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从化市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

时间:2019-05-14 23:3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从化市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从化市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

第一篇:中共从化市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

中共从化市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

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

工作规划》实施细则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发〔2008〕9号)和《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粤发〔2008〕17号)以及《中共广州市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方案》(穗字〔2008〕16号),扎实推进具有从化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共21项任务)

(一)加强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教育。

1.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直属机关党委、市委党校。注:排名最前的单位为牵头单位,其余为配合单位,下同。)

2.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以及党章等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直属机关党委、市委党校)

3.加强新时期共产党人道德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

— 1 —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直属机关党委、市委党校)

4.组织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属机关党委)

5.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每年集中解决1—2个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属机关党委)

6.有针对性地抓好公有企事业单位、学校领导人员和农村基层、街道社区干部作风教育。(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

7.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

8.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全市宣传教育总体部署,融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中。(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

9.健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党校等部门要对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每年度 — 2 — 作出工作安排。(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文广新局、市委党校、市广播电视台、市新闻中心)

10.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在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干部在职岗位培训中开设廉政教育课程。(市委党校、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

11.坚持每年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和实行反腐倡廉季度教育制度;坚持每年举办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会。(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人事局)

12.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纪委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参加集中教育活动;各级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组织反腐倡廉专题学习。(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

(二)加强面向全体党员干部和全社会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13.采取多种形式分类抓好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文广新局、市委党校、市广播电视台、市新闻中心)

14.突出抓好从事公务活动人员的岗位廉政风险分析和廉洁教育。做好对农村和社区党员、流动党员、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党员的廉洁教育工作。(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工商联)

— 3 — 15.实施公职人员反腐倡廉教育全员培训计划,重点对新录用、新入党、重要岗位、管理重大工程项目的公职人员分层次进行岗位廉政教育。(市人事局、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党校)

16.继续办好市属主流媒体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专栏,精心制作、播放一批廉政公益广告。(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文广新局、市委党校、市广播电视台、市新闻中心)

17.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和纪检监察网站,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

18.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开展反腐倡廉网上宣传和热点问题引导。(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文广新局、市委党校、市广播电视台、市新闻中心)

19.坚持每年向社会公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20.落实《从化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办〔2008〕1号),分类推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农村、企业和景点的廉政文化建设,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廉政文化产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风尚。(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文广新局、市委党校、市广播电视台、市新闻中心)

— 4 — 21.建立和优化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发挥基地的教育、引导作用。(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文广新局、市委党校、市广播电视台、市新闻中心)

二、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共22项任务)

(一)完善党内民主和监督制度。

22.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各项配套制度,重点加强对违反民主集中制责任追究的制度建设。(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办公室)

23.探索推进市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建立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表提案处理和回复机制。(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办公室)

24.健全和落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办公室)

25.推进和完善各级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

26.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制度,健全市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市委办公室、市纪委、市委组织部)

27.完善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具体规定。(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

28.贯彻落实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质询和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处理办法以及基层组织选举工作制度。(市委组

— 5 — 织部、市纪委、市委办公室)

29.完善纪委负责人对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和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制度。(市纪委、市委组织部)

30.完善市二级党政领导班子、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管理人财物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定期交流制度。(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委政法委)

31.强化反腐倡廉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32.坚持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开展反腐倡廉专题调研制度。(市委办公室、市纪委)

33.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规范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事局)

(二)完善违纪行为惩处制度。

34.落实党纪政纪处分的相关制度规定,规范查处违纪案件中组织处理的程序。(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35.完善纪检监察机关与其他执法机关相互移送案件工作制度。(市纪委、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审计局)

36.执行《广州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和《从化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审计局、市财政局)

37.执行《广州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财经责任问责试行办 — 6 — 法》。(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

(三)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38.完善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以及有效投诉认定办法,健全告知制、限时办结制、首问首办责任制等配套制度。(市人事局、市监察局)

39.健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论证、公示制度和重大投资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市发改局、市监察局)

40.健全维护群众利益工作机制,制定信访工作首办责任制和考核办法。(市信访局、市监察局、市委办公室)

(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建设。

41.对反腐倡廉重要制度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加强对违反制度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

42.探索建立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机制。(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法制办)

43.健全制度审查和备案机制,定期对反腐倡廉规章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完善,研究制定新的规定。(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法制办)

三、强化监督制约(共47项任务)

(一)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

44.加强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情况的监督。(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

— 7 — 织部)

45.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决策部署以及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检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46.加强对广州市“惠民66条”和“补充17条”以及我市惠民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47.建成和利用党风廉政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对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情况实行网络化动态监管。(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信息办)

48.探索实行纪检监察机构派驻体制,强化监督力度。(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

(二)加强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49.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办公室)

50.健全党(工)委讨论干部情况记实制度。(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室)

51.坚持和完善选拔任用干部征求同级纪委意见制度。(市委组织部、市纪委)

52.健全和落实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办法,认真执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的立项督察制度。(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审计局)

53.加快政法业务信息化建设,推进审判公开、执行公开、警务公开和司法行政业务公开。(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 8 — 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54.强化公安、检察、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55.进一步发挥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作用。(市委政法委、市人大办公室)

56.完善市委政法委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在政法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监督工作中的协作配合机制。(市委政法委、市纪委、市委组织部)

57.加强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市检察院、市委政法委、市法院)

58.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市信息办、市政府办公室、市投资服务中心)

59.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市、镇(街)二级联网。(市监察局、市法制办、市投资服务中心)

60.加强市投资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和简化审批流程。(市投资服务中心、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

61.强化对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管,完善预算监督审查工作机制。(市人大办公室、市审计局、市财政局)

62.推进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市财政局、市信息办)63.开展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

— 9 — 64.深化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市财政局、市纪委监察局、市审计局)

65.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国有产权、重大投资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市财政局、市纪委监察局、市审计局)

(三)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

66.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开展对党内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市纪委、市委组织部)

67.落实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办公室)

68.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党务公开信息网络平台。(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办公室)

69.建立健全党的纪检机关与组织部门有关情况通报制度。(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办公室)

70.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实施监督若干意见》,完善人大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代表视察等制度。(市人大办公室、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71.探索人大对村民自治组织法律监督机制和人大代表专职化建设,建立人大代表接待日制度。(市人大办公室、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 10 — 72.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市人大办公室、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73.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廉政监察、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市监察局、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74.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健全行政效能投诉网络,畅通行政效能投诉渠道。(市监察局、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75.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试行绩效管理和评估制度,构建行政效能综合评估体系。(市人事局、市监察局)

76.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市审计局、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市政局)

77.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市农财办、市审计局)

78.建立健全办理政协提案、建议制度。(市政协办公室、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79.探索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听取委员及各界人士意见,促进民主决策。(市委统战部、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80.坚持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会员中聘请特邀监察员、政风行风督察员制度。(市监察局、市政协办公室、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

81.坚持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会员

— 11 — 中聘请特约审计员制度。(市审计局、市政协办公室、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

82.各级党委、政府和纪委定期向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市政协办公室、市委统战部)

83.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化政务公开。(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84.深化厂务公开。(市总工会、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85.深化村务公开。(市民政局、市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86.深化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交通局、市建设市政局、市水利局)

87.强化党领导下的村(居)自治工作,加强群众对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民政局、市农业局)

88.建立健全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制度,重大决策、决定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市法制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89.健全信访举报制度,落实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推行网上举报及实名举报。(市信访局、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

— 12 — 90.积极引导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监督方面的作用,建立畅通的网络舆情传递反馈渠道;新闻媒体要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和建设性监督,遵守职业道德,把握正确方向,注重社会效果。(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新闻中心、从化电视台、从化电台)

四、深化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共39项任务)

(一)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91.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室、市纪委、市人事局)

92.全面推行党委讨论任用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严格执行干部任免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室、市纪委、市人事局)

93.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前由党委书记与副书记、分管组织、纪检工作的常委共同酝酿。(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室、市纪委、市人事局)

94.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制度,着力解决拉票贿选等问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人事局)

95.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结果在干部任用和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人事局)

96.完善重要岗位、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和交流制度。(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室、市纪委、市人事局)

(二)推进行政管理和社会体制改革。

97.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市政府办公室、市编办、市发改局、市法制办)

98.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建立完善行政审批项目动态调整、评估和新增项目审查论证机制以及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机制。(市法制办、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投资服务中心)

99.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市城监大队、市发改局、市法制办)

100.建立健全新型的城市社区民主管理体制。(市民政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局)

101.推进教育、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劳动保障局)

102.推进农村监督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强化对农村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监督管理。(市农业局、市发改局)

103.培育发展民间组织、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和慈善公益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健全行业自律和监管机制。(市民政局、市工商分局、市工商联)

(三)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

104.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管理体制。(市委政法委、市人大办公室、市纪委、市编办、— 14 — 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法制办)

105.健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和司法人员司法过错、违纪违法责任追究及领导干部失职责任追究等制度。(市委政法委、市人大办公室、市纪委、市编办、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法制办)

106.探索规范司法人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途径和措施。(市委政法委、市人大办公室、市纪委、市编办、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法制办)

(四)推进财政、投资体制改革。

107.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规范预算资金分配,健全部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制衡机制。(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

108.推行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逐步清理、取消预算单位银行基本户和专项资金户等帐户。(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

109.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统发工资补贴、非税收入、财政投资评审等制度改革。(市财政局、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发改局、市审计局)

110.推进财政预算管理电子平台建设,完善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工作。(市财政局、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发改局、市审计局、市信息办)

111.加大对“双转移”的投入和监管力度,推进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市财政局、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发改局、— 15 — 市审计局)

112.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定预算单位相关的财务报销操作流程。(市财政局、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发改局、市审计局)

113.探索公务用车改革。(市纪委、市政府办公室)114.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逐步完善重大项目专家评议、论证、公示制度,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市发改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市政局)

115.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概算控制,健全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制度。(市发改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市政局)

116.依法规范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培育、促进代建市场健康发展。(市发改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市政局)

117.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备案制,建立网上核准系统。(市发改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市政局)

(五)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及相关改革。

118.建立建设工程交易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对建设工程交易行为的监察。(市监察局、市建设市政局)119.加快推进招投标电子化建设,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建设和管理。(市建设市政局、市监察局)

120.进一步推进建设工程招投标流程改革,完善招标公告发布和信息公开制度,改革创新投标评标定标方式和惩戒办法。(市 — 16 — 建设市政局、市监察局)

121.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坚决治理和查处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市建设市政局、市监察局)

122.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保障和促进征地制度改革。(市国土房管局、市监察局、市发改局、市建设市政局、市规划局)

123.加强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拆迁管理监督,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办法。(市国土房管局、市监察局、市发改局、市建设市政局、市规划局)

124.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严肃查处征收征用土地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市国土房管局、市监察局、市发改局、市建设市政局、市规划局)

125.强化土地执法监督,严禁违法用地。(市国土房管局、市监察局、市发改局、市建设市政局、市规划局)

126.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市劳动保障局、市农业局。)

127.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市农业局、市国土房管局)

128.建立完善国有产权管理制度,探索加强国有产权交易监管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

129.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政府采购网络平

— 17 — 台。严格实行“管采分离”,完善采购监督管理制度,推进网上公开采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市财政局、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信息办)

五、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共18项任务)

(一)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130.加强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商品价格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市物价局、市纠风办、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工商分局)

131.加强对保护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挂牌督办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市环保局、市监察局、市经贸局)

132.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严肃处理重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件。(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市监察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局、市工商分局、市质监局)

133.开展对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力度。(市安监局、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

134.加强对社会保障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实。(市劳动保障局、市监察局、市发改局、市审计局、市财政局)

135.加强对中央和省、市各项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涉农补贴、税费减免优惠等政策 — 18 — 措施落实。(市农业局、市监察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

(二)加大纠风工作力度。

136.强化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市劳动保障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

137.强化对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的监管。(市民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

138.纠正公共服务行业、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违规收费行为和清理“霸王条款”。(市民政局、市物价局)

139.加强对公共服务行业、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损害群众和企业利益行为的监管。(市工商分局、市纠风办)

140.加强对优先发展教育、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收费监督机制,规范学前教育收费,探索解决中小学择校问题的途径,严肃查处利用择校乱收费、高收费行为。(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纠风办、市物价局、市审计局)

14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制度,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制度。坚持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完善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疗设备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推行“阳光用药”,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从源头上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市卫生局、市纠风办、市发改局、市物价局、市财政局)

142.健全农民负担监测体系,坚决纠正乱收费、乱摊派、乱

— 19 — 集资和农资市场价格投机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利益的行为以及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市农业局、市监察局、市发改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分局)

143.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成果,坚决纠正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市法制办、市交通局、市纠风办、市公安局、市物价局、市公路局)

144.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纠正举办节庆活动过多过滥问题。(市监察局、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人事局)

(三)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

145.继续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146.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健全从源头上防治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长效机制。(市监察局、各有关单位)

147.落实《从化市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村级管理若干制度》(从发〔2009〕1号),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认真治理农村干部参与赌博、作风不实、铺张浪费、办事不公等侵害农民利益、民主权利的突出问题。(镇街、农业局、民政局、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

六、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共8项任务)

(一)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148.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 — 20 — 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利用干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案件。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严肃查处土地、矿产资源、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招投标等重点部门和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为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审计局)

(二)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149.综合运用司法、行政、纪律等手段,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继续推进专项治理,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规范市场交易活动。(市治贿办、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审计局)

(三)提高执纪执法水平。

150.严格履行办案程序,正确使用办案措施。实行重要案件线索统一管理,加强案件督办,规范案件受理和调查工作。推行办案定期检查、案后回访制度,建立健全违纪办案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审计局)

151.完善案件审理工作程序,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认真做好复议复查、复审复核工作和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加强对处罚和处分决定执行情况的检查。(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法制办、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

— 21 — 152.充分发挥信访举报的主渠道作用,拓展案件线索来源,健全检举人、控告人和证人的保护制度。保护实名举报,坚持领导接访。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者,为受到错告、诬告的同志澄清是非。(市纪委监察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市信访局)

153.加强办案队伍建设和基层办案工作。加强办案设施和安全保障建设。(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市编办、市人事局、市财政局)

(四)健全查办案件的协调机制。

154.健全和落实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重大案件的协调、指导和督办。加强纪检监察、审判、检察、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建立完善镇街协作区办案制度及防逃、追逃、追赃机制,整合各种办案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形成惩治腐败的整体合力。(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审计局)

(五)发挥查办案件的综合效应。

155.健全案件总结分析制度,深入剖析案件中暴露的问题,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利用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总结教训,引以为戒。实现办案工作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纪效果相统一。(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宣传部、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市新闻中心、从化电视台、从化电台)

七、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工)委和政府要把贯彻落实《实施细则》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党委书记要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实行党政齐抓共管。为扎实推进全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化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

组 长:欧阳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组长:王建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波(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成 员:刘树生(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

黄柏强(市纪委副书记)

朱虹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朱宏章(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办主任)黄桂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小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惩防办)设在市纪委,由黄柏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要发挥职能优势,把《实施细则》提出的任务融入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工作中,由牵头单位会同配合单位制订落实任务的工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于8月15日前书

— 23 — 面报市惩防办),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治理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协助党委抓好《实施细则》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强化监督检查。

为建立健全检查工作长效机制,中共中央纪委出台了《关于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检查办法(试行)》,因此,要把贯彻落实《实施细则》情况列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范围,作为工作实绩和干部奖惩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和各牵头单位每年要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提交工作报告。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导致任务落空、出了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各级党委和纪委要加强督办,定期反馈报告,确保按工作要求落实各项任务。

(三)务求实现工作目标。

各级党(工)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维护党章,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落实《实施细则》提出的各项任务,到2012年建立起具有从化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为推动从化科学发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有力保证。

第二篇: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意见

食品药品监管,事关公众切身利益,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深入推进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新时期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几年来,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局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坚持把维护民生、发展民生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进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但必须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方面,行业生产力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的转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和安全风险高发期。另一方面,食品卫生许可,药品审评审批、认证检查、检验检测和稽查执法等权力相对比较集中,腐败风险较大。为此,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反 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

(一)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反腐倡廉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反腐倡廉形势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工作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今后5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二)把握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工作原则和任务要求,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并始终贯穿于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全过程,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有效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为切实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三)明确工作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坚持与党和国家大局相适应,与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发展规划相适应,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食品药品监管各项工作之中,充分发挥服务和促进作用,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紧紧围绕审评审批、认证检查、检验检测、稽查执法、卫生许可以及选人用人、财务管理等容易发生问题的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强化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着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不断取得反腐倡廉的新成效。

立足实际、完善制度。从食品药品监管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合理、系统配套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大力完善监控机制,构建具有食品药品监管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证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各项业务依法高效运行。

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总结食品药品监管成功经验,借鉴兄弟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先进经验,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用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观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反腐倡廉建设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社会进步和时代要求。

(四)实现主要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比较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比较完备,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并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监管理念,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勤政廉政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腐败案件得到有效遏制,违纪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尤其是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工作中的以权谋私、违规操作等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

食品药品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严历打击,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公众基本用药得到保障。

食品药品监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得到较好树立,监管队伍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得到明显改进,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形象得到普遍认可。

二、主要任务

(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科学配置监管权力

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积极参与省政府进行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工作,认真做好职能调整和系统“三定”等工作,优化权力配置,强化工作责任,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创造条件。深入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建立起分工合理、权责一致、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

(二)完善审评审批制度,严格规范审评审批行为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总的要求,建立行政审批项目动态清理机制。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 4 目,公开审批内容,进一步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完善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严密审批程序,严格审批时限,规范审批行为,促进行政审批便民、公开、高效;对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措施,加强监督管理。2010至2012年,加强对市级行政审批工作的调研,统一规范全系统行政审批项目。

改革创新技术审评管理制度。2008年,对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现行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分析,针对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全面实施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管理制度改革,着重在优化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进一步科学设定技术审批分类、完善审评工作程序、细化技术审评标准,加强制约监督、完善纠错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2010至2012年,进一步完善技术审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措施,构建科学公正、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与形势任务相适应的技术审评体系。加快我省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三制一化”建设,即:主审集体负责制、审评人员公示制、责任追究制和信息化建设。

加强对审评审批权力的监督。落实《窗口工作考核评分项目分解》,开展行政许可案卷评查,加强监督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单位和个人考核评先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一个窗口”对外受理机制,实行行政审批与技术审评分离。制定《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审评核查专家管理细则》《安徽省医疗器械注册核查工作规范》。在国家局《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主审集体负责实施细则》、《药品、医疗器械审评人员公示办 5 法》、《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责任追究办法》等有关审评制度颁布实施后,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有关技术审评工作制度。深化行政受理服务中心职能建设,进一步完善受理、审评、审批三分离制度,充分发挥行政受理服务中心便捷服务、协调监控作用,使之成为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管平台和信息平台。2010至2012年,进一步制定和全面落实专家论证、集体会审、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等制度的配套措施,确保审评审批权力规范有序运行。加大对审评专家的监督管理,明确审评专家的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对审评专家实行动态和分级管理,每年对审评专家进行考核,对不胜任审评工作者不再选派参加技术审评工作。

(三)完善认证检查制度,严格规范认证检查行为

完善认证检查制度。2008年,执行国家局有关新制定的法律法规,修订《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GMP检查员管理办法》、《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工作纪律》,制定《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认证检查员管理细则》,着重对认证检查和考核的程序、回避、监督、纪律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确保认证检查的科学性、公正性。2010至2012年,按国家局新修订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认证检查制度,制定我省有关认证检查工作制度,建立比较完备的认证检查工作体系。加大GMP、GSP跟踪检查、飞行检查力度,严格标准,确保认证检查的连续性。

加强对认证检查工作的监督。2008年起,逐步建立省局专职认证检查员骨干队伍。调整认证检查工作职能,完善受理接 6 办、现场检查、审核许可三分离制度;实行认证检查人员和结果公示制度,自觉接受行政相对人和社会监督。在国家局有关制度实行后,制定《安徽省药品质量管理认证检查监督实施办法》、《安徽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考核监督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内部制衡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加强对认证检查权利有效监督的合力。加大对认证检查员的监督管理,明确认证检查员的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对认证检查员实行动态和分级管理,每年对检查员进行考核,对不胜任检查认证工作者不再抽调参加检查认证工作。

(四)完善检验检测制度,严格规范检验检测行为

完善检验检测制度。在修订、完善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创立《关于检品检验时限、检验进度公告及剩余合格样品退回的规定》、《全省药检机构职工廉洁自律行为规范》等制度,为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建立并持续改进与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抽样、检验、报告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控,确保检验检测结论客观公正;严格执行受检与检验、抽样与检验相分离的制度,切断检验检测人员与被检品种单位的联系,强化对检验检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重大业务及技术事项实行集体讨论,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咨询制度,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理念,为保障公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促进安徽医药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五)完善稽查执法制度,严格规范稽查执法行为

2008年,进一步加强对全系统稽查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协调和稽查督查;修订完善《安徽省药品监督稽查工作考核办法》、《安徽省药品检测车使用管理考核办法》,制定《安徽省药品抽验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安徽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调查审理执行三分离办法》、《药品行政处罚案卷管理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安徽省药品稽查工作奖惩暂行办法》。

2009-2012年,继续做好稽查制度的立、改、废工作,逐步建立起与形势任务相适应的稽查制度体系,规范行政处罚权力,指导全系统各级药品稽查部门完善行政处罚案审和重大、复杂案件上报一级审理等制度,防止和纠正行政处罚中的随意性。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并加以监督,确保药品稽查权力公正公平行使。

(六)建立健全食品监管制度,严格规范食品卫生许可行为

待省有关食品方面职能调整后,参照国家局制定与自身职能相关的制度,对审批监管方式、审批监管行为和责任追究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做到严格依法办事,严守许可程序,接受社会监督;并制定消费环节食品卫生许可和安全监管、化妆品卫生许可和安全监管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和评估机制;建立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食品监管的执行力,加强对食品卫生监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加强权力制约监督的制度措施,确保食品卫生许可权力高效有序运行。

(七)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严格规范选人用人行为

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2008年,制定《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干部轮岗交流实施办法》,明确系统干部轮岗交流、任职回避的要求。2009年制定《省局机关及系统处级干部日常考核管理办法》,建立考核管理系统,加强日常考核,科学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职能调整,科学设置岗位,完善用人机制,深化职称管理,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2010至2012年,以深化目标考评、加强岗位管理为重点,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基本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凝聚人才、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2008年,制定《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负责人聘用管理办法》,强化责任制,规范药检所负责人的聘用、考核管理。制定《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干部选拔任用操作规范》,切实规范干部推荐、考察、讨论决定、公示等程序。加强对系统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干部选拔任用实施办法》(试行)和有关制度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干部监督数据库,强化对干部的监督管理。2010年至2012年,围绕推进民主监督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不断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八)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理财用财行为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结合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9 2008年,对现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清理、完善。保留并严格执行《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办法》、《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资产管理办法》、《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暂行办法》,修订《安徽省药品抽验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促进全系统资产合理配置,强化各项经费管理,做到依制度理财,用制度管钱;修订完善《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财务管理办法》、《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省局机关的资产及各项经费管理,做到固定资产管理安全完整、各项经费收支合法合规;创立《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执法装备采购管理办法》、《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固定资产转移、报废管理办法》、《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暂行办法》。通过建立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规范资产处置,防止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

加强系统内部审计及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依据《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暂行办法》,2009年(审计2007年和2008年)、2011年(审计2009年和2010年),对市、县局的财务行为进行内部审计,重点审计财务管理制度的制订及执行情况、会计基础工作情况、贯彻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情况、银行账户设立及管理情况等;依据《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暂行办法》对市、县局离任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强化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意识。

进行专项经费监督检查。不定期对全系统药品抽验经费、10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和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等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做到专款专用,发现违规违纪及时纠正,同时对各种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估,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九)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防范和控制腐败风险

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行电子政务。2008至2009年,在省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进一步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认证检查、检验检测、稽查执法业务数据库,为电子政务一体化建设作好准备。2010至2012年,探索实现所有监管业务的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溯源、网上监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督效能。

严格防控腐败风险。在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法规制度,以及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提高防控腐败风险的水平,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准确把握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制定对策措施,积极有效加以预防。2010至2012年,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探索建立反映食品药品监管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廉政状况的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为开展监督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十)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整治,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整治。紧紧围绕食品药品领域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质量安全、基本用药等问题,深入开展药品注册和生产现场核查,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稽查执法,强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严格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不断规范食品药品 11 市场秩序,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药品网上集中采购质量监督,推进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鼓励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药品生产成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加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工作。2008年,结合全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制定《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行为规范》等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2009年,完善全系统纪检监察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加强对国家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八条禁令》及省局“六条禁令”、“十不准”等执行情况的监督,建立和完善情况分析制度。

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突出重点,加大力度,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严肃查处利用食品卫生许可、安全监管和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认证检查、检验检测和稽查执法等权力,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的案件;严肃查处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导致假劣药品生产经营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案件;严肃查处行政执法过程中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案件,切实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班子,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工作规划》、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推进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惩防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挥责任 12 主体作用。各级党组织书记要亲自谋划工作,亲自部署任务,亲自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切实负起领导本部门、本单位惩防体系建设的政治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抓好分管范围的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惩防体系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级业务部门要联系实际,把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要积极协助党组制定措施,分解任务,加强监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的责任。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工作规划》、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惩防体系建设,与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领会精神实质,深化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要求,不断增强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惩防体系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学习贯彻《工作规划》、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惩防体系建设列入培训计划,增强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信息简报、系统网络和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总结实践经验,弘扬先进事迹,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督查,增强动力

全系统各级各单位要采取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等方式,把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的情况,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范围,切实与领导干部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挂起钩来,严格责任考核,落实责任追究,增强 13 各级干部反腐倡廉的内在动力,推动惩防体系各项工作落实。

(四)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工作落实

坚持从省局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抓起,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大力弘扬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大兴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之风,恪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守,坚决纠正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等现象,树立为民监管的新形象;大兴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之风,做到办实事、求实效、重品行、作表率,坚决纠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以权谋私等现象,树立务实清廉的新形象;大力弘扬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坚决纠正办事推诿、效率低下等现象,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执行力,树立高效权威的新形象;大力弘扬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作风,善于接受新事物,勇于解决新问题,坚决纠正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现象,树立开拓进取的新形象,努力打造一支为民、清廉、务实、高效的监管队伍,以优良的作风,推动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惩防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

第三篇: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最终版)

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

(2008年10月4日)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发〔2008〕9号,以下简称《工作规划》),深入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开放、动态、创新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

《工作规划》是今后五年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工作规划》的部署扎实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既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维护党章,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围绕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适应,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全面推进我省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适应,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有力措施,整体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开放、动态、创新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把我省建设成为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证。

(二)基本要求。

要认真按照《工作规划》关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惩防并举、重在建设,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突出把握开放性,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反腐倡廉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文明成果;突出把握动态性,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拓展工作领域,与时俱进地充实、调整、更新、完善;突出把握创新性,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腐败问题,不断通过体制机制制度创新解决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紧紧围绕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总体要求和战略目标,做到局部与全局统一、惩治与预防并举、近期与长远一致,努力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争当反腐倡廉建设排头兵。

(三)工作目标。

经过扎实工作,到2012年建成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相适应的,具有广东特色的开放、动态、创新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更趋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更加有效,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

二、推进反腐倡廉教育

坚持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面向全省党员干部和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富有广东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省形成廉荣贪耻的良好风尚。

(一)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

1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加强廉政教育。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贯彻,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学习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反腐倡廉重要思想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党章等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党性修养和从政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反腐倡廉专题学习。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教育活动。广东学习论坛每年安排一次反腐倡廉专题报告。各级党委、纪委主要负责同志每年给党员干部至少讲一次廉政党课。全面建立完善各级领导干部接受廉政培训教育的登记备案制度。

2突出抓好作风和纪律教育。组织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坚持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促进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按照《中共广东省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要求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发〔2007〕3号)精神,切实改进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作风,牢记“两个务必”,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增强公仆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切实改进国有企业、高等学校领导人员和农村基层、街道社区干部作风。认真解决奢侈浪费、违规公款消费、忽视群众利益、吃拿卡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每年有针对性地集中解决1—2个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3抓好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及其他干部培训机构教学计划。实施公职人员反腐倡廉教育全员培训计划,重点对新录用、新入党、重要岗位、管理重大工程项目的公职人员分层次进行岗位廉政教育。领导干部参加任职培训和干部在职岗位培训,廉政教育不少于总课时的10%.(二)加强面向全省党员干部和全社会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1完善工作机制。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党的思想宣传和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融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中。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思想、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部门要对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作出工作安排,发挥各自优势,切实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各级纪委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体合力。

2加大宣传力度。省、市要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重点新闻网站、政府网站开办反腐倡廉专栏、专题节目。结合召开纪委全会和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县(市、区)以上党委、政府每年要向社会公布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坚持每年宣传一批勤廉兼优的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剖析一批典型案例,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全省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3加强网络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网站,建设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新平台。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培养网络评论员队伍,积极引导网络热点问题。

(三)积极打造广东反腐倡廉教育品牌。

1巩固、强化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和领导干部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培训班品牌。精心确立主题,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持续发展。优化培训班课程设计,适度拓展受众范围,强化培训效果。2011年前编写有广东特色的领导干部反腐倡廉专用教材。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积极探索对新任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途径。

2着力打造广东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品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2008年底前启动广东廉政论坛。积极探索和推进党政职能部门与高等学校合作建立广东廉政研究基地。

(四)推进广东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

1制定我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开展有广东特色的群众性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分类推进机关、社区、家庭、校园、农村和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员的廉洁教育工作。逐步将廉政知识纳入各种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内容。加强学校廉洁文化教育。加快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形成省、市、县三级教育基地网络。

2开展“南粤清风”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反腐倡廉教育题材。加强廉政公益广告宣传。实施廉政文化创新工程、廉政文化精品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廉政文化精品、建设一批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三、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突出抓好落实党内民主和监督制度、违纪行为惩处制度和地方法规制度的配套措施、规定的制定和完善,加大法规制度执行力度,健全完善具有广东特色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

(一)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和监督制度。

1健全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各项配套制度,重点加强对违反民主集中制责任追究的制度建设。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合理划分常委会和全委会议事决策范围,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稳步推进县(市、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建立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会代表提案处理和回复机制。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和情况反映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

2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制定我省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办法》、《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处理办法(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具体实施规定。修订完善《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

3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修订完善责任追究工作制度,制定省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办法。制定规范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行为的程序规则,完善我省《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健全和完善告知制、限时办结制、首问首办责任制等配套制度。探索建立党委、人大、政协及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责任追究制度。

(二)完善违纪行为惩处制度。

1完善纪律处分具体规定。健全对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公务员的纪律处分规定,制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人员的纪律处分规定。制定《案件检查工作条例》、《控告申诉工作条例》、《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的配套制度。

2完善规范执纪行为的规定。制定在查处违纪案件中规范和加强组织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国(境)外中资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违纪违法案件调查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相互移送案件工作。

(三)加强反腐倡廉地方立法和行政规章的制定。

规范从政行为,研究制定省行政争议预防处理条例、公务行为有效投诉认定办法;制定规范公务员证券投资行为、领导干部离职和退休后的从业行为等实施办法;修订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加强对新兴行业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制定省治理商业贿赂暂行规定。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修订完善《广东省征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各项补偿费管理办法》和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四)加大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力度。

1对反腐倡廉重要法规制度执行情况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探索建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效果评估机制。健全法规制度执行信息反馈机制。

2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审查和备案机制。定期对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进行清理,及时废止过时的规定,研究制订新的规定,修订和完善操作性规定。

四、强化监督制约

坚持关口前移、突出重点,积极探索强化监督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一)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

1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等情况的监督。加强上级党委和纪委对下级党委及其成员的监督、常委会内部监督、同级纪委对党委会成员的监督。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管理人财物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定期交流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配备公务用车、因公出国(境)、举办婚丧喜庆事宜、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等审核备案制度。完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数据库。

2加强巡视工作。在实践中完善巡视、评议、谈话制度,并逐步延伸到省属国有企业、高等学校和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3加快推进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逐步扩大派驻范围,进一步完善统一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派驻机构干部交流力度。

(二)完善权力运行监管机制。

1加强对干部人事权行使的监督。完善我省干部监督工作督查员制度。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执行情况专项检查。

2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行使的监督。着力建设综合型的电子监察系统,加快实现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联网。全面清理行政执法权,稳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试点。

3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继续深化国有企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推进全省财政支出管理电子平台建设。逐步在省、市两级推行并完善公务卡制度,并在有条件的县(市、区)推广使用公务卡。

4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金融风险应急机制,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之间以及同中央银行、财政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推进金融、税务、食品药品、安全质量监督、社会保障等领域业务电子化集中在线监管工作。

5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认真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七项要求”。集中清理国有企业违规自定薪酬、兼职取酬、滥发补贴和奖金等问题。修订完善《广东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实施办法》。加大企业纪委书记统一组织协调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力量的工作力度。

(三)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

1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完善党内监督十项制度的配套措施。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联合检查制度,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逐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向农村基层的延伸工作。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制定党务公开具体办法,运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公开党务信息。

2支持和保证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完善人大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代表视察等制度。逐步扩大人大代表专职化试点。完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坚持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成员中聘请特约监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行风监督员,充分发挥他们在监督和反映群众意见等方面的作用。

3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试行绩效管理和评估制度,构建行政效能综合评估体系。积极发挥各级政府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作用,构建行政效能投诉网络。强化审计监督作用,重点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掌管钱财物的重要领导岗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探索和逐步推行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同步审计方式;完善农村基层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开。

4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行政服务中心、政府网站等公开载体建设,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不断深化政务公开。构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全面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健全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和民意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政府重大决策的意见和建议。完善信访举报制度,畅通群众举报渠道,推行网上举报及实名举报双向承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制度,积极引导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监督方面的作用。引导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发挥积极作用,建立畅通的网络舆情传递反馈渠道。

五、深化防治腐败体制机制制度改革

坚持以改革统揽惩防腐败各项工作,以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惩防腐败的深层次问题。

(一)关于干部人事制度。

1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构建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探索实行地方党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初始提名。加强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程序性制度建设。全面推行考察前和讨论决定前公示制度,扩大公示范围。改进干部考察、公示方法,适度公开民主推荐结果。探索建立干部任用民主协商民意调查制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制度。着力解决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及选举中的拉票贿选等问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2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印发〈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粤发〔2008〕9号)精神,不断探索完善干部评价考核体系,发挥考核结果在干部任用和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对考核评价工作的监督,严肃查处不公平、不公正和弄虚作假行为。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完善重要岗位、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和交流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和人才引进力度,建立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引才机制和高层次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二)关于行政管理和社会体制。

1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着力构建适应我省科学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研究制定我省机构改革方案和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省直部门机构整合力度,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进程。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2.2008年启动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建立完善行政审批项目动态调整、评估和新增项目审查论证机制,逐步将不该由政府机关审批的事权,分别转交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依法办理。逐步完善网上审批、并联审批、优化再造流程。认真实施《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办法》,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机制。

3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加强对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社会保障网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为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省内无障碍转移、2012年前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有力支持。加强对教育、卫生事业和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切实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等突出民生问题。完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2009年前出台关于发展和规范我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队伍的意见。

(三)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

1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体制。完善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程序、措施和范围。完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服刑地变更的条件和裁定程序。健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和司法人员执法过错、违纪违法责任追究及领导干部失职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司法人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途径和措施,保证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

2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深化政法业务公开,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阳光执法。完善人民陪审员、监督员制度。推进党委执法监督的规范化建设,完善纪委和党委组织部、政法委等部门对司法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监督工作的协作配合机制。逐步完善司法管理制度和财政全额供养保障机制。

(四)关于财税、投资和金融体制。

1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不断深化财政监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定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完善资产配置、处理制度。强化人大、审计部门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将超收收入安排视为政府预算调整,列入重大事项范围。进一步完善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扩大监督范围,积极推进省、市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联网。逐步向社会公开政府预算、转移支付等情况。扩大试行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加强监管,确保全省各级财政每年新增支出重点向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民生保障等方面倾斜。加大对“双转移”的投入和监管力度,推进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强对社会工作资金使用的内部审核和外部监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效益审计、评估探访、工作报告等制度。探索公务接待改革、推进领导干部公务用车改革,建立形成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住房分配货币化标准、津贴补贴和工资标准正常增长机制。

2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体制,强化征、管、查各个环节之间的监督制约,规范税收管理和执法行为。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依托税收信息化建设,强化税收管理员风险管理。全面推行电子报税,规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税收减免。优化纳税服务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健全办税公开制度体系,畅通法律救援途径,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3建立公共服务指标评估体系,改变政府对公益性事业的投入方式,提高投资效益。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2009年完善重大项目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快推进和完善省属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2009年各地级以上市基本实施代建制,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向县(市、区)一级延伸。

4逐步完善金融帐户实名制。推进支付监管体系和账户管理系统建设,完善反洗钱合作机制,逐步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统一的反洗钱监管体系,加强对大额资金和可疑交易资金的监测。完善防范和查处上市公司信息虚假披露和市场操纵等行为的制度。

(五)关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

1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大型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在未设立董事会的企业实行党委(党组)书记和总经理分设。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等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完善企业财务总监制度,构建省属企业财务实时监督平台,对企业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和风险监测。规范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标投标工作。健全和落实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以效益为导向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和以年薪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规范企业管理层人员持有本企业股份的行为。

2形成我省经营主体多元化、品牌和服务差异化的良性市场竞争格局,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六)关于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1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及省实施办法,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逐步将专业分包、建筑材料采购、劳务分包等纳入有形建筑市场交易和管理。实施严格的招标公告发布和信息公开制度,改革创新资格预审、投标、评标定标方式、评标专家管理制度和惩戒办法。建立招投标监督管理责任制。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坚决治理和查处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施工企业、评标专家管理综合信息库,逐步实现招投标网上电子监察。

2规范土地征收和使用权出让制度。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保障和促进征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拆迁管理监督,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办法,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3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制度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管体系。加快建设以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为基础平台的全省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应用信息监测系统,实现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动态监管。

4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出台广东省政府采购条例,建立政府采购有形交易市场,严格“管采分离”,加强监督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发挥集中采购主渠道优势,实现“应采尽采”目标。建立以集中采购机构为基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服务中心,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网络平台,实现网上公开采购。加强评审专家管理信息库、供应商综合信息库、商品行情数据库建设,利用电子监察手段,对政府采购进行全过程监管。

5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数据库、“信用广东”网站和企业信用综合评级系统,打造全省统一、规范的社会信用信息交换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记录机制、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机制、信用产品供求机制、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完善信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信用市场的培育和监管。

六、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利益问题,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和政风行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一)强化督查和纠风工作。

1加强对社会保障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中央和省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监督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促进社会福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以个人账户为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监督城镇职工及居民基本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加快实现全民医保。监督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服务三大保障体系。监督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对符合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镇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逐步解决中等收入阶层和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住房问题。

2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全省集中开展对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清理检查,纠正违规行为,完善监管措施,健全监管机制。近三年内着力加强对对口支援四川汶川、甘肃严重受灾县抗震救灾款物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2010年亚运会筹办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3督促解决医疗、教育等突出民生问题。督促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和乡镇医疗机构建设;将全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纳入药品阳光采购范围,逐步建立药品、医用耗材、医疗设备采购新机制;完善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制度;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从源头上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加强对优先发展教育的监督检查,推动教育经费投入的立法工作;深化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收费监督机制,规范学前教育收费,探索解决中小学择校问题的途径,严肃查处利用择校乱收费、高收费行为。

4加强对中央和省各项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监督和绩效评价规范,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涉农补贴、税费减免优惠等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健全全省农民负担监测体系,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和农资市场价格投机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利益的行为。

(二)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基层评机关作风和基层站所评议活动。在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继续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政府部门和文明行业活动,探索建立政府部门和行业作风考评制度。每两年在全省开展一次部门和行业“窗口之星”评选活动。继续办好省及各地级以上市政风行风热线,开通广东民声热线网站。在各地级以上市全面推行行业自律工作,促使全省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建成比较完善的自律体系。

(三)加大专项治理工作力度。

1重点解决物价、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对严格控制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调整措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和其他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监管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价格监管措施的行为。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认真履行环保职责、严重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的地方和单位,追究有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严肃处理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开展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地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力度,坚决查处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行为和腐败问题。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征收征用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违纪违法行为。2加大纠风工作力度。认真治理公共服务行业、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侵害群众和企业利益问题,重点做好纠正违规收费行为和清理“霸王条款”等工作。加大治理公路“三乱”力度,建立全省快速反应机制,坚决纠正执法不规范等问题。清理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禁止任何带收费性质的评比排名活动,纠正举办节庆活动过多过滥问题。通过清理,使面对乡镇的检查考核项目和次数分别减少60%以上。

七、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

惩治和预防是构建惩防腐败体系的两个主要抓手,惩治是预防的前提条件,预防是惩治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惩治,不断提高依法执纪能力和水平。

(一)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1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尤其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利用干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案件。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严肃查处国有企业和招投标、房地产开发、金融证券等重点部门和领域的案件。严肃查处为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在惩处受贿行为的同时,严厉惩处行贿行为。

(二)深入治理商业贿赂。

继续推进专项治理。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规范交易活动。综合运用司法、行政、纪律等手段,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依法查处国(境)外经济组织在我省的商业贿赂行为。对失信市场主体依法实行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吊销证照,并将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不良行为记录在案,作为市场准入和退出的重要依据。完善市场竞争行为和惩治商业贿赂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三)提高依纪依法办案水平。

1加强对办案的监督管理。依纪依法查办案件,严格履行办案程序,正确使用办案措施。实行重要案件线索统一管理,规范案件受理和案件调查工作。加强案件督办工作。推行办案定期检查、案后回访制度,认真落实违纪办案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办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2积极探索办案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层办案工作,推动全省办案工作协调健康发展。切实解决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必要的办案经费问题,将其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推进办案信息化建设,增加办案科技含量。加强办案队伍建设,积极建立办案“人才库”、“专家库”。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办案设施和安全保卫建设。

3注重办案效果。正确运用政策和策略,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既要严厉惩治腐败,又要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提供宽松环境。综合运用法律、纪律、行政和经济处罚、组织处理等方式和手段,努力使办案工作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

4全面履行审理职责。完善审理谈话程序、补充调查程序和处分执行程序,充分保障被调查人的申辩权、申诉权。监察机关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办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和事项。

5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努力提高妥善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倡导和鼓励、保护实名举报,坚持领导接访。充分发挥信访举报线索的主渠道作用,拓展案件线索来源,规范案件初核程序。加强对检举人、控告人、证人的保护。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者,及时为受到错告、诬告的同志澄清是非。

(四)健全查处案件的协调机制。

1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由纪委书记担任同级党委反腐败协调小组组长,加强对重大案件的协调、指导和督办。

2建立健全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纪检、审判、检察、公安、监察、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跨地区、跨行业协调协作办案及防逃、追逃、追赃机制,整合各种办案资源和力量,形成惩治腐败的整体合力。

3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协调和参与国际执法合作、司法协助和涉案人员外逃预警、遣返、引渡,以及涉案资产追回等工作。加强与港澳廉署等部门的经常性合作,建立健全查办涉港澳案件的协调运作机制。

(五)发挥查处案件的综合效应。

发挥案件警示教育作用,将查办案件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案件警示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建立向社会通报重大典型案件制度,正确掌握和引导反腐败社会舆论。深入总结案件所反映的根源性、规律性、普遍性问题,帮助发案单位查找体制机制制度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八、加强组织领导

抓好《实施办法》落实,是全面贯彻《工作规划》,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关系全局、责任重大的系统工程。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力量,共同参与,整体推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明确工作职责。

各级党委(党组)是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的责任主体,要切实担负起领导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在职责范围内各司其责,紧密配合,做到党政齐抓共管。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摆上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好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重大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协助党委抓好任务分解和落实,制定实施方案,作出具体安排,健全工作机构,组织有关部门抓好工作落实。

(二)认真分解落实。

要按照《实施办法》的总体要求和任务分解,明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落实工作责任。各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要发挥职能优势,把《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提出的任务贯穿于制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政策的全过程,融入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工作中,与各项改革政策紧密结合,积极查找容易滋生不廉洁行为和腐败现象的部位和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治理措施,并切实加以解决。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结合实际,突出解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明确每项任务的时间进度、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和落实措施,分阶段、分步骤抓好组织实施。加强理论研究和工作调研,注重解决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水平。

(三)强化督促检查。

建立健全督查、评估、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确保任务落实。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巡视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导致任务落空、出了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各级党委及纪委要加强督办,定期反馈报告,具体抓好落实。省和各地级以上市每年要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不定期开展重点部门、重点任务检查。省直牵头单位和各地级以上市每半年要开展自查,提交进展情况报告,确保按照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落实各项任务。

第四篇: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江阴市委

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江阴市委、江阴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意见

各党(总)支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阴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现将我局为责任部门的有关工作任务明确如下,请各职能单位和科室认真对照,抓好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工作(以下简称“三项重点工作”),努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提升公共安全系数,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幸福江阴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总体目标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努力实现“三升三降三确保”目标。即:矛盾调解率、调解成功率、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的满意率持续上升;民转刑案件发生率、越级上访率、群体性事件发生率全面下降;确保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恶性民转刑案件、确保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确保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实现“三下降两遏止一上升”工作目标。即:特殊人群犯罪率或重新犯罪率、突出治安问题、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持续下降;毒品犯罪、网络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持续上升。

——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工作,努力实现“六提升一增强”目标。即:全市行政执法机关、政法部门以及广大执法人员的执法理念、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执法质量、执法效能、执法形象全面提升,执法公信力不断增强。

三、工作任务

(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1、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依据发展变化适时作出重大决策,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好政策措施的调整完善。一要健全专家咨询和论证制度,根据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组织本行业的专家和法律专家参与,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并有组织地广泛联系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在进行各项改革和决策时应考虑群众的承受力,积极从政策价值取向上找准不同群体具体利益的结合点。三要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对各项重大决策,尤其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在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四要完善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及时向社会公示并举行听证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五要深入推进决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确保决策有法可依、按章执行、有序运行;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力与决策责任相统一,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损害国家、集体和公民合法权益的决策行为,追究决策者的责任。

2、深入开展“社会矛盾零上交”争创活动。围绕“无矛盾激化、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上访”目标,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十进”活动,即进机关、企业、工地、家庭等,开展“社会矛盾零上交”活动,确保第一时间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第一现场。

3、健全排查研判机制。坚持月排查制度以及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和敏感时期每日排查制度,加强信息分析研判,做到矛盾排查“零疏漏”,分析研判“零失误”。完善社会矛盾集中排查交办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社会矛盾集中排查,并交办到相关单位、科室,加强工作督导,确保限期办结率达到100%。

4、健全专业调解机制。根据矛盾的行业性、专业性特征,加强专业调解组织建设,扩大专业调解覆盖面,提高调解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第三方调处机制,突出抓好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清欠等多发性矛盾的调处,不断提高调解的成功率。

(二)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1、严防严打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加强对建筑工地等流动人口聚集部位的日常检查,严肃查处违法犯罪行为,防止形成重点地区、热点问题。

2、坚持动态排查。定期不定期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征求意见会,了解群众反响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和重点地区。注重对建筑工地、外来人员聚集地等容易滋生黑恶势力部位的排查梳理,掌握涉黑恶违法犯罪线索和人头情况。

3、强化综合治理。坚持排查整治与建设改造并重,将集中整治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实事工程。把治乱与治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基层党政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深入推进综治组织进企业、进市场、进学校、进社区,广泛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

4、全面实施生产安全标准化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平安企业”和“平安工地”创建活动。积极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规范安全生产行为,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管理,提高准入门槛。

5、深入开展城市“畅通工程”和“四项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城市“畅通工程”,加快车辆行踪监控系统和交通副控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开展交通安全“示范乡镇、示范企业、示范学校、示范公路”创建活动,通过典型引路,整体提升全市交通管理水平。

6、积极推进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对影响地区消防安全的突出隐患,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排查整治工作。继续推进建筑工地等6类单位消防安全标准管理工作,持续提升单位消防管理水平。

(三)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工作

1、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采取中心组理论学习、法制讲座、集中培训、“一把手”讲法、机关法治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加强对宪法、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开展多层次的主题教育。组织全局行政执法单位广泛开展“为人民竭诚服务,为发展尽责履职”主题教育,通过教育使执法人员服务更加优质、作风更加优良、执法能力更加出色、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在全局行政执法单位中广泛开展向陈燕萍、徐兆华等全国、全省先进典型人物学习活动,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3、开展执法能力培训。全面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执法人员的实战能力。

4、深入推进各项创建活动。深化“规范执法示范单位”、“规范执法示范点”创建活动。以执法案件零过错、执法服务零距离、执法队伍零违纪为主要内容,在全局行政执法单位广泛开展“公正廉洁执法先进单位和个人”创建活动。

5、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突出执法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级别管辖制度,减少行政执法层次,有效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问题;全面实施和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

6、深入推进执法公开。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和政务信息查询等制度,建立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采取有效方式将执法主体、依据、职责权限、内容、裁量基准、程序步骤、具体时限、监督方式和执法结果等向社会公示。

7、切实加强执法监督。认真抓好行政执法案件评查活动。开展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违法违纪问题的专项督查活动,认真落实整改措施。

8、完善执法绩效评议。加大公正执法、廉洁执法在执法考评中的指标权重,建立科学、简明、有效的执法考评体系。将公正廉洁执法考评纳入领导干部执法守法考核,纳入法治政府考核,与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相结合,与万人评机关活动相结合,将评议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度、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严肃查处执法办案中的违纪违法人员。

四、组织领导

1、精心组织安排。各单位、科室要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纳入工作规划,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认真加以组织推进。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经常听取“三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全面掌握工作进展,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指导并协调解决。

2、明确工作责任。本意见中各项工作任务涉及的职能单位、科室,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

3、加强督促指导。各单位、科室要定期分析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开展针对性的检查督促,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要适时组织群众监督,促进“三项重点工作”健康顺利开展。

4、严格考核评估。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纳入各单位、科室工作考核,依托现有的考核、评比、表彰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估工作实绩,促进“三项重点工作”与其它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将“三项重点工作”成效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要建立健全群众评判和评判结果发布机制,推动“三项重点工作”体制机制不断适应发展新形势、符合群众新要求。

5、广泛宣传报道。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宣传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目的意义,主动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推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宣传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方法举措,特别是普惠于民的各项改革创新举措,积极争取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最大支持;宣传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尤其是为民排忧解难、社会管理成果、公正廉洁执法等方面的鲜活事例,正确引导工作推进方向。要注重培育、发掘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

中共江阴市建设局委员会 二O一O年六月十二日

第五篇:关于下发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关于下发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通知

各支部、各职能部门:

为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工作规划》),结合地球环境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贯彻《工作规划》的总体要求 1.总体原则

所党总支要自觉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放到所大局中去把握,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研究所的重点工作来抓,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结合、相适应;紧密结合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我所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大工作力度,狠抓任务落实。

2.工作要求

——落实《工作规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把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理念贯穿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切实落实责任。

——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规范和制约我所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抓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惩防体系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

——认真总结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的工作经验,按照《工作规划》的要求,围绕中心工作,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科技创新与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狠抓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加大监督力度。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惩防体系建设任务全面落实。

3.阶段目标

经过今后5年的扎实工作,构建起符合本所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使管理更加规范,党风廉政工作明显改进,腐败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科研工作与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方针政策、基本经验和工作成果,宣传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要积极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各项工作纪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进一步推进普法活动,增强法制观念,打牢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

(责任单位:所党总支、所综合办公室)

——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反腐倡廉会议,传达学xxx中纪委及中科院党组、驻院纪检组和西安分院反腐倡廉工作的精神;所总支每年安排两次以上反腐倡廉专题学习;所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安排两次以上反腐倡廉专题学习,党政主要同志每年负责讲1次党风廉政的党课。结合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通过科研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干部职工增强反腐倡廉意识。

(责任单位:所党总支)

——进一步推进党的作风和纪律教育。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中班子成员要把作风和执行党的纪律情况作为重要内容汇报。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切实改进领导干部作风,着力解决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讲实话、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责任单位:所党总支)

三、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加大制度的执行力

——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与体系。积极推进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院务公开、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

(责任单位:所行政领导班子及成员)

(责任单位:所基建小组、所行政后勤中心)

——认真落实有关监督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会议制度和职务消费制度;切实落实礼品登记上交、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责任单位:所综合办公室)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积极推进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结合上级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的法规制度,制定研究所相应的实施细则。所党政领导要把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作为大事来抓,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和查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责任单位:所党总支)

四、强化监督制约

1、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防止和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院党组决策部署的全面贯彻落实。开展对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对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情况的监督。开展对涉及全局性问题、重要干部推荐任免以及奖惩、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的严格执行,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以及领导干部个人擅自决定重大事项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案件;特别对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采购等方面违法违纪案件要严肃查处。

(责任单位:所党总支)

七、《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所党总支是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主体,担负着全面领导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把贯彻落实《实施办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所党总支书记负总责,所行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二)2008年 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工作规划》。组织1次党员干部和职工参加的,以深入学习、理解《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的集体学习。在学习《工作规划》和《实施意见》的基础上,2009年3月底前,制定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计划和安排。

(三)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按照任务分工及职责要求,视轻重缓急和客观条件,积极开展《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重点是切实落实好相关制度。

(四)2010年下半年,积极参加分省院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研讨交流活动,同时对本所《实施办法》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8-

下载中共从化市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从化市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