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它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济经验影响下的发展。
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将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有限理性认为,信息是一种昂贵的商品;引入机会主义行为与非均衡分析;增加了时间因素追求制度分析与传统经济学的耦合:将数理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建立了涵盖资源、技术、偏好和制度等经济变量的比较完整的经济学分析体系 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不完全如实地披露所有的信息及从事其他损人利己的行为。一般是用虚假的或空洞的,非真实威胁或承诺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表现之一是“搭便车”就是即使个人未支付费用,他也享受到了团体所提供的服务。
制度需求:是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的利益。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的制度安排,他们能够获得在原有制度安排下得不到的利益,这是就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
制度供给:是制度的生产,它是对制度需求的回应,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提供的法律、伦理或经济的准则或规则。制度均衡与非均衡:制度均衡是指在给定的一般条件下,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改变都不能给经济中任何个人或任何个人的团体带来额外的收入。制度非均衡是制度运行的一种常态。是由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出现了不一致而产生的,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希望改变而又未改变一种状态。产权: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臵权。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产权残缺:完备的产权应该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如果这些方面的权能受到限制或禁止,就称为产权的残缺。产权残缺分为两种情形:(1)一种是产权的主体因界定、保护和实现权利的费用太高而自动放弃一部分权利束;(2)另一种
情形是外来的干预(或侵犯),如国家的一些管制造成的所有制残缺。国家干预和管制是造成所有制残缺的根源。科斯定理:科斯定理的两个相反假设:1.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臵,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2.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臵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臵。科斯由此提出一个经典性的思想:只要是清楚界定的产权,市场的自由交易就会带来资源的最佳配臵。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不论产权属谁,只要产权界定清楚,自由的市场机制便能导出最有效率的结果。这一结论从产权的角度给出了市场顺畅运行的条件即产权的清晰界定。
波斯纳定理:波斯纳定理认为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交易,那么,权利应赋予那些最珍视它们的人。(概念解读:波斯纳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波斯纳定理”,而且在于他将这一定理用于对每个部门法和各种契约的具体分析。其中,对企业有限责任制度的分析可能是最具启示性的。波斯纳定理的实质即在契约安排中,要求体现“比较优势原理”。按照“平等竞争、能者居之”的原则分派权利,就能实现最优的权利安排。如果把企业责任制度理解为一种风险配臵契约,那么,从无限责任制到有限责任制的演变就恰好印证了契约安排中的比较优势原理。)
交易费用:也指交易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在完成一
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逆向选择: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不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不能完全预见契约履行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无法达成内容完备、设计周详的契约条款。
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是企业的中心签约人;是剩余控制权的拥有者和企业产权的所有者。企业家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筹集资本:一是从土地所有者借入土地;二是从外部资本所有者借入资本;三是企业所有者自己拥有资本。在企业内部,企业家与劳动者签订契约的结果,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关系中的产权关系是难以完全清楚的,从而产生了代理问题。
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统称。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制度变迁的原因
在于制度稳定性、环境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及人们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
路径依赖: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人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一路径产生依赖。正是这种路径依赖性的存在,使得一个社会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它是否有效率,都很难从这种制度中摆脱出来,这被称之为锁定。
制度变迁的时滞:时滞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认知和组织制度变迁到启动制度变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制度变迁中的时滞。时滞可分为四个部分。时滞Ⅰ:认知和组织。时滞Ⅱ:发明。时滞Ⅲ:菜单选择。时滞Ⅳ:启动时滞。启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制度主体的不同。
萨克斯“休克疗法”:
1、采取严格的货币紧缩政策,严格控制全社会的货币和信贷规模,削减财政补贴,减少财政赤字,以此抑制社会总需求,强制地消除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缺口,并以此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2、放开价格,取消价格补贴,形成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体系。
3、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取消对外贸易的限制,建立自由贸易体制,从国外“进口”一个真实的价格体系。
4、取消经济控制,尽快打破某些行业垄断,放弃对私有部门的各种限制。
5、尽快实行私有化,改造国有企业,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简单地讲,萨克斯“休克疗”=稳定宏观经济 + 经济自由化 + 私有化。
制度变迁的相机组合模式:制度变迁的相机组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组合模式Ⅰ:强制性制度创新方式 十 激进方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激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组合模式Ⅱ:强制性制度创新方式 十 渐进方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渐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组合模式Ⅲ: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创新方式 十 激进方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激进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组合模式Ⅳ:需求诱致性制度创新方式 + 渐进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渐进式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以上四种制度变迁组合模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之分,其效果主要看组合模式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能解决该阶段的改革任务:主要应该掌握:(1)因地制宜用好组合模式;(2)把握模式的转换时机;(3)各种组合模式互补搭配;(4)把握好制度变迁的强度;(5)把握好制度变迁的时间长度;(6)要考虑制度需求累增效应,及时推动制度升级和完善。
二、思考题
1、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有哪些方面的假定? 答: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假设主要有三方面内容:1.人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既追求财富最大化,也追求非财富最大化。2.人都是有限理性的。3.机会主义行为倾向。2、新制度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分歧是什么?
答:新制度经济学属于新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一枝,与以凡伯伦、康芒斯等人为代表的旧制度学派经济学有区别,与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现代制度经济学也有区别。他们的重大差别在于旧制度学派往往对主流经济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批驳有余而建树不多;同时,分析方法更接近社会学方法而非经济学方法。而新制度经济学则基本赞同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分析制度。所以新制度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区别在于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的不同,而与旧制度学派经济学及现代制度学派经济学的差异则是研究方法的不同。
3、简述制度的含义,本质及其特征?
答: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制度的本质:第一,制度是关于人们行为的规则。第二,制度是一种 “公共物品”。第三,组织不是制度。制度是游戏规则,而“组织是游戏人”。第四,制度通过制度安排而具体化。制度的共同特性:习惯性、确定性、公理性、普遍性、标志性。
4、什么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
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人们常常将正式制度称为正式规则和硬制度。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联系:(1)二者是相互生成的。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2)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任何正式制度安排都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各种不同形式的非正式制度的必要补充,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体系。区别:二者之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本质的不同。(1)存在和表现的形式不同。(2)实现机制不同。(3)实施成本不同。正式制度的制定和运行成本较高(4)形成和演变的时间长短和稳定性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却是一相当长期的过程。(5)可移植性不同。正式规则是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但非正式制度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6)认知表达和传导方式不同。非正式制度形成和运行所依据的是心照不宣的默认的知识,而正式制度可以通过语言或以符号形式进行表述、传递和存储。总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二者的作用,不可偏废。
5、制度的功能有那些?
答:
1、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
3、制度提供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制度规定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也就等于告诉了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
4、制度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制度通过奖励或惩罚的强制力量得以执行。据此,个人不仅可以预知行为的后果,而且可以计算采取何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最为合算。制度的有效性决定着个人选择的有效性。
5、制度能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人的活动具有选择自由,超出这一范围就要受到惩罚。由此,制度决定了人的活动在操作层面的选择集。
6、影响制度需求制度供给的因素有那些?
答:(1)产品和要素相对价格。(2)宪法秩序。各种经济社会问题都能从宪法结构中找到原因。宪政规则的改变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如中国对私人产权的认可与保护;廉政问题等等。(3)技术进步。如带铁蒺藜的铁丝网的技术与美国西部私人牧场的出现。(4)市场规模。如 股份公司的产生;跨国公司制度(5)其他因素。如突发事件;群体偏好;制度间的联动效应等。
7、产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1)减少不确定性。(2)将外部性内在化。(3)产权能够解决激励问题。(4)产权具有约束功能。产权是有限的;
产权约束的两种形式:外部监督约束和市场竞争约束。(5)产权的资源配臵功能。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影响资源配臵状况过程和效率。(6)产权的收入分配功能。产权本身包含着利益内容;产权是收入分配的依据;产权的明确界定有利于收入分配的规范化。
8、产权有那些特征?
答:
1、产权的残缺性与完备性。
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
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
5、产权的可分割性与可转让性。
6、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9、联系自身工作实践分析说明,为什么解决中国的(企业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官员腐败;环境污染;乃至政策制定等--可任选一个方面内容)问题必须从产权制度的创新入手?
答:腐败是一种世界性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有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专家发现,腐败主要是与体制、制度有关,因此反腐败也必须从体制、制度入手。我们可以从两个制度层面来分析我国的腐败问题
1、产权与行政权。近些年来我国腐败现象的增加与我国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的矛盾、磨擦密切相关。在我国转型时期,一些政府官员的腐败或多或少与我国的产权制度有关。在西方寻租理论看来,政府应该慎重地介入产权问题。不同的产权安排对社会
经济结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不同的产权安排也将对政府官员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过大的国有资产由于产权界定不明晰,必然会成为有权力的官员追逐的对象。从这些年我国腐败现象的大量案例来看,腐败现象主要是产生在两个领域,一是公共领域,如公共工程;二是公有产权领域。产权制度不健全是我国腐败的一个重要经济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进展缓慢导致产权约束的失灵从而寻租。另一个是对非公有制产权的限制也会导致一部分官员的抽租和寻租行为。我国非公制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也应该引起我们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产权与市场结合的时候就会形成寻利的社会,产权与政府及官员结合的时候就会形成寻租的社会。这些年来我们在改革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做法上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是政府官员控制、左右市场的能力还很强。
2、软政权现象。“软政权”的根本含义是即使制定了法律,它们也不被遵守、不易实施。突出特点是行政的随意性控制。这种随意性控制是产生腐败和设租-寻租现象的温床。当前我国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应该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二是让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在经济交易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0、简述康芒斯关于“交易”概念的基本要点?
答:(1)“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的单位。(2)“交易”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所
有权的转移,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的未来所有权的让与和取得,而不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3)“交易”是人类根本的或基本的活动单位,是使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有相互关系的单位。(4)“交易”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交换”不同。“交换”是一种移交与接收物品的劳动过程,是一种物质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或伸缩关系。(5)“交易”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本身必须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三项原则,实质上是指人类交易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6)“交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和限额的交易。(7)不同的具体的交易合在一起构成经济研究上的较大单位——“运行中的机构”或制度,实际上是贸易活动的有规则的载体。
11、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人的因素:1.不完全信息。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交易双方不可能签订到一个预见到一切可能性的完全契约。为了能够协调双方在将来可能出现的分歧,必须进行适当的安排,从而必然形成相应的交易费用。2.有限理性。在有限理性假设前提下,人们只具备有限的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交易的参与者可能会遇到自己未能预见到的事。为了防止交易的参与者也可能被别人算计,付出相应的交易费用则是难免的。3.机会主义。机会主义使得交易双方有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损人利己”,交易双方为
了防止被对方算计要支付相应的交易费用。(二)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一些特定交易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性,为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通常会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
(三)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市场经济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交易双方支付相应的交易费用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四)资产专用性。
12、简述阿尔钦和德姆塞茨“队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其代表论文是《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其基本内容:1.科斯关于企业是通过比市场拥有更为优越的权利(如命令强制或劳动纪律约束等)来解决问题的认识是一种幻觉。2.企业的实质不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长期和约,而是对投入的使用。3.企业生产是一种“队生产”。其特征是(1)生产需投入多种资源;(2)生产是一种合作劳动,存在一个队组织问题;(3)客观上存在着对每一个劳动者具体成果的计量困难。4.队生产会导致“搭便车”问题,解决方法是引入监督者。5.监督者也存在一个激励问题。方法是使其获得规定的残余产品的权利。
13、委托-代理问题及其产生的的原因是什么?
答:委托-代理问题存在于任何包含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组织和合作关系之中。如果委托-代理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且效用函数不同,则一系列的委托-代理问题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信息分布不对称;(2)环境 的不确定性;(3)契约的不完整性。
14、联系实际谈谈对激励机制的理解?
答:
(一)基本含义:是指委托人设计一套信息激励系统,使代理人在决策时,不仅要参考原有的信息,而且需要参考由信息激励系统所发出的新信息,使代理人明白,隐瞒和欺骗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努力履行契约,才会实现自身的合理利益。从而使委托人的利益得到保证。
(二)企业激励的两种方式:1.资本所有者对经理人员的激励问题。包括:了解经理人员的目标函数;客观量度企业业绩和经理人员的努力状况;设计适当的激励手段;引入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2.企业科层组织中的激励约束问题。科层组织的特点:金字塔型结构,决策控制全,纵向的信息流动,报酬差别。激励方式:提职晋升;协调与监督。
(三)分成制的激励方式。代表理论为张五常的租佃分成制理论。
13、为什么要进行制度创新?
答:1.制度的局限性与制度创新的必要性:(1)制度的产生、性质由生产、交往规定,因而,它的功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有制度而不能执行,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3)制度的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构成了制度的局限性。2.制度的特性是保持稳定和压制变化。制度的稳定性这一优点,恰恰也是制度的缺点或短处,它使得制度创新成为必要和可能。
15、影响制度创新时滞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在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现存法律和制度安排的状态。因为:第一、它限制了制度安排的演化范围,如一国宪法秩序就往往规定了制度安排的可行性空间。第二、现存制度安排还有残存价值。这种价值越大,抛弃它就越觉得可惜。第三、发明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制度创新时滞必然被拉长。第四、制度创新是一个利益调整过程。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对受损者进行相应的补偿;会导致新制度的推行延期,甚至被取消。制度供给中的时滞还与人的有限理性、信息成本甚至意识形态都有关。通过努力,人们能够缩短,但却不能消灭制度供给中的时滞。
16、简述学习与制度变迁的关系?
答:1.制度变迁的动力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学习与竞争。人类从野蛮、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就是不断学习的结果。在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中,人们更多地是在“边干边学”。如同中国改革中的“摸着石头过河”。2.学习机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1)制度变迁的速度是学习速度的函数,但变迁的方向却取决于获取不同知识的预期回报率。(2)经验和学习的差异是形成不同社会和文明的重要原因。(3)现存知识存量变化对制度变迁的时间因素起着重大影响。3.人类从过去的野蛮走向今天的文明确实是经过漫长学习过程的结果。
许多制度、规则是人们不断地“试错”、学习的结果;反过来,有效的制度又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没有学习及其知识存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制度的变迁和创新。如:西欧的率先发展,一个主要因素,就是逐渐意识到纯科学研究的实际作用。中国的崛起得益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
17、试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点与缺点?
答:
(一)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优点和缺点:1.优点:具有坚实的组织保障机制,改革的速度和路径有可控性;较低的决策失误率;持久的改革动力;改革具有不可逆性。2.缺陷:改革难以彻底,核心制度难以突破;改革时间较长;改革成本较大,且有向后累积的趋势;改革可能出现主体缺位现象;导致“双轨制”长期并存,加大了政府和官员的“寻租”空间。
(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点和缺陷:1.优点:推动力度大;制度出台的时间短;能够保证制度安排运行的有效性;对旧制度的更替作用巨大。2.缺陷:低效性;“搭便车”;制度破坏性大;社会震荡大;风险高。2.局限性还有:可能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三)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比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很难划分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制度变迁。1.二者有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是对制度不均衡的反应、两者都
得遵循成本--收益比较的基本原则等。2.二者是相互补充的。这种相互补充有两方面的含义:一层含义是当诱致性制度变迁满足不了社会对制度的需求的时候,由国家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就可以弥补制度供给不足;另一层含义是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也并不是无差异的,即制度是有层次性、差异性及其特殊性的,有些制度供给及其变迁只能由国家来实施。
18、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区别是什么 ?
答:(1)从改革的内容上看,差别主要表现在所有制改革和经济自由化上。(2)从改革的哲学和理论基础来看,激进式改革者认为,“跨跃深渊时不可能用两步”,而渐进式改革者认为,应“摸着石头过河”。激进式改革的意识形态取向是资本主义,其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西方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而渐迸式改革的意识形态取向是社会主义,其经济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经济学,不过在改革过程中又有选择地吸收了一些经济学派的观点,如新制度经济学、及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和方法。(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这两种改革方式在改革的顺序、改革中的“破与立”、改革的可逆性、改革的速度、改革中的试验、改革的设计及改革中经济的“二元性”上都存在差异。(4)从理论的逻辑完整性来看,渐进式改革远没有激进式改革那么完整。
19、为什么说激进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是一种比
较理想的制度变迁模式组合?
答:1.这种组合模式从整体看,制度的变迁采取的是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方式,但是在单个制度的安排上有激进性质体现。在核心制度采取激进的方式安排后,制度体系的其他配套制度就采取诱导性制度来逐步完善。2.这种制度变迁的组合模式有许多优点:(1)因为有充足的内生需求,制度安排一般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制度实施的阻力小,实施成本低;(2)制度安排成功的概率相当高;(3)制度供给较及时,可以较大地缩小制度供需缺口;(4)制度安排的可逆性大,便于制度修正和调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度变迁组合模式。
20、简述关于国家起源的契约理论与剥削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契约理论可以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斯宾诺莎、霍布斯、卢梭等人都有过重大贡献。认为,国家是人们自愿订立契约的产物。人们通过自愿让渡部分权利而产生公共权力组织-―国家来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并获得某些公共服务。2.剥削理论则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国家不是产生于契约,而是产生于暴力,把国家看作是一个集团或阶级的代理机构。
21、为什么说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和社会产出双重目标往往是矛盾的?
答:1.统治者租金最大化和社会产出双重目标存在着内在 的矛盾。第二个目的包含一套使社会产出最大化而完全有效率的产权,而第一个目的是企图确定一套基本规则以确保统治者自己收人的最大化。是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还是使社会产出最大化,在许多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个鱼与熊掌的两难选择,要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 “皆大欢喜”的均衡点是很困难的。2.诺思认为:从历史上看,“在使统治者 的租金最大化的所有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的体制之间,存在着持久的冲突。这种基本矛盾是使社会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源”。3.换言之,国家这两个目的冲突的根源在于有效率的产权制度的确立与统治者的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着冲突,建立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有利于社会产出最大化,但可能并不有利于统治者租金的最大化。从自身利益出发,统治者往往可能维持或建立一套无效率的产权制度。
22、为什么国家要对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的产权结构负责?
答:1.“诺思悖论”认为,因为是国家界定产权结构;因而国家理论是根本性的。最终是国家要对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2.国家目标有两个:一是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降低交易费用以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换言之,国家有两个方面的
目标,它既要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又要降低交易费用以使全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从而增加国家税收入。然而,这两个目标是相互冲突的,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冲突并导致相互矛盾,乃至对抗行为的出现,国家由此兴、由此衰。国家权力就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此来看,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
23、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起什么作用?
答: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起保护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1.国家制定规则保护产权制度。国家或政府的作用是垄断暴力潜能以保护产权、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2.国家的过多干预不利于保护产权制度。国家的过多干预则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降低产权制度的效率。
第二篇: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是制度,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制度是如何起源的?
答: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起着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
制度的作用有:降低交易费用,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收益内部化,印制机会主义行为。所有的这些作用都是为了提供激励和提供有效信息的稳定预期,从而改变相对价格,形成偏好与抉择,从而影响行动和结果。(P6)
关于制度的起源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说。第二种观点是诺斯的从简单交换到非个人的交换理论。第三种观点是考特和尤伦关于财产制度起源的思想库。(P8)
2:什么是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有哪些形式?
答:所谓制度变迁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过程。
制度变迁的形式有: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的制度变迁。由政府或团体进行的制度变迁往往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即由个人进行的制度变迁或无主体的制度变迁一般具有诱致性的特点。
制度变迁的方式有,渐进式制度变迁和突变式制度变迁。前者如冰河般缓慢移动,后者像暴风雨一样剧烈的变化。(P11)
3: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新制度经济学最早是由O。威廉姆森提出来的,意指以科斯为代表的、强调交易费用和制度重要性的学术思潮。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 道格拉斯诺斯 阿曼阿尔钦 哈罗德德姆塞茨 张五常等。(p14)
4:新制度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理论?
答:第一、交易费用经济学。交易费用是指交易过程中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成本。交易过程中包括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成本。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交易一般是以极大化其提供的净收益的方式进行的。作为理性的经纪人,经济单位和经济个体总是希望降低交易费用,因而会想出各种办法,包括作出不同的制度安排,建立不同的经济组织或者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等。
第二、产权经济学。基本观点是产权是经济系统的关键变量,一旦改变了产权,也就改变了整个系统,因而产权安排对经济活动的效率至关重要。
第三、合约经济学。是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形成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交易费用与合约选择的形式,合约的结构和合约的效率。研究合约选择问题对于理解经济的运行和资源的配置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P16)5:新制度经济学到底“新”在何处?(P22)答:第一、与新古典经济学相比:
第二、与旧制度经济学相比: 第三、新在交易费用 6:为什么要学习新制度经济学?
答:学习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性,首先来自于其研究方法的启发作用。第二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当作重要变量,研究了制度的作用,尤其分析了不同制度下人的行为与资源配置的不同效果问题,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第三,学习新制度经济学并不只是为了更好地解释以往的经济增长,而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
第二章
1:什么是交易,康芒斯的交易分为哪几种类型?(P38)
答: 交易是,当一种物品或服务在不同的技术界面上被转让时,交易就发生了。交易意味着活动的一个阶段的终止,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康芒斯把交易具体分为三类,一是“买卖型”的交易,又称平等的交易,指的是两个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市场交易。二是“管理型”的交易,就是上级一个人或一种少数个人的特权组织,发号施令,下级必须服从的交易。三是“配额型”的交易,配额型交易是指一个集体的上级或其代表人物的交易,这是一种政府交易。2:什么是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包括哪些类型?
答:狭义的交易费用是指利用市场价格机制的费用,包括进行信息搜寻、谈判、签订合约、和履行合约的费用。广义的交易费用则定义为经济体系运行或制度运作的费用。
交易费用包括了市场交易费用、经理交易费用和政治交易费用。市场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成本。经理交易费用主要是交易由企业来组织时所涉及的费用,典型的是在企业和雇员之间执行劳动合同的费用,以及经理决策失误的费用。政治交易费用就是通过集体行动来供给公共物品的成本。3:为什么存在交易费用,特别是,为什么资产的专用性越强,交易费用越高?
答:威廉姆森概括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与交易有关的人的因素;另一个是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关于人的因素,在威廉姆森看来,进行交易的个人都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这两种结合起来,使交易双方既不可能估计到所有情况也不可能防止他人投机取巧,因而必须采取一些预防性办法或安排来保护自己不受损害,由此导致了交易费用。与他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资产的专用性,二是未来的不确定性程度,三是交易的频率。
资产的专用性不同意味着在市场交换时面临的选择也就不同,具有完全专用性的资产由于不可能挪作他用,因而一种用途无法实现,其价值就会下降为零。而与之相对的通用性资产,由于有多种用途,因而一旦某种用途无法实现,可以方便地转作其他用途。这样一来,具有多种用途的通用性资产在市场交易中就会比具有单一用途的专用性资产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所以资产的专用性越强,交易费用越高。4:如何估算交易费用的大小? 答:市场交易费用:搜寻成本的相对大小。对市场供给方来说,交易费用表现为推销成本中扣除运输成本的部分。
经理交易费用:可以用经常成本作为估计的基础。经常成本既包括生产承办,也包括内部交易费用。同时某些交易费用采取了沉淀成本和专用性投资的形式,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政治交易费用也很重要,但却更加难以估计,制定和实施法律的成本,公共选择的成本都是难以估量的。
5:交易费用经济学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地位如何?
答:交易经济学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显然处于核心地位,新制度经济学既然是研究制度的,而一切制度安排都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制度存在和制度运行的关键概念,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生长点,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可以看成是交易费用理论的自然延伸。
第三章
1:什么是产权?产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产权是如何产生的?
答:产权是一种经济权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权利束,其中既有使用权也有处置权,还有收益权和转让权,它的作用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只有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发挥作用。
法律上的产权包括所有权,所有权的分割,非物质权利或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人自身的财产:人权。经济上的产权包括资源的使用权,收入权和转让权。2:如何理解产权在经济社会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答:个人决策者面临着不同的替代性制度安排,不同的安排意味着使用资源的不同权利,不同的权利安排当然意味着不同的经济效率。
科斯认为,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本质前提。提出了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时,权利的初始界定与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无关,强调了产权界定的极端重要性。
阿曼.阿尔钦认为,产权作为基本的游戏规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产权约束,也就改变了经济系统。
张五常看来,产权不仅是竞争的规则,而且还可以用来解释人的行为。德姆塞茨认为,产权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解决外部性问题。
波斯纳提出了产权的三个标准,第一是产权的界定标准,第二是产权的排他性,第三是产权的可转让性。
3:什么是租值消散理论?租值为什么会出现消散?如何防止租值的消散?
答:租值消散理论的大意是说,本来有价值的资源或财产,由于其产权安排方面的原因,其价值或租金下降,乃至完全消失。
原因:第一,公共产权的安排。公共财产是一种无主资源,由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结果必然是资源的过度使用,使资源的应有价值下降,反之如果一种资源是有主资源,所有者就会利用其排他权排斥他人使用,就可以避免资源的过度使用,从而避免由于争夺无主资源而导致的竞争成本。第二,政府的管制。政府管制是对价格机制的干扰,而价格机制在受到干预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其他分配资源的标准出现,这就形成了租值消散的条件,因为其他分配资源的标准不是免费的,其中必然涉及一些成本,这些成本呢就代表着租值的小三。
防止:政府干预,规范公共财产资源的使用,从而减少租值消散。同时,租值消散的极小化可以通过寻找生产的替代办法,或使用资源的替代办法从而使价值下降得最少来现实,也可以形成另外的合约安排使交易费用增加得最少来实现。
4:产权为什么需要流转?
答:资源的转让是资源定价和有效配置的本质前提。这是因为,一种资源只有通过转让才能从价值低的用途转让到价值高的用途,由此才能获得最大价值。更重要的事,一种资源,只有通过转让,才会形成价格,而资源也只有在价格的引导下才能实现最优配置。反之,缺少了转让权,价格无从形成,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无从发挥。5:为什么要保护产权,如何保护产权?
答:个人财产的法律保护对于激励有效率地使用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重要。同时,产权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在于产权的有效保护。
有两种方式,一是自我保护,由所有者本身保护自己的产权,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国家没有产生之前,而且在现代社会也大量存在。二是由国家执行或保护。
第四章
1:什么是合约?合约分为哪几种类型?包括哪些内容?
答:合约是交易双方作出的一种约定,在经济学中,合约一般是指双边合约,也是一种协议,指交易双方就交易条款在协商后达成的一致意见,其中合约各方保证就双方认为充分的或等价的对象按协商的条件进行交易。
类型:销售合约:出售某种资产、物质产品或服务时签订的合约。
出租合约,指所有者在保留一部分权利的同时将另一部分权利租借给他人使用。雇佣合约:是一种服务合约,也就是一方按另一方的要求提供某种服务,另一方支付相应的报酬。
贷款合约:将资源的控制权出租给别人,以换取收益。婚姻合约,是一种两性间的一种结合。
2:什么是关系性合约?关系性合约存在的原因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关系性合约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建立一种长期的信任关系,通过协商解决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在长期的持续关系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一旦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合作和其他补偿性的方法来解决。
主要问题,一私人裁决方式。二是组织文化的作用。三是有限理性 3:什么是完全合约?完全合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完全合约是假定合约的订立是一劳永逸的,合约的执行阶段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故签约者事先知道所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即使存在不确定性,也可以根据期望效用极大化原则设计最优的合约。
主要问题有,没有不确定性和隐信息或隐行动条件下的最优雇佣合约;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合约;信息和激励;多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最优合约;长期激励合约问题。4:合约为什么是不完全的?研究不完全合约为什么需要方法的转变?
答:合约的不完全性在于,合约并没有明确地说明和处理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而是让许多决策和交易留待以后决定。
不完全合约理论要回答的问题是,当一些决策和交易留待以后决定时,那么在需要作决定的时候到底由谁来作决定?这就涉及所有权、控制权、相机抉择、权威和决策规则等问题。所以需要分析方法的根本改变,在不完全合约中则主要强调了控制权和所有权保护的激励效应,在不完全合约的分析中,主要关注的是货币报酬以外的其他制度因素的激励作用。
5:在不完全合约中权利如何分配才有效率?
(P117)
第三篇: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_
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外部性分为四种类型:即生产者正外部性、生产者负外部性、消费者正外部性和消费者负外部性 交易费用:科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阿罗:“经济制度操作的成本”。诺思:“交易成本是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 威廉姆森:“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描述过去对现在和将来产生强大影响的术语。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路径依赖是对长期经济变化作分析性理解的关键。路径依赖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发展的差异。诺思悖论:没有国家办不成事,但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任何时候有国家总比无国家(即无政府状态)好。因为,有国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公正和安全。而要确保秩序、公正和安全,人们又必须把确定和保护“所有权”的垄断权交给国家,以便它能够完成人们要求它完成的任务。但是,国家有了垄断权力以后又可能成为个人权利的最大、最危险的侵害者,因为一旦国家接管了产权保护职能并成为惟一合法使用暴力的组织,它就有可能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地位索取高于其提供服务所需的租金,更有甚者还可能干脆剥夺私人产权。市场治理:一种介于市场治理和专用性资产交易(双边)治理之间的中间形式。它不是直接诉诸法律来保持或断绝交易关系,而是借助于第三方(仲裁者)来帮助解决争端和评价绩效。制度效率:新制度经济学家是从制度成本与制度收益的对比来解释制度效率。制度成本包括制度变革过程中的界定、设计、组织等成本和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组织、维持、实施等费用;制度收益则指制度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给经济人提供的激励与约束的程度。制度的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假定制度所提供的服务或实现的功能为既定,则选择费用较低的制度是更有效的制度;另一种是,假定制度选择的费用为给定,那么能够提供更多服务或实现更多功能的制度是更有效的制度。三边治理:一种介于市场治理和专用性资产交易(双边)治理之间的中间形式。它不是直接诉诸法律来保持或断绝交易关系,而是借助于第三方(仲裁者)来帮助解决争端和评价绩效。制度耦合:指的是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为了实现其核心功能而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来激励与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制度耦合的情况下,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矛盾,没有互相冲突和抵制的部分,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制度结构的整体功能。何谓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其保障机制有哪些 人力资本交易就是通过人力资本的转让而实现的人力资本产权权利束的分解和转让。在现实的人力资本交易中,人力资本载体交易的只是其人力资本产权的部分权利,即使用权,支配权等,而不会将所有权进行交易,因为这样容易导致被他人完全控制。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保障机制 :契约保障;法律保障;社会保障 制度功能有哪些? 1.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人们创立各种制度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规范和约束人的机会主义行为。2.提供有效信息。能够提供有效的信息或缓解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就能够降低交易费用。许多制度就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形成的。3.降低不确定性。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 4.降低交易成本。科斯早就论证了企业制度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5.外部性内部化。对于正外部性,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交易双方的自愿交易无法将外部性内部化,这时就需要专利制度、财政补贴等制度来实现使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不完全契约及其原因是什么? 在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要在签约时预测到所有可能出现的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预测到,要准确地描述每种状态也是很困难的;即使描述了,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当实际状态出现时,当事人也可能为什么是实际状态争论不休;即使当事人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法院也不可能证实;即使法院能证实,执行起来也可能成本太高。这样,契约中总留有未被指派的权利和未被列明的事项,这样的契约就是不完全契约。1.有限理性。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与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人们不能在事前把与契约相关的全部信息写入到契约的条款中,也无法预测到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偶然事件。2.交易费用。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部分契约可能因交易费用过高而无法达成。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长期契约可以避免一系 短期契约带来的附加费用。3.非对称信息。因为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对不可观察的行为与无法验证的信息可以设计较好的契约来减少信息的非对称性,但是要完全消除信息的非对称性是不可能的。4语言使用的模糊性。语言只能对事件、状况大致地描述,而不能对它们进行完全精确地描述。这就意味着语言对任何复杂事件的陈述都可能是模糊的。5.什么是制度供给过剩?其原因是什么? 制度供给过剩是指相对于社会对制度的需求而言有些制度是多余的,或者是故意供给或维持一些过时的、低效的制度。制度供给过剩也有短期和长期之分。一般商品出现长期供给过剩常与政府的价格控制有关。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与政府的干预、管制也有密切的关系。政府过多的干预、管制会导致寻租与设租活动。这就难以避免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原因 首先,一些行业或部门的企业的寻租活动会导致过多的政府管制,进而导致过多的低效制度的长期供给。其次,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还与政府官员的设租行为有关。在存在设租活动的情况下,政府官员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增加一些低效的制度或者使一些本来合理的制度变形变质,造成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治理? 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代理问题与代理成本。1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有两条途径或思路:即激励和约束。对公司经理代理问题的“约束”思路,即“公司治理”。2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客观力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叫做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另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外部的各种客观力量,叫做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加强内部治理,就是以更恰当的方式组织好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相关的审计委员会,争取有责任心的大股东对公司的关注,保证企业的报告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提供和披露系统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保证经营者很好地履行对股东的责任,尽到作为代理者的义务。3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包括一般少数股东以及潜在股东、资本市场、股票交易所等,以及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监督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外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治理结构的补充,其作用在于使经营行为受到外界评价,迫使经营者自律和自我控制。科斯定理有何意义?
1、理论意义 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制度安排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这就使制度安排这一在传统经济学中被当作既定前提的因素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实践意义 科斯定理的提出为解决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措施。科斯定理的提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可资借鉴之处。科斯定理指出,产权的清晰界定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往中的交易费用,达到最优经济效率。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它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改革者进一步认识产权明晰化的重要性,使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法律上对产权的规定,而重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具体明确产权边界;二是启发人们在探讨更为合理和更为有效的产权配置时,必须考虑交易费用。
3、方法论意义 进行经济学研究一定不能脱离实际,要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4.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的经验、历史和制度分析具体方法 1反设事实,即是设想或思维实验,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 2经验和案例研究。阿尔斯通:借助关于制度的理论知识现有成果,案例研究方法常常是推动我们积累关于制度变革理论知识的惟一方法。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1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2、技术进步
3、市场规模
4、其它制度安排的变迁
5、偏好的变化
6、偶然事件如何理解经济增长的“制度决定论”?试举例说明。1.诺思之前的经济增长决定论。2.诺思之前经济增长决定论的不足。3.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4.诺思经济增长的“制度决定论”的提出。如何理解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试举例说明。
1、人力资本产权的含义 人力资本产权是指由人力资本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规则。人力资本产权是由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支配权、占有权和使用权等一系列权利构成的一个权利束。
2、人力资本产权的功能 人力资本产权作为产权制度的一种类型,其最主要的功能也是给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以激励。具体来说,人力资本产权能够减少人力资本投资的外部性,激励人力资本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它还能减少人力资本使用和供给中的外部性,激励人力资本主体提高人力资本效率。
3、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外部性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因此除国家加大投资外,还需明确产权。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即人力资本的实际供给量。导致人力资本供给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产权激励。
4、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的客观依据 人力资本的企业所有权是人力资本产权的必然结果。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签订契约加入企业后,也在企业中投入了人力资本这一企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财产,自然也应该分享企业所有权。企业剩余不仅来源于非人力资本,而且也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的性质是影响其企业所有权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也具有专用性、团队生产、信号显示机制(知识、绩效)和抵押性等。人力资本企业所有权的实现形式(1)企业所有权的共同分享 企业所有权的共同分享就是企业剩余索取权由过去的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独享转变为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等多个产权主体共享。共同分享采取的典型形式是利润分享制和收益分享制。目前,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创新的重点是企业家、高科技人员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其中主要是年薪制和股票期权。(2)企业所有权的共同治理随着知识和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和企业成长最稀缺的生产要素,企业治理结构将发生边际调整。由传统的“单一治理”模式转变为“共同治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治理主体多元化;另一方面,治理手段也发生转变。威廉姆森是如何分析交易费用决定因素的? 威廉姆森主要是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的。1.人的因素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的人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人”,而是“契约人”。“契约人”的行为特征不同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而具体表现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正是“契约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交易成本的产生。2.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 威廉姆森通过对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即他所谓交易的三个维度(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不同的维度与交易成本有关,三者中,资产专用性最重要最独特。3.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 交易的市场环境是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交易开始时有大量的供应商参加竞标的条件,并不意味着此后这种条件还会存在。事后竞争是否充分,依赖于所涉及的货物或者服务是否受到专用性人力或物质资产投资的支持。1
第四篇: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它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济经验影响下的发展。
2.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
3.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4.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
5.产权: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6.寻租:个人为增加个人财富所作出的对社会净财富发生不利影响的努力。
7.科斯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在正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8.制度创新:所谓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通称,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
9.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
10.路径依赖:它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
11.产权残缺:所有权的残缺可以被理解为是对那些用来确定“完整的”所有制的权利束中的一些私有权的删除。
12.诺思悖论:一方面,国家权力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国家权力又是个人权利最大和最危险的侵害者,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衰落。这就是有名的“诺思悖论”。
二、简答题
1.产权的特征有哪些?
答:(1)产权的完备性与残缺性。
(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
(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
(5)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与可转让性。
(6)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人的行为有哪些假设?
答: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假定有:
(1)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
(2)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3)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指人们对自我利益的考虑和追求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3.简述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答:(1)人的本性决定交费用的存在。威廉姆斯认为,人的本性直接影响了市场的效率。市场上交易的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机会主义的倾向。
(2)人们行为的不确定性决定交易费用的存在。一个人做出决策时,无从了解其他人同时也在做的决策和计划。
(3)与个体间产权交易有关的各种行为导致了交易费用的产生。这些行为包括寻找有关价格的确切信息、谈判、订立和约、监督、索赔等。
4.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国家凭借暴力潜能和权威在全社会实现所有权。
(2)有利于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
(3)还取决于权力介入产权安排的方式和程度的差异。
(4)离开了国家,产权制度无法建立,但无效或低效的产权又或多或少与国家有关。
5.简述制度的构成?
答:(1)制度构成一般概括地讲可分为两大类:即硬制度(正式制度)和软制度(非正式制度)。
(2)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将制度分为三个层次:即宪法层次,集体行动层次,操作层次和选择层次。
(3)柯武刚、史漫飞将制度分为从人类经验中演化出来的内在制度和被自上而下地强加和执行的外在制度两类。
(4)诺斯则认为,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制度),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制度)和实施机制所构成。这三个部分就是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
6.科斯定理有何意义?
答:(1)理论意义: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制度安排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这就使制度安排这一在传统经济学中被当作既定前提的因素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实践意义:科斯定理的提出为解决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措施。科斯定理的提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可资借鉴之处。科斯定理指出,产权的清晰界定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往中的交易费用,达到最优经济效率。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它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改革者进一步认识产权明晰化的重要性,使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法律上对产权的规定,而重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具体明确产权边界;二是启发人们在探讨更为合理
和更为有效的产权配置时,必须考虑交易费用。
(3)方法论意义:进行经济学研究一定不能脱离实际,要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材料分析题
答:(1)产权界定: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的产权理论,产权经济学强调财产权的买卖和分配应该是经济学研究和分析的主要对象,而不是商品买卖。财产权的买卖和商品买卖相比,更有利于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资源配置。
① 假定个人在现有的阶级结构所确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并且使效用最大化;
② 通过考察各种可能的制度安排对收益—报酬的影响,从而可能详细地分析制度安排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③ 认识到交易费用大于零在所有权情形中具有的实际重要性。
(2)交易费用:
① 交易是分析的基本单元;
② 造成交易成本差异的关键是交易的频率、不确定性及资产专用性;
③ 各种一般治理模式都是由一系列属性所界定的;
④ 每种一般治理模式都适用不同的契约法;
⑤ 交易与治理结构都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⑥ 制度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治理成本的变化。
四、论述题
1.为什么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导致低效率产权的出现?
答:(1)加入不同集团以后,产权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优的了,对某一集团有利的产权安排不一定有利于其他团体。
(2)产权的安排取决于利益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力。在利益集团中失利的往往是那些从属于大集团的个人,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获得有关可靠信息的高额成本;二是搭便车问题;三是相对较小的人均受损额。越是小的利益集团越是容易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可以影响统治者。为什么少数人能愚弄多数人呢?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原因:产权结构的边际变化能导致人们的收益和成本的不公平分配,而在这些变化中,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对称。
(3)利益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力决定制度安排:人人皆大欢喜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因此,一种制度能否得以实行,就要看一个社会的决定政策的权力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
(4)既得利益集团阻止有效的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因:
① 从舆论上打着国家利益的招牌,进行院外活动,影响政府制定对自己有利的产业政策或保护政策。
② 对新的进入者设置障碍,即斯蒂格勒所说的一种管制需求,强调管制,以行政的手段分配资源等。
③ 在这种有利益集团影响的行业或部门往往形成以行政垄断为支撑的产权结构,其他经济主体很难进行这些行业,产业缺乏竞争,从而导致低效。
2.试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答:(1)两者相互补充:
① 当诱致性制度变迁满足不了社会对制度的需求的时候,由国家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就可以弥补制度供给不足。
② 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也并不是无差异的,即制度是有层次性、差异性及其特殊性的。有些制度供给及其变迁只能由国家来实施;而另外一些制度及其变迁,由于适用范围是特定的,它就只能由相关的团体(或群体)来完成。
(2)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有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是对制度不均衡的反应;两者都得遵循成本——收益比较的基本原则等。
(3)种制度变迁模式差别:
① 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
② 两类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
③ 两类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
3.什么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人们常常将正式制度称为正式规则和硬制度。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
联系:(1)二者是相互生成的。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2)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任何正式制度安排都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各种不同形式的非正式制度的必要补充,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体系。
区别:二者之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本质的不同。(1)存在和表现的形式不同。(2)实现机制不同。(3)实施成本不同。正式制度的制定和运行成本较高。(4)形成和演变的时间长短和稳定性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却是一相当长期的过程。(5)可移植性不同。正式规则是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但非正式制度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6)认知表达和传导方式不同。非正式制度形成和运行所依据的是心照不宣的默认的知识,而正式制度可以通过语言或以符号形式进行表述、传递和存储。
总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二者的作用,不可偏废。
第五篇:新制度经济学
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2007161050经济学谢雁娇
一个学期的新制度经济学课,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新制度经济学下的产权理论,它让我对当今的企业制度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我查了有关产权方面的知识,结合所学内容,简单谈谈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正逐步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和改造,改组和改造的目的是尽快让国有企业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我想从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入手,就产权清晰问题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1、产权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产权理论起因于科斯对外部性问题的重新研究。科斯通过引入产权概论,论证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前提下,市场机制仍是有效的在零交易费用前提下,权利的初始界定并不影响资源优化配置的最终结果,这就是科斯第一定理。这一定理揭示出传统经济学论市场机制而不涉及产权制度所产生的逻辑悖论,从而推翻了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说明经济学分析必须引入产权因素。
但“零交易费用”是不现实的,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界
定、产权的交易都必须花费一定的成本,只有当产权界定和交易带来的收益大于所需成本时,产权的调整方能实现;若收益小于成本,即使产权调整能带来更优化的资源配置,但因无利可图,也不可能实现。
2、企业产权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正如科斯所指出的,由于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产生了企业这种可节约交易费用的组织,但企业的出现又使得原有的产权状况变得更为复杂,企业产权理论正是研究和解决企业制度中因产权复杂化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企业产权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剩余索取权问题。
为了保证企业的效率,剩余索取权应归监督者(即企业管理者)所有,而在企业内部,管理者既可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又可为资本所有者或劳动者同时兼任。因此,按剩余索取权归属的主体不同,企业可划分为企业家企业、资本家企业、工人管理企业三种类型。而具体采取何种形式,则取决于各生产要素的市场环境,因为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交易组织形式,出于节约交易费用的考虑,会根据具体的资本、劳动及管理的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避免所需交易费用过高要素的直接市场交易。若违背这一原则,企业效率必然低下。
在现代股份公司中,所有者即股东的利益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经营者由于掌握实际的经营权,可能会谋取私利,这就产生了一个委托——代理问题。若没有有效的制度控制代理成本,则股份公司将无法有效运转。委托——代理理论正是研究如何设计一种机制,使之最大限度减少代理成本,同时又给予经营者以最大激励。首要的措施就是必须使经营者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把经营者的报酬与企业利
润联系起来,或直接让经营者拥有企业部分股票。由于剩余索取权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因此还必须采取一定的市场约束。一是经理市场,当代理成本过高时,股东可通过合法程序重聘经营者;二是股票市场,当股东利益受损,而单个股东又无法影响董事会决策时,他可抛售其股票,从而约束经营者。
二、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所应具有的本质规定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其中,产权明晰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后三个方面的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是有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性环节。
首先,权责明确是以理顺产权关系为基础的。强有力的产权约束必然造成严格的与自觉的从而也是充分的责任。一系列的放权措施使企业经营者有了生产经营和其他方面的权利。但松弛的产权关系的缺陷因为这种放权而失去了行政约束的屏障。所以,权责明确的前提是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对于企业经营者形成强有力约束的产权制度。
其次,产权关系不顺,无法理顺政企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在非资产基础上的关系即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对企业实行的管理;二是建立在资产基础上的关系即政府作为企业资产的拥有者而对企业实行的管理。处理前一种关系较为容易,而后一种政企关系的处理则较为困难,原因在于政府的后一种管理具有刚性:既然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那么作为投资者的国家就必
然要对其实施管理。无论是国家必须保持的对一定的领域、一些企业的控制,还是政资分开,都是理顺产权关系的基本内容。
第三,科学管理要求必须理顺产权关系。在产权关系明晰的公司制下,董事会是所有者的代表,出于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的需要,将管理者的经营能力作为主要标准择优录用,并在实践中加以考评。通过这种强有力的产权约束机制,使管理岗位上永远立着优秀的管理者。因此,优秀的管理者和良好的企业管理可以说是建立在产权明晰基础上的一种派生效果。事实上,良好的产权关系本身寓含着遴选优秀管理者的机制。
由此可见,产权明晰是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础。以上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分析,充分说明: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三、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
1、所谓产权清晰便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在狭义所有权层次上进行产权界定,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弄清所有权归谁;二是狭义所有权与其他产权拥有主体的产权界定,笼统地讲,也就是划分出资人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如果以上几方面的产权都界定清楚了,就可以说国有企业的产权清晰基本完成了。产权清晰在明确投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之后,也许对国有企业产权明晰更重要更复杂的一个方面,就是明确企业与政府的权利边界,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清归根结底就是这个边界不清。
国有企业产权明晰就是要在三个层次上明确责权利的关系。第一
是国家与公民和法人企业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投资者之间及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第三个层次就是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2、引入多元投资主体是否就明晰了产权
产权明晰中有一个误解,就是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后,产权就明晰了。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在提到的第三个层次上明晰投资者与人力资本投资者之间的产权无疑提供了动力,但这增加了产权明晰的复杂性。因为在第二个层次上的各个投资者的产权也需要明晰,这在市场经济里是通过投资时的谈判与资产评估以及今后增资或减资的博弈完成的,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虚位或对其产权代表的激励和约束不力将影响其在博弈中的成绩或产生资产流失。
无疑通过资产评估可以明确企业的资产占用数量,强化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明晰第二个层次上的产权关系。而通过引进私人资本或外资,不仅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困难,还因为私人资本的存在,有利于明晰所有三个层次的产权关系,但这同样要付出成本。
现有的保人不保体制的改革思路,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是旧体制不会自行消失,产权明晰也就不可能很快完成。
3、产权明晰是动态的博弈过程
产权明晰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市场化过程,动态博弈的过程。
从历史上看财产权也是一个逐步明晰、逐步具体化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产权观念从单一的所有权观念分解为具体的所有、使用、收益和让渡等权利概念。可见产权权利意识是在历史的长
河中逐步形成并具体化的动态过程。
从短时间看,产权清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状况在变,资产结构的不同及债权结构的不同,产权也有不同的权属内容。一般在企业正常经营里有满意的回报时,企业经营者有充分的自主权;而在回报不满意时,投资者的介入经营常常发生,职业经理的权力受到限制;当经营出现问题,影响职工利益或债权人利益时,他们也有参与管理甚至接管企业经营者的权力。总之,产权明晰是一个持久的动态过程,市场化的改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新制度经济学作为当今经济学的热门学科,其发展潜力巨大,实用性强,可以达成个人,企业,社会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