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和意义

时间:2019-05-14 23:2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和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和意义》。

第一篇: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和意义

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曲折而光辉的历程,最重要的经验就是确立,形成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其本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这一思想路线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政党党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产党人高尚道德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条件、动力、根本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的思想路线。坚持这条马克思主义党的思想路线,无论对于中国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推进,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对我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集中概括。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努力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来直到自己的行动,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求真务实,就是着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内在联系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共同统一于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中。

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首先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在于与时俱进。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应当成为党和国家不断努力的方向。理论创新是创新的思想基础基础,制度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着眼点在实现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说,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胡锦涛说,要牢固树立并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因此,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确立、形成、发展的过程。这条思想路线坚持、运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实践论、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创新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党的思想路线,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内涵和意义

党的基本路线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它是我们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功绩,就在于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伟大转折。

党的思想路线有三层含意: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发展真理。党的十四大章程要求“全党必须依据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是否正确,关系到党事业的成败,思想路线的科学程度如何,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高低。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思想路线的科学程度如何,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高低。什么是思想路线?所谓思想路线是我们全党思考、认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指导路线,也是我们全党同志认识和解决问题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它是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毛泽东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进一步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赋予思想路线“解放思想”的新内容。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党的十六大又为这条思想路线增添了“与时俱进”的内涵,并且把它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首要前提。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不断更新党思想路线同时,党思想路线也在不断科学和完善,让我深切体会到党的路线真正以时俱进,从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实践发展是没有止境,理论发展也是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的思想,同时也考虑到时自身思想路线是否与时代相符合,从马列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不断更新,鲜明反应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与国际接轨,必然的体制,思想价值观都会接受到冲击,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西方主义的意识形态攻势加强,我们如何坚持社会主义路线不动摇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理论创新的典范,它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关系中抓住了关键,以党的建设命题形式表现出时代精神。理论创新是实践发展的产物,同时又给予社会实践能动的反作用,如果说旧唯物主义是简单的“反映论”,马克思、恩格斯倡导“能动的反映论,”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含的就是“创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创新”中获得了它的现代性。理论成为各种社会实践的先导,是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特征。

当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深入地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国内遭受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面前,在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面前,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事实解决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民族缛节,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良好的开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我们必须努力做到: 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所在,做到以民为本,利为民所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把求真务实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之中,更好解决民众问题。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把“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起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首先,坚持与时俱进(进,就是开拓、创新),必须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其次,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把握规律性。再次,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富于创造性。

第四篇:论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论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习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首次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提出了四个自信的要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四个自信的内涵: 一. 坚持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我国未来发展方向和未来道路的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是经由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正确道路,是党得以带领人民走向胜利,走向富强的根本保证。二. 坚持理论自信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际国情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奋勇前行。三. 坚持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把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四. 坚持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前进道路的强烈自信,正如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四个自信的当代意义

只有坚持道路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来的。

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四个走出来”,深刻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道路自信呢?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成果。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使我国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快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成效性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的最根本的内在依据。

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提出并践行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指导我们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篇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理论自信,一是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的科学性。这个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二是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理论的正确性主要取决于它指导实践取得成功的程度和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胜利,并正在继续指引我们取得新的更大胜利。对这一科学理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充满自信。

只有坚持制度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

邓小平同志曾说,“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制度“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一先进的制度体系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之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而形成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和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制度自信,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政治动力。二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基础和政治保障。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外,还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说,除了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外,还必须坚持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价值的积极认同、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及其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正像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14年2月24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提出坚持文化自信,是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文化自信?一是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因、命脉,这些宝贵文化资源,铸就了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精神支柱。二是因为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是贯穿其中的科学理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引着前进方向、提供着精神动力。离开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会失去精神基石和文化滋养。

第五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其意义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

姓名:向伟学号:2008300000026人文科学试验班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从战略高度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 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 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目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认为,其内涵应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涵盖了社会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

领域,规定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统一,理应是我们所遵循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自又包含着许多具体价值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既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富强、民主、文明是和谐、自由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和谐、自由的途径与手段,和谐、自由是富强、民主、文明要达到的目的与最终目标,而和谐更侧重社会层面,自由更侧重个体层面。具体来说,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文明、和谐和自由奠定物质基础;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为社会的富强、文明、和谐和自由提供制度保障和法理支持;只有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高度文明,才能给富强、民主、和谐、自由的价值目标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只有社会和谐,才能给富强、民主、文明、自由提供情理支持、可靠保障和动力条件;而自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状态,是人的本质和最高追求,这个终极价值目标要阶段性实现,贯穿并统领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全过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执政的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上的认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诉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内

涵,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贯穿并渗透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实践运动之中,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因此,只有抓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关键,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首先, 拥有两千年封建统治的中华民族, 曾经建立了与政治和社会特征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 包括“ 仁义礼智信” ,但这种以儒家文化为基础, 产生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核心价值观, 在世界进人信息时代, 知识经济主导社会的情况下, 已经不相适应, 必须构建新的核心价值观。其次, 中国近现代史上还没有出现过有如今天这样的构建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没有生长的土壤便不会结出硕果。就如同孔孟教化理想在列国争霸的情况下不可能得到实现, 只能是苏秦这样的纵横家, 孙武这样的军事谋略家受到重视和欢迎一样, 因为后者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功效, 前者却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华民族也曾经试图构建符合全民族需求的核心价值观, 比如辛亥革命提出了“ 民族、民生、民权” , 五四运动产生了“ 民主和科学”。随着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等执政理念, 这为创立全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

基础。再次, 历数世界发展史上的所有帝国, 其兴起与没落无不与思想文化有关。道理很简单, 失去精神支撑的经济繁荣, 一个时期可以, 长期不行, 因为精神追求的虚无, 价值观的扭曲, 最终要反映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来。为什么丘吉尔扬言, 宁愿失去一个印度, 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是因为在英国成为大帝国的过程中, 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其国民的人文精神。此外, 牛顿的力学定律拉开了其工业革命的序幕,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确立了其经济新秩序。为什么法国那个安葬了位包括政治家、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在内的先贤祠, 法国人要在正门上镌刻着“ 献给伟人, 祖国感谢他们”那是因为这里是法国人心目中的思想与精神圣地, 是他们成就了法国精神和文化。因此, 中华民族要实现崛起, 通过构建核心价值观来提升全民族的人文精神, 十分重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才能保证中国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才能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下载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和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和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1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摘要】: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想修养,更好地服务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及其意义(5篇)

    结合历史与现实,谈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摘 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

    党思想路线形成发展进程及其意义

    党思想路线形成发展进程及其意义 【摘 要】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结合中国实际,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又......

    学前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学前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主笔人:黄想平查资料者:谢秀芳、李锋铃、黄想平、唐芳芳、李海连、漆小凤、谢凌芸、石蕾、贺梦遥、李娜、陈颖郡、盛雅婷 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必要......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系别:数计系班级:姓名:王文科学号: 10数本班201002014062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意义 摘要:生态文明是依赖人类自身智力和信息资源,在生态自然平衡基础上,经......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魅力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魅力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一代一代先人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许多优秀的、正确的引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