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到网上金属晶体集研集备材料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金属晶体
集研集备材料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2、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考纲要求】
1、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2、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目标导学】
知识点:
1、理解金属键的涵义和电子气理论。
2、初步学会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重
点:金属具有共同物理性质的解释 难
点:金属键和电子气理论 【课前预习】
1、什么叫金属键?什么叫金属晶体?
2、构成金属晶体的微粒、作用力。
3、金属晶体的物理特性?
4、应用金属键解释金属晶体的物理特性。
【方案】问题解决式学习金属键
创设问题情景:(1)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
(2)师生共同总结金属的物理通性。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晶体的电子气理论示意图;提出一些驱动性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引导学生从金属原子结构的特点认识金属键的本质。金属晶体中的原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金属原子之间能否形成稳定的共价键或离子键?(1)构成金属晶体的粒子有哪些?
(2)金属导电与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有什么不同?(3)描述金属键本质的最简单理论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
(4)金属在导热过程中粒子的运动情况如何?热量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的?(5)金属在受到外力时为什么不易断裂?其晶体结构是如何变化的?(6)引导学生从金属原子结构的特点认识金属键的本质。
(7)讨论:金属晶体中的原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金属原子之间能否形成稳定的共价键或离子键?(8)引导学生应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通性;金属键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金属键的强弱对物质的性质有何影响?
(9)电子气理论如何解释金属晶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总结归纳:在总结讨论的基础上,归纳金属键的本质。
第2课时
【方案】
一、基础知识储备:
1、介绍配位数、空间利用率、密堆积原理。
2、启发学生发现密堆积的条件。
3、引导学生找出在已学习的这些作用力中有哪些是无方向性的或有方向性的?同时,得出在已学习的晶体中有哪些属于密码堆积,哪些属于非密堆积?
二、创设问题情景:
1、金属原子在形成晶体时有几种堆积方式?
2、解决上述问题分为三步骤或者说三个维度:一维、二维、三维。
3、二维排列的非密置层与密置层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4、非密置层堆积有哪些方式?
5、每种堆积方式晶胞形状?晶胞含有的原子数?晶胞原子配位数?哪些原子相切?
6、每种堆积方式名称,空间利用率,采用这种堆积方式的金属有哪些?
7、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里的紧密接触除上述两种方式外,没有第三种方式。
【活动建议1】学生准备等径球体在课前预习时进行模型制作: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及教科书中图322、323、324、325的图示,根据教科书中的“学与问”,动手制作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中的堆积情况。
(1)取16个直径相等的球体(可用容易得到的一些代用品,如泥球、玻璃球或药丸等),在平面上排成一正方形,每排都有4个球体。在这种放置方式中,每个球体周围都有4个球体与其紧密接触,得到配位数为4的放置方式,称为非密置层放置。
(2)同样取16个球体,在平面上也排成4排,第二排球体排在第一排球体的间隙中,每排均照此方式排列。在这种放置方式中,每个球体周围都有6个球体与其紧密接触,得到配位数为6 的放置方式,称为密置层放置。
除上述两种紧密接触的放置方式外,没有第三种方式。
评价总结:结合制作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的结构特点,了解它们堆积方式的区别;列表比较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的结构特点和区别(参考教科书中本节的资料卡片1)。【活动建议2】
(1)取8个直径相等的球体,每4个球体按非密置层放置并粘在一起;在三维空间里,把两层球体按球体在同一直线上堆积,形成一立方体,这种堆积称为简单立方堆积。每个晶胞含有1个原子。
(2)取12个直径相等的球体,每4个球体按非密置层放置并粘在一起,把上层球体放在下层球体形成的凹穴中,每层均照此方式堆积,这种堆积方式称为钾型。形成的晶胞也是一立方体,每个晶胞含有2个原子。【活动建议3】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
第3课时
【方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的基本内容
一、创设情景问题
1、上节课讨论了非密置层的两种堆积方式得到了Po型和K型两种。密置层的堆积方式有哪些呢?
2、密置层的堆积不同之处产生在哪一层?
3、密置层的第一层堆积没有区别,第二层也没有区别,区别在第三层,会产生几种情况?
4、第一种堆积方式,几层一重复?这种堆积得到的六棱柱是晶胞吗?如果不是,晶胞什么形状?晶胞含几个原子?配位数是多少?哪些原子相切?堆积名称?常用金属?
5、第二种堆积方式,几层一征税?这种堆积得到的晶胞是什么形状?晶胞含有几个原子?配位数是多少?哪些原子相切?堆积名称?常用金属?
二、小结
设计一个树状分类图,按一维、二维、三维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复习这两课时内容。【活动建议】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作模型学习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1)取26个实物球体,按密置层方式排列,把7个球体粘在一起(做2个),称为B;把3个球体粘在一起(做4个),称为A(其中一个称为C)。
(2)参照教科书中图325,把三层球体按ABA的方式堆积,把上层球体放入下层球体的凹穴中,这种堆积方式称为镁型;把三层球体按ABC 方式堆积,同样把上层球体放入下层球体的凹穴中,这种堆积方式称为铜型。
(3)取14个实物球体,两层分别由六个球构成的三角形,两层分别由一个球构成,注意六球一层的三角形要做成三球一空的密置层。形成面心立方晶胞。【资源共享】
第二篇:集备教案
汉语拼音 d t n l 集备教案
(伊旗第一小学 郝春艳)主备人:郝春艳
集备人:郝丽芬 李旭冉 张睿珍 高娜 解婷婷 集备时间:2017.10.12 教材分析
《d t n l》是新教材汉语拼音的第4课。本课有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4个声母,配有一幅校园技术节的情境图。舞台右侧,一个男孩打着鼓,鼓声提示d音,鼓和鼓槌的组合提示d的形。男孩手中敲打乐器的两根鼓槌提示l的形。舞台中间,一个女孩正在表演节目,她手中握着的伞柄提示t的形。舞台背景中的拱门上有“艺术节”3个字,拱门提示n的形。
第二部分是d、t、n、l和带调单韵母a、o、e、i、u、组成的音节。
第三部分是“马路、泥土”两个词语,期中“马、土”是本课要认的字。
第四部分是儿歌《轻轻跳》,期中tu、ni是本课新学的音节,“不”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马、土、不”,要求书写的字母d、t、n、l的笔顺以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d、t、n、l 读准音,认清形,会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d、t、n、l和6个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马路、泥土”2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轻轻跳》
4.认识“马、土、不”3个生字。学习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读准d、t、n、l四个声母的音及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拼音卡片,小奖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到拼音王国里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还记得都是谁吗?读卡片“b p m f”,这四个字母已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今天我们再认识四个新的声母朋友好吗?教师贴卡片“d t n l”。
二、学习“d t n l”的音形
(一)学习“d”的音形: 1.出示“d”的图
(1)问:图上画了什么?你们亲眼看见过大马奔跑吗?大马奔跑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这个字母怎么读?
(2)讲:我们借助马奔跑时发出的“得得得”的声音学习“d”的音。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些。
(3)教师范读“d”。
(4)学生随读“d”。
(5)教师强调发“d” 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舌尖突然放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音不颤动。用手掌放到嘴前感受不到气流冲出。
(6)学生再发音体会。
2.学习“d”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d”的形呀?(2)看图观察马奔跑时留下的脚印很像什么?
(3)编记忆“d”形的小儿歌:“反6 b,大马奔跑d d d”。
(二)学习“t”的音形 1.出示“t”的图
(1)学生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讲:“t”的音在图中没有直接反映出来,我们给“t”编一个小儿歌记住“t”的音:“雨伞把t t t”。(3)学生在诵读儿歌时记住“t”的音。发音时把手掌放到嘴前,有较强的气流冲出。
(4)怎样记字母的形?引导学生在观图中去发现。(5)师讲:声母“t”容易与“f”混淆,怎样分辨“t f”的形呢?老师给你们变个小魔术,想看吗?你们看,老师在白纸上用红色的粉笔写上一个“f”,写好“f”的白纸向上一翻,你们看变成了“t”。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说记忆小儿歌,“一根拐棍f f f,小伞把儿t t t。”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6)学生们在唱歌谣和教具演示中,准确地分辨了声母“t、f”的形。
(三)学习声母“n l”的音形 1.学习“n”的音形:
(1)出示n的图:图上画的是什么?(2)结合插图和字母“n”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范读“n”,边读边讲发音要领。(4)学生随读时体会气流从鼻腔透出来。(5)谁能编一个顺口溜帮助记忆“n”的形?(6)出示卡片“m”与“n”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
“一门n,二门m”
2.学习“l”的音形
(1)出示“l”的图:图上的小孩在干什么?赶猪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教师边范读“l”,边讲发音要领,捏鼻子发“l”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3)学生随读体会。
(4)小孩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像什么?(5)编顺口溜:“小棍赶猪l l l”。
(四)同桌同学互读“d t n l”的音,相互纠正。
三、课中操
四、正确书写“d t n l”
过渡语:这四个声母的音形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要能写好这4个字母,你们真棒!
1.学生自学
请同学翻开语文书P13页,借助字母下面的笔顺自己分析一下这几个字母是几笔写成的?应该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占什么格?一会儿比比谁说得最好?
2.请同学说说每个字母的笔顺及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教师强调“t”的横,“n”的左弯竖。
4.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5.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字母是否写得正确。
五、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d t n l”四个声母,同学们不仅读准了字母的音、认清了形,而且写得也不错。板书设计 d t n l
第三篇:集备总结
2009——2010学年四年级数学教研组集备总结
回顾这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概。一学期来我们按照校领导的指示,充分发挥学区共同体的作用,在我们四年段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着我们的信念“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因此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开展新课程实验,认真贯彻省市教学工作精神,认真学习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围绕学校整体目标,以“教学常规与质量监控”为基点,以“教研案例策划”为载体,以“基于英雄教育特色的学生评价研究”为突破口,着力进行数学学科评价的改革与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完善,培育学生浓浓的学习数学成就感和幸福感。积极推进教研组团队建设,促进本组教师专业发展,为构建人文、和谐、幸福的课堂而努力,创建了一个“学习---研究型备课组”。
一、发挥团队作用,打好团体仗
在开学期初,我们备课组的每个数学教师能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认真制订好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解读每个单元的教材,发表各自的看法,特别是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解读、研究分析方法和学生的学法,然后集体备课,课中有修改意见与反思。我们年段数学老师经常交流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难题,我们还经常请教其他教研组的老师。有的难上的课,我们常常在一起切磋教法和学法,谈谈各自教学心得和教后反思,尤其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总结,找出差距,取长补短。特别是复习阶段,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研究讨论了复习计划、方案,整理知识点,精选题目进行练习,而且认真批改、讲评、复批。
二、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并配合教导处继续强化教学五认真的督查评估,使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课上足、上好。
2、文化知识考核:平时组内单元把关、每次检测各班都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3、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都能写好详案,并能及时写好教后反思。
4、一学期中全组教师每个人都相互听课,并及时写好听课反思或随感。
5、各班针对作业设计,作业量等问题进行讨论,在平时布置科学的、有价值的作业,结合班级学生特点推出特色作业和创新作业。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积极参加学区教研活动,通过听、评课活动,提高本年段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
教研组的活动和工作促进了数学老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让我们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四篇:集备总结
初三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
单位: 年级:九年级姓名:常亚楠
伽师县二中
初三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
我校初三英语备课组老师凭着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专业素质和出色的教学技能,很快适应了新的学校新的挑战,并且在各自的教学工作上都有长足的进步并在全体教师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我们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团结进取、求实创新,较圆满地完成了前半学期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备课组制定的工作计划。这既得益于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及每位教师的努力拼搏与无私奉献。下面从几个方面就本学期的备课组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制订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
众所周知初三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我们不但要教新授课,还要对初三学生进行培优工作和月考.因而,我们制定了包括教学活动,学生技能活动等多项活动和教学计划。根据计划,本学期我们已经成功地组织进行了每月的模拟考试。并有序地进行了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在每次考试后,老师们都认真分析总结了本班的实际进退情况,及时根据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难度,做到了教学上的不断有的放矢,从而不断有效提高了教学实效。并按制订的计划进行了临界生辅导.第二、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一项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筹备及开展几乎都是备课组老师集体商讨并集体实施的结果。不搞一言堂,不搞小动作,教学一盘棋,大家齐参与,荣誉人人有份,责任共同承担。大家分工合作,既责任到人,又不会散漫无序,我们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时间,找
学生谈心,自觉辅导学生,所以各项活动的计划制定和实施都很顺利,效果也比较显著。
第三、坚持集体备课,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我们坚持集体备课,共同制定教学进度,无论是新授课、复习课或辅导课,我们都集体商量教学对策,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教学层次目标分明,及时交流复习效果,调整复习计划和策略,这特别体现在“首次月考”以后,我们认真对“首次月考”进行质量分析后,根据我们的校情、学情和薄弱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第四、常抓各项常规,大家共同进步
我们初三英语组很重视备课组活动。备课组活动定在每个星期五的上午的第三节课,我们每次活动人员全部到齐。我会按照计划提前通知主备人做准备,围绕一个主题,例如单元教学、课时备课等展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达到意见一致,有可操作性的目的。第五、加强传、帮、带,认真做好听、评课
我校举行的每周听课至少一次的听课机会,这样使我们老师之间可以扬长避短,通过听课,可以知道上课教师的不足,更改上课的教案,使之成为自己的教学教案。
我们初三英语组老师能认真听、认真评课、认真做好听课纪录。
总之,我相信在我们全年级四名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校教研室领导下,我们备课组能做得更好,只要付出,都会取得更优异成绩。
第五篇:集备发言稿
数学集备发言提纲
学校: 胜利小学 中心发言人: 张倩
我们胜利主备的数学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后2节,第二单元观察物体2节,第三单元运算定律7节,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3节。
一、汇报第一单元后2节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4、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一单元训练重点: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与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例4四则混合运算。第二课时例5,通过解决租船问题渗透优化思想。
五、如何落实知识点:
1.例4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为了突破重点,在复习中先口算几道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通过讨论回答初步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的运算顺序。出示例4首先借助基本题96÷12+4×2与例4(1)依次展开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说和计算激活已有的混合运算的知识和经验,并把这些知识和经验自然运用到三步式题,然后结合例4(2)引入中括号,让学生凭借对小括号的认识,去判断运算顺序,完成计算。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和认识中括号的的作用,体验含有两重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后,请学生总结带有中、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从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到认识中括号、完成计算、总结运算顺序。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完成教材p9做一做。
变式题教材练习三第2题。通过列综合算式加深对运算顺序及括号的作用的认识。提高题教材p12第六题练习,四则混合运算以凑24游戏为载体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5重难点,学会应用四则运算的相关基础知识,计算并比较各个不同方案的结果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租船问题渗透优化思想,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全面理解题意,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先由租哪种船便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由“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引出进一步探索,调整租船方案,引导学生
全面分析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点拨强调:要先假设全部租小船和大船各自的情况,再相应调整我们的方案,最后得出最佳方案,所以,要获取最佳方案,我们要先把所有可能的方案都考虑到,在把他们的结果相比较,最后选择满足我们的期望的方案。课堂练习题:教材p11第四题,租车问题,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丰富此类问题的经验。P12第五题提供多个信息,计算、比较选出合理方案。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能力。
一、汇报第二单元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一样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三、二单元训练重点:
1.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2.把观察到的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例1,从不同位置观察用正方体搭成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重点是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得到的视图图形是不同的。第二课时例2从同一位置观察用正方体搭成的3个几何体的形状。教学重点是发现不同几何体同一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五、落实知识点:
教学例1呈现了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的一个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获得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教学例1时,(1)请学生用4个正方体拼搭出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进行充分的观察,通过分组合作,让全员参与观察,(2)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以小组为单位依次从前面、上面、左面看一看,还可以用手摸摸看到的面,说一说看到面的形状,动手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伙伴交流。通过看、说,想、画帮助学生建立各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表象。
课堂练习:教材p13做一做可与例1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练习四第1、2题
练习四第3题通过摆一摆观察形状。
教学例2,例2呈现了用正方体拼搭的3个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上面、左面、前面观察,发现从上面观察看到的3个几何体的形状相同。从而认识到,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教学时,可请学生按要求用正方体摆出要观察的几何体。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还可以画出从各方向看到的每个几何体的形状。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从不同方向观察各几何体得到的形状,并归纳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是什么样子的图形,哪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各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得到的形状表象,切实认识到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六、课堂练习题:教材p14做一做是5个正方体搭的3个立体图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4题观察与想象的要求比较高,可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等方式表达,借助语言、动作使学生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表象更加清晰,准确。第5题。呈现了6个不同的几何体,通过观察辨认、比较、进一步认识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第6题由视图到几何组合体,有一定的难度。是逆向思维的过程。可采用同桌或小组合作方式展开拼搭活动,展示拼搭的方法与结果。
一、汇报第三单元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三单元训练重点: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例1完成加法交换律,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第二课时例2加法结合律,通过演算比较,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第三课时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学会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第四课时,例4连减的简便计算。理解并掌握连减试题的简便算法。第五课时例5,例6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第六课时例7,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第七课时例8,乘、除法的简便运算。重点是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理解和掌握连除试题的简便方法。
五、如何落实知识点:
1.第一课时例1,教学加法交换律,基于情境图提出加法运算问题。通过两个同学不同的列式得到两个加法算式,并从计算结果相等得到一个等式,40+56=56+40,提出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引导学生从更多的交换两个加数,和不变的算式中发现规律,呈现加法交换律的内容,并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体现符号化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字母表示定律。教学中结合情境内容引导学生列式解答问题,组织相关例子充分展开讨论,初步提炼规律。教学中学生无论用图形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都可以。抓住A+b=B+A这种形式,请学生说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内涵。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用到过(加法的验算)。
2.课堂练习,教材18页做一做1。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教材19页练习五第2题。用加法交换律验算结合以前学过的交换加数的验算方法强化对加法交换律内涵的理解。练习五第3题.3.第二课时教学例2,加法结合律本节课的内容是加法结合律以及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在内容的编排和问题设计上,与加法交换律的呈现模式相同: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问题;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举出事例解释所发现的运算律;第三个问题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所发现的加法结合律;第四个问题根据运算律进行简便、合理的运算。本节课由于有上一节课的学习基础,学生容易接受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时,更多地引导学生迁移学习加法交换律,自主发现规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思,结合相应的练习,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合理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
4.课堂练习:教材18页做一做2。练习五第1题是加深对定律的理解。练习五第4题。练习五第5题,是一种运算技能的训练,为后续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作准备。
5.第三课时教学例3,是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内容。设计的4个加数,其中两个数可以凑成整百数,另两个数可以凑成整十数,将所学的两条加法运算定律,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使计算简便。教学中,请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再交流各自的算法,重点交流:为什么这样算,你的依据是什么?要求学生说出相应的步骤中所依据的运算定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也就是在加法运算中,哪些数据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
6.课堂练习: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一题,重点交流:怎样算的,为什
么选择这两个数先相加,可以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二题,联系生活问题,突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练习六第2题,练习六第4题,这种算法的依据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六第7题.7.第四课时教学例4,连减的简便计算。此内容安排在加法运算定律之后,突出了加减法运算间的联系。本节课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主要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感知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还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其中减法的性质这一知识对学生来讲是有生活的基础的,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能用到;而且学生之前有所接触和运用,连减的简便计算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四则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后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中也要用到。从例题来看,以三个小朋友展示三种算法,并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他们是怎样算的?问题是理解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和算理。你喜欢哪种算法?这个问题是引导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根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后两个减数的和能凑成整
十、整百的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8.课堂练习: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是减法性质的形式认知。第2题是对连减计算合理选择算法的练习。第22页第3题
23页练习六第6题,8题。
9.第五课时教学例
5、例6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例5主题图呈现了一个植树的生活情境,蕴含的信息极为丰富。例5先根据解决的问题得到算式25×4=4×25,然后提出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让学生从更多的交换两个因数,积不变的算式中发现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体现符号化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字母表示定律。教学中利用主题图中的丰富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乘法交换律已有初步的认识,这里通过具体例子,采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同样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规律,并提出要求用图形,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规律,抓住a*b=b*a这种形式,请学生说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进一步理解乘法交换律的含义。
例6教学乘法结合律,可以迁移乘法交换律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规律。学生通过解决一共要浇多少桶水的问题,得到等式(25*5)*2=25*(5*2)呈现了一个乘法结合律的实例,放手让学生在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找到同样特点的一些等式,在此基础上引导以不完全归纳法,总结规律。最后要求学生用字母来表示规律。在回答小精灵提出的比较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异同时,最好能够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做一定的回顾整理,形成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探究乘法分配律做准备。
9.课后练习:教材p25做一做是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本练习。
教材p27第二题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空,帮助学生从形式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第3题是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定律。
10.第六课时教学例7,乘法分配律重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乘法分配律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涵理解,比较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都难。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时先复习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新授时,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这一问题,让学生依据两条思路得到两个算式,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根据算式意义与计算结果可得到等式。并观察等式,仿照等式随意举例。通过观察、类比、列举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形成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通过箭头所示,引导学生关注两式间的形式差异。根据等式两边的变化过程,概括定律,并提出用字母表示,引导学生概括出定律的字母表达式。教学中,不但需要在例题的算式分析后,请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进行讨论,更重要的是需要结合乘法的意义来理解定律表达式中两个部分的意义。如(a+b)×c可以理解为(a+b)个c,a*c+b*c可以理解为a个c加b个c,所以两者结果相等。区别比较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使学生明确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而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11.课堂练习:教材p26做一做乘法分配律基本练习。P27第4题判断进一步从形式上把握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P28第8、两种列式。第11题拓展应用。
12.第七课时例8,是教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重点是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方法。
问题一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涉及两个信息25筒与12个,计算时,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路,可先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计算,然后交流,引导学生比较方法间的异同,体会简便算法的关键是根据数据特征找到合理的方法,关注方法背后的算理支撑。问题二,每只羽毛球拍多少钱?渋及三个信息:计算时,教材同样呈现了两种思路,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并列式解答。根据算式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定律计算,最后由小精灵提示,小结除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13.课后练习;教材p29做一做,p30第1、2、4题。
一、汇报第四单元内容 二、四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5.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归纳,概括能力。三、四单元训练重点:理解掌握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例1小数的意义。
第二课时,例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第三课时,例
3、例4小数的读写法。
五、落实知识点:
第一课时教学例1,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复习上学期学过的以元作单位,把下面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1角=()=()元 3角=()=()元 9分=()=()元
教学例1时,小数的意义教学整体可分为两段,第一段是通过实际测量活动,用米尺直观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改写通过分米数改写用米做单位的小数,说明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通过厘米数改写用米做单位的小数,说明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通过豪米数改写用米做单位的小数,说明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小结通过三个层次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把低级长度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第二阶段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概括需要教师的问题引领: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这样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引领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回顾探索的过程,形成整体认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
有两种表示方式,如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或0.1。在引导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时,借助学生已有的十进分数的分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如引导学生回忆:十分之一里有几个百分之一?那0.1里有几个0.01呢?提高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课后练习:教材p33做一做用分数和小数表示涂色部分,通过直观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P36练习九第1题。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第3 题。第8、9题不同形式的理解小数的意义。
第二课时,教学例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重点是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难点是理解小数的数位及计数单位。在情境图中给出的两小数基础上,另外再给出一个小数12.378由三个不同位数的小数说明小数的构成。在学习前可先引导学生复习整数的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说一说整数的数位顺序表,并迁移到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小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和理解。引出三个小数后,再让学生举出几个不同的小数,然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1)横向对比观察思考,整数部分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从右往左分别是个位,十位......小数部分也是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你认为它们所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明确小数部分也像整数一样,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2)纵向对比观察思考:这几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一位是什么位?计数单位是多少?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一位呢?右边第二位呢?使学生明确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加深对小数计数单位含义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练习:教材p34做一做:巩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第2题、第4题巩固小数数位及计数单位体会位值的含义。P37第10题思考题,进一步巩固数位顺序,同时对小数的大小有初步的了解。
第三课时,教学例3例4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重点是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规则。教学例3结合古钱币的有关数据教学小数的读法,小数的读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数位直接读,另一种是按照分数的意义读,教材是小数的直接读法,教学中要把读小数的关键“依次读”展开讨论,并与整数读法进行对比,读整数时要读出计数单位,而读小数部分时按顺序依次读出数字就可以了。对学生而说,读写小数的难点在于有“0”的情况处理在这里要结合具体的数,引导学生将小数读写和整数读写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1)读小数,整数部分每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几个0只读一个,小数部分有几个0要依次读出来,2)写小数,整数部分每级中有0时,要注意写满数位,小数部分按照读法把0都写出来即可。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小数数位的含义。
课堂练习:教材p35做一做。巩固小数读写的方法。P36第5题,p37第6题,巩固小数的写法,又丰富学生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校要集备的内容,由于时间紧内容多,有不当之处,请领导兄弟学校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