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死一线 人间大爱
生死一线 人间大爱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袭来之时,正值学校上课,地动山摇、风沙弥漫、房屋坍塌,但教师们奋不顾身,以自己柔弱的身躯,抵抗肆虐的恶魔,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学生的平安,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在英雄的教师群体中,也闪动着幼儿教师的身影。本文撷取几幅动人的画面,以表达我们对奋战在抗灾一线幼儿教师的崇敬之情。
什邡市蓥华镇中心小学幼儿园,园长和6名老师冒着地震和毒气泄漏的危险,带领100多名在园幼儿安全转移。
2点28分,马上要开家长会了,蒋成艳园长正拿起钥匙准备去开幼儿园大门,地面突然狠狠地往上抛了一下。“地震了!”蒋园长赶快跑到门口,用钥匙打开了铁锁。当她往回跑的时候,发现老师们已经把部分小朋友疏散到操场上了,她赶快冲到楼上,把还在床上的小朋友拉下来。大地带着楼房剧烈地摇晃了十几秒后停顿了,蒋园长赶紧连拉带拽拖着好几个孩子下了楼,并拼命喊着让其他孩子跟着一起跑,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幼儿园里6位老师拼着命把在园的所有孩子转移到了操场上,还没等她们站稳脚跟,地面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操场左右两边的围墙紧跟着轰然倒塌,教室眼看着也要倒了,瓦片砸了一地,幼儿园唯一的逃生通道――大门上方悬着一座居民褛,房顶“轰”地垮塌下来,砸到幼儿园的院子里。在剧烈的晃动中,楼房歪歪斜斜,将幼儿园大门压变了形。尘土铺天盖地,老师们指挥着孩子在随时从天而降的砖头石块中左躲右闪,情况十分危急。蒋园长冲到大门边,拼尽全力将变形的大铁门弄开一条缝,一个老师在门外,一个老师在门内,将100多个孩子一个一个塞了出去。
这时,蒋园长听到有人大喊:“快跑!氨气来了!”附近是有一家化工厂,大家都知道氨气的危险,蒋园长望着这些最小才2岁的孩子,心中非常紧张。“一定要把她们救出去!”“孩子们快跟老师跑!”她拼命呼喊着。带着孩子们往山上跑去。正好碰上一辆往外跑的车,蒋园长请司机把2岁的孩子们带走了,自己和其他老师一起护着剩下的孩子往山上跑去。氨气就在后面一阵阵地追赶着她们。地震来得太突然了,她们身上什么自救的东西也没有。当氨气来袭时,有好心的老乡将自己带出来的毛巾撕成一小条一小条分给孩子,老师们教孩子用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趴在地上。就这样他们躲过了氨气,逃到了山顶的一片树林里。家长们陆陆续续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可还有七八个孩子没人接,大家心里一阵悲痛,因为她们知道这些孩子可能永远都没有人来接了。
天黑了,孩子们身上衣着单薄,有的还光着脚丫,他们又累又饿。大地还在不停地震动,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滚落的声音,如何熬过这个寒冷又令人恐惧的黑夜?谈到那个夜晚,蒋园长请我一定要写写他们的三位家长――曾馨爸爸、张茂爸爸和罗浩铭的妈妈,他们冒着余震的巨大危险到随时可能垮塌的幼儿园帮孩子们拿棚布和被子,先后两趟去危险四伏的镇里给孩子们找吃的。最后,他们用男子汉的坚强和母亲的温柔陪伴着大家度过了那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夜晚。
第二天中午,两个孩子发起了烧,蒋园长带着一名老师背起孩子就往医院跑,将孩子送到医院,家长正好赶来了,医院里也正在通知要将所有的人员撤离,至此,老师和孩子们才得以离开危险中的蓥华镇。
记者手记:地震过后。蒋园长百感交集,她说,没想到老师都这么勇敢,她们是好样的。没有一个老师不顾娃自己先跑的,如果真有老师先跑出去,那个唯一的逃生通道――大门肯定会垮掉。被上面的楼房砸下来堵死,其他的人全都出不去。因此,她甚至觉得有些对不住老师,平日里对老师们的要求太严格了。她还说起曾慧老师家的孩子才3岁多,地震时也在班上,可妈妈并没有去抱他,而是抱走了其他小孩。至今,小家伙也不肯再喊她“妈妈”。说到此,蒋园长热泪盈眶。她们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可在地震的一刹那,她们的抉择却那样感天动地。
彭州市红岩镇中心小学幼儿园,孩子88人,被全部安全转移,毫发未损。
2时28分,大地突然开始剧烈抖动,还伴随着沉闷的隆隆响声。正在办公楼里准备下午教师例会的校长陈显斌顿感大事不好:“地震了!”他来不及多想,便立即冲出综合楼安排另一位同志到教学楼,自己则奔向幼儿园。此时幼儿园的房子噼里啪啦地响起来,房顶的瓦片砸烂了天花板雨水一样掉下来,墙壁东倒西歪,随时都会倒塌。正在守午休的周汝兰老师心中充满了恐惧,但她不断地告诉自己:“坚持,不要慌!我慌了娃娃咋个办?”于是,她和随即赶来的陈校长一起抓起身边的娃娃就往外冲,交给外头的老师后又冲进教室继续“抓人”。就这样往返了不知道多少趟,最后将孩子们集中到了操场上。“点数!”陈校长下了命令,一个孩子也不能少!但还是少了两个孩子。这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风沙肆虐,完全看不清状况。周老师没有犹豫,又一头扎进了教室。教室里一片混乱。“乖乖,你们在哪儿,不要怕,有周老师在啊!”她一遍遍地喊着,可除了两个孩子甩在地上的衣服,什么都没有。“当时我心头好紧啊,要出个事儿怎么得了!学校的孩子也是我的娃娃啊!”周老师说,最后得知那两个孩子被家长接走了,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而当她送完幼儿园所有的孩子,看到女儿跑来一句话也不说紧紧地把她抱住时,她心酸地落下了泪。
记者手记:这是一所小学附属幼儿园,校长就是幼儿园的园长,一些小学老师也是幼儿园的老师,他们既要保护小学部的800多名学生,又要救护幼儿园里80多名孩子,这样艰难的救护他们完成了!当我怀着敬意对陈显斌校长进行采访时,他却真诚地向我表示谢意:“谢谢你对灾区的关注,对教育的关注。”陈校长用橙色在电脑上打出了四个大字:责任爱心。
彭州市通济镇小太阳幼儿园,是该镇唯一的私立幼儿园。在园86名小孩全部救出,一个未伤,老师三名重伤,一个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幼儿园教室现在已经全部变成了倾斜的危楼,楼顶的水塔倒塌了,砸到教室中,屋顶的横梁仅靠一根钢筋连接悬挂着,仿佛一阵风都能把它吹下来 在院子里满是砖头和玻璃渣的废墟中,还能找到孩子落下的鞋子和图画 从这样的画面我们能想见当时情况的危急。
在灾难来临的一瞬间,经历过松潘大地震的周玉春园长迅速反应过来:地震了!大地发出无比巨大的吼叫声,一时间飞沙走石,教室剧烈地摇晃起来,人根本就站不稳。正在看孩子起床的周玉春园长看到砖头和玻璃碎块如雨点一般落下来,随时可能伤到孩子,她赶紧用被子盖住孩子们的脸和身体,又将窗玻璃向外推倒。大概过去了一分钟,大地停止了摇晃,周园长大叫着“起床”,拉着孩子们就往门外跑。可还没等他们出门,又开始了地动山摇。周同长赶紧将孩子们推回了教室。这时候,孩子们吓得大哭了起来。大地似乎也平静了一些,摇动不再那样剧烈了。周园长和老师们连抱带拖把孩子们转移到了楼下安全地带。她很快意识到仅靠幼儿园里的几位老师是不能迅速将孩子转移出去的,情急之下她冲到大路上,拦住每一个过路的人哭喊着说:“求求你们,救救孩子!”好心人都二话不说参与到救助中,孩子们被一个个疏散出来。“楼上还有娃娃!楼上还有!”在一楼的周玉芬老师(周园长的妹妹)疏散完自己班上的孩子边喊边往楼上冲,这时水塔倒塌下来,年仅39岁的她被拦腰压住。周园长一心救援孩子,根本无暇顾及妹妹,她带着老师在剧烈的摇晃中一次又一次冲到三楼。直到将孩子全部安全转移,周园长赶紧将妹妹和另外三名受伤的老师送到医院。但周玉芬老师还是永远地离开了她们:“我闭上眼睛就想到她弥留时的情景,她一直都睁大眼睛似乎有话要说却又说不出来,我对她说,三妹啊,孩子都安全了,你就放心吧。她轻轻地‘啊’了一声才闭上眼睛。”回忆起这个情景,周园长仍然无比痛心,她说:“好在孩子一个都没少没伤。妹妹在天之灵也应该安息了。现在,通济镇的每个家长看到我们都托着我们的手哭!说我们老师用自己的命换回了孩子的命。”
记者手记:我联系周园长的时候,她正在教育局的门口,说准备找局长办点事,让我一个小时后再联系。可一个小时后,她没有办完事,而是在等局长开会结束。她说家长和孩子们问她什么时候开学,她不知如何回答,她想尽快重建幼儿园。然而,灾后的教育重建是一个巨大而艰难的工程。当地教育部门要做的工作极其繁重。对于这样一个在灾害中牺牲自己保全孩子的民营幼儿园来说,她们的等待和重建也许要更久些。我们只能真心地祝福并呼吁社会的帮助!
都江堰市幼儿园。40多个老师3分钟内救出了400多个孩子。无一人受伤。
苏文园长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正在对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稿进行修改,大地突然剧烈地吼叫和摇晃起来,紧挨着幼儿园一米远的一栋四层楼轰然倒塌,瞬时灰尘滚滚,遮住了视线,她一边大吼着“地震了,快往操场上撒”,一边摸摸撞撞往班上跑。三层楼高的教学楼在剧烈地摇晃着,楼内浓炯弥漫,水泥块、瓷砖不断向下掉,被震醒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老师们赶紧叫孩子们钻到床下去。等地震第一波过去后,老师们大喊:“孩子们,跟着老师跑到外面操场去!”然后镇定地带着孩子沿消防演习的路线撤离,有的楼道已经被撕出一尺多深的大裂口,钢筋裸露出来像恶魔的牙齿,随时要吞噬孩子的生命!老师就带着孩子朝其他路线撤。等苏园长赶到三楼的时候,她看到托班的孩子正在老师的安抚下有序地等待救援,孩子们实在太小了,老师知道同长一定会来的,苏文赶紧抱着四五个孩子往楼下冲。后勤来了,门卫也来了,大家跑了六七躺,总算把孩子们抱了下来。可到大操场上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还差几个,苏文大吼一声:“跟我走!”再次率领着门卫向书平等人冲人摇摇欲坠、危机四伏的教学楼,直到把最后一个孩子救出。
3分钟过去了,所有的老师和孩子都转移到了安全的大操场上。家长们此时焦急地跑到幼儿同,以为在午睡的孩子肯定没了。当他们从老师手上一个一个接过自己的孩子时,禁不住抱头痛哭:“没有想到,你们几个女同志,把我们的娃娃全救出来。”
记者手记:苏文园长告诉我,之所以能顺利地度过地震灾害。和她们平时进行的消防演习有很大的关系。整个抢救过程非常紧张有序,所有的人都在想着怎样尽快安全地救出孩子,以至于大家忘记了恐惧,直到所有的孩子安全来到操场后,老师们才意识到地震的恐惧。而这个时候,镇定的指挥很重要,既能避免恐慌情绪的蔓延,也能最好地保护孩子。据我了解,在家长把孩子们接走后,还有两个家在重灾区的孩子无人来接,苏文园长就把他们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避难,帮他们找吃的,安抚他们睡觉,所有看到他们的人都认为这两个孩子是她们自己的娃儿。从这里,我看到了人间最可贵的大爱。
(成都《育儿周刊》提供部分采访线索并撰写部分内容,特此致谢!)
第二篇:朗诵诗人间大爱
人间大爱
瓦房店市十八初级中学
2012年9月
甲:当你在轻波荡漾的松涛水库品尝美味佳肴的时候;
乙:当你在人鸟相融的鹭鸶天堂潇洒走一回的时候;
甲:当你在文风浓郁的东坡书院瞻仰先贤的时候;
乙:当你在鲜花与掌声中庆贺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时候,齐:你可曾留意,在你的身边还有一双渴望上学而忧郁无奈的眼睛?
甲:您知道吗?
乙:我们的周围有多少适龄儿童少年,因为贫困而失学和辍学!甲:他们中有的仍坐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没有一本课外读物!乙:有的还跟随着爷爷奶奶在垃圾堆里捡破烂;
甲:有的床铺上是一条薄得让人揪心的盖被;
乙:有的伙食就是就着从家中带来的腌菜和豆豉下饭……
甲:“爸爸妈妈,我想上学!那里有敬爱的老师,有亲爱的同学——” 乙:“叔叔阿姨,我要上学!哪里有多彩的画笔,有的馨香书籍——” 甲:这一声声叫人心酸的呼唤,乙:您,听到了吗?
甲:台湾的张平宜听到了,乙:她放弃了优越的记者工作,以一颗滚烫的跨越海峡的爱心,让四
川麻风村儿童受到了教育。
甲:新疆的阿里木听到了,乙:他以卖羊肉串为生,每串羊肉串才赚3毛钱,却捐助了数不清贫
困学子,而自己的日子却过得那么寒酸。
甲:天津的白方礼听到了,乙:一个耄耋老人靠蹬三轮车,20年间,前后圆了近三百多名贫困
学子的上学梦。
甲:英武运输公司董事长宋英武先生听到了,乙:他立志做一个托起孩子明天希望的人
甲:不忘生养他的父老乡亲,乙:三年捐资助学五十万。
甲:感动了瓦房店市慈善总会,乙:感动了瓦房店市教育工会
甲:感动了许屯镇父老乡亲
乙:感动了瓦房店市十八中学!
甲:也许,你认为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捐助,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善举,乙:但却要要赋予寒门学子的爱,这份爱,就是“人间大爱”!甲:也许想不到这背后隐藏的刚毅性格
乙:但却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对未来期许的拥抱!
甲:朋友们,乙:爱心无止境,助学见真情!
甲:点燃一盏明灯,可能引来万家灯火;
乙:奉献一颗爱心,可以温暖千家万户。
甲:我们坚信:希望产生希望,力量凝聚力量,爱心传递爱心。乙:人生是船,学习是水,船水相契
甲:感谢您……
乙:默默奉献着人间大爱
甲:请宋英武先生放心
乙:我们将用我们的真情、真爱,甲:以拳拳爱心
乙:为寒门学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铺就一条宽阔的成才之路!
甲: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
甲:爱人者,人亦爱之;
乙:救助一个学生,改变一个人生。
甲:您的慷慨解囊将被我们铭记!
乙:您的乐善好施将永远被他人尊重!
第三篇:人间有大爱
人
间
有
大
爱
——记新兴县看守所副指导员、所医李冠芬
高小莉
有一种信念百折不挠,有一种耕耘默默无声;有一种关爱慈母心肠,有一种情怀地远天高。——题记
冬天里一簇炉火
一间不足十平方的小房间,靠墙一排橱柜,整齐有序地放着药品;门边一张长木沙发,窗前两张办公桌,整个环境显得简朴整洁。据说,李冠芬“出名”后,许多人到她那小小的医务室参观,在被李冠芬的事迹深深感动的同时,也为医务室环境的简陋而惊讶。他们说,我们新兴出了个李冠芬,这是新兴人的骄傲。让外人看见她的办公环境如此简陋,实在太过意不去了!县里一个单位慷慨解囊,把医务室改造一新,并购置了一些新的办公用品。那台陪伴了李冠芬十几个春秋的锈迹斑驳的电风扇光荣“退休”,而李冠芬,依然不知疲倦地转动着。
新兴县看守所就在县城的马路边,从外表看,跟一般的建筑没什么两样。不见高墙,不见哨兵,一切都那么祥和而宁静。明亮的太阳底下,院子里的龙眼树结满了累累果实,一棵紫薇开得热情奔放。再往里走,进了铁门里边,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大的花圃,浓绿浅翠中,点缀着一些小小的花朵。头一个感觉,怎么也不会跟牢房监狱之类挂上钩。只有把目光投向四周的房子,门上那把沉重的铁锁,才让人蓦然惊觉,这是个非同寻常的所在。
新兴县看守所集看守、行政拘留和强制戒毒于一体,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在平常,监所都是仓容满负,而每当开展一些大的专项整治行动后,在押在戒人员更是多达300多人。多少年来,李冠芬作为唯一的所医,监所的防病治病工作全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承受的压力,常人难于想象。但有一个事实,却不容置疑:在李冠芬担任所医的18年中,新兴看守所从未发生过扩散性流行疾病,也没有发生过因误诊延医而造成的意外事故。
十八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匆匆的一瞬;十八年,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又是多么的漫长!十八年如一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同一个环境里,做着同样的、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工作,这需要怎样的耐心和恒心!不变的是钢筋水泥的围墙,变化的是一张张从陌生到熟悉的面孔;不变的是一颗甘于寂寞的心灵,变化的是一双双从迷茫到明亮的眼睛。
乍一看去,李冠芬给人的印象再平常不过了。无论是外表,还是言谈,都是 那样的平凡朴实,泼辣干练、肃穆威严之类的形容词跟她一点不沾边。随意地聊过几句后,你会发现,她眼神里有一种特别的东西。这东西让你感觉安静,让你感觉温暖。仿佛,你面前坐着的,是一位亲切的大姐,或者,一位慈爱的母亲。
这样一双瘦弱的肩膀,是如何承当沉甸甸的责任的?这样一个单薄的躯体,是如何扛起一副副重担的?在这个艳阳高照的夏日的中午,我的目光掠过看守所一个个仓室,掠过仓室里一双双困惑的眼睛,搜寻着过往岁月里,发生在这里的一些真实故事。
那一天,李冠芬把葡萄糖等一些营养品放在张某的床头,耐心探问,细心叮嘱。张某得的是肾炎,自己又是“犯了事”的人,没有家人的照料,心情自然很压抑和难过。李冠芬悉心为他治疗,嘘寒问暖,体贴周到。他知道,李医生给他买营养品是自己掏腰包,李医生深夜为他治疗是希望他早日康复。他们的关系,原本是犯人和看守,而现在,却像是自己的亲人。
在李冠芬的照料下,他的病情很快好转,不久就康复了,张某和家人感激涕零。“李医生,我要不好好悔改,做个好人,我对得起爹娘,也对不起你!”张某痛心疾首,从此积极悔改。
那一天,医院里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未婚先孕准备实行引产手术的冯姓女子。护士见这女子穿的是看守所的号服,陪同的是警察,心里就明白了几分,看女子的眼神也变得怪怪的。她们可能在猜想,这女的犯的什么罪?偷盗抢劫还是吸毒卖淫?总之,进了看守所就不是什么好人。在照顾女子时,护士的脸色就不太好看,话语中也缺乏热情。
从手术室出来,冯姓女子身体不住地发抖。正是冬天,北风呼啸,在经受了肉体的强烈痛楚后,她还得忍受精神的折磨。她多么渴望,有一个亲人能在身边,哪怕是问候一声,端一杯热水。孤独无助的她失神地看着冷落的走廊,希望有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然而,她失望了。眼泪悄然滚落脸颊,她伤心地哭了起来。
有一个人轻轻来到了她的病床前,摸摸她的额头,整理整理她凌乱的头发。睁开眼,她看见了一张熟悉的笑脸。不过,这张熟悉的笑脸不是家里人,而是李冠芬――李姨。她刚想说什么,李姨说:“你太虚弱,来,喝点鸡汤,补补身子。”李姨把鸡汤端到她嘴边,叮咛说:“这种事情,很伤身体的。你一个女孩子,要好好照顾自己。你现在什么也不要想,身体要紧。”
冯姓女子一口一口喝着鸡汤,眼泪却止不住地流淌。这是百感交集的泪,感激的泪。她哽咽着对李冠芬说:“李姨,您对我实在太好了!你虽然不是我的妈妈,却像妈妈一样亲。”
那一天,李冠芬强忍着异常难闻的恶臭,为严某治疗脚伤。进看守所前,严某因为脚面受伤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腐烂恶化,多次求医问药都不奏效。进所后,严重化脓的脚伤恶臭阵阵,令人作呕。同仓室的人避之惟恐不及,见了严某赶紧掩鼻转身。这已经影响到仓室其他人员的生活和健康,也为安全埋下了 隐患。开始,李冠芬被那臭气熏得差点晕过去,但她忍住了。突然,脓血喷洒出来,溅到李冠芬的手上、身上。严某非常过意不去,连连自责。再看李冠芬,根本不当回事,依旧镇静地进行治疗。清洗伤口,剔剪腐肉,打针敷药,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接下来的两个月,李冠芬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又搜罗正方偏方,精心治疗。终于,严某顽固的脚伤痊愈了。家人探访,对李冠芬感激不尽,交口称赞李冠芬“妙手回春”,严某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一天,李冠芬在各仓室之间来回忙碌,消毒、检查、量体温、发药品,严格严厉,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这是“非典”猖獗时期,人人谈“非”色变,李冠芬深深知道,落实每一项防范措施,都至关重要。在她的努力下,“非典”过去,新兴看守所安然无恙。而李冠芬,眼睛深陷,整整瘦了一大圈。
这一天,这一天„„
许许多多的“这一天”,就是李冠芬平凡的工作。
都说,看守所是公务员工作最脏的单位,所医,又是这个最脏的单位里最脏的岗位。李冠芬接触的病人,有可能是肝病、性病、肺结核,也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感染。李冠芬也是血肉之躯,难道她不忌讳不担忧吗?
李冠芬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这样对我说:“进了这里的人,精神压力都很大。如果身体又有病,那么就得承受精神和肉体双重的痛苦。我想的,就是尽量多做一点,尽量减轻和解除他们的痛苦。”
生命其实很脆弱,当肉体的痛苦压倒一切,人有时甚至可以放弃生命。李冠芬是个医生,“医者父母心”;李冠芬又是一名干部,她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对那些被玷污的心灵,感化和挽救不是一句口号,而更需要温暖和关怀。
当心灵的原野遭遇冬天,李冠芬没有歧视和拒绝。虽然,她不能建造一座温室,让他们逃避严寒,然而,她燃起一簇簇炉火,温暖一双双手,温暖一颗颗心灵。
春天里一滴雨水
这些日子,李冠芬发现,她分管的仓室一位姓温的男子情绪很低落。李冠芬有个习惯,利用与犯人接触的机会,随时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李冠芬是所医,按理说,防病治病工作是她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非常艰巨,独力承当的她能顺利完成已经相当不容易。至于监管教育工作,在一般人看来,就是额外的差事了。
李冠芬不这么看。
很多年来,李冠芬不但包揽女仓室的管理,还负责男仓室的监管教育工作。常常,她还主动请缨,接管一些责任大、管理难的仓室。和其他同志一样,管理仓室,轮流值班,李冠芬满腔热情,尽忠职守。在她看来,医务和监管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她所分管的责任仓,多次被评为“文明监室”。李冠芬有什么超人的本领吗?没有。她靠的是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就像温某,神情里无意中透露出来的忧郁,李冠芬觉察到了。这天,温某身体不舒服,李冠芬为他看病。
李冠芬问:“这几天怎么啦?好象很不开心。有什么事吗?” 温某沉默片刻。
李冠芬说:“有什么事情跟我说说,看我能不能帮你。”
温某被李冠芬平和关切的话语所感染。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说:“老婆几个月都没写信来了。”
李冠芬一听,明白了温某的心思。有句话说:“坐监真是惨,下巴生草(长胡子),老婆走佬(跑掉)”。家庭是他们最担忧的,也是对监管教育结果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之一。李冠芬安慰温某,要他别担心,她可以帮忙做工作。
一歇下来,李冠芬马上动笔给温某的妻子写信,谈温某的情况,谈家庭的支持对温某改造的重要性,耐心开导,语重心长。终于,温某的妻子被感动。在收到妻子来信的时,温某喜出望外。家庭的温暖,新生活的召唤,激发了他改过自新的热情。
有个姓张的年轻人,因为参与犯罪在新婚第四天被抓获,后来被判刑留所改造。一天,李冠芬给他看病,他却突然哭了。这样的情况,李冠芬经历过不少。相处中,李冠芬的平和与宽厚、关心与爱护深深打动着他们的心灵,不知不觉,他们就把李冠芬当成亲人,有什么苦恼,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李冠芬诉说。
果然,小张哭诉了自己的苦恼。新婚妻子不愿意来见他,并且传出话来,打算跟他离婚。李冠芬马上写信约见张妻,与她促膝谈心。李冠芬说:“人都有错,他现在犯了错,而且知错了,正在努力改造。我看他本质不坏,就是一时糊涂,做了错事。你就给他一个机会,给他一点时间,相信他会变好的。”
张妻问:“如果不变好呢?”
李冠芬有些为难。世上的事情,很多可以拍胸口信誓旦旦,而一个犯人,谁能担保他一定能变好呢?李冠芬诚恳地说:“你们能结婚,说明你们是有情感基础的。可是,刚结婚就离婚,太可惜了。这样吧,你给他一个机会,如果他实在不能学好,那也是他活该,到时你们再离婚不迟。你知道吗?你现在要是提出离婚,极有可能,导致他不能改造成一个好人。你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李冠芬的威望广为传诵,她的话,有着很重的份量。张妻掂量了又掂量,觉得有道理,默许了。一方面,李冠芬劝导张某积极改造。此后,张妻定期前往探望丈夫,夫妻关系恢复正常。由于张某表现积极,被提前释放。后来,张某成了遵纪守法的种养专业户,靠劳动创业致富,并多次携带妻儿拜访李冠芬。一次,他对李冠芬说:“是您让我明白怎样做人,是您给了我今生的幸福,就让我叫你一声大姐,可以吗?”
在新兴,还有个知名人物,叫苏九。苏九是个专业户,在平沙镇的青山绿水 间,夫妻俩养鸡养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天下午,七月的骄阳下,苏九站在自己的渔塘边,对我说:“我还准备再开一口渔塘,多养两棚鸡。”目光里,满怀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话题一转,他说:“没有李姨,就没有我们家今天的好日子。”说得朴实,感激之情却溢以言表。
几年前,苏九糊里糊涂参与一场纠纷斗殴,被送进了看守所。担心年幼的儿子学坏,担心承受不住内外压力的妻子离弃,他忧心如焚,一度到了绝望的地步。李冠芬与他谈心,拉家常,稳定他的情绪;又找他的妻子,劝慰和开解。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后来苏九表现积极,被减刑一年释放。
耽误了几年,田地荒疏,家不成样子。贫困的日子怎么过?苏九陷入了新的困境。李冠芬比他还着急,亲自出马,找到著名的温氏集团的老板,请求给予苏九支持。没多久,苏九得到了温氏集团的扶助,办起了养鸡场。一个有“污点”的人,李冠芬用宽厚的胸怀和真挚的爱心包容他,同时让社会接纳他,尊重他,给他新生的机会。有人问苏九,李冠芬对你那么好,是你的亲戚吗?苏九的眼里满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她不是亲人,但比亲人还亲!”
在大众的心目中,被关押在看守所的人,不是穷凶极恶,就是心灵扭曲的。他们曾经作恶,即使遭社会的唾弃也是理所当然的。在李冠芬看来,这样的人有,但极少数。大多数的人本质都是好的,只是一时糊涂犯下错误。李冠芬怀着善良慈爱的心,总是相信,人是可以感化,可以变好的。
在李冠芬办公室的抽屉里,满满的全是从看守所出去后的人,给李冠芬写来的感谢信。
“李医生,为了人民的满意,您忠于职守,挽救浪子,作出无私的奉献,我们这些重拾人生的人,永远会把你记在心里,永不忘记。”
“李妈妈,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李姨,希望一直都有你的教诲陪伴,愿您能在繁忙的时间里,令我追悔过去、放眼未来的时候,一路引导我。”
“李医生,你对我涓涓的教导和安慰,使我这颗失魂落魄的心,又重现光明。我衷心的感谢您对我的厚爱,您就像我那慈祥的母亲般,使我认识到珍贵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有个死囚,一直对政法机关怀着深深的敌意,为了存心考验警察的破案能力而故意杀人。思想之偏激,行为之极端凶残,可谓是穷凶极恶。可是,在他被处决前,却突然提出了一个强烈要求:给李冠芬写封信。
信的开头,是一首小诗—— “用教化、感化、挽救,医好了迷途的羔羊。无悔奉献青春,为的是,无愧穿在身上的橄榄绿,把一生都奉献给党。无情的岁月,在你头上、面上,染了白霜,刻上皱纹; 你依然,不向岁月低头。”
最后,这位死囚写道:“李医生,请您接受,您是我最尊敬的管教,我是一名死囚,什么权利都无,是您,依然给我母亲般的关怀,不厌其烦的帮我治病,令我太感动了!我愿您好人一生平安。”
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令一位死囚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前夕,如此念念不忘呢?从仇视到感恩,从敌对到赞美,短暂的过程,奇迹的诞生却意味深长。
李冠芬的脸上,恬淡如常。她觉得,她并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在做自己份内的事。
当我试图请她回忆一些故事的片段,她沉默许久,似乎不知道怎样组织语言,完整地表达。她说:“就这样一天天过来了,也没感觉到特别。在做的时候,从来没想过,以后有一天要讲述这些。我真的觉得,我所做的,太平常了。干我们这行的,有许多的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泥土一样朴实,庄稼一般谦逊。犹如春天里一滴雨水,虽不张扬,却滋润心田。一滴水的力量虽然微弱,可千千万万的水滴汇集起来,就是澎湃的江河。
夏天里一缕清风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工作,只有热爱它,才能做好它。热爱才有热情,才能精神饱满全力以赴。李冠芬对工作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十八年,家庭和单位,几乎是两点一线。同样的付出和投入,孰重孰轻,李冠芬自己也说不清楚。她只明白,只要工作需要,她可以放下一切,义无返顾。
1998年的夏天,忙得昏头转向的李冠芬生了一场大病。病情稍微好转,她就躺不住了。同事很奇怪,李医生不是在住院吗,怎么总是看见她出现在单位?今天给这个打针,明天给那位开药。同事间说起,一致以为她痊愈出院了。然而,事实是,李冠芬的病没好,医生要她继续住院治疗。而且,叮嘱她静心修养,不能太劳神。
李冠芬哪里躺得安稳?她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人在医院,心早就回到了看守所。医生拗不过她,还是让她提前出院了。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李冠芬躺在床上准备歇息,电话来了。干警告诉她,有病号和戒毒人员需要紧急治疗。李冠芬二话没说,放下电话就心急火燎地赶往单位。当瘦弱的李冠芬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家,晨曦已经在东方闪亮。随叫随到,有求必应,这是李冠芬一贯的作风。1999年年初的一天凌晨,刑警队的梁队长他们在审讯一个吸贩毒团伙时,有两名嫌疑人突然毒瘾发作,审讯根本无法进行。刑警们束手无策之时,想起了李冠芬。“请李姨来,她有办法。”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电话打过去,白天忙碌了一天正在沉睡中的李冠芬简短地说了句:“我就来。”李冠芬急匆匆赶回所里,带上针械药物,赶到审讯的地方。这样的情况李冠芬见得多了,所以不用多问,就麻利地为两位嫌疑人打针用药。待他们情绪稳定,李冠芬才收拾停当,回家歇息。
刚躺下,急促的敲门声又响起。一看,还是梁队长,李冠芬就有些意外。梁队长很不好意思地说:“李姨,刚才打完针的一个人又晕倒了,还得麻烦您再跑一趟。李冠芬也不多说,重新穿着整齐,跟着梁队长回到了刑警队。仔细检查嫌疑人的身体,李冠芬心中有数了。她严肃地戳穿嫌疑人的鬼把戏,指出他根本没什么事,只是装死撒赖,逃避审讯。并告诫他老老实实交代问题,才是唯一的出路。嫌疑人的诡计被识破,只得乖乖地继续接受审讯。
并非所有的人都对李冠芬的服务心怀感激,也并非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对那些已经被魔鬼占据了灵魂,只剩下行尸走肉的躯壳,李冠芬遭遇的,常常是屈辱和尴尬,甚至生命危险。当他们毒瘾发作,当他们失去理性,当他们兽性大发,李冠芬的苦口婆心不但不能起作用,反而招来粗言秽语的辱骂,甚至拳脚威胁和袭击。
漫长的十八年,李冠芬也曾经动过调换岗位的念头。可是,她始终没有向组织开口,而是坚强地挺了过来。从一名普通的群众到光荣的共产党员,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到工作出色的所医,从一名普通的民警成长为副指导员,李冠芬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从容。
也许,对李冠芬来说,被关押在看守所里的人都是病人。一些细菌曾经侵入这些人的精神,同时撕咬着他们的肉体。他们渴望关怀,渴望亲情。尽管,他们中的个别人,曾经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最后,他们被送了进来,在这里等待公正的判决,或者从这里改过自新,开始新的人生。李冠芬的愿望是,只要他们在看守所一天,就要让他们感受到,天地有正义,有公平;人间有真情,有大爱。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即使是这些曾经危害社会的人,政府和社会也并没有将他们唾弃,他们还可以洗心革面,脱胎换骨。
2003年年底,看守所关押了一位熟悉的犯人。他叫甘某,是原县公路局局长,因为贪污被判刑。刚来时,甘某牢骚满腹,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李冠芬利用为他看病治病的机会,像亲人和朋友一样,与他谈心,谈法律,谈他所犯的罪行。新兴是个小县,在小小的县城里,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即使没有交往,李冠芬的名字甘某也是熟悉的。他听说过许多李冠芬的事迹,可他并不相信。这次,面对面的交谈,李冠芬的敬业精神和无私无畏的品德让他折服。他深刻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下决心痛改前非。甘某留所改造后,主动协办宣传栏,并积极向县政府和 有关部门提出多个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现代社会,你能信任谁?还能无条件地相信一个人吗?多少兄弟、夫妻、朋友为一己私利反目成仇,折射出功利社会人性的丑陋。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一个犯人,在一轮又一轮的审讯后,你还能信任一个管教干部或者看管你的警察吗?
李冠芬就能让人信任。在她面前,不少人不知不觉消除了心理的隔膜,不知不觉就把她当了亲人,愿意对她倾诉,信任她,敬重她,爱戴她。有了这信任,李冠芬获取了重要线索多条,防止越狱事件1起,破刑事案件2宗,摧毁贩毒犯罪团伙1个。
是李冠芬有什么魔法吗?如果说有,那就是她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
翻开李冠芬的简历,清晰地记录着她走过的历程和得到的荣誉。李冠芬,1953年12月出生,新兴县人。原来是新兴县东城公社乡村医生,1987年开始担任新兴县看守所所医。18年来,李冠芬2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6度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1999年被广东省公安厅授予“十佳”看守民警荣誉称号; 2000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2001年被广东省委授予省政法战线南粤“百优”女政法工作者和广东省优秀党员称号;
2004年被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人事部联合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这些荣誉,是对李冠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她的鞭策。面对一批接一批前来采访的记者,李冠芬反复说的就是:“真的没什么,这是我的工作。我做了这工作,就要做好,就要尽力。”
秋天里一片红叶
提起新兴,可能有许多人感到陌生。但我说出一个名字来,你一定会在意外的同时感觉熟悉。这个名字就是禅宗六祖:惠能。
史料考证,秦汉以前就有人类在新兴栖息繁衍。春秋战国时,新兴为百越(百粤)地,秦代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被划入象郡。其后,南越王赵佗于公元前196年曾率众来县境狩猎,在今县城之南5公里处的南塘村(俗称越王殿村)捕得白鹿一只,众将筑台庆贺,史称“白鹿台”,被列入广东四个越王台之一。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临允县,以允水(今新兴江)在县境而得名。属交州合浦郡,后改苍梧郡。东晋永和七年(351年)析临允,置新兴。新兴县名从此而得。
那么,禅宗六祖跟新兴又有何关联呢?不说不知道,说了吓一跳。新兴是禅 宗六祖惠能的故乡!
新兴的山不高,触目皆是深深浅浅的绿色,四面环抱,美景天然。过去,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新兴的经济发展一直缓慢,再美丽的风景,也是“藏在深闺”。李冠芬在这片土地出生,长大,付出了青春热血,付出了毕生精力。与其说,李冠芬从事这项工作,是命运的安排,倒不如说,是她主动选择了这条路,并在这条路上洒下汗水和心血,无怨无悔。
1986年。这一年是李冠芬的人生最为黑暗、最为悲痛的一年。疼她、爱她、相依为命的丈夫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永远离开了她和亲人,离开了那个他热爱的工作岗位。看着年迈的婆婆,搂着两个尚未懂事的孩子,李冠芬泪如雨下。她才33岁,一个女人鲜花灿烂的年龄,却要承受这样的生离死别。今后的生活怎么安排?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怎么办?李冠芬悲痛欲绝,万念俱灰。
但是,李冠芬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丈夫离去了,她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丈夫未能完成的责任,她得接过来独力承担;丈夫未能实现的愿望,她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李冠芬瘦了,瘦得不成人形。但李冠芬没有就此倒下,而是咬咬牙,坚强地站立起来。
李冠芬的丈夫原来是公安局的法医,从丈夫的身上,李冠芬学到了不少医学知识,也了解到从警的艰辛。出于对丈夫深沉的爱,也出于对公安工作的热爱和追求,李冠芬决定继承丈夫的遗志,她毛遂自荐,最终成为新兴县看守所一名所医。
李冠芬热爱自己的工作,同时,也深深爱着自己的家人。然而,工作和家庭,有时往往顾此失彼,不能两全。刚参加工作不久,她接到了一项任务:立即参加押解一批女犯到增城妇教所。当时,婆婆正巧出门省亲,一时回不来,两个不懂事的孩子独自在家,实在让人放心不下。李冠芬对孩子们千叮咛万嘱咐,又是哄劝又是安慰。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小儿子眼泪汪汪地问。李冠芬说:“就2天。2天后,妈妈就回来。”
孩子一听,惊恐地哭成一团,一个抱胳膊,一个抱大腿,怎么也不让李冠芬出门。大儿子哭着说:“爸爸没了,奶奶又不在,你走后,我和弟弟怎么办?晚上谁陪我们呀?妈妈,你不去行吗?我怕„„”
李冠芬的眼泪哗地就下来了,心很痛很痛,几乎要碎裂了。她把孩子拥在怀里,为他们擦了擦眼泪,依然转身走出了家门。两天后,当李冠芬出色地完成任务深夜归家时,她看到的是一地的狼籍。剩下的夹生饭、东一个西一个的碗筷、凌乱的卧室。两个孩子蓬头垢面的,歪斜在沙发上睡着了。李冠芬心一酸,忍不住泪如雨下。
婆婆90岁那年,不小心跌伤了筋骨,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好几个月,婆婆大小便失禁,完全靠李冠芬伺候。想把老人送医院,老人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她 觉得自己年事已高,一切听天由命了。好心人见老人的病情很重,就劝李冠芬准备后事。
李冠芬没有放弃。她是个医生,也是个护士;她是个儿媳妇,也是个女儿。每天,李冠芬为老人擦拭伤口,细心细致,知冷知热。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冠芬的努力见效了,婆婆度过了危险期。
然而老人还不能下床,起居饮食都需要照料。李冠芬的两个孩子,一个工作了,一个在读书,都在外地。李冠芬忙完工作回到家,来不及歇口气,又得里里外外打理老人,直累得筋疲力尽,头晕眼花。一次,李冠芬帮老人洗干净身子,像往常一样把她抱回床上。突然,李冠芬脚底一滑,一头撞到床沿,老人也失手跌落在床上。顾不得脚上一阵阵的剧痛,李冠芬急忙扑到床边,查看婆婆是否有事,哪里摔疼了。
老人张开嘴巴,无声地哭了。拉住比亲闺女还亲的儿媳妇的手,婆婆负疚万分:“冠芬,我没事。你撞痛了吧?你瘦了这么多,是我累了你啊!要是我儿子还在,那该多好哇!” 想想这么多年的辛酸和委屈,独自苦苦支撑这个家庭的艰难,李冠芬再也控制不住,与婆婆抱头痛哭。
婆婆是在96岁那年走的。临终前,她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儿媳妇的好。她最后说的话是:“冠芬呐,我们董家有你这样的媳妇是我们董家的福气呀!这么多年来,你受苦受累了,我们董家,欠你太多,太多„„”
李冠芬是传统的。她坚韧、顽强、勤劳、孝顺,纤纤弱体,却蕴涵着非凡的毅力;李冠芬又是现代的,她公私分明,首先考虑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她的家庭是残缺的,但又是温馨幸福的;她的爱是残缺的,但她用一颗善良慈爱的心,让爱变得完满。
走过人生50多个春秋,李冠芬的头上,已经有了斑斑白发。去年冬天,李冠芬的小儿子完婚,他们一家回乡下热热闹闹地摆了几桌酒席,乡邻好友纷纷前来祝贺。他们说,李医生辛苦了一辈子,好人有好报。李冠芬的脸上,洋溢出心满意足的笑容。18年,一晃就过去了。回过头看去,路好象并不长。可是,艰难跋涉的时候,路是那么的漫长。漫长的路上,信念是一盏明灯,映照着眼眸,映照着心灵。
两个孩子长大独立了,李冠芬可以全副身心地投入工作。好心人劝她:都快退休了,别再那么操心了。李冠芬说:“我在岗位一天,就做好一天。做好了,心里才踏实。”
话不铿锵,却落地有声。有着那么多的荣誉,那么多的赞许,在很多人心目中,李冠芬是个英雄。她是英雄吗?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铁骨铮铮的誓言;既没有赴汤蹈火的英勇,也没有舍身取义的豪情。她所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琐碎的,甚至,有时是婆婆妈妈的。她不是英雄吗?忠于职守,甘于平淡,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理想的崇高,品德的可贵;从她的身 上,我懂得了,和平年代的英雄,并非都是流血牺牲!
走过季节的李冠芬,更像是秋天里的一片红叶。献出了生命饱满的汁液,依然在秋天明丽的阳光下微笑。
第四篇:爱的人间
《爱的人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爱的人间》,并能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听、朗诵、唱、动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感悟“爱”的主题。教学重点:
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感悟体验“爱”的主题,抒发爱的情怀。教学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小节、以及附点、休止符等。教具准备:课件、曲谱、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
首先老师想和同学们来做个小游戏。(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取老师指定的课本;2.请一位同学出来,蒙眼作画)
师:请同学们说说刚才的感受?(没有了光明,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孤独、恐惧)那同学们觉得眼睛对我们重要吗?(重要)
师总结:在我们的周围,就有着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双目失明,无法用眼睛去感知这美丽的世界,生活在孤独与黑暗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全凭耳朵来听辨,全靠双手来摸索。在我们中国,视力残疾儿童就有6万多人,他们被称为“盲童”。盲童的眼睛虽然看不到,可是他们却和我们一样,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二、学唱歌曲 1.初听 要求:
A感受歌词美,表现手语美。(手语朗诵歌词)
B感受旋律美。(哼唱全曲)
C体会歌曲美。问题:
A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分别是谁?
B这首歌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C全曲可以分成几段?并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
D标出你演唱时觉得困难的乐句,请大家帮忙解决!(注意:四句“总有”不能拖拍,休止符、附点等唱准)2.分析歌曲
师: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基本相同的。前后旋律相同,中间不同,我们把它叫什么结构呢?是典型的ABA’三段体结构。同学们观察一下,A和A’哪里不同呢?(最后多了几个小节)这最后几个小节其实是作曲家一个小小的作曲技巧,她有意为这段音乐加了个小尾巴,使整段音乐给人以结束的感觉,这个小尾巴称之为“尾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A’乐段中不相同的尾声部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一下。如果现在你是一个盲童,你会听到什么呢?【朗朗的读书声、小鸟的叫声、悠扬的笛声、呼呼地风声、沙沙的雨声„„】(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师走到学生当中提问,注意节奏的控制)可以听到的东西太多了,那么作曲家在这里休止三拍是为什么呢?(想让盲童们仔细回味美好的生活呢,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3.跟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跟上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刚才咱们同学们唱的时候,节奏、速度都掌握的很好,但是,情感方面还有所欠缺,这首歌曲怎么处理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呢?
第一部分可以唱的轻一些,显得温馨而甜蜜;中间部分呢,情绪激动,可以唱的强一些,充满感激之情。最后一部分轻柔,给人以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宁静感。4.表现歌曲
这首歌曲说是为盲童而写的一首歌曲,其实它反映了所有得到世间关爱的残疾人的心声,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此时此刻,让我们用最动人的歌声来尽情抒发我们内心的爱吧!
好,请同学们用心来感受歌曲,加上手语,完整地演唱一遍!
五、结束:《爱的奉献》
同学们,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精彩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去理解、尊重、关爱!就像《千手观音》的编导张继刚先生所说的:“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我们;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别人„„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高声唱出《爱的奉献》!
第五篇:人间有大爱
白血病无情人间有大爱
——记江苏银珠化工集团捐助白血病患者沈万童
12月22日上午,对身患白血病正在南京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沈万童小朋友来说,不知是否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不平常,毕竟他还很年幼。但是,当江苏银珠化工集团刘文信董事长将96558元捐款递到他的父母手中时,他们感受到了一种人间大爱。
沈万童出生于洪泽县高良涧镇,是一名5岁的白血病患者。父亲是洪泽县交警队的一名辅警,母亲是洪泽县城一家超市的普通员工,爷爷奶奶也只是普通的农民,收入微薄。为了给他治病,他们一家已经花费了6万多元,然而这才只是开始,即将面临他们的将是巨额的骨髓移植和术后治疗费用,对于每月收入仅千元的父母,几十万元的费用无疑是天文数字;对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几十万元的费用无疑是雪上加霜。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当江苏银珠化工集团刘文信董事长得知这个消息后,面对素不相识的小万童,他毫不犹豫地捐资2万元,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同时还向集团内各公司发出捐款救助的倡议,各分、子公司的干部员工们积极响应,纷纷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20元、50元、100元、200元……,凝聚了一颗颗爱心,汇聚成了一股股强大的暖流,涌向了正在与病魔抗争的沈万童小朋友。
但江苏银珠化工集团的这些努力,对于小万童治病所需的巨
额医药费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为了挽救一个幼小的生命,为了让他感受到人间和社会的大爱,做为社会上稍有爱心的人士都不会忍心看到,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家庭因得不到及时的救助,爸爸妈妈从此与心爱的儿子阴阳两地。白血病无情,人间有大爱,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关注、关心、关爱他们的命运,及时伸出您的援助之手,帮助这位曾经健康活泼的小生命,帮助这个困难待助的小家庭。
爱,能够点燃生命的希望;爱,能够凝聚人心的力量。愿我们用挚爱的援手,让即将枯萎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让即将干涸的生命小溪永不停流!
祝小万童早日康复!
祝福天下好人一生平安!
以下是小万童父母的联系方式:
沈(小万童父亲):
(小万童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