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 文档课稿

时间:2019-05-14 23:1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 文档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 文档课稿》。

第一篇: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 文档课稿

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

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系统阐述新形势下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系列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充分认清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是强军之策。和平时期,军民融合步伐越快,越能赢得发展先机;未来战争,军民融合程度越深,越能赢得战争胜利。习主席明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深谋远虑,体现了对富国强军的整体设计布局。我们要充分认清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使命感责任感。

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艰苦探索,不断深化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毛主席早就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邓主席提出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道路。江主席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胡主席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是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发展,把我们对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和强军,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一方面,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多,体量越大,承受的外部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内部矛盾就会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找到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又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同步跨越,实现经济实力与国防实力同步发展。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主席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大局,是各项工作的统领和引领。国防和军队建设,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力量保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实现富国强军的战略抉择,也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把军民融合发展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和推动,有利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进一步提升国家现代化建设整体水平。同时,国防和军队建设又通过自身发展,在为其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的基础上,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只有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建立一个有机统一、良性互动的纽带,使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才能更好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科学把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涵要求

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往哪里深、怎样深的重大问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丰富融合形式。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需要不断丰富各系统、各领域的融合形式,实现军地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要加速高新技术军民双向转化,推动高新技术在国防领域、民用领域的双向流动和高效利用,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要抓住国家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契机,采取依托式、互动式、嵌入式和预留接口等多种方式,贯彻国防需求,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一体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发挥民营实体运作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等优势,通过科技联合攻关、信息共享等手段,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为部队服务的作用。把行政手段与按市场规则办事结合起来,在保持适度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的同时,积极探索与价值规律、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利益驱动机制,确保军民融合良性发展。

拓展融合范围。军民融合是不断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紧密结合的过程,融合的广度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要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继续推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后勤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深度融合发展的同时,向海洋、太空、信息网络、电磁空间等新兴领域全方位延伸。要从国有企业向多种所有制企业拓展,由主要依靠大型国有军工骨干企业,向依托国有、集体和非公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延伸,充分发挥不同类型企业各自优势,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生机活力。要从军事领域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拓展,将原来部门、单位“珍珠散落”式的松散格局向有机结合、有序流动、一体运行的紧密格局转变,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都处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经济社会资源的军民共建共管、共享共用。

提升融合层次。军民融合事关经济与国防两大体系的重大关系调整,事关国家整体建设结构及重要政策制度的调整,必须在融合层次上向高层拓展。要从领导体制上提升融合层次,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搞好顶层设计,加强宏观管控,建立权威高效、集中统一的领导机构,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军队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短期与长远,以及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要从协调机制上提升融合层次,着力建立健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军地协调机制,构建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组织精干、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强军队和政府之间、军队各部门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络机制,完善军地双方定期重大情况通报制度等,形成规范的沟通渠道和工作程序,稳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进程。要从制度体系上提升融合层次,制定完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相关制度,解决制度规范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制度化轨道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从主要依靠行政向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并用转变。

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近年来,我们在军民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我们必须勇于正视问题,坚持问题牵引,拿出思路举措,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问题解决,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强化大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以宽广的战略视野和世界眼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坚持在大局中谋融合、促融合,不以个人得失、局部得失、当前得失为出发点,要将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置于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之上。要充分理解融合、大力支持融合、积极参与融合,坚决防止和克服“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愿意融别人、不愿意被别人融”“共享别人的资源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不行”“我的地盘我做主”等不良问题和倾向。要坚持在大局下筹划、在大局下部署、在大局下行动,按照职责和分工抓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任务,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强化改革创新。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计划经济、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等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紧紧跟上变革节奏和时代步伐。要注重运用市场手段,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性,按照市场供求规律调整融合项目,引导资源向有利于融合的方向配置,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国防需求的无缝对接,切实发挥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坚决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

强化战略规划。一项重大战略的实施,需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军民融合涉及军地两大系统和多方利益关系,需要国家通过长期战略规划来强力推进。要搞好总体设计,加强调研论证,科学制定谋全局、管长远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明确阶段性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等。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在论证和制定,要在汲取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同步展开军民融合发展规划的论证和制定,把军民融合更全面、更系统地纳入国家和军队发展“大盘子”。要抓好规划落实,国家层面规划出台后,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军民融合的特点、规律和现状,制定各领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明确责任单位,细化任务分工,推动规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对军民融合规划计划执行、重大项目进展、综合效益发挥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建立问责机制,对乱作为、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切实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和执行力。

强化法治保障。法治是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可靠保障。要树立法治思维,把法治精神深深扎根和贯穿于军民融合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和各环节,防止和克服“拍脑袋决策”“协调工作靠感情、解决问题靠关系”等问题,使法治成为促进融合、推动发展的理念支撑。要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体要求,加快军民融合立法进程,制定军民融合发展综合性法律,以及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意见,形成与国防动员法、国防教育法等相互衔接的军民融合发展法律法规体系。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依法规范军民融合的组织领导、工作运行、配套保障等,依法引导多种所有制企业有序参与军民融合进程,不断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来源:中国军网”或“解放军报)

第二篇:军民融合现行政策

2012年11月20日《国防科工局

总装备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

业领域的实施意见》

政策要点:

一、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原则和领域: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军工企业改组改制、军民两用技术开发。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允许民营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参与

1)推行竞争性装备采购,修订许可目录,许可证制度和资格审查制度相互协调,缩短审查认证周期。

2)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与军工企业合作承担研究也可以独立承担武器研究,也可以独立承担武器装备科研任务。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使用公开招标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竞争。

国防科技投资建设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1)符合指导目录的,均不限制投资比例

2)完全由民间资本投资的,上报备案申请表,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的,按照《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有序参与

1)允许民间资本根据相关规定,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2)军工企业改制改组引入民间资本涉及武器装备及其科研生产能力的,需征求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的意见,军民两用技术开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1)对于政府组织的军工技术转民和军民两用技术开发科研项目,需向国防科工局提出申请。

2014年4月3日 工信部组织制定并印发了《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式意见》

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健全的军民融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军工与民口资源的互动共享基本实现,先进军用技术在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用比例大幅提高,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取得新进展,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同时,针对当前存在的融合机制不尽完善、融合方式不够丰富、融合范围尚需拓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导意见》突出了建立军工和民用一体化国家工业基础这一重要抓手,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军工开放式发展这一工作重点,强调了军民资源共享、有机互动、有效转化这一迫切需要,明确了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这一有效支撑。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

2010年11月

发展目标:建立起分工协作、有机衔接、运转高效的军民结合部际协调机制,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互通、互动、互补;基本实现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在财政投入、税收政策、市场准入、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公平化,军品市场退出制度健全完善,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培育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装备竞争性采购、集中采购、一体化采购工作稳步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快速发展,武器装备发展的产业基础明显增强。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5年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

二、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

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六)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

(七)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非公有制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参与其分离办社会职能和辅业改制,在资产处置、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参照执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应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并购集体企业,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应政策。

国防科工委 发展改革委 国资委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2007年

三、分类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七)军工企业关系国家安全,必须严格界定股份制改造的范围和程度,科学区分企业类型,统筹规划,选择试点,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八)对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少数核心重点保军企业,应继续保持国有独资,在禁止其核心保军资产和技术进入股份制企业的前提下,允许对其通用设备设施和辅业资产进行重组改制。

(九)对从事关键武器装备总体设计、总装集成以及关键分系统、特殊配套件生产的重点保军企业在保持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可以实施股份制改造。鼓励境内资本(指内资资本)参与企业股份制改造,允许企业在行业内部或跨行业实施以市场为主导的重组、联合或者兼并,允许企业非核心资产在改制过程中租赁、转让或拍卖。

(十)除上述两类企业外,对从事重要武器装备生产的其他重点保军企业,根据承制武器装备的重要程度,可实行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造,鼓励引入境内资本和有条件地允许外资参与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十一)鼓励和支持以民为主,从事军民两用产品、一般武器装备及配套产品生产的军工企业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实施股份制改造,具备条件的军工企业可以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融资。

(十二)国有独资的军工企业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逐步建立董事会制度,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鼓励

十八大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些对我国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提出了在法制政策上不断完善的要求。

第三篇:军民融合政策

军民融合政策放大招:

实施“两证合一”、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军民融合重点企业……

问题1:关于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

答疑专家:国家发改委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徐建平副司长

社会各界都特别关注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这项工作在中央军民融合办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军委战略规划办正共同研究推进。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要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再一次明确提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关要求。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军委战略规划办积极配合中央军民融合办,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试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虽然过去我们也有各种产业园区,但是,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应该突出军民融合的特点和本质特征要求。为做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我们正在按照中央军民融合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硬杠杠、硬标准”的细化、实化工作,做到“进门有条件、建设有标准”,确保能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办法。目前,全国申请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热情非常高,已有20多个省(区、市)正式提出创建申请。按照中央军民融合办的工作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军委战略规划办正在共同深化研究论证,争取尽快提出一个具体实施意见建议。谢谢大家!

问题2:关于武器装备市场准入“四证”管理 答疑专家:军委装备发展部合同监管局严晓辉处长

经批准,自10月1日起,全面试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两证合一”改革。下面,主要介绍三方面情况。

一、关于改革考虑

长期以来,武器装备市场准入实行“四证”管理制度(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许可审查),对提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提高装备建设质量效益、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武器装备快速发展,“四证”管理与装备建设发展不相适应问题逐渐显现。2014年5月,在首届军民融合展览暨论坛活动上,原总装备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通过实施分类审查、大幅压减许可项目、建立跨部门联审机制、设置资格审查申请受理点等措施,加大了引导企业“参军”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按照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相比,“四证”管理仍然存准入多头、内容重复、取证周期长、企业负担重、监管机制不健全等根本性问题,2016年1月,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后,军委装备发展部调整组建合同监管局,归口全军装备采购市场的准入、退出等管理工作,归口管理资格审查和体系认证工作,从管理体制上为军队主导的资格审查和质量体系认证“两证合一”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改革内容

为深入贯彻习主席关于“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加快调整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指示,我们以装备建设需求为牵引,以降低采购风险、培育竞争市场、提升装备建设质量效益为目标,围绕申请受理、计划管理、审查实施、推荐注册等环节,从形式和内容上对“两证合一”改革进行系统研究论证,修订了承制装备分类、细化了审查专业领域范围、开展了审查员和审核员培训、开发了审查工具软件等工作,在组织试点验证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改革内容。

一是调整承制单位分类。将装备承制单位类别由三类简化为A、B两类:A类为军队专用装备承制单位,B类为军选民用装备承制单位。

二是统一申请受理。依托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申请受理点,统一受理“两证合一”后的资格审查申请。对首次申请A类装备承制资格的单位,增加预审查环节,三是合并审查内容。审查内容以资格审查要求为基础,全要素、全条款融入GJB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内容,统一规范评判标准,全面评定承制单位综合能力。

四是规范审查组织。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员、武器装备质量体系审核员实行融合管理。审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和工作评价制,审查组专业配置覆盖申请承制的装备类别。

五是换发资格证书。统一发放新版《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有效期5年。A类装备承制单位的新版证书增加“通过GJB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识,兼具原“两证”功能。六是强化资格监管。加大装备承制单位资格监管力度,健全日常监督、监督审查、重大事项专项审查等管理制度。

三、关于预期成效

“两证合一”改革后,从企业来看,降低了进入门槛、减少了重复审查、减轻了企业负担、缩短了取证周期,预计取证周期将由原来9-12个月减至3-6个月,这一改革将极大地助力企业“参军”活动,引导和鼓励更多优势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从准入管理看,改革后既保持了资格审查的权威性,又强化了质量体系认证的专业支撑作用,实现了“两证”优势互补,同时强化了对承制单位资格的监管,有助于提升装备建设质量效益。

问题3:关于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编制发布情况 答疑专家: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曾开祥处长

大家好,我把目录的编制过程和如何获取目录信息,给大家做个介绍。编制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确定军转民目录、民参军目录的领域,领域确定是根据需求,民参军目录主要是根据军队和军工集团的需求,比如前年是跟海军,去年是空军和火箭军,今年也将针对新的需求确定民参军的领域;军转民的领域确定,主要是根据军工单位的优势技术领域和民用市场的需求来确定。第二个阶段,以工信部和科工局的名义向军工集团、地方国防工办下发项目征集通知,并由这些单位上报征集的项目,所以,在各个单位上报的过程当中,也进行了项目初步筛选。第三个阶段,项目收集上来以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民参军目录的评审专家主要由军队需求部门的专家、军工单位的专家组成,评估这些技术是否符合军队、军工单位需求;军转民目录的评审专家有少量的军工单位专家,主要是民用市场的专家和投资专家,评估军转民技术在民用市场是否具有发展潜力,评审完以后,以工信部和科工局文件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发布渠道,也就是大家能够获得军转民目录的渠道,会在工信部的官方网站,以及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对外发布,少部分的纸质文件会向相关部门发布,对于编入目录的单位会每个单位寄一份过去。对于民参军目录,因为存在涉密问题,所以在民参军目录的推送上,主要是向军队单位、各个军兵种、原来总部的装备主管部门、还有军工集团,还有各个省的工办,进行纸质文件的推送。下一步,会把民参军目录在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的内网,就是涉密网上进行发布,所有军工集团和各省的军民结合主管部门可在内网上查询。谢谢!

第四篇:军民融合发言稿

军民融合发言稿

篇一:在区委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专题常委会上的讲话3 在区委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专题常委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专题常委会,主要目的就是要立足于在更高的起点上持续深入的推进我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刚才照奎同志传达了全市军民融合式发展试点现场会精神,大家对市委赋予我区的“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军警民“三位一体”应急联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达到了预期目的。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黄山军分区的领导下,全区各级、军地双方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市委王书记在市委议军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军民融合”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在力量上融合。在执行各类急难险重任务时,部队、民兵一起冲锋在抗洪抢险一线,警察、民兵共同完成重大活动安保;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融合。军地双方合力推动人武部新营院建设,在人力、财力、政策上给予倾斜;三是在科技上融合。在国动委各办公室预留网络接口,在屯溪政府网站上开设国防教育板块,实现民兵政治教育网络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军民融合式发展试点现场会上,市委王书记强调:“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加大领导力度,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不断完善机制、丰富融合形势、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 ’的要求,在发挥中心城区优势、抓好‘军民融合’亮点工程上下功夫。”下面,我就贯彻落实王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再简单强调三点意见:

一、切实提升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军民融合”是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自2005年,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 “军民融合”以来,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已经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之一。在今年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我们要深刻领会理解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按照市委王书记的要求,坚持把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工作职能,统筹全局、实施科学规划调控,统筹好各级、各部门的计划和方案,跟踪检查督导,实施考核评估,牢牢扭住目标任务,强化节点约束,确保各项建设顺利推进。同时,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融合,谋求综合效益,实现双赢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推进我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点 要紧密结合我区实际,按照军需与民用一体、平时与战时衔接、经济与战备兼备的要求,在各方面建设上统筹考虑国防需求,切实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我区军民融合式发展。一要完善运行机制。按照常态化运行的要求,完善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协调机制、会商机制、检查督导机制、定期通报奖惩等制度,规范工作,提高效率。坚持以破解发展难题为重点,认真研究军民融合式发展新机制,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完善国防动员设施,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构建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在促进社会和谐进程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二要全面落实《规划》。去年我区出台了《屯溪区军民融合式发展“八个融合”总体规划》,作为我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把任务分解部署到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上级的新要求对《规划》进行修改细化,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具体负责人,明确完成时限,用实际行动把《规划》落到实处。三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要逐步建立各类平台,提升信息化指挥控制能力,缩短应急反应时间。人武部要与驻军、驻警加强联系沟通,切实掌握驻军、驻警的应急联动机制。应急办、防汛办、防火办要根据各自职责,掌握区内可能发生的急难险情,与人武部一起研究拟制“联动”机制预案,切实做到遇有情况能快速反应、快速行动。

三、切实强化对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肩负起责任,努力为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区军民融合式发展领导小组要确实负起领导责任,从大局上统筹谋划我区“军民融合”工作,建立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目标指标体系,与正在进行的“四大会战”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解决同步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问题。二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军民融合,事关军地双方,各单位要在区军民融合式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形成齐抓共管促融合的生动局面三要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要发扬“敢、实、高、细、快、严”的工作作风,同心同德、克难而进、奋力拼搏、主动作为,敢为天下先,努力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建设新亮点,以重点项目牵引,提高军民融合完成任务的能力,推动我区“军民融合”向更高层次发展。同志们,巩固和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目标,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为抓手,不断拓展融合领域,建立协调顺畅的运行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为促进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篇二: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 文档 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系统阐述新形势下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系列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充分认清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是强军之策。和平时期,军民融合步伐越快,越能赢得发展先机;未来战争,军民融合程度越深,越能赢得战争胜利。习主席明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深谋远虑,体现了对富国强军的整体设计布局。我们要充分认清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使命感责任感。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艰苦探索,不断深化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毛主席早就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邓主席提出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道路。江主席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胡主席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是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发展,把我们对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和强军,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一方面,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多,体量越大,承受的外部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内部矛盾就会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找到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又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同步跨越,实现经济实力与国防实力同步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主席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大局,是各项工作的统领和引领。国防和军队建设,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力量保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实现富国强军的战略抉择,也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把军民融合发展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和推动,有利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进一步提升国家现代化建设整体水平。同时,国防和军队建设又通过自身发展,在为其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的基础上,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只有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建立一个有机统一、良性互动的纽带,使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才能更好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科学把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涵要求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往哪里深、怎样深的重大问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丰富融合形式。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需要不断丰富各系统、各领域的融合形式,实现军地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要加速高新技术军民双向转化,推动高新技术在国防领域、民用领域的双向流动和高效利用,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要抓住国家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契机,采取依托式、互动式、嵌入式和预留接口等多种方式,贯彻国防需求,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一体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发挥民营实体运作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等优势,通过科技联合攻关、信息共享等手段,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为部队服务的作用。把行政手段与按市场规则办事结合起来,在保持适度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的同时,积极探索与价值规律、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利益驱动机制,确保军民融合良性发展。拓展融合范围。军民融合是不断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紧密结合的过程,融合的广度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要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继续推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后勤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深度融合发展的同时,向海洋、太空、信息网络、电磁空间等新兴领域全方位延伸。要从国有企业向多种所有制企业拓展,由主要依靠大型国有军工骨干企业,向依托国有、集体和非公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延伸,充分发挥不同类型企业各自优势,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生机活力。要从军事领域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拓展,将原来部门、单位“珍珠散落”式的松散格局向有机结合、有序流动、一体运行的紧密格局转变,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都处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经济社会资源的军民共建共管、共享共用。提升融合层次。军民融合事关经济与国防两大体系的重大关系调整,事关国家整体建设结构及重要政策制度的调整,必须在融合层次上向高层拓展。要从领导体制上提升融合层次,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搞好顶层设计,加强宏观管控,建立权威高效、集中统一的领导机构,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军队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短期与长远,以及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要从协调机制上提升融合层次,着力建立健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军地协调机制,构建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组织精干、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强军队和政府之间、军队各部门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络机制,完善军地双方定期重大情况通报制度等,形成规范的沟通渠道和工作程序,稳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进程。要从制度体系上提升融合层次,制定完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相关制度,解决制度规范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制度化轨道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从主要依靠行政向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并用转变。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近年来,我们在军民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篇三: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 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 如果回忆新中国60年来的工业发展历程,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是不得不被提及的重要一环。从上世纪“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到新世纪(16.85,-0.33,-1.92%)载人航天和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共和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已经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要求,军民结合的新道路也使得军工企业重现活力。就在2009年,中国的军工企业更是以首次跃升福布斯世界五百强企业为标志,正式迈入全球经济的最前沿。60年后的今天,如何继续走好军民结合、军民融合的道路,CBN就此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司长屠森林。CBN:能否给我们回忆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领域的军民结合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屠森林:工业领域军民结合事业的发展,与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进程是不可分割的。军民结合之路,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内涵不断丰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国防工业“军民两用”的战略思想。“两弹一星”工程,就是军民大协作的壮举,带动了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使我国在部分尖端科技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对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战略方针。此后,国防工业战线开展了大规模的“军转民”,为国防工业民用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着眼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提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思想。这个阶段,国防工业领域朝着“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的方向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几十年探索的实践经验和宝贵成果,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提出,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6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军民结合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矢志不移地推进军民结合,是中央一贯的指导方针,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中,都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军民结合发展道路,这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CBN: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走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这一字之差有什么内涵上的不同? 屠森林:作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军民结合是“物理”上的结合,军民融合更像是“化学”上的结合。军民融合是军民结合的更高阶段。就工业领域而言,军民结合强调国防科技工业、国家科技和工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体系结合;军民融合则更进一步,强调两者之间有机互动,融为一体,是系统融合。今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问题,进行了第十五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大意义、战略任务和总体要求。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就是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一个相互兼容的经济技术基础和平台,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发展道路。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军民结合思想的深化和升华,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一次理论上的飞跃,也是一次实践上的突破。CBN: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何关系? 屠森林:我国的发展实践和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都表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究其原因,一是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一般来说,先进的科学技术往往首先满足军事需求,再逐步扩散应用到民用领域。激光、雷达、网络、卫星导航等大量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进程,无不遵循这一规律。二是可以实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经济效益好。军事技术转移到民用领域,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上世纪垄断国际航空市场的波音707飞机,90%的技术由军用飞机技术转移而来。反之,民用产品和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可以有效降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成本,提高装备采购和使用效益。三是可以带动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牵引作用突出。推进军民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和军民两用技术的特点,不断扩大我国在核能开发、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的产业规模;可以发挥渗透和扩散效应,有效带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CBN:你能否描述一下当前军民结合发展状况,是否还面临着一些困难? 屠森林:在军民结合推进司成立之初,我们就深切地认识到,全面调查掌握军民结合发展状况,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从2008年10月开始,我们组织有关方面力量,集中3个月时间,对全国近1500家承担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单位进行了军民结合发展现状调查,深入走访调研了全国11个省区市的有关部门和单位。调查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防科技工业经过调整、改革和发展,完成了由主要依赖军品发展向军民结合复合发展的战略性转变,民用科技工业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军工行业已初步形成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的发展态势。目前,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达70%左右。二是“民参军”的范围不断扩大,层次有所提升。如载人航天工程中,承担协作配套任务的民用科技工业单位达到了数千家。三是军工技术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军民结合产业不断壮大。除核电、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船舶等优势领域外,军工技术快速转移转化到新材料、光机电、新能源等领域,一批高技术企业快速成长。四是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加速推进。各地积极将军工民用产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轨道,促进了军民结合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工业领域的军民结合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军工体制相对封闭,军民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军民结合产业规模不大,政策法规和公共服务体系急需完善等。这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下大力气解决。CBN:当前,全国上下已进入对“十二五”规划的前期调研之中,请问在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军民结合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屠森林:为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对于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推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工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思路》,得到了李毅中部长和陈求发副部长的批准。这个思路,明确了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其主要任务包括: 一是建设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格局。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利用国家工业基础,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二是打造军民共用的科技资源基础。深化国防科研体制改革,发挥国防科技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国防科研机构与国家其他科研机构的开放与合作。三是完善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技术转移服务,开展重大军民两用技术推广及成果转化;拓宽军民信息交流渠道,建立军民资源共享平台。四是发展壮大军民融合产业。鼓励、引导军民优势资源向军民融合产业领域聚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牵引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五是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在具备基础条件的地区,培育和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和区域经济资源优势,促进军民互动,实现有区域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六是健全军民融合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宏观筹划和顶层设计,强化对军民结合发展的指导;调整完善投资、财税、金融等政策,营造有利于军民结合发展的制度环境。为做好“十一五”后期到“十二五”过渡阶段的宏观指导,我们研究提出了《关于工业领域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现已征求了多方意见,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预计年内印发。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第五篇: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潮涌鹏

2011年08月01日07:20 深圳特区报

昨日,深圳市“艺优时尚传媒”的员工及模特们来到广东边防总队深圳武警医院卫生员训练大队,学习急救技能,并与官兵们一起开展“庆八

一、迎大运”警民联谊活动。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耀波 通讯员 黄江钟 摄

盛夏的鹏城星光灿烂,盛夏的鹏城红歌似海。驻军多、兵种齐全的深圳,虽然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但作为孙中山先生庚子首义的发源地,八年抗战东江纵队的根据地,鹏城深圳一直有着光荣的双拥传统。在1997年1月15日首度捧回“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光荣牌匾后,深圳连续四届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光荣称号。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已成为深圳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市民都会倾注一份对子弟兵的关爱,每一个在这里服役的军人都对第二故乡充满着无限深情。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4周年之际,又恰逢举世瞩目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在深圳隆重开幕,军民团结,服务大运、奉献大运,鹏城上下再次掀起了双拥工作的热潮,“双拥之花”在深圳湾畔绽放得更加靓丽多姿。借助大运双拥工作的契机,深圳将在争当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排头兵的征程中继续书写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光辉篇章。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

军地合署办公、走访慰问、现场办公、信息通报、党管武装述职报告、命名表彰等制度,形成了军队提需求、双拥机构抓协调、政府部门抓落实的运行机制,有力推动了双拥工作的创新发展。市、区政府及时将双拥共建中的较大事项列入议事日程,双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了逐年增长机制。深圳市注重完善双拥优抚规章政策,近几年先后制定、修订了二十几个双拥政策法规,基本涵盖了双拥工作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双拥工作由依靠行政领导向依靠法规政策促进转变。

深圳各级党委、政府把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摆到了重要位置,采取多部门联动,努力帮助优抚安置对象排忧解难,努力提高优抚安置对象的“幸福指数”。一是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多举措解决优抚对象生活困难。早在1999年就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2009年又将全市失业重点优抚对象列入就业困难群体,由就业保障基金发放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和400元的灵活就业补贴或800元的岗位补贴,并建立扶贫帮困资金对优抚对象优待机制、居家养老政策为优抚对象提供家庭服务机制。积极落实优抚医疗政策,将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综合医疗保险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体系,并建立优抚对象医疗补助机制,坚持每年组织重点优抚对象、无军籍职工及参战退役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较彻底地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加强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社会优待工作,为户籍26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办理了优待证,凭证享受优

了无数颗深圳心共同托起的双拥群雕。

武警深圳市支队五中队和上梅林社区的东江纵队老兵、现年88岁的黄云香结成关爱对子,老人和官兵之间缔结起不解情缘。每年新兵入伍、老兵退伍、“八一”等重要日子,老人都会到中队看望慰问战士,跟战士们讲自己的战斗经历和军队的光荣传统,战士们亲切地称老人为“爱兵爷爷”。战士们把照顾老人,当作自己的义务。逢年过节,中队官兵都会送去米油看望老人,每个星期中队官兵都会轮流到老人家里帮助他打扫卫生,每年中队还要为老人进行一次体检。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出现边防官兵的身影。长期海上作业过程中看病难已经成为蛇口港渔民一大心病,每次出海捕鱼前,渔民家中的妻儿老小都非常担心,生怕家里的顶梁柱在海上作业途中身体不适又缺医少药。蛇口边防官兵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组成一支海上义务巡诊小分队定期为渔民提供医疗服务,医疗小分队乘坐快艇上渔船、进渔家,采取发放宣传册、免费送医送药,为辖区贫困渔民提供义诊和健康咨询,并免费为他们发放常用药品。驻守在蛇口边防工作站的官兵们自从2009年开始打造“爱民固边模范渔港”以来,挽救了很多垂危的生命。

深圳积极拓展双拥领域,不断完善军民共建工作网络,努力推动双拥工作进机关、进工厂、进社区、进学校、进连队,全市军民共建对子410对(其中与街道等政府机构结对187对,2010年8月20日,深圳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和深圳警备区联合举办“百名企业军事日”活动,共有110多位拥军企业家参加了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参观国防教育展和实弹射击,并对深圳安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23个“拥军模范企业”和“拥军先进企业”进行了颁奖。2011年5月14日,深圳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与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军事日”活动,让企业家们深入军营,充分体验军营生活。“军事日”活动大大增强了军地友谊,多名地方党政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对部队各项建设表示了郑重的支持承诺。通过类似活动,基金会为军地实施共建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受到军地双方的共同推崇。此外,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宝安区社会拥军联谊会、深圳市老战士口述历史研究会等双拥民间组织也在各自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圳各区在双拥政策的传承和创新上,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罗湖区以开展军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主题,构建了双拥特色模式,涌现出了实践拥政爱民的模范典型武警边防深圳医院,并推出了东门文明商业街特色拥军品牌。福田区推出“军警民齐行动,千户送温暖”、“军警民携手,扶贫帮困,关爱民生,共创和谐”等双拥民心工程,并实施军警民共建福田区“红树林生态圈”、“夕阳增辉”敬老、“我爱国防绿色教育基地”、“军(警)徽闪耀文明街(路)”、“情满第二故乡”、“战斗力升级”等“六个一工

军民融合 鱼水情深

在共建中融合,在融合中和谐,在和谐中受益。在重大项目建设和任务目标上相融合。深圳以军地互办实事机制为抓手,为驻地部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大力推进拥军实事工程。2008年至2010年,市、区两级政府先后投入双拥经费9.1亿元,支持部队建设项目495个,改造了一批部队营房,帮助解决营区的绿化工程,逐年分批、分类、分层次解决了部队吃水难、洗澡难、看病难、用电难、文化娱乐难等生活难题。深圳市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充分考虑军事工程建设需求,积极保障和落实军事工程建设用地。在过去的三年里共落实军事工程建设用地14.5万平方米。

在互办实事和社会化保障中相融合。深圳各级充分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智力拥军等活动,为驻军部队“送技术、送知识、送人才、送设备”,推进知识培训进军营、科普进军营、文化娱乐进军营、文体设施进军营,法律援助进军营。如2010年组织开展“市民文化大讲堂”进军营和“木棉花文化科技大讲堂”活动,提升部队官兵的文化和科技素质,同时还开设军校招生考前辅导学习班,组织地方教师为报考军校的战士补习文化课。2008年至2010年,全市为驻军基层连队赠送各类文体设施,捐赠图书15.22万册,援建军营数码图书室64座。认真做好双拥宣传和节日慰

发挥带头作用。

近年来,驻深部队捐赠扶贫帮困资金58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67人。武警边防七支队主动安排营区帮助汶川阿尔寨84名羌族小学生复课。武警医院开设“外来工门诊”、“科技支边”、“无假日门诊”、义诊进社区等活动闻名全国医疗系统。蛇口边防工作站打造“爱民固边模范渔港”,组织海上义务巡诊小分队定期为渔民提供医疗服务,为辖区贫困渔民提供义诊和健康咨询,免费为他们发放常用药品。

军地联动 共办大运

紧扣“服务大运大局,共筑军地和谐平安”的主题,大运双拥成为今年深圳双拥工作中的主题词。深圳双拥部门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大运双拥”的概念,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大运会期间双拥工作的意见》,努力探索“军民共建办大运”的活动机制,紧扣“服务大运大局,共筑军地和谐平安”的大运双拥主题,谱写我市“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双拥工作新篇章。市、区双拥部门制定了完备的拥军计划和方案,拓展军地互联、互动、互建平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联谊座谈、慰问演出、群众性拥军等活动,在资金、生活等方面全力配合大运安保任务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通过认真、过细、务实、高效的工作,为大运安保任务部队遂行任务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

大运会的成功筹办,凝聚着部队同志的汗水;全市军民携

部队和驻地街道、社区、场馆和相关单位,共同开展以“共树文明新风、共建和谐社区(街道)、共保平安大运”为主要内容的双拥共建活动。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子弟兵奉献的身影,这是鱼水深情的写照,令人感动,让人感奋。地方经济发展到哪里,部队就支持到哪里;部队执勤到哪里,地方就服务到哪里,这就是双拥工作的新理念、新路径。深圳将努力提升双拥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把双拥工作打造成推动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平安稳定的政治工程,凝聚军心民心的和谐工程,以优异的双拥工作成绩,努力争当全国、全省双拥工作排头兵。

下载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 文档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 文档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军民融合类股票分析

    (沪深股市军民融合类股票投资策略研究) 学 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 业 金融学姓 名李阳阳学 号 1707099 2017年11月1日 沪深股市军民融合类股票投资策略研究......

    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推荐五篇)

    - 1中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产业研究院..................- 2 ·陕西西安市...................................- 2·四川广元......................................- 8·四......

    【军民融合】军民融合市场分析报告图解

    【军民融合】军民融合市场分析报告图解 军民融合市场分析1、民参军壁垒逐步打破,步伐加速 (1)军工行业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 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需要取得军工四证,均由......

    政府如何做好军民融合产业园(★)

    政府如何做好军民融合产业园 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园区的推动,大到国家级新区,小到市级产业园,目的都是通过税收、土地、政策都激励措施实施优先发展政策,由点带面带动整......

    军民融合发展上半年工作总结

    军民融合发展上半年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省市全面创新改革工作要求,围绕“奋力建设大车都,勇当‘东进’排头兵”目标,以“兵装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为重要抓手,深......

    人防军民融合发展(推荐五篇)

    人防军民融合发展 推进人防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在工作中,市人防办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推动去产能、去库存等政策贯彻实施,认真做好人防行政审批服务......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项目

    关于做好2016年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省财政直管县经(工)信委(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业: 为加快推进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支......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趋势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趋势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趋势选自《国防经济若干问题研究》,作者:张跃东,刘国庆,舒本耀,韩宪平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15-19进人21世纪,尤其是近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