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婆媳关系的心理学分析[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23:3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 婆媳关系的心理学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 婆媳关系的心理学分析》。

第一篇:论文 婆媳关系的心理学分析

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婆媳关系的心理学分析

1.婆媳关系的历史发展

1.1婆媳关系的定义

在家庭关系中一般有着三种关系,即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非血缘关系。婆媳关系是属于由婚姻关系派生出来的非血缘的家庭关系。婆媳关系——简单的说就是女性通过与丈夫的婚姻为中介而形成的和丈夫母亲之间的关系。婆媳关系既缺乏血缘关系的稳定性又不具备婚姻关系的亲密感,因此,往往就会形成家庭关系中最微妙、最复杂的一种关系。

1.2古代传统中国的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实际上是在父权家族制度中的女性等级制度,在男性占统治和女性处屈从的地位关系中,传统妇女的生存路线注定是“从父、从夫、从子”。婆婆调教新媳妇折射出了当时妇女被男性和一部分年长的女性所压迫的状况,反映出了她们之间是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媳妇必须俯首听从于婆婆,不得有所违抗。老故事里“婆婆说东,媳妇不敢说西;婆婆打狗,媳妇不敢骂鸡;婆婆说那是马,媳妇一定得说:对!马是长角滴!新婚的儿媳妇不敢睡觉,怕早上起迟了被婆婆骂眼里没老人。”媳妇是没有独立的、平等的人格尊严,在婆婆面前必须要谦恭、服从和忍气吞声。婆婆在家庭中拥有不可冒犯的优势地位和没有限制的绝对权利,婆婆就凭借自己的权威来压迫媳妇,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危险,助长了婆婆的独断专行,尤其是对自己没有“血缘亲情的儿媳”,就是稍微的不如愿,婆婆也会有所草率又致命的举动。“多年媳妇熬成婆”,一个“熬”字,道尽媳妇辛酸。当年轻的媳妇也成为人家的婆婆的时候,她饱受的怨气就发泄在自己的儿媳上。可谓“冤冤相报何时了”。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奉行的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婆媳之间的冲突与和睦就以最平凡、琐屑的方式在家庭内部,这个婆媳生活的重心所在的小天地里展开。中国传统社会又高度在乎家庭的伦理关系,对婆媳尤其偏向对媳妇的规训和引导历来就非常的重视,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就可窥见一斑如:《礼记·婚义》记载“妇者顺于舅姑,1 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合于室人,而后当于夫。”而封建的伦理道德又为这种为所欲为提供了数不清的理论依据,如《妇戒》中规定:“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是尔而非,尤宜从命,勿得违戾。”显然,封建时代的家长与晚辈的关系,尤其婆媳关系是极不平等的。婆婆在媳妇面前获有绝对的威信的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古时作家的文学作品多数呈现的都是以“媳妇完全顺从婆婆为特点的和谐情节”,像《窦娥冤》、《秋胡戏妻》、《琵琶记》等,编织出婆媳和睦、相依为命的美丽图景,刻意淡化婆媳之间的冲突,描述媳妇隐忍屈从的美德。实质上古代社会的婆媳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但多数作家缘于对传统文化观念的深刻默认,在这种严密等级制下的婆媳关系的“和谐假象”缺乏反省。当然也有少数作家灵敏的嗅到这不平等的家庭关系,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描述“贾母和孙媳妇王熙凤之间的关系”就在某种程度上僭越了传统家庭的伦理规定,有了一些自由、个性、平等的因素,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1.3近现代中国婆媳关系的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中,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旧时那种欺压、凌辱媳妇的不平等关系已经不适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新兴的婆媳关系取代落后的婆媳关系是必然的,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不可逆转和违背的。

近现代的中国社会,为婆媳关系的改变提供了条件和契机。可以说婆媳关系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流趋势是婆媳关系的地位上日渐平等,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得到提高。

1.3.1近代中国婆媳关系的剧烈变迁

回眸中国近代的历史,受到外族侵略和内部政权的争夺,社会急剧动荡不安、生灵涂炭。传统文化也被西方文化急剧地冲击,原先的家庭关系更是受到了强烈的动摇,很多现代作家开始醒悟,自觉地关注婆媳这类题材,代表作像《疯妇》、《原野》、《屋顶下》、《孔雀东南飞》、《寒夜》等经典作品由此婆媳关系所隐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开始深度发掘。从五四运动开始,针对传统的儒家思想的革新开始逐渐展开,这个对中国社会的各方面

[2][1]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来说都是影响剧烈的。当然,对于婆媳关系这千古难题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其最终的结果——是“要求妇女的解放”。一方面体现在对“夫为妻纲”最彻底的反抗,另一方面也是对一直以来处于从属的媳妇地位的彻底否定。由此产生的最重要的结果在于,媳妇是了有独立的、平等的人格尊严,在婆婆面前不必谦卑、服从和忍气吞声。媳妇也有了工作学习的权利和自由,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必然发生改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一直处于劣势、始终被压迫的媳妇,似乎第一次真正高昂地站在婆婆的跟前。过去“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定律似乎成了永远。[3]媳妇们翻了身做自己的主,千百年来一直“作威作福”的“老太婆”们倒是要夹着尾巴过活了。细想起来也挺可悲的。

战争结束中国得以解放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看,婆媳关系比较和谐相处的是占多数。可能各家的生活和习惯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家庭还要经历过艰辛磨难,但她们之间的互敬、互助、互爱的积极精神给下一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此期间涌现出一大批的“五好文明家庭”,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一代的婆媳拥有一系列相同的特点: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政治领悟也较强,富有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由此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家庭暴力、打架斗殴、赌博酗酒、封建迷信等众多不良的现象都大幅度的下降,是社会治安得到很大的好转,为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1.3.2现代中国社会中婆媳关系的新问题、新发展

近年来,社会的发展、进步,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往那种以“夫为妻纲”的局面已经一去不返,传统的家庭观念也遭到了极大的挑战。离婚或者独身的比列在逐年上升,对此也不在对女性造成致命的伤害,这样的结果,使媳妇们在婆婆面前的地位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3.2.1家庭结构模式由大型化向小型化转变,家庭关系从纵向关系向横向关系发展 据统计,1953年我国家庭平均人口为4.33人,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都大体稳定在4.23-4.43人之间。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和家庭意识的变化,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平均人口逐渐下降,家庭构成呈现小型化趋势。1982年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4.4人,2005年为3.13人,23年间家庭平均人口减少了1.27 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人,下降幅度高达28.86%,城市家庭结构小型化更加明显。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结构模式朝核心家庭的小型结构发展。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重视纵向的血亲关系,而轻略横向的姻缘关系.但是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发展,横向的夫妻关系逐渐地占据了主要地位,儿媳在家庭中的生活经济的独立增强,而年老的父母亲缺逐渐的丧失了劳动力,在经济和精神上多数要依靠儿媳的赡养。管理家庭、消费的决策权自然的都转交到了儿媳的手中,婆婆处在了被管的地位。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当子女成家时。特别是有固定经济(如养老金)收入的退休职工多与儿媳妇分居生活。平时能常回家看望老年父母的不太多,导致老年人单身空巢,晚年孤独而终的悲剧。

1.3.2.2家庭子女独生化,爱幼意识增强,尊老被淡化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1983年开始实施,控制了中国总体人口基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贡献,为国家的富裕和富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计划生育实施以后,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们为了家庭血脉的延续,将大部分的物力、财力和精力都用在了子女身上,必然就造成对老年父母关注的减少。婆婆也往往成了家庭中的“老保姆”,享受的关爱少,付出的爱心多,得不到儿媳的照顾和关爱。在现代工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宽广的空间,家庭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也逐渐下降。继而带来的是尊老、赡养老人的家庭责任感的淡化及分人价值观念的增强,婆婆在家中当家的“主角”的总用就逐渐的消失,受到冷落、歧视、甚至虐待的想象也常见于报端。

2.战火仍在燃烧,婆媳之争

随着岁月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尽管婆媳关系不至于像封建社会那样的不平等、被压迫,营造着一种“虚假和谐”,但现代的婆媳关系的主要矛盾依旧体现在人际关系的紧张上。老太太聚在一起,谈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议论儿媳妇的长短,就是那些迈进丈夫家多年的年轻女性,有空聊天的时候,也不免把聚会变成了声讨婆婆大会或者诉苦大会。处在婆媳之间的那位儿子兼丈夫,为了维系双方的关系,受过多少夹板气,赔了多少笑脸,编了多少瞎话,也是可想而知的。在家庭中,婆媳间的冲突往往以最平凡、最琐碎的方式展开,成为家庭间的一个永久的话题。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婆媳不和带来如此之多的家庭问题,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幸福和安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关系处理不当甚至会对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婆媳关系意义重大。

2.1冲突的概念

婆媳生活中的矛盾,即冲突是指对立双方在资源匮乏时出现阻挠行为并被知觉到的矛盾。冲突是在关系之中产生的,人自身存在着各种需要,而人的需要都要有相应的客体对象来满足,这样就形成了与客体对象的关系;还有一种关系是人与自身的关系(自身中包括内化了的客体对象)。所以由需要产生关系,而需要受挫则产生冲突。

这个概念包括多层含义。

其一,必须有对立的两个方面。

其二,为取得资源(财产、地位、权力、工作、时间等)而发生阻挠行为。其三,只要当问题被知觉到时,才构成真正的冲突。2.2婆媳冲突的社会心理学成因

婆媳之间的问题有许多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要研究的课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得到很多造成婆媳间问题的成因。以下试从社会知觉及归因、社会角色、人际沟通等角度分析婆媳冲突的形成。

2.2.1社会知觉及归因的偏差

社会知觉: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有时又称作人际知觉。社会知觉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而人们对这些对象的知觉又是通过通过他人的言行、表情、态度等来认识、判断,但是无论是知觉的主体,还是知觉的对象都会掩饰自己的内在动机,所以,人们的社会知觉判断常常可能是不准确的。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当个体能够预测他人可能做出的行动

[5]

[4]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时,他自己便可以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因此相互间的期望会影响彼此的知觉。进行社会知觉也需要对知觉对象的各种信息加以组织和分类,但社会知觉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表和行为进行概括和判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也更容易采用以点代面的策略,所以,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

由于知觉的特性,人们看到的冲突可能并非真实的,而真正的冲突也可能并不被人知觉到。这样就构成了婆媳之间问题的复杂性!根据收集到的有关信息、线索人们就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即对事件进行归因。在这种婆媳冲突竞争的条件下,婆媳双方所处的角色和处境的不同,以及观察问题的视角的不同,对事情的看法就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人们归因的倾向往往是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有着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做“动机性归因偏差”。

2.2.2社会角色的冲突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此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表现自己,整饰自我的形象,角色就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婆婆和媳妇的角色是有媳妇和儿子的婚姻所获得的。在婆媳关系的角色扮演中,双方都怀着对其角色扮演的期待:婆媳发生冲突的很多起因,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大事,放在其他的人际关系里,根本不可能导致冲突。这就是因为事先婆媳双方对对方都有一个不恰当的期望。媳妇会认为婆婆不应该对自己这样,凭什么自己做这么多事,你的女儿却什么都不做?而婆婆总会想,媳妇到底不如自己的女儿贴心。因为她们总是事先找到一个不恰当的参照物、一个不现实的标准,与自己及对方进行对照。同时并不是每个人,也不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能清楚并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的,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常常发生矛盾、障碍,甚至是遭遇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一个角色,有着不同的职、权、利,女儿与媳妇、婆婆与母亲这些社会角色,永远都不可能平等、相同,所以,媳妇总是很委屈,而婆婆总觉得媳妇不孝顺。

2.2.3人际沟通的失衡

[6] 6 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人们的交往都是多数是从第一印象开始的,第一印象也叫初次印象,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在对于印象的形成中,婆媳之间容易形成“刻板效应”——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的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这种看法和观念就像刻印在模板上的一样,难以更改和磨灭,尽管它具有社会适应性的功能,但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单化,在有限的经验下形成的刻板印象容易使婆婆和媳妇彼此间产生偏见:像历来我们就认为婆媳是“天敌”、“十对婆媳,九对不和”、“娶了媳妇忘了娘”等等,都是因为刻板效应造成的消极后果。

社会知觉的错误,归因的偏差及刻板印象的先念观念都让婆媳之间的沟通充满了误会和纷争。用“沟通的模式”解释:当沟通者(如媳妇)发送自己的态度或情感时,由于接收者(婆婆)所带有的误解和偏见,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其(媳妇)传递的信息进行“转译”,使传递的信息失真。婆婆又将不满、愤怒的情绪“反馈”给媳妇,造成沟通的失败。

3.精神分析对婆媳关系的理解

对于精神分析而言,冲突的概念非常的重要。首先,精神分析提出:人格结构即是一种冲突的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描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组成部分,“本我”执行“快乐原则”,要求立即满足不受任何的限制;“自我”执行“现实原则”,需要延迟满足符合现实的要求;而“超我”执行“道德原则”,严格禁止满足。从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假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格里时刻充满了战争,而“自我”则充当“和平使者”,他在协调“本我”、“超我”和外在现实之间的冲突,所以冲突根直于人格之中。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意识是个体能够察觉到的心理部分,是人类理智作用的表现.潜意识(无意识)是被排挤在意识之下,但依然存在比一直追求满足的.它包括了人的原始冲动、本能及欲望。所以这个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时常给外人看是一对相安无事的婆媳,却转眼之间反目成仇分家另起炉灶。人的潜意识是占主导地位的。“本我”严重受到“自我”的约束,而不能得到合理的宣泄时就会产生痛苦。“力比多”的积聚使“本我”突破“自我”——现实原则的束缚,多数会以破坏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3.1合理的利用防御机制,缓解婆媳之间的冲突

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人们为防止冲突引起的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的情绪体验,称为“自我防御机制”。它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来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只要能合理的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我们的心理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是从自己内心稳定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

由此可以看出,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有两种作用,一种是积极的作用,能暂时减轻或消除痛苦和不安,对情绪有缓解作用;另一种就是消极的作用,因为现实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防御机制在性质上带有隐耳盗铃式的自我欺骗,多半是逃避现实的,有时还会使现实问题更加复杂,使人陷入更大的挫折或冲突的情境之中.无论是婆媳之间的相处,还是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要充分的善于调动”防御机制”的积极面处理好婆媳之间的矛盾冲突。

3.1.1防御机制的特征

从以上述就可以看出,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

(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3.1.2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

[8][7]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有着不同的分类。如可分为“成熟性防御”和“不成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现将几种对婆媳关系有所缓和的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介绍如下:

(1)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重点是“压抑”这种防御机制切忽过度频繁的使用,如果过于频繁地压抑,超过了意志控制的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就可能出现心理失常,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理疾病,人格变态,直至郁闷而死。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聪明能干、慧心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所不容,一定要赶兰芝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搥床痛骂。焦母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媳,最后逼得这对恩爱夫妻双双自杀殉情。

婆媳之间毕竟是两代人,彼此之间的文化背景、为人处事、修养、性格、爱好、兴趣和价值观以及生活习惯都会有所出入,有的或许相差甚远。婆婆是从女孩子到媳妇的过来人,阅历经验自然比媳妇来的丰富,有其优势又是家庭中的长辈。开始时多数有会起些小冲突,婆媳如果缺乏相互了解、相互认知,她们都依自我意志去生活,过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婆婆仗着自己是母亲,媳妇仗着自己是妻子),没有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意识,便会使得婆媳间吹毛求疵。这种个性差异导致的结果是冲突双方各执一端,互不相让,家庭里充满了永无止境的争吵。这种争吵不仅伤害了双方的感情,而且使儿子(丈夫)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因此,对于媳妇来说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进门后对婆婆尊重,有时为了使婆婆高兴适时的委屈自己,做一些“讨好”的变现;婆婆的一方,对媳 妇的期望值也不能太高,期望太高一旦不能满足,就容易失望,情绪不快埋怨媳妇。

(2)幽默,是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它没有个人的不适及没有不快地影响别人情感的公开显露。它是生活中快乐的甜味剂、冲突的润滑剂。可以说它是可以无处不在的,使人没避免尴尬,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使婆媳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切、自然、和谐。适应对紧张学习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我们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生活中乐观、幽默的人总有很好的心情,也总是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从而享受更多的生活情趣。

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3)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把本能主要是性能量转移到一个有社会价值的对象或目标上去,是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升华作用一方面转移和实现了原有的情感,达到了内心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

[9]

从某种意义上说,婆媳间的矛盾是婆媳之间争夺爱引发的战争。但事实上,“母子之爱”和“夫妻之爱”是两个各有不同的概念。

历来我们将“母爱”看作是爱的最高形式和最神圣的。母子之爱——对于母亲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爱,因为母子之爱的体现方式是分离的方式:从十月怀胎,到孩子青春期时的叛逆,再到儿子人格的独立、经济的独立无不都体现了“母子之间分离再分离”的轨迹,这种痛苦让母亲产生了恐惧感和孤独感。儿子成家立业后属于另一位女性的时候,母亲对自己的权利欲和占有欲一旦失落到谷底,就会迁怒于儿媳。她就会致力于将全部的精力、全部的时间、全部的情感用在闹矛盾上以夺回自己的亲生儿子。

与“母子之爱”相反,“夫妻之爱”是一种男女追求爱情而结合的结晶体。由于爱情的诱人性,夫妻双方不仅从肉体上彻底地结为一体,而且从灵魂上相互占有。这种自愿的结合激发出彼此间一种积极的力量,使夫妻之间心照不宣,又没有让双方丧失了本来的个性特征。“夫妻之爱”具有“母爱”中所不具有的自私性、排他性、可创造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夫妻双方既是整体的一部分,又是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

妻子对丈夫的爱是妻子的权力,她有权力、有能力去维护和珍惜所得到的这份爱。媳妇会不自觉地排斥婆婆对其丈夫的占有,因此,她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婆婆是自私的,因为她想霸占两个男人的爱一一她儿子爱和她自己丈夫的爱!媳妇认为即使自己被婆婆挤走,婆婆依然不可能专有儿子的感情,因为母爱永远无法取代妻爱!于是婆媳之间在自然情感上就可能产生矛盾。

可以说,一切源于“爱”,因“爱”而“起”,因“爱”而“恨”,都以“爱”为铺垫。“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10 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约》哥林多前书十三章四节至八节。

婆媳关系实际上是通过丈夫(儿子)的中介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家庭关系,母亲对儿子的爱可能是占有式的,她们因为不愿意和媳妇分享对儿子的爱,而和媳妇之间产生了矛盾。大多数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私的奉献、不求回报的,可以因为对儿子的爱而波及媳妇,和媳妇之间形成一种非常和谐的关系,甚至可以把媳妇当做自己的亲身儿女一样看待。婆婆做到通情达理,把媳妇当做自己的轻生女儿,多关爱、体贴儿媳妇,自然就会唤起媳妇对婆婆的孝心。

“孝道”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媳妇应该意识到婆婆把儿子哺育成人的辛苦和不易,她的全部几乎全给了你所爱的这个男人。稍稍换位思考:就知道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换个角度思考,总有一天你也可能成为别人的婆婆,《百孝经》言“为人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子照样还”,为其后代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结了婚后,似乎就有了婆家娘家之分,有了我父母与你父母之说,感觉上有亲有疏、有远有近。由此,夫妻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为二人世界蒙上了一层阴影。“手心手背都是肉,娘家婆家都是家”,示婆婆为自己的亲身母亲一般,放宽胸怀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把彼此之间的差异化作对其的爱,使爱得到升华。

4.结语

婆媳之间的冲突几乎家家都有,只不过的差异深浅而已。每个女人当成为媳妇或婆婆的时候,都是想当个“贤妻良母好婆媳”,但是由于潜意识里的矛盾冲突,认知的失调,使双方非理性的现象时常发生。根据《社会变革与妇女问题》的调查:在中国离婚家庭中,有近半数的夫妻居然离异是由于“婆媳关系的影响”和“婆媳间的冲突”造成的。她们常十分敏感脆弱,谁都不愿意互相的退让,谁都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原则,只顾个人感受的好坏,没有大局思想,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就自然会受到伤害。这样的人间悲剧什么时候才能是个终结!

尽管产生婆媳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是双方都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找出造成矛盾的心理原因,不因彼此的个性、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诸

[10]

——《圣经.新 11 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多方面的不同,而剑拔弩弓,争纷相对。积婆媳双方只要积极的调整各自的心态,完全可以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体贴和关爱对方,缓和之间的矛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幸福、温馨美满,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础。而贤妻良母,是这个幸福、温馨家庭的“半边天”,是现代家庭代际亲情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良好的婆媳关系要靠双方的共同建设。做媳妇的自然应该做好自我的调试;当婆婆的也理应宽容大度,不计小事。在实际的生活中,做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服“自我中心”的弊端,以家庭大局为重,共同为构建和谐家庭尽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 作者:魏哲铭 《婚姻一语探源》 出处:《华夏文化》 年期:199902 【2】

作者:李芬

《和谐家庭背景下的婆媳互动解析》 出处:《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期:200703 【3】 作者:严成人 《世上英雄本无主》 出处:《中国体育教练员》 年

期:200404 【4】 作者:朱东丽 《婆媳冲突的社会学分析》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期:200701 【5】 作者:熊延生 《夫妻分别财产制与债务处理探析》 出处:《南昌高专学报》 年期:200004 【6】 作者:金海潮 《现代教育管理中人际冲突的探索》

出处:《继续教育研究》 年期:200202 【7】 作者:章立早 《角色理论在社会中的运用》

出处:《企业文明》 年期:200311 【8】 作者:孟祥红 《大学生防御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出处:《统计研究》 年期:200407 【9】 作者:孙迎光 《无意识教育质疑》 出处:《江苏社会科学》 年期:199904 【10】 作者:未知

《讨人喜欢的20个原则》 出处:《解放军生活》 年期:200302 【11】 作者:Jess 《危情告急》 出处:《云岭歌声》 年期:200202 【12】 作者:夏梅珠.《现代家庭婆媳关系浅议》[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

(七)[C], 12 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2005【13】 作者:许放明 《女性家庭角色和谐关系探讨》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

2006 年

【14】 作者: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 出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135,334页

【15】 作者:(美)乔纳森特纳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 出处: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36页

【16】 作者:刘步青.《家庭的和睦,需要处理好亲子关系和婆媳关系》[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 2004 年

【17】作者:焦振芳 《简谈保持家庭健康和谐的基本经验 》 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 2004 年

福建中医药大学05心理 杨坤坤

第二篇: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摘要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

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思考,选择和探 索,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所以,正确的自我心理分析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法、经验法、反省法来认识自我,培 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学会 完善自我。

关键词:自我分析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 复杂,心理问题正在变得日益突出。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 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 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 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 关系的处理与学习、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让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心 理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社会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 的问题。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积极的分析自我个性,处理好自我心理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正确认识自我有助于我们心理健康的成长。所以我本着“分析自我,展望未来”的主题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分析。

一.自我分析

(一)性格

我认为:我还是比较热情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的。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在集体中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智力水平还行,思维非常敏捷,头脑算灵活,学习理解能力可以。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地应对,但遇到重大挫折时,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不能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一方面,虽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但很可能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有时候不太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会固执己见。通常活泼任性,轻松愉快,在集体中比较引人注目、受人欢迎,对人对事非常热心。有时也可能过分冲动,自我约束力比较差。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远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一般情况下,遵纪守法,对人对事我都会负起自己的责任。交际性处于中等水平。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通常的交际中,都能表现得比较轻松,但有时在周围的人都不熟悉的情况下,也可能保持沉默。客观理智,注重现实,独立坚强。遇事果断、自信。但有时候可能会冷漠无情。一般情况下,倾向于认为他人是真诚、值得信任的,但对有些人或事也会保持警惕,但当完全了解他人之后,会乐于接受和信任他们。能较好地平衡理想和现实,既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会考虑现实可能性。一般情况下能够脚踏实地,有时也会陷入幻想。待人比较真诚坦率,但也不会过于轻信或感情用事,比较认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乐观自信,心平气和,坦然宁静,容易适应环境,知足常乐。有时可能过于自负,自命不凡,也可能缺乏同情而引起别人的反感。既不过于保守,也不过于激进,认为传统中有些东西可以保留,也有些东西需要变革。依赖性很强,缺乏主见,在集体中容易随大流,常常放弃个人的意见而随声附和以赢得别人的好感,需要追随团体来维持自信,对权威是忠实的追随者。一般情况下,有较好地自制力,比较尊重礼俗,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情绪失控或有所懈怠。通常所体验到的紧张程度和大多数人差不多,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在遇到重大挑战或紧急情况时,也可能比较紧张。

(二)价值观

我认为:我的职业价值观倾向为帮助贡献,团队融洽型。

贡献型的人认可的核心价值是自己的工作和知识能对他人和社会有所帮助。例如:改善拥挤的交通状况,通过新的产品来消除、缓解疾病等。这种类型的人富于同情心,关心他人,他们把他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不愿干表面上哗众取宠的事,把默默地帮助不幸的人视作无比快乐。他们总是为他人着想,把直接为大众的幸福和利益尽一份力作为自己的追求。希望自己的付出对社会是有帮助的,他人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受惠颇多。医生、教师、警察等社会型工作很适合该类型的人。

团队融洽型的人希望工作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有融洽的人际关系,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认为这就是很有价值的事,是一种极大的满足。该类型的人重视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愉快、协调的团队协作是该类型的人所追求的,他们认为友好、轻松、团结的集体能让他们更好的工作。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培训师等需要良好团队合作的工作比较适合该类型的人。

(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1.自身的优势

我认为:在规范、传统、稳定的环境下工作,我可以给他人提供服务或帮助。适合在责任清晰,有一定私人空间、人际关系和谐的氛围中工作。要求细致、精确,能够发挥我出色的观察力和对细节的关注能力。工作能够让我集中精力,关注一件事情或一个人,而不是平行开展多项工作。通过工作,我能够得到同事和上级的认可、欣赏和鼓励。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开展工作,不要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把我的工作展示给别人。务实、实事求是,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善于单独思考、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不喜欢逻辑的思考和理论的应用,拥有对细节很强的记忆力,诸如声音的音色或面部表情。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尊重约定,维护传统。工作时严谨而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我依据明晰的评估和收集的信息来做决定,充分发挥自己客观的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

2.自身的不足

我有高度的责任心,会陷入日常事务的细节中去,以至于没完没了的工作。每件事情我都会从头做到尾,这总是让我过度劳累,压力很大时,我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由于我的现实、细致,有时容易忽略事情的全局和发展变化趋势,难以预见存在的可能性。建议我周到考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可能性,需要增强对远景的关注。

三、完善自我的方案

(一)针对分析所提出的适应性对策

往往不喜欢那些需要精耕细作的常规性的日常工作,以及长期智力劳动和复杂思维的工作;富于冒险、喜欢竞争,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胆略、冒风险和承担责任的工作;适合可以展示自己的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才能,并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适合经常和人打交道而不要求很高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工作。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此外,应尽量避免过于冲动的想法和行为,多注意日常工作和工作中的细节。

(二)针对自身不足所提出的解决办法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这种职业倾向的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此外,应尽量避免过于冲动的想法和行为,多注意日常工作和工作中的细节。直接地表达自己,说出我现在的感受。不要只顾低头拉车,需要抬头看路。调整节奏、放松自己、适当松弛一下绷紧的弦。做长远思考,加强对全局和可能性的关注,避免陷入具体事物,而将方向忽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三)如何检验效果与目标修正

每月进行一次,要与自己的情况相辅相成,随时进行调整及修正,订立阶段小目标,更多的与外因和内因相联系。最终达到较好的效果

第三篇: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心理学中,自我分析是一个很常见的手法,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一

摘 要:回顾三十年的成长历程,有过欢乐幸福时光,有过失败也享受过成功,承受过自卑,也使我学会了关爱、感恩,学会了坚强。工作后作为一名教师经常会帮助自己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深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对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急切需求。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心理辅导来解决心理问题,从而能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员;个人成长分析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我的心理发展史

我1980年10月出生在一个农民教师家庭。祖上种地,父亲是民办教师,后通过考试转正,母亲在家务农。我在家是老大,还有个弟弟。自幼家境贫寒,印象中,父亲一直向我们弟兄俩灌输的思想就是要好好读书,脱离在农村种地的命运。母亲一直教育我们要节省,因为我们是弟兄俩个,家庭负担较重。从小我在父母眼里,就是一个非常听话懂事的孩子。亲戚邻居们都夸我聪明,勤奋,踏实能干,成绩优秀。我也一直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基本上按照父母的要求生活,成长……初中中考时,我16岁,面临人生第一个重大选择:是继续升学读高中,还是考中专,将来早点就业?当时,我特想读高中,因为我一直就是不服输的性格,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要能做到。我很想读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考上我梦寐以求的大学。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1996年填报志愿的情景:当时我已经填了高中志愿,但是我们副校长把我喊进办公室,让我重新考虑。因为之前我爸爸就已经和校长打过招呼了,让我填报中专。记得那天下午,我课没上,骑车回去问我妈妈。我母亲向我讲了家里的经济状况,让我填师范,如果考上,尽快就业,下面我还有个弟弟也要读书,负担重。我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由于我一直比较听话,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最终我还是顺从了父母的意愿。不出所料,我顺利考上了师范,在当时等于拿到铁饭碗。在我们农村人眼里,很是羡慕。可说实话,我并没有觉得很高兴。到了师范,我积极参加自考,希望通过自学,实现自己大学梦想。因为我不甘心,每当我走到天中校园门口时,我还总觉得有点遗憾,没进入高中读书。

三年后,我顺利毕业回到家乡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师。等我毕业了,教育形势发生了变化。刚毕业,政府工资发不出,当时的乡镇府领导说我们生不逢时。听了这话,我更后悔

当初不应该读中专。一边教书,一边自考拿到了大专文凭。小学最初几年,工作上感到并不顺心。虽然我起早贪黑,刻苦努力,但是,始终觉得教书不够自如。我音乐,体育,美术,一样不精通。我感到自己教书枯燥乏味。我这时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只会读死书,我觉得小学老师要棋琴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我一度认为自己并不适合教小学。当时我很苦恼,彷徨,甚至怨天尤人。我尽心尽力,三年的小学工作,还是得到了大家认可。后来我又调到中学任教。一进中学,我带了两个班语文,一个班班主任,课务很重。工作上,我处处争强好胜,很想表现自己,结果有的人际关系又没有处理好。繁重的课务负担把我压得喘不过起来,再加上由于自己平时说话比较直,只会教个死书,得罪了中学部分领导。最后,三年初中教学下来,我又被调回原来任教的小学。

重新回到小学教师岗位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同事们不理解,社会上的传闻,自己压力很大。我确实有点想不通,工作上,我勤勤恳恳,尽心尽职,教学成绩并不算差。为什么却得不到大家认可呢?自卑的心结从此在我心里埋下了根。我甚至有点自暴自弃,打算放弃教师职业,出去打工。工作上没了激情,人也精神不振。焦虑、困惑、抑郁等等让自己抬不起头来。这时弟弟又读了大学,考了研究生。我更不甘心,我总想证明自己。后来我又利用工作业余时间做生意,但生意并不理想。2006年,我又迷上了彩票,结果亏了好几万。此时的我众叛亲离。07年,我儿子又烫伤,在南京住院二十多天。接连的不顺心,巨大的压力甚至让我想到了死。07年我准备离家出走,最终在父母的劝说下,妻子(妻子是中学老师)的感召下,想到自己活泼可爱的儿子,我又回到了温暖的家。父母帮我还了债,妻子也原谅了我。此时我痛定思痛,决定静下心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通过不断自我充电,加强与同事交流,我在小学工作岗位上还算得心应手。这几年,我和孩子们一同学习,一同进步,工作上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二)、我的奋斗目标

我今年三十岁了,回首往事,经历坎坷,酸甜苦辣遍尝。我对自己总体评价是:勤奋刻苦,正直善良,感恩乐观,有责任心,性格要强还算开朗。我也清醒自己的性格弱点和不足。在情商培养,心理健康方面还需要多学习。人活着就要奋斗,就要追求自我的实现,我要不断学习有益的新知识、接受科学的新鲜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同时人的一生离不开集体和人群,我们做人就要做正直的人,时时坦诚以待,处处与人为善。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生活、面对一切。没有问题的时候,我们避免问题,发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回避问题。当我们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总之,我们要自己生活的快乐,还要能带给别人快乐,这就是我的人生的目标和追求。

二、我要成为心理健康辅导员

(一)成为心理健康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

1、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辅导员在参与心理辅导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辅导员首先需要建构好自身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树立起适应时代的、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这样心理健康辅导员才能承担起有效辅导来访者,使其心理健康的责任。

2、积极的人格魅力及真诚的爱心:

人格力量是心理健康辅导员能否给辅导对象树立榜样的决定因素,也是心理健康辅导员工作是否具有凝聚力与说服力的首要因素。良好的性格特质是心理健康辅导员在工作中向辅导对象展示并感染辅导对象的人格力量的一个内容,总的说来,应该是活泼热情,大方有礼,谦虚大度等。同时,作为一个心理健康辅导员还要有爱心,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只有有爱心才会博得对方的信任,有了信任,对方才能接受你的心理辅导,也就是说,对待每一个心理有特殊问题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发自内心的帮助他们。

3、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心理健康辅导员与辅导对象心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心理健康辅导员要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心理学理论的学习。

(二)如何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合在自己的工作中。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我所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在现今社会大背景下,空巢家庭、留守儿童,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等一系列现象的出现,使得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加强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防备心理疾病,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具体的心理健康辅导方面,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辅导对象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辅导员应对每一个辅导对象的品德,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性格,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方面了如指掌,以便日后发现辅导对象产生问题的根源,为以后的具体辅导打下基础。

第二,了解辅导对象常见的心理障碍及特殊群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健康辅导员不需要像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那样掌握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但是需要了解辅导对象心理障碍的一般表现及特殊群体的一般规律,以便对辅导对象的相关心理障碍进行敏锐的判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

第三,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沟通技巧。心理健康辅导员应会做一些心理咨询的基础工作,并注意采取适当的工作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我的职业奋斗目标。

加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辅导员,让自己与时俱进、把握现在、建设未来、与辅导对象共同成长!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永无止境。在心理健康辅导员本身成长过程中、在帮助辅导对象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艺术。科学的道理不难理解,而将心理健康辅导的技术个性化地应用于每一个督导对象,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需要长期在实践中摸索完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是一项艰苦卓绝的任务,未来的道路崎岖而漫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必将积极学习、认真对待,努力的自我探索、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力争做好这份十分困难但却意义重大的事业。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4ISBN 978-7-5062-6673-

42.《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4ISBN 978-7-5062-6673-4

3.《心理健康辅导 团体训练》---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4ISBN 978-7-5062-6673-4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二

摘要:成长,我们共同经历;经历,我们不同感想。人间走过二十年,每一个人都在自我成长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领悟,不一样的想法。以下是我的自我成长分析,望通过此文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更全面的对自己做出定位。

关键词:自我成长分析 经历 目标 人生观

成长是人都必须经历的,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发现原来我一直在改变着。二十年来,我品尝酸甜苦辣,感受悲伤欢喜,享受比赛胜利的喜悦,握拳对失败的不气馁·接下来,生活仍要继续,我将继续成长,继续通往仅属于我成功的殿堂!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来自一个较为繁华的小城市,在那里,几乎见证了我所有的成长过程,在那里,看到了我欢呼、奔跑,在那里,也见到了我伤心、流泪。

小的时候,我在这一方土地之上放肆的玩耍,毫不担心未来的路会坎坷,会遭遇许多的挫折。春天,放风筝、折杨柳枝做杨柳帽;夏天,拽上个游泳圈就敢跳进小水池里扑腾、没事就跑爷

爷种的葡萄园中摘葡萄吃;秋天,爬上桂花树使劲倒腾、穿着单衣四处闲逛;冬天,武装齐全跑雪地里堆雪人,爬上院墙摘腊梅·天真无邪的样子,让此时的我,无比想回到那个年纪!

在长大些,我便已入学堂,学习着加减乘除,记背着ABCD,诵读着之乎者也,念叨着天文地理。业余,还和同学开开玩笑,打打闹闹,找几个伙伴一起踢毽子,跳牛皮筋,也没有任何的忧虑。

之后,面临中考、高考,我的生活便被许多的补习课程,各门课的考试试题所侵占。一天二十四小时,睡觉休息的时间渐渐压缩,上课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上课的频率也愈加频繁起来。水笔的笔芯一支接一支,空白的试卷渐渐被做题步骤和解题分析占满,肩头的负担也愈加明显!

尤其是在高三这年,最令人记忆犹新!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紧张的气氛让人无法喘息,每个人都不能停下来,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甩在身后。正在此时,我变得敢于担当,觉得自己需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已经成长了!胜不骄,败不馁,考的不错不会飘飘然的,考的不好也不会失落灰心,而是吸取教训,补习欠缺部分继续努力。

经历高考,因发挥欠佳,我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倒霉、前途无光的事,因为,在任何地方还需靠自己,即使在名牌大学,不努力,过堕落人生也不会有好的出路,不能抵达成功彼岸。相反,在我考取的大学之中,我能奋进,不颓废,不断充实自己,我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享受最终成功的果实。

一年前,我离乡踏上了自己的大学之路,兴奋,紧张,期待,还有些许小担心。兴奋是即将见到大学的真面目,紧张是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点,期待是我即将再此度过四年,担心是生怕对着陌生的环境我不能很好的适应。但事实,老天还是挺眷顾我的,让我在同学之间变成了“开心果”,在班级里成为骨干一员,在辅导员前成为助手一名。相信接下来的日子,我依能较为顺利的做完本职之事,打成自己所拟定的目标!

二、自我性格分析

说起我的性格,我的长辈无不夸我,说我性格脾气很好,不会随便乱发脾气,不会冲着自己占着优势横行霸道。而我,自己觉得,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随和、轻松,面对朋友会为她着想,面对挫折不气馁不放弃,面对些许小事还有点儿小固执。

从小到大,我所交的朋友已经早已数不清了。而且,我交朋友不论她成绩与否或是其余什么客观的条件,只要与我性格和的来,我就能与其成为好朋友,并在一定的方面给予帮助,与其一同分享快乐时光。

再来说说的我的不足吧。通过一路走来,我对自己也进行了一些总结,觉得在一些地方,我还有待改进。比如,自己的胆量。因为走出了自己所呆的城市,走出了浙江省,我如今生活的一切

都需要自己着手进行,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取。就在这其中,我觉得,我的胆量还需多加以锻炼,不能临场还有退缩的想法,不可以因为害怕自己会败落就放弃争取的机会。另外,我还需提高自己的克制力,不可以图一时的享受就将事情先搁置,待到时间紧迫时,又临时抱佛脚的开始猛干。

三、自我奋斗目标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过去的那段记忆如电影般总浮现在脑海,但回眸之后又让我更好的认清自己,让自己再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认真完成学业,尽量让自己再此基础上丰富课外生活,并获取些许经验为以后工作所用。我相信自己,我定能成功,定能收获以后幸福生活!加油!

第四篇:【成品】《寒夜》婆媳关系分析

从古代起,以婆媳矛盾导致夫妻分离、家庭变化为基本内容的故事成为现代文学常见的创作题材。巴金的《寒夜》这部小说,汪母与曾树生的婆媳矛盾就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一条线索,而且婆媳二人关系始终处在紧张的、对立的、水火不容的地位。下面我来简单分析一下巴金的《寒夜》中汪母与曾树生的婆媳关系。

汪文宣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可被无情的战火给毁了,随之而来的便是贫困的生活和疾病的折磨。妻子曾树生年轻漂亮、充满活力,但残酷的现实生活又逼得她不得不靠自己的姿色在一个资本家银行里当“花瓶”,赚钱来维持生活。文宣深爱着妻子,妻子也深爱着他。但是,自从母亲被接回来后,母亲看不惯儿媳的所作所为,总以为她始终要抛弃这个贫困的家庭远走高飞,而儿子会因此上当受骗,于是常常对儿媳眉眼冷对,给以无端的指责。从此,婆媳二人经常处于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状态,整个家庭内部笼罩着一层弥漫的硝烟。

这种水火不容的婆媳关系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母代父权,家长权利至上。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就是父权家长制,父亲就是家庭的最高权威,是家庭的中心和主人。而在《寒夜》中,传统家庭最高权威的父亲却缺席了。由中国传统伦理长幼、尊卑观和孝梯观的规定,代权者通常是家庭中的女性年长者即婆婆(母亲)。由此可以看出,在男权社会里,婆婆的权力并不来自自身,她不过是男权文化的负载者,在无意识中成为男权社会压迫妇女的帮凶。

二、“子”的屏弱与无能。汪文宣是一个性格异常变态的人,他软弱怕事,以至到了有话不敢讲,有思想不敢想的地步。每当婆媳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苦肉计”,自己虐待自己,并想用这种做法来获得母亲和妻子双方的同情。对待妻子,他也是十二万分地委曲求全,以至当他终十发现妻子在跟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散步时,他却“不敢迎着他们走去”犹豫了半天,“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地方去了”这确实是软弱无能到了极点。这些弱化的男性形象早已丧失了男性的本色和雄强气概,成为永远依赖母亲、永远长不大的婴孩。

三、曾树生的现代观念。树生的性格带有明显的现代特征,她是一个有主见、有作为的女性。在处理涉及家庭、社会及其他复杂问题中,她把握着自己的情感,决定着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比丈夫还有决断。她具有张扬的个性,乐观、热情、喜欢追求自由,并且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与丈夫平起平坐,与婆婆针锋相对,在上司面前不卑不亢。她的这一切行为与婆婆心目中的中国传统家庭模式中的儿媳的三从四德、贤妻良母、侍奉公婆的形象格格不入。因此曾树生的独立破坏了传统的家庭结构,自然为婆婆所不容。

四、婆婆的心理历程。婆婆在漫长的媳妇生涯中,也曾饱受压迫和蹂踊,当她们终于从媳妇熬成婆后,就开始施展家长的权威来释放长期被压抑的生命活力,通过向儿子、特别是媳妇施压,以获得内心的平衡与满足。而婆婆寡妇身份也不容忽视。在“从一而终”的父权社会,她们绝没有重获幸福的可能。从经济角度看,她们的后半生只得完全依赖儿子的赡养,所以,她们得牢牢抓住儿子以防老,也让儿子们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从情感的角度看,丈夫的早逝使她们的情感和欲望受到压抑,导致心理和行为不同程度的变态,要占有儿子的情感来弥补自己情感世界的缺失。

汪母形象不同于以往作品中的恶婆婆,树生形象也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逆来顺受的小媳妇,她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第五篇: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可以说是所有关系里最复杂的关系,是两个女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婆媳关系是严重影响到家庭关系的一种关系。婆媳关系矛盾的产生不是谁做错了什么,也不是谁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它的普遍性源于人的本性,更准确地说是源于女性的特点。因此,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家庭和睦有很重要的作用。

破坏婆媳关系的五大行为

婆媳关系可以说是所有关系里最复杂的关系,是两个女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婆媳关系是严重影响到家庭关系的一种关系。因此,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家庭和睦有很重要的作用,以下我们来看看婆媳关系的几大杀手:

一、在婆婆面前过于亲热

就算你的婆婆再开放,也不可能像国外的老人家一样,可以接受你们夫妻两人在她面前过于亲密的。一方面是中国婆婆固有的传统思想,另一方面婆婆也觉得儿子养那么大现在都成你的了,多多少少会有些不甘,很正常的。

二、不喜欢称赞婆婆

是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赞美的话,老人家也不例外,而且现在的婆婆都比较年轻,都会比较“虚荣”,都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因为害羞或是其他原因而缺乏赞美婆婆的语言,那么两人关系就很紧张了。平常不妨多哄哄老人家,例如可以说:妈妈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妈妈家里真的好干净,妈妈饭做的真好吃......诸如此类的你想说多少就可以说多少。

三、在婆婆面前使唤老公

在中国这种还存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婆婆看着你没事指使老公一定会不高兴的,儿子在家做不了主,居然被一个女人使唤,谁不会有抵触情绪呢?离开你婆婆视线后,你爱怎么使唤都行,只是别让她看见,平时也不要把懒的一面让她看见了。

四、向老公告状

如果婆婆像老公说你的不是,看她说的有没有道理,没道理的话,应引导丈夫在从中调停,不要自己去和婆婆对峙。媳妇也不要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去老公面前抱怨,多些宽容,将一切的误会都相处在无形当中。

五、总是意见不一

你也许总觉得婆婆在跟你作对,那么你又何尝不是呢?有些小问题能迁就就迁就,毕竟她是长辈,是过来人,经验总是比你多的。而且在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以免到时候头脑发热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处理和婆媳关系,其他关系就变得没那么复杂了。

当你有婆媳关系的困扰,当你无法独立处理好婆媳关系的时候,白荷心理机构是你坚强的后盾,欢迎你来人来电咨询!

婆媳关系不好是谁的错

心理专家指出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在潜意识里,母亲是男孩亲近的第一个女性,也是他爱的第一个女性,男孩依恋母亲,需要一个和母亲具有类似特点的女性来结成伴侣,俗话说:“同性相斥”。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还可以从更深层次的内心

深处分析,婆婆想得到儿子的爱,媳妇想独占丈夫的爱,于是两个人竞争着想要得到爱,谁也不想丧失被爱的幸福,遇到家庭结构本来就有一定问题的时候,婆媳也就不能不吵架了。观察和研究指出,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系的特殊性:

婆媳关系在家庭人际关系中有其特殊性。以婚姻关系和血缘联系两种关系为中介结成的特殊关系。因此,这种人际关系一无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稳定性,二无婚姻关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则婆媳之间会出现裂痕,难以弥补。

利益分歧:

婆媳常常在家庭事务管理权、支配权等方面发生分歧,出现矛盾,甚至明争暗斗。婆婆做了几十年的内当家,现在把权力交给媳妇,媳妇在家庭事务中唱起了主角。对这种角色的转换,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适应。“有的婆婆虽已年过花甲,却仍希望继续保持在家庭中的经济支配权,或者难以接受完全由媳妇掌握家庭经济大权的事实;而做媳妇的也往往不甘让步,这就难免发生矛盾。

相互接纳不良:

婆媳原来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性,而现在婆媳在一家生活,这就有一个逐步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如果适应不良,彼此不能接纳,便会关系紧张,矛盾丛生。

中介失衡:

在婆媳关系中,儿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儿子的这种中介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则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联系,反之,则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出现“两面受敌”的困境。尽管母子情深,也难以避免结婚以后这种关系变得复杂的事实。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的牵涉面是很广的,主要的关系人员是婆婆、媳妇和儿子,婆媳双方要互相理解和体谅,儿子应当起着良好的中介调节作用。

改变四种观念让你的婆媳关系更和谐

为了一个共同的男人,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形成了婆媳关系。自己的儿子成了别人的丈夫,自己的丈夫经常想着他母亲。两个女人为了“争夺”这个男人而上演了一幕幕的“人间大戏”。要怎样才能从这样的关系里有所突破呢,白荷有关心理专家教你破除五种观念,和谐你的婆媳关系:

观念一:媳妇和婆婆是冤家

媳妇们会习惯性的把自己从电视剧里看到的婆婆的角色安放在自己的婆婆身上,尤其是80后的媳妇们,这是一个大忌。生活中的婆婆和电视剧中的婆婆毕竟是不同的。是的,老公是婆婆亲手拉扯大的,生活中有了你,老公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你身上,可是你不要总是想着婆婆会吃醋,总是跟你做对,做为一位伟大的母亲不但得不到媳妇应有的尊敬和孝顺,反而被认为是心目中排名的敌人。等你做了母亲之后就会明白,其实,只要你们两个人过的幸福,婆婆内心是多么的开心。

观念二:农村婆婆都会逼着你生孩子

这种观念都已经很老了,很多年轻的媳妇都受电视剧的影响,想象着农村的婆婆是多么的不见市面,不通情达理。可是现实生活中农村的婆婆和电视中演的并不一样。媳妇和儿子身体健康,要生多少孩子那都不是问题,婆婆也不会逼着你去生孩子,如果真入到逼迫你生孩子的婆婆,那么不要担心,你老公会为你挡住的。但是孩子总是要生的,每位家长都想早点抱孙子的,但是绝对不会不讲理的,这点放心。

观念三:婆婆都不好惹

许多媳妇在没有嫁人之前都觉得婆婆不好惹,自己未来的婆婆肯定都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主。可是当接受你老公求婚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不论他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令你这样欣赏的男人他的妈妈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在一起生活就应该学会相互理解,不能乱想,和婆婆虽然不能和亲妈一样,但是至少一定要尊敬她、孝顺她。

观念四:婆婆都不讲理

很多媳妇,尤其是80后的媳妇尤为明显,她们为想当然的认为,婆婆是老古董,是不讲理的。而当你这样去想的时候,婆婆可能真的变得蛮不讲理了。这样每个做母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幸福,不会整天没事找着吵架。电视里变演的都是一些虚假的东西,主要是博取观众的观看,可是现实生活才是真实的。所以不要总是觉得婆婆不讲理,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哪些地方是可以调整和改进的,总之所有的一切宗旨就是和谐婆媳关系。

经过以上详细的分析,我想大家都婆媳关系应该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当然,婆媳关系不仅仅是媳妇,婆婆也要做出调整才会更加的和谐。而由于婆婆年龄大了,改变不易,因此只能做媳妇的多担待一些,主动做出改变了。和谐婆媳关系,媳妇有责!

婆媳关系如何相处,姐妹们你们怎么做的?

下载论文 婆媳关系的心理学分析[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 婆媳关系的心理学分析[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婆媳关系

    关于婆媳关系, 首先,我觉得婆媳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是婚姻初期的必经之路。因为毕竟婆婆不是自己选的,两个身世背景、生活年代、人生经历、学识、年龄、思想认识等等各方面都......

    婆媳关系(合集)

    为什么有些儿媳妇和婆婆处的那么好,全在这里!婆媳禁忌,女孩们以后会很有用的~~ 来源: 侯青的日志 (1)不要和婆婆争老公。妈妈和媳妇一同落水的几率并不高,无论老公多么爱你,你也无法替......

    建筑案例心理学分析论文

    建筑案例环境心理学 ——设计方法运用分析 院系:城市设计学院专业:建筑学年级:09 姓名:陈信安 摘要: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对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从建筑形态、建筑平面布......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论文

    景观设计中的人类行为心理 姚思聪慧 4***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江西 330031) 摘 要:当今,随着社会城市步伐的发展,景观设计在人类生活中的重量日显突出,通过分析研究,......

    心理学论文 自我个性分析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姓 名: 李浩 系 别: 化学系 专 业: 应用化学 学 号: 2010122204 时 间: 2011.12.15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李浩 (化学系,应用化学,104班,学号20101......

    大学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大学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3800字 大学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3800字2010-12-22 1521现代人有很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可说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而自知乃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

    .心理学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姓名:李虹 学号:20100411077 班级:会专10-11 摘要 社会在发展,同时大学生的思想也在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

    心理学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出现的问题及策略心理学论文 姓名: 培训学校: 班级: 学号: 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出现的问题及策略 培训学校: 姓名: 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