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二章试题及答案(共5篇)

时间:2019-05-14 23:2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第二章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毛概-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一.单项选择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2.对“实事求是”做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铞涛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

A.群众路线 B.组织路线 C.实事求是 D.自力更生

4.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自力更生 D.改革开放

5.党的群众路线是()

A.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C.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D.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2年党的十二大

D.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

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就是()A.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B.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

C.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D.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8、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是()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破除习惯势力和主观主义偏见的束缚 D、求实创新

9、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各个方面的是()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10、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并结束“文化大革命”后,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者是()A、邓小平B、华国锋 C、江泽民 D、胡锦涛

11、毛泽东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概括为()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尊重规律

D、调查研究

12、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集中表现为()A、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

B、从原则出发还是从愿望出发

C、从实际出发还是从规律出发

D、从本质出发还是从现象出发

13、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改革

B、发展

C、革命

D、创新

1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是善于走()

A、走自己的路

B、学习别人的经验 C、大胆设想

D、艰苦奋斗

15、中共十六大新确立并写入党章的,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

1、“与时俱进”的含义是()

A.体现时代性

B.体现科学性 C.把握真理性

D.把握规律性 E.富于创造性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敢想敢干 D.理论联系实际

E.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1937年,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的著作是

A.《反对本本主义》 B.《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C.《实践论》D.《矛盾论》 E.《改造我们的学习》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归宿

E、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5、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要()

A、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 B、全面地看问题

C、发展地看问题

D、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6、“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因为:()

A、对领袖人物的话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B、它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

C、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它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产生

E、违背了改革开放

7、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A、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B、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

C、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8、“解放思想”的含义是()

A.前提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内容必须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C.目的必须是实事求是

D.目的必须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9、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看()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三、简答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解放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答: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它的内涵至少包括三方面要求:第一,解放思想的前提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第二,解放思想的内容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第三,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4、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5、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四.论述题

1、邓小平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要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初是由毛泽东提出的。自1957年后,我们党的有些重大决策不同程度地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挫折。邓小平力挽狂澜,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1)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拨乱反正必须从思想路线开始,必须批判“两个凡是”,明确表示“两个凡是”不符合实际。

(2)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张恢复实践标准的权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他指出: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前进。

(3)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新的长征。

2、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答案要点: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3、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五、材料分析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调查。——《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1~112页。材料Ⅱ: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材料Ⅲ: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载2002年6月1日《人民日报》。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l)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第一,毛泽东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在1929年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他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此后,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是与时俱进;他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2)第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第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其目的与归宿都是实事求是。第三,党的思想路线四句话内容,既一脉相承、又体现结合实践发展的时代特征。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23页。根据材料请回答:

(1)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2)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答案要点:(1)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

(2)实事求是的思想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必须是能经受实践检验的方法;实践的检验包括了生产实践的检验和生产实践的主体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够指导实践的新思想如果不符合旧的理论,就应该突破旧理论,使新思想合法化。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A

2、A

3、C

4、A

5、D

6、A

7、A

8、A

9、B

10、A

11、A

12、A

13、D

14、A

15、D

二、多选题答案

1、ADE

2、ABDE

3、CD

4、BCE

5、ABCD

6、ABC

7、ABD

8、ABD

9、ABC

第二篇:毛概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最早在哪篇文章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A.《井冈山的斗争》 B.《论新阶段》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B 参见教材2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B 参见教材7页。

3.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主题,构成完整科学体系 A.中国革命和建设 B.中国革命 C.农民斗争 D.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A参见教材9页。

4.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新民主主义总路线 D.军事战略理论

答案:B 参见教材10页。

5.毛泽东规定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A.打仗 B.做群众工作 C.生产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D 参见教材7页。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A.战争与革命 B.改革开放 C.和平与发展 D.现代化建设

答案:C 参见教材16页。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答案:B 参见教材29页。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D参见教材16页。

9.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梦

答案:B 参见教材18页。

10.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A.科学发展观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D 参见教材22页。

11.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是在()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A 参见教材24页。12.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A.十一届二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三届三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26页。

13.旗帜鲜明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的文章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答案:A 参见教材26页。

1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答案:C 参见教材28页。

15.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首次作出概括是在()。A.1978年 B.1982年 C.1980年 D.1989年 答案:C 参见教材26页。

16.党的十六大将()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答案:B 参见教材17页。

17.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A.《整顿党的作风》 B.《反对党八股》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论十大关系》 答案:C 参见教材25页。

18.邓小平理论在哪次党代会上被写入党章()。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答案:A 参见教材17页。

19.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党的七大

答案:C 参见教材2页。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A 参见教材17页。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是,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明确了()。A.最终的奋斗目标 B.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 答案:ABCD参见教材1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ABCD参见教材2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客观必然性是()。A.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D.同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需要 答案:AB参见教材3页。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具有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

A.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 B.同中国的优秀历史结合 C.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D.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结合 答案:ABD参见教材4页。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联系群众

答案:ABC参见教材13页。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重回答和思考的主要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答案:BCD参见教材18页。

7.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这个“承”与“进”体现在()。A.新思想 B.新视野 C.新论断 D.新观点

答案:ACD参见教材6页。8.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历史性贡献 答案:ABC参见教材7页。9.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关系到()。A.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 B.关系到党的团结 C.关系到国家的安定

D.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答案:ABCD参见教材15页。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答案:ABD参见教材22页。第二章 新民民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经济文化落后 C.人民贫穷 D.受帝国主义侵略 答案:A 参见教材34页。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D.中共二大

答案:A 参见教材35页。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C 参见教材41页。4.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A.革命领导权问题 B.分清敌友问题 C.农民问题 D.土地问题

答案:A 参见教材41页。

5.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纲领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中共三大

答案:C 参见教材36页。

6.哪次()党的会议上只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思想,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中共五大 D.中共六大

答案:A 参见教材36页。

7.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

答案:B 参见教材40页。

8.下列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是()。A.工人、农民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B 参见教材39页。9.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反对封建主义 C.农民问题 D.民族独立

答案:C 参见教材40页。

1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哪个阶级是带有两面性的阶级()。A.大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地主阶级

答案:B 参见教材40页。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A 参见教材40页。

12.毛泽东提出三大法宝的文章是()。A.《新民主主义论》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实践论》

答案:B 参见教材49页。

13.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党的领导 B.独立自主 C.团结进步 D.民主自由

答案:B 参见教材50页。

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A.议会斗争 B.经济斗争 C.武装斗争 D.罢工斗争

答案:C 参见教材51页。

15.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是在那篇文章()。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的讲话》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B 参见教材38页。

16.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建设始终放在首位。A.政治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思想建设

答案:D 参见教材52页。

17.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A.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帝国主义 C.大资产阶级 D.封建主义

答案:A 参见教材39页。18.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A.无产阶级专政 B.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C.人民民主专政 D.资产阶级专政

答案:B 参见教材44页。19.无产阶级实现中国革命领导权的关键是()。A.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 B.必须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C.必须对同盟者进行教育 D.必须对敌人进行坚决斗争 答案:A 参见教材42页。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AC 参见教材34页。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B.人民大众的革命

C.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D.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 答案:ABC 参见教材38页。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A.统一战线 B.密切联系群众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答案:ACD 参见教材49页。

4.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A.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 B.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 C.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 D.文化上消灭封建文化 答案:ABC 参见教材38页。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ABCD参见教材39页。6.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A.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B.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无产阶级专政 D.三权分立

答案:AB 参见教材44页。

7.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ABC 参见教材44页。

8.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

A.民族的文化

B.科学的文化

C.大众的文化

D.民主的文化

答案:ABC 参见教材46页。

9.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农村根据地建设

D.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ABC 参见教材48页。

10.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艰苦奋斗的作风

答案:ABC 参见教材52页。

11.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义是()。

A.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

B.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

C.与封建主义联系较少的资本主义

D.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的资本主义

答案:AB 参见教材46页。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答案:B 参见教材56页。

2.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

A.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市场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D.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3.在()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D 参见教材59页。

5.我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鼓励 支持 扶持

C.利用 限制 改造

D.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答案:A 参见教材63页。

6.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几个步骤()

A.一个步骤

B.两个步骤

C.三个步骤

D.四个步骤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B.公私合营

C.四马分肥

D.定息

答案:B 参见教材65页。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是要建立()。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9.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哪一年()。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0年

答案:C 参见教材58页。

1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参见教材69页。

11.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A.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轻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C.以工业为主导带动农业合作化

D.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答案:B 参见教材66页。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公私合营

B.和平赎买

C.生活上给出路

D.剥夺生产资料

答案:B 参见教材63页。

13.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A.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阶级,铲除剥削制度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D.社会主义思想在上层建筑领域占领阵地

答案:A 参见教材66页。

1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因素是()。

A.个体经济

B.手工业经济

C.社会主义因素

D.非社会主义因素

答案:C 参见教材57页。

15.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体系。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封建主义

D.共产主义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16.新中国建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

A.国家投资

B.没收的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没收的官僚资本

D.赎买的民族资本

答案:C 参见教材45页。

17.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对他们进行改造,都具有()性质。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共产主义革命

D.旧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B 参见教材67页。

18.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是()。

A.资本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C.共产主义性质

D.半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B 参见教材56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年颁布的()。

A.1956年

B.1954年

C.1953年

D.1955年

答案:B 参见教材70页。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哪些步骤()。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合作社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答案:ACD 参见教材66页。

2.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表现在()。

A.剥削工人

B.革命性

C.妥协性

D.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答案:AD 参见教材64页。

3.我国对三大改造都采取了()方式。

A.区别对象

B.利用限制

C.积极引导

D.逐步过渡

答案:ACD 参见教材67页。

4.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四马分肥”是指()。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方红利

答案:ABCD 参见教材65页。

5.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的斗争主要表现为()。

A.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

B.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

C.繁荣经济与落后生产方式的斗争

D.敌我矛盾斗争

答案:AB 参见教材57页。

6.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结构中,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ACD 参见教材56页。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

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C.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采取自愿互助合作的途径

答案:ABC 参见教材63-66页。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阶段有()。

A.土地改革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互助组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BCD 参见教材62页。

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简称为“一化三改”,“一化三改”的内容有()。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答案:ABCD 参见教材58页。

1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其他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ABCD 参见教材56页。

11.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其积极性主要表现在()。

A.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B.社会主义经济的积极性

C.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D.资本主义经济的积极性

答案:AC 参见教材62页。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

1.1956年,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报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A.《论新阶段》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C 参见教材75页

2.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A 参见教材77页

3.毛泽东指出:“我们历来就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A.镇压和抵抗

B.专政和民主

C.讨论和协商

D.批评和团结

答案:B 参见教材79—80页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陈云

答案:D 参见教材83页

5.首次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的报告是()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党》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A 参见教材75—76页

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里。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B 参见教材77—81页

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A.刘少奇

B.周恩来

C.毛泽东

D.邓小平

答案:C 参见教材81—82页

8.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答案:A 参见教材82页

9.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答案:A 参见教材84页

10.在()会议上,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78页

11.()提出了“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等观点。

A.邓小平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毛泽东

答案:D 参见教材80页

12.《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是()

A.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C.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答案:D 参见教材76页

13.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提出的。

A.第七届二中全会

B.第八次代表大会

C.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答案:B 参见教材83页

14.毛泽东指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A.专政的方法

B.镇压的方法

C.民主的方法

D.协调的方法

答案:C 参见教材77—81页

1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团结——批评——团结”

答案:D 参见教材77—81页

1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得益。

A.“团结——批评——团结”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答案:C 参见教材77—81页

1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A.”团结——批评——团结“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答案:C 参见教材77—81页

18.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坚持民主,充分协商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

答案:D 参见教材77—81页

1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的方针。

A.团结——批评——团结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答案:D 参见教材77—81页

20.()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

A.陈云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毛泽东

答案:D 参见教材83页

二、多选题

1.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所取得的两个重要思想成果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十大关系》

C.《论联合政府》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BD 参见教材77—81页

2.毛泽东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应遵循的原则和方针有()等等。

A.“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C.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答案:ABCD 参见教材77—81页

3.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着眼点在于()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D.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ABC 参见教材75—81页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毛泽东提出的走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包括()

A.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B.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C.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D.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答案:ABCD 参见教材81—82页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毛泽东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包括()。

A.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B.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C.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D.稳定、改革和发展三结合 答案:ABC 参见教材83页

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关于科学和教育,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如下观点()。

A.“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B.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

C.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ABC 参见教材77—81页

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两个前提是()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马克思主义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AD 参见教材77—81页

8.毛泽东论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AC 参见教材77—81页

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BD 参见教材77—81页

10.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

A.人民内部矛盾

B.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敌我矛盾

D.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AC 参见教材77—81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单选题

1.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落后

B.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D.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备,还很落后

答案:B 参见教材92页

2.()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A.周恩来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毛泽东

答案:C 参见教材95页

3.认清国情,对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十分重要的,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刘少奇

答案:B 参见教材92页

4.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到全局高度加以系统论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会议。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D.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95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是()

A.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C.泛指第三世界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D.特指我国发展生产力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答案:B 参见教材97页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改革开放理论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答案:B 参见教材99页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答案:A 参见教材99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B 参见教材101—103页

9.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规范表述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五大

答案:B 参见教材101—103页

10.()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

A.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邓小平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邓小平在十二大上

D.邓小平在十三大上

答案:C 参见教材104页

11.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

A.政治建设这一中心

B.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C.文化建设这一中心

D.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心

答案:B 参见教材106页

1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提出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十二大上

D.十三大上

答案:D 参见教材101—103页

13.()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达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答案:C 参见教材96页

14.()强调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96页

15.()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96页

16.()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答案:C 参见教材96页

17.()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C 参见教材96页

18()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101—103页

19.()以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完备清晰起来,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纲领、政治建设纲领、文化建设纲领、社会建设纲领和生态文明建设纲领。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107—109页

二、多选题

1.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A.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一是我国社会的生产力还很落后

C.一是我国社会的生产关系还很落后

D.一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答案:AD 参见教材96页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可能呈现的状态是()

A.已经不存在了

B.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C.在某种条件下有可能激化

D.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

答案:BCD 参见教材96页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这些内容包含()

A.“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B.“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C.生产力水平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

D.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落后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1—103页

4.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具体内容包括()A.坚持改革创新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BCD 参见教材104——107页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A.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在了的分配制度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7—109页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要()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7—109页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C.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D.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7—109页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A.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C.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 D.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7—109页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强调指出“两个没有变”,即()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现状没有变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D.我国经济文化还很落后的现状没有变 答案:AC 参见教材96页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三个没有变”,即()A.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现状没有变 B.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D.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答案:BCD 参见教材96页

11.党的十三大之所以能够把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系统论述,有两个基本原因()

A.一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B.一是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的认识

C.一是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还面临着种种思想观念上和制度上的种种桎梏

D.一是因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落后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答案:AB 参见教材95页

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A.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B.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C.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D.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4—107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单选题

1.()这一重大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实现什么样的改革,怎样改革 答案:B 参见教材111页

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A.1978 B.1981 C.1992 D.1997

答案:C 参见教材111—114页

3.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答案:D 参见教材116页

4.()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习近平B.胡锦涛 C.江泽民 D.邓小平

答案:D 参见教材113页

5.()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D.习近平

答案:C 参见教材116—117页 6.党的十八大强调,()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A.改革开放 B.科技创新 C.文化创新 D.战略创新

答案:B 参见教材118页 7.()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A.稳定 B.改革 C.发展 D.创新

答案:C 参见教材119—120页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坚持科学发展 D.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答案:B 参见教材115—116页

9.()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答案:A 参见教材120—121页

10.()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守着 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答案:A 参见教材120—121页

11.()从我国总体上实现的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的实际出发,提出大体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答案:B 参见教材120—121页

12.()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答案:D 参见教材120—122页

13.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它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A.自治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答案:B 参见教材122—125页

1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小康”及“小康社会”系列概念的是()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答案:A 参见教材120—121页

15.()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A.习近平B.胡锦涛 C.江泽民 D.邓小平

答案:D 参见教材111—114页

16.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它体现社会主义本质。A.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共同富裕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答案:C 参见教材111—114页

1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邓小平提出了()的著名论断。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科学发展观

D.发展就是不断改革创新 答案:B 参见教材119—120页

1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江泽民提出了()的观点。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科学发展观

D.发展就是不断改革创新 答案:B 参见教材119—120页 1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答案:A 参见教材119—120页

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胡锦涛提出了()。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科学发展观

D.发展就是不断改革创新 答案:C 参见教材119—120页

二、多选题

1.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一是发展生产力 B.一是建立起公有制 C.一是不断深化改革 D.一是共同致富

答案:AD 参见教材122—125页

2.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答案:ACD 参见教材111—114页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科学涵义体现在()A.突出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C.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D.社会主义财富属于全体人民 答案:ABC 参见教材111—114页

4.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又实施了()A.科教兴国战略 B.可持续发展战略 C.文化发展战略 D.人才强国战略

答案:AD 参见教材116—118页

5.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主要体现在()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C.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D.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第三篇:毛概试题和答案

毛概试题和答案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指导意义:1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她们辩证统一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一是统一的理论基础;二是统一的思想精髓;三是统一的政治立场和价值标准;四是统一的方向和路径;五是统一的历史任务和根本手段。、试述科学发展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八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3、为什么说革命、建设、改革都是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1)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同样强调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3)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模式提供过具体蓝图。②不同国家必然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不同,而具有特殊性,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应该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③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①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②同时又坚决抵制各种腐朽的和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避免照搬西方模式即走“西化”的道路,而是要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

(5)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6)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4.为什么说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得为和所起作用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只能靠发展。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们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段得到实现。4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套主要经验,我们之所以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5.怎样理解我国的社会基本矛盾和改革之间的矛盾?

【分析提示】(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正是在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向前发展的。(2)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要获得解决,解决的方法就是改革。邓小平指出,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下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不仅是解放生产力,也是发展生产力。(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坚持这个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特别提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6.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这种长期性,是由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这表明,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出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使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在这之前,我国只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变,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7 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从国内的情况看,“文革”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缝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实力,只有改革开放。(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这种革命不是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3)改革

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论述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改造对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启示? 【分析提示】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今天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在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有中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它们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较好地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1 .为什么说 “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分析提示】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新的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既有过去积累起来的老问题,也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但不论解决什么问题,最终都要靠发展。所以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四篇:毛概考试试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3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4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容。

(3)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C)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1)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是共产主义思想。

(2)民族的: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3)科学的强调文化的科学内容,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于古代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尊重中国的历史,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尊重历史的辨证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4)大众的:强调文化的大众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5)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5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必备客观条件:国民革命的影响。重要客观条件:继续向前的革命形势。

必备主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最主要主观条件: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他政策的正确。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7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的调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四、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8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9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11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的战略?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二,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第三,党的十三大按照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表达出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四,“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是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12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3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⑵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⑶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⑷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方向和道路。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从总体上来看仍比较落后、多层次。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16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四、依法治国是国际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7什么是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8页(目测是重点)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面,没有先进的文化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1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注意不是体系)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鲜明肯定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第二,坚持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20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身,同时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这一道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也要实行对外开放。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我们对内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外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与合作,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的。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

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3亿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无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增添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今天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P214(目测考点)★★★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这是人们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指明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2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会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找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的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毛概试题与答案

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四、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五、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方式由生产方式决定

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七、要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在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九、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基本目标

十、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十一、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十二、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十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改革开放的原因:

1.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灾难。彻底扭转当时的严重局势,成为人心所向。

2.从国际环境看,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3.要赶上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

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意义:1.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2.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3.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2)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

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主要是在通过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综合考虑维护中国发展利益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要求,完善有关方针政策和体制机制,使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全球其他国家带来更多的福利,与国际社会实现共同发展。如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1.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符合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

2.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3.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多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 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分析论述收入差距现象:

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①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②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后三个方面不仅是产生收入差距的经济条件,而且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措施:规范收入秩序,调整分配格局

①依法保护合法适度收入 ②取缔非法收入 ③整顿不合理收入 ④调整过高收入 ⑤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社会发展新常态的三个特点: 1.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者之间的关系: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关系)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其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其主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其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其基础。如何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做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可为和谐社会做什么贡献?

学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是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构建和谐校园,须从我做起,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自觉地肩负起构建和谐校园的责任来,这不仅有利于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提高我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我们真正步入社会后,能更努力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第一,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第二,具有自我发展的行动;第三,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第四、我们要有当代大学生的觉悟,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构成部分

3.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4.建设生态文明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内外形势和人名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的。现实意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1、一个中国。这是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一、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3.实现祖国完全同意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 两个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的“邓六条”使“一国两制”构想更加充实、具体化 1985年3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和平发展?

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二、坚持从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

1.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

3.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坚持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4.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根据: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是一条既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新兴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是基于新中国60多年历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重要意义: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

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带给世界更多机遇;

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家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3.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4.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1.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2.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3.必须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努力使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达到新的团结和联合。如何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坚持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 2.实行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 3.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4.实行支部建在连上。

我国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做到:

1.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3.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4.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利益、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新一轮军改的意义:

1.“建”与“战”两条线,强化了中央的一元化领导,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各大军区的“独立王国”了;

2.强调了解放军的境外投送,提高了应对周边事态的能力;

3.陆海空及火箭、战略支援这“五军”情报系统集中,军种与战区条块分割。有利于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战争职能高效化,战区境外辐射有利于确保我国的“利益边疆”,及时有效地应对周边事态。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1.调整优化作战力量结构; 2.加快新型力量建设; 3.推进作战要素融合集成 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了、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壁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进模范作用,使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如何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2.3.4.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坚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下载毛概-第二章试题及答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第二章试题及答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试题及答案(5篇)

    1、毛泽东,邓小平为什么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创意者?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答: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科学的阐......

    毛概考试试题及答案

    6.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1)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

    毛概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人是()。 A、张心如B、刘少奇C、王稼祥D、邓小平......

    《毛概》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

    毛概试题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是() A、毛泽东B、李大钊C、邓小平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培育“四有”公民B、增强理想信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毛概试题试卷答案范文合集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是( D ) A、刘少奇B、朱德C、邓小平D、王稼祥 2.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c) A、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2、邓小平理论的精......

    毛概答案

    案例一:在京城必胜客吃完比萨饼,欧洲人不愿意接受全球化,他们热爱自己祖辈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化,他们坚持不懈的保护着它,传播着它,与人们分享着这份瑰宝。 讨论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