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七年级科学第二章4~7节复习课教案

时间:2019-05-15 00:5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七年级科学第二章4~7节复习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七年级科学第二章4~7节复习课教案》。

第一篇:2.0七年级科学第二章4~7节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科学第二章4~7节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生理特点。

2、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

3、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动手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食物中毒的讲解,使学生确立注意食品安全的观念,学会保护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1、细胞的结构、分裂、生产和分化。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3、多细胞生物的组成。

4、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5、显微镜的操作技能。难点:

1、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等生理活动。

2、组织、器官、系统以及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

(一)设计情境,引入复习:

由一则关于温州市近期发生了多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新闻引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总结这篇新闻的内容。生:食物中毒是因为食用了不洁食物。

师:是的,食物中毒是因为食用了不洁的食物造成的。我们在日常生活,要注意食品安全,谨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那什么是食物中毒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教师提供一些有关于食物中毒的背景知识。

1、食物中毒是指食入或误服被细菌、细菌毒素、化学毒物污染食物后,导致机体出现的中毒反应,它具有在短时间内同食者大批发病的特征。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及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两大类。

2、食物中毒的最初症状是胃部不舒服、想吐,且愈来愈严重,经过不久,就会开始呕吐;此外,还有腹泻、体温增高及头痛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最好马上就医。

(二)利用情境,展开复习:

师:食物中毒是因为我们食用了那些不干净的食物引起的,我们在食用,即吃东西的时候,身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这个活动呢?

出示“人体的消化食物”动画:人吃了汉堡包,汉堡包在嘴里被嚼碎,食物的碎块随着咽部肌肉的运动,食物被推进食道,食道又将食物推进到胃里,在胃里,食物初步消化,变成食靡,这些食靡进入小肠后,被小肠充分消化和吸收,最后食物的残渣被大肠再次吸收了其中的水分之后,由肛门排泄出去。

师:在食物被消化吸收的这个过程中,哪个部分是最主要的场所? 生:小肠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小肠内有很多的消化液,在这里,食物被充分消化掉,所以说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又因为小肠很长,小肠的内表面有很多的皱褶,皱褶上又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所以说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教师将消化管的器官从上到下排列起来。

师:口、咽、食道等这些部分在生物的结构层次上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 生:器官。

师:这些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就构成了? 生:系统。

师:那图上这些器官就构成了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完成消化、吸收的功能。人体中除了消化系统外,还有哪些系统?

生:除了消化系统外,人体内还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师:器官构成了系统,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 生:皮肤。

师:人体内最大的器官-皮肤里有哪些组织? 生: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师:很好,表皮属于上皮组织,立毛肌属手肌肉组织,热敏小体,冷敏小体属于神经组织,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师:这些组织虽然形态各异,功能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什么构成的? 生:细胞。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人体的结构层次有哪些呢?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组织,不同的组织又依据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就形成了系统。不同的系统,相互联系,协同工作,使生物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适应环境,并能接受环境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即构成了生物体。

师:植物是不是也具有一样的结构层次呢?

生:与人比较,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个层次的结构。师:植物最高层次的结构是什么呢? 生:器官。

师:植物有哪些器官?

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师:我们经常吃的蔬菜,水果都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生:番茄、茄子、辣椒是果实,胡萝卜是根,小青菜吃的是叶子和茎,大蒜是茎。

师:植物的器官是不是也是由组织构成的,如果是,那植物的器官由哪些组织构成?我们以叶为例,分析植物的器官是由哪些组织构成?

生:叶的上下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在叶的基部还有分生组织。

师:植物的组织是由什么构成? 生:细胞。

师: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不是一样的?我们来观察这两幅细胞图片。找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不同的地方。

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的液泡。

师:体形庞大、结构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人如何由一个微小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生: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师: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后,变成多个细胞,这些细胞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长大中的细胞为了适应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分化。师:小游戏,大家来找茬,(通过游戏巩固所学)

师:食物中毒,主要是因为食用了不洁食物,那这些食物被什么给污染了呢? 生:细菌,真菌,化学药品,农药等等 师:(出示布满细菌的手的图片)这就是我们的手,上面的亮点,就是细菌。但是我们现在怎么看也看不到呀?因为细菌非常的微小,我们要看到这些微小的生物,就要用到显微镜。请同学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生: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

师:我们在使用显微镜的时候,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同学们,看看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生:

1、A

2、A 师:(出示各种细菌的图片)这是就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各种细菌,它们有杆状,球状、螺旋状,还有具有鞭毛的,可以在水中游动。除了细菌可以使食物发生变质外,还有霉菌,它们也会有使食物发生变质,如图,这就是被霉菌感染的桔子和桃子。

师:细菌,霉菌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我们怎样避免食物被这些微生物感染,怎样保存食物呢?

生: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

师:除了学会保存食物外,我们还要在哪些方面预防食物中毒呢? 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些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三)总结

师:这一节课,你巩固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

(一)课内作业。

(二)课外作业:

1、从网上查阅资料,了解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

2、写一篇有关“食品安全”的文章。

第二篇:科学练习课教案4

科学练习课第4课时

一、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

(一)研究记录

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把它写出来

(二)判断题

1、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去的方向。()

2、北风是指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3、红旗迎风招展,我们可以估计风力大约是1到2级。()

4、风是看不见的,所以无法判断风的大小。()

5、红旗向南飘扬,那么此时的风向为南风。()

6、气象学把风速分为12个等级。()

7、风向通常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记录()

8、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三)选择题

1、用旗帜可以判断风向,当旗帜飘向北方,这时吹的是()

A.东风 B.北风 C.南风 D.西风

2、风向可以用。()

A.雨量器 B.风向标 C.风速仪 D.温度计

3、测量风速的仪器是()

A.雨量器 B.风向标 C.风速仪 D.温度计

4、我们可以用方位描述风向。()

A.4个 B.6个 C.8个 D.13个

5、小明看见烟往太阳落下去的地方飘,这时吹的是风()

A.东 B.北 C.南 D.西

6、下列哪一种现象是属于五级风。()

A.迎风走不便 B.带叶小树摇 C.叶动红旗展

7、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

A.0级 B.1级 C.2级

(四)填空题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也就是风向标箭头的()。我们可以用()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如果风向标箭头指向东说明刮()风,如果红旗飘向东说明刮()风,东南风是由()方向吹来的风。

3、气象学把风速分为()个等级。

二、全班交流,教师讲评

参考答案

(一)研究记录 略

(二)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错 5.错 6.错7.错 8..对

(三)选择题

1.C 2.B.3.B.4.C 5.A 6.B.7.B.(四)填空题 1.方向 方向 8 2.东 西 东南 3.13

三、学生订正后小结。

第三篇: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案 浙教版

升华与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碘的升华与凝华的实验,认识升华与凝华现象,并从中分析得出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2)在教学活动能识别出在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中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们运用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以展示碘的升华与凝华的实验为基础,得出升华与凝华的现象的存在及其原理,同时,学生们能正确掌握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学生能运用学过物理知识分析自然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自主的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并揭示物理学道理;

(2)通过介绍一些利用升华与凝华现象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2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科学第三章 第三节。学生在小学的自然常识中已学到一些物态变化的知识,同时,在前两节已对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四种现象有了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但对于实际生活中并不罕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却没有直观的认识与理解。他们总以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环节。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结构的特点,我将以大量形象直观的讲解展示过程为主,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原理。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并对物态变化有系统的理解。

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引入

出示四句短句:寒冬腊月河水结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雨过天晴湿草地变干、掀开饭盒水珠落下。

师:同学们能用前两节学过的知识,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物质变化的过程,是放热还吸热? 生:凝固,融化,汽化,液化

师:那请大家一起回答下这些现象的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回答,如什么态变为什么态是凝固的过程?设计如下图)

活动2【活动】碘升华和凝华的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研究碘的物态变化

要求:

1、实验前,你在碘升华管内看到什么状态的碘?

2、猜想给碘加热会变成什么:液态还是气态?

3、实验过程中给升华管中的碘加热,你观擦到什么?

4、停止加热,在碘升华管壁你又看到什么?

5、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二)通过实验,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1.升华: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2.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活动3【讲授】举例升华和凝华的例子 列举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图片)1.用旧的日光灯管两端为什么发黑? 2.保存衣物用的樟脑丸为什么会消失? 3.严冬玻璃窗为什么会结一层冰花? 4.干冰撒在空中会成什么样的情况? 5.冰棍外表的“白粉”是怎样形成的? 6.针状雾凇(人造雪景)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4【讲授】自然界中有哪些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有关 图片展示:云的形成、雪的形成、雾的形成、露的形成、霜的形成、冰雹的形成。

活动5【讲授】小结 物态变化的图解 活动6【练习】练习

说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水结成冰

2、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3、早晨,草木上的水水滴

4、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5、高温加热碘,碘变小

6、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

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

8、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9、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

2、下列物态变化中,都吸收热量的是------()A、熔化、凝华和凝固 B、液化、升华和汽化 C、汽化、熔化和升华 D、凝华、液化和熔化

3、夏天,小明为了解渴,去买一支冰棒。售货员从

冰柜里拿出冰棒,小明发觉硬梆梆的冰棒上沾着

白花花的“粉”;

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白气”;

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

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和2

雨的形成

第四篇:专题·静电场复习课·教案_4

专题·静电场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加深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等重点概念. 2.在熟练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概念的综合性运用.

三、教具

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提问:

静电场一章中的概念有哪些?它们如何表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归纳上述内容.如下表(见投影片).

适当讲述后,应着重讲清每个概念的物理含义以及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二)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1.静电场特性的研究.

研究方法(一).用电场强度E(矢量).

从力的角度研究电场,电场强度E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E是矢量.要区别公式E=F/q(定义式)、E=kQ/r2(点电荷电场)、E=U/d(匀强电场)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E既然是矢量,那么如何比较电场中任两点的场强大小和方向呢?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然后将学生回答内容归纳.可能方法有:(1)判断电场强度大小的方法. ①根据定义式E=F/q; ②点电荷电场,E=kQ/r2;

③匀强电场,场强处处相等,且满足E=U/d; ④电场线密(疏)处场强大(小).(2)判断电场强度方向的方法.

①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即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②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③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就是场强的方向.是非题(投影片)(由学生口答并简要说明理由):(A)若将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q改为-q,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原来相反.(×)(B)若取走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变为零.(×)

(C)无论什么电场,场强的方向总是由高电势面指向低电势面.(√)(D)已知 A、B为某一电场线(直线)上的两点,由此可知,A、B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但EA和EB的大小无法比较.(√)(E)沿电场线方向,场强一定越来越小.(×)(F)若电荷q在A处受到的电场力比在B点时大,则A点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G)电场中某点电场线的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研究方法(二):用电势U(标量).

从能的角度研究电场,电势U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U是标量.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电势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差的值是绝对的.实例:在+Q(-Q)的电场中,U>0(<0). 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势能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能的差值是绝对的.实例:+q在+Q(-Q)的电场中,εP>0(<0);-q在+Q(-Q)的电场中,εP<0(>0).

提出的问题:

(1)如何判断电势的高低?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然后将学生回答内容归纳可能方法有:

①根据电势的定义式U=W/q,将+q从无穷远处移至+Q电场中的某点,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越多,则该点的电势越高;

②将q、εP带符号代入U=εP/q计算,若U>0(<0),则电势变高(低); ③根据电场线方向,顺(逆)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高); ④根据电势差,若UAB>0(<O),则UA>UB(UA<UB); ⑤根据场强方向,场强方向即为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2)怎样比较电势能的多少?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将学生回答归纳,可能方法有:

①可根据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判断,若电场力对移动电荷做正(负)功,则电势能减少(增加); ②将q、U带符号代入εP=qU计算,若εP>0(<0),则电势能增加(减少).

判断题(投影片)现将一个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入电场中M点,电场力做功为6.0×10-7J.将另一个等量的负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入电场中N点,电场力做功为-8×10-7J,则正确的结果是 [

]

启发学生分析:首先,从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判断该电场的性质及其方向;然后,从电势的物理意义确定M、N点的位置,可得正确答案为C.

判断题(投影片).

1.以下说法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

].

A.将一电荷匀速地从电场中的A点移至B点,外力所做的功等于该电荷电势能的变化量.

B.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若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减小,但电荷的动能不一定减小. C.把两个异号电荷靠近时,电荷电势能增大.

D.若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零,则同一点电荷在A、B两点所具有的电势能必定相同.

2.如图1所示,在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有一个带电粒子通过,其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虚线表示电场的两个等势面,则

[

].

A.等势面电势UA<UB,粒子动能EKA>EKB B.等势面电势UA>UB,粒子动能EKA>EKB C.等势面电势UA>UB,粒子动能EKA<EKB D.等势面电势UA<UB,粒子动能EKA<EKB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应使每个问题的回答,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其中答案:1.A、B、D,2.A. 2.静电场的应用举例.

请学生举例,然后归纳,最后重点讨论以下内容:(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平衡问题;(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非平衡问题;(3)电容器. 师生共同分析讨论:(1)平衡问题.

注意:共点力平衡条件;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

例题(投影片)用两根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带电小球悬挂起来,a球带电+q,b球带电-2q,且两球间的库仑力小于b球受的重力,即两根线都处于竖直绷紧状态.若突然增加一个如图2中所示的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待最后平衡时,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

].

分析及解答:

先要求学生回答.对a、b单独分析有时易错.可启发,a和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最为简捷.正确答案应选D.图3为D状态时的受力图,以示验证.其余留课后验证.

(2)非平衡问题. 例题(投影片).

把一个带正电荷q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两块面积很大的竖直平行板间的O点.小球质量m=2g,悬线长L=6cm,两板间距离d=8cm.当两板间加上U=2×103V的电压时,小球自悬线水平的A点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达O点正下方的B点时的速度刚好为零.如图4所示.以后一直在A、B 间来回摆动.(取g=10m/s2.)

求:

(1)小球所带的电量.

(2)摆动过程中小球的最大速度.

分析及解答:首先留给学生一定时间分析思考;然后可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启发,以寻找解答本题的初步思路;最后由教师归纳学生的多种思路,进行合理评价,提出正确方案.

(1)取小球作研究对象.重力mg竖直向下,电场力Eq水平向左,绳的拉力T.

当小球由A向B运动过程中,重力mg对小球做正功mgL,电场力Eq对小球做负功-EqL,拉力T随时变化,但因拉力T与运动方向垂直,故不做功.因此,小球做变速运动.起初于A点时速度为零,到达B点速度又是为零.

根据动能定理∑W=△EK有

mg L-Eq L=0.

联立两式可得

(2)设在下落角为θ的C点处小球速度达最大值v,如图5(a)所示.因在小球运动过程中,张力为变力,但此张力对小球所做的功恒等于零,故采用功能定理时可不考虑张力.

对小球自A至C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有

当mv2/2达极大值时,左式也达极大值.如图5(b)所示,在△MNO中,代入*式,则其左式变为

显然,当θ+φ=π/2时,左式达极大值,即∠NMO=θ=tan-1(mg/qE),代入数据,得θ=π/4;再代入*式解得

v≈0.7m/s.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平衡问题与平衡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为此,请看下例(投影片).

一场强E大小未知的水平匀强电场,场强E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6所示.t=0时,一正离子在未知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运动,经2t1时间,正离子刚好回到最初t=0时的位置,此时它的动能为E,求在0~t和t1~2t1两段时间内,电场力对正离子做的功各是多少?

解: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再一条思路是:从冲量的观点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运用动量定理的知识,求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问题.

把上述思路用于本题,在0~t1时间内,设正离子的质量为m,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1,发生的位移大小为s,所达到的速度大小为v1,在这段时间t1内,电场力F1对正离子做正功,同时对正离子施以了冲量,据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分别有

在t1~2t2时间内,设正离子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2,回到最初位置时速度的大小为v2,在这段时间内,正离子的位移为-s,与它受到的电场力F2方向相同,故电场力F2对正离子仍做正功,同时对正离子也施以了冲量.同理有

由①②③④⑤式解得:F2=3F1,(F1+F2)s=E,据此两段时间内电场力对正离子做的功分别为

从本题还可看出,在运用冲量的观点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往往需要同时运用能量的观点,即同时运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求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问题,对于这一运用特点和思路要注意领会和掌握.

(3)平行板电容器

在单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问题中,有一些不仅是涉及电容定义式和决定式综合运用的内容,而且还要涉及对两板间电场中的场强、电势、电荷的电势能分析比较的内容,分析处理这类电容器问题的思路要点是:

①先分析电容器的不变量.这里所说的不变量是指:若电容器的两板始终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加在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U则是不变的;若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分离,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则是不变的.

电压U的变化(当Q不变时).

E的变化,分析P点电势时,先分析P点与接地极板间电势差UPO=Ed'(d'为P点到接地极板的距离)的变化,若P点电势高于零电势,再由UPO=UP-UO分析P点电势UP的变化;若P点电势低于零电势,则由UPO=UO-UP分析P点电势UP的变化.(请看投影片)如图7,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分离,上板带负电,下板带正电且与大地相接,在两板间固定着一个负电荷(电量很小),现将电容器两板水平错开一段距离(两板间距保持不变),则

[

].

A.电容器两板间电压变大 B.电容器两板间的场强变大 C.负电荷所在处的电势升高 D.负电荷的电势能变大

先组织讨论,然后归纳,根据上述思路,本题中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不变,当电容器两板水平错开时,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减小;由电容决定式判知,电容器的电容C变小,再由电容定义式判知,电容器两板

由“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判知,负电荷所在处的电势低于零电势,故负电荷所在处的电势Uq=-Ed',式中d'为负电荷所在处到电容器下板(即电势零点)的距离.由此式可判知,随着两板间场强E的变大,负电荷所在处的电势降低,再由“负电荷放于电势低处比放于电势高处电势能大”判知,该负电荷的电势能变大.

综上可知选项A、B、D正确.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基本能够搞清楚几个主要表达式之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说明电容器的电容与相关量的变化规律,还可提出以下问题.打出下一个投影片.

如图8所示,当平行板电容器带电后,静电计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若不改变A、B两极板带的电量而减少两极板间的距离,同时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那么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

[

].

A.一定减小 B.一定增大 C.一定不变 D.可能不变

首先,组织学生讨论: ①静电计指针偏转一定角度; ②不改变A、B板带电量; ③减少两板间距离; ④在两板间插入电介质.

以上内容,各表达了哪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它们之间是如何影响的? 学生通过思考,列方程、讨论分析结果,会找出答案,选A. 将上述内容归纳后看投影片.

如图9所示,把电容为C的电容器接在电压为U的电路中,讨论在下列情况下,电容器的电容、带电量和电势差的变化.

(1)接通S,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离减为原来的一半.

(2)S接通后再断开,使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减为原来的一半.

首先,请同学思考,然后同桌互相交流启发,最后找两个学生将讨论过程及结果写在黑板上.(1)U不变.由C∝1/d,且d'=d/2,故C'=2C.由C∝Q知,Q'=2Q.(2)Q不变.由C∝S,且S'=S/2,故C'=C/2.由C∝1/U知,U'=2U. 最后做课堂小结.

五、教学说明

1.本次复习内容,只是做了重点复习.内容较多,也有一定难度,建议可用两课时完成,学生基础较好,可安排一定量的补充练习.

第五篇:第7节 升华与凝华 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七节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说出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能用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一些典型的现象。

2、能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说明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重点难点】

升华、凝华的概念及解释一些典型的现象。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教学过程】

引课设问: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可以相互转变,那么,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可以直接转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一、升华与凝华

【实验】碘升华,凝华实验

(出示碘)若要使固态碘变成气态,气态碘变成固态碘,有何办法呢? 学生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报告,进行交流。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以及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得出: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升华,凝华的微观解释。思考:

灯泡用久了其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

钨丝 升华 吸热

钨蒸气

凝华 放热

固体钨

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难见到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如:

(1)放在衣橱中的樟脑精,时间长了会变小,而衣服仍然是干的,为什么?(2)出示“针状雾凇”“冰棍”的图片

(3)北方的冬天,洗的衣服冰冻起来,没见其熔化也会变干,这是为什么?(4)寒冷冬季的早晨,窗户玻璃上常会出现“冰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解释其原因。教师介绍:人工降雨

过渡:那么自然降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组讨论:降水的过程。

小结:升华与凝华,并简单复习6种物态变化。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还有很多,比如: 展示云、雾、雪、露、霜的图片,并提问:a、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成分组成?b、水的存在状态有三种,这些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c、那么,这些物质是水发生何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学生回答并总结 云:液化或凝华 雨:液化 雾:液化 露:液化

雪:凝固或凝华 霜:凝华

总结: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

课堂练习【教学反思】

下载2.0七年级科学第二章4~7节复习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七年级科学第二章4~7节复习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4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要点 1.珍惜、敬重、关爱生命。 2. 赞美为救护他人生命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行为。 3. 叙事作品的关键情节、生动场面、精彩结尾。 4. “天地之大德曰......

    科学复习教案

    四年级科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知道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2.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作出书面探究计划,会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随时记......

    复习课教案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中考回眸 1、 结合文章,理解第9段划线句子的含义?(2015四川《老师!老师》) 2、 结合上下文,品位下列句子的含义(2011义乌《父亲进城送梨......

    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案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二历史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

    复习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复习课也应......

    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56-80。 教学目标:1、查缺补漏。 2、建立联系。 3、提......

    复习课教案

    《企业的经营者》考点串讲 考点一: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探究情景:2010年1月26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行政权力的监督,主要还是要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

    复习课教案

    复习计划 襄阳区实验小学 刘希俭 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马上又要进入紧张又忙碌的复习了,为了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复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便为其前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