 价格理论
– 协调分工、专业化
– 经济人按照自利原则实现“ 合作”
? 关于信息和知识的理论 ※“没有分工,价格理论不重要”——周其仁
理论:态度上的分歧
? 第一种态度:经济解释
– 解释可观察的经济现象中包含的问题
– 提出理论后
? 对理论进行逻辑检查(批判竞争的理论)? 提出推测(推测vs预测)? 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
第二种态度:“理性为自然立法”
– 依托理性、确立规范;
– 设计、指导和改造世界、使之变得更合乎理性原则; ? – 回避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
回到铅笔问题
? 除了市场协调分工,还能不能设计更好的办法产生铅笔?
– 市场的波动以及由此带来的“ 浪费” 和痛苦
– 理性主义改造方案
? 中央计划经济能不能生产铅笔?
? 解释中央“ 计划” 经济 ——case:八套30万吨大化肥项目,学过去和猜将来? ? 一个仿照的体制 ? 僵硬的分工
– 自给自足方案
? 经济学理论之间难以消除的哲学分歧
市场理论怎样发展? ? 不断用经验检验理论
– 证伪
– 修正、补充、扩充
– “范式革命”:提出新问题、新理论、发现新的事实、发明新的检验方法 ? “ 现有理论解释不了的经济现象”
– “ 价格协调分工” 解释不了“ 企业” 和组织
※斯密就对大企业的组织形式持观望态度
– “ 边际” 理论解释不了“ 分工发生”
– 怎样解释“ 制度变迁” ? ? 新的聚焦:“ 看不见的制度” 至关重要 经济现象里有制度 ? 案例(i)– 科斯看企业
– 迪雷克特辩论“搭配”——迪雷克托本科学历,从来不写文章,不教书,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思考“什么是好的学术传统”?
– 斯蒂格勒研究管制
– 鲍士门验证安全带法规——鲍士门:强制实行安全带导致大事故下降,小事故上升,给行人的安全带来更大的威胁,佛里德曼评论说:应该在开车人的胸前绑上一把刀子。– 巴泽尔解释奴隶自我赎买
– 张五常分析香港租务管制
– 德。索托观察非西方世界的财产——“合上书本,睁开眼睛。”——德〃索托《资本的秘密》,王小东(秋风)译。
案例(ii)-毒米事件:微软案:股市黑幕:疯牛病:非职务发明:土地承包权„„ 经济人和理性行为
? 经济人(economic man)及其理性行为
– “ 性本善” 还是“ 性本恶” ?
– 经济人的三个含义 ? 作为人性假设 的经济人
? 认定“ 人的本性在生物学上是自私的”
? 亚当-斯密意义上的“ 经济人” :在资源稀缺的约束下,人不得不自利。(alchian: 生存检验)– 利他主义:把他人福利包含到自己的效用函数之内。? 自利有害社会,还是有利于社会?
※“新制度经济学家不关心人理性还是不理性,重点在约束条件。”——周其仁
制度约束是重点 ? “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究竟说了什么?
– 自利行为产生不知觉的后果;
– 形成自发的秩序;
– 社会从其成员的利己中受益 ? 制度:作为规则对行为的约束
? “价格”从来只是“合约结构”中的一部分
? 从“解释行为”到“解释制度——行为的约束”
※ 张五常关于电影票的研究。※ 科斯论马(?)
新制度经济学 ? ?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批经济学家思想活动的结果 – 奈特、哈耶克、科斯、阿尔钦、张五常、巴泽尔、德姆塞茨
关怀的问题:
– 真实世界里的行为约束
– 协调大规模分工和市场交易活动的基础
– 经济行为产生的复杂的互相影响
核心概念:产权和交易费用
与经济学传统一脉相传
将来的经济学
方法论的教训 ? ? ? ? ? ? 灯塔的故事 – 事实很重要——科斯提倡的“真实而可操作的假设”。– 不能用现象解释现象 归纳、规范、实证
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 真实世界
– 假设和“前提性假设”(好的经济学家之间有分歧)——佛里德曼vs科斯。
– 约束条件是难点和重点
– “用非真实的假设、解释并不存在的问题”(?)——佛里德曼
– 一般化
– 解释、推测和证伪
? 经济学与“致命的自负”
※ “张五常的需求曲线是假想中,购买不等于需求,汪、薛、陈平的需求曲线是可观察的,张在这一点上象佛里德曼。与他自己主张的方法论之间不一致。”——周其仁
※ 哈耶克反对实证主义,认为本能和理性之间的东西才是市场的基础,“琐碎的知识”。
制度变迁
? 科学主义+国家权力
? “制高点”——一本好书 ? 历史性的讽刺和失败 ? “国家退出” ? 集权/分权 ? 转型经济
? 中国:一代人之间的经济制度变化
※“好的理论会刺激你去用它。但实在没有什么用处。”——周其仁 ? ? 中肯的批评 “坚持理论要用可观察到的行为来检验其含义。。过去不仅没有探索和检验这种含义,而且还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在看来要受到经验检验的威胁时,就重新构造理论,以使检验变的无效。。(经济学家们)并不想面对事实的挑战。” ——斯蒂格勒:“效用理论的发展” “人们普遍抱怨经济学家之间常常有太多的不同意见。我的观点是,他们经常太容易就未经检验的理论和未经证实的证据取得一致意见了”。——张五常:“经济解释:让我们做弄潮儿”
关于本课程
? 本课的几个考虑:
– 增加理解真实世界的兴趣
– 了解制度约束的基本概念
– 增加经济解释的能力
课程计划书和参考读物(阅读很重要)
需要帮忙解决3件事
– 4-5名课代表 – 读物复印
– 怎么讨论?
各位有何建议?
三个学习环节 ? ? ? 阅读,笔记和讨论篇二:新制度经济学经验谈 周昱成新制度经济学经验谈 周昱成总结起来,动机无非有三:
一、热爱新制度经济学之真知;
二、钦慕周其仁老师之风采;
三、觊觎此课大概率之高分。如果你不属于以上三点,那我不得不怀疑你动机不纯,或者是否有动力周六早起听全课程,忘你三思。而出于以上三点动机选课的同学们,恭喜你们选对课咯!
言归正传。首先谈此文读者最关心的考核问题。严谨地说,我不能说我是新制度经济学中学的最好的,我只能说我相对符合助教gg&jj的偏好。在助教们的偏好基本稳定,及考核制度环境没有显著改变的条件下,我的经验谈可以为你提供帮助。
一、平时作业:5篇读书笔记
新制度经济学提供的阅读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过的经典文章,可大略分为理论文章、调研文章、观察评论文章三类。其中,理论文章较难理解,但对准确把握核心概念极有助益,推荐阅读;调研文章多是对中国近年来热点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如重庆土地改革、小产权房问题等,很有阅读性,但注意在阅读时提炼作者的逻辑,要明确作者列举这些事实是在证明怎样的观点;观察评论文章则多是大师随笔,观点凝练,同时又联系事实,论证清晰,要从中学习结合理论解释现象,体会经济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预计很多同学都是在这堂课上第一次写读书笔记,所以提供几条容易打动助教“萌点”的思路,供大家参考。
1. 至少认真读一篇阅读材料,如果能够将几篇阅读材料融汇地联系起来,比如以彼篇材料印证此篇材料,或两文互为补充等,则甚好;
2. 典型的笔记结构中,需先简述阅读文章的内容,主要是用自己的理解解释原文中的核心概念、逻辑或观点。不推荐大家将综述写得很长很全,只要写清楚核心观点即可:其一,综述字数多寡对分数没有影响,除非遗漏重点;其二,学会凝练语言,训练自己用简短文字表达清楚观点的能力。
3. 综述后,当结合理论解释现象。周老师最强调经济学的研究不应脱离经验,这门课程也希望训练大家将理论运用于现实的能力。我写读书笔记时,先选一篇认为理解到位的文章,然后简述其核心逻辑与观点,接下来便会思考有什么身边之事可以用该理论来解释,而这种思考过程也能够让你对身边的事物有全新的认识与观点。比如,我尝试将交易成本理论运用到课堂座位分配制度的分析中,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座位市场“失灵”?假如座位产权完整能够顺利的开展交易么?这些问题既可以帮助自己深入地理解理论,也可以对周遭事件有更好的洞见。举一反三,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够从自己的观察与经历中找出可结合理论分析的例子。
4. 合理安排时间。这门课的传统是不待见迟交的作业,迟交先扣2分。大家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早一些写完早一些交。尤其是你们的作业邮箱还是gmail的,用非gmail邮箱发作业过去会有随机的延迟与掉信。一个解决方案就是自个儿注册一个gmail邮箱用于发作业,一发即到,赶交作业之必备~~ 小结一下: 1. 认真阅读; 2. 简述核心逻辑;
3. 结合综述的理论分析一个事件,最好是日常生活中的经历; 4. 至少提前一天写。
二、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25题/1小时=1题/2分钟24秒
新制度期中考试之“虐”,大家想必有所耳闻。考25道简答题,考时1小时,平均1题/2分钟,上述条件可推导出助教gg写上“考试开卷”是纯粹地“用心险恶”。除去读题时间,每道题只有约1分半的答题时间,要再翻书找到一题的答案,那你就只能等着没时间答剩下的5题。所以,不要指望“开卷”!
考试内容:判断正误,并给出简要理由
考题是一句话,然后由你判断这句话是正确/错误/不确定,并简要地说明理由。比如“交通运输费是一种交易成本”,你判断其对错,给出理由。题目无固定答案,但要给出能够自圆其说的合理理由方可给满分。
答题时间这么短,表明期中考试是在考察你的经济学感觉:经济学感觉=概念理解深入+现象观察入微(对现象的前提、条件、局限性及相关常识的掌握)。有没有发现,“理解概念+联系现象+简要表达”是与读书笔记的要求一一映射的呢?!认真写读书笔记是最好的考前复习。下面说说复习与考试建议:
1. 如有上课笔记,则优先看课堂笔记,因为考题中有许多是周老师课堂上讨论过的话题,比如“交通运输费是否是一种交易成本”; 2. 安排好时间,再看一遍推荐阅读材料中的理论文章和观察评论,重在准确掌握概念; 3. 考前两天看往年考题。注重看参考答案,注意体会答题思路与详略程度,并检验自己对概念的把握准确与否;
4. 考前浏览一遍周老师的ppt,边看边回忆概念,并试着用概念解释ppt中提到的现象。注意,ppt的信息含量并不大,不要把它当成主要复习材料;
5. 考试时,不要空着题目不写;不要思考超过一分钟,第一感觉往往正确;不要试图回答得尽善尽美。
小结一下:
1.理解概念最重要!
2.复习课堂讨论过的话题!3.不要指望考试翻书!
4.看往年考题熟悉答题思路!5.考试时要果断作答!
三、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5题/2小时
考试内容:从12道论述题中选择5题作答
期末考试相对轻松的多,时间充裕,发挥空间大。但其考察的内容本质上与期中考试一致:考察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能否结合理论解释现象。与期中考试一样,题目中亦有许多话题是课堂上周老师讲解或讨论过的,复习策略与期中别无二致,区别之在于期末考试你有相对充足的时间翻阅资料,思考、回答可详细些。
四、答题思路建议(重要)
在助教出题、考核思路不变的前提条件下,以下内容相信可以为读者带来助益:
1、注意题干关键词的定义!
首先,你需要为题干中关键概念或是关键词给出清晰定义,只有在定义清晰的条件下,你才能合理地论证逻辑,做出判断。
例1:“经济增长并不能消灭‘稀缺性’,也不能降低稀缺的程度。”
参考:显然你需要明确地定义什么是“稀缺性”,什么是“稀缺的程度”,在此基础上你才能展开进一步的论述。
2、注意命题的前提或潜在假设!
很多思考突破口是该命题的前提假设,读完题后你应当思考命题1)有哪些潜在的假设;2)这个假设是否真实3)这个潜在假设是否完整,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
此外,作答时也必须注意表述清楚“在??的假设/条件下,blahblah~”,要有严谨的逻辑习惯。例2:“用荷兰式拍卖,卖家可以获取全部消费者(买家)剩余。”
参考:注意荷兰式拍卖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卖家掌握垄断资源,多买家相互竞争”。所以你的
回答可以是“在卖家高度集中并达成垄断联盟,以及多位买家间相互竞争的条件下,荷兰式拍卖从高到低叫价时,买家出于竞争压力担心落标,便会在叫价恰好等于其全部消费者剩余时出价,使得卖家获得其全部消费者剩余。” 例3:“某人结婚的机会成本是与其他人结婚所能获得的最大幸福感。”
参考:谈到机会成本时,必然要注意到“可选集合”的前提;上题可以作答如下,“当该人还可以做出与他人结婚或保持单身等其他选择时,其结婚的机会成本是其他某一选择能带来的最大效用(幸福感),不一定是与其他人结婚所能获得的最大幸福感。”
3、切忌只举例不说明!
举例之余必须要对例子中对应的逻辑写明。
例4:“避免公地悲剧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全盘私有化来终止公共财产制度。”
参考:很多同学会举例“阿尔卑斯山的公共草地”来说明不仅只有私有化这一“唯一途径”。论述时不能只说“阿尔卑斯山的公共草地一例说明途径不唯一”,而要说“阿尔卑斯山的公共草地管理案例中,社会习俗与行为规范约束着当地居民的行为,使他们不至于过度的使用作为公共财产的公共草地,这说明避免公地悲剧的途径不唯一。”举例时必须说明该例子如何证明或证伪了题干命题。
4、一定要掌握核心概念!
以下概念一定要明确:稀缺-竞争-产权、机会成本、交易成本、租、最优、人力资本、合约??及其他重要的概念。
很多题目是对这些核心概念及概念间关系的辨析,熟练掌握后方能洞察题干中的“坑”,回答便可游刃有余。
最后以往年考试总结的中,助教师兄师姐们写下的两段话作结:
“如试卷说明中的答题要求所言,我们最关注的是,是大家在答题时所给的理由是否有逻辑,是否符合现实;前者是经验科学最重要的要求,后者则是致力于研究真实世界中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制度经济学最重要的要求;合在一起,则是《新制度经济学》这门课对大家在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时的基本要求。
逻辑就是要说明‘为什么’,要给出原因;只有逻辑才是真正的‘解释’,因为只有从具体中抽象出来的道理才能够说明现象背后的规律;举例只是用现象解释现象,它能够验证这种现象的现实存在性,但却无法说明现象背后的规律,而经验科学却恰恰试图找出现象背后的规律,即所谓的‘道理’或者‘逻辑’,其最一般的形式,就是‘若a则b’这种假说;现象作为反例,能够证伪这种假说,但却始终无法说明现象背后的道理。这些都是《新制度经济学》课程一开始即反复强调的内容,既是希望大家牢固掌握的内容,更是贯彻在整个学期中的基本要求。” 祝大家考试取得佳绩!? 读者挂心的问题谈毕,我再简要谈谈我挂心的话题------听课与学习方面的几点建议。? 听课与自学
周老师课上得极好,谈吐自然风趣,论理深入浅出,上至改革开放之国策,下至插队打猎之八卦,都能从中解析出经济理论的火花来。鉴于周老师看不到这篇文字,热情讴歌兼溜须拍马的颂词便不再赘言,相信听过课的同学自有体会? 至于课堂笔记种种,大家各有习惯,但仍建议记录老师对概念的讲解,对现象的解释,事后自己再提炼。此外,许多推荐阅读文章是老师课堂讲解的内容来源,若错过了听课,认真地把推荐文章读通透也是很好的自学方式。? 午餐交流
周老师不仅说的好,而且续航能力特别强!从早八点授课至十二点,课间为同学解惑不带歇儿。
下课后继续答同学问,之后再去师生缘与同学们交流作答至三点。期间思维敏捷,妙语连珠,让人好生叹服!师生缘聚餐时尤其能体会,此时可与周老师做细致交流,对老师观察事物的视角与方法能有更深入的感受。
蹭饭亦非难事。写好读书笔记,或者向老师提一个好问题------问题多来自生活,往往是发现现实中一些现象与理论解释不符,提问者当描述清楚问题,指出与理论的出入,并尝试自行再解释。顺便推荐师生缘台湾卤肉饭和金枪鱼三明治,前者好吃,后者省时可以多发问交流。?习题课
10年秋的习题课内容,是由助教师兄师姐们讲解一些课堂中提到的经典论文,对核心概念做更为细致而深入的分析。我非常感谢当时习题课上,为台下几位同学认真讲解的师兄师姐们,正是通过与他们的讨论,我才能够发现自己对不少概念理解不完整或有偏差,体会到严谨的思维过程,练习在现象中发掘理论的解释力。建议时间允许且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同学上习题课,对锻炼经济学思维能力颇有助益。
在新制度经济学课堂上,是一分耕耘三分收获:掌握知识,学会思辨,懂得观察。愿君勉力,祝得佳绩篇三:周其仁《新制度经济学》课堂笔记
周其仁《新制度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从一支铅笔开始 ? 铅笔的来历
– 铅?
里的书写工具
? 1779年,瑞典化学家谢勒指出,“铅”原来是“石墨”(graphien, 希腊字,意思
是“书写”),是碳的一种形态
? 石墨矿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墨西哥、加拿大安大略、西西伯利亚、美国纽约州和朝鲜
? 1896年首次偶然合成了石墨,取得专利权 ? 1897年开始石墨的商业性生产
? 1918年后,主要用石油焦生产高纯度石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铅笔”“石墨” – “前身”数之不尽
《我,铅笔》伦纳德·里德(1958),秋风译
“我的家谱得从一棵树算起,一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州的挺拔的雪松。
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下,锯子、卡车、绳子,以及无数用于砍伐和把雪松圆木搬运到铁道旁
的各种设备。再想想制造砍伐和运输工具的形形色色的人和数不胜数的技能:开采矿石,冶
炼钢铁,再将其加工成锯子,轴,发动机;要种植大麻,经过复杂的工序将其加工成粗壮的
绳子;伐木场要有床铺,有帐篷,要做饭,要消耗各种食物。哎呀,忘了说了,在伐木工喝
的每杯咖啡背后,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劳作!”
? 圆木运输:平板大卡车、铁轨、火车头、整个交通体系;
? 木材加工厂:切割、板条上蜡,烘干需要的热量,照明,电力,传动带,电动机,一家工厂所需要的一切设备,甚至工厂里的清洁工,还有天然气与电力公司; ? 铅笔制造厂:
? 石墨:开采、提炼、加工、包装、运输
? 添加黏土:精炼工艺过程,用到氢氧化铵,添加增湿剂,比如经过磺酸盐处理的油
脂,经过一道又一道机器,这些混合物最后源源不断地挤出来,按尺寸切断,晾干,再在华
氏1850度的温度下烘烤数个小时,还要用一种滚热的混合物处理铅笔芯,其中包括固体石蜡
、经过氢化处理的天然脂肪和产自墨西哥的石蜡;
? 雪松木杆上涂了六层漆:蓖麻子的种植者和蓖麻油的加工者,油漆调制; ? 标签:炭黑跟树脂加热混合而形成的一张薄膜(制造树脂和炭黑); ? 金属箍:开采锌矿石和铜矿石,制作成闪闪发光的薄铜片,加上黑圈(黑镍);
? 橡皮头:硫化油胶(由荷兰东印度群岛出产的菜籽油跟氯化硫进行化学反应制造出),橡胶仅仅起粘合的作用,各种各样的硫化剂和催化剂,上色的颜料则是硫化铬。
“我,铅笔,是种种奇迹的复杂的结合:树,锌,铜,石墨,等等。然而,在这些大
自然所显现的种种奇迹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非凡的奇迹:人的种种创造精神的聚合——成百
上千万微不足道的实际知识,自然地、自发地整合到一起,从而对人的需求和欲望作出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竟然没有任何人来主宰!”——《我,铅笔》
米尔顿·弗里德曼为《我,铅笔》写的导语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生产铅笔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是因为自己想要一支铅笔而去干
自己的活儿的,他们中有些人从来没有见过铅笔,也从来不管铅笔是干什么用的。每个人都
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看作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办法。。每次我们到商店
购买一支铅笔,我们都是用我们的一丁点劳务,来换取投入到铅笔生产过程中的成千上万人
中的每个人提供的极小量的一些劳务。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铅笔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没有一个人坐在一个中央办公机构对 这成千上万的人发布命令。也没有军警来执行这些无人发布的命令。这些人生活在不同的地
方,讲着不同的语言,信奉着不同的宗教,甚至可能彼此憎恶,——然而,所有这些差异,并没有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这是如何发生的?”
思考铅笔
– 铅笔的所有相关生产者,大部分互相不认识,也不知道各自产品的最终
使用铅笔目的,又没有统?坏闹富樱跹驮丛床欢系刂圃斐銮ρ世矗?–
者对铅笔的知识为什么可以如此之少?凭借如此之少的知识,花费如此之低的?郏涂梢缘玫角ρ剩览砗卧冢?(“理性的无知”)
– 如何协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
– 以上生产秩序的基础是什么? 理论:猜测可能的答案 ? 分工、专业化的理论
– 分工与生产效率
– 分工水平与市场规模
– 分工与资本
– 分工与国民财富 ? 价格理论
– 协调分工、专业化
– 经济人按照自利原则实现“ 合作” ? 关于信息和知识的理论
※“没有分工,价格理论不重要”——周其仁
理论:态度上的分歧
? 第一种态度:经济解释
– 解释可观察的经济现象中包含的问题
– 提出理论后
? 对理论进行逻辑检查(批判竞争的理论)? 提出推测(推测vs预测)? 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 ? 第二种态度:“理性为自然立法”
– 依托理性、确立规范;
– 设计、指导和改造世界、使之变得更合乎理性原则;
– 回避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
回到铅笔问题
? 除了市场协调分工,还能不能设计更好的办法产生铅笔?
– 市场的波动以及由此带来的“ 浪费” 和痛苦
– 理性主义改造方案
? 中央计划经济能不能生产铅笔?
? 解释中央“ 计划” 经济 ——case:八套30万吨大化肥项目,学过去和猜将来? ? 一个仿照的体制 ? 僵硬的分工
– 自给自足方案
? 经济学理论之间难以消除的哲学分歧 市场理论怎样发展? ? 不断用经验检验理论
– 证伪
– 修正、补充、扩充
– “范式革命”:提出新问题、新理论、发现新的事实、发明新的检验方法 ? “ 现有理论解释不了的经济现象”
– “ 价格协调分工” 解释不了“ 企业” 和组织
※斯密就对大企业的组织形式持观望态度
– “ 边际” 理论解释不了“ 分工发生”
– 怎样解释“ 制度变迁” ? ? 新的聚焦:“ 看不见的制度” 至关重要 经济现象里有制度 ? 案例(i)– 科斯看企业
– 迪雷克特辩论“搭配”——迪雷克托本科学历,从来不写文章,不教书,任芝加哥大学?醚ы淌凇k伎肌笆裁词呛玫难醮场保?– 斯蒂格勒研究管制
– 鲍士门验证安全带法规——鲍士门:强制实行安全带导致大事故下降,小事故上升,给?腥说陌踩锤蟮耐玻鹄锏侣缆鬯担河ω迷诳等说男厍鞍笊弦话训蹲印?– 巴泽尔解释奴隶自我赎买
– 张五常分析香港租务管制
– 德。索托观察非西方世界的财产——“合上书本,睁开眼睛。”——德·索托《资本的?孛堋罚跣《ㄇ锓纾┮搿?案例(ii)-毒米事件:微软案:股市黑幕:疯牛病:非职务发明:土地承包权?? 经济人和理性行为
? 经济人(economic man)及其理性行为
– “ 性本善” 还是“ 性本恶” ?
– 经济人的三个含义 ? 作为人性假设 的经济人
? 认定“ 人的本性在生物学上是自私的”
? 亚当-斯密意义上的“ 经济人” :在资源稀缺的约束下,人不得不自利。(alchian: 生存检验)– 利他主义:把他人福利包含到自己的效用函数之内。? 自利有害社会,还是有利于社会?
※“新制度经济学家不关心人理性还是不理性,重点在约束条件。”——周其仁
制度约束是重点 ? “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究竟说了什么?
– 自利行为产生不知觉的后果;
– 形成自发的秩序;
– 社会从其成员的利己中受益 ? 制度:作为规则对行为的约束
? “价格”从来只是“合约结构”中的一部分
? 从“解释行为”到“解释制度——行为的约束”
※ 张五常关于电影票的研究。
※ 科斯论马(?)新制度经济学
?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批经济学家思想活动的结果
– 奈特、哈耶克、科斯、阿尔钦、张五常、巴泽尔、德姆塞茨 ? 关怀的问题:
– 真实世界里的行为约束
– 协调大规模分工和市场交易活动的基础
– 经济行为产生的复杂的互相影响 ? 核心概念:产权和交易费用 ? 与经济学传统一脉相传 ? 将来的经济学 方法论的教训 ? 灯塔的故事
– 事实很重要——科斯提倡的“真实而可操作的假设”。
– 不能用现象解释现象 ? 归纳、规范、实证
? 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 真实世界
– 假设和“前提性假设”(好的经济学家之间有分歧)——佛里德曼vs科斯。
– 约束条件是难点和重点
– “用非真实的假设、解释并不存在的问题”(?)——佛里德曼 – 一般化
– 解释、推测和证伪
? 经济学与“致命的自负”
※ “张五常的需求曲线是假想中,购买不等于需求,汪、薛、陈平的需求曲线是可观察的,张在这一点上象佛里德曼。与他自己主张的方法论之间不一致。”——周其仁 ※ 哈耶克反对实证主义,认为本能和理性之间的东西才是市场的基础,“琐碎的知识”。
第二篇: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它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济经验影响下的发展。
2.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
3.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4.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
5.产权: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6.寻租:个人为增加个人财富所作出的对社会净财富发生不利影响的努力。
7.科斯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在正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8.制度创新:所谓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通称,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
9.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
10.路径依赖:它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
11.产权残缺:所有权的残缺可以被理解为是对那些用来确定“完整的”所有制的权利束中的一些私有权的删除。
12.诺思悖论:一方面,国家权力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国家权力又是个人权利最大和最危险的侵害者,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衰落。这就是有名的“诺思悖论”。
二、简答题
1.产权的特征有哪些?
答:(1)产权的完备性与残缺性。
(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
(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
(5)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与可转让性。
(6)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人的行为有哪些假设?
答: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假定有:
(1)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
(2)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3)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指人们对自我利益的考虑和追求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3.简述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答:(1)人的本性决定交费用的存在。威廉姆斯认为,人的本性直接影响了市场的效率。市场上交易的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机会主义的倾向。
(2)人们行为的不确定性决定交易费用的存在。一个人做出决策时,无从了解其他人同时也在做的决策和计划。
(3)与个体间产权交易有关的各种行为导致了交易费用的产生。这些行为包括寻找有关价格的确切信息、谈判、订立和约、监督、索赔等。
4.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国家凭借暴力潜能和权威在全社会实现所有权。
(2)有利于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
(3)还取决于权力介入产权安排的方式和程度的差异。
(4)离开了国家,产权制度无法建立,但无效或低效的产权又或多或少与国家有关。
5.简述制度的构成?
答:(1)制度构成一般概括地讲可分为两大类:即硬制度(正式制度)和软制度(非正式制度)。
(2)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将制度分为三个层次:即宪法层次,集体行动层次,操作层次和选择层次。
(3)柯武刚、史漫飞将制度分为从人类经验中演化出来的内在制度和被自上而下地强加和执行的外在制度两类。
(4)诺斯则认为,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制度),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制度)和实施机制所构成。这三个部分就是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
6.科斯定理有何意义?
答:(1)理论意义: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制度安排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这就使制度安排这一在传统经济学中被当作既定前提的因素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实践意义:科斯定理的提出为解决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措施。科斯定理的提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可资借鉴之处。科斯定理指出,产权的清晰界定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往中的交易费用,达到最优经济效率。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它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改革者进一步认识产权明晰化的重要性,使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法律上对产权的规定,而重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具体明确产权边界;二是启发人们在探讨更为合理
和更为有效的产权配置时,必须考虑交易费用。
(3)方法论意义:进行经济学研究一定不能脱离实际,要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材料分析题
答:(1)产权界定: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的产权理论,产权经济学强调财产权的买卖和分配应该是经济学研究和分析的主要对象,而不是商品买卖。财产权的买卖和商品买卖相比,更有利于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资源配置。
① 假定个人在现有的阶级结构所确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并且使效用最大化;
② 通过考察各种可能的制度安排对收益—报酬的影响,从而可能详细地分析制度安排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③ 认识到交易费用大于零在所有权情形中具有的实际重要性。
(2)交易费用:
① 交易是分析的基本单元;
② 造成交易成本差异的关键是交易的频率、不确定性及资产专用性;
③ 各种一般治理模式都是由一系列属性所界定的;
④ 每种一般治理模式都适用不同的契约法;
⑤ 交易与治理结构都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⑥ 制度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治理成本的变化。
四、论述题
1.为什么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导致低效率产权的出现?
答:(1)加入不同集团以后,产权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优的了,对某一集团有利的产权安排不一定有利于其他团体。
(2)产权的安排取决于利益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力。在利益集团中失利的往往是那些从属于大集团的个人,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获得有关可靠信息的高额成本;二是搭便车问题;三是相对较小的人均受损额。越是小的利益集团越是容易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可以影响统治者。为什么少数人能愚弄多数人呢?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原因:产权结构的边际变化能导致人们的收益和成本的不公平分配,而在这些变化中,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对称。
(3)利益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力决定制度安排:人人皆大欢喜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因此,一种制度能否得以实行,就要看一个社会的决定政策的权力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
(4)既得利益集团阻止有效的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因:
① 从舆论上打着国家利益的招牌,进行院外活动,影响政府制定对自己有利的产业政策或保护政策。
② 对新的进入者设置障碍,即斯蒂格勒所说的一种管制需求,强调管制,以行政的手段分配资源等。
③ 在这种有利益集团影响的行业或部门往往形成以行政垄断为支撑的产权结构,其他经济主体很难进行这些行业,产业缺乏竞争,从而导致低效。
2.试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答:(1)两者相互补充:
① 当诱致性制度变迁满足不了社会对制度的需求的时候,由国家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就可以弥补制度供给不足。
② 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也并不是无差异的,即制度是有层次性、差异性及其特殊性的。有些制度供给及其变迁只能由国家来实施;而另外一些制度及其变迁,由于适用范围是特定的,它就只能由相关的团体(或群体)来完成。
(2)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有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是对制度不均衡的反应;两者都得遵循成本——收益比较的基本原则等。
(3)种制度变迁模式差别:
① 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
② 两类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
③ 两类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
3.什么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人们常常将正式制度称为正式规则和硬制度。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
联系:(1)二者是相互生成的。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2)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任何正式制度安排都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各种不同形式的非正式制度的必要补充,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体系。
区别:二者之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本质的不同。(1)存在和表现的形式不同。(2)实现机制不同。(3)实施成本不同。正式制度的制定和运行成本较高。(4)形成和演变的时间长短和稳定性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却是一相当长期的过程。(5)可移植性不同。正式规则是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但非正式制度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6)认知表达和传导方式不同。非正式制度形成和运行所依据的是心照不宣的默认的知识,而正式制度可以通过语言或以符号形式进行表述、传递和存储。
总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二者的作用,不可偏废。
第三篇:新制度经济学
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2007161050经济学谢雁娇
一个学期的新制度经济学课,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新制度经济学下的产权理论,它让我对当今的企业制度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我查了有关产权方面的知识,结合所学内容,简单谈谈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正逐步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和改造,改组和改造的目的是尽快让国有企业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我想从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入手,就产权清晰问题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1、产权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产权理论起因于科斯对外部性问题的重新研究。科斯通过引入产权概论,论证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前提下,市场机制仍是有效的在零交易费用前提下,权利的初始界定并不影响资源优化配置的最终结果,这就是科斯第一定理。这一定理揭示出传统经济学论市场机制而不涉及产权制度所产生的逻辑悖论,从而推翻了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说明经济学分析必须引入产权因素。
但“零交易费用”是不现实的,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界
定、产权的交易都必须花费一定的成本,只有当产权界定和交易带来的收益大于所需成本时,产权的调整方能实现;若收益小于成本,即使产权调整能带来更优化的资源配置,但因无利可图,也不可能实现。
2、企业产权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正如科斯所指出的,由于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产生了企业这种可节约交易费用的组织,但企业的出现又使得原有的产权状况变得更为复杂,企业产权理论正是研究和解决企业制度中因产权复杂化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企业产权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剩余索取权问题。
为了保证企业的效率,剩余索取权应归监督者(即企业管理者)所有,而在企业内部,管理者既可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又可为资本所有者或劳动者同时兼任。因此,按剩余索取权归属的主体不同,企业可划分为企业家企业、资本家企业、工人管理企业三种类型。而具体采取何种形式,则取决于各生产要素的市场环境,因为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交易组织形式,出于节约交易费用的考虑,会根据具体的资本、劳动及管理的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避免所需交易费用过高要素的直接市场交易。若违背这一原则,企业效率必然低下。
在现代股份公司中,所有者即股东的利益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经营者由于掌握实际的经营权,可能会谋取私利,这就产生了一个委托——代理问题。若没有有效的制度控制代理成本,则股份公司将无法有效运转。委托——代理理论正是研究如何设计一种机制,使之最大限度减少代理成本,同时又给予经营者以最大激励。首要的措施就是必须使经营者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把经营者的报酬与企业利
润联系起来,或直接让经营者拥有企业部分股票。由于剩余索取权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因此还必须采取一定的市场约束。一是经理市场,当代理成本过高时,股东可通过合法程序重聘经营者;二是股票市场,当股东利益受损,而单个股东又无法影响董事会决策时,他可抛售其股票,从而约束经营者。
二、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所应具有的本质规定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其中,产权明晰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后三个方面的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是有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性环节。
首先,权责明确是以理顺产权关系为基础的。强有力的产权约束必然造成严格的与自觉的从而也是充分的责任。一系列的放权措施使企业经营者有了生产经营和其他方面的权利。但松弛的产权关系的缺陷因为这种放权而失去了行政约束的屏障。所以,权责明确的前提是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对于企业经营者形成强有力约束的产权制度。
其次,产权关系不顺,无法理顺政企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在非资产基础上的关系即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对企业实行的管理;二是建立在资产基础上的关系即政府作为企业资产的拥有者而对企业实行的管理。处理前一种关系较为容易,而后一种政企关系的处理则较为困难,原因在于政府的后一种管理具有刚性:既然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那么作为投资者的国家就必
然要对其实施管理。无论是国家必须保持的对一定的领域、一些企业的控制,还是政资分开,都是理顺产权关系的基本内容。
第三,科学管理要求必须理顺产权关系。在产权关系明晰的公司制下,董事会是所有者的代表,出于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的需要,将管理者的经营能力作为主要标准择优录用,并在实践中加以考评。通过这种强有力的产权约束机制,使管理岗位上永远立着优秀的管理者。因此,优秀的管理者和良好的企业管理可以说是建立在产权明晰基础上的一种派生效果。事实上,良好的产权关系本身寓含着遴选优秀管理者的机制。
由此可见,产权明晰是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础。以上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分析,充分说明: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三、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
1、所谓产权清晰便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在狭义所有权层次上进行产权界定,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弄清所有权归谁;二是狭义所有权与其他产权拥有主体的产权界定,笼统地讲,也就是划分出资人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如果以上几方面的产权都界定清楚了,就可以说国有企业的产权清晰基本完成了。产权清晰在明确投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之后,也许对国有企业产权明晰更重要更复杂的一个方面,就是明确企业与政府的权利边界,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清归根结底就是这个边界不清。
国有企业产权明晰就是要在三个层次上明确责权利的关系。第一
是国家与公民和法人企业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投资者之间及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第三个层次就是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2、引入多元投资主体是否就明晰了产权
产权明晰中有一个误解,就是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后,产权就明晰了。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在提到的第三个层次上明晰投资者与人力资本投资者之间的产权无疑提供了动力,但这增加了产权明晰的复杂性。因为在第二个层次上的各个投资者的产权也需要明晰,这在市场经济里是通过投资时的谈判与资产评估以及今后增资或减资的博弈完成的,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虚位或对其产权代表的激励和约束不力将影响其在博弈中的成绩或产生资产流失。
无疑通过资产评估可以明确企业的资产占用数量,强化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明晰第二个层次上的产权关系。而通过引进私人资本或外资,不仅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困难,还因为私人资本的存在,有利于明晰所有三个层次的产权关系,但这同样要付出成本。
现有的保人不保体制的改革思路,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是旧体制不会自行消失,产权明晰也就不可能很快完成。
3、产权明晰是动态的博弈过程
产权明晰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市场化过程,动态博弈的过程。
从历史上看财产权也是一个逐步明晰、逐步具体化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产权观念从单一的所有权观念分解为具体的所有、使用、收益和让渡等权利概念。可见产权权利意识是在历史的长
河中逐步形成并具体化的动态过程。
从短时间看,产权清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状况在变,资产结构的不同及债权结构的不同,产权也有不同的权属内容。一般在企业正常经营里有满意的回报时,企业经营者有充分的自主权;而在回报不满意时,投资者的介入经营常常发生,职业经理的权力受到限制;当经营出现问题,影响职工利益或债权人利益时,他们也有参与管理甚至接管企业经营者的权力。总之,产权明晰是一个持久的动态过程,市场化的改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新制度经济学作为当今经济学的热门学科,其发展潜力巨大,实用性强,可以达成个人,企业,社会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篇: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执行机制人的行为新制度经济学假设前提
三大命题环境
财产权利、机会成本、可降
低
内涵与外延科斯威廉姆森
契约人特定交易交易费用理论决定因素(威廉姆森)
应用纵向联合、技
术转让、跨国
公司
私有产权与共有产权公共物品与外
部性
产权理论(人与人)产权功能
产权的排他成本与内部管理
成本度量成本、不完全合同与公共领域
本质
科斯定理
边界新制度经济学科斯
企业理论企业的本质与边界
公司治理(保护所有者权益、委托代理)制度功能威廉布森本质边界源泉:相对价格的变化、偏
好的变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
时滞、路径依赖制度与制度变迁制度变迁
第五篇:新制度经济学
长春工业大学2012级金融学研究生
学科专题研讨课发言提纲
姓名:
演讲主题: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演讲时间:5分钟左右
发言大纲
◆ 问题: 试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思路: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内容的分析谈重视国家对于制度
发展的推动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金融学
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的其中之一,对于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和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的实际问题,新制度经济学都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些实际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古典经济学在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等学派的挑战下不断地进行修正。随后,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正统的经济理论来对制度的构成和变迁进行了深入的透彻分析。因此,在经济学领域,新制度经济学领衔了一场经济学的革命,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成果。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且认为制度决定了经济的发展。
1、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交易费用普通化
最早先的交易费用是将交易的风险因素、交易垄断、政府的控制和交易信息的这些因素整合起来涵盖到交易费用的概念里,随后,交易费用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保护产权的费用、界定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建立交易合同的费用、进行交易的费用和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新制度经济将交易中的交易费用等考虑 到经济分析中来,将现实的人和企业纳入经济分析考虑的范围中。
2)国家控制产权
国家是一个对行使暴力形式有着比较大的利益的组织。国家控制着所有交易的所有权,并且可以通过暴力的形式来实现对任何资源的绝对控制和规定。国家的各个商定决定着社会的福利最优化和统治集团的利益最大化,一些产权有可能面临经济不能持续增长的危险。而且国家的干预很有可能使产权低效率。这就是所谓的诺斯悖论,即没有国家就不会有产权,但是有了国家的控制管制,产权的效率就会降低。
3)制度的设立
制度是一个交易进行和成功的前提,是经过不断的沉淀形成的。制度之所以产生是为了降低在交易中花销费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于制度是这样理解的,制度规定了人可以选择的范围,给人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具有经济价值的激励政策和限制活动。随着经济活动和相关理论的发展,这些经济活动的相关制度逐渐健全起来了。
4)制度变迁
为了达到更高的制度效率,制度就会相应的随着资源、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进行相应的改变,进行动态的寻找最合适的制度配置。制度的变迁随着意识形态和社会知识结构进行相应的许多因素的制约,在进行制度改革时还是最先考虑的是新制度经济的增长效率和增长幅度。初始的经济制度对资源、技术进行了限定,使 制度的变迁产生了方向性和路径性的依赖,国家对制度的变迁具有暴力的控制,在制度变迁中发挥着特别的作用。制度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利益性质不同,这就产生了制度供给的短缺,加上值得认知和建立完善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时间耗费的比较多,因此,制度的实际供给总是比获利的可能性要滞后一些.2、新制度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1政府对经济制度的控制作用
经济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与政府密不可分,将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通常内在制度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的形成,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非正式的存在执行。外在制度是在政治权利机构的要求下创立的规则,建立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使经济活动按一定秩序有序的进行。秩序的存在,使人们按照约定的内容和条 款合理的预见未来的一种经济行为模式。没有经济制度,经济交易的执行和交易的合法公平性就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劳动分工也就没法实现,每个人都会沉溺于机会主义而不能使经济正常的运行。对于新制度经济,建立了很好的制度和约束,这样就使交易的进行和实施有了可靠的保证,继而广泛公平的社会分工就会更容 易实现,经济就会持续繁荣的发展。经济制度以政府为后盾强加于社会实施,一般的经济制度都采用的是外在制度,这种外在的经济制度可以被公众广泛的接受和认识。经济制度的约束作用在政府的强化作用下付诸实施,政府的外在组织和外在控制作用就防止了经济活动中不合理行为的出现。政府对经济制度的控制作 用对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保证了经济活动的公正性和秩序性。
2.2根据需求进行制度的变迁
新经济制度的推进,使我们更加明白国家对经济制度的改革要根据国家实际的经济制度变迁的需求情况进行。对于制度变迁的需求来讲,国家可以采用改变产品市场价格来推进制度的变迁。另外,国家可以强有力的将优秀的人才和有限的物资集中起来,引进新技术,并且进行创新,来推动制度的变迁。此外,市场的迅速发展要求国内市场要达到一定程度的统一,整体上扩大市场规模,进行制度的变迁,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首先,就需要对国家的宪法和现存的制度进行相应的改善,使经济制度更有效率。其次,要设立良好的社会科学研究环境,增加经济制度体系的知识水平,同时也对经济制度的供给能力予以提高。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制度的变迁,要求国家按照对制度的需求来进行对经济制度的变迁.2.3发挥政府对制度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新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政府对经济制度的作用,我国新经济制度的变迁和实施具有强制性变迁的性质。经济制度的变迁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经济制度的实施是需要成本的,当制度的收益高于制度变迁的成本时,这个经济制度的才会被广泛接受和实施。由于政府的强制作用或者影响,国内经济制度的变迁和实施具有快速实施的特点,如果这一经济制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就会在快速实施的过程中获得巨大的收益,经济收益的效率明显的高于国外的经济制度变迁的速度。但是在政府的决策者中仍然存在对比较过时的制度从中得利的人士,他们不会轻易的对新经济制度的实施投以赞同票,这就需要政府在进行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要将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选择正确的合理的经济制度,选择合理的方式推广实施,建立规范的产权和经济政策,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积极的发挥政府对经济制度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4重视国家对于制度发展的推动作用
国家在新经济制度的发展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变迁和改革的历程中来看,经济制度的改革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整个社会中的威望是很大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在制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进行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和推广。我国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多 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不同的所有制就代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这就会在各个企业之间产生一些避免不了的利益矛盾。在经济活动出现混乱、不能正常运行、经济制度出现不完善的情况下,就需要国家来对这些企业之问的矛盾和制度的缺欠进行必要的疏通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相应的经济制度就需要进 行相应的完善甚至变迁。政府在经济制度的变迁中充当着主导的作用,对乡镇企业的制度变迁通过意识形态和政策来影响企业制度的变迁和安排。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制度的变迁和不同性质企业的发展,政府发挥着它应起的作用。国家对制度变迁的推动作用在于引领着企业的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制度变迁的方向,组织着经 济制度的变迁.3、小结
新制度经济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制度变迁的热潮,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了又一个春天,中国也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实施新制度经济体制,交易费用普通化、国家控制产权以及进行制度的变迁,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和国家对制度的推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正确的合理的选择新制度经济在中国推广的方式,是政府和国家在制度变迁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