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小爱科学
观科技馆有感
吴集小学六(1)王馨怡
回忆起那天参观科技馆情景,我又攥紧了拳头,暗下决心: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更应该从小保护环境,创造一个绿色的祖国,创造一个绿色的地球……
明媚的阳光和沿街的喜庆伴着我来到了科技馆。站在科技馆门口,一眼望去,上面是高大庄重的楼房一片白,下面是慢慢流动的人流。走进科技馆的大门,最先映入眼球的就是一个巨大的蓝色地球仪,它利用磁悬浮悬空缓缓地旋转着,一圈,两圈。在各个展厅里,我还看到了“人体骨骼运动”、“磁圆盘”、“体操机器人”、“排箫”、“虚拟排球”、“虚拟翻书”等有趣的项目
走上楼,只见一幅幅优秀精美的雕塑泥作品摆满了走廊,我饶有兴趣地看下去,这些雕塑泥作品的主题既新奇又丰富,令我目不暇接,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幅一双手捧着一棵树的雕塑泥作品,看着看着,我猛然醒悟,我们世界的环境,不也正需要我们自己用双手来保护,来创造吗?
穿过走廊,进入机器人世界,那里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弹钢琴的机器人;会说话的机器人;还有会走路的机器恐龙……真有意思!这时,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这次参观不但让我度过了愉快的一天,而且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懂得了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科学奥秘,我们都应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可我知道还有许多科学知识需要我去学习,等我去挖掘的科学宝藏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要专心致志的读书,多读多问,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从小爱科学
吴集小学六(1)高盼盼
我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从小妈妈就给我买很多关于科学的碟片和书籍,这些碟片和书籍引领着我进入了千万个无究的世界,也培养了我对科学的兴趣。现在,每天晚上的8:30,我都会准时的守候在电视机旁,收看《走近科学》栏目。
看到蚂蚁成群的迁移我知道马上要下雨;看到树桩我会蹲下来数一数树的年龄;站在夏天的星空下,我不用担心星星会从天上掉下来;体育课上跑完步后我会慢慢地踱步,不让自己迅速停下;早上起床我会喝上一杯温开水,睡前会喝一杯牛奶;太阳系的大家庭最让我感兴趣,可冥王星被退出大行星舞台,惨遭降级让我感伤……
在《人类的起源》里,我了解了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人脑的秘密》也使我知道了人为什么会有记忆;《生活中的科学》更是处处可见,人为什么必须吃饭?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长头发?为什么抚摩伤处,疼痛会减轻?夏天为什么容易瘦?为什么要常晒太阳……看过《发明故事》,我的思维拓展了,想像也丰富了,说不定哪天我也发明个啥什么的,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万丈高楼从地起”,我一定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我的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20年后,我的努力会让我的理想实现。
我喜欢蚂蚁
吴集小学六(1)
王飞龙
很多人喜欢波斯猫,哈巴狗,梅花鹿之类的动物。而我却喜欢蚂蚁。很多人都讨厌蚂蚁,是的,我以前也是这样的,可是,就在那个星期六的下午,我改变了对蚂蚁的看法。我不是喜欢它的长相,而是欣赏它们那团结友爱的精神。
那天下午,我和妈妈一块到外面玩,突然,我发现在路的中间有蚂蚁穿过,就对妈妈说:“妈妈,蚂蚁!”妈妈说:“管它干什么。”我神秘地笑了笑,就一脚踩伤了七八只蚂蚁。这时我我以为其他的蚂蚁会很仓皇地爬回洞里,但是我万万没想到,其他的蚂蚁居然不顾自己的生死,把那些受了伤的同伴背起来,深一步,浅一步地把它们抬回洞里。我又这样反复了好几次,其他的蚂蚁仍是那样重复的做着。“我错了,我错了,我不该这样做。”心底响起了一种声音。
蚂蚁虽小,可是它们却是那样的团结,为了救自己的同伴竟然能不顾及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实在是太伟大了。
每当我再次看到它们的时候,在我眼里它们不再是渺小、丑陋的了,而是高大还让我敬畏。
蜗牛
吴集小学六(1)伏培轩
夏天,一场大雨过后,花园里的大树下、墙角下或太阳晒不着阴凉的地方,有许多蜗牛在爬,它们有的在树叶上,有的在花坛中。
蜗牛的长相太怪了,它没有骨骼,全身几乎都是肌肉。它整天背着它的房子——螺旋形的壳,伸出柔软的身躯,用扁平的像吸盘一样的足,缓缓地向前蠕动。在它的头部长着两对触角。而且蜗牛的房子——外壳,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白色、棕色、绿色、黑色,还有瑰丽的金黄色等,许多爱美的蜗牛还给自己的别墅装饰上各色的彩条,其形状也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
有一次,上科学课的老师给我们每个小组都发了一只小蜗牛,叫我们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蜗牛的壳是右旋的,壳旋四圈,高约1厘米,颜色是土黄色的。整个躯体分成嘴、颈、身、腹部上有扁平的足、尾、还有它的头部上长着一前一后两对像天线一样的触角,前面的小,后面的大,后面的一对触角上长着一对眼睛,背上驮着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我们把蜗牛放在一块玻璃上,让它缓慢爬行,我们从玻璃的下方观察蜗牛是如何行走的,发现蜗牛的肚子下的扁平的足实际上是一条条横纹,这些横纹像水波纹一样向后波动着,蜗牛就靠着横纹的波动,慢慢爬行。还发现小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亮晶晶的线,我们觉得很奇怪,后来查了百科全书,书上说蜗牛的足里面有个叫“足腺”的小东西,那粘粘的像胶水一样的东西就是足腺分泌出来的。爬行时,这种粘液不断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爬行,边爬边粘在了爬过的地方,等它干了,就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线了。难怪平常我们顺着墙壁上每一条闪闪发亮的线都能找到一只小蜗牛。放学后,我回到家问爸爸,蜗牛吃什么?为什么有时我们会看到很多蜗牛,有时一个也找不到?爸爸说,蜗牛一般吃的是一些嫩的树叶和青菜的叶子,它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土地松软的地方,因为蜗牛体内有很多水分,一但被太阳晒干,它就活不下去了。所以,天气晴朗,太阳高照的时候,蜗牛把身体缩进壳里,隐蔽到太阳照不着的地方,防止身体干燥。下雨天,到处都湿淋淋的,蜗牛最高兴,它就趁这个时候精神抖擞地四处活动起来。蜗牛一般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天气干燥时或冬天,它们就躲藏在阴暗潮湿隐蔽的地方冬眠。所以有时会见到很多蜗牛,有时一个也找不到。后来我去观察蜗牛爬过的叶子,发现植物的叶子上有些缺口,我终于明白原来是蜗牛吃掉的,所以蜗牛是一种对蔬菜和果树有害的小动物。
为了验证爸爸说蜗牛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一天,天气很晴朗,我在阴暗的太阳照不着的花丛里倒了很多很多的水,不一会儿,果然就发现有蜗牛出来活动了。
蜗牛真是一种奇妙的小动物。
挑战大龙虾
吴集小学六(1)刘海莹
星期天,奶奶从菜市场买回了许多大龙虾放在盆子里。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几只大龙虾在欺负一只可怜的小龙虾,那小龙虾吓得到处乱爬,躲到这儿,躲到那儿,就是躲不开那些凶猛的大龙虾。再看这只背壳红得发黑的大龙虾,用它那大大的钳子夹小龙虾的下细脚,夹了这只又夹那只,而那些可怜的小龙虾们挤的挤、踩的踩,互不相让,都在拼命地想逃脱这大龙虾的钳子,只是大龙虾太凶猛了,小龙虾哪是它的对手呀!哎!我实在看不下去了,鼓起了勇气,拎起大龙虾的胡须,只见那龙虾的盔甲下有八条小腿,肚子上有两排小桨在不停地划着。忽然,大龙虾猛地一撅,把我吓了一跳,手也松开了,大龙虾嗵地一声掉进了盆子。可是我一点也不灰心,我拿了一只筷子做武器,只要看见大龙虾欺负小龙虾,我就用筷子把大龙虾挑开,大龙虾非常生气,挥动着大钳子在向我宣战呢!我把那几只小龙虾拿了出来,放进了鱼缸里。
到了中午,奶奶把龙虾洗干净,放进锅里并倒入开水,龙虾们疼得乱蹦乱跳,不一会儿,锅里的响声渐渐地变小了。
吃饭时,我一边吃大龙虾一边得意地说:“你凶,你凶,哈哈,现在成了我口中的美食了吧!”
第二篇:从小爱科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案2 学习目标:
1. 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2. 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和要求。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科技知识,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能正确看待科学的发展和懂得合理利用科技资源。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古今科技方面的资料。(可回忆已有知识,或查阅相关资料)2.课时数:1课时 3.教具准备:投影仪、VCD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留下了很多光辉灿烂的科技发明。文明是需要传承的,“少年强则国强”,正值青少年的你们身上就肩负着弘扬并发展文明的责任。当历史将要进入21世纪的时候,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作序,对青少年朋友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序言。
二. 初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勾画圈点下列内容: 1. 生字、难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查字典、词典,加注音和解释。
2.苏步青教授为什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在文中寻找这样说的理由。(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旨进行阅读,直切主题,抓住文章的精髓,减少不必要的冗杂问题。并且学生能在此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归纳出文章要点。)
(二)小组交流初读成果:生字词、文章内容
(三)班级交流明确:苏步青教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是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即第一段内容);现代社会,我国“科教兴国”的国家政策(即第二段内容);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即第三段内容)
(四)了解序言基本特点师:科学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为了让青少年朋友们从小就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编撰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既然是一篇序言,在文中作者对这本书都有哪些介绍?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然后班级交流。明确:文中介绍了这本书的编撰目的、形式特点和主要内容等。归纳:序言的基本特点——写在著作正文之前,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拓展、探究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能举出身边的例子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么?(太空婚礼、克隆马、互联网„„)
(二)科技发展论坛:科技与人类发展 1.
播放中央电视台《关注伊拉克》特别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武器从步枪发展到大炮、核导弹,从战车发展到坦克、飞机。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现代的战争是科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学技术的战争,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则是,威胁整个地球的“核危机”,科技的高速发展是否会最终毁灭全部的文明?科学之路该何去何从?
2.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3. 班级交流。
四.总结
不管怎样,当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大力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而“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正如苏步青教授在序言的希望青少年朋友们“以建设国家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张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但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威胁。
五.课后作业
把你在论坛中的看法写下来;关注最新科技动态。
板书:
从小就要爱科学 ————《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序
苏步青
“知识就是力量” “科教兴国” 科技的重要性现代科技迅猛发展
编撰目的形式特点 序言的特征 主要内容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三篇:从小爱科学演讲稿
从小爱科学演讲稿
演讲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小爱科学演讲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所要谈的主题是《从小爱科学》
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移动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当时让人不可思议,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适应新世纪,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呢?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参加科技小组,阅读科技书籍,会使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太阳能路灯,虚拟的电脑游戏,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是否激起了你探索科学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我们更应该以知识、以科学来担起新世纪的重担。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学习科学,让我们从小做起。我们要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因为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时,对各种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多阅读一些;还应该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并培养写科学小论文的兴趣。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够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让我们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
谢谢大家。
第四篇:《从小就要爱科学》教案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序言的内容、特点和写作要求。
2、了解《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和价值。
3、品析严密准确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自己浏览序文。可以运用圈点勾画和生疑 发问读书法,或自己总结创造的学习方法。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字典、词典和图书馆的作用,合作探究,学会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崇尚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1、序言的写作要求。
2、把用语严密准确。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几乎无不浇注着血与泪、汗水和生命。作为人类本质力量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科学的萌生与发展无疑承载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悲壮历史,记录了人类自身发展的曲折足迹。伴随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科学精神,则深深地扎根于人类文明的现实土壤中,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光明前进。因此,我们从小就要作好献身科学的精神,让我们《从小就要爱科学》,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自由阅读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背景:本文是苏步青1998年4月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写的序文。全文介绍了该书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高度概括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并对该书的内容进行了高度评价,建议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
2、序文: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本文属于后者。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就相当于前言后记,写在正文的前面的,称为前言,写在正文后面的,称为后记或者“跋”(山涉水)。前言后记一般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写的,还有一种是为了提高这本书的价值请别人来写的序,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3、字词正音:
着力 遨游猕猴拓宽 编撰 受益匪浅 如火如荼
4、字词释义蓬勃:繁荣;旺盛; 遨游:游历。
着力:使力气;用力;致力; 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多久;
编撰:编纂;撰写。精英:①精华;②出类拔萃的人。
战略: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 决策:决定的策略或方法。
庆幸: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
5、下面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
(1)、每段中心句;
(2)、关于科学的意义、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对青少年殷切期望的语句;
(3)、关于《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这部著作编撰的目的、形式特点和主要内容的语句。
(4)、根据这些语句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
1、从一句流行语“电脑与外语…通行证”落笔,指出“…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中心句),可见意义 重大。'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就是力量:英国思想家培根之语。培根(1558-1603),英国锐意创新的思想家,曾位居英国司法部长。培根被杰克逊称为“有过生命的人中三个最伟大的人”之一(另两位是牛顿和洛克)。他在学术界几乎无人不晓,这当然是因为培根在有生之年写下了《学术的进展》《新工具》《科学的进展》等开创一代新风的著作,提倡归纳推是和研究的方法,不仅从根上摆脱了亚里士多德的演绎三段论的影响,而且用科学研究的热忱代替了当时无休止的神学争论。是培根给知识下了一个全然不同于传统的定义,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伟大论断。
2、“扫除科盲… 提倡之举…‘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表明普及科学知识是当务之急,国家的兴衰与科教的程度紧密相连。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3、“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提供了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拓宽了眼界和思路”(中心句)
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远远超越昔日的预测和构想…曾几何时…又反映了现代科技的新发展”
由这些新成就,使青少年受到巨大鼓舞。
4、“值得庆幸的是…《百科全书》”(中心句)
“值得庆幸”意味丰这套书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和“祖国的未来”的需要,有助于“加强和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编撰目的“放眼祖国的未来,从加强和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需要出发…编撰了这套《21》”;形式特点“该书文字简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查阅”;主要内容“全面介绍…主要科技知识”。
5、中心句:第一句。交待了青少年的地位,从而对他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面对…新成就”,显得十分必要,语重必长。
明确段落:
一(1-3)说明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从而交代了《百科全书》的写作背景。
二(4)说明《百科全书》的编撰 目的,高度评价其特点、内容和价值,是一本值得青少年阅读的好书。
三(5)号召广大青少年朋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2)四边互动(师生互动)
对话1:阅读文章,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鼓动性等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首段中能否删去:'从一定角度上看','在它的背后'?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去。因为严格说来,'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这句流行语本身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电脑与外语主要性质还在于工具性,而不是知识本身,更没有涉及到道德品质问题,加上'从一定角度上看',表明了对这句话的有保留的承认和肯定。
2、第二段中“如果说,在20世纪……那么,今天……”中“如果…那么…”这个关联词是不是假设和结果的关系?
明确:不是,因为“如果”后面说的不是假设,而是既成的事实。这两个句子,前面一句说明一种事实或作出一种判断,衬托后面的句子,加以对比,含有既然前面说的是事实,后面说的也就是事实的意思,也显得表意严密。
3、末段中能否删去:'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去。这些句子概括了当前的大好形势,富于激励、鼓动效果。
4、“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提供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拓展了眼界和思路。”中“这些”具体指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这些”全面介绍古今中外人类科研成果、科技精英及主要科技知识。这句话的含义:说明新科技可以为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学习提供帮助,有利他们更好地发展。
5、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就'文盲与科盲'问题认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科盲,指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扫除科盲是比扫除文盲更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认为,在今天一个缺乏科学常识的人就是一个文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6、我们说这是一篇序文,它的写作非常切合序言的要求:第一部分写出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勉励广大青少年朋友“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实际上也指出了《百科全书》的编撰背景和目的;第二部分不说明这套书的特点和意义,进一步体现了本文作为一篇序言的写作要求,由于本文是序言,因而也完全有必要比较集中论述青少年的地位和肩负的希望,这就有了文章的第三部分。这也是本文的第一个写作特色。那么,你能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明确:引导青少年朋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迁移拓展:
1、为什么“从小要爱科学”?
2、播放插图,“这是什么?”
明确:试管婴儿。很可爱哩。如图中的试管婴儿,你想到了什么?
主题:本文说明了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了《百科全书》这套书的特点和价值,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贡献。
写作特色:
1、本文的写作非常切合序言的要求;
2、本文说理叙事、说明介绍,平易亲近,可谓语重心长,作者好像在和青少年朋友谈话交流,读来倍感亲切,深受鼓舞。
3、语言严密准确。上面我们已分析过几个例子。
板书:
一(1-3)说明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从而交代了《百科全书》的写作背景。
二(4)说明《百科全书》的编撰 目的,高度评价其特点、内容和价值,是一本值得青少年阅读的好书。
三(5)号召广大青少年朋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在太空中理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文介绍情况与阐释事理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准确、严谨、表意缜密的语言,学会积累并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勾画圈点、阅读和复述,了解文章描述的太空生活情况;通过学生谈感想,让他们感受宇航员在太空中所体现的乐观、奉献和牺牲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谈感想,使他们感受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牺牲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学习缜密的语言。
2、领会情况介绍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导入,或由《宇宙里有些什么》导入课文《在太空中理家》,作者是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
二、整体感知
1、提问:作者从哪些方面叙述他在太空中理家?(明确:吃食、跑步、长高、穿衣、洗漱、睡眠)〔写板书〕
2、提问:在太空中生活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朗读课文,并分4人小组交流讨论。
3、提问:同学们设想一下,在这样的太空生活是什么感觉呢?(明确:感到困难而又充满乐趣)
4、提问:作者是怎样面对太空生活中的困难的?体现了他身上什么样的精神?(明确: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无畏精神)[写板书]
5、提问:其实宇航员不仅坦然面对困难,而且善于从困难中寻求乐趣,找出体现太空生活乐趣的语句?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明确:乐观精神)[写板书]
6、提问:刚才我们讨论上叙述太空生活的几个片断,联系开头、结尾,思考全文结构特点?(明确:总----分----总)[写板书]
教师点拔:本文开头总说了在太空中的生活,中间部分从几个方面具体叙述了在太空中理家的情况,结尾以“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总结全文,从而明确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链接相关资料,感悟“宇航员精神”。
提问:请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结合“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等内容,谈谈自己现在的感受。
四、结合课文,拓展科学知识。
提问:同学们,文章不仅将我们带入了崇高的精神世界,也将我们引入到丰富的知识殿堂,结合文章有关的事理解说,谈谈你们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明确:如太空无地心引力,无压力,容易失重,吃流质,肌肉缺乏锻炼,容易骨质疏松,肌肉萎缩)
五、交流讨论,激发热情。
1、提问:读了本文,你一定深有感触。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就某一点谈谈认识。
2、点拨:预计我国“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将于2005年升入太空,探索月球,这个消息振奋人心,激发我们征服宇宙,为国争光的热情。
六、课后探究。
学生自主完成:本文写在“和平”号空间轨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写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过的情况,这一切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觉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义?
合作讨论:宇航员是探索科学知识阵地的一面旗帜,其实古今中外,为了人类科学知识的发展,无数科学家克服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创造出辉煌,你能列举一些人物,你又得到什么启发?
拓展探究: 收集资料,用100字写出你眼中的科学世界。
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二、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资料
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3、感知课文,展开竞赛
按课文四个版块,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第一部分一个小组,第二、三部分一个小组,第四部分一个小组)
⑴全班齐读第一部分,请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另外同学发掘问题。
问: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问: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
教师补充提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作者介绍克隆是什么时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⑵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请二组同学准备,其他同学发掘问题。)
问: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1979年克隆鲫鱼、1960、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
问: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
问: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问: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如果其他学生觉得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加以引导。文中按生物顺序来安排的,是由低级到高级。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学生找出后,教师追问: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锲而不舍、求真创新)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学生自由发言)
⑶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读,最后一组同学做好准备。)
问: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问: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
问: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问: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略)
对竞赛优胜小组以肯定后,教师小结: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请整理好收集到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我看克隆人。
总结前课内容课文内容。
《 奇 妙 的 克 隆》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实验对象 研究成果 时间 说明方法
克隆——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 克隆含义——克隆实验和发展(按生物进化,由底到高)——克隆造福人类 鱼类 鲫鱼 1979 下定义
作诠释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鲤鲫鱼
两栖类 爪蟾蜍 1962
黑斑蛙 1978
哺乳类 鼠
多利羊 1996
2、组织学生,展开辩论。
指出辩论要求:
⑴语言清晰、流畅,有条理性,声音洪亮。⑵观点明确,论据充足。⑶在驳斥对方观点时应该有“理”,更应该有“礼”。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结。
3、布置作业
⑴把文中好的词、句抄在资料册里,增加知识的积累。
⑵回家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介绍它的特征。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文要带着亲切的感情,运用典型举例,思路清晰地介绍科技知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学习本文要先用勾画圈点法了解培育转基因花的成就,然后合作探究说明方法及语言方面的技巧,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畅想美好未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渗透在文中的关爱和亲切情意,通过学习文章,激发学生科学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新型生物技术和对于创造花卉新品种的独特优势以及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家花卉公司的广告这样说道:“你想拥有一束蓝色的月季吗?你想订购一束长开不败的鲜花吗?你想要怎样的一束鲜花,只要你描绘一下心中的形象,我们便能为你创造出你想的花卉……”大家听了或许会感到奇怪:月季怎么会有蓝色的?花儿怎可能长开不败?这是不是骗人公司?不,这是实事!这是一种运用新型的生物技术创造出来的一种转基因花。这种花不但有以上特性,还有许多奇妙的性状,如果你想了解这五彩缤纷的花,就让我《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二、背景知识:
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题目是借人们相互赠送花卉以表达心意和美好的祝愿来引出要说明的对象,使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情意。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转基因花。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花卉的科技说明文,曾发表于2001年第21期的《大自然探索》。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动物饲养和医药研究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感受美丽:
播放有关转基因花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基因花卉的美丽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花卉 梦寐以求 华裔
2、勾画圈点出有关培育转基因花卉新品种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语句,组织交流,看看谁讲述的完整而且条理清楚
3、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1—3)说明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和什么是转基因花。
(二)(4—6)说明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三)(7—8)总结全文。
总——分——总
五、再读课文,局部精读
1、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课文开头部分的第2、3段,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语,体会作者是怎样一层 7 进一层地叙述新生物技术的优越性和一环扣一环地叙述改良花卉的方法的。
2、特别色彩。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在克隆与颜色相关的基因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应用价值。基因,已经克隆“多个”,单是矮牵牛花中已经克隆到了两个;应用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育新色彩花卉,二是进行花色修饰。
3、特别新奇。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克隆有关基因并采取其他方式促使花卉在“香味、形状”等方面发射功能变化所取得的成绩。
4、特别长寿。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在延长花卉的保鲜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六、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展开联想的翅膀,热烈讨论一下“你需要什么样的转基因花卉”这个问题。
2、改良花卉,可以从形态、色彩、香味、寿命等方面着手,为了适应人类的需要,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七、板书设计: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色彩
成就 新奇 光明前景(联想)
长寿
师生自荐课文
这一课的设计体现了新教材对于师生互动、平等对话要求的实现:人人参与,合作建构,师生完全平等,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求得新的发展。因此,应该重视这篇课文,教学要落到实处不能走过场。
教学目标:
1.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2.阅读课外读物,关注自然、关注动物。
3.小组协作,探究质疑,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师生各自选择自己认为写的好的介绍动物的文章,并熟读。
二、课中:
1.认真阅读文章,写出自己推荐的理由。
2.仿照课文,把文章编写成一篇课文。
①注解:作者介绍、生字词。
②设计“探究练习题”。
3.小小组交流、讨论、修改,组长记录好评价及修改意见。
4.推荐代表反馈交流意见,互相补充评价。
三、课后:整理成文,打印复印,人手一份。
第二课时
一、课前:认真阅读大家编写的课文。
二、课中:
1.要求:请你认真阅读选文,仿照苏教版语文书编写体系,编辑一本语文书。
2.小组分工合作:卷首语、选文分类、单元整理等。
3.交流讨论,最后选择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版本。
三、课后:
1.整理装订成册,互相传阅,提出建议和意见。
2.学生联系学校,把认可版本复印装订,人手一册。
3.日记:谈谈自己编书的体会。
第六单元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难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
三、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四、分析课文
1、讲解字词。
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②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3、问题探究
理解重点句子
首联开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就交织了古战场特有的悲壮。以一个“压”字,点明边塞风云突变,恶战甫临或刚过。再用“甲光”去印证“城欲摧”,表现出边塞将土守危城,蹈死地而愈压愈坚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字最为传神,直陈了战争的残酷、持久。“临易水”三字巧妙地升华了将士们慷慨抗敌的情感。人们由此可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这是何其悲壮、惨烈!
五、全文小结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
《别云间》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二首诗。
专题 汉字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魅力。
2、在游戏和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学习汉字的热情与兴趣。
3、理解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与汉字的魅力价值
教学难点:汉字中蕴藏的文化
一、导入:
“最爱说的说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听
《七律 长征》大家一定很熟悉了,下面让我们再次重温这首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诗歌。
1学生比较《七律 长征》与《声声慢》的音美。
①听《七律 长征》、《声声慢》的音频。
②比较两首诗词音美。提示:从声调方面来讲。
三、看
1、学生展示书法作品,从笔画,字形美的角度说说欣赏书法艺术。
2、①独体字的形象美: 日、月、山(板书:)
一轮圆圆的红日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如钩的新月与太阳的形状区别开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简单的几笔勾画,万物形态尽现。
②合体字的平衡美:旧、旦、亘
③汉字组合的艺术美:
图案美;汉字组合的艺术美。
3、小结:汉字的字形讲究的是方方正正、四平八稳,无论是独体字的写实的字形美,还是合体字的平衡美,又或是经过艺术加工以后呈现的艺术美,都让我们感到是美的享受。确实如鲁迅先生所说:“形美以感目。”(回到第二张幻灯)
我们用耳朵欣赏了汉字的音美,用眼睛鉴赏了汉字的形美,下面就请用我们的心来感受汉字的意美。简洁的明字,有怎样的意美呢?
四、感
1、只字说意美
① 讲解“明”字的象形构造,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由形美引发出怎样的意美。
(幻灯:一轮似火的红日,一弯皎洁的月,交相辉映,为人们驱走夜的恐慌,带来无限的光明与希望。)
②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旦”字的意美。
2、小组交流:
①学生交流自己寻找到的会意字的资料;
②交流成熟的小组,可以先把会意字写在黑板上,最好可以画出这个会意字的象形字或金文或篆文。
3、你来品一字
“东风欲染枝头绿,却惹杏花一点红。”
你认为诗句中哪个字用得好,用得妙?
4、名字中的汉字意美
①苏轼,字子瞻。名与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与意义。
②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说出自己名字的意义。
五、写
运用本课所学,依据你的名字为自己取个字。
要求:读来上口,听来悦耳,又有意境美。
(提示:或与名字同义,或近义,或反义,或双关,或拆字……)
六、总结:
汉字的音、形、意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希望大家都能够沉醉在汉字的海洋里不知归路。
第五篇:我们从小爱科学
红领巾广播稿
我们从小爱科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从小爱科学》。
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与先进的玩具,坐上快速的列车,……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话、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太空漫步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邓小平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毛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担起新世纪的重担。
红领巾广播稿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学习科学,让我们从小做起。我们要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因为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时,对各种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多阅读一些;还应该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写科学小论文等,培养对科学的兴趣。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够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无论是美国的挑战者号爆炸,还是全球计算机病毒的升级,从来都不能阻止人类的科技进步。“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渴求知识的人。如今,让我们也用它来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