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进生材料
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如何做好小学生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我省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把成功的教育经验,凝铸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深深地启发了我认识到,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
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班里有个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二、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从六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是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有这样一个同学,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管教,从小养成说谎和偷钱的坏行为,常常受到斥责和打骂,在班上也受到同学的讥笑、歧视而抬不起头,但她却曾主动为班级体打扫课室。抓住这个情况,我先对她进行耐心的谈话,既肯定她的优点,又指出存在的缺点;用《狼来了》的故事对她进行启发诱导,让她懂得小时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孩子,长大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鼓励她勇于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争取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再同家长统一要求,配合教育,还安排班里干部对她关心帮助。使这个同学既明白道理,又深深地感到老师、父母和同学对她真情善意地关心、爱护,从此痛改前非,改正了不良行为,在班上更加热情地为集体做好事,期末被评为班里“学雷锋,做好事”的积极分子,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走上了进步的道路。
三、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使他们培养做“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心,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班里有个男同学,平时比较散漫,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差,经过观察、分析原因,进行耐心教育,对他提出争取进步的具体要求,当他比前遵守纪律,留心听课,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时,就在班上表扬他的进步,并让他当红花小组长,学期末他还获得了学习进步奖。第二学期,根据他好运动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选他当班的体育委员,使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四、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2)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后进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3)组织参观访问活动。如组织学生到铁军烈士公园扫墓,开展“学革命烈士,当红色后代”的活动,参观当地名胜古迹,访问先进模范人物,使他们开阔眼界,愉快身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好知识建设祖国的志向。(4)争当“红花少年”、“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概括我的体会是: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浇树要浇根,育人须育心;转化后进生,全靠献爱心;“一心”唤“四心”,顽石变成金。
第二篇:后进生
“后进生”的转化
冯爱琴
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差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班主任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通过实践我认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多给一点宽容。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尤其是后进生,犯错的机会更大。他们约束力比较差,感情一冲动就不顾一切,从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来。如何处理他们的错误是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契机。一次,两位学生在课室打架,还损坏了课室的课桌。我得知情况后,并没有当众训斥他们。当时他们还气在心头,我让他们站着沉默十分钟。十分钟过去了,他们的气也消了一大半,我这才了解他们打架的原因,其实他们当时只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最后导致打架。这时,他们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正低下头等待老师的处理。我想:这是他们一时冲动引起的打架,不能把他们当坏孩子处理。于是我作出这样的处理:犯了错误要改正,认真写一份检讨书,还要修理好损坏的课桌。我没有训斥他们,也没有向家长告状。后来他们认真改过,修好了课桌。这样的处理,我觉得挺好,班主任的宽容换来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是爱护的。
2、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扬其长,改其短。随时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树立“后进生”的信心。每个后进生都有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只要我们抓住其闪光点,有计划地为他们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取得同学们的信任。有一位后进生,学习成绩较差,在学校经常欺负弱小同学。经过深入的调查,我了解到他学习成绩差是由于父母对他的学习从不过问,他自小贪玩形成学习懒散,经常不交作业,由于父母教育的方法简单粗暴,经常对他打骂,使他养成欺负弱小同学的坏习惯。开学不久,我发现他有一个优点,就是有时上课较认真,积极举手争取发言,而且有时的回答也比较准确。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他有一定上进心,只是自小养成坏习惯,一时改不了。在一次班会上,我特别表扬了他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这一优点,要求全班同学学习他的优点。这一次的表扬令他兴奋不已。从此,他慢慢
变好,学习有进步,坏行为也大大减少了。在转化工作中,只要扬其所长,克其所短,就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3、“一帮一”法。
鼓励先进学生与“后进生”交朋友,带动其共同进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间由于年龄相仿,思想感情接近,容易沟通,在“一帮一”活动中,发挥先进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后进生”,造条件促进他们之间加深情感,使他们在相互接触、相互关心,携手并进。
4、多鼓励,少训斥,循循善诱。
我们要寻找理由嘉奖学生,往往一次合理的嘉奖要比十次各种各样的指责带给学生的收益多。老师平时少绷一回脸,少瞪一次眼,少一点冷漠,少一些排斥;而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些鼓励,多一次关心,多一回尊重,多夸一句,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可对那些备受冷落的后进生来说,则是和风细雨。
曾听年长的教师说过,毕业后的学生往往是当时成绩差的,表现不好的更有礼貌,毕业后仍会回母校探望老师。而优秀生在路上遇见,但视而不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前者在学生时代属于“与众不同”者,在对他们的教育问题上,教师以爱心、耐心、诚心相等,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老师的这份爱心永远藏于他们心中,他们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教育。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对后进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
第三篇:后进生
重视情感教育切勿“心灵施暴”
道墟中学 阮默砚
在人类的心理结构中,包括两种因素,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对主客体关系的主观体验,它是心理活动的色彩和背景。人的生存和延续种族的过程中,有许多适应生存的方式和手段,而其中情感是最重要的。
青少年时期往往是情绪和情感波动起伏比较大的时期,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暴风雨时期”,意思是说情绪、情感来得快也去得快,但强度很大,弄不好就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饮恨终身。此时,教师的作用就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了,可能更多的是心理辅导员或者是“慈母”。师生情感交融,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师生情感交融的最基本成分是“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慈爱”,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以及学生间的“友爱”交织在一起,构成敬师爱生这一教育活动,乃至整个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的情感主格调。在师生之间的情感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起主导作用的。但是,就目前的学校教育来看,教师似乎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就更谈不上情感交融了。
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似乎已成为衡量一名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成绩较他人比较差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差生”自然是苦不堪言,他们从不被这个社会所认可。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对差生的认识偏见都极为之大,一提到差生,似乎就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位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接受。于是便出现了一些对待他们的不恰当行为,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被称为“心灵施暴”,它比体罚的危害性更大,这些不恰当的行为表现在:
1、远离学生。很多学生,尤其是学习不好的学生课堂上很少主动回答问题,能够对老师提出质疑或到办公室请教问题的那就更少了。一个教师若采用死守住三尺讲台,一手捧书,一手捏粉笔的呆板式教学方法,那学生连与你交流的机会都没有。提倡情感教学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深入学生中。试想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每每提问,面带微笑“请回答!”每提问一个学生后总是客客气气的说一声“请坐下”,浓郁情味的话语则能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以婉转的声调感动学生,以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讽刺。对差生进行挖苦,甚至侮辱其人格。如:“你生了一副猪脑”“我要是你,早无脸再读书了”“真浪费了国家的粮食”。这种教育方式将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甚至伤害了学生的灵性,造成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残缺。教育学生应该要多鼓励,少挖苦,这样学生才愿接近你,亲近你,才会听你教育,才能成为鞭策学困生的动力。
其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来分析差生,相信差生有坏的一面,同样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说,差生在思想上也有进取精神,在学习上也有渴望新知识的意念等;最后,还应坚持发展的观点。差生并非永远是差生,差生也有可塑性,也有成才的可能,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俯首甘为孺子牛”,坚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笑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以此树立信心,从而来挖掘差生的潜力,使差生也能抬起头来走路。
3、冷漠。对差生采取不闻不问,自生自灭的态度,差生往往遭到冷遇和白眼。大多数差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差,但自尊心很强,往往争强好胜,喜欢显示自己,企图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但一旦遭到冷落,白眼太多,就会自暴自弃,自甘落后;虽有上进心,但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学习兴趣。这种教育方式给学困生心灵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这时,他们便另作途径,如通过与别人打架、顶撞老师,以其来满足自己争强好胜的虚荣心。他们大多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性格内向,有的还会形成反社会性人格。因此说,我们教师应善于摸清差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要厚爱差生,热情耐心地帮助差生树立信心,做差生的良师益友。
4、贬低。用优秀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差生,达不到要求就任意贬之。经常受到贬责的学生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会产生自卑心理,抬不起头,甚至受到同学的歧视,造成过重的思想负担,最终自暴自弃。在智力和心理发育上比受体罚的差生危害更大。甚至有可能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
5、抹煞。无视差生的进步,即使成绩提高,也认为不真实,这种行为极大地挫伤了差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使他们心灰意懒,导致学习意志消沉。教师应该要懂得知识的积累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人的十个手指头还有长有短。差生也是如此,他们并非处处都差、时时都差。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一些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寻找、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要肯下一番真功夫,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寻找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差生的闪光点是微弱的,也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些闪光点,也常常是“一闪念”的,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因此,教师一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以此使它成为后进生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
6、恐吓。对不守纪律的学生采取威吓的手段,如上课不听课时,就威吓他:“再不听课就不准你在学校读书”或者“不准在教室坐”等等,这样只能使差生产生对抗心理。教师应对差生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耐心引导,切勿嫌弃他们。
以上均属“心灵施暴”现象,老师虽未对差生体罚,可实际上对差生成长造成的伤害与一顿殴打性质是一样的。“心灵施暴”受到的伤害甚至比体罚更重,体罚只是身体受到伤害,恢复的时间不算长,但心灵的伤害却可能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严重的话甚至能扭曲孩子的心灵。心理学家爱基兰德说:“心灵施暴可以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
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猛烈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是儿童恐怖的场所,在那里有的只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禁忌体系和冷漠的教诲。虽然对今天的中小学校不能作如此的评述,但是一个学校如果忽略了与学生情感的培养,只会用冷冰冰的教学方式授课,使学生不能健康发展,那这就应当被视为教育上的严重失职。狄连罗曾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学习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的情感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一旦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才敢于独立思考,才敢于交流思想。然而,许多教师还未意识这点,在教育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了“心灵施暴”,这无疑削弱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差生的心灵像一棵幼苗,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如何避免差生的心灵出现扭曲,这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实际上也是个社会问题。既是社会问题我们就要下很大力气来解决。要解决,就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对待学生,善待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开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天地。
要转变这种教育模式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转变教师观念是情感教育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教师观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教学观。过去的教学观是一种应试的教学观,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进行。学生成了被动的“吸收器”——学习的奴隶。而情感教育观截然相反,它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情知并重。这一教学观使教师唱独角戏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学生观。长期以来,把学生人为得划分为优等生与差生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情感教育的学生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都能学会——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适当的学习条件”。这一学生观表明,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不是好学生不能仅以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还应该包括情感发展水平的高低。
第三,评价观。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选拔少数淘汰大多数,这实质上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来换取少数学生的个别发展。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年复一年地遭受挫折羞辱,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观念,被这些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摧残了。情感教育的评价观则认为,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感体验,而不在于选优汰劣。因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激励性评价,多给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是实施情感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也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应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与他们共同成长。爱他们所爱,想他们所想。平日里摸摸学生的头,牵牵他们的手,弯下腰跟他们说说话,抱抱他们——这些亲昵的举动,也有助于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也可以通过与他们交流谈话,走进他们的心灵。对于一些胆子小不爱讲话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信息对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聊天、短信、邮件、BBS、留言板”等充分进行互动,使学生打消了“面对面”交流模式中的种种顾虑,能够轻松坦然的、不戴任何面具的、真实的与教师沟通。总之,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赏识,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
时下社会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社会,这个社会要的是具有健全人格、身心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那些高能力、低情感的发展极度不平衡的,人格不健全的人必将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人们真诚呼唤着情感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照,对人的人文素养的陶冶。教师们,热情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吧,让这些幼苗在我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下健康成长,日后结出硕果!
第四篇:后进生工作
如何提高后进生成绩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如何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来看,以关心,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一个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动力,而且也会影响整个班级,整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学习成绩。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他们做一百个题目还不如教给他们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发展不同,学习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出现了参差不齐的学生,有的思想品德差,有的学习差等。面对教学中这类学生,我们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
【关键词】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 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如何能改变小学后进生已成了长期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点,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这是搞好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因而对占有一定比例的后进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后进生问题,后进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大量的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后进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后进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后进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后进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后进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后进生”在学校和社会的地位如何呢?答案是肯定的:受到歧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后进生”只能坐在角落里,这本身就让后进生体会到了人生的不平等,人格缺陷,扭曲和对社会的仇视,由此而起。(2)“后进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辱骂,是输在起跑线的群体,他们还没有冲出起跑线,就遭受到了失败的打击,成为心理最脆弱的懦夫。(3)“后进生”不仅受老师的批评和辱骂。还会受“优生”的迫害和欺凌。学校班级实际上也是一个小社会,因为后进生往往是老师关注和收拾的对象,所以“优生们”都知道,即便是自己做了错事,老师也会原谅的,而“后进生”做了错事,往往会受到老师的责骂和惩罚。优生会有意无意借用这一点,来迫害和欺凌后进生,让“后进生”产生错误的人生价值评价观,形成一些仇恨心理,这些仇恨心理很容易变成犯罪心理。
(4)虽然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后进生的期望值过高,就会采用不正当和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导致后进生心理失衡,长期以往,形成心理偏差。(5)“后进生”由于受学校,家庭,社会的普遍歧视,其心理,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受到扭曲,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现代教育中如何对待和转化“后进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厚爱后进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由于“后进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处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后进生”更差。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厚爱后进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要做到“真诚”二字,既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既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后进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后进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后进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将后进生当朋友对待
后进生只是暂时学习差点,底子薄点,或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一些。对于后进生,我们应该与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而不是歧视和孤立他们。那些暂时成绩不好的孩子本来在大家的帮助下有可能进步的,很可能就因为大家的冷漠而从而破罐子破摔,变成真正的后进生。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是一个集体,我们不能放弃某些人,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而应该共同进步,使整个班级都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相信这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都是有好处的。
三、给“后进生”多一点理解 对于后进生,首要的当然是给后进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使其心灵免遭伤害和打击。严格的讲,世间是没有后进生的。如果要说有后进生,爱迪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后进生,他是被老师赶出学校的。可从他后来的成就来看,能说他是后进生吗?鲁迅,郭沫若他们读书的成绩,虽然不能沦落到后进生的行列,也算不了优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将人的智力分为七种,也就是说人的智力各有所长,后进生只能证明,他们在掌握知识方面的智力不如优等生而已,但就不能否认他们将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但我们的教育就给他们以当头棒喝,扼杀了他们的才智。况且教育并不是把分数当成唯一,这就我们九十年代初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天天在反对的事情,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相处,学会工作,而不是学会赚分数。可是我们的教育从实际情况来看,特别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来,更是强化了分数的重要性,教育纯粹已经成了分数的奴隶,全社会都在为分数而奋斗,这是形成后进生的罪魁祸首。淡化分数,善待每位教育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之间的等级观念,才能减少青少年犯罪,才能填平“后进生”泥塘,这也是对“后进生”的最大理解。
四、“后进生”的转化
“后进生”或行为或学习成绩差。他们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学校教育中的老大难问题,学校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进生”的转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以下机会:
1、抓住开学之初,学生主观上“想上进”的时机。开学之初,绝大多数学生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都有一种憧憬,内心都有一种进取的愿望。在这方面,“后进生”的希望则更强烈写。他们热切期望在新的学习生活中能摘掉“后进生”的帽子,老师和同学们都能用新眼光看待他们,在学习新学科时获得好成绩。在行动上,他们也有进取表现,如开学之初以至一段时间内,学习,作业都比较认真,较少或不犯错误。这种“想上进”的心理需求,是转化“后进生”的有利时机。因此,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此时应抓住机遇,通过谈心,表扬等多种激励手段,予以强化和巩固,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2、抓住“后进生”“有了进步”的机会。冷眼,嘲讽是“后进生”经常受到的待遇。表扬,鼓励往往与他们无缘。人们往往成见其左右,对优生的点滴进步,都尽收眼底,而对“后进生”的明显优点,却熟视无睹。但现实告诉我们,看不到“后进生”的优点和进步,没有对“后进生”的肯定和鼓励,就不可能有“后进生”的转化。事实上,后进生并不是每个方面都差。他们有的只是学习成绩差。在其他方面表现不错:有的是表现差,学习成绩并不差;有一部分“后进生”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如体育,音乐或美术等。即使是个别学习品德都差的“双后进生”,也有他们的长处,如讲义气。爱劳动等。要成功地转化“后进生”,就要看到他们的长处,他们的进步,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只要是闪光点,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都可以给予表扬。
总之,转化“后进生”方法很多,以上共参考。如果在小学后进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后进生都进步和发展。
第五篇:后进生工作总结
用田守成的精神去转化后进生
学习了田守成的先进事迹,让我的心灵得到震撼。
田守成同志是一名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干部、一名为群众 谋利益无私奉献的领导干部、一名牢记共产党员使命的领导干部。作为盘山县第一任水产局局长,在任10年,他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浮华所惑,将全部心血倾注到 富民、利民、惠民、为民服务中;作为一位离休老干部,他栉风沐雨,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河蟹事业发展中,数十年如一日,用汗水和心血书写着对党、对人民、对事 业的无限忠诚;作为一名58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坚守了一辈子,实干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用半个世纪的不懈追求实现了“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最初誓言。
这让我想到了后进生。“人之初,如玉璞。”人的先天并无好坏之分,善恶之别。因受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才有所谓好学生、差学生,好人坏人之分。教育法规定,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而转化后进生是大面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一项带普遍性、长期性的工作。所以,对后进生的研究和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而又现实的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偏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要碰到“后进生”,往往“最难啃的硬骨头”出现在你面前。美术老师并不例外。美术作品的好与坏,是根据不同审美者的审美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儿童的思想是天真的,单纯的,所以我认为,他们画出的作品都是最棒的。所以,美术课的“后进生”我把他归纳为工具是否带齐,上课是否乱讲话这些行为习惯上。
工具带的齐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小强是一年级的学生,每次工具都不带,还愿意讲话。开始我并没采取任何措施,可后来我对此进行了尝试。先画一个表格,然后将学生分组,只要小组四人都带齐工具,就可以得到一个小印,到期末看哪一组的小印多给予奖励。这一招很管用,不带工具的小强经常带工具,而且课堂表现也很好,让我吃到了尝试带来的喜悦。虽然现在仍有同学不带工具,但这一招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有就是他愿意讲话的习惯,看到他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我就此为切入点。我跟他约定:只要上课不讲话,我会给他贴一张小粘贴,积累五张就可以给他组盖一个小印。这一招果然奏效。对于大部分学生,我会毫不吝啬我的表扬、鼓励的语言,让他们高兴、兴奋,这样的课堂才融洽、有趣。
“后进生”小强的转变给了我许多启示:(1)“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教师应有的基本信念。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决不要遗弃“后进生”。(2)教育是情和爱的事业。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爱,都要有感情。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3)面对“后进生”,要少责怪学生,多要求自己。要把“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要分析学生,研究学生,采取各种策略指导教育学生。(4)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对:教育“后进生”,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耐心,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有同情心。(5)成长需要鼓励。要尽可能地运用表扬的武器。无论何时,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防止他们形成自卑人格,产生自我否定的倾向。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
小学美术教育像美味佳肴中的油和盐,份量不多,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缺少它,菜肴就会失去应有的品味和意义。同样,小学美术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中也像菜肴中的油和盐一样,起着帮助学生开启智力,拓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素养,陶冶性情和塑造美好心灵等多方面,而且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虽然不能像田守成那样“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但我会用我的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
高新区实验学校
于忠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