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问题学生如何对待?
如何对待特别的学生
个别学生的教育问题——问题学生,是永恒的话题。
做班主任工作应该有以下几个成熟的想法:
第一,问题学生并非无药可救,因为每一个学生不是什么都无所谓了,我们要找准很好的教育机会。让学生感知你的存在和对他的关心,并适时地与他沟通。
第二,我们要去理解学生产生一些行为的原因,深入去了解他们的背景。应该说,现在学生的表现是他过去多年积累的结果。凡事都有前因才有后果,有时我们单独去看一个学生的表现,会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正常的学生怎么会那样呢?但是,如果把他放到一个他所处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中去看,从他成长的历程去看,你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会那样,一切都可以得到解释了,我们也就理解了学生。只有找到了学生行为异常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两手都要抓。一个是在爱中建立规则,用规则约束他,让他明白规则的重要性,明白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规则的处罚的。像你对她不交作业的处理,就是这种方法。第二,用人文关怀去感化她。如果没有第二种做法,光是冷冰冰的规则,也就不成其为教育。没有规则是绝对不行的,而没有了人文关怀,教育还有什么魅力?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在强调规则意识的同时,要用精神力量去感召他们,帮助他们脱离做人的底线。对于自觉遵守规则的人,规则是不存在的,只有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才会很难过,他们会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和他作对,追根溯源,其实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在班级展开教育活动,一定要反复强调利益一致性原则,即学生和老师的最终利益是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老师不是生来就是整学生的,而是来帮助学生的。学生的行为得到矫正,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本人,当然,整个集体和老师也将是受益者。学生犯了错误,不是损害了老师的利益(尽管客观上老师也受到了损害),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自己;学生取得成绩,受益者也是学生自己。我们要始终向学生灌输这种理念,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做到。处理学生问题的出发点是帮助学生而不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或权威。从你的谈话、行为中,学生应该能明白地看出来你的动机。
同样,和家长的沟通也是这个利益一致的原则。让家长了解并信任你,确信你不会为了自己的业绩伤害到他的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帮助他的孩子。这种信任一经取得,你对学生的教育就放开了手脚。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利益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老师夹在家长和学生之间、学生夹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不信任,勾心斗角,那还谈什么教育。三方的沟通顺畅了,你也就省心了。如果你觉得学生不信任你和家长的交流,你可以下次约家长谈话时,把学生也带上,把你要说的话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清楚,以免信息传达有误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现在,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毫无办法,他们教育不好,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指望你的教育。所以,你不要对这样的家长教育抱有太大的希望。那么,为什么还要经常和家长联系呢?因为家长有知情权。你必须把对问题学生的处理、进展、变化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知道你都做了些什么,你的责任是告知。我们过去在处分一些学生的时候,家长会来和学校纠缠,其最大的理由就是,孩子平时在学校表现怎样我们一点也不知道,现在忽然说要处分他,我们无法接受。可见及时告知信息的重要性。告知的义务同样存在于和学生的沟通中,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把将要告知家长的内容先告诉他,不要给他造成你会当面不说背后向家长告状的感觉。对他违纪的情况需要及时确认,让他在过失单上签字,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也为将来进一步处理积累资料。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特别会赖,就是不承认自己的问题,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对于这样的学生,尤其需要做好记录、确认工作,但是记录又不仅限于错误,有了成绩和进步也要及时记录,允许学生发挥特长、将功补过。我经常对问题学生说:“你看你为集体带来了多少麻烦。一个人不能总成为别人的负担啊,要为集体做一点好事,做一点贡献,要救赎自己,这样,你在遇到麻烦时,大家也愿意帮助你。如果做一个大家都讨厌的人,除了捣乱破坏,不做一点善事,你不觉得太失败了吗?”我为什么说让你在她的作业本上写批语,这就是及时鼓励她:有进步、你不错了。人都是需要被肯定的,如果你认为交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鼓励,那就错了。对于一个从来不交作业的人来说,现在她能交作业了,不是进步是什么?
学生因为犯错误收到相应的处罚,是十分必要的。处分容易,处分后的善后才是关键。不能处理过就算了,应该让这次处理始终成为他纠正行为偏差的标尺。我的意思不是说总要拿学生的错误说事,而是在处理之后要给他各种机会去改正错误消除影响。处分,创设了一个情境,也创设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用积极的表现撤销处分,缩短撤销处分的时间。当学生的注意力放到这个上面去的时候,他自然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为此,必须为他制定一个整改的计划,定期地谈话,定期地写思想汇报,定期地总结一段时间以来的得失,定期地征求各科老师的意见„„总之,用各种办法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保持下去,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学生是很容易遗忘的,处分当时很痛心,过后很快就忘,行为照样不改。这就失去了处分的意义。
最后,在所有的教育方法中,情感的投入是最重要的,因为规则不讲人情,必须严格执行,那怎么让学生心悦诚服地遵守规则?情感啊!规则是一视同仁的,是大家的,只有情感才是属于私人的,属于自己的,也是真正能在关键时刻引导自己不走弯路的。情感的投入要不计回报,因为学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但越是这样,才越需要加大情感的投入。对学生给你的伤害一笑了之,但是对他们取得的进步不要忽视,这就开始了你的成功之路,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一定有他的原因和背景,所以也就需要用不同一般的教育方法:刚柔并济,规则约束、情感感化,缺一不可
第二篇:对待问题学生
绍兴龙龙教育:“浅析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被称之为“问题学生”的学生越来越多,这部分学生呈现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目前也引起了教育届同仁的高度重视。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被称之为“问题学生”的学生越来越多存在偏差的学生。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呢?绍兴龙文教育辅导教师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有爱心。爱是教育学生的能源,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炬,是取得良好教育效应的力量。爱具体体现在尊重、信任、真诚、宽容、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等方面,虽然每个人体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把热爱学生作为对待“问题学生”的出发点应该是一致的。爱分三种:慈爱、严爱与混合型爱。慈爱带母性之柔,严爱带父性之刚,混合型的爱兼父母之柔刚,柔中带刚,刚中兼柔,常能达到一种恩威并加的效果。三种爱适应于三种不同问题的孩子,生性懦弱,性格内向,孤僻者宜慈;生性野,性格活泼,自制力差者宜严;脾气犟,感情脆弱者则宜刚柔相修,以慈爱去宽容、去循循善诱,攻破其心理防线,用严爱去严格要求学生,必要时恩威并加,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就会使学生心理上逆反、情感上裂痕、意识上障碍、品德上滑坡、聪明才智上受到压抑,就不可能真正的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从而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
第二、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保护。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为道德品质问题。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老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宽容、善待他们。
第三、要调动所有孩子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孩子做他们的朋友,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进行融合。这样,原先觉得自己不合群的学生就会觉得得到重视,他们感受到了关爱和友谊,他们麻木结冰的心就会开始复苏,他们潜藏已久的能量就能开始释放。这样,“问题学生”就会开始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中崭露头角,学习成绩和表现相辅相成,得到普遍提高。
第四、老师不仅表现于渊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环境。当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第五、和家长要有必要的沟通,老师只是学生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更有效果的是家长的作用,因此,家校的有效沟通,尤其是家校间合作,在问题学生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在学校,学生对老师的不尊敬行为时有发生,包括课堂捣乱,当面顶撞,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遭遇到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会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一、学生为什么不尊敬老师?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如,本身学生受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教师自身言行举止有不当的地方,学生看在眼里,就会对老师的形象大打折扣,从而做出“不敬”的行为。还有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时候,有所欠缺,流于表面和形式,并没有触碰学生的内心深处。
二、在处理学生的在处理学生的在处理学生的在处理学生的“不敬”行为。有以下几个应对办法:
1.当事件发生时,理智冷静处理。当学生的“不敬”事件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能的。但作为班主任,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感情可能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当学生出现“不敬”行为时,情绪较为激动,这时,不易做思想工作。应先让学生冷静下来,让他作自我反省。等他情绪稳定之后,再指出他存在的问题,这时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2.事情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有些班主任在“不敬”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政教处寻求解决的办法。其实这种做法有些欠妥,因为在“不敬”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此时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激发他的叛逆情绪,就很容易使矛盾激化。所以,在事件发生后,先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是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是,如果自己能够解决,就不要找家长,学校。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如果班主任动不动就找家长或学校告状,学生就会反感,这样,班主任工作就会显得非常被动。3.处理问题时,要深入学生内心深处,不要只看表面。其实学生很清楚要尊敬师长。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敬”行为,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在处理“不敬”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我班有这么一位学生,母亲一个人在家种地,却供三个孩子上学,很是不容易。他的母亲希望三个孩子都有出息,所以母亲一个人承受着一切。这名同学不想母亲一个人太累,想回家和妈妈一起干活,以此来减轻她的负担。但母亲就是不同意。从此以后,他上课睡觉,并且搞小动作,和老师作对,无理顶撞老师,事后了解到,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学校把他开除,这样他就达到了帮妈妈干活的目的。他的“不敬”只是一种表象。我先是和他的母亲打电话了解情况,母亲说了很多夸儿子的话,同时也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之后我找到这名同学,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谈话过程中他把心里的委屈和想法一一向我倾诉,同时我也对他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开导和教育,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知道了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从此以后这名同学发生了很大变化。班委工作认真负责,
第四篇:怎样对待问题学生
怎样对待问题学生
夏清保
产生问题学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确实需要集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之力共同关心、关爱和教育问题学生,使其转变。做教育工作的教师更是责无旁贷。教师除了在学校加强问题学生的教育外,还要发挥与家庭、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教育问题学生中家长要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1、树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大多数问题学生都意志薄弱、自卑感强、对自己的成长进步缺乏信心。我们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安排合适的工作让他们干,一旦工作干出了一点成绩,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应该走进学生心灵去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去和他交朋友
2、尊重问题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人还强些。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创伤,如:多次受到批评,或纪律处分,同时成绩又差,因而他们十分自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真诚地去关心他们,用炽热的爱去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另外,尤其是班主任不要过多注意他们的缺点、短处,而要多肯定其长处和优点,不要动辄在办公室、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讽刺、贬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经常受到批评指责,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憎恨等逆反情绪,事后见了老师横眉冷对,老师说东他偏往西。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而且会使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关系十分紧张。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每一位问题学生,他们出现的问题也一定是事出有因.应得到老师的理解,如果在学校里老师都不能接纳对待有问题的学生,也许事情就好办得多。
3、对于“问题学生”就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去看待他们的“问题”了。我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有“问题”的:一是我们做具体工作的辅导员和老师是以什么的 心态去看学生的行为;二是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社会问题在学生身上的具体表现形式;三是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学生在其学习阶段的“问题”。
4、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适时教育学生扬长避短。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很重要,利用其“闪光点”更重要。我们可尝试抓住问题学生的一个“闪光点”进行赞扬,使他们感到温暖,使他们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想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就要时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对待他们要一视同仁。是人总有其优点,我们要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千万不要用挑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学生。应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冷漠,多一份谅解,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罚,只有这样才能带他们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5、恰当地运用榜样作用进行教育。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必须参加的活动一定要参加,自己能办的事一定要自己办,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用尽一切办法,在问题学生中树起一个学习进步的榜样,用榜样的接近性所产生的威力去感染问题学生。
6、培养师生情感,做好转化工作。在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师生间融洽、和谐的情感配合以及由此产生的良好的教育氛围起着重要作用。问题学生由于自身有较多的缺点错误,在班级群体中往往被歧视、被冷落,在家庭里也会受到很大的压力。他们内心很痛苦,心态矛盾重重,表面上傲慢自得,对缺点、错误满不在乎,但心里常常悔恨自责,强烈要求别人理解自己、重视自己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我们要给问题学生以亲子之情、平等的友人之情,学生应该能感知出来,这样就会在情感上产生沟通,就能激发学生对教师亲近、理解和仰慕心理,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问题学生亲近、信赖老师时,教师 的要求就会很容易转化为他们的需要,使其感到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总之,问题学生及其错误行为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我们对此既不可感到惊奇,又不可置若罔闻。要针对问题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觉悟和各种形成诱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促进问题学生由量到质的飞跃,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学生。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
一、从“爱”入手。
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使学生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觉得这种爱的真诚。但,爱是不容易的,一个先进的班集体,也不可能只有好的学生而无差生。故教师不仅要爱“金凤凰”而且要更爱“丑小鸭”。因为,有时候教师一个粗暴的动作,甚至一个责备的眼神。尽管不是十分刻意的,都有可能在师生之间隔起一道心灵的屏障。因此,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关爱每个生命的成长。不管是优秀,还是发展有困难,甚至有缺陷的。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过失,用期待的心灵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步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就。这样,知识的传播借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教师有了“博爱”眼里才没有差生、坏生,正如叶圣陶所说:“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若得人心烦的小魔王。”。
二、信任和尊重问题生。
人人都具有自觉性、自尊心和荣誉感。只有受到尊重和信赖,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热情向上的青少年尤其如此。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却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信任和尊重。在同学们眼里应该与之“划清界线”,老师心目中,他们是“害群之马”,对他们严加防范,以防扰乱群体;教室里最差的座位属于他们,他们感受到的是歧视,压制,冷漠,因此,他们自尊、情感受到压抑。表现日趋下滑。其实我们每个老师都是当过学生过来的。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尊严。丧失了自信和尊严的人,实际上就放弃了对自己品格的要求,丧失了追求美好事物的信念。一个人不怕先天残疾和后天的不足,怕就怕一个人的心灵荒芜和精神沙化。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保护问题生珍贵的自尊心,特别是那些自卑甚至自弃的学生的自尊,相信用信任和尊重传递出的期望和要求远比任何说教,批评都更有效、更持久、更能激放其主动性。
三、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相信“天生他才必有用”。
对差生的教育,可谓老师洨尽脑汁,付出比一般学生多双倍,甚至3倍的功夫,但有时收效甚微,可老师不必感叹“朽木不可雕”。因为,发明大王爱迪生七岁上学时连2+2=4也弄不清,因成绩太差只好退学,但后来成为200多项发明的世界伟大发明家。海涅在学校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老师骂他对诗“一窍不通”,但谁能想到后来成为德国大诗人。俄罗斯的普京,读小学时是有了名的“孩子王”,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他却以“孩子王”自居和满足,坚持学习下来,大学毕业后发挥其特长,当上了特工“头子”,而今成为总统。另外,美国的一位老师被分到纽约州的平民窟去教书。所教的学生多数是黑人。他们因为特别的调皮、捣蛋,喜欢恶作剧,而气走了许多位老师。不过这位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他发现这里的学生都比较迷信,于是利用它,给每个学生“算命”,并告诉他们以后会是怎样一个人。其中,他抓住那个最调皮的手,告诉他:“你以后将成为纽约州的州长。”自从这后,这些学生都变了。尤其是那个最调皮的,他的所作所为,似乎完完全全在按照未来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几十年后,过个学生真的成了纽约州的州长。以上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老师对每个问题生有信心,每个差生 对自己才更有信心,如果每位老师都能以“博爱”的雨露去滋润问题生的心灵。对待问题学生的特殊方法
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这里所说的问题学生只是指品德不良的后进生,不包括学习差的学困生。这些问题学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且他们已经经过几任班主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等的”围剿”。许多的班主任在问题学生转化的经验介绍中都只谈积极的方式,而避开消极的方法,似乎采用了消极的方法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实际上,问题学生具有长久性、间断性、反复性等特点,如果仅仅采用常规的教育方法,很多时候效果不佳,甚至于根本没有效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某些阶段或情况下运用一定的技巧,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下面谈一谈本人在当班主任时对这类问题学生所采用的一些特殊方法,供同行们参考与探讨,但切不可生搬硬套、盲目模仿,应灵活运用或意会。
少些”中心”,多些”冷落”
问题学生由于经常受到班主任的”关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对班主任的”抗拒力”或”斗争力”。初中生已开始有逆反心理,如果经常盯着他,他会认为你专门针对他,就会与你对抗。你经常找他谈话,也许他还觉得是一种乐趣:反正平时没有什么事情做,课不想听,作业不想做,看你如何教育我,你又不能体罚我,否则你违法。于是想一些办法、做一些错事来看你班主任如何处理。在这过程中,他一天比一天经验丰富,也一天比一天其乐无穷,稍有几天没兴风作浪,就有失落感。像这类学生,如果你再天天围着他转,以他为中心,他可能变本加厉。
我在滩盘中学任教时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我初二下学期接这个班时,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告诉我要注意他,我一笑了之。开学后,他和同桌发生了小摩擦,我在全班狠狠批评了他的同桌,就是不去批评他,连他的名字都不提,也不看他一眼。他感觉到老师在冷落他,大家也看出这一点。这样一来,他摸不透老师的脾气,就会静静观察,也会慢慢老实起来。或许他会继续挑战老师,可他的气焰已经矮了一截,初战告捷,以后再想办法对付他。但注意是冷落他,而不是放弃他,同时也不可多用。
少些硬碰,多做发挥
有的学生非常聪明,他做错事时总掌握一个度,小事不断,大事不犯,今天欺侮这个同学,明天欺侮那个同学,使你伤透脑筋。你就要注意观察他有没有弱点,有没有你可利用的地方,如果发现了你可以利用的机会就必须马上抓住,然后借题发挥。
在江津五中时,我接初三的一个慢班,有一个叫波波的高个子学生经常欺侮同学,我试过好多办法都没有效果。后来我发现他不欺侮一个叫晓军的同学,我私下调查,原来他们在初一时打过一架,他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我想机会来了。期中考试后,我对全班的位置进行大调整,故意把他们两个安排为同桌,他们站在座位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坐。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说为什么你们不坐啊,不坐就没有别的座位了。他们说他们曾经打过架,坐一起会打架的。我说参加过世界大战的国家现在都要和平相处,何况你们。他们勉强坐在了一起。两周后的一天中午,一个学生跑到办公室说波波与晓军打起来了。我去了,只站在门口,平静地看着他们打,等他们发觉了,各自休战。在办公室,他们都指责对方的错,夸大自己的伤势。于是我打电话让家长把各自的孩子带到医院去看。看完后拿来发票,我来处理各自赔付多少。不服处理?那移交德育处。不服德育处处理?那自己去派出所解决。还不服?那只有上法院了。自那以后,波波很少再欺侮其他同学了。
少请家长,多些说明
有的班主任相当负责,特别是女班主任,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打电话通知家长到学校来。刚开始还有一定效果,以后可能家长都会烦,配合就更谈不上了。现 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原则是自己的孩子不能吃亏,孩子发生冲突时,如果是自己理亏,他会轻描淡写地配合你;如果不是,他还会质问你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甚至对你发火,如此请家长也是白请。因此平时尽量不请或少请家长,先让学生写说明书,要求字数在500~600(现在中考作文一般要求600字左右)。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事情经过,第二部分写自己对此事的认识,第三部分写今后的打算。犯一次写一次,编上号,给他(她)建一个档案袋,当说明书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时,再新账老账一起算,把所有说明书给家长阅读,这时再借用家长的力量达到教育他(她)的目的。
少些急躁,多给面子
有的学生虽然差,但还是有自尊心的,教师要给他们一些面子,如果一点面子都不给,可能会让他们惹出更多的麻烦。有一次一位科任教师交给我一封情书,上面写着如何思念某位女生,夹杂一些下流的语言。我把信放在抽屉里,跟往常一样地上下课,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几天过去我都没有找”作者”谈话,他呢,知道情书在我手里,不知我会怎么处理他,也规矩老实多了。一周过后,我走到他身边让他到办公室来一下,他来后,我把情书给他,让他把中间的句子读给我听,他涨红着脸一声不响。我说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这种想法反而不正常,关键是如何对待,但如果你全部时间都去想一个女生了,那怎么还有时间去想学习呢。说服教育后,这件事就使我在他面前有了权威。如果我当时对他大发雷霆,或是请家长、在班上宣读他的情书,可能他会恨我一辈子。
少点说教,巧用处罚
一些问题学生,错误重复率相当高,犯了错后,班主任找他(她)谈话,他(她)认识错误相当快,态度也特别端正,但就是管不了几天。有时是上一节课出现的错误,下一节课就又犯了,这样的问题学生班主任是相当头痛。这种情况下你最好不 要找他谈话,进行说服教育,这对他(她)已经没有效果了,应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他(她)不是喜欢做这事吗?那好,就让他(她)重复不间断地做,直到他(她)自己完全不愿意做并讨厌为止,即超限度处罚。初二时有一个男生特喜欢上课讲话,我找他谈了无数次话,每次他都表态说不讲话了,认真听课,但总是管不了多久。这种情况下,我知道再找他谈话没有意义了。又有一次他上课讲话,我就让他中午在办公室里不停地讲上30分钟,不限制内容,但要求中途不能停顿,停一下就增加5分钟,一直讲到他口干舌燥,话都说不出来时才放过他。结果以后上课他几乎没有再讲话了。
我想每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处理问题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方法,不管什么办法,只要能够使问题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就尽到我们的职责了。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结伴同行,相融而生。关键的是班主任使用批语手段时要用得恰到好处,具有高超艺术,以达到教育和帮助学生的目地。我认为班主任批评学生时,至少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批评的对象应指向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
学生的行为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作用于客观环境的具体表现。由于行为的不同,表现在行为的结果上也就会有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之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做出某行为的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纠正偏离班集体目标的行为。所以,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指出的是学生的行为本身有何错误,对社会、学校以及班集体的危害或不良影响是什么,而不应该对做出该行为的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等。只有当学生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反应时,他 改正错误的态度和决心才有可能是坚决的。
二、热爱学生是批评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影响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在平时热爱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在师生之间就架起了一座信任、友谊的桥梁,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一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的批评就容易从这座桥梁输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被学生乐意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效果。人们常说,平时教师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这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批评在学生看来就是整人。班主任若要在批语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取得良好的批评效果,就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热爱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
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热爱学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或者说是要求,就是要尊重学生。每个作班主任的都应记住这一点,在批评学生时应尊重学生,保护学生那颗追求进步的自尊心,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从而使学生产生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强烈愿望。
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与思想上的误区,教师不仅要理解问题学生的这种心理与思想的矛盾,而且还要精心教育培养和引导他们,使之顺利渡过这一关键时期。我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一般是这样对待问题学生的:
一、道理说服:晓之以理,挖其思想,促其改变。
以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时,往往花费很多时间,也收集了大量的文章资料,或者利用课本故事,或者在班会上反复讲解,并制订许多规章制度,可谓苦口婆心,耳提面命,用心良苦,但到头来,还是觉得收效甚微,为什么呢?深奥的道理往往不能被学生迅速有效地接受。从心理学角度讲,通过娓娓道来的情真意切的生活故事,可以营造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相容相通的情境与气氛,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能够迅速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良知,震撼学生的心灵。所以,最好用学生身边的 真实事例来讲道理。
我们班上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从我接这个班一开始,就经常和同学打架。为此,他没少写检查、保证,还有一次,我被逼无奈,将他家长请来,让他家长也写了保证书,保证他若再打架,就自动退学,但都毫无效果。上个月,他又和同学打架了,虽然这次性质不很恶劣,但却促使我想法改变他的这个劣性。一次班会,我让每位学生讲一个小学生打架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别人的事。很多学生都讲了,可就是他不愿意上讲台,我没有逼他,而是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本校和附近学校学生打架的恶性事件罗列了出来。这些事例虽然都是学生熟知的,但拿到班会这种正式场合来讲,还是能起到极大的作用的。事后,我没有布置写感想,但该同学在**记本上写道:“通过这次班会,我深刻认识到打架带来的危害,今后,我再也不打架了。”确实,从那时起到现在,他再没和别的同学打过架。可见,教育学生,必须挖其思想根源,一定要让他从本质上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才能有效地促其改变。
2、把个别学生放在全体中一起进行教育。
把个别学生放在全体中一起进行教育,通过集体的帮助,是改善问题学生所处的社交环境的一种方法。因为这些问题学生大都是后进生、差生,而他们的周围有大量的中等生、优等生,教育管理好这些同学,就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就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必然会对他们产生一种积极有益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其次,要让同学多和问题学生接触,切忌采用孤立政策,使他们游离于集体之外。要经常和他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让后进生感到自己也和其它同学一样是集体不可缺少的一员。满足他们的归属感,他们就会从心理上和同学融为一体,愿意顺集体潮流而上。再次,还可以通过先进帮后进的办法,指定一名或几名品学兼优的同学共同帮助一个后进生,让他们多接触,一起参加活动,在自然的接 触中,潜移默化的就可以帮助后进生解决思想、心理上的问题。还可以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解答他们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同学们的帮助可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给他们树立起了一个个看得见的、学得了的示范。
三、“爱心 信心 耐心”,源头活水要长“流”。
“爱心”德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反复提到,人格平等、富于爱心的交流对话是全部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出错是难免的。用宽容对待学生身上的出错,用爱心对待学生生命个体之间的差异。用爱感染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班主任努力去付出,您的班级中再差的学生也会产生内疚并寻求改变。而如果你为了班级的平均分高些,追求分数的话,您所出发的角度和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就会是拼命地从“问题学生”身上去“挤”去“压”,这只会给“问题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障碍,给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烦恼,使“问题学生”增加更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做班主任的在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应当允许学生出错,要知道出错也是教育。让学生的“问题”在师爱中融化,在不断注入的人文气息中溶解
“爱心 信心”坚定信心,迂回作战。在教育和等待中求得问题学生的转化。要知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件十分细致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他们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心灵就变得像是一块发脆的玻璃,经不起风吹雨打,更经不起别人对他们的言行中伤,所以一旦有人有意无意地触及他们的痛点,他们便会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而此时,我们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如果把他们渴求得到尊重的表现看成是“孺子不可教也”而撒手不管的话,那么无疑,我们的教育就会在此时画上一个失败的句号。而伴随孩子一生的则是永远的“问题”和永远的“痛楚”。所以转化问题学生除了有良好的愿望和有效的方法之外,还要正确认识问题学生转化的过程,认清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不断地按可行的方法教育他们,抓反复,反复抓。在不断的教育和等待中求 得转化的进度。
“爱心 信心 耐心”“遵循制度,掌握尺度。”
对问题学生奖罚时一定要掌握好尺度,一般来讲,问题学生违纪行为较多,因此受惩罚的次数也比较多,但过多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为逃避惩罚而学会说谎、欺骗,以此来保护自己,在行为上造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养成虚伪的不良性格,或者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作为班主任,我们对待问题学生的这种不良性格,要能够在爱心+信心的基础上再+耐心。给问题学生以足够的耐心。但要注意对他们的一点点好的表现应该表扬,但是不能夸大表扬,对待他们违纪行为更应该耐心教育。不能置之不理,“奖罚有度,耐心引导”我相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定会感受到班主任您对他的好。
“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完美到完美,从失误发展为成功。”
班主任只有把握住教育的本质,把握住新形势下的育人理念。以爱为前提,不怕麻烦,不怕苦,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运用各种方法转化问题学生身上的种种问题,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并消除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使他们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当然,细心加爱心,耐心加热心,班主任对问题学生更要特别留意关心,更多付出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社会等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同时班主任还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做好家庭和学校共同疏导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工作。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个班主任能够这样去想,这样去做,那么他就不但拥有了幸福的教育体验,而且问题学生也会不再成为“问题”了。而一定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或表现不佳,或学习不好的学生。有的称之为“德困生”、“学困生”,或统而称之为“问题学生”。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中,有的老师恨铁不成钢而粗言恶语,甚至拳打脚踢;有的老师感到头痛伤心而力不从心,有的干脆一言定其性曰:朽木不可雕也。我们认为这些都是错误的。国外有句教育名言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因此,问题学生能否教育好,关键在老师。l.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对教师的称赞,本身就是对教师的极高要求。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他一定心胸宽广,不仅有一颗善良的心,更有一颗难得的宽容的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卢梭有句名言:“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经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2.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学生对老师的敬畏不仅是人品上的,很大程度上是对老师所拥有的知识的敬畏。因此,很高的业务素质会给老师教书带来很大的便利。否则,生便不敬其师,更不会仿其师,从其师了。老师经常在学生面前要有一种信心和自由,这种底气来自对学利教学知识的灵活把握和对自己人格魅力的信心。老师只有有了这样的专业底气了,才能很好地教书育人。1.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营造一个愉快、友善的集体氛围和环境,发动其他同学一起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教育其他同学在思想上不要歧视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爱他们,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照顾他们,使他们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走出孤独,从而不断改掉身上的缺点。
老师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 们的心情,理解他们的态度,分析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预测他们在某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以人心换人心,告诫他们以后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这样处理既尊重了他们的人格,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又能避免事态的恶化和师生之间的对立,达到教育的效果。2.注意实事求是的评价
一切的批评教育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之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教师批评学生,评价要客观,从实际出发,一分为二。对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缩小,既不能捕风捉影,也不能牵强附会,要恰如其分地指出来,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找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3.注意善解人意的尊重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老师的用意。当发现学生某种错误的言行和举动时,不宜在班会或公开的场合批评,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令他们感到难堪,以致自惭形秽,甚者导致学生从此一蹶不振,消沉下去。教师必须真心实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要让学生体会到爱心和关切,从而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4.投入情真意切的感情
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是真情,最反感的是虚伪。感情真挚的批评才能打开学生心内的门窗,切忌故弄玄虚,冷嘲热讽,甚至恶语相伤。中国有句古话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更何况我们面对的还是脆弱、敏感易伤害的心灵。5.讲究刚柔相济的方式
“恩威并重”的统一,“软硬兼施”的手法有时是教育学生的灵丹妙药。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教育,往往以刚制柔,以柔克刚,注意刚柔相济。对女同学 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退细,过分的温和会失威严。不要严酷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柔和得让人胆大妄为。含蓄的批评有时比那种“闪电雷鸣”式的训斥效果更好。6.把握有的放矢的原则
批评有针对性,收效才会大。老师在台上不痛不痒地泛泛而谈,一般学生既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学生也无所畏惧,还是我行我素,放任自流。批语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要带有明确的目的,点明改正的方向。批评学生要根据当时的具体环境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情绪状态及承受能力而定。不同情况的学生对批语的反应往往不一样,承受能力也不同,必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7.注意留有余地的回旋
批评教育应该有“后劲”,意在言后,让学生有琢磨。力求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最好能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情况下,自己做出合情合理的结论,学生的认识提高了,他们才能自觉地去做。如果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百般责备,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教育的效果。8.坚持一视同仁的标准
“待人处事公正公平合理”被学生列入“我心中的理想教师”的重要标准。新时代赋予了学生更多对平等的追求与需要,这就要求把学生视为在人格、思想和感情上完全平等的个体,给学生平等的地位与机会。只要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就可让学生从心底产生一种平等心理,进而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才能心悦诚服。9.擦亮张扬个性的眼光
魏书生说过:“用学生身上的光,照亮学生的路是最节省的能源。”我们要相信 “每一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张扬其个性,亮出其闪光点,欣赏其独特性,尽可能加以赞扬褒奖,引导、激励他们去争取更大的进步,以满足他们追求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发现了学生的长处,找到了学生的进步,学生就有了成功的体验和快感,往往也就找到了他们的转折点。正如卢梭所说:“赞扬学生极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 10.常用低声细语的交谈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教师时常会发现一些学生或这或那的过错。一些老师,尤其是新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往往会不问缘由地向“过错”学生大声呵斥、挖苦讽刺、甚至大发雷霆。他们认为,对问题学生进行简单粗暴式的大声训斥会产生教育效果,表明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诚然,高声训斥能暂时制住学生的不良言行,“避一避风头”,但这样做往往产生不良后果,有时还会把学生推向老师的 对立面。高声训斥会使学生遭受突然刺激而高度紧张,听不进老师对他们进行的教育,甚至会引起反感,“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在这种状态下,就谈不上有教育效果,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造成学生固执、刁怪的个性养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坏习惯,从而失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亲情感。甚至会导致师生之间感情的疏远、破裂。作为一种良好的、新型的人0的亲密关系,而这种关系一旦建立,更有利于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的开展。当教师用低声细语的方式与学生谈话时,学生就会体会到教师的沉着与威严,这很深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在学生稳住情绪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冷静地进行有效教育。在“低声细语”谈话过程中学生感到师生处在平等地位上,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亲情感,能引起学生对老师谈话的兴趣,真正领会教师所谈内容的涵义,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接受了教育的内容。俗话说,千个师傅万个法,只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恰当的方法,问题学生是能够教好的-
摘要:问题学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难点,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笔者在长期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中,坚持用将心换心、心灵沟通的方法来触动问题学生的心灵,唤起问题学生的思想共鸣;在教育中善于挖掘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巧妙设计进步的阶梯,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在班务管理中,营造温暖的班集体,使问题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再通过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问题学生就会慢慢地转化过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学生;教育;转化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总会有优、中、差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树立差生也能成才的观念,当尽一切努力转化问题学生。对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观念,用辨证的观点对待问题学生。首先,要坚持历史的观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在向前发展,同样,人类也在向前发展,问题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决不能用”今不如昔”,”很难教育的一代”等,诸如此类的话来讽刺问题学生;其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来分析问题学生,相信问题学生有坏的一面,同样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说,问题学生在思想上也有进取精神,在学习上也有渴望新知识的意念等;最后,还应坚持发展的观点。问题学生并非永远是差生,问题学生也有可塑性,也有成才的可能,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俯首甘为孺子牛”,坚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笑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以此树立信心,从而来挖掘问题学生的潜力,使问题学生也能抬起头来走路。
2、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善待问题学生。教师热爱好学生,更应该厚爱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找出问题学生差的真正症结。大多数问题学生的 学习成绩虽然差,但自尊心很强,往往争强好胜,喜欢显示自己,企图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但一贯遭到冷落,白眼太多,就会自暴自弃,自感落后;随有上进心,但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学习兴趣。这时,他们便另作途径,如通过与别人打架、顶撞老师,以其来满足自己争强好胜的虚荣心。因此说,我们教师应善于摸清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要厚爱问题学生,热情耐心地帮助问题学生树立信心,做问题学生的良师益友。
3、捕捉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人的十个手指头还有长有短。问题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并非处处都差、时时都差。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一些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寻找、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要肯下一番真功夫,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寻找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问题学生的闪光点是微弱的,也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些闪光点,也常常是”一闪念”的,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因此,教师一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以此使它成为后进生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尽量设法减轻后进生的思想负担,不给他们背上”不及格”、”差生”的包袱;或者,是找出后进生”同类”组合中的”尖子”人物,进行重点帮助,以此来带动其他差生的转变等方法来改变问题学生,使昔日的”丑小鸭”真正变成今天的”小天鹅”。
总之,问题学生在各个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我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热情的善待每一位问题学生,帮助他们找出自己差的真正症结,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以改过去落后的面貌,创造条件使昔日的”歪脖子树”变成今天的”参天大树”。
作为老师又是班主任更应该多关心学生,与之沟通,平等相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早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材。与 学生建立相互信任且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能够与其沟通的基础。
孩子的成长道路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当他还小的时候,父母怎么说他就怎么做,父母说的都是对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与性格,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时作为老师,应该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且平等的朋友关系。只要老师能够细心的观察学生,与之沟通就会发现他们也有烦恼、隐私和困惑,这就要求我们在与他们沟通的时候利用自己的生活阅历来帮助他们解决烦恼和困惑。
第五篇:班主任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班主任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班主任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被班主任称之为“问题学生”的中学生越来越多,这部分学 生呈现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对班级管理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目前也引起了教育届同仁的高度重视。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班主任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有爱心。爱是教育学生的能源,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炬,是取得良好教育效应的力量。爱具体体现在尊重、信任、真诚、宽容、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等方面,虽然每个人体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把热爱学生作为对待问题学生的出发点应该是一致的。生性 懦弱,性格内向,孤僻者宜慈;生性野,性格活泼,自制力差者宜严;脾气犟,感情脆弱者则宜刚柔相修,以慈爱去宽容、去循循善诱,攻破其心理防线,用严爱去严格要求学生,必要时恩威并加,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教师不爱学 生,就会使学生心理上逆反、情感上裂痕、意识上障碍、品德上滑坡、聪明才智 上受到压抑,就不可能真正的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从而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第二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 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保护。班 主任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 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 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班主任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宽 容、善待他们。
第三采用“问题学生导师制”使其得到彻底转化。“问题学生导师制”是班主任要调动所有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一个教师负责一到二名“问题学生”,做他们的朋友,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进行“全天候”观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 思想上出现的问题。这样,原先被冷落的学生就会得到重视,使他们感受到了关 爱,他1 们麻木结冰的心就会开始复苏,他们潜藏已久的能量就能开始释放。这样,“问题学生”就会开始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崭露头角,学习成绩得到普遍提高,有些“问题学生”还会成为学习标兵、德育先进个人等。
第四为问题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班主任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 学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当学生处在轻松愉快 的状态时,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 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如:一个成绩差的学生一次考了 58 分,他泪流满面地找班主任借分,说家长看到他考试不及格会打他;他保证以后 用满分还给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答应了他的要求。一是班主任老师有一颗真 切的爱生之心,他不想让学生挨打;二是他充分相信学生;三是他善于利用契机 激励学生。那个借分的学生由于获得了班主任老师的“资助”,得到了老师的关 爱,鼓起了奋斗的信心,从考试不及格到考试满分,实现了他自己的许诺。试想,这位班主任老师如果没有答应学生的要求,而是挖苦讽刺,甚至借家长之手“好 好整治”他,产生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要集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之力共同关心、关爱和教育问题学生,使其转变。教师除了在学校加强问题学生的教育外,还要发挥与家庭、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教育问题学生中家长要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 时跟家长沟通。总之,班主任要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这样才 能带问题学生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摘自:《梁爱梅博客》)
什么学生是问题学生?
杨福言 江新顺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问题学生”一词并不陌生。如何界定问题学生却往往是说说容易,做起来比较困难。本文就此提出管见,与大家商榷,敬请斧正。学生是指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他们是学校的教育对象,以学习为其主要任务。所谓问题学生应该是指:个体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张扬,不能或基本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对象。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习成绩差等,应该包括:
一、违法型。作为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守法,学生也不例外。学生违法,属有问题学生是无疑的。学生违法,一般主要集中在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敲诈钱财上。有些人因一时手头紧又急需要钱或家庭控制得紧,花费又不能自控,而把手伸进了他人钱袋,或者强迫那些身上有钱又胆小怕事或体弱者,遇到反抗或拒绝者便动手打人。有的学生因男女情恋争风吃醋,发展到拳脚相加,甚至请人“帮忙”,造成打群架。有的无事生非,瞧着谁不顺眼便对其殴打甚至折磨。这部分学生危及他人人身安全,扰乱学校正常学习生活秩序,搞得学校和许多学生家庭不得安宁,对学校的危害极大。
二、乱纪型。主要表现为学习不认真,生活没规矩,集会无秩序,有意或无意损坏公物。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作业抄袭或不做、少做,上课不听,随便与人讲话,投纸条、下位子或干脆睡觉,逃学、泡网吧等,他们精力不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逐渐下降。生活不守规矩,在校园内不能按时睡觉和起身,影响他人休息,不打扫教室、宿舍和包干区卫生,自己的东西乱扔乱丢,影响环境卫生。不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公共场所无视规定,不排队、乱走动、乱说话、瞎鼓掌、吹口哨。把学校的财产当作自己发泄的对象或武斗的器械,心目中没有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和爱护劳动者成果的观念,任其嘴巴的“自由”,手脚的“自由”,缺乏约束力。这部分学生在问题学生中所占比例往往最大。
三、劣德型。主要表现为:撒谎骗人、挑拨离间、损人利己,往往让别人去违法乱纪,影响集体团结,搞得人们不得安宁。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危害,给人的初步印象是听话、老实,往往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行为性质很坏。这部分学生会拉帮结派,做出的事具有爆发性,危害很大。
四、心理缺损型。主要表现为:不合群、自我封闭,爱钻牛角尖,行为怪异。他们或是由于家庭突然变故,或是由于失恋,或是由于学习上连连失利,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常使自己转不过弯来,或自我封闭、沉默不语,或放任自己、不加约束,或伺机报复不择手段,或怀疑一切,什么都看不得等。这部分学生往往不会对他人造成危害,但做事又往往没有预兆而具有较大的突发性。
五、其它型。身体素质差和学习成绩差。
身体素质差者是问题学生。身体素质差,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遗传、生理、病理等原因,也有缺少锻炼的原因。身体素质差可能不利于学习,会影响学习成绩,但更多地是影响心理,造成心理素质低下。以心理素质差为因,以学习成绩差为果,可纳入心理缺损者中。
学习成绩差者分问题学生和非问题学生两种。如果学习成绩差是智力因素造成的,这部分学生不属于问题学生,因为他们发展潜能很小,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学习成绩差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这部分学生属于问题学生,主要表现是学习习惯差。学习习惯差又常常与好动、缺乏上进心、经常违纪相伴随,往往形成“双差”。以行为习惯差为因,以学习成绩差为果者,可归入违纪者中。
关于问题学生的内涵与外延勉强界定了,但鉴定一名学生是不是问题学生的具体操作,难度相当大。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他们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素质的个体。世界上人无完人,学生当然不能例外,他们产生一点、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不足为怪,教育者必须承认并尊重这些事实。那么多大问题才算问题学生?多少问题才算问题学生呢?这个问题应从性质、程序、数量、频率、发展趋向多方面来考察。
问题的性质应该是首要依据。任何人都会有一些问题,但问题有大小,大小的判定在性质。就问题产生的类型而言,违法的性质最严重、乱纪的次之,而劣德型的则比较隐含再次之,心理缺损型的如不付之于外在的行动则对他人的危害也不大,4 可姑且列最后。有的牵涉的人员多,事情的发生面广,有的则牵涉少,面窄,而有的是个体行为。此外有的问题产生是主动的,有的是被迫的,也属性质之列。
其次,问题引起后果的大小程度。问题有的引起了严重结果,其影响很大,自然最严重,有的有后果,但危害不大,影响不大,应次之,有的有潜在危害还没有引起什么后果等等,问题的程度有轻重。
三,问题产生的数量和频率。任意一类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个量的问题。质变必定伴有量变,量变会产生质变,数量的积累会转变问题的性质。如果一个学生是偶然出了一点小问题,我们当然不能一下子说他是有问题,但如果是经常发生,这应该说是有问题了。因而如何衡量小问题发生多少次应作为大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其既难定性又难定量。问题产生的频率与数量有联系又有区别,产生相同数量的问题时间跨度小,则频率大,问题的引起后果程度就大。
四,问题发生的趋向。学生产生的问题有的性质越来越重,有的越来越轻;有的频率越来越高,有的越来越低;有的是老样子,有的忽好忽坏。在考虑问题的性质、程序、数量和频率的基础上,密切注意问题动态的变化和趋向,是推断问题学生变化的重要依据,和绝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分别从性质、程度、数量、频率,趋向上综合考虑问题学生。那么如何恰当地将这些因素细化和量化?把学生易发生、常发生的问题归类,并按其性质和程度确定权重,再将一定周期内事情发生的次数(频率)折算成频度,这样综合得出数据(S),表示问题学生的问题。
例如下表:
一般以一个学期周数(C)为周期。
不同问题性质不同而权重不同,同一性质的问题其情节不同、次数不同、时间长短不同等,权重(D)也不同。同一性质的问题在一个周期内出现的次数(n)不同,则其频率不同。相同次数的问题首次末次间间隔周数(T=NI-NI-1)不同,其频度不同。
频率相同或频度相同时,问题性质和程度的趋向严重或变小,则趋向系数(M=DI-DI-1)不同。
那么,每当某学生出现问题时,需要采样数据是DI和NI,其他数据从储存数据文件中获取,然后由计算机辅助完成相关工作。程序段伪代码如下:
I=I1/* 问题产生次数计数器 */
inputDI /* DI由问题的性质和程序确定,下标变量 */ inputNI /* NI产生本次问题的周次,下标变量 */
T=1NI– NI-1 /* 首末两次问题间隔周数,在同一周中T=1 */ F=I/C/* F为问题产生频率 */ Fd=I/T/* Fd为问题产生频度 */ M=(DI-1-DI)/DS /* M问题产生趋向 */ /*DS为上表中所有问题中等权重之和 */ S=SDI*(1F)*Fd*(1M)/* S问题量化值 */ Print“S=”;S
计算所得S能反过来对学生问题进行定性。在省(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学籍管理文件构架下,参照上表中所有问题中等权重之和(DS),将S值域划分成六级: 1级至6级依次对应:问题预兆、问题萌芽、问题成型、问题较轻、问题较重、问题严重等。我们可以根据其等级启动相应帮教工作程序,并依次作出相应的处理:口头批评、口头警告、警告处分、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留校察看,直至开除或勒令退学。
我们建立、完善问题量化模型,作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MIS)一个功能模块,是为了系统、客观地界定问题学生,目的是能对学生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帮教。这个模型是从定性到定量,不仅涉及到许多法律法规,还涉及到学校体制、办学水平、管理模式、文化氛围、工作重心、生源状况等等。模型中问题项目设立和权重确定等是模型的具体内容。
参考书目:
袁振国 主编《当代教育学(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