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
吉林工商学院学生创
业问题调研
作者:李仁辉 分院:经贸学院 专业班级:13404 学号:15 授课教师:赵中秋 学期:2013-2014(上)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的调研报告
调查主题: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调查目的:了解当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相关对策 现状,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思考提出解决方法 调查地点:吉林工商学院 调查对象:校内大学生、卡伦湖附近游客 调查创业就业景: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他们可以选择的,或许不只是进入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单位,解决“就业”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摒弃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带来的压力,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开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业”与“创业”这两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方式,它们各自在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心里占据怎样一个地位?就业形势如何?创业到底难不难? 调查内容: 一.调查形式与方法: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先拟好问卷,将问卷打印,到村里大学生家庭进行调查采访(一般是问卷,偶尔目标有误,此户没有大学生就进行采访),然后到太公湖用问卷和调查采访的方式对非大学生各类人群进行调查。最终汇总资料撰写报告。
二、调查问卷分析: 1.一些热门专业例如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生太多造成了自身的竞争激烈,当然这只是一些表象,主要原因还必须归于“学业不精现象” 2.学习能力重于学习成绩 :有1|4的受访者认为学习成绩非常重要,是衡量学生在校表现的重要指标;而大部分的受访者认为,相对于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更重要,他们认为,工作中更需要的是强的学习能力,只要学会学习,不管在校期间分数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优秀的表现。
3.针对大学校园英语学习热,有1|3的受访者认为在工作中,确实会或多或少地用到英语,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但也有1|2的受访者认为,除非进入外资企业,否则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用处并不大,但是英语能力却能从侧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因此,招聘单位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考察能够起到筛选的作用。
3.本次调查显示,在“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缺乏的因素”中,首选“经济基础”的占大部分,首选实践经验的约占1|4,选择政策支持和网络关系的约占1|10。可见“经济基础”、“实践经验”、“政策支持”是困扰毕业生创业的三大难题。5.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对“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认同率高达将近4|5。但是报告认为,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这种观念,不是随便找个单位仓促就业了事,而是应该通过在所在单位的实践积累经验,尽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的将来定位,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6.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方面绝大多数人认同:面临的竞争太强,当然作出的补充呢也有说工资、专业等方面也有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是必然要做到的!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
面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面对激烈的竞争,有更好的适应能力。7.据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单位更看重学习成绩、当过干部(性别因为专业差异很大暂不说明)、学校老师推荐。从中可以看出在学校学好习跟在学校是锻炼好能力是很重要的就业创业契机,当然其中人际关系也很重要。8.据调查显示:大有约1|2人要求高薪酬才能跟自己所匹配。从中不难看出,单就就业来说还存在“好高骛远”现象,从而导致毕业后选择考验或向更高学历冲刺来缓解自己的就业压力。当然还有一部分人选择降低身价就业为先,从而导致很多专业难对口等很多问题。所以就业定点要明确,切实把握好自己的能力水平,该就业就就业该向更高学平冲刺就要冲刺。9从调查中知道:大部分人对国家的鼓励就业创业措施知道很少或干脆就不知道。从而揭露了这方面的方针措施优惠宣传不够位,学生或未面对就业创业压力的人对此关心甚少。因此我认为,学校或社会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把就业创业问题大众化,让大众出对策出方法,让就业创业者有更好的就业创业氛围。三.调查总结: 根据调查显示可得出: 1.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不像以前那么珍贵了。现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不多,这就造成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这就是就业难的实质。2.创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创业不成功主要是自己准备不足,对市场认识盲目。创业要摆正心态,用什么心态来创业是最重要的。有的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成熟度不够,停留在“纸上谈兵”状态。创业者对产品或项目未做深入的市场调查,而只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而这种推断往往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3.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启动资金: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2)缺乏市场经营经验: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3)心理承受能力弱: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平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4)创新能力不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5)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创业项目和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或是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用不上。如此的“不搭界”既是所学知识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创业时机的延误。4.关于就业方面,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依我看,除了要想方设法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外,从学校和学生方面考虑,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必不可少的两条。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当及时捕捉社会需求信息,适时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多地开设社会急需的课程,淘汰那
些不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课程。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应当特别注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在为人处世、实践操作、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多地希望招聘有两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应当说,这种用人要求是无可指责的。用人单位就是“用人”的单位,不是第二大学,培养人才不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尽管人才可以在这里得到锻炼,获得成长机会。因而,高校应当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更多地得到工作实践的锻炼。这需要对长期以来实行的固定学制进行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延长大学修读时间,鼓励并创造大学生勤工助学、半工半读,甚至工作一定时间以后继续修读学业。这种改革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工作经历要求的唯一办法。5.面对就业与创业的千斤重担,我们的用正确的方法策略良好的心态积极去面对。首先缺乏启动资金问题,要学会利用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合法争取稳定的筹集资金家庭资助,贷款等等。然后缺乏市场经营经验问题,要培养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在实战中排除“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加强经验与相关的知识。接着是心理承受能力弱问题,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同时也要加强创新能力,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所以大学生不要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不要“画虎不成反类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借鉴他人经验绝不步他人后尘。只要努力向上方法合调查问卷 作答本问卷 预览本问卷 为了解当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相关对策现状,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思考提出解决方法特拟此问卷,请按自己见解如实作答,谢谢您的参与。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请问您所学专业属哪一类 理,相信我们就会成功就业或创业的。A文法类 B经济类 C理工类 D艺术类
E医学类 F其它__ 3.你现在所处的年级或状况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研究生 F毕业正待业 4.关于专业学习专业知识跟学习成绩你认为重要吗? A很重要 B有用的 C基本有用 D似乎没用处 5.对英语学习你认为重要吗? A很重要 B一班 C基本没用 D除进外资企业根本没用 6.就业后你最关注什么 A个人职业上的发展 B未来的家庭 C深造机会
D单位前景与经济收入
7.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缺乏的因素是? A经济基础 B实践经验 C政策支持 D其他因素 8.对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B闲择业,后就业,再创业 C直接先创业 D就业就行 9.你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对社会的了解不够 B工资太低无法满足生活需要 C业对口的工作难找 D面临的竞争太强 10.您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下列哪些因素《多选》
A学习成绩 B学校、教师的推荐 C所学专业是否对口 D学历层次
E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 F有无相关工作实践经历 G性别 H相貌与身高 I政治条件 11.您期望的月薪是多少? A 1000-3000 B 3000-5000 C 5000-7000 D 7000以上
12.您对一些创业与就业国家的一些策略方针政策明白知道吗? A很明确 B知道点 C不知道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调研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调研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创业具有重大意义。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就业 创业 大学生 创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使大学生成功就业,这是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希望。应认真贯彻十七大报告中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这是是缓解当前就业难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之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大学毕业生115万,2002年达145万,比2001年增长26%;2003年大学毕业生增至212万,与2002年相比增幅达46%;2004年达到280万,比2003年又增长32%。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80%左右,有近30万毕业生未能就业,2003年就业率在70%左右,有64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1]。2004年实际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达300万,2005年达340万,2006年已达413万,2007再创新高,达到495万人。[2]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可见就业形势的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冷门专业就业难;二是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三是低学历毕业生就业难。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提高,这就增大了就业的难度;四是没关系的就业难;五是女大学生就业难。长期以来社会认知对女性的偏见,加之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女学生就业的制约,导致在就业工作中存在“性别歧视”。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社会就业形势及国家就业政策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面临来自约1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000万城镇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200-2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 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就业也逐步向市场化配置方式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成为历史,“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登上了舞台,这就要求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2.高校发展的影响及教育指导的不足
高校通过实施连年扩招,总体规模持续扩大,高校扩招直接致使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使就业市场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并且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专业调整力度不够,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地设置专业;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从人员构成到结构功能设置未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不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服务,致使大学生就业难。
3.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今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造成“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两种矛盾并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较大,部分毕业生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制约了大学生成功就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等”、“靠”、“要”等思想,缺乏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大学生存在许多不良就业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则产生了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如就业不满情绪、悲观焦虑等。
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义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核心动力,这对于对缓解当前就业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供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
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仅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和1.83%的国际资源,为世界上26%的劳动力人口创造就业机会,这给中国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十五”期间峰值将达到2200万人左右,但城镇实际吸纳新增就业人员只有300万人左右,平均每年约有35大学毕业生不能按时就业。在社会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鼓励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但可以直接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由于创业产生了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减轻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鼓励大学生创业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大学生创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这将大大有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创业引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思路,使大学生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成功就业。
三、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建议举措
(一)国家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政策保障
第一,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宣传、普及有利于激发人们创业热情的财富观、信用观和成败观,努力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一心一意创大业、齐心协力创成业”的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第二,需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理顺大学生就业体制,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第三,应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
(二)社会应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社会必须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应实实在在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为大学生提供到位的就业服务。大学生就业应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因此,应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诸多影响因素,研究和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
系。
(三)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在“就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专题访问中谈到:“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中国大学教育存在着某些不足,甚至有一些重大缺陷。我觉得我们的教育缺少创业意识的培养。大学不仅要传播知识性机能,而且要着重培养非知识性机能,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立。”因此,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学校不能仅限于培养能找到职业岗位的大学生,更要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开拓就业机会的创造型人才。
1.学校应注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培养大学生形成完整的创业知识结构。完整的创业知识结构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在设置创业课程时,既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还要注重专业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哈佛大学在大学本科核心课程中,强调要教给学生在未来大千世界中获取有用知识的主要方法,认为方法与策略是能力的基础,能使学生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而且要“坚持创造性思维训练”,达到殊途同归的育人效果,这正是哈佛杰出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的及大学教育成功的关键。第二,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要提供一个真实、有价值的创业外部环境,使学生为个人的成功和实际工作做好准备;用成功企业家的创业实例和精神激励学生创业,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创业的艰难,而不要陷入创业误区;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创业认识,使学生产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第三,让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知识、技能。这样会使大学生积累经验,不仅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也开辟了就业新渠道。
2.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手段,逐步推进就业指导。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中发挥作用,应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构建就业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毕业即失业”的危机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创业即就业”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就必须更新就业思路,创新就业模式,开辟多元化就业渠道。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就业的必然趋势,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12级 会电x班
Xx
xx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代大学生面临“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环境,高等院校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择业;创业
一.创业是最好的就业
1众所周知,劳动力过剩,就业难在我国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的迅速增加,而社会需求基本上保持在扩招前的水平,而且许多单位希望应聘者都能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受过高等教育并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是可以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2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到各个高校都热情鼓励,支持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各级政府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各高校为大学生创业也积极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对有条件的大学生来说,自主 3.大学生创业的路子相当的广泛。许多大学创新意识强,有自己的专利或开发项目,创办高科技企业,是创业的一条理想之路。
3当然,先就业再创业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有些立志创业的毕业生或由于缺乏创业的经验,或由于缺少创业的资金,先加盟与自己创业目标相符的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积蓄了资金,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独立创业,这对许多要创业的毕业生来说,也许是更理智,更稳妥的选择。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
1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2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
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
3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4增强竞就业争实力。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三.大学生就业
1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国的经济当前处于转轨时期。就全国来讲,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
2就高校毕业生来讲,数量大幅度上升,就业压力持续增长。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新的理念宣传、指导、服务大学生自主择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彻底改变国家的统包统分、毕业即就业的政策。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富国强民;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问题。
3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四.外在的积极辅助与支持,给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1政府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难于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经济欠发达的边远省区、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以及县以下的乡镇企业却急需这些知识型人才,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从实际出发,出台符合学生就业实际的规章办法,如户籍管、人事档案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贯彻措施,以解除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后顾之忧,要给予去边远省区和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的大学生以优厚的待遇并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没有统一的管理,政出多门;招聘市场管理混乱;存在明显的学历差异性、学校差异性、性别差异性;用人单位失信等问题。社会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机制,建立规范、完善的就业市场,为每一个有才华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真正使毕业生找到自己
与社会的契合点,实现其人生价值。
2.高等学校就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高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及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既介绍本地区的就业形势,也介绍全国整体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及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并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工作,引导大学生和家长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平和心态,从大学生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
其次,高校应加强用人单位的情报收集、就业资料统计、行业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发布系统,使大学生能充分地获得就业信息;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准备自荐材料等面试应聘技巧和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实现顺利就业。
4.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增强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大学生家长在子女就业问题上一定要作促进派,家长要带头克服乡土观念和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子女形成“劳动即就业”、“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竞争,同时,帮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识,主动积极争取就业机会,促使子女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大学生要确定好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攀比、焦虑、恐惧、依赖心理,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尽情学以致用,展其所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2)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有的同学本来不打算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只想到企业去工作,现在也发现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公务员或研究生也不错。从长远看,这极有可能成为提高就业层次的重要手段。
第四篇:浅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
——第十六组
根据教育部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本科生毕业人数为212万,52万待业,就业率75%;2005年本科生毕业人数为340万,79万待业,就业率76%;2007年本科生毕业人数为495万,145万待业,就业率70%;2009年毕业人数为611万,196万待业,就业率68%;2010年本科生630万人毕业!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在较大幅度增长,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地增加,因此,将近1000万 本科毕业生们要同约1400万个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1.5亿个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还要与职业技能方面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的高职生们争夺岗位,我们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难道四年后的我们会无路可走吗?答案很显然:不会!“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规划,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在这个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里,我们的“下一步”选择其实有很多,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出国、考研,也可以选择及早就职——城市就业、基层就业,亦或是选择自主创业。
一、继续深造
首先来看看留学的情况。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09年中国留学人数是22.9万,今年有望达到28万人。而这个数字在2003年只有12万,7年涨了1倍中国大学生留学人数逐年增多。所以,大学生毕业后,出国这条路也不是十分容易走。如果大学生希望毕业后出国,需要慎重考虑。我们大学生该怎样选择呢?这要根据大学生的出国目标来选择。如果大学生希望移民那么就要选择那些近期移民政策比较宽松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等。如果大学生是以学习为目的,那么最好从专业出发来选择留学国家。如果大学生以“镀金”为目的,那么建议选择一些名气较响、历史较悠久的学校。
然而,走上出国之路,我们大学生必须面对以下现实:1.发达国家物质与精神贫乏也很普遍;2.并非所有毕业生都适合出国留学;3.不宜为了移民而盲目留学;4.华人地位依然有待提高。总之,大学生对待留学要有战略眼光。与此同时,读研也是一个继续深造的途径。...........(读研)
二、求职就业的确,对于很多大学生,尤其我们这些研究型专业的学生来说,继续深造是个很好的选择。然而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2010年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根据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求职就业的途径无非有两种:城市就业、基层就业。但是这两种途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需要付出一番努力,才可能有所成就。因此,为了更加明确今后自己的就业途径且更顺利的完成就业,现在就分析一下这两个方面。
1、基层就业
基层就业就是到城乡基层工作。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说明国家一直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然而,贫困地区,毕竟条件差,待遇低,出于最现实的考虑,我们大多数人首先就会放弃这条就业途径。而且,受传统观念和长期受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和家长的择业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跟不上就业方式的变化,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存在“期望与现实矛盾”的心理误区。就我们植物生产专业而言,我们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舞台在基层、在农村、在边疆,那里最需要人才,最有利于大学生脱颖而出。同时,这样做不但避免了大城市就业竞争的压力,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是很好的选择。现实中也不缺乏这样的事例。
徐本禹,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他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因此成为2004感动中国新闻人物。在我们看来,这没什么了不起,可他为什么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只因为现实中像他这样的大学生实在太少!
也许基层工作相对来说艰苦一些,但是付出是不会白费的,两三年以后你的起点会比别人高,比如村官满两年之后考公务员考研是可以加分的,现在公务员
招考很多岗位只针对三支一扶的人,所以竞争会相对没有其他岗位那么激烈;也许自己心中有一个蓝图描绘,有自己的计划,有自己的追求,但是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具有远大的就业观、择业观,不能仅仅局限于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而就业,而应到基层,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就业。并且现在国家、社会、企业都对参加基层工作的大学生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和非常适合大学生发展的环境,充分鼓励走向基层。
总的来说,只要我们迎难而上,走向基层,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所以,在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大中城市已被炒得太热,人才也渐趋饱和的情况下,盲目追求热门行业和高薪职位已不符合现实,相反我们要冷静地转换一下思路,退求其次,坚定地走向人才匮乏的中国西部或农村基层,将会海阔天空!
2、城市就业
这条途径对我们大多数来说是会首先选择的,因为我们根深蒂固地认为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岗位多、薪水高,大中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均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好于广大的农村,好于基层。于是,当我们毕业后就盲目地向一些大型企业投交自己的简历书,不管有多少人参与,而且总幻想有一天自己能被录用。正是因为这样,导致我们毕业后不能及时就业,滞留在家,从而面临更多的压力和竞争。此外,在城市就业,还需要我们具备更高的学历、更多的经验、更敏锐的洞察力。由此看出,这条途径并不是不可以,只是它的门槛更高。是否选择这条途径,那就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看看自己是否具有这个实力。所以,对于优势特别突出的人,此途径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自主创业
在当今呼唤创新的时代,有志创业者才是真的勇士。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认为自己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就可以了。如果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要勇敢地跳出来,挖掘自身专业优势及潜能,以创业解决就业。
创业就是大学生改变人生的最好形式,同时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只有坚定的依靠自己,相信自己,在艰辛中自强,个人的价值才能不断提升,所以大学生们要把创业当成历练自己的平台。在号召大学生创业的同时,我们不妨看几个创业成功的案例。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陈生,卖猪肉成了千万富翁;史玉柱研究生毕业后下海承
包电脑部,成为商界奇才;马云,大学毕创办阿里巴巴,成为网络界风云人物;高燃,清华毕业后创建Mysee网,成为身价过亿的80后等等。
从表面上看,这些成功创业者好像从事与学历不太相符的职业,但依哲学的观点,这未尝不是积极的选择。要相信,创业不仅能给人带来事业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人生的历练。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现在大学生毕业后不是没有出路,而是我们的观念是否跟上了时代的脚步,我们是否真正认清了自己,是否规划好了自己的未来。虽然,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到了中国的经济,影响到了大学生就业,而且近几年大学生、研究生的扩招使得毕业生大量增加,这更加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但国家、教育部多次强调:“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近两年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所以,未来是很光明的,我们不需要太过忧虑。当然也不能松懈过渡,适当的给予自己一份压力,给自己一份完整的人生规划,明确自己的下一步应该往哪里走,那么明天依然是我们的大舞台!
第五篇:女性创业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妇女在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县女性创业就业工作情况,促进我县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近日龙山县妇联走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分乡镇、系统妇委会等单位及女性创业者,以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研问卷等方式,对我县女性创业状况开展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女性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龙山县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至今不通铁路,正在建设高等级公路,是一个典型的“八山半水一份田,半份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共有34个乡镇(街道)462个村(社区)共57.3万人,其中女性人数27.9万,占总人口的48.7%。
近年来,龙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女性创业就业工作,通过多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培训服务力度、加大贷款服务力度、加大创业服务力度,使广大妇女创业激情不断高涨、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创业途径不断拓宽、创业成效明显。据调查统计,我县共有就业人员32.5万人,其中妇女就业人员14.6万人,就业率达45%,主要从事的行业有社区服务业、家政服务、饮食、宾馆、超市、美容休闲、环卫、零售、维修、运输、医疗保健等工作。自主创业女性人数约1.2万人,主要投资于土家织锦、百合加工、服装、美容、餐饮、等行业。三年来,共为1304名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4976.8万元,带动3800余名妇女就业。全县女性创业就业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女性就业结构方面。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里耶秦简为品牌的旅游服务业的强力推进,女性就业结构有所改善。第一产业就业女性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女性比例上升幅度较大。从就业层次来看,尽管妇女大多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在第三产业中一些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领域,如金融保险、教育、文化艺术、会计等行业,妇女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就业层次有所提高。
2、女性就业途径方面。采取政府引导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式就业。据调查,就业女性中通过求职、应聘、录取或考取的比例为21.2%,外出务工的比例为30.3%,自谋职业(农村妇女从事种养殖业)比例为48.2%。
3、女性劳动者素质方面。女性劳动者中,只有小学学历的占18%,初中学历占54%,高中以上学历占28%。城镇女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虽然比农村高,但与岗位要求相比仍然偏低,不适应岗位要求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很多妇女接受的教育有限,因此文化素质偏低就成了多数妇女群体通病。
4、女性自主创业方面。我县自主创业女性比例约占就业总人数的3.8%,比例偏低。女性总的来说比较保守,冒险、创新意识不强,再加上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不够,资金的短缺,女性创办的实体规模普遍较小。
二、我县推进女性创业就业的主要做法
1、开展教育培训,增强女性创业就业本领。大力开展农民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层次妇女特点和需求,我县各级妇联组织联合科技、农技、人社等部门举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创业)培训及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培训,举办各类妇女培训班742期,教育培训农村妇女达20万人次,有8万妇女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发放各类学习资料近15万份。
2、搭建就业平台,畅通妇女就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协调人社局、发改局、税务、金融等部门,为妇女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荐、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创业指导,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就业创业。与劳动部门联手,有针对性地组织求职妇女参加“春风送岗”现场招聘活动,共为失地失业、返乡妇女提供就业岗位3800个,帮助2759名妇女实现再就业。
3、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妇女创业资金扶持。全力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建立了政府推动、政策互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一是争取政府支持,积极协调社会各方,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创业提供帮助,简化审批手续,提供多种优惠政策。二是与财政部门协调,将贴息资金列入妇联工作项目经费,做到重点扶持,扩大了贷款覆盖面。2011年为姚蓉、卢君寒、杨玲玲等28名大学生争取了39.2万元的无偿资助扶持资金。
4、树立典型带动,激发女性创业就业热情。龙山县妇联近年来,在城镇开展“巾帼文明岗”和“巾帼建功”争创活动。目前,全县共有6个省级文明岗、2个州级文明岗、6个县级文明岗,共表彰了60名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巾帼建功标兵”。在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巾帼示范村”和“双学双比”创建活动。共表彰了34名“龙山县勤劳致富屋里人”、100名“科技致富女能手”。开展了“创业成功女性”评选活动。涌现了“王阿妲”辣子鸡品牌创建人王正娥、“洗车河牌”霉豆腐品牌拥有人刘金霞、升发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迎春、洗车河镇土家织锦工艺厂厂长叶英等一大批创业成功女性。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调动了广大妇女勤劳致富和敢于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三、我县女性创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1、就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县属于偏远贫困山区,产业结构单一,就业门路狭窄,从事第一产业的妇女较多,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妇女较少。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传统行业大批下岗失业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难以实现再就业,而新兴的产业、高科技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妇女的就业结构仍然需要改善。
2、创业资金缺乏。以妇女为主创办的龙头企业较少,女性创业者面临的困难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资金问题。在问卷调查中,很多创业者表示是因为生活所迫才选择创业,而创业资金的筹措,则一直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瓶颈,女性大多是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筹措资金,较少向银行借贷。虽然有关部门可以提供“小额贷款”,但手续繁琐,担保困难,不容易办成。
3、妇女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依然存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用工单位在招工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别歧视和偏见,在一些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和岗位也有拒绝招收女性的问题,使妇女就业和再就业面临比男性更大的困难。由于劳动力市场管理不规范,损害妇女劳动保护权益、社会保障政策不落实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妇女平等就业和健康发展的障碍。女性创业要承受更多的艰辛,女性进入商场,在语言、态度、形体等交往方面存在差异,很难一下打开局面
4、妇女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比,目前妇女劳动力的文化状况、技术水平、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都有不少差距。妇女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尽快提高素质,增强自身的能力。
四、我县女性创业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1、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培训力度。目前农村庞大的富余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城市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与农村潜在的富余劳动力并存,成为城镇化进程中解决就业问题的最大难题。当务之急,必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增强这部分劳动者的市场竞争能力。政府应给妇联组织增设培训专项经费,专门用于为农村女劳动力转移和城镇下岗失业女性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其次要大大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内容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与每个人的需要和潜力紧密结合,增强女性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要继续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模式,积极组织劳务输出,鼓励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到农村开创新业。
2、加强部门协调,推进女性创业。发挥小额贷款量小、灵活、见效快的特点,进一步健全的妇女创业资金扶持体系,完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各项政策和业务流程,大力扶持初次创业的女性和女中小企业业主,做好、做大、做强企业。将小额贷款政策与创业培训相结合,有力推动妇女创业。
3、加大政策倾斜,促进女性再就业。从统筹发展增加妇女再就业岗位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一些有利于扩大妇女就业的政策性措施。可以探索制定阶段性的政策措施,从财政供养人员入手,年龄在50岁以上、工龄在30年以上的正式人员采取内退办法提前离岗或提前退休,用于解决部分大中专学生就业问题。要想方设法开发一定公益性岗位解决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就业。
4、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为使劳动力市场中的招聘、录用工作更加平等规范,政府应在市场监督管理上加大政策指导和支持力度,规范企业和劳动中介机构的行为,保护女性的劳动权益,禁止从职业进入到工作评估、职位晋升、职业安全等就业全过程的性别歧视;同时要在公务员退休年龄上充分体现男女同龄退休原则;劳动行政部门、就业管理部门要加大法律执行监督力度,受理有关侵害妇女就业权益的投诉,并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进行调查核实,依法处理;工会、妇联等非政府组织要依法代表劳动者就用人单位贯彻实施女性就业权益保障的规定进行群众监督,充分发挥维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