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宝塔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拟稿)
宝塔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节约用水意识,更加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改善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面临的水资源“瓶颈”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水利部《关于印发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水资源[2002]558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和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基础,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积极培育和强化公众节水意识。围绕宝塔区强力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手段调控,加强需水管理和推广用水新技术新工艺等措施,建设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节水在内的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区域
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改变用水观念,提高用水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坚持制度创新,规范用水行为。通过改革体制、健全法制、完善机制,规范用水行为,实现水资源的有序开发、有偿开发、高效利用。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同参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逐步形成市场引导的节水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坚持节水减污,促进循环使用。建立全社会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抑制用水过快增长,减少废污水排放量,改善水环境。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淘汰落后、低效的用水设备和技术。
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新建项目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制度,采取适宜合理的节水措施。
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75%,污水回用率达到30%;在生活用水方面,兴建乡(镇)、村饮水工程,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乡村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20%以内,乡(镇)、村50%生活污水纳入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率10%,污水回用率达到5%,河流水功能区达标率80%,城区80%生活污水的纳入排水系统,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河流水功能区达标率80%;城镇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公用和民用建筑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60%,城镇管网漏损率达到13%。到“十二五”末,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5650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30立方米;在2010年基础上再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全区累计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7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32立方米以内,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污水回用率达到40%;城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公用和民用建筑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5%,城镇管网漏损率达到10%,用水户装表计量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基本纳入排水系统,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95%以上,河流水功能区达标率80%。
(二)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节水监督、管理的制度和体系完善节水用水管理制度,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指导性文件和相关鼓励政策,形成较为完备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术。农业上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在蔬菜种植基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自动化管理,推进农村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生活上推广节水器具,工业上注重开发使用促进清洁生产、符合循环经济的工艺和设备,发展节水产业。通过工程措施的科学配置,合理调配地表水与地下水,本地水与外地水,新鲜水与再生水,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4、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在制定水权及计划水量的流转和交易规则基础上,搭建水权和计划水量交易平台,开展取水许可权及计划水量交易试点工作。遵循市场规律,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城市供用水设施改造和污水处理回用中引入市场机制,加大供用水设施改造、污水回用和相关节水产业市场化运作力度,提高城市供用水效率。改革农村小型水源工程的产权制度,提高利用效率。改革水价形成机制,发挥水价的节水促进作用。制定水资源费收取、使用和支出管理办法,发挥水资源费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鼓励水资源高效利用。
5、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鼓励公众参与。拓宽公众参与途径,实行重大水事活动(如重大耗水项目上马、水价调整等)听证和公示制度。建立节水监督机制,鼓励用水户和公众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全社会共同节水。利用各种媒介采用多种形式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广泛、深入和持久的宣传,树立水资源和节水观念,启动一批节水型社会
作物的灌溉面积,建设优质商品小杂粮、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优质牧草、特色棚菜等四大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十二五”末,在2010年基础上再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其中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0.7万亩,滴灌0.3万亩、喷灌0.5万亩),渠道衬砌20公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2提高到0.55。
(二)工业节水
工业节水采用先进的用水工艺和水处理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严格控制耗水多且污染大的项目发展,重点抓好石油开采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石油行业重点是系统节水技术改造,推广CO2驱动采油代替回注水采油技术、采油污水处理的高效水质净化与稳定、反渗透水处理等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串级用水或处理净化回用技术等。通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的采取,“十一五”末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石油开采用水量由10 m/t下降到4 m/t,煤炭开采用水量由1.2 m/t下降到1.05m/t。选择甘谷驿采油厂等3家重点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的创建活动。“十二五”末,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开展节水型企业的达标活动。石油开采用水量由4m/t下降到3.5 m/t,煤炭开采用水量由1.05 m/t下降到0.9m/t,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70%提高到75%。
(三)城镇生活节水
2监测系统。
四、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强化节水机构,加强各级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成立以张永祥副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丁海平,区水利水保局局长王有明为副组长,区经济发展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等部门、乡镇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水利水保局,办公室主任由王有明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区水资源管理局局长高天山同志担任,并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承担“拟定节水政策、编制节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组织、指导、监督全社会节水工作”等职能;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各相关部门对本单位建设节水型社会负起责任,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尽快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配备专门人员,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站在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层层落实各项任务,抓紧开展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确保全区节水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加强节水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节水工作。
0
中间环节,提高水费计收的透明度,全面实行按水量计收水费的办法,提高水费的实收率。对不同的水源和不同类型的用水实行差别水价,使水价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五)加强水资源统管,推行水务一体化。
积极推行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改革水务管理体制。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对全区城乡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回用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乃至农村水电等涉水行政事务进行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统一管理,提高水行政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科学保护。
(六)制定合理用水标准,加强节水监督管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对企业用水按总量控制,实行计划用水、定额管理、目标管理和考核,以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节水改造,提倡清洁生产,逐步淘汰耗水量大,技术落后的工业生产和设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单位产品取水、耗水量,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提高用水效率,降低供水及配水管网的漏损率,有条件的逐步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加强农业用水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控制管理,组织力量科学制定各类农业用水定额,并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要因地制宜地推行各种农业灌溉节水措施,实行科学灌溉制度,通过节约用水增产、增效、增收。
第二篇: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县2008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随着“生态立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县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水是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命脉显得更加突出,为保障自治县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特制定****2008年
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一、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一)水资源现状:县域内水资源总量为6.012亿m3,其中地表水年径流量3.08亿m3,可开发利用的的年径流量2.12亿m3,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5.42亿m3,重复量为2.5亿m3,实际补给量2.93亿m3,可开采量2亿m3。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007年全县总用水量15550.153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14130.246万m3,工业用水量150.85万m3,生活用水243.81万m3,生态用水量1025.246万m3,用水比例为90.8:1:1.6:6.6。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县水资源特点,存在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分布不均,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利用率偏低,用水结构不合理,地下水开采强度相对较高,浪费水的现象时有发生,节水意识淡薄。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坚持以优势资源转换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新型化旅游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是坚定不移的走“生态立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之路,是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文化型、旅游型“现代旅游城市,构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需要。
四、08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计划安排
一、成立领导小组,健全组织机构
二、切实落实“定额管理、总量控制“的用水量化管理,建立用水定额管理体系。
(一)农业用水实行“地有定额、户有总量”08年用水量化管理覆盖面积达到10万亩,责任单位县水管总站、水资办,责任领导:赵晓,责任人:***、***、***。
1、落实各乡(镇)种植面积,种植结构调整面积,按照不同的作物,核定用水定额,3月底前完成2、根据不同土壤墑情,不同作物种植结构在每次轮流灌前后都进行监测,比较耗水量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8月低前完成。
(二)立足企业用水实行“产品有定额、企业有总量”,其中规模20万以上的企业用水量化管理覆盖面积达到100%,其余企业达到90%。
1、对县域内的所有工业、企业用水量进行调查摸底,核定企业生产、生活、绿化用水量,经核定的企业用水量由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整理归档,年底全面实行“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责任单位:县水资办、节水办,责任领导:***,责任人:***、***。
(三)城市生活用水实行“人有定额、户有总量”,城市自来水覆盖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用水量化管理达到90%,公共服务设施用水量化管理达到95%,全面建立用水档案,实行定额用水,超额加价的阶梯式水价运行机制。
责任单位:建设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于4月底前完成。
四、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先进单位创建工作
(一)认真做好07年节水型先进单位的挂牌验收工作,对07年开展节水型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的企业、宾馆、机关、地区、家庭加大检查力度,进行技术指导,完善节水运行体制,对符合创建目标要求的单位进行验收挂牌,奖优罚劣。
该项工作由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各成员单位配合,于4月底前完成。
(二)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1、创建节水型企业1家(****江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责任单位:经贸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文****、****。
2、创建节水型机关5家(县水利局、建设局、国税局、社保局、环保局)。
责任单位:建设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
3、创建节水型社区1家(县城镇住宅小区)
责任单位:建设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
五、在07年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的基础上,08年继续做好该项工作,年内完成****新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哈密江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的水平衡测试,对于不按计划进行水平衡测试的企业,将执行《哈密地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开展水平衡测试后管理办法》予以处罚,以推动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
责任单位
第三篇: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结合我县水资源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县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并存。水资源的匮乏,致使我县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弱。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步伐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将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减少取用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抑制用水量的过快增长,实现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扎实搞好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建立与我县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全民的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意识,实现生产和生活上用水的高效合理。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县年用水总量不超过3.9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1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0%,污水处理率达40%,污水回用率达到25%;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在170升。
扩建的宾馆、饭店、商场、公寓、综合性服务楼、住宅小区等项目,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配套建设用水设施,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污水采取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县城区新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城区的生产及生活污水;逐步实现乡镇场镇的生产及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以有效改善水质。全县广场、街道人行道路面要逐步采用高透水材料和有利于渗水的施工工艺,园林绿化要建设渗水设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逐步实现中水、雨水和污水资源化,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六)加强供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改造,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以减少城市供水管网的漏失率。按照国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大力推广应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节水便器、节水水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逐步更换非节水型用水器具,以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
(七)抓好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统筹规划,先试点后展开,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保障农村集中安全供水。同时做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与水质监测,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安全后方便”的原则,优先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八)加强宣传,转变观念,树立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宣传水资源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节约用水的新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我县的水环境,掌握科学的水知识,树立节水的新观念,增强全民的水忧患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社会氛围。
(九)加强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要求,其目的就是对我县的地下水、地表水、排污口等实行适时监测和监控,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等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管理水平。建设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实施对我县地下水的水量、水位和地表水的水质以及污水排放等情况的全方位动态监测,提高全县的应急供水调度能力,确保全县的供水安全。
(十)抓好节水示范区建设,建设一批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单位。要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大力开展创建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和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促进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一)利用市场机制和价格手段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树立商品水观念,通过价格杠杆调节用水量,增强节水意识。对居民用水实行分段计价,多用多缴,超用适当提高收费标准。对生产用水区别不同情况,按合理水价,市场导向,有保有压的原则实行保护性开发和使用。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水利设施、供水管网,实行谁投资谁拥有,谁投资谁使用的办法,确定产权、供应服务区域,鼓励社会化。
四、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既是大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大力开展节约用水,不仅可以弥补水资源的先天不足,缓解水的供需矛盾,还可以减少污水排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举措。为此,各地各部门必须站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发挥创造性,要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要将节水制度的建设作为重点,要综合采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促进中水回用和节水器具推广,逐步实行阶梯式供水价格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与治污相结合,努力提高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
(二)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切实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督促检查和考核落实、奖罚分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职责,落实专人负责(2月底前将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报县水务局,联系方式:6218211),切实抓好制度建设(见附件1)和节水工程建设(见附件2)。各地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主动加强联系,及时互通信息,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县发改委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和与上级发改部门的衔接;参与制定项目建设计划,开展经济结构调整工作,负责项目的经济发展效果评价。
县农委负责协助县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资金的统筹、调集、管理和监督。
县水务局负责全县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根据新《水法》等政策法规,研究拟订关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性政策规定,形成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关的法规体系;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的总体布局方案,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基础;制定全县各行业和各部门、各企业、各灌区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根据水体纳污能力提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建立以用水和纳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进行水权交易试点。
第四篇: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某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
方案》的通知
各镇(街、园、区)政府(办事处、发展服务中心),县直有关部门、单位:
《某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6月
日
某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落实水利部《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7〕184号)、省水利厅《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鲁水资字〔2017〕22号)以及《省水利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印发<山东省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水节字〔2019〕3号)文件精神,保障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把节约用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和应用,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指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加强政府对节水的引导和规制作用,落实目标责任,持续创新节水宣传教育方式,加强社会监督,逐步形成全社会广泛自觉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风尚。
2.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引领相结合。加强节水制度建设,形成促进高效用水的制度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各行业节水,建立全社会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3.坚持统筹兼顾与稳步推进相结合。统筹考虑区域水资源条件、产业布局、用水结构和水平、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合理逐级分解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三、总体目标
1.到2020年底,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xx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xx%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xx%,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不低于xx%。
2.实施生活节水改造,禁止生产、销售并限期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改造,全县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xx%以下。
3.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加快节水载体建设,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不低于xx%,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不低于xx%。
4.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灌区节水改造,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xx以上。
5.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污水处理力度,确保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形成较为完善的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多元化利用,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各行业节水
通过工程措施的科学配置,合理调配地表水与地下水,新鲜水与再生水,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加大对现有水资源利用设施的配置和节水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用水设施和技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体系。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开展农业节水增产、工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等节水行动,强化行业总量和强度控制,全面推进各行业节水。
1.农业节水增产。通过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完善养殖业节水配套建设,积极落实农业节水增产行动,加快重大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不断强化农业取水许可管理和用水计量管理。(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水利局配合)
2.工业节水增效。通过建设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节水机制,强化行业用水计划管理,严格实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重点开展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将用水效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用水超定额产能的淘汰制度,倒逼企业提高节水能力;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要求,从严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取水。(县工信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配合)
3.城镇节水降损。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大力推广管网检漏防渗技术,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大力推广普及节水器具,对现有使用的非节水型用水器具,制定更新改造计划;深入开展节水型机关、单位和居民小区建设。(县住建局、县水利局牵头,县工信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配合)
4.重要领域节水开源。加快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建设,逐步在生态景观、农业灌溉、城镇绿化、市政环卫、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公共建筑生活杂用等行业和领域扩大使用再生水;推广雨水集蓄利用,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县住建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临朐分局、县工信局、县水利局配合)
(二)深入落实各项节水制度
1.严格抓好审批管控,新建、改建、扩建的涉水项目要按规定开展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和防洪影响评价审查。
2.完善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城镇生活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建立先进用水定额体系并实行动态修订。把用水定额作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计划用水下达、节水型企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健全节水标准体系。
3.实施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开展高耗水行业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强化行业和产品用水强度控制。
4.深入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严格执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和特殊行业用水水价政策,全面落实居民用水阶梯水价政策,健全农村生活用水价格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同步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县水利局牵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住建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配合)
(三)积极推行节水新机制
1.结合新旧动能转换,以推进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积极创新节水管理机制,逐步提升节水管理水平。
2.切实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全面推进各行业节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转变。
3.在水权交易和水流产权确权方面,加快水权确权登记工作,积极培育水市场,逐步建立水权交易一级和二级市场,力争实现新增用水通过水权转让解决,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方面,积极开展全县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预警体系,发布预警信息,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
5.在水效领跑者工作方面,积极做好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的推荐、遴选工作,结合我县实际,部署开展领跑者引领行动,研究建立激励政策,切实发挥领跑者示范作用。
6.在合同节水管理方面,积极借鉴已有经验,在高耗水工业、公共机构等领域开展示范建设。
7.在水效标识方面,对主要用水产品实施水效标识管理,加强部门联动,加快节水产品推广普及,严格市场监管,推动标识实施。(县水利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市场监管局配合)
(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1.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创新示范区,建立节水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示范和应用,鼓励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尽快形成一批实用高效、推广前景好的节水示范园区。
2.探讨非常规水利用途径,鼓励非常规水利用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积极开展规划配置、安全利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积极引导非常规水利用、监控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成果推广应用,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3.积极开展节水技术、产品评估及推荐服务,鼓励形成节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县科技局、县水利局牵头,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配合)
(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1.创新节水宣传方式,积极营造全民参与节水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活动,积极开展节水宣传,加大节水新闻报道力度。
2.深入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及典型案例,强化节水护水的舆论导向,因地制宜开展节水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推进我县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3.面向用水单位组织节水载体建设专题培训、基础管理培训以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技术业务培训,提升基层节水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行业能力。(县水利局、县住建局牵头,县融媒体中心、县工信局、县教体局配合)
五、工作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初步推进阶段(2020年6月底前完成)。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编制完成《某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全面安排部署。组织人员培训,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营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20年7月底前完成)。各责任部门(单位)制定完善节水规章,强化节水基础管理,开展节水型机关(单位)、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园区创建活动,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全面普及节水器具。
第三阶段:深化提高阶段(2020年8月底前完成)。巩固和提高建设成果,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全面完成试点期目标任务。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完成验收资料整编工作,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申报材料。
第四阶段:技术评估阶段(2020年10月底前完成)。各部门做好准备,迎接省节水办组织有关单位和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我县进行现场技术评估,形成评估意见。
第五阶段:验收阶段(2020年11月底前完成)。做好准备迎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将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有关部门责任分工,定期召开会议组织推进,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指导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2.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考核监管。建立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工作目标责任制,用量化指标衡量用水效果和用水效益,将主要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单位),纳入县直部门工作实绩综合考核,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实现权、责、能的统一,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资金保障。拓展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节水技术推广利用专项资金支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列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节水投资稳步增长机制。制定出台节水技术产品推广的激励政策,吸纳外资、民间资金的注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立奖优罚劣机制,对在农业、工业等节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予以奖励;对节水工作敷衍塞责、拖沓推诿、治理不力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追责。
第五篇: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1.1 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2 用水效率低下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成果。《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系统上加上节水的内容,而是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都以节水作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较传统意义的节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权,要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要采取法律、经济、工程、行政、科技等综合调控措施保证两套指标体系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4.1 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4.2 以水定产。根据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4.3 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4.4 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4.5 水权流转。在用水户协会和政府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4.6 城乡一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性指标来评估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通过节水指标来评估节水措施落实效果。评价体系主要由宏观整体评价和微观指标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具体操作需要通过指标来实现,指标选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标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 宏观整体评价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区域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节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是统一协调的关系。从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系统三方面来对比试点前后的社会状态,以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效应。5.2 微观节水评价 在宏观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状况,还需对具体的节水效果进行微观指标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综合指标评价、农业节水指标评价、工业节水指标评价、生活节水指标评价、生态用水指标评价以及水环境指标评价等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6.1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 有效的各级领导和工作机制是试点建设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长亲自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统一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市)之间、水务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行政区水资源管理与城市水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必须建立起由上而下的运转灵活、信息通畅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机制,协调处理上下各级之间、地方政府和流域机构之间的各方关系,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6.2 配置稳定的技术咨询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综合工作,既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也无成熟经验可供,但试点建设时间短,实践要求高,因此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应当广泛吸纳省内外和国内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单位,配置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技术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既作为试点工作技术常务咨询和协调机构,在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指导,同时也负责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研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6.3 保障相关资金到位,重视配套工程建设 资金保障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投入资金的及时到位,不同项目资金在符合基本建设报批程序的基础上,由相应归口单位负责审批,并予以及时划拨。二是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多种投资渠道,保障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结论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
参考文献:
[1]梁建义,徐振辞.南水北调受水区河北省廊坊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廊坊.2006。
[2]冯城,王亚华.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资料汇编
(三).张掖市.2004。
[3]王浩,王建华,陈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