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激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多出、快出优秀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青办发〔2005〕3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西委〔2004〕118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下简称拔尖人才)是指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等工作,代表着当今**领先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第三条选拔拔尖人才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严格标准、总量控制的原则,不受学历、职务、资历、身份、年龄的限制(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除外),以对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和现实政治表现为根本依据。
第四条对拔尖人才实行全出竞进的动态管理办法。每两年选拔一批,每批管理期四年;管理期满后拔尖人才资格自动终止,同时不再享受拔尖人才的有关待遇,可参加新一批拔尖人才的评选。
第二章选拔范围和条件
第五条凡在我市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均可参加拔尖人才的评选。
第六条拔尖人才推荐对象须是热爱祖国、政治坚定、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近四年来取得以下成绩之一者:
(一)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三种奖项中任何一种奖项的人员;
(二)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三种奖项中任何一种奖项一等奖的前四位人员,二等奖的前三位人员,三等奖的前两位人员;
(三)获得**市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三种奖项中任何一种奖项一等奖的前三位人员,二等奖的前两位人员,三等奖的首位人员;
(四)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首位人员;
(五)获得一项以上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或三项以上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并已实施,且具有较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六)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方面成绩突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为**市精神文明建设赢得重大荣誉的;
(七)在教育、卫生、体育等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在本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被我市同行公认并被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定为专业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的;
(八)专业技能水平高,在各行各业职业技能操作中有被社会公认的绝招绝技,代表我市参加**市级以上技能比赛受到表彰,在**乃至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并取得突出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九)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成绩突出,并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十)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运用现代管理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有重大改革创新的管理措施,有反映其管理思想和经验的论文、综述或著作,所在单位管理水平及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达到**市同行业先进水平的。
第三章选拔方法和程序
第七条拔尖人才选拔工作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具体组织实施。选拔的程序是:
(一)宣传发动。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和下发通知等形式,广泛宣传选拔拔尖人才的相关政策,公布拔尖人才评选的标准、条件和方法步骤。
(二)逐级推荐。推荐人选采取单位推荐、学术团体举荐或个人自荐的方式产生。单位推荐和学术团体举荐的,由个人向所在单位或学术团体申请,核实材料后,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推荐人选确定后,要广泛征求单位职工意见,并在本单位显著位置公示三天,如无异议,由推荐单位和被推荐对象填写《**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登记表》,连同反映推荐人选成果业绩的原始资料及复印件等,经主管部门审核后一并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个人自荐的,可以由个人直接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资格审查。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技局等部门,根据拔尖人才选拔条件,对上报的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将审查合格的人员列为考察对象。
(四)组织考察。由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考察对象的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成果业绩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根据考察情况,确定出评审对象。
(五)专家评审。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技局等部门对评审对象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不同行业、专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各行业评审对象比例。同时,组建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专业评审组,对评审对象进行专业评审。评审工作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评审结果,评审对象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的确定为公示初步人选。
(六)社会公示。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公示初步人选进行审核并确定出公示人选,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征求纪检、监察、政法、计生等部门意见。
(七)组织审批。将公示无问题的人选名单,提报市委审议批准。
第四章奖励形式和待遇
第八条拔尖人才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颁发《**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证书。
第九条拔尖人才在四年管理期内享受以下待遇:
(一)自批准之日的下个月起,由市财政发给每人每月100元专业技术津贴;
(二)每年安排一次健康查体,安排休假15天;
(三)定期组织外出考察疗养。
第十条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不受单位的岗位数额限制,管理期满未能继续被评为拔尖人才的,须参加单位的岗位竞聘。
第十一条对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实行重点扶持,体现优先原则。同等条件下,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单位要优先申报、主管部门要优先审批、科研经费要优先拨付。
第十二条建立**市拔尖人才专项资金。由市财政按每位拔尖人才每年2000元标准拨付经费。其中,每人每年发放津贴1200元,其余800元作为拔尖人才管理、培训、查体等费用。专项资金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市委、市政府管理使用。
第五章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拔尖人才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技局代市委、市政府进行综合管理,所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
(一)建立目标管理制度。拔尖人才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四年奋斗目标和办法措施,填写《**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考绩档案》,每年以书面形式报告工作、学习、生活情况。
(二)建立实绩考核制度。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负责对拔尖人才进行日常跟踪考察,了解掌握其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每年年底写出考察管理工作报告,报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对拔尖人才进行年度考核,凡经考核连续两年完不成目标任务的,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报市委、市政府批准,调出拔尖人才管理范围,并不再享受拔尖人才有关待遇。
(三)建立组织部门及领导干部联系拔尖人才制度。市委组织部、各主管部门和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负责同志要与拔尖人才建立联系制度,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对拔尖人才的培训教育。将拔尖人才的政治理论教育和业务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从思想上、政治上关心其进步。每两年至少轮训一次,每次时间不少于五天。
(五)重视发挥拔尖人才的作用。定期组织拔尖人才开展科研攻关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鼓励他们多出、快出优秀成果,加快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
第十四条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理以及因个人过失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取消其荣誉称号和相关待遇。
第十五条拔尖人才调出本市或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再继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应及时报告市委组织部,并不再作为拔尖人才管理。
第十六条**市级以上拔尖人才直接列入**市拔尖人才管理范围,但不重复享受**市拔尖人才有关待遇。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外省市获奖成果项目和国外获奖项目不作为拔尖人才评审的主要依据,但可作参考。
第十八条对扶持和爱护拔尖人才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压制、刁难拔尖人才发挥作用者予以严肃处理;对弄虚作假骗取拔尖人才称号者,取消其荣誉称号,追回发放的津贴,四年内取消其拔尖人才申报资格。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市原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篇: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2003-11-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下简称市级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工作,根据《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选拔和管理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工作的通知》(青发[1992])16号)和《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开发工作的意见》(青发[1999]23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级拔尖人才是指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代表青岛领先水平、为青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术、技术、管理、文化等领域中的带头人。
第三条 选拔市级拔尖人才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严格标准、总量控制的原则,不受学历、职务、资历、身份的限制,以对社会实际贡献和现实政治表现为根本依据。
第四条 对市级拔尖人才实行“全出竞进”的动态管理办法。每两年选拔一届,每一届管理期四年,管理期满即自动终止市级拔尖人才资格,同时不再享受市级拔尖人才的有关待遇,可参加新一届市级拔尖人才的推荐、选拔。
第二章 选拔范围和条件
第五条 凡在我市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加市级拔尖人才的评选。推荐选拔
市级拔尖人才的对象重点是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推荐人选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贡献特别突出者,年龄可适当放宽到60周岁。
第六条 市级拔尖人才推荐对象应当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近四年取得以下成绩之一者:(一)获得国家一、二、三等技术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以及获得国家部委、山东省、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首位人员;
(二)获得两项以上山东省、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首位人员;
(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并已实施,且具有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四)获得两项以上国家设计金质奖、银质奖、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并均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五)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或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5篇以上应用科学或两篇以上基础科学方面的论文,或在省级以上出版机构出版过两部以上专著、并被公认为具有较大科学和实用价值的;
(六)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成绩突出,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七)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领导管理工作,运用现代化管理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有重大改革创新的管理措施,有反映其管理思想和经验的论文、综述或著作,所在单位管理水平及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
(八)在宏观发展战略、重大建设项目和对外交流、招商引资中,提出具有重大价值的可行性论证、咨询、建议,或解决了重大疑难问题,并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九)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方面成绩突出,获国家、省(部)级表彰,为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赢得重大荣誉的;
(十)在政法、教育、卫生、体育等专业技术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被公认为专业学科技术带头人,并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的;
(十一)专业技能水平高,有被社会公认的绝招绝技,参加国家、省、市技能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
第三章 选拔方法和程序
第七条 市级拔尖人才选拔工作由青岛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委具有组织实施,推荐工作的程序是:
(一)通过新闻媒体,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选拔市级拔尖人才的政策、标准、条件和工作方法步骤;
(二)由单位、学术团体、同行专家或个人,向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推荐或自荐,各主管部门按照选拔条件提出初选名单,填写《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表》,并附推荐报告,一式三份报市委组织部。
第八条 推荐上报的市级拔尖人才人选按以下程序组织评审:
(一)审核材料。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上报人选的材料;
(二)专业评审。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委等部门对推荐人选进行分类,并组建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若干个专业评审组,对推荐人选进行专业评审;
(三)组织考察。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通过专业评审的推荐人选进行政治表现、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全面考察。经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并向社会公示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
第四章 奖励形式和待遇
第九条 市级拔尖人才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颁发《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证书。
第十条 市级拔尖人才在4年管理期内,享有以下待遇。
(一)自批准之月起,每人每月发放200元专业技术津贴,经费由市财政拨付。同时获省、市级拔尖人才称号的,其月技术津贴可重复享受;
(二)每年安排一次健康查体,年龄在55岁以上的可办理二类医疗保健;
(三)夫妻分居两地的市级拔尖人才,其配偶、子女可调入本地。配偶、子女属农业户口的,可办理“农转非”手续;
(四)每年安排休假20天,已有休假制度的单位不再重复安排,不足20天的可以补足;
(五)对市级拔尖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市财政在资金上给予重点保障。市财政按每位市级拔尖人才每年6000元的标准一次性拨付经费。其中每人每年发2400元技术津贴,其余3600元为目标考核奖励、休假、培训、查体、因特网服务等有关费用。经费由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市委、市政府管理使用。
第五章 管理内容和措施
第十一条 市级拔尖人才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委代市委、市政府进行综合管理,各市(区)、市直单位协助管理;市级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一)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市级拔尖人才根据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和四年奋斗目标,以及办法措施,填写《拔尖人才考核档案表》,并每年以书面形式报告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
(二)建立实绩考核制度。按照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由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进行考核,并写出考核报告,报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在管理期内的第二年对其进行全面考察,作为调整依据;
(三)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市委组织部、各主管部门和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负责同志要与市级拔尖人才建立联系制度,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专家协会等各种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十二条 对市级拔尖人才在政治上给予关心爱护,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支持帮助,为其快出成果、多做贡献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宣传市级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提高其社会政治地位;
(二)加强市级拔尖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其学习政治理论,从思想上、政治上关心其进步,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发挥市级拔尖人才的参政议政作用,为各级党委、政府实施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四)组织市级拔尖人才进行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优先安排国内外专业学习考察;
(五)市级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充分体现优先原则,做到单位优先申报、主管部门优先审批、科研经费优先拨付;
(六)市级拔尖人才科研成果的开发运用和学术著作的出版发行,列入重点计划,给予经费支持;
(七)曾当选过两届拔尖人才的,退休时授予“青岛市资深专家”称号,技术津贴终身发放;
(八)市级拔尖人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不受资历、学历限制,一般评聘为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个别因岗位限额不能评聘的,由市人事局增补所需数额;
(九)市级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一般不办理退休,因身体健康原因或个人申请除外。管理期满的市级拔尖人才退休后,退休费补贴到本人退休时标准工资的100%。
第十三条 市级拔尖人才犯有严重错误,或因个人过失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取消其荣誉称号和待遇;管理期内的市级拔尖人才,连续两年不能完成工作计划,奋斗目标中期考察不称职的,调整出市级拔尖人才管理范围。
第十四条 为加强市级拔尖人才之间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拔尖人才的整体智力优势,成立青岛市高级专家协会和拔尖人才服务中心,支持和帮助市级拔尖人才开展科研活动,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第十五条 市级拔尖人才调出本市或专业工作有变动,以及有其它重大变故的,其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应及时报告市委组织部,并征得同意。
第十六条 中央、省驻青单位的省级拔尖人才直接列入市级拔尖人才管理服务范围。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外省市获奖成果项目和国外获奖项目不作为市级拔尖人才评审的主要依据,但可做参考。
第十八条 在评选市级拔尖人才的基础上,向国家推荐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向山东省推荐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第十九条 对扶持爱护拔尖人才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利用评
审市级拔尖人才之际,压制、刁难人才者或弄虚作假骗取市级拔尖人才称号者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 各市(区)、市直各单位和中央、省驻青单位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本单位、本行业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秦皇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
秦皇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
(2003年11月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下简称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拔尖人才主要是指经选拔在我市从事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开发与转化、经营管理、文教卫体等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控制总量的原则,不受身份、技术职务和资历的限制,以对社会贡献和政治表现为依据,严格按照选拔条件和规定程序进行,确保质量。
第四条 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具体工作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负责。
第五条 对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选拔一次,管理期限为三年。
第二章 选拔范围和条件
第六条 凡在我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未脱离专业技术岗位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在专业技术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党政机关干部,均可参加拔尖人才的评选。已列入市管干部的,不再作为拔尖人才的评选对象。选拔拔尖人才,以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年龄一般不超过52岁;对贡献大、名望高、身体健康仍从事其研究领域工作的专家学者,年龄可放宽到57岁。
第七条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近三年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主要研究人员;获国家星火奖、专利奖、发明创造奖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的主要研究人员;
2、承担国家基金项目或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科研课题的主要主持人或课题负责人,参加国家或省(部)重大科研、技术、工程项目(正在进行或已完成)实施的主要人员;
3、获省(部)级科学技术省长特别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前三位人员;
4、以第一、第二作者在国外杂志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并被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索引)检索的论文一篇,或以第一作者在国家一级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二篇,或独立撰写正式出版过专著二部,或参编国家计划的教材二部,本人撰写在10万字以上;
5、获两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前二位人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获一项国家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或获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教育工作者;
2、直接培养的在校学生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或在全国中学生学科联赛中获一等奖的教师;
3、直接培养的在校学生在全省中学生学科联赛中获二项一等奖的教师;
4、获一项省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或两项省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的负责人(主持人)及获省级荣誉称号的教育工作者;
5、培养出打破全国记录的运动员的教练员或直接为国家培养(两年以上)输送(三年以内)优秀运动员(在国家大型运动会或锦标赛中获金牌)的教练员。
(三)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重点工程中解决了重大理论或关键性技术、疑难问题,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人员;
2、在市以上重点工程建设、重大技术改造、引进项目中,担任设计、施工方面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四)在农业技术方面有下列成绩:
从事农业栽培、农产品加工等相关技术研究、应用、推广或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获得一项三等以上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或一项二等以上省山区创业奖或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人员。
(五)在医疗卫生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在医疗卫生(含计划生育)方面,技术或成果填补了省级以上本专业空白,并得到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人员;
2、在医药科研中,发明研制新药、特药,被省以上卫生或医药药品监督部门认定,属省内首创,疗效显著,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主要研究人员。
(六)在新闻出版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成绩显著,获国家级新闻作品评奖活动一等奖或连续三年来每年在国家级报刊(台)发表头条文章二篇以上的新闻工作者;
2、获二项省级新闻作品评奖活动一等奖的专业人员。
(七)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性有届次的权威性评奖活动中获三等以上奖项者;
2、在省政府、省委宣传部、文化厅、省文联主办的全省性有届次的权威性评奖活动中获二等以上奖项者。
(八)在管理科学方面取得下列成绩:
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首创或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有重大改革和创新,使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单位经济效益居全国、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主要产品获国际、国家、省(部)级奖,企事业单位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本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二次市级荣誉称号的优秀管理者。
(九)在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完成科技项目产业化一项,项目投资额500万元以上或转化高新技术成果二项,累计成交额200万元以上的;
2、在省(部)级以上的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技术能手(标兵)称号或在企业技改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工人。
(十)获国家、省以上优秀专家称号的各类人才。
(十一)在律师、公证、刑侦、审判、检察、交通管制或其他行业中做出突出贡献,被公认为专业学科技术带头人,并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的人员。
第三章 选拔方法和程序
第八条 选拔拔尖人才,采取组织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法。
第九条 拔尖人才的选拔程序:
(一)公布条件。宣传选拔拔尖人才的指导思想、标准条件和方法步骤;
(二)个人申请。由单位、学术团体向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推荐,同时提交能够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实绩的论文、著作、获奖证书等原始材料(管理型人才涉及经济效益的材料,要有财税部门的证明)。
(三)人选初评。各县(区)、市直企事业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根据选拔范围和条件对人选进行初评,初评时要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被推荐对象进行考察,科学、公正、准确地确定初选人员,并将初选人员申报材料和论文、著作、获奖证书等原始材料,报送市委组织部。
(四)专家评审。市委组织部将初审后的人员名单按专业类别分别送交各专业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由综合评审委员会确定预选人员。
1、专业评审委员会组成:
为了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公正、准确,评选设六个专业评审委员会,分别是:
(1)应用科学和理论研究专业评审委员会;
(2)教育体育专业评审委员会;
(3)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专业评审委员会;
(4)农业专业评审委员会;
(5)卫生医疗专业评审委员会;
(6)文化艺术专业评审委员会。
对上述六个专业评审委员会没有包括进去的专业,由市委组织部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定向组织专业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各专业评审委员会由二十人组成,市委组织部负责聘任各评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随机抽取五至七名评委进行评审;综合评审委员会由各专业评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组成,主任由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担任;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职责是对上报材料进行真实性和专业水平的认定,确定本专业范围内拔尖人才人选,人选按拔尖人才名额的120%确定;综合评审委员会的职责是依据总量控制兼顾专业覆盖面的原则,按照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对人才的需求,对各专业评审委员会评选的人选进行综合平衡,确定预选人员。
2、评委的选聘条件: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治立场坚定,能够认真贯彻实施党的“科教兴国”战略;
(2)在本学科领域中有一定造诣,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专业人员状况,具有高级职称或荣获过“秦皇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上荣誉称号;
(3)作风正派,为人公道,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在群众中有较高声望;
(4)非本批拔尖人才候选人。
3、评审:
各专业评审委员会在认真审查核实参选人员有关材料、证件的基础上,对有关论文、论著的学术水平和奖项的级别、位次等予以确认,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排列人选名次,逐人写出专业评议报告;综合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平衡后,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入围人选排列位次,确定预选人员,由新闻媒体予以公示。评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评委出席方能召开,人选获得应参加评审评委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方为通过。
(五)确定人选。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预选人员的政治表现、思想作风、专业水平、群众基础等方面进行考察,逐人写出考察报告,经市委组织部部务会通过后,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会审批。
(六)市委、市政府命名。
第四章 管理制度
第十条 目标管理制度。在管理期内的拔尖人才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出在管理期间的工作目标、计划和具体措施,认真填写《秦皇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考绩档案表》,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市委组织部报告一次业务工作、政治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一条 实绩考核制度。市委组织部对拔尖人才的日常工作进行跟踪考察,管理期内对拔尖人才进行一次考核,主要考核其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实绩及其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各单位、各部门每年对拔尖人才进行一次工作目标考核。对完成工作目标的发给全额津贴,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的视情况减发津贴。
第十二条 联系制度。市委组织部、拔尖人才所在部门和单位领导与拔尖人才建立联系制度,经常交流思想,掌握情况。所在部门每年就拔尖人才的管理情况向市委组织部报告一次。定期召开不同类型的拔尖人才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十三条 调整制度。在管理期限内,有以下情况之一,由市委组织部审查,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取消其拔尖人才称号和本办法规定的待遇:
1、因个人原因给国家或集体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
2、有严重违纪行为;
3、有违法犯罪或参加反动(邪教)组织行为;
4、经考察发现不适宜继续作为拔尖人才管理。
第十四条 档案制度。市委组织部建立拔尖人才档案和信息库。记录拔尖人才的实绩考核结果和调整情况。
第五章 管理内容
第十五条 给予拔尖人才政治上的尊重和保护。
(一)发挥好拔尖人才参政议政作用。必要时邀请拔尖人才参加有关专业研讨会;大力宣传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
(二)培养选拔复合型拔尖人才担任领导职务。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复合型拔尖人才要大胆提拔重用。
(三)做好拔尖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他们政治上、思想上的进步。定期组织拔尖人才学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树立求实、创新、协作、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激励他们在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十六条 合理使用拔尖人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对拔尖人才的工作,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其特长。对专业不对口的,要有计划的逐步予以调整。
(二)尽量减少拔尖人才的社会兼职,使其专心致志地从事本职工作。确因工作需要兼职的,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三)无特殊情况,拔尖人才的工作岗位不得轻易变动。调出本市工作的,必须事先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再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 帮助拔尖人才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拔尖人才进行国内外的学术、技术交流。在安排出国考察或选派出国留学进修人员时,优先从年轻拔尖人才中挑选。
第十八条 为拔尖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一)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本单位优先申 报,各级主管部门优先审批,科研经费要确保专款专用。
(二)以拔尖人才为主承担的工作任务,配备助手和其他人员时,应尽量尊重拔尖人才本人的意见,以形成最佳群体结构。
(三)拔尖人才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优惠。
(四)拔尖人才可优先申报推荐专业技术资格,优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九条 改善拔尖人才的生活条件。
(一)市财政按管理期内拔尖人才的实际人数拨付管理经费,根据组通字[2000] 23号文件精神,每人每月发给技术津贴费150元。享受政府特别津贴和获国家、省优秀专家称号的人员,不重复享受此待遇。管理期内去世、已调离本市及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后又未被单位续聘的,从离岗之日起不再发放津贴。
(二)拔尖人才夫妻两地分居的,可根据本人要求将其配偶调到拔尖人才所在地。
第二十条 关心拔尖人才的身体健康。
(一)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组织拔尖人才进行一次体检。体检费、医药费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负责。
(二)每年为拔尖人才安排10天以上的休息疗养时间。学习考察与休息疗养可以结合在一起,由市里统一组织,经费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实报实销。
第二十一条 连续两次评为拔尖人才的,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一次性奖励5000元;拔尖人才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并被本单位续聘的,继续享受规定的保健待遇至届满为止。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对扶持、保护拔尖人才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压制、刁难甚至打击拔尖人才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查处,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二十三条 优先从拔尖人才中向上级推荐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人选。
第二十四条 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制定选拔管理拔尖人才的具体办法,并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五条 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第四篇:沧州市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沧州市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拔尖人才效应,激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调动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实现我市跨世纪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实行民主、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条件和程序进行。
第三条 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全市(含驻沧中直、省直企事业单位)各个领域第一线从事科研(含开发、推广、应用)、生产、教学、卫生、体育、.社会理论、文学艺术、管理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第二章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条件
第四条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取业道德。在专业技术上有突出贡献,并在评选规定时限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一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优秀设计奖、工艺技术改进奖、文艺振兴奖(以下简称六种奖励,团体获奖者限定前三名完成人);
2、获得两项以上国家部委或省级一、二等六种奖励,含技术进步奖、省长特别奖;
3、获得三项以上国家部委或省级三、四等,市级或省厅级一等六种奖励含技术进步奖、市长特别奖;
4、获得两项以上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发明专利,并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5、已成为我市某一行业或学科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在省级以上(含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过五篇以上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文或一部以上专著;
6、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解决了生产、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或关键技术问题,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7、在教育、卫生、财会、统计行业成绩显著,有公开发行的教材或专著,在省内外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8、在文学、艺术、新闻、体育行业成绩卓著,为发展我市文体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被省内外公认的优秀人才;
9、在企业、科研或其它专业技术性强的单位从事管理工作,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办法,成绩显著,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并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10、针对沧州实际,对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实用型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在国外的获奖项目,在国内未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审时只作参考。第三章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程序
第五条 凡符合上述条件者,由个人提出申请,填写《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呈报表》;所在单位负责对其申报条件核实把关,并按隶属关系逐级签署意见,业务主管部门择优向市委组织部推荐。
第六条 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推荐人选进行初审,并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评审小组),对其专业成果进行综合评审,筛选确定市级拔尖人才拟选名单,并对拟选人进行考察。
第七条 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拟选名单和考察结果提交市委组织部部务会、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会逐级审议,报市委常委会批准。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第四章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待遇
第八条 根据工作需要,可阅读本单位领导同志阅读的有关文件(非党同志按有关规定执行);可列席本单位领导研究业务的有关会议。第九条从批准之日起,每人每月发给专业技术津贴费150元,此项经费由市财政列支。连续三次被评选为市级拔尖人才或延续管理满两个管理期的,市委、市政府颁发“资深拔尖人才”奖章一枚和荣誉证书。
第十条 优先安排科研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和科研经费;优先配备工作助手,优先解决办公电话。
第十一条 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不受本单位指标限制,破格参加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二条 每年安排15天左右的调研或考察时间;每年一次保健体检,三年内享受10至20天的健康疗养。
第十三条 夫妻两地分居、家属子女“农转非”和就业等问题,按有关政策优先解决。
第十四条 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正常退休的,仍享受本文件规定各种待遇,直至管理期满。第五章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义务
第十五条 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强化奉献意识,提高思想修养,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十六条 积极投身改革,努力钻研业务,在专业技术方面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十七条 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积极培育新人,广泛联系各界入才和广大知识分子为我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第十八条 发挥智囊参谋作用,在制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引进项目等方面,主动为领导提供决策咨询和可行性论证。第六章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管理
第十九条 对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实行组织部门、有关部门和所在单位分层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其具体的职责是: 组织部门,负责拔尖人才的二选拔、报批和人员调整;负责调查研究,制定和完善有关拔尖人才的政策、规定,并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拔尖人才的政治、工作和生活待遇;对拔尖人才的职务升降L工作调动实行宏观管理;对拔尖人才实施考核。
宣传部门,负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宣传教育,抓好拔尖人才事迹、成果的报道和展览。
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工资奖升、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家属子女“农转非”和就业问题;办理外出考察和进修手续。
卫生部门,实施保健体检,对患病需住院者给予优先诊治待遇。
科委,负责安排科研项目,划拨科研经费,对拔尖人才的科研成果进行验收、鉴定和评奖,并促进成果的转让和转化。负责组织拔尖人才参加学术研讨会。
科协,负责学术交流、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发挥拔尖人才在各类协会、学会中的示范、辐射作用。
所在单位,负责落实拔尖人才的政治、生活待遇,优化其工作、学习环境,减少其事务性和不必要的社会活动,保证其业务时间。第二十条 对拔尖人才实行多种形式并举的管理方法: 追踪管理:市委组织部经常了解拔尖人才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要求,定期进行归纳分类,并按管理分工分解到有关部门解决和落实。
动态管理:管理期限三年为一个周期,期满后自然终止管理。有新成果者经考察、考核符合有关条件可延续管理,也可重新参加评选。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评选每三年进行一次。制度管理:对拔尖人才实行“四卡”制度管理,其内容仍按沧组通字[1999]58号文件执行。建立报告制度。拔尖人才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市委组织部和所在单位党委(支部)报告一次关于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拔尖人才所在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每年向市委组织部报告一次对拔尖人才的管理情况;市委组织部每年向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并市委、市政府报告一次对拔尖人才的管理情况。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其拔尖人才资格:
1、弄虚作假骗取成果和荣誉者;
2、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犯有严重错误者;
3、因主观原因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者。第二十二条 由于健康原因难以继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拔尖人才,酌情进行调整。
第二十三条 对拔尖人才的工作调整、职务变动和跨系统,跨省、市、县调动,要报请市委组织部同意。
第二十四条 对于支持、保护拔尖人才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衰彰和奖励;对压制、刁难、甚至打击迫害拔尖人才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7以确保拔尖人才的健康成长。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办法自行作废。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共沧州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五篇: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实施方案2
蚌埠市第二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蚌埠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蚌办发[2004]44号)精神,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今年开展蚌埠市第二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
工作,为扎实有效地做好此项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我市“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战略目标,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激励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热爱蚌埠、努力工作,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
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选拔原则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遵循党管人才、公开公正、注重实绩、好中选优的原则。
三、组织领导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人社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科协等部门组织实施。
四、选拔范围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2005年以来被评为蚌埠市第二届“十佳”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市重点行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市首届专
业技术拔尖人才,有新的业绩的可以参选。
五、选拔人数
本次选拔20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六、选拔条件
(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事业心强,专业技术成果突出。
4、奉献社会,在同行业中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
5、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对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特殊才能的人
才可适当放宽。
(二)符合规定
(一),且近5年来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推荐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
1、获得过省(部)级三等或市(厅)级一等以上科学技术奖的第一、二完成人。
2、获得过一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或三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的第一、二完成人,其成果转化取得较好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引进、消化、开发、推广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中,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或在工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第一线,有重要技术突破,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其技术处于省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或在技术成果向生产
力转化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广中,业绩突出,形成了较大推广面积或生产规模,并取得显著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4、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显著,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在全省教育(含干部教育)系统中有较高知名度;所创建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且在同行中产生较大影响;承担省级以上课题,并有两项以上相应的成果,在本专业领域获得省级以上教育(含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市委
市政府奖励或授予荣誉称号的人员。
5、主持市以上医学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医疗技术精湛,多次成功诊治疑难病症,成绩突出,在本专业领域获得省级以上卫生主管部门、市委市政府奖励或授予荣誉称号,且在刊号为CN、ISSN的期刊上发表
3篇以上学术论文的人员。
6、在文艺、体育、新闻、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中,专业技术造诣较深,做出较大贡献,在本专业领域
获得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市委市政府奖励或授予荣誉称号,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人员。
7、在经济等工作中有重大改革和创造,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在本专业领域获得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市
委市政府奖励或授予荣誉称号的人员。
8、在其他专业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并在本专业领域获得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市委市政府奖励或授
予荣誉称号的人员。
七、选拔程序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人社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
和科协等部门组织实施。
(一)逐级推荐。凡符合选拔条件的人员,个人提出申请,单位初审合格并在本单位公示无异议,报主管部门同意后,于9月30日报市人社局,市人社局对申报人员进行复审。
(二)专家评审。组建“蚌埠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审委员会”,并根据申报人员人数和专业情况,成立若干专业组,对资格审核合格的人员进行评审。
(三)社会公示。根据评审结果确定拟报批人选,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对公示有异议,经查确
有问题的,取消选拔资格。
(四)组织审批。公示无异议的人选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八、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由市委、市政府命名并颁发证书。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日