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triz论文心得
Triz理论在科研中的创新及应用
-----------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1.TRIZ的诞生背景以及发展历程
TRIZ是俄文中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词头。该理论是前苏联G S Altshuler及其领导的一批研究人员,自1946年开始 ,花费1500个人年的时间 ,在分析研究世界各国250万件专利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80年代中期前 ,该理论对其它国家保密,80年代中期,随一批科学家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 ,逐渐把该理论介绍给世界产品开发领域,对该领域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G S Alt shuler开始就坚信发明问题的基本原理是客观存在的 ,这些原理不仅能被确认,也能被整理而形成一种理论,掌握该理论的人不仅提高发明的成功率、缩短发明的周期,也使发明问题具有可预见性。(@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 — —TRIZ过程、工具及发展趋势,檀润华)
进入21世纪以来,TRIZ的发展和传播处于加速状态,研究TRIZ的学术组织和商业公司不断增多,学术会议也频频召开,TRIZ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TRIZ正从产品开发等传统技术领域向企业管理,政治,教育,等非技术领域急速扩展。到现在为止,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立了一些TRIZ协会等以解决工业上的难题为目的发展这一理论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国也在2007年开始重视该理论的生产应用。至今已经举行了两次海峡两岸TRIZ论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加入到TRIZ理论的研究中来。
2.TRIZ的概念及构成
TRIZ是专门研究创新和概念设计的理论,已经建立一系列的普适性工具帮助设计者尽快获得满意的领域解。它将产品设计的核心—产生新的工作原理过程具体化,并提出了规则、算法与发明原理供设计人员使用,它已成为一种较完善的创新设计理论。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产品进化理论、分析、冲突解决原理、物质一场分析、效应以及ARIz等几个方面。分析是TRlZ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产品的功能分析、理想解的确定、可用资源分析和冲突区域的确定。在很多设计过程中,理想解的正确提出将得出问题的解。
现在研究TRIZ的学者在论文中阐述表示:TRIZ在当今的学习过程中一般来讲分成两个不同的时间段和名称研究:古典TRIZ理论和现代TRIZ理论。
a)古典TRIZ理论
阿奇苏勒总结的古典TRIZ理论认为,许多的发明创造是由其他领域的创新成果应用于新领域所取得的。不同技术领域有着相同理论模型的问题,往往解决方案类似,而且解决方案具有可传递性。这说明,我们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存在已知的解决方案。那么对于已知方法的总结与再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阿奇苏勒总结了古典TRIZ的四大理论基础:创新问题定义,创新模式,创新等级划分和技术系统演化模式。
与阿奇苏勒的观点类似,著名的TRIZ专家Savransky博士认为,矛盾,演化,资源和理想度概念是TRIZ理论的基石。演化主要指技术系统的演化模式,即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并遵循固有规律。(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丁俊武 韩玉启南京大学商学院 郑称德)对于以上古典TRIZ理论的解决方法,今人概括成以下几种:矛盾矩阵与创新原理、)物质场分析模型和76个标准解、创新问题解决算法、科学和技术知识效应库。这些系统分析方法的建立都是TRIZ研究学者通过总结大量的实验、专利、自然效率、数学公式的基础上
建立的理论分析库。当我们再次使用TRIZ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在整个的这些“库”中,我们即可以抽象出许多与“库”中类似的事例,包括:矛盾、物质存在场、自然科学原理等。一个人无法掌握自然界的所有规律,那么通过这样的数据库,我们分析出待解决问题所处在的领域和场效应,即可对照相应原理获得启发,实现创新。
b)现在TRIZ理论
古典TRIZ诞生于前苏联计划经济时代,缺乏成熟商业实践,本身有很多不足和缺陷。正是由于古典TRIZ理论有着许多的缺陷和不完善,在现在研究TRIZ的学者中,大家逐渐修正TRIZ理论,把时代的发展精髓融入到古典TRIZ理论中,让TRIZ理论与时俱进服务于当今社会。一般而言,从一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完善理论体系,增加系统严谨性。二是针对矛盾矩阵和物质场模型等主要理论工具进行改进。
3.应用TRIZ理论所进行的传统案例分析
4.TRIZ理论在所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应用可行性探讨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专业,我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偏重于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并且在黄楠教授的带领下,完成了许多国际领先技术的成果产业化以及若干个发明专利。对于我们本科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课题组老师也同样注重培养我们的科研创新意识,那么在学完TRIZ理论之后,我便反问自己:究竟在科研领域我们的TRIZ理论让能发挥它强大的创新力吗?通过我结合专业知识和
TRIZ理论的学习,我想把我所认识的生物材料的发展和创新与TRIZ的部分理论结合起来。
TRIZ理论首先是在为生产过程中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所诞生的一些方法的总结。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一理论应用于产品设计以及外包装上。我认为这是非常可惜的。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更多是科技领域,尤其是国防医疗核物理等高精尖领域的发展。那么应用TRIZ理论解决提高我国国力的现状就是国内TRIZ学家的终极目标。
在生物材料----医疗器械领域。我们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至少在50年左右。而很多技术手段都被他们在90年代左右申请了专利导致我们现在在应用他们技术的时候有着诸多不便。那么应用TRIZ理论,建立某个领域内部的TRIZ信息网也许可以总结解释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的症结。
90年代,有人研究证实了羟基磷灰石与生物体有着很好的相容性----即植入人体内不会产生免疫反应。但是经过了临床实践,发现此种材料的脆性较差,遇到冲击容易断裂。于是人们想办法在羟基磷灰石内部掺杂另一种有着良好脆性的金属材料(可能当时人类也是运用了TRIZ理论中复合材料原理)。但是经过临床的再次试验之后发现掺杂之后的材料又丧失了原来其生物相容性好的优势。因为材料的内部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那么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逐渐掌握了新的材料制备方法————先进镀膜技术:既不掺杂,又不改变本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而是把希望具有的性能以对本体材料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表面改性,由此获得了巨大成功。投产以来也对广大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不得不说这是一种TRIZ理论所反应出来的巨大效益。(不过本人不确定发明者是否运用TRIZ理论,只能说我从TRIZ理论能说得通)TRIZ理论在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时坚决摒弃“折中”思路。而是从矛盾分析的角度看待整个物质—场。后来的表面改性材料即没有放弃本体材料,也没有通过掺杂获得两个优势折中的发案,而是利用新的方法把另一种需要的物质巧妙的固定在了本体上。在保留本体优势的同时,自身的优势又弥补的本体所欠缺的功能。另外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又有人提出在羟基磷灰石体内掺杂碳纳米管材料。这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同样具有不破坏本体材料的特点,又没有通过前者镀膜的解决方式,而是在新的领域研发出新的可以植入材料中又不影响本体的材料
由此获得巨大成功。我想,虽然这些科研工作者也许没有考虑用到TRIZ理论指导科研实践,但是他们所作出的结果都是TRIZ系统库中可以找到先例的科研创新手段。所以除了在设计领域的企业员工掌握TRIZ理论外,更有必要再高校中在科研学者中发起学习TRIZ理论的热潮,减少我们在科研领域所走的弯路,省时高效的完成我们的科研项目,这样我们才能尽快赶上发达国家,让我国的落后领域迎头赶上。
最近一直在做老师这边的科研项目,在与老师的讨论中我也获得了许多启发,并且了解了我们在制备材料方面的局限性。例如我们希望羧基(一种化学键和形式)尽可能多的连接到材料表面上,但是如果连接的越多整个材料的稳定性就不如原来理想,所以暂时只能通过调节一些参数使羧基的植入量与稳定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是这种折中的办法难免会令人失望,通过TRIZ理论我坚信有一种科技手段可以在材料表面植入大量羧基并且不会影响基体的稳定性,不过知道老师也暂时没有研究出来,我也竭尽TRIZ原理考虑这种想法的可实现性包括了引入新的场或者是说运用“萝卜-白菜”事例解决,可是都不理想。但是在TRIZ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会向着成功的方面发展,如果所有的科研老师都能在实践中每一步都考虑一下TRIZ理论,提高我们的理想度,那么我们国家可以把事情处理的最好。
另外在科研领域运用TRIZ理论的同时,我曾经想到在处理国际关系时TRIZ理论也会发挥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把矛盾减少到最低,甚至没有。那么找到或者发明一种双方互惠的方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赢”的智慧吧。
所以我国学术界应加强TRIZ理论的研究 ,不仅要跟踪其研究前沿 ,也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有所创新。同时 ,学术界还应尽快将该理论介绍给工业界,实现科研和产业合并对沟。因TRIZ是在对专利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微观算法很容易操作 ,形成了容易被掌握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如能在我国工矿企业推广应用 ,必将加强我国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推动技术创新 ,提高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篇:triz论文心得
Triz理论在科研中的创新及应用
-----------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1.TRIZ的诞生背景以及发展历程
TRIZ是俄文中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词头。该理论是前苏联G S Altshuler及其领导的一批研究人员,自1946年开始 ,花费1500个人年的时间 ,在分析研究世界各国250万件专利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80年代中期前 ,该理论对其它国家保密,80年代中期,随一批科学家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 ,逐渐把该理论介绍给世界产品开发领域,对该领域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G S Alt shuler开始就坚信发明问题的基本原理是客观存在的 ,这些原理不仅能被确认,也能被整理而形成一种理论,掌握该理论的人不仅提高发明的成功率、缩短发明的周期,也使发明问题具有可预见性。(@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 — —TRIZ过程、工具及发展趋势,檀润华)
进入21世纪以来,TRIZ的发展和传播处于加速状态,研究TRIZ的学术组织和商业公司不断增多,学术会议也频频召开,TRIZ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TRIZ正从产品开发等传统技术领域向企业管理,政治,教育,等非技术领域急速扩展。到现在为止,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立了一些TRIZ协会等以解决工业上的难题为目的发展这一理论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国也在2007年开始重视该理论的生产应用。至今已经举行了两次海峡两岸TRIZ论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加入到TRIZ理论的研究中来。
2.TRIZ的概念及构成TRIZ是专门研究创新和概念设计的理论,已经建立一系列的普适性工具帮助设计者尽快获得满意的领域解。它将产品设计的核心—产生新的工作原理过程具体化,并提出了规则、算法与发明原理供设计人员使用,它已成为一种较完善的创新设计理论。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产品进化理论、分析、冲突解决原理、物质一场分析、效应以及ARIz等几个方面。分析是TRlZ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产品的功能分析、理想解的确定、可用资源分析和冲突区域的确定。在很多设计过程中,理想解的正确提出将得出问题的解。
现在研究TRIZ的学者在论文中阐述表示:TRIZ在当今的学习过程中一般来讲分成两个不同的时间段和名称研究:古典TRIZ理论和现代TRIZ理论。
a)古典TRIZ理论
阿奇苏勒总结的古典TRIZ理论认为,许多的发明创造是由其他领域的创新成果应用于新领域所取得的。不同技术领域有着相同理论模型的问题,往往解决方案类似,而且解决方案具有可传递性。这说明,我们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存在已知的解决方案。那么对于已知方法的总结与再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阿奇苏勒总结了古典TRIZ的四大理论基础:创新问题定义,创新模式,创新等级划分和技术系统演化模式。
与阿奇苏勒的观点类似,著名的TRIZ专家Savransky博士认为,矛盾,演化,资源和理想度概念是TRIZ理论的基石。演化主要指技术系统的演化模式,即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并遵循固有规律。(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丁俊武 韩玉启南京大学商学院 郑称德)对于以上古典TRIZ理论的解决方法,今人概括成以下几种:矛盾矩阵与创新原理、)物质场分析模型和76个标准解、创新问题解决算法、科学和技术知识效应库。这些系统分析方法的建立都是TRIZ研究学者通过总结大量的实验、专利、自然效率、数学公式的基础上
建立的理论分析库。当我们再次使用TRIZ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在整个的这些“库”中,我们即可以抽象出许多与“库”中类似的事例,包括:矛盾、物质存在场、自然科学原理等。一个人无法掌握自然界的所有规律,那么通过这样的数据库,我们分析出待解决问题所处在的领域和场效应,即可对照相应原理获得启发,实现创新。
b)现在TRIZ理论
古典TRIZ诞生于前苏联计划经济时代,缺乏成熟商业实践,本身有很多不足和缺陷。正是由于古典TRIZ理论有着许多的缺陷和不完善,在现在研究TRIZ的学者中,大家逐渐修正TRIZ理论,把时代的发展精髓融入到古典TRIZ理论中,让TRIZ理论与时俱进服务于当今社会。一般而言,从一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完善理论体系,增加系统严谨性。二是针对矛盾矩阵和物质场模型等主要理论工具进行改进。
3.应用TRIZ理论所进行的传统案例分析
4.TRIZ理论在所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应用可行性探讨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专业,我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偏重于生物材料领域的研
究和创新,并且在黄楠教授的带领下,完成了许多国际领先技术的成果产业化以及若干个发明专利。对于我们本科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课题组老师也同样注重培养我们的科研创新意识,那么在学完TRIZ理论之后,我便反问自己:究竟在科研领域我们的TRIZ理论让能发挥它强大的创新力吗?通过我结合专业知识和TRIZ理论的学习,我想把我所认识的生物材料的发展和创新与TRIZ的部分理论结合起来。
TRIZ理论首先是在为生产过程中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所诞生的一些方法的总结。越
来越多的人把这一理论应用于产品设计以及外包装上。我认为这是非常可惜的。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更多是科技领域,尤其是国防医疗核物理等高精尖领域的发展。那么应用TRIZ理论解决提高我国国力的现状就是国内TRIZ学家的终极目标。
在生物材料----医疗器械领域。我们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至少在50年左
右。而很多技术手段都被他们在90年代左右申请了专利导致我们现在在应用他们技术的时候有着诸多不便。那么应用TRIZ理论,建立某个领域内部的TRIZ信息网也许可以总结解释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的症结。
90年代,有人研究证实了羟基磷灰石与生物体有着很好的相容性----即植入人体内
不会产生免疫反应。但是经过了临床实践,发现此种材料的脆性较差,遇到冲击容易断裂。于是人们想办法在羟基磷灰石内部掺杂另一种有着良好脆性的金属材料(可能当时人类也是运用了TRIZ理论中复合材料原理)。但是经过临床的再次试验之后发现掺杂之后的材料又丧失了原来其生物相容性好的优势。因为材料的内部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那么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逐渐掌握了新的材料制备方法————先进镀膜技术:既不掺杂,又不改变本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而是把希望具有的性能以对本体材料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表面改性,由此获得了巨大成功。投产以来也对广大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不得不说这是一种TRIZ理论所反应出来的巨大效益。(不过本人不确定发明者是否运用TRIZ理论,只能说我从TRIZ理论能说得通)TRIZ理论在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时坚决摒弃“折中”思路。而是从矛盾分析的角度看待整个物质—场。后来的表面改性材料即没有放弃本体材料,也没有通过掺杂获得两个优势折中的发案,而是利用新的方法把另一种需要的物质巧妙的固定在了本体上。在保留本体优势的同时,自身的优势又弥补的本体所欠缺的功能。另外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又有人提出在羟基磷灰石体内掺杂碳纳米管材料。这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同样具有不破坏本体材料的特点,又没有通过前者镀膜的解决方式,而是在新的领域研发出新的可以植入材料中又不影响本体的材料
由此获得巨大成功。我想,虽然这些科研工作者也许没有考虑用到TRIZ理论指导科研实践,但是他们所作出的结果都是TRIZ系统库中可以找到先例的科研创新手段。所以除了在设计领域的企业员工掌握TRIZ理论外,更有必要再高校中在科研学者中发起学习TRIZ理论的热潮,减少我们在科研领域所走的弯路,省时高效的完成我们的科研项目,这样我们才能尽快赶上发达国家,让我国的落后领域迎头赶上。
最近一直在做老师这边的科研项目,在与老师的讨论中我也获得了许多启发,并且了解了我们在制备材料方面的局限性。例如我们希望羧基(一种化学键和形式)尽可能多的连接到材料表面上,但是如果连接的越多整个材料的稳定性就不如原来理想,所以暂时只能通过调节一些参数使羧基的植入量与稳定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是这种折中的办法难免会令人失望,通过TRIZ理论我坚信有一种科技手段可以在材料表面植入大量羧基并且不会影响基体的稳定性,不过知道老师也暂时没有研究出来,我也竭尽TRIZ原理考虑这种想法的可实现性包括了引入新的场或者是说运用“萝卜-白菜”事例解决,可是都不理想。但是在TRIZ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会向着成功的方面发展,如果所有的科研老师都能在实践中每一步都考虑一下TRIZ理论,提高我们的理想度,那么我们国家可以把事情处理的最好。
另外在科研领域运用TRIZ理论的同时,我曾经想到在处理国际关系时TRIZ理论也会发挥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把矛盾减少到最低,甚至没有。那么找到或者发明一种双方互惠的方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赢”的智慧吧。
所以我国学术界应加强TRIZ理论的研究 ,不仅要跟踪其研究前沿 ,也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有所创新。同时 ,学术界还应尽快将该理论介绍给工业界,实现科研和产业合并对沟。因TRIZ是在对专利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微观算法很容易操作 ,形成了容易被掌握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如能在我国工矿企业推广应用 ,必将加强我国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推动技术创新 ,提高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篇:TRIZ理论及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 本文在对TRIZ理论的定义、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概括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TRIZ在生产管理系统创新中的应用与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创新 TRIZ 生产管理系统
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涉及到工程领域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TRIZ理论作为工程领域解决创新问题的最有力的方法,目前已扩展非工程领域创新研究中,本文主要针对生产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TRIZ理论方法
在TRIZ之父Altshuller的领导下,TRIZ研究团体分析了近250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后,建立起由解决技术问题和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TRIZ理论体系。
1.TRIZ 体系结构
TRIZ提供了发现、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避免解决问题过程中繁琐的试凑工作。TRIZ方法论包含分析工具和基于知识的工具。
(1)TRIZ分析工具。分析工具包含物质-场分析、ARIZ算法、需求功能分析等,这些工具用于问题模型的建立、分析和转换。①物质-场分析:TRIZ将所有的功能都分解为两种物质及一种场,产品是功能的一种实现,可用物质-场分析产品的功能。物质S1可以是被控粒子、材料、物体或过程,物质S2是控制S1的工具或物体,场F是用于S1与S2之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如机械能、液压能、电磁能等。② ARIZ算法:ARIZ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算法,是发明问题解决的完整算法,该算法采用一套逻辑过程逐步将初始问题程式化。③功能分析:从完成功能的角度分析系统、子系统、部件,设计中的重要突破、成本或复杂程度的降低往往是功能分析的结果。
(2)基于知识的工具。基于知识的工具包含40条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和效应数据库。①40条发明原理:用于找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每一种解决方案都是一个建议,应用该建议可以使系统产生特定的变化以消除技术冲突。②76个标准解:用于解决基于技术系统进化模式的标准问题。按照目标这些标准解被分为五类,分类中解的顺序反映出技术系统的进化方向。③效应知识库:库是TRIZ中最容易使用的一种工具。运用库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几何效应可以使解决方案更理想和简单地实现。
2.TRIZ解决问题流程
应用TRIZ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对给定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存在冲突则应用原理去解决;如果问题明确但不知道如何解决,则应用效应去解决;第三种选择是对待创新的技术系统进行进化过程的预测;最后是评价,确定是否满足求。如果满足要求,则进行后序的设计工作;反之,要对问题进行重新分析。
二、TRIZ的应用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基于TRIZ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工程领域到政治、生产管理、组织结构、教育等非工程领域,无不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1.TRIZ在企业生产管理领域创新中的应用
在参考工程领域的创新问题求解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提出的在生产管理领域创新中应用TRIZ是完全可行的。近几年来,有些学者通过对TRIZ 方法及工具的局部修改后,应用在管理领域上。Mann & Domb把40个创新原理引入到商业活动中,就每个创新原理提出相应的商业原则,建议当企业面临类似的问题时可以利用此40 个创新原理作为解决的对策。Ruchti& Livotov利用TRIZ 系统化的思考模式和解决问题过程,提出12 条双向原则作为解决商业与组织管理问题的参考。
2.TRIZ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创新中的不足
应用TRIZ理论解决企业生产管理创新问题时,完全挪用工程领域的理论框架并不可取,解题工具仅仅利用40个创新原理和冲突矩阵使用面太窄。TRIZ 直接用于生产管理领域创新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结构失效、问题分析方法单
一、解题工具不足、算法不能适应生产管理领域创新问题、操作性差等。
3.TRIZ在生产管理领域创新中的应用改进建议
(1)根据TRIZ的思想和基本哲理,结合生产管理领域创新的特点,构建面向生产管理领域创新的TRIZ理论体系;(2)针对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在39个通用工程参数的基础上进行增减,确定生产经营管理参数,进而构建一个新的生产经营管理冲突矩阵,并且修改40个创新原理,作为改善的策略。充分运用物质─场模型功能描述的特点和76个标准解,拓宽解题工具。(3)把质量功能布置(QFD)、六西格玛设计(DFSS)、约束理论(TOC)、田口方法等方法与TRIZ进行结合,以改进TRIZ分析生产管理领域创新问题方法单一的缺陷。(4)进一步细化生产管理领域的问题描述,逐步做到以定量分析为主,提高可操作性。
三、结论
本文介绍了TRIZ 基本理论和主要工具,探讨了在生产管理领域创新中的应用。针对其在解决生产管理领域创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应用改进建议。我们相信随着TRIZ 理论的发展,其在生产管理领域创新中的应用操作性会愈来愈强,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成为解决生产管理领域创新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Mann&Domb, “Systematic Win-Win problem Solving In A Business Environment”,The TRIZ Journal, www.xiexiebang.com., 2002
[2]Ruchti, B&Livotov, p, “TRIZ-based Innovation principles and A process for problem Solving i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The TRIZ Journal,www.xiexiebang.com., 2001
第四篇:triz理论结课论文[推荐]
Triz理论学习心得
很高兴能有机会在本学期参加到triz理论与专利协会,并学习triz理论的相关知识。在将近半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对triz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也喜欢上了这一套理论,并希望今后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TRIZ是俄文英译的缩写,可以翻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它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
通过老师及会长的介绍,并加上搜集一些书籍和网上资料,我也了解了TRIZ理论主要体系的相关内容,概括下来有以下9点: 1.8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促使我们知道技术系统是如何进化的,为技术创新指明方向。2.IFR最终理想解
促使我们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避免由于折中法缺乏目标所带来的弊端。
3.40个发明原理
指引发明的原理,使创造性思维得到扩张 4.39个通用参数和阿奇舒勒矛盾矩阵
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在矛盾表中查找可能的解法,解法是由40个发明原理组成的
5.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
促使我们发现物理矛盾的11条分离方法和4大分离原理。6.物-场模型分析
一种重要的问题描述和分析工具,用以建立与已存在的系统或新技术系统问题相联系的功能模型。可以通过物-场分析法描述的问题一般称为标准问题,可以采用76个标准解法进行求解。7.76个标准解法
针对标准问题提出的解法,标准解法是TRIZ高级理论的精华之一。8.ARIZ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非标准问题主要应用ARIZ来进行解决。ARIZ的思路是将非标准问题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变换,转化为标准问题,然后应用76个标准解法来予以解决。9.科学原理知识库
物理、化学、几何等领域的科学原理可以有效帮助发明问题的解决,并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Triz理论知识的丰富及深度,绝对不是我们几节课就可以完全掌握了的。不过在这半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仍然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triz有了较深的体会。虽然有些浅显,但也会对我今后的学习提供较大的帮助。
在上课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探讨某一个问题,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搜集很多好的想法,将大家的智慧融合在一起,相互学习和补充,可以说是起到了1+1>2的效果。我们总会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了triz理论之后,我一直希望自已有机会能利用triz的知识解决一些自己的问题,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实现这一愿望,不过相信随着我对triz理论的不断深入学习,用triz知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将不会再是一件难事。
搞发明创新,尤其是在大学阶段做创新,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增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多参加科技创新社团,学习各种知识,还要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比赛中去。不管是学校或者学院举办的小型科创比赛,还是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大型比赛,都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综合能力,而且在实战中学习,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针对具体的问题,运用自己的知识或者通过别人的帮助将问题解决,我们会对这一问题产生非常深的印象,即使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一定可以迎刃而解的。
创新思维方法有多屏幕法、尺寸-时间-成本分析法、资源-时间-成本分析法、金鱼法、小人法等五种常用的方法。但是,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打破思维定势,在创新的过程当中,打破了惯性思维,我们就可以拥有“新的眼光”。
Triz的提出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在学习triz理论的过程中,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例子就是,关于一家皮靴生产厂发现总是有工人偷厂里的皮靴,针对这个问题,让我们想出一个省时又省力的办法,我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一个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最后,有同学提到的一个方法,正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将皮靴分左右两只和靴带在三个地方的分厂分别生产,最后再配套出售,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上面提到的问题,因为工人即使再偷皮靴回去,也不能穿,所以皮靴对他们来说就没什么价值了,自然也没有人再偷靴子了。通过这个例子,我深刻体会到了打破思维定式的重要性,对上述的问题,我总想着在技术或者设备上采取措施,或是在管理上采取一定措施,但是并没有分析到工人为什么要偷靴子,然后从这点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这一个简单的例子,足以看出打破思维定势对我们做创新活动有多么大的作用。
这个学期的triz理论培训学习已经告一段落了,但这其实仅仅是一个开始,我还要更深入的学习triz理论知识,争取早日能将这套理论和自己的实践联系起来,解决创新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想法:
1、针对上网用的交换机在停电时无法使用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其内部根据它的电路构造添加一个电池槽,利用干电池为其提供工作电压。
2、针对大学教室长明灯的现象,我们可以利用红外检测教室内是否有人,如果没有人时,室内吊灯全部关闭;同时利用光感装置检测室内光强度,在光强达到一定程度时(比如白天),吊灯自动关闭。
3、如果用人脸识别功能来作为企业员工签到依据的话,有可能会有员工让其他人将自己的照片放在识别部位,这样有可能也会使其通过识别。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使用传感器等装置来检测信号,使被测试者必须通过眨眼睛或者其他的动态动作,才可以被识别系统检测到,这样静态的照片就没有作用了。
第五篇:triz学习心得
TRIZ创新理论学习心得
我就读于书香浓郁学风优雅的美丽鞍山市的辽宁科技科技大学,在辽宁科技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关于TRIZ创新方法理论的学习,获益良多,这将会是我整个学习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一次培训,学校的相关领导对本次理论课程的学习也是极其重视,为了使我们同学对TRIZ创新方法理论由陌生到掌握,由初步认识到熟练应用,学校安排专业教师给我们上了很多课程,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育下,我们基本了解掌握了TRIZ创新理论的各类研究和使用方法,至此衷心的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培训的机会,也感谢培训老师的悉心教导。
在这段时间内,我们的学习覆盖了理论知识的讲解、案例分析、以及课题的解决等等。内容包括:TRIZ理论的概述、应用矛盾矩阵方法对工程问题的描述及解决方法、S曲线与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物质-场理论结合实际问题的应用等几部分内容。通过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TRIZ创新方法理论是科技创新中非常实用的运用工具。对技术、产品研发创新工作非常关键的指导作用。现将学习过程简要介绍如下。TRIZ介绍
TRIZ,也称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创建的。阿奇舒勒通过对各行业数百万件高水平发明专利进行分析,基于唯物辩证法、系统论和认识论,发现了人类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的背后所遵循的客观规律,提出了有关发明创新问题的基本理论。如今TRIZ理论不仅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得到深入应用,也逐步推广到其他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
TRIZ的理论基础是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包括完备性法则,能量传递法则,协调性法则,动态性进化法则,提高理想度法则,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向微观级进化法则,向超系统进化法则。八大进化法则揭示了人类创新活动的基本规律,表明了大多数的创新并非灵光一现,而是技术系统进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就如同生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一个技术系统也会随着环境变化和激烈竞争而不断趋于理想化,否则就会被淘汰。与其被动改变,不如主动进化。要占据主动,就必须掌握进化法则,根据法则就可以判定出当前技术系统在所处的进化阶段,并预测其未来的进化目标。只有明确了未来目标,我们才能把握方向,占据主动。然而,只知道进化法则还不够,进化法则只能作为宏观指导的依据。对于具体的技术系统,我们还必须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TRIZ理论围绕着“矛盾(冲突)”这一核心概念,给出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工具。首先是对技术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明确技术系统的组件、结构及相互作用关系,建立功能模型,并通过流分析,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然后利用三轴分析法对问题进行分解,找出问题的根本矛盾以及可以利用的解题资源;再对不同的矛盾模型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技术矛盾采用矛盾矩阵和创新原理解决,物理矛盾采用分离方法和创新原理解决,并根据创新原理得出多个备选方案,最后结合具体条件确立最终实施方案。
TRIZ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创新思维方法。传统的创新思维比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等,往往过于依赖人的直觉,从大量随机的想法中筛选出一个有效方案,效率很低,不适于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TRIZ提供的九屏幕法、IFR法、STC算子法等全新的创新思维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它着力于挖掘系统中存在的矛盾,以理想解作为方向,最终彻底解决矛盾,而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技术矛盾的解决方法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开始了TRIZ创新理论的学习,第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技术矛盾的解决方法,正如授课老师所了解的那样,我们同学对什么是技术矛盾都不懂,学了之后才明白所有的产品创新的主要任务是不断解决过期产品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产品之所以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就是由于其内部存在阻碍更新换代的矛盾。在TRIZ理论中,称这类矛盾为技术矛盾。所谓技术矛盾是指用已知的原理和方法往改进系统某部分或参数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系统的其它部分或参数变坏的现象。例如:质量和强度、汽车的速度和燃料耗费等等。在俄国有一位阿奇舒勒先生,可以说是他造就了TRIZ创新理论,在这个技术矛盾问题中,他的解决办法很独特,他通过对大量发明专利的研究,抽象生产系统矛盾对立的典型技术特性39项,在此基础上,又给出了40个发明创造原理。提示设计者最有可能解决题目的方法,它成为解决技术矛盾的关键。阿奇舒勒把39项技术特性分别作为
二、Y轴做成了技术矛盾解决矩阵,如图1所示。表中:轴表示“恶化的技术特性”“Y轴表示”希看改善的技术特性“。x,y轴上各技术特性交点处的数字表示用来解决系统矛盾对立所使用的发明创造原理的编号,每个交点处最多有4个原理。这些原理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老师又给我们举出了很多例子,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找我技术矛盾的解决办法,例如,欲改善”运动物体质量“(表中Y轴第I项),往往会使”运动物体的尺寸"(表中x轴第3项)特性恶化。为了解决这一矛盾,TRIZ提供的4个解决原理,分别为15,8,29,34。然而,技术矛盾解决矩阵所提供的原理往往并不能直接使题目得到解决,而是提供了最有可能解决题目的探索方向。解决题目时,还必须根据所提供的原理及所要解决题目的特定条件,提出解决题目的具体方法。
图1 技术矛盾解决矩阵 在理论学习之后,老师又引领我们探讨了一个新的实例:书包过重的问题。老师说:“现在学生的书包普遍偏重,尤其是小学生,过重的书包使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上学路上的孩子们的肩膀不堪重负,不少孩子出现肩膀痛、后背痛或腰痛,其中一些已形成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畸形或脊柱驼背畸形。分析其中的技术矛盾可以得到:学生的书包应该有很大容量以便携带更多的书、作业本等。大的容量却又意味着大的重量,这样对于学生又非常不便。两个冲突参数为书包的容量与书包的重量。
矛盾矩阵表
从上表可以得到创新原理:改变静止物体的重量需要改变静止物体的长度,运用创新原理是10,1,29,35;改变静止物体的面积,运用创新原理是35,30,13,12;改变静止物体的重量需要改变静止物体的制造精度,运用创新原理是10,1,35,17。这样,我们就得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把书包双肩带加宽,并且与肩膀接触那面加垫一些柔软但是很吃力的海绵之类的东西。并且包体与后背接触的地方也加上海绵。应用的原理非常简单,即面积增大压强减小。这里面我们应用的创新原理是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以及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在这之后我们观察了很多同学的背包,发现这一解决办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3 物理矛盾的解决办法
在技术矛盾之后,我们学习的是物理矛盾,同样是矛盾矩阵的解法的一种,所谓物理矛盾就是针对系统的某个参数,提出两种不同的要求。
物理矛盾是常见的一种矛盾之一,党对一个系统的某个参数提出具有相反的要求时,就出现了物理矛盾。物理矛盾反映的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双方存在两种关系:对立的关系及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物理矛盾讲的是相互排斥,即同一性质相互对立的状态,假定非此即彼;另一方面,物理矛盾又要求所有相互排斥和对立的状态的统一,即矛盾双方存在同一客体中。例如,为了便于加速并降低加速时的油耗,汽车的底盘应有较小重量,但为了保高速行驶时汽车的安全,盘底又应有较大的重量,这种要求底盘同时具有大重量和小重量的情况,对于汽车底盘的设计来说就是物理矛盾,解决该矛盾是汽车底盘设计关的键。接下来再看一些其他的物理矛盾例子:
⑴飞机的机翼应该尽量大,以便在起飞时获得更大的升力;机的机翼应该尽量小以减少在高速飞行时的阻力。
⑵钢笔的笔尖应该细,以使钢笔能够写出较细的文字;同时钢笔的笔尖应该粗,以避免锋利的笔尖将纸划破。
通过上面实例可以看出,物理矛盾是对技术系统的同一参数提出相互排斥的需求这样一种物理状态。无论对技术系统宏观参数,如长度、摩擦系数等,还是描述微观量参数,如粒子浓度、电子速度等,都可以对其中存在的物理矛盾进行描述。之后老师又介绍了物理矛盾元素的几种情况:
⑴这个元素是通用工程元素,不同的设计条件对它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要求。例如:对于建筑领域,墙体的设计应该有足够的厚度以使其坚固,同时墙体又要尽量薄以使建筑进程加快并且总重比较轻;温度既要高又要低;尺寸既要长又要短;材质既要软又要硬等等。
⑵这个元素是通用工程元素,不同的工况条件对它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灯泡的的功率既要是25瓦,又要是100瓦;一个工件的形状,既要是直的,又要是弯的等等。
⑶这个元素是非工程元素,不同的工况条件对它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冰箱的门既要经常打开,又要经常保持关闭;道路上既要有十字路口,又要没有十字路口。
物理矛盾为了实现某种功能,一个子系统或元件应具有一种特性,但同时出现了与该特性相反的特性。物理矛盾的核心是指对一个物体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有相反的、矛盾的要求。物理矛盾所存在的子系统就是系统的关键子系统,系统或关键子系统应该具有为满足某个需求的参数特性,但另一个需求要求系统或关键子系统又不能具有这样的参数特性。
物理矛盾的解决方法一直是TRIZ研究的重要内容。解决物理矛盾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矛盾双方的分离。在总结解决物理矛盾的各种方法基础上,提炼出了分离方法,并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条件分离和系统级别分离。
空间分离: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空间分离以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当系统矛盾双方在某一空间出现一方时,空间分离是可能的。
时间分离: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时间分离,以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当系统矛盾双方在某一时空中只出现一方时,时间分离是可能的。
件分离: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条件下分离,以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当系统矛盾双方在某一条件下只出现一方时,条件分离是可能的。
整体与部分分离: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层次分离,以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当系统矛盾双方在系统层次只出现一方时,整体与部分分离是可能的。
例:物理矛盾如何解决气囊问题 1)描述问题并定义问题理想解:
安全气囊充气压力不足,对乘客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安全气囊的充气压力过大,则又会造成压力过大,对乘客造成伤害。理想解:安全气囊在发生碰撞时,能恰好将气囊充到合适的压力,以保护乘客的安全。
2)定义物理矛盾:
要求1:大(不能太小)要求2:小(不能太大)第一步:定义物理矛盾参数:压力
第二步:什么时间需要满足什么要求?时间1:达到一定压力前时间2:达到一定压力后 第三步:以上两个时间段是否交叉? 否→应用时间分离 是→尝试其他分离方法。物质-场原理和应用
在讲物质场原理之前,首先讲解什么是物质和场:
物质是指某种物体或过程,可以是整个系统,也可以是系统内在的子系统或单个的物体,甚至可以是环境,取决于实际情况。物质之间依靠场来连接。
场是指完成某种功能所需的手法或手段,通常是一些能量形式,如:磁场、重力场、电能、热能、化学能、声能、光能、等等。
物场模型的建立过程,就是将特殊技术问题标准化的过程。如果某个技术系统中,存在缺陷(缺少了物质,或缺少了场),则说明技术系统不完整,存在冲突。因此,物-场分析法可发现并确定冲突,在通过标准解寻找“标准答案”,可对不完整系统进行补充,结合具体的工程背景,即可解决冲突。
S—物质:任何东西(材料、工具、零件、人、环境等)
S1—作用对象(作用承受着)
S2—工具(作用发出者)
F—场: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如图一
图一
现实中存在许多应用物场的分析方法,老师为我们细心分析,逐个建立物场模型。
事例一:用笔写字。S1—笔;
S2—手; F—机械场 如图二
图二
事例二:和面
S1—面团;
S2—桌子; F—机械场 如图三
但存在问题在桌子上和面,面会粘在桌子上,所以需要引入S3,防止免粘在桌子上。进化趋势原理和应用
我们在学校的所学的专业都是材料学,对于经济学方面其实是不太了解的,但处在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人都有所耳闻,大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小到市井之间与小商小贩的讨价还价,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作为一个消费者出现的,但就产品的生产者来讲,创新是他们的第一要义,在S曲线,也就是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这部分内容,我们学到的仿若天机。
“技术是改造环境以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特定方法。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即过程的结果。”当老师如是说的时候,我们大家都不明白,后来我们知道了,每一个产品从开始一开始到它从这个市场消失,产品的技术成熟度预测是将产品作为一种技术系统,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对目前产品在技术生命周期所处阶段及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整个周期都是一条S形状的曲线,这同样是俄国科学家阿奇舒勒对众多的专利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产品技术成熟度指某一产品在该类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产品的技术成熟度预测是将产品作为一种技术系统,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对目前产品在技术生命周期所处阶段及未来趋势进行预测。进化理论认为所有产品在发展过程中都有着相似的进化路径。从时域上说,以第一个产品为起点到此种产品的消失会形成一个S形路径,这就是产品的S形曲线进化法则。产品的技术预测曲线是TRIZ对产品生命周期预测的主要依据来源,专利数量是衡量产品技术成熟度的重要标准。
图S进化曲线与专利数量
讲师以智能手机的进化趋势为例给我们做了深入的讲解。在智能手机交互技术的S曲线预测中,以洛克菲勒大学的LogletLab3.0(2010)为工具进行罗吉斯曲线的计算。LogletLab3.0可以将专利数据转换为3项主要参数。其中a(growth rate)为技术成长率,k(carrying capacity)为饱和点的专利数量,b(midpoint)为S曲线的反曲点(二次微分由正转负的0值点),即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时间点。
手机交互技术的进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各种新交互服务功能,第二是各种交互设备及应用形式。在交互服务上,其进化路线与TRIZ进化理论的技术进化模式5,通过集成以增加系统功能相吻合。在交互形式的进化中,进化方向除符合模式5外,也符合模式4,向增加动态性及可控性发展的规律。
目前智能手机交互技术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成熟期,但达到产品技术成熟度的饱和点仍要到2018—2020年左右。同之前智能手机产品代替传统手机产品一样,智能手机在达到饱和点后会进入一个漫长的衰退期,地位被一种新形式的通讯产品逐渐取代。在物联网、云计算的技术发展环境下,智能手机中一些交互功能的应用并不会消失,但会向一些新产品(如Google glass、iWatch、平板电脑等)转移。企业在科技资源管理上应以改进服务和交互形式的应用型技术为主,以降低成本,并适时加大对未来新产品交互技术研发的投入。HOW TO 模型的简介与实例
在日常生活或者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脱口而出:怎么做这个?怎么弄那个?怎么把这个变成那个„„。在TRIZ创新方法中,阿奇舒勒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How to ”模型结合科学效应知识库进行发明创造的方法,并给出30个标准的“How to”模型,以及这些模型的实现经常要用到的100个科学效应,来帮助我们解决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应用“How to”模型与知识库解题时也遵循TRIZ理论解题的基本流程,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How to”模型,其基本形式为“如何+动词+名词”,如:“如何升高温度”、“如何改变尺寸”、“如何控制力”等。然后利用科学效应知识库这种中间工具,获得解决问题的模型,即知识库中的方案。如果可以将知识库中的方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个实际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老师结合电饭锅煮饭的例子加以说明。他向我们提问:“你们知道家里的电饭锅是怎么工作的吗?”有同学回答:“当加热到一定温度,电饭锅会自动断开煮饭开关。”答案无疑是正确的,老师追问:“那么你知道为什么电饭锅的煮饭开关会断开吗?”同学摇头不知,其他同学也是不解。接下来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们终于明白了电饭锅的工作原理,而这一原理正是应用TRIZ中的“How to”模型。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提出问题,在电饭锅这个问题中,应用“How to”模型提出的问题便是“如何断开加热开关”?查询得知:在19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比埃尔•居里在自己的实验室发现了磁石的一个物理特性:当磁石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来的磁性就会消失。后来,人们把这个温度叫做“居里点”。最终的解决方案就出来了。电饭锅的断电应用了磁石的这个“居里点”,其原理可以描述为:在电饭锅的底部装一块磁铁和一块“居里点”为105℃的磁性材料;当锅里水干了之后,食品的温度将超过100℃继续上升;当温度到达105℃时,磁性材料因磁性消失而失去磁铁磁铁对它的吸力,这时磁铁和磁性材料之间的弹簧就会把他们分开,同时带动开关断开电源,停止加热。在这个原理中应用了磁性材料的热磁性。以热磁效应为代表的科学效应和现象,对于发明问题的解决具有强有力的帮助作用。功能结构
最后一个板块叫做功能分析,它是产品概念设计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将抽象的系统转化为具体的图表以便于设计者了解产品所需具备的功能与特征。因而通过定义与描述系统元件所需达到的功能,以及元件之间或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分析整个系统辅助设计人员化繁为“简”,合理的进行创新设计。
功能是产品设计的依据,产品概念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产生满足需求功能的原理解。关键步骤是将用户需求抽象为功能需求,即对产品的功能进行描述,并符合以下要求:(1)简洁准确(2)定量化(3)抽象化(4)考虑约束条件
功能结构是产品设计知识,设计意图的最直接表达,在产品设计和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病体现在几个方面:
功能结构将设计问题模块化、结构化,从而使设计问题转变为一系列容易求解的子问题。功能结构将设计信息再给你层次上得到抽象描述,从而使产品的概念设计活动更注重于功能要求的满足,可以实现对产品更本质的分析和评价。
功能结构将一个总体需求功能逐步地细化、具体化,从而可以建立各个子功能之间的关系。功能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分解时还不被知道而已,功能分解就是寻找和确定已存在的子功能。功能总是以流的存在为前提,没有功能对象的存在,功能也就没有意义。下层功能的组合实现上层功能要求,上下层功能间具有一种因果关系,上层功能限定了分解方向。
功能结构的建立是通过用户需求分析确定总功能,进而将其分解为分功能、功能元的过程,是功能分析的一种表达方式。建立功能结构有两种方法(1)P&B功能结构:如某中药机械的功能结构,其工作原理是将混合均匀的药料投入加料口内,通过进药腔的压药翻板,在螺旋挤出机的挤压下推出多条相同直径的药条。在自控导轮的控制下同步进入制丸刀后,连续制成大小均匀的药丸。
功能基是用归纳法生成的一种建立功能模型使用的通用设计图语言,用来表达功能元的功能集合和流集合组成。设计者可以使用简单的功能元集合描述一个产品的全部功能。利用功能基建立功能结构便于控制功能的分解及设计师之间的交流 总结
TRIZ的功能和应用就是这样强大,放眼当今世界,技术创新是任何领域不能逾越的鸿沟有了TRIZ创新方法的这座桥梁,大部分难题都能迎刃而解,我们在学习中真是受益匪浅,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打破了以往的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从真正意义上提升了我们的创新能力,现在,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或是难关的时候,更多的思考其中的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规律,应用TRIZ创新理论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使我们的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时光荏苒,TRIZ创新理论的学习结束了,在如此短暂的培训历程中,在老师的耐心讲解教授下,我们同学刻苦钻研,力求最优,但TRIZ的海洋着实宽广,我们竭尽全力也只窥得冰山一角,以后还要不断的思考运用,在我们以后从事的领域中发挥出TRIZ的力量,创造最优产品。以上是本次学习TRIZ理论的心得体会,遗憾的是由于学习时间短,接受信息量大,对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彻底掌握尚需付出百倍的时间去学习、理解、运用!
再次感谢培养我的辽宁科技大学,感谢的给我们提供这次培训的有关领导,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学习机会,以及讲授教师的思想引领指导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辛勤的付出和努力。更应该感谢的还有那位伟大的阿奇舒勒先生,是他造就了整个TRIZ 创新方法,没有他对相关文献和专利的整理及分析,就没有这部伟大的方法得以传承,再次感谢阿奇舒勒先生,他曾有这样的疑问“一个发明是如何产生的?发明是否有一定的规矩可循,还是靠运气产生的?是当人类心灵的灯泡打开时才发现,还是发明创新是能被预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之系统模式的结果呢?”我想现在已经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