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潞安企业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企业的精神旗帜。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中国文化改革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强调,要把创新作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强大引擎,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不断激发文化创造的活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推动潞安由战略引领向价值引领的转型,为建设亿吨煤炭新基地、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开创幸福潞安新天地、建设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提供文化软实力,结合潞安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形势,集团文化建设领导组以创新精神,对2003年颁布的《潞安企业文化建设大纲(试行)》进行了全面调适和完善,拓展了文化建设的内涵,丰富了文化建设的载体,完善了文化建设的机制,明确了文化建设的体系,强调了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并对文化队伍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力图通过构建新的大文化建设格局,培育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早日实现文化强企,推动潞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文化内涵
潞安文化由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两部分构成。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实践与创新形成的,富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管理风格和企业形象的总和。潞安企业文化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潞安自身改革发展实际,历经十年探索和实践,在不断总结和提升中创新而成,具有丰富的内涵。
社会文化是由社会大众创造的,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并对社会群体施加广泛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总称。社会文化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保障员工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从一般意义上讲,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任何企业都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企业文化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社会文化是主文化,企业文化是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一般属性。但是,就潞安自身而言,由其企业特性决定,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更为直接,社会文化的作用则相对间接。因此,在潞安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社会文化处于从属地位。
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二者共同构成潞安大文化内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同频共振、相得益彰,一起推动潞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1企业文化
潞安企业文化由理念文化系统、行为文化系统和物质文化系统三大系统构成。三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1.1理念文化系统
理念文化系统是全体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精神风貌等等,体现了企业的“想法”,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文化体系运作的原动力和实施方向。
潞安理念文化系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在继承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潞安新时期转型跨越发展要求重新确立,主要由基本理念、系统理念和员工话与画三部分构成。
1.1.1.1基本理念。基本理念是企业理念体系中最根本、最基础的内容,具有方向性、统领性和延展性特点,可以派生出若干个具体理念。结合潞安目前实际,确定了6条基本理念。
(1)核心理念。核心理念是企业员工一致认同的最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意识形态,是企业一切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潞安的核心理念是“为人至诚、为业至精”。
(2)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指导企业所有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潞安的核心价值是“以阳光的心开采光明、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以真诚的心造福员工”。(3)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凝炼形成的、能够充分展示企业内在动力和精神面貌,并为广大员工认同和实践的团队精神和主导意识,是企业之魂、精神之柱。潞安精神是“艰苦奋斗、博采众长、追求卓越”。
(4)企业愿景。企业愿景是企业发展规划宏图的展现,体现了企业永恒的追求,激励企业奋勇向前、拼搏向上。潞安愿景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品牌企业”。
(5)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为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和途径手段的总体谋划和行动纲领。潞安战略是“建设亿吨煤炭新基地、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开创幸福潞安新天地、建设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
(6)企业作风。企业作风是企业为达到其最终目标,在工作中所持有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体现着企业管理的速效,反映着员工的工作面貌。潞安作风是“立说立行、只争朝夕”。
1.1.1.2系统理念。系统理念是由基本理念派生出来的,侧重于企业某个方面或某个系统的理念。结合潞安目前实际,确定了9条系统理念。
(1)开放理念。开放就是坚持开放办企,在国际化平台上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合作,培育国际化品牌。潞安的开放理念是“与能人携手、和巨人同行”。
(2)人才理念。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理念是企业用人思想、员工成才思想的科学浓缩。潞安的人才理念是“好人+能人”。
(3)学习理念。学习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发展的需要。学习理念是企业倡导员工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的行为准则。潞安的学习理念是“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4)和谐理念。和谐就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员工,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潞安的和谐理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生活和美、人际和顺、人企和谐”。
(5)廉洁理念。廉洁理念是企业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潞安的廉洁理念是“踏踏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6)安全理念。安全理念是企业为了保障企业利益和员工人身安全,在安全方面最基本的规范和要求,是能源企业特别是煤矿企业文化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潞安的安全理念是“赢在标准、胜在执行;从零开始、向零奋斗”。(7)创新理念。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理念是企业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对标创新、自主创新、全员创新的思想行为导向。潞安的创新理念是“资源有限,创意无限”。
(8)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和追求绩效的最高目标。潞安的经营理念是“成本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9)绿色理念。绿色发展是全球经济大势所趋,是杰出企业的重要标志,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必然要求。潞安的绿色理念是“绿色开采、绿色转化、绿色利用”。
1.1.1.3员工话与画。员工话与画是企业员工根据自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而创作的、生动朴实而又富有哲理的话语和图画,是企业理念的形象化表述和补充延展。
1.1.2行为文化系统
行为文化系统是对企业组织行为和员工个人行为具有强制性、约束性的规范要求,体现了企业的“做法”,是企业文化体系运作的基础和保证。潞安行为文化系统主要由企业制度文化和员工行为规范构成。
1.1.2.1企业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企业组织行为给予一定约束和规范的文化。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结合,可以使企业倡导的理念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保证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巩固,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理念文化的主要载体,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潞安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治理结构。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各个参与者,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党组织、工会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潞安目前是国有独资公司,党组织除了搞好自身建设外,还要依照法定程序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未来,潞安将在国有控股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战略投资者,实现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推动潞安在资本、制度、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实现潞安国际化和国际化潞安。(2)管控模式。管控模式是集团对下属企业基于集权、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潞安在完善“集团化模式、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模化效益”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产业拓展、领域拓宽、战线拉长、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实际,建立适应母子公司体制需要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控模式,增强应变能力,提高管理效率,不断提高集团公司的管控力和执行力。(3)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一个组织整体的结构,是在企业内部组织资源、搭建流程、开展业务、落实管理的基本要素。潞安通过组织结构优化和业务流程再造,搭建信息平台,使管理组织架构扁平化,提高企业横向管理能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创造更大的价值。(4)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潞安确立了“5+5”产业结构,即重点发展煤、电、油、化、硅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煤层气、物流贸易、金融服务五大辅助产业。(5)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机理,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要素。潞安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各业务板块自身的个性和特点,通过对标分析,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建立适应集团公司新型组织管理体制要求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健全分类考核和分类管理机制。(6)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潞安积极推行三层级专业化集中管理体系,形成总部、业务板块、二级公司三层级管理模式,清晰划分出不同业务的各层级职能定位和在业务运营管理中的关键责任,全面推行基于平衡积分卡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全面预算和风险管理防范机制。
1.1.2.2员工行为规范
员工行为规范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目标而对员工行为给予一定引导和限制的文化,对于促进员工良好行为养成、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管理绩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潞安员工行为规范主要包括6S管理、潞安员工誓词和企业礼仪三部分。
(1)6S管理。“6S”是指:整理(Selrl)、清洁(Sanitary)、准时(Sharp)、标准(Standard)、素养(Shltsuke)、安全(Safety)。6S管理是美国、德国、日本等知名企业普遍运用的员工行为规范,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6S管理的特点是概括性强、覆盖面广,适合于企业所有员工或岗位。
(2)潞安员工誓词。潞安员工誓词是借助宣誓的形式来表达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同,特别是对企业核心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战略的认同,从而达到对企业的忠诚和拥戴。员工宣誓一般在企业的盛大集会或岗前仪式等庄重场合进行。
(3)企业礼仪。企业礼仪是企业在庆典、社交、节日等活动中所采取的具有固定模式的礼节及形式,是企业在特定场景下的一种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员工个人礼仪和商务礼仪两部分。员工个人礼仪包括个人形象礼仪、办公礼仪、文明用语等,商务礼仪包括接待礼仪、拜访礼仪、外事礼仪等。
1.1.3物质文化系统
物质文化系统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表现形式的文化,是企业的“脸面”,是企业文化体系运作的外化和载体。物质文化把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是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显现和外化,人们可以直接感知。潞安物质文化系统主要由形象文化和中国潞安之歌两部分构成。
1.1.3.1形象文化。
形象文化是指通过传播系统(特别是视觉传播系统)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企业理念相结合,刻画企业个性,突出企业精神,把企业理念传达给企业员工和周围关系,使之产生深刻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象文化是物质文化识别系统的核心内容,由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构成。
(1)基础部分。基础部分是形象文化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吉祥物、辅助字、辅助色等六个方面。①企业标志。企业标志是企业的文字名称、图案或文字图案相结合的一种平面设计,是企业的象征与识别符号,是形象文化的核心。它是企业整体形象的浓缩和集中体现,是企业综合信息传递的媒介,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②标准字。标准字是指经过设计的专门用于表现企业名称的字体,包括中文、英文和其他字体。通过文字的显著特征,创造企业独特风格,达到企业识别的目的。潞安标准字是在黑体字基础上改进成的特制字,为黑刚体。③标准色。标准色是为了增强企业可识别性而特定的专用色彩。通过色彩特有的感官刺激与心理反应,表现企业理念或品牌特质。潞安的标准色是红色(COM100Y100K15)。④吉祥物。吉祥物是为了强化企业性格、诉求企业特征而设计的,通过人物、动物、植物或者风景等亲切、可爱的形象,唤起社会大众的注意和好感,进而传达企业信息、塑造企业形象的图画与符号。⑤辅助字。辅助字是对企业标准字的补充或衬托,以强化企业的识别性。⑥辅助色。辅助色主要用于衬托表现企业理念和象征意义。企业标准色和辅助色配合使用,可以极大丰富企业形象的表现力。
(2)应用部分。主要有办公用品、环境、服装、礼品、车辆、媒体、标牌、旗帜、广告、产品等十大类别。①办公用品。主要有名片、信封、信纸、文件夹、笔记本等。②环境。主要有办公楼、会议室、办公室以及生产区、生活区等设施。③服装。主要有工装、管理制服、其他服务性工装以及领带、领夹、帽子等。④礼品。主要有礼品袋、礼品笔、邀请函、台历、挂历、雨伞等。⑤车辆。主要有轿车、面包车、客车、工程车、工具车等。⑥媒体。主要有杂志封面、报纸刊头、网页首页、文件简报题头等。⑦标牌。主要有路牌、门牌、会议座位牌、警示牌、提示牌、单元牌等。⑧旗帜。主要有企业旗帜、桌旗、企业挂旗、道旗、形象吊旗和小串旗等。⑨广告。主要有广告片头、路牌广告、充气广告、宣传海报等。⑩产品。主要有多种经营、转型发展新兴行业等相关产品。
1.1.3.2中国潞安之歌。中国潞安之歌是物质文化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感官冲击力。对内可以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可以显示企业的活力,提升企业的形象。
1.2社会文化
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潞安自身实际,潞安社会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满足潞安人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文学艺术、传媒文化和公共文化。
1.2.1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是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目前,潞安文学艺术的主要任务是繁荣文学创作事业、书法美术事业、音乐舞蹈曲艺事业和摄影集邮及其他门类事业。
1.2.1.1繁荣文学创作事业。鼓励广大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积极投身到讴歌企业、反映现实生活和人文情怀的文学创作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创作出一批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坚持每年评比作品,出版获奖作品集,形成长效机制。
1.2.1.2繁荣书法美术事业。以提高职工群众思想、文化、艺术修养为目标,鼓励广大书法美术创作者和爱好者积极创作,推出更多的精品1力作;开辟书法、美术创作基地,创办艺术期刊,为广大书法美术爱好者提供发表作品、展示才艺和艺术交流的平台,推动书法、美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1.2.1.3繁荣音乐、舞蹈、曲艺事业。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音乐、舞蹈、曲艺创作,不断推出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音乐、舞蹈、曲艺创作作品,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实施精品战略,组织好企业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活动的音乐、舞蹈、曲艺创作,推动音乐、舞蹈、曲艺事业健康发展。
1.2.1.4繁荣摄影、集邮及其它门类事业。鼓励广大摄影集邮及其它创作者和爱好者积极创作,通过作品记录和反映企业重大事件、变革,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建设摄影创作基地,开展艺术探索和交流,推动摄影、集邮及其它门类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1.2.2传媒文化
传媒文化是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和网络等新闻传媒进行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传媒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多出新闻作品,打造文化精品。
1.2.2.1加强舆论引导、唱响主旋律。加强正面宣传,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潞安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对重要舆情信息及时进行研判和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健全新闻危机公关应急预案,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网络舆论,规避网络风险,应对网络危机。
1.2.2.2多出新闻作品、打造文化精品。号召广大新闻传媒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走基层、转作业、改文风,不断推出反映潞安改革发展重大成就和热点问题,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观点鲜明的新闻作品。推出一批题材重大、有深度、有影响、有特色的新闻专题专栏作品;推出一批现场抓拍、表现力强、图像清晰、制作精良的新闻图片作品;推出一批清新活泼、串联自然、编排得当、特色鲜明的广播作品;推出一批选题明确、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图文并茂的网络作品。
1.2.3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是指以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员工文化需求、保障员工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文化服务的总称。目前,潞安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设施建设和开展服务活动。
1.2.3.1加强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纳入企业整体规划;加强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阅览室、工人俱乐部、室外文体活动场所、社区文化中心、文化长廊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向职工群众免费开放,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完善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
1.2.3.2开展服务活动。鼓励各单位开展各种公益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各类培训、各种展览、比赛、艺术沙龙、对外交流和文化演出活动;推动科教法律卫生进社区,倡导文化下基层;依托传统节日和企业重大庆典活动,开展各种文化项目。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扩大潞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管理体系
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共同构成潞安文化的内涵体系,回答了潞安文化“做什么”的问题;“人有岗、岗有责、责有标、标有考”共同构成潞安文化的管理体系,回答了潞安文化“怎么做”的问题。
2.1基本原则
2.1.1以人为本。人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文化建设的客体。在文化建设中必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了解并掌握员工的需求和希望,把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实现员工个人发展与文化建设同步。
2.1.2突出特色。文化建设要适应潞安新时期转型跨越发展的特点,突出体现行业特色特别是新型产业的特色。过去主要是煤炭产业,现在是多元发展,文化建设要适应这种要求,体现这种特色。
2.1.3文化共建。文化建设是长期性、全局性的工作,要与其他工作统筹兼顾。要实施各种激励方法,提高全体员工和文化建设成员部门的参与意识、共建意识,做到人人参与,共建共享。
2.1.4落地执行。要充分运用绩效管理机制,以管理绩效的持续改进为核心,以管理过程的全程沟通为方法,按照“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绩效提升与激励”的环节循环运行。要力求简明、实用、操作性强,能够迅速被员工认同,系统推广,全面转化,执行有力,落地有效。
2.1.5持续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永无止境,要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按照“简易变、精易强、灵易活”的要求,对各项制度、标准和流程进行权衡取舍,实现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对象、工作制度等多方面持续创新,不断提高文化建设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追求卓越,不断前进。
2.2管理体系
2.2.1人有岗。是指人人都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有一个岗位,或专职,或兼职,或领导,或执行,或牵头,或参与,不一而足。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对任职者的素质有一定要求,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并达到规定的水平,才能胜任这个岗位并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不管身居哪个岗位,人人都是文化建设的一份子,是文化建设的有生力量,是文化建设队伍的组成部分。
2.2.2岗有责。是指文化建设的每一个岗位都有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应当承担的责任。有岗必有责,每一个岗位都必须定其责、知其责、践其责、担其责。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确定不同岗位的文化建设责任,统筹协调,群策群力,形成齐抓共管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2.2.3责有标。是指文化建设的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责任标准。根据岗位的不同和工作性质的差异,以及每项职责和每道环节的特点,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把工作任务和岗位责任细化、量化、流程化、程序化,让每一个人都了解自己在文化建设中的工作标准,知道自己在文化建设中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
2.2.4标有考。是指根据文化建设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确定考核内容、考核视角、考核权重、考核流程和奖惩措施。将整体考核与个体考核、年终考核与过程考核、业绩考核和综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考核制度,严格奖惩兑现,实现文化建设工作的闭合管理,提高文化建设的工作质量和工作绩效。
建立“人有岗、岗有责、责有标、标有考”的文化管理体系,就是要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抓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和所有部门参与文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职责分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文化建设的局面,确保文化建设有效落地、执行到位。
2.3组织体系
2.3.1文化建设领导组。文化建设领导组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各成员部门负责人组成,是潞安文化建设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文化建设重大事务的决策,领导文化建设和发展工作。潞安文化建设领导组定期召开领导组会议,听取文化建设工作汇报,对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研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及时解决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文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3.2文化建设办公室。文化建设办公室为潞安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集团企业文化办公室。成员部门为工会、女工、团委、社区、组织、宣传、纪委、党办、公司办、安全、生产、机电、通风、企管、劳资、财务、职教、武装、调研等部门。文化建设办公室受文化建设领导组的领导,负责具体筹划、组织实施文化建设工作,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办公室定期召开办公例会,汇总分析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并安排下一阶段具体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对于重大、难点和瓶颈问题,及时提交领导组研究解决。文化建设办公室各成员部门,除了完成文化建设领导组安排的任务之外,在各自分管的业务范围内对文化建设工作负责,主管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系统文化建设工作。如,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文化建设,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文化建设,产品营销部门负责产品文化建设,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廉洁文化建设,女工部负责女工文化建设,团委负责青工文化建设,社区负责社区文化建设,等等。
2.3.3基层文化建设组织体系。各基层单位相应成立本单位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担任组长,负责本单位的文化建设工作;相应成立本单位的文化建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设立文化建设专项经费,保障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各科队相应成立文化建设领导组,由科队领导组成,负责本科队的文化建设工作;各科队配备专职文化员,落实岗位,提高待遇,从事文化建设具体工作。
2.4管理流程
2.4.1绩效计划。绩效计划的核心是制定“三书”,即:文化建设年度计划书、月度任务书和岗位责任书。
2.4.2绩效实施。绩效实施的关键是抓好三个环节,即:文化建设工作例会、专项活动和信息采集。
2.4.2.1工作例会。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文化建设工作例会,每次拟定会议主题,认真开展讨论,有议有决并做好会议记录。
2.4.2.2专项活动。根据年度计划书和月度任务书的要求,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文化建设活动。每个专项活动均有单项工作计划书。
2.4.2.3信息采集。对文化建设的执行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分为日常采集和年底采集两种形式,每次采集都做好记录,作为绩效评价的依据。
2.4.3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的重点是做好“两评”,即:自我评价和组织评价。“两评”每月进行一次,年底根据逐月评价情况再进行一次文化建设总体评价。
2.4.4绩效提升与激励。综合运用正负激励、表彰奖励、授牌授旗、动态转换等多种手段,提升文化建设绩效。
3.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文化建设运行机制,就是要加大文化执行力,强调文化落地性,把文化建设责任化、流程化、制度化,用机制保证文化的执行力,用机制永葆文化的创新力。
3.1年度责任书评价机制。集团与各基层单位每年年初签定《潞安文化建设责任书》,年底对照《潞安文化建设责任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不仅纳入党建工作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考核,而且纳入年度《经营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直接与各单位工资总额、班子成员年薪和风险抵押挂钩考核。
3.2年度评比表彰机制。设立“金领奖”、“白领奖”、“蓝领奖”和“工作奖”,分别对在潞安文化建设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领导班子成员、科队级干部、普通员工和文化建设工作者进行评比表彰。
3.3“不简单流动红旗”机制。“不简单流动红旗”每年评选流动一次,根据各基层单位文化建设月度任务完成情况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情况,在文化建设亮点多、创新力度大、推行效果好的基层单位中评选产生,并在年度文化建设工作会上隆重授旗。
3.4月度动态检查机制。集团文化建设办公室每月深入6S管理科队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好的经验和做法,颁发“表扬通知单”,及时进行宣传和表扬;对于整体运行良好、表现突出的科队,直接予以上转;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若发现问题特别严重,则将该科队直接下转。同时,检查结果作为基本信息纳入《潞安文化建设责任书》进行考核。
3.5季度互动检查机制。互动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互动检查组由基层文化建设办公室选派人员组成,采取包保的形式,对照《潞安文化建设责任书》的内容开展互动检查。每次检查后,检查组形成书面报告,集团文化建设办公室组织召开通报会,通报考核评价情况。同时,检查结果作为基本信息纳入《潞安文化建设责任书》进行考核。
3.6 6S动态转换机制。根据月度动态检查、季度互动检查和日常考核排名情况,对6S管理科队进行综合评价,每季度进行一次动态转换。对长期运行规范、在某一方面有好的做法的科队进行上转;对日常检查排名靠后、存在问题较多或有重大违规现象的科队进行下转。对上转的科队予以表彰和奖励,并通报表扬;对下转的科队在通报批评和处罚的同时,要求该科队举行摘牌仪式,单位党政领导亲自摘牌,该科队的队长和支部书记公开进行自我批评和表态发言。同时,动态转换结果作为基本信息纳入《潞安文化建设责任书》进行考核。
3.7 6S验收授牌机制。按照《6S管理科队验收标准》,基层文化建设办公室初步验收排名,提出验收申请报告,集团文化建设办公室进行抽查验收,出具意见,上报集团文化建设领导组确定是否授牌和授牌档次。授牌档次分为三个,分别为“达标点”、“示范点”和“创新点”。
3.8 6S竞赛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激励和经济杠杆的双重作用,建立长效竞赛机制,不断增强6S管理科队的创新意识,解决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一是授牌命名一次性重奖;二是月度绩效管理考核激励;三是工资总额系数激励。
3.9 6S“三工转换”机制。“三工转换”,即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上转和下转。一方面,在优秀员工中产生明星员工,参加年度评比表彰和各项评先选优;另一方面,在试用员工中产生待岗员工,参加待岗培训,增强危机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3.10“一三一”创新机制。“一三一”是指“提炼—消化、传播、执行—提升”,即,每年对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出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消化、传播、执行,在实践中检验后不断提升,持续创新,形成一种更先进、更简便、更有效的文化建设模式。通过循环往复的探索和创新,推进文化建设螺旋式上升。每年,借助企业管理创新项目和党建工作绩效管理创新项目平台,积极推出文化建设创新项目,展示文化建设辉煌成就,打造文化建设闪亮名片。
4.文化融合
在潞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文化融合,正确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既保持文化的统一性,又体现出文化的个性特色。文化融合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树立潞安的整体形象,是形成统一的文化氛围,打造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文化融合包括企业文化融合和社会文化融合。
4.1企业文化融合
4.1.1在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要实现母文化与子文化的融合。各子公司的文化建设要始终以集团文化建设为指导,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凸显母文化的权威性和统一性。要严格遵循“大统一、小个性”的原则,即企业核心理念、行为规范、形象文化等必须与母文化严格统一,在行业特点、地域特色等方面适当体现自身个性,丰富和延展母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实现母文化与子文化的共同提升。
4.1.2在集团宏观管理和系统管理之间,要实现主体文化与系统文化的融合。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派生出了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政工团等系统管理密切相关的系统文化,如安全文化、廉洁文化、营销文化、质量文化、社区文化、女工文化、青工文化等。这些系统文化是企业文化在某一领域的深化和细化,是主体文化的有益补充和完善。这些系统文化的建设,要在集团主体文化的统一指导下,结合各自管理领域的特点,将企业文化充分地应用、渗透和拓展,使文化管理在各个系统得到全方位的应用,实现主体文化和系统文化的共同繁荣。
4.2社会文化融合
社会文化融合,是指在企业跨地区、跨领域的发展过程中,积极输出、吸收、培育先进的社会文化,调动文学艺术、传媒文化和公共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推出优秀作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社会文化共建共享。特别是在新加盟、新整合、新成立单位中,积极开展文学艺术创作,加强文学人才的培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构建潞安人共有的精神家园,使新加盟、新整合、新成立单位的广大员工发自内心认同潞安,迅速热爱、融入这个大家庭。
5.队伍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以队伍素质的提升,确保文化品味的提升。文化队伍是指专职或兼职从事文化建设工作的群体。潞安文化队伍包括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的人员。其中,企业文化队伍主要包括各级企业文化建设领导组成员、企业文化办公室人员、企业文化成员部门人员、支部书记、科队长、科队文化员等;社会文化队伍包括从事文学艺术、新闻传媒、公共文化服务等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
5.1队伍建设目标
潞安文化队伍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强化队伍建设,使文化队伍总量有较大的增加,结构更加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最终建成一支专兼结合、德才兼备、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文化队伍,全面推进潞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体而言,要培养“八个一批”,即,培养一批善于开拓创新、引领文化建设的人才;培养一批执行力强、能够熟练运用文化管理的人才;培养一批文化热爱文化、自觉参与文化建设的人才;培养一批潜心钻研文化、积极传播文化的人才;培养一批文学创作思路开阔、能力较强的人才;培养一批书法美术水平较高、作品影响力较大的人才;培养一批音乐、舞蹈、戏曲、曲艺造诣较深的人才;培养一批摄影艺术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
5.2队伍建设措施
5.2.1加强组织领导。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引领潞安转型跨越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文化队伍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文化队伍组织,提高文化队伍待遇,加强文化队伍的培养和使用,保证他们的个人薪酬、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与同级生产经营管理者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文化建设的投入是战略投资和品牌投资,把文化建设经费明确列入企业预算,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5.2.2狠抓学习培训。每年制定学习培训计划,纳入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计划。构建全方位培训模式,在培训内容上,有针对性地举办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培训班,提高文化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培训形式上,在加强内训的同时加大外培的力度,把文化队伍送出去进修、深造,在专业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接受系统、正规的文化教育,加快职业化进程。
5.2.3广泛开展交流。积极参加全国性、行业性和全省性文化峰会、文化论坛和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增进友谊。主动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组织文化队伍走出潞安,感受先进的文化管理思想和优秀的文化建设经验。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合作,不但提高文化队伍素质,而且展示潞安文化建设成果,提升潞安品牌形象,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品牌企业做出文化队伍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潞安集团品牌战略
中国潞安 黑煤中崛起的“绿色品牌”
——任润厚与李祝义共话自主品牌建设
2008年09月17日
------------------
编者按:
当今世界各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产品、价格、技术、资源等个别或局部的竞争转向了
以品牌为代表的综合实力竞争。品牌建设不仅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向文化管理跨越、实现管理层次战略性升级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实现企业战略扩张的前提。
然而,我国资源型企业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品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煤炭企业更是如此,企业形象仍然与高劳动强度、粗放经营、低技术含量、高危险程度相伴。但是随着中国煤炭市场整体供求关系的逐渐变化,品牌建设也逐渐成为共识。
潞安集团坐落于太行之巅,素有“天下脊”之称的山西省长治市,它以超前的意识和卓越的高度,在巩固煤炭主业品牌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技术、资金和资源优势,发展一体化产业链,为实现企业品牌的有效延伸,即企业核心优势的延伸不断前行着,为资源型企业,更是煤炭企业的品牌建设进行着积极的探索。那么,资源型企业究竟如何建设自主品牌?又应如何以品牌为纽带来增强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应潞安集团的邀请,本报主编李祝义与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任润厚进行了对话,就相关问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品牌支撑助力战略扩张
李祝义: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资源型企业众多,然而,资源型企业却都有一个相同点,即往往是一种“埋头实干”的形象,对品牌建设意识相对淡薄。而潞安在打造中国煤炭品牌的道路上却别有创新,潞安如何认识品牌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任润厚:一个资源型企业,企业的发展往往依托于自身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劳动力优势等。拿煤炭企业来说,大多数煤炭企业是卖煤炭资源、卖机器设备以及人力的投入价值等。而殊不知,随着市场的变化,这种“卖产品”的短视方式,在市场竞争中终将举步维艰。因此,资源型企业也需要不断从技术、管理、营销、文化、服务、战略等各方面不断壮大、丰富自己,以一套完善的体系走上建设品牌的道路上来。
我们潞安的开采历史已有80年,建局历史也近50年。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新形势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把“潞安”品牌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做成中华百年名牌企业,必须实施好品牌战略。
李祝义:煤炭这个特殊的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炭”成为山西的品牌,而“潞安”又成为“煤炭”产业中的一个著名品牌,“潞安”品牌建设和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任润厚:战略制胜,这是潞安发展的关键。潞安以突出的战略管理,使“中国潞安”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并实现了企业的大发展、大跨越。
这就是潞安坚持实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十五”“再造一个潞安”、“十一五”“建设能化大集团”、“长远建设‘中国潞安’,实现潞安国际化,建设国际化潞安”。
基于潞安“十五”“再造一个潞安”和“十一五”“建设能化大集团”的目标都提前实现,2008年经过集团三届一次职代会的民主决策,6月28日我们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邀请20多名院士、国内知名的煤炭、煤化工、金融及战略管理专家进行了充分论证,明确了2008—2012年打造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的发展战略,具体目标确定为:到2012年建成亿吨级煤炭大集团,建成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能化大集团,建成强强联合、竞争力强大的跨国公司。
李祝义:作为山西全省率先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煤炭企业,今年5月与新疆伊犁州政府签订了
合作协议,这对于潞安而言,是否在发展战略上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对于潞安的品牌建设起到怎样的作用?任润厚:这是潞安发展战略上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认为,资源型企业必须具备世界眼光,既要“引进来”,又要善于“走出去”。潞安集团与新疆伊犁州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增加煤炭资源30亿吨,进入“十一五”以来,潞安集团在新疆、内蒙古整合资源300亿吨,加上原有110亿吨储量,按照亿吨级生产能力可以稳定生产200年。至此,作为全省率先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煤炭企业,潞安集团“根植长治、立足山西、着眼全国、放眼世界”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
目前潞安拥有的400多亿吨煤炭资源储量,为建设亿吨级煤炭企业大集团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山西省要形成2个亿吨级和3到5个5000万吨级的煤炭集团,产量要占全省的70%以上。潞安集团正是抓住了这个战略发展机遇,全力构建潞安、武夏、潞宁、潞新、潞蒙五大矿区。同时,潞安正整合开发美国、加拿大天然气及煤炭资源,这都为潞安的国际化品牌建设建立了基础。
李祝义:与时俱进的战略管理让“潞安”品牌经久不衰,同时基于行业的特殊性,我们深知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本在于大力延伸煤炭产品链条,深度加工转化,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实现由一次能源输出变为多次能源输出。潞安要走国际化道路,循环经济的发展肯定不容懈怠。
任润厚:我们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追求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潞安集团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以煤为基础,拉长加粗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3条主产业链,发展煤、电、油、化、硅五大产业,多产业并举、发展循环经济使潞安集团实现了由单一煤炭生产企业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集团的快速转型。
潞安16万吨煤基合成油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准备出油的冲刺阶段,并正在实施每年300万吨产业化的前期工作;年产5000吨高纯度多晶硅项目在潞安已经上马,项目投产后,将改变我国高纯度多晶硅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这两大工程也正是潞安集团以煤为基础,积极发展电、油、化、硅四大非煤产业的缩影。
潞安集团已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按照新调整的发展战略,到“十一五”末,潞安非煤产业销售收入要占总销售收入的70%。今年上半年,潞安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其中非煤产业占到48%,基本形成了煤炭主业与非煤产业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
李祝义:完善而与时俱进的品牌战略,让潞安在市场竞争中以蓬勃的生机势如破竹般扶摇直上,让我们看到了潞安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崭新姿态。
创新机制延伸品牌链条
李祝义:勇于自我创新,另辟蹊径者为大智。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长期发展和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据了解,潞安独特的资本运作方式成为业界的一大亮点,勇于进取的创新意识也为业界所关注。那么潞安如何培育自己的金融和贸易功能?
任润厚:优秀的企业必然是产业链与资金链的良性对接,卓越的品牌当然也需要良好的资本运作。“中国潞安”不仅仅是在产业和规模内容,还要在体制、机制等诸方面全面与国际接轨。潞安不但要发展,而且要大发展,上市是潞安必然的选择。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潞安”应该是产权、股权多元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国际化潞安。
2006年9月22日,潞安环能股份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发行1.8亿股,融资19.8亿元,发行价和募集资金总量成为当时全国煤炭行业募集资金规模最大和发行价格最高的绩优A股上市公司。同时,潞安整合了耀华玻璃集团财务公司,组建了山西第一家企业财务公司——潞安集团财务公司。“与能人携手,与巨人同行”方可超越发展。潞安从总体上形成了发行长期债务、短期债务、上市融资、新上项目实现股权多元化、集团层面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人、银行信贷及潞安集团财务公司的“六渠道、一公司”的融资格局,实现了产业链与资金链的良性对接。
李祝义:潞安发展推进资本运作,可以说对于实现潞安国际化和国际化潞安意义重大。同时,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战略转型还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撑,潞安在技术创新上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是否也成为潞安的一大品牌优势?
任润厚:煤炭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开采工艺的研发
力度,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推陈出新,提升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按照市场的需要,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内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经验,及时改变煤炭产品的形态和状态,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保持和提升企业的品牌优势。近3年潞安共投入研发费用近5亿元,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和国内先进核心技术多达37项,其中国际领先3项、国际先进19项,为我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在首创“开天窗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松软厚煤层大采高放顶煤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推动世界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与集约化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潞安独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贫煤、贫瘦煤高炉喷吹技术开发与应用”技术,打破了只有无烟煤喷吹的常规,成为订立国标的基准,荣获2007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并建成了“中国喷吹煤基地”和“中国喷吹煤研发中心”。此外,在生产装备上,也使用了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如这次首发募集资金项目——屯留矿,使用的设备全是国际最先进的,来自德国西门子、西马格、瑞典ABB等公司。
李祝义:实现“中国潞安”,不仅要搞好产业链条、资金链条,更重要的还在于建设人才链条。当然,人才建设也是品牌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潞安在此方面是如何推进的?
任润厚:人才是做企业的基础、是做大企业的根本。潞安相信“只要用对地方,人人都是人才”。我们把人才称作“优良资本”。潞安人才管理理念不断升华,从原来的人事到人力资源,再到现在的人力资本。我觉得,还应该提升到“人才资产”。也就是说,对于优秀人才,要把他们当做资产来经营,除了让其保值,还要让其增值。
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创新用人机制,盘活潞安现有人才。潞安加大了稀缺专业及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在煤变油、多晶硅、煤化工、金融等方面引进了大量专业人才。在增加科技人才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潞安的人才结构,使煤炭专业以外的专业技术人才占到人才总量比例达到41.2%。同时,还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级专家、学者和专业顶尖人才,利用“外脑”组建了潞安研究院及各专业系统研究机构。“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把潞安技术研究院的牌子挂到人才高度密集的北京、上海,广纳国内外人才精英,为新型能化集团建设和推进“国际化潞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李祝义:由此可见,潞安在战略支持上气势如虹的创新大手笔,处处可圈可点。这种永无止境的创新意识,在潞安创建国际品牌、百年品牌上显得弥足珍贵。
“和谐”为重凝聚品牌力量
李祝义:山西矿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安全是煤炭企业的“天字号工程”、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最大政治,也是煤企品牌在社会上赢得好口碑的重要渠道,潞安以怎样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来保障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任润厚:安全的最高目标就是零事故、零损失、零职业病。追求安全就是追求“零”的目标。安全只有里程碑,没有终点站。总结潞安这几年的安全高效生产,实事求是讲,我们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实打实地把“管理、装备、培训”并重这个安全原则落到了实处。
“不要最低成本,只求最优成本”,这是潞安追求安全生产的信念,潞安走出了一条增加投入、提升装备水平与减人提效相结合的路子,实现了源头安全。新建的屯留矿实现了“煤不见风,煤不见太阳”,主井提升系统被评为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近几年,潞安投入资金加强质量标准化精品矿区建设,打造“绿色长廊”和安全生产环境,实现了井下工人“半小时通达工作面”。此外,每年潞安还要选派优秀模范班组长到鲁尔进行培训,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形成了由原来的“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的文化氛围,安全状况保持了稳定健康态势。
“十五”以来,我们的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047,安全生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赢得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九连冠”,全国总工会给潞安特颁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且员工没有新增一例矽肺病,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了全面保证。
李祝义:“潞安”的标志寓意深刻,也体现了天、地、人、物合一的企业哲学理念。作为煤矿企业,环境保护当仁不让,这与企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都息息相关,这不仅体现了企业的品牌责任,还可反映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技术进步和实力。
任润厚:潞安的战略首先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要能充分融合循环经济理念,造福当代,惠泽子孙。潞安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经济,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全国工业500强的位次快速前移。
潞安进行绿色开采研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把国家对采矿业提出的生态重建、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落在实处。其中,用煤矸石生产绿色肥料,开辟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的新途径。除此之外,在“矿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矿区塌陷治理模式与技术”等项目上的推进,都使矿区环境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近几年,环保投资历年累计已经达到4亿元以上。循环经济的初步建立、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潞安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花园式矿区。潞安集团下属10个矿被评为“蓝色等级”,司马煤业公司被评定为“绿色等级”。烟尘排放达标率保持在100%,大气环境质量平稳保持在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2007年获“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称号。潞安正在成为一个富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潞安。
李祝义: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蒙牛集团牛根生说得好,“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在山西,一个名叫“潞安益民福利公司”的企业挂牌成立,给当地的残疾人带来了福音,潞安精神感动了社会,体现了品牌的责任意识。潞安职工把您的名字扩展了一下:“潜心润事,厚德载物”,这也是您的品牌。您如何看待企业及企业家的品牌责任?
任润厚:大品牌就要负大责任,确实如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必须满足社会需求才能生存、发展。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发展合力。我们潞安有个理念,叫“依靠职工办国企,办好国企为职工”,还有一个工作标准,叫“看发展后劲是否增强,看职工生活质量、水平及幸福指数是否提高”。主要是讲,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将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将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这种责任体现在善待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生活水平,给他们快乐健康的家庭,给他们自尊、自信、人生的价值乃至宁静的心灵。这种责任还体现在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供更高层的产品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和人的需求。这种责任还体现在不仅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还要做环境保护的主力军,为我们坚守蓝天、净水和清新的空气。我们的企业还将把肩上的责任延伸到中国新文化、新道德的建设之中。
潞安作为地区经济支柱,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肩负起社会责任当仁不让。2002年,潞安投资成立的“山西潞安益民福利公司”,把矿区的残疾青年安置进去,改送“金”为送“经”、“输血”为“造血”,并被国家民政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将情感赋予品牌,将责任融于品牌,品牌也更能得到认同、更具号召力。潞安也将随着品牌的壮大,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李祝义:和谐,时代永恒的主题,亘古不变。潞安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安全发展、集约高效发展、绿色和谐发展、永续发展的品牌之路。“中国潞安”也将成为一面旗帜,为我国资源型大企业品牌建设给出借鉴意义。
【专家点评】
后品牌时代之品牌责任为重
□冯并/文
很高兴看到包括企业、包括整个社会,品牌意识在不断的加强,品牌战略在不断的推进,品牌事业在不断的发展。从潞安的品牌建设来看,对于一个在计划经济中起步,经历了改革开放并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资源型企业来说,品牌建设的空间还较大,而潞安对品牌建设的努力程度令人欣喜。
潞安的社会贡献有目共睹,无论是循环经济上的产业贡献,还是在环保、安全以及利民上的社会贡献,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我曾经说过,如今,消费者看到品牌的时候,已不只是一般的知名度、美誉度、质量问题了,而要看整个企业的社会行为。这个阶段称为“后品牌时代”。进入后品牌时代,人们对品牌的认识进一步升华,企业的全方位考量成为关键。而只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品牌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新认识社会责任,责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让我们
看到了一个个全新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的崛起,也欣然看到了中国品牌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任润厚董事长的带领下,潞安负责任的社会行为成为品牌成长的巨大推手,同样,中国企业在后品牌时代的表现将被无限期待。
(作者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企业报社社长)
【嘉宾名片】
任润厚,汉族,1957年出生于山西代县,工程力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家 ”、“2003 中国十大最受关注企业家”、“中国环境保护特别贡献奖”。现任山西潞安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山西潞安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市公司)。
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历经工程技术、基层企业、高等院校、大集团等多个管理岗位锻炼。2000年到潞安任职以来,实施战略管理,潞安走上了安全发展、集约高效发展、绿色和谐发展、永续发展道路,实现了从只强不大向既强又大的快速转型,从区域性企业向全国大集团的快速转型,从单一煤炭生产企业向新型能化集团的快速转型,在许多方面创造了行业、全省第一。
品牌大事记
2000年8月8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2001年4月26日,潞安煤炭运销总公司经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负责潞安矿业(集团)公司的煤炭经销、煤质、运输、港口及其相关业务。
2001年7月23日,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隆重举行。
2002年1月6日,潞安矿业集团开辟煤炭网上销售先河。这标志着潞安集团开始走向数字化营销的新历程,也标志着山西煤炭行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2002年4月,潞安益民福利公司成立,共安置184名残疾青年,此举是集团公司关怀残疾人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2002年9月13日,上海潞安投资有限公司揭牌庆典仪式在上海杨浦区隆重举行,标志着潞安进一步拓展经营渠道和发展空间,进军资本市场,搞好资本运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5年9月6日,长治煤矿安全生产暨煤矿企业资源整合有偿使用工作座谈会在潞安会堂会客厅举行。长治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以潞安矿业集团为龙头,联合区域内30万吨以上煤矿,组建“潞安能化集团”。
2006年2月22日,山西潞安16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厂项目在集团屯留煤油生态工业园区正式剪彩奠基。
2006年9月22日,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7年6月6日,潞安集团干部大会在潞安会堂召开。此次会议,在战略上将“十一五”与“十二五”战略措施同步实施,将能化大集团建设与潞安国际化目标合而为一;战术上大步跨越,全面推进潞安国际化进程。
2007年7月28日,集团公司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签订了《关于实施新疆煤炭资源综合开发框架协议》和《关于重组新疆哈密煤业集团公司框架协议》。
2007年8月11日,潞安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在太原隆重举行揭牌仪式,这是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山西企业集团第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
2007年9月26日,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2007年10月12日,潞安国际安全社区命名仪式在潞安会堂隆重举行。潞安集团社区正式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为全球第124个国际安全社区。
2007年11月,集团公司被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美国邓白氏集团、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授
予国际信用企业。
2008年4月9日,潞安集团5000吨高纯度多晶硅项目正式奠基开工。该项目与德国森特塞姆公司合作,项目建成后,将改变我国高纯度多晶硅特别是电子级多晶硅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
2008年6月28日,潞安集团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战略论证会,明确了2008—2012年发展战略,全面打造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具体目标是:建成亿吨级煤炭大集团;建成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能化大集团;建成强强联合、竞争力强大的跨国公司。
2008年9月3日,山西省和谐劳动关系现场会在潞安集团召开,作为全国模范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潞安集团介绍了经验。
本版文字由王静整理
第三篇:潞安战略分析报告
潞安战略分析报告
一、公司简介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山西省属七大煤炭企业集团之一,是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能源企业集团。其前身潞安矿务局成立于1959年,曾以“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矿风誉满全国,率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现代化矿区”。2000年8月,潞安矿务局改制为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及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潞安集团大力实施“建设亿吨煤炭新基地、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开创幸福潞安新天地、全面建设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的“三地一新”发展战略,坚持“高端化、低碳化、国际化”和“循环型、创新型、效益型”的“三化三型”发展方针,逐步形成了“326”新型现代产业体系,“3”是煤炭、煤基合成油、煤电一体化三大主导产业,“2”是硝基肥料与硝基化工、现代新型焦化两大产业,“6”是光伏产业、装备制造、建筑建材、铜材加工、现代高效农业及金融贸易六大辅助产业,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优势叠加、创新集成、协同发展。同时,企业正由战略引领向价值引领转型、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高碳能源向低碳利用转型。
截止2012年底,潞安集团拥有资产1260亿元,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46 家,分公司14家,参股子公司21家。2012年煤炭产量
Page 1 of 11
8008万吨,营业收入1730亿元,实现利润25亿元。在2013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潞安集团首次跨入并排名430位。
二、企业使命
潞安集团始终把循环经济作为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坚持以煤为基础,延伸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建设煤电、煤油、焦化、电化四大循环经济园区,发展煤、电、油、化、硅五大产业。坚持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推进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人才创新等,推进了企业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综合效益型转型。坚持“与能人携手,和巨人同行”,与美国博地、亚美大陆、泰国班普、加拿大西鹰、南非萨索尔等国际知名大公司在煤炭、电力、煤层气及煤制油等项目上进行了广泛合作。坚持把人才作为企业第一资源,紧紧围绕战略发展,构建了立体化的人才队伍。始终把“企业发展后劲增强了没有,员工生活质量提高了没有”作为检验发展成效和各级班子工作好坏的两条根本标准,在促进企业大发展的同时,努力让企业发展成果普惠员工、造福社会。员工收入大幅增长,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三、外部环境分析
(一)一般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Page 2 of 11
2013年,煤炭市场的“黄金十年”彻底终结,煤炭价格回落,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环保压力增大、能源结构调整、进口煤冲击以及煤炭价格低迷。虽然当前市场的“复苏”行情给整个行业带来些许希望,但在抑制产能过剩毫无起色的背景下,业内预计煤炭价格今年仍将低位弱势运行。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倒逼煤企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2014年,煤炭市场可能有一下大事发生:煤炭资源税征收方式改革有望启动;2013年下半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煤炭需求也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展望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仍将是决定煤炭需求的基础;中国的煤炭资源和生产力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特别是山西、陕西、内蒙古地区,而煤炭需求旺盛的地区集中在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这也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特征明显。
2、经济环境
预计2014年GDP增速将继续保持在7.5%左右。一方面经济增速难以明显提升。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仍处于调整阶段,短期内消费难以实现大幅增长,出口增速再度回升难度较大,而受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速同样乏力。另一方面,宏观政策将努力保障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为了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保持稳定,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重点工程项目政策支持力度,最终促使经济增速保持在一个各方可以接受的合理水平。因此,从经济发展形势来看,2014年煤炭
Page 3 of 11
需求具备继续小幅增长的基础
3、社会文化环境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大气环境快速恶化也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而燃煤被一致认为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被认为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环节和措施之一。9月份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提出“禁止进口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研究出台煤炭质量管理办法。”11月份发布的《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再次提出“按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求,研究制订商品煤质量国家标准。”
另外,由于雾霾已经覆盖了大半个中国,大气环境引发的关注日益升温,新一年,碳税和环境税或将再度引发各界热议,其启动实施步伐也将加快。
(二)产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Page 4 of 11
1、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分析
最近几年,面临国内外竞争的新的严峻形势,我国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高度重视自己的发展战略,自觉摆到了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特别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安徽淮南矿业集团、陕西煤化集团、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山东兖矿集团等十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依托兼并重组和占有优良资源,煤炭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持续大幅增长,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依托政策保护,煤炭企业之间在国内几乎不存在什么竞争,作为能源行业也不存在潜在的对手威胁。
2、供应商分析
木材、钢材、煤矿专用设备、配件价格的上涨,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很多供应商不愿意供应价格再被锁住,迫使煤炭企业必须接受弹性价格的合约;供应商可依据原物料工本的波动,在超出一定范围后,将工本弹性反映在对我们供货的价格上,由我们与供应商共同承担原物料涨价的风险。
3、买方分析
中国煤炭市场从原先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由原先的预付款模式转变为应收款模式,模式的转变直接导致煤炭行业资金链的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迎合买方的条件。同时
Page 5 of 11
买方在主导地位也直接影响着煤炭行业规模的发展。
4、替代品分析
近期由于页岩气等煤炭替代品的出现,国外煤炭对中国大量出口,导致国内市场持续下滑。而且受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大家更倾向于低碳环保的能源,煤炭市场会受到持续不断的冲击。
四、综合分析
(一)业务组合分析---BCG矩阵
1.中国神华集团
战略思路:煤、电、路、港、油一体化开发,产运销一条龙经营,成为保障和稳定我国能源安全供应最主要的煤炭供应者,以及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加工基地。
Page 6 of 11
主要规划目标:产煤2.5亿吨以上,电力装机20000MW,煤炭液化形成油品及煤化工产品能力1000万吨。
2.中煤能源集团
战略思路:重点发展三大核心业务,包括煤炭生产、煤化工和煤机装备制造业务;努力完善“两个延伸”,即以煤炭为主的产业链的延伸和以资本运营为主的外延式增长的延伸。
主要规划目标:产煤1.5亿吨,煤炭贸易、煤焦化、煤机制造、煤矿建设等规模位居国内行业前三名。
3.山西焦煤集团
战略思路:延伸“煤炭—电力—建材”“煤炭—焦炭—化工”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商品煤出口基地。
主要规划目标:原煤产量1.2亿吨(全部入洗),商品煤1亿吨,电力装机10000MW(包括参股),焦炭化工1000万吨(包括参股)。
4.大同煤矿集团
战略思路:建设一个煤电化能源大集团,实现“五个同煤”(“绿色同煤”“科技同煤”“诚信同煤”“小康同煤”“和谐同煤”)。
主要规划目标:产煤1亿吨以上,电力装机5000MW。5.淮南矿业集团
战略思路:“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在煤炭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构筑核心产业的基础上,增强电力、焦化、液化、煤层气支柱产业,建成全面小康的能源基地、绿色环保的能源基地、科学管理
Page 7 of 11 的能源基地、和谐文明的能源基地。
主要规划目标:煤炭产量8000万吨,电力规模7500MW,瓦斯利用3亿m3,水泥规模140万吨。
6.陕西煤化集团
战略思路:做大做强“一体两翼”主业,即以煤炭产业开发经营为主体和基础,以煤化工和其他非煤产业为双翼,形成煤、化、其他非煤产业综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主要规划目标:年销售收入500亿元,煤炭产能1亿吨,煤化工产品500万吨,电力装机5000MW。
7.龙煤矿业集团
战略思路:形成煤炭、煤电、煤焦化三大经济板块,将龙煤集团建设成为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的重要依托和东北(蒙东)地区的核心煤炭企业。
主要规划目标:产煤1亿吨。8.潞安矿业集团
战略思路:拉长变粗“煤—电一化”“煤一焦一化”“煤一油一化”三条主产业链。建立两个国家级基地,即在潞安建设第一个国家级煤基合成油基地和中国喷吹煤生产基地。
主要规划目标:产煤7000万吨以上,力争1亿吨;年销售收入500亿元。
9.兖矿集团
战略思路:以煤炭、煤化工、电铝和煤机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产
Page 8 of 11
业,形成煤基链条协调发展。建设三大基地,一是山东鲁南地区煤化电工业基地;二是贵州煤化电工业基地;三是陕西榆林地区煤化电工业基地。
主要规划目标:煤炭5000万吨以上,甲醇400万吨,焦炭200万吨,油品200万吨,电解铝20万吨,醋酸60万吨,电力装机2314MW。
(二)SWOT分析
1、S优势:
煤炭是潞安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建设潞安能化大集团的根本性产业,我们把它作为本源性的“金牛业务”来发展。数年来,通过技术改造、整合扩张、新井开发等多种手段,潞安煤炭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们建设了长治北铁路交接场,缓解了煤炭铁路外运瓶颈,实现了矿区铁路的自营和产业化,还大大拓展了煤炭公路外运。
2、W劣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大气环境快速恶化也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而燃煤被一致认为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被认为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环节和措施之一。
3、O机会:
Page 9 of 11
绿色和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正导引着经济发展进入一个以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为目标的文明时代;充分利用煤炭、电力、电化、焦化生产过程中的伴生物和废弃物,变废为宝、“吃干榨净”,实现矿区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和“绿色”环保,这既是潞安建设新型煤电化工基地的客观要求,也是潞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T 威胁:
煤炭需求有望继续小幅增长,但由于国内煤炭产能较为充足,煤炭价格很难再现持续上涨。受需求季节性变化、煤炭行业相关政策调整、节能环保力度的加大以及国内外煤市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国内煤价有望整体呈现震荡走势。
五、公司层战略
公司层战略又成为总体战略,是由公司的战略使命和战略意图而产生的。指一家公司在多个行业或者产品市场中,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对业务组合进行选择和管理的行为。它是企业的总体战略和最高战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公司层战略有发展性战略,退出性战略等。
根据潞安的愿景,使命等可以看出他们实施的是发展性战略: 三地一新”,即建设亿吨煤炭新基地、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开创幸福潞安新天地、全面建设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按照国家转变
Page 10 of 11
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及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高端化、低碳化、国际化”和“循环型、创新型、效益型”的“三化三型”发展方针,着力推进“5+5”产业格局,即重点发展煤炭、煤基合成油、煤电一体化、硝基肥料、新型焦化等五大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光伏产业、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物流贸易、金融服务等五大辅助产业,深入推进战略引领向价值引领转型、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高碳能源向低碳利用转型的“三大转型”,到2015年,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将双双达到2000亿元以上,建成“双两千亿企业”,为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品牌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潞安集团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煤炭资源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Page 11 of 11
第四篇:资源整合看潞安
资源整合看潞安(上)
——潞安集团全力加快整合矿井现代化改造建设步伐
张晋华 杨鹏霞(3月24日山西日报)
3月11日,潞安集团举行整合矿井现代化改造建设推进会,会上,决定拿出100亿投入到整合煤矿中来,把整合煤矿提升到现代化层面,上20套综采、59套综掘,通过今年和明年两年使所有的整合煤矿全部达到现代化标准。并采用以矿带矿、以队带队,把整合煤矿的员工素质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快速的提升。副省长陈川平、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祯、省经信委主任洪发科、长治市市长张保、以及工行山西分行行长林明、中行山西分行行长魏国斌等参加了会议。省内外各大煤机企业负责人,整合矿井的股东受邀参会,各主体矿井、整合矿井的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潞安集团董事长任润厚围绕真抓实干,就全方位、快速度、大力度、高质量地加快整合矿井现代化改造建设步伐,进行了安排部署。会上,潞安集团与参会的整合矿井股东、煤机企业负责人分别签订了机电设备融资租凭协议。
陈川平副省长说,在这次兼并重组工作中,潞安的工作积极主动,走在了全省前列,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新年过后,潞安是推进整合矿井现代化改造建设工作的第一家,完全符合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潞安的好多做法,如以主力矿带动整合矿、融资租赁等等都值得全省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但更值得学习的是潞安的这种精神。他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各个企业要像潞安这样创造性开展工作。
省煤矿工业厅厅长王守祯也对潞安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整合矿井改造建设,要按照省里统一安排,通过重组整合后,改造建设矿井要实现装备一流、技术先进、系统可靠、队伍过硬、管理精细、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机械化、信息化矿井,投产之时就是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之时。
明确目标 准确定位 强势推进
潞安集团的资源整合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表扬,张宝顺书记在临汾现场会上高度评价了潞安的思路和做法。王君省长对潞安集团快速开展现代化改造建设也给予高度评价。潞安集团以真抓实干的精神,对加快整合矿井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做了精心的准备。在集团三届二次职代会,以及正月初七的重点工程、重点工作部署会上,他们将整合矿井现代化改造建设列为今年的头号重点工程,并且利用节假日不生产的时间,组织各业务部门对接省里政策及矿井信息,开展了一系列的现场调研、专家诊断、专业论证,形成了具体方案和意见。他们认为,煤炭资源整合重组是潞安集团的长远受益工程,是与各利益方的共赢多赢工程。整合矿井现代化改造建设进度的快慢、质效的好坏,事关潞安的信誉和潞安人的荣誉,因此,潞安集团把它作为集团的“一号工程”,明确目标,重点投入,全力推进。首先全面完成关闭矿井的关闭工作。除了已经关闭的24个矿井之外,其余19个关闭矿井的关闭工作方案,已全部报送到地方政府,并按方案要求全部实施关闭。其次是年底要全部取消19个过渡矿井。三是2011年全部完成整合矿井的现代化改造建设。2010年要确保完成14座矿井的技术改造,加上现有的7座生产矿井,年内生产矿井达到21座,总产能规模达到1710万吨/年,产量1170万吨。2011年要完成剩余的13座矿井的技术改造,产能规模达到3150万吨/年。
创新思路 赶早抓前 快速推进
“快”,就是要通过快速度的装备投入,快速度地实现源头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度地回收投资,实现多赢共赢。潞安集团构建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快速高效服务平台,制订“特区政策”,搭建资金、人才等绿色通道。集团各部门对整合矿井的方案、报告、请示、需要协调的问题等,能立即批复的要立即批复,不能立即批复的,立即组织会议研究解决。他们采取分类推进的办法,加快整合矿井的现代化改造建设步伐。在建设投资上,“优先生产矿井、优先一类矿井、优先今年产量高的矿井”,保证重点矿井早投入、早改造、早见效。他们全面加快技改设计及方案论证。目前,27座需要技改的矿井,设计单位已全部进驻。他们要求方案编制与初步设计平行作业,优先安全可靠、见效较快的14座矿井的方案论证,为年内完成技改创造条件。同时,潞安地质公司全面加强地质勘探工作,为全面加快技改创造条件。已投资5000多万元,购置车载钻机等钻探设备,并配备相应人员,组建了4个地质队。
综采综掘化是矿井机械化、现代化的标志。潞安集团快速提升完善综采综掘的核心工艺,带动九大系统的技术改造,加快了整合矿井的现代化改造建设步伐。今年,在100亿元整合矿井现代化改造建设的投资中,他们将拿出大块资金,按照潞安集团本部矿井标准,装备20个现代化的综采工作面、59个现代化的综掘工作面,以及相应的供电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主辅运输系统和洗选加工系统。
在当前整合矿井手续批办尚不完全符合融资条件,以及合作股东不容易跟进投资的情况下,为了不使手续等问题影响设备订货及工程进度,潞安集团借鉴国际先进做法,积极探索对设备进行融资租赁的新方式。他们发挥潞安财务公司这几年经营绩效好以及具有融资租赁业务的优势,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提供融资平台。把集团租赁站改制为潞安机电设备租赁公司,实施设备的购置与租赁。各整合矿井作为用户,提出设备需求,经过集团专家委员会的审核和风险评估,形成设备购置清单。按照“与能人携手,和巨人同行”理念,各大煤机制造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优质优价的机电设备。3月10日,潞安集团举行了整合矿井机电设备信息发布暨洽谈会,就2010年所需的综采综掘等相关设备,与各家煤机制造企业进行沟通洽谈,通过货比多家、比质比价、公开订货、阳光采购,达成了合作协议。3月11日,在潞安集团整合矿井现代化改造矿井建设推进会上,潞安机电设备租赁公司、潞安财务公司、整合矿井代表和煤机制造企业四方签订第一批设备融资租赁合作协议。
把握主线 细化措施 扎实推进 为把现代化矿井建设做实做好,经过充分研究论证,潞安集团出台了《整合矿井安全高效快速推进纲要》,成为指导整合矿井现代化改造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纲要要求必须按照“定时间,定标准,定网络,定资金,定责任,定考核”的“六定”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力争建设3个1000万吨级新矿区。为此,潞安集团将最大限度保证整合矿井的投资需求,最大限度归集资金,把明后两年的矿井技改资金都集中到今年,把资金集中使用,排足排实。他们编制了集团整合矿井投资专项计划,统一下发,专款专用,严格考核。树立集团主导、法人为融资主体的融资理念,要求整合矿井强化自主融资,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着力抓好人才保障工作。潞安集团为各技改基建矿井配备一名分管技改的副矿长,增设一个工程部,“六大员”扩充为“七大员”,“五部一室”增设为“六部一室”并要配备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到3月15日,“七大员”人数已达到260人,“六部一室”人员要达到1000人以上。积极做好瓦斯检测、电工等关键岗位人员的调配工作,年内招聘1000名高考落榜生作为井下技工可塑人才,加大各类短缺人才、实用型人才的立体化引进和招聘,今年要引进主体专业大学毕业生800名。积极抓好证照手续办理。省整合领导组在手续、证照办理上实施联合办公,这是省政府及各厅局为资源整合开辟的绿色通道,提供的优质服务。由潞安集团煤矿中心牵头,生产、安监、投融资、基建、财务、法顾等部门配合,组成办证工作组,明确时间责任,确保证照办理不影响现代化技改建设进度。全力抓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工作。加快制订完善新公司章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集团投融资、法律部门全程指导,为融资及后续运行创造条件。
强化措施 科学组织 安全推进
“宽复工,严复产;快复工,稳复产”。潞安集团严格执行整合矿井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复工复产16条,不符合程序和标准的坚决不能复工复产。严格执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把验收关,坚决杜绝带患带病复工复产。复工的工作重点是重大隐患的整改和质量标准化的完善提升,首先做到源头安全。严格实行“高压线”管理。主体矿井和整合矿井的安全责任一视同仁,触动“红线”都要一律免职。与此同时,他们抓好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事故预防。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安全一号文件及“一通三防”工作会精神,建立针对老空积水、地面水、承压水的立体化防治水体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疑必查、先探后掘”制度,加快建设立体化瓦斯抽采体系,努力把高瓦斯矿井变成低瓦斯矿井。他们建立分区管理制,并从潞宁煤业开始试点,制订分区管理方案和实施办法,并尽快构建“集团为监察主体、分区为监管主体、矿井为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新体系。
潞安集团在总结、发挥在前一阶段资源整合中“以矿带矿”的经验和优势,进一步推行“以队带队”制,通过现场传帮带、现场跟班学习,使整合矿井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提升。他们建立巡视监察制,发挥好具有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离岗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的作用,在安监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对各整合矿井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安全巡查和安全评审,并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市场化运作实施方案》,进行奖励。强化专家诊断制。潞安集团已经与煤科总院合作,开展对整合矿井的安全诊断工作。各整合矿井要发挥好专家诊断的优势,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对于查出的重大隐患,集团公司拨款治理。
多法并举 全面动员 全力推进
作为潞安集团的一号重点工程,他们还将采用各种手段,动员集团方方面面力量,全面加快整合矿井的现代化改造建设步伐。首先是抓竞赛,聚合力。潞安集团编印了《整合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建设推进表》,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及各整合矿井,比推进速度,看谁家复工复产快、技改建设快、达标达产快。比服务质量,看谁家深入现场多、办事效率高、思路方法好。比工作成效,看谁家安全好、质量优、产量高、效益好。通过“三比三看”活动,做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优势集成,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其次是抓考核,促成效。加强对整合矿井现代化技改建设的绩效考核,在工作会上签订责任状,与工资总额及班子成员年薪挂钩考核。加强效能监察,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努力创造良好环境,保证各项目标圆满实现。
第五篇:潞安集团煤矿安全事故案例
潞安集团煤矿安全事故案例汇编
(2014年安监一局编)
前言
为切实吸取事故教训,根据潞安集团2014年安全工作会安排,集团公司安监一局于年初启动了《潞安集团煤矿安全事故案例汇编》一书的编撰工作,本书由安监一局牵头编撰,生产处、辅助运输处、通风处、地质处、机电处等业务部门参与,本书共分八章,各章节由对口业务部门编撰,最后由安监一局总体汇总、编撰、校对、印刷。
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由通风处负责;第二章由通风处负责;第三章由地质处负责;第四章由生产处并辅助运输处负责;第五章由生产处并辅助运输处负责;第六章由生产处并辅助运输处负责;第七章由生产处并辅助运输处负责;第八章由生产处负责。
各矿要认真学习事故案例,了解事故发生经过和发生原因,牢记事故防范措施,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安监一局 2014年3月17日
第一章 瓦斯事故
矿井瓦斯是指以甲烷为主,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所造成的事故统称为瓦斯事故,包括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窒息中毒等。
瓦斯燃烧爆炸事故,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一定温度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连锁反应所造成的事故,瓦斯燃爆是受限空间的爆炸,可产生2 150-2 650℃的高温、100个大气压的冲击波和大量的高浓度的CO2、CO等有毒有害气体,其传播和影响范围特别大。
窒息中毒事故是指因为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或氧气浓度低于9%时引起人员中毒或缺氧窒息昏迷直至死亡的事故。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是指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的增加,在煤层中形成了在地应力作用下,瓦斯释放的引力作用下,使软弱煤层突破抵抗线,瞬间释放大量瓦斯和煤而造成的一种地质灾害所导致的事故。
以上瓦斯事故都是煤矿生产中的严重灾害,特别是瓦斯燃烧爆炸事故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往往破坏矿井通风系统,造成事故扩大,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爆事故
一、事故案例
案例1:山西焦煤屯兰煤矿2009.2.22瓦斯爆炸事故 2009年2月22日凌晨2时17分,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屯兰煤矿井下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在井下的矿工有436人,共造成74人死亡,114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2386.94万元。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南四盘区12403综采工作面区域,该工作面开采2#、3#煤层,煤层厚度4.26米,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7.77 m3/min,瓦斯抽放率44.13%。采用“二进一回”(皮带巷、轨道巷进风,尾巷回风)的通风方式。在1号联络巷安装有两部2×30kw局部通风机和4台风机开关向工作面尾巷14号联络巷密闭施工点供风,在1号联络巷靠尾巷侧约6m处设一料石密闭墙,密闭墙上设有一个调节风窗。2月22日凌晨2时17分,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
1、12403采煤工作面1号联络巷微风或无风,局部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
2、引爆瓦斯的火源是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内风机开关内爆炸生成物冲出壳外,引爆壳外瓦斯。爆炸破坏瓦斯抽放管路,管路内瓦斯参与爆炸并沿瓦斯抽放管路传爆。案例2:余吾煤业2011.6.22瓦斯燃爆事故
2011年6月22日,余吾煤业N1203工作面发生一起瓦斯燃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N1203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1m3/t,煤层平均厚度为6.6m,采用大采高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采高3.2m,放煤高度3.4m。工作面长度301.67m,推进长度1024.3m,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系统,工作面总风量为5592 m3/min(回风巷1420 m3/min、瓦排巷4172m3/min)。回采至停采线约80m处时,工作面距煤溜机头45-60架左右发生瓦斯燃爆。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前,工作面有明显的顶板来压声响,同时工作面煤墙有片帮漏矸现象。经综合分析认为,顶板周期来压造成工作面机组后滚筒附近顶梁上部瓦斯突然大量涌出,同时遇火(可能是顶部煤矸冒落摩擦支架前梁或其他原因产生火源)引起局部瓦斯爆燃。
间接原因:瓦斯抽采未真正实现高瓦斯矿井变低瓦斯矿井;对支架顶梁上部等非可控范围内局部瓦斯积聚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对支架顶梁上部岩石垮落与支架前梁摩擦或采煤机滚筒切割石头产生火源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且相关安全制度和技术措施不完善;防治瓦斯燃烧应急装备、措施不完善。
二、综合防范措施
1、依据初采期间采空区顶煤可能大面积冒落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工作面配风量,工作面各条巷道的风速和风量要根据瓦斯涌出量情况合理调配。严禁风量不足作业和超通风能力生产。
2、高瓦斯、突出矿井要建立瓦斯抽采达标评判体系,严禁超瓦斯抽采能力生产。
3、严禁在微风、无风的联络巷、硐室等处和瓦排巷、专回等瓦斯易积聚区域安设电气设备。安在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的电气设备每班至少检查一次瓦斯。
4、严禁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失爆。
5、存在尾巷通风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制定防止尾巷进入采空区形成瓦斯库的安全措施,尾巷按采面回风巷进行管理。
6、尾巷及其通风横贯内若不能形成全风压系统的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充填。
7、回风巷与尾巷间有联巷通风的,在所使用的联巷中距尾巷口15米处(横贯长度小于20米的,设置在横贯中间)安设一个瓦斯传感器,监控联巷内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达到1%预警、达到1.5%切断采面及回风流中的非本安型电源。
8、要将回采面来压期间瓦斯管理纳入生产变化管理中,制定专项安全措施进行强制放顶,防止顶煤、顶板大面积同时垮落和漏顶,空顶超过0.5m3、瓦斯浓度达1.5%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处理。
9、严禁采煤机直接割顶、底板石头和液压支架顶梁和护帮板,如遇断层、陷落柱、石包等地质构造时,必须制定防止产生火花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0、发生瓦斯预警时,必须先停止生产作业,对预警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瓦斯预警措施后方可生产作业。发生瓦斯超限时,必须立即查明超限浓度、范围、原因后向矿调度和所属系统负责人汇报,按事故处灾措施进行停工、断电、撤人处理。
第二节 掘进工作面瓦斯燃爆事故
一、事故案例
案例1:常村煤矿2004.4.28瓦斯燃烧事故 2004年4月28日10时20分,常村矿N1采区轨道正头临时封闭巷道内发生一起局部瓦斯燃烧事故,燃爆的浓烟涌出,造成4人烧伤。
事故经过:当班正在该区域作业的队组和人员有:开拓队21人在N14尾巷掘进,通风队4人施工风门、2人在轨道巷风机附近,自动化2人分别在轨道巷和尾巷处整理电缆、N14安全员和瓦斯员各1人,共计31人。10时20分该区域作业人员听到“轰”的一声,风筒突然停风,随后一股浓烟涌入N1采区回风巷、N14尾巷和N1采区轨道巷。公司救护队于11时40分赶赴现场,当班井下593人于12时45分全部安全升井,下午15时20分将明火扑灭,0点班井下全面复产。
事故原因:封闭巷道内22.5米处有一架棚梁挡头掉落,由于煤帮侧压致使棚腿内错200mm,内错瞬间产生摩擦火花,引燃盲巷内积聚瓦斯。
案例2:夏店煤矿2012.9.25瓦斯燃爆事故
2012年9月25日10时10分,夏店煤矿西风井2#联络巷发生一起瓦斯燃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西风井2#联络巷掘进时发生瓦斯燃爆事故,西风井防爆盖冲开,冒有黑烟。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是在炮掘过程中,未按照作业规程要求采用一次全断面爆破,而采用三次爆破,在第三次放炮时,因水泡泥、炮土封堵不严,瓦斯燃烧,造成工作面发生火灾。
间接原因是31采区下部已是高瓦斯区域,对瓦斯的治理工作不到位。领导干部及员工对瓦斯防范意识淡薄,认为还是低瓦斯矿井,工人对作业环节把握不到位。
二、综合防范措施
1、矿井内严禁随意留设盲巷,人为造成盲巷的要予以责任追究,今后需要继续使用的,必须形成全风压或局部通风,不再使用的盲巷必须在24h内进行永久封闭。
2、严禁随意构筑临时密闭,针对特殊情况下如矿井采掘面有害气体异常涌出、开采煤层有自然发火征兆等确需构筑临时密闭的,必须编制密闭设计及安全措施提前报集团公司审批。
3、密闭前应设置栅栏、警标、说明牌和瓦检牌,闭墙上应根据需要留设放水孔、观测孔、措施孔,高瓦斯矿井或瓦斯矿井高瓦斯区的密闭若以后还可能需要启封的,还必须要留设瓦斯抽采管接口。
4、通向盲巷、采空区的电缆、轨道、金属管路以及支护金属网等导电体必须在密闭前后1米范围彻底切断,密闭前(扩散通风范围内)不得设置电气设备、开关、电缆等电气设施。
5、密闭墙外每班至少检查1次瓦斯。
6、掘进工作面必须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配备风量、采取相应的瓦斯抽采、瓦斯治理措施,将瓦斯涌出量降低到小于1m3/min时才可采用炮掘开口、掘进。
7、炮掘作业应采用一次全断面爆破,水泡泥、炮土封堵严实,装药量符合规程要求。
8、爆破后,爆破工、瓦检工和班组长必须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架和瞎炮等情况。
9、加强培训,严格岗标和“三个全覆盖”,持证上岗。不断转变瓦斯防范意识,瓦斯矿井也会发生瓦斯爆炸。
第三节 采空区瓦斯燃爆事故
一、事故案例
案例1:山西阳泉寺家庄煤业2013.1.7较大瓦斯爆炸事故 2013年1月7日,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寺家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较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
该矿为建设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2005年8月1日开工建设,事故发生前各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该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06.37立方米/分,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1.02立方米/吨,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事故原因:该矿15112工作面在切巷施工顶板锚索钻孔时,钻杆穿过上部积聚瓦斯的内错尾巷密闭区域,因钻杆接头断裂,钻杆断裂两端接触面旋转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案例2:隰东煤业2014.1.17瓦斯异常涌出事故
2014年1月17日,隰东煤业井下PC203回风巷综掘工作面打超前探钻孔,揭露老空,瓦斯异常涌出,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2014年1月17日0点班,PC203回风巷综掘工作面掘进至176米时,由专职探水队在掘进面迎头以0°方位角沿煤层倾斜向上2°施工第一个中眼。4时10分左右,当中眼钻进18米时遇老空,有害气体从钻孔与钻杆间隙处涌出,跟班瓦斯员检测,孔口瓦斯浓度为7.8%,无H2S、CO等有害气体,现场工作人员立即用黄泥、编织袋、毛巾进行封堵,瓦斯仍然涌出,瓦斯员随即向矿调度汇报,矿调度通知当班工作人员撤出。
事故原因:
1、PC203回风巷综掘工作面在施工超前钻探时钻探揭露老空,瓦斯从钻孔与钻杆间隙处涌出导致瓦斯超限,是造成该事故的直接原因。
2、《PC203回风巷综掘工作面超前探安全技术措施》制定不到位。未针对矿区范围内采空区较多的情况,制定超前钻探揭露老空时的有效防治措施;重大危险源辨识不到位,未对超前钻探揭露老空可能导致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是造成该事故的主要原因。
3、超前钻探设计不完善、施工不到位。在上一循环超前钻探保安距离30m内,再次施工超前钻探18m时揭露老空,是造成该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4、未制定超前钻探揭露老空造成有害气体涌出的具体防范措施,封堵措施不到位,致使工作区域长时间瓦斯超限,是造成该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综合防范措施
1、矿井应根据通风系统和瓦斯检查区域,制定《瓦斯检查点设置计划》和《巡回检查图表》,《巡回检查图表》必须明确每个瓦检工的检查路线、地点、时间、次数和检查内容,并由矿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由瓦检工严格执行。
2、提升瓦检工素质,在瓦斯检查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离开岗位或进入不明区域检查时,必须向通风调度和值班队干汇报。
3、对矿区范围内及周边的采空区,要全力取得详实资料。
4、加强矿井瓦斯积聚区的调查和预测,每月对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异常涌出、积聚点进行一次预测,根据预测情况在矿井通风系统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用红颜色标出范围,说明情况,每班至少检查一次。
5、对受条件限制无法通过物探提前探测的老空区,要制定可行的探测方式和管理办法,确保准确探明老空区情况。
6、在探放、接近老空区时应制定专门的探放水、气安全措施。优化超前钻探设计,保证超前钻探施工质量,确保超前钻探的有效保安距离,增加超前探钻孔数量,设置可靠的孔口控制装置。
7、完善老空瓦斯排放措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第四节 地面瓦斯燃爆事故
一、事故案例
案例1:余吾煤业公司2006.8.15选煤厂瓦斯燃爆事故
事故经过:2006年8月15日八点班,余吾煤业公司选煤厂洗选生产,当班司机蔡某和班长曹某当时在原煤缓冲仓下作业,上午10时许,缓冲仓下给煤机给煤不畅,由于现场照明不足,蔡某用打火机照亮给煤机处以便于观察,不料点燃了聚集在给煤机出煤口处的瓦斯,发生了燃爆事故,二人均被烧成重伤,由于蔡某内衣是腈纶衣物,烧伤更为严重。
原因分析:
1、职工对瓦斯聚集认识不足,用打火机直接产生明火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在现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明知仓内瓦斯浓度超限的情况下,违章蛮干,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选煤厂对出井原煤瓦斯释放认识不到位,对瓦斯的危害认识不清,现场瓦斯管理严重欠缺,没有对瓦斯实时监控。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思想麻痹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蔡某的严重烧伤暴露出职工使用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的重要性。
4、职工带明火进入作业区暴露出现场明火管理的缺失。案例2:余吾热电厂2008.2.5瓦斯燃烧事故
2008年2月5日7:40分,余吾热电厂储煤筒仓发生了一起瓦斯燃烧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5日7:40分,当班皮带值班员巡察时突然听到储煤筒仓一声巨响,跑去查看发现储煤筒仓除尘器及仓内着火燃烧起来,立即进行了汇报和用灭火器灭火,8:00厂里组织人员使用干粉灭火手推车灭火,8:30集团公司消防车赶到将残留余火扑灭。
事故原因:
1、位于储煤筒仓皮带2# 卸载口上方屋顶的150W灯泡照明灯(非防爆)接线转弯处未使用护线弯头,电源线直接与金属物接触,由于灯泡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导致该处绝缘发热,直至发生短路故障,致使电线绝缘外皮产生的明火掉落在下方消火栓柜的保温棉被上,并将其引燃,室内气流将着火的残渣经卸煤口吹入储煤筒仓内,最终将仓内积聚的瓦斯引燃。
2、煤仓附近有非防爆设施和易燃物;隐蔽工程质量验收把关不到位;仓内瓦斯积聚;监督管理不到位。
案例3:五阳煤矿洗煤厂中煤筒仓2012.7.1瓦斯事故 2012年7月1日,五阳煤矿洗煤厂中煤筒仓发生了一起瓦斯燃烧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2012年7月1日15:20分,五阳煤矿洗煤厂安排到中煤筒仓将皮带机头护罩卸下,吊至仓外检修平台,在其顶部切割出一个直径为600mm的圆孔后再安装回原处。拆卸护罩时,发现其上方有一槽钢影响拆卸,现场人员擅自改变原计划,做出在皮带机头与筒仓口之间搭设木篷板,防止气割火花落入筒仓,在护罩上就地实施气割作业的方案。19:00分左右,开始气割,并对木棚架板进行喷水灭渣,19:14分,当在护罩上气割行程至120mm时,筒仓内突然发生瓦斯燃烧,致使3人当场受伤,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1、6月20日以来,中煤筒仓瓦斯监测点预警频次突然增高,针对这一重点变化环节,该矿相关领导未能引起高度重视,未组织相关人员对瓦斯预警及监控曲线进行分析,未采取相应措施,未按变化环节进行上报。相关领导及部门管理人员安全思想麻痹松懈是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非正规作业管理混乱,业务保安工作严重缺失。在洗煤厂中煤筒仓进行气割作业前,未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现场调研、未按规定进行危险源辨识、未制定瓦斯超限治理方案、未制定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未办理易燃易爆场所动火许可手续、未办理单项工程开工审批手续,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3、中煤筒仓未安装通风设施,仅靠分布在仓顶筒壁的18个直径为150mm钢管进行自然通风,仓内形成半封闭空间,当堆煤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瓦斯积聚。在此环境下进行气割作业,反映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漠,违章指挥,违章蛮干,是导致该起瓦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综合防范措施
1、地面煤仓及筛选系统必须安装防爆型电气设备,杜绝明火。
2、严格把关隐蔽电气工程质量验收、检查。
3、地面煤仓附近严禁有易燃物。
4、控制煤仓内瓦斯积聚,安装通风设施,防止瓦斯积聚。
5、地面煤仓及筛选系统也要实施严格的瓦斯检查和监测监控,瓦斯异常增高时,要对瓦斯预警及监控曲线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按变化环节进行上报。
6、在煤仓附近作业前,要组织现场调研,进行危险源辨识,制定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办理易燃易爆场所许可手续。
7、在煤仓附近进行电焊作业必须严格行使审批程序。
8、在煤仓附近作业时,加强现场瓦斯检查,发现瓦斯超限立即停止作业。
第五节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一、事故案例
案例1:河南中平能化平禹四矿2010.10.16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010年10月16日6时,河南省中平能化集团平禹煤电公司四矿(以下简称平禹四矿)发生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37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274万元。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平禹四矿12190工作面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虽采取了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但实际未消除突出危险,在工作面实施打煤层抽放钻孔的局部防突措施期间,调试调直采煤机割煤扰动煤体,发生了煤与瓦斯延时突出,导致人员被埋和窒息死亡。
间接原因:一是平禹四矿违反相关技术措施规定,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擅自调试调直采煤机割煤扰动煤体导致煤与瓦斯突出;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应急演练等工作不到位。
案例2:云南曲靖师宗私庄煤矿2011.11.1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011年11月10日,云南曲靖师宗私庄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43人死亡。
事故经过:2011年11月10日6时19分,私庄煤矿1747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违规使用风镐作业时诱发了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约1813吨、瓦斯量约25.8万立方米,大量煤粉自1747掘进工作面迅速向其他巷道扩散,一直到二号副井并冲至地面,同时突出的大量瓦斯气体还进入+1824米标高石门及车场和南翼采区的进风巷道、1850水平采区回风巷和南翼回风井、北翼回风井。事发时该矿井下共有作业人员43人,其中事故发生地点1747掘进工作面有8人,+1827米、+1845米标高巷道等作业地点有35人。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私庄煤矿非法违法组织生产,未执行“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在未消除突出危险性的情况下,1747掘进工作面违规使用风镐掘进作业,诱发了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的大量煤粉和瓦斯逆流进入其他巷道,致使井下人员全部因窒息、掩埋死亡。
间接原因:
1、责令停产期间非法违法组织生产。
2、防突措施不落实。私庄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没有设立防突机构,未配备专门的防突人员,未落实《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号)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没有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未实施“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违规只采用局部防突措施且未落实到位。在未消除煤层突出危险、施工钻孔时出现严重喷孔等明显突出预兆的情况下,冒险组织作业。
3、安全管理混乱,违规作业行为严重。未进行全员防突培训,部分新工人未按规定培训即下井作业,劳动组织管理混乱,井下两班交叉作业;将井下工程违法承包给不具备施工资质的队伍,以包代管,冒险蛮干;作业人员未随身携带自救器,未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事故当班矿领导戚谷明在事故发生后弄虚作假、伪装下井带班。
二、综合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认真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2、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区域防突措施不达标或只进行局部防突就是犯罪,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3、高瓦斯、突出矿井必须优先安排瓦斯治理工程,在煤层采掘前实施区域瓦斯治理措施,实现抽、掘、采的平衡。
4、高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规范瓦斯参数测定步骤与方法,严格区域和局部防突参数的管控,保证多种参数指标综合评定。
5、采掘工作面生产作业前,必须对采掘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和瓦斯抽采效果进行评估,不符合标准严禁生产作业。
6、局部防突专项设计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7、在突出煤层或遇地质构造沿煤层施工钻孔时,必须保证60m以上的安全隔离带。打钻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顶钻、夹钻、喷孔等)要立即停止施工,不得将钻杆拔出,维持钻杆原状,立即向矿调度室进行汇报。
8、发现有突出预兆时,瓦斯检查工有权停止作业,协助班组长立即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
9、有突出危险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所。矿井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10、高瓦斯矿井及突出矿井的管理人员和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接受防突知识的培训,持证上岗。
第二章 火灾事故
矿井火灾事故分为外因火灾事故和内因火灾事故。
外因火灾事故是指可燃物在明火、放炮、摩擦撞击、电气失爆、瓦斯煤尘爆炸等外界火源(明火或高温热源)的作用下,引起燃烧而形成的火灾事故,可发生在矿井的任何地点,发生突然,来势凶猛,极可能酿成恶性事故,但因其往往发生在可燃物表面,火灾范围、火势大小、周边情况容易确定和把握,若发现及时、处置得当,则较易扑救。
内因火灾事故是指由于煤炭本身有自燃倾向性,在一定的通风供氧条件下,经过氧化、发热,热量逐渐积聚达到着火温度而形成的煤炭燃烧的火灾事故,大多发生在采空区、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的高冒区、浮煤堆积地等处,火源隐蔽,发生时间较长,但因其在火灾范围、火势大小、周边情况不容易确定和把握,所以很难扑救。
矿井火灾事故可产生大量的CO、CO2等有毒有害气体,可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可产生火风压破坏矿井通风系统而造成事故扩大。
第一节 外因火灾事故
一、事故案例
案例1:王庄煤矿1988.11.5火灾事故
1988年11月5日,王庄矿51强力皮带机头变电所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17人死亡(含大同局救护队1人),全矿停产17天,后期的灭火工作实施了封闭火区、地面打钻和井下注水,至1989年5月26日灭火结束,经济损失巨大。
事故经过:11月5日18时40分,皮带队4名皮带工在51强力皮带机头控制室附近准备检修清煤器,忽听控制室和变电所方向传来彭彭的响声,跑去发现是变电所着火,然后立即到630变电所取灭火器灭火,灭火无效后于19时10分向矿调度汇报。在大火产生火风压的作用下,火势顺着风流方向冲出变电所引燃了皮带巷皮带并蔓延到200米外的煤巷处,并引燃煤体,火灾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雾沿风流方向进入各进风巷道和作业地点,19时40分,工程处施工作业点发现烟雾。
事故原因:
1、51强力皮带机头变电所因高低压开关电流整定值大,变压器内温增高,压力增大,造成漏油、喷火,变电所无防火门和调节风门,采区进风主要经变电所到51强力皮带巷,火顺风势引燃皮带,进入51皮带巷并引燃皮带和煤体,有害气体沿风流进入各进风巷道和作业地点,造成事故扩大。
2、基建与生产混合作业,监察管理不力;通风管理不到位,变电所无防火门和调节风门,致使变电所成为主要进风通道,且风流方向变化后未及时处置;电气装备与检查 不到位,皮带是非阻燃型,变压器是油变型;工程处掘进头局扇停风后人员未及时撤到新鲜风流中;灾区作业人员未佩带自救器。
案例2:潞宁煤业公司2013.9.27火灾事故
2013年9月27日,潞宁煤业公司22109运巷车场发生一起火灾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2013年9月27日8点班,该矿22109运巷车场内笫4道风门因受相邻的22110采煤工作面采动影响,风门漏风,安通队对该风门进行维修,在风门门墙上使用皮带和道木头做好固定框架后,使用了“优乐速喷I号”高分子化学材料对风门门墙进行了充填。14时30分,累计注入充填材料16kg,完成充填工作。15时3O分,清理完杂物后离开现场。16时06分和16时09分,监测监控值班员发现总回距22109风巷田下风侧25m处及总回1#测风站处CO传感器先后超限报警。16时20分左右,该矿通风副总经理安排通风科副科长下井查看,约16时50分到达22109运巷车场与总回风巷交叉口,发现烟雾大不能进入,然后通过轨皮四号联络巷绕到22109运巷车场进风侧,确认是22109运巷车场第四道风门处着火,17时30分,返到22109运巷皮带机头电话处汇报。由于22109运巷绕道未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铺设洒水防尘管路,且运巷的洒水防尘管路三通阀门(距着火的第四道风门约30m)洒水软管长只有20m,无法扑救,该矿安全副总工程师和通风科副科长组织综采队从22109运巷乳化液泵站硐室接出高压水管。17时50分,水管铺设到位,开始灭火。23时20分,集团公司救护队到达火灾现场按照灭火方案积极组织灭火,9月28日零时50分,消除了22109运巷车场明火。由于火灾蔓延到总回风巷引燃1400米的PE瓦斯抽放管路,导致通总回风巷有抽放管路的22110风巷及22103风巷局部巷道着火,并烧坏这两个巷道的洒水管路,救灾指挥部紧急确定建立完善洒水系统方案,于9月28日5时明火全部消除。9月28日8时,抢险灭火工作基本结束。
事故原因:
1、对安全技术措施审批把关不严,违规使用高分子化学材料“优乐速喷I号”作为充填材料(检测报告中标明最高反应温度平均值为90.4℃,应用范围是表面喷涂防护),充填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高温,致使风门及部分巷道煤体被引燃,最后引燃与22109运巷车场平面交叉的总回风巷内共计约1400米的PE瓦斯抽放管路,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井下采用的PE瓦斯抽放管路经有关部门检验材料不合格,不能达到阻燃效果,导致燃烧的煤体引燃位于总回风巷的PE瓦斯抽放管路,是造成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3、未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井下所有巷道铺设洒水防尘管路,消防设施配置不全,是造成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4、签定救援协议的忻州军事化救护队,未能出勤,是造成救灾延迟的主要原因之一。5、9月27日16时06分发现C0报警,17时3O分确定着火地点,18时40分才通知集团公司总调度,未在笫一时间通知集团公司总调度,是造成救灾延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综合防范措施
1、按标准要求完善井上下防灭火系统。包括消防供水系统、注浆系统、注氮系统及阻化剂、消防器材、灭火器、沙箱、防火门、监测监控等设施。
2、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不完好。在井下使用的胶带、电缆、管线、风筒、塑料网等必须具有阻燃性能和抗静电性能。皮带运输机应装设皮带火灾报警装置和自动洒水装置。
3、各矿要严格审核所用“一通三防”和机电设备、材料的安全资质和手续,严格审核厂家质量,加强抽检力度,确保源头安全。
4、严格电气设备及线路的检查维护管理。
5、加强变电所、机电峒室、爆炸材料库、火药库等硐室的通风管理。按标准安设防火门和调节风门,发现险情后及时处置;
6、井下所有行人、通风巷道必须完成消防洒水管路的铺设,并按规定安装三通和消防栓;
7、凡涉及到“一通三防”材料使用时或具有充填性质作业的,严禁使用有机化学材料,如高冒区、采空区、钻场、报废硐室、巷道两帮充填等。
8、加强监察管理力度,基建与生产不得混合作业,局部特殊环节作业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节 内因火灾事故
一、事故案例
案例1:一缘煤业2010.03.22煤层自燃事故
2010年3月22日,一缘煤业发生一起煤层自燃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地面瓦斯抽放站值班人员在巡检时发现2#泵CO传感器显示数值超标,经下井确认,CO气体来自150105采空区,决定停止抽放150105采空区瓦斯。到3月26日又发现总回风巷CO传感器显示数值偏高,经查找是从150105采空区回风顺槽涌出,立即停止井下与防治自燃无关的工作,实施灭火。
事故原因:
1、150105工作面属15#煤层,属Ⅲ类不易自燃煤层。但上邻近层遗煤在漏风的持续作用下,与氧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后,热量不断积聚,致使煤温上升,达到浮煤的着火点温度后而导致自燃。
2、进、回风顺槽防火墙四周掏槽未见硬帮硬底,产生少量漏风。
3、工作面在封闭后,进行采空区瓦斯抽放利用,在高负压的情况下,导致煤体裂隙漏气和地表裂隙漏气,大量氧气进入采空区,引发采空区浮煤自燃。
4、对采空区闭墙的检查和取样化验分析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工作面回收不及时,防火墙未按标准及时建起,建筑的防火墙质量不合格,在有可能自燃的采空区实行瓦斯抽放,对采空区闭墙的检查和取样化验分析不及时。
案例2:李阳煤业2012.6.28CO超限事故
2012年6月28日,李阳煤业发生一起煤层自燃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2012年6月28日10时,李阳煤业调度室监控系统显示150112工作面回风巷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9 ppm。矿上立即安排人员下井现场查看,发现在支架间裂隙处有一氧化碳气体,最高值在74#-75#支架间顶部空隙,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0ppm,并在该处取样化验、分析,结果显示无乙炔、乙烯气体,证明无明火发生。经集团公司、漳村矿和本矿研究决定优先采取封闭工作面措施,并向150112工作面注二氧化碳和氮气气体。
事故原因:
1、150112工作面在停采回收前,没有及时调节风量,以减少渗透在采空区的风量。2、150112工作面巷道布置外错尾巷,造成采空区漏风增大,氧化带供氧增大。3、150112工作面停采后未及时停止高位抽放系统,致使工作面风流进入采空区,使工作面采空区供氧浓度增加。
4、对15#煤层顶部的14#容易自燃煤层未采取必要管理措施。
二、综合防范措施
1、对开采本煤层或邻近层容易自燃煤层时,要制定针对性的专项防灭火设计,并结合本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要制定保障回采速度快、留遗煤量少、采空区漏风小的措施,不得随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因故停采或延长开采时间超过自然发火期时必须封闭工作面并制定报批专项防灭火措施。
3、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加强日常火灾指标的检查,对工作面、回风巷、上隅角等处实施连续监测。
4、加强对采空区漏风的管理,加强工作面配风量的控制,加强上下隅角放顶和充填管理,从根本上彻底杜绝采空区的自燃发火。
5、加强对采空区浮煤的管理,从生产工艺上严格控制采空区的浮煤量。
6、在回撤工作面前采取积极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工作面风、运两巷提前打好防火门并配备充足的封闭材料,超前发火期组织回撤工作,缩短回撤时间。
7、有自然发火倾向的生产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制定回撤期间防灭火措施,在45天内撤出一切设备,对采空区进行永久性封闭。因故不能按期封闭的工作面,必须另外制定针对性措施报公司审批。
第三节 其他类型火灾事故
一、事故案例
案例:郭庄煤业2012.3.21乙炔气燃爆事故
2012年3月21日,郭庄煤业发生一起乙炔气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5人轻伤。事故经过:2012年3月21日8点班,郭庄煤业公司机修厂按矿上安排到井下三采区变电所进行气割废旧电缆钩作业,开完班前会后,机修厂职工气割操作者巩某、辅助人员贾某、范某和安瓦员张某从机修厂拿上气割的工具到达三采区变电所,安瓦员张某开始检测瓦斯,范某、贾某接消防水管,当发现消防水管长度不够时,巩某安排范某、贾某去另一个巷道取消防水管,之后,巩某将割炬点燃,约9时47分,在范某、贾某拿消防水管返回到距交电所二十几米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巩某当场死亡,张某、范某、贾某及在作业现场附近皮带机头看护皮带的皮带司机王某、常某等5人受伤。
事故原因:
1、该矿在井下三采区变电所进行切割废旧金属电缆沟作业时,没有严格按标准连接气瓶和割炬,也未按规定对作业场所进行洒水,并且在安瓦员未下达作业命令的情况下就违章点燃割炬,切割时引燃泄漏并局部积聚的乙炔气体,引起乙炔气燃爆,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对井下切割作业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安全技术措施》会签把关不严,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对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和培训管理工作不到位,对电焊工(气焊工)未按照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综合防范措施
1、原则上严禁在井口房和井下任何地点进行电焊、氧焊和喷灯焊接等明火作业。
2、确需在井口房内和井下进行焊接气割等明火作业的,井下仅限于采用砌碹或喷浆封闭后的井底主要硐室和矿井主要进风井巷(不包括采区进风巷),其它地点不得进行任何明火作业。
3、矿井进行明火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按分级管理的要求进行审批、汇报。
4、必须严格按标准连接气瓶和割炬,并对作业场所进行洒水。所用气体储罐必须置于全风压风流中、作业地点下风侧,并有防止火星飞溅的措施。
5、明火作业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m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在作业地点备有至少2个灭火器。严禁在微风、无风、以及闭前、空(假)顶、老空附近等瓦斯情况不明或瓦斯浓度超过0.5%地点进行明火作业。
第三章 水灾事故
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地下水或老空水等通过裂隙、断层、陷落柱、塌陷区、废弃井筒、废弃钻孔等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
第一节 地表水灾害
一、概述
大气降水、江河、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通过导水通道(例如井口、塌陷区裂缝、构造、钻孔等)进入井下,称为地表水透水灾害。这种水害的特点是:
1、多发生在雨季,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后江河湖泊水位暴涨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2、往往与地表水体沟通,来水量大,不易疏干;
3、极易造成淹井事故,造成巨大损失。
二、事故案例
案例1:五阳煤矿1988.8.18特大透水事故 事故经过:1988年8月18日13时05分,五阳矿调度室接到井下调度员汇报,+760水平大巷涌进洪水。13时10分,襄垣县镇办红旗矿办公室副主任来矿通知,漳河水灌入红旗矿井下,要五阳矿赶快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此时,+760水平已被水淹,水量猛增,灾情严重。事故发生后,五阳矿成立了以矿长为首的抢险救灾指挥部,潞安矿务局局长、副局长、总工程师接到汇报后,率领有关处室领导和救护队立即赶赴五阳矿进行抢险救灾。18日17时30分,被困井下的435名职工,432名安全脱险。经过30个小时的抢险工作,剩余的3名矿工分别于19日14时35分、15时30分、17时15分从+760水平到+600水平的暗斜交叉处救出,其中1名经抢救脱险,2名遇难。此次事故,共计淹没巷道15000余米,其中包括2000余米总回风巷和5000米轨道巷,皮带巷被堵塞、冲垮,机电、运输设备、供电线路、通讯设施被冲毁,上下水平主水仓淤塞。全矿被迫停产85天,经济损失高达6400万元。
事故原因:这次透水的直接原因是漳河水溢出河道由地面塌陷区灌入王桥镇办红旗煤矿,洪水通过红旗煤矿越界开采的巷道溃入五阳矿井下,造成淹井事故。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有:
1、河道防洪设施抵御洪水能力弱,未进行治理;
2、红旗煤矿越界开采造成与五阳矿贯通,且贯通点多达11处;
3、虽然五阳煤矿及时向上级单位反映了情况,但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在本次事故前,五阳矿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没有预计到透水淹井的情况发生,是本次事故应吸取的惨痛教训。
案例2:五阳煤矿1993.8.4透水淹井特大事故
事故经过:1993年8月4日,五阳煤矿所处的襄垣地区及漳河上游流域普降暴雨,降雨量高达127mm,最大强度为43.7mm/h。南漳河、西漳河交汇处流量达224.01m?;/s,水位上涨1.27m,超过了1988年8月18日流量的1.79倍,水位高出了0.60m。洪水涨出河道后漫到河漫滩至“8·18”之后建造的临时土坝,并两次冲垮土坝进入原红旗矿采掘活动范围内,形成了长106m、宽76m、深30m的塌陷坑(与“8·18”事故形成的1#大坑边缘相距32m),洪水以12960m?;/h的流量灌入红旗矿井下采空区,经其越界巷道,刷开了五阳矿的防水密闭,灌入五阳煤矿。灌入水量116万m?;,带入泥沙12万m?;,导致五阳煤矿+760、+600两个水平被淹,井下各系统瘫痪。本次事故共计导致4名矿工死亡。井下淹没巷道31000m,破坏巷道8900m,淹没工作面5个,设备1186台件,电缆84100m,皮带18100m,影响生产时间210天,影响产量110万吨。造成经济损失17516万元,其中,直接损失14111万元,间接损失3405万元。
事故发生后,煤炭部、省、市、县、乡、矿务局有关领导赶到现场,了解灾情,指导、支援和帮助救灾。局、矿立即成立抢险指挥部,采取果断措施,积极抢险救灾。被冲垮的土坝经过三天多的时间终被堵住。煤炭部从开滦、阳泉调来12台排水设备,积极组织排水。+760、+600两个水平的积水分别于8月27日和9月11日排完,累计排水127.51万方。1993年12月中旬部分恢复生产,于1994年4月底+600水平全面恢复生产。事故原因:这次特大透水淹井事故是1988年8月18日淹井事故的重演。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洪水冲破土坝涌入新形成的塌陷坑,通过红旗煤矿越界开采的巷道,冲垮五阳煤矿密闭周围的煤壁涌入矿井造成的。造成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有:
1、红旗煤矿不顾市、县有关部门的关闭指令,以打捞井下设备等理由为名,仍多次进行违法生产活动。
2、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8·18”事故后,沿河修建防洪坝这一关键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3、防水密闭打设不全,抗压强度不够。红旗煤矿未打设密闭,五阳矿密闭周围的煤体因受到采动影响,已经受不住高水位动水的冲击,形同虚设。
总之,五阳煤矿再次发生特大透水淹井事故,是对国务院、省政府提出的 “8·18”事故后应采取的预防措施贯彻不力的结果,是一次特大透水淹井的责任事故。
三、综合防护措施
根据以上案例的事故教训,对于此类事故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护措施:
1、充分调查当地地形、地貌,计算评价水体面积、积水体积,进行矿坑充水条件分析;
2、掌握不同降水强度下地表水和地下水模数,进行流域水均衡观测;
3、根据采动影响范围,分析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渗补条件和范围;
4、按照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标准,设计沟渠堤坎的抗洪强度和排洪能力;
5、要和周边矿井建立定期图纸交换制度,要做到对周边矿井采掘情况心中有数;
6、对排查出的地表裂缝、塌陷区、废弃井筒等可能导水的通道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措施,并严格落实;
7、要定期对防治水工程(如防水密闭、水坝等)的质量进行评估,对于不符合防治水工作要求的要坚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完好有效。
第二节 老空水灾害
一、概述
古井、小窑、采空区积水,由于采掘工作面直接或间接与其沟通使得积水进入巷道或工作面造成的透水事故,称为老空水灾害或老空透水。老空透水一般水势猛,破坏性大,危害严重,但若与其他水源无沟通联系时,则突水量急剧减弱。
二、事故案例
案例1:五阳煤矿1999.6.26透水事故
事故经过:1999年6月26日8点班,综掘二队751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在681m处安全穿过7308放水巷掘进至693m。班前会上,队长李某根据地测科提供的资料,前方空巷与已过的7308放水巷相距19.5m,推算8点班还有12-13m,后接井下汇报0点班架棚8架,扣除8架棚距,则距空巷还有7m多,于是安排8点班班长苗某探眼掘进。当班工人在跟班队干赵某的带领下于9时50分到达工作面接了班。接班后,班长苗某认为距空巷还有7m多,比较放心,没有打探眼,就安排了割煤掘进,后因架棚材料不足,就对副班长王某说:“下一架棚一定要打探眼,我到外面催料”,随后就走了。副班长王某在第一架煤割完架好棚后,没有安排打眼放水,就又指挥割煤。在工作面进行第二架割煤作业时,队长李某进入工作面,问正在皮带机头维护挡煤皮的副班长王某打探眼没有,王某回答说打了,没问题,队长李某因预计有7m多,还急于处理7308放水巷流入本巷的水,就进入7308放水巷疏导水流去了。当掘进机在割挖下帮柱窝时,煤墙出现异样响声,工作面作业的5人迅速向外跑,在撤退到巷道无积水处时,跟班队干赵某与这时从外面跑进来的班长苗某一起清点人数,发现副班长王某没有撤出来,遂迅速向矿调度作了汇报,时间为13时45分,经局、矿组织人员多次进入积水巷内找寻,于27日凌晨5时40分左右在排水泵前方100m处的水中将王某救出,但人已死亡。
事故原因:掘进机割煤直接破坏隔水煤柱,导致空巷中的老空水直接涌入工作面,是造成本次透水事故的直接原因。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还有:
1、违反了先探后掘和作业规程中“探四掘一”的规定,没有进行超前探;
2、未使用专门探放水设备;
3、业务保安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现场监督不严;
4、作业规程措施制定不严密。
这次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超前探重要性的认识。在对7308放水巷内的积水情况没有探明的情况下就盲目掘进,严重违反了“有疑必探”(现为“有掘必探”)的防治水规定,造成事故发生。
案例2:慈林山煤业2009.2.3透水事故 事故经过: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慈林山煤业有限公司慈林山煤矿位于长治市长子县慈林镇庄头村北。该矿始建于1953年,1955年投产,安全许可能力45万吨/年,六证齐全有效。
2009年2月3日4点班,采煤队在7203采煤工作面生产,掘进队在7306掘进,开拓一队在7206正常生产。21时30分左右,7206巷(已掘31米)第一个作业循环最后一次爆破完毕后,工人们在皮带巷等待炮烟吹散,也就是大约二到三分钟的时间,突然听到巷道里一声巨响,工作面突然出水,开拓一队带班长赵晚富见状随即组织该队10名作业人员迅速撤退。撤至73变电所时,赵晚富向调度室报告该队发生透水。21时38分,值班调度主任接到开拓一队透水汇报后,立即电话通知井下所有受透水威胁地点的人员进行撤离,同时向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了汇报。接到汇报后,井下立即启动水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矿长带领调度、生技、机电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井下人员撤退,22时40分向集团公司总调度室进行报告。当班入井人员141人,受水害威胁56人(开拓一队10人,采煤队24人,掘进队8人,安瓦员及各司机等其他人员14人)。23时10分,受水害危胁的七采区所有人员都撤至安全地点,23时50 分,井下所有人员全部安全升井。未造成人员伤亡,此次透水事故透水量约2000立方米。
事故原因:掘进工作面放炮直接揭露老空区,使老空水涌入巷道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有:
1、在明知前方有老空水的情况下,没有进行专项探放水,甚至没有进行常规超前探;
2、探放水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无专人管理和落实;
3、对重大危险源和变化环节的管理未引起高度重视。虽然制定了相关安全措施,但作业现场无专人监督、落实,使得各项措施成为一纸空文;
4、人员培训不到位,对水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本次透水事故的发生反映了慈林山煤业在防治水工作中存在执行不到位,监管缺失的问题。虽然制定了相关措施,但是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使得各种措施都仅仅停留在了纸面上,流于形式,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案例3:漳村煤矿2010.2.21透水事故
事故经过:2010年2月21日7时许,漳村矿机运队排水工到13采区正头排水时,发现水量突然增大,已淹至距9#横贯40米处,当即向生产调度汇报,生产调度接到汇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并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通知相关领导,并赶赴现场组织排水。安全调度接到通知后,对受威胁区域进行了人员排查,经查,该区仅有排水工和一名巡回瓦斯检查员,排水工已自行上井,巡回瓦斯检查员下落不明。经过公司和矿组织的紧急救援,于2010年2月28日,在1312出煤巷绕道风门间找到巡回瓦斯检查员,已窒息死亡。
事故发生后,公司和漳村矿立即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集团领导亲临现场了解灾情、研究方案、指挥抢险,全力抗灾。本次事故共计淹没巷道1820 m,直接损失3972万元。其中,巷道及设备损失1253万元左右,施救费用2719万元。间接经济损失3184万元。事故原因:经过调查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邻近的政策性关闭矿井长治郊区耀北煤矿,因长期不排水且存在越界开采现象,老空区水量积聚,水压逐步增大,最终挤垮矿界煤柱后涌入漳村煤矿13采区,导致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间接原因有:
1、周边小煤矿排查和水害隐患排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彻底摸清小煤矿积水情况;
2、没有对可能存在水害影响的区域进行物探、钻探等综合探查工作;
3、水灾应急预案不完善;
4、对井下作业人员防治水培训的力度不够,救灾物资不足是使本次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
通过此次事故暴露出漳村矿对周边小煤矿及井下采空积水排查不到位,探放水工作不扎实,人员防治水意识薄弱等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案例4:石圪节煤业2013.1.4透水事故
事故经过:2013年1月14日四点班17时15分左右,15105运巷距工作面10米区域内,发现底板往上涌水,综采队跟班队干立即向矿调度和队部汇报,并组织人员进行排水。20时左右,底板水量增大,涌水量约30m3/h。
调度室接到底板出水汇报后,及时通知相关领导和各生产业务科室,约20时30分总工程师安排生产科、地测科、通风科、安监处等人员到现场勘察,并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排水及增加排水设施。约23:30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以及调度、生产、地测、通风、安监等部门人员到达现场进一步勘察,并现场召开会议,听取各部门意见后,总经理立即安排在增加排水备用系统后,由综采队配合探放水队打钻探测底板是否有空巷,调度、安全、生产、地测现场跟班指挥,15日早6点30分,50度角打钻到4.5米深处,探测到空巷,并涌水量增大,出水量约为30m3/h。现场人员及时对钻孔进行了封堵。随后,公司领导立即召集生产业务部门,进一步确定空巷具体位置,制定探放水和排水方案。经过10天的排放,老空水已全部排尽,并对旧巷进行了加固,现场确定无安全隐患后,进入正常生产。
事故原因:在霍家沟某矿充水旧巷道上生产作业,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其他原因有:
1、根据霍家沟某矿提供的图纸,该积水巷道已进入石圪节15105工作面,图上有相交,但矿方采信了原霍家沟某矿技术人员的描述,认为该巷道实际施工距离并未进入15105工作面,故未彻底对疑似区域进行探查;
2、在15105运输顺槽的掘进过程中,未对异常区域进行专项探放水;
3、发生底板渗水情况后,未进行专项探放水设计,直接在渗水区域向底板方向切眼侧打钻,仅钻进4.5m就出水,安全距离严重不足,且未安装孔口安全装置;4、15105工作面底板方向的钻孔出水后,水沿钻杆喷出,在没有采取相关措施的情况下,贸然将钻杆拔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本次事故的发生,反映了石圪节煤业在防治水工作中存在麻痹大意思想,在明知有水害的区域没有进行认真排查,没有彻底消除水害隐患之前就开展了下一步生产活动,并最终导致本次事故发生。
案例5:潞宁煤业2013.2.4透水事件
事故经过:2013年2月4日早7:20分,原大廖沟矿(关闭矿井)老空水大量涌入22109综采工作面运巷,当班3名人员立即撤离了现场,并向队部汇报,至9:30分,涌水稳定到100m3/h左右,事故导致22109工作面运巷全部被淹,三条下山部分被淹。8时30分,潞宁矿紧急启动了事故应急预案,集团有关领导和处室人员于当日赶赴潞宁指导抢险工作。11时10分,启动排水。2月16日,排水完毕,经估算涌水量约为39600m3。积水排完后,风运两巷检测到上隅角支架后部CO最高浓度达2000ppm,瓦斯最高浓度达2.3%,并伴随少量氢气,乙炔等有害气体。经排查,共发现了12处漏风点。经过治理,3月22日,22019工作面各测点瓦斯平均浓度为0.2%,CO浓度降低为0ppm,并保持稳定。
事故原因:受采动影响隔水煤柱被破坏,失去隔水能力,老空水压穿煤柱进入工作面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其他原因有:
1、未充分调查清楚原大廖沟煤矿实际开采范围及老空积水情况,收集到的图纸、资料与实际严重不符;
2、在超前探存在盲区的情况下,未编制专项探放水设计进行进一步探查;
3、对相邻矿井的危险源辨识和防治水隐患排查工作不到位。
4、未建立专职的探放水队伍,地测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该事故的发生暴露了潞宁煤业在防治水工作中存在麻痹大意思想,没有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彻底排查,对防治水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专职探放水队组建迟缓,制约了探放水工作的开展。这些都是本次事故我们应该深刻吸取的教训。
案例6:常兴煤业2013.3.4水泥浆涌出事故
事故经过:常兴煤业公司设计能力90万吨/年,井田面积17.23平方公里,可采储量10.46Mt,目前开采2号煤,煤层厚度1.6m。2102综采工作面是该矿首采工作面。根据矿区小窑调查记录,坑透及钻探等地质资料显示,2101工作面内有一处废弃15#立井,该井直径2.5-3m,深度106m,与一条空巷连接。2010年4月,当地政府已用黄土、矸石等物对其进行了充填。考虑到该井筒有可能出现积水或泥浆涌出,常兴煤业在风巷向该立井方向开掘了一条总长17m、高2.2m、宽2m的探巷。事发时综采工作面处于停产状态。
2013年3月1日,掘进一队根据《2101工作面探巷与15#小井空巷贯通安全技术措施》,采用风镐挖掘方式沿底板开始向小井方向掘进。当掘进到13.5m处时,探水队使用直径65mm的钻杆进行了第2次钻探,右前方钻孔钻至3.5m时,发现钻孔内有一股黄水流出。3月4日,准备使用放炮贯通,先通知2101综采工作面及探巷所有13名作业人员全部撤离至安全区域,23:00分,放炮贯通。贯通后,发现探巷有大量水泥浆持续涌出,立即向矿调度室进行了汇报,3月5日10:00涌泥停止。事故造成该工作面回风巷被水泥浆堵塞长度达50余米,该矿3月5日开始组织泥浆清理,直至3月15日清理完毕,泥浆总涌出量为700m3左右。
事故原因:该矿在2101工作面掘探巷时,违规使用放炮的危险方式进行贯通,导致废弃井筒内水泥浆大量涌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导致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有:
1、该矿制定的贯通安全技术措施存在严重漏洞和重大安全隐患,未对前方小井中积水和淤泥采取疏放措施就直接爆破贯通;
2、爆破贯通措施未向主体矿上报审批;
3、变化环节管理严重不到位,未将探巷贯通纳入“二级变化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出现重大变化未上报主体矿和集团公司;
4、对周边小矿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工作不到位;
5、事故发生后,未向主体矿和集团公司进行汇报,属瞒报事故。
本次2101工作面水泥浆涌出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在多种地质资料显示有异常的情况下,常兴煤业主观上的麻痹大意,警惕性不高,导致了客观上对变化环节考虑不周、准备不足。我们应该深刻吸取常兴煤业的教训,对异常区域和变化环节的处理要严格把关,认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切不可麻痹大意。
案例7:阜生煤业2013.5.11透水事故
事故经过:2013年5月11日零点班,打钻队队长王某在班前会中安排零点班班长高某等4人到1103切眼窝头向1103运巷方向施工预抽瓦斯孔。4人于10日23时50分左右进入1103切眼,由于钻机胶筒破损漏油且没有推进,当班班长高某组织工人配合机修工修理钻机。在确认钻机修复完好后,于11日5点10分左右开始打钻。施工完15根钻杆(22.5m)后,接上第16根钻杆开始打钻时,班长高某发现钻孔内反水异常,水 量变大,且有压力,水质较清,有异味,立刻下令停止打钻,组织人员撤离,并立即向调度室、相关部室和队组值班室进行了汇报。
调度室于6时10分接到打钻队1103切眼打钻出水汇报后,立即通知了公司领导及各业务部室负责人,立即启动了《阜生煤业公司水灾专项应急预案》,成立了抢险指挥部,同时安排专人赶赴1103切眼。待人员到位后发现已无法进入出水地点。指挥部命令当班带班领导立即开展现场排水准备工作,优先调用井下排水设施,同时安排调用地面排水设施、配件入井,加强排水能力。7时46分调度室向司马煤业和集团公司总调汇报了1103切眼打钻出水情况,并请求司马煤业与兄弟矿井调派排水设备到矿协助排水。截至5月12日21时已形成了双排水系统及排水设备的三回路供电。5月14日22时左右1103切眼巷道内积水基本排空。7月16日采空区内积水全部排完,总排出水量约为90000m3。
事故原因:预抽瓦斯钻孔穿透充水的旧井采空区,导致大量老空积水涌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有:
1、对该区域未进行超前物探,致使钻探设计不合理,未能揭露老空水;
2、周边矿井及采空区积水情况掌握不清;
3、矿井未形成新的排水系统,旧排水系统能力不足;
4、超前钻探、探放水设计专项设计把关不严,矿井水文地质保障体系构建工作落实不到位;
5、对超前钻探、探放水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执行不到位;
6、主体矿“以矿带矿”日常监督管理及专业对口技术帮扶工作落实执行不到位。此次透水事故的发生,暴露了阜生煤业公司对防治水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严格对老空区的范围、积水情况进行彻底探查,主观上存在麻痹大意思想,客观上暴露出应急排水设施、物资等储备不足的问题。
三、综合防护措施
根据以上案例的事故教训,对于此类老空透水事故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护措施:
1、严格执行“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的综合超前探测“十二字方针”。对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不明的区域,应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探测。
2、对矿井周边及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分布及积水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与周边矿井进行图纸交换,掌握周边矿井采掘情况,做到对积水情况的动态掌握。
3、对于补给充沛老空水要采取“先隔后放”,防止绕流和渗漏的措施;
4、积水量较大,短时间内无法疏放完毕时,应划定安全红线,严格执行隔离开采,只在安全区域组织生产;
5、接近疑似积水区时,不论调查资料如何描述,都要严格执行探放水程序,杜绝侥幸心理。在异常区域没有彻底查清之前,严禁开展下一步生产活动;
6、加强超前钻探、探放水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加强危险源辨识管理及安全技术措施现场落实执行工作;
7、建立可靠的排水系统,保证足够的排水能力;
8、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对探放水工作的思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