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作风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时间:2019-05-14 20:1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律作风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纪律作风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篇:纪律作风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纪律作风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良好的纪律作风是城管事业顺利开展和健康发展的保证,是树立城管执法良好形象的源泉,我们要充分认识在局系统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坚决做执法形象的维护者,为民执法的践行者,以实际行动为改善整体形象作出贡献。

一,良好的纪律作风是建设幸福和谐马鞍山和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重要保障。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了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和“1255”城市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在全新的大跨越、大前进中,城市管理部门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承担新的任务,市委、市政府对我们也寄予了厚望。在全系统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和法律法规培训,就是为了响应全市大发展的号召,要求干部职工牢记城管执法钢铁般的纪律,形成钢铁般的意志,形成强大的战斗力,确保城管执法走在全市执法队伍和大建设队伍的前列,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作出突出贡献。

二,良好的纪律作风是胜任“四城同创”繁重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四城同创”工作启动之际,我们进行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和法律法规培训,就是使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四城同创”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面临的艰巨任务,以十分饱满的精神、勇做标兵的劲头迅速投身创建工作各项任务中去,以实际行动创出一流业绩,展现一流风貌。

三,良好的纪律作风是建设现代化专业化执法队伍的重要抓手。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城市管理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城市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一支现代化、专业化的执法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担负起城市管理的职责。开展这次纪律作风教育,就是要查找自身建设中的种种不适应,进一步熟悉掌握法律法规,进一步塑造正规化、专业化城管执法队伍。

四,良好的纪律作风是正视当前队伍建设突出问题,强化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正是由于坚持不懈抓队伍建设,我们这支队伍的战斗力才不断提升,才能出色完成城市管理工作任务,我们每一个城管人在队伍建设和管理上都不能有任何的含糊,决心不能有任何的犹豫,措施不能有任何的手软,要以对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坚决打造一支有令必行、雷厉风行、高效廉洁的城管执法队伍。

第二篇: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何理解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迭部县总工会主席杨志强

(2010年4月16日)

新时期我们党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加强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以应对国际形势和各种矛盾的挑战,努力完成历史赋于我们党的光荣而又伟大的使命,对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加强党性修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的重担。同时,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形势十分严峻。但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党员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强,甚至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若不抓紧解决,将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整体提高,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

二、加强党性修养,是激励昂扬精神,立志为党为人民

1有所作为的力量之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而十分艰巨的任务,是我们每一个党员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想信念;才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兢兢业业干党的事业,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有不怕困难、顽强进取的大无畏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往直前;才能有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崇高情怀,识大体、顾大局,甘愿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才能有敢于伸张正义,勇于向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浩然正气,坚持原则,不畏权势,努力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党性修养,是抵制腐朽思想影响,树立党的良好形象的固本之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给广大党员的思想带来冲击。扩大开放、敞开国门,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会乘隙而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灯红酒绿和丑恶现象,也有一定的诱惑力,以至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生蔓延,严重侵蚀着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作为一名党员,要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

纯洁性,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必须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自己的党性观念。

四、加强党性修养是完成新世纪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跨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个时刻,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重大,只有依靠党性强、素质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党员队伍,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五、加强党性修养是改善党员队伍现状的重要保证。从党员队伍的现状来看,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党性不强,理想信念动摇。二是纪律松懈,缺乏全局观念。三是宗旨意识淡化,无视群众利益。四是作风不实,党风党纪不正。上述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也触目惊心。这些问题同共产党的党性是根本不相容的,严重阻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是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第三篇:大质检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思考

“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是国家质检总局今年确立的工作思路。这两大思路是质检工作理念、方法、机制、体制的创新,也是破解质检工作难题的需要,更是质检事业长远生存发展的需要。其中,推进大质检文化建设,就是要求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理念,加强“融合、整合、联合”,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局面。笔者认为,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必须深刻领会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意义,准确把握结合点,始终紧扣着力点,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深刻理解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意义

大质检文化是指遵循文化的一般规律,体现质检部门自身特点的科学文化、具有共同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职业操守的总和。文化建设作为上层建筑,既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对经济和政治又具有推动作用。

1.大质检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质检文化是质检部门和质检干部职工在长期的工作和实践中培育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

2.大质检文化建设是服务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质检部门应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创新型经济发展 —1—

提供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服务。

3.大质检文化建设是加速质检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质检部门需要创建一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与部门工作实际相关联的质检核心价值观,它影响到质检部门各方面工作,关乎质检部门的发展前途。

二、建设大质检文化应把握“四个结合”

大质检文化和大质量机制是思想与载体的关系。构建大质量机制,大质检文化建设不可或缺,它为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创新检验检疫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质量提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助手。

1.与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结合起来。大质检文化和大质量机制是思想与载体的关系,大质检文化建设为质检部门开拓创新,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与创建学习型机关结合起来。学习型机关的建立,可以丰富质检文化建设的内涵,深化质检文化建设的成果,是质检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加强质检文化建设,又有利于营造建立学习型机关的良好氛围。

3.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离开文化建设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了活力;反之,离开思想政治工作来搞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也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

4.与质量提升活动结合起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就是要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进一步找准质检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始终牢记服务理念,引导企业走质量振兴之路,这与质检文化的引领方向是高度一致的。

三、建设大质检文化的五个着力点

大质检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增

—2—

强队伍凝聚力、改善队伍管理、提升部门形象、推进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先进文化是基石,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鼓舞斗志、集聚力量,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1.提高思想认识。大质检文化建设是一项宏观战略思考,更是改变传统、改变陈规、深化改革的系统工程,因此,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需要全系统干部职工在认识高度统一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质检人在大质检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可适时在质检系统开展大质检文化建设征文活动,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围绕大质检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促进全系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2.明确工作方向。紧扣“以质取胜、保国安民”的核心理念,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展现大质检文化建设成果。可组织系统内外专家开展大质检文化建设理论政策研究,为开展大质检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大质检文化建设试点工作,挖掘吸取好的经验与方法,找准聚焦点和结合点,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创出工作成果;要把大质检文化渗透到大质量机制的方方面面,体现到干部职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演绎出“因文而谐、因文而盛、因文而昌”的精彩乐章。

3.推进深度融合。大质检文化建设关键在一个“大”字,要充分体现融合性、协调性,以促进队伍融合、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工作联合,增强全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质检工作的整体水平。可通过质检两局干部交流挂职,促进干部队伍的深度融合;做好质检两局重大技术能力装备建设的统筹规划,开展检测资源共享试点工作;推动各地两局建立合作机制,在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以及质量状况分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专项

—3—

整治、执法打假、检验业务委托等方面,加强工作联合。

4.营造浓厚氛围。将大质检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机关党建、文明创建、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组织开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开展经常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质检系统行风建设。

5.及时提炼总结。加大对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新闻宣传力度,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大质检文化系列宣传活动,在社会上展示质检部门的良好形象,促进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提升。(张家港检验检疫局王旭东)

—4—

第四篇:浅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题目:浅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姓名:谢秀楠 学号:XXXXXXX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社会更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目标,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新的认识,对和谐社会发展指明工作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深耕和谐建设下,生态平衡效果显著,人口素质道德风尚逐步形成。全球对社会主义的质疑舆论声仍存在,面对严峻的环境,我国坚持战略部署,打开局面,迎来“走一路带一路”格局,创造和谐社会新篇章。党的十九大召开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关键时期,事关党和国家事业,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键词】: 和谐社会 文明 制度 紧迫性

目录

一.摘要......................................................................1 二.关键词....................................................................1 三.目录......................................................................1 1法制.....................................................................2 1.1电商法治...............................................................2 1.2法制建设...............................................................3 2经济格局规划.............................................................3 2.1市场经济...............................................................3 2.2社会管理...............................................................3 3.文化.....................................................................4 4.生态平衡.................................................................4 四.参考文献.................................................................5

[1]

正文: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理想社会状态的描绘,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定义和性质是什么?和谐社会的定义,我的个人理解是,在社会 1 的基础上,人与所有事物的融洽相处,生态平衡,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状态。和谐社会的性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在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的重要性,明确了任务目标:

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完善,依法治国全面落实 二.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差距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三.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四.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形成 五.社会管理体系制度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六.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1.法制,在秦朝由商鞅提出,根据秦国实际情况,商鞅第一次变法,体现法制社会雏形。商鞅第二次变法有标准尺度,中央集权管制。

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经历了探索曲折,实践,完善体系。在概念上经历了从“法制”到“社会主义法制”再到“依法治国”的演变。

1.1电商我国法律条例众多,仍不健全,举个例子:电商的崛起,严重冲击实体经济,全民热衷于网上消费,市场上真真假假参差不齐;消费者在网上消费的售后保障,无人监管,导致电商成了假货重灾区,大量消费者在315集中控诉,网站平台维护消费者立场,进行消费监管,从而保障消费者利益,国家对电商法规的空缺重视,起草颁布了(或修正)了诸多有关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此外在《合同法》、《刑法》中,均增加了有关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相关条款。2004年8月28日《电子签名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业界人士纷纷认为这是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法律”正式诞生的标志。我国在法制社会建设上,加大力度,贯切落实到位,做到了法制建设,法制实施。

1.2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文明前进的推动力。法制下的社会,是文明的环境,我国现法制实况是,有法可依,违法必惩,在落实惩处阶段发生质变,徇私枉法现演变成道德绑架,用道德舆论来惩戒,法制成了空谈。震惊全民的“辱母案”执法人员在现场有法不依,造成后续的伤亡,引起全民热议,“派出所已经出警”,但警察仅

[2]提醒了一句“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随即离开了房间。应当说,这种有限的执法方式,并没有达到制止“非法拘禁”的效果,被告人及其母亲的人身危险依然存在。舆论上给执法人员造成压力才重视重新判决,至此,我国要公平善治,以宪法为中心,依法执法,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党内、法律、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成立“民主监督”体系,尽量减少风评舆论影响司法公正的决判。加强建设法治是迫不及待的一项任务,刻不容缓。

2.经济格局规划

2.1市场经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创新带动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因地利得到先发展致富,北方较完好的保留原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建设完善,城市的制度健全吸引大量劳动力并快速发展;乡镇劳动力骤减发展缓慢,没有得到相关政策扶持,农耕技术水平仍落后。我国目前若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心所向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目标,调配劳动市场,使社会经济多样化、劳动市场各取所需。加强经济建设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大力推广创新创造,城市支援乡镇,招商引资,出台相关政策,乡镇居民福利普及到位大大地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南北部合力发展,公有制,多有制分配并存,体现和谐社会主义的富强,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城乡差距缩小,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网络覆盖,加强交通建设,实现交通网格接连,现代智慧化管理。报告表明前三季度,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1,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6780元,同比名义增长7.4%。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62元,同比名义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国家统计局分析认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发展,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发展的包容性和获得感明显增强,为更好地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

我国经济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全球市场的经济互惠互利,带来的科技创新引领先锋。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我国经济市场矛盾不断,政府出面调控,稳住市场规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不少商贩昧着良心经商,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这种行为偏离了市场经济需求基本道德,违反了行为准则。

2.2加强社会管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矛盾一直存在,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对创新发展的保护,为创造提供更好的平台。

[4]

[3]社会的管理制度、体系健全。民生民声,我们听取,做好群众的基础工作,对欠缺的制度进行修改,保障居民生活,建立有效机制,获取民众信息,提供良好社会社会环境,民众的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平统一是社会主义的理想状态最高境界。“藏独”、“台独”、“港独”是历史遗留问题,坚持祖国的统一,实行“一国两制”,共同发展,对外来不利舆论,抵制发声,对挑衅统一祖国举动的,我们拿起武器守卫祖国。祖国的强大,民族的统一,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研发创新,是带动科学进步发展,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带来的进步,远比西方领先,由于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落后西方国家甚远,“落后就要挨打”带来的经济创伤久久不能恢复。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推广自主创新科研道路。获得两弹一星、结晶牛胰岛素等重大科技成就。近观,科学创研带来的经济效益,国家民主自强,成为政治强国。十九大的召开对文明物质强国提出了十五年要求从2020年到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的发展是均衡普及发展。文明现代化建设,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抓紧实施,拓展相关业务,学习技术前沿,强化科技战略部署。改革创新带来的产品投入经济市场带来效益,对创新的中小企业加以扶持,对创新文化技术加以保护、运用。我国科技在落后的情况下,南仁东教授坚持并落实了天眼计划。2016年9月25日,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惊艳了世界,带动我国科技发展。

3.文化,推广义务教育,贯彻党的指导方针,教育是我国民族精神复兴的基础,从义务教育开始,深研教育,开放教育平台,支持现代化教育,让更多民众接受教育,推动乡镇教育,缩短与城市教育的距离,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对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与企业合作,给予支持,提高就业率。对于职业上岗证,放松要求政策,宽进严出,让每个上岗证都有发挥的作用;对海外留学人才,启用人才计划,要学以致用,优化市场劳动力结构。以社区为单位,多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拉近邻里和睦关系,国粹文化瑰宝不能丢,弘扬我国古文明,文化的传承。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青少年的体育课不可取缔,更应加强锻炼;思想道德素质,更体现一个国家文明精神,人民贫富不均的矛盾内部消化,提升全民素养。共造和谐社会,从社区、组织、政府做好基层工作,巩固文明发展,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社区与政府给予最大支持与指导,各阶段文明素质百花齐放。

4.生态环境,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较少数,并且是区域性发生。人为因素则是快速发展,破坏了地球原始生态,导致全球变暖,四季愈加不明显。我国推行绿色环保出行减少车尾气排出污染,研发环保产品,投入市场使用;实行再回收利用节能计划,对园林 绿植加以保护,对植地覆盖面积有计划扩大;排污,进行滤化才能排污,禁止未过滤直接排放污染,如经发现,严惩,建立全民监督制,一视同仁,严惩不贷;PM2.5检测数据如实公告,各区域落实依照当地情况的整治计划,对于排污大的企业进行指导整改,从企业开始着手,细化到居民,养成习惯,低碳环保。黄河长江的水土流失,开展整治计划,维护生态平衡,贯彻落实到位,生态维护,迫在眉睫。根据实况,执行“退耕还林”的任务,法律条文的不完善需修改完善,全民遵守执行,进行监督举报制,经核实,做出相应处理。

党的十九大后,我们任重道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党的指导,开展特色和谐社会道路。我们经济发展中需克服重重困难,维持生态平衡,加强经济建设,加强军队建设,全民思品素质提升等战略部署。党和各族人民,为了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构造和谐社会,全民参与,积极进取,创造公平公正、和谐友爱、民主法治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1]李维香.生态平衡: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商场现代化》,2007年31期 [2]澎湃

(上

海),http://money.163.com/17/1019/10/D13QNGH1002580S6.html#from=relevant,2017-10-19 [3]原标题: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

上的报

告http://news.163.com/17/1027/16/D1P2BN8G0001899O.html,2017-10-27 [4]俞可平先生.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第五篇:加强军事国防建设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隐伏危机的战略地缘环境迫切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来弥补。

(一)、国防历史的回顾

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但是到现代硕果仅存的国家也只有一个中国了。巴比伦是彻底地消亡了。埃及和印度虽然还作为国家存在着,但是,统治着它的民族早已经象走马灯一样换了又换。因为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只具备发展文明的必要条件,水源充足、植被茂盛、资源丰富,但是缺乏必要的地缘战略优势,优越的资源条件反而被其他民族垂涎三尺。唯独只有中国,在古代交通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东靠大海,西倚高原,南接从林,北临沙漠,在中华文明的萌芽时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安全屏障,使中华文明在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里发展繁荣。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两种不同文明的激烈碰撞,偶然有周围的匈奴、吐蕃、鲜卑族骚扰滋事,但都不足为大患。唐宋以后,文明相对成熟,实力相对强大。因此当中国强大的时候,就赶跑他们(驱逐匈奴,怛罗斯战役),在相对积弱的情况下,就用优势文化来同化他们。较好的地理位置,从客观上保证了文明的蓬勃持续发展(类比于近现代美国的对该国在两次大战成为第一强国的事例)。与欧洲无数城邦小国在匈奴西迁带来的一波又一波的种族迁徙和外族入侵中烟飞灰灭比起来,简直就象是世外桃源一样。

但是到了近代,对我们有利的战略环境就发生了变化。随着欧洲工业化的推进,蒸气机、火炮的发明,原来是我们的安全屏障的大海、长城,现在可以轻而易举地逾越。而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及时地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及时扩充军事实力来弥补战略地缘缺陷,确保国防水平,因此(以前海上的小患也有,例如唐朝的白江口大战、明朝的倭寇)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百余年内,西方列强跨(海)洋而来,光从海上入侵中国就达470余次。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荒原、荒无人烟的兴安岭、雄伟的万里长城,再也挡不住俄罗斯人侵略的脚步(莫斯科公国-彼德大帝-苏联2平方公里/天)。虽然青藏高原不适合英国人居住,也叫他们折腾出一个麦克马洪线出来。前前后后,中国一共签订了700多个不平等条约,赔款8.2亿两白银,还让俄罗斯抢去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李鸿章诗: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再后来日本大规模入侵,小日本跟着西方列强进来抢劫,拿了我们的钱,发展了国力,造好了枪炮,回过头来再次发动侵略战争。全国人民发动起来,通过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民抗战,总算熬到了打赢,国家损失6000亿美元,伤亡了3500万人。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主席就高瞻远瞩,左右开弓。往东打了朝鲜战争,志愿军毙消灭了联合国军71万人,把美国佬从鸭绿江打回了三八线。真正打出了国威军威。往西收拾了印度,把他们打退到了传统习惯线。接下来中国援越抗美,美国又只好打了第二次没有取得胜利的战争。开发建设大三线,当掉裤子发展两弹一星,通过加强军事实力,在相对更加恶劣的周边安全环境中,开拓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至少这五十多年里我们没有再打过大仗,现在才可以一门心思发展经济。

只有国防实力强了,确保周边环境安全了,国家才能兴盛(汉唐盛世,都有对外用兵,亡于内乱);国防实力弱了,周边安全环境就不安全,就会引狼入室,被外敌侵略,国家就容易灭亡(宋代积弱,杯酒释兵权;明代猜忌,自毁长城,亡于外族)。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21 10:56

(二)、现在的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目前的周边安全环境,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的全球战略所影响而导致的。在整个冷战时期,中国仅仅是美国的一般威胁对象。苏联解体后,美国逐步把对中国的威胁摆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首选对象。首先,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具挑战性的重大事件”,“将对美构成日趋严峻的挑战”。其次,中国作为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国家,位于亚洲大陆的中心地带,扼守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前沿,地缘位置十分重要。远在北美的美国,只有控制了中国,才能更好地控制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因此,美国国防部的《四年防务战略审查报告》实质上已经把军事威胁的主要矛头指向了中国。建立一个围堵中国的“全月形战略包围圈”,一直是美国对华政策追求的目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美国过去对台湾的军事控制等,都是这一战略图谋的展现。只是由于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主要对象是苏联,使美国无暇全力东顾,影响了美国对中国实施战略包围的力度和进程。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军事上重点防范中国的战略日趋清晰,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加紧构筑围堵中国“战略包围圈”的进程。

当前中国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历史传统的因素外,再加上美国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呈现了如下特点: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21 10:561、中国在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我国陆地边界2.28万公里,接壤15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清朝以前中国人的国土观.士人.义.舍生取义.“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尽又何妨”.国家安全观和国土观的分割;西方人的国土观.商人.利.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安全观和国土观的统一。有实力的时候不划界,任人宰割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历史包袱留到了现在)。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中日摇摆、北方四岛的运筹)。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1999年的“周边事态法”将中国大陆、南海和台湾等纳入防卫视野,2000年,决定组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型”向“进攻型”的转变,最近在钓鱼岛、东海油气田、大陆架划分等方面与我纠葛不断,由于小泉任首相后第五次参拜神社,蓄意挑衅,中国外交部宣布推迟日本外交大臣23日访华的计划。印度于90年代初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在21世纪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为此,实现了军事战略由80年代确立的“区域有限威慑”向“区域全面威慑”的转变。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21 10:572、新型核力量在我周边崛起,既对我构成威胁,又成为引发连锁反应或外来干涉的现实条件。印、巴两国相继拥有核武器后,2002年底,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退出《核不扩散条约》,重新启动宁边核设施,向核俱乐部迈出新的一步。从长远看,上述三国同为我近邻,尽管三国与我关系亲疏不同,但是,其共同之处是:它们拥有核武器都是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威胁。从近期看,三国对我的安全意义异曲同工。首先,印巴拥有核武器使之成为双方敢于冲突的后盾。双方的任何冲突既直接影响我国利益,又可能引入外来势力介入与干涉从而破坏我国西部脆弱的安全基础。其次,布什宣布朝为“邪恶轴心”后,朝鲜的危机感加重,朝鲜

此时加速核武装进程将使半岛局势随时恶化,可能提前引入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干涉。美朝较量直接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朝强硬政策的任何非理性发展都将使我直接面对美国的军事力量。

3、美国强行切入中亚使我国首次在陆地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对我东西海陆威胁已成现实。登陆亚洲大陆一直是战后50年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朝战、越战曾延缓了美国强行“登陆”的企图,但是,“9·11”事件使美国借阿富汗战争,率领北约插入了欧亚大陆的心脏,占领了亚洲诸大国惟一的联络区,扼制住了亚洲最后的“能源希望之地”,掌握了控制周边国家经济发展节奏的主动权,从而实现了瞰制中俄印巴伊等亚洲大国的目的。美军占领阿富汗后,在我西部埋下贴身隐患,同时沿着中东经中亚、东南亚到东北亚的“不稳定弧形地带”,建立稳固的军事存在。使我在东西南三面受敌,我陆上防御首次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美国对华已构成直接威胁。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21 10:574、固有的安全疾患隐性发展,亚太国家与美国联盟复苏,我国安全“东急西重”现象突出。我国固有的周边安全问题一直是“多项并举”。一是台独势力的恶性发展。美台军事关系的跃升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发展,增加了祖国统一的变数。二是南沙及其海洋国土被蚕食。美国军政官员有关南沙群岛的表态、与有关国家频繁的海上军事演习直接威胁着我对南沙的主权诉求。三是国内搞独立的组织隐性发展,战略对手肢解中国的意图阴魂不散。桥本龙太郎公然要把中国分裂为七块,表示:“中国必将是一个分裂的国家……我热切期待着中国的崩溃。”美国一位著名学者写道:“中国在新疆的麻烦,对美国是一个诱惑……只有当新疆穆斯林分子走武装斗争道路时我们才能利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现有的安全隐患将因美国的介入而恶化。首先是冷战后亚洲地区的“联盟战略”经过调整已再次复兴:美与东盟有关国家的军事联盟正在复苏;美日联盟向共同参战迈出新步伐。其次是美印、日印关系的发展从军事交往切入,这种权宜之计的合作对华只有负面影响。再者,美日在台湾问题上的默契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变数;美印在西藏问题上的合作也达到了默契的程度;日印合作在地缘和领土问题上构成了对我国最佳的斜线战略牵制(首尾难顾),日首相森喜朗2000年8月访印时明确表示了联印制华的企图:“关于日印关系,只要看一眼地图就可一目了然,这在战略上是非常重要的。”对称夹击中国的战略构想对日印显然已了然于胸。回答人的补充2009-05-21 10:58

二、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实现需要强大的国防实力作支撑。

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周边国家的关注。西方有些政治家和战略家认为:“迅速崛起的大国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肇事者”。为什么,争夺资源、市场、财富。

有人认为,现在中国只要一门心思发展经济,一切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但历史的经验并不支持这种看法。中国是早期世界财富增长中心之一,中国的经济在1700年占世界GNP的23.1%,接近整个欧洲的水平,1820年中国GNP占世界的32.4%,大概是同期整个欧洲的1.2倍,但结果是20年后就被英国打败了。1890年中国GNP占世界的13.2%,是同期日本的5.3倍。但五年后即1895年中国又让日本打败了。历史上东西方贸易使通往欧洲的阿拉伯半岛的人坐拥财富。11世纪开始西方人发动了持续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军人先行,商人紧跟,结果是阿拉伯半岛的商路及其运转的财富便移到意大利人手里。意大利成了西方世界财

富增长的中心。后来西班牙通过世界殖民掠夺而崛起,在掠夺中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1588年英国与西班牙海战,西班牙战败,此后世界的财富增长中心就移向英国。美国在抵抗英国殖民和封锁中崛起,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欧洲衰落中成为新的世界财富增长中心。(真正世界性的财富转移或国家经济安全利益的维护,本质上不是靠贸易谈判,而是靠暴力来实现的。在发展内向型经济时可以独立地创造财富,但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时肯定做不到。)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21 10:58

一)、参与全球能源分配和保证能源通道畅通是国家崛起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国内资源的大量消耗使中国对国际资源的依赖日益严重。据统计,到2010年,国内石油、天然气、富铁、富锰、铜等10种矿产已不能保证并需长期进口,铬、钴、铂、钾盐、金刚石等严重短缺。到2020年,对经济发展45种矿产资源中可保证经济发展需求的只有5种。中国更是能源消耗大国,2004年,中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占5.7%。(美国25.7%,日本7.7%)。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耗也直线飙升。1993年起,我国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从2000年开始,年均增长11.69%。2005年原油消费需求约为2.7亿吨,而国内产量仅为1.7亿吨,需要进口量达到1亿吨左右。

地球上能源的储蓄量是有限的。世界各国都把能源保障作为支撑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来考虑。就美国而言,正是由于其消耗量占世界年石油消耗总量1/4,才保证了美国各方面超强发展,维持这一消耗量,是维持自己的超强地位的基本保证。日本是个小国,以7.7%的消耗量已经居世界经济第二大强国,石油需求已经趋于饱和。而我国目前达到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石油消耗量就已经居世界第三,若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即使仅仅是中等水平、相对全面、相对平衡的小康,石油消耗量也将是惊人的,保守的石油需求量将达到5亿吨。由于国内资源不足以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国际资源分配,必将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发展形成挑战。仅此一点,牵制中国的发展速度,为中国的发展制造摩擦,将是美国长期坚持、不会动摇的战略。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21 10:58

我国目前能源进口的主要来源是中东地区。去年我国原油年进口约为9000万吨,65%以上来自中东(非洲、中美洲、俄罗斯)。但是美国自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军事力量第一次对中东富油区实现了直接控制,可以随心所欲地影响我国的石油供应。同样的,中国军事力量对于运输这些石油必经的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鞭长莫及。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谁就把手放在了中国的战略石油通道上,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美国部署在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印度游弋在马六甲海峡西口和印度洋上的特混舰队,日本蠢蠢欲动的海外派兵和大得离谱的“直升机驱逐舰”,以及出没在东南亚海域的现代化海盗,无不构成对中国石油供应的压力。来自非洲、拉美和东南亚地区的油气供应同样要依靠漫长的海上运输。而中国的海上力量却连南海尽头的曾母暗沙都很难连续巡逻。十年前美国海军在印度洋拦截中国商船的“银河号”事件,就使中国军方怒火万丈却毫无办法。十年后的今天,局势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过份薄弱的国防力量客观上已成为制约中国对外经济命脉、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回答人的补充2009-05-21 10:59

在这种形势下,就近从中亚和俄罗斯取得石油供应成为很自然的选择。但是,中俄安大输油管线和两大石油公司联合收购北里海油田却都是一波三折,磕磕碰碰。进军里海由于国际大股东行使优先认购权而受挫,已经签署总协定的中俄原油管道由于日本的插手阻挠而摇摆不定。“走出去”的石油战略显得异常艰辛,以至被称之为“一次沉重的起飞”。什么原因?能源是稀缺的,竞争是世界范围的。20世纪大国的外交策略的核心就是围绕着能源。回顾一下20世纪的美国外交策略,20世纪美国外交策略是19世纪英国外交策略的继承和发展,其要点是:距中东及中亚石油国四周及石油运输线两侧的国家越小越好,因为这便于他们控制;离此之外的国家越大越好,因为这可使他们在巨石般相互磨擦挤压掣肘中无力他顾。90年代,英美等西方国家又通过促成苏联解体的方法,把它们的宿敌俄国版图远远地推向北方,在俄国和中东石油国间,出现了一片细碎的中小国家。目前,在中东和中亚周围除中国外,已没了有实力的大国。分离中国西部,特别是中国西藏地区,将很可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些国家的下一个目标所在。在把俄国推向北方之后,再在中国和中亚中东石油国之间设置一道象西藏和新疆这样的政治屏障,这在西方一些政治家看来,符合他们永久控制中东中亚石油的战略利益。所谓“西方七国集团”实质上是世界石油资源垄断地位共享集团。他们的投资利益可以不同,但在石油垄断利益上,他们是一致对外、毫不含糊的。这就是西方大国在对待**分裂主义活动一致持倾向态度的原因。

大国必然要有与之相应的安全边界和外延空间。美国的利益边界是非常大的,覆盖全世界,因为它的利益已遍布世界。我们的利益虽然也卷入世界,但是我们的利益边界基本上就没有出中国的主权边界,这是我们长期的本土防御的国防观念造成的。事实上,全球化应该也包含自卫手段的全球化,利益走向哪里,我们的自卫手段就应该走向哪里。我们国防不应仅注重边界安全,更要注重利益安全。(银河号、驻南大使馆)我们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不用武力来打开市场,掠夺资源;但是需要国防力量来保卫全球化范围内的国家利益。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21 10:59

二)、保护海洋资源事关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利益

21世纪,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世界各国继续发展的主要支撑点。沿海国家维护海域主权将是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的导火线。我国已经把发展节约型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应对能源危机的重大国策之一,加快了能源革命的步伐,以缓解对世界能源需求的压力。但继续保持对世界能源一定的需求量和保护、开发海洋经济专属区,仍将是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础性战略环节。

即使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划定,我国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可管辖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也仅为0.3,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0.94的1/3。(与我国海洋接壤的国家,日本超过11,菲律宾6.31,朝韩2.17,越南2.19。)我国人均海洋面积仅0.0029平方公里,是世界沿海国家人均海洋面积0.026平方公里的1/10。由于我国是人均拥有的资源低于世界平均值的国家,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确保我国保持增长速度的关键,也是降低资源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必需。因此,捍卫我国领海及海洋资源权,极具战略意义。日本也是低资源的国家。目前的资源消耗对外依存度高达90%。使日本经济随时处于高危状态,使日本对海洋资源极度重视。1996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关于排他性经济水域及大陆架的法律》,主张“其超过部分以中间线为准”的“等距离中间线”原则。不仅将钓鱼岛完全划在了日本国主权范围,而且向中国领海方向推进了数十海里,为日本今后以捍卫领海为名发动战争提供法律支撑。

中日两国海面距离最近处不及360海里。按各自200海里作为本国管辖的经济专属区,也有40海里的争议海域。中方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大陆架理论来划定,与日方提出的“等距离中间线”原则存在重大分歧。这将成为海域管辖权纷争的焦点。东海油田的发现、发掘,使日本的海洋扩张行动进一步升级。日本认为,我国东海蕴藏有60至70亿吨的石油和天然气,相当于黑海油田的储存量,是第二个中东。如此诱人的宝藏,日本岂会轻易放手。日方早已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钓鱼岛争端、东海石油开采争端、日台海域争端,仅仅是开始。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战争嚎叫早已甚嚣尘上,扩张野心昭然若揭。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21 10:59

目前日军编制定员虽然不到30万余人,但是部队员额中的士官比例占70%,这样的配额在战时可扩充达到300万,表明日本时刻准备作战。2004年12月,日本刚拟定的《日本防务大纲》明确把中国列为“敌国”。而之前一个月(11月10日至19日)美日两国动员了超过11300名日本海上自卫队官兵和4400名美国海军官兵,35艘水面战舰、战略核潜艇和约260架包括航母舰载机在内的作战飞机,6颗绝密军事间谍通讯卫星,模拟日本海爆发的战争举行超大规模的联合军演。再结合近来日本首相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逐渐合法化、日本派兵伊拉克、军国主义思潮汹涌澎湃等新情况,日本已经在背弃“和平宪法”的路上走得太远,足以引起我国高度警惕。

在南海海域,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235亿吨,天然气8.3万亿立方米,磷矿储量25万吨以上。除中国控制6个礁和台湾驻守最大的太平岛外,共有四十多个岛屿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非法侵占,并且还与跨国公司合作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目前已经划出200多个区块进行招标,钻探油井650多个,南海争端逐渐变得国际化、复杂化。据统计,中国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中,有一半以上面临“主权归属争议”。(根据海洋法,一个岛屿周围的主权水域可延伸到1500平方公里,并可以附带控制43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日本不惜血本,在其国家东南方向、距离其国土几千公里外的0.4平方公里的无人居住“冲之岛”进行所谓“主权宣示”,意在圈占大面积海洋国土。2005年5月,日本右翼分子代表石原慎太郎还登临该岛。)

下载纪律作风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纪律作风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重要性,紧迫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重要性,紧迫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的稳定......

    新时期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

    新时期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 重要性: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

    试论新世纪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试论新世纪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赵志宇在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必须从当前的时代特点出发,正确认识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增强党性的自觉性。新世纪......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精选五篇)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 答: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科技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各类农具、农业机械、运输工具、生产性......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culture或organisational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

    高中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中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民族精神 高中学生思想现状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阐述,先解决民族精神是什么的问题,这既包括中华人民在五千年发......

    个人形象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模版)

    个人形象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 个人形象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 很多大型外企的销售人员多数被要求个人形象良好,个人良好形象包括了气质、态度、表情、言语、工具、衣着等,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