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中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民族精神 高中学生思想现状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阐述,先解决民族精神是什么的问题,这既包括中华人民在五千年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传统的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又包括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民族精神的发展与创新。民族精神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共同文化、共同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现代公民人格,在弘扬中培育民族精神的现代内涵。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现状,民族精神培养的现状非常值得让我们深思。由于高考一考定终身,老师家长和学生只重视分数,这是一个事实。他们对民族精神的了解和认识程度让我们瞠目,那可想而知民族精神要深入他们的思想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国家的发展将和他们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高中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突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正文
什么是民族精神?
这是本文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十六大报告中江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的高度凝炼和概括,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正 确指南,实则是民族精神的统一归纳。
此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思想材料。
而且中华民族精神犹如民族思想脉动的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情况下会形成或悲壮慷慨或昂扬激越的不同乐章。例如民主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这些不同乐章既是中华民族精神主旋律的具体表现,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中的“八荣”,实质上体现和倡导了“八荣”精神。
一以热爱祖国为荣。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一般包括骨肉爱、乡土爱、民族爱、祖国爱、世界爱五个层次,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凝聚一体的精神动力,深深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之中。归宗炎黄、凝聚华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救国救民、爱国爱乡,恋土归根、报效桑梓等,构成了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
二以服务人民为荣。如果说民本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内涵,那么,作为民本精神升华的服务人民的精神则构成了 民族当代精神的基本内核。民本精神倡导“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提倡爱民、重民、亲民。
三以崇尚科学为荣。中华民族是崇尚科学的。
四以辛勤劳动为荣。中国人历来以劳动为荣,是一个崇尚劳动、刻苦耐劳、勤劳勇敢的民族荣。
五团结互助为荣。我们的祖先历来重视‘和’,崇尚‘人和’,主张和为贵。党中央近年更是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只有讲求和谐,注重和合,团结互助,才能形成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及组织的亲和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六以诚实守信为荣。诚信”是中华民族五千年道德文明的精华,厚德载物、诚实不欺、恪守信用、言行一致,构成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七以遵纪守法为荣。
八以艰苦奋斗为荣。中国先贤历来倡导、实践一种先忧后乐、鞠躬尽瘁、不屈不挠、自强自立、勤俭朴素的精神。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却几度衰微几度崛起,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些精神既源于传统的民族精神,又构成了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精神、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与先导性,可以引导人们的行动,成为精神导向。江泽民指出:“有没有高昂 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宏大,它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传统形态与当代形态的统一。
那我们现在高中学生阶段的民族精神培养的现状又是什么样?
我们国家德育现状是进行的知识性德育,即通过对德育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学校德育的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虽然也说明了学校对德育的重视,虽然认知很重要,但本人认为行为和行动更重要。从德育本身看,现行的德育很难实现德育目标。目前,学生对说教式的德育有不同程度的反感情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德育缺乏情感,忽略了情感在德育中的价值。只是一味的要求和命令,有些德育目标很难落实。此外,目前中小学德育目标,主要注重于考察学生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于学生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而没有注重他(她)的内心情感和信念是否发生了改变而后者对于一个学生的,即使是对学生道德行为考察,也往往采取简单量化方式,如积极劳动几次、交几篇稿件、为班级做什么等等。而通过各种教育之后,学生对祖国的情感、责任心、爱心等是否得到发展而没有特别关注。
我想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教师,另一方面是学生。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对于教师,我们更多的研究和关注了我们的教学行为,如:在教学中如何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如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重智轻德,忽视非智力因素的 培养,尤其是觉悟、情感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关民族精神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年年说、月月讲,但大都流于形式,假、大、空。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物质条件丰富,吃喝不愁,无忧无虑的生活让他们缺乏青年学生那种意气风发理想远大的状态。高中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对国内外政治观点的态度,及经济生活的选择能力、对政治事务的参与能力、对先进文化的认同能力,都可以是了解当代高中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和理解以及发扬的程度。考虑自己过多,考虑他人少,没有关心他人的习惯和意识,更不用说国家了。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首先要求孩子“学习好”“学习当然是第一”。许多学校教育亦是如此,这直接影响到了一线教师的工作定位总之,学校德育对于学生来说入耳难入心,一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或班会难以让学生深深地体会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是多么的艰难,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仍是我么老师的课题,有多少学生知道 “八荣”,有多少学生能勤奋劳动艰苦奋斗?
深刻理解高中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程度,找到一条适应学生需要、又能为学生普遍接受的进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以便于更好的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之人。
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抗战时期民族英雄的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甚至有学生认为这是非常“老土”的概念,对当代先进人物的精神了解较少。可见学生并没有将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转化为 5 21世纪我们所需要的精神,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学生谈着向那些不怕牺牲的战士学习,而现实中遇到学习的困难、交友的困难时却不知所措,有些学生“理所当然”享受父母给予的一切,却不知感恩等等。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并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是重中之重,并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和思想。解决问题的途径
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注重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德育理论,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中的骨干、主导和示范作用。当然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需要强有力的监督、评价机制,使之成为教师成长、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准。但随着“两纲”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到现代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学科教育也许需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显性学科,像历史地理和政治。对此,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观念,重新定位个人的学科教学,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点落实,而是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思想,乃至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动力基础。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亦需要调整,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当然也需要大环境的支持,需要各部门的评价机制和标准更加关注到个体的成长过程和终身发展的动力。
最后,高中学段正是一个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时候,那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可以引领和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而祖国的发展又离不开一代的青年的努力和贡献,那么高中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就越显出重要。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在世界自立自强的;是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发展进步的。而我们当代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从个人利益出发,不能弘扬民族精神,没有远大理想,我们国家的未来将不可想象。由此看来,我们教育工作者责任之重大。
参考文献: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杨叔子 等
第二篇: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何理解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迭部县总工会主席杨志强
(2010年4月16日)
新时期我们党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加强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以应对国际形势和各种矛盾的挑战,努力完成历史赋于我们党的光荣而又伟大的使命,对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加强党性修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的重担。同时,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形势十分严峻。但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党员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强,甚至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若不抓紧解决,将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整体提高,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
二、加强党性修养,是激励昂扬精神,立志为党为人民
1有所作为的力量之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而十分艰巨的任务,是我们每一个党员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想信念;才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兢兢业业干党的事业,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有不怕困难、顽强进取的大无畏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往直前;才能有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崇高情怀,识大体、顾大局,甘愿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才能有敢于伸张正义,勇于向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浩然正气,坚持原则,不畏权势,努力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党性修养,是抵制腐朽思想影响,树立党的良好形象的固本之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给广大党员的思想带来冲击。扩大开放、敞开国门,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会乘隙而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灯红酒绿和丑恶现象,也有一定的诱惑力,以至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生蔓延,严重侵蚀着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作为一名党员,要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
纯洁性,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必须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自己的党性观念。
四、加强党性修养是完成新世纪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跨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个时刻,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重大,只有依靠党性强、素质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党员队伍,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五、加强党性修养是改善党员队伍现状的重要保证。从党员队伍的现状来看,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党性不强,理想信念动摇。二是纪律松懈,缺乏全局观念。三是宗旨意识淡化,无视群众利益。四是作风不实,党风党纪不正。上述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也触目惊心。这些问题同共产党的党性是根本不相容的,严重阻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是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第三篇: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民族精神耀中华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火炬在我们手中
二、基础知识:
1、中华民族是一个 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至理名言向世人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页)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 和,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进一步 和 了中华民族精神。(页)
这里可以结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来认识,要特别注意理解抗战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内涵。
3、列举反映我国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
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4、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有许多体现民族精神的表现,请举例。(页)答: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有:。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民族精神有:。
5、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页)
答: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的伟大民族精神。
6、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何作用?(或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或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有何重要意义?或民族精神对实现民族振兴的意义)(页)答:(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a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改造了,抵御了,延续了伟大的;b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争取到民族的,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
(2)民族精神对内具有 的作用,对外具有 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 的重要尺度。
(3)在我国 的关键时期,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把的美好 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7、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三个方面。(页)
8、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或:在文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页)答:(1)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任务。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促进社会主义。注意: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1)先进文化的含义:。
(2)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页)
10、怎样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家的角度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页)答:(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 为指导。这一指导思想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 “主心骨”。(只有坚持这个“主心骨”,才能牢铸我们伟大民族的,在全社会形成。)(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汲取。
(4)新时期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结合时代和发展要求,不断。
11、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页)
答:对待传统 文化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
1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页)
答:对待外来文化要以博大的胸襟和开阔的 视野,大胆 世界各民族精神的精华,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不能崇洋媚外,照搬照抄;不能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搞自我封闭,要洋为中用。)
13、改革开放以来,体现时代色彩的民族精神有
答: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14、青少年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页)
(2)在学校生活中,是我们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3)青年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表现在。我们要从树立 做起,从确立 做起,从 做起,从 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的事例:
1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有何意义?(页)
答:我们要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享受实践乐趣的同时,增强,培养 的思想品质,提高 能力,亲身体验 的现实意义。
17、中学生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页)
答:我们要从树立 做起,从确立 做起,从 做起,从 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或者:①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信念;②热爱科学,尊重知识,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于创新;③努力培养求知上进,不断进取的品质;④ 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三、巩固练习:
1、在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有利于全体人民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②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④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2、关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说法正确的是()
a、可贵的品德古已有之,只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b、修筑“长江三峡”、修建“青藏铁路”形成的精神也属于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
3、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共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利于()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②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③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民族精神()
①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②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③其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④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①中国文化已经取得了世界各国文化②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与世界隔绝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世界,具有开放性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以深厚的东方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6、作为中学生,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应有态度是()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 精神是少数伟人的事,与我无关 b、经济建设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d、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7、辨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8、辨析: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成年人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9、材料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后,从两位航天员的家乡到全国各地,从祖国大陆到港澳台地区,沸腾一片。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祝贺、庆祝载人航天飞行再次圆满成功。材料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凝聚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航天员聂海胜、费俊龙及其他科技工作者再次发扬了“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夜以继日的工作。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上述材料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话所包含的道理。
2005年9月,中法文化年活动圆满结束;2005年10 月,我国在美国的最高艺术殿堂——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2005年10月,在中荷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以享誉世界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为首的荷兰文化机构,联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在当地产生了广泛影响;2006年3月21日,俄罗斯年在中国开幕;2007年,将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
11、民族精神的内容很丰富,请你就最有感触的一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你该怎么做?
12、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你参加过的活动中,与培育民族精神有关的印象最深的活动是什么?与民族精神的什么主题有密切关系?你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还可以组织什么样的活动?
为贯彻落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某校决定在全校召开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校九年级(1)班学生,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设计班会题目。
(2)收集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不符的现象。
(3)假如请你起草一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议书,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提出要求。
第四篇:浅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题目:浅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姓名:谢秀楠 学号:XXXXXXX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社会更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目标,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新的认识,对和谐社会发展指明工作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深耕和谐建设下,生态平衡效果显著,人口素质道德风尚逐步形成。全球对社会主义的质疑舆论声仍存在,面对严峻的环境,我国坚持战略部署,打开局面,迎来“走一路带一路”格局,创造和谐社会新篇章。党的十九大召开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关键时期,事关党和国家事业,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键词】: 和谐社会 文明 制度 紧迫性
目录
一.摘要......................................................................1 二.关键词....................................................................1 三.目录......................................................................1 1法制.....................................................................2 1.1电商法治...............................................................2 1.2法制建设...............................................................3 2经济格局规划.............................................................3 2.1市场经济...............................................................3 2.2社会管理...............................................................3 3.文化.....................................................................4 4.生态平衡.................................................................4 四.参考文献.................................................................5
[1]
正文: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理想社会状态的描绘,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定义和性质是什么?和谐社会的定义,我的个人理解是,在社会 1 的基础上,人与所有事物的融洽相处,生态平衡,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状态。和谐社会的性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在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的重要性,明确了任务目标:
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完善,依法治国全面落实 二.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差距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三.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四.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形成 五.社会管理体系制度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六.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1.法制,在秦朝由商鞅提出,根据秦国实际情况,商鞅第一次变法,体现法制社会雏形。商鞅第二次变法有标准尺度,中央集权管制。
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经历了探索曲折,实践,完善体系。在概念上经历了从“法制”到“社会主义法制”再到“依法治国”的演变。
1.1电商我国法律条例众多,仍不健全,举个例子:电商的崛起,严重冲击实体经济,全民热衷于网上消费,市场上真真假假参差不齐;消费者在网上消费的售后保障,无人监管,导致电商成了假货重灾区,大量消费者在315集中控诉,网站平台维护消费者立场,进行消费监管,从而保障消费者利益,国家对电商法规的空缺重视,起草颁布了(或修正)了诸多有关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此外在《合同法》、《刑法》中,均增加了有关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相关条款。2004年8月28日《电子签名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业界人士纷纷认为这是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法律”正式诞生的标志。我国在法制社会建设上,加大力度,贯切落实到位,做到了法制建设,法制实施。
1.2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文明前进的推动力。法制下的社会,是文明的环境,我国现法制实况是,有法可依,违法必惩,在落实惩处阶段发生质变,徇私枉法现演变成道德绑架,用道德舆论来惩戒,法制成了空谈。震惊全民的“辱母案”执法人员在现场有法不依,造成后续的伤亡,引起全民热议,“派出所已经出警”,但警察仅
[2]提醒了一句“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随即离开了房间。应当说,这种有限的执法方式,并没有达到制止“非法拘禁”的效果,被告人及其母亲的人身危险依然存在。舆论上给执法人员造成压力才重视重新判决,至此,我国要公平善治,以宪法为中心,依法执法,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党内、法律、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成立“民主监督”体系,尽量减少风评舆论影响司法公正的决判。加强建设法治是迫不及待的一项任务,刻不容缓。
2.经济格局规划
2.1市场经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创新带动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因地利得到先发展致富,北方较完好的保留原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建设完善,城市的制度健全吸引大量劳动力并快速发展;乡镇劳动力骤减发展缓慢,没有得到相关政策扶持,农耕技术水平仍落后。我国目前若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心所向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目标,调配劳动市场,使社会经济多样化、劳动市场各取所需。加强经济建设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大力推广创新创造,城市支援乡镇,招商引资,出台相关政策,乡镇居民福利普及到位大大地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南北部合力发展,公有制,多有制分配并存,体现和谐社会主义的富强,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城乡差距缩小,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网络覆盖,加强交通建设,实现交通网格接连,现代智慧化管理。报告表明前三季度,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1,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6780元,同比名义增长7.4%。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62元,同比名义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国家统计局分析认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发展,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发展的包容性和获得感明显增强,为更好地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
我国经济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全球市场的经济互惠互利,带来的科技创新引领先锋。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我国经济市场矛盾不断,政府出面调控,稳住市场规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不少商贩昧着良心经商,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这种行为偏离了市场经济需求基本道德,违反了行为准则。
2.2加强社会管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矛盾一直存在,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对创新发展的保护,为创造提供更好的平台。
[4]
[3]社会的管理制度、体系健全。民生民声,我们听取,做好群众的基础工作,对欠缺的制度进行修改,保障居民生活,建立有效机制,获取民众信息,提供良好社会社会环境,民众的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平统一是社会主义的理想状态最高境界。“藏独”、“台独”、“港独”是历史遗留问题,坚持祖国的统一,实行“一国两制”,共同发展,对外来不利舆论,抵制发声,对挑衅统一祖国举动的,我们拿起武器守卫祖国。祖国的强大,民族的统一,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研发创新,是带动科学进步发展,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带来的进步,远比西方领先,由于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落后西方国家甚远,“落后就要挨打”带来的经济创伤久久不能恢复。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推广自主创新科研道路。获得两弹一星、结晶牛胰岛素等重大科技成就。近观,科学创研带来的经济效益,国家民主自强,成为政治强国。十九大的召开对文明物质强国提出了十五年要求从2020年到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的发展是均衡普及发展。文明现代化建设,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抓紧实施,拓展相关业务,学习技术前沿,强化科技战略部署。改革创新带来的产品投入经济市场带来效益,对创新的中小企业加以扶持,对创新文化技术加以保护、运用。我国科技在落后的情况下,南仁东教授坚持并落实了天眼计划。2016年9月25日,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惊艳了世界,带动我国科技发展。
3.文化,推广义务教育,贯彻党的指导方针,教育是我国民族精神复兴的基础,从义务教育开始,深研教育,开放教育平台,支持现代化教育,让更多民众接受教育,推动乡镇教育,缩短与城市教育的距离,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对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与企业合作,给予支持,提高就业率。对于职业上岗证,放松要求政策,宽进严出,让每个上岗证都有发挥的作用;对海外留学人才,启用人才计划,要学以致用,优化市场劳动力结构。以社区为单位,多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拉近邻里和睦关系,国粹文化瑰宝不能丢,弘扬我国古文明,文化的传承。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青少年的体育课不可取缔,更应加强锻炼;思想道德素质,更体现一个国家文明精神,人民贫富不均的矛盾内部消化,提升全民素养。共造和谐社会,从社区、组织、政府做好基层工作,巩固文明发展,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社区与政府给予最大支持与指导,各阶段文明素质百花齐放。
4.生态环境,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较少数,并且是区域性发生。人为因素则是快速发展,破坏了地球原始生态,导致全球变暖,四季愈加不明显。我国推行绿色环保出行减少车尾气排出污染,研发环保产品,投入市场使用;实行再回收利用节能计划,对园林 绿植加以保护,对植地覆盖面积有计划扩大;排污,进行滤化才能排污,禁止未过滤直接排放污染,如经发现,严惩,建立全民监督制,一视同仁,严惩不贷;PM2.5检测数据如实公告,各区域落实依照当地情况的整治计划,对于排污大的企业进行指导整改,从企业开始着手,细化到居民,养成习惯,低碳环保。黄河长江的水土流失,开展整治计划,维护生态平衡,贯彻落实到位,生态维护,迫在眉睫。根据实况,执行“退耕还林”的任务,法律条文的不完善需修改完善,全民遵守执行,进行监督举报制,经核实,做出相应处理。
党的十九大后,我们任重道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党的指导,开展特色和谐社会道路。我们经济发展中需克服重重困难,维持生态平衡,加强经济建设,加强军队建设,全民思品素质提升等战略部署。党和各族人民,为了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构造和谐社会,全民参与,积极进取,创造公平公正、和谐友爱、民主法治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1]李维香.生态平衡: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商场现代化》,2007年31期 [2]澎湃
新
闻
(上
海),http://money.163.com/17/1019/10/D13QNGH1002580S6.html#from=relevant,2017-10-19 [3]原标题: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
九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上的报
告http://news.163.com/17/1027/16/D1P2BN8G0001899O.html,2017-10-27 [4]俞可平先生.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第五篇: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一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二是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三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四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五是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六是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七是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八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容丰富,论述深刻,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关系着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党风政风民风,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
领导干部的作风,主要体现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长期以来,经过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清醒地看到个别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一些突出作风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如果不警惕,不抓紧治理,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就会影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就会干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程。
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面对的考验。这种考验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还会长期存在。
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关系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前提,是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用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指针,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加强理论学习。当前,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一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一科学体系中,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作为精神动力和工作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方面要求领导干部不断深化对其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精神实质的把握,另一方面 1
要求领导干部不断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不断提高全面贯彻落实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当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紧抓好各项工作。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鲜明特征。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根本目的是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领导干部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要靠学习,二要靠实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要像胡锦涛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即: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构建新形势下良好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形成全局一盘棋;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将执政为民落到实处;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二)领导干部
作风建设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领导干部是党的重要力量。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当前,改革的深化涉及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必然会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减少和消除这些矛盾和问题。实践证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有利于带动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方面。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的领导作风问题,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看,抓住因领导作风而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通过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端正领导干部的作风,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从发展先进文化的角度看,通过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影响和带动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人民群众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力量源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执政党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反之,社会就会缺乏活力。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领导干部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建立新形势下密切的干群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影响党的先进性的保持与发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已成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本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第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解决好执政为民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领导干部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党章》所述:“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第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而是要依靠人民、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好利、执好政。
第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要确保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科学执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把科学的执政作风融入执政全过程,加强执政的科学性。民主执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牢固树立民主观念,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来执政。依法执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带头执法,不断推进执政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手段。党的先进性与领导干部的作风紧密相联,党的先进性要依靠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来体现。首先,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摆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位置上。党的先进性建设固然要求发挥全体党员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而表率作用主要靠领导干部的作风来体现。其次,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定位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具体行动来落实。再次,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落实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自觉接受监督,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
(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反腐败倡廉工作的成败
我们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要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促进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不断把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是决定廉与腐的重要因素,“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当前反腐工作表明,腐败现象的发生,问题出在我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身:如上海市原市委书记陈良宇,置党的财经纪律不顾,挪用社保基金为自己的家人谋取私利;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生活作风糜烂,贪污受贿,包养情妇,最终落马。诸如此类,都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过不了金钱、女色的欲望关,陷入
腐败的泥泞。同时,我们的国家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在不断发展中也面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如何应对和有效解决这些发展的障碍,需要领导干部从自我做起,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纪国法,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规章制度,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途径。反腐倡廉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有重要促进意义。当前,各级党委要坚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推进各项工作。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领导干部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二是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三是抓好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四是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障。历史表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我们要通过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通过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作风保障。通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要站在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
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是我们党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胡总书记从八个方面强调要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既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进一步实现领导干部作风好转的鲜明标志。我们要切实负起责任,把作风建设作为加强自身党风建设的重点来抓。
二、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所党委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力度,围绕班子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落实、责任追究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以班子建设带队伍建设,抓作风促发展的良性工作机制。通过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纪委、省纪委第七次全
会精神,并对照2007年所党委的工作部署及本职工作,我认为:我所要实现争取在年内实现创建部级现代文明劳教所的目标,着力办好十件事,创建平安南丰,确保场所安全稳定,为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等各项工作目标,必须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契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带动和谐警队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抓好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
要秉承以往学习型队伍建设的优秀做法,扩大学习成果,继续开展好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通过打造学习型班子,推动学习型队伍建设。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加强调研,认真思考,注重在劳教工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新认识,深刻领会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新要求,结合省厅、省局部署开展的“三服务一促进”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和所党委的工作部署的要求上来,增强政治责任感,促进工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稳步发展。
(二)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
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紧围绕所党委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继续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促进学习型队伍建设;加强对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和谐场所建设;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力度,严肃惩治违纪违法行为,加大源头治腐力度;加强政风警风行风建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监督制约,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生活会党内监督职能,通过南丰网站等渠道广开言路接受党外监督、群众监督。
着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清正廉洁、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自律,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理活动圈,抓好源头治理,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为建设和谐所区做出积极贡献。
注重工作的实效性。抓好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注重解决干警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所内治安状况,干警职工心理健康,场所环境状况改善等问题。在工程建设招投标、物资采购、资源管理、加工业引进方面实行透明化、公开化操作,从源头预防腐败,以制度约束保护干部。
(三)继续深化劳教生产工作改革,提高经济保障能力
2006年,全所劳教生产产值、月人均收入、收款总额创历史新高,主要经济指标均排在全省劳教系统前列,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是党委重视,部门配合,各单位积极主动,力争先进,生产竞赛你追我赶的结果。同时我们还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及时清理存在隐患的加工业生产项目,坚持周检查、月通报制度等措施夯实了劳教生产基础工作,保证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能够顺利落实,并取得成效,也与我所重视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了全所上下共同为工作目标努力工作的氛围有关。2007年,我们应继续保持全所积极上进的良好氛围,围绕劳教工作办特色,探索符合教育矫治制度发展方向的执行方式,立足当前,长远规划,做好生产项目筛选,在确保场所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以凸显习艺性教育为载体,积极发展环保、节能、安全型生产项目。不断探索创新型的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规范生产合同的签订工作,加大合同管理和货款回收的力度,严格管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推进我所的生产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适应当前新形势,在保障劳教人员权益的前提下,实现财务收支平衡,增强理财意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做到增收节支,确保完成省局下达的利润指标,确保干警职工考核奖励的足额发放,确保创建工作投入开支,为我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四)大力加强政风建设
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坚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讲求实效的办事作风,反对大手大脚奢侈浪费,反对一切追求奢华的浪费行为,通过加强思想意识教育和制度规范,实现开源节流,全力建设节约型劳教场所。在资金使用上坚持所党委统一领导,集体议事的原则,坚持公开透明,坚持先预算后开支,严格审核制度,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高资金的回收率,杜绝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严格控制非劳教业务的各项行政开支,最大限度地保证正常开展各项劳教工作业务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监督。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基础工作,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度,确保资金和财产的安全完整。发挥劳教场所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开展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和工程项目审计,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增收节支。
总而言之,我认为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背向,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人民群众往往是从党的作风上认识我们党,选定了跟党走的道路.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靠自身的优
良作风,凝聚党心,振奋民心,攻难克坚,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以新风貌新的姿态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谱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篇章。
以上是我个人的点滴学习体会和不成熟的观点,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