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薇《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阅读练习及答案
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
采薇
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初,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
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結、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
中国结的编制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类,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理,可归纳为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条或多线条来编结,运用线头并行或线头分离的变化,做出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
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还要搭配协调。选线时要注意色彩,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会使整个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除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管珠等坠子,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当,整件结饰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如意结寓意万事称心、吉祥如意,桂花结寓意高贵清雅、富贵无疆,双喜结寓意双喜临门,双钱结寓意财源广进……那车前窗上挂着的红红的平安结寄托着家人温馨的祈愿,吉字结、馨结、鱼结合成“吉庆有余”的意思。在新婚仪式上装饰的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烟袋上的蝴蝶结因“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一根长长的丝线,曲曲折折中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一串中国结就是一串代代相传的祝愿。
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的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如今,中国结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
9.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结为我国所特有,它是上古时期就已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历史悠久。B.中国结得名的原因与其外观对称精致有关,它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C.中国结在编结原理相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法编结出类型不
一、各具特色的结饰。D.中国结在《红楼梦》中有记载,清代称其为“络子”,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10.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炎黄子孙的关联,富有吸引力。B.第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表示绳纽出现的频率,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第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结图案寓意丰富美好。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 1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B.为达到整体美的效果,古玉一类的物件应配编含蓄色调的结,要讲究搭配的协调性。C.结饰变化万千靠组合技法,此法利用线头并行、耳翼延展及勾连,将各种结灵活组合。D.中国结蕴含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独特寓意,所以,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
二、现代文阅读
(一)9.D(“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是错的。)10.C 11.B(错在A中的“唯一”;C中的“结饰变化万千靠组合技法”;D中的“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
第二篇:12《采蒲台的苇》同步练习及答案
12.采蒲台的苇
caijuyudonglixi
[文笔精华]美文中散步,品尝心灵的鸡汤„„
◎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白洋淀()铺床()店铺()冀中()采蒲台().....2.根据拼音写汉字。
cuī()残
shǎng()午
xiǎng()亮
chā()叙 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 柔顺:(2)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单纯: 4.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1)“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
最好的“苇”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句中的三个“一个”分别指什么?
这句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3)“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的。”
为什么说冻结的血是“坚定”的? 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襄樊市中考题)A.“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作者是唐代王维之手。
B.为了防止贫困生辍学,教育部门做出了免除贫困生学杂费、书本费,并补助生活费。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全国观众受到好评。
D.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应该成为我们增强民族自信,重铸辉煌历史的契机。6.填空。(1)《采蒲台的苇》是一篇优美的,运用了 的手法,以 喻,借苇来写白洋淀人民的民族精神、英雄气概。
(2)孙犁,现代作家,原名,河北安平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式的艺术魅力,有短篇小说集《 》、《 》、《采蒲台》,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 》等。《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3)以孙犁为代表的“ 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 气息和 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 ”之称。[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
(一)课内精读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玩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虽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蓝捉鱼用。
我来得早,淤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7.揣摩句子的含义: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8.文章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实结合描写采蒲台的苇。请你用“ ”划出虚写的地方。9.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采蒲台的苇》前三段写白洋淀的苇,以后写的是英雄,有人说课文写得很散,前三段是多余的,应该去掉,你同意吗?请说说理由。
(二)课外拓展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1.第①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 ?此段属于 描写,在全文起的作用是 12.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那我们猜想的是怎样的撑船人?
13.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由 到,由 到,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刻画的? 1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理解:
性格:
15.“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中考链接]真题中撷英,把握中考的脉搏„„
(一)阅读链接(江西南昌市中考题)
心中的芦苇 张 弛
(1)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2)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 A(摇撼、摇曳、摇动),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浓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3)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4)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5)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是在萧萧寒风中轻扬,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6)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 B(消失、弥散、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的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7)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8)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16.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第(2)段和第(6)段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A、B两处。A处 B处 17.从文中找出与第(5)段内容相照应的两个句子。
(1)(2)18.揣摩下面的语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1)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
(2)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19.请简要概括第(6)段的内容。
20.俗话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说说你的理解。
(二)新题链接(广东课改区学业水平题)
21.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6分)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1(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2分)人物姓名:
作品名称:<<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4分)
[创新写作]共鸣中挥笔,放飞思想的小鸟„„ 22.模仿孙犁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方法,请你写一写家乡的景物。要求:①景中要有情。②300字左右。
12.采蒲台的苇
1.diàn;pū;pù;jì;pú。2.摧;晌;响;插。3.(1)柔顺:柔软顺从。(2)只是。4.(1)“最好的苇”是指采蒲台勇敢、智慧的革命人民。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作用。(2)仇恨是对敌人,爱是对革命队伍,智慧是人民群众的。对采蒲台的革命人民的赞美,赞美他们的爱僧分明、勇敢机智。(3)冻结的血从形上看是凝固的.从神上看凝固的鲜血中饱含英雄的坚定与刚强,是采蒲台革命人民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的精神的最好明证。作者热情地讴歌着这种精神。5.D 点拨:A.主宾搭配不当。去掉“之手”。B.缺少宾语。加上“的规定”。C.语序不当。“受到”提到“全国观众”的前面。6.(1)抒情散文;象征;苇;人。(2)孙树勋;《芦花荡》;《荷花淀》;《铁木前传》;《风云初记》。(3)荷花淀;浪漫主义;乐观主义;诗体小说。7.运用比喻,形象地突出了人和苇的紧密关系。8.“想象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9.从生活的角度写了白洋淀的苇和人的紧密关系。10.不同意。散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本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写苇即是写人,苇即是人,人即是苇。前三段写苇很重要,点明了人和苇的紧密关系,苇塘这一特定环境成了 一种生活环境的象征,成了英雄们成长的土壤,它们和英雄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1.“星星„„”、“水鸟„„”“苇子„„”; 景物; 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12.轻盈、轻快的特点; 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13.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
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14.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自信,自尊。15.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16.摇曳;弥散 17.(1)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2)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18.(1)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芦苇虽处恶劣环境,但却能保持超然独立的品行和气节。(2)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但人却是有思想的,坚韧的。(如果用文中的“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回答也可。)19.“我”在大学时代对芦苇的认识(感悟、理解等)20.作者心中的芦苇象征着人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韧性及坚强,作者赞美心中的芦苇就是赞美心中的理想。21.(1)(2分)参考示例:孙悟空;西游记。(2)(4分)参考示例:孙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他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从以下几个方面评分:概述人物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的性格;语言通顺;恰当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每个方面1分)22.略。
第三篇:比喻句练习及答案
比喻句改写
1.那荷花随风飘动,十分好看。2.入夜,远远望去,小山村灯火点点。
3.下课了,操场上热闹起来了。
4海鸥们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5一大群战象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6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
1.那荷花随风飘动,如同起舞的少女,十分好看。
2.入夜,远远望去,小山村灯火点点,就像是星星落在了山村上。
3.下课了,操场上就像砸开了锅一样,热闹起来了。
4海鸥们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后【像列兵一样】站成了两行。
5一大群战象【像视死如归的战士一样】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6太阳【像火球一样】高高的挂在天空。
拟人句
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 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夸张句改写
1.广场上的人很多.(改为夸张句)
2.礼堂响起掌声.(改为夸张句)
3.小明房间很小.(改为夸张句)
4.小女孩穿的那双鞋子实在太大了.(改为夸张句)
5.她说话很快.(比喻句)
6.寒风吹在脸上,很痛.(带有夸张的比喻句)
1.广场上的人肩并肩、脚踩脚
2.礼堂响起雷鸣掌声
3.小明房间小得像豆腐
4.小女孩穿的那双鞋子可以当船了
5.她说话像火车一样快
6.寒风吹在脸上像被刀割一样,很痛
第四篇: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们要舍恶从善,成为一个好人也许要用一生的时间,而成为恶人,只须几秒钟或几分钟。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①古谚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追随善如同登峰,很艰难;追随恶如同雪崩,很容易。虽然从善很难,但有利于社会,应该坚持。
②从善难,并非难在存善念,而是难在有善举;并非难在偶尔行善,而是难在持之以恒。行善犹如攀登陡峭如劈、高耸入云的巅峰,若想到顶,你就得具备澎湃不息的心劲,一旦你意兴阑珊,驻足休憩,山下的种种“好处”就会使你举步踌躇。要将行善由偶尔为之变成终身习惯,要将登高由情绪冲动变成目标管理,这绝对不是短时期的修炼工夫可以奏效的。
③从恶易,乃是因为世间的奢侈享受花样繁多,常人的意志力普遍薄弱。魔鬼手中从来不缺一试即灵的诱饵:重金、丽色、浮名、实权、华服、靓车、别墅等等。如果说从善难如登高,那么从恶则易如蹦极,纵然是万丈深谷,只须闭眼咬牙,斗胆一跃,转瞬数秒即可探身谷底,粉身碎骨的可能性究竟会有多大?这个答案倒是相当浅显,中智者即能获得满分,然而上智者常常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为何?从恶危如累卵,但它玩的是精神刺激、欲望膨胀和心理侥幸。这就使上智者执迷不悟,甚至着魔不已。
④从善如登,理所固然。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礼,却四处碰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厄于陈、蔡之间,绝粮迷路,遭罪难言,还被幸灾乐祸的看客嘲笑为“丧家之狗”。但孔子登上了险峰,一览众山小,这位儒家鼻祖比任何帝王将相的影响都要大,受到的礼赞都要多。先行者孙中山一生饱经磨难,为了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为了保全和传递三民主义的火种,他殚精竭虑,至死方休。这说明,从善与地位高低、学识深浅无关,只与人的良知良行有关。
⑤从恶如崩,事有必至。殷纣王、秦二世、隋炀帝这样的君王,个个心无敬畏,淫邪残暴,罪恶累累,他们胡作非为,倒行逆施,扮演的是人间魔王的角色,屠戮忠良,残害黎庶,奸淫妇女,只为充分享受权力的宰割、欲望的发泄和邪念的刺激。这些暴君死有余辜,身后被斥骂为独夫民贼,被钉牢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当代贪官落马后,起获的赃款动辄八位数,曝光的房子和情妇动辄两位数,至于他们疯狂腐败所造成的祸害有多深,影响有多坏,则是无法量化的。从恶者的崩溃,不仅是其个体命运的大败亏虚,而且其后遗症和并发症会像地震、海啸、山火一般殃及社会群体,造成大面积的灾情。
⑥从善者登峰,步履从容,心境平和,虽遇沟坎,无碍前行。从恶者崩盘,则可能瞬间发生,毫无征兆和预警。因为从善者是仰求新生而来,从恶者是俯奔败亡而去,一登一崩,一徐一疾,也就判若云泥了。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节)
20.作者在本文中阐述的观点是。(2分)
21.请在第④段横线处,仿照孙中山事例的表述形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22.请梳理作者论证“从善如登”的过程。(3分)
参考答案:
20.要点:从善很难,但有利于社会,应该坚持。(共2分)
21.示例:当代雷锋郭明义是辽宁鞍钢的一名普通工人,生活拮据,但是16年将工资总额的一半捐助给希望工程,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儿童。(共3分。共2点,所举人物1分,阐述2分。)
22.示例:文章开头用古谚提出从善很难并进行解说;接着列举孔子等事例论证了从善很难但应该坚持;最后强调,坚持从善的境界。(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五篇:考前成语练习及答案
考前成语练习及答案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共苦,司马迁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B.北京皮影戏22日晚在澳门旅游塔中心剧院公演,惟妙惟肖的皮影 大家充分领略了这项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C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清晰如昨。
D便铺天盖地而来,在空中弥漫,经久不散。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的房屋、树木、汽车残骸遍布街道。
B.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办起了不少开心农场。农民将土地整理成20平米左右的菜地供市民认领。市民不仅能够体验劳动乐趣,还能收获自己种植的无公害蔬菜,真是两全其美。
C养却在平时。
D嘘不已。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人对个人信用“黑名单”上了这个“黑名单”,与银行打交道真是寸步难行。
B.陈教授的这篇文章不仅把早已过时观点奉为经典,而且空发议论,判评时政,牢骚太盛,观点极为偏激,实在是不刊之论。
C尬,无论是目标招商还是外出引资,总是底气不足。
D“常”“长”二字,一个是经常抓,一个是长期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儒道思想之争的结果使得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都秉持一套及其圆滑的哲学:达则兼济天下,国计民生,悉装心底;穷则独善其身,瓜田李下,闲庭信步。
B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C. 以**为首的“藏独”分子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暴动骚乱,造谣诽谤,媚欧哈美,假装慈祥,穷形尽相,令人不齿。
D. 社会达尔文主义把自然选择和物竟天择的理论移植对到社会领域,极力鼓吹残酷竞争,殊不知,一团和气和协作互助才是我们的需要,才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38万公里奔月的漫长之旅。
B.在电视剧《乡村爱情》中,赵本山力挺东北新人,把剧中最重要的角色都给了他们,而赵本山、范伟等著名演员在剧中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C.被媒体热炒一段时间的“80后”作家进入作协的事件(主要是郭敬明入作协)落定。
D.NBA的防守,快速杀到篮下,飞身劈扣,得到关键两分。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马年春晚已落下帷幕,媒体对其褒贬不一。春晚已经办了30多年,要解决好“众口难调”的问题本非易事,所以一味求全责备冯小刚也有失公允。
B.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建国初随丈夫甘其昌将军回到江西老家,当时农村条件极为艰苦,她却甘之如饴,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C.中央“六项禁令”出台后,有人变出入高档餐饮场所为出入隐蔽的私人会所,变行贿送礼为冠冕堂皇的“试吃试用”,但这些花招不过是巧言令色,改变不了其腐败实质。
D研究和科学测算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省省情的实施方案。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答”的钟声和母亲轻微的呼吸声。
B、1949年4月23日,在长江边上的一个小村落里,新中国海军诞生了;它的第一任司令员就是文韬武略的张爱萍将军。
C.他们生产的高科技产品不仅赢得了国内客户的青睐,而且还吸引了众多的海外客商。
D.到太湖旅游,游客亲身掌舵、结网捕鱼,可品尝船上现捕的太湖三白等湖鲜,体验真正的太湖渔家风情,充分领略到太湖山长水阔、渔帆点点的美景。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伦敦奥运会上,林丹在0:1 两局,最终以2: 1战胜李宗伟,夺得冠军。
B. 视之。
C. 求教者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D.项羽被困垓下,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万花筒。
B
C
D
10.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1945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D
1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泪盈眶,紧紧地抱在一起。
B牛充栋。
C
D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遇到了来探底的同行而将记者的淘宝账号拉入“黑名单”。
B.去年,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入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C.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500万册,作为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
D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虽有中共体多国部队及南非和中非政府军的“阻击”,中非反政府武装依然势成骑虎,节节胜利,反映出其领导人卓越的领导能力。
“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履行职责的感人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中伊两国石油公司领导人正式签署了100亿美元的石油进出口合同,双方都表示,无论国际形势怎样变化,都将信守这一君子协定。
D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这个地区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又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因此,这里人民能 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B.他是个引得众人大笑。
C.站在山顶,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奇。
D.现在想考师范的优秀高中生越来越少了,提高师资的质量,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是和提高教学质量休戚相关的。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整体衣柜的优点在于量身定做,可以按个人需要进行设计,既彰显个性、节省空间、又可做到与房屋整体装修风格天衣无缝。
B.他曾经带着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跑了好多档案馆,那里的工作人员看到他的技术演示之后都
不赞一词,纷纷表示不会购买他的技术。
C“你孩子报班上新课了吗?”“报了,不报哪行!”
D.李白使诗歌变成“神曲”,杜甫使诗歌成为“人歌”。两座诗歌史上的“高峰”各有千秋,但他们的诗歌中都饱含着悲天悯人的情怀。
16)
A道路设计,规范停车位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让群众满意。
B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入市场,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D.“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著作可并不容易。
B海,慌了手脚,乱了方寸。
C.主持人本来也就是客气一下,可他却丝毫没有礼让的意思,让别的嘉宾开口不得。
D握航向,挺立潮头。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B的大学。
C.面对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一定要给予重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一定要保持阳光心态,切切不能“一看他那样我就烦死了”。
D.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阖的政治
家,渴望成为纵横驰骋的军事家。
B们无奈地戏称这种处方为“天书”处方。
C.日本与中国有绕不开的历史恩怨,又不能从日美同盟中脱身。他可以羡慕的对象是印度,因为印度能够做到在中美之间左支右绌。
D“科技
问题”,更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问题”。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B.如今,一些网络小说写手,为了追求网络读者高点击率,往往在自己的小说中,编撰一些离奇荒诞的情节,致使作品质量低下,读者也是一辞莫赞。
C.路北倒是风小,可全是白花花的盐碱硝,盐碱地喜水又不耐水,大雨大涝,小雨小涝,没雨就旱个赤地千里,出门无所见,白沙蔽平原。
D好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