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8秋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答案专题五
2018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单选题
1.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3.新时代,广大青年进行职业和人生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的需要)。
4.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就必须引导广大青年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刻认识其历史地位、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入领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5.以下哪一项内容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6.(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要求我们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增强抵御错误价值观侵蚀的能力。
二、判断题:
1.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特性,是生理上的,而不是精神和文化上的。(错)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引领着我们人生之船的前进方向,还能让我们在面对重大人生抉择和考验时,对初心始终执着和坚守。(对)3.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进程中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那么,我们就可以照搬照抄美国的发展模式,并将其用于我们自己的建设实践。(错)
第二篇:18秋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答案专题四
2018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四:弘扬中国精神
一、单选题
1.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2.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和(奋斗精神)。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4.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6.习近平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7.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导弹之父”的人是(钱学森)
8.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以下理解错误的是(“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指好高骛远,空谈改革,坐论创新)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根据释义,下列事件中的哪一个作为案例最为典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
二、判断题
1.《论语·雍也》载:“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告诉我们快乐在于精神追求。(对)
2.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精神,因此是一成不变的。(错)
3.当前,要把爱国与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错)
4.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时代精神。(错)
5.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爱国情感一定是热情奔放的。(错)6.爱国既需要深厚的情感和思想,更需要实际的行动。(对)7.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民,就是完整的爱国。(错)
8.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究其深层精神根源,就在于中华民族创新创造这一宝贵的精神传统和民族禀赋。(对)
第三篇:18秋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答案专题七
2018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七:法律知识
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75分)1.法与法律完全相同。(错)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对)
3.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形成,在宪法统帅下形成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对)4.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虽然未能遵循法治普遍规律,却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国理政基本方式。(错)
6.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对)
7.程序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与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错)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刑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刑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对)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对)
10.法治思维要求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对)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
12.全体社会成员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对)
13.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认可是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对)
14.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对)
15.社会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错)
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25分)1.下列关于法的基本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法是由社会舆论的力量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确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国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是(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5.下列不属于程序法范畴的是(证据法)。
第四篇: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题及答案分享
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题及答案分享
2020年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题及答案(四)
1、论述劳动合同的解除。
答:《劳动法》规定:
第一,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劳动者虽然没有过错,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产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但是,《劳动法》还规定,如果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工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第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有哪几种?
答: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
(1)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即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代理其民事活动。
3、我国法定继承的概念和顺序是什么?
答:
法定继承人是指按法律规定有资格继承遗产的人。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指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次序。我国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同一顺序中的继承人的权利是相等的。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法律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4、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答: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5、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危险而采取的。(2)必须是对正在发生的危险而采取的。(3)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4)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6、简述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答: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的基本原则有:
(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4)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
7、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8、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宣告死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宣告死亡,是指我国《通则》规定的,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1)下落不明满四年的;(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两年的。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9、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答:(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婚姻法》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2)必须达到法定年龄。《婚姻法》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10、什么是法人?法人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答: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根据我国《通则》规定,法人必须具备下述条件:(1)依法成立(2)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1、什么是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答:直系血亲,是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即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的亲属。如生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这以下的直系晚辈。
旁系血亲,是指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如同胞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为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12、什么是共同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必须是二人以上有共同犯罪的形为;(3)必须是二人以上有共同犯罪的故意。
13、论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答: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刑法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的根本性准则。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
(1)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是指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对于所有的犯罪人,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是指根据行为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决定所处刑罚的轻重,即罪轻刑轻,罪重刑重,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题干】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有什么作用?
【答案】
(1)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人生态度是由人生目的决定的,但在实现人生目的过程中,如正确面对现实,战胜暂时的困难和挫折,为实现人生目的开辟道路,则是由人生态度决定的。
(2)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必须选择和确立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一旦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确立,就需要发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这就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人生道路是多种多样的,走哪条道路,是由每个人主动选择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保证人们将远大理想寓于具体行动中,脚踏实地实现人生目标。
【考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7.【题干】简述理想信念的作用。
【答案】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不仅可能一事无成,而且可能使人生陷入迷途,进而导致对人生的意义产生疑问。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们需要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外部阻碍,而且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和弱点,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大厦,缺少蜘蛛就会倒塌,而理想信念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考点】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28.【题干】简述建设社会公德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建设社会公德有如下意义:
(1)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考点】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
29.【题干】依法治国基本原则。
【答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做到“三统一”与“四善于”相结合。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做到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考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30.【题干】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
(1)行政合法性原则,所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规定;
(2)行政合理性原则,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法律基本原则以及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3)程序正当原则。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必须遵守政党的法律程序。
【考点】行政法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31.【题干】论述法的执行和特征
【答案】法的执行,简称执法,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因此也常被称为行政执法。其特征有:
(1)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在我国,行政执法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府所属的各部门。此外,国家或法律授权的组织也享有授权范围内的行政执法权。
(2)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现代社会中,社会关系和社会事务越来越复杂,行政执法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设计政治、经济、外交、国防、财政、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3)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由于执法是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因此,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一般都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但是,也有一部分行政管理活动是行政机关依申请作出的。
(4)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既是一方当事人,又是执法者,因此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可以依法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执法行为,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同意。但也有执法活动,如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调解等,不具有单方面性。
【考点】法的实施
32.【题干】请结合实际论述怎样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答案】
(1)培养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
①民族自尊是指在祖国不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丧失国格人格;
②民族自信是指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民族自强是指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
(2)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
①促进民族团结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②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③保障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3)履行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销祖国。
①刻苦学习,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②端正思想,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③躬行实践,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考点】做新时代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33.【题干】试述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答案】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只有增强诚信意识,坚持诚信做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最终获得成功。一个不讲诚信的人,短期内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不可能持久。
(2)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力提倡诚信守信的美德。市场经济是交换经、竞争经济,也是契约经、信用经济。保证契约双方忠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
(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人与人之间只有诚信交往,才能进行真正平等、公正的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内耗和摩擦,大大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
【考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
仅供参考
第五篇:18秋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答案专题六
2018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2.正确理解道德的本质,应该把握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以及道德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下列关于道德的本质,说法错误的是(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主要是被颁布、制定或规定出来的)。
3.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是多元的,同时也是多层次的。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下列不属于道德的最基本功能的是(导向功能)。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对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
5.集体主义强调,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放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6.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的实际,可将集体主义分为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个人主义至上)。
7.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中华传统美德所包含的内容。(道德体系)。8为什么说孔子身上具有优秀的传统美德。(孔子是一个谦恭好学的人)。9.大自然是人类的(物质滋养)。
10.进入工业文明时期后,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开始(掠夺性地开采自然资源)。11.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道德问题上把握好()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意识决定物质)。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哪部经典?(大学)
1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了我们今天各行各业都应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的五项基本规范,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中,(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它是贯穿于全社会共同的职业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
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职业道德的特征(单一性与多变性)
15.“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是哪经典的名句?(孝经)。
16.下列说法符合“三不朽”精神旨趣的是(历史不会忘记对人民、对国家有功的人)。17.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曾说“互联网是最大的复印机”“但是在新的经济形态里面,这样的复制品已经没有价值了”。以下哪项不符合上述叙述:(互联网上可以随便散播信息)。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不符合以上叙述的是(比起圣人,普通人的品德修养先天不足,一生都难以达到提升道德境界的目标)。
19.大学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促成()的社会风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讲义气)。
1.20.习近平强调:“道德建设,重要的是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大学生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就要做到(①②③)。
二、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对)2.道德决定一切、高于一切、支配一切,只要道德水平高,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错)3.“为人民服务”最早出自毛主席纪念张思德同志的讲话。(对)4.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论何种岗位,不论能力大小,不论职务高低,人人都可以“为人民服务”。(对)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不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错)
6.1961年周总理在审议会议结束后和与会人员共同就餐,是因为当时国家还很贫困,无法让总理单独吃饭。(错)7.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对)
8.红军长征中为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需要冒着中毒的危险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先尝。(错)9.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永远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对)10.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对自然界不断变化适应和学会尊重自然的过程。(对)11.不同的道德文明体现了各自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信仰和行为方式,但不同民族或国家之间仍然会面临某些共同的问题,形成一些具有共性的道德认识。(对)12.在吸取人类优秀道德文明成果的问题上,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道德文明的一切成果。(错)13.“迫于规则的约束力,不得已而遵守” 是守规则的第一重境界。(对)
14.按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标准,让守规则内化为人的需要。这是守规则的第三重境界。(对)
15.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行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根本。(对)
16.中国古代舜帝对父母的孝顺感天动地,被经典的二十四孝列为第一个案例。(对)
17.“三不朽”是指人如果能做到立德、立功以及立言,就能够名垂丹青,价值不朽。(对)18.中国古代被公认符合“三不朽”标准的是孔子和王阳明。(对)19.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看待道德。(对)
20.网络道德约束上网者的不安全和不文明行为。(对)
21.职业道德的修养和提升方式主要是通过: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等途径。(对)
22.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也必然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反过来,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荣辱观。(对)
23.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状态和精神风貌与整个社会的道德状态和精神风貌无关。(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