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标准工时制度和计件工资制度的加班工资计算[范文]
非标准工时制度和计件工资制度的加班工资计算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由于其工作时间不确定,所以无法实行加班加点制度。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劳动者,按特别规定实行加班加点制度,即当轮休、倒休尚弥补不了延长工作时间的部分时,用人单位应按其基本工资的1.5%计发加班、加点工资。如果劳动者的工作日正好是法定节假日的,则按其基本工资的300%计发加班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按照合情合理的原则,只有在完成定额任务且实际工作时间达到标准日工作时间之后,根据用人单位的命令
和要求从事劳动的,才视为加点;在休息日或节假日,根据用人单位的命令和要求从事劳动的,即视为加班。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将加班加点期间完成的产品件数乘以单位产品的工资金额,再按《劳动法》规定乘以150%、200%、300%。劳动者在标准日工作时间内未完成定额任务而延长工作时间的,不视为加班加点;在标准日工作时间内超额完成定额任务而未延长工作时间的,也不是加班加点,而在标准日工作时间内超额完成的任务,由于不是加班加点时间干的,所以不能按加班加点工资支付,可支付超额奖金。
另外,劳动者的加班、加点工资,应在其正常工作日的工资以外计发,即劳动者的加班加点工资中,不包含正常工作日的工资。
第二篇:计件工资制度与加班工资之间(精选)
计件工资制度与加班工资之间有什么区别和关联?今天小编就用一个案例来为大家说明:
高某是某公司的员工,从事的具体工作是产品加工,公司对产品加工生产线的员工实行计件工资,公司对产品加工生产线的员工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根据工作量计发工资待遇,高某的工资待遇也因此按每月产品加工量计算领取。合同履行期间,公司因产品订单不均匀,生产任务时紧时松,既有工作量安排不足的情况,也有要求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加班的情况。对此,高某虽然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但要求公司在安排延长工作时间时支付加班工资。公司表示生产任务有紧紧有松,况且公司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度,工资收入多劳多得,不可能再另行支付加班工资。高某对公司的说法表示异议,在多次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后,高某就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按八小时正常工作后的超时工作记录支付其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公司对高某的要求予以拒绝,双方发生争执。
双方理由:
高某认为:自己在履行合同期间经常超时工作,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超时工作应计发加班费,但公司从未支付过自己加班费。现因上述原因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当结算支付工作期间的加班工资。
公司认为:高某的工作岗位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度,并非实行计时工资制度,因此高某要求计算加班时间无依据;高某的工资待遇已按每月实际工作量计发,高某现又要求支付加班工资没有依据。
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高某按计件工资制度领取工资后是否还可以要求公司支付延时工作的加班工资。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199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劳动者工作时间修正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根据以上规定,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按标准工作制度计发工资待遇的,是计时工资制度。实行计时工资制度的用人单位,在标准工时以外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支付加班工资。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那么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该如何计算?《劳动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根据该条规定,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劳动者劳动定额和工资报酬应当根据标准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即计件工资是以标准工资制度为计算基础。根据1994年劳动部印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第三款,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基本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价单价的150%支付其工资。
根据以上规定,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单位,由企业安排劳动者在标准工时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非劳动者自愿延长),超过标准工时制度的延长工作时间,应当根据上述“延长工作时间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工资”的规定,调整计件工资单价,在计件工资的核算中体现出延时工作的加班工资。本案中,公司尽管对产品加工岗位的劳动者实行计件工资制度,但是按照有关规定,由公司安排高某延长工作时间的,高某可以要求公司在计件工资基础上支付其延长工时工作时的工资增加额,公司应当按照标准工时制度的延长工时工资支付规定调整计件工资标准,并支付高某延长工时期间的工资差额。
第三篇:案例分析:计件工资制度与加班工资
高某是某公司的员工,从事的具体工作是产品加工,公司对产品加工生产线的员工实行计件工资,公司对产品加工生产线的员工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根据工作量计发工资待遇,高某的工资待遇也因此按每月产品加工量计算领取。合同履行期间,公司因产品订单不均匀,生产任务时紧时松,既有工作量安排不足的情况,也有要求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加班的情况。
对此,高某虽然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但要求公司在安排延长工作时间时支付加班工资。公司表示生产任务有紧紧有松,况且公司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度,工资收入多劳多得,不可能再另行支付加班工资。高某对公司的说法表示异议,在多次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后,高某就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按八小时正常工作后的超时工作记录支付其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公司对高某的要求予以拒绝,双方发生争执。
双方理由:
高某认为:自己在履行合同期间经常超时工作,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超时工作应计发加班费,但公司从未支付过自己加班费。现因上述原因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当结算支付工作期间的加班工资。
公司认为:高某的工作岗位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度,并非实行计时工资制度,因此高某要求计算加班时间无依据;高某的工资待遇已按每月实际工作量计发,高某现又要求支付加班工资没有依据。
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高某按计件工资制度领取工资后是否还可以要求公司支付延时工作的加班工资。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199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劳动者工作时间修正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根据以上规定,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按标准工作制度计发工资待遇的,是计时工资制度。实行计时工资制度的用人单位,在标准工时以外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支付加班工资。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那么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该如何计算?《劳动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根据该条规定,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劳动者劳动定额和工资报酬应当根据标准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即计件工资是以标准工资制度为计算基础。根据1994年劳动部印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第三款,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基本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价单价的150%支付其工资。
根据以上规定,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单位,由企业安排劳动者在标准工时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非劳动者自愿延长),超过标准工时制度的延长工作时间,应当根据上述“延长工作时间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工资”的规定,调整计件工资单价,在计件工资的核算中体现出延时工作的加班工资。本案中,公司尽管对产品加工岗位的劳动者实行计件工资制度,但是按照有关规定,由公司安排高某延长工作时间的,高某可以要求公司在计件工资基础上支付其延长工时工作时的工资增加额,公司应当按照标准工时制度的延长工时工资支付规定调整计件工资标准,并支付高某延长工时期间的工资差额。
第四篇:单位实行计件工资制度如何计算加班加点工资
单位实行计件工资制度如何计算加班加点工资?
「案例」
李某在一家私营服装企业从事缝纫工作,公司对缝纫岗位实行的是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计件工资制度,规定职工轮班作业,每做好一件服装发给工资20元。李某一般每月工资为1200元左右,效率高时可以得到1600元左右。有一段时间,公司由于需要赶制一批时装,在李某已经达到规定的工作时间的情况下,经与工会和职工本人协商,安排李某等人在休息日加班。过后,公司以李某每月工资1200元为基数,折算出其平均小时工资标准,并据此向其发放加班工资。李某觉得公司的做法不合理,因为在加班期间,她急公司之所急,工作十分努力,工作效率与平时最高相仿,因此她认为公司应该以每月1600元为基数计算加班工资,或者至少以平均月工资1400元为基数。为此,李某向有关机构咨询,希望了解公司的做法是否合理,应该如何确定她的加班工资计算基数。
「评析」
李某所在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关于计算加班加点工资的基数问题,原劳动部颁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第十三条作了明确规定:实行计时工资制度的岗位,计算和支付加班工资的基数为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计算和支付加班工资的基数为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李某所在公司对李某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度,但是在发放加班工资时,却改为按照计时工资制度计算,已是错误;而且在确定计算基数时,不顾李某工作效率的实际情况,以其效率较低时的工资收入为基数,变相减少其加班工资,更是错上加错。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李某在加班期间的实际产量,按照计件单价20元/件的200%的标准,向其支付加班工资。
第五篇:计件工时制度
文件编号:DED-IE-002 版本:A0
装配部计件工资制度 目的
建立标准工时与工作方法设计、改善、及时联动及维护机制,规范工时补贴申报、核准及考核流程。适用范围
工程、装配、财务、人事行政等涉及薪资成本核算等与产品工时制定、评审、修订及核算相关的部门及人员。术语和定义 3.1 估算工时
估算工时是指试产及首批量产前IE工程师无法深入细节地对产品各工序进行测算,是结合经验性数据及估算法额定的工时;因新产品试制及产品首批量产的数量较少,估算工时不作为基准。
3.2 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在适宜的工作条件下,利用最适合的操作方法,以一个普通熟练的工人用正常的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时间并加上一定的宽放所得的工时;在量产阶段,IE需深入各工序进行测评、研究,排除各种浪费并考虑可改善之处,所得到的精准、可信赖、而且可重现的结果称之为“标准工时”,标准工时为管理的基准。
职责
4.1 工程部IE工程师: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工序分析与研究,通过科学化方式制定标准工时,消除动作浪费,实施工艺改善,优化标准工时,对工时补贴申报过程予以监管、核定损耗工时及判定补贴工时责任归属部门;
4.2 装配部统计员:统计、核算员工工时,及时、准确、真实申报工时补贴;
4.3 财务部成本会计:负责工资结算、成本核算及工时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及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实施成本改善措施,提高效能;
4.4 人事行政文员:负责新工人入厂培训期工作的跟进及装配部计件工资、补贴工时核算过程的监督和相关责任处罚。工时制定
5.1 在新产品试制、首批量产阶段,由IE估算工时,经工程部主管批准;
5.2 在量产前期IE应按规定要求在 6.1 当工作方法、作业标准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标准工时应予以调整,调整由IE提出,报工程部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6.2 因生产员工积极性等非客观因素影响,标准工时不更改;
6.3 各类产品标准工时原则上每检讨一次,由IE提出酌情予以修订,报工程部主管批准后执行,特殊产品标准工时的修订,由IE制定方案,报工程主管审核,厂长批准。工时补贴
7.1 新工培训:新工人在上岗前给予3天的培训期,培训期不参与拉线熟练工工时分配,期间按公班单独计发新工人培训薪酬,原则上不鼓励新工人在培训期加班。培训用工由用人单位填报,经人事行政部核实,总经理批准后报财务部;
7.2 新产品上线量产前给予操作工适应期限,期限内未足标准,补至公班,超过期限,仍未达标,按实际工时计算,不再给予补贴;7.3 异常补贴:当有设计、来料、工夹具等异常因素影响生产(如增加工位、停拉待料、产品不良品增加)时,由生产单位
出勤时数*个人出勤时数
附则
9.1 当计件产量超过标准产量时,各类异常补贴不再予以计算;
9.2 虚报工时一经发现,给予大过处分,屡次不改予以开除;装配主管、IE、财务部成本会计均有向人事行政部提报对当事人予以处罚的权力;
9.3 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相关基准、标准每年检讨、修订予以颁布一次。10 相关表格文件
10.1 《排位表》 10.2 《作业指书》 10.3 《生产异常报告》 10.4 《生产异常工时补贴单》 10.5 《生产日表报表》
本制度从2006年4月1日起开始试行,试行果后,正式颂布执行!
2个月后,达到预期效广东**实业有限公司 2006年3月22日
文件编号:DED-IE-002 版本:A0
1、目的﹕
规范标准工时的制定、更新及维护之作业流程。最终使该体系达到流程化、公正化、合理化的效果,从而提高人工成本评估的准确性。
2、范围﹕
本公司各计件车间适用之。
3、定义﹕ 3.1、标准工时是在正常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要的作业时间。
3.2、标准时间的组成公式:
标准时间 = 观测时间×评价系数×(1+宽放率)=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其中观测时间指的是IE工程师根据各车间各工序的实际情况取3~5名熟练操作员工实际观测20组数据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
3.3、评比系数
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从事该工作的时间长短、该工位的技术含量、辛苦度及危险性、员工操作的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未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评比系数,其中努力度及熟练度对作业时间影响最大,因此现场评比时如无特殊情况可忽略环境因素及一致性(稳定性)的影响,只评价努力度与熟练度即可(具体评价基准表见附件1)。
3.4、宽放时间
作业时间中减除净作业时间外,会另外给出一定的宽放,来作为因疲劳、等待、喝水、上厕及其它生产当中偶发的事务处理等必要的时间预备,我厂宽放的范围约为10%-25%。(具体宽放的执行标准参考附件2A/2B)。
3.5、标准工时制定流程:
为了保证标准工时的合理性、及时,各车间标准工时制定流程按附件3执行。
4、权责﹕
4.1、生产单位:生产车间负责提供正常的作业条件,作业速度正常的作业员及提供需制定标准工时的相关作业工序,同时提供标准工时及工价的参考数据。
4.2、车间文员:计件单价的计算及每月车间员工工资的核算(含计时); 4.3、IE工程师:负责产品相关工序及标准工时参考数据进行确认分析,同时根据现场作业的人、机、料、法观察其作业状态是否合理,观察作业员的作业状态及作业时的努力度和熟练度,确定作业员评比系数及宽放系数从而制定出标准工时。并对计件标准工时进行制定、维护与修正。
4.4、财务:对各车间工序的计件单价进行核定,对每月车间文员提拱的员文件编号:DED-IE-002 版本:A0
工工资进行审核。
5、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