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法制和法律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法制和法律(在中国企业文化领袖峰会的发言)
2006-5-23 10:51:37 【字号:大 中 小】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怎样结合我国国情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企业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是两回事,企业文化和法律无缘。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应当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企业文化离不开法制和法律。
一、依法治企是企业文化题中应有之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论、管理学科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它孕育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由美国科学家总结日本和美国企业经营经验而产生的新的经营管理科学。二战后的日本,许多城市是一片废墟。1945年日本人均收入只有20美元,到了20世纪70年代它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1980年日本GDP达10396亿美元,人均年收入达8940元。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出现,使美国朝野震惊不已。美国许多管理学者、经济学者纷纷到日本考察企业的“管理魔术”。同时也开始从新角度总结美国公司的成功经验。80年代初一批企业文化的科学论著问世,如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美国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合著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1984),美国特雷斯?E?迪尔和阿伦?A?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美国托马斯?J?彼德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合著的《成功之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等。这些著作的共同特点都是从文化的视角总结了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作的规律。需要指出:日本包括亚洲四小龙在现代市场经济法则中加入了文化营养,包括中国的儒道文化、孙子兵法等。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企业文化是“中国学美国,美国学日本,日本学中国”。但必须肯定:企业文化的土壤主要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发展要遵循共同的游戏规则,没有共同的游戏规则,市场经济就发展不起来,就会陷入混乱和迷茫。这游戏规则就是法律。法律本身不是企业文化,但依法治企却是企业文化题中应有之义。
现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开始得到重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必须看到在有的地方讲企业文化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夸大”,把企业文化当作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企业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有的把“经济基础”也装进来;二是“缩水”,把企业文化只看作是文艺活动,认为排排节目、搞搞演出、组织组织联欢娱乐就是企业文化了,这仅是企业文化的浅层次活动、是部分内容,不是主要活动,更不是全部内容;三是“化装”,就是用一些豪言壮语或华丽辞藻来装饰门面,搞形式主义;四是“孤立”,就是只讲理念,不讲制度;只讲当前,不讲长远;只讲精神,不讲物质。讲理念,也多是讲道德方面,而很少讲法制方面。有的甚至把企业文化同法制对立起来,把发展经济和法制建设对立起来,说什么要办好企业,要发展经济,就要“敢闯法律的红灯”。这显然是错误的。借口建设“企业文化”而置法律于不顾更是错误的。试想,如果办企业不建立作为支柱和保障的企业制度,如果没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如果不精心策划企业形象和品牌,企业文化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岂不是过去存在的思想和行动、理论和实际、精神和物质“两张皮”问题仍未解决!什么是企业文化的内涵?据说国内外的定义有100多种。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我们认为,企业文化的内涵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的企业理念、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的总和。其中企业理念是核心,企业制度是依托,企业形象是载体。三者相互结合,融会贯通,便形成完整的管用的企业文化。我们强调企业文化离不开法制还有两个重要背景:一是中国历史上缺乏法制传统,长期实行人治。现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律国家,这已经写进宪法。强调法治是治国要求、治国目标,也是办一切事业的要求和目标,办企业当然不例外。二是,我国建国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虽然在特定条件下也发挥一定作用,但从根本和长远看,不搞市场经济是背离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现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也已写进宪法。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建立起来,但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我们特别强调按市经济规律办事,按市场法则办事,这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已经不是问题,而在我国则是突出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必须考虑上述两个因素。
二、企业理念中很重要的是法治观念
企业理念,又叫企业精神,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宗旨,发展战略、企业愿景、群体意识、道德伦理等,这种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企业共同理念和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灵魂。
企业理念中很重要的就是法治观念、法律意识。
有人说,国家的富强靠经济,经济的繁荣靠企业,企业的发展靠企业家。我再加一句,企业家办好企业离不开法律。每个公民都有两方面的权利:一是政治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二是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一个高素质的企业家应当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政治权利和民事权利,依法求生存,依法求发展。出了事靠法律解决,这种法律意识中国人比较淡薄。中国有句俗话:“屈死不告状,饿死不做贼”,明明受冤屈,也不打官司。西方企业家就不是这样。当然,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企业家的法制意识也在逐步增强。我认识山东济南一位民营企业家,企业越办越好,本人也当选为市政协委员。为什么?他的经验之一就是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依法维权。广东南方李锦记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成立十多年来,深刻认识到完善的经营机制和健全的法制环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的企业文化中就包括一条“红绿灯规则”,就是只要是法律法规禁止的事,企业从不越雷池半步,绝不闯红灯;只要是法律法规允许的事,企业就大胆地改革创新,大开绿灯,放手去做。
中国企业文化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主要从美国引进的,其实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中就包含法律的内容。有人总结美国企业文化有四个特点:第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理念。第二是强调实现个人价值,倡导个人能力主义,不讲学历。第三是强调实干和冒险,认为“乱糟糟的行动总比有秩序的停滞好”,遵循“预备—放—瞄准”的非常规逻辑,为鼓励大胆创新甚至有“雇员不犯错误将被解雇”的说法。第四就是强调规章制度和契约的约束作用,重视法制,不讲情面。德国企业文化也强调规范和负责,注重依法管理和法制教育,着力培训员工遵纪守法。中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民主法制传统,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办好企业,尤其需要树立法治观念。官本位意识、权钱交易行为,不是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而是靠垄断甚至靠欺骗赚钱,就只能把企业办砸。当然也应看到,我国也出现一些法律意识强的企业家。例如,在世界闪存盘领域领先的我国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是“海归派”创建的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发明专利,从2002年起先后状告北京华旗日本索尼等数家公司侵犯其专利权,前不久还在美国将PNY公司告上法庭。虽然还未获完全胜诉,但已表明我国企业家法知识产权意识逐步增强,正以全新姿态参与国际化竞争。
三、企业制度中很关键的是法律制度
企业制度,包括经营机制、管理模式、营销体制、法律武器等。在企业经营中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很重要、很关键。和企业直接有关的法律,主要是市场主体、企业权利、公平交易、企业责任等方面的法律,如企业法、物权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环保法、破产法等等。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最重要的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即企业要学会运用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武器,做好对商标、品牌、专利、商业秘密等无形财产的管理和开发。世界贸易组织管理有三大支柱:一是货物贸易,二是服务贸易,第三便是知识产权保护。搞企业有四大经济资源,一是人力,二是财力,三是物力,四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竞争是当代国际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我们的企业家一定要运用法律武器奋勇抢占这个制高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知识产权是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一个企业没有自主专利就很难生存。据说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年,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不可否认,现在我国已成为专利数量大国。去年我国专利申请45万件,商标申请65万件,两者合计超过百万。但从知识产权质量看,却存在“两少”:一是发明专利少,近七成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二是知名品牌少,主要集中在中药、软饮料、食品等低端领域。据知识产权局统计,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商标。我国的产业核心技术一直受制于人。这可以举出一系列事例:我国一年生产六千万台DVD播放机,但在该项产品的二百多项专利中我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有二十多项,中国企业每生产一台要向外国企业缴纳4.5美元的专利费。我国拥有3.5亿部手机,但芯片的核心技术却操在外国人手里。我国是钟表大国,全世界70%的手表是我国生产的,但因不掌握核心技术,主要是给瑞士、日本“打工”,所获利润不到10%。我国大型民航客机,基本上是从国外进口。石化装备的80%,数控机床和先进纺织设备的70%倚赖进口。我国外贸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但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产品只占2%。前不久欧盟通过一个关于打火机的安全条例,规定进口价格在两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加安全装置,而该装置的技术专利为他们所控制,这就意味着占世界产量80%的中国打火机将受到致命打击。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专利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命根子,我国企业必须把专利作为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
用知识产权法律武器维权有两层意思:一是消极维权,即打假,别人抢占了我的权益我进行反击。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办公室今年4月11日公布的2005年侵犯知识产权十大案件中,有六件就是假冒国内外名牌产品案。还可以举一个海南的例子:被确定为“百家维权打假重点品牌”的海南椰岛集团椰岛鹿龟酒上市成功(连续多年荣获免疫调节类保健食品全国销量第一,最近“椰岛”还荣获中国著名商标),很短时间内就冒出上百个鹿龟酒品牌,这就要依法打假。二是积极维权,即运用专利制度激励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就像海尔那样把专利申请同技术创新视为辩证统一体,“一手挥着技术创新之矛冲向国际市场,一手紧握知识产权之盾固守市场份额”,既用专利保护自己的创新产品,又用专利申请促进技术创新,他们叫“站在巨人肩膀上攀登”。海尔正是凭着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获得许多国家法律的保护,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企业怎样用专利法维权?当前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搞好专利调研,做到知已知彼,否则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自称是“国内首创”,实际是“侵权产品”。因为专利法实行无过错原则,不是有意模仿也构成侵权。第二,要及时申报专利,取得法律保护。有把握保密的也可不申请专利,法律也保护商业秘密。第三,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增强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国际企业界普遍看法:研究开发经费达到销售收5%以上才有竞争力。许多500强企业都超过10%,而我国只有1%。这是我国在世界市场上产品多而获利少的重要原因。第四,建立知识产权专门机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都设有知识产权专门机构,分为专利部、商标部等部门,每个部门内还分设现时管理和长期策划等组织。我国海尔、华为等著名企业也都设有知识产权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有的还从中介机构或研究机构聘请知识产权顾问。通过专门机构,及时了解有关专利的最新信息(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每年新技术发明创造的90%以上都会在专利文献中检索到),不但能最早发现侵权动态,依法保护自己,而且可以使企业的研发人员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为创新项目提供方向,保持研究开发中的领先性和合法性。
四、塑造企业形象最重要的是依法建立和维护企业品牌
企业形象,包括企业的品牌、信誉、风尚、厂容厂貌、技术设施等,这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表象。其中最能代表企业外在形象的是品牌。
品牌,法律语言叫商标。商标被称为“商战的利器,竞争的法宝,无形的财富”,是企业形象、产品质量及其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商标一旦成了名牌,即驰名商标,就具有特殊价值,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据统计,现在世界上各类名牌商品有近9万种。尽管世界名牌产品占全球品牌不过3%,但其产品却占市场的40%以上,销售额更占50%以上。中国目前拥有170万个品牌,但堪称世界名牌的却屈指可数。
品牌属于企业文化中的综合概念,从法律上就是指可以不断增值的商标,而且即使企业垮了,商标还有价值。当然,名牌的创立不能只靠广告,主要靠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有远见的企业家都懂得抓产品质量。现在金星啤酒同青岛、燕京等并称为8大名啤之一,年产超过100万吨。但20年前张铁山以20万元承包费接手企业时,手里最大的资产是仓库里100多吨不合格啤酒。员工们有的建议低价卖掉,也有的建议作为福利发给员工,但张铁山却毅然做出决定:倒掉啤酒!他含泪对员工们说:“我们已经被质量打到了,能不能再站起来,就在我们手上。”张铁山正是认识到质量是创名牌的基石才这么做的。我国市场经济刚起步,就出现许多名牌,这是令人高兴的。但总的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保护能力比较差,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有些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既不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更不懂得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致使商标被人抢注。前几年我国许多著名商标被外国人抢注。1996年香港几家企业在互联网上抢注中国著名商标和名称,令人触目惊心。据北京创联通讯公司检索,被抢注的中国著名商标和名称有400多个。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又有“狗不理”、“三枪”、“王守义”等187个国内著名商标被一家深圳的公司在香港注册。如果注册成功,将阻碍这些名牌产品进入香港市场,从长远看将破坏这些品牌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在境外的发展。以商标法为武器同侵权现象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打造名牌产品,已成为我国企业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怎样用商标法维权?当前,要着力解决以下四个问题:第一,要按照商标注册在先原则,及时申请注册商标,以取得商标专用权和在先权利,一但发现侵权现象,可以获得法律保护。按照新修改的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注册后受全面的法律保护。有些商标即使未注册,只要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也不允许以不正当手段进行抢注,这为恶意抢注现象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护。第二,要努力创建和注意保护驰名商标。国内外大量事实说明,商标权的侵犯矛头多指向驰名商标。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冒用名牌才能攫取暴利。我国新修改的商标法已经对认定驰名商标作出了规定,入世后还可以适用《知识产权协议》的有关规定(第十六条)和《巴黎公约》的有关条款(第六条)。巴黎公约对驰名商标采取特殊保护,这不同于对一般商标的保护。一般保护指的是一个商标侵犯了另一个商标的专用权,必须是在“同一类或功用类似商品”的前提下构成的,如果非类似商品则不能构成侵权行为。而驰名商标侵权的认定则不受商品类别的限制。为了保护驰名商标,我们应当熟悉国际上通行的《知识产权协议》和《巴黎公约》的有关规定,用以维护自己的商标专用权。第三,要及时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商标有关的域名分配和使用也提上了日程。前些年有的专家曾预言“域名决不会纳入知识产权范围”,但域名实际上已作为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受到保护。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郑成思教授,早在1996年1月就在《中华商标》上发表文章,就发达国家出现的“域名抢注”问题提醒国内企业注意。可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到1996年下半年设在香港的某公司已经大量完成抢注,并企图以此牟利时,国内企业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2003年7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实施,在我国已经出现法院受理域名抢注纠纷的案件。我国企业要通过互联网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在互联网注册域名的问题。第四,要依法制止“反向假冒”行为。我国商品在国外商场随可见,但名牌甚少,要在国际上创名牌,需要特别警惕防止一种反向假冒现象,即有些国外企业专门把质量高、价格低的中国商品,去掉中国商标,换上他们的商标,在市场出售。我国一些缺乏商标意识的企业家竟认为这样做对自己有益无害,因为他觉得人家没有假冒自己的商标,还可以多销售自己的产品,有什么不好!实际上,这种反向假冒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创名牌。多年来许多国家都制定法律将反向假冒用他人商标的行为予以制裁。我国新修改的商标法也对此作了规定。我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创国际名牌,不但要同假冒行为作斗争,而且要同反向假冒行为作斗争。最后,从根本上说,我国企业要更新观念,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确立长期知识产权战略,包括商标战略。在发达国家,一个商标投入市场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进行筹划,包括调查、命名、注册、管理、拓展,总标和分标的设计,许可制度的建立,发现侵权如何有效保护等等。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商标法及其他方面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就是维护企业生命的有效武器,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特别重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勇于和善于拿起知识产权法律武器。
第二篇:科学发展离不开法制
科学发展离不开法治姜明安
法治是科学发展的保障。没有法治,权力没有制约,执掌权力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权力,经济、社会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
法治同时也是科学发展的内涵之一。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法治的基本功能恰恰是保障人权,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但是,现在我们一些地方领导在推动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无视法治,漠视法治,轻视法治,乃至践踏法治。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食品安全法,明令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负总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但还是有个别地方为了“保税收”,“保发展”,放任所在区域内的食品生产企业违规操作,对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审批和监管过程中为之大开绿灯,甚至还帮助违规企业打击围堵消费者的揭发举报行为,以至最后导致伤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在环境保护方面,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严禁环评不达标,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项目和企业筹建、上马,对已建成的排放超标的项目和企业,政府应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要坚决关停并转。但是,个别地方为保财政收入,保经济发展,对新建项目、企业,只要“市场看好”,有“发展前景”,能拉动当地GDP,不管该项目和企业是否会产生污染,都让其走绿色通道审批放行,甚至省略环评程序。
近年来,尽管我们一再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建设法治社会。但是,仍有少数地方的领导反其道而行之,轻视法治,甚至践踏法治,这是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有些同志没有正确理解法治与发展的关系,没有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准确涵义。邓小平同志讲“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一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二是在上下文中限定发展是“稳定、协调的发展”,三是强调发展经济的重要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四是在讲这句话之前,他一直反复讲“必须加强法制”,法制“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有人认为,现在的改革和发展任务很重。改革和发展是不能间断的,而法律则是相对稳定的。因此,为了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应允许一定的“良性违法”,即动机良好的违法。笔者不同意“良性违法”的提法。如果说在中国法制极不完善和立法体制尚不健全的特殊历史阶段和特定历史条件下,“良性违法”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上世纪80年代深圳市进行的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改革,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今天,如果再允许以“改革”、“发展”或其他美好名目任意违法,如一些地方以“改革”之名“撤村改居”,强制农民“上楼”,推进“城市化”,就没有任何理由了。
毫无疑问,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和发展,但是必须牢记,我们推进的改革、发展是为了实现科学发展,而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法治实现人的自由和幸福。
第三篇:新纪元-新纪元财富发展壮大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新纪元财富发展壮大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对新纪元财富的发展壮大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新纪元财富从事的是投融资从业,在目前国内金融存在巨大风险的环境想做到宁静而致远相当不易。所以新纪元财富把企业文化建设才推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让新纪元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达到巨大的提升,也只有通过发展新纪元的企业文化建设,才可以靠公司的强大的号召力吸引到更有实力的人才。
新纪元财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国内的中小企业或者个人投资创业者,这些人需要的不仅有对其自身发展壮大有益的真金白银,还需要品质生活的密友,新纪元财富的文化建设就可以为这些服务对象提供最好的服务。
在新纪元财富的企业文化建设上,公司不仅创建了自己的金融知识讲座,目前已经举办好几十期了;公司还成立了自己的培训中心,定期给自己的客户开展投融资服务最新知识。公司还成立了自己的连锁加盟服务机构,可以随时随地为加盟者提供最新的服务,不过这些事情都是由加盟者自愿组织完成的:
第一,新纪元财富员工要文而化之地接受并实践公司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公司发展精神。
第二是公司在宣传企业文化时要时刻宣讲充满正能量的知识,随时随地勉励员工,加油奋进,争取好成绩。
第三是新纪元财富的文化建设可以随时弥补公司企业制度漏洞的不足,从而让企业员工认同自己的企业文化,发自内心的信服,这就是新纪元企业文化的真正作用。
第四就是用自己的企业文化来感召用户,从而让客户对新纪元财富形成真诚的信服,而不会随便离开。
第四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未成年人的涵义;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过程与方法: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教材中所给的小字资料、小栏目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特别是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过程:
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见扩展资料)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
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10分钟)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板书)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见扩展资料)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年份
犯罪比例
以1987年为100
备注
1991年
1997年
13.6/万
21.9/万
30/万
100%
161%
220%
1另: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
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quot;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小结:(用课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五篇:《生活离不开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离不开法律》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认识法律在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感受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做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2、能力目标: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分析有关案例,师生共同探讨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技能和思考、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法律在规范人们的生活方面,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性,懂得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律保障。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初中阶段《思想品德》学科讲述法律知识的第一个单元,在学习了第一节《法律是什么》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但仍然有不少学生认为法律是远离自己生活的要求,也不知道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因此,必须让学生懂得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法制不断健全的社会。它要求人们必须知法、守法,时时处处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
四、教材分析
《生活离不开法律》是湘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法律》第二节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三个主题,意在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述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同时,增进对法律的认同感。
五、重点:法律的作用。
难点: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
六、教学思路、方法设计:
通过多媒体,有目的地引入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一步步引出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与法律有关的事例,从生活事件出发来引发其思考、感悟,以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在领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探讨问题,得出结论,并插入适当的课中练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法律的作用,真正懂得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律保障。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①展示教学目标
②出示人一生不同时期所享受的权利(部分)及相关法律的材料,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知道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它伴随着人生的整个过程。简要谈话并引出主要问题:法律的作用。
(二)、学习新课、学习第一层:为生活制定规矩
①阅读课本内容
②看动画小故事《老虎发威》和《保护未成年人》,故事分别提到了什么法律?简要说说其作用。
③再列举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简要了解其作用。
④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懂得法律在规范人们生活方面的作用。
⑤用做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正确理解“无规矩不成方圆”。
2、学习第二层:解决纠纷,协调关系
①阅读课本P84第一段内容
②分析邬思文案例,并回答问题,目的让学习懂得法律在解决纠纷,协调关系方面的作用。
③阅读P84第二段、P85第一段内容
④分析P85案例,让学生知道法律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正确理解“私了”。
⑤完成一道正确理解“私了”的选择题。
3、学习第三层:制裁违法犯罪
①阅读P85最后一段内容。
②看新闻报道视频:重庆打黑大审判
③讨论:重庆法院对重庆黑社会组织成员的犯罪行为依法进行了审判,对犯罪分子依法作出了宣判,使犯罪分子受到了应有的处罚。这主要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作用?使学生懂得我国法律在制裁违法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保障。
4、读一读《普法歌》,从法律的作用这一角度了解其大意。
(三)、课堂小结
①学生回顾刚才学习的内容,从三个方面归纳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②出示小结提纲。
法
律 的 作
用、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
规范
保护
2、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
3、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国家和的民的利益
④谈话,对学生提出来要求和希望。(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